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管单位财务管理分析(共7篇)
水管单位财务管理分析 篇1
近年来, 国家对于水利行业的扶持力度逐步加大, 各项水利事业蓬勃发展, 但由于水管单位的专业性强、办公地点偏远、文化层次较低、财务制度及体制又存在差异等原因的影响, 使其财务管理与其他行业相比已显滞后。
(1) 财务管理关系尚没理顺, 重视程度不够。长期以来, 受水管单位公益性职能的影响, 水管单位主要依靠行政领导, 依靠财政预算体制, 不注重财务分析、预测。对基础的财务管理关系没有理顺, 财务经济关系没有明晰。财务管理方面不注重管理, 只注重记账、算账。财务政策既不执行企业会计政策也不执行预算会计政策, 存在“两不像”现象, 责权没有理顺, 分工不明确。
(2) 水管单位缺乏可持续发展的意识。由于落后思想根深蒂固, 虽然水管单位经多次管理体制改革, 但水管单位大多地处郊区, 交通不便, 导致信息交流差, “只要满足自身开支, 得过且过”的意识存在, 对单位的可持续发展意识态度淡漠。
(3) 水费征收力度薄弱。对于水管单位的水费征收工作, 尤其是农业水费的征收工作, 虽然有法可依, 但是没有强制性的执行措施保障, 势单力薄, 催收、劝收工作的能力较差。对拒交、滞交行为无法惩处, 执法力度不够, 造成各项收费率偏低。尤其水利工程农业水费的征收对象是农民, 交费意识薄弱, 又加上国家对农民优惠政策扶持, 给农民造成可以免交水费的错觉, 征收标准过低, 很难与成本支出的增长持平。
(4) 财务管理人员自身“充电”意识差。财务管理人员学习专业知识的意识淡薄。缺乏“充电”学习的积极性, 专业知识得不到及时更新。对于财务管理的新法规、新制度, 没能及时进行了解, 尤其是水管单位不能结合自身的具体情况进行有效地、系统的指导培训。导致财务人员对新规范、新制度了解太少, 甚至凭工作人员个体的工作积累和经验去摸索, 以至于出现不应有的错误, 造成水管单位财务管理总体水平低。
(5) 内部监管力度不够。水管单位对于财务管理工作, 大多建立了内部监管制度, 但由于财务工作人员较少, 精通财务管理相关知识的会计人员更少, 人员层次结构水平较低, 各单位财务监管工作因人力不够等原因不能很好地发挥效力。
通过工作经验和理论学习, 就加强和规范水管单位财务管理提出如下建议及改革措施:
(1) 深化改革, 理顺管理关系, 加强重视程度。积极响应体制改革政策, 只好这样, 才能给水管单位注入新的活力。对于财务管理岗位, 政策上不仅要施行定员定岗, 更要施行竞争上岗, 充分做到专业化、实效化、精干化。从企业财务管理中找经验, 引入企业财务管理新理念, 在专业管理思维方式的带动下追求更好、更快发展。在领导层中加强对财务管理水平重要性的引导, 实现从上至下全员统一意识, 从根本上解决“财务管理不重要”的错误思想意识。在2012年中央1号文的总规划下, 在近几年水利投入逐步加快的大好形势下, 水管单位作出的财务分析以及财务预测就更具有非凡的意义。
(2) 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财务工作繁琐却不出效率, 一味的埋头苦干未必能做到万无一失, 十全十美。而一线基层数据的准确性直接影响财务管理当局的决策。所以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 从顾全大局出发、从人性管理出发, 重要的一点就是切实关注财务管理人员的自身利益, 充分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在提高管理人员专业水平的基础上, 充分发挥财务管理人员的管理作用, 维护国家利益和单位合法权益。
(3) 强化征管工作, 保证水费及时足额征收。水费收入是水管单位的重要收入来源。对收费工作的财务管理, 应加强对执法人员的《水法》《会计法》等基础法规的学习培训, 要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要走出去, 学习兄弟单位好的做法, 结合相单位实际情况加以实施。在提高执法人员水平的同时, 采用样式新颖、多样化的宣传活动, 深入到用水户田间地头, 让老百姓明白水也是一种商品, 和水管单位建立买卖关系, 做到有偿使用, 增强节约意识, 减少弃水, 杜绝不必要的浪费。另外还要加大行政执法机构交通工具、通信工具、取证工具等设施的配备力度, 提高各项费用, 尤其是农业水费的实收率。
(4) 加强财务人员专业培训, 提高业务水平。财务人员在国家第一年次从业资格年检培训学习的带动下, 更容易接受专业知识的更新培训。水管单位应根据各自的财力以及精力的实际情况, 结合新会计法规和制度制定切实可行的、专业化水平较高的业务培训, 使每一位工作人员都能从中学到能运用到实际工作中的知识。加强会计电算化技术的培养, 当今社会已进入一个全面发展的网络时代, “无纸化办公”已成必然趋势。对于电算化要求程度越来越高, 切实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计算机操作能力, 积极推行竞争上岗制度, 真正做到优胜劣汰, 全面提升财务人员整体化水平。
(5) 提高内部监管力度, 真正发挥监管效力。内部监管简单点说就是水管单位内部上下级之间, 工作人员个体之间, 进行有效的制约和督导。设置之初, 从岗位分工的细化到人员间的社会关系等等, 都要进行周密的考虑, 为良性的内部监管机制奠定稳固的基础。现代财务管理理论已经有了战略的特性:全局性、长期性。水管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也有了和战略管理相结合得需求, 内部监管机制的有效成立, 能做到真正把单位的人、财、物监管好, 以便更好地为自身单位乃至全社会发展服务。
水管单位财务管理的几点思考 篇2
1 水管单位财务核算应遵循的原则
水管单位财务管理的原则, 是水管单位组织财务活动, 进行会计核算的准则。虽然水利管理事业单位的财务改革已进行了多年, 进展较大, 但事业单位体制改革尚未全面推进, 与之相适应的财务管理机制尚需进一步完善。因此, 水管单位必须适应政府转变职能和水管单位转变经营机制的需要, 服务于市场经济, 明晰单位产权关系, 保护多元化投资主体的合法权益, 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 提高综合效益。在财务管理工作中要遵循以下原则:第一, 社会效益的原则, 水管单位最重要的任务是保护水利工程的安全完整, 具有显著的社会公益事业性质, 也就是说要发挥社会效益;第二, 经济效益原则, 提高经济效益是一切经济工作的出发点, 也是水管单位财务管理应当遵循的一条基本准则, 而财务管理是利用价值形式对生产经营活动所进行的管理;第三, 计划管理原则, 水管单位在财务管理中实行计划管理原则, 不仅是开展公益服务和生产经营活动的需要, 也是严格管理国家财政资金的需要。
2 部门预算资金是水利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核心
部门预算资金, 是水利管理事业单位进行各项财务活动的前提和依据, 也是水管单位生存、发展和实现社会公益职能的基础, 水利管理事业单位资金管理和核算的中心是国家拨入的财政资金, 要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编报预算, 经审核后, 按进度拨款和使用, 在运用中, 按财政规定的项目使用, 不允许超支、透支和有任何形式的浪费。特别是对国家投入的水利管理专项经费, 在严格遵守国家财务制度和会计核算制度的前提下, 单位应制定具体的管理办法和措施, 以保证国家财政资金的合理使用。在收入管理上, 也应将财政拨入部门预算资金与事业收入、经营收入、其他收入严格区分。单位预算必须形成一套严格的程序和系统, 主要表现在预算编制、上报、批准、执行、分析、考核等各个环节环环相扣。一是完善单位预算的调整制度, 对调整时间、方法、程序等作出相应的规定;二是推行单位预算和下属各级非独立核算单位预算, 要求下属各级非独立核算的事业单位编制预算;三是建立预算的跟踪、分析和评价制度, 完善预算控制制度。
3 经营收支是水管单位财务管理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目前, 我国事业单位体制改革正在有序推进, 大部分水管单位性质是差额事业单位, 财政经费不足, 这就决定了水管单位必须依靠自身的人力、物力和技术力量进行经营活动和创造性的盈利才能维持单位的正常运行。对此, 水利管理事业单位的多种经营应按其经营规模与核算形式区别对待, 设置不同的管理模式。第一, 经营规范较大, 实行独立核算的形式。一些水利管理事业单位用自己的固定资产、人力、技术搞经营, 而且收入较大的, 可实行公司形式, 由水利管理事业单位单独出资或吸收外部资金组成公司, 单独核算, 按资本大小分红。在出资时, 水利管理事业单位出资的国有资产必须按规定办理投资手续, 以防止国有资产流失。而且水利管理事业单位要对出资进行必要的监管, 保证经营的正常进行。同时, 必须要把水利管理事业单位的正常业务活动与经营活动严格区分开来, 在管理上, 投资的管理与水利管理事业单位内部的业务资金活动严格区分, 所收股利或管理费用应按规定弥补事业经费不足。第二, 对于一些水利管理事业单位较小的经营收入, 如出租部分房屋收取的租金、转让技术和人力的收入, 可以不单独核算, 由水利管理事业单位财务人员代管, 但必须另设账户, 独立管理, 收入要入账, 支出要审批。
4 加强水管单位固定资产管理
固定资产管理是单位管理的重要工作之一, 是财务资金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管好用好这些资产是每个管理者和使用者的责任。随着近几年国家对水利基础设施投资的力度加大, 基层水管单位固定资产快速增加。只有使固定资产的管理更加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 使固定资产发挥最大效益, 才能更好地为水利建设事业服务。一是制定和完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使固定资产管理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杜绝管理漏洞, 防止国有资产的流失。二是利用固定资产管理软件对固定资产进行信息化、科学化管理。固定资产管理工作量大, 涉及面广, 与各部门联系密切, 统计数据多, 变化频繁, 准确性要求高, 稍有不慎, 极易出现差错, 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实行会计电算化管理, 财务部门、使用部门间统计数据、统计报表“资源共享”, 核对极其方便, 管理人员的工作强度大大减轻, 统计结果准确性增强, 工作效率明显提高。实行电算化管理, 还可以更全面详细地反映资产信息, 快速查阅各种固定资产价格、现存情况、使用状态等, 满足管理者的需要。
5 完善水利事业单位会计内部控制的对策
水管单位财务管理分析 篇3
数据是客观实体属性的反映, 是一组表示数量、行为和目标, 可以记录下来加以鉴别的符号。我们这里所研究的数据包括文字、数值、语言、图表、图形、颜色等多种形态。
2 信息
信息是对数据的解释, 反映事物的客观规律, 为使用者提供决策和管理所需要的依据。
3 水利工程项目信息的构成
由于水利工程信息管理工作涉及多部门、多环节、多专业、多渠道, 工程信息量大, 来源广泛, 形式多样, 主要信息形态有下列形式:文字图形信息、语言信息、新技术信息。
4 建设工程文件概念
建设工程文件指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形成的各种形式的信息记录, 包括工程准备阶段文件、监理文件、施工文件、竣工图和竣工验收文件, 也可简称为工程文件。
4.1 工程准备阶段文件, 工程开工以前, 在立项、审批、征地、勘察、设计、招投标等程准备阶段形成的文件。
4.2 监理文件, 监理单位在工程设计、施工等阶段监理过程中形成的文件。
4.3 施工文件, 施工单位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形成的文件。
4.4 竣工图, 工程竣工验收后, 真实反映建设工程项目施工结果的图样。
4.5 竣工验收文件, 建设工程项目竣工验收活动中形成的文件。
5 建设工程档案概念
建设工程档案指在工程建设活动中直接形成的具有归档保存价值的文字、图表、声像等各种形式的历史记灵, 也可简称工程档案。
6 建设单位在档案管理方面的职责
工程档案资料的管理涉及到建设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等以及地方城建档案管理部门。那么, 我们水利工程建管单位档案管理的主要职责如下:
a.工程各参建单位填写的建设工程档案应以施工及验收规范工程合同、设计文件、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等为依据。
b.工程档案资料应随工程进度及时收集、整理, 并应按专业归类, 认真书写, 字迹清楚, 项目齐全、准确、真实, 无未了事项。表格应采用统一表格, 特殊要求需增加的表格应统一归类。
c.工程档案资料进行分级管理, 建设工程项目各单位技术负责人负责本单位工程档案资料的全过程组织工作并负责审核, 各相关单位档案管理员负责工程档案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
d.对工程档案资料进行涂改、伪造、随意抽撤或损毁、丢失等, 应按有关规定予以处罚, 情节严重的, 应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e.在工程招标及与勘察、设计、监理、施工等单位签订协议、合同时, 应对工程文件的套数、费用、质量、移交时间等提出明确要求。
f.收集和整理工程准备阶段、竣工验收阶段形成的文件, 并应进行立卷归档。
g.负责组织、监督和检查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的工程文件的形成、积累和立卷归档工作;也可委托监理单位监督、检查工程文件的形成、积累和立卷归档工作。
h.收集和汇总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立卷归档的工程档案。
i.在组织工程竣工验收前, 应提请当地城建档案管理部门对工程档案进行预验收;未取得工程档案验收认可文件, 不得组织工程竣工验收。
j.必须向参与工程建设的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提供与建设工程有关的原始资料, 原始资料必须真实、准确、齐全。
k.可委托承包单位、监理单位组织工程档案的编制工作;负责组织竣工图的绘制工作, 也可委托承包单位、监理单位、设计单位完成, 收费标准按照所在地相关文件执行。
7 关于本单位档案管理的建议
7.1一方面要根据工程档案自身发展规律, 另一方面要结合我单位的实际情况去建立或者完善我单位的水利档案的规章和办法, 进一步使我单位的档案管理水平上一个新台阶。
7.2领导必须加大重视档案管理工作的力度, 不管是装备上还是人员配备上都要支持。不断健全机构, 充实、稳定档案队伍。
7.3要有计划、有目的的对档案管理人员进行教育和培训, 使大家可以掌握扎实的业务技能, 不断的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8 结论
水利工程档案产生于整个基本建设全过程, 利用好、管理好水利工程档案, 是促进水利建设和发展的良好手段。
摘要:水利工程的档案管理工作在建设单位有其自身的特色, 我们应不断总结档案管理的经验, 利用好、管理好水利工程档案, 更好地为水利事业服务。
关键词:水利工程,档案管理,管理模式
参考文献
[1]李晓娟.水利工程档案的利用和管理[J].东北水利水电, 2006, 24 (10) .
[2]聂红俊, 袁江霞.浅谈水利工程档案的管理[J].新疆水利, 2007 (4) .
水管单位财务管理分析 篇4
河东区水务局下属两个水利工程管理单位, 长期以来, 水管单位事、企不分, 既有公益性的行政事业单位性质, 又有生产经营性的企业单位成分, 这种混合于一的体制, 使单位资产难以界定, 会计核算复杂, 财务管理水平低下, 严重制约了单位的进一步发展, 因此加强其财务管理就显的尤为重要。
二、当前水管单位财务管理方面所存在的问题
1、财务管理体制不健全。
规范的财务行为必须要有相应的财务管理规章制度约束才能形成, 建立健全财务管理规章制度是提高财务管理水平最直接、有效的途径。虽然两水管单位都有自身的财务管理办法, 但办法本身内容过于简单, 侧重于经费支出审批程序等会计基础工作, 忽视了预算管理、收入管理、资产管理、财务分析等财务管理中非常重要的职能作用。
2、预算管理工作流于形式。
受财政资金紧张的影响, 预算编制工作只是被动地接受财政拟定的指标, 不能全面考虑事业单位发展要求, 预算编制工作尚未在单位内全面展开, 财务部门只是简单地对各业务部门提出的专项经费进行汇总, 缺乏深入研究, 不能准确地反映实际工作和单位事业发展的必需。同时, 缺乏对预算执行的有效监督, 预算的约束力不强, 挤占挪用的问题普遍存在。
3、规费征收体制不顺。
近年来, 水利收费工作虽有进步, 但仍不尽如人意。由于水费征收过于分散 (有时迫于实际情况, 工作人员必须进村入户, 直接和用水户交涉) , 势单力薄, 摧收、劝收工作的能力较差, 缺乏强制性的执行措施, 对拒交、滞交行为没有有效的制约办法, 造成水费的收取率较低。为减轻农民负担, 水利工程水费征收标准过低, 根本不能补偿成本。
4、后续教育工作跟不上。
财务人员的专业知识体系不能得到及时更新。会计管理部门对财务会计工作的新法规、新制度宣传、培训远不能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 尤其是不能结合水利财务工作的具体情况对财务人员进行指导、培训。财务人员对新的法规、制度理解掌握不深, 不能结合本职工作很好贯彻相关法规、制度, 仅靠日常工作的摸索, 难免会出现不应有的错误。
5、内部牵制控制制度不健全。
会计凭证的编制与凭证的审核、总帐的编制与明细财的编制, 以及支票、印鉴的保存等不相容的工作尚未完全分开, 没有内部的相互牵制、制约, 发生错误与舞弊的风险较大, 内部监督、审计工作不力, 只靠领导的行政监督, 没有业务上的监督指导, 很难全面规范财务人员的财务行为。
三、完善水管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对策
1、加强财务管理规章制度建设。
按照《会计法》、《事业单位会计准则》、《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和《事业单位财务规则》的规定, 结合灌区的实际工作特点, 制定详尽、具体、操作性强的财务管理制度。并根据实际工作不断健全、丰富其内容。注重预算管理、收入管理、资产管理、财务分析等制度, 使财务管理制度能真正反映、指导实际财务工作中的财务行为。灌区领导干部带头遵守财务管理制度的规定, 树立财务管理制度的权威性和按制度办事的良好风气。
2、充分发挥预算管理的控制作用。
灌区领导高度重视单位预算编制工作, 组织单位各部门人员尤其是工程技术人员参与预算的编制工作, 财务部门广泛收集资料, 充分吸取各方面的意见, 拿出预算方案, 详细论证、充分研究, 并在实际工作中适时修改, 不断完善, 使预算编制更加趋于合理、符合实际。同时加强对预算执行的监督, 对收费任务的完成、资金的申请与拨付等方面重点把关, 对专项资金的使用进行跟踪审计, 建立健全一个规范、高效的预算管理的内部运行机制。
3、抓好收费工作, 扩大资金来源。
建立系统内统一的征收机构, 逐步撤销分散于各个单位的收费小组, 明确职能, 明确分工, 增强征收机构深入实际组织征收的能力, 加大征收力度, 提高水费的收取率。促进节约用水, 为水源工程建设筹集资金, 早日实现水费征收管理体制、管理权限的理顺和明确, 建立统一协调的水费征收管理体系。
4、加强继续教育工作, 不断提高财务会计人员的业务水平。
明确开展后续教育工作的机构和人员, 及时针对国家新颁布的财经法规、纪律, 结合水利系统财务的特点, 对财务人员进行指导和培训。主要加强新《会计法》、《事业单位会计准则》、《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和《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规则》的贯彻落实工作, 弥补以前工作的不足, 注意会计电算化知识的培训, 提高财务人员的计算机操作能力。积极推行竞争上岗制度, 让有能力的财务人员不拘一格, 脱颖而出, 实现财务人员的优胜劣汰。
5、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 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
从职责划分和资产、记录的接触、使用等内部控制着手, 从机构、岗位设置到工作程序都考虑相互制约、相互牵制, 防止一人负责两项不相容的工作, 限制对重要资产和记录的接触。内部审计是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没有内部审计的内部控制是不健全的内部控制。搞好内部审计, 首先明确内部审计的机构和职能, 配备高水平的内审人员, 建立内部审计规则;其次在实际工作中正确处理内审人员与领导、内部审计与上级审计机关的关系, 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监督和参谋作用。
参考文献
[1]、李广霞.新时期水利财务管理工作的思考[J].科技创新导报, 2008, (30)
[2]、王耕, 李百彦, 陈峰.水利建设单位财务管理浅析[J]安徽农学通报, 2007, (22)
水管单位财务管理分析 篇5
关键词:准公益性水利工程管理单位,政府收支分类改革,财务管理
2002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意见》, 实施意见根据水利工程管理单位 (以下简称水管单位) 承担的任务和收益状况, 将现有水管单位分为三类。其中一类是既承担有防洪、排涝等公益性任务, 又承担有供水、水力发电等经营性功能的水利工程管理运行维护任务的水管单位, 即准公益性水管单位。准公益性水管单位是介于事业单位与企业之间的一种独特体制, 既要承担社会公共服务效益, 又要通过经营性资产提高自身的经济效益。如何整合政府收支分类改革、会计制度、水利工程经费管理办法、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等资源, 提高准公益性水管单位财务管理的水平, 笔者提出浅薄的认识。
一、目前准公益性水管单位体制及财务制度
目前, 80%以上准公益性水管单位采用的财务会计制度是:财政部1994年颁发的《水利工程管理单位财务制度》暂行和《水利工程管理单位会计制度》暂行, 这两项制度的颁布实施, 对于规范水利工程管理单位财务行为, 加强财务管理和经济核算都起到了重要作用。近十几年社会经济加速发展, 会计准则和经济法律法规几经修订, 水管单位体制进行了改革, 原有制度已逐渐显露出其局限性, 水管单位经过14年的成长, 如今走向成熟, 结合2007年1月1日起水管单位预算全面实施的政府收支分类改革、部门预算管理, 对现行制度进行完整和修订势在必行。
二、政府收支分类特点
政府收支分类体系由“收入分类”、“支出功能分类”、“支出经济分类”三部分组成。收入分类主要反映收入的来源和性质, 分为类、款、项、目四级, 其款、项、目三级内容与日常财务核算接近;支出功能分类主要按政府职能及国际通行做法反映政府活动的不同功能和政策目标, 分为类、款、项三级, 其项级科目基本就是单位财务核算的内容;支出经济分类主要反映政府支出的经济性质和具体用途, 分类、款两级, 其款级科目很明细, 包括日常财务经济活动大部分内容, 可与单位财务核算衔接。
三、适应政府收支分类改革, 调整或修改准水管单位会计核算科目
根据《财政部关于印发政府收支分类改革方案》 (财预[2006]13号) , 水管单位有关会计核算科目适当进行调整:
(1) 收入的核算。政府收支分类改革按照收入的来源和性质分为类、款、项、目四级, 将准公益性水管单位会计核算中的收入调整为: (1) 补贴收入下设计定额补贴 (可再细分成一般预算拨款的人员支出和定额公用支出) 、其它补贴收入 (2) 按《2007年政府收支分类科目》收入分类的“类”设计一级科目, 按“款”设计二级科目, 如;专项收入、行政事业性收费等。再有明细可按明细收入名称设计三级科目, 如在行政事业性收费下设水资源费、河道采砂费等。
(2) 专项拨款。水管单位专项拨款核算的是项目支出内容, 按《2007年政府收支分类科目》中的“支出功能分类科目”的“项”设计二级科目, 如:水利工程运行与维护、水利行业业务管理、防汛费等。
(3) 专项支出与在建工程。这两个科目保持相关性, 专项支出归集的是水利工程维修养护专项资金核算的内容, 固定资产新建、扩建、大修、除险加固、水毁修复等工程和防汛抗旱非工程性质费用。在专项支出科目下按项目名称设计二级科目, 如:防汛仓库维修管理、防汛抗旱、管理区保护与利用等。在二级科目下如果还有明细工程可设计三级科目。属于工程性质的在建工程科目下按专项支出的二级科目同样设计, 方便核算和期末结转。在建工程的二级科目下按“支出经济科目”设计辅助帐, 如:房屋建筑物购建、专用设备购置、专用材料费、维修费、劳务费等, 便于日后决算, 一目了然。结算期末将竣工决算的专项支出结转到专项拨款。
(4) 其他科目。可结合2006年颁布的新企业会计准则进行修订。如应付工资、应付福利费可以合并成应付职工薪酬, 福利费不进行计提而是根据实际发生额进行列支, 结转到成本或费用的科目可以设成工资福利性支出;应交税金和其他应交款可以合并成应交税费;引进投资性房地产、资产减值等科目, 争取与新企业会计准则相衔接。
四、政府收支分类改革提高准公益性水管单位财务管理效率
在会计核算工作做好的基础上, 部门预决算与财务会计制度达到相衔接。这几年国家实施的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资产管理等改革, 已经为水管单位预算、核算和决算创造了条件, 资金管理、资产管理以及材料设备采购等已走入规范化、国际化。政府收支分类改革, 消除了预算、核算和决算细化的障碍, 将水管单位的预算、核算和决算一体化成为可能。政府的钱是怎么来的, 做了什么事, 怎么做的, 效果如何, 三者一结合就能看出来。在日常操作程序上, 先根据相关预算批复的要求进行日常帐务处理, 决算的编制数据取自财务核算的内容。三者的协调统一有利于水管单位日常财务管理, 缩短了预决算编制时间, 核算、决算也准确地反映实际工作和水管单位发展的必需。准公益性水管单位制定出一套与政府收支分类改革、水利工程管理相配套的内控制度、会计制度和财务管理制度, 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参考文献
[1]、财政部《2007年政府收支分类科目》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6年
[2]、水利部财务经济司《2006年度水利财务经济工作手册》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7年
水管单位财务管理分析 篇6
本文以淮河水利委员会沂沭泗水利管理局所属沂沭河水利管理局作为典型分析调研实例, 采取实证分析的方法, 对基层水管单位的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现状、存在问题、建设重点进行系统分析, 提出一些具体建议。
1 水管单位工程管理现代化现状
沂沭河流域地处山东省东南部和江苏省东北部, 是淮河流域北部一个相对独立的水系, 流域地势总体北高南低, 北部为山区, 由西北向东南逐渐降低, 沂、沭两河纵贯沂蒙山区, 均属大型山洪河道, 流域总面积24 060 km², 山东境内控制流域面积17 253 km²。
沂沭河水利管理局 (以下简称沂沭河局) 主要承担沂沭河流域山东境内直管工程的水行政管理和防洪保安职能, 对直管范围内主要河道、闸涵、枢纽工程施行统一管理和维修养护;主要包括沂河、沭河、祊河、分沂入沭、邳苍分洪道和新沭河等主干河道, 河道总长517.04 km, 堤防总长828.01 km, 控制性闸涵6 座, 设立三级管理机构, 分别为沂沭河局、基层管理局 (7 个) 、基层管理所 (13 个) 。
2002 年水利部组织课题组完成了《中国水利现代化研究报告》, 系统提出了我国水利现代化的评价指标和标准, 构想了推进水利现代化的进程、行动计划和保障措施[3];“十一五”以来, 国务院和水利部多次作出批示和指示, 把水利现代化建设作为国家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从战略高度提出了建设目标、规划构想和具体要求。沂沭河局依托水利现代化建设的时代大潮, 积极创新, 围绕本单位职能设置和流域管理特点, 把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建设作为单位事业发展的战略重点, 积极践行可持续发展的治水思路, 通过全面研判流域水利工程管理现状, 统筹规划, 以规范化、科学化、法制化为标准, 从制度、组织、理念、队伍、信息化和基础设施等几个方面着手, 采取了一系列切实有效的措施, 逐步构建现代化的水利工程管理体系, 取得了初步成效。
1.1 现代水利工程管理理念牢固树立
沂沭河局近年来高度重视现代化管理理念的提升和现代化意识的树立, 牢牢把握加快水利改革发展、进一步治理淮河的历史机遇, 紧紧围绕“确保工程安全运行, 维护河湖健康生命, 服务社会经济发展”[4]的管理定位, 紧紧围绕可持续发展这一治水中心思路, 结合沂沭河流域管理工作实际, 进一步提出“以人为本, 服务社会公共利益, 以安全为根基, 确保流域人民生命及财产安全, 以公平公正为原则, 促进行业健康发展, 以人水和谐为愿景, 维护河湖健康生命, 以法制化、规范化、科学化为标准, 全面提高工程管理水平”[5]的现代水利工程管理理念, 并通过一系列制度、举措进行具体的贯彻落实, 从而使单位干部职工在水利工程管理实践中能够始终把现代化建设放到重要位置, 把现代化管理理念落实到工作的方方面面。
1.2 现代化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初步形成
现代化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实质是通过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理顺管理体制, 建立良性管理运行机制。根据2002 年9 月国务院颁发的《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意见》、水利部颁发的《关于印发水利部直属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试点方案的通知》等文件精神, 通过试点、非试点到全面推开, 沂沭河局全面完成了“管养分离”的水管体制工作, 并于2008 年1 月顺利通过验收, 解决了制约多年的维修养护经费不足、体制不畅等问题。
通过水管体制改革, 沂沭河局基本形成了体制顺畅, 职能清晰、权责明确的水利工程分级管理体制;管理科学、运行规范的水管单位运行机制;市场化、专业化和社会化的水利工程维修养护体制。管理效率明显提高, 保证了工程完整和安全运行, 工程效益得到充分发挥, 工程面貌明显改善。
1.3 工程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近年来, 沂沭河局立足于工程实际, 以确保工程安全为中心, 以科技进步为支撑, 以水管单位体制改革为契机, 以工程管理考核为手段, 全面推进工程管理法制化、规范化和科学化建设, 努力争创国家级水利工程管理单位, 工程建设规范有序, 基础设施极大改善, 基础管理工作进一步规范, 水利工程各项功能长期安全运行, 管理水平得到比较明显的提高。
2006 年9 月, 所属江风口分洪闸管理局、彭道口水利枢纽管理局顺利通过水利部组织的考核验收, 评定为国家二级管理单位;2012 年10 月刘家道口水利枢纽局顺利通过水利部组织的“国家级水利工程管理单位”考核验收, 标志了沂沭河局水利工程管理新的突破和起点。同时, 为更好发挥水工程的生态和社会效益, 促进现代资源和生态水利的建设, 沂沭河局还依托刘家道口水利枢纽工程, 建设了沂河刘家道口枢纽水利风景区。
1.4 现代化基础设施取得突破性发展
水利工程管理手段现代化依托的是现代化基础设施, 包括高标准的水利工程设施、科学现代的管护设施、完善的信息化基础设施和应用系统。其中信息化基础设施和应用系统是水利信息化的2 大支柱, 其建设发展也可称为是水利信息化的过程, 水利信息化是“应用信息技术, 开发和利用水利信息资源, 促进信息交流与知识共享, 提升水利业务的效率和效益的过程”[6], 是水利现代化的基础和重要标志[7]。
沂沭河局现阶段在现代化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取得的主要进展有:
1) 水利工程及管理基础设施得到极大改善。“十一五”时期, 沂沭泗河洪水东调南下续建和一系列水闸除险加固工程的实施, 给沂沭河局管护设施建设带来了难得的机遇, 一大批关系沂沭河防洪安全和改善管理基础设施的重点工程相继完成建设并投入使用, 直管病险水闸除险加固全部完成, 防洪减灾和水资源配置、调控能力得到显著提高, 局机关及下属的河东局、郯城局和部分管理所的管理设施进行了改造和扩建, 全局的管理基础设施得到较大加强。
2) 信息化基础设施显著加强。沂沭河局把水利信息化建设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本着以水信息化促进水利现代化的指导思想, 在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发展规划和实施计划中把信息化建设作为重要内容进行了详细规划。目前已经建成覆盖沂沭河局、基层局、管理所三级管理机构的广域数据网和语音通信网, 各干线节点间综合带宽34 Mbit/s, 数据拓扑带宽6 Mbit/s[8], 各主要节点均建设了信息专用机房, 更新和增配了一些信息化办公终端;目前全局共有信息节点机房10 处, 应用服务器约28 台套, 普通办公终端约240 点, 信息化基础设施基本形成了较完整的体系。
3) 信息化应用系统建设取得初步成效。沂沭河局近年来积极探索管理创新, 积极引进和推广管理新技术, 引进和建设先进管理设施及信息系统, 在防汛会商、水情信息服务、水信息综合管理平台, 流域数字地图、水行政管理、内部政务及办公等方面均初步形成适应自身管理需要的应用系统, 这些系统在管理单位业务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因大多属于探索性建设, 系统设计和功能设置上还需不断完善。
其中“水信息综合管理平台”规划作为沂沭河局水利业务信息管理的综合平台, 于2010 年上线运行, 2012 年根据水利部工程考核标准要求, 进行了进一步的完善, 对系统软件平台进行了升级改造, 功能进行了扩充, 逐步集成和建设了工程日常管理、水行政管理、技术档案管理、工程监测、工程调度运用等相关功能模块, 该项系统已经初步形成综合的信息平台, 能够对水利工程管理中的大部分业务提供信息化手段支持, 对促进工程管理水平提高和现代化管理方式转变发挥了重要引导作用。
4) 工程监视监测系统初具规模。水利工程监视监测是水利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沂沭河局管理的6 座大中型控制性水闸先后进行了新建、改扩建或除险加固, 基本形成了包括工程监视、自动化控制、工况监测、水文监测在内的现代化工程监控体系。以刘家道口闸 (设计流量12 000 m³/s, 校核流量14 000 m³/s) 为例, 全闸布设了69 个视频监视点, 基本实现了闸区的无缝隙监视, 实现了现地、中心、远程三级分控操作系统, 对水闸扬压力和绕渗观测、启闭机及闸门运行工况、强电系统工况实现了实时监测, 基本代表了目前国内水闸自动化监控的较高水平;水文测报方面, 依托沂沭泗水文信息网, 利用自动遥测站点, 初步形成了流域自动化水文监测网络, 基本实现了重要站点水文信息的自动化采集和信息化查询。
另一方面, 河道工程的监视监测尚处于起步阶段, 主要是在部分重点区域布设了一些远程监视云台, 局部实现了工程图像监视, 但布设点较少, 应成为下一阶段建设的重点。
1.5 管理队伍不断加强
沂沭河局受历史因素影响, 一定程度上存在着技术人员偏少, 学历层次偏低, 技术力量薄弱, 队伍整体素质不高等问题, 队伍结构不合理, 不能适应工程管理现代化的需要。
针对这一状况, 沂沭河局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着力打造一支高素质、结构合理、适应管理现代化要求的水利工程管理队伍。制定了人才培养更新规划、科技创新激励机制及人才培养鼓励措施, 鼓励干部职工参加在职继续教育, 鼓励科技创新;每年全局开展的不同层次和领域的培训达40 余次, 培训600 余人次。
通过采取人才的培养、更新和引进等一系列措施, 沂沭河局队伍结构和整体素质有了很大的改善。目前, 沂沭河局共有在职职工331 人, 大专及以上学历合计221 人, 占总人数的66%;各类专业技术人才合计130 人, 占总人数的39%;各类技能人才196 人, 占总人数的58%。全局上下涌现了一批既掌握技术又懂管理的复合型人才, 造就了一批既掌握信息系统等现代技术运用, 又熟悉水利工程专业知识的多层次、高素质的现代化人才, 管理队伍得到了不断加强。
1.6 基础管理进一步规范科学
沂沭河局不断加强和规范基础管理工作, 制定了闸涵和河道堤防工程的管理细则、工程检查观测实施细则等一系列内部制度;完成了《沂沭河2010 —2015 工程管理规划》、《工程管理现代化发展规划》、《沂沭河局“十二五”基础设施建设规划》等一系列规划计划工作;按年度进行防洪预案、抢险建议措施方案等预案的修订和修编;从制度、规划、预案等几方面为工程管理基础工作夯实了基础。
突出的具体工作有:建设了工程管理基础数据库和数字地理信息试验系统;加强制度建设落实工程检查观测, 严格按技术规程开展工程观测和技术资料整编;依照规范、规程要求组织水闸设备管理等级评定和水闸安全鉴定工作;重视技术管理和基础工作, 开展了沂沭河下游河道演变及治理对策、沂沭河河道护岸研究等一系列研究和调研工作。
2 存在问题及建议对策
沂沭河局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建设在水利事业快速发展和科学技术不断进步的推动下, 在加快水利改革发展、进一步治理淮河这一历史机遇的支撑下, 取得了一些成绩, 也作为一个缩影反映了基层水管单位在水利事业现代化建设中的科学实践。同时, 在系统分析和调研过程中也发现, 相对现代化的总体目标要求, 现阶段, 沂沭河局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建设仍然处于现代化的初级阶段, 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和完善, 需要作出不懈努力, 持续推动现代化建设的不断前进。
2.1 现代化制度体系需要进一步完善
制度建设方面仍存不足, 一些旧有的管理制度已经不能适应现代管理方式和手段, 束缚了管理方式的转变, 如:关于工程检查记录的一些规定在制定时是以传统书面记录方式为基础制定的, 而沂沭河局已经初步形成信息化的工程日常检查记录系统, 原有制度中的一些要求不能与新的记录手段相适应, 需加以修订完善。
2.2 管理队伍仍需要进一步建设
管理队伍经多年建设, 有了很大改善, 但仍然不能适应现代化管理方式的需要, 主要体现在:1) 人员组成结构不合理, 适应现代管理需要的技术型人才仍然偏少;2) 人员知识结构存在不足, 普遍存在结构单一的缺陷, 缺少复合型人才;3) 人员总数相对偏少, 直接从事水利工程管理的人员严重不足, 难以实现现代化的精细管理要求;4) 具备信息化技术知识的管理人员严重不足, 信息化管理设施不能得到充分维护和利用, 信息化管理手段不能得到高效推广和发挥效益。
2.3 经费投入需要进一步落实
近年来水利建设资金逐年加大, 但沂沭河局在资金面上仍然面临重建设轻管理的问题, 下达经费的使用范围和设计要求有时与实际工作需要脱节, 现代化和信息化建设缺少延续性及可支配资金的支持, 水管单位难以主动开展管护设施维护、改造和信息化建设工作, 一些管理工作迫切需要的内容难以落实建设。
随着信息化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和设备的不断增多, 相应的维护和管理工作日益复杂和繁重, 涉及信息化建设和管理工作的设备维护、设备更新、信道租赁、软件研发等需求也越来越多, 近年来虽然下达了水利信息系统运行维护费这一专项经费, 但相对工作内容和管理范围来说仍远远不足, 只能用于维持现状规模和内容, 难以开展更新改造类的建设工作。
2.4 管护和基础设施需要进一步建设和完善
1) 整体水平需要进一步提高, 虽然十一五期间实施了一系列管护和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建设, 但在整体上水平仍然偏低;管护设施相对管理任务仍然不足, 布局不均衡, 存在薄弱环节。
2) 信息化基础设施还需要进行系统性的完善和建设, 数据机房、传输信道、信息终端等方面在一定程度上仍存在粗放建设和被动管理的弊端, 数据机房建设标准不统一, 数据安全保障性不够, 基层管理单位设施简陋, 广域传输信道主要依托数字微波, 缺少备份冗余措施, 且通道带宽不能满足管理需要。
2.5 工程监视监测系统还处于起步阶段
工程监视监测系统还处于起步阶段, 存在以下不足:
1) 水文自动测报现状上仍然是测点偏少、覆盖范围偏小, 一些重要水文断面还没有建设或并网遥测站点, 不能完全满足防洪保安的需要。
2) 水闸等控制性工程的自动化监控系统虽然已初具规模, 但系统的稳定性仍然不足, 各水闸的技术方案不统一, 子系统分散建设, 管理和维护难度较大, 需进一步进行提升和整合, 充分发挥投资效益。
3) 河道工程遥测及图像监视等方面的建设处于刚起步阶段, 远远不能满足管理现代化需要, 监测调度终端需加强建设。
2.6 信息化应用系统有待完善
目前, 沂沭河局在软件建设上的投入偏低, 部分存在重硬件轻软件的现象, 具体如下:
1) 部分系统运行多年, 不能及时进行更新改造和完善性开发, 在功能上存在欠缺, 在易用性上影响管理工作效率, 不能适应新形势下的工作需要, 如财务管理、办公邮件系统均为2002 年建设, 至今已经运行10 年, 一直没有进行技术更新。
2) 建设水平及集成度偏低, 系统间缺乏有效集成, 数据不能有效共享, 在用户管理、界面集成方面存在一些不足, 大量数据需要重复采集或录入, 对已经采集的数据不能有效地进行挖掘、分析和利用, 影响了建设效益的发挥和信息化运行效果, 进而影响了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的提高。
3) 一些迫切需要的应用服务仍然不能得到很好的实现, 如防汛决策支持、数字地图、办公自动化、公文流转、网络化档案检索查询等。
4) 系统使用和推广不足, 不能充分发挥效益, 一方面管理人员技术水平不一, 对信息化应用系统的使用积极性不足;另一方面各信息系统和实践工作流程间的融合度不够, 部分存在脱节现象, 不能深入地把信息应用手段贯彻入实践流程中去。
2.7 应急管理能力需要进一步加强
随着现代化基础设施特别是信息化设施与实践业务的关联度越来越高, 信息化应用范围和系统宏观体量不断扩大, 发生各类故障的可能性也越来越大, 2012 年沂沭河局先后出现由于设备或信道故障引起的网络通信故障10 多起, 由于备品备件不完善, 缺少冗余措施, 应急处置能力不强, 发生故障后难以快速恢复, 影响了相关系统的运行和实务工作的开展。
3 基层水管单位现代化建设的探讨
通过对沂沭河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的实践分析, 结合现阶段水利工程管理工作实际, 在进一步学习了解和比较分析现阶段水利现代化发展新趋势、新技术的基础上, 认为现阶段基层水管单位特别是流域管理机构一线管理单位的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建设工作应该围绕“两个支撑, 三个重点, 四个目标”做好工作。
“两个支撑”是以现代化队伍和信息化设施建设为支撑;“三个重点”是以信息应用系统、工程监视监测系统、应急能力建设为重点;“四个目标”分别是初步实现工程日常管理、防汛调度管理、水行政管理、工程监视监测的现代化。具体可以从加强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规划和计划实施工作等6 个方面开展工作。
3.1 加强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规划和计划实施工作
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建设意义重大, 内容丰富, 涉及组织、制度、队伍、现代化设施、信息化建设等方方面面, 现代化信息化的设施设备建设技术要求高, 专业性强, 投资大, 且各子系统间、软硬件间耦合度高, 需要进一步加强规划和计划工作, 做好统筹安排, 协调调度, 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建设应该有统一的规划、管理, 充分做好项目间、机构间、部门间的协调配合, 充分做好项目建设、人员、制度、机构、体制等方面优化调适。只有这样才能使建设工作稳步、有计划的向前推进, 减少内生性阻力, 减少重复建设, 使投资发挥最大效益, 使现代化建设高效进展。
3.2 强化现代化管理理念的培育和巩固
紧紧围绕基层水管单位的管理职能和定位, 推进水利工程管理理念和方式的转变, 使可持续发展的治水中心思路, 深入人心, 深入贯彻到管理实践工作的方方面面, 通过专题教育、政策激励、考评激励、制度强化等方式, 进一步提升干部职工对现代水利工程管理理念的认识高度。
3.3 加强现代化队伍建设
重视和改善人员及知识结构上的不足, 通过引进、培养等方式补充新鲜力量, 改善管理队伍的知识结构, 培养复合型知识能力, 更好地适应现代化管理方式和手段。培养和造就一批具有信息化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 在信息化建设、管理和应用推广中发挥引导作用。
3.4 加强制度建设
适应新形势的发展, 尽快对现有的制度体系进行必要的更新和完善, 使其更科学, 更能适应现代管理方式, 对工程日常管理、基础技术资料管理、防汛信息管理、防洪工程调度运用、建设项目跟踪管理等具体业务工作要进一步修订相关制度, 通过制度固化各种现代化管理方式和手段。
3.5 推动全面工作的现代化转变
进一步重视信息化建设在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建设中的基础作用和推动能力, 要把信息化建设作为一个关键抓手, 高度重视信息化应用系统的建设, 加强软件投入, 以点带面, 通过业务数据的电子化、业务流程的信息化, 引导业务实践的转变, 推动全面工作的提高。
3.6 做好重点项目的规划建设
综合分析管理单位工程管理现代化现状, 结合工作实际, 找准突破点, 规划和建设好几个重点项目, 以点带面, 推动全面现代化的建设。
现阶段可以重点建设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 以水管业务工作流为核心的水信息综合管理平台。
2) 移动式智能信息终端, 推动现场、精细管理的发展。
3) 工程监视监测及自动化控制系统, 加强管理能力, 提高监管能力和决策科学性。
4) 工程基础资料及数字地图的建设, 为各项业务提供基础数据和平台。
5) 应急响应系统的建设, 加强应急能力建设, 重点做好应急预案、信息传输、处置设施的建设, 如建设车载防汛应急指挥平台、移动式指挥调度终端等, 提高对防汛抢险、突发水事件等突发状况的应急处置能力。
6) 进一步加强和重视信息化安全, 确保运行和数据安全。
4 结语
水利现代化是推动水利事业不断前进和可持续发展的源生动力和重要方向, 水利部多次把水利现代化作为主旨性目标加以贯彻。基层水管单位的现代化建设一方面要依托上级单位的顶层设计与建设;另一方面要积极主动, 紧跟时代步伐, 结合实际, 因地制宜, 深入剖析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的内涵, 要以人为本, 服务社会公共利益, 以安全为根基, 确保流域人民生命及财产的安全, 以公平公正为原则, 促进行业健康发展, 以人水和谐为愿景, 维护河湖健康生命, 以法制化、规范化、科学化为标准, 全面提高工程管理水平, 创新思路, 勇于探索, 科学规划, 扎实工作, 开创水利事业现代化新局面, 更好地服务于经济社会和水利事业发展大局。
参考文献
[1]欧阳红祥, 李欣, 方国华.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及其评价指标体系[J].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2012, 10 (1) :150-152.
[2]高玉琴, 方国华, 韩春晖, 等.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内涵/目标及内容分析[J].三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 31 (4) :45-48.
[3]顾浩.中国水利现代化研究[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2004:1-6.
[4]沂沭河水利管理局.沂沭河局水利信息化工作报告[R].临沂:沂沭河水利管理局, 2012:2-3.
[5]沂沭泗水利管理局.沂沭泗局2011年度工作报告[R].徐州:沂沭泗水利管理局, 2011:3-7.
[6]水利部水利信息中心.SL/Z376-2007水利信息化常用术语[S].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2007:3-4.
[7]吴恒清, 钱名开.以水利信息化带动水利现代化对策探讨[J].水利信息化, 2012 (2) :16-19.
浅析当前水管单位的内部控制 篇7
一、加强水管单位内部控制的重要性
(一) 加强内部控制是推动水管单位事业发展的重要保证
随着水利政策支持力度的加大, 国家对水利事业的投入不断增加, 国有资产总量和比重也在不断增加。其资金来源大多以财政拨款为主。所以加强内部控制建设对于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强化水利职能, 推动水管单位事业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 加强内部控制是完善水利系统惩防体系的必然要求
越来越多的目光将转向和聚焦水利行业, 这也意味着水管单位财务资金管理上出现问题的可能性也会越来越大, 需要我们加倍的重视。加强内部控制是规范财务管理的有效途径, 是实现从源头上惩治和预防腐败的重大举措, 是完善水利系统惩防体系的必然要求, 是推动和巩固水利系统党风廉政建设的必然要求, 以确保我们水管单位的工程安全、资金安全和干部安全。
(三) 加强内部控制是保护国家财产安全的重大举措
如果财政性资金使用过程中出现了问题, 将会给国家和单位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甚而影响到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所以水管单位内控制度要以保障单位资产安全和完整为目标, 建立健全内部控制体系, 贯穿于单位经济活动的各个方面, 确保有关法律、法规和各项规章制度的贯彻实施。
在现阶段, 加强内部控制是适应大环境变化的需要, 是经济健康发展的迫切呼唤。正确认识内部控制的重要性, 对于加强水管单位管理, 维护财产安全, 提高经济效益, 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水管单位内部控制的现状
(一) 内部控制意识淡薄
从现实的情况来看, 有些单位的领导, 缺乏对内部控制知识的基本了解, 没有充分认识到内部会计控制的重要性。有的单位根本没有建立内部会计控制体系, 严重缺乏科学有效的监督制衡机制;有些单位虽然建立了科学合理的内控体系, 但是在执行、监督和评估环节流于形式, 没有把握内部控制的精髓, 出现了内控制度“挂在嘴上, 订在墙上, 就是不见行动上”的虚设表象, 内控制度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二) 内控机构设置不到位
目前水管单位其性质大多是事业单位, 由于财政经费和人员编制的限制, 往往没有专设财务部门, 仅仅从属于办公室, 而财务负责人也是由没有财务专业知识的办公室主任兼任;会计人员兼职过多, 业务交叉过杂;也没有设置独立的内审机构, 所以容易造成内部控制的监督薄弱。
(三) 内控系统不完善, 互相牵制效力低
随着水管单位财务电算化的普及, 有些单位随之进行了岗位合并, 手续执行合并简化;一些不相容的职务得不到分离控制, 降低了各岗位相互牵制的效力。从而见之, 流程控制体系不够完善, 制度执行不到位。
三、加强水管单位内部控制的对策
(一) 增强内控意识, 营造良好的内控环境
单位负责人作为单位财务的第一责任人, 有责任和义务: (1) 理顺会计工作关系, 了解会计工作情况进程, 以保证会计工作有序进行; (2) 强化内部控制相关人员的内控意识, 通过技能培训学习, 提高他们的业务素质, 以提高内控的监督作用; (3) 对业务经办人员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和政策法规教育, 营造良好的内控环境, 形成一套既有分工又有合作、既有监督又有协调的有序的控制体系。
(二) 内控机构设置一定要到位
从水管单位的实际出发, 一定要设置专门的财务机构, 并按照《会计法》要求配备财务机构负责人, 同时要提高会计队伍的整体素质, 合理保证会计系统的基础控制。另外还要设置独立的内控机构, 应当授予内部审计部门适当的权利, 以确保其独立地履行审计职责, 为加强内部控制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 加强会计系统控制, 强化财产保护控制
会计系统的基础控制作为组织内部控制的首要环节, 就是要通过对会计工作中最基本的凭证登记、做账记录、账簿核对以及报表编制等环节进行严格而细致的规范, 以及时发现会计工作中的错误并进行更正, 确保会计控制目标的实现。
严格财产保护控制, 健全资产管理制度, 明晰产权关系, 保障资产安全和完整。越来越多的资金将进入水利建设领域, 随之而来的水利项目也将实施上马, 所以工程项目控制就显得尤为重要。其控制措施主要表现在: (1) 工程立项应根据年度投资计划, 对项目建议书、可行性报告组织专家进行论证和评审, 出具评审意见; (2) 工程招标应采用公开招标, 择优选择具有相应资质的承包单位和监理单位; (3) 工程建设环节应实行严格的概预算管理, 加强对工程建设过程的监控; (4) 建设工程完成后, 应及时办理验收和竣工决算, 并对完工项目的评估和绩效考核。
(四) 健全内部控制制度
水管单位应切实建立起适合本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 不能以一般的财经制度代替内控制度, 明确自控重点, 建立良好的单位文化氛围。 (1) 坚持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控制, 形成互相制衡、内部牵制。要明确不相容机构和岗位之间权责分明, 相互制约、相互监督, 从而预防发生错误和舞弊, 做到防患与未然。 (2) 要健全授权审批控制制度。授权审批是指单位在办理各项经济业务时, 必须经过规定程序的授权批准。单位必须建立授权审批体系, 规范特别授权的范围、权限、程序和责任。对于重大的业务和事项, 应当实行集体决策审批或联签制度, 任何个人不得单独进行决策或擅自改变集体决策。 (3) 强化预算管理控制。加强单位预算管理主要体现在编制与执行环节。编制时要“准”, 应从单位的实际需要出发, 结合当年财力状况, 核定具体支出额度, 明确各项支出的方向和用途。执行时要“刚”, 即在执行环节应进一步强化预算的刚性约束, 防止随意调整追加预算以及超预算等行为的发生。 (4) 建立重大风险预警机制和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机制。对可能发生的重大风险或突发事件, 制定应急预案, 明确责任人员, 规范处理程序, 确保突发事件得到及时妥善处理。
中华民族治水史册翻开了崭新的一页, 水利事业发展步入了新的历史阶段。水管单位的内部会计控制任重而道远, 相信只要上下合力、多下功夫, 水管事业的发展一定会跃上一个新台阶。
参考文献
[1]2008年5月财政部等五部委发布的《企业内部控制规范──基本规范》.
【水管单位财务管理分析】推荐阅读:
水管单位水利工程管理07-07
水管站县级文明单位复查06-06
“PVC-U纯国标排水管”项目分析报告10-06
破解二次供水管网管理难题06-02
水管冷却09-15
消防水管网06-26
配水管网08-02
钻井隔水管08-24
排水管渠06-05
智能冷却水管控制0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