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堂中的安全教育(通用12篇)
数学课堂中的安全教育 篇1
课堂安全教育模式探索
——浅谈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安全教育
锦州第十二中学
课堂是学校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最重要场所,课堂安全是学校安全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安全的课堂能提高人的生命质量,也能提高课堂的教育教学质量,安全课堂的本身也具有很高的育人价值和发展意义。所谓课堂安全主要体现在环境安全、人身安全、话语安全、行为安全、评价安全。要想营造安全的课堂氛围,需要教师具有课堂安全观念,能够从课堂硬件和软件两方面营造安全的课堂氛围。
从课堂硬件上说,课堂硬件的选择建立在正确的课堂观念上。所有课堂硬件应该让使用者——学生和老师感到安全。课堂硬件包括课堂环境以及课堂设备、用具。课堂软件要体现教师观念和由此而产生的课堂师生行为和师生关系。
那么作为一名数学教师,简单谈谈我是如何根据所教学科的特点创建安全的的课堂氛围的。
一、将课堂教学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及应对措施制定到教学计划中 安全问题不能临时考虑,在制定每个章节的教学计划时就要充分的考虑本节课在课堂纪律、学生活动等方面有可能发生的安全问题,就能提前对那些可能产生安全隐患的方面进行避免和预防,并能使自己的教学安全工作有据可依,有据可查。
比如在数学课上,在教学部分几何知识时,教师常常会让学生准备剪刀、胶水等操作工具,这是教学中必须让学生准备的,如果学生没有准备好则会影响数学知识的教学质量。教师在制定这类教案时就应该充分考虑到学生在课堂上,特别对于低年龄段自控能力较差的学生使用剪刀这类工具肯定会有一定的危险,例如七年级学《截一个几何体》需要学生自带萝卜土豆块及小刀,那么在这些学具准备中就应提前与学生进行纪律上的约定,规定只能在相应环节规范的使用工具,活动完毕立即妥善放置,放学立即带回家不再带到学校。有了事先的计划和准备,才能对可能发生的事故进行防范,也更能规范教师、学生的课堂行为。当然计划制定得再完美,也需要教师在实际上课活动中进行落实,如果仅仅把计划停留在纸面上就成了纸上谈兵了。
二、结合教材上主体图,不定时的渗透安全教育。
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因此教材中很多主题图都是以实际生活为背景,因此我们可以根据图中信息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例如,如果图中有限速标志,我会结合教学,教学生认识交通标志,了解这个标志所代表的意思,特别让家中有汽车的学生在外出时,一定提醒家人要遵守交通规则,绝不超速行驶;如果图呈现的是骑车旅行的情景。我会告诉学生,我国的道路交通管理条例明文规定:不满12周岁的儿童不准在道路上骑车。结合主题图的引入,让学生在很自然的情况下,充分利用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了一次交通安全方面的教育,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三、数学实践活动中进行安全教育
如今的高效课堂教学特别重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沟通与合作交流的能力,更多的时候是以小组模式进行学习,这也给老师提供了很好的教育契机。
例如,在学习《利用三角形相似测物体高度》时,为了让学生更好的学习和参与,我把学习地点从教室转移到的了室外,这就大大增加了教师对课堂纪律、学生调控方面的难度。因此我在学生们准备进行分散的各小组学习之前,就明确地向学生们提出了需要注意的安全事宜:
1、在室外学习的目的是研究本课知识,因此不能做与此无关的事情;
2、操场上有正在上体育课的学生在做踢球等活动,因此要注意避让;
3、不能大声喧哗,以免影响各班上课。
4、活动时间结束迅速回到指定集合地点。通过这样对学生纪律的事先约定,教师的密切参与,能随时发现和制止学生的不规范活动,这样才能保证活动的意义和有效。能最大限度地调控好学生的活动行为,避免学生活动时因为无明确纪律约束而产生的无法预计和及时控制的危险行为,很好地保证了实践活动的质量。
四、利用突发事件,抓住有利的教育契机,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每个老师都希望自己的课堂是一帆风顺,一气呵成的,但往往会有一些突发事件出现,这就需要老师具有好的心理素质和较强的应变能力。八年级时,一次正上课呢,有个学生突然“哇”的一下吐了,当时课堂就乱了,学生都做捂嘴状,对呕吐物嗤之以鼻,于是我马上停止上课,组织一下课堂纪律,马上给那个学生递过纸巾矿泉水,拿来笤帚和撮子亲自收拾起来,这时有几个学生也参与进来,我用无声的教育让学生知道此时应该怎么做,收拾完后,了解情况才知道呕吐的学生是因为中午吃了学校门口的小吃,我便对学生讲了一些注意饮食卫生的问题,虽然耽误了一些教学进度,但我想那是可以弥补的,而这样让学生学会关爱他人,注意饮食卫生安全问题的教育契机不一定能弥补。
以上我主要从课堂硬件方面谈论了课堂安全问题,当然课堂软件方面更为重要,例如,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建立新型师生关系,构建和谐、民主、平等、安全、愉悦的课堂氛围,理解和宽容学生在学习场所的各种表现,充分尊重学生,转化自己的角色,保护学生的积极性,不随意评断学生。学生在课堂上能做到不焦虑、不恐惧、不孤独、不自卑,在安全的课堂上学生会有一种稳定的、放松的、愉悦的、积极的、开放的心理环境,这样的课堂才能称得上安全的课堂。
学校是学生快乐成长的摇篮,课堂是学生汲取知识的地方,教师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引领者,而安全则是师生快乐成长、汲取知识的保障,所以无论何时都应敲响安全的警钟,树立安全第一的意识。课堂教学虽然只是一个空间有限的场所,但在这一小小的空间里却包含了方方面面的内容。课堂上教师除了教授学生知识外,尤其应充分重视课堂教学的安全,树立安全意识,学习安全知识,珍惜生命,注意生活中的点滴细节,只有安全保障了才能真正的让学生快乐成长!
实践证明:只有从小把安全的种子撒播进学生的心田,让它发芽开花、长成参天大树,才能收获更多的祥和、幸福和安宁!
数学课堂中的安全教育 篇2
一、重视“数学过程”的教学
“数学过程”是真正地理解数学, 形成数学的思想方法或用数学解决问题所必须的过程。它包括“抽象、符号变换、应用”三个阶段。要想提高学生的数学综合素质, 必须引导学生积极投入到“数学过程”的活动中, 鼓励他们充分利用自己的直观感受和经验进行大胆猜测, 帮助和引导学生自我探索、创造和发明用来计算、推理或证明的方式方法, 推导出数学结论。我们还要鼓励学生在其他问题的解决中有意识地应用这些结论和方法, 以反复检验它们的正确性与合理性。
实践证明, “数学过程”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培养他们的创造力。“数学过程”教学还可以使学生体验到数学的思维方法, 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养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同时, 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 不断与人交流, 表达自己的思想见解, 并运用数学语言不断进行演绎、推理与计算, 从而有利于培养、锻炼和形成学生运用数学语言的能力。
二、进行分层次教学
布鲁姆认为:“只要提供足够的时间与适当的帮助, 95%的学生能够学习一门学科, 并达到高水平的掌握。”同一个班级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水平是不同的, 甚至差别很大。所以,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明确学生的层次水平, 并进行分层次教学, 以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学习过程的积极性。
(一) 学生分层
数学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考试成绩等, 把学生分为优良、中等、后进三个层次。优良层的学生, 具有较强的分析、解决、应用数学知识、问题的能力, 并具有一定探究能力;中等层的学生, 有一定的解题能力, 但这种能力不是很强;后进层的学生, 对数学知之甚少或不知, 数学能力很差或没有数学能力。当然, 这样的分层不是固定不变的, 可以根据学生学习能力和考试成绩的优劣灵活调整。
(二) 教学分层
对学生进行分层是为教学分层提供依据。教学内容要由浅入深, 由易到难, 由具体到抽象。具体可在以下几方面进行分层教学:
1. 课堂设疑分层次。
课堂教学中, 要充分给中等生和后进生回答问题的机会, 多向他们提些简单的、具体的问题。而对于有一定难度的问题, 教师要分步骤提问, 浅显的问题让中等或后进层次的学生回答, 需要进行严密的逻辑思考的问题, 让优良生回答。这样, 每个层次的学生都有参与教学过程的机会, 使得课堂教学气氛良好, 学生学习起来才有兴趣, 有动力。
2. 课堂习题和课后作业分层次。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分简
易题、较难题、难题, 教师要赋予学生自主选择题目的权利。较难题有标记, 学生可根据自己的能力和水平全选简易题, 也可全选较难题, 还可以每一样选做一部分。
三、利用多媒体技术教学
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突飞猛进, 学生教育也应借助这股“东风”, 使课堂教学更加多元, 以直观、生动的教具和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兴趣,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一) 充当电子黑板, 提高教学效率
抽象的实际背景、严谨的逻辑推理决定了数学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学科。对于一目了然、一句就能点明白的内容, 教师没有必要进行演示;需要学生运用抽象思维能力加以理解的内容, 教师要让学生亲自动手画图、演算。这时如果教师直接给学生展示直观的画面, 就达不到训练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目的。上述这些, 都是不能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的方面, 如果使用多媒体, 只能起到事倍功半的作用。
而对于内容较多、信息量较大却又比较简单的章节, 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电子黑板”的功能进行教学。如把文本内容分成若干模块———概念的背景、内在联系、实际应用等制作成PPT, 如果想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开阔学生的视野, 可以在模块中链接播放一些与知识点相关, 但教材上没有的内容。采用这种方式进行教学, 不仅节省了板书的时间, 还加大了信息量, 这样的课堂教学更加紧凑和高效。
(二) 模拟仿真形象, 化结果为过程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 出现了很多功能强大的数学软件。这些数学软件能够将抽象的数学变得形象化。如在初中数学中有非常多的空间图形, 课堂教学中, 如果教师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 临时用手画图, 就会对教学过程难以驾驭;图如果画得太少, 问题的实质就不容易看出来;图如果画得太多, 时间不够用, 而且时间越长学生就会没耐心, 学生的思维就会不连贯;如果事先把图画在小黑板上, 则结论的形成过程则无法体现。
有了计算机, 上述问题就不会成为困难。计算机上数学软件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画出动态仿真的图形, 如动态的三维坐标、特殊的二次曲面、空间中的立体等。这不仅节省了画图时间, 还使学生感受到了结论形成的过程。对于那些繁复晦涩的结论, 可以通过隐去部分图形, 突出主体的方式加以诠释, 学生通过图形这一直观模式就能一目了然。
(三) 模拟数学实验, 体验数学发现
传统的学习数学的方法往往是按着“定义—假设—定理—证明—推论”的步骤进行。对于某些数学问题, 教师不如尝试着引导学生进行模拟数学实验:学生自主选择方法, 借助数学软件, 计算、检验结果, 然后发现问题, 寻找原因。模拟数学实验这种全新的数学学习方法, 有利于学生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的充分发挥, 有利于学生切实体验数学发现。模拟数学实验打破了教师讲, 学生听;教师操作, 学生观看的传统教学模式, 以学生动手为主, 使学生更直观、更真切地感受听起来枯燥玄妙的数学理论和数学原理, 对实验内容有更好的理解和掌握。
数学课堂中的安全教育 篇3
【关键词】数学;教学;渗透;安全教育
安全,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安全是我们正常学习和生活的保障;安全关系到我们每个人的切身利益;安全关系着和谐社会的建立。因而,安全是学校的头等大事,抓好安全工作,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卫自救能力是每一位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在遵循新课程的要求,教好数学知识的同时,根据所教学科的特点在课堂上适时地渗透安全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下面浅谈一下笔者在数学教学中如何挖掘教材内涵渗透安全教育。
一、借助动手操作实践活动,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在数学课上,在教学部分几何知识时,教师常常会让学生准备剪刀、胶水等操作工具,这是教学中必须让学生准备的,如果学生没有准备好则会影响数学知识的教学质量。教师在制定这类教案时就应该充分考虑到学生在课堂上,特别对于自控能力较差的学生使用剪刀这类工具肯定会有一定的危险,那么在教具准备中就应提前与学生进行纪律上的约定,规定只能在相应环节规范的使用工具,活动完毕立即妥善放置。再比如,在“认识钟表”这一课题时,在固定钟表的时针和分针时,常用铁丝或小钉子、大头针等,存在一定的危险性,于是让学生在制作时要注意。课上教师更要做有心人,随时观察学生的行动,才能对可能发生的事故进行防范。结合学生操作实践,对学生进行遵纪守法教育。利用这一时机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让学生知道:操作中的规则就好比我们国家的法律,大家在操作时遵守规则,才能保证活动安全顺利地进行。
二、借助室外学习契机,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如今的数学课堂教学非常注重学生的亲自参与和动手操作能力。教师常常会在课堂的教学环节中安排室外学习的环节,这有利于培养学生室外合作学习意识和数学实践能力,同时这也是进行课堂安全活动教育的有利契机。
我在教学千米的认识时,根据预定的教学安排,我设计了数学实践活动:上课地点由室内延伸到了室外。这就增加了教师对课堂纪律、学生调控方面的难度。因此我在学生们准备进行分散的各小组学习之前,就明确地向学生们提出了需要注意的安全事宜:①在室外学习的目的是研究本课知识,因此不能做与此无关的事情;②操场上有正在上体育课的学生在做踢球等活动,因此要注意避让;③不能大声喧哗,以免影响各班上课。④活动时间结束迅速回到指定集合地点。通过这样对学生纪律的事先约定,教师的密切参与,能随时发现和制止学生的不规范活动,这样才能保证活动的意义和有效。能最大限度地调控好学生的活动行为,避免学生活动时因为无明确纪律约束而产生的无法预计和及时控制的危险行为,很好地保证了实践活动的质量。
又如三年级学过简单的统计后,有一道题是:站在马路口,统计在一分钟内通过的各种车辆的数量。我在带领学生去统计前,首先对学生进行安全和遵守交通法规的教育,到达现场后再对学生进行反面教育,假如在十字路口不按红绿灯的指示行驶,即不遵守交通法规,对会出现的后果进行设想。学生通过设想讨论一致认为:遵守交通法规不但是对别人负责,更是对自己负责。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又认识到了交通法规的重要性。
三、结合教学内容,适时渗透安全教育
數学教学中渗透安全教育,首先应充分遵循数学教学的规律,根据数学的特点挖掘教材中涉及安全教育的元素,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潜移默化的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使数学教学与安全教育两者处在一个非常融洽的统一体中,只有这样才能使数学教学中的安全教育收到好的效果。
课例一:教学三年级上册质量单位“千克、克”的认识,我一边指导学生通过用手来掂量物品感受重量,一边告诉学生:一克物品很轻,但一克毒品的危害却很大,适时对学生进行远离毒品,珍爱生命的教育,使学生认识到毒品的危害。
课例二:教学三年级《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问题》,练习时呈现学生租船游玩的情境图:每条船限乘4人,22人至少需租几条船?于是,我以谈话形式激发学生练习的兴趣:“春暖花开的季节,同学们春游是一项多么惬意的事情啊!不过,如果你也想参加这样的春游活动,必须要注意什么?结合情景图,对学生渗透有关船只和车辆超载所造成的危害,让学生在很自然的情况下,充分利用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了一次安全方面的教育,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课例三:六年级下册期末复习时,我出了这样一道题:问题:在我校门口发生了一起交通事故,一辆汽车撞到一名正在过马路的小学生(该学生没有走人行横道线),事后现场测得该车的刹车距离是2米(汽车在行驶中,由于惯性作用,刹车后还要滑行一段距离才能停住,这段距离称为“刹车距离”,刹车距离是分析交通事故的一个重要依据)。已知该车的刹车距离是车速的1/2,该路段的限速30千米/小时。
(1)该车是否超速?请你分析这起交通事故的责任应该由谁来承担?
(2)为了确保我校学生在校门口过马路时的安全,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应采取什么措施?我校又采取了那些措施?
(3)你觉得过马路时应注意那些问题?
多媒体投影《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34条和第76条相关内容,结合有关规定解决实际问题。
结论: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的有关规定,农用车司机虽然没有超速行驶,但也要对事故负责,同时该学生过马路时没有遵守交通法规,司机已采取了必要措施,所以司机可酌情减轻一定责任。
建议:在校门口设置提示性的路牌,在上学、放学的高峰时段派一位交警或交通协管员维持交通序。
第一个问题,一方面可以将书本知识与学生的生活世界、经验世界联系起来,激发学生探究、思考的兴趣,另一方面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渗透了《道路交通安全法》的知识。
第二个问题和第三个问题是在求出车的速度之后,引出《道路交通安全法》时提出,主要是让学生不仅知道这方面的法律知识,还能与自己的实际生活和切身利益联系起来,进一步增强他们的安全意识。让家中有汽车的学生在外出时,一定提醒家人要遵守交通规则,绝不超速行驶,行人过马路一定走人行横道。这样既达到了在课堂中进行安全教育的预先目的,也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了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在我们的教材中、生活中还有许多值得我们去挖掘的安全教育素材。我们教师应善于发掘、注意创新、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手段进行安全教育。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渗透安全教育是一项复杂的长期的希望工程,需要我们广大教师平时注意抓住教学中的安全教育契机,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潜移默化的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使数学教学与安全教育两者处在一个融洽的统一体中,不但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并且使学生在提高数学能力的同时,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数学运用能力,将使数学教学中的安全教育收到良好的效果。
作者简介:
德育教育在数学课堂中的渗透 篇4
新荣区第三中学
安卫东
现代学校教育立足于完整生命的塑造和健全人格的培养,道德教育是主宰,凝聚和支撑整个生命的成长进而获得幸福人生的决定性因素。倘若缺失了德性的生长,那么人生命的其他部分的发展都会受到限制。教育中人生命的完整性规定了道德教育的统摄性,居于统摄地位的道德教育必然是通过渗透的方式而非依赖于独立时空展开的。
真正的道德教育更多地只能借助于各种复杂的渗透的方式完成,由此产生的影响最终将变成人的内在稳定的心性品质。当今的数学课堂开始注重德育的渗透,在提高学生数学素养同时也关注学生人格培养,这是每位数学教师的责任。那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
1.充分发挥教师在数学教学中体现的人格魅力,寓德育于情感教育中。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真的教育是心心相映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从先生的话中,我们不难领会,离开了情感,一切教育都无从谈起,包括数学教育。可以说德育过程既是说理、训练的过程,也是情感陶冶和潜移默化的过程。如果我们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适时以感情赢得感情,以心灵感受心灵,就能使整个数学教学过程成为师生情理互动的愉快过程,同时收到良好的育人效果。教师自身的形象和教师体现出来的一种精神对学生的影响也是巨大的、直接的。除了教师的板书设计、语言的表达、教师的仪表等都可以无形中给学生以美的感受,从而陶冶学生的情操。而一堂好的数学课前,教师充分的准备,课堂上采用的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幽默的数学教学语言,既能使学生体会数学学习的乐趣,又能让学生在心里产生一种对教师的敬佩之情,并从教师身上体会到一种责任感,这样对学生以后的工作学习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2.挖掘数学中的美育素材,重视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说:“数学本身也有无穷的美妙。”别林斯基也曾说过:“美育和德育是密切联系着的,它能陶冶健康的情感,培养崇高的情操,鼓舞人们为建设美好的未来去战斗。”人们常说数学是万花筒,是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在数学教材中,蕴藏着丰富的美育因素——许多几何图像就充满着无穷无尽的美,闪烁着美的风采。数学中还有更深层的美——数学概念的简单性、概括性、典型性和普遍性以及对称与和谐、简单与明快、奇异与突变。众所周知的黄金数0.618是现实世界中美的表现,许多著名的建筑,广泛采用0.618的比例,好给人以舒适的感觉;生理学家认为,当气温23摄氏度时,人感到最舒服,这时人的体温(37度)与气温之比正好是1∶0.618;一些名画的主题大都在画面的0.618位置;乐曲中较长的一段等于总长度的0.618„„音乐,绘画是美的,因为她能给人以感官上愉悅乃至心灵上的震憾。数学其实也有如此特质。有一本由霍夫斯塔特写的《GEB——一条永恒的金线》的书,第一次让人们领略了数学的魅力。GEB是三个人名的起首字母,分别代表数学家歌德尔(K.Godel)、画家埃舍尔(M.C.Escher)和音乐家巴赫(J.S.Bach)。人们通常认为数学和美术、音乐是天壤相别的不同领域,但作者却找到了一条贯穿哥德尔数学、埃舍尔绘画和巴赫音乐的“金带”,从而揭示出绘画、音乐与数学之间的“惊人一致性”。正是音乐、美术与数学的这种联姻,使得美术作品的高雅风格,音乐作品的优美节奏,交融于数学的对称美与和谐美之中。因此,数学教育应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美的审美能力,这既有利于激发学生对数学的爱好,也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创造能力。
另外,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也要注意其策略性,切忌喧宾夺主,在我们的教学中,如果能结合学生思想实际和知识的接受能力,点点滴滴,耳濡目染,潜移默化,逐步提高渗透的自觉性,把握渗透的可行性,注重渗透的反复性,就能达到德育、智育的双重教育目的。
二、研究渗透的方法 1.情感诱导法。
在教学中,教师要满腔热情、精神饱满地出现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并以自身的工作态度和情感去感染和影响学生。教师要通过对一个个问题的导语、一个个环节的安排、一句句情真意切的话语,激发学生的情感,使学生感受到老师对自己的爱,从而使学生对这门课产生兴趣。
2.背景介绍法。
数学教材中的很多道理、数据都是我国劳动人民最先发现或计算出来的。因此,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不失时机地进行介绍。
3.课堂渗透法。
小学数学教材中体现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内容很多,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紧紧抓住“渗透点”进行教学。这个“渗透点”可以是一词一句、一题一例,也可以是一个教学过程。
数学课上,教师和学生的示范作用以及老师对学生的严格要求,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主要方法。教师的示范作用体现在,教师要通过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来感染学生,以自己严谨的教学风格和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来影响学生。例如:上课时,教师着装要朴素大方,讲普通话,语言要清楚、明白、有逻辑性。板书要整齐,书写要规范,辅导“后进生”要耐心、细致,使学生在教师的表率作用下,潜移默化地受到有益的熏陶和教育。学生的示范作用体现在,课上教师要注意发现有突出表现的学生,用实例来激励其他同学。例如:对上课认真听讲,学习认真刻苦,作业正确、整洁,思考问题机智灵活等方面的同学,教师要及时表扬,为其他同学树立学习的榜样。
教学时,教师还要针对所教班级学生的特点提出不同程度的要求。例如:要求低年级学生在听课、写字时要有正确的姿势,回答问题要说完整话,写作业时字、运算符号要写工整,计算要正确等。中年级要求学生听课要专心,分析题意时重点字、句要用笔画出来,作业要干净、正确,要求验算的要列式验算等。高年级不仅要求学生听课专心,而且要手脑并用作好笔记,解应用题时要借助线段图分析题意、理解数量关系,计算时要选择简便方法,要自觉检验等。总之,不论是师、生的示范还是教师的要求,教师都要有目的、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认真、严格、刻苦的学习态度;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计算仔细、书写工整以及自觉检验的良好学习习惯。
4.美感启迪法。
“数学,不但拥有真理,而且也具有至高的美。”数学的美充满了整个数学世界,不但有数的美、式的美、形的美,更有对称的美、和谐的美。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运用符号、色彩、线条、图形等因素,通过精炼的数学语言、巧妙的解题方法、整洁的板书设计,展示出数学的外形美和内在美,并不失时机地加以引导,使学生从抽象的符号中看到美的形象,从逻辑推理中领略到美的神韵,从表面的形式中体味到内蕴的那种特有的内在美,从而把学生引入到美的意境中去。
5.习题引伸法
把反映祖国建设成就、家乡变化的数据和学生日常生活中有意义的事例编成相应的习题,从而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这也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6.竞赛强化法。
利用儿童争强好胜、荣誉心强的特点,在教学的各个环节,适时地引入竞争机制,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和兴趣。让学生在竞赛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增强自信心,提高自觉性和自制力。
三、掌握渗透的原则
1.情感性原则
教师要创设情感氛围,借助情感动力,促使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使之得到丰富的情感体验,形成广阔的胸怀,和谐地发展各方面的素质。
2.科学性原则。
进行思想教育,必须做到旗帜鲜明、观点正确、说理明白。教师要站在育人的高度给学生以正确的认识引导,使学生信服地接受教育,并指导自己的行为。
3.层次性原则。
思想品德教育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接受能力,必须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体现德育渗透的梯度。
4.随机性原则。
即教师要抓住时机,把握分寸,注意德育与知识、技能的有机结合,适时、适量地进行随机渗透,切忌穿靴戴帽、牵强附会。
5.延伸性原则。
生本教育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篇5
夸美纽斯在《大学论》中,写下他的教育理念“找一种方法可以让老师少教:,但学生可以多学。”这一直是教师心中的一个理想,生本教育的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那么,在生本教育理念下,我认为可以这样教学:
一、个人先学,设置前置性作业
学生个体先学作为生本教学的第一步,给学生布置前置性作业。把明天学习内容,变成学生先学的一个前置性作业。通过“前置性作业”的形式,给学生提出了明确的先学任务,学生通过完成“前置性作业”,为小组交流提供了知识上的保障,从而有了想“展示”的欲望。
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并符合学生的实际能力去创设
一、两个问题,我们不能流于形式去布置一些力所不能及问题。例如我在讲《二元一次方程的解法》时,给学生设置的前置任务是1.用含X的代数式表示Y或用含Y的代数式表示X.2.用代入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二、实施以讨论为常规的教学方式
课堂讨论是非常有效的学习方式。讨论的方式是不拘一格的,小组讨论、学生之间互问互答,互教互学,举手抢答、小型讲座、辩论竞赛,甚至可以畅所欲言。讨论中学生是主角,教师只是幕后的服务人员,帮助学生来把“戏”唱好。学生唱好戏后,有时学生的讨论更能全面的展现数学方法,让更多的学生掌握问题的本质。
在生本课堂教学中的“讨论活动”时要注意以下问题:1.一定要让学生先进行独立思考。“没有独立思考的讨论如无源之水”。2.要注意调控学生的学习讨论。尤其是小组讨论,注意时间的控制,不要浪费了时间。3.要给予适当的指导,因为学生的讨论有时会偏离中心,有时讨论会没有结果。在这种时候,教师给以适当的点拨,让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自己去解决疑难。
三、小组间展示、互动点评
小组交流之后,各个小组要对自己的讨论学习成果进行展示。一是对小组交流中已经学会的知识进行补充和分享,二是解决小组学习中存在的分歧、疑问和没有学会的知识。让学生学会聆听,学会发现别人的优点,加以学习,分析别人的缺点,给予纠正。
数学课堂中的安全教育 篇6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数学大纲(试用)指出:“要根据数学学科的特点,对学生进行学用的教育,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爱科学的教育,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这就是说,小学数学,不只是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发展智力,还要体现社会主义
教育性质,体现素质教育的目的。小学数学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功能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培养逻辑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是指正确、合理思考的能力。即对事物进行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判断、推理的能力,采用科学的逻辑方法,准确而有条理地表达自己思维过程的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不仅是学好数学必须具备的能力,也是学好其他学科,处理日常生活问题所必须的能力。数学是用数量关系(包括空间形式)反映客观世界的一门学科,逻辑性很强、很严密,因此,在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方面小学数学具有优越的条件和负有一定的责任。
2.开发非智力因素。人们形形色色、纷繁复杂的心理活动,可以一分为二,即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智力因素由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与注意力五种基本因素组成;非智力因素包括的心理因素很多,从小学生搞好学习的角度说,它主要是由动机、兴趣、情感、意志和性格五种基本因素组成。非智力因素对学生的素质发展起主导的作用。从心理活动的稳定性来看,研究与事实表明,人的智力因素是比较稳定的,不会有多大的波动。而非智力因素则不然,它很不稳定,波动性非常大。正因为如此,在小学素质教育中,开发和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显得尤为重要。而数学是一门集知识性、审美性、逻辑性很强的学科。知识性主要体现在解决实际问题上,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产生良好的学习动机;审美性,如数学语言与解题方法的简洁美,几何图形的数字排列的对称美,数学结构与分式的统一美等等,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逻辑性则要求对学生进行严格的技能技巧训练,如仔细审题、认真计算、书写整洁、格式规范、自觉检验、按时完成、正视错误、主动改正、不怕挫折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学习精神和处理问题的韧劲。
3.启蒙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在漫长的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中,人类积累了一整套数学的科学思维规律和处理问题的方法。这些规律和方法无不充满辩证唯物主义思想。结合数学教学,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例子很多。如通过学生实际操作、实例引进数学知识或实际应用,对学生进行实践第一的观点教育;通过多与少、加与减、已知与未知、精确与近似、直与曲……对学生进行矛盾对立统一的观点教育;通过概念与概念之间、性质与性质之间,概念、性质与法则之间,和数与式、数与形,数、形、式与应用题之间存在着的内在联系,对学生进行对立统一、相互联系和发展观点的教育;通过四则运算、解答应用题和几何形体计算公式推导过程,对学生进行矛盾转化观点的教育。
4.进行爱祖国、爱社会主义教育。我国是数学的故乡之一,中华民族有光辉灿烂的数学史。小学数学课本中收入了许多生动的素材,教师结合有关教学内容,介绍我国数学家的杰出成就,介绍现代中国人对数学发展的巨大贡献,介绍我国数学家尤其是解放以来许多数学家为祖国建设事业奋斗的事迹,从而激发学生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的热情,培养学生立志献身祖国建设事业而刻苦学习的精神。
5.培养科学文化素质。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的教学内容和教材,使学生具有进行整数、小数、分数四则计算能力;获得有关整数、小数、分数、百分数和比例基础知识,常见的一些数量关系和解答应用题的方法,用字母表示数、简易方程、量与计量,简单几何图形、珠算、统计的一些初步知识;发展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围绕素质教育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实施素质教育关键在课堂。数学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只有紧紧地围绕素质教育的目标和要求,增强素质教育的意识性、使命感和责任感,改进陈旧的课堂教学方法、方式,才能提高数学课堂教学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效率。
长期以来,受传统的教学观念的影响,重视应试教育,忽视素质教育,课堂教育过分地夸大教师的主导作用,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课堂上该学生操作的老师代替了,该学生思考的老师讲解了,老师包揽了学生的学习活动,严重扭曲了教学行为,抑制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束缚学生才能的发展。教学既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两主”不可偏废。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课堂教学应从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发挥上来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观察、操作、表述,指点学习方法,控制与调整学生学习活动。具体地讲:
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篇7
一、好奇心, 让创新走近每一个学生
“科学开始于好奇”, 小学生富有好奇心和求知欲, 而这正是创新的内在动力。教师应该抓住这一点, 善于引导, 有意识地加以培养, 做一个艺术的教育工作者, 而不是教书匠, 让创新的种子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开花。
比如, 在教学“年、月、日”时, 我是这样导入的:“同学们, 你们每个人一年要过一个生日吧, 可是今年, 我遇见了一件事, 小明的妈妈和爸爸是同年同月出生的, 只不过妈妈比爸爸小了一天。可是小明的爸爸已经过了33个生日, 而他的妈妈只过了八个生日, 这是怎么回事呢?”学生想不想弄明白?学生顿时来了兴致, 产生了强烈的兴趣和好奇心, 课堂气氛活跃了起来……
二、以生活“原型”导入新课, 提供创造的能量
数学来自于生活, 以生活原型导入新课, 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使他们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学习当中, 从而激发学生探索新知的强烈愿望。如在教学“人民币的简单计算”时, 我们利用生活中购物情节“付整找零”的生活“原型”进行导入新课:小慧有一张10元钱, 买文具盒用了3元5角, 那么售货员应该找给小慧多少元钱?随之我们出示了5元、2元、1元、5角、2角、1角的人民币若干张, 问谁愿意当售货员给小慧找零钱?学生热情高涨, 纷纷要求上台表演。其中, 有的学生反应很快, 先给小慧一张5元的, 又给小慧一张1元和一张5角的, 这种做法最简单。在有的学生表演意犹未尽时, 我们指出了本课的学习内容:同学们做得非常好。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些简单的人民币的计算。这样的情境导入, 贴近了学生的生活, 能充分激发学生的思维热情, 为学生的创新活动提供足够的能源和动力。
课堂导入固然重要, 有了好的开头, 还需要有“更上一层楼”的课堂学习阶段。在课堂教学中, 我们一改以往的“先扶后放”为“先放后扶”, 为学生提供创新的机会, 这样做的前提和关键是相信学生, 爱护学生, 将课堂思维的空间更多地留给学生, 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
三、收放自如, 注意引导学生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只有让他们通过自己的操作、比较、思索, 才能真正对所学的内容深刻地认识、领会。如我在教学“100以内的整十数加整十数”时, 让学生看我事先准备的小黑板上的算式“20+30=70-50=20+60=50-40=”, 通过摆小木棒看谁能找到最简单的计算方法。在自由的探讨中, 学生的灵性得到施展, 学生的思维极大地活跃了。学生正在争先恐后地寻找着答案, 这时候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人,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小算盘”, 真正做到了方法多样, 灵活多变。这时候教师要适当地提问谁能说说:整十加减法的一般做法是什么?学生的个性化思维将会回归到课堂教学当中。这样的课堂, 学生在学习中大胆地对书本提出质疑, 迎接挑战, 丰富和锻炼了学生的思维, 掌握起来才能得心应手。
四、先学后问, 积极主动, 做学习的小主人
“先学”是教师放的过程, 在学习开始, 让每一位学生自主学习, 主动探索;“后问”是学生在自主探索后提出自己的问题, 发表自己的见解。
如我们在教学“提出问题填条件”的应用题时, 出示“一年级有21个学生, 二年级有22个学生, ”让学生提出问题, 写出答案, 学生自己动手动脑, 想出了很多答案。
一年级的学生比二年级的学生少多少?
二年级的学生比一年级的学生多几个?
一、二年级一共有多少个同学?
教师将问题交给学生讨论, 最后小结, 肯定他们的做法, 这样学生才真正成为学生的主人, 才能走出课本的小框框, 活跃思维,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接下来我想应该是课堂教学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课堂训练了。
要让学生的创新意识逐步形成成为一种习惯, 一种能力, 必须以知识技能的训练为载体。现代教学的结果, 绝不应该出现只会纸上谈兵的赵括。我们的数学任课教师应该采用变式练习, 对学生进行有目的、有步骤、多层次、多角度、全方位地训练, 使学生在牢固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前提下, 做到“万变不离其宗”。这样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将不断得到提高和加强。
五、运用发散思维, 让学生的头脑变得更加灵活
教学中教师除了应该加强基本训练外, 还应该多进行一些开放式的训练, 鼓励学生敢于“突发奇想”得出“奇思妙想”, 大胆探索, 进行发散思维。
如我们在教学六年制小学一年级数学第二册基础训练中有这样一道题:动手摆一摆, 移动三根火柴棒, 使燕子的头转变方向。
在一般思维定势的影响下, 学生一时摆不出来, 我启发学生:小燕子转变方向时可能上下移动了点, 学生的思路一下子开阔了, 不一会儿就摆出了答案。接下来, 我又鼓励学生说:“如果你们移动两根火柴, 使小燕子的方向改变, 该如何摆?”学生纷纷动手操作, 很快便有了不同的正确答案。
数学课堂中的生本教育 篇8
【关键词】生本教育 数学 高效课堂 教师主导 学生主体
一、教师的主导作用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影响着学生素质的培养
1.教师主导体现在设疑和引导学生解疑上
孔子有言:疑,思之始,学之端。爱因斯坦也曾说过: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教师根据课堂内容和教学任务设疑,学生才有解疑的需要,从而积极参与其中,所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的最佳结合就体现在设疑和解疑的结合中。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认真设置问题的疑点,引导学生围绕问题积极思考,探索问题的疑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如在《等比数列的概念》这一节的教学中设置这样一个疑点:等比数列的概念是什么?促使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引出本节课的课题。当学生回答出以后,再引导学生回忆等差数列的概念,通过两个概念的比较,让学生用表格的形式列出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性质的对照表格。这样以层层设疑,步步推进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思考,使思维得到有序的思维训练。设疑的同时还要鼓励学生大胆的质疑,组织学生讨论,给予学生发表意见的机会。
2.教师的主导需要精细化的备课
数学课堂充满了大量的抽象思维,如何让40分钟左右的课堂充分发挥应有的教学效果呢?教师必须有精细化的备课,教师需要对各种形式的课堂做精心的构思,原则如下:①新授课上,教师引导学生积极的思考,提供机会让学生思考讨论,养成利于个人成长的学习习惯,更要充分重视知识的形成,激发学生的积极性。②复习课上,要引导学生参与、归纳、整理所学知识,不断的把它们融入到高中数学大系统中,不能以教师的“讲”代替学生的归纳,对不熟悉和疑难知识做到讲练结合,让学生真正的动起来,而不是简单的“听进去”。③讲评课中,要切记“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不要让重要的讲评变成“批评”,教师充分的准确是一节讲评课成功与否的关键,什么地方该讲,什么地方详细讲,如何讲?以点带面,还是举一反三,都需要教师做精心的构思。“教师主导”不是理论口号,需要教师为每一节课做好精讲的充分准备,真正实现课堂上的“高效”。
二、学生的主体地位直接影响学生在学习知识中的参与度和学习的质量问题,影响着学生思维的形成
1.给予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时间和空间,为学生主体的体现提供机会
皮亚杰认为:个体的认识起源于活动,活动在个人智力和认知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个体只有投身于各种活动当中,其主体才得到良好的发展。主体参与强调对活动的亲自性和参与性,主动参与是一种自由的状态,只有自由状态的参与才是真正的主体参与。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以学习者的身份参与,他们是数学学科活动和数学知识认识活动的参与者和实践者,是认知的主体,教师的主导作用就在于帮助学生自主地学、自觉地学,更多的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这就要求学生有足够的时间来充分表现自己。对于数学课堂,讨论是转变教学方式的关键。学生对于数学知识背景、概念的形成过程、公式定理的推导、知识的应用等方面的了解和掌握是一个特殊的认知过程,学生所要认识的是一种抽象的系统的数学知识,不是单靠记忆公式定理来完成的,特别是其中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思维品质,只有经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才能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发展他们的认知能力。教师在课堂中的主导作用,体现在调动学生的主体性,比如让学生讲解,投影的展示,小组讨论,甚至学生可以自己出题互换考察知识,让学生最大限度的参与学习的过程,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发挥,兴趣才能持久,知识才能牢固掌握。
2.进行分层教学,增加学生的主体信心
莱布尼茨说过“凡物莫不相异”。每一位学生的认知水平、接受能力和个性特点都有所不同,大家都深有体会:同一个班的同学看似接受同样的教育,可是最终的学习效果却相差甚远,实际上,他们并没有接受到适合自己的教育。为了使教育适应每一位学生的情况,教师需要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层教学,因材施教。陶行知先生也在《教学合一》一书中指出“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教师需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学的情况,学的法子,才能在设置教学目标的时候对他们有效的分层要求,分层教学,详略得当,才能既不耽误其他同学的学习,又让大多数学生得到适合自己的教育。当然在课后练习和作业要求也要做到因材施教,评价机制也必须灵活多样,不同层次学生需要不同的评价机制,这才样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树立信心,促进学生的发展。
社会不断发展,学生不断变化,教育也必须不断变革。生本教育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充分调动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以求得更有效的教育结果。这需要教师能够担当“主导”的角色,不断改进教学方式,不断提升教学水平和自身业务水平。相信新时期我们的教育会有更丰硕的收获。
小学数学安全教育随笔 篇9
安全教育是小学工作的首位,也是班里工作不可缺少的部分。我班孩子升中班了,他们动作幅度很大,需要孩子时刻注意安全,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在平日的教育实践中,我对孩子的安全教育从来没有松懈过。针对我班的实际情况,本周我们开展了安全教育活动,如:谈话活动“我身边的危险”,让孩子知道一些安全知识和方法,从自身树立安全意识。
在活动中,今天我以谈话的方式,和孩子进行交流。例如:首先让孩子们听故事“小亮走丢了”,之后和孩子讨论为什么小亮会丢失。孩子积极参与讨论,让幼儿知道在小学或在外面要等父母来接,才能离开,防止丢了。在外面玩时,不要跟陌生人走,不要吃陌生人的东西 ;每天喝水时,请幼儿不要喝太烫的;开门、关门时不要着急,小手拿开再关门,小心夹手;吃饭时不说话、不玩勺子,小心戳伤;上下楼梯时,扶栏杆看楼梯,不推挤有序的走;以及做操、午睡、入厕等环节幼儿一日生活各环节的安全提示,并请小朋友们相互监督。
[小学数学安全教育随笔]
安全教育主题班会课堂实录 篇10
第一篇 警示篇(不该发生的悲剧)
[主]:有人比喻我们青少年是祖国的花朵,而这些花朵都尚未成熟,还不足以抗击风雨。在这繁杂多变的社会中,我们的身边隐藏着诸多的不安全。下面就请 同学带我们一起去了解一些不该发生的悲剧。(演讲)警钟长鸣
灾难不管是自然形成还是人为导致,都会造成巨大的损失和破坏。生命无论是自己的还是别人的,都应该特别善待和珍惜,我们应该积极学习安全知识这门人生必修课,努力增强安全防范意识,逐步提高防范自救能力,时刻绷紧人身安全这根弦。
一个个血的惨痛教训不能不让我们震惊,生命只有一次,灾祸却有无数。面对死亡的威胁,祈求是徒劳的,知识和智慧才是打开求生之门的钥匙。第二篇 求生篇(向灾祸要回生命)
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德育教育 篇11
一、充分挖掘教材德育素材,激发学生爱国热情
教师应善于从教材中挖掘、提炼其蕴涵的德育因素,把显性的教学问题和隐性的德育影响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实现数学的育人功能。例如,在应用题教学中:“啄木鸟吃害虫”、“植树”、“南京长江大桥”、“节约用水、用电、用气”等数学问题分别渗透着环保意识、爱国意识、节约能源意识,都是鲜活的德育素材,教师“画龙点睛”式的积极引导,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同时,教材的例题与习题里蕴涵着思想教育因素,只要努力钻研,认真备课,就能把这些因素挖掘出来,在课堂教学中,不失时机地进行思想教育。教学“时分的认识”,先出示教学目标,要求学生认识钟面,会看钟面时间,科学地安排时间,准确地把握时间,做时间的主人,教育学生从小就要珍惜时间。在教学“应用题”时,结合教材内容与生活实際,出示学生身边的一些数据,这样不仅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同时也激发热爱生活的热情。这样,既加强了数学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又赋予数学教学中的思想教育以时代的气息,学生容易产生共鸣,有新鲜感。
二、渗透辩证主义观。搞好唯物启蒙教育
数学教材中各部分知识之间存在着纵向和横向的紧密联系,这些都充满着唯物主义思想和辩证法,教学时要充分利用这一特点,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以“10以内数”的概念教学为例,为了使刚入学的一年级学生了解数的产生,我采用电教手段,配上儿童乐最为幸欢的故事来揭开数字之谜。首先显示一幅原始人类生产、生活、打猎的画面创设情境,让学生了解几万年前人类在生产、生活中以原始方法记数的情境,加上教师形象生动的语言讲述:在很早很早以前,咱们的祖先靠打猎、放牧为生,他们为了知道自已捕了多少野兽,放了多少牲口……想出了好多好多的法子,老师边讲边演示用石子……绳子打结、刀刻木头记数的原始方法,让学生对数的产生有个初步的认识,再展示数的符号演变,抽象、统一过程的示意图,使学生了解实物数数,形象数字到抽象符号表示数的大概过程,初步具有了数的感性认识。在此基础上就可顺理成章地进入“1~10数的认识”的教学,通过直观教学法,让学生理解基数、序数及数的组成与分解,加法与减法等概念,完成10以内数概念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过程。
三、善于联系生活实际,摄取有关信息,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数学是一门联系性极强的学科,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摄取有关德育信息,及时渗透思想品德教育。例如,一位老师在教学“时、分”的认识时,她是这样引入课题的:演示举世瞩目的中国“神舟五号”成功升空的画面,让学生说出“神舟五号”发射时间是几时?结束时,再演示“神舟五号”成功返回的画面,让学生说出“神舟五号”返回的时间是几时?教师通过联系生活中出现的振奋人心的大喜事来引出课题和收尾,这样既能及时让学生了解一些外界的信息,又能及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激励学生奋发向上。又如,很多老师在教学统计的知识时,都很善于联系生活实际,如调查改革开放前后家庭拥有电视机、电冰箱、摩托车、小轿车的数量进行教学;或者收集历届奥运会获奖的金、银、铜牌数进行教学,类似这样联系生活实际,摄取现实生活中与数学紧密相关的新颖信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不仅能让学生感受到改革开放的成果,听到经济飞速发展的心声,而且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为报效祖国而奋发读书的热情。德育教学的渗透,即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更要符合学生的心理。
四、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数学的科学性和逻辑性要求学生学习数学要一丝不苟,在数学训练中应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小学生来说,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主要是通过反复训练来实现。通过严格训练使学生形成对待任何事情都认真负责的态度,独立思考、勇于克服困难的精神,敢于正视错误、改正错误的优良品德。对学生学习习惯和优良品德的训练要有严格的要求,正确、积极地引导,从一点一滴抓起,即注重循序渐进,又贯穿始终,如在进行计算能力训练时,先要求学生认真审题,边审边思考,题目有没有抄错,先算什么,后算什么,能否简算等,在计算时要求学生一步一回头,自觉进行检查,做错了及时纠正,分析错误原因,防止下次再错,养成周密严谨的良好习惯。同时要求学生对数字、运算符号、小数点等的书写必须工整、规范。做完作业后要养成自觉检查的习惯。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方式方法还很多。但无论什么方式方法,都要从学生的知识基础出发,充分利用数学学科特点,深挖教材中所蕴涵的德育因素,做到思想性和科学性的和谐统一,使数学教学与德育有机结合,从而全面提高数学教学的质量。
读书使人充实,讨论使人机智,笔记使人准确,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培根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愉快教育 篇12
一、在低年级数学教学中的做法
(一) 打造一个愉快的世界———自愿学习法
“愉快教育”是一种渗透着爱的教育, 教师的情绪直接影响着教学的效果。教师要心平气和地对待每一个学生, 对待每一个学生提出的每一个问题, 做到教之以情, 授之以趣。特别是一二年级的学生, 教师要以强大的情感魅力吸引他们, 使他们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 自觉进入愿学的境界, 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例如, 在学完加减法后, 我和学生一起背减法表, 比比谁背得比老师好, 天真的学生便使劲地背, 自觉地进入了学习状态。
(二) 创设合理情境———数学生活化
设计情境已引起普遍重视, 越来越多的教师在设计课堂时都把数学问题生活化、儿童化, 通过增加学生的感性经验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我把课本中的小朋友姓名换成是本班学生的名字, 把故事编成贴近学生实际的问题, 这样更能引起学生的好奇。
(三) 还给学生娱乐———愉快游戏法
游戏是学生最乐于接受的形式, 也是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一种有效手段。教学中我结合教学内容适时开展“传口令”“找朋友”“摘苹果”“拍手对口令”“小动物找家”“对号入座”“数字排队”等形式的游戏, 并根据学生好胜、好强特点, 开展“看谁答得又对又快”“看谁摆的又对又巧”“夺红旗比赛”“小组擂台赛”等竞赛活动。
(四) 还给学生真实———直观教学法
直观生动形象, 有助于学生直接感受和理解语言, 通过视、听、说加深印象, 强化记忆。小学生年龄小, 形象思维发达, 喜欢生动活泼的讲解。所以, 我尽可能多地准备教具, 也让学生准备力所能及的学具, 如小木棒、大豆、玉米、计数器、圆纸片等, 通过摆一摆、数一数等直观操作的方法获取知识。
二、在高年级数学教学中的做法
(一) 参与探索活动, 获取成功的体验
数学学习中经常出现问题, 有问题就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需求。而解决问题, 完成知识上的“转化”, 则必须通过自身的探索实践来实现, 因为这样, 才会使学生产生满足的愉快感, 成功的喜悦感。而这种情感将会激发学生更高的学习积极性, 促使学生不断地去追求新的成功。因此, 学生的求知欲被激发后, 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让他们积极地参与探索新知识的学习活动, 给他们创造获取成功的机会。如在圆锥体体积的教学时, 我改变以前那种“教师演示学生看, 教师推导学生听”的教法, 让学生自己做了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课堂上让他们去门前的沙堆上玩, 学生兴趣高涨。过了一分钟后, 我出示了两个问题:“用圆锥往圆柱里装沙子, 能装几次?”“把一满圆柱沙子倒入圆锥中, 能倒满几个圆锥?”学生个个都积极参与, 不一会儿, 都得出了答案。然后又通过“练一练”“想一想”的教学实践活动, 发现了规律, 总结出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由于自己积极参与探索活动, 并获得成功, 从而产生愉快和喜悦。
(二) 竞争策略的引进
我实行以小组为单位, 进行各种学习活动的竞赛。竞赛有:1.比纪律, 哪组遵守课堂纪律, 配合老师快又齐。2.比发言, 哪组发言的人次多, 声音清晰又响亮。3.比创造, 哪组学生肯动脑筋, 应用新句多。4.比作业, 哪组完成作业好, 书写工整又大方。每星期末评出优胜组, 发给小奖品或小红旗, 并特别奖励表现突出的个人。
(三) 要善于针对学生个体差异实施教学
教师教学应尽可能照顾到每个学生, 以培养全体学生的学习兴趣。进入一定阶段后, 应正视分化这种不可避免的现象。通过各种途径了解、掌握学生个别的差异及原因, 采取灵活的教学方法。对于优秀生, 应有适当的机会让他们发挥、表现、提高, 并以此带动其他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后进生多是由于对学习不重视、注意力不集中、学习习惯不好, 学习兴趣不浓或胆怯、自信心不足等原因造成。教师在平时有意识地引导、培养, 针对个体特点实施引导教学, 避免不分对象地强行灌输, 这样才能减轻学生的负担, 达到愉快教学。
(四) 要充分利用风趣和幽默
恰当的风趣幽默, 能活跃课堂气氛, 起到组织教学的作用, 许多有经验的教师上课时常出现师生开怀大笑而又秩序井然的气氛, 这都得益于教学中的风趣与幽默。我在六年级课堂中, 设立了一项表演节目的程序。每节课铃一响, 只要比老师迟的学生必须表演一个节目才能回座位, 所以每次我都和学生赛跑进教室, 开怀大笑之余, 学生已喜欢上了这一项, 并且节目质量也越来越高。偶尔, 有些问题中我也会为难一下学生, 以便提起学生的兴趣。如在讲“鸡兔同笼”问题时, 我让一部分学生做鸡, 一部分做兔来扮演现场, 学生都积极考虑着问题。
(五) 以学生学习的情绪、兴趣和效果作为选择教学方法的依据
教师应用心去体验学生学习的心理过程, 注意观察和收集学生的信息反馈作为后继教学的依据。尝试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来调动学生的情绪和兴趣, 并以此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在教师表现幽默、风趣的同时, 尽可能发掘学生的幽默感。如用商量的口吻去布置作业。多搜寻一些关于天文、地理、历史、生物科学等方面学生感兴趣的资料引入数学课堂, 让学生在获取数学知识的同时了解百科知识, 认识到数学问题处处存在。偶尔激发一下学生的童心, 讲讲故事、唱唱歌曲, 使学生进而喜欢上数学课。
【数学课堂中的安全教育】推荐阅读:
数学课堂中的乐趣09-19
小学数学课堂中的美10-26
数学课堂中的有效教学07-14
数学课堂中的赏识艺术05-10
课堂中的快乐数学之旅05-27
数学课堂中的合作学习06-03
数学课堂中的合作教学06-09
数学课堂中的教学语言06-27
数学课堂中的问题情境07-07
小学数学课堂中的提问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