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所得税的筹划技巧

2024-08-16

个人所得税的筹划技巧(共12篇)

个人所得税的筹划技巧 篇1

摘要:个人所得税的征收在现在社会备受关注,本文以我国现行的个人所得税法规为依据,从个人所得税筹划的思路出发,介绍了两个经典的个人所得税筹划案例,希望通过本文可以让读者在履行自身应尽纳税义务的同时,又能用合理合法的筹划手段来维护自身权益。

关键词:个人所得税,纳税,筹划

0 引言

我国从1980年开征个人所得税,按照个人所得税法的规定,获得应税所得,必须缴纳个所得税,这意味着,获得非应税所得,就不必缴纳个人所得税,由此引出税收筹划的概念。

1 个人所得税筹划的基本思路

1.1 充分考虑影响应纳税额的因素。

影响个人所得税的应纳税额的因素有两个,即应纳税额和税率。因此,要降低税负,无非是运用合理又合法的方法减少应纳税所得额,或者通过周密的设计和安排,使应纳税所得额适用较低的税率。

1.2 充分利用不同纳税人的不同纳税义务的规定。

我国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人分为居民纳税人和非居民纳税人。居民纳税热的纳税义务是无限的,就其境内外所得纳税,而非居民纳税人的纳税义务是有限的,只就其境内所得纳税。因此纳税人身份的不同界定,也为居民提供了纳税筹划的空间。

1.3 利用个人所得税的税收筹划优惠政策。

国家为了实现税收调节功能,在税种设计时,一般都有税收优惠条款,个人所得税也规定了一些税收优惠条款,如高等院校与科研机构个人技术转让与技术参股免征个人所得税的税收优惠等。这也成为纳税人进行纳税筹划的突破口。

2 经典案例分析

2.1 收入发放方式的筹划

【例】张某是某某机器制造有限公司的经营部经理,也是公司的股东、业务骨干,公司计划对其给予50万元的年收入,那么这50万怎样发放才能节税呢?

分析:有五种发放方案:

方案一:以奖金的形式发放。月工资1600元,年终奖498400元。

应纳个人所得税=(1600+498400-2000)×45%-15375=208725(元)

方案二:实行年薪制,年薪50万元(不包括其他福利)。

根据实行年薪制的有关规定,全年应纳的个人所得税为:【(500000÷12-2000)×30%-3375】×12≈103740(元)

方案三:做股息、红利分配。将这498400做股息、红利的形式发放。

应纳个人所得税=498400×20%=99680(元)

方案四:月工资为3万元,年工资为36万元(社会平均工资为年2万元),年养老保险、医疗保险、住房公积金、失业保险分别为1.2万元(即社会平均工资3倍的20%)、2.16万元、1.8万元、0.216万元,年终奖金8.624万元。

根据工资福利有关税收规定,经营者个人每月应负担的住房公积金、医疗保险分别为工资总额的5%、2%,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分别为按社会平均工资3倍的8%、0.5%缴纳,此四项可以不并入工资、薪金所得计算个人所得税。全年应纳的个人所得税为:【(30000-1500-600-4800-300-2000)×25%-1375】×12+86240×40%-10375=70021(元)

如果对上述四种激励方式的经营者应纳的所得税做一个比较,我们可以发现,上述四种激励方式中以奖励福利最优。

2.2 企业发放奖金的筹划

【例】某企业为每个员工发放不含税全年一次性奖金5700元,5700÷12<500,适用税率为5%,速算扣除数为0,还原成含税的全年一次性奖金收入=5700÷(1-5%)=6000,6000÷12=500,适用税率为5%,速算扣除数仍为0,应纳税额为6000×5%=300(元)。

分析:根据国税函【2005】715号文件规定,企业为个人支付的个人所得税款,不得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假设该企业实行的是效益工资、薪金制,根据《企业所得税若干政策问题的规定》(财税【1994】9号)第五条第(一)项规定:“经有关部门批准实行工资总额与经济效益挂钩办法的企业,其工资发放在工资总额增长幅度低于经济效益的增长幅度,职工平均工资增长幅度低于劳动生产率增长幅度以内的,在计算应纳税额时准予扣除。”则发放不含税奖金只能税前扣除5700元,而发放含税奖金却可以扣除6000元,税前利润相差300元/人。假设其适用企业所得税税率为25%,则多纳企业所得税300×25%=75元/人。如果该企业员工为100人,则企业多缴纳企业所得税7500元。

以上假设条件不变,再考虑一下还原为含税奖金收入过程中出现适用税率变化的情况。设该企业为每个员工发放不含税全年一次性奖金5757元,5757÷12<500适用税率为5%,速算扣除数为0,还原成含税的全年一次性奖金收入=5757÷(1-5%)=6060(元),500﹤(6060÷12)﹤2000,适用税率为10%,速算扣除数为25,应纳税额为6060×10%-25=581(元)。

如果企业发放含税奖金6338元(5757+581),则应纳个人所得税6338×10%-25=608.8,员工税后收益为6338-608.8=5729.2,低于5757元。

是不是可以由此推断:在还原为含税奖金过程中出现适用税率变化的情况下,发放不含税奖金划算呢?其实不然,企业还多缴企业所得税608.8×25%=152.2元/人。如果企业发放含税奖金6490.2元(5757+581+152.2),则应纳个人所得税6490.2×10%-25=624,员工税后收益为6490.2-624=5866.2﹥5757,仍是发放含税奖金划算。

这里只是比较发放全年一次性奖金含税与否两种方式的区别。实际上,在接近税率临界点时,企业的筹划通常为避开高税率。如上例,企业可以发放含税全年一次性奖金6000元,另外490.2元作为月奖发放,可以大大减轻税负,使员工获取更多税后收入。

总而言之,发放奖金以含税奖金为好。企业发放不含税奖金,为员工支付个人所得税,不仅不利于培养员工的纳税意识,税后收益也不划算。为了做好个人所得税收筹划,我们必须对个人所得税的征收与缴纳有充分的了解和把握,才能运用法律和优惠政策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参考文献

[1]刘佐著.最新个人所得税知识问答.企业管理出版社,2008年版.

[2]张正军编著.个人所得税实务全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3]杨琳编著.纳税筹划.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

个人所得税的筹划技巧 篇2

有时候我们离职时的工龄不一定恰好是整数,那么超过半年的按照一年计算,不满半年的就补偿半个月工资。

黄小姐她因有去南极的好机会,但今年假期已无,遂决定辞职。黄小姐的合同还有一个月到期,但是这次去南极的机会很难得,以后再去需要花两倍以上的钱才能去成。此时我建议黄小姐过多一个月再辞职。

按照《劳动法》的规定,若不是员工因为严重违纪等原因,在合同有效期内被公司解聘,公司需对员工进行补偿,补偿的金额是该员工在本公司连续工作的工龄数乘以该员工上月平均工资。以黄小姐为例,若她去年平均月薪是2万元,而她在公司工作了两年,若公司辞退她,则她可以取得2×2=4万元的补偿金。

若不是公司辞退,而是劳动合同到期后不续签,则要区分是公司不愿续签还是员工不愿续签。若是员工不愿续签,则与员工自己提出辞职一样,没有补偿。但如果是公司不愿意与员工续签劳动合同,就必须按照《劳动法》的有关规定,视同在合同期内解聘员工的标准来给予补偿。即,若黄小姐一个月后合同到期,公司提出不愿意续签,则黄小姐同样可以取得4万元的补偿金。黄小姐听完,欢呼雀跃,她再捱一个月就能多一大笔旅费了。我等她欢呼完,开始讲老本行。

上海市去年的职工年平均工资是46757元,三倍的金额是140271元。她的离职补偿金是4万,小于了所在地职工年平均工资的三倍,则无需缴纳个人所得税。然而,若她的离职补偿金超过了所在地职工年平均工资的三倍,就需要交税。她的月收入是2万,假定她在这个公司工作了8年,则可以取得16万的补偿金,差额=160000-46757×3=19727元就需要缴纳个人所得税了。

具体的计算过程如下:

19727/8(她的工作年限)=9864.5元。以9864.5元作为她的月薪,减去现行3500元的扣除基数之后,按照个人所得税中工资薪金七级超额累进税率计算每个月应该缴纳的个人所得税,(9864.5-3500)×20%-705=567.9元,则她取得的这笔补偿金总共需缴纳个人所得税:567.9×8=4543.2元。

浅析企业个人所得税的合理筹划 篇3

【关键词】企业;个人所得税;重要性;合理筹划

对企业个人所得税进行合理筹划的前提是熟悉并掌握纳税知识。对企业个人所得税的合理筹划是纳税人利益最大化的根本体现,只有在合理范围内进行筹划,才能减轻税负,因此,本文在不违反税法规定的前提下,对企业个人所得税进行合理筹划,从而减轻税负负担。

一、个人所得税

1.个人所得税基本内容

纳税人一般分为居民纳税人及非居民纳税人。征税的基本内容包括以下几项,分别是:工资薪金所得、个体工商户经营生产所得、劳务报酬所得、承包、承租所得、劳务报酬、稿酬所得等。这些基本内容的征税费用扣除的标准不同,同时具有不同的税率和计税法,所以,为纳税筹划提供了有效空间。

2.企业个人所得税合理筹划的重要性

在税法允许的范围之内,纳税筹划对个人所得税的合理安排起到了节税的作用,促进纳税人增加可支配资金,减轻纳税负担;进行合理筹划,有利于纳税人学习和掌握税收知识,了解税法政策,自觉学习避税及节税方法,促使纳税人树立纳税意识,普及纳税知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拉动内需,只有手上拥有多余的资金,才能促使人们消费。对个人所得税进行合理规划,对我国税法的不断完善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对企业个人所得税进行合理筹划势在必行。

二、合理筹划企业个人所得税的策略

1.合理筹划工资薪金

目前,对于我国的个人工资薪金所得税采取的税率是七级超额累进税率,通常情况下,薪资达到规定范围就要承担税负。

在实行累进税率时,虽然可以有效的避免档次爬升现象的发生,但是,有时候,哪怕多拿一块钱,其缴纳的税额就会增加很多,因此,企业应尽最大能力给员工缴纳社保及公积金,这项资金可在应纳所得税中扣除,免征个人所得税,企业可在满足缴纳费用上限的前提下,满额缴纳,减少员工的薪金收入;企业应给员工多发放补贴,例如:交通月票报销,电话补助及餐补等;通过集体福利分流收入,例如:免费给员工安排住宿等;劳务报酬适合20%的税,工资薪金在3%到45%,因此,可进行工资薪金与劳务报酬的转化,达到降低税负的目的。

2.合理筹划年终奖

企业在发放年终奖時,往往出现这样的状况,在拿年终奖时,对于多拿一元,却要付出200多元的税,员工表示不解,虽然说自己拿的奖金多,但是待交完税后与奖金低于自己的进行比较,却感到很意外,因为纳过税后,自己拿到的还没有奖金总额低于自己得到的多。举个例子,进行简单阐述。例如:小王的月工资2000,年终奖为6001,他的同事年终奖为6000,进行计算:6000/12=500,根据相关税法,速算扣除数为零,采用的税率为5%,6000×5%=300,因此,应缴纳税款为300元,而小王应缴纳税额为575.1元,虽然比他同事多拿1块钱,但是却多付出了200多元的代价。

针对以上问题,企业在进行年终奖规划时,要进行合理筹划,避免年终奖发的多,但实际所得却少的现象,或者是年终奖数额不同,纳税后却一样的现象,不仅让员工失望,起不到奖励的作用,还无形中增大了企业所得税税负,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可采取相关措施。企业应采用临界点来达到节税的目的。将企业发放的半年奖、季度奖及先进将与当月收入合并在一起进行纳税,对于各季度、各月的年终奖进行合理规划,使年终奖所用的税率尽量低,从而实现节税的目的。

3.合理筹划利息、股息及红利

为了保障股东权益的最大化,要提前合理规划股东工资,利润分红及奖金的方式,进行企业个人所得税合理筹划时,可充分利用个人所得税的相关优惠政策。一方面,可以投资国债,可以实现免征个人所得税的目的,另一方面,可以进行专项资金的投递,教育储蓄存款及储蓄性专项资金存款等方式,都可以免征个人所得税,这样做具有重要的意义,不仅减轻了税负,还为家庭的正常生活及子女以后的教育问题提供了保障。

4.合理筹划劳务报酬

一般情况下,我国对劳务报酬所得的税率规定为20%,但对于部分特殊情况也进行了特殊处理,例如:对于收入偏高的劳务报酬,采取了加成征收的方式。针对以上问题,可采取如下措施:首先,采取分项计算,对于不同项目的劳务报酬不要放在一起计算,要分项计算,对于在同一个月内的劳务报酬,也要减去各个项目的费用,最后计算应缴纳税款,其次,进行费用转移,纳税人可要求提供劳务的一方提供福利,达到减少纳税额、增加个人收入的目的,最后,是次数筹划,劳务所得税的征收标准是次,次数越多,相应的费用就扣除的越多,缴纳的税额也就降低。

三、结语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人们的收入水平也不断提升,促使大家对企业个人所得税的合理筹划愈来愈关注,个人所得税的合理筹划对于社会、个人和企业都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作为最关乎民生的税种,在税收中占的比例也不断上升,因此,在合理范围内,要加强对企业个人所得税的合理筹划,以促进我国的经济繁荣。

参考文献:

[1]张淑红.企业个人所得税的合理筹划分析[J].现代商业,2011(20)[2]吴接群,郑紫薇.浅析个人所得税的合理筹划[J].商场现代化,2010(25)

[3]秦杰.企业个人所得税的纳税筹划[J].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03)

房产税的纳税筹划技巧 篇4

税法依据:国税函发[1993]368号文规定, 对投资联营的房产, 在计征房产税时应区别对待。对于以房产投资联营, 投资者参与投资利润分红、共担风险的, 按房产余值作为计税基础计征房产税;对以房产投资, 收取固定收入、不承担联营风险的, 实际是以联营名义取得房产租金, 应由出租方按租金收入计征房产税。

财税[2002]191号文规定, 以无形资产、不动产投资入股, 参与接受投资方利润分配, 共同承担投资风险的行为, 不征收营业税。投资后转让其股权也不征收营业税。

筹划思路:以上两种投资方式下的房产税的计税依据和适用税率都是不同的, 通过比较两种计税方式下房产税税负与其他税负合计额的大小, 最终选择税负较低的方案。

案例分析:2013年2月1日, 甲公司将其自有的房屋用于投资联营, 该房产原账面价值是200万元。现有两套对外投资方案可供选择:方案一, 收取固定收入, 不承担风险, 当年取得的固定收入共计为15万元。方案二, 投资者参与投资利润分红, 共担风险, 当年取得分红为15万元。

当地房产原值减除比例为30%。城市维护建设税税率为7%, 教育费附加征收率为3%。请对其进行纳税筹划。

方案一:收取固定收入, 不承担风险。2013年1月计征的房产税=200× (1-30%) ×1÷12×1.2%=0.14 (万元) , 2013年2~12月计征的房产税=15×12%=1.8 (万元) , 应纳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15×5%× (1+7%+3%) =0.825 (万元) , 2013年全年应纳税合计=0.14+1.8+0.825=2.765 (万元) 。

方案二:投资者参与投资利润分红, 共担风险。2013年计征的房产税=200× (1-30%) ×1.2%=1.68 (万元) , 应纳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0 (万元) 。

由此可见, 方案二比方案一少缴税款合计1.085万元 (2.765-1.68) , 因此, 应当选择方案二。

筹划点评:虽然投资者参与投资利润分红、共担风险的投资方式有可能会节省税负, 但是却不如收取固定的投资收益更为稳妥。

二、租赁房产的纳税筹划

税法依据:财税[2010]121号文规定, 对于出租房产, 租赁双方签订的租赁合同约定有免收租金期限的, 免收租金期间由产权所有人按照房产原值缴纳房产税。对一次收取租金的, 应以实际收到的现金作为计税依据, 不可分期申报缴纳房产税。

筹划思路:企业应当测算不同租赁方式下房产税负现值及收入现值之间的大小, 选择税负现值小而租金收入现值大的方案或选择租金收入现值与税负现值之差大的方案。

案例分析:2013年1月甲企业将自有的一栋房屋出租给乙企业, 该房产的原值为120万元, 每年年初收取租金收入为24 000元。乙企业打算租赁6年, 现有两种租赁方式可供选择。方案一:合同约定租赁满6年则免1年房租, 但必须2013年初一次性支付5年的租金, 共计120 000元 (24 000×5) ;方案二:每年签订一次合同, 前三年每年年初支付租金36 000元, 后三年每年年初支付租金12 000元。假设当地房产原值减除比例为30%, 折现率为10%。请对其进行纳税筹划。

方案一:合同约定租赁满6年则免1年房租, 但必须2013年年初一次性支付5年的租金。2013~2017年房产税税负合计额 (全部于2013年年初缴纳, 即折合到2013年年初的现值) =2.4×5×12%=1.44 (万元) 。2018年为免收租金期间, 由产权所有人按房产原值缴纳房产税, 则2018年折合到2013年的房产税现值=120× (1-30%) ×1.2%× (P/F, 10%, 5) =1.008×0.620 9=0.626 (万元) 。

6年房产税现值合计=1.44+0.626=2.066 (万元) , 房产租金收入 (即折合到2013年年初的现值) =2.4×5=12 (万元) 。

方案二:每年签订一次合同, 前三年每年年初支付租金36 000元, 后三年每年年初支付租金12 000元。2013年应计征的房产税 (即折合到2013年年初的现值) =3.6×12%=0.432 (万元) , 2014~2018年折合到2013年年初的房产税现值=3.6×12%× (P/A, 10%, 2) +1.2×12%×[ (P/A, 10%, 5) - (P/A, 10%, 2) ]=0.432×1.735 5+0.144×2.055 3=1.05 (万元) , 6年房产税现值合计=0.432+1.05=1.482 (万元) 。

2013年收到的房产租金收入 (即折合到2013年年初的现值) =3.6 (万元) , 2014~2018年折合到2013年年初的房产租金收入现值=3.6× (P/A, 10%, 2) +1.2×[ (P/A, 10%, 5) - (P/A, 10%, 2) ]=3.6×1.735 5+1.2×2.055 3=8.71 (万元) 。6年房产租金收入现值合计=3.6+8.71=12.31 (万元) 。

由此可见, 方案二比方案一房产税现值少0.584万元 (2.066-1.482) ;方案二比方案一租金收入现值多0.31万元 (12.31-12) , 因此, 应当选择方案二。

筹划点评:涉及不止一年的纳税筹划方案选择时, 不能仅仅比较税负合计额或净收益合计额的大小, 而应当对其进行折现, 通过比较其现值的大小来选择出最优方案。

三、转租房产的纳税筹划

税法依据:国发[1986]90号文第二条规定:“房产税由产权所有人缴纳。”但各地对于转租行为是否缴纳房产税意见不一:吉林、山东两省地税局认为, 如果对于转租行为不征收房产税的话, 则纳税人有可能利用这一点来避税, 因此, 下发了吉地税发[2006]42号文件等, 要求转租人按差额缴纳房产税, 从而堵住这一“漏洞”。而湖北、云南、浙江、广东、大连、海南、江西、江苏以及安徽省地税局都下发文件 (鄂地税发[2008]97号等) 规定:对于转租行为不征收房产税。

筹划思路:由于税法上规定产权所有人为房产税的纳税义务人, 而转租方不是产权所有人, 因此通常认为转租行为不再缴纳房产税, 因此, 在全国绝大多数地区 (山东、吉林除外) 可以通过变正常出租为转租来降低房产税税负。

案例分析:甲公司为湖北省的一家企业, 2013年1月将自有写字楼对外出租, 一年租金为1 100万元。城市维护建设税税率为7%, 教育费附加征收率为3%。请对其进行纳税筹划。

方案一:甲公司直接对外出租。甲公司应纳房产税=1100×12%=132 (万元) , 甲公司应纳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1 100×5%× (1+7%+3%) =60.5 (万元) , 应纳税合计=132+60.5=192.5 (万元) 。

方案二:甲公司先将写字楼以700万元的价格出租给其下属的乙公司, 然后再由乙公司以1 100万元的价格对外出租。甲公司应纳房产税=700×12%=84 (万元) , 甲公司应纳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700×5%× (1+7%+3%) =38.5 (万元) , 乙公司应纳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1 100×5%× (1+7%+3%) =60.5 (万元) , 两公司应纳税合计=84+38.5+60.5=183 (万元) 。

由此可见, 方案二比方案一应纳税合计少9.5万元 (192.5-183) , 因此, 应当选择方案二。

筹划点评:一方面, 转租行为降低了房产税税负, 但另一方面, 由于增加了一道流转环节, 因此增加了一道营业税, 从而增加了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的负担。企业应当通过测算总体税负来选择合理的方案。具体测算如下:设原租金收入为a, 出租给关联方的租金收入为b, 则b×12%+b×5%× (1+7%+3%) +a×5%× (1+7%+3%) ≤a×12%+a×5%× (1+7%+3%) , 推算出b/a≤68.57%。也就是说当出租给关联方的租金低于原租金收入的68.57%时, 会获得节税利益, 但同时应当注意到将出租给关联方的租金降低至原租金收入的68.57%以下, 又会面临被税务机关纳税调整的风险, 有可能会得不偿失。

四、修理房屋的纳税筹划

税法依据:国税函[2004]839号文规定, 纳税人因房屋大修导致连续停用半年以上的, 在房屋大修理期间免征房产税, 免征额由纳税人在申报缴纳房产税时自行计算扣除, 并在申报表附表或备注栏中作相应说明。纳税人对原有房屋进行改建、扩建的, 要相应增加房屋的原值。

筹划思路:纳税人对房屋的修理, 应尽量使房屋停用半年以上, 这样可以获取大修理期间免征房产税的税收优惠。

案例分析:2013年甲公司决定将已有办公楼对其进行大修理, 该办公楼的账面价值是300万元, 使用年限为20年, 已使用15年, 修理后可使该房产延长使用年限至10年, 现有两个方案可供选择:方案一, 对房屋进行修理, 自2013年1月1日开始, 所耗用的时间为5个月, 领用生产用原材料100万元, 进项税额为17万元, 人工费10万元。方案二, 耗用相同的成本, 自2013年1月1日开始, 所耗用的时间为7个月。假设当地房产原值减除比例为30%。请对其进行纳税筹划。

方案一:对房屋进行修理, 自2013年1月1日开始, 所耗用时间为5个月。1~5月应纳房产税合计=300× (1-30%) ×1.2%×5÷12=1.05 (万元) , 6~12月应纳房产税合计= (300+100+17+10) × (1-30%) ×1.2%×7÷12=2.092 3 (万元) 。全年应纳房产税=1.05+2.092 3=3.142 3 (万元) 。

方案二:对房屋进行修理, 自2013年1月1日开始, 所耗用时间为7个月。1~7月免征房产税, 8~12月应纳房产税合计= (300+100+17+10) × (1-30%) ×1.2%×5÷12=1.494 5 (万元) 。

由此可见, 方案二比方案一少交房产税1.647 8万元 (3.142 3-1.494 5) , 因此, 应当选择方案二。

筹划点评:通过适当延长修理时间便会换取税收上的优惠, 但延长修理时间应以不影响正常的生产经营为前提。

参考文献

[1] .葛长银.节税筹划案例与实操指南.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0

个人所得税筹划的几点思考 篇5

个人所得税自1799年由英国首创,历经2个世纪的发展和完善,已成为政府调节分配不公、组织财政收入的重要手段,并成为大多数发达国家的主体税种,发展迅速。我国开征个人所得税较晚,1980年第一次颁布《个人所得税税法》,仅对在华外籍工作人员征收;1986年对国内公民开征个人收入调节税和对个体工商户征收所得税;1994年三税合一,实行新的《个人所得税税法》;1999年10月对居民储蓄利息开征利息所得税。20多个年头,经过几番努力,几番改进,个人所得税征收发展是非常神速的:从当初的年收入16万元,发展到2007年的791亿元,增长了数万倍。2005年,我国个人所得税收入已占全国财政收入的6.6%,位列增值税、企业所得税和营业税之后,成为我国第四大税种。从发展趋势来看,无论是从个人所得税收入的绝对数额还是比重上看,都将继续呈现上升态势。至此,个人所得税走进千家万户,与每个公民的利益直接相关,引起老百姓的普遍关注。

一、现行个人所得税制存在的问题:

(一)征收范围狭窄,难以发挥税收调节作用。

在我国的公民个人收入呈现多元化发展的今天,我国现行的个人所得税法,不像世界上许多国家那样几乎是对个人的全部11项所得进行广泛征收,在我国还规定对储蓄存款利息、国债和国家发行的金融债券利息实行免税,对军人的转业费、复员费、离休工资、退休工资、福利费等也规定免税,因此个人所得税征收范围相当狭窄。狭窄的征收范围,加之税制不配套和缺乏严密的纳税申报制度与征管手段,一些走穴演员,私营业主和个体户等高收入者乘机大量少报收入。这不仅不利于组织财政收入,而且还不利于发挥税收调节人们收入的作用。

(二)工薪阶层成为实际纳税主体。我国个人所得税主要来自劳动所得,尤其是工薪收入已成为个人所得税的主要收入来源,工资薪金项目占个人所得税收入的近50%。统计数字表明,在个人所得税中,来自工资薪金所得、利息股息红利所得、偶然所得的部分呈上升趋势,相应地来自私营企业主生产经营所得、劳务报酬所得、财产租赁所得的部分呈下降趋势。其中,工资薪金所得个人所得税比重由1994年的38.7%提高到2002年的46.4%;利息股息红利所得个人所得税的比重由1994年的4.4%提高到2002年的31.7%。私营企业主生产经营所得个人所得税的比重从1994年的46.1%下降到2002年的15.3%;企事业单位的承包承租经营所得个人所得税的比重从3.9%下降到2002年的1.9%。由于工资薪金所得和利息股息红利所得实行了源泉扣缴的方法,税收流失相对较小,而且工薪所

得项目个人所得税增长远远高于职工工资总额增长,工薪阶层税收负担明显过重。而在同等的税收环节中,高收入阶层税收负担极轻。广州市2000年84.69亿的个人所得税收入中,高收入者的税收仅占2.33%。私营企业主、企业家、电视节目主持人、影星、歌星、律师、体育明星、时装模特、经济学家等高收入者所纳的个人所得税呈下降趋势,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对这部分群体征管不力,没有起到对真正高收入者收入的调节作用。个人所得税主要依靠中低收入阶层,这本身就加剧了征收困难,也是不公平的,我们把这种现象称为个人所得税的“逆征收”。我国工薪阶层成了个人所得税的实际纳税主体,未能体现再分配功能,深深地损害了劳动者的利益。

(三)最高边际税率形同虚设。我国工薪所得按5%~45%的9级超额累进税率计征,工薪阶层的收入扣除2000元后,只有极少部分人须缴纳个人所得税,而且这部分人中的绝大部分也只适用5%和10%的前两档税率,第5至9级税率基本上不发生作用,部分税率并无实用价值。特别是,我国最高税率45%在现实中极少运用,只起象征性作用,有其名而无其实,形同虚设。可见,我国个人所得税名义税率过高,实际税率很低,仍然存在进一步提高实际边际税率的空间。因此,可以加大个人所得税的实际累进程度,尤其是对资本所得。

(四)税收流失严重。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与完善,个人所得日趋多元化、隐蔽化、分散化,征管工作难度加大。实物分配和权益所得未纳入征收范围,影响了税收的调节力度。个人所得税收人中,巨额灰色、黑色收入(偷税逃税、走私贩私、贪污受贿等腐败和违法所得收入)游离于个人所得税调节之外,靠权力、地位取得的实物性分配或服务也没有纳入征税范围,存在“权益逃避纳税,劣币优于良币”的现象。因此,必须加大对9类高收入行业、单位和9类高收入个人的个人所得税税收征管,防止个人所得税流失。

(五)税务部门征管信息不畅、征管效率低下。由于受目前征管体制的局限,征管信息传递并不准确,而且时效性很差。不但纳税人的信息资料不能跨征管区域顺利传递,甚至同一级税务部门内部征管与征管之间、征管与稽查之间、征管与税政之间的信息传递也会受阻。同时,由于税务部门和其他相关部门缺乏实质性的配合措施,信息不能实现共享,形成了外部信息来源不畅,税务部门无法准确判断税源组织征管,出现了大量的漏洞。同一纳税人在不同地区,不同时间内取得的各项收入,在纳税人不主动申报的情况下,税务部门根本无法统计汇

总,让其纳税,在征管手段比较落后的地区甚至出现了失控的状态。

(六)个人所得税的处罚执行不到位。个人所得税的处罚是和其违章违法行为联系在一起的,而其违章违法行为主要表现在偷逃税问题上,我国个人所得税偷逃税问题,早在上世纪80年代后期的个人收入调节税执行期间就曝露出来,当时对各种“名人”、“权贵”的偷逃税案件处罚不力,其负面的示范效应非常大。同时,90年代初开始暴力抗税事件也在全国范围内屡屡发生,加之法律对其的制裁也没有及时到位,使违法犯罪者更加气焰嚣张。虽然近几年执法环境对个人所得税征管有了一定改善,但整体个人所得税征管还是“富人争相偷逃税、工资薪金万万税”。再加之能够缴得起较高个人所得税,一般都是有一定地位和名望的,税务部门对他们偷逃税被查住的最多也是补税罚款,有的甚至任其发展、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顺其自然。

(七)依法纳税意识淡薄,纳税义务人故意隐瞒收入。

我国的个人所得税法作为全国人大制定的税收法律,本身具有严肃性和统一性的特点,尤其是纳税申报制度的建立,要求所有达到个人所得税法规定的纳税界限的纳税人必须足额及时地履行纳税申报,履行纳税义务,扣缴义务人也必须如实地履行扣缴税款的义务。否则,不履行或不适当履行义务,无论是纳税人还是扣缴义务人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这些规定虽然有利于增强公民依法纳税的意识,但是,同于受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在现实生活中,许多纳税人、扣缴义务人根本不知法、不懂法,有些虽然知法懂法却不守法。如故意隐瞒收入,符合条件的纳税人不申报纳税或进行不实的纳税申报,扣缴义务人因受来自社会的各种干扰,故意不扣缴税款或少扣少缴税款。

二、加强我国个人所得税征管的对策及建议:

1、完善现行个人所得税税制。(1)正确选择税制模式,实行混合税制。突破分类税制对收入项目划定的局限性,选择实行混合税制,覆盖个人全部或大部收入。将性质相同的工资薪金、劳务报酬、经营收入等劳动性所得进行归并,避免了因收入性质界定不准而造成的征纳分歧,对易于控管的收入实行代扣代缴等,既能充分发挥分类税制的长处,又能弥补分类税制的不足。(2)调整税率级距,提高边际税率。就税率水平而言,应避免过高的税率对生产、经营、投资产生抑制、扭曲作用和诱发纳税人的偷税动机。按照混合所得税制模式,我国目前仍可实现累进制和比例制两种税率。对综合所得的个人所得税应当尽量采用具有一定累进程度的超额累进税率

,税率档次以不超过六级为好。(3)减少免税项目,扩大税基。现行税法中关于津补贴、奖金、中奖等方面的免税优惠应予取消,对残疾人和遭受自然灾害、意外事故损失等的减免优惠可通过特别扣除来解决,这也是国际通行的做法。

2、尽快建立并积极推行个人信用制度。首先切实实施储蓄存款实名制,建立个人帐户体制,这项举措在2000年实行,但只是初步,还很不完善。每个人建立一个实名帐户,将个人工资、薪金、福利、社会保障、纳税等内容都纳入该帐户,这需要税务、银行、司法部门密切配合和强大的计算机网络支持。其次,实行居民身份证号码与纳税号码固定终身化制度,做到“全国统一、一人一号”。第三,国家要尽快颁布实施《个人信用制度法》及配套法规,用法律的形式对个人帐户体系、个人信用记录与移交、个人信用档案管理、个人信用级别的评定、披露和使用,个人信用主体的权利义务及行为规范做出明确的规定,用法律制度保证个人信用制度的健康发展。

3、建立严密有效的征管机制。一是研究制定有效的征管措施,进一步堵塞个人投资者的个人所得税征管漏洞;二是建立健全个人所得税重点纳税人的监控体系,在全国范围内建立针对高收入重点纳税人的档案管理系统,对其实施重点追踪管理,将真正的高收入者纳入到税收重点监控的对象中来;三是强化重点所得项目和重点行业的征管,进一步加强对演出、广告市场演职人员和投资参股企业的个人征收管理力度,对影视、演出等文艺团体的个人所得税和利股红所得个人所得税代扣代缴情况进行全面检查;四是在强化高收入者个人所得税征管的同时,也要对其投资企业的流转税、企业所得税和其他各税严加管理,形成各税对高收入者加强征管的合力;五是加强对高收入者的税收检查工作,在部署每年的税收专项检查时,要始终把高收入者的个人所得税缴纳情况作为检查重点;六是加大打击偷逃个人所得税的力度,严厉查处逃税者,增大逃税者的预期风险和机会成本,以儆效尤,形成强大的威慑。制定惩罚的实施细则,对逃税者的惩处制度化、规范化,减少人为因素和随意性。其中简便易行而卓有成效的惩罚手段是建立记录并予以公告。加大税务检查概率,尤其要重点检查那些纳税不良记录者。对数额巨大、情节严重的偷逃税案件,按照有关法律规定,移送司法机关立案审查;七是完善代扣代缴制度。代扣代缴便于实现从源头上对税款的计征,是个人所得税征收的有效方法。在我国要明确规定扣缴义务人的法律义务和法律责任,若扣缴义务人不

履行义务,应给予严厉处罚并追究其法律责任;八是奖励诚信纳税。对依法诚信纳税的公民,根据建立的信用记录,确定相应的奖励制度。借鉴税收法制较为健全的国家和地区的做法,将公民纳税与个人利益相联系,比如依法纳税的公民,在养老和医疗等方面享受不同程度的优惠待遇。

个人所得税纳税筹划 篇6

目前我国税收比重来看,个人所得税收入占税收总收入的比重依然偏低。2014年为7.1%,与发达国家40%-50%有着较大的差距。作为一个不可低估具有一定发展潜力的税种,其对国家的财政收入的贡献是至关重要的,所以要不断完善个人所得税税制的同时减轻纳税人税负增加收入,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就以此为背景展开讨论,具体介绍了个人所得税纳税筹划的必要性以及个人所得税纳税筹划的思路及案例分析。

个人所得税纳税筹划的必要性

个人所得税纳税筹划有利于纳税人纳税意识的增强,激励其充实相关税法知识。纳税人通过合法或者不违法的手段掌握一定的避税、节税技巧进行纳税筹划。这种形式有利于促使纳税人自发地学习相关税收政策、法规,提高对税收政策的理解,增强纳税意识。

个人所得税纳税筹划有利于减轻纳税人税负增加收入。在理解相关政策法规的基础上,选择有利于纳税人的纳税筹划方案方案,最终减少纳税人现金净流出,增加纳税人的净收入。

个人所得税纳税筹划的基本思路

纳税筹划是指纳税人在本国法律所允许的范围之内通过对自己的经济活动的安排收入的转换来减轻或者避免自己纳税义务的行为,它包括节税和避税。

个人所得税纳税筹划可以通过主体选择和客体选择两种达到节税和避税的效果。主体选择的纳税筹划方式就是指通过对筹划主体自身类别的选择达到减轻筹划主体应纳个人所得税税额目的的一种纳税筹划方式。即利用我国个人所得税对不同纳税主体采取不同税收政策这一特点,灵活运用达到纳税筹划的目的。客体选择的纳税筹划是指通过对筹划客体进行选择最终达到减轻税负的目的。个人所得税纳税筹划客体实际上就是个人所得税纳税筹划主体在进行纳税筹划时所要面对的对象。具体的说就是在对我国个人所得税法关于税基和税率以及税收优惠政策三个方面的规定熟练掌握的基础之上,灵活运用达到纳税筹划的目的。

主体选择的纳税筹划方式

转换纳税人身份。根据规定,不同身份的纳税人其个人所得税的征收办法不相同,居民纳税人负无限纳税义务,而非居民纳税人负有限纳税义务。纳税人可以根据税法对不同身份纳税个体征税不同的规定,有意识地转换纳税人身份,使得收入一定的情况下尽可能纳税最少收益最大。

例如北京姑娘赵某2013年嫁给一位德国人并在北京居住,2人同在北京某外资企业工作,赵某月薪6000元,同时在国外有一份兼职会计工作,月收入5000元。在加入美国国籍之前赵某每月应纳税额=(6000+5000-3500) ×20%-555=945(元)。2013年9月赵某加入美国国籍后,此时,赵某的应纳税额=(6000+5000-4800)×20%-555=685(元)。通过对身份的转换,赵某每月可节税260元。

关于居民纳税人与非居民纳税人的选择。在中国境内有住所或者无住所而在境内居住满一年的个人被确认为居民纳税人,应就来源于中国境内和境外的所得,向我国政府履行全面纳税义务。而非居民纳税人指被确认为非中国居民的个人,在中国境内无住所又不居住,或者无住所而在境内居住不满一年的个人,只就其来源于中国境内的所得向我国政府履行有限纳税义务。

例如强森先生是一位加拿大居民,打算来我国居住一年半,本来计划是 2012 年 1 月 1日来中国并于 2014 年 5 月 30 日回到加拿大。为了避免成为中国的居民纳税人,强森先生对其行程做了一个调整,决定于 2012 年 2 月 10 日来中国,于 2014 年 7 月10 日回国。这样,虽然强森先生仍然在中国居住了一年半时间,但由于其跨越了两个纳税年度,而且在这两个纳税年度内均没有居住满一年,因此并不构成我国的居民纳税人。也就是说,强森先生可以只就来源于中国的所得纳税,从而避免了无限纳税义务。

(二)客体选择的纳税筹划

1多次发奖金代替一次发奖金减轻员工税负

我国奖金收入是并入工资收入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可以采用多次发奖金代替一次发奖金减可以轻员工税负,因为这样可以使税基减小,从而减轻税负。

例如某有限责任公司共有员工50人。2013年,公司为了激励员工,决定给每位员工发放奖金 20000元,于2013年底与12月的工资一起发放(员工每月工资5000元)。则该公司将为每位员工代扣代缴年个人所得税为:(5000-3500)×3%×12+20000×10%-105=2435(元)。如果公司将奖金分三次发放,分别在2013年11月发放2000元12月发放18000。则代扣代缴所得税额就变为(5000-3500)×3%×11+18000*3%+(5000+2000-3500)×20%-555=1180(元)。每位员工少缴纳的个人所得税为2345-1180=1160(元)。

利用公益性捐赠减少“倒挂区间”。如果年终奖为18000元则应缴纳540元的个人所得税,如果年终奖为18001元则应缴纳1695.1的税款。仅仅增加1元的奖金但是净收入确减少,这就是所谓的“倒挂区间”。例如18 001~19 283.33和54 001~60187.50这两个区间。

如果个人取得的年终奖在“倒挂区间”,应通过进行公益性捐赠来进行调整或者分多次分奖金的策略。如某人该月的年终奖为19 000元应纳税额1 795元,而如果此人将超过18 000元的部分,即1 000元进行公益性捐赠(满足税法规定),那么由于未超过应纳税所得额的30%可以全额扣除,因此只需纳税(19 000-1 000)×3%=540元,最终达到节税的目的,净收入增加(19000-1 000+540)-(19000-1 795)=255元。

个人所得税纳税筹划应注意的问题

纳税筹划方案必须与最新的税收政策相匹配。因为税收政策的不断变化要求纳税人要及时的学习了解新的税法知识,寻求最佳的纳税筹划方案,并且与新的税法政策保持一致,保证其合法性。

纳税筹划收益大于纳税筹划成本。进行纳税筹划一定要注意成本效应,不能盲目的进行纳税筹划,必须遵循一定的经济性原则,只有纳税筹划成本低于纳税筹划收益时才是有效的纳税筹划,否则是没有意义的。

纳税筹划应注意时效性。我们在进行纳税筹划时必须立足于现实,准确及时的把握好时机,要抓住最有利的时机,达到纳税筹划收益最大化。纳税筹划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虽然已经非常谨慎,但一不小心就会走上违法犯罪道路。那么,这就得在进行纳税筹划时一定要慎之又慎,时时刻刻要有有一个全局观,绝不能触犯法律高压线。

当然,个人所得税的纳税筹划方法还有很多,有待在实践工作中去总结。例如,西京学院在每次捐赠的时候,未能考虑纳税筹划问题,计算工资收入时也未扣减捐赠支出;以及个别月份工资较高时考虑纳税筹划问题,因此实施纳税筹划对纳税人维护自身权利,以及完善税收法律、法规来说都是非常必要的。

个人所得税的筹划技巧 篇7

一、纳税筹划的概念

纳税筹划, 也叫作税收筹划, 也就是在遵守税收法律法规前提下, 企业为实现自身的价值或股东权益的最大化, 在法律许可范围内, 企业自行或委托代理人对经营、投资、理财等经济活动进行合理安排和科学策划, 以利用好税法提供的涵盖减免税在内的一切优惠, 对不同纳税方案予以优化及选择的一项财务管理活动[2]。其作为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的一个重要工作, 其目标应当服从并服务于企业制定的战略发展目标, 同时要和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保持一致。

二、工业企业的纳税管理与筹划的必要性

(一) 减轻税负, 降低成本

如今, 市场经济得到深入发展, 全球化进程不断推进, 这也意味着当前社会分工日益细化, 社会经济逐步呈现出专业化、社会化、全球化等特点, 因市场分配是最为基本的一个分配方式, 一切工业生产要素以及所生产出的产品均要通过市场实现分配, 进而无数企业为了获得有限的市场资源而进行激烈的市场竞争, 使企业市场压力增大。因此, 企业不但要积极提升生产效率, 减少生产成本之外, 还应加强纳税管理, 进行科学合理的纳税筹划, 有效减轻企业的税负, 这是企业获得更高利润、实现产业升级的一个重要路径, 同时, 也是现代工业企业发展和壮大的一个必然选择。

(二) 提升企业管理水平

工业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直接影响到企业生存和发展, 但是通过纳税管理及筹划有助于提升这方面能力的提高。而一个工业企业要进行良好的纳税管理和筹划, 首先应对本企业所在行业的经济和社会环境、法律政策, 及本企业所在行业的发展趋势进行系统全面的分析和了解;其次, 企业要不断规范自身的生产经营行为、理清自身的经营思路, 明确经营发展方向, 为纳税管理和筹划工作奠定有利基础;最后, 有助于提升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业务能力, 也有助于提升企业管理层的经营理念[3]。

(三) 预防企业偷漏税行为

当前, 有些工业企业管理者缺乏一定的税法知识或抱有侥幸心理, 去实施一些偷漏税等违法行为, 这样不仅会给企业的健康稳定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同时还要付出极为惨重的代价[4]。而对学习并掌握好税法, 是纳税管理和筹划的前提, 只有对税法有一个系统研究, 才可充分应用好税法, 如此才能更好的进行纳税筹划, 达到减轻税负的目的, 同时也能充分认识到偷、漏税等违法行为带来的后果, 避免做出此种行为。

(四) 发挥税收杠杆效用

通过纳税管理及筹划可从客观上发挥出税收的杠杆效用, 让工业企业更好的优化和调整产业结构, 合理布局生产。税收优惠政策充分体现了国家通过税收杠杆有效引导纳税人进行投资, 进而达到调整国民经济结构的目的。

三、工业企业纳税管理及筹划的技巧探析

(一) 当前工业企业纳税筹划中的问题

在市场经济日益发展形势下, 工业企业对纳税筹划带来的实际效益给予了密切关注, 但是在实践中, 仍存在一些问题影响到纳税筹划的开展, 具体表现在:

一是纳税筹划的意识还不强。当前, 大多数工业企业对纳税筹划的认识仅仅停留在文件上, 而未采取有效措施去落实, 单纯的将纳税筹划看作是少纳税, 未清晰的意识到企业纳税筹划会给企业带来实际效益, 而未能重视此项工作[5]。

二是财务管理体系不健全。从当前工业企业的经营管理看, 财务管理体系还不健全, 未能严格按照财务管理的要求实施经营活动, 对财务预算管理还不到位, 以致于企业无法合理开展纳税筹划等方面的工作。

(二) 工业企业纳税管理及筹划的技巧

1.提高纳税管理及筹划认识度

一方面, 国家制定的相关税法及正常应将纳税管理和筹划提升到和税法一致的高度, 如此才能让企业充分重视这项工作, 同时还应不断加强税法和相关政策的培训, 加大宣传力度, 为工业企业的纳税给予明确方向。

另一方面, 企业应对内部财务和纳税管理人员进行系统、全面的培训, 集中学习《税收征收管理法》、《发票管理办法》等税收相关的法律法规, 提升企业管理层和财税管理人员的筹划意识, 进而设置独立纳税会计, 建立起纳税管理和筹划小组, 为纳税筹划奠定基础。

2.采取不同销售方式实施纳税筹划

当前, 我国现行的增值税管理条例中明确规定, 纳税人实施折扣方式售出的货物, 如果销售额和折扣额注明在相同发票上, 那么可以按照折扣后的销售额进行纳税, 相反的, 就不按照销售额减折扣额纳税。另外, 还可采取现销、赊销等方式, 在销售中, 企业可自行选择, 所以销售方式的差异能够为企业的纳税筹划给予可能, 在减轻企业税负上有重要帮助。

3.把纳税筹划纳入到企业经营管理中

工业企业的供、产及销等活动大部分和税收存在联系。所以, 纳税筹划应贯穿在企业生产、经营及管理等各个环节和工作中。当前, 大多数工业企业对纳税筹划有一定认识, 也有一定的实践意识, 但是纳税筹划、核算等具体工作还未得到有效落实。所以, 工业企业应把纳税筹划这项工作纳入到日常生产和经营中, 纳税会计负责人员应深入掌握企业的产品工艺设计到物料、产品出入库相关票据的索取等环节, 进而结合纳税管理及筹划的实际需求制定科学有效的对策, 予以调整, 最大限度的降低税负。另外, 工业企业还应积极做好纳税筹划的核算工作, 通过选择供应商开展筹划增值税工作, 如果供应商为一般性纳税人, 那么需要开具增值专项发票;如果供应商为小规模纳税人, 那么可在对比产品抵扣增值税差和产品价格产基础上选择供应商, 以达到降低税负的目的。

4.集中商议, 有效预防风险

当前, 工业企业的纳税管理及筹划工作通常是由自身的纳税会计人员进行研究和制定的, 而制定出的纳税管理及筹划方案会对企业经营、生产等部门带来不同程度影响。所以, 在确定制定好方案后, 不但要综合考虑企业各部门的意见, 同时还应请相关专家参与研究和讨论, 以明确方案的可行性, 并要对讨论中发现的问题及时解决, 完善方案, 进而提升纳税管理和筹划方案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有效预防和控制纳税筹划的风险。

四、结语

总之, 纳税管理和筹划是现代工业企业经营管理中的一项重要的而又严谨的工作, 是减轻企业税负, 提高经营利润的重要路径。在市场经济环境下, 工业企业应积极掌握纳税筹划技巧, 提升认识, 将纳税筹划贯穿到生产经营中, 做好纳税管理和筹划工作, 实现企业经营效益最大化。

摘要:纳税是工业企业应尽的一个义务, 但是从某层面看也意味企业经营成本有所增加。如何合理合法的减少税费负担, 提高经营利润, 成为工业企业极为重视的一个问题。本文从纳税筹划概念出发, 对工业企业纳税管理和筹划的必要性进行详细论述, 在此基础上探讨纳税管理与筹划的技巧。

关键词:工业企业,纳税管理,筹划技巧

参考文献

[1]安小戈.纳税筹划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J].现代经济信息, 2015, 9 (12) :159-160.

[2]李建军.浅议企业进行纳税筹划的必要性与筹划技巧[J].商业文化, 2011, 10 (9) :507-508.

[3]饶莉.企业财务管理与纳税筹划相结合的探讨[J].财经界, 2009, 12 (7) :155-156.

[4]梁金莹.纳税筹划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J].企业研究, 2011, 10 (5) :377-378.

企业发票处理中的纳税筹划技巧 篇8

一、通过开具同一张发票进行纳税筹划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增值税若干具体问题的规定>的通知》(国税发[1993]154号)第二条第(二)款规定:纳税人采取折扣方式销售货物,如果销售额和折扣额在同一张发票上分别注明的,可按折扣后的销售额征收增值税;如果将折扣额另开发票,不论其在财务上如何处理,均不得从销售额中减除折扣额。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折扣额抵减增值税应税销售额问题通知》(国税函[2010]56号)也规定:纳税人采取折扣方式销售货物,销售额和折扣额在同一张发票上分别注明是指销售额和折扣额在同一张发票上的“金额”栏分别注明的,可按折扣后的销售额征收增值税。未在同一张发票“金额”栏注明折扣额,而仅在发票的“备注”栏注明折扣额的,折扣额不得从销售额中减除。

显然,对于折扣销售,纳税人应尽量使得销售额和折扣额在同一张发票上分别注明,按折扣后的销售额计征增值税,这样便可达到纳税筹划的目的。

案例分析1:潍坊依美惠服装批发有限公司为一般纳税人,适用于17%的增值税税率。2012年7月,该公司为了促销,规定凡购买新产品在3000件以上的,给予折扣10%。新产品不含税单价200元,折扣后的不含税价格180元。根据这种情况,请提出纳税筹划方案。

方案一:依美惠服装批发有限公司未将销售额和折扣额写在同一张发票上。

则应纳增值税销项税额=200×3000×17%=102000(元)。

方案二:依美惠服装批发有限公司将销售额和折扣额在同一张发票上分别注明。

则应纳增值税销项税额=180×3000×17%=91800(元)。

由此可见,通过纳税筹划,方案二比方案一减轻税收负担10200元(102000-91800)。因此,依美惠服装批发有限公司应当选择方案二。

二、通过分别开具发票进行纳税筹划

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货物运输业若干税收问题的通知》(国税发[2004]88号)的规定,代开票纳税人从事联运业务的,其计征营业税的营业额为代开的货物运输业发票注明营业税应税收入,不得减除支付给其他联运合作方的各种费用。因此,如果代开票纳税人又需要支付给其他联运合作方费用,应尽量由联运合作方单独开具发票,而不要合并开具发票,否则,这部分营业税也应当由代开票纳税人承担。

案例分析2:青岛顺发货运有限公司为代开票运输企业,2012年8月的营业额为200000元,其中包括需要支付给联运合作方的运费80000元。顺发货运有限公司请开票单位开具200000元的运费发票,则需要向开票单位缴纳营业税及其附加。如果该公司与其联运企业之间没有承担税款的协议,则所有税款都应由其独自承担。根据这种情况,请提出纳税筹划方案。

方案一:顺发货运有限公司请开票单位开具200000元的运费发票。

则该公司应向开票单位缴纳营业税及附加=200000×3%×(1+7%+3%)=6600(元)。

方案二:顺发货运有限公司请开票单位开具120000元的运费发票,联运企业所收取的80000元运费,可以由联运企业自开或者代开80000元的运费发票。

则该公司应向开票单位缴纳营业税及附加=120000×3%×(1+7%+3%)=3960(元)。

联运企业所收取的80000元运费,由其自身承担营业税及附加=80000×3%×(1+7%+3%)=2640(元)。

由此可见,通过纳税筹划,顺发货运有限公司当月减轻了税收负担2640元(6600-3960)。因此,该公司应当选择方案二。

三、通过索取增值税专用发票进行纳税筹划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的规定,一般纳税人在购进货物或者购进应税产品时,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的,按17%的税率计算可以抵扣的进项税额,若取得增值税普通发票,则不能抵扣进项税。企业到商场或超市购买劳保用品、办公用品等,零星购买只能得到增值税普通发票。此时,企业可以考虑按期统一购买购物卡,索取增值税专用发票,从而可以按照专用发票金额的17%抵扣进项税。这样,即可达到少缴纳增值税的目的。

案例分析3:李斌是济南中兴电子有限公司的财务人员,每月到银座超市为各部门采购办公用品,共需支付23.4万元(含税)。由于属于零星购买,银座超市只能开具普通发票。因此,该公司只能取得普通发票。根据这种情况,请提出纳税筹划方案。

方案一:中兴电子有限公司取得普通发票。

则该公司可抵扣的进项税=0。

方案二:中兴电子有限公司的财务人员李斌统一到银座超市,为公司的各部门购买一张购物卡用于采购办公用品,再让银座超市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

则该公司可抵扣的进项税=23.4÷(1+17%)×17%=3.4(万元)。

由此可见,方案二比方案一可多抵扣进项税3.4万元,从而少缴纳增值税3.4万元。因此,中兴电子有限公司应当选择方案二。

四、通过适当调整发票项目的金额进行纳税筹划

根据国税发[2004]88号文的规定,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取得税务机关认定为自开票纳税人的联运单位和物流单位开具的货物运输业发票准予计算抵扣进项税额。准予抵扣的货物运费金额是指自开票纳税人和代开票单位为代开票纳税人开具的货运发票上注明的运费、建设基金和现行规定允许抵扣的其他货物运输费用;装卸费、保险费和其他杂费不予抵扣。货运发票应当分别注明运费和杂费,对未分别注明,而合并注明为运杂费的不予抵扣。根据以上规定,纳税人在开具货运发票时,可以适当调整发票上相关项目的金额,将部分杂费并入运费,这样便可增加增值税的抵扣额。但是,这种纳税筹划方式是有一定限度的,纳税人运用起来应当适可而止。

案例分析4:济南奇力物流有限公司2012年6月份的营业额为100万元,其中,货运发票上注明的运费收入为80万元,其他费用收入为20万元。根据这种情况,请提出纳税筹划方案。

方案一:该公司开具的货运发票上注明运费收入为80万元,其他费用收入为20万元。

则该公司6月份应缴纳营业税及附加=100×3%×(1+7%+3%)=3.3(万元),其所开具的运费发票可以抵扣增值税=80×7%=5.6(万元)。

方案二:该公司开具货运发票时,适当调整发票上相关项目的金额,注明运费收入为90万元,其他费用收入为10万元。

则该公司6月份应缴纳营业税及其附加仍然是3.3万元,其所开具的运费发票可以抵扣增值税=90×7%=6.3(万元)。

由此可见,通过纳税筹划,方案二比方案一增加抵扣增值税0.7万元(6.3-5.6)。虽然济南奇力物流有限公司本身无法享受增加抵扣增值税的优惠,但由于给其他企业增加了抵扣增值税的数额,因此,可以从其他企业取得一些经济利益,例如可以适当提高运费。

五、通过恰当选择开票时机进行纳税筹划

根据《营业税暂行条例》第十二条的规定,营业税纳税义务发生时间为纳税人提供应税劳务、转让无形资产或者销售不动产并收讫营业收入款项或者取得索取营业收入款项凭据的当天。又根据《营业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第二十四条的规定,收讫营业收入款项,是指纳税人应税行为发生过程中或者完成后收取的款项。取得索取营业收入款项凭据的当天,为书面合同确定的付款日期的当天;未签订书面合同或者书面合同未确定付款日期的,为应税行为完成的当天。实践中,营业税的纳税义务一般以开具发票之日来确定,也就是说,一旦纳税人开具发票就负有缴纳营业税的义务。因此,在具体实务操作时,纳税人应充分把握恰当的开票时机进行纳税筹划,从而达到最佳节税效果。

案例分析5:山东新华培训公司从事注册税务师执业资格培训项目,参加培训的学员分为全日制班和周末班,全日制班时间跨度一般为30天,周末班时间跨度一般为150天。学费在开学第一天交齐,学员随时可以退出学习,学费按照比例退还。另外,课程还设计了保过班,即保证学员通过资格考试,凡是未通过资格考试的可以退还相应科目的学费,保过班从收取学费到考试结束的周期为5个月。2011年度,该培训公司共收取学费500万元,收费当日即开票,事后退还学费50万元,退还的学费无法开票。2012年度预计全日制班将收取学费100万元,退还学费约5万元,周末班将收取学费300万元,退还学费约15万元,保过班将收取学费250万元,退还学费约50万元。假设市场月利率为1%,根据这种情况,请提出纳税筹划方案。

方案一:该公司维持2011年度收取学费即开票的方法。

则该公司应纳营业税=(100+300+250)×5%=32.5(万元),

应纳城建税及教育费附加=32.5×(7%+3%)=3.25(万元),

合计纳税=32.5+3.25=35.75(万元)。

方案二:该公司收取学费时先开收据,待学习结束或者考试结束收费金额确定后再开具正式发票。

则全日制班应纳营业税及附加=(100-5)×5%×(1+7%+3%)=5.23(万元),延期纳税利息=5.23×1%=0.05(万元)。

周末班应纳营业税及附加=(300-15)×5%×(1+7%+3%)=15.68(万元),延期纳税利息=15.68×1%×5=0.78(万元)。

保过班应纳营业税及附加=(250-50)×5%×(1+7%+3%)=11(万元),延期纳税利息=11×1%×5=0.55(万元)。

合计纳税=5.23+15.68+11=31.91(万元),延期纳税利息合计=0.05+0.78+0.55=1.38(万元)。

由此可见,通过纳税筹划,方案二比方案一减轻税收负担3.84万元(35.75-31.91),利润增加了5.22万元(35.75-31.91+1.38)。因此,山东新华培训公司应当选择方案二。

个人所得税的税务筹划 篇9

一、居民与非居民纳税人的判定标准

个人所得税的征税对象是个人取得的应税所得, 而其纳税人则指取得所得的自然人, 包括居民纳税人和非居民纳税人。在实际生活中, 自然人的情况比较复杂, 情况各异。如何确定其纳税人身份和应当承担的纳税义务, 各国税收政策有所不同。根据国际惯例, 我国对居民纳税人和非居民纳税人的划分, 采用了国际上常用的住所和居住时间双重标准。即;习惯性住所标准及一个纳税年度内在中国境内居住满1年的时间标准, 在居住期间内临时离境的, 即在一个纳税年度中一次离境不超过30日或者多次离境累计不超过90日的, 不扣减日数, 连续计算。个人只要符合或达到其中任何一个标准, 就可被认定为居民纳税人。

对在中国境内无住所的个人, 需要计算确定其在中国境内居住天数, 以其实际在华逗留天数计算, 其入境、离境、往返或多次往返境内外的当日, 均按1天计算;对在中国境内、境外机构同时担任职务或仅在境外机构任职的境内无住所个人, 计算其境内工作期间时, 对其入境、离境、往返或多次往返境内外的当日, 均按半天计算为在华实际工作天数。

二、居民和非居民纳税人的纳税

居民纳税人应就其来源于中国境内、境外的所得缴纳个人所得税;非居民纳税人仅就来源于中国境内的所得缴纳个人所得税。具体如下表:

无住所个人工资、薪金所得纳税义务

(注:√代表征税, ×代表不征税)

三、个人所得税纳税筹划可采取的措施

1、利用纳税人身份筹划

对个人身份的筹划, 主要是避免成为居民纳税义务人。按照税法规定, 居住在中国境内的外国人、海外侨胞和香港、澳门、台湾同胞, 如果在一个纳税年度里, 一次离境超过30日或多次离境累计超过90天的, 将不视为全年在中国境内居住。把握住这一尺度就会避免成为个人所得税的居民纳税义务人, 使在中国境外的收入避免缴纳个人所得税。

例如:某外籍工程师, 2005年底到广州市来协助地铁工程建设, 其工资在我国发放, 但其国外总公司每年还发给其工资性补贴。2006年度内, 曾回国述职60天, 回国探亲40天。由于其离境时间超过90天, 故该工程师2006年国外收入不在我国纳税, 仅就其在中国取得的收入计算交纳个人所得税。

2、利用扣除境外所得筹划

税法规定:纳税义务人从中国境外取得的所得, 准予在计算应纳税额时, 扣除已在境外缴纳的个人所得税。但扣除额不得超过该纳税义务人境外所得依我国税法规定计算的应纳个人所得税税额。

例如:某国内纳税人, 在A国取得工资收入12万元;提供专有技术, 另取得收入5万元, 在A国已交个人所得税16300元。

按我国税法计算, 该纳税人应交纳的税额如下:

工资所得月应纳税额= (10000-4000) ×15%-125=775 (元)

工资所得年应纳税额=775×12=9300 (元)

特许权使用费所得应纳税额=50000× (1-20%) ×20%=8000 (元)

可抵扣限额=9300+8000=17300 (元)

应补税额=17300-16300=1000 (元)

如果该纳税人在A国交纳所得税为18300元, 则在我国不再补税, 超过的1000元在以后的5年内从A国扣除限额的余额中补扣。

3、合理利用税收临界点筹划

税法规定:纳税人取得全年一次性奖金, 单独作为一个月工资、薪金所得计算纳税, 但在计征时, 应先将纳税人当月内取得的全年一次性奖金除以12个月, 按其商数确定适用税率和速算扣除数并据以计算应扣缴的个人所得税。

例如:刘先生和张先生是某公司两名高级管理人员, 年终公司根据两人业绩发放年终奖, 刘先生应发年终奖24000元, 适用个人所得税税率10%, 速算扣除数25元 (根据24000/12=2000确定) , 应缴个人所得税24000×10%-25=2375 (元) , 刘先生实得21625元。张先生应发年终奖25000元, 适用个人所得税税率15%, 速算扣除数125元 (25000/12=2083确定) , 应缴个人所得税25000×15%-125=3625 (元) , 张先生实得21375元。我们发现, 张先生应发年终奖比刘先生多1000 (25000-24000) 元, 但税后所得却少250元 (21375-21625) 。针对这种情况, 我们可以将年终奖分成两部分。因为24000元是一个临界点, 低于等于24000元高于6000元的年终奖适用税率10%, 高于24000元低于60000元的部分适用税率15%, 上述张先生25000元刚好超过24000元这个临界点, 这样, 我们将25000元分成24000元年终奖和1000元第12月月份奖, 这样, 张先生的年终奖24000元适用税率为10%, 税后所得为21625元, 1000元的12月月份奖税后收入是1000×10%-25=75 (假设张先生12月份工资2000元) , 张先生最终获得税后奖金收入21625+75=21700元, 比一次性发放25000元年终奖多得21700-21375=325元。

4、费用转移筹划

为他人提供劳务以取得报酬的个人, 可以考虑由对方提供一定的福利, 将本应由自己承担的费用改由对方提供, 以达到规避个人所得税的目的。下列方式可以考虑:由对方提供餐饮服务, 报销交通开销, 提供住宿, 提供办公用具, 安排实验设备等, 相应地降低自己的劳务报酬总额, 从而使得该项劳务报酬所得适用较低的税率或扣除超过20%的费用。这些日常开支是不可避免的, 如果由个人自己负担就不能在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 而由对方提供则能够扣除, 这样做虽减少了名义报酬额, 但实际收益却会有所增加。

也可采取由被服务方提供一定服务节税。比如, 由被服务一方向提供劳务服务一方提供伙食、交通以及其他方面的服务, 就等于扩大了提供劳务方的费用开支, 降低了劳务报酬总额, 从而使劳务报酬应纳税所得保持在较低的纳税水平上, 如此亦能达到节省税款的目的。

例:张某系某机械厂电焊工, 他为本市轴承厂某车间电焊框架, 取得劳务报酬收入8000元。双方商定, 轴承厂不全部直接支付张某现金, 而是通过替张某支付交通费、住宿费伙食费等, 从而减少了王某的现金收入, 降低了张某的税收负担。

参考文献

个人所得税的纳税筹划 篇10

关键词:个人所得税,纳税筹划

《个人所得税法》第八条规定, 个人所得税是以所得人为纳税义务人, 以支付所得的单位或者个人为扣缴义务人。纳税筹划要求企业必须在符合税收法律、法规的条件下, 对自身的经营、投资和分配等相关经济活动进行合理的规划。众所周知, 在企业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主体是企业员工。纳税筹划也就是如何在企业利润不变的情况下, 尽可能让员工收入相对更多, 税费负担更少?如何能更好地节约税收开支?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为税务筹划的存在和发展提供了合法的渠道。

从2011年9月1日起, 我国新的《个人所得税法》开始实施, 把工资薪金所得从之前的九级改为七级累计税率, 税率也作了相应的调整由之前的5%-45%变为3%-45%;费用扣除标准从原2000元提高到3500元。这使得与之相关的个人所得税筹划又成为热点, 加之人所得税的交纳直接关系到上班族的切身利益, 本文就此作一个简单的探讨。

目前, 我国对工资、薪金实行的是超额累进税率, 当收入达到某一档次时, 要求支付与该档次税率相适应的税负。所以依据工资、薪金所得税收筹划的主要思路是:将工资发放量尽量排在允许税前扣除额以下;提高职工的福利水平, 降低名义收入;可以采取推延或提前的方式, 将各月的工资收入大致拉平;纳税人通过在尽可能长的时间内分期领取劳务报酬收入等, 同时要注意年终奖的“盲区”。

年终奖盲区 (无效区间) 是指在此区间发放年终奖的税后所得, 将低于等于区间下限相邻整数发放的年终奖税后所得, 通俗地说有时多发一元钱的年终奖就要多交几千元的个人所得税。如:发放含税年终奖18001元, 个税为1695.1元, 税后所得为16304.9元;而发放含税年终奖18000元, 个税为540元, 税后所得为17460元;即多发一元钱, 要多交1155.1元的个人所得税。

新个人所得税法下年终奖的盲区有六个区间, 分别为: (1) 18, 000.01-19, 283.33; (2) 54, 000.01-60, 187.50; (3) 108, 000.01-114, 600.00; (4) 420, 000.01-447, 500.00; (5) 660, 000.01-706, 538.46; (6) 6、960, 000.01-1, 120, 000.00。

对个人所得税纳税方案举例说明, 王五全年工资薪金收入应纳税所得额为12万元, 比较如何发放交个税最少?

方案一:平均发放到每月

每月工资:12000÷12=10000 (元)

全年纳税:[ (10000-3500) ×20%-555]×12=8940 (元)

全年收入:120000-8940=111060 (元)

方案二:全年一次性奖金18000元, 剩余按月平均发放

工资纳税: (120000-18000) ÷12=8500 (元)

(8500×20%-555) ×12=13740 (元)

奖金纳税:18000÷12=1500 (元) , 18000×3%=540 (元)

全年纳税:13740+540=14280 (元)

全年收入:120000-14280=105720 (元)

方案三:按月平均发放5000元, 剩余为全年一次性奖金

工资纳税: (5000-3500) ×3%×12=540 (元)

奖金纳税:

(120000-5000×12) =60000÷12=5000 (元) , 60000×20%-555=11445 (元)

全年纳税:11445+540=11985 (元)

全年收入:120000-11985=108015 (元)

方案四:每月工资为5000元, 公司年底奖励的6万元年终奖正好越过了“临界点”, 适用第三级20%的税率。如果多设年终奖项构成, 化整为零进行节税, 将该员工的奖励分成54000万元“业绩年终奖”和6000元“先进奖”两笔发放, 则:

工资纳税: (5000-3500) ×3%×11+[5000+6000-3500) ×20%-555]=1440 (元)

奖金纳税:

(120000-5000×12-6000) =54000÷12=4500元, 54000×10%-105=5295 (元)

全年纳税:1440+5295=6735 (元)

全年收入:120000-6735=113265 (元)

综上四种方案, 我们可以看到, 采用不同的工资发放方式, 所缴纳的个人所得税是不同的。方案二和方案四的差额为7545元, 还是相当可观的。那么到底对全年一次性奖金和月工资如何分配才能达到最优呢?

一般来说, 个人所得的税收筹划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 对年终奖金的分摊筹划, 避开税收的盲区。

(2) 利用各种税收政策进行筹划。对某些特殊行业经营变化较大, 职工的工资不均匀的情况, 如果能相互协调, 将工资的发放相对平均化, 则问题就可以解决了。

综上针对个人所得税筹划的举例与分析, 企业在给员工发放的各项收入要在法律法规允许的情况下, 各月之间进行平衡, 将收入尽可能地纳入低一档的税率, 从而达到税收筹划帮助员工减轻税负的目的, 同时, 应尽量避开税收的“盲区”, 使上班族重新回到收入与到手收入理性增长的状态。

参考文献

[1]高欣.个人所得税纳税筹划的探讨[J].现代物业, 2010 (1) [1]高欣.个人所得税纳税筹划的探讨[J].现代物业, 2010 (1)

[2]中华会计网:用所得税技巧提供收入降低用工成本.2011[2]中华会计网:用所得税技巧提供收入降低用工成本.2011

[3]陈金海:现行会计准则下合理规避个人所得税的思考[J].当代经济, 2010 (22) [3]陈金海:现行会计准则下合理规避个人所得税的思考[J].当代经济, 2010 (22)

论企业所得税的税收筹划 篇11

税收筹划的关键是降低应税收入,尽可能地扩大准予扣除项目的金额,从而降低应纳税所得额,最终达到降低企业所得税的目的。因此,对企业来说,依法进行税收筹划,是非常必要的,也是企业应该进行的一种经济活动。

一、企业创立阶段的纳税筹划

(一)对企业性质的税收筹划

企业的领导者、决策者最大限度地减少税金支出,增加企业利润,首先必须选定合理的企业组织形式,从而避开不利于自身发展的纳税条款。公司企业与合伙企业两者纳税区别在于:公司的营业利润在企业环节课征企业所得税,税后利润以股息的形式分配给投资者,投资者又缴纳一次个人所得税;而合伙企业的营业利润不交企业所得税,只缴纳各个合伙人分得收益的个人所得税。对于规模庞大,管理水平要求高的大企业,一般采用公司企业,但对于规模不大的企业采用合伙企业形式比较适合。

(二)子公司和分公司的纳税筹划

公司在扩大规模进行再投资时,选择设立子公司还是分公司对企业所得税税负会产生影响。子公司作为独立法人可以享受注册地众多税收优惠政策,承担全面纳税义务;分公司不是独立法人,只能将其利润或亏损并入母公司交纳企业所得税,部分地承担纳税义务。对于初创阶段长时间无法盈利的企业,一般设置为分公司,这样可以利用公司扩张成本抵减总公司的利润,从而减轻税负。但对于扭亏为盈快速的行业,则可以设置子公司,这样可以享受税法中的优惠待遇,在优惠期内的盈利无需纳税。因此,在设立企业时,要考虑好各种组织形式的利弊,做好所得税的税收筹划,才能决定是设立公司企业还是设立合伙企业,是设立子公司还是设立分公司。

(三)注册地点的筹划

在注册地点筹划中,首先是对区域间税收差别待遇的把握。七大具有税收优惠政策的区域都可以成为注册地点筹划的考虑对象。1.经济特区;2.经济技术开发区;3.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4.保税区;5.沿海经济开放区;6.“老、少、边、穷”地区;7.旅游度假区。但在利用区域税收政策选择注册地点时还必须考虑企业自身的特点,依据自身条件“对号入座”,尽量使自己向优惠条件靠拢。

二、对企业所得税税率的税收筹划

企业所得税税率有三档:年应纳税所得额在3万元(含3万元)以下的企业,税率为18%;年应纳税所得额在10万元(含10万元)以下至3万元的企业,税率为27%;年应纳税所得额在10万元以上的企业,税率为33%。因此,仅从税率因素考虑,在进行该税种的税收筹划时,就存在着税收筹划的空间。例如,假定某企业12月30日测算的年应纳税所得额为100100元,则若该企业不进行税收筹划,其企业所得税的应纳税额=100100×33%=33033元。如果该企业进行了税收筹划,12月31日,支付税务咨询费100元,则该企业应纳税所得额=100100-100=-100000元,则应纳税额=100000×27%=27000元,通过比较我们发现,通过税收筹划,支付费用成本仅为100元,却获得节税收益为:33033-27000=6033元,显然,对企业所得税税率进行税收筹划的空间是相当大的。

三、对企业利用税收优惠政策的税收筹划

税收优惠是税制设计的基本要素,国家为了实现税收调节功能,一般在税种设计时,都设有税收优惠条款,企业如果充分利用税收优惠条款,就可享受节税效益,企业所得税的优惠政策许多都是以扣除项目或可抵减应税所得制定的,准确掌握这些政策,用好、用足税收优惠政策本身就是税收筹划的过程。例如,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联合颁布的《技术改造国产设备投资抵免企业所得税暂行办法》明确规定,凡在我国境内投资于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技术改造项目的企业,其项目所需国产设备投资的40%可以从企业技术改造项目设备购置当年比前一年新增的企业所得税中抵免。这是自实施新税制以来国家制定的对企业所得税纳税影响很大的一项税收优惠政策。企业应当及时抓住这一机遇,进行必要的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促进产品的更新换代,增强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但选择税收优惠作为税收筹划突破口时,应注意两个问题:一是纳税人不得曲解税收优惠条款,滥用税收优惠,以欺骗手段骗取税收优惠;二是纳税人应充分了解税收优惠条款,并按规定程序进行申请,避免因程序不当而失去应有权益。

四、对企业资本结构决策利用税收优惠政策的税收筹划

企业筹资决策的一个基本依据就是资金成本,不同渠道来源的资金获得成本各不相同。如股票的筹资成本为发放的股息和红利,债券和银行借款的筹资成本为利息。税法规定:股息支付不得作为费用列支,只能在交纳所得税后的收益中分配;而利息支付则可作为费用列支,在计算应税所得中允许扣除。因此,企业在筹资时,要充分考虑利息的抵税作用和财务杠杆的作用,选择最佳的资本结构。

五、对企业费用、财产损失列支方法的税收筹划

企业可以在不违反税法和财务制度的前提下,通过对各项费用充分合理的列支,对各项可能发生的损失进行充分的估计,缩小税基,减少应纳税所得。进行费用列支应注意以下几点:1.已发生的费用及时核销入账;2.对于能够合理预计发生额的费用、损失应采用预提方法计入费用;3.适当缩短以后年度需要分摊列支的费用、损失的摊销期;4.对于限额列支的费用,如业务招待费、广告费、宣传费及公益救济性捐赠等;5对于固定资产报废、毁损、变价处理及时进行清理,发生的损失及时向有关部门申报,获批准后列入财产损失进行税前扣除。

六、对企业销售方式的税收筹划

影响销售收入的因素是销售方式和销售收入实现时间。销售方式的筹划与销售收入实现时间相结合。销售收入的实现时间又很大程度决定了企业纳税义务发生的时间,纳税义务发生的早晚又为利用税收屏障、减轻税负提供了筹划机会。对一般企业来说,主要的收入是销售商品的收入,因此推迟销售商品的收入的实现是税收筹划的重点。在销售方式的筹划中,有以下一些基本原则:1.未收到货款不开发票;2.尽量避免采用托收承付与委托收款结算方式,防止垫付税款;3.在赊销方式或分期收款结算方式中,避免垫付税款;4.尽可能采用支票、银行本票和汇兑结算方式销售产品;5.多用折扣销售刺激市场,少用销售折扣刺激市场。企业可以通过销售方式的选择,推迟销售收入的实现。从而延迟缴纳企业所得税。同时企业要综合运用各种销售方式,使企业既能延迟缴纳企业所得税,又能使货款安全地回笼。

七、对会计处理方法选择的税收筹划

(一)存货计价方法的选择对纳税筹划的影响

期末存货的计价的高低,对当期的利润影响很大。存货发出计价方法的不同,会形成不同的期末成本,从而得出不同的企业利润,进而影响所得税的数额。我国税法规定,存货发出的计价方法主要有先进先出法、后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移动平均法、毛利率法和个别计价法等。

1.在实行比例税率条件下,如果物价持续上涨,采用后进先出法可以使企业期末存货的成本降低,本期销货成本提高,从而降低应纳税所得额,达到减少所得税的目的;反之,如果物价持续下降,采用先进先出法,可以使企业期末存货的成本降低,本期销货成本提高,从而降低应纳税所得额,也达到了少缴纳企业所得税(递延性)的目的;而在物价上下波动时,采用加权平均法或移动平均法可使企业应纳税所得额较为均衡,避免高估利润,多缴纳所得税,以实现税收筹划的目的。

2.在实行累进税率条件下,选择加权平均法或移动加权平均法对企业发出和领用存货进行计价,可以使企业获得较轻的税收负担。因为采用平均法对存货进行计价,企业各期计入产品成本的材料等存货的价格比较均衡,不会时高时低。使企业产品成本不致发生较大变化,使各期利润比较均衡,不至于因为利润忽高的会计期间套用过高税率,加重企业税收负担,影响企业税后收益。

3.如果企业正处于所得税的免税期,意味着企业在该期间内获得的利润越多,其得到的免税额也就越多,这样,企业就可以通过选择先进先出法计算材料费用,以减少材料费用的当期摊入,扩大当期利润;相反,如果企业正处于征税期,其实现利润越多,则缴纳所得税越多,那么,企业就可以选择后进先出法,将加大当期的材料费用摊人,以达到减少当期利润,减轻企业税负。会计处理方法中采用何种存货计价方法既是事前企业税收筹划,也是企业所采用的一种会计政策,应坚持谨慎性、可靠性和一贯性原则。

(二)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的选择对纳税筹划的影响

折旧是指在固定资产使用经济寿命期内,按照确定的方法对应计折旧额进行的系统分摊。折旧作为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税收挡板”的效用。按我国现行会计制度规定,企业常用的折旧方法有两大类:一是直线法(平均年限法、工作量法);二是曲线法(年数总和法、双倍余额递减法),曲线法为加速折旧法。运用不同的折旧方法计算出的折旧额在量上是不相等的,因而分摊到各期生产成本中的固定资产成本也不同。因此,折旧的计算和提取必将影响到成本的大小,进而影响到企业的利润水平,最终影响企业的税负轻重。由于在折旧方法上存有差异,为企业进行纳税筹划提供了可能。在利用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的选择进行纳税筹划时,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考虑不同税制的影响。一般来说,在比例税制下,如果各年的所得税税率不变,则宜选择加速折旧法对企业较为有利。但是,如果未来所得税税率越来越高,则应选择平均年限法较为有利,可以使企业利润避免忽高忽低,保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减少企业的纳税。

2.考虑通货膨胀因素的影响。按我国现行会计制度规定,对企业拥有的资产实行按历史成本计价原则。这样,如果存在通货膨胀,则企业按历史成本所收回的资金的实际购买力将大大贬值,无法按现行的市价进行固定资产的重置。但是,在存在通货膨胀的情况下如果企业采用加速折旧方法,既可以使企业缩短回收期;又可以使企业的折旧速度加快,有利于提高前期的折旧成本,取得延缓纳税的好处,从而相对增加企业的投资收益(延缓纳税额与延缓期间企业投资收益率的乘积)。

3.考虑折旧年限因素的影响。新的财务制度及税法对固定资产的预计使用年限和预计净残值没有做出具体的规定,都留有一定的弹性期间和比例,只要求企业根据固定资产的性质和消耗方式,合理确定固定资产的预计使用年限和预计净残值,只要是“合理的”即可。一般情况下,在创办初期且享有减免税优惠待遇时,企业可以通过延长固定资产折旧年限,将计提的折旧递延到减免税期满后计入成本,从而获得节税的好处。而对一般性企业,即处于正常生产经营期且未享有税收优惠待遇的企业来说,缩短固定资产折旧年限,往往可以加速固定资产成本的回收,使企业后期成本费用前移,前期利润后移,从而获得延期纳税的好处。

4.考虑资金时间价值因素的影响。从账面上看,在固定资产价值一定的情况下,无论企业采用何种折旧方法,也无论折旧年限多长,计算提取的折旧总额都是一致的。但由于资金受时间价值因素的影响,企业会因为选择的折旧方法不同,而获得不同的资金时间价值收益和承担不同的税负水平。由于资金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增值,因此,不同时间点上的同一单位资金的价值含量是不等的。这样—来,企业在比较各种不同的折旧方法所带来的税收收益时,就需要采用动态的方法来分析。先将企业在折旧年限内计算提取的折旧按当时资本市场的利率进行贴现后,计算出各种折旧方法下,在规定折旧年限内计算提取的折旧费用的现值总和及税收抵减额现值总和,再比较各种折旧方法下的折旧现值总和及税收抵减额现值总和;在不违背税法的前提下,选择能给企业带来最大税收抵减现值的折旧方法来计提固定资产折旧。需要注意的是:采用加速折旧法应与企业的产业政策相匹配,同时要事先取得相关税务机关的批准。

(三)债券溢折价的摊销方法选择对纳税筹划的影响

按我国现行会计制度规定,对长期债券投资溢折价的摊销方法,企业可以选择直线法或实际利率法进行核算。由于采用直线法,每期的溢折价摊销额和确认的投资收益是相等的;而采用实际利率法,每期按债券期初的账面价值和实际利率的乘积来确认应计利息收入,且其金额会因溢折价的摊销而逐期减少或增加。债券摊销方法不同,并不影响利息费用总和,但要影响各年度的利息费用摊销额。因此,当企业在折价购入债券的情况下,宜选择实际利率法进行核算,相反,当企业在溢价购入债券的情况下,应选择直线法来摊销,对企业更为有利。

关于个人所得税的税收筹划 篇12

3.通过支付职工食堂经费补贴、职工交通补贴, 这些需要特别注意的是, 我国税法规定:国税函[2009]3号:部分福利支出形式必须缴纳个人所得税, 包括: (1) 企业从福利费和工会经费中支付给单位职工的人人有份的补贴、补助; (2) 企业以现金形式发给个人的住房补贴、医疗补助费; (3) 以误餐补助名义发放的补贴、津贴。规定凡是以现金形式发放交通费补贴、误餐补贴的, 视为工资薪金所得, 计入计税基础, 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但是根据经济业务发生实质, 并取得合法发票实报实销的, 属于企业正常经营费用, 不需缴纳个人所得税。所以, 各类费用可以筹划。企业可以采用非货币支付的办法提高职工公共福利支出。如在支付员工伙食补贴上, 企业设立内部食堂, 食堂不能取得有正式发票, 可自制合理凭证税前扣除。企业食堂承包给其他单位 (个人) 经营凭其他单位 (个人) 开具的合法凭证入账。企业没有食堂的, 也可以为员工找固定的食堂来列支。如职工的交通补贴, 可以为职工购买公交公司的乘车卡, 也可以购买公用汽车接送员工上下班等。通过这些方式减少了部分应由个人负担的税款, 提高职工的福利待遇, 企业也可以把这些支出作为费用减少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 可谓企业个人双受益。这里强调一下的是, 2008年国家税务局取消了个人通讯费的据实列支抵税, 而是要合并到工资薪金所得纳个人所得税。

三、在个人理财方面的, 合理选择种类规避税款

在处理日常个人经济业务时, 掌握一些税务知识就能为自己合理节税, 笔者建议:

1、如果个人有多余的存款, 很多人会去存银行。通常情况下, 银行存款的利息是要缴纳利息税的。虽然, 近年, 国家受全球经济危机的影响, 暂时取消了利息税, 今后很可能还要加收的。这样倒不如购买国债利息和国家发行的金融债券利息, 根据个人所得税法第四条规定, 是免纳个人所得税的。或者去选择购买教育储蓄, 这类储蓄是享受免税和优惠利率的。

2、个人投资者可以进行买卖股票或基金。按照现行税收规定投资股票或基金获得的差价收入, 均暂不征收个人所得税, 这是目前对个人财产转让所得中较少的几种暂免征收个人所得税的项目之一。

总的来说, 一个有效的个税筹划, 首先是合法的行为, 是法律所允许的;其次是成本低廉, 合乎经济效益原则;最后是做出有效的事先安排和适当的呈报。通过对现行税法的研究, 根据个人在近期内收入情况的预计, 制定税收计划, 通过合法的手段来实现节税, 对于个人来说是一种重要的理财方式。当然方法还有很多, 笔者认为, 只要熟悉和掌握国家的税收和经济政策, 合理事前规划, 就能达的节税效果。

职工薪酬的个人税收筹划是在充分了解国家税收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前提下, 财务人员熟练应用税收和会计知识, 经过事前的规划和设计, 为企业和个人制定出, 即能被国家税务部门认可, 又能为员工节税 (创造效益) 的纳税方案。

结合有关政策规定, 在能合理、合法的前提做到个人所得税的税负最低。笔者认为企业和个人在以下几方面做一些规划和设计。

一、企业合理安排工资支出结构, 努力争取收益最优化

综合考虑员工的全年工资薪金支出水平, 通过事前筹划, 合理确定月薪与年终奖的比例, 能让企业在同等支出的情况下, 为员工争取到税负最小化和经济效益最大化的月薪和年终奖金的分配方案。根据《个人所得税法》规定, 目前我国工资、薪金所得实行9级超额累进税率, 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调整个人取得全年一次性奖金等计算征收个人所得税方法问题的通知》, 纳税人取得全年一次性奖金, 先将全年一次性奖金除以12个月, 按其商数确定适用税率和速算扣除数。笔者结合以上的税收政策, 现通过不同的薪金方案来做说明事前筹划的节税效益。例:2008年, 甲公司员工张某的年薪为10万元, 以下设有两套分配方案: (备注:2008年1-2月个税起征点为1600元, 3月起为2000, 本题都以2000元为起征点做说明)

方案一:月薪平均为7000元, 年终奖16000元;

张某全年的个人所得税负为:[ (7000-2000) ×15%-125]×12+ (16000*10%-25) =7500+1575=9075元;

方案二:月薪平均为80000元, 年终奖4000元;

张某全年的个人所得税负为:[ (8000-2000) ×20%-375]×12+4000×5%=9900+200=10100元;

两个分配方案相比, 方案一能为职工全年减少税负1025元。安排工资薪金的发放方案, 必须要全盘考虑人员全年的的薪金总收入, 针对比较稳定工资薪金支出的企业通过这样策划较为合适。这类企业如果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 如针对员工的各类情况, 尽量建立个性化、差异化的薪酬支付方案, 这样做不仅能让员工切实感受到税收筹划达到的节税效果, 还能让企业起到调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的效果。

同薪金分配方案相同, 企业支付给个人的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等也可同理筹划, 个人所得税法对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利息、股息、红利所得、财产租赁所得、偶然所得和其他所得等七项所得, 规定按次计算纳税。其费用扣除按每次应纳税所得额的大小, 分别规定了定额和定率两种标准, 如果能把一次取得的收入变为在不同月份多次取得, 就可以享受多次扣除, 从而达到少缴税收的目的。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对同样性质收入在1个月内的多次取得是要求合并为一次所得计算的, 操作的时候要注意。

二、企业通过提高职工公共福利支出为员工实现合理避税, 在提高福利方面笔者认为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

1.根据财税[2006]10号, 关于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费、失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有关个人所得税政策的通知的规定, 提高职工个人缴纳部分的医疗保险费、养老保险费、失业保险费、工伤保险费和生育保险费等社会保险费。将职工个人缴纳部分可以抵减所得税的部分尽量做到最大, 这样节税效果就会最好。很多企业在提高社保五金的问题上有些认识的误区, 认为企业为个人缴纳的部分多了, 企业承担的部分也相应增加。其实对于企业承担的部分, 是可以进行费用列支, 抵减企业所得税的。对个人增加的部分, 企业可以和员工做好事前沟通, 这样做法企业即考虑了职工的长远利益又能为员工节税, 还能为企业吸引和留住人才, 是一个双赢的好办法。当然, 提高标准是要遵照文件和各地方的规定, 对于超高省平均工资总额的三倍的部分是不能避税的。经济效益好的企业还可以为员工缴纳补充养老保险即企业年金。依据国发[1991]6文的精神, 国家鼓励、提倡企业根据自身的经济实力参加补充养老保险, 并在政策上给予指导。企业补充养老保险的资金来自于企业自有资金中的职工奖励和福利基金, 即可以在福利里列支。对于企业的高级人才, 这是很有吸引力的举措。

2.根据财税[2006]10号文件, 提高职工住房公积金缴存的比例。按照税务部门个人所得税全员申报的有关规定, 公民每月所缴纳的住房公积金在限额部分是可以税前扣除的。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将单位和个人住房公积金免税比例确定为12%, 即职工每月实际缴存的住房公积金金额, 只要在其上一年度省月平均工资12%的幅度内, 就可以在个人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目前, 一般企业为员工缴纳的比例都很低。原因在于为员工缴纳的部分企业是要承担的, 其实和社保五金同理, 企业也是可以在不超过文件规定的部分内在企业所得税前列支的。企业可在负担前通过和员工协商, 在提高公积金缴存比例的同时适当降低总体薪金水平, 对于员工来说公积金是双倍留存在个人账户内的, 也是很划算的事情。因此, 建议企业可以充分利用公积金、补充公积金来免税。即一般公司定的个人缴纳的公积金选择有两种:10%、12%, 这种情况下最好选择12%。, 提高公积金缴存还是有一定空间的, 巧用公积金避税是合理可行的。当然这种做法也存在缺点, 就是虽然能为员工节税, 但是员工不能随便支取账户里的金额, 只是增加了个人资产。如果企业没有为员工缴纳住房公积金, 而是给住房补贴的做法, 建议改为企业直接为职工支付住房费用, 纳入企业经营性费用, 这样既可

摘要:税收筹划, 又称节税、税务筹划 (Tax Planning或Tax Saving) , 是指纳税人在实际纳税义务发生之前对纳税负担的低位选择。通俗的说, 是指纳税人在充分了解现行税法的基础上, 通过掌握相关会计知识, 充分利用税率、起征点、减免税等一系列税收优惠, 在税法许可的范围内, 对收入事先进行筹划和巧妙的安排, 尽可能地减少应纳税额的一种合法行为。随着经济日益发展, 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个人所得税成为我国纳税人日益关心的税种, 如何通过合法的手段来实现节税的目的, 是个人理财中重要的技巧。个人收入通过熟练应用税收和会计知识, 经过事前的规划和设计, 就能制定出既能被国家税务部门认可, 又能达到节税效果的方案。

关键词:个人所得税,筹划,节税

参考文献

[1]、杨林.个人所得税纳税筹划路径选[J].财政与税务, 2004 (1)

[2]、陈俊元.个人理财税收成本[J].中国财经信息资料, 2004 (34)

上一篇:汉字与标志下一篇:护理风险安全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