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中的绿色教育

2024-12-14

数学中的绿色教育(通用12篇)

数学中的绿色教育 篇1

当今, 绿色是一个非常时尚的词语, 如绿色食品、绿色消费、绿色新闻、绿色通道、绿色人际等等。“绿色”已不仅仅是一种生命的颜色, 更是一种文化的体现。“绿色”也成了一种教育理念, 一种艺术化的教育, 一种敬畏生命的教育。作为职高语文教师, 如何在绿色课堂中进行生命教育, 也成为追求时尚和未来的话题, 面对现实, 我作了以下的理性分析和大胆的实践。

一.职高生的现状和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社会高度发展, 科技日新月异, 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 外面的诱惑也越来越多, 一些消极的思想正在腐蚀着人的灵魂。职高生正处于心理发展的关键期, 最易受影响。根据调查, 职高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逆反心理、离巢心理、孤僻、自卑, 甚至漠视生命。平时他们倾诉的对象不可能是父母或师长, 而同龄人与自己水平相当, 或许可以倾诉, 但倾诉之后可能共同茫然。久之, 种种情感郁积内心而得不到应有的渠道来疏导, 随之厌学情绪严重, 缺乏自信, 常有焦躁反应, 怕与人交往。因此, 职高生的生命教育迫在眉睫。

观照我们当今的学校教育现状, 不由得让人感到我们现在的教育教学在生命人格建设方面的荒凉。半个世纪以来, 受科学主义和功利主义的影响, 语文被视为一门应用性的工具学科, 过于强调其“语用”功能, 忽视了语文作为人的生命活动的意义, 忽视了语文对人的精神世界构建的价值。语文与人的精神和心灵、与人的生命和生活越来越疏远, 更不用说在绿色课堂中展开生命教育。

二.生命教育的内涵及其在职高语文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什么是生命教育?文菊同志曾对学校生命教育给出这样的定义:所谓生命教育是帮助中小学生认识生命、欣赏生命、尊重生命、珍惜生命, 提高生存技能和生命质量, 实现生命价值的教育活动。生命教育的目的:理解生命意义、发掘生命潜能、提升生命品质、捍卫生命尊严、实现生命价值。

语文是母语, 有着悠久的历史, 它为我们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内涵, 其中就包括对人的生存状态、生命意识、生命价值的思索与理解。语言文学作为一种生命体验的表现形式, 是作家生命体验的精彩再现;加上职高语文教材中有大量直接阐释生命、呼唤热爱生命、敬畏生命的课文, 因此, 通过语文学习树立学生的生命意识, 提升生命境界, 让学生在语文课上, 产生“自己好像长高了一点”的感觉是可行的。王鉴老师说:“‘生命课堂’就是在课堂教学中, 不仅仅是为了知识而教学, 更应是为了人的发展而教学。”

因此, 我们提倡的理想课堂是充满人性与智慧, 充满激情与体验, 充满对话与分享, 充满灵动与生成的一个绿色课堂。提倡的理想的教学过程应该是生命被激活、被发现、被欣赏、被丰富、被尊重的过程, 是生命的自我发展、自我生成、自我超越、自我升华的过程。语文是生命之声, 是文化之根, 是人的精神家园, 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绿土。

三.职高语文教学中强化生命教育的实践途径

生命对于每个人来说, 只有一次, 我们提出的生命是人体的生理存在与精神存在的统一, 无精神的生命和无生命的精神是无意义的。人的生命历程是以不断克服困难的形式实现生命价值的过程。语文教学必须要皈依生命, 必须要确立生命价值取向。这既是语文学科自身具备的性质所决定的, 也是时代和社会前进赋予语文教学新的使命。对此我在职高语文教学中就强化生命教育的实践作了如下实践:

(一) 在和谐的绿色课堂里放飞生命的翅膀

在民主开放的当今社会里, 如何善待生命, 这是我们绿色课堂的落脚点。在丰富多彩的语文教学中, 如何确立学生主体, 这是我们追求的目标。要达到这样的目的, 就需要创设友善、融洽的绿色课堂, 并展开生命教育。

1、感应学生, 使学生的情感引起共鸣

语文教师应做一个关注生命教育的有心人———具有强烈的生命意识, 对生命的热爱。如果希望学生热爱生命, 就要让他们与热爱生命的人在一起。教师对生命的理解与热爱, 要通过课堂互动来传递。因此教师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 应尽量少地掺和个人对学生片面的、肤浅的、或某个阶段的某种状态下的感悟、感受。教师的情感对学生有直接的感染作用, 一个教师对教育工作和学生真正的热爱, 就会产生肯定的情感反应, 激起情感的共鸣, 从而打开学生的心扉。教学中, 我经常把课堂内容展开, 带学生到生活中来, 如教了《提醒幸福》, 先请他们谈什么才是真正的幸福, 然后我谈自己对幸福的理解———精神快乐, 引导他们理解真正的幸福是心理, 是一种感觉, 而不是物质, 从此, 他们就觉得幸福, 活得快乐。

2、关爱学生, 使学生的生命完满展开

苏霍姆林斯基说:“没有爱, 就没有教育。”又说:“热爱孩子是老师生活中最重要的东西。”教育没有了爱, 就成了无水之池。爱心是构建绿色课堂的基础, 教师应以一颗热爱学生之心, 贴近学生, 关爱学生, 努力构建一个充满爱心的课堂环境, 让学生把天性中最优美、最灵性的东西展示出来。人类生活需要在爱的孕育中充实, 学生渴望在爱的环境中成长。课堂上, 师生间充满了“爱”, 才会变得轻松, 教师才会游刃有余地教, 学生才能自由自在地学, 教师不能把目光仅局限于知识的传授上, 应更多的关注学生作为一个生命个体而存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 我的学生都比较的活跃, 有一次我突然发现一些学生的情绪低落, 就引导他们说出苦衷:原来是与数学老师发生了矛盾, 并说从此不再听他的课。我分析了他们各自的优缺点, 让他们主动与老师沟通, 从而消除了彼此的隔阂, 课堂上也融洽了许多。

3、尊重学生, 使学生的天性自然流露

爱心是绿色课堂的基石, 而尊重, 则是爱心的自然显露和必然表现形式。没有尊重, 教育就难以深入人心。绿色课堂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尊重学生, 满足他们的需要, 尊重他们的发展, 注重他们的现在和未来。语文教学同样如此, 只有在和谐的课堂教学中, 互相尊重, 学生的天性才能自然流露, 他们才能学到真知。平时我去上课, 常常有学生提出这样的要求:老师, 自由活动吧。有时我就顺着他们的心意, 给他们自由, 互相谈论, 包括学习, 生活, 心理等, 内容不限。课尾我趁机说:“这是一堂口语训练课, 你们有自己的选择, 我也有我的选择, 我们互相尊重吧。今天的作业:写写今天的收获。”他们不但不反对, 而且有话可写, 写得也真诚。

(二) 在语文阅读中理解生命的意义

1、在教材的阅读中得到思想的提升

中小学课程中, 语文学科是最接近也是最关注人的生命和灵魂的, 它包含大量的情感、道德、意志教育的内容。因此, 语文教学首先要立足于语文的课堂教学, 立足于语文现有的教材, 从语文教材中挖掘那些富含生命教育意义的内容, 使语文教学为学生的发展奠定一个良好的文化基础和精神底蕴。引导他们要懂得生存的美丽和死亡的意义;引导他们在宇宙中认识生命的可贵, 借此促进生命的自治和德行的成长。语文教材中那些文质兼美、声情并茂的文学作品, 哪一篇不是作者丰富的生命积淀?哪一篇不是作者独特的生命体现?在学习中,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与文本的对话, 思考生存的本质, 提升生命的境界;焕发他们对自然的虔敬和热爱, 对艺术的认识和鉴赏;引导他们在语言的大海里, 在作品的意象世界中, 感受生命之节奏, 引导他们树立正确而崇高的理想, 胸怀祖国甚至全人类;职高语文教材是一座丰富的文学宝库, 都不同程度的含有对生命意识的体验和思考, 处处蕴涵“生命情感的信息”。

如《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我的教学设计是这样的:利用《二泉映月》导入, 让学生在凄凉、哀怨的二胡声中体会盲人难以想象的坎坷的经历, 悲惨的命运, 凄凉的心境继而转入这位集盲、聋、哑于一身的美国女作家海伦·凯勒的精神世界。结束时想象她丰富多彩的内心世界, 同学们概括出了海伦·凯勒:一颗朴素、博爱的心;一颗对生活热恋的心;一颗对知识渴望的心;一颗坚忍不拔的执着的心;一颗积极乐观的上进心。最后在《命运交响曲》的伴奏下, 结束全文, 让学生的感情激荡, 久久不能平静, 课后再布置作业:我眼中的海伦·凯勒。杰克·伦敦的《热爱生命》, 这部小说以雄健粗犷的笔触, 记述了一个悲壮的故事, 生动地展示出人性的伟大和坚强。小说把人物置于近乎残忍的恶劣环境之中, 让主人公在与寒冷、饥饿、伤病和野兽的抗争中, 在生与死的抉择中, 充分展现出人性深处闪光的东西, 生动逼真地描写出了生命的坚韧与顽强, 奏响了生命的赞歌, 有着撼人心魄的力量。教学时, 让学生尽量想象文章所描绘的情境, 并将自己置身于此, 感受生命的悲壮。

2、在课外阅读中得到精神的熏陶

歌德说:“读一本好书, 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让学生在宽松的氛围中去读书, 无异于与作者生命的撞击, 在撞击中激射出生命的火花, 那是课堂上所无法达到的一种“水到渠成”的自我教育的状态。

根据平时的观察, 了解他们的心态, 我推荐并指导学生阅读有关具有强烈生命意识的课外读物和有关生命知识的科普作品、影视作品, 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被感化。如杰克·伦敦的巨著《野性的呼唤》、利奥·巴斯卡利亚《一片叶子落下来》, 何怀宏《若有所思》及科幻探险影片等。

(三) 在作文写作中得到生命的释放

1、让作文来疏导抑郁

处在青春期的职高生, 有着成长的烦恼、困惑、焦虑……他们有倾诉的需要。如果因势利导, 把他们常思常想, 常讨论的热门话题, 常关注的焦点纳入作文教学之轨, 那就满足了他们倾诉的需要, 解开了他们的心结, 又指导了他们作文。抓住学生平时关注的一些主要话题可以拟题作文。如刚进校时, 针对他们的选择, 我拟了一个作文题———《我的选择没有错》, 不但了解了他们的写作状况, 更是解除了他们前途的迷茫, 给以信心。对于职中学生, 不求是佳作, 甚至全篇文句不是很通顺, 但在某一处写出了作者的思想火花, 都给大肆表扬。这样能使学生切实感受到成就感, 同时这种感受也符合学生健康成长的心理需要。

2、让日记来宣泄情感

心理不畅很多时候是由于郁闷造成的。因此, 通过感情宣泄的方法调适心理, 是一种效果明显的行为辅导手段。学生可以毫无保留地将自己最真实的想法, 最真切的感受写下来, 让感情得到宣泄。再者日记或周记接通了学生和教师的心灵, 让他们拥有一个倾诉的对象, 从而减少孤独和无助感;同时教师获得了学生信任, 了解了信息, 对学生进行一对一的心理辅导, 解决心理不适和心理困扰。我让他们每周写二至三篇, 有话则长, 无话则短, 并一一批改, 不但了解了很多事情, 更是解决了很多问题, 挽救了一些将要偏离的学生。

3、让读后感来感悟生命

对于职高生来说, 勤写读后感观后感, 畅谈对生命的思考是很有必要的。现实生活中的实例, 文学作品中的精品, 影视作品中的焦点, 都可以成为学生探讨生命的话题, 让学生在讨论中反思, 在畅谈中回味, 在点评中探寻。通过这种读后感、观后感的交流, 极大地提升了学生对生命的认识, 学生在读后感观后感中闪现出了对生命思考的火花。比如, 有一个学生经常觉得自己被家长逼到学校是一种折磨, 于是我让他们在读了《读书人是幸福人》一文后写一篇读后感, 并作了批注与引导, 使他从讨厌转到好感, 进而认真读书, 体会到“读书人是幸福人”。

(四) 在活动评价中得到生命的肯定

1、开展以“珍爱生命”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

指导学生举行一次以“珍爱生命”为主题的宣传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强化珍视生命的意识, 感悟生命的意义及生命的价值。搜集摘录有关热爱生命的名言警句, 如普希金的《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奥斯特洛夫斯基的“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再搜集有关热爱生命的故事, 在课堂上进行交流。这样不但积累了知识, 提高了口头表达能力, 也培养了他们积极的人生态度, 善待他人, 善待自己, 而且使他们珍惜身边的人、事、物, 注重情感的交流和体验, 普及到珍爱地球, 珍爱地球上所有的动植物的生命。

2、以积极的评价引导人, 时时自我肯定

如果伤害学生的自尊心, 认为朽木不可雕, 那什么办法也难引起学生的兴趣, 更无法让学生共鸣。人的行为是受认知过程调整的, 对来自外部和内部奖赏的期待是行为的诱发和指导因素, 职高生大多数悲观冷漠, 自惭形秽, 自甘落后, 对自己的优点视而不见, 认为自己一无是处, 不可救药。教师要善于发现差生的闪光点, 辩证地认识自己。引导他们发挥自己的特长, 培养并展示自己的才艺, 证实自己的人生价值, 以消除差生自卑的心理。为此, 我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学生, 去关注学生的心理;充分利用延时教育, 耐心地对待每一个学生的成长, 不仅是知识的发展性, 更重要的是学生心灵的发展。首先, 让每个学生都说“我行!”“我会!”相信“天生我才必有用”, 使学生认识到自信是一个人成功的基石, 它能将一个人的潜能、才华发挥到极致。接着, 我建立起种种激励体制, 让他们经常得到成功的愉悦感, 从而树立学习的自信心。

绿, 是自然之色, 是生命之源, 是宇宙之本, 也是教育之色;“绿色”, 是生活的需要, 是教学的提升, 更是时代的呼唤;“绿色”, 是自由、和平和学生权利的和谐统一, 是工具性和人文性在学会生存、学会生活、学会交际中的完整统一, 是健全人格和个性发展的完美统一。实践证明:我们有效地拓展了“绿色课堂”, 可以让学生在绿意盎然的氛围中面对现实, 快乐地成长, 让学生理解生命, 热爱生活, 好好活着, 让学生感到“活着真好”。

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教育科学出版社1948、6

[2]、语文教学要关注生命教育邢荣, 教育实践与研究2008年第02期

[3]、关注语文阅读教学的生命教育作者:赖聪林, 2009年第12期

[4]、语文课堂“绿色生态环境”的构建蔡淑敏, 教师2008年第04期

数学中的绿色教育 篇2

摘要:目前,很多高校都开设了化学课程,化学课程在众多课程中很普遍。目前的社会更加提倡绿色化学,在进行化学实验时无污染无浪费,这对环境的改造有着很重大的意义。这也符合现在这个时代的标志。

关键词:绿色化学;大学化学;教学策略

一、了解绿色化学,与时代发展相随

绿色化学有着很广的范围,它涉及到了有机合成、催化反应、生物化学等多种化学领域的实验。绿色化学保证了从一开始的无污染到最后反应完成后对环境也不会造成不良影响。目前,世界很多国家都在提倡“绿色化学”的理念。绿色化学在这个时代很有发展前景,这就更需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学习绿色化学。

二、提出绿色化学理念,明白绿色化学重要性

当今社会面临着重大的问题就是环境污染问题,随着科学技术的提高自己化学水平的飞速发展,许多企业以及工厂利用大量化学品生产各种产品,各种毒气尾气没有经过任何处理随意排放,这给环境带来了很大的负担,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国家也在努力进行环境问题的治理。老师要在日常的教学中给学生们渗透严峻的环境形势,让学生们知道环境污染问题迫在眉睫。所以,要让学生们认识到绿色化学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学生们要在日常的学习中充分认识绿色化学,尽量做到不浪费,无污染,不对环境有害。只有日常的学习中做好了,以后才会更加的注重绿色化学。

三、了解相关知识,应对环境问题

在教学的过程中老师要适当的渗透一些环境知识,明白了一些污染成因之后就能对环境污染有一定的认识,绿色化学就能在日常学习中进行渗透,从而解决一些环境问题。例如,光化学烟雾的形成:光化学烟雾是由于大量的汽车排出的尾气和工厂排放出污染物的碳氢化合物(HC)和氮氧化物(NOx)等污染环境的气体在阳光(紫外光)照射下所发生的化学反应从而生成二次污染物,污染环境的气体和在化学反应下生成的二次污染物进行混合(其中包括空气中的胶质和大量悬浮物)所形成的烟雾污染现象,它是一种由碳氢化合物在紫外线作用下生成的有害浅蓝色烟雾。光化学烟雾的流动性很强,它能随着空气流动好几百公里,正因为光化学烟雾的这种特点,光化学烟雾也能深深的影响到远离城市的乡村,使各种庄稼也收到不良影响。光化学烟雾一般在阳光强烈温度较高的夏季特别常见,夏天阳光比较强烈,光化学反应进行的较快,在高温的催化下化学反应不断进行,生成的光化学烟雾越来越多,约在3-4h后达到最大值。光化学烟雾对于环境来说有着十分恶劣的影响,光化学烟雾不仅仅影响到了人和动物以及各种植物,还对建筑物有着很大的不良影响,光化学烟雾影响了建筑物,人们的能见度大大降低,给人们出行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多讲解一些污染知识让学生们认识到环境污染问题就在我们身边,我们在学习过程中要充分利用绿色化学理念来减轻对环境的污染。学生会对各种污染问题有一定的了解,学生们对环境问题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之后,就能更加理解绿色化学的重要意义。

四、进行实际讲解,举出具体实际

绿色化学在各种实验中的应用有很多,如微波实验。微波实验是在1970年的英国Harwell实验室首次应用的,此实验中首次应用微波炉处理了实验过程中产生的核废料,从此微波技术被广泛应用。有人发现在微波中进行的4-氰基酚盐与苯甲基氯的反应很快,它是普通的加热回流反应的240倍,这样更加的节约资源。这一发现引起了人们对微波技术在化学合成应用方面的兴趣。经过人们大量对于微波实验的研究发现,把微波技术应用到化学化合反应中去会比一般的加热反应进行的更快,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微波技术节约了大量的能源,并且没有造成任何环境的污染。在实际的生活生产中也有好多应用到了绿色化学的理念,如孟山都公司的乙二醇胺催化项目,这项技术就是在生产中充分地应用到了绿色化学的理念。该公司生产的诺恩朵普是一种广泛使用的广谱无选择性除草剂,对环境没有特别大的不良影响。在其中起关键作用的中间体由亚胺乙二酸钠须用氨、甲醛、氢氰酸为原料合成。但是,这个合成路线有三个很严重缺点:氢氰酸剧毒;反应过程中会释放大量的热量,在实验过程中可能会产生实验失控从而造成危险污染环境等。但是在技术人员的长期研究以及实验后,孟山都公司研究出了可以将乙二醇胺用瑞尼铜催化脱氢来生成上面所说的中间反应物,这样一来减少了上述实验中的一大部分缺点,二来回收率得到了大大提高,回收率能达到95%。让同学们多了解一些有关绿色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同学们就能在一定程度上理解绿色化学的意义,让学生们能在日常学习中应用绿色化学,让绿色化学深入人心。

五、总结

绿色化学在整个化学领域中是十分重要的,学校应该以正确的方式将绿色化学的观念传授给学生。当今世界都在关注环境治理问题,绿色化学理念正好符合世界的发展。学校应该培养学生的绿色化学意识,从而培养出适合学生顺应时代的发展。

参考文献:

数学中的绿色教育 篇3

关键词:高中;教育;绿色化学

一、高中绿色化学教育目标

绿色化学是用现代化学和化工生产技术,消除或减少对人类健康、生态环境有毒的原料、催化剂、试剂和溶剂的使用,不生产有毒有害产物、副产物和废物的一门新兴学科,其宗旨是实现有害物质零排放,从源头上防止污染、保护环境。对于高中化学教育而言,绿色化学教育已经成为了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其教育目标具体包括以下方面:

1、知识与技能。理解绿色化学概念、原则,了解绿色化学诞生与发展,认识生产生活中的绿色化学现象;学习绿色化学的研究方法,掌握化学实验基础知识与技能,能够完成简单的绿色化学实验;理解绿色化学与其他科学之间的联系,能够运用有关知识和方法解决绿色化学问题。

2、过程与方法。在探究绿色化学问题的过程中,理解绿色化学意义,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增强科学探究能力;掌握获取、加工绿色化学信息的方法,能够提出具有探究价值的绿色化学问题,提高自主学习、自主思考、自主探究绿色化学知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习绿色化学的兴趣,激发参与绿色化学宣传与科技活动的热情,感受绿色化学与自然、社会之间的和谐发展关系;增强将绿色化学知识应用于实践中的意识,能够合理判断与绿色化学有关的社会和生活问题;关注与绿色化学密切相关的热点问题,树立绿色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主动承担起学习绿色化学的责任,强化保护环境和造福后代的使命感。

二、绿色化学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实施途径

1、主动创设情境,善于利用教材素材。教师在教学时,应以主动创设的或者教材中的生活化情境或问题为中心,通过主动探究式教学,鼓励、引导学生主动建构绿色化学理念,比如可以把绿色化学的理念渗透在元素化合物教学中。如在卤素教学中,教师可组织学生讨论氯气用于自来水消毒的利弊;在高分子材料的教学中,教师可以以废旧塑料的再生利用为例,让学生认识到化学对废旧物资的综合利用的作用,讨论其可能的途径。通过这些活动渗透绿色化学思想,学生经常了解及关注身边的环境问题的热点,从而提高其深入了解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危机感和紧迫感,并将其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培养学生防止污染、关注人类生存发展的责任感。

2、立足实验,渗透绿色观念。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实验是化学教学的关键所在,所以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绿色化思想的重要手段。中学化学实验中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大部分实验的药品用量在教材中都未明确量化,都是用“适量”、“几滴”等笼统的词语限定,而中学生做实验时好奇心比较重,无法准确地把握实验药品的实际用量,所以造成药品的损失,甚至可能造成污染。二是实验的产物有毒。所以要对化学实验进行调整,要定量,实验室明确告诉学生药品的用量情况,这样既可提高实验的科学性,又可为实验操作规范化奠定基础,更是减少环境污染的重要保证。三是让学生根据有毒物质的性质,探究针对该种物质如何进行回收与处理。对于实验可以进行细节上的优化和处理,使得实验更绿色化。例如在萃取操作的演示实验中,由于溴的挥发性强,毒性大,而碘的毒性较小,可以将四氯化碳萃取溴水改为萃取碘水。在铜和浓硝酸反应的实验中,将铜片改为可调节高度的铜丝,这样就可以控制反应的进行,当实验结束时可以及时将铜丝取出,减少空气污染。演示白磷和红磷着火点对比实验时,该实验反应发生时燃烧物易爆溅并且燃烧时有大量白烟产生且有毒等,实验时在铁片上方罩个玻璃罩,取用的药品也要尽可能少。由此可见,在实验时,要确保实验的安全及环保问题。另外,教师要引导学生从不污染环境、不吸入有毒烟雾及安全和便于观察等角度出发讨论、分析,共同改进完成实验,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环境意识及绿色化理念。

三、循环使用化学试剂、充分利用反应产物

绿色化学是一门从源头上阻止污染的化学,所以,我们应该应用化学的处理方法,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及反应产物。这不仅从源头上防止了污染,而且增加了经济效益。例如:在中学化学实验用CO还原Fe2O3的实验中,如果将反应后的混合集体(含未反应的CO)直接释放到空气中,既浪费了资源,又污染了空气,产生了新的隐患。如果进行循环利用,就能达到节约化学资源和保护自然环境的目的(如图下所示)。在实验工作中,用绿色化学的思想来指导,更能有效地防止污染。

四、妥善处理化学实验中的废弃物

在中学化学实验中,大部分实验的药品用量在教材中都未明确给出限量以致学生很难把握药品的实际用量,这样既影响实验的科学性和实验效果,又会造成药品的浪费,还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污染,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规范化操作。若将药品规定了用量和浓度,既方便施教,又方便操作,更易让学生接受、观察和记忆,从而培养学生严谨的实验态度和科学的实验方法,同时节约药品,减少环境污染。教师实验教学过程中,限定用量,把好的经验传播给学生,妥善处理化学实验的废弃物(回收、无害化处理),加上正确引导,既提高了实验的科学性、为实验操作的规范化奠定了基础,又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使学生学到实际应用技术,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作为减少环境污染的重要保证。

参考文献

[1] 董量耀.中学绿色化学教育实施策略探讨.化学教育[J].2002,11.

[2] 吴光才.中学化学实验绿色化的探索[J].南平师专报.2001,02.

[3] 张婉佳.中学绿色化学教育的思考与探索[J].上饶师范学院学报.2001,12.

[4] 卢克.关于绿色化学教育的实践与探讨[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1,(8-9):34.

[5] 王传哲.浅谈初中化学教学中科学素质的培养[N].学知报,2011.

数学中的绿色教育 篇4

关键词:数学,合作学习,绿色课堂

一、倾听、表述是协作交流中决策性的焦点

“学生必须具有使用良好技能的动机, 还必须有许多机会在真实的与同伴合作的学习情境中使用它们. ”协作技能是小组协作学习的保证. 小组协作技能水平低往往导致小组交流水平弱.

如, 在讲授苏教版第一册“统计”时, 教师出示一幅图: 森林中各种小动物给大象庆祝生日. 让孩子们通过数一数、排一排统计出每种小动物各有几只. 教师在让孩子们协作之前提了一个问题: “谁知道什么叫协作? 我们应该怎样协作?”“协作就是几个人在一起商量.”“我们要有一个组长.”“有人负责记录. ”“有人负责数数. ”……

分析与思考: 我认为在这里适时的提出问题很有必要, 对于一年级孩子来说, 他们并不能真正理解协作, 通过教师提的这个问题, 他们对协作有了自己的理解, 为接下来的小组协作奠定了基础. 所以作为引导者我们应多层面地研究孩子们在协作中应掌握的技能技巧, 在教学中着重培养孩子们倾听、协作、交往、整合等技能. 这其中, 我发现倾听犹为重要. 特别对一个一向沉默寡言、缺乏自信心的学生来说, 一旦他能主动回答问题, 并发现他人正全神贯注地倾听自己的见解时, 就会感到自己被组内其他成员已肯定和鼓励, 获得了小组对他的支持, 这将会使他今后发言更加积极和主动. 因此, 倾听是学会协作学习的基础.

二、及时收放, 抓住个体间相互协作的最佳契机

“教学是艺术, 这是20世纪以前在西方教育理论中占主导地位的教学观. 它倡导教学是一种教师个性化的、没有“公共方法”的行为……但是, 随着20世纪以来科学思潮的影响, 以及心理学特别是行为科学的发展, 人们才明确提出, 教学也是科学. 也就是说, 教学不仅有科学的基础, 而且可以用科学的方法来研究. ”由此可见, 科学的教学方法对于接受学习的孩子们来说是如此的重要, 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应选择恰当的时机, 组织小组协作探讨; 而不是一遇到问题就讨论, 应根据教材的重难点及学生的实际, 抓住适当的时机, 组织学生研讨.

如, 在讲授苏教版第八册“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时, 课前让每个学生准备好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形, 可以是直角梯形, 也可以是普通梯形. 在课堂中, 学生按我的要求动手操作: “你能用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拼成一个什么图形? 这个新拼成的图形和原来的梯形存在着什么关系?”我让学生在独立操作的基础上, 再在小组内交流, 初步概括出梯形的面积公式. 在此基础上进行第二次协作学习: “你们能把一个梯形转化成已学过的图形吗? 这个新图形和原来的梯形又有什么关系?”通过第二次合作研究, 学生运用割、拼等方法把梯形转化成已学过的平行四边形、长方形, 并由平行四边形、长方形面积公式再次推导并验证了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分析与思考:这样, 在“操作 -探究 -验证”的过程中, 学生充分领略了合作探究的魅力, 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协作不能只用一陈不变的方式进行, 而应有起有伏, 具有节奏感, 让孩子们在有效的协作中掌握知识, 教师在此要收放自如, 掌握好协作的最佳契机.

三、统筹协作, 增强孩子个体与共体的潜在意识

在诸多失败的协作学习中, 有些孩子不会倾听、不会交流, 只会各说各的、各干各的. 表面上有协作之形, 实际上无协作之“神”. 此时, 建立有效的小组, 让学生学会相互协作, 即成为顺利进行合作学习的必要前提. 这样, “协作”在潜移默化之中慢慢地渗入到了每个孩子的心灵深处, 并能有效地提高孩子们自主学习、以集体为中心的意识, 让每个孩子都能主动承担起学习的任务.

如, 在讲授苏教版第六册“面积单位”时, 提出问题: 用面积是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测量课桌面的面积, 想一想如何去测量?每个孩子手中只有四个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 无法测量. 怎么办呢? 在孩子们陷入困境时, 教师提醒他们协作去摆. 而两人只有八个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 也不够摆满课桌, 这就创设了一个让孩子先讨论如何去量, 然后再动手测量的情境. 通过小组商讨后, 有两人协作的: 沿着长边和宽边分别摆一排, 就能测量计算出它的面积; 也有六人小组协作的: 摆满桌面, 再算它的面积……

分析与思考: 新课程主张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 通过相互协作, 既发挥了孩子的智慧, 同时也使孩子们意识到一个人难以解决的问题, 通过集体协作使问题得到圆满的解决, 也大大增强了孩子们合作互助意识.

“合作学习改变了在传统集体教学中师生单维交流, 教师垄断整体课堂的信息源而学生处于十分被动局面的状况, 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也因此得以充分的发挥. ”我们不能只浮于协作的形式, 应意识到“相互协作”对数学课堂教学的生本文化的延伸. 将“绿色课堂”进行有效利用与推广.

参考文献

[1]文涛.论有效的课堂小组合作学习[J].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2 (12) .

[2]张春莉.数学课中小组合作学习的若干问题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2 (1) .

[3]魏亚琴.对小学数学合作学习的调查与反思[J].基础教育研究, 2004 (9) .

数学中的绿色教育 篇5

根据我国印刷工业的现状及可持续发展需要,结合印刷专业特点,文章指出在印刷专业进行绿色化学教育的必要性,并提出了在理论教学、实践教学中实施绿色化学教育的措施,培养学生的环保理念和素养,进而为社会输送高素质的印刷人才。

一、引言

绿色化学又称环境无害化学或环境友好化学,是指用化学的技术、原理和方法来降低或消除对人体健康、安全和生态环境有毒有害的化学品的使用和生产[1]。绿色化学是以开发原子经济反应为核心理念,在获取新物质的化学反应中充分利用参与反应的每个原料原子,在反应过程中和化工生产中,尽量减少或彻底消除有害物质的生成,实现了从根源上就采用实现污染预防的科学手段,实现每个环节均为零排放和零污染。绿色化学文件倡导主动地根本上切断化学污染,而不是被动地治理环境污染,它合理利用资源和能源、降低生产成本,符合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符合世界的环保要求。随着绿色化学的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绿色化学的科研成果对解决环境问题所具有的重大意义,同时也认识到对社会大众,尤其是在校学生进行绿色化学教育,教学中溶入绿色化学理念,对绿色化学的发展至关重要。

二、印刷工程专业进行绿色化学教育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当今社会,工业生产高度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它制约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危害了人类的长远利益。印刷行业也毫无例外地面临着环境、资源等问题。印刷与人类的生活密不可分,同时印刷行业也是我国的支柱产业,印刷业日新月异地不断发展,绚丽多彩的印刷品在给人类带来文明的同时,也造成了环境污染,印刷行业的污染来源众多,从印前、印刷到印后加工,每个环节都存在污染源,如图1所示。长期以来,印刷业为了在微利中求取高利润,忽视了环保绿色的因素,传统印刷过程对自然资源和能耗的过度消耗,印刷过程中产生的废气、废水、噪音、粉尘、固体废弃物等,对环境产生了严重污染,对人类健康产生了极大的危害,致使长期以来印刷行业都顶着“高污染”的帽子,已严重阻碍行业的持续发展。随着全球对绿色环保的重视,人类的环保意识也在不断提高,各行各业都在积极采取绿色环保行动。印刷行业为了适应可持续性发展的需要,就必须积极利用绿色化学的知识和技术把印刷工业的“先污染,后治理”改变为“从源头上节约能源、根除污染”,如更新原材料,进行绿色印前设计,改进工艺标准和新的管理理念,引进高新设备,淘汰落后工艺、技术和产能,减少生产环节对环境的污染等,使印刷变为绿色环保印刷,已成为印刷业面临的历史责任,也是全世界印刷业发展的趋势,是消费者未来的必然需求,这也将成为今后一代甚至几代印刷人的历史使命。化学家提出的绿色化学正是从化学角度对环境治理提出的新概念,其根本就是从节约资源和防治污染的角度重新审视和改革传统化学,从而使人类对环境的治理由治标转向治本[2]。印刷专业的学生是未来印刷科技革命的主力军,印刷科学技术的掌握者、创造者、应用者及传播者,对印刷专业学生的教学中渗透“绿色化学”理念,进行绿色化学教育,使其树立绿色化学观,增强环境责任感,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三、印刷工程专业实施绿色化学教育的措施

1.在印刷化学课程教学中引入绿色化学。绿色化学教育早在已经开始引起高校的注意,目前,已有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绿色化学教育,但是也有一些高校并没有意识到将此重要的新信息、新知识传授给学生的重要性,这一迟缓行动必将阻滞教育的快速发展。在高等院校与化学相关的专业和课程中,进行绿色化学教育,存在着紧迫性和必要性。印刷工程专业虽然与化学关系密切,但由于教学总课时紧张,不可能对绿色化学课程独立设课,可以采取在学生的基础化学课——《印刷化学》的教学中进行绿色化学教育的渗透。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传授学生学习印刷所必要掌握的基本化学知识和技能,且要在平时的教学中深入研究教材,及时挖掘、适时渗透绿色化学思想。比如,在无机化学的卤化银内容的教学中,除了介绍卤化银制备生成、特点及常规应用,还可以特别讲解卤化银在印刷胶片(菲林)中的应用,卤化银颗粒作为菲林的感光材料,胶片经曝光会产生潜影——一种看不见的影像。当菲林显影的同时,卤化银晶体(结构已发生变化)便转化为黑色金属银颗粒的聚结,不可避免地大量的银离子和一些化学物质被留在了废显影液和定影液中。这些物质若不经处理直接排入环境中,重金属银离子能污染水资源和土壤而造成对环境的危害。让学生明白在印刷工艺流程中,出菲林环节的去除,不仅节省人力、财力和时间,更是从源头上减轻了环境污染治理的负担。在有机化学中,可以专门介绍作为溶剂型油墨分散介质的溶剂,说明为避免环境污染和按照绿色化学的要求应加以回收利用。油墨中的有机挥发物,可以形成比二氧化碳更严重的温室效应,而且在阳光的照射下会形成氧化物和光化学烟雾,严重污染大气环境[3]。对于酒精润湿,润版溶液中所含有的异丙醇,遇高温挥发后的蒸汽具有难闻的气味,且有毒,遇明火会引起火灾,被光线照射易生成臭氧,刺激眼睛及上呼吸道,危害人体健康,不利于环境保护,影响植物生长。因此,减少或替换异丙醇在胶印润版液中的用量是一种必然的.趋势。再如讲解油墨中的溶剂、有机颜料、染料在包装上的迁移对食品、药品的污染,印刷纸张中过度添加的荧光增白剂对人体的伤害。配合触目惊心的图片、惊心动魄的数据、纪实的新闻报道等对学生进行绿色教育。在教授高分子酶时,可以介绍高分子酶在生物油墨制备及废纸脱墨中的应用,如酶法脱墨不仅脱墨效果显著,且能降低化学药品用量,减轻废水处理负荷。

通过这些教学,不仅可以使教学过程更加生动有趣,更能使学生视野开阔,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绿色化学教育,增强绿色化学观念和意识,加深对印刷专业的了解,提起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启发他们自己去思考人类生活中的绿色化学的重要性。

2.印刷专业理论课教学中绿色化学的渗透。在印刷专业理论课教学中绿色化学的渗透,具体地说,就是针对印刷工业的发展前沿和学生未来的职业需要,整合印刷工程专业知识结构,每节课花费几分钟的教学时间,将涉及有关绿色化学方面的知识及时地、适当地穿插在教学中,这样在课堂教学中占时不多,而学生又能收获颇多。印刷工程专业课程涉及了印前设计、印刷工艺、印后加工等印刷各个环节及印刷材料、印刷设备的内容,在这些课程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教材中的绿色化学相关知识,结合具体的教学大纲及任务,将绿色化学知识“适时、适度、适量”地渗透于课堂教学中。

在印前设计环节,教授学生合理拼版技巧,满足印刷机的最大印刷面积和合理纸开的同时,还能提高工效,减少时间、机械损耗以及纸张开切损耗的浪费。合理选择印刷用纸、油墨等印刷耗材,如选用环保、印刷质量好、可反复清洗、经久耐用的可清洗纸质,常用的有合成纸和石头纸。也可使用本色纸,本色纸以秸秆为原料抄造而成,不消耗林木资源,更可避免由于秸秆焚烧、堆放造成的环境污染,不经漂白,安全健康,且所印刷刊物长时间阅读不易造成视觉疲劳[4]。

在印刷环节,教学中渗透能源节约、环境保护的思想,如讲授计算机直接制版系统(CTP)、数字化工作流程软件、中央集中供墨系统、油墨预置技术等对节能的贡献以及采取单张纸印刷机的喷粉收集装置、印刷设备废气收集装置对环保的影响[5]。普及正确的印刷设备操作及维修方法,把环保理念细化到每一个印刷操作细节上。

印后加工环节,教学生分析不同的材料特性,正确选择后加工材料,如胶装、覆合使用的胶水需不含有苯、酮、醛等对人体有害物质,在使用过程中不产生氧化、分解沉淀物及挥发性烟雾,且能在短时间内快速熔解具备胶粘特性,节省电能。新型材料水性上光油和UV上光油不含溶剂,不会危害人体,目前已在标签、食品、药品包装袋等产品的包装上得到广泛应用。另外,合理选择低碳、节能、减排的印后加工方式,如印后上光和覆膜一样,也可以保护印刷品表面,提高印品表面光泽度,但是选择上光,从工艺上来讲比覆膜要简单,从成本上来讲也更合算。

3.用绿色化学思想设计、改进印刷实践教学。印刷工程专业作为我校的国家级特色专业,加强课堂基础理论教学的同时,非常重视实践教学环节,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训练,开设的课程中《印刷化学》、《印刷材料与适性》、《印刷信息记录材料》及《印刷原理与工艺》等都有涉及到了实验课的教学。实验教学和绿色化学的联系最紧密、最直接,可以直观地体现节约资源和防止污染这一绿色化学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绿色化学观的一条非常重要的途径。为了更好地对学生进行绿色化学教育,有必要对相关实践课程教学进行创新性的改革。

首先,在保证教学效果的前提下,教师要强化绿色化学教育意识,大力推广微型实验。微型化学实验是以尽可能少的试剂来获取所需化学信息的实验原理和技术,使用无毒或毒性小的试剂替代毒性大的试剂,节约水、能源、纸张、油墨及其他实验耗材。微型实验既可节约原料的消耗又可减少实验时间,减少污染,是推广绿色化学的重要实践,且体现了绿色化学的理念[7]。如在油墨的适性和油墨配色等实验中,采用幅面小的微型印刷适性仪,实验纸张、油墨、洗版溶剂的取用量都可以减小,同时又可减少实验废水的产生,减少对实验环境的污染。

其次,要结合印刷专业特点,增设与专业内容及环境保护密切相关的实验内容,在实验原理、实验过程设计中渗入绿色化学的基本观念,达到激发学生创新思维、引导学生树立绿色化学思想观念、增强学生对环保的感性认识,如在印刷材料与适性实验中产生的油墨废液和废纸等可以积攒下来,用于带领学生做一些课题实验研究,如“印刷油墨废水的处理”、“印刷废纸脱墨”以及“再生纸的制备”等。在本科毕业设计中,带领学生做一些课题,如“环保大豆油墨的制备及适性研究”、“天然色素可食性油墨的制备”等。

再次,可通过采用多媒体技术仿真实验,对印刷实验原理、印刷设备结构、故障产生及解决进行仿真。印刷工程专业大多是上机操作实验,随着印刷机的飞速运转,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大量纸张、油墨、润版液、印版等实验材料的消耗,废液、废气的排放,噪声的污染及人身安全问题,不仅给师生身体健康带来极大的危害,且对环境造成较大的破坏。同时难闻的气味、轰鸣的噪音可能会导致学生反感,失去实验兴趣,不能达到有效的实验教学目的。利用印刷模拟系统进行印刷实验课教学将是一个不错的多媒体仿真实验的选择,它是一种印刷故障学习系统,它不仅呈现在学习者面前一台虚拟的印刷机,印刷机的细部及操作面板与印刷机几乎一致,学习者可以了解印刷机的各部位结构。同时印刷故障的影响因素繁多,也造就了印刷故障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的特点,学生难以在短时间内掌握对众多印刷故障的识别、诊断和解决能力,而印刷模拟系统能够模拟不同机型和印刷材料(包括薄膜、箔、纸张、印版以及水性或溶剂油墨)存在的数百种多样而复杂的印刷问题,印刷模拟系统的应用使得学生在脱离真实印刷机的情况下,可以根据虚拟印刷品学习快速判断印刷故障的类型、产生的原因和有效的解决方法。在模拟系统操作过程中,学生可以身临其境,犹如操作真正的印刷机,且不存在印刷材料的损耗、废气废液的产生及噪声的污染[8]。模拟实验虽然在操作上不能代替实际的上机操作而存在缺点,但其成功率高,无污染、安全可靠,趣味性强,不失为常规上机实验的有益的补充,不仅能够弥补理论教学中的疏漏,还可以增强学生对非常见问题的认识,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增进学习兴趣,同时又使那些耗材昂贵、污染环境、危害人身安全的实验变成了绿色化实验,从而实现了“零污染”和“零排放”。

4.开展形式多样的绿色化学课外活动。全面实施绿色化学教育,树立学生的环保观念,可以在学生中开展形式多样的绿色化学课外教育活动。如组织学生学习环境保护法规、参加绿色化学及环境保护治理方面的讲座。组织学生制作环保网站、环保微电影、环保海报等,通过社会调查写调查报告或

环保论文

相关信息

略论影视作品制作中的生态环保意识—生态经济论我国《环保法》的修改与政府环境保护公共职美国杜邦公司安全环保文化培育模式研究浅谈江西省环境特点与公路建设环保对策森林旅游景区公路建设中的环保问题研究谈健全和完善农村环保法治的设想利用FDI推进我国环保产业的市场化环保投资与经济增长的回归分析公路工程施工中环保工作探讨中学化学教学中渗透环保知识

,并进行比赛评优。还可利用节假日组织学生参观一些造纸、油墨、印刷厂等印刷相关企业,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在潜移默化中增强环保的意识和责任感,形成低碳生活的理念,提高自身的基本素质。

四、结语

数学中的绿色教育 篇6

关键词:中学化学教学;绿色化学;绿色化学教育

引言: 随着全球性的环境污染加剧,世界各国的社会公众对环境保护的意识日益加强,对环境的“绿色”问题的日益关注,给化学界和化学家们在化学领域的“绿色”改革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绿色化学的出现,为人类最终从化学的角度来解决越来越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带来了新希望。希望保护环境,从根本上消除化学对环境造成的污染,我们就必须大力发展绿色化学,最根本的途径就是从教育入手,培养出具有绿色化学意识的千万公众。相比国外绿色化学教育现状,我国还有很大的差距,面对绿色化学的迅猛发展与目前绿色化学教育相对的滞后性,在中学化学教育中开展绿色化学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其意义在于:有利于学生形成可持续发展观;有利于解决化学产生的环境问题;有利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化学教学中的绿色化学的教育与培养必须从中学化学抓起,而中学化学教学中对于培养学生绿色化学意识具有独特的作用和意义,得到广大公众的理解与关注。

一、绿色化学概述

绿色化学又称环境友好化学即用化学的技术和方法消除那些在反应过程中和化工生产中使用和产生的有害物质,是从源头上阻止污染的化学。绿色化学的理想是采用原子经济的反应,也就是将原料中的每个原子都转化成产品,而不会产生任何的废物和有害的副产品,最大限度的实现废物的零排放,在生产的过程中也不采用有毒有害的原料及有毒有害的催化剂或溶剂,并产生环境的友好产品。当前的绿色化学研究,主要是围绕着原料、催化剂、溶剂和产品以及化学反应绿色化开展实施的。因为其实对环境的污染比较严重的是有机化学工业,所以绿色化学的研究方向主要是围绕有机化学的绿色化。因此,绿色化学还有其他的名字,就是环境无害化学和环境友好化学或清洁化学。顾名思义,开展绿色化学的根本目的就是从节约资源并且防止污染的出发点重新审视与改革现有的化学化工。“绿色”的概念提出主要是针对保护环境的意识革命,绿色化学的发展就是化学学科的又一次新飞跃。因此,绿色化学的研究是我们人类通向绿色生活的必由之路。

二、绿色化学教育的发展

在2001年,美国总统布什做出呼吁,不论工业界还是教育界的领导人都应当共同坚持绿色化学的原则,从而实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双赢。这样的呼吁使得绿色化学以全新的概念,逐步成为世界上日益关注的化学新课题。学术界在绿色化学研究和宣传上做了大量的工作。早在1998年,美国化学会的教育部门与美国环保署污染防治和毒物办公室就已经签署合作协议:“共同编制和宣传绿色化学教育材料,开发绿色化学实验设备。美国和英国等国家很早就组织编写绿色化学教育材料并制订了相应的教育计划。”之后美国还修改高中化学教科书,结合实例详细介绍绿色化学的基本原则和意义,对学生从源头传授预防污染保护环境重要性的思想。但到目前为止我国绿色化学教育相比国际仍明显落后,基础教育当中的绿色化学教育更存在着很大的空白。我国的绿色化学教育行动相对缓慢,各项政策不到位,教育体系不完善。这就要求政府、化学界、环保界尤其是教育界应根据实际情况提出针对绿色化学教育的政策法规,建立合理的绿色化学教育体系,以促进绿色化学的顺利发展,符合时代发展的呼唤。尤其是在近二十几年来,由于全球性环境污染的日益加剧,全球的能源呈现出的匮乏和不足,加深了社会公众对环境保护及人类生命健康发展的关注,人们逐渐开始认识到造成环境污染与生态恶化元凶是化学和化学工业的污染,而发展化学工业牺牲人类赖以生存的和环境的做法提出质疑。因此,绿色化学的出现,实际上是给人类最终从化学的角度解决环境和能源问题带来了新的希望。

三、中学化学教育中开展绿色化学教育的意义

(一)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可持续发展观

近年来,由于全球性的人口增长问题,还有资源与环境及生态等问题的出现,都警示我们:未来我们要走可持续的发展道路,作为可持续发展战略密切相关的化学教育,理应实施绿色化学教育。通过绿色化学教育来普及绿色化学,使学生充分认识到要发展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观,必须要以可持续发展思想为准则。绿色化学教育会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提高,而人的可持续发展是生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同样,绿色化学教育是以可持续发展战略为根本原则和目标,将化学科学的真理性与人文需要的合理性融为一体的教育。实施教育的首要任务在于确立可持续发展观为化学教育道德规范和价值准则。

(二)可以促进解决化学所产生的环境问题

教育能够使人们掌握更先进的科学技术,尤其是大量的绿色化学科学技术,从而有效的预防传统科学技术所产生的不良后果。教育也能够改变人们以往那种愚昧无知、急功近利的只注重经济增长而不注重环境保护的片面发展的思想。绿色化学教育将以往的单一化学教育,归纳进入世界都关注的环境保护领域,可以加深学生对提倡科技进步与经济发展,但却不能以破坏环境为代价的深刻理性认识,进而增强学生的科学道德责任感和学习自觉性,有利于学生人格的健全。中学化学教育是基础教育,如果可以在学生的中学阶段把绿色化学基础知识融入到现有的中学化学教育中,对培养学生的绿色意识、环保意识有深远意义。

(三)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首先,有利于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绿色化学融科学知识、技术、环境问题于一体,是化学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绿色化学素养是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学的化学教育不仅是要求学生懂得基础的化学原理和了解物质化学变化的基本规律,更重要的是使学生明白了解:人类怎样运用化学科学趋利避害,而绿色化学将使学生从小就树立,使用科学技术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捍卫人类家园的责任感。其次,绿色化学教育不单单是传授绿色化学知识技能,也让学生懂得绿色化学知识所在,也使学生懂得化学是一把双刃剑,让学生懂得充分利用事物有利的一面,也要克服不利的一面,从而实现化学科学发展与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和谐统一。

结论:今天的中学生是21世纪的设计师和建设者,绿色化学是否能够实现取决于当代青年的绿色化学意识。所以只有加强中学绿色化学教育,使学生们充分认识绿色化学的重要性,并能时刻以绿色化学的思想来鞭策自己。绿色化学是一种战略方针、一种指导思想、一种研究策略。绿色化学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因素很多。本文只是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以期望能引起广大中学化学教育工作者的注意。开展绿色化学教育要落实到行动上,落实到我们的化学课堂教学当中,培养学生建立牢固绿色化学和环保意识。

参考文献

[1]董耀昌,杨世忠,中学绿色化学教育实施策略探讨[J],化学教育 2012,(11):9-11。

[2]谢建平,人文精神与人文素养[J],思想政治教学,2004(6)30-31。

[3]朱文祥,绿色化学与绿色化学教育[J],化学教育,2011(1)2。

[4]]闵恩泽编著,绿色化学与化工[M],北京:化学化工出版社,2011:79。

[5]刘有势,马满英,紧密结合教材实施绿色化学教育[J],学科教育,2009(10)。

数学中的绿色教育 篇7

一、“绿色教育”的内涵

“绿色教育”, 既是现代教育的目标, 又是教育的内容与方法。何为绿色教育呢?绿色教育就是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交融, 其实质就是素质教育。科学教育是“求真”, 人文教育是“求善、求美”。

那么落实到具体的教育实践中我们又该如何倡导“绿色教育”呢?“绿色教育”的根本是尊重学生的人格, 珍视学生独立精神, 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实施“绿色教育”, 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 指导学生“学会学习”, 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研究性学习是一种指导学生自主地发现问题、探究问题, 获得结论。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新型的体现“绿色教育”思想和要求的学习方式, 在现行的政治课程实施过程中可以将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学习方式加以引入, 以培养学生的探究性学习能力、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

二、研究性学习与“绿色教育”整合的思考

1.以课堂教学内容为主要载体, 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意识

提出问题是整个探究的基础, 如果学生提不出问题, 探究很难进行下去。教师要有意识地、积极地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一是教育学生务必对所学内容多问、多思, 问理论, 问方法, 对实际问题的分析。二是鼓励学生发表不同意见, 不同意教材的观点, 不同意教师的讲述。不要认为教材上的观点、教师的讲述就是“终极真理”, 这本身就体现了“求真”的科学教育。

为了让学生能提出问题, 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创设问题的情境;积极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提供必要的背景知识, 帮助学生提出问题。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方式讨论分析问题

课堂讨论以功能性学习小组为单位, 采取就近原则进行交流, 然后融入全班性讨论。教师要注重把学生置于一种开放、和谐的学习情境中。这样的学习把枯燥的理论融入到学生生活实际之中, 让他们感到人人可以畅所欲言, 在讨论中相互启发、相互补充, 从而获得比较完整、深刻的认识。当然教师作为“平等中的首席”, 也要阐述自己的看法和观点, 但不要把自己的主观意识和“标准答案”强加给学生。但对学生讨论时出现的常识性知识错误, 教师要明确而恰当地给予指正。

小组合作的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应注意三点:首先, 小组合作学习的任务应有难度, 问题应有一定的挑战性, 以激发小组学习的激情及培养学生求真求实的科学精神。其次, 小组研讨过程中应注意培养民主性、超越性的讨论氛围, 以培养学生勇于创新, 善于博采众人之长的创新精神及人文精神。最后, 注意适时引进竞争机制及激励性评价。使学生感受合作之美及成功之乐, 以培养其人文精神。

实践证明, 小组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在促进学生认识发展的同时, 还成功地培养了学生的任务意识、合作意识、社会交往意识, 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

3.组际交流, 评价探究

学生个体自主探究和小组合作共探之后的成果, 运用分析、比较、讨论等方式进行组际交流, 向全班展示, 然后师生共同评价反馈, 以促进学生自我思考、积极交流、融会贯通, 在各自得出的结论之间建立联系, 以求得最佳的答案, 并达成共识、得出结论;同时建立生生、师生之间多维互动的合作交流方式并充分发挥生生、师生之间互补作用, 使学生真正参与到自主解决问题的全过程中。

评价一般侧重鼓励学生自我评价和学生之间互相评价, 一方面肯定探究的成果, 另一方面将探究成果中错误的、不精练的或不全面的地方进行自我改正、改进和完善, 然后再由教师就主要错误或独立见解进行讲评。通过这种展示、交流与评价, 能够充分肯定学生探究的成绩, 修正探究中的错误, 让学生自主解决问题, 得出正确的结论, 同时也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这是“绿色教育”政治课堂中必不可少的一环。

绿色化学在高职化学教育中的渗透 篇8

一、绿色化学概念分析

所谓绿色化学, 就是指对于环境没有破坏性的化学, 与我国环境友好型社会目标相一致的化学, 也可以说是清洁化学。绿色化学的原则是在化学反应的过程中, 要坚持原子的经济性。换言之, 绿色化学就是指在为了获得新兴物质的化学反应当中, 要对参与到化学反应当中的每一个原料的原子进行充分有价值的利用, 在化学反应开始时, 从根本上杜绝化学污染的产生。最终目的是实现化学反应的零污染与零排放目标。化学反应当中所用到的催化剂与助剂等, 都要达到无毒无害的环保要求。绿色化学的目的就是杜绝化学反应为环境带来的污染, 将化学污染问题发现与解决在化学反应发生之前。综合来讲, 绿色化学就是从源头上杜绝污染现象产生的化学方法与理念。

二、在高职化学教学中融入绿色化学的重要性分析

在传统的化学教学中, 许多教育者只注重化学活动在社会经济活动中的经济效益, 而忽视了环境污染问题, 使得我国的化学教育一直背离我国资源友好型社会建立的理论, 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后果。而绿色化学则不同, 作为我国化学专家与化学教育者关注的课题, 将绿色化学融入日常的教育行为当中, 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化学理念, 还助力于我国, 甚至世界的环境保护工作, 更是提高未来国家化学人才综合素质的重要手段。

三、在高职化学教学中融入绿色化学理念的对策分析

1. 优化高职化学教材。

绿色化学是一个全新的研究课题, 所以, 传统的教材已经不能满足高职化学教育的需要。而教育的质量对于绿色化学教育的成效有着重要的影响。各高职院校应当以本校的教学能力与教学实际情况为依据, 进行教材的重新选择, 使绿色化学教材得到优化与升级。化学教育者更应当定期对自己的绿色教学现状进行分析与总结, 对教材的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调整, 使其更适合学生的能力水准。在我国高职院校现有的化学教材当中, 绿色化学理念的体现点十分少见。所以为了建构学生正确的绿色化学知识体系, 使学生的头脑知识含量跟上时代的步伐, 各高职院校应当加大资金投入, 对教材进行创新与改革。只有这样, 才能方便教师将绿色化学的理念综合性地融入日常教学与化学应用当中去。

2. 提高教育者素质。

在高职院校的化学教学当中, 教育者的个人素质与价值观对于学生价值观的形成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 学校要注重教育者个人素质的提高, 培养教育者的绿色化学理念与可持续发展观, 使其能够将绿色化学理念灵活地运用到日常教学活动当中去。只有这样, 学生才能在日常的化学学习过程当中认识到环境对于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要性, 认识到化学对于人类生存环境的直接影响。另外, 教师应改变实验方式, 放弃粗放型的化学实验, 进行绿色化学集约型实验。总而言之, 教师是学生的引路人, 只有教师的素质提高了, 学生绿色化学理念的建立才能有希望。

3. 规范教师实验行为。

化学实验是化学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化学实验演示的操作者是化学教育者, 因此, 其在进行化学实验演示时的行为规范对于学生未来的化学实验规范度有着很大的影响。教师在进行化学实验演示之时, 要严格要求自己实验的每一个细节, 将绿色化学理念融入其中。只有教师的实验行为规范了, 才能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正确的指引。

4. 加强高职课外实践活动的“绿色性”。

课外活动的实践性对于高职院校的化学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有着重要影响, 因此, 高职院校的化学教育者应该充分利用好课外实践活动的机会, 将绿色化学理念融入实践活动中, 以此来提高学生在化学实践中的环保意识。比如说, 引导学生进行废旧电池的回收, 鼓励学生杜绝一次性用具。还可以在假期组织学生到化工厂进行参观, 了解未来的工作环境, 重视绿色化学理念在未来化学道路上的作用。

四、小结

数学中的绿色教育 篇9

关键词:教育问题,绿色化学,高职教育,环境保护

近些年我国经济飞速发展,工业化的发展也非常迅猛,同时为我国环境带来了不可避免的化学污染,最为常见的为臭氧层损耗、酸雨、白色污染等。这些污染不仅会破坏我国的环境,也会为我国人民的生活带来一定的困扰。而绿色化学是科学家提出的一种新式化学发展模式,主要就是通过运用一些无污染的化学试剂或者是污染小的化学试剂来替代原有的化学用品,这能够在很大程度上解决化学教育中的环境污染问题。[1]

一、高职化学教育中培养绿色化学意识

很多高职院校的化学教师认为化学污染是教学环节中必不可少的一项内容,实际上这种想法是错误的,化学污染是可以避免的,只要运用正确的教学方式和科学合理的化学原料,就可以有效避免一些不必要的化学污染。广大教师应该认识到化学污染的严重性,要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通过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环保意识,来推动绿色化学的发展和建设。

二、设计和进行绿色化学实验

(一)选择对环境污染小的反应物

在同样的环境下,选择对环境污染小的化学物质是化学实验中需要注意的内容。化学试剂有很多,有些对于环境无污染,而有些对于环境则有着很大的危害,高职院校的教师应该在不影响化学实验的前提下选择对环境污染小的化学试剂进行实验,这样既不会影响实验效果,也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例如在电解质的实验中,教师完全可以运用盐酸、醋酸、氢氧化钠等物质来替换其他的物质,这样能够达到减少环境污染的目的。[2]

(二)提倡进行微型实验

微型实验与传统的实验相比具有很多优势,首先传统的化学实验一般都会使用剂量较大的化学试剂,这样不仅会导致实验室内气味较浓,有些时候也会对人体产生很多危害,所以传统化学教学中所使用的方法并不具有可持续发展性。为了能够更好地推动绿色化学体系的发展,就应该注重微型实验的运用。微型实验主要是在实验剂量上减少化学药品的使用,不仅可以减少化学污染物的排放量,还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环境污染,在实验结束后实验室内几乎无气味,不会对人体产生任何的危害,这种微型实验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减少环境污染。

(三)对部分实验进行改革

化学实验很多都是具有污染性的,如果不及时进行废气处理,长期发展的话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所以,适当的时候应该对部门实验进行必要的改革。例如铜与浓硝酸的反应试验中,会产生二氧化氮和一氧化氮等有毒气体,这些气体对人体有着很大的危害,如果不及时对其进行处理,也会对环境造成影响。对此可以进行一些改进,例如在一个洁净的针管中加入少许铜片,排出空气,另在一个小烧杯中注入稀硝酸并加热,这个环节可以有效地减少有害气体的产生,对于保护环境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

(四)改进实验仪器

在原有的教学实验中,经常会遇到化学药剂浪费,产生有害物质的情况,对此笔者建议通过改进原有的实验仪器的方法,来降低化学实验对环境造成的污染。一般情况下改进的实验仪器都具有一定的密封性。比如用密封的成品化仪器来完成有毒的化学实验,碘升华的实验就可以通过试验仪器的改进来完成。在进行此项实验的时候,可以运用碘锤一头滴冷水,另一头在酒精灯上加热,冷水可以令酒精灯起到冷凝的作用,而加热的酒精灯可以令碘升华,这样就可以令碘升华试验反复进行。[3]由此可见,改进实验仪器对于绿色化学实验的发展具有很大的意义。

三、结语

综上所述,笔者简单论述了高职化学教学中绿色化学教育等内容,通过分析可以发现,绿色化学与传统的化学实验有着很大的区别,其中最主要的区别就是绿色化学实验能够在提升化学效率的同时,最大限度降低环境污染,为实现化学教学体系的长期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实际上,在高职化学教学体系发展的过程中,化学污染是非常常见的一种现象,如果不及时制定出科学有效的方案,不仅会导致实验效率降低,还会产生大量的环境污染,而绿色化学恰好可以解决这一问题,为实现高职化学教学体系的可持续发展给予更有利的保障。

参考文献

[1]金漫漫.高职化学教学中的绿色化学教育[J].辽宁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7(03):45-46.

[2]张娴安.绿色化学在高职化学教育中的教学探讨[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09,29(01):84-86.

数学中的绿色教育 篇10

“环保风暴”在中国内地刮起,30个总投资达1179亿多元的在建项目被国家环保总局叫停,其中包括同属正部级单位的三峡总公司的三个项目。理由是,这些项目未经环境影响评价,属于未批先建的违法工程。环境恶化无路可退中国的环境问题并非始自今日。早在上世纪90年代,环境污染问题就已非常严重。如淮河流域,在上世纪90年代五类水质就占到了80%,整个淮河常年就如同一条巨大的污水沟。1995年,由环境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达到1875亿元。据中科院测算,目前由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造成的损失已占到GDP总值的15%,这意味着一边是9%的经济增长,一边是15%的损失率。

这些污染环境的现象,反映了我们较差的环保意识和基本的素质问题。我认为这是一个对待环保的意识问题和行为习惯问题,教师应该首先意识到下一代环保意识的匮乏,在生物教学中除了教给他们知识和技能之外,还应该大力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为他们将来能拥有高质量的生活环境着想。为了教育学生,强化环保意识,在生物教学中,可以从下列几个方面入手。

一、结合教材内容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

中学生物教材中,涉及环保知识的内容不少,要把这些内容的教学与环境保护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就应做到适时、适当。在教学过程中,当讲到涉及环保知识的内容,如:氧气、二氧化硫、氮的氧化物、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物质循环等时,就应及时向学生进行环保教育,教学中强调环境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使学生明白,为了不让环境污染威胁人类自身的生存,就一定要保护环境。在教学中可适当补充一些内容,介绍一些实例加深印象,拓宽视野。

高一生物教材讲到了细胞癌变的时候,可以向学生介绍有关生活中建筑材料的安全性.近年,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装修自己的房屋,并以此作为生活水平提高的一种标志。殊不知,装修房屋不但浪费了大量资源,而且把健康杀手带进了房间。让我们来看看在新装修的房屋中存在哪些危害健康的隐患:氡气———存在于建筑材料中,诱发肺癌;石棉———强致癌物质,存在于防火材料、绝缘材料、水泥制品中;挥发性有机物———苯等,存在于装修材料、油漆、清漆和有机溶剂中,多具有较大的刺激性和毒性,能引起头疼、过敏、肝脏受损,甚至导致癌症。所以,我们应鼓励学生向家长宣传尽量使用环保建材,同时采用种养绿色植物、开窗通风等方式,减少室内污染,既保护了自己,又健康了别人。

如《生物必修3》中讲解“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时,可以问:你家洗衣服时是用肥皂还是洗衣粉?你知道用什么好吗?学生会对这个问题很感兴趣,生物老师可让他们进行辩论,说出各自的理由,最后由老师来总结:肥皂是由天然原料———脂肪再加上碱制成的。肥皂使用后排放出去时,很快就可由微生物分解。所以相对来说,肥皂在生产和使用上,对环境的影响是轻微的。与肥皂相比,洗涤剂对环境的影响较大。合成洗涤剂的制造过程中产生大量的废水和废气,它的使用,特别是含磷洗涤剂的使用,又增添了一系列的环境污染。含磷洗衣粉中的磷酸盐能刺激水藻的过分增长,水藻在死亡时会因其自身有机物质使水生态系统负荷过重,造成水体富营养化等问题。被磷污染的水域含有供水藻生长的丰富肥料,水藻的过分生长又造成氧耗竭,以致水域里的鱼虾因为无力与水藻争氧而死亡。被磷污染的江河湖海中,都会形成“死亡带”,在生物中叫水体富营养化。因此,为了尽量减轻对环境的破坏,我们大家都应该多用肥皂,少用洗涤剂。以这样的方式授课,使学生对环保知识学习既见“森林”又见“树木”,既生动又能激发兴趣,印象至深,再对照结合课本内容。从而使学生深刻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树立环境保护意识。当然在补充介绍这些内容、实例时,要注意体现常识性,不要超越学生的可接受程度,适可而止。

此外,我们还可以结合平时作业,单元练习,单元测验,在不偏离教材和大纲要求的前提下,穿插一些治理环境污染等方面的思考题、习题,以便巩固保护环境的知识。

二、结合生物实验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

生物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生物实验教学中,也应重视环保教育,意在培养学生“保护环境,从我做起”的意识,以促使学生知、情、意、行统一协调发展。生物实验,特别是像研究二氧化硫的循环,试验结束后,应注意对多于气体的收集,加强对学生安全的教育,避免直接影响师生健康。我们则可将制备过程中多余的气体或反应过程中产生的有毒气体,通入碱液(如Na OH溶液)吸收。将有害气体尽可能作生物处理,以消除或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同时减少废液,废渣,和有害气体的产生;实验后的废液,废渣尽可能回收利用(如蛋白质的鉴定的废液回收利用);若不能回收利用的,则应倒在规定的地方,以便清理。在实验过程中,注重环保问题,不仅可以大大减少环境污染,而且能使学生经常性地受到直观的环境保护的教育。

三、在课外活动中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

为了使环保教育更结合生产实际,还应在课外活动中进行环保教育。可以到现场去教学,带领学生到一些工厂去参观(如污水处理厂、造纸厂等)。去看一看,了解工厂在处理工业“三废”方面做了哪些具体的工作,用什么样的设备转化“三废”,还可以指出尚有哪些不足之处,让学生开动脑筋,设想对尾气的处理意见和废液的转化利用,如何变废为宝。通过实地环保教育,对增强学生环保意识,掌握一些实际的环保知识是有好处的。还可在学校出专栏,办展览和小报,聘请环保部门的专家来校作讲座等多种形式、多种途径扩大环保教育的影响,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通过活动,学生进一步了解环境与发展的关系,认识到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进一步了解国家和地方的环保法规和政策,充分认识到破坏环境是一种不道德行为,是一种违法行为。

环保教育实际上就是科技教育、人文教育、自然教育的综合,即把科学技术、思想道德品质、自然环境完美地结合起来。

比喻在生物教学中的作用

(江苏省丹阳市第六中学,江苏丹阳

目前的高中生物教材不管是人教版、苏教版还是中图版都具有图文并茂的特点,都注重学生探究思维的培养。但一般来说,教材中的教学内容大多是固定的理论知识,因此很容易使课堂变得枯燥无味,学生也容易产生疲惫感和厌倦感。对于理论性很强的高中生物知识,教师适当地运用比喻,对教材中的内容进行恰当处理,能够使死板的知识变得妙趣横生。

一、合理使用比喻可以将难懂的知识点通俗化。

当学生发觉某个知识点不能理解时,容易产生烦躁不安的情绪,感到压抑、厌倦,多数同学易产生逃避的念头,注意力变得不集中,学习兴趣下降,这对学生的学习极为不利。因此教师要想方设法使这些知识变得符合学生的思维习惯,使它们变得容易被学生所接受,从而让学生乐于学习,主动学习,积极学习。有时候,适当地使用比喻,可以达到较为理想的效果。

如,在讲述细胞膜的功能时:将细胞膜比喻成学校的围墙,将大门口门卫的工作看成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对细胞间的信息交流可以这样设想:两个恋人相距甚远,好长时间没有见面了,平时都是通过有线电话或互联网这条线联系,即通过“胞间连丝”的形式进行交流。还有一种类似于快递或EMS的形式联系,即细胞—化学物质—靶细胞;有一天,两人终于见面了,高兴地又搂又抱,亲热得很,即交流形式;相邻细胞直接联系,就类似与精子见了卵细胞一样,很快地识别和结合。

又如,将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比喻成蛋白质的冰山漂浮在磷脂双分子层的海洋之中,跳摇摆舞展示磷脂双分子层的运动状态;将自由扩散比喻成顺流运木块,将协助扩散比喻成顺流用船运铁块,将主动运输比喻成逆流用船运铁块;这种进行简单的比喻,使学生很容易正确理解了这一知识点。

二、适当的比喻能抓住学生的心,激发他们学习生物的兴趣。

教条式的教学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呆板的教学气氛会压抑同学的学习热情,生动、条理、活跃的学习气氛会使同学焕发出高昂的学习情绪。课堂上适当使用一些生动的比喻可以活跃学生学习生物的气氛,使课堂变得更有趣、更生动、更有生机,更引人入胜。

如,讲“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时,应用比喻导入课题:“咱们班有没有太监啊?”突然间,全班哄堂大笑。于是我便引导说,我们自己肯定存在肽健,因为我们身体里有蛋白质。于是就延伸到氨基酸,把氨基酸拟人化分出:头、手、脚。教学实践证明,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巧妙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便能紧紧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又如,在讲解基因分离定律时,可以将豌豆比喻成人:“我是一株普普通通的豌豆。祖祖辈辈,我们循规蹈矩,花开花落,自生自灭。可是,我们是自然界最纯洁的植物,我们家规很严,从来不去拈花惹草,招蜂引蝶。我们世世代代都是纯种,秘诀就是‘自花传粉、闭花受粉’。

同样,在一块大田里的还有一群我们的同类,可是他们长得那么猥亵,是地地道道的侏儒,顶多才30厘米高,而我们,连最矮的兄弟,也不会低于一米半。同样在一块地,做豌豆的差环保教育的目标就是培养出有科技专长、有积极思想、有自然意识的创造美好家园的劳动者。只有人人爱护环境、保护环境、防止环境污染,才能创建一个美好的劳动生活环境,才能拥有一个充满生机的地球。

距怎么就那么大呢?

我们瞧不上那些小个子,我们跟他们井水不犯河水,有谁会娶一个侏儒做自己的老婆呢?

可是有一天我竟然成了一个侏儒的老婆!有个叫孟德尔的修道士擅自做主,乱点鸳鸯谱,把我嫁给了那小个子!天哪!我在豌豆界可怎么混呢?!”听到这里学生一阵大笑,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适当的比喻能将抽象、枯燥的理论知识变得易于理解和记忆。

一堂课上,新概念太多时,学生感觉繁乱,容易分心,不少同学甚至产生厌烦情绪,对所学的知识不感兴趣,学得会不扎实,倘若利用太多的课余时间复习,又会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更有效地利用课堂45分钟,才是真正实现教育目的的重要方法。适当地使用一些比喻可以帮助同学在较短时间内牢记较多的新概念,并且较长时间内不容易忘记,得以缓解烦躁情绪,进入正常学习的精神状态。

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而刚入学的高一新生根本就没有什么有机化学的知识储备,理解起来很困难。因此联想到那首幽默风趣的《回娘家》编入了歌诀:左手一只“鸡”(氨基),右手一只“鸡”(羧基),头上顶着个“大鸡冠”(R基)呀,跑细我两条腿(氢),嗨哟……学生在笑声中就牢牢记住了。至于蛋白质的功能,让学生联想:催狗运面条(催化、结构、运输、免疫、调节)。

例如,在学习“神经元”的知识时,学生对神经细胞的结构不理解,因为其不同于常见的细胞形态,为了便于学生理解其结构,我让学生在自己的手掌心画一个圆圈表示细胞核,掌心代表细胞体,手指代表树突,胳膊比喻为轴突,衣袖为髓鞘,衣袖和胳膊合起来就组成了一条神经纤维。通过对知识进行创造性的加工,学生很快在理解的基础上记住了这一知识。

四、适时适当的比喻还有利于加强学生的道德教育。

生物教学不仅仅是生物知识、技能的传播,作为教师,我们的首要职责应该是育人,教会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方法论,而恰当地使用比喻有时能更好地以同学更容易接受的方式而获得这方面的教育。

比如,“细胞增殖”一课中细胞周期的概念,书上说:“一般分裂间期大约占细胞周期的90%~95%,分裂期占5%~10%。”因为细胞分裂间期是为细胞分裂期做准备的,所以我说:“正可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台下十年’比喻为分裂间期,‘台上一分钟’比喻为分裂期。如同高中三年是分裂间期,高考三天是分裂期。高考成功者,觅得自己理想的大学,成了骄傲的天之骄子;而高考失意者,要么复读,要么从此离开学校步入社会。”

又如,学习“细胞是一个统一整体”这一内容,我说:“好比我们在座的同学,假如大家都珍惜集体荣誉相互帮助,相互促进,相互协作,共同进步,则可以说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如果在家都只顾自己,想干什么就各自去干什么,既不为集体荣誉负责,又不为他人着想,这绝对不能说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只能算是一盘散沙。”这时候,通常都有同学很严肃、很认真地说:

摘要:“环保风暴”在中国内地刮起,30个总投资达1179亿多元的在建项目被国家环保总局叫停,其中包括同属正部级单位的三峡总公司的三个项目。理由是,这些项目未经环境影响评价,属于未批先建的违法工程。环境恶化无路可退中国的环境问题并非始自今日。早在上世纪90年代,环境污染问题就已非常严重。教师应结合教材内容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符合生物实验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在课外活动中进行环保教育。

关键词:生物教学,环保教育,教材,生物实验,课外活动

参考文献

[1]蕾切尔.卡逊.寂静的春天[M].吉林人民出版社.

数学中的绿色教育 篇11

关键词:绿色概念;中小学美术

在我国的中小学美术教育中,把“绿色概念”应用到教学中的方式层出不穷,但也有一些错误的做法,他们改变“绿色概念”的根本,把“绿色概念”漂白成所谓的绿色,没有真正做到可持续发展的“绿色概念”与实际教学方式和理念融合起来。因此,很多中小学美术教育中的绿色教学反道而行地成了毫无实际理论的或者仅限于一小部分实际的空谈,所以,流行术语“漂绿”便油然而生。

例如,某市在暑假期间开办的中心美术培训班,打着“暑期绿色野外写生”的旗号,团购劣质颜料发放给学生,还组织野外烧烤,遗留众多的垃圾和颜料在现场,许多不慎直接接触颜料的学生产生严重的过敏现象。经化验,这批颜料的甲醛含量和重金属含量严重超标。针对现今社会日益严重的此种现象,一些民间杂志、报刊和自发组织的环保集团,通过对商家的抽样调查,定期发布一些“漂绿”商家的黑名单,国内甚至全世界的绿色组织进而也发起了抵制“漂绿”的新兴运动,甚至设立“漂绿”微博,将“漂绿”的黑手公布在网络,组成全民抵制机制。对于教育这块而言,家长们也逐渐变得更加敏感。

随着家长们对于孩子的中小学教育教育的重视,家长和孩子消费的需求也逐渐超越产品本身,企业、品牌甚至学校的教学理念所承担的社会责任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因此,从绿色教育的意义上来讲,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的标准不仅将是美术教育的点睛之笔,更是要成为美术教育的“核心部件”。有研究表明,80%以上的家长和学生关注的主要是学校或者培训班的实际行动,而不是它们所在外界极力宣扬的正面消息。由于大部分家长只会给它们一次机会,不到20%的家长也许会给第二次机会,更有甚者有些家长只是“道听途说”。因此,表里不一的学校或者培训班在社会上面临很大的竞争。当家长和学生发现真相与他们所宣扬的东西不相符合时,就会相应地失去信赖,最终导致学校或者培训信誉形象和经济收入的双重损失。

除了以上几点传统的“绿色”行动外,绿色、可持续发展的美术教育其实涵盖教育中的教学理念、教育产品(作品)、教育工具等许许多多的方面。它不仅要求每个环节步骤都必须贯穿绿色概念,而且在教育的实践方式上也需与绿色概念融会贯通,使我们的最终目的准确地传达给每个社会成员,让学生家长和与之相关的所有人员都能参与,使绿色概念在中小学美术教育中应用的效果最大化。用時尚的教学理念引导绿色的美术教育。

现如今,我国的中小学美术教育还在延续以往的“老师教一笔,学生学一笔”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不仅让学生缺乏创新,缺乏对美感的理解,还会形成以考试过关为主要目的的学习惯性,即使学到了一些皮毛,但终究有兴趣的学生的美术生涯会缺少创新,按部就班,达不到艺术的高峰。近些年兴起的现代远程教育,为我们的教育营造了一个全新的环境,远程教育从根本上改变了我们传统的学习模式,给我们带来了不一样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观念。使用远程教育学,不仅可以减轻负担,还能相应地增加一些丰富多彩的课堂内容、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远程教育的实现,让以往以老师的经验、课本、教学内容等为主体的课堂教学转变为一种全新的网络课件,它充分利用了网络资的源优势,更加容易的达到了教学的目的。学习中的疑问,可以随时随地的得到老师的解答,较少的受到时空的限制。老师和学生的时间还可以自主地分配,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进行,充分提高自己的各项技能。

当然,绿色概念在美术教育中的应用不仅仅局限于教学理念的“绿色”,第三方的生产商也应该向这些群体提供绿色的工具。众所周知,现在的美术工作者包括教师、学生和相关产品的生产者,一直都和艺术颜料打交道。从科学的角度来说,颜料中含有很多对身体有害的物质,若是自身不注意对一些颜料的防护和隔绝,特别是中、小学生,这些颜料将对人身体造成较大的危害,严重影响中小学生健康成长。

随着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在人们心中地位的不断上升,一些美术教育机构也想出了“好法子”来响应。他们通过和高校或者科研单位进行合作,将一些毒性较大的颜料、特殊纸张等进行改良或者寻求替代品,生产出更节能环保的颜料和纸张,利于回收、再次利用或者重复利用。例如流行与西方的“奶油咖啡做颜料”,用食物颜料来作画,或许这样的“画”恐怕很多人都没有见过。但是西方国家的一些中小学却很是常见,他们从自己平时吃剩的食物中积攒下这些“颜料”,然后在老师的组织下进行自由的绘画,不仅让他们养成节约粮食的习惯,在游戏中找到的愉悦感和成就感,还能开发孩子创新能力。还有近几年出现的免洗水写毛笔布、易降解纸、低碳无毒颜料等,这些产品的出现将会改变以往传统美术教育中存在的许多根本性问题,美术工作者的合理消费,我们的绿色教育就能更进一步,以建立合理回收美术废品的通道实现绿色教育。

有生产就有垃圾,我们在教育和接受教育的过程中也避免不了废品的产出。不满意的作品、用坏的画笔、过期的颜料、损坏的画架等等,这些所谓的垃圾现在我们都怎么处理?绝大部分的学生和老师都是选择最简单的处理方式——扔在垃圾桶里。可是我们都知道,这些美术垃圾多多少少会存在一些有害物质。就拿颜料来说,它组成可分为无机、有机两类,按来源又可分为天然、合成两类。而现实生活中,我们所用的颜料绝大部分都是使用的有机合成颜料,这些颜料的中间或最终产品中,都使用了分散剂,黏合剂,溶剂等化学物质,在一定的条件下,这些物质毒理学效应会放大,对各种生物的伤害都是不可逆转的。

在国内,正规健全的回收季候并不多,往往还是私人建立的小型回收机构,而这些美术垃圾的回收问题更是被人们所忽略。分散性、地域性的美术教学在我国不可避免,怎么处理好这些矛盾成为我们研究的首要课题。一个成熟的中小美术绿色教育的发展模式,要保持其合理性,不仅需要动力学的机制,而且应该具备自我评价、自我反省、自我约束、自我规范的机制。只有如此,我们才能避免那些本来可以避免付出的代价。

城市的中小学的美术教育相对的比较好集中教学,政府或者培训机构把美术教育的点设置在较为集中的区域,这样便于统一管理,相互学习。相对于经济较为落后的城镇,把学生集中在一起不太现实,所以我们的学校或者培训机构应该专门设立美术废品回收站,把那些可回收的废品回收处理进行再利用,对于不能再利用和危害较为严重的废品集中起来处理,做到零污染,建立真正绿色、环保的学习机构。

绿色概念在教育中广泛的应用,需要人们明白我们的教育活动对自然社会的长远影响与后果。它也需要我们有较高的道德素质,认识自身对后代产生的影响,具备崇高的社会责任感,为长远利益放弃一些眼前和局部的利益。这需要我们在教育的建设中大力发展符合可持续发展精神的绿色教育,需要我们更辛勤的探索,进而为我国乃至全世界的中小学美术教育开辟光明大道。

参考文献:

[1] 史海生.论可持续发展理念下的环境道德教育[J].学理论,2010(35).

数学中的绿色教育 篇12

1. 绿色化学的概念

绿色化学,也称为环境友好化学,环境无害化学,旨在预防环境污染,节约能源,实现有害物质的零排放.绿色化学教育是指将绿色化学理念渗透于化学教学中,以树立学生绿色意识为教学目标的教育.它强调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将可持续发展及环境保护思想植入学生心底,促进学生素质发展.实施绿色化学教育要求教师在备课时采用绿色化学教学设计,选用绿色化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从绿色化学的角度去把握化学实验和化学性质,帮助学生学会用绿色化学的方法去分析问题,提高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虽然高中绿色化学教育涵盖了科学的指导思想,绿色的化学技术和绿色化的教学模式,但是在实施时还必须结合生活实际,将绿色思想与化学教学融为一体.

2. 绿色化学的特征

绿色化学主要有以下几个特征:第一,利用自然资源和可再生能源,选取无害无毒的化学原料;第二,在无害无毒的前提下进行化学反应,以降低废物的排放量;第三,提高原料的利用率,实现有害物质的零排放;第四,在节约资源和能源的条件下生产出有利于环境保护和人类生命安全的产品.

在高中化学中实施绿色化学教育旨在培养学生形成避免污染的意识和行为.教学内容不仅仅是讲解化学元素的性质和作用,还应让学生明白易造成的危害,如化肥、洗衣粉是我们生活所必需的,但也导致了“赤潮”的发生.所以,教师在培养学生化学实验技能的同时,要给学生灌输绿色化学的思想,使学生能够运用绿色化学的理念去反思教学内容,对不安全、不环保的实验材料和实验装置高度重视.

二、在高中化学实验中实施绿色化学教育的策略

当前,如何实施绿色化学教育于化学实验之中,是化学教育工作中都面临的主要问题.现今的化学教学体系仍是传统的教学体系,课程排得满满的,如果现增加新的绿色化学课程势必会影响原来的化学进程.因此,只有将与绿色化学相关的内容渗入到化学实验中,才能有效缓解这一矛盾.

1. 化学实验绿色化

绿色化学教育要求高中化学遵循五条绿色原则:一是研究绿色实验;二是避免实验中废物的产生对环境造成污染,在实验过程中加强对尾气的吸收度;三是,实验所使用的试剂用量尽可能少,使实验小型化;四是对仪器、试剂成本高且污染严重的实验,通过网络计算机模拟化学实验;五是妥善处理实验中形成的废物,尽可能循环再利用.实验绿色化,有利于实现废弃物的零排放.在高中化学实验中,通过改进实验方法和实验仪器,减少废弃物的产生.如实施实验H2O分解制O2代替KClO3分解法,实现了化学原料和化学反应的绿色化.

2. 实验教学绿色化

目前多媒体已普遍用于教学,多媒体设备不仅能够强化教学效果,运用到化学中,还可以使化学教学绿色化.像一些较危险的实验,用学校实验条件不足,实验污染严重等原因而不能实际操作.此时,可通过多媒体设备模拟演示达到教学目的.

如,讲解“酸雨及其防治”一课时,直接操作这样的实验有一定的难度,可通过多媒体投影展示酸雨对人类生活的破坏程度,然后结合教材分析硫、氮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引导学生通过对这些知识的理解度分析酸雨的成分、成因和危害,思考减轻酸雨的具体方案,培养学生环境保护意识和高度的责任感.

3. 化学实验微型化

微型化实验是用少量的试剂和仪器达到实验目的,是实施绿色化学教育的一个重要方法.化学实验微型化能够减轻污染,节约成本,节约试剂用量.值得一提的是,现有教材中的很多化学实验很不符合绿色化学标准,如“生产生活中含氮化合物”中氮化合物的性质实验时产生的NO2是强烈的刺激性气味,容易引起学生咳嗽,影响学生的身体健康.因此,在操作实验时尽可能用少量的试剂,以免有害物质污染课堂环境,同时应及时对有害气体进行处理.如用NH3还原法变NO为N2:6NO+4NH3=5N2+6H2O;碱液吸收法去除NO,NO2:N0+NO2+2NaOH=2NaNO2+H2O.

总之,高中化学教育不单单是讲解化学原理、基本规律、化学性质的知识教育,而是指导学生运用化学知识服务于社会生活的素质教育,将绿色思想深植于学生道德素养中,使学生无论何时何地都能坚定不移地维护生态环境和保护绿色.实施绿色化学教育,能够加深学生对各种科技成果的理解,理性地认识科学技术带来的不同影响,将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建立在保护的基础上,学会用可持续发展的眼光学习知识,提升化学实验操作技能.

摘要:在高中化学课堂中实施绿色化学教育,将绿色化学思想渗透到课堂教学中,有利于学生绿色环保意识的培养.在高中化学实验中实施绿色化学教育的策略是:化学实验绿色化;实验教学绿色化;化学实验微型化.

关键词:绿色化学教育,高中化学实验,实施策略

参考文献

[1]吴效锋.新课程怎样教[M].科学出版社,2003.

上一篇:职位体系和薪酬管理下一篇:落地脚手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