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所得税筹划分析(共11篇)
个人所得税筹划分析 篇1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 居民个人收入有了长足的增长, 个人所得税在2011年之前成为了少数几个增长最快的税种之一。其纳税人数总规模也超过了其他任何一个税种。现行我国个人所得税采取单项纳税, 规定的纳税范围有11个, 纳税面广、纳税人数众多, 各种范围有交叉重叠和模糊的地方, 给纳税筹划带来了空间。当然, 由于纳税筹划本质上有别于偷逃骗税, 有许多值得我们深入了解和探讨的地方。对于我们实际工作更是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一、筹划的意义
纳税筹划顾名思义是指纳税人对纳税事务进行策划, 以期达到减少纳税支出、降低纳税成本和依法纳税的目的。1.纳税人合法权益最大化;2.促进税法普及;3.促进税务机关纳税服务水平提高;4.完善税法。
二、筹划的方法
监狱系统属于国家行政执法机关, 个人所得税的筹划主要涉及工资薪金所得、劳务报酬所得, 纳税筹划相对较为容易, 只要我们能在日常工作中按照税法规定的要求处理一切财务事宜, 在此基础上既能保证国家有关税法的实施, 同时又能有效规避防范法律风险, 达到合理筹划实现个人效益最大化的目的, 同时还能减少审计和税务稽查对单位的处罚风险, 实在是一举多得。
三、纳税筹划在实际工作中的合理运用
总体来讲, 个人所得税的纳税筹划不外乎临界点法和利用优惠政策两类方法。其中临界点法又包括合理运用收入平均法、职工福利最大化两种方法;利用优惠政策必包括公积金优惠政策和全年一次性奖金计算优惠等。
(一) 临界点法
众所周知, 经过几次大的调整, 个人所得税的最低扣除额从最初的800元/月渐次调整到1600元/月、2000元/月, 2011年9月开始调整到3500元/月。也就意味着在现行的超额累进税率下, 只有达到或者超过了3500元/月的纳税人需要缴税, 其缴税额的大小与超过了3500元临界点以后基本成比例增长关系。现实工作当中, 由于受到发放内容、任务考核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工资发放在年度内不一定是均衡一致的, 有时受到资金到位的影响甚至出现大起大落的现象。比如上级发放的各种年度补贴、需要考核后才根据绩效考核结果发放的各种奖金。假如纳税人在一个年度内收入总额是一定的, 那么筹划的原理就是尽量让收入在各个纳税期内均衡发放。从而达到合理筹划的目的。
(二) 利用税收优惠政策
首先是“三费一金”的合理运用。三费一金是指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费、失业保险费和税法允许扣除的住房公积金。
根据 (财税[2006]10号) 文件规定, 企事业单位按照国家或省 (自治区、直辖市) 人民政府规定的缴费比例或办法实际缴付的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费和失业保险费, 免征个人所得税;个人按照国家或省 (自治区、直辖市) 人民政府规定的缴费比例或办法实际缴付的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费和失业保险费, 允许在个人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
其次, 合理运用年终奖计税, 降低税率从而达到筹划节税的目的。
根据国税发[2005]9号文件的规定, 个人取得年全年一次性奖金, 单独作为一个月工资、薪金所得计算纳税。但雇员取得除全年一次性奖金以外的其他各种名目奖金, 如半年奖、季度奖、加班奖、先进奖、考勤奖等, 一律与当月工资、薪金收入合并, 按规定缴纳个人所得税。这无疑为筹划带来空间, 纳税人完全可以将半年奖、季度奖、加班奖、先进奖、考勤奖等作为年终奖金的形式发放, 实现避税。注意在一个纳税年度内, 对每一个纳税人而言, 该计税办法只允许采用一次。
综上所述, 个人所得税的纳税筹划是一项系统复杂的过程, 需要单位领导的高度重视、财务管理部门的合理筹划和广大职工的积极配合, 从而达到合法纳税、合理筹划的目的。
个人所得税筹划分析 篇2
一、公司概况
公司主要从事新型公路养护机械的技术开发和制造,公司经营范围:公路筑路养护设备、除雪设备、市政环卫设备、港口设备、铁路养护设备、机场养护设备、特种设备的开发、制造及销售;公路养护施工。经营货物及技术进出口;设备租赁。公司发展至今年产值仅50-100亿元,市场保有量600-700亿元,预计2020年养护机械市场规模将达到10,095亿元-12,975亿元,未来十年平均每年新增配置量将达到近1,000亿元。目前公司正在进行冷吹式机场除雪车、机场跑道除冰液洒布车、机械式综合除雪车等行业高端产品的研发。
二、A公司财务状况及涉税情况分析 A公司2011的财务状况及涉税情况如下:
(一)收入及利润
2011实现营业收入202,890,132.77元,比上年增加69,637,942.72元,同比增长52.26个百分点。此外,2011年,A公司在营业外收入方面共盈利10,004,544.57元(主要为政府补助)。2011年全年实现利润76,927,135.78元,比上年同期增加44,960,325.91元,降幅71.1%。
(二)费用水平
A公司2011年发生销售成本99,812,049.59元,销售费用18,388,472.57元,管理费用17,198,476.76元,财务费用一3,148,719.35元。2011年列支工资薪金3,802,905.23元,列支工会经费14,185.92元,职工福利费68,679.64元,职工教育经费10,355.00元;列支业务招待费2,104,552.57元,折旧摊销支出875,848.44元。
(三)其他涉税财务指标
2011年,应收账款年初金额为43,199,192.5元,年末余额为63,461,696.12元;其他应收款年初金额为5,881,719.03元,年末金额为6,212,883.27元元,计提坏账准备1,687,505.49元。
(四)企业所得税纳税现状及分析
公司涉及的主要税种有增值税17%、营业税5%、城建税7%、教育费附加3%、地方教育费附加2%、企业所得税25%、个人所得税。2008年1月1日实施的新《企业所得税法》第二十八条第二款规定,国家需进一步加大高新技术企业的扶持力度,对于该领域企业所得税减按百分之十五的税率征收。本公司于2012年1月26日被辽宁省科学技术厅、辽宁省财政厅、辽宁省国家税务局、辽宁省地方税务局四部门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并取得《高新技术企业证书))(证书编号:GF20112100012)有效期为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有效期内按15%的税率计缴企业所得税。A公司投资的子公司B公司按15%的税率计缴企业所得税。
三、A公司企业所得税纳税筹划空间分析
(一)税收制度空间
1、纳税人定义上的可变通性
在税法中,每一项税种的纳税人主体都有严格的定义,即对纳税人主体范围进行了严格的划分,但这种划分又有着条框性,纳税人可以运用这种条框性,通过对经营活动的某种安排,改变纳税人主体的身份,即可实行纳税筹划,实现减轻纳税额的目标。
2、税率上的差异性
如果赋予课税相同的金额,却采用不同的税率,那么税率会随之提升,纳税额就越高,同理税率越低的纳税额就越小。而且即使同一税种,不同的税项也存在着不同的税率,这些不可避免的税率差异为纳税人提供了寻找低税率途径的契机。
3、课税对象金额上的可调整性
通过对A公司课税对象分析发现,其适用范围的税率是计算纳税额的两个重要因素,纳税人可以通过一些纳税筹划方法将其所得税最小化,例如:根据实际情况与现有条件对课税对象进行调节,进而缩减税金,以实现税额的调节。对子公司B公司全额投资,由于A公司所得税率大于B公司的所得税率,A公司在对B公司的利润分配上可以进行筹划,最大限度地避免A公司分回利润的再纳税。使A公司尽量减少税收负担提供了可能。
4、税种税负的弹性
税负的弹性即具体税种的纳税金额伸缩性的大小,它对纳税筹划利益的大小和纳税筹划潜力的大小起着关键的作用,即成正比关系。其规律是:若税负的弹性越大,纳税筹划的可操作性就越大,反之亦然。税负弹性取决于税源的大小和税种的构成要素:即税源与税负弹性成正比,税基与税率弹性呈正相关关系,前者越宽,后者越高,即企业所承担的税负就越重;也就是说,税负的轻重取决于税收扣除的大小。总而言之,税负弹性取决于各项税种组成要素的弹性。从A公司应收账款结算方式来看,其采用的主要方式为直接收款,也就是A公司在贷款尚未收回的情况下开具了增值税发票,即税金由A公司支付或垫付,而根据税法相关条款规定,如果企业采用分期收款方式作为应收账款结算方式,那么企业就能够推后缴税的时间。
5、税收优惠
税收的优惠制度是我国税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为经济发展重要区域、经济发展优先区域以及鼓励研发与销售的产品提供优惠的税收政策。总之,若税收优惠的差别越大,实施的内容越广,范围越大,给与纳税人的纳税筹划的可行性越大。A公司虽说属于国家需要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按税法规定应按15%,但由于A公司自己的缘故,未及时申报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机构提交申请,所以A公司2011年错过了按15%计提所得税的优惠。
(二)企业所得税法的弹性规定空间
总体上看,新企业所得税法放宽了成本费用的抵减范围和标准,若收入不变得情况下,税前可扣除项目的增加,可一定程度减少课税金额;而计税工资等内容,所得税法中对其扣除限额也加以明确,基于此,企业能够更好地为纳税进行筹划。成为企业纳税筹划的一项重要内容。A公司在税前扣除项目上,如:业务招待费、工会经费、教育经费、职工福利费、利息费用、捐赠费用、研究开发费用的加计扣除等项目进行筹划。
四、A公司企业所得税纳税筹划设计
根据对A公司2011的财务状况及涉税情况和企业所得税纳税筹划空间的分析,便可着手设计企业所得税纳税筹划优化方案。
(一)A公司企业所得税纳税筹划的基本思路
对于A公司而言,除了对优惠政策加以利用外,同时还需在合法的情况下加大成本投入,缩减本期确认收入,合理的利用资金流动的时效性为A公司进行纳税筹划,而是实现节税、增收效益目的。
1、延期纳税 在合法的情况下,企业应当结合实际情况,利用节税技术延期纳税,如对收入进行推迟确认。尽管本期税款缴纳延迟不能减少应纳税款额,但对于纳税人而言,推迟缴纳的税款等同于一笔无需支付利息的资金,可以加快企业现金流动,而企业在足够资金的支持下,可以获取更多的经济收益与所得。
2、利用成本费用的抵税效应
费用摊销是企业所得税纳税筹划的前提,会计成本核算是企业所得税纳税筹划的基础。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企业成本核算在国家规定的产品成本范围内进行时,利润减少的实现可以通过对有利于产品成本扩大方法的选择来获取,进而实现企业所得税税额减少。
3、利用低税率的优惠条件
在新颁布的税法中,其规定企业所得税的税率为百分之二十五,除了上文提及的相关优惠税率外,新税法中有增加了新的减少税率的规定:首先,对于国家需进一步加大高新技术企业的扶持力度,对于该领域企业所得税减按百分之十五的税率征收。所以,A公司目前可以充分根据新政策所提供的新的优惠税率,结合公司实际情况,调整现阶段生产经营活动。
4、充分利用税收优惠政策
A公司应该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认真研究这些优惠政策,包括充分利用这方面的优势来降低自身的税负。
(二)扣除项目的筹划
根据我国税法相关规定要求,企业在缴纳所得税前,可以根据税法要求对以下项目进行预先扣除,如损失、成本、税金以及费用。基于成本核算角度来讲,企业想要减轻税负,完全可以通过列支成本费用来实现。
1、业务招待费筹划
根据我国所得税税法相关条约规定,实际发生额的百分之六十是准予纳税人业务招待费扣除部分,最大额度不得高于企业盈利的千分之五,业务宣传费与广告费用的开支不得高于纳税人盈利的百分之十五。根据我国有关税前扣除办法的相关要求,纳税人在企业日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中,如若董事会、会议以及差旅中所产生的合理费用开支,均可被列支为“其他扣除项目”,但不能将这三项在视作业务招待费来进行处理。因此,对于纳税人而言,其在核算业务招待费过程中,可以列支出董事会费、会议费以及差旅费,并将其与业务招待费所分开,因为这三种费用开支,只要纳税人能够提供其因正常经营活动需要而造成的的必要开支,并提供合法、真实的收据凭证,即可将这三种费用纳入到其他扣除项目中,如记录好会议时间、地点、出席人员、内容、目的、费用标准、支付凭证等,就可获得全额扣除,并且不受比例限制。
A公司将会议费80万元列入业务招待费,这部分业务招待费40%在计算所得税时已经作为纳税调增项目进行调整,如列入会议费不用纳税调整,该笔会议费对所得税的影响金额为80*40%*25%=8万元。
2、工会经费筹划
我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细则》中明确指出,企业有关在职员工工费的开支,其税前能够扣除的为不高于工薪总额的百分之二部分。2011年,A公司工会经费发生额共计1.42万元,同年,A公司工薪总额共计380.28万元,因此通过下述公式计算,即2011A公司工会经费提取限额=380.28*2%=7.61万元,还有未用完的税前列支限额7.61-1.42=6.19万元,仍有6.19*25%= 1.55万元的节税空间。
3、教育经费筹划
我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细则》中明确指出,企业有关在职员工再培训费用的开支,其税前能够扣除的为不高于工薪总额的千分之十五部分。2011年,A公司因职工再培训经费发生额共计一万元,同年,A公司工薪总额共计380.28万元,因此通过下述公式计算,A公司仍有4.7*25%=1.18万元的节税空间余地。
4、职工福利费
我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细则》中明确指出,企业有关在职员工福利费用的开支,其税前能够扣除的为不高于工薪总额的千百分之十四部分。2011年,A公司福利经费发生额共计6.87万元,同年,A公司工薪总额共计380.28万元,因此通过下述公式计算,即2011A公司工会经费提取限额=380.28*14%=53.24万元,此时,A公司还有53.24-6.87=46.37万元的税前列支限额,因此其节税空间颇为巨大,共计46.37*25%=11.59万元。
5、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筹划
对于A公司而言,固定资产部分价值损耗转嫁到产品成本投入中,而产品成本的增加势必会提升销售成本,此外,随着固定资产的持续损耗势必会造成企业采取一定措施来遏制,这又造成管理费用的开支,进而在对企业本总额利润产生影响的情况下,实现企业净收益的减少。所以,企业应缴所得税额减少的另一大途径就是选择固定资产折旧方法。
A公司从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的次月起按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按固定资产的类别、估计的经济使用年限和预计的净残值分别确定折旧年限和年折旧率如下:
表4-1A公司固定资产折旧会计政策表
A公司折旧合理避税的方法有: 选择适合的折旧方法和择取合适的折旧年限 由于A公司大部分资产折旧年限都属于长期型,如果可以采用适当的方法对折旧年限加以缩减,那么就能够适当的对前期折旧额予以增加,可以延缓缴纳所得税,有利于企业对资金的使用。如果A公司对折旧的会计政策定为加速折旧和减少折旧年限,将大大减少与折旧相应的所得税额,A公司2011年当年计提折旧463万元,如果将折旧年限减为税法规定的最低年限和加速折旧的方法,当年计提的折旧将增加400万元,影响A公司所得税400*25%=100万元。
6、利用研究开发费用的加计扣除。
在会计处理中,技术开发费用支出可以据实上报。然而在税收处理方面,根据现行的企业所得税法规定,企业技术开发费用若在当期未形成企业无形资产的,那么需将其计入到当期损益中,规定中明确支出,企业准予扣除部分为技术开发费用的50%,若该部分费用已成为企业无形资产的一部分,那么必须摊销无形资产150%的成本。A公司从国外购买该技术,花费2000万元,购买后可以直接投入生产应用,合同约定的年限为10年,当年可抵减的应纳税所得额为200万元,假设自行开发该项技术,估计费用也为2000万元。但可抵减的应纳税所得额为3000万元,少纳所得税(3000-200)*25%=700万元。
(三)A公司企业所得税纳税筹划节税效果评价
纳税筹划方案的实施是循序渐进的,是在有计划、有组织的情况下实施的,尤其是对与某些重要的节税措施,其必须落实到企业各项经营管理活动中,以达到企业节税需要与要求。对于A公司来讲,在合法情况下,结合本公司实际情况,积极为公司享受优惠税率创造条件,通过上文的纳税筹划方案的应用,A公司节税金额共计2819.6万元,详情如表4-2所示:
表4-2纳税筹划方案
个人所得税纳税筹划 篇3
目前我国税收比重来看,个人所得税收入占税收总收入的比重依然偏低。2014年为7.1%,与发达国家40%-50%有着较大的差距。作为一个不可低估具有一定发展潜力的税种,其对国家的财政收入的贡献是至关重要的,所以要不断完善个人所得税税制的同时减轻纳税人税负增加收入,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就以此为背景展开讨论,具体介绍了个人所得税纳税筹划的必要性以及个人所得税纳税筹划的思路及案例分析。
个人所得税纳税筹划的必要性
个人所得税纳税筹划有利于纳税人纳税意识的增强,激励其充实相关税法知识。纳税人通过合法或者不违法的手段掌握一定的避税、节税技巧进行纳税筹划。这种形式有利于促使纳税人自发地学习相关税收政策、法规,提高对税收政策的理解,增强纳税意识。
个人所得税纳税筹划有利于减轻纳税人税负增加收入。在理解相关政策法规的基础上,选择有利于纳税人的纳税筹划方案方案,最终减少纳税人现金净流出,增加纳税人的净收入。
个人所得税纳税筹划的基本思路
纳税筹划是指纳税人在本国法律所允许的范围之内通过对自己的经济活动的安排收入的转换来减轻或者避免自己纳税义务的行为,它包括节税和避税。
个人所得税纳税筹划可以通过主体选择和客体选择两种达到节税和避税的效果。主体选择的纳税筹划方式就是指通过对筹划主体自身类别的选择达到减轻筹划主体应纳个人所得税税额目的的一种纳税筹划方式。即利用我国个人所得税对不同纳税主体采取不同税收政策这一特点,灵活运用达到纳税筹划的目的。客体选择的纳税筹划是指通过对筹划客体进行选择最终达到减轻税负的目的。个人所得税纳税筹划客体实际上就是个人所得税纳税筹划主体在进行纳税筹划时所要面对的对象。具体的说就是在对我国个人所得税法关于税基和税率以及税收优惠政策三个方面的规定熟练掌握的基础之上,灵活运用达到纳税筹划的目的。
主体选择的纳税筹划方式
转换纳税人身份。根据规定,不同身份的纳税人其个人所得税的征收办法不相同,居民纳税人负无限纳税义务,而非居民纳税人负有限纳税义务。纳税人可以根据税法对不同身份纳税个体征税不同的规定,有意识地转换纳税人身份,使得收入一定的情况下尽可能纳税最少收益最大。
例如北京姑娘赵某2013年嫁给一位德国人并在北京居住,2人同在北京某外资企业工作,赵某月薪6000元,同时在国外有一份兼职会计工作,月收入5000元。在加入美国国籍之前赵某每月应纳税额=(6000+5000-3500) ×20%-555=945(元)。2013年9月赵某加入美国国籍后,此时,赵某的应纳税额=(6000+5000-4800)×20%-555=685(元)。通过对身份的转换,赵某每月可节税260元。
关于居民纳税人与非居民纳税人的选择。在中国境内有住所或者无住所而在境内居住满一年的个人被确认为居民纳税人,应就来源于中国境内和境外的所得,向我国政府履行全面纳税义务。而非居民纳税人指被确认为非中国居民的个人,在中国境内无住所又不居住,或者无住所而在境内居住不满一年的个人,只就其来源于中国境内的所得向我国政府履行有限纳税义务。
例如强森先生是一位加拿大居民,打算来我国居住一年半,本来计划是 2012 年 1 月 1日来中国并于 2014 年 5 月 30 日回到加拿大。为了避免成为中国的居民纳税人,强森先生对其行程做了一个调整,决定于 2012 年 2 月 10 日来中国,于 2014 年 7 月10 日回国。这样,虽然强森先生仍然在中国居住了一年半时间,但由于其跨越了两个纳税年度,而且在这两个纳税年度内均没有居住满一年,因此并不构成我国的居民纳税人。也就是说,强森先生可以只就来源于中国的所得纳税,从而避免了无限纳税义务。
(二)客体选择的纳税筹划
1多次发奖金代替一次发奖金减轻员工税负
我国奖金收入是并入工资收入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可以采用多次发奖金代替一次发奖金减可以轻员工税负,因为这样可以使税基减小,从而减轻税负。
例如某有限责任公司共有员工50人。2013年,公司为了激励员工,决定给每位员工发放奖金 20000元,于2013年底与12月的工资一起发放(员工每月工资5000元)。则该公司将为每位员工代扣代缴年个人所得税为:(5000-3500)×3%×12+20000×10%-105=2435(元)。如果公司将奖金分三次发放,分别在2013年11月发放2000元12月发放18000。则代扣代缴所得税额就变为(5000-3500)×3%×11+18000*3%+(5000+2000-3500)×20%-555=1180(元)。每位员工少缴纳的个人所得税为2345-1180=1160(元)。
利用公益性捐赠减少“倒挂区间”。如果年终奖为18000元则应缴纳540元的个人所得税,如果年终奖为18001元则应缴纳1695.1的税款。仅仅增加1元的奖金但是净收入确减少,这就是所谓的“倒挂区间”。例如18 001~19 283.33和54 001~60187.50这两个区间。
如果个人取得的年终奖在“倒挂区间”,应通过进行公益性捐赠来进行调整或者分多次分奖金的策略。如某人该月的年终奖为19 000元应纳税额1 795元,而如果此人将超过18 000元的部分,即1 000元进行公益性捐赠(满足税法规定),那么由于未超过应纳税所得额的30%可以全额扣除,因此只需纳税(19 000-1 000)×3%=540元,最终达到节税的目的,净收入增加(19000-1 000+540)-(19000-1 795)=255元。
个人所得税纳税筹划应注意的问题
纳税筹划方案必须与最新的税收政策相匹配。因为税收政策的不断变化要求纳税人要及时的学习了解新的税法知识,寻求最佳的纳税筹划方案,并且与新的税法政策保持一致,保证其合法性。
纳税筹划收益大于纳税筹划成本。进行纳税筹划一定要注意成本效应,不能盲目的进行纳税筹划,必须遵循一定的经济性原则,只有纳税筹划成本低于纳税筹划收益时才是有效的纳税筹划,否则是没有意义的。
纳税筹划应注意时效性。我们在进行纳税筹划时必须立足于现实,准确及时的把握好时机,要抓住最有利的时机,达到纳税筹划收益最大化。纳税筹划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虽然已经非常谨慎,但一不小心就会走上违法犯罪道路。那么,这就得在进行纳税筹划时一定要慎之又慎,时时刻刻要有有一个全局观,绝不能触犯法律高压线。
当然,个人所得税的纳税筹划方法还有很多,有待在实践工作中去总结。例如,西京学院在每次捐赠的时候,未能考虑纳税筹划问题,计算工资收入时也未扣减捐赠支出;以及个别月份工资较高时考虑纳税筹划问题,因此实施纳税筹划对纳税人维护自身权利,以及完善税收法律、法规来说都是非常必要的。
个人所得税纳税筹划分析 篇4
一、个人所得税纳税筹划的定义及个人所得税纳税筹划的必要性
1. 个人所得税纳税筹划的定义。
纳税筹划指的是纳税人在纳税前通过相关财务活动, 分析税务法中优惠条例, 利用制度来实现最大化的税收收益。个人所得税纳税筹划则是针对个体商户所得、工资薪金、劳务报酬等方面的税务筹划。
2. 个人所得税纳税筹划的必要性。
我国2012年个人所得税总收入为5820.24亿元, 占总税收收入的5.8%;2011年个人所得税总收入为6054.09亿元, 占总税收收入的6.7%;2010年个人所得税总收入为4837亿元, 占总税收收入的6.6%。可见, 个人所得税税收收入在我国总税收中占有比较重要和稳定的地位。个人所得税纳税筹划, 从纳税人方面看, 可以节减纳税人税收, 有利于纳税人的财务利益最大化, 包括使纳税人税后利润最大。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利润的高低决定了资本的流向, 而资本总是流向利润最大的行业、企业, 所以资本的流动代表的是实物资产和劳动力流动, 实际上代表着资源在全社会的流动配置。资源向经营管理规范、规模大的企业流动, 实现规模经济, 可以达到全社会资源的最优配置。
二、我国纳税筹划存在的问题
1. 我国税收法制不健全。
当前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速度远远超过法律的发展速度, 尤其是对于税收法律来说, 税收的变化比较多样, 而当前法律的发展远远不能够满足税收发展的要求最终会导致许多税收问题的出现, 进而影响纳税人积极纳税的意识和主动性。一些税收方案的变化比较大, 加上政府的宣传力度不够也会影响到纳税人的纳税行为。
2. 企业会计人员的纳税筹划意识薄弱。
从当前企业个人所得税纳税存在的问题来看, 企业内部会计人员的纳税筹划意识将会直接影响到纳税的结果。通过调查我们发现, 一些管理人员尤其是会计人员对个人所得税的纳税筹划不够重视, 或者本身欠缺税务知识, 造成没有或者缺少应有的个人所得税纳税筹划, 进而影响职工个人利益, 影响职工工作积极性。
三、个人所得税纳税筹划措施
1. 利用国家纳税优惠政策。
当前我国税法规定我国个人所得税的征收和纳税人自身的收入水平以及企业的红利收入有关。同时国家的税收政策中明确规定对政府发放的津贴、福利、救济金以及补贴等都具有免税的资格。企业要根据这些相应的规定来实现纳税筹划的科学性, 提高员工的收入水平, 降低企业员工的税收负担, 从而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最终促进企业的发展。企业税务筹划人员应该认真了解国家优惠政策, 在合法、合理范围内使用优惠政策, 达到合理避税的目的。
2. 工资薪金和劳务报酬的转化。
当前我国的工资薪金和劳动报酬都是使用累进税率来进行的, 但是他们两者之间所要缴纳的税率不同。我国目前个人所得税规定:工资薪金使用累进税率, 劳动报酬则使用20%的比例税, 而且对于一次性收入较多的收入也要缴纳与这个收入相对应的税额。所以从我国个人所得税中的规定中可以看出, 当员工应缴纳的税额比例少于20%时可以将劳动报酬以工资薪金的形式来进行发放, 如果超过20%时可以将工资薪金以劳动报酬的形式来进行发放。在这样的转化中, 可以减少员工缴纳税额, 提高他们的实际收入, 保证他们的生活水平。
例如企业内部的专业技术人员, 到其他企业进行专业知识讲座, 收益10000元。如果归为劳务报酬, 依据20%的比例缴税, 就要缴纳2000元的个人所得税。如果依据企业内部的工作, 那么可以将所得归为工资薪金, 只需要缴纳745元的个人所得税。通过这样的转化, 职工个人就能增加1255元收入。
3. 利用分次申报进行合理避税。对于只有一次性收入的劳务报酬, 可在收益期内分次申报纳税。
4. 年终奖合理避税的纳税筹划。
年终奖指的是企业根据其全年经济收益以及职工工作业绩的综合考核, 向职工发放的一次性奖金, 主要包括年终加薪、绩效工资等。根据现行的个税制度, 职工所取得的年终奖应单独作为一个月工资 (薪金) 来进行税务计算。
例如某单位的财务人员计算, 为合理避开工资收入“缩水区”, 充分保障职工的个人利益, 以一年收入12万元的职员为例:依据原先的工资待遇应当是每月5000元, 60000元的年终奖, 这样的发放标准计算的全年纳税额为11985元;调整工资发放方案后, 每月工资为6000元, 48000元的年终奖, 则全年纳税额为6435元, 做完这样的纳税筹划后, 职工收入增加5550元。
四、总结
我国当前社会经济的发展需要税收的支持, 但是在实际的税收中企业也需要进行相应的个人所得税纳税筹划, 从而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保证员工的生活水平。纳税筹划的实施实现了个人最终收益的最大化, 切实维护个人利益。但是在实际的筹划中企业也要遵循相应的原则, 遵守国家的税收法律, 保证自身企业利益的同时也要保证国家的税收安全, 促进我国财政收入的增加, 最终保证我国社会秩序的正常进行, 保证社会经济的正常发展。
参考文献
[1]袁秀云王萍.浅析个人所得税纳税筹划的价值作用[J].价值工程, 2012, 32 (8) :
[2]干文彬.浅析个人所得税纳税筹划[J].时代经贸, 2013, 7 (5) :
浅谈个人所得税纳税筹划 篇5
关键词:个人所得税 纳税筹划 方案
1 概述
当前,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的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均得到了极大的提高,由此造成的个人所得税问题,开始慢慢的变成了社会的一个热点问题,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对此越来越关注。社会各界开始对如何合理的筹划个人所得税越来越重视。合理的筹划个人所得税不仅需要社会公民去依法进行纳税,同时还需要认真进行规划,尽量的去减少税收造成的负担,从而使得人们的经济收入更多被自身所得,是每一个纳税人所关注的重要问题。现代经济的日益发展与完善,使得人们的收入来源与形式更加多样化,个人收入不断增加,个人所应缴纳的个人所得税率也持续上升,如何有效合理地规划公民的经济收入,在保证依法纳税的基础之上,完成我国公民个人所得税的合理筹划,降低所得税的支付、争取在最大程度上减轻纳税人的税收负担、提高缴税后的个人利润越来越突显重要,本文对我国当前的个人所得税问题进行了有效地研究,同时有针对性的提出了相关的筹划办法和优化思路,以期对个人所得税纳税筹划提供参考。
2 个人所得税纳税筹划存在的问题
2.1 对纳税筹划理解存在误区 我国纳税人在对纳税筹划问题上意识仍然薄弱。现在仍有不少人将纳税筹划单纯的等同于偷漏税。在现实中,利用非法手段进行税务“筹划”来偷漏税的企业大有人在。除了因为利益的诱惑导致部分人“以身试法”的偷税漏税行为之外,与征税执法本身存在的不足也有很大关系,很多人存在一种侥幸心理,寄希望于钻法律的空子,而许多执法人员的执法力度不强也给这些人的偷税漏税提供了可乘之机。
2.2 缺乏纳税筹划专业人才 纳税筹划的概念起源于上世纪的英国。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目前这一理论在国内仍是个空白。纳税筹划人才稀少,财会人员对税收法规掌握不够全面,而税务人员所掌握的财会知识比较肤浅,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纳税筹划在国内的发展。纳税筹划组织发展缓慢,优秀的纳税筹划人才成长环境受到限制。纳税征管部门尚欠缺专业水准的税务人员尤其是基层税务征管的人员普遍欠缺专业水准,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纳税征税双方的矛盾突出,问题显著。
2.3 纳税筹划本身存在一定的风险 在进行纳税筹划的过程中盲目追求节税的效果而往往会出现这样的误解:只要开展纳税筹划就能减轻纳税负担,从而提高经济效益。但是在实际操作中,纳税筹划仅仅能作为个人税收决策的参考方案,税收筹划的结果并非是合理合法的依据,可见纳税筹划也需要承担风险。一方面,纳税筹划源于主观判断,一旦判断失误,所产生的后果不可估量。其次,由于征纳双方对税法理解的不同也会对纳税筹划的实施过程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就本身而言,纳税筹划必须符合法定程序,若税务执法机构不认可纳税筹划,结果也可能因税务行政执法偏差而导致纳税筹划方案成为一纸空文或者被视为偷税或恶意避税行为而加以查处。
2.4 纳税人意识有待提高 由于纳税筹划引入我国的历史较短,加之概念不统一,致使纳税人对纳税筹划的意识还有待提高。由于制度方面的原因,当前考虑的大都是纳税人利益最大化,而不是纳税收益的最大化,可知纳税人的纳税意识还没有真正建立以来。有的人质疑纳税筹划的合法性,将纳税筹划片面的等同于偷漏税行为,有损国家利益。有的人对此持谨慎态度,甚至质疑纳税筹划的效能。这都不利于纳税筹划在国内的延伸。更严重的是税务执法机构也对此予以质疑。这是因为有的单位和个人藐视税法的严肃性,企图通过税收筹划非法偷漏税,做出有损国家利益的事情。这是税务执法机构质疑纳税筹划的主要原因。税法机构的不支持是纳税筹划未来发展必须克服的一个难关。
3 个人所得税纳税筹划的合理建议
3.1正确认识纳税筹划 纳税筹划又称税务规划,指纳税人在法律规定许可的范围内,通过对经营、投资、理财活动的事先筹划和安排,尽可能取得节税(TaxSavings)的经济利益的经济活动。税收筹划只能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进行,违反法律规定,逃避税收义务,属逃税行为。征纳关系是税收的基本关系,税收法律是处理征纳关系的共同准绳。纳税义务人要依法缴税,税务机关也要依法征税,这是毫无疑义的。
3.2 大力培养复合型的纳税筹划管理人才 纳税筹划不仅是企业利润最大化的重要途径,也是促进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一种方式,更是企业领导决策的重要内容,因此对于专业人事的业务水平要求较严格。我国应从长远出发,从教育着手,着力培养纳税筹划专业人才。另外,针对在职税务工作者定期组织其学习培训,使他们增长见识,提高其业务素质。同时组织国内外权威筹划专家编写一套专业教材为税收筹划正名。教材须系统总结纳税筹划的理论,为培养纳税筹划人才提供可参考的权威依据。
3.3 合理规避风险 首先,针对每月工资薪酬收入不均衡的纳税人采取均匀发放方式以降低适用税率,从而减少个人所得税纳税总数。其次,将个人收益所得转化为对企业的再投资。为鼓励社会的投资行为,我国对企业的留存未分配收益免征所得税,个人可以购买企业的股票和债券成为企业的股东来为企业投资,所得的利息、股息、分红可以作为投资积累在企业账上,以防个人所得利益被征税。对于企业而言,可将这部分收益转化成债权或配股记入个人户头,以防被课征个人所得税,同时个人的收益也有了保障,还可以保值增值。但需要一个前提:企业有较好的发展前景和严格的制度要求方能保证该方案能够得以顺利实施。第三,转换居民个人收入方式。适当调高职工的薪资待遇以提高其收入水平,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个人的消费的需求,但鉴于个人所得税超额累进税率的相关规定,当个人的工资薪酬累进超限后,个人可支配的现金会随着个人收入的增加而呈现减少的趋势。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可以借助个人收入形式的转换,尽量在不影响个人消费需求的条件下减少缴纳个人所得税。比如,企业可以在职工的餐饮食宿、工作环境、工作条件、各种补助等方面作一些调整,以确保在提高职工待遇水平的同时成本总额不变。
3.4 扩大宣传提高个人纳税筹划意识 首先,应改变传统的“藏富”观念,有钱并不是什么坏事,国家或者企业应利用各种媒体渠道向大家传播纳税筹划知识,借此提高大家的纳税意识。企业还可以聘请专业的税务筹划师开展纳税筹划知识讲座,为员工提供专业的筹划服务,国家和企业应鼓励对积极自觉缴纳所得税的个人予以适当的奖励以此来提高大家的纳税积极性和纳税意识。税收筹划人员还应具备相应的道德素质,既要保证税收筹划在法理上的合法、合规,还要保证税收筹划不是以侵害国家利益为目的和前提。同时个人在加强税法知识学习的同时,还应树立依法纳税、合法节税的理财观念;企业财务人员在准确处理企业账务的基础上,应钻研税收专业知识,全面了解与经营、投资、筹资活动相关的税收法律法规,在各项财务活动中体现筹划节税意识。其次,政府应该公开税收的使用情况,做到真正的“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同时不断完善个税制度的不足之处,严格执法,缩小贫富差距。最后,加强对国民的道德主义建设,传递更多的社会正能量,树立正确的纳税意识和筹划意识。
参考文献:
[1]林峰.论个人所得税的税收筹划[J].现代商贸工业,2008(5).
[2]计金标.个人所得税政策与改革[J].金融经济,2009(24).
[3]王洪涛.刍论个人所得税规范与操作空间[J].新选择,2006(5).
[4]姚晓东.论个人所得税的纳税筹划[J].经济师,2006(12).
作者简介:
个人所得税筹划分析 篇6
个人所得税是指在中国境内居住或不在中国境内居住而从中国境内取得所得的个人而应缴纳的税。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义务人包括中国境内公民, 在华取得所得的外籍人员和港、澳、台同胞。
高校个人所得税是指在学校任职或受雇于学校的个人所取得的工资、薪金、津贴、补贴、加班、奖金、其他补助等所有收入扣除相应费用后应缴纳的税。
2 高校个人所得税纳税现状
近年来,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 高校教师工资水平已经进入了高收入者行列。各地税务部门纷纷将高校教师作为个人所得税的重点监控对象, 国家税务总局也明确提出将高等院校作为个人所得税征管的重点。那么, 高校个人所得税的纳税现状如何呢, 下面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进行阐述。
2.1 高校个人所得税纳税宏观上的现状
2002年北京市海淀地税局公布年底高校个人所得税数据, 海淀区内58所高校共缴纳个人所得税9千多万元, 比上一年度增长六成多, 创历史新高。2004年上半年, 北京市海淀区53所高校共缴纳个人所得税11564万多元, 同比增幅高达69%。以高达94%的增幅跃居北京市个人所得税增长前列。
随着杭州高校教师收入的增长, 2007年杭州税务部门的统计显示, 杭州市地税局西湖税务分局辖区20余所高校缴纳个人所得税8105.99万元, 增幅高达51.98%, 以浙江大学为代表的高校, 教师的个人所得税均有大幅度增长。高校已经成为该局个人所得税日益增长的重要税源。
随着国家及各级政府对高等教育的加大投入, 教师的工资水平得到普遍提高, 同时, 各高校为了充实科研力量, 不断提高科研经费, 加大科研奖励力度, 提高外聘科研教师待遇等措施都使高校教师的收入迅速增长。所以, 高校教师的个人所得税缴纳逐年上涨, 已逐渐成为我国个人所得税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
2.2 高校个人所得税纳税微观上的现状
高校人员相对来说素质较高, 但高素质并不意味着纳税意识就高。长期以来实行的低工资政策, 普遍认为个人所得税是针对高收入阶层而非工薪阶层, 另外由于个人所得税在我国实施的时间相对较短, 税法制度不完善, 纳税意识淡薄, 对交纳个税总感到心疼, 因此, 高收入的高校教师群体存在着纳税意识淡薄, 多拿钱但不想多纳税的想法。
由于高校教师或高校受雇人员对个人所得税理解不深, 并且只想着赚钱而不想多交税。这样对高校管理者及高校个人所得税扣缴人提出了难题, 怎么样能够合理、合法并且少交税。因此, 就产生了各种各样的高校个人所得税纳税筹划方案, 也就是说, 实际上高校个人所得税缴纳的大部分只是教师的一部分收入, 工资以外的部分收入并没有纳税, 而是通过合理的纳税筹划省掉了。
3 高校个人所得税纳税筹划
纳税筹划, 又称税务筹划, 是纳税人在国家税收法规、政策允许的范围内, 通过对筹资、投资、收入分配、组织形式、经营等事项的事先安排、选择和策划, 以期达到合理减少税收支出、降低经营成本、获取税收利益的目的。由于纳税筹划所取得的是合法权益, 受法律保护, 所以它是纳税人的一项基本权利。
3.1 利用工资、薪金所得税率超额累进税率的特点, 防止突破临界点
我国个人所得税对工资、薪金所得采用的是九级超额累进税率, 随着应纳税所得额的增加, 其适用的税率也在攀升。某个时期的收入越多, 其相应的个人所得税税收比重就越大。因此, 在进行工资、薪金所得的纳税筹划时要利用最经济节税点, 达到使职工收益最大化的目的。如果职工的收入在不同的期限由于一次性收入而出现较大的波动, 有的月份收入过高, 有的月份收入过低, 这就意味着员工在收入高的月份被课以较高税率的个人所得税。对于一次性较高的收入, 企业可以将其有计划地分配到若干个月份, 这样员工就不会因为一次性收入过高而缴纳较高的个人所得税。从而减少缴纳个人所得税。
3.2 职工将自己工资或奖金总额的一定比例 (3%-5%甚至更多) 可凭票报销
给职工一定权限, 职工可以把自己工资或奖金总额的一定比例以办公费、招待费等的形式, 凭发票报销。即员工的一些日常消费由公司承担, 公司少发给员工相应数额的工资, 也就有效的减少了职工的应纳税所得额, 职工可支配的实际收入并未减少, 保证了职工的收入水平。
3.3 提供职工假期 (旅游) 差旅费津贴
为了提高职工福利, 并有效的缓解工作压力。每年至少安排两次职工假期旅游, 即由学校支付职工旅游差旅费, 然后降低员工的薪金。学校职工利用假期到外地旅游, 将发生的费用单据, 以公务出差的名义带回来企业报销, 学校则根据员工报销额度降低其工资。这样, 对学校来讲, 并没多增加支出, 而对个人来讲则是增加了收入。
3.4 将部分工资、薪金适当福利化
高校可以把名义工资的一部分直接以福利的形式发给教师。因为有些福利支出, 例如住房支出、交通支出、培训支出等都日益成为高校教师必不可少的支出项目。既然这些支出是必需的, 教师用税后工资支付又不能抵减个人所得税, 如果由学校替教师个人支付, 则个人可以在实际工资水平未下降的情况下减少应由个人负担的税款。提高职工福利水平, 降低名义收入的思路主要有:
提供交通便利。如开通班车、免费接送教职工上下班, 或者每月报销一定额度的交通费用。根据国家教委制定的教师康居房计划, 尽力解决教师住房问题。为教职工购房提供一定期限的贷款, 之后每月从其工资额中扣除部分款项, 用于归还贷款。这样可以减轻教师的贷款利息负担。提高教职工的办公条件, 为其配备办公设施及用品, 比如为教职工配备笔记本电脑及电脑耗材等。但在操作中要注意办公设施及用品的所有权属于学校, 列入学校的固定资产, 教职工拥有使用权, 教职工调出学校时要将相应的物品归还学校。如果所购置的办公用品所有权归个人, 则相当于对教职工进行了实物性质的分配, 要按照物品的价值计算征收个人所得税。其他相关的一系列福利待遇, 但尽量减少现金发放。如果发放现金就相当于其他补贴, 就应纳入个人所得税的征收范围。
3.5 利用年终一次性奖金可以单独作为一个月工资计税的方式计算纳税
对于员工取得的全年一次性奖金, 可单独作为一个月工资、薪金所得计算纳税。即将员工当月取得的全年一次性奖金, 除以十二个月, 按其商数确定适用税率和速算扣除数。在一个纳税年度内, 对每一个纳税人, 该计税办法只允许采用一次。
总之, 以上只是从税法的角度考虑在不违反法规的基础上改变一些操作方法达到工资、薪金少纳税的目的, 这些只是几点简单的纳税筹划方法。但是, 对于我们个人而言, 应该为了国家大局考虑, 不但不能违法, 而且还应少利用纳税筹划方法。这样国家的税收才不至于流失, 我们国家的财政收入才能有保障, 我们国家的综合国力才能增强, 才能真正成为世界强国。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高校教师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 高校个人所得税征收已成为个人所得税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本文主要对现实中高校纳税现状进行简单分析, 并且提出几点筹划建议。
关键词:个人所得税,纳税筹划
参考文献
[1]孙居文.高校个人所得税代扣代缴工作的困惑与对策[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 2009-06-15.
个人所得税筹划分析 篇7
关键词:全年一次性奖金,个人所得税,应纳税额,纳税筹划
2005年1月, 全年一次性奖金个人所得税的计征方法进行了调整, 笔者认为该征收方法存在不合理之处。本文拟通过一个案例, 计算不同级别员工全年一次性奖金中个人所得税税额, 分析其中存在的不合理情况, 并针对该案例的具体情形, 提出发放全年一次性奖金时个人所得税的纳税筹划方案。
一、案例介绍
某汽车生产公司2013年经济效益良好, 经公司董事会决议, 于2013年12月份对公司员工发放全年一次性奖金。按照岗位职责、员工业绩以及公司经营情况, 确定发放的全年一次性奖金数额为:总经理105万元, 副总经理95万元;部门经理42.5万元, 部门副经理40万元;职工张某5.5万元, 职工王某5万元。另外, 各层级员工月工资情况为:总经理2.7万元, 副总经理2.2万元;部门经理1.6万元, 部门副经理1.3万元;职工6 000元。为方便比较, 本案例不考虑“三费一金”对个人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的影响。
二、对案例中全年一次性奖金应纳个人所得税的分析
根据2005年1月21日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调整个人取得全年一次性奖金等计算征收个人所得税方法问题的通知》 (国税发[2005]9号) 规定, 纳税人取得全年一次性奖金, 应单独作为一个月工资、薪金所得计算个人所得税, 由扣缴义务人发放时代扣代缴。
1. 公司发放全年一次性奖金个人所得税应纳税额的计算。
在该案例中, 由于各级员工的月工资均超过了费用扣除标准3 500元/月, 因此可用各级员工的全年一次性奖金除以12的商数来确定全年一次性奖金的适用税率和速算扣除数。
(1) 总经理, 由于1 050 000÷12=87 500 (元) , 其全年一次性奖金应纳个人所得税=1 050 000×45%-13 505=458 995 (元) ;副总经理, 由于950 000÷12=79 166.67 (元) , 其全年一次性奖金应纳个人所得税=950 000×35%-5 505=326 995 (元) 。
(2) 部门经理, 由于425 000÷12=35 416.67 (元) , 其全年一次性奖金应纳个人所得税=425 000×30%-2 755=124 745 (元) ;部门副经理, 由于400 000÷12=33 333.33 (元) , 其全年一次性奖金应纳个人所得税=400 000×25%-1 005=98 995 (元) 。
(3) 职工张某, 由于55 000÷12=4 583.33 (元) , 其全年一次性奖金应纳个人所得税=55 000×20%-555=10 445 (元) ;职工王某, 由于50 000÷12=4 166.67 (元) , 其全年一次性奖金应纳个人所得税=50 000×10%-105=4 895 (元) 。
2. 公司发放全年一次性奖金应纳个人所得税计缴中存在的问题。
结合各级员工的全年一次性奖金和其应纳的个人所得税, 可计算出各级员工全年一次性奖金、应纳个人所得税及税后收入的差距。
(1) 总经理比副总经理的税前全年一次性奖金多100 000元, 应纳个人所得税多132 000元, 从而导致总经理比副总经理的税后全年一次性奖金少32 000元。
单位:元
(2) 部门经理比部门副经理的税前全年一次性奖金多25 000元, 应纳个人所得税多25 750元, 部门经理比部门副经理的税后全年一次性奖金收入少750元。
单位:元
(3) 职工张某比王某的税前全年一次性奖金多5 000元, 应纳个人所得税多5 550元, 职工张某比王某的税后全年一次性奖金少550元。
单位:元
通过以上计算结果的比较, 在相应级别的员工中, 存在全年一次性奖金增加额与应纳税额增加额不相匹配的情况, 即全年一次性奖金增加少, 而应纳税额增加多。由此导致的结果是税负不公。
三、全年一次性奖金个人所得税征收问题成因及纳税筹划方案
1. 全年一次性奖金个人所得税征收问题的成因。
在全年一次性奖金的发放中, 之所以出现全年一次性奖金发放的增加额与应纳税额的增加额不相匹配的情况, 是由于在计算全年一次性奖金个人所得税的过程中, 是用全年一次性奖金除以12的商数来确定适用税率和速算扣除数。在计算应纳税额时, 是用全年一次性奖金的全额乘以税率, 而速算扣除数只能扣除一个。由此导致了在商数处于各相邻级距上下限临界点附近时, 即商数处于4 500元、9 000元、35 000元、55 000元和80 000元附近时, 由于适用税率的不同, 应纳税额的增加额与全年一次性奖金增加额不相匹配的情形。
对于总经理和副总经理层级, 由于总经理全年一次性奖金除以12的商数处于工薪所得适用税率表的第7级, 而副总经理的处于第6级, 二者适用的税率分别为45%和35%, 而且是对全年一次性奖金全额适用, 只扣除相应级别的一个速算扣除数, 从而导致全年一次性奖金的增加额与应纳税额的增加额不相匹配。部门经理和部门副经理的商数分属第5级和第4级, 职工张某和职工王某奖金除以12的商数分属第3级和第2级, 由于商数所属级数的不同, 也导致了同样的结果。
2. 公司发放全年一次性奖金个人所得税的纳税筹划方案。
为避免全年一次性奖金发放中出现税负不公的情形, 公司在发放全年一次性奖金个人所得税的筹划方案中, 应合理确定全年一次性奖金的发放数额, 使各相应级别员工的全年一次性奖金除以12的商数处于相同区间, 而不是跨不同区间。
具体而言, 应适当减少全年一次性奖金的数额, 而将减少的全年一次性奖金数额分摊到下一年度的各月, 从而降低全年一次性奖金除以12后的商数, 进一步降低相应的适用税率以减少全年一次性奖金的应纳税额。
下面以总经理和副总经理为例说明筹划方案的设计。该案例中的原全年一次性奖金除以12后的商数, 总经理为87 500元, 而副总经理为79 166.67元。为使二者处于工薪所得个人所得税适用税率表的同一区间, 应将全年一次性奖金的数额适当减少。为方便计算, 在此案例中各层级员工统一减少12%, 并将减少的12%按月增加至下一年度每月的工资中, 即每月工资增加额为原全年一次性奖金的1%。
这样, 调整后总经理的全年一次性奖金=1 050 000× (1-12%) =924 000 (元) , 商数=924 000÷12=77 000 (元) , 应纳税额=924 000×35%-5 505=317 895 (元) 。总经理原来每月工资2.7万元, 每月由于工资增加10 500元 (1 050 000×1%) 而增加的个人所得税为2 625元 (10 500×25%) , 全年由于工资增加而增加的个人所得税为31 500元。其以原全年一次性奖金为基数的个人所得税应纳税额=349 395元 (317 895+31 500) , 税后余额为700 605元 (1 050 000-349 395) 。
同理可计算出副总经理以其原全年一次性奖金为基数的个人所得税应纳税额为314 919元, 税后余额为633 081元。两者相比, 无论是应纳税额, 还是税后余额均更为公平合理。
各层级员工全年一次性奖金调整后的计算过程及数据如表4所示。
单位:元
由表4的数据可以看出, 通过对全年一次性奖金个人所得税的纳税筹划, 各相应层级员工的全年一次性奖金与应纳税额有了较好匹配, 原来存在的各层级相应员工全年一次性奖金多而税后所得反而少的现象不复存在, 在图4中可以更为直观地看到这一变化。
参考文献
[1] .高珊.有关全年一次性奖金的税收筹划.注册税务师, 2013;11
个人所得税筹划分析 篇8
一、新企业所得税对税务筹划途径影响
(一) 缩小利用税收优惠政策进行税务筹划空间
对于纳税人来讲, 利用税收优惠政策进行税务筹划的重点在于如何合理运用税收政策法规的规定, 适用较低或较优惠的税率, 妥善规划生产经营活动, 使其实际税负最低, 以达到节税的效果。新法实施后, 企业利用税收优惠政策进行筹划的传统空间面临着重大的改变:
(1) 企业身份优惠筹划空间受到限制。由于过去生产性外资企业、福利企业等具有特殊身份的企业可以享受减免税以及低税率的优惠, 因此企业想方设法创造条件, 通过嫁接或改变身份来谋取税收优惠。新法统一了内外资企业的适用税率, 这意味着常见的内资企业通过在国际避税地注册再返回国内投资, 或者直接借用外籍、港澳台人士身份成立虚假外资企业的避税方法失去了意义。利用变换投资者身份的筹划将面临重新的思考。
(2) 新办企业优惠筹划空间已经封堵。旧企业所得税法规定新办的从事交通运输、邮电通信业的企业可以享受企业所得税“一免一减半”, 以及新办的从事咨询业、信息业、技术服务业的企业享受企业所得税“两免”等优惠政策, 这一筹划途径将不再有效。
(3) 地域性优惠政策筹划空间被压缩。新税法取消了对经济特区、上海浦东新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以及产品出口外商企业、生产性外资企业, 免征、减半征收或定期减免所得税的税收优惠政策, 同时清理取消了地方性的所得税税收优惠政策, 除保留了对中西部地区的税收优惠外, 原来仅靠在特定区域成立符合一定条件的企业, 包括通过打擦边球、贴上高新技术企业标签就能获取税收优惠的筹划空间已经失去了其法律依据。
(二) 统一税前收入、扣除办法与标准是税务筹划“双刃剑”具体如下:
(1) 收入内涵更加明确。新法对收入总额的内涵界定为“企业以货币形式和非货币形式从各种来源取得的收入”;同时, 新法严格区分“不征税收入”和“免税收入”, 前者本身即不构成应税收入, 而后者本身已构成应税收入但予以免除, “不征税收入”具体是指财政拨款、纳入财政管理的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等属于财政性资金的收入, “免税收入”是指国债利息收入、符合条件的居民企业之间的股息、红利收入等。。这些规定都将使得企业所得税的应税所得范围变得更加明确, 也使原有利用收入范围进行税务筹划的方法受到了严格限制。因此, 企业在选择对外投资方式时, 可以考虑选择国债或符合条件的股票、债券、直接投资, 不管是哪种投资方式, 其收益与风险都是成正比的, 但上述项目的投资还可以免所得税, 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企业的实际投资收益。
(2) 扩大利用成本费用进行筹划空间。应纳税所得额和税率是决定企业税负的两个要素, 在收入确定的前提下, 税前可扣除成本费用的增加, 必然会减少应纳税所得额。一是新企业所得税法取消了计税工资的扣除标准, 规定企业实际发生的合理的职工工资薪金, 准予在税前扣除;“企业安置残疾人员的, 在按照支付给残疾职工工资据实扣除的基础上, 按照支付给残疾职工工资的100%加计扣除”。二是新税法统一和部分提高了广告费扣除标准, 企业发生的符合条件的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支出, 除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另有规定外, 不超过当年销售收入15%的部分, 准予扣除;超过部分, 准予在以后纳税年度结转扣除。三是“企业的固定资产由于技术进步等原因, 确需加速折旧的, 可以缩短折旧年限或者采取加速折旧的方法”, 设备更新频率较快的企业无疑也将获得更宽阔的税务筹划空间。四是新法统一以“法人”为单位纳税, 不是独立法人主体的分支机构可以汇兑缴纳所得税。也就是说, 各分公司间的收入、成本、费用可以相互弥补, 实现均摊, 就可以有效避免出现各分公司税负严重不均的现象。
(3) 对费用列支新规定使筹划思路受到限制。“企业发生的与生产经营有关的业务招待费支出, 按照发生额的60%扣除, 但最高不得超过当年销售收入的5‰”, 也就是说, 新税法采用的是“两头卡”的方式。只有控制业务招待费占销售收入的比重, 最大限度保证限额的扣除才有可能。新法还规定, 作为固定资产大修理支出可在发生期直接扣除, 而作为固定资产的改良支出则属于固定资产在建工程的范畴, 二者的节税效果显然相差甚远。由此, 如果企业将固定资产改良尽可能地转变为大修理或分解为几次修理, 即设法使修理支出达不到改良支出的条件, 才能达到税收筹划的目的。
(三) 国际税务筹划途径渐成焦点
新企业所得税法在界定纳税人身份时采用了规范的“居民企业”和“非居民企业”概念, 以法人主体为标准纳税。采用“登记注册地标准”和“实际管理控制地标准”相结合的判断标准, 即依法在中国境内成立, 或者依照外国 (地区) 法律成立但实际管理机构在中国境内的企业, 都将构成中国的居民企业。如果企业不想成为中国的居民企业, 就不能像过去那样仅在境外注册即可, 还必须确保不符合"实际管理控制地标准"。这一变化对于在外国注册、但实际按税法规定属中国资本控制的企业, 特别是“返程投资”的企业至关重要, 必须重新审视。
(四) 转让定价与资本弱化税务筹划途径要慎行具体如下:
(1) 新企业所得税法对转让定价筹划有双重影响。转让定价是跨国公司普遍采取的策略, 而《企业所得税法》的新变化既为企业进行转让定价创造了机遇, 同时也强化了对转让定价的税收管理。转让定价是把双刃剑, 企业必须审慎行使。新企业所得税法规定, 符合条件的居民企业之间的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为免税收入。而按以前规定, 如果被投资方适用的税率低于投资方, 则投资方分回的股息、红利需要补税。此条规定为居民企业通过转让定价安排将利润转移到适用低税率的关联企业, 从而有效地减轻企业集团的总体税负提供了筹划通道。
但是, 新《企业所得税法》也加大了对转让定价的税收管理力度。新设的“特别纳税调整”一章, 以法律的形式明确:企业与其关联方之间的业务往来, 不符合独立交易原则而减少企业或者其关联方应纳税收入或者所得额的, 税务机关有权按照合理方法调整;企业向税务机关报送年度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表时, 应当就其与关联方之间的业务往来, 附送年度关联业务往来报告表;企业从其关联方接受的债权性投资与权益性投资的比例超过规定标准而发生的利息支出, 不得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上述规定为税务机关强化对转让定价的管理提供了法律依据。
(2) 资本弱化等反避税条款进一步完善。合并后的《企业所得税法》不仅在在关联方交易中引入了“独立交易原则”, 也明确了企业及相关方提供资料的义务, 也适时补充了一般反避税规则如“成本分摊协议”, 同时为防止企业利用资本弱化方式避税而要求, 企业从关联方借款不能超出其注册资本的一定比例。这些限制性条款和措施虽不能彻底堵住企业利用转移定价或资本弱化避税的漏洞, 但却对企业的税务筹划途径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其操作的难度和成本代价都将加大。
二、新企业所得税法下税务筹划基本思路
(一) 创新审视税收优惠, 提高企业竞争力
虽然新法限制了利用税收优惠进行筹划的空间, 但优惠政策的激励作用在于以政策的差别来“人为”地改善受惠者的条件, 增强它的竞争能力, 从而起到鼓励、扶持、引导的作用。新企业所得税从形式到实质上均实现了税制的创新和完善, 引导产业结构的调整力度明显增强。企业应当更加注重技术的创新与升级, 用足用好新税法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的优惠政策, 建立持续研发投入的良性机制, 提高产品的科技贡献率和品牌贡献率;在改造传统产业的同时, 企业也应调整投资方向, 推进转型升级。积极培育和发展市场前景大、产业关联度大、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资源依赖程度低、污染程度低的产业;加快节能减排技术改造,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大力发展新兴产业、知识主导型产业。企业可采取直接投资、收购、兼并等多种形式, 争创科技型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重点向高新技术领域、环保、节能节水、安全生产及农林牧渔业、基础设施等国家鼓励的产业投资, 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 加强管理与制度创新, 规范纳税行为, 以达到企业价值最大化。
(二) 正确运用会计政策选择
新会计准则在交易性金融资产、存货、投资性房地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长期投资等许多项目的确认与计量上都与现行的税法存在差异, 在费用的确认上也大量存在分摊方法和分摊期限可选择的费用。从总体来看, 现行法律在尽量保证税法与会计核算的一致性的基础上, 尊重会计核算与税法之间的差异, 体现的是税法与会计处理适度分离的治税理念。在会计核算与税法规定不存在冲突的范围内, 科学计算, 提早计划, 将有利于税收筹划的实现。如将按计税工资总额的2%、14%、1.5%提取的职工工会经费、职工福利费、职工教育经费, 应尽可能地提足提全, 在盈利的非免税期充分利用加速折旧的优惠等。
(三) 紧跟国际经济一体化趋势扩大税务筹划空间
随着国际经济一体化的逐步加深, “经济国界”也越来越模糊, 跨国公司的发展成为推动经济全球化的内在动力。目前跨国公司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出现在世界经济的大舞台上, 经济主体之间的经济往来变得越来越频繁, 纳税人涉及到的纳税事项也逐渐增多, 尤其是涉外税收问题。常用的一种税务筹划方法是:非居民纳税人可以利用我国和其他国家或地区的税收协定合理避税。如我国香港、毛里求斯、巴巴多斯等国家和地区, 与我国的税收协定均约定对股息适用不超过5%的预提所得税税率, 美国、加拿大等国与我国签订的税收协议对股息适用不超过10%的预提所得税税率。非居民企业可以将公司注册地迁往上述国家或地区, 从而规避部分税收。在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中, 税务筹划无疑将会为国内企业在国际市场上争取更大的舞台。
新的企业所得税法对税务筹划途径带来的挑战是和机遇并存的, 及时转变观念, 积极采取应对措施, 提高企业综合竞争力, 是企业成功的关键所在。
参考文献
新企业所得税法下的纳税筹划分析 篇9
一、纳税人组织形式的筹划
新的企业所得税法规定, 企业和所属其他取得收入的组织为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人, 同时明确了个人独自企业和合伙企业不作为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人。显然, 对于个人投资者而言, 如果设立为具有法人资格的公司制企业, 当企业获利时要缴纳企业所得税, 而将税后列润分配给自然人股东时还要缴纳个人所得税这样的双重纳税行为, 但若成立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 仅需缴纳个人所得税, 避免了双重纳税行为, 产生了税收筹划利益。如果外资在中国境内设立中外合资企业、中外合作企业和外资企业等具有法人资格的企业, 就会成为中国公民的居民纳税人, 对其在中国境内注册的企业境内、境外所得全部在中国纳税;如果设立为外国企业在中国的分支机构, 就是中国的非居民纳税人, 其纳税义务就会不同, 仅就其来源于中国境内所得以及发生在中国境外但与其所设机构、场所有实际联系的所得, 缴纳企业所得税, 外资企业也可就在中国所设营业机构进行税收筹划。
新的企业所得税法规定, 企业在中国境内设立不具有法人资格的营业机构, 应当汇总计算缴纳企业所得税, 除另行规定外, 不得合并计算缴纳企业所得税。由于分支机构不具有法人资格, 可以与企业享受盈亏互补的便利, 合并计算纳税, 减少当期的应纳税所得额, 达到少缴所得税的目的。但企业如果设立具有法人资格的子公司, 由于需要单独纳税, 尤其是成立初期产生的亏损不能冲减母公司的盈利, 母公司就会产生更多的应纳税所得额。显然成立分公司比子公司更能让企业产生更多的税收筹划利益。
二、企业计税依据的筹划
按照新的企业所得税法规定, 企业所得税的计税依据为应纳税所得额, 即企业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标准以及允许弥补以前年度亏损后的余额。
(一) 收入的筹划
1、推迟收入的确认时间, 以获得资金的时间价值。
新的企业所得税法根据结算方式的不同, 分别对收入确认时间做出了相应的规定, 一旦确认收入, 不论资金是否归拢, 都需按章纳税, 所以企业应根据情况尽量推迟收入的确认时间。比如对于赊销产品尽量不开具发票, 待收到货款时再开具发票并确认收入并纳税。同样对于企业取得的利息股息收入、租金收入、特许权使用费收入以及接受的捐赠收入等都可根据具体情况推迟收入的确认时间, 从而推迟缴纳企业所得税, 这无疑会增加企业的现金流量, 获得资金的时间价值。
2、尽量投资免税收入。
企业对外投资时应设法增加免税收入或低税收入, 考虑免税国债或进行直接投资。新的企业所的说法规定来自所有非上市企业以及连续持有上市公司股票12月以上取得的股息、红利收入免税, 不再实行补税率差的做法, 这必将刺激企业直接投资的热情。同时税法规定, 符合调减的居民之间的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在中国境内设立机构或场所的非居民企业从居民企业取得与该机构或场所有实际联系的股息及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 符合条件的非盈利组织的收入也实行免税, 这些都将给企业带来一定的税收筹划空间。
(二) 费用扣除的筹划
企业所得税的费用扣除范围一般包括工资薪金、广告费、业务招待费等。
1、工资薪金及各类保险费用的税收筹划。
新的企业所得税法规定企业所发生的工资薪金可全额扣除, 取消了计税工资制度, 与之相应的职工福利费、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的扣除限额也得到了提高。其中规定企业所发生的职工教育经费支出, 不超过工资薪金总额2.5%的部分准予扣除, 超过部分, 准予在以后年度结转扣除, 意味着职工教育经费可全额扣除。因此, 企业进行工资薪金税收筹划时应尽可能多地列支工资薪金支出, 扩大税前扣除额。比如:可提高工资总额, 超支福利以工资形式发放;向职工发放的股利改为绩效工资;增加职工的教育培训费;提高职工的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生育保险等各类保险费用等。
2、广告宣传和业务招待费的税收筹划。
新的企业所得税法规定企业发生的符合条件的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 不超过当年销售收入15%的部分, 准予扣除;超过部分, 准予在以后年度结转扣除。广告费扣除限额较以前的2%和8%, 业务宣传费扣除限额较以前的5%都有明显的提高, 且可以向以后年度结转。这样企业就可将印有企业标志的自产或委托加工的产品以礼物送出, 即可达到广告的目的, 又可降低企业成本。新税法规定企业所发生的与生产经营有关的业务招待费支出, 按照发生额的60%扣除, 但最高不能超过当年销售收入的5‰, 较之以前业务招待费的扣除标准有所下降, 且超支部分不得向以后年度结转, 因此筹划时应控制业务招待费的发生额和比例。现实工作中, 外购礼品赠送应作为业务招待费列支, 但印上企业标志就可作为业务宣传费列支, 因此企业进行税收筹划时可规划适当的广告费、业务宣传费、业务招待费的列支比例, 结合工作实际, 进行适当调整, 以增加企业的税收筹划利益。
3、合理安排费用的扣除时间。
假如企业在存续期间, 企业的总扣除额不变, 那么如何安排每个年度的扣除额, 其税收筹划效果会不同。一般而言, 当企业亏损时, 减少当期的扣除费用较为有利;当企业盈利时, 增加当期的扣除费用, 就可能会减少应纳税所得额, 获得更多的资金时间价值, 增加企业的现金流量。比如:按照新的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规定, 固定资产最低折旧年限大大缩短, 企业在利润较高时, 就应该考虑按照条例允许的最低折旧年限计提折旧, 增加当期扣除, 以减少当期的应纳税所得额。实施条例还规定了存货的计价方法有先进先出法、后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和个别计价法等, 这也为发出存货的计价成本提供了税收筹划空间。一般来说, 在通货紧缩时, 如果企业盈利, 采用先进先出法有利于减少当期应纳税所得额;在通货膨胀时, 如企业盈利, 采用加权平均法和个别计价法, 可能更加有利于减少当期应纳税所得额, 从而获得更多的税收筹划利益。
三、降低税率的筹划
新的企业所得税率有基准税率25%和优惠税率10%、15%和20%四档, 在中国境内未设了机构、场所或虽设立机构、场所但取得的所得与其所设机构、场所没有实际联系的非居民企业取得的来源于中国境内的所得适用10%的优惠税率;国家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适用1 5%的优惠税率;小型微利企业适用20%的优惠税率。
这里仅以小型微利企业为例进行纳税筹划分析。对小型微利企业的界定, 新的企业所得税法采用了应纳税所得额、从业人数、资产总额三个指标相结合的方式。界定标准为:工业企业年度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30万元, 从业人数不超过100人, 资产总额不超过3000万元;其他企业年度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30万元, 从业人数不超过80人, 资产总额不超过1000万元。因此, 当企业规模刚刚要超过小企业标准时, 就要注意进行筹划, 尽量享受小型微利企业所能给予的税收优惠, 尤其要注意其临界点30万元所带来的纳税标准。如果企业当年应纳税所得额为30.1万元, 那么按照规定就需要按25%的所得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若为30万元, 则可按照20%的所得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 因此当企业年度应纳税所得额达到30万元这个临界点时就必须进行详细的税收筹划, 以争取更多的税收筹划利益。很多纳税筹划专家经过测算, 当年度应纳税所得额接近30万元时, 使得应纳税所得额为30万元最有利;如果不能为30万元, 必须使应纳税所得额超过32万元才能获得更多的税收筹划利益, 因为多得的2万元利润才能抵补多交的所得税。同样, 企业应尽量设立自主创新型高新技术企业, 尽可能享受更多的税收优惠。
四、税收优惠政策的筹划
新的企业所得税法的税收优惠政策出现了较大的变化, 将原来以地区性优惠为主, 转向以产业优惠为主。
(一) 选择投资方向的纳税筹划
新的企业所得税法税收优惠的方向主要是:促进技术创新和科技进步、鼓励基础设施建设、鼓励农业发展和节能环保、促进公益事业、照顾弱势群体等, 企业应根据政策来调整投资和经营决策, 多上些技术创新、农林牧渔、节能环保、国家重点扶持的公共基础设施优惠、技术转让所得优惠等领域的项目, 加大对技术开发的投入, 充分享受税法给予的节税空间。
(二) 促进技术创新的纳税筹划
新的企业所得税法鼓励自主技术创新的优惠政策多而且力度大, 主要规定有:技术转让所得不超过500万元的部分, 免征企业所得税;超过500万元的部分, 减半征收;企业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 可以在据实扣除的基础上, 再加计扣除50%, 不再受增长达10%的限制;企业的固定资产由于技术进步等原因, 确需加速折旧的, 可以缩短折旧年限或者采取加速折旧的方法。企业应充分利用这些优惠政策, 争取更多的税收筹划利益。
(三) 企业成立过渡期的税收筹划
高校教职工个人所得税筹划探析 篇10
一、工资、薪金所得税务筹划
近几年,随着国家行政事业单位工资的调整,高校教职工的工资收入不断提供,高校教职工工资、薪金所得税不断增多,因此是税务筹划的重点。
(一)用足税收优惠政策为确保教职工(纳税人)的合法权益,必须将现行国家的各项税收减免优惠政策进行收集整理,并根据规定将有关优惠政策贯彻落实。根据现行税法规定住房公积金、医疗保险金、基本养老保险金、失业保险金可以在收入中抵免。住房公积金是由上一年度月平均工资或上一年度12月份的基本工资乘以规定的提取比例得到的。由于根据上年度数据计算得到的公积金在本年度中按月扣减,不受本年度工资增长的影响,但工资增长部分少计的公积金允许在本年度末做一次性的补缴,如果年末收入较多时,可以进行公积金补缴,增加年末该月的个人所得税税前抵扣金额,实现降低税款。
目前高校常涉及的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还有:长江学者津贴免税,办理退休手续但继续聘任的高级专家的工资、薪金免稅,国家和省直辖市级奖金免税,残疾人每月200元抵税、困难补助金免税,与我国签订税收双边协定的有关免税政策等。
(二)合理发放全年一次性奖金按照国税发[2005]9号文件的规定,全年一次性奖金包括年终加薪以及实行年薪制和绩效工资办法的单位根据考核情况年终兑现的年薪和绩效工资。纳税人取得的全年一次性奖金,单独作为一个月的工资、薪金所得计算纳税,当月内取得的全年一次性奖金除以12个月,按其商数确定适用税率和速算扣除数,由扣缴义务人在发放时代扣代缴。在一个纳税年度内,对每一个纳税人,该计税办法只允许采用一次。由于全年一次性奖金个人所得税计算方法的特殊性,有时会出现纳税人奖金增加税后收入反而减少的“不公平”现象。这种情况从表1可以清楚地看出。
如表1所示,全年一次性奖金为6000元,应纳税额为300元,税后收入为5700元;当全年一次性奖金为6005元时,应纳税额为575.5元,税后收入仅为5,429.5元,全年一次性奖金增加5元,税后实际收入反而减少270.5元。直到全年一次性奖金增加至6,305.56元时,税后收入才又达到5700元,和全年一次性奖金6000元的税后收入一样。
从该表也不难看出在其他税率界限点时也出现类似的现象,这种奖金增加税后收益反而减少的“不公平”情况对教职工个人来讲是很难理解的,从常人情理上来讲,这种“不公平”的情况是不应该发生的。有的学者认为全年一次性奖金计税方法的“不公平”,是因为全年一次性奖金计算个人所得税时只扣除了一个速算扣除数,造成与理论算法相差11个速算扣除数。
本文不多探讨全年一次性奖金计税方法的“不合理”性,根据现行税法,学校发放教职工的全年一次性奖金时应尽量避免出现在6000至6305.56元、24000至25294.12元、60000至63437.50元等范围内。有些学者也常把这些范围称为“无效区间”或“雷区”。
(三)收入适当福利化、费用化合理降低计税收入是直接节税的最有效的途径之一,在不违反税法的情况下可以考虑将高校教职工的一部分收入福利化、费用化。高校一般不给教师提供办公室,教师备课和从事科研工作大多在自己家内,根据高校教师办公的这一特点,可以考虑将老师的一部分收入福利化。如购买所有权属于学校而使用权属于教师的的办公设备(电脑、打印机等)、办公家具(书架、办公桌、电话机或手机等)、教学科研资料(如软件、图书、光盘等)等。只要不改变资产的产权归属,在教师调离时将资产归还学校,不属于实物分配,不需要缴纳个人所得税。高校也可以对教职工生活必需的一些开支采取实报实销、提供一定限额的免费消费和服务、以税法允许的补贴方式发放等。如每月为教职工提供一定限额的生活用水和电;在规定标准内实报实销通讯补贴;给教职工免费提供交通工具和工作餐等。
二、劳务报酬所得税务筹划
劳务报酬所得税务筹划有如下方法:
(一)分拆项目法把一次取得的劳务报酬所得,按照不同项目的收入通过分别减除费用后计算应纳所得税额,可以达到降低税负的效果,从而增加教工的名义收入。
例如:某大学教授为某企业开办讲座和咨询服务,取得讲座酬金3000元,咨询服务劳务报酬23000元,一次性支付。
方案一:将讲座酬金和咨询服务收入合并计税,则该教授应纳个人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 26000×(1-20%)=20800元。应纳税额=20800×30%-2000=4240元
方案二:假如把该教授取得的讲座酬金和咨询服务收入分别计税,则讲座酬金应纳税额=(3000-800)×20%=440元。咨询收入应纳税额=23000 ×(1-20%)×20%=3680元。 合计应纳税额=440+
3680=4120元,节税120元。
(二)化整为零法根据个人所得税法规定,劳务报酬所得是按次计算应纳税额的,也就是说纳税人取得一次收入,就可以扣除一次费用。因此,在收入一定的情况下,纳税人可以与扣缴义务人协商,通过多次取得酬金收入,多次享受费用扣除额,从而使应税所得和应纳税额降低,达到节税的目的。在划整为零时,可以选择每次收入不超过800元,这样就能享受免税待遇。
例如:某研究生在导师指导下参与某科研项目的部分科研工作,在学期末导师一次性从科研人工费中支付给该研究生甲科研酬金4000元,
方案一:按照一次性发放计税,则该生应纳个人所得税:
应纳税所得额=(4000-800)×20% =640元
方案二:由于导师是在学期末一次性结算了该研究生的科研酬金,实际上该生取得的劳务报酬是4个月的,为了节税,可以要求导师按月(次)支付科研酬金1000元,则该生应纳个人所得税为:应纳税所得额=(1000-800)×20%×4=160元。节税金额=640-160=480元。
(三)劳务报酬所得转化为工资薪金所得当应纳税所得额较少的时候,工资薪金所得适用的税率较劳务报酬所得适用的比例税率要低,因此,在不违反税法的前提下,可以将劳务报酬所得转化为工资薪金所得,并计算个人所得税,从而达到节税的目的。依上例,由于研究生甲在校读书三年并一直参与导师的科研工作,因此,他存在长期或连续的雇佣与被雇佣关系,他可以与用人单位签订一年以上(含一年)劳动合同(协议),则研究生甲的科研酬金收入可适用“工资薪金所得”项目纳税,若每月取得科研报酬1000元,则该生的应纳税额为0。
三、稿酬所得税务筹划
稿酬收入也是高校教师常有的收入形式。我国税法规定稿酬所得,适用比例税率,税率为百分之二十,并按应纳税额减征百分之三十;每次收入不超过四千元的,减除费用八百元,四千元以上的,减除百分之二十的费用,其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根据稿酬所得费用减除的特点,可考虑利用集体创作和出版系列丛书的形式进行税务筹划。
(一)集体创作法即一本书由多人撰写。当稿酬收入超过4000元时,采用集体创作法可以降低税负。
例如:某高校教师完成一部著作,稿酬共9000元。
方案一:独立完成,独得稿酬9000元。则应纳个人所得税额为:9000×(1-20%)×20%×(1-30%)=1008(元)。
方案二:三人合著,各得稿酬3000元。 则应纳个人所得税额为:(3000-800)×20%×(1-30%)×3=924(元)。节税84元。
(二)系列丛书法把某些著作分解为几个部分,以系列的形式出版。则该著作被认定为几个单独的作品,分别纳税,可以降低税负。
例如:某高校教师准备出版某方面的专著,预计稿酬10000元。
方案一:以1本书的形式出版。 应纳个人所得税额为:10000×(1-20%)×20%×(1-30%)=1120(元)。
方案二:以4本书的形式出版。则应纳个人所得税额为:[(10000
÷4)-800]×20%×(1-30%)×4=952(元)。节税168元。
参考文献:
[1]徐孟洲:《税法》,中国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增值税和所得税的筹划分析与探讨 篇11
关键词:增值税,所得税,税制,纳税筹划
纳税筹划一般是指纳税人在整个税收法规的许可范围之内,在符合自身经济利益的前提下,对相关涉税业务进行有效的策划工作,从而制定出完整的纳税操作计划。因此,在纳税筹划工作上,其最终目标需要与企业财务管理的目的保持相互一致,即为进一步达到该企业自身总体价值的最大化。
一、增值税同所得税之间的内在联系
增值税一直都是对商品生产、流通以及劳务服务之中是较多个环节中新增是价值抑或是商品自身的附加值进行征收的一种流转税。其实施的价外税,也就是说通过消费者来负担,有了增值才可以进一步征税,没有增值就无法征税的,但是在实际的生活之中,对于商品的新增价值抑或是附加值在其生产或者是流通的整个过程之中都是无法进行准确计算的。故而,中国一直都是使用的国际上面的普遍使用的税款进行抵扣这一方法,即为依据销售的商品或者是劳务的销售额,按照所规定的税率去对销项税额进行计算,之后再扣除那些需要获取额该商品或者是在劳务时需要支付的一些增值税款,即为进项税额,它的差额就是该增值这以部分应该交纳的税额,这一计算方法就是表现出了按照增值的因素进行计税这一原则。
假如某公司购进库存商品100元,进项税额17元,增值税税率17%,按(增值10%)110元销售,销项税额18.7元,所得税税率25%。
应交增值税=18.7-17=1.7元
增值额=110+18.7-100-17=11.7元
应交所得税=(11.7-1.7)*25%=2.5元
净利润=11.7-1.7-2.5=7.5元
净利润占增值额的比例=7.5/11.7*100%=64.1%
增值税税额占增值额的比例=1.7/11.7*100%=14.5%
所得税税额占增值额的比例=2.5/11.7*100%=21.4%
64.1%+14.5%+21.4%=100%
14.5%+21.4%=35.9%,一般都是用来对该企业自身的整体税负去进行近似的估值。在整个实务之中,尤其需要注意的是那些比较少的固定资产以及很短期间的费用进行商品流通的企业,它的整体税负是很接近在上面的近似值的(前提是要在不考虑一些其他税种的状况之下)。在假设了增值额那些固定并且不去考虑实际所得税的状况之下,该企业要减轻一些增值税对于该企业利润最大化的追求,这是有很大好处的。但是正是由于存在所得税的国家是被称作为双保险的税种的,会致使交增值税的这些企业,由于降低了增值税的支出,进一步加大了所得税自身的税基,使得需要交更多的所得税。故而在其增值额固定的状况之下,该企业的利润往往是取决于增值税的税率以及所得税的税率的。
二、对增值税进行纳税筹划
(一)通过对增值税的“节税点”筹划
如果相关企业在性质上需要缴纳增值税,那么其属于一般纳税人抑或小规模纳税人在税率层面的差异是比较大的,其出现的税负也相对较大。因此,企业需要根据自身的具体状况进行税务的筹划。众所周知增长率=(销售收入—可抵扣进项目金额的差)÷销售收入之比值,可通过计算两种纳税人应纳税额平衡点,销售收入×增长率×17%=销售收入×3%,得出增长率为17.65%。即当增长率低于17.65%时,以一般纳税人的身份进行增值税缴纳,可起到一定节税作用。当企业增长率大于17.65%时,对于小规模纳税人来说,其主要缴纳增值税,因此具有一定的节税优势。通过计算两种纳税人的应纳税额平衡点,得出其节税点可通过规避平台,对税收进行有效的筹划,从而实现效益最大化。
(二)通过对分劈销售收入实现有效节税
在纳税时,如果企业的回资存在困难,则可以通过纵向分劈收入的办法,推迟纳税的时间。在我国税法上明确规定,企业在经营的过程中,必须要签订分期收款的销售合同,在往后的收款上,遵从合同上签订的收款时间对实际收入进行确认与缴纳等额税金。而对于部分金额较大的销售业务,如果一次性无法收回全部货款时,可以按照共同所签订的合同,对分期收款条约进行确定,而企业在纳税时间上同样可以减缓。这对企业来说,可以延长时间缓解融资难题,并提升资金利用价值。
对于税率不一致的业务,一般情况下都可以通过横向分劈降低部分纳税金额。根据我国税法的相关规定,如果相关企业兼营的货物在税率上不一致或者劳务既有应税又有非应税时,一定要按照各自需要适用的税率对应纳税额进行分开的核算,不可以采取单独的核算,从而提高适应税率征收。因此,在税收筹划时,一定要详细划分销售货物与劳务类别,从而在分科目的前提下实现单独核算,理清是该缴纳增值税还是营业税。例如,A公司在性质上属于一般纳税人,但是公司内部不但生产相关电子产品,还经营了部分工程承包业务,2012年11月份销售产品收入为1100W,工程承包收入为200W,11月进项税额为100W。假设营业收入没有进行单独核算,会一并征收增值税,即为:(1100+200)×17%-100=121W,销售税金及附加即为:121×10%=12.10W,企业应纳税额总计为133.1W;如企业对增值税与营业税进行分别核算,应缴纳的增值税为1100×17%-100=87W,应缴纳营业税则为200×3%=3W,销售税金及其附加即为:(87+3)×10%=9W,应纳税额合计为:87+3+9=99W。采用单独核算可节约税金为133.1-99=34.1W,节税效果明显。此外,对于混合销售的行为,若是非应税的劳务金额很大的,就一定要对成立的公司进行单独的考虑。
(三)增值税进项税额的筹划
针对一般纳税人的企业来说,一定要先去获取进项抵扣发票。这是因为一般发票不能做抵扣使用,由此企业就要加付税款,无故提升了纳税压力。但是对于增值税进项发票来说,由于其可以进行有效抵扣,因此相对来说减少了企业的税负。另外,从2009年1月开始,对于增值税适用范围内的一般纳税人,如果进行新设备的选购,所包含的进项税额是能够进行抵扣进行计算的。因此企业也可以利用这一转型的有利政策,通过新一轮的设备更新来固定资产的投资,同时还能够强化该企业的生产效率,在减少增值税的同时,还可以提升盈利水平。
(四)利用优惠政策实现节税
在增值税的征收政策上,优惠条件主要包括低税率、减免税项目、部分起征点优惠等。例如,对于低税率来说,可以享受到13%税率的范围主要包括:粮食、食用植物油、图书、报纸以及杂志等;对于减免增值税的项目,则包括:古旧图书与避孕药品等;下岗职工、个体的工商户则要采取起征点的纳税优惠政策等等。企业能够依据实际的状况,将这些优惠的条件进行充分的应用,便于获取到较低的价格进行商品选购,通过价格优势获得市场竞争力。而对于出口货物,其零税率概念,主要指的是:所出口的货物,其整体性税负为零。因此不但在出口时不用纳税,还可以获得之前环节缴纳税款的优惠退还。企业在利用这项政策后,进一步将货物的成本有效的降低,进一步提升产品的国际竞争力,而对于与规定的货物相符合的则要积极出口,确保收入的有效增加。
三、结束语
通过对上面的分析,该企业一定要将税收看成生产经营活动的有效成本,利用科学合理又合法的财务安排,抑或是有效的经营安排来达到成本的降低。将税收的法律制度进行正确的运用,进一步来确保自身的权益,将税务的风险有效的降低,有效的规避税收所造成的滞纳金以及罚款。
参考文献
[1]苏万贵.关于纳税筹划的八大问题[J].会计之友,2009
[2]蔡昌,李玉萍,杨华.税务会计-理论、方法与案例[M].清华大学出版社,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10
[3]郑婷婷.企业增值税纳税筹划方法与案例探讨[J].财税金融,2009
【个人所得税筹划分析】推荐阅读:
个人所得税筹划方案08-03
个人所得税征管与筹划05-30
个人所得税纳税筹划06-21
个人所得税的筹划技巧08-16
个人税务筹划巧支招08-15
个人分析06-18
个人化学试卷分析08-26
教师个人党性分析10-15
个人观察分析记录10-29
个人成长分析案例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