主题项目活动

2024-06-09

主题项目活动(通用12篇)

主题项目活动 篇1

电脑绘画《希望小学》主题项目探究活动目的是基于多元智能理论指导, 将整体化、个别化、自主化与多元化的教育内涵融于一体, 在尊重学生个性差异的原则下, 创造适合学生智能发展的有效教学模式, 实现美术课程的价值和目标, 让学生在美术学习中多元发展。活动涉及绘画、设计、思品、写作、信息技术、音乐等多个学科领域, 无疑教学目标不能定位于单一智能, 而需综合考量课程整合与多样性学习方式, 在活动过程中学生不同智能同时并存、相互补充、统一运作, 有效实现美术教学目标。

根据以往参与中国和联合国儿基会远程合作学习项目研究活动的经验和方法, 将网络环境下跨地域的合作学习形式引入电脑绘画课堂, 是美术教学一次尝试, 围绕“希望小学”这一主题, 通过学生分组、资源整合、自主探究、协作学习进行多课时教学活动, 思维导图如下:

●活动一:激发情感, 畅想希望小学

《希望小学》是以爱心教育为主线、以电脑绘画为创作形式的主题探究活动。活动在青海玉树地震的背景下展开, 通过一系列活动, 激发学生与灾区人民共建家园的情感。

师: (课件出示中国地图和玉树地图, 如图1) 同学们, 你能从地图上找到这个地区吗?它属于中国哪个省?

(课件出示震前玉树美丽的景色和风土人情图片和震后失学儿童学习环境) , 同学们, 灾区的孩子们最需要什么呢? (导出希望小学)

学生分组讨论希望小学的设计, 在网站打写作文《我心目中的希望小学》;浏览团队成员留言, 并讨论选出最佳方案作为本团队设计方案, 共同完善该方案;各组组长介绍各团队的希望小学和校名。

●活动二:因材施教, 多元合作

师:如果你是建筑设计师, 你会怎么设计一所学校?

生:教学楼、操场、校门、设计图……

师: (课件相继出示建筑平面和效果图, 如图2) , 请观察设计图需要体现哪些内容, 校园建筑包含哪些内容?

各组组长组织讨论、分析校园设计方法, 参照“我心目中的希望小学”构思, 统计校园设施种类, 协调组员根据自己特长选择校园设施设计;学生浏览网络资源, 独立或合作完成学习任务, 将完成作品 (如图3) 上传主题网站。教师在网站提供相关学习资源, 参与各小组活动并适时给学生提供帮助。

●活动三:因材施教, 多元拓展

教师小结上一活动中各组同学的表现, 和学生一起上网欣赏、评价学生设计的校园设施, 提出问题:建成后的学校还需要什么呢?

学生分组讨论, 采访校长、行政人员、教师, 做好访谈记录, 了解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功能, 设计学习任务, 校徽、校服、校歌、校园活动等。

小组讨论分工, 根据学习任务的难易和各自特长选择任务, 通过单独、合作完成, 并服从整体需要, 将设计作品上传主题网站 (如图4) 。

教师布置学生课后继续讨论并完善《我心目中的希望小学》主题探究活动, 并分组完成各自成果汇报演示文稿。

●活动四:展示汇报、多元评价

教师在主题网站提供PPT成果汇报演示文稿参考模块。

小组合作, 上网收集整理最能代表希望小学方案中的作品, 根据各组特点, 共同完成PPT汇报演技文稿。学生主持成果汇报课, 各组派代表上讲台通过PPT演示文稿汇报活动成果, 内容包括校名、我心目中的希望小学最佳文案、校园设计平面图、校园建筑和功能室、校徽、校歌 (词曲) 、校服、校园活动、收获与问题等内容;汇报组学生回答其他组学生的质疑。

邀请从事建筑、服装设计的家长和教师作为成果汇报活动评委, 票选最佳希望小学, 并点评。全班学生在线投票给心目中最佳希望小学。

教师小结本次探究性学习活动, 确立多样化的评价标准, 请学生下载活动评价表, 各组进行自评、他评、师评, 总结个人和小组在活动中的表现。

教师在屏幕上展示学生为希望小学写的《美丽校园》诗歌为活动收尾。将学生优秀成果制成展板向全校展示, 并请学生在展板上签名支持。

●活动总结

《希望小学》主题探究活动设计以爱心教育为主线, 以学生为中心, 在网络环境下, 培养了学生自主、合作和创新能力;活动弱化了学科界限, 实现跨学科整合, 通过因材施教实施多元的学习方式, 尊重学习中个体的差异, 让学生的多元智能得到发展并互为补充, 形成健全的知识体系。在一系列的探究活动中, 学生根据自己的优势和特长自主选择适合的学习方式和学习任务, 充分发挥已有的智能水平, 在合作学习中, 学生应用到多种智能进行创作, 空间智能、语言智能、自我认识智能、音乐智能、人际关系智能、自然探索智能等在各个学习过程都得到体现和发展。

在活动中体现了集体的智慧和创意, 做什么、为什么、怎么做, 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必须体现的。例如, 校服设计, 在学生小组讨论中, 他们上网调查了玉树地区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温差条件, 也了解到藏族地区民族服饰特点和对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性, 还考虑到校服的多样性等, 然后由这方面有特长的学生自主选择完成这部分设计任务, 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内容和方式, 避免了在自己不擅长的领域中受挫而丧失对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最终我们看到作品将民族服饰的特点体现得淋漓尽致。在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的《希望小学》主题探究课堂实践, 让我看到美术课堂教学研究新的途径。

知识链接:

美国哈佛大学著名心理学家加德纳提出多元智能理论, 包括“语言智能 (有效运用口头语言或书写文字的能力) 、数理逻辑智能 (有效运用数字和推理的能力) 、空间智能 (空间感觉的敏锐度及空间表现的能力) 、身体运动智能 (运用身体来表达感觉和想法、以及运用双手灵巧制作事物的能力) 、音乐智能 (感觉、辨别及表达音乐的能力) 、人际关系智能 (指察觉并分辨他人情绪、意向、动机及感觉的能力) 、自我认识智能 (个人自省的能力) ”。1995年又由加登纳补充了第八种智能, 即自然探索智能 (认识植物、动物和其他自然环境的能力。进一步归结为对于社会的探索和对于自然的探索两个方面) 。多元智能理论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交流合作地学习, 对新课标背景下的美术教学有很多启示意义。

主题项目活动 篇2

按照录井公司党委、录井公司《关于开展“四比四创”主题活动的通知》录井发„2018‟65号要求,为充分调动全员积极参与公司改革发展、提质增效的积极性和能动性,打造中原录井铁军,结合项目部实际,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活动目标

通过“四比四创”主题活动,围绕公司扭亏脱困工作主线,充分调动全员提质增效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全面实现生产经营目标7300万元,实现利润1268万元。安全环保实现“六个避免”、“四无”目标。单井单项目分析节约录井成本5%。持续深化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不断强化项目部党建管理,标杆党支部达标率达到100%,信访稳定无越级上访事件,为公司打赢创效攻坚战做贡献。

二、组织领导

为推动“四比四创”主题活动扎实有效开展,项目部成立由主要领导为组长,其他班子成员为副组长,各班组负责人为成员的活动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综合管理组,主要负责活动组织实施、协调督导、考核评比、表彰奖励等工作。

三、活动内容

(一)比苦干实干、争当创业先锋。继续保障油田内部勘探开发、文23储气库建设、内蒙探区勘探开发,做好周边零星井录井工作。强化生产过程质量管理,充分发挥录井在油田开发建设中地质尖兵的作用。持之以恒抓“三基”,加快“三个示范”创建,扎实开展“三项行动”,进一步夯实创业基础。深入寻找我身边的最美劳动者,引导广大员工扎根一线、苦干实干、提升技能。

(二)比攻坚克难、争当创新尖兵。加大岩屑图像录井、X射线元素录井等技术推广应用;积极开展员工合理化建议、技术攻关、小改小革等群众性技术创新活动,发挥“导师带徒”载体作用,汇集全员智慧,提升创效能力。

(三)比业绩贡献、争当创效标杆。把创效作为生产经营活动的最终目标,加强录井施工各环节质量管控,不断提高录井资料质量、服务质量。强化技术管理,严格按照地质设计、施工设计、甲方要求和相关技术标准要求取全取准各项录井资料,及时发现油气显示、卡准取芯及完钻层位,确保现场录井质量符合甲方和合同要求。强化生产组织,确保各关键环节无缝对接,录井工作高效运行。实施全要素、全过程、全方位成本管控模式。深化全员成本目标管理,加强成本预算的过程管控,瞄准重点成本管控目标,大力开展节支降耗活动。

(四)比和谐稳定、争当创先模范。着力把政治优势转化为创效力、竞争力和发展力,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持续开展“红旗录井队”争创和“五优”共产党员评比活动,深化“转勇促创”专题讨论,严明党的政治纪律,持之以恒反对“四风”,运用好“第一种形态”,压实“两个责任”,严格落实公司《治理庸懒散行为的问责办法》,推进党风廉洁建设,引领全员不忘“建设世界一流石油工程技术服务品牌”的初心,坚守“提升企业质量效益,维护员工根本利益”的使命,见第一就争、见红旗就扛、见和谐就促、见稳定就维,分享改革红利和发展成果,激发推动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四、评选条件

主题活动设示范录井队、标兵个人两个奖项。具体评选条件如下:

(一)示范录井队(在各录井队中评选)1.基本条件

(1)工作业绩突出,多次承担探井或重点井录井任务、录井质量过硬,无甲方投诉、扣款,资料优良率100%,队伍管理、设备管理成效显著,队伍形象和信誉良好,全年累计产值名列前茅,经济效益良好。

(2)经营业绩效果显著。主要经济指标和经营管理指标在项目部各录井队中处于领先水平。主要指标包括:单队收入、单队毛利润、单队平均毛利率。

(3)在公司提升基层管理考核中名列前茅。

(4)积极参与公司、项目部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团结稳定、精神风貌好。

(5)各录井队在甲方半年或综合排名中名列前3(10队以上排名)或名列前6名(20队以上排名)的,可直接作为示范基层队的评选资格。

2.约束条件

(1)无重大违纪违法犯罪行为。(2)完成生产经营指标。(2)安全、环保、质量无事故。(3)无不稳定事件、重大失泄密案件。

(三)标兵个人(在项目部全体员工中评选)1.基本条件(1)贡献突出。在市场开拓、挖潜增效、管理提升、技术创新、党的建设等方面业绩突出,全面完成工作任务。

(2)业务过硬。熟练掌握岗位技能,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和履行岗位职责能力,是促进企业科学发展、和谐稳定的骨干力量。

(3)素质优良。自觉遵守《员工守则》,严格执行上级各项规章制度和工作部署,作风严谨,品德优秀。

2.约束条件

(1)员工无严重违纪违法行为。(2)完成岗位生产经营指标。

(3)无违章行为、安全环保责任事故。

(4)无失泄密、发布网络负面舆论、参加邪教组织和不正当上访行为。

五、表彰奖励。

年底,项目部将组织评选“四比四创”示范录井队若干个,“创业标兵、创新标兵、创效标兵、创先标兵”等标兵个人若干名。其中标兵个人覆盖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和一定比例的操作岗人员。示范录井队和标兵个人根据评选条件自荐申报,项目部活动领导小组进行审核评定,给予通报表彰奖励,并择优推荐到公司参评。

六、有关要求

(一)营造宣传氛围。项目部党支部将通过会议、宣传栏、简报、微信等方式,对“四比四创”主题活动进行宣传,特别是对在市场开拓、挖潜增效、管理提升、技术创新、党的建设等方面涌现出的先进典型事迹和典型人物进行大力宣传,对一些好的做法进行提炼完善、推广应用,营造“四比四创”浓厚氛围,并及时向公司党委办公室报送主题活动动态信息、经验成果。

(二)切实强化督促。“四比四创”主题活动是贯穿公司改革发展全过程的重点任务,项目部全体人员要高度重视,积极参与到主题活动中来。活动领导小组将利用月度考核、基层管理提升和党建工作考核等时机,对活动开展情况进行专门督查、跟踪督查和全面督查,对参与活动不力,产生负面影响,造成重大损失的,根据项目部相关制度进行严肃追责。

(三)注重统筹安排。项目部全体人员要正确处理生产经营任务与主题活动的关系,做到“两不误、两促进”。

中原项目部党支部 中原项目部

“项目主题式”教学推进策略 篇3

一、认识风筝:选择主题,培植技术设计欲望

设计是一种“有目地的创作行为”,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发现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从他们自己的生活经验出发,从个体的学习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或自然生活中自主地提出具有生命力的鲜活的主题,通过活动中的一系列思考、讨论、交流产生设计欲望。

1.从生活需求出发,激发设计兴趣

学生在创作和学习时,倘若内容和题材是学生比较熟悉并与他们生活有关,其学习兴趣和效率就会倍增。所以,劳动技术课的教学应充分利用生活中的各种教学资源,为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服务。放风筝是学生们喜欢的一项活动。它既锻炼了身体,又培养了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于是,笔者把四年级劳技《风筝的设计与制作》和四年级美术《风筝风筝飞上天》这两课教学内容进行整合,确定“我爱风筝”这个项目主题活动,以此激发学生的兴趣,满足学生的需求,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2.以任务驱动为契机,明确设计目标

要使学生会设计,教师首先应做实做足课前调查,并对学生的课前调查作指导,使之有明确的任务和目标。“我爱风筝”这个项目活动,其目标是让学生搜集各种风筝的资料,了解风筝的知识,设计制作一个有创意的风筝,举行一次放风筝比赛。据此设计了“认识风筝” “巧手秀风筝”“风筝飞蓝天”三个主题活动。在各组设计方案前,引导学生对风筝起源、风筝的构造与平衡的关系、风筝骨架的类型特点等内容进行全面细致的调查。活动中,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利用网络、书本或向别人请教等途径搜寻风筝的起源、流派、制作方法、图片等信息资料,有的把信息记录在摘录卡上,有的以《风筝知识小报》的形式呈现。这样的调查活动不仅让学生获得更多的发现,丰富学生的信息,还帮助他们进一步了解了风筝艺术,激发他们对探究风筝的兴趣,从而产生设计的欲望。

二、巧手秀风筝:设计方案,应用技术设计实践

项目主题的设计原则应是题目范围小,切合实际,力所能及。由于学生知识经验浅薄,各项技能都还处于较低水平,因此在设计活动中难免会出现一些考虑不周的地方。如何确立适合自己的、能通过自己的观察从力所能及的渠道获得解决,那就需要教师从中积极发挥作用,变更多的“教”为“引”,为学生的设计提供指导和帮助。

1.适时点拨,突破设计难点

每一件设计都需要一个不断改进的过程。教师在教学中可根据设计的关键环节,采取提问、追问、友情提示、引发讨论等方式,帮助纠正差错,使学生想得更多、更细、更深,帮助学生提高设计能力。笔者从学生初步制定的设计方案来看,发现他们许多细节没有考虑到,如:扎骨架时绑线的方法,两根竹篾条的位置,提线的长度等。如果教师不及时干预跟进,那么“设计方案”这一环节纯粹是画蛇添足。笔者针对学生在设计过程中的困惑加以适时点拨,如绑扎骨架,提醒学生线缠多了加重风筝的重量,可以采用“X”形缠绕法固定骨架比较合理;扎骨架,两根竹条的位置,上下比例应该是3∶8,左右是4∶4的关系;提线长度应取风筝面宽度的2倍长最为适宜……这样适时点拨,使学生的设计更规范,又非常自然地帮助学生突破知识、技能上的重难点。

2.作品欣赏,拓展设计思路

在完善设计方案前,教师应呈现各种不同造型、不同材质的风筝范例,引导学生学习评价这些作品,指出作品中的合理性、新颖性以及提出可以改进的地方,并能提出合理化、具有特色的改进举措,形成自己理想的方案构思。首先让学生从作品的外形、材料的利用等方面去对范例进行分析“你准备怎样改制原先设计的风筝呢?”学生大胆构思,努力挖掘自己的创造潜力,提出解决问题的多个设想。接着,教师引导学生把要完成的作品与先前学到的技术经验联系起来,如在作品的外观造型、尺寸大小、工艺制作、材料选用、颜色搭配等方面去构思作品,画出作品草图并简单说明设计的原则和用途。最后交流各自的方案“你是怎么设计的?听了同学的设想,你觉得可以怎样调整原来的设计?”在师生和生生的智慧碰撞中,学生的设计方案变得更加成熟,考虑问题更全面(见表1)。

风筝的设计

作品

主题菱形风筝合作组梦想组合

工具

及材料美工刀、直尺、剪刀、胶水(透明胶)、颜料、棉线、拷贝纸、竹篾条

制作

步骤第一步绑扎第二步绷线第三步黏糊第四步拴提线第五步美化

注意

事项①找准中心线;②“X”形缠绕法①扎系牢固①先糊再裁;②胶水不能太多①长度取风筝面宽度的2倍长为适宜①待胶水6成干后再上色;②尾线不要太长

表1

三、风筝飞蓝天:实践探索,完善技术设计意识

加工制作是技术思维的另一种重要表现形式,也是学生设计能力的体现。通过制作过程,将观念形态的图样与被加工的原材料逐渐趋向结合,直到统一,共同转化为劳动的制品,从而也验证设计的可行性。通过“做中学”获得技术知识,产生设计需求,并在不断完善设计的亲身体验中认识技术和劳动的价值,养成爱劳动的情感和意识。

1.规范操作,增强技术指导

让学生获得积极的劳动体验、形成良好的技术素养是劳动与技术教育的基本目标。课堂上,教师在讲解—演示的整个过程中,若能在某些环节上适时地提出一些问题,及时地启发学生,让学生深度思考,使学生能和教师的讲解演示活动相配合,那么这将规范学生的操作,使其正确掌握劳技课的基本技能和技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以“绑扎风筝”教学为例,当学生基本了解制作风筝所需的工具材料后,教师提出:“有什么办法可以找准竹篾条的中心线?”学生说“可用尺子量出它的中心点”,教师随即把小刀刀口支在竹篾条的中心线上,出现了竹篾条左右不平衡,教师及时追问:“竹篾条两边不平衡怎么办呢?”随后又有学生说“在轻的一边缠点胶带加重”,“还可以移动中心线”。这时,教师提醒学生“制作作品要讲究规范操作,竹篾条重的一边可以用小刀修薄,直至两边平衡为止,这种方法更科学”。如此适时点拨,不仅帮助学生获得宝贵的意见和改进方法,同时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制作能力,更让学生长智慧。

2.深度反思,调动设计拓展

作品是设计的具体展现,也是学生反思、改进设计的重要载体。通过对作品的观察、比较,学生容易发现制作时考虑不到的问题,也有利于学生发现问题,反思自己的设计,最终在学习他人、完善自己的基础上形成更完美的新的设计。如开展“风筝飞蓝天”主题活动时,教师请学生带着自己做的风筝去操场放飞,孩子们在放飞中发现问题:为什么有的风筝飞上天,而有的却飞不起来?为什么有的风筝在空中“翻跟头”?这时教师提出问题:风筝靠什么飞上天?怎么才能飞得平稳?为什么有的风筝小而轻飞不上去,而那些又大又重的反而飞得高飞得远呢?这些都是风筝制作的技术含量问题,能引起孩子们的思考,就会发现这是跟风筝骨架的轻重有关,跟风筝尾线的长短有关,还跟风筝的形状、所选取的材料有关。教师这样引领学生对作品进行深度反思,学生由此经历反复思考、交流、改进的过程,对风筝的设计有更多的启发,对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设计能力就有很大的帮助。

总之,学生技术设计能力的培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只要我们注意贴近学生的实际,充分利用生活中的多种资源,在教学中开展有效的“项目主题式”活动,必将能激活学生的思维,点亮学生的技术意识,他们也就能设计制作出更多有创意的作品。

(注:本文所选课例来自浙江省义务教育教科书《劳动与技术》四年级下册主题五《风筝的设计与制作》)

主题项目活动 篇4

一、总体思路

对小学体育教学内容进行主题单元教学整体设计, 有利于实现教学内容的综合化和结构化。它更强调教学活动的整体性, 特别是技能运用的情境的整体性。传统项目 (排球) 教学内容的设计是将排球技能学习与具体的应用、知识、情境结合起来, 让学生不断获得丰富的排球实践性智慧, 从而提高排球技能水平和学习兴趣。具体的思路是:根据教学的总目标, 遵循儿童的认知和排球运动技能学习的一般规律, 有目的地通过简化规则、变革场地器材的手段来设计若干排球游戏, 并以此为一个年级排球教学内容的主题, 让学生从情境中不断产生技能学习的需要, 并运用所学的技能, 最终获得最佳的排球学习成效。

二、单元设计依据

1.小学生具有排球知识与经验的储备少、理解能力和应用能力较差等特点, 致使在体育教学中, 往往教师讲得头头是道, 学生却似懂非懂。因此, 上好小学排球仅仅靠“教”是不够的。

2.有关研究表明:如果只进行单个技术教学, 不与比赛联系起来, 就会失去排球运动的基本特性, 也会使学生失去兴趣, 最终也不能使单个技术得到运用和提高[1]。洛克说过, 玩是孩子的天性与最爱, 教导儿童的主要技能是把儿童应做的事也变成一种游戏性的活动。

三、教学目标

1.通过小排球游戏的学习, 使学生喜爱并积极自主地参与排球学习, 形成用排球进行体育锻炼的意识。

2.通过排球运动的基础知识的学习, 使学生掌握排球运动的常用术语和比赛的基本方法与规则, 初步掌握排球项目的正面双手垫球、侧面下手发球和正面双手传球等基本技能。

3.通过小排球运动锻炼身体, 发展学生的速度、灵敏、协调等身体素质。

4.通过小排球学习, 使学生充分相信自己的能力, 自尊、自信, 勇敢克服困难, 培养坚强的意志。

5.在排球学习中, 能与同伴友好相处, 团结合作, 尊重对手, 树立优良的体育道德作风。

四、教学安排

1.主题游戏

一年级:“戏耍排球”:以培养学生参与戏球游戏的兴趣为主要教学目标, 以拍球和抛掷球游戏为主要学习内容, 有机结合其他球类游戏, 体验排球的弹力, 培养球感。

二年级:“炸碉堡”:将学生分成人数相等的四队, 各队再分为人数相等的两组, 并分别站在网的两侧。双方队长用猜拳决定发球方, 游戏开始, 发球 (进攻) 方将排球扔出, 并力求击中对方的“碉堡”, 防守方成员努力将球挡接住并快速转为进攻。如此往复, 先将对方的“碉堡”炸倒的组得一分, 一局中先得到7分者胜。

三年级:“手式排球”:将学生分为人数相等的两组, 各组人数为6人~9人 (视人数而定) ;规则与排球相似;采用顺时针轮流近距离侧面下手发球, 采用单手或双手接球投球、传球进行游戏;传球不得超过3次, 局数和每局的分数视情况自定。

四年级:“超级反弹球”:每队6人~9人, 规则与排球相似 (允许接一次性的地面反弹球) ;采用垫球动作或直接用其他部位接对方来球;局数和每局的分数视情况自定。

五年级:“四人排球”:规则基本同排球比赛。比赛人数为4人, 无固定位置和位置错误, 按发球次序发球比赛;局数和每局的分数视情况自定;为鼓励运用传球、增加垫球准确性, 可以增加“一次以上击球过网落地得2分”的规则。

六年级:“排球比赛”:规则同正规排球比赛。利用正面上手传球进行比赛, 局数和每局的分数视情况自定。

2.内容安排 (见表1)

五、教学建议

1.应体现递进性的特点

每一个单元教学约为九课时, 可以围绕教学核心目标“运动技能”, 在每课时中再分阶段确立其他四个领域目标为侧重目标, 循序渐进地推进, 确保教学目标在本年级的全面实现。在开始阶段, 不直接教授相关技术, 而是先从游戏开始, 强调运动参与, 试图通过游戏让学生理解技术的意义, 并在运用中自然地掌握技能。当学生的技能达到一定水平时, 可通过改变游戏规则的方法对学生的技能进行诱导。这样, 学生为了在游戏中获得成功, 都能自觉自愿地反复尝试、练习、体验和提高, 从而体验到排球学习的无穷乐趣, 逐步实现其他领域目标。教学阶段的划分情况见表2 (注意:由于教学对象不同, 各年级略有不同) :

2.应体现综合性的特点

教师应在排球基本技能教学的同时, 引导学生利用多种途径开展有关排球基本知识的探究性学习, 提高学生对排球的全面认识, 激发学生练习排球的兴趣;要安排时间开展各种形式的交流活动, 给不同的学生多种锻炼和表现的机会, 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应体现可选择性的特点

个性的自由是自我发展、自我创造的基础, 而主题单元教学过程中的可选择性是个性自由的延伸。教师应在把握基础性知识技能的教学的同时, 为学生提供一些可选择性学习的机会, 如场地的选择、伙伴的选择、规则的确定乃至学习内容的选择等。特别是针对学习较好的学生, 可以指导他们进行上手发球、扣球或者简单战术的学习。只有教学适应了不同程度、不同需要、不同兴趣的学生的要求, 增加了学习的自由度, 才能发展学生个性, 提高学习效果。

4.重视课外排球学习的引导

传统项目 (排球) 教学由于学习时间集中, 学习主题明确, 有利于学生排球课外锻炼兴趣的培养。在教学中, 教师可以利用课外作业的形式对学生的课外排球锻炼进行适当引导, 让排球走进学生的课外生活。

5.建立灵活多样的评价

在传统项目 (排球) 教学中, 应主要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且建立灵活多样的评价方法是促进学生间友好交往、合作学练的有效手段。各单元的合作学习, 主要以友伴结。

小组合作为基本形式尤其是游戏和比赛大多以小组成绩为评价标准。在每一单元技能教学的初期, 主要以达成目标为主, 以通过小组自评互评和展示达成技能为主要学习目标;在技能形成阶段, 主要以竞争为主, 鼓励学生自由结伴, 并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的调整分组情况, 进行各种形式的游戏竞赛, 提高学生技能应用的意识和水平, 使学生体验与他人竞争的乐趣, 促进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和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拓展主题项目:三国风云 篇5

项目背景:

“三国风云”课程是模拟中世纪战争的一个场景,一群来自由企业精英组成的忠勇而智慧的战士。由于原来所在的田园和土地已经不足以解决全族人民的生存和发展问题,于是大家带着全族人民的期望开始了漫漫的征途,肩负起寻找理想之地的重任。终于在经过千辛万苦的跋涉之后,大家找到了理想乐园的所在地,而几乎与此同时,一个残酷的现实摆在了大家面前——敌人们也同时盯上了这片肥沃的土地。于是,一场和敌人赛跑,和时间赛跑的争夺战拉开了序幕……

项目描述:

一、“三国风云”—“开邦定国”

所有人员进入培训场地按照帽子的颜色分别组成“魏、蜀、吴”三个国家。每个国家分别选出各自的国君,国君确认后需在“军令状”上画押签字。在国君的带领之下将本国的人员相对均匀分成N个营,其中M个为正规营。同时设置一个营为督粮营,一个营为先锋营,一个营为智囊营。各自的营将将参加不同的任务,不同的营之间将存在非常密切的关系,需要各自在项目执行过程中去找寻与发现(督粮营、先锋营、智囊营的参加的任务与正规营不同)。分别选出每个营的将军及各个国家的花言巧嘴将军。

每个国家分别进行授旗仪式并领取“将军密函”(项目情景模拟)。认真阅读“将军密函”后将军带领自己的士兵进入“大军远征”版块(每个营单独完成任务)。

主培训师及各国的助理培训师,解释本次的培训活动形式,并作相应引导。

二、“三国风云”—“大军远征”

所有正规营以营为单位参加本版块所设置的项目,每个项目有相应的积分。在将军的带领下根据自己的选择,有针对性的参加项目,并获取的相应的积分。

“大军远征”版块项目集锦

正规营项目:“占地为王”、“兵困上方谷”、“檀溪越马”、“寒江垂钓”、

“紧急任务”、“巧拼天下”、“蜀道戏珠”、“桃园结义”、“雄兵渡阴平”。

督粮营项目:“水到渠成”、“三国智”

先锋营项目:“遇水架桥”

智囊营项目:“慧林迷踪”——充分利用本团队的智慧为自己所在的国家提供高风险项目的正确解决方案。需共同努力在最短的时间内探询项目的题解并能够迅速提供给正规营。

三、“三国风云”—“国泰民安”

午餐,休养生息,这时巧嘴、花言将军将有空余时间出访其他两国,对对方的将士进行游说,或联系其他一国共同对付另外一国,积极开展三国外交,对方只能进行语言方面的对抗,不能用其他的方式。如果中午时本国督粮营所获得的军粮不足,可以用上午本国得分或者优秀人才去换取别国的军粮,具体交易量及价格由三国国君自由达成协议。

午餐进餐的同时安排各国人员进行下午“三国争霸”项目的讨论,使全天的培训有整体感,并且带着任务进餐也可以使参训人员的投入度更强,实现深度体验。

四、“三国风云”—“三国争霸”

三个国家在“国君”的带领下完成四个大型项目:“三分天下”、“巨人之战”、“大战渭水”、“中原逐鹿”。

“三国争霸”中的4四个项目对于参加人员的合作能力、智力、及团队领导的领导能力具有非常大的挑战力,要想在这四个项目中战胜对手,除了团队具备非常强的合作能力之外,还需要运用智慧进行利益的取舍,合理的战术安排,对内进行激励,对外进行积极的外交等等。两强相遇勇者胜,两勇相遇智者胜,单纯蛮干是行不通的,只有激情与智慧完美的结合在一起,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五、“三国风云”—“三分天下”

方案1、操作方法:三个国家在一起进行本项目,每个国家设大本营一座,公共行营若干,开始项目时每个国家的将军、士兵从各自的大本营出发去抢占行营。

行营内每次只能有三个人,如果超过三个人,则所有人出局,如果行营内三个人分别来自三个国家,这个行营内所有的人自动进入下一轮,如果行营内三个人分别来自两个国家,一个人的将“牺牲”出局,没有抢到行营的也不在大本营的将“牺牲”出局。从各国大本营出去的人,将不能回到大本营,如果回去视作其“牺牲”。

方案2、三国军棋。操作方法:三个国家队员按角色分类,角色的大小顺序:王族 军师 将领 士兵。每个国家设大本营一座,公共行营若干,开始项目时每个国家的将军、士兵从各自的大本营出发去抢占行营。按角色顺序,小遇大被吃,相同角色相遇,则同归于尽;另还设有刺客、美人角色,刺客只可刺杀君主,遇其他角色则被吃;美人施展美人计则与敌同归于尽。

六、“三国风云”—“巨人之战”

操作方法:各国以个营为一单位,所有士兵穿上特制的“木拖鞋”大家前后相连,要求大家齐心协力从起点行进至终点,百人行进,气势磅礴。

“大战渭水”

方案1、操作方法:三国同时进行三方拔河,每个国家将分别与另外两国进行抗争,每一国将有4根绳子。

方案2、罗马大炮(鉴于夏季天气状况良好情况下操作)。

“逐鹿中原”

操作方法:士兵每只脚上绑有1只气球(各国颜色不同,区分,一个士兵2只气球),将军每只脚上绑有2只气球(统一紫色),国君脚上每只绑有1只大气球(白色),三国同时在规定的区域内争战,士兵或将军脚上的气球被全部破坏掉之后,代表士兵或将军“牺牲”,要马上退出比赛。

课程目标:

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再次攻城;

善战者求之于势而不则于人,故能择人而任势;

天行键,君子以自强不息;

智者之虑,必杂于利害;

不谋万世,不足谋一时;

不谋全局,不足谋一域;

胜人者有力,胜己者强;

主题项目活动 篇6

教师在教学中适时设计主题式项目学习,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自主学习积极性。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知识并产生认知冲突时,教师可以组织主题式项目学习,及时揭示所学知识的内在联系,将原有的知识点连成“线”,适时构建知识网络,形成知识体系。

认知心理学关于知识表征的研究表明,在某一知识领域中,所有知识点都是围绕着中心概念来组织的,所有概念都被纳入到一个高度整合的知识结构之中,知识点之间既存在纵向的联系,也存在横向的联系。知识领域中的各个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可因学习、训练或经验而加强。教育心理学的大量研究表明,有组织的主题式项目学习将有助于学习者的识记、理解和应用。因此,在教学中,教师适时组织主题式项目学习,深入分析各知识点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借助于完整的知识网络,能使学生比较清晰、全面、系统地掌握所学知识的整体结构及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了解当前所学的某一知识点在整个知识结构中的位置及与其他知识的关系,有利于知识的迁移。这是实现学科能力向综合能力转化的基础。

我们选择的课题是华师大版九年级下第一章“二次函数的图像与性质”一节的内容,一般分为6个课时。本节内容知识点多,表面零碎孤立,没有联系。通常情况下,学生前学后忘,知识点混淆。而本节内容是本章乃至整个初中阶段所学的有关函数知识的重点内容之一,是今后学习其他初等函数的基础,对培养和提高学生用函数模型来解决实际问题,逐步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着一定的作用。实际上,教材的研究过程是从二次函数的顶点式到一般式再回到顶点式的过程。在教学中,我们通过主题式项目学习,以顶点式为中心,以函数图像为“连线”辐射到其他知识点,构建本节内容的知识网络。

二、教材内容及其分析

本节内容,教材从实际问题情境着手,引入基本概念,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变量关系及其规律,研究与认识了形如y=ax2、y=ax2+k、y=a(x-h)2、y=a(x-h)2+k、Y=ax2+bx+c这五类二次函数与其图像的一些基本性质及其应用。在学生眼里,这就是五种不同类型的二次函数,会刻意分开讨论学习,难度当然较大。实际上,这五种类型是互相联系的。前四种其实都是二次函数的顶点式,而对第五种二次函数的一般式的学习,也是通过转化为顶点式来完成的。

因此,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主题式项目学习,对教材进行再加工,把看似不同类型的二次函数联系起来,让学生对二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形成系统的认识。掌握每个类型的二次函数的图像与性质,就成为本次项目学习的目标。

三、主题项目设计与实践

(一)第一次项目设计

教学设计如表1示。

设计意图:在第一次授课中,我们尝试对教材的内容加以重组,尝试以顶点式为中心并贯穿始终。在学习过程中,虽然二次函数的形式发生了变化,但其实都可以看成顶点式,试图让学生用顶点式的知识解决本节的主要内容,形成关于二次函数的系统知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理解各种不同形式的二次函数的内在联系,构建知识网络是学生的难点,也是学生理解层面上的一次质的飞跃。本环节的设计意图是教师通过对教学内容的重组,使学生掌握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连点成线,连线成网,自主构建知识网络,使每一个学生在原有认知的基础上得到提高和发展。

反思1:从学生的学习过程来看,由于函数概念的抽象性较强,而学生的抽象思维还比较欠缺,在没有对最简单的二次函数图像和性质有所了解之前,直接揭示二次函数的顶点式有些操之过急。

反思2:教师先入为主地揭示了顶点式,采用了讲解为主的教学方法,学生被动接受较多,没有实现通过学生已有的知识自主进行观察、实验,最终掌握二次函数知识的目的。

反思3:没有考虑到不同学生的心里特征、认知差异,开始就创设顶点式的问題情境,有极少数学生不能理解其中的内在联系,学习只能死记结论,学习效果较差。

反思4:教学过程没有体现运用“数形结合”的思想解决数学问题,而利用函数图像是解决本节问题的主要手段。

第一次设计与实践体会:在第一次项目设计和实践过程中,教师通过对教材进行重组,积极引导学生构建二次函数知识的网络结构是必要的。但形成完整的知识网络结构,必须要有必要的感性材料和认知基础,忽视感性材料的铺垫,学生的感知就不充分、不丰富,就难以理解二次函数的性质,知识的网络就失去了支撑。

在讨论过程中,围绕本节探索主题,有的教师提出了以下改进建议:

1.构建知识的网络结构,应该是在学生具备了一定的感性材料和认知的基础上进行的,否则,就会成为“无本之木”。在第一次实践中,通过顶点式来推动教学,整体感比较连贯,但教学中二次函数的知识“点”却没有了,学生的思维被局限在顶点式的形式之中,对二次函数知识的横向联系明显不足。应该让学生适时构建数学知识的网络结构,将尽可能多的知识点连成“线”,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

2.构建数学知识网络结构,应该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已有的认知基础自主构建,而不是通过教师的讲授被动构建。学生的认知结构,只有在他们主动经历学习活动的过程中才能较好地构建,也只有学生本人的积极思考、主动探索,才能真正有所发现,知识才能记忆长久。在教学中,由于限定,学生只能像接收器一样把教师传授的知识全盘接收,没有让学生经历探索和发现的探究过程。学生在知识构建过程中,始终处于被动地位,毫无选择地完成学习过程,这对学生的自主构建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显然是十分不利的。

(二)第二次项目设计

教学设计调整如表2。

设计意图: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函数知识,并且在认知产生冲突时,及时揭示所学知识的内在联系,将原有的知识点连成顶点式这条“线”,根据学生已有的认知、心理发展规律以及二次函数的特点,采用逐步渗透、深化的方法编排,适时构建知识网络,形成体系,逐步实现本节的学习目标,注重知识的螺旋式上升,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已有知识推断未学知识的能力。教师通过构建知识网络,帮助学生形成对知识的深层理解,提高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发展,使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式。

反思1:设计调整后,寻找已有二次函数知识的内在联系,是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函数基本知识之后,再揭示顶点式的概念,学生通过观察、作图与教师的适时引导,激活已有知识的积淀,最终与新的认知形成知识网络,教学效果较好。

反思2:由于考虑到实际存在的不同学生的认知差异,从简单的函数概念、图像开始,通过形象的函数图像,使学生对抽象的二次函数首先有了直观的了解。利用图像知识的“正迁移”,自然过渡到顶点式,使得基础较差的学生也能顺利掌握本节内容。

反思3:感性材料和知识经验是影响学习的重要因素,感性材料太少,学生的感知就不充分、不丰富,难以理解二次函数的性质。因此,先学习简单类型的二次函数图像和性质,是非常有必要的,也是必须的。

第二次主题项目设计实践体会:

第二次实践,由于尊重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和认知规律,教学过程中,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已有的知识基础,自主构建较为合理的二次函数的知识结构,再对所学知识进行归并、删除、提取,把知识系统化、条理化,形成自己的知识网络,学习兴趣大大增加,效果也更好。学生在学习中,手脑结合,大胆实验,找到各知识点的连接点,并把它们有机地连接起来,形成较合理的知识序列,知识结构不断完善,有利于以后学习中快速、准确地找到知识的分叉点与联接点,从而提高学习能力,形成新颖独特、突破常规的创新意识。

四、认识和收获

我们发现,适时构建知识网络,往往表现出一种“线索”之美,流畅之感。通过两次设计与实践,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形成二次函数图像和性质的知识网络结构,是主题式项目学习的收获。同时,我们也产生了以下三点认识。

第一,在主題式项目学习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有明确的主题指向。根据明确的主题有计划地对教材进行再加工,引导学生体会知识之间的联系,感受数学的整体性,丰富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师如果能抓住题进行设计和教学,就能把看似孤立、零碎的知识联系到一起,转化为一张严密的知识之“网”,帮助学生学习。

第二,尊重学生认知规律是进行主题式项目学习的基础和前提。进行主题式项目学习,教师应首先把具体内容分解成若干个小的知识点,并对这些知识点分别加以分析,多方位理解,引起认知冲突,再适时构建,将知识点联系起来,形成对数学知识的整体认识,使所学知识系统化,便于理解和记忆,更便于检索和应用。

主题项目活动 篇7

1.1 结构设计参数介绍

本工程位于银川市金凤区览山剧场正北,亲水大街与阅海之间。主题馆地上1层,局部2层,框架结构(1层加人字形钢支撑),平面大致呈椭圆形,长轴90m,短轴48m,建筑面积8 000m2。圆弧形轴网之间角度为15°,将圆周均分为24等份。屋面为单坡屋面,屋顶标高9.190~20.497m。地面粗糙度为B类;基本风压0.65kN/m2;基本雪压0.2kN/m2;抗震设防烈度8度(0.2g);年设计最大温差Δ=±80℃。

1.2 外观及功能介绍

主题馆外观远望如同交叉相握的双手,寓意民族团结、社会和谐。作为2015年中阿绿博会的举办地,主题馆的设计精心发掘和吸纳了银川城市人文历史与生态地理中所特具的“唯一性”元素,融入塞上明珠和回乡风情元素,利用灯光、造影等新技术增加其外观的视觉效果(见图1)。

1.3 项目设计内容

建筑幕墙包括玻璃幕墙3 000m2;穿孔铝板吊顶1 000m2;陶棍幕墙12 400m2;竹木装饰1 000m2;压顶铝板650m2;埃特板1 500m2。

2 幕墙性能设计

2.1 抗风压性能

风荷载标准值按照《玻璃幕墙工程技术规范》JGJ 102—2003及《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计算。幕墙强度要求σ<[σ];根据设计要求,铝型材立柱横梁满足相对挠度μ≤L/180,钢型材立柱横梁满足相对挠度μ≤L/300。四边支撑玻璃的挠度限值按照其短边边长的1/60采用。

幕墙的抗风压性能应大于其所承受的风荷载标准值。本工程最大风荷载标准值Wk=1.89kN/m2,幕墙风压变形性能设计等级为3级。

2.2 水密性

根据规范要求,对热带风暴和台风多发地区,幕墙水密性能不宜小于3级,其他地区不宜小于2级。根据本项目业主要求,水密性能等级为4级。

2.3 气密性

气密性能指标应按照相关规范规定,并满足节能标准和规范的要求。本工程幕墙开启和固定部分均要求采用多道密封,使空气渗透量降到最低。按技术规范要求,本工程幕墙的气密性能设计等级为3级。

2.4 平面内变形性能

分级指标γ为层间变位值。玻璃幕墙平面内变形性能,在抗震设计时,近似取主体结构弹性层间位移角限值的3倍为控制指标。本工程幕墙结构按抗震设计,取用风荷载和地震力的组合效应,根据规范要求:在风荷载或多遇地震作用下,根据计算,层间位移角限值γ=Δ/H=1/183。根据本工程技术要求,层间位移角不得小于1/200,因此,本工程幕墙平面内变形性能设计等级要求为3级。

2.5 耐撞击性能

本工程幕墙的耐撞击性能可达2级。建筑幕墙的耐撞击性能以撞击物体的撞击能量E和撞击物体的降落高度H为分级指标,以不使幕墙发生损伤为依据,按照《建筑幕墙》GB/T 21086—2007第5.1.7条的规定,本工程采用的玻璃室内侧满足2级的耐撞击要求,室外侧满足3级的耐撞击要求。

2.6 空气声隔声性能

本工程设计时严格按照业主提供的相关资料设计,根据规范,建筑幕墙的空气声隔声性能以计权隔声量作为分级指标,按照《建筑幕墙》第5.1.5条空气声隔声性能分级标准,本工程空气隔声性能度应达到2级。

2.7 热工性能

本工程幕墙保温性能达到4级,且K≤3,遮阳系数为0.4。

2.8 抗震性能

幕墙的构造具有抗震能力,应做到大震不倒,小震可修,并满足主体结构的抗震要求。本工程地震设防烈度为8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2g。

3 项目系统介绍及难点分析

3.1 隐框玻璃幕墙系统

3.1.1 系统要素

1)面材

B1:6Low-E+12A+6钢化中空玻璃(深灰色),陶棍后玻璃:B2:6Low-E+12A+6钢化中空玻璃(蓝灰色)、B3:6Low-E+9A+6+1.14PVB+6钢化夹胶中空玻璃(蓝灰色)。参数:可见光透射率>40%;外侧反射率≤20%;传热系数K值为1.8;遮阳系数SC≤0.4。

2)龙骨

立柱采用240mm×80mm×6mm、200mm×80mm×6mm、280mm×80mm×8mm、160mm×80mm×8mm、140mm×80mm×6mm,横梁采用80mm×80mm×4mm,表面氟碳喷涂。

3)锚固结构

12.6号镀锌槽钢、A-70不锈钢螺栓及钢插芯结构形式。

4)结构受力形式

简支梁

3.1.2 系统介绍及设计分析

本工程玻璃幕墙为全隐框玻璃幕墙,横竖框为钢龙骨,采用压块形式,通过副框直接把玻璃固定到龙骨上。为满足本工程工期要求,铝压块及副框均采用现有型材,省去了开模、试模时间。同时考虑以下方面。

1)玻璃考虑到工期紧,而且玻璃幕墙呈双弧线形的原因,玻璃幕墙板块基本上划分为横向1 200mm的分格,采用折线形式拼接成弧形。此种分格及做法的优点是面板单一、下料快、加工周期短、安装速度快、板块之间可以互相替换。

2)龙骨由于本工程属于大型展览馆,主体结构跨度较大,在外形上又呈现双弧形,因此在竖向龙骨材料、大小及范围分布上,通过细致划分,以求更经济合理、室内外观统一。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①本工程南北面首层结构、内庭部分及东西面楼梯间结构跨度达8m,在选择龙骨时,采用240mm×80mm×6mm的钢管作为龙骨;②2层玻璃幕墙主要集中在南北面,由于屋面梁呈弧形结构,因此,在选择龙骨大小方面,根据房间及跨度大小划分钢管使用范围,南面玻璃幕墙龙骨皆采用240mm×80mm×6mm的钢管,北立面龙骨大小如图2所示;③玻璃幕墙横向分格基本上都是1 200mm,比较统一。因此皆采用80mm×80mm×4mm的钢管。此种做法的优点是:龙骨无需开模和车间加工,采购周期短,损耗率低,结构安全,经济合理。

3)由于本工程玻璃幕墙龙骨皆采用钢管,且银川最大温差可达到80℃,为保证龙骨的伸缩变形,采用一端焊接,一端采用插芯活接的方式。此种做法安装速度快。

4)玻璃幕墙采用上端固定、下端活接的连接形式。顶部采用12.6号镀锌槽钢,A-70级M12不锈钢螺栓,底部采用插芯形式。局部位置的玻璃幕墙由于转接件悬挑长度较大,为保证幕墙结构安全,采用坐立式受力结构,底部采用12.6号镀锌槽钢及M16不锈钢螺栓固定,顶部采用12.6号镀锌槽钢及M12不锈钢螺栓固定(见图3)。此种做法优点:安全合理,安装速度快,加工件单一,加工周期短,工件互换性强,损耗率低。

3.2 陶棍幕墙系统

3.2.1 系统要素

1)面材150mm×69mm截面陶棍,三腔形式。

2)龙骨立柱采用80mm×80mm×4mm钢管,表面氟碳喷涂、铝合金挂件形式。

3)锚固结构连续栓接形式。

4)结构受力形式简支梁。

3.2.2 系统介绍及设计分析

从整体外观上看,陶棍幕墙是本工程的一大亮点,所以在陶棍幕墙设计时,着重考虑以下几点:外观线条的流畅及美观性;可施工性;安装周期短、快捷;可调节性;安全性、可更换性。并采用了以下解决方法。

1)为保证陶棍的线条流畅,达到线条多且不乱的效果,设计时把陶棍竖向缝设计在一条直线上。

2)本工程一部分陶棍是在玻璃幕墙外,距离玻璃幕墙外边线仅有300mm,陶棍竖龙骨通过8mm厚钢板固定于玻璃幕墙竖龙骨上,因此陶棍安装应在玻璃安装完成后进行。这必然要求在安装陶棍龙骨时必须采用栓接形式,以免玻璃受损(见图4)。

3)本工程陶棍面积较大,且工程周期较短,为此,采用单元挂接的方法,每5根或6根陶棍用铝合金陶棍挂接组成一拼,组装完成后再整体上挂。

4)本工程幕墙外形呈双曲线形式,在陶棍单元上墙后,必然需对其进行三维调整,以达到平整及流畅的外观效果。在设计时首先通过挂板位置的长条孔调节前后进出位置,待调整好后通过螺杆上的螺栓校正左右偏差,再用螺栓加紧固定,调整完毕后,通过陶棍挂件的微调螺母进行高度微调。

5)陶棍在安装及后期使用过程中,难免因人为或外部因素损坏或断裂,在此种情况下,简易的更换及安全防范措施是必要的。在设计时,采用挂式结构、螺栓连接陶棍的方法,当有部分陶棍断裂损坏后,可以拆卸下此陶棍所在单元进行平面组装,待安装好后重新挂在原位置。另外,为防止陶棍断裂后高空落下造成人身财产损失,在陶棍上下2个腔体内通长布置1根铝角码,与陶棍一起用螺栓固定,当陶棍断裂后,陶棍会串在铝角码上,不会坠落造成危害。

3.3 穿孔铝板吊顶及埃特板幕墙系统

3.3.1 系统要素

1)面材3mm厚穿孔铝板、表面氟碳喷涂,黄灰色;9 mm厚埃特板。

2)龙骨钢桁架结构,80mm×60mm×4mm钢管、50mm×50mm×4mm角钢;50mm×50mm×4mm钢管,表面热镀锌。

3)位置穿孔铝板位于南北面首层吊顶位置,呈三维曲面形式;埃特板位于吊顶板的正立面封修及室内封修。

3.3.2 系统分析

本工程穿孔板吊顶呈三维曲面形式,在设计时,主要考虑以下因素。

1)由于吊顶进深大,悬吊长度大,需要构造合理、安全的龙骨。

2)龙骨定位困难。

3)穿孔板需准确下料以降低损耗率。

针对以上因素,采取以下解决方法。

1)采用钢桁架结构,桁架两端头栓接,确保顶部受重力,底部受风荷载作用。

2)进行三维建模,确定穿孔板吊顶平面,在三维图中分割穿孔板。由吊顶穿孔板分格平面确定钢桁架位置。

3)根据穿孔板三维吊顶分格图先进行单个区域的穿孔板下料,由现场进行复核校对,修正后再进行批次下单。

4 结语

银川绿博园主题馆项目已交付使用。圆弧形外墙配上陶棍流畅的线条,再加上灯光的点缀,更增强了外观的视觉效果,受到银川市民的认可及赞赏。在设计过程中,根据工程的特殊性进行了针对性的设计,施工过程中也遇到了很多的难点及新问题,通过分析研究,都得到了顺利解决。

参考文献

[1]陈建东.玻璃幕墙工程技术规范应用手册[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6.

[2]张芹.玻璃·金属板·石材·点式幕墙技术手册[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1.

[3]建筑幕墙行业技术标准规范汇编(2版)[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4]北京钢铁设计研究总院.钢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7—2003[S].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3.

[5]田承行,苟金瑞,米继东,等.北京日出东方凯宾斯基酒店框架式无立柱隐框曲面玻璃幕墙安装技术[J].施工技术,2015,44(6):22-25.

[6]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玻璃幕墙工程技术规范:JGJ 102—2003[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主题项目活动 篇8

关键词:校企协同创新,女装课程,项目主题式,教学,改革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 企业意识到原创设计对产品生命力的重要性。拥有独特设计理念, 深谙市场, 能够进行原创设计的服装设计师十分紧缺。在此背景下, 盐城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纺织服装学院大力推进课程教学改革, 校企协同创新, 在《女装技术项目》课程中实施“项目主题式”教学模式改革, 以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设计人才。

《女装技术项目》是服装设计专业核心课程, 也是院级精品课程, 经过多年的实践, 在课程建设、教学改革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课程以典型项目为载体、以主题工作任务为单位, 对岗位中的具体工作任务进行分类, 通过校企合作研发新产品、校企合作设计比赛等“项目主题式”实例操作, 使学生具备造型设计、款式制板和工艺制作“三位一体”的综合能力, 优秀设计作品被企业直接采用, 进入市场销售, 培养了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1“项目主题式”教学模式改革的意义

校企合作教育是一种以市场和社会需求为导向的运行机制, 是校企双方共同参与人才培养的过程, 利用学校和企业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 校企双方紧密合作, 在女装技术项目课程中引入企业典型项目。校企协同创新“项目主题式”的意义:一是企业与学校相互协调配合, 将企业典型设计项目引入教学, 校企双方共同完成产品研发, 实施双向考核;二是有明确的培养目标, 校企双方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 共同培养社会与市场需要的人才;三是教学与产品研发相结合, 校企双方互兼互聘、优势互补、资源互用、利益共享。

2“项目主题式”教学模式改革的方法

2.1“工作过程”与“教学过程”相结合

开展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项目课程教学改革, 以企业典型工作任务重构课程体系, 教学过程即是工作过程。完善校企合作运行机制, 组建项目课程教学团队, 规划教学内容, 课程教学中将全班学生划分成若干个研发小组, 每个小组团队合作共同完成一个研发项目, 研发小组共同讨论、相互协作完成工作任务。在项目实践过程中, 理解和把握课程要求的知识和技能, 体验了创作的艰辛与乐趣, 锻炼了学生团结协作的能力。

2.2 课程“作品”与企业“产品”相结合

学生课程作业、设计作品与企业产品开发相结合, 以“唯洛伊”品牌产品开发为例, 以“全方位路线、多元化款式、白领阶层”为品牌核心, 学生接受企业项目任务时, 通过市场调研、查阅资料、归纳分析、作品设计与制作等环节, 团队协作完成研发任务。教学要求即是产品设计要求, 每组学生设计作品即是一个系列项目的设计开发过程。产品研发过程成为一个人人参与的创造实践活动, 提高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2.3“双元互动”项目评价与考核相结合

课程作品以静态展示和动态汇演相结合, 校企双方组成评审组, 综合考核与评价设计作品的质量。教学过程中校企双方互相协作、双元互动, 学生产品开发方案必须通过企业技术人员审核合格后方可进入下一阶段操作, 最终的设计作品由校企双方共同考核评定成绩, 优秀的设计作品被企业采用后进入实体店和淘宝店销售, 从而更好地检验课程教学效果。通过项目评价与综合考核, 既能检查学生专业知识掌握情况和综合素质的发展情况, 又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竞争意识, 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3“项目主题式”教学模式的实践应用

3.1 建设校企协同创新机制

根据江苏及苏北地区服装产业升级要求, 以培养懂设计及工艺的服装设计人才为目标, 校企紧扣“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的主线, 共同探索了“四共创”校企合作机制, 即在校内共同创建“产品研发中心”, 进行产品设计研发;共同创建“服装专卖店”, 展示课程教学成品, 开展对品牌店长的培养和企业员工培训;创建“盐语衣坊”自主品牌, 产品设计创作中融入民间服饰、淮剧及发绣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元素, 校企研发的设计作品在我院纺织服装文化馆集中展出;共同创建就业基地, 推动就业质量和就业水平的提高。

3.2 形成工作室企业化运行管理机制

工作室的教学过程模拟了企业的运营模式。首先, 在工作室管理细则、奖惩等相关规章制度的制订上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人翁意识, 由企业导师、专任教师和学生代表共同参与工作室管理。其次, 在工作室女装项目教学中, 参照企业的经营结构模式, 对施教班级 (项目小组) 的学生进行具体的分工, 把全班学生划分成若干个团队, 4~5人一组, 每组选出组长, 每组学生团队合作共同完成一个项目, 每个项目以5套系列作品形式展开, 每位学生在项目中承担不同的角色。团队中学生还可按照各自特长选择承担项目过程中的设计、制板、工艺、PS与CAD中其中一项的负责人, 团队合作、相互协作完成企业的研发任务, 同时开放校内工作室, 使学生课后有足够的时间完成工作任务。

3.3 加强“双师型”课程教学团队建设

“项目主题式”育人模式对原有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进行了根本改革, 课程内容涉及设计、制板、工艺、网店及实体店销售、摄影、形象设计等多方面知识, 需要团队成员共同学习实现优势互补。课程教学团队由课程负责人及富有教学经验的本校专业教师、企业专家和工艺师傅等组成, 校内教师都有技师等高级职业资格证书, 校企双方互兼互聘, 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 学校给予项目课程负责人及团队成员物质鼓励、培训学习、职称评审和干部选拔等方面的政策倾斜, 激发了教师参与教学改革的积极性, 营造良好的团队建设氛围。企业的技术人员到校内工作室兼职任课, 企业保留其基本工资, 学院给予对应职称的课时津贴。到企业挂职、参与企业设计项目研发的专业教师, 学院保留其基本工资和福利, 研发项目所得薪酬由企业支付。

3.4 改革课程教学模式及评价体系

课程教学评价是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 以学生完成项目任务的情况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对学生在完成整个项目任务中所起的作用和表现作全面客观地把握, 实施教师与学生、过程与结果、课内与课外、知识与能力和学校与企业评价的“五结合”评价体系。具体可从学生运用知识能力、协作能力、实践能力、作品质量和学习态度等方面来进行考核, 做到定性与定量相结合, 给学生一个比较全面的评价。教学过程中校企双方互相协作、双元互动和文化融合, 学生的项目开发方案必须通过课程教学团队教师审核后, 方可进入下一阶段操作。教学过程中校企双方密切关注学习小组的方案实施情况, 及时总结交流, 确保过程的顺利进行, 最终的设计作品由校企双方共同考核评定成绩。

3.5 结合市场需求, 设计作品“市场化”

在模拟企业工作室的校内真实工作环境中实施教学, 教学主题来源于企业真实的项目, 根据企业品牌定位开发新产品。企业技术人员参与项目策划方案的审定、指导编写产品开发任务书, 对教学过程实施监控及作品验收考核。此种教学模式使学生在校内就能接触到企业的品牌设计与运营, 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合作企业可以直接采用学生设计的原创作品, 把学生在项目课程中按成品质量要求完成的作品推向市场, 直接接受市场的检验, 企业还可以从中选择优秀的学生重点培养成为企业未来的新生力量。这种密切的合作提升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有利于企业对人才的选拔, 同时也能给企业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 达到“校企共赢”的目标。

4 成效

通过“项目主题式”教学模式的实施, 女装课程的教学成果获院级教学成果一等奖、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课改中建设了课程的教学资源库, 精品课程网站, 完成了课程标准、课程整体设计、习题库、学生作品、多媒体课件和教学互动等建设工作。同时通过参加省级各类设计大赛, 更好地检验教学成果, 课程的多媒体教学课件获省级二类优秀多媒体课件奖, 与课程相配套的教材立项省级精品教材, 与企业共同开发进入生产流通环节的新产品达到16项, 创造产值230余万元。通过实施“项目主题式”教学模式, 毕业生得到了行业、企业的普遍认可, 也引起了多家媒体的关注, 盐城电视台、盐阜大众报、凤凰网和江苏教育等多家媒体对我院的教学改革成果进行了报道。核心课程的建设成果为专业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项目主题式”改革成果得到校内外专家的充分认可。2016年6月服装设计专业顺利通过省示范重点专业建设验收工作, 我校获得省级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项目验收优秀等级, 为同类院校专业建设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5 结语

高职院校发挥自身优势, 服务区域经济发展, 校企合作进行“项目主题式”教学模式改革, 有效地推进了课程教学改革, 其涉及的学科领域广泛, 实践成效明显, 课程最终目标使设计作品“市场化”、“工作过程”与“教学过程”相结合、学生课程“作品”与“市场”相结合、学生课程作品动态展评与静态展览相结合, 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设计和艺术创作能力, 艺术价值得到社会的承认, 教学模式符合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要求, 实现了校企协同“互惠双赢”。

参考文献

[1]欧阳波仪, 易启明.校企协同创新的三种模式研究[J].中国高校科技, 2014 (7) :76-77.

[2]陈洁.“双元互动”项目课程教学团队的建设与实施[J].中国教育学刊, 2012 (6) :57-58.

[3]陈洁.网店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意义[J].轻纺工业与技术, 2014 (5) :102-104.

主题教育活动:我爱妈妈 篇9

随着班级的扩展, 我园的教师队伍迅速壮大。本专业教龄不足三年的占70%, 而且其中有不少是非幼教专业的转岗教师。为了促使年轻教师迅速成长, 我园采用传、帮、带的形式, 再结合切实有效的研讨活动, 来促使年轻教师不断提高业务水平。“三八”国际妇女节来临之际, 我们倡导教师围绕主题“我爱妈妈”, 根据小中大班幼儿的特点开展教学活动, 并进行了展示交流和专题研讨, 帮助教师们进一步明确了如何解读、选择和拓展教材, 如何在这个过程中让幼儿成为活动真正的受益者。以下介绍的是其中的两节活动:

活动一社会活动:带着娃娃出去玩 (小班)

执教:赵卫东吴娟

活动目标

1.参与角色扮演, 体验父母的辛苦。

2.感受父母对孩子的关爱, 萌发爱父母的情感。

活动准备

知识经验准备:向父母了解小时候父母是如何带自己出去玩的。

物质准备:收集小时候用过的物品, 如奶瓶、推车、尿片等, 多媒体课件。为“爸爸妈妈”准备好旅行包。

活动过程

一、激趣导入

出示孩子收集的物品, 引发兴趣。师:这是什么呀?有什么用处?

二、观察讲述

1. 提问:

你记得小时候爸爸妈妈是怎样带你出去玩的?播放多媒体课件:宝宝坐婴儿车, 妈妈推宝宝……引导幼儿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讲述。小结:有的坐在爸爸肩上, 有的坐小推车, 有的妈妈抱着, 有的坐在自行车后座, 有的累了还在妈妈怀里睡觉……

2. 提问:

你喜欢和爸爸妈妈出去玩吗?小结:因为宝宝喜欢出去玩, 所以爸爸妈妈下了班和休息日总要带宝宝出去玩。

三、游戏体验

1. 过渡:

带宝宝出去玩要准备些什么东西? (鼓励幼儿运用已有经验大胆地参与讨论, 了解外出时要带宝宝的食品、衣服等。)

2. 出示为“爸爸妈妈”准备好的旅行包, 介绍包里的物品。

3. 游戏:

孩子扮演毛绒娃娃的爸爸 (妈妈) , 挽上旅行袋, 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带娃娃出去玩。教师不时用语言提示:宝宝口渴了, 宝宝要小便了……深化游戏情节。

4. 送娃娃回家睡觉。

师:宝宝玩得真开心, 现在我们送宝宝回家睡觉吧。

四、讨论提升

1. 引导孩子表达带宝宝出去玩的体会。

提问:你刚才和宝宝怎样玩的?你有什么感觉?小结:原来带宝宝出去玩, 宝宝很开心, 宝宝的爸爸妈妈很累。

2. 激发孩子做个爱父母的好孩子。

师:小时候爸爸妈妈带我们出去玩, 他们很累。现在我们长大了, 和爸爸妈妈出去玩, 可以做些什么事?结合多媒体画面引导幼儿讲述:自己走, 自己背小包, 跟好爸爸妈妈……

幼儿园评价

本次活动选材较为贴切, 针对小班孩子好模仿好游戏的年龄特点, 让孩子在游戏中体验父母的辛苦, 感受父母对自己的爱, 以“情”贯穿活动的始终。游戏活动中, 教师的提示语对游戏情节既有提醒作用, 又有丰富内容的功能, 但如何设计, 还需再做斟酌。

活动二亲子活动:我帮妈妈拧毛巾 (中班) 执教:钟桢

活动目标

1.在妈妈的协助下, 学习双手配合反方向拧毛巾的正确动作, 进一步锻炼手部肌肉动作的协调能力。

2.感受“三八”妇女节带来的欢乐气氛, 体验劳动的乐趣和为妈妈服务的快乐。

活动准备

PPT (内容为妈妈教红红拧毛巾、红红自己擦脸和为妈妈擦脸) , 幼儿每人一块小方毛巾, 一只小面盆, 制作红花的材料, 布置亲子游戏场地, 红、黄、蓝、绿四种颜色的胸牌。

活动过程

一、结合PPT图片引出活动主题

1.直接出示小毛巾提问:这是什么?有什么用处? (擦嘴、擦脸)

2.在家里一直是谁帮你拧毛巾擦脸的? (妈妈、奶奶)

3.妈妈辛苦吗?为什么? (妈妈要上班又要照顾宝宝, 真辛苦。)

4.那我们应该为妈妈做些什么呢? (幼儿自由回答)

5.我们看看隔壁中 (2) 班的红红是怎么做的? (教师引导幼儿观看PPT后讲述)

6.教师小结:红红真懂事, 在妈妈的帮助下学会了拧毛巾。你瞧:红红不但自己会洗脸、擦脸, 还会帮助妈妈擦脸呢, 妈妈好开心。

二、妈妈教宝宝学习拧毛巾

1.提问:今天是什么节日?是谁的节日?

2.平时, 妈妈、奶奶一直为我们拧毛巾擦脸, 辛苦了。现在宝宝长大了, 要向红红学习, 学会自己拧毛巾, 也为妈妈、奶奶擦擦脸, 好吗?

3.现在请宝宝向妈妈学习拧毛巾的本领, 看哪个聪明宝宝学得快。

4.请最快的一组宝宝和妈妈上来示范拧毛巾的动作, 妈妈在旁边解说。

5.多请几名宝宝上来表演。

6.教师小结:我们先把湿过水的毛巾一折二, 双手捏紧向相反的方向用力拧, 直到没有水滴下就行了。

三、亲子游戏“我为妈妈拧毛巾”

1.让幼儿带上不同颜色的胸牌分成四组站在起点, 妈妈坐在中间, 爸爸在终点做红花。

师:今天是妈妈的节日, 宝宝和爸爸要为妈妈服务、送礼物, 让妈妈过个开心的节日。

2.了解亲子游戏合作的要求:A.宝宝在起点拧干一块毛巾, 小心地走过一段独木桥;B.来到妈妈身边, 为妈妈擦脸;C.小跑步到爸爸处拿礼物;D.爸爸抱着宝宝跑步来到妈妈处为妈妈献上大红花;E.爸爸、妈妈再搭成轿子, 抬着宝宝回到起点, 第二个孩子开始游戏。

3.亲子游戏在《运动员进行曲》的音乐声中开始、进行、结束。

四、颁奖

1.在歌曲《我的好妈妈》音乐中按获胜顺序颁奖。

2.爸爸为妈妈戴上亲手做的大红花, 宝宝在旁边说祝福话:祝妈妈节日快乐, 妈妈给宝宝贴个五角星并给宝宝一个吻。活动在愉快的歌声中结束。

幼儿园评价

主题项目活动 篇10

本文尝试透析一个极为“普通”的班级学生“做好事”的案例,聚焦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思维品质、成长自觉等方面的发展,在解读学生发展机制方面,重点分析学生的实践活动及关键事件、关系世界及关键人——学生素质形成的重要因素,试图建构起对学生班级主题活动质量评估与学生成长机制研究的典型案例。研究对象是江苏省常州市花园小学六年级某班49名学生,班主任任教该班级6年。这项班级主题活动前后延续两个多月,分为三个阶段。

一、活动策划打开发展新空间

2012年11月,几名学生干部主动找班主任薛老师商量捐冬衣的事。起因是学生钱戎在常州“化龙巷”网站上看到一则《“天才宝贝”捐冬衣感恩行动欢迎你加入!为玉树贫困孩子捐冬衣》的帖子,他把这一信息跟班干部一说,大家觉得很受启发:冬天贫困地区的孩子缺衣服,而同学们家里都有闲置的衣服;再说马上就要入冬了,时间正好。于是,班主任和学生干部一起组织了一次主题班会讨论这一设想,得到大多数同学的响应。由于学生并不明白捐衣的程序和要求,班主任又组织了第二次班会。学生们讨论后认为,应该成立相应的项目组。于是大家根据兴趣、特长组建了宣传组、整理组、对外联系组,并选了组长,制定了第一份活动方案。

1. 实践与关系的初步建构

就实践活动而言,学生主要的实践空间在班级内,但本次活动要与校外多方联系,具有创新性与挑战性。这一活动的发起者、组织者是班级学生干部,占15%左右;70%左右的学生有兴趣,但没有表现出强烈的愿望;另有15%的学生表示不愿意参加。

本阶段的关键性事件:一是几名学生干部与班主任的交流;二是第一次班会达成共识;三是第二次班会形成活动方案。学生的交往对象是相处多年的同班同学和班主任,相互之间非常熟悉,没有太多交往上的困难。活动中的关键人物是几名学生干部和班主任。

2. 学生发展的新开始

就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发展而言,首先,学生社会责任感的直觉性表达体现出学生善良的本性。在合适的外部信息刺激下,他们产生了行动的冲动。其次,是在与班主任的交流中,部分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得以提高。当学生努力想获得教师的支持时,必然要清晰地表达,并说明其道德合理性,这一过程可以增强学生的道德意识。再次,在两次主题班会中,不仅仅是发起人——学生干部,其他学生在交流与活动组织中,其社会责任感和表达能力都得到了提高。

就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发展而言,最突出的在于决策。部分学生干部初步形成意向后,与班主任一起做出决策,促成本系列活动的顺利开展。几名学生干部与班主任组织了班会,在充分交流的基础上,实现了动员、分工与合作,具体表现在三个项目组的组建。在更多学生参与的基础上,各项目组都形成了自己的第一份活动方案,明确了活动的组织与进展。方案的形成意味着同学间的交流与对话,意味着分工与协调,也意味着自我认识和对活动性质与目标的理解。上述过程启迪学生勇于尝试、组织有意义的事情,勇于体现自己的领导力,并在策略选择与理性实施过程中得以具体化。

就思维发展而言,学生的系统思维得到初步锻炼。体现在活动的分组和具体活动方案的形成中——学生需要综合考虑本次活动所涉及的相关主体、事务,根据活动需要形成相关组织;根据每一部门的特殊性,制定相对完整的活动方案。这不同于点状思维,而要更多考虑目的与手段、整体与部分、个人与组织、人与事等多方面的关系。

就成长自觉而言,部分学生干部亲眼看到自己的创意转化为具体行动,形成了初步的成就感,强化了自信。在分组完成后,三名组长利用中午、放学后的时间召集组员商量,其领导力得到锻炼。随着两次主题班会的召开,同学们也开始行动起来,经常讨论怎样做海报、有没有衣服捐、捐几件等。但对于大多数同学来说,他们刚介入其中,尚未感受到过程的丰富性和活动的艰巨性。

二、活动开展的过程就是学生锻炼的过程

从12月1日起,学生开始制作第一份电子海报。

之后按照方案,同学们开始收集衣服。大家的积极性很高,一次就收集了140多件衣服。刚开始,同学们以为衣物整理不难,但当一堆衣服放在一起时,由于衣服大小、款式不一,光靠整理组的6个同学显得手忙脚乱,有学生就自告奋勇去帮忙,有的还想出流水线工作法……对外联系组的同学已开始主动联系受助对象。因为要邮寄的地点偏远,他们还逐家询问快递公司能否送达。当同学们兴奋地把打包好的衣服送上快递车时才发现,快递费高达670元。当时班主任身上只有400元,她向体育老师借了300元,这才把衣服邮寄出去。这一幕在孩子心里留下深深的印象。在后续活动中,他们把邮寄费当成重要项目,形成了几套筹集资金的方案。

这一阶段的活动持续到12月8日第一份班级捐冬衣活动报道完成。

1. 实践与关系的动态生成

本阶段能够主动参与并发挥领导、组织作用的学生占50%。这其中,既有前一阶段的骨干,又有随着活动的推进而培养出的新骨干。绝大多数学生都参与到捐冬衣、整理冬衣的过程中。只有10%的学生没有捐冬衣,其原因一是家里没有可捐献的冬衣;二是“天天想带,但天天忘记”。在活动中,尽管有个别学生不够自愿(要组长做思想工作的同学占总人数的5%),但他们的情绪和参与活动时的状态在活动过程中有了改善。值得重视的是,该活动的效应较大,引起全校师生的关注连校领导都直接关心这次活动的开展。电子宣传卡的完成、捐冬衣当天的活动组织,可谓关键事件。活动全程充满不确定性,有大量生成性资源出现,增加了活动的复杂性,这对学生综合能力的锻炼与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就学生的关系世界而言,除前阶段的关键人班主任外,在同学群体中,又多出了三个部门的内部组织,实现了交往对象的群落性分化。此外,学生还充分与外部世界建立联系。因本次活动是通过学生动员家长,家长配合与支持学生的自主行动,学生也与家长构成实质性的交往关系。同时,学生们还与受助者、快递员等建立了不同性质的关系。这都让学生进入到丰富的交往关系之中,其复杂程度大大高于第一阶段。随着“儿童活动领域的分化,‘关系人’数量的增加,必然使别人观察他的角度、侧面也随之增多,从而必然产生一些矛盾和冲突,这些矛盾和冲突促进着儿童自我意识发展,并且使他由依赖‘外部’评价转而依赖自我评价”。[2]在这一过程中,班主任、活动发起者和三名学生推选出的组长等,成为活动的关键人。

2. 学生发展的综合实现

就社会责任感而言,当学生以真实的行动投入其中,第一阶段的道德直觉变成的道德行动,就成为学生社会责任感发展的新基础。以杜威的观点来说,“教育就是经验的改造或改组。这种改造或改组,既能增加经验的意义,又能提高指导后来经验进程的能力”。[3]在之后的活动中,学生将之视为“活动先例”,已经体现出这一经验的生长性。学生在实践中的感悟、体验与道德自豪感,会催生新的道德行为,实现综合性的道德发展。另一方面,这一活动为学生提供了一次真实的、建立个人与社会之间建设性关系的体验。以实际行动关爱着社会弱势群体,这让他们体会到:即便是小学生,也都有社会责任,并能够做出社会贡献。

就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而言,一是学生组织策划和应变能力得到了锻炼和发展。从海报的制作,到衣物的整理,再到邮寄,期间要根据情况不断调整人员分工。二是解决问题能力得以发展。最为突出的,是如何找到受助者、如何装包及筹集运费等。问题解决意识的形成与自觉的反思,为下阶段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基础。三是合作能力的发展。班委会、三个小组、个体学生之间形成了丰富的组织关系;学生们既在原有组织内承担责任、相互合作,又适时帮助其他小组成员,共同完成任务。四是“前移后续”意识的形成。学生们不仅习惯了活动前的策划,而且意识到做了有意义的事要宣传,号召更多的人参与。这次活动之后,宣传组的后期报道小组特地联系网站负责教师,在校园网上发布了此次班级捐冬衣活动的总结。

就思维方式而言,一方面是学生思维的有机性得以进一步增强。学生们还制作了很多爱心卡片,放在了所捐赠的衣服里。在学生看来,这是伴随着衣服送去的温暖,也是他们与受助对象跨越时空交往的一种方式。另一方面则是学生思维动态性的初步形成。学生通过实践,感受到活动的进行不是一个完全依照预期而展开的过程,需要不断面对生成的问题进行动态调整。

在成长自觉意识方面,学生的自我发展的意识初步形成。学生们在活动中策划、组织、交往,通过言语、行动、符号等方式开展对话,将自我的力量呈现出来,并且最终“成事”。当他们独立、自主地完成这一工作之后,必然会产生强烈的自豪感。在教师的提示下,学生们自主设计了体验卡,进一步促成其自我意识的发展。分析学生第一次写的体验卡内容,有15%的学生认为不仅锻炼了能力,还帮助了那些贫穷山区的孩子,有50%的学生觉得虽然有点累,但是有收获。

作为班主任和研究者,我们看到了学生的快速发展,但同时也看到还有一部分学生没有更多承担责任,主动参与意识不强。于是,班主任决定进一步深化这项活动,鼓励学生思考:是否可以号召、组织全校学生来捐冬衣?

三、活动重建的高度就是学生发展的新高度

班级组织了一次关键性的主题班队会:《衣+衣让爱传递》。班会上,学生们针对活动中所出现的问题,与全校捐冬衣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形成了面向全校的策划方案。他们自主组建了三个部门:宣传部、整理部、对外联络部。不同于上一次的是,每个部门都下设若干个小组,分工更明确,方案更具体。

活动当天,宣传部的学生们制作了宣传海报,到各班分发了捐助统计单,自主进行了全校广播。整理部的同学根据方案,派能手到各班指导整理衣服,派能干的同学把各班捐来的冬衣存入学校仓库。对外联络部的同学不仅联系了受助对象、运输公司,还保持着与学校后勤部的联系。经过统计,在全校共募捐到爱心款1155.3元,冬装1598件,围巾、袜子等小件152件。这项活动,到活动报道完成时为止。

1. 实践与关系复杂度再度提升

在实践维度上,全班高达80%的学生发挥了领导、组织作用,真正做到了全员参与,无一人游离在活动之外。活动的综合水平有大幅度提升,组织难度更大,复杂性更强。学生们要联系的不仅有班内、校内人员,而且要更多地接触校外、市外人员,整理全校师生所捐衣物、钱款等。宣传部不仅要对本校师生宣传,还有对受助者宣传,有前期宣传和后期活动报道等。在此过程中,学生的策划能力、设计能力、写作能力、协调能力、社交能力等大幅提高,活动的组织也更为周密。如对外联络部就分成了“筹金小队”、“运输小队”、“外交部”等三个小队,分工明确,强调相互帮助。在活动效应上,本次活动还引起广大市民的关注。其中,学生组织的策划类的主题班会、面向全校的广播和倡议以及现场组织等,是关键事件。

在这一活动阶段,学生的交往世界得以拓展,其中大量涉及“陌生”人,即便是在班级内部,这种交往关系也极为复杂。该活动为同学们提供了更为密切的交往机会。在这一过程中,全班同学、班主任、相关教师和家长都成为活动中的关键人物。

2. 学生发展达到一个新高度

就社会责任感而言,首先是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在传递中深化。本阶段的活动不是个体的道德行为与班级的群体活动,而是学生们作为领导者、组织者、参与者而开展的学校层面大型活动。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通过传递进一步形成反馈力量,实现了“回归的环路”,[4]促成班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深化。其次,活动的成功所产生的影响力,促成学生道德自豪感的升华。再次是个人与社会关系的积淀与认识深化。通过系列性的活动,到这一阶段为止,学生能够进一步体验到个人与社会的建设性关系,强化了相关认识。

就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而言,首先这是一次成功的重建性活动。学生在前期班级活动的基础上,能够面向多样的群体和复杂的过程,是一次策划能力的自我培养。其次,在活动过程中,学生的组织能力、执行能力得到极大锻炼,大家既分工又合作。其三,学生反思与总结能力得以提升。经过这阶段的活动,学生能够进一步总结成败得失,锻炼反思能力。

就思维品质而言,学生思维的有机性进一步拓展,思维的动态性也在更为复杂的活动过程中得到锻炼。他们根据每一阶段的实际情况,不断改变思考程序和方向,对策划方案进行调整,最终达到目标的实现。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其思维的积极性实现了群体性的发展,促成学生生存方式的形成。正如叶澜教授所言,“以这样的态度去对待周围世界、对待自己的人生,人的生命过程就会积极,呈现出自主的色彩,个体会具有独特,会出现创造,不仅创造出新的事物、新的方法、新的技术、新的思路、新的作品、新的外部世界,而且会不断丰富自己的内在精神世界,创造新的生命历程”。[5]经过系列性的活动,学生体会到敢于追求、勇于实践的重要价值,能够更积极地思考人与事、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形成初步的主体意识。这对于学生的终身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就成长体验而言,活动的成功极大鼓舞了学生,使学生产生了强烈的成就感,使学生体验到了活动的社会意义与个体意义。作者再次研读学生的体验卡,全班同学中,有50%的学生达到非常积极的体验状态。比较典型的小王同学在第一次活动中制作宣传单,其体验是“写字很难,涂色烦”。而在这次活动中,参与的是海报制作,其体验则是“画起来很带劲,因为可以为贫困孩子带去温暖与爱”。全班80%的学生觉得累,但是很高兴。没有人不愿意参加活动或游离在活动之外。由此而形成的自信,能够促成学生更自觉地发展;活动的体验,也为学生今后参与相关活动提供了积极的经验;来自教师、同学的反馈,也促成了学生的自我觉醒,对于他们今后学会判断、学会选择、学会自我建构、形成与发展个性,具有着积极的意义。

通过这次研究,我们更加相信:学生的综合素质,尤其是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发展,是能够在班级日常生活中尤其是在主题活动中实现的;班级建设也可以在丰富的实践与深入的理论研究中,呈现其个性和不可替代的教育独特性。

[本文系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教育学项目“学生在班级生活中是如何学习的”(项目编号:A1306)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Jiacheng Li&Jing Chen.(2013)Banzhuren and Classrooming:Democracy in the Chinese Classroom.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gressive Education.Volume 9,Number 3.

[2][前苏联]科恩.自我论[M].译者:佟景韩等.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6:283.

[3][美]约翰·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M].译者:王承绪.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87.

[4][法]埃德加·莫兰.复杂思想:自觉的科学[M].译者:陈一壮.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2.

主题项目活动 篇11

一、“烟花三月下扬州”主题筵席设计与制作的项目介绍

“烟花三月下扬州”源于唐代大诗人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一诗,描绘了李白送别友人的情景,及对友人前去地方的赞赏,描绘了扬州风景如画的独特魅力。扬州市政府在每年4月18日都要举办大型“烟花三月”旅游商贸节,迎接五湖四海的嘉宾,不仅让来客观赏扬州美景,同时也能品尝到淮扬菜精美的佳肴。“烟花三月下扬州”主题筵席设计与制作,就是要求学生以上述主题意境为背景,自主创作设计独具地方特色的主题筵席。本项目由五年制高职烹饪工艺与营养专业06(5)班实施,项目所需教学时数共12学时(课外活动时间不计入其中),其中任务布置1学时,项目实施计划的制订与筵席设计的交流研讨需要2学时。筵席原料的采购核算3学时,筵席菜品的加工制作需要4学时,项目总结、评价与拓展提升需要2学时。

二、“烟花三月下扬州”主题筵席设计与制作的项目分析

《主题筵席设计与制作》是以筵席知识为基础、运用菜单设计技巧制作菜品工艺的综合性实践教学项目,需要熟悉筵席知识、筵席菜肴和具体操作实施的完整过程。本项目需要围绕“烟花三月下扬州”这一主题,进行菜单设计组合及菜品制作,是检验学生对筵席菜肴整体构思、烹调工艺和菜品制作的试金石。本项目是在四年级的学生中实施,他们经过了在校三年的学习,基本掌握了烹饪原料知识、烹饪加工制作的工艺知识、饮食文化知识、食品营养安全卫生知识和筵席知识,也掌握了烹饪专业的单项和专项的专业技能训练,具备了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但面对一年后即将进入餐饮企业进行生产性实习,他们还缺乏对餐饮岗位的认识,缺少综合实训项目的锻炼,特别是缺乏团队合作精神。因此,通过筵席主题设计与制作这一个完整的综合工作过程,让学生置身于实际生产工作岗位。按照餐饮企业生产管理的模式实施项目教学,在模拟实训厨房的生产环境中完成岗位操作流程。在知识目标上让学生加深对筵席的概念、特征、作用、形式的认识,能根据主题构思设计出符合主题要求的菜单,能在色、香、味、形、器、名、营养等诸多方面巧妙的搭配组合,并能精确计算筵席成本和价格,学会用计算机编制筵席菜单的模型设计;在技能上,能根据设计的主题筵席菜单,进入市场采购烹饪原料,并能对各类原材料进行加工处理,烹调出符合筵席主题的美味佳肴;同时,通过项目教学实施,达到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目标。对涉及主题的相关人文学科、民风民俗有所了解。

“烟花三月下扬州”主题筵席设计与制作的项目实验,对学生、教师及实训条件都有一定要求。对学生来说,除了本文前面提到的相关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外,要学会围绕主题搜索资料、整理资料,学会分析研究,有知识迁移与运用的能力,具备演讲评说的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对教师来说,除了具备应有的筵席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外,要有驾驭项目教学实施的组织协调能力,能处置项目实施过程中的突发事件,能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有机结合,能够尊重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地位,真正承担起项目课程的设计者、教学实施的组织者、教学过程的指导者和教学结果评价与管理的责任。对教学场所及设备来说,应当具有筵席菜单制作的仿真实训厨房。要有初加工间、冷菜加工间、席点加工间、打荷区域、切配间和烹调间,并备有制作筵席菜相应的炉灶、案板、冰箱、烤箱等设备,场地还要便于分组操作。

“烟花三月下扬州”主题筵席设计与制作项目教学的重点:一是学生制订项目工作计划,包括主题筵席的设计,即开筵席菜单;二是根据菜单核算成本采购原料;三是加工制作筵席菜点:四是筵席评价。难点是菜单设计。

三、“烟花三月下扬州”主题筵席设计与制作的项目实施

1.下这项目任务书。教师通过诗人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的诗作,引出“烟花三月下扬州”的名句,进而提出主题筵席设计与制作的工作任务。要求学生根据筵席的主题,分三个小组,分别制作三桌淮扬特色的春季筵席,即迎宾春晖宴、农家春晖宴和水乡春晖宴,要求能体现烟花三月扬州的美景美色,体现扬州风土人情,代表扬州风味特色。具体内容包括按每桌菜成本300元设计菜单,根据菜单各组自己采购原料,进入实训厨房加工制作,完成筵席的组合。并要求各组学生能讲解每桌筵席中每个菜的构思、理念和餐饮文化。教师在下达项目任务时,要讲明学生在实施项目过程中应该达到的标准要求。时间为1学时。

2.制订项目实施计划书。在明确项目工作任务后,教师将班级分成三个小组,并以小组为单位推举出项目组长,根据餐饮行业的特点,也可称为厨师长,并明确各小组的任务。各小组利用课外时间在学校的图书馆、网络资源或其他渠道进行资料搜集,制订项目实施计划。在制订项目实施计划的同时,根据筵席主题设计菜单,这是本项目实施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在各小组完成项目实施计划和主题菜单初步设计后,教师要组织学生进行研讨交流,由各组分别介绍项目实施计划、主题筵席设计的构思理念、菜品组合的设想、菜品的工艺流程、分工合作情况等,教师作适当点评。通过相互交流、相互评说,取长补短,进一步修改完善项目工作计划和设计的菜单。时间为2学时。

3.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入市场采购原料。各小组要根据修改完善后的工作计划和设计的菜单,以及每桌筵席成本费不超过300元的要求,列出原料采购清单,并进行成本核算,然后分工合作进入市场采购筵席菜点所需要的原料。原料采购的好坏,直接关系到项目完成的结果。因此,这一过程是对学生烹饪知识和能力融会贯通的大检阅,需要认识原料的特性,懂得如何鉴别检验原料,对原料价格、好坏、重量等要做到心中有数。各小组要分工合作,有人采购、有人检验、有人保管,一切与餐饮企业生产的流程完全相同,让学生完全感受完成项目的仿真性,这是筵席设计与制作这一项目的重要环节,是制作筵席菜点的重要前提。时间为3学时。

4.各小组加工制作筵席菜点。以小组为单位进入模拟厨房实训室,加工制作筵席菜点。本环节的任务分配和工艺制作流程在项目工作计划中都应事先安排好,完成本环节任务时,一切按照项目计划执行。时间为4学

时。

在加工制作项目实施过程中,小组组长(厨师长)是厨房的总指挥,小组成员根据各人的特点分工完成任务,分别制作主拼盘、冷菜、羹菜、热菜、大菜、甜菜、点心、主食、水果等,或者按餐饮行业的岗位设置任务,即初加工、冷菜、面点、切配、打荷、烹调、装饰等。这种分工合作,体现了团队协作精神。教师是技术顾问,主要是提醒学生完成任务时的关键要领,如操作安全、食品卫生以及各菜点的技术要点。厨房的整个管理权是由项目组长掌控,让学生学会自我管理,特别是任务完成的过程性评价管理。

经过这一环节后。一桌完整的主题筵席菜点就完成了。利用课外时间,各小组要完成生产工作后的任务报告书,将完成工作任务的准备过程、采购过程、加工制作过程以及工作成效,以书面的形式写好任务报告书。

5.筵席设计与制作项目完成的成果展示与评价。在完成了主题筵席设计与制作后,老师组织对项目成果的展示、评价与总结。这一过程除了有专业老师和学生参与外,还可以邀请行业专家和餐饮消费者以及学生家长共同参与。首先由各项目组长分别介绍本桌筵席的主题构思理念、任务分工和任务完成情况的小结,各小组成员可以发表自己在任务完成时的体会和心得。菜品评价是本环节的重要内容,评价“烟花三月下扬州”主题筵席项目可以从主题是否恰当、构思是否合理、成本核算是否准确、营养搭配是否妥当、工艺流程是否合理、菜品组合是否合理、菜品质量(色、香、味、形、质、器……)是否符合标准、是否注意操作过程等诸方面来评价。先小组互评,后老师点评,也可以让参与的行业专家、餐饮消费者、学生家长通过观看、品尝等方法参与项目成果的评价。项目完成过程的评价则由项目组长以及学生之间加以评价。三桌筵席相互比较后有一个总体评价,每桌宴席中的每一个菜也可单独评价,以评语和分数的形式对小组的每一个成员完成成绩鉴定报告书。在评价中除了对学生制作成品的过程和作品本身的质量评价外,还要兼顾学生的演讲解说能力,它是项目完成的一个整体评价。时间为2学时。

四、主题筵席设计与制作项目的教学反思

1.由于该项目是以制作筵席的形式出现,每桌筵席制作成本较高,有的主题筵席如红楼宴、国宴等成本费用更大,无形之中提高了教学成本,如何进行校企合作,走产教结合之路需要进一步研究探索。

2.主题筵席设计与制作项目是一项综合的实训教学项目,它集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操作技能于一体,还包含了人文学科和文化知识,对任课教师提出了比较高的要求,应当在专业理论水平、文化知识水平和实际操作水平上都有过硬的本领,才能胜任本项目课程的教学任务。

3.该项目教学是以小组为单位,除了在课堂上的活动外,还必须进入社会调研,进入市场采购原料。在筵席的加工制作中,又是分成不同的岗位实施操作,增加了教学组织和管理的难度。

如何开展德育主题教育活动 篇12

我就学校2009年10月举行的“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主题教育活动的思路、形式、效果, 进行具体阐述。

一、主题教育活动的背景

1.“红领巾是少先队员的标志, 是红旗的一角, 是革命烈士的鲜血染成的, 红领巾是一种荣誉。

”可如今在和平年代的孩子心中, 神圣而庄严的红领巾似乎已经无足轻重了, 因此非常有必要对学生进行了解红领巾, 增强光荣感教育;爱护红领巾, 增强责任感教育。

2. 当前全国上下正在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

观, 作为教育工作者, 我们有责任对中国共产党的后备军———少先队员, 进行组织教育、理想信念教育。

3. 共和国走过了辉煌的60年, 同时, 中国少年先锋队建队也已经60周年。

二、主题教育活动目的

此次活动紧紧抓住爱国主义教育和少先队组织教育两条主线。回顾少先队的发展史, 对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 为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主题教育活动的形式

1. 由于60年少先队队史非常厚重, 必须找准切入点。

我们把60年队史划分为四个章节进行。分别是:成长足迹、艰难历程、雏鹰展翅、畅想未来。

2. 注重细节设计。每一章节开始前都用小号开场, 催人奋进。 (注重细节设计)

3. 采用学生喜爱的歌、舞、说、唱等形式。

4. 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台上台下互动, 突出每个学

生都是此次活动的主体, 不是被动的参加者, 使会场气氛既庄重又热烈, 大大提高德育的实效性。

四、主题活动过程

序曲

10月, 是收获的日子, 伟大的祖国诞生;10月, 是个光辉的日子, 光荣的少先队成立。有了这些闪光的日子, 秋高气爽的10月变得火热;灿烂金黄的10月变得火红;校园欢腾的10月, 多了份期盼, 多了份祝福。今天, 我们几代少先队员集合在星星火炬旗帜下, 重温历史, 度过一个难忘而有意义的队日!

第一章成长的足迹

甲:在土地革命时期, 为了民族的解放, 为了人民的自由, 我们团结在共产主义儿童团的旗帜下, 站岗、放哨、取情报、送鸡毛信, 用我们柔嫩的双肩, 分担民族的兴盛。乙:在祖国革命的征途上, 有我们少年儿童的脚印, 在壮丽的革命历史画廊中, 留下了少年儿童的英姿, 合:他们是我们的榜样, 我们将永远铭记在心。

第二章艰难历程

甲:当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肆无忌惮践踏中国领土时, 我们的前辈用鲜血和身躯捍卫祖国的尊严和荣誉。乙:抗日战争期间, 抗日儿童团积极参加抗日救国斗争。甲:宣传爱国打日本、侦察敌情捉汉奸;乙:站岗放哨送书信, 尊敬抗日官和兵。甲:抗日战争的历史, 是中华民族伟大历史上的一次血洗百年耻辱、开始伟大复兴事业的民族解放战争, 是一曲中华民族在抗争中走向解放的的壮歌。

第三章雏鹰展翅

甲:伴随着新中国的成立, 中国少年先峰队成立了, 我们和共和国同龄, 我们在少先队组织里茁壮成长!乙:先辈的脚印后面, 有我们少先队员浩浩荡荡, 党旗团旗后面, 有我们鲜艳的红领巾紧紧跟上。甲:我们的标志———红领巾, 像火苗一样在我们胸前飘荡;乙:星星火炬———是我们的队旗, 它引导我们为共产主义事业做好准备。甲:我们的队礼——— (敬礼) , 代表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乙:我们是社会主义建设的新一辈, 跟着共产党、跟着共青团, 乘着跨世纪中国少年儿童雏鹰行动的雄风———合:磨炼翅膀, 向着太阳勇敢飞翔!甲:60年来, 我们在党的阳光雨露下, 在少先队的怀抱中茁壮成长, 几代领导人, 对我们少先队关怀碑志, 提出殷切期望。毛主席教导我们———全体学生:好好学习, 天天向上!乙:邓爷爷为我们指明方向———全体学生: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知识、有纪律的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接班人。甲:江爷爷明确指出———全体学生:自学、自理、自律、自强、自护, 做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乙:胡爷爷谆谆教诲———全体学生:勤奋学习, 快乐成长。合:我们21世纪的小雏鹰要不辜负人民的期望, 为红领巾增添更夺目的光彩!

五、主题活动效果

上一篇:地方师范院校数学专业下一篇:TFT液晶显示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