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观培养

2024-07-31

世界观培养(精选12篇)

世界观培养 篇1

所谓世界观, 它是人们对于包括自然界、社会和人的精神世界在内的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不同的世界观, 决定着不同的人生追求和人生道路, 决定着不同的思想境界、道德情操和行为准则。因此, 胡锦涛同志敏锐提出:“共产党人增强党性, 核心是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这个问题是管总的。”军校学员是我军未来的领导者和建设者, 是军队未来的希望所在。培养军校学员科学世界观, 是军校学员在院校打好能力、素质基础, 在未来工作岗位充分发挥自身能力的根本保证。我们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当代革命军人, 首先必须重视军校学员科学世界观的的培养与确立。

一、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 使学员全面理解科学世界观的完整内涵

不同的世界观决定不同的行事方式, 但只有代表时代精神的世界观才能成为科学的世界观, 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及其后继者对世界本质和规律最全面、最深入认识的理论结晶, 是现时代最科学的世界观, 培养军校学员科学世界观, 首先必须加强对学员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教育, 将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的基本内涵、根本要求渗透到相关课程教学中去, 尤其是渗透到政治理论课程当中, 充分发挥政治理论课在科学世界观教育中的突出作用。

(一) 优化教学内容, 全面渗透科学世界观

列宁认为, 工人运动不可能自发地产生社会主义思想, 只能从外部给予灌输。军校学员科学世界观的形成, 在一定意义上说也是“灌输”即教育的结果。目前, 我军院校普遍开设了马克思主义原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科学发展观概论、中共党史、军人思想品德修养等主要政治理论课程, 这为学员全面掌握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创造了条件。但是, 政治理论课程设置较多并不意味着政治理论教学设计一定合理, 使学员理解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科学内涵, 还应当根据时代的需要合理筛选政治理论教学基本课程, 确定每门课程适当的授课时数, 如果可能的话, 允许各个院校根据国家大政方针的发展变化, 编写一本紧贴实际的政治理论时政教材, 使院校教学内容总体上符合时代的发展趋势, 管用、实用, 能够引起学员的共鸣, 具有强大的感召力, 从而学员的注意力在特定的时间里真正吸引到政治理论课程教学中来, 在兴趣和爱好的支持下切实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基本原理, 让科学世界观不仅进入教材、进入课堂, 而且真正进入到学员头脑中去。在对教学内容的讲述过程中要做到明确要点、突出重点、讲清难点、分析热点、讨论疑点, 客观分析当代各种社会现象及文化思潮, 帮助学员从理论高度科学地认识各种社会和思想现象, 切实做到以科学世界观、价值观塑造人的灵魂的导向作用。

(二) 改革教学方法, 激发学员的学习热情

培养学员的科学世界观, 使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真正取得实效, 就必须对教育手段和方法进行创新。这是因为, 一个人只有从感情上关心或关注某一事物, 才可能运用自己的世界观、价值观去进行衡量和判断, 进而把科学世界观变为自己的主动行动。政治理论教学应积极采用案例分析、讨论、演讲等实践性教学形式, 充分调动学员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激发学员学习理论的热情。

案例教学改变了传统的单方面向学员灌输的方式, 注重学员的主体性、主动性的发挥, 最大限度地调动学员的参与热情, 是一种动态的、开放的教学方式。在案例教学中, 学员被设计身处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中, 在不充分信息的条件下对面临的社会问题做出判断, 选择自己的处置办法, 可以有效地提高学员的思想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组织学员进行课堂讨论也是激发学员学习热情的重要手段, 是教师了解学员学习情况和思想动态的一种有效方法。通过课堂讨论, 既能反映学员对理论掌握的情况, 也能反映出学员的思想状况, 教师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

二、以社会实践为桥梁, 使学员深入领悟科学世界观的巨大价值

科学世界观只有在改造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的过程中, 在认识和实践的循环往复中反复磨炼才能确立。因此, 新时期加强军校学员世界观的改造, 理论学习和教育是前提, 实践的躬行和体验是保证。只有积极参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 才能真正把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科学发展观的理解上升为个人的自重、自省、自警、自励, 将抽象的政治理论内化为自己内心的体验, 形成践行科学世界观的强大主动性和意志力。我们在进行课堂教学的同时, 还要着力增加学员与培养科学世界观目标相结合的社会实践活动, 例如, 组织学员参观社会主义建设教育基地, 参观海陆空任务部队建设和训练情况, 组织学员参加寒暑假社会调查活动, 到军队相关工作岗位实习, 利用院校或部队训练模拟中心和作战实验基地组织学员进行以现代战争为背景的综合演练、演习等。通过社会实践活动, 使军校学员更加了解国情、乡情、军情, 耳闻目睹改革开放以来军队和地方出现的新气象以及碰到的新问题, 帮助军校学员认识社会、认识军队, 服务社会、献身军营, 在社会实践中砥砺思想, 磨炼意志, 积累经验, 增长才干, 不断地同各种非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划清界限, 在意识形态和思想建设上提高政治敏锐性和识别力, 反对一切没落腐朽的东西, 从而丰富思想, 坚定信念, 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

三、以校园文化为载体, 打造学员自觉践行科学世界观的浓厚氛围

校园文化的功能是教化人、塑造人、熏陶人。由于长期置身于校园文化的浓郁精神氛围中, 学员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和感染, 能自觉地形成与这种校园文化精神相匹配的思想意识、文化意识和精神品格。因此, 军队院校要精心设计, 建设体现社会主义特点、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 形成优良的校风、教风和学风。

要积极通过举办各种艺术节、学术研讨、学科竞赛、知识讲座等活动, 使学员在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中增强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对马克思主义道德观、美丑观、荣誉观的认同感, 把他们培养成为对国家、对人民、对军队有用的人才。要重视校园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建设, 完善校园文化活动设施, 使学员在日常学习、生活中自觉不自觉地接受先进文化和文明风尚的影响和感化。要大力挖掘和深入宣传系统内部的先进典型人物和事迹, 利用每周一次电影, 每日午间广播, 校报校刊等平台, 宣传这些先进典型和事迹, 从学员身边熟知的人入手, 用身边人身边事教育学员、感动学员, 在潜移默化中帮助学员确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四、以日常管理为抓手, 为科学世界观培养提供坚实制度保障

加强世界观改造, 还要加强制度约束。教育是引导人们自觉地去做, 而制度则是约束人们必须去做或禁止去做。我们只有在坚持正面教育的同时, 进一步加强制度建设, 才能使学员世界观改造取得好的效果, 逐步升华到自觉自律的境界。

(一) 建立健全管理制度。

军校学员科学世界观的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 它与院校管理体制各个方面是相互影响、相辅相成的。院校应该首先从自身的管理进行思考, 完善体制, 建立完整的、科学的、高效的现代化学员思想行为监控系统, 真实掌握学员的思想状况, 对出现的问题要及时发现和解决。要把思想教育、舆论导向、评价体系、政策调节、制度监督、法律约束与定量监控系统信息和数据结合, 使之成为有强制力的制度杠杆, 成为对所有管理人员 (学员队干部、教学管理人员、教学人员) 开展工作的硬约束, 使所有管理人员成为培养学员科学世界观的自觉主体。对于学员而言, 要严格遵守法律和学院的各项规章制度。违背了就要受处罚。

(二) 管理形式多样化。

制度规章和纪律的约束, 是学员科学世界观培养过程中的保障。但由于规章制度等具有强制性, 容易使学员产生逆反心理。所以, 院校特别是负责管理工作的干部应采用多种办法, 保证这些规范的顺利实施, 并逐渐使这些要求和规范内化为军校学员的自觉思想和行为。要深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加强学员第一岗位任职指导, 引导军校学员认真遵守国家法律、军队法规和院校规章制度, 科学规划人生道路和日常生活, 正确对待和处理日常生活中的各种人和事, 从而在日常生活实践过程中教会大学员明辨是非, 坚守真理, 自觉树立科学世界观。

五、以网络媒介为平台, 为科学世界观培养插上现代信息技术有力翅膀

信息时代, 网络已成为最能满足广大人们信息需求、知识需求、娱乐需求和交流需求的媒体, 对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产生着强烈而深刻的影响。目前, 军校普遍开设了基于军队训练信息网的校内、校际网络, 加强军校学员科学世界观培养, 必须充分利用校园网络资源, 开展网络教育, 使网络成为弘扬主旋律、开展科学世界观教育的重要手段。要建设政治理论主题教育网站或网页, 将政治理论课程视频、教案、课件上载网页以备学员查询, 利用主题教育网页推荐阅读书目, 上传党和国家政治、经济最新理论动态, 通过完全开放的网上课堂开展科学世界观教育。

军队院校是培养高素质军队各类人才的摇篮, 是知识创新的重要阵地, 理应在科学世界观培养方面走在军队前列。只有把军校学员科学世界观培养, 与政治理论课程教学有机结合, 与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 与军校学员的各种实践活动有机结合, 才能真正做到全员育人, 全程育人, 科学育人。从而激发学员崇高精神追求, 引导学员自觉思想改造实践, 使崇尚科学世界观在军校学员中蔚然成风, 使军校学员在科学世界观的指导下得到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摘要:不同的世界观, 决定着不同的人生追求和人生道路。培养军校学员科学世界观, 必须充分发挥以课堂教学和社会实践的主渠道作用, 创新教学教法, 使科学世界观教学相长, 不断深化学员对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的认识;必须以校园文化和日常管理制度为载体, 合力打造学员自觉践行科学世界观的良好外部环境;必须充分利用电子媒体、网络课堂等手段, 为科学世界观培养插上现代信息技术有力翅膀。

关键词:军校学员,科学世界观,培养

世界观培养 篇2

主题活动的策划

为了使同学们充分了解什么是“三观”,我系决定举办此次以“以如何正确培养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主题的主题活动。加强我系同学对于人生观的“规划”;对价值观的“树立”;对世界观的“理解”,同时提高同学们在大学的生活环境,创造一个良好的氛围,为将来学生步入社会做出一个良好的基础。现活动策划如下:

活动主题:“如何正确培养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活动时间:2013年11月11日-11月14日 活动地点:由各班自行确定 活动流程:

1、告知各班活动主题,时间及材料;

2、活动的开展情况、活动记录或总结的形式(纸质档)报送;

3、可全班讨论,并播放相关视频;

4、要求各班活动现场气氛融洽,形式鲜明,主题突出;

5、主持人总结活动主题精神;

6、通过活动要达到一个让大家知道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

世界观培养 篇3

一、重视绪言教学,让学生初步认识世界是物质的世界

“在我们生活的物质世界里,不仅存在着形形色色的物质,而且物质还在不断地运动着。”课本绪言里的这一句话,包含着深刻的意义,即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物质性观点的建立,是指导我们认识化学、学习化学的基础。对于刚接受化学学习的学生,正处于兴趣之中,教学一开始,就要有意识地引导他们从日常生活实践中,去体验世界的物质性,让学生体验到世界客观存在的各种东西和现象都是物质及其运动的形式。

例如:晶莹的水晶、清澈的流水、闪亮的金属、绚丽的花朵、乌黑的煤、雪白的食盐等,它们都是由肉眼看不见的微粒构成的物质;镁带能燃烧、碱式碳酸铜能分解等化学现象即是物质运动的一种形式。从而说明世界上千差万别、形形色色的事物和现象都是物质表现的种种形态,给学生建立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第一概念。世界物质概念的初步建立,为化学研究的对象就是物质奠定了认识基础,亦为化学这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的学习提供了先决条件。

二、加强直观教学,使学生生动、形象地理解世界是物质的世界

直观教学有利于学生形象、生动地理解教材,有利于学生获得丰富的感性材料,并在此基础上开展积极的思维活动,深入领会教材,以认识事物的本质,正确形成概念。

例如:在讲述分子、原子时,让学生观察用现代科学仪器拍摄的照片——硅原子的图像照片、苯分子的图像照片等,则能形象地证明分子、原子的真实存在。把氧化汞分子分解的示意图做成活动的,或者运用多媒体这种非常生动、直观的教学,再通过老师的语言描述和分析,可让学生从微观角度进一步认识物质是由许许多多用肉眼无法看到的微观粒子构成的。可对学生说明:由于分子、原子在不断的运动中,所以从微观的角度说明“物质处于不断的运动之中”,从而把学生引入微观世界之中,消除对世界的神秘感,以提高其抽象思维能力,形成宏观世界和微观世界都是物质世界的正确概念。

三、加强实验教学,引导学生提高抽象思维的能力,从而在较高层次上明确世界是物质的世界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在整个化学课的学习中是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通过实验,可以培养和提高动脑、动手能力,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肃认真的工作作风。教师要在做演示实验或引导学生亲自做实验的同时,帮助学生建立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例如,通过白磷燃烧前后质量测定的实验,在质量守恒定律的教学中,得出“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的结果后,进一步说明:物质是永恒不变的。化学实验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质量守恒定律,也揭示了这一定律的本质在于反应物质运动的特征,而且就实验过程本身来说,也证明了实践是认识世界的基础,又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上述活动的基础上,可做氢氧化钠溶液跟硫酸铜溶液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再增加做一些不同物质的化学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如氯化铁溶液跟氢氧化钾溶液、食盐溶液跟硝酸银溶液反应等实验,进一步使学生明确质量守恒定律的普遍性和永恒性。这样,学生能认识到物质是不依赖人的意志而独立存在的客观实在。向学生说明:在化学反应中,元素的种类不变,所以物质不能被創造,也不能被消灭,只能从一种运动形式转化成另一种运动形式而存在,物质是永恒的。

又如,教师在复习课时向学生说明:实验室里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用锌粒和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用石灰石跟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等实验事实,证明化学反应不仅是客观存在的,而且是有一定规律的。上述分解反应、化合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都是物质运动的一种形式,每一种反应,都有相同的反应规律,并且可以被我们所认识。这在较高层次上说明物质不仅是永恒的,而且是永恒运动着的,这个永恒运动又是有规律可循的,从而使学生明白,化学定律是物质世界运动变化的一种概念上的总结,客观存在的物质和化学定律是可以被认识的,以激发学生热爱科学,树立客观认识世界的科学态度。

四、阐明化学用语是客观存在的化学事实的具体反应

化学用语是用化学元素符号、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等表示的,它反映了客观存在的化学事实,而不是主观臆造的符号堆砌。学生开始学习化学时,往往感到化学用语难记、难用,因而会产生畏难情绪。如何消除畏难情绪呢?首先,要提高学生对化学用语重要性的认识,使学生牢记:化学用语是用来表示物质的组成、结构和变化规律的,必须让学生经常练习,达到会写、会读、会用,了解它们的化学意义,逐步熟练地掌握这些工具。其次,要通过实验来论证,让学生确信,化学用语就是表示了客观存在的化学事实。

例如:可以选用最简单的碳在空气中燃烧的反应来说明这一问题,其具体变化过程、文字式表达如下:

碳+氧气二氧化碳

为了便于认识和研究物质,人们在工农业生产和科学实验中,把这种具体的化学反应过程用一种简便的,但却是科学的方法来描述,即化学方程式:

C+O2CO2

由此可见,化学方程式是客观存在的化学事实的具体反应,从而教育学生要尊重客观事实,不能随便臆造事实上不存在的化学反应或不存在的物质。尤其在写化学方程式时,不能为了单纯的原子数量的配平而任意编造化学式,以致形成错误的反应。由于学生认识到了化学用语是代表客观存在的化学事实,所以他们能够认真练习,正确地用化学式表示物质的组成,用化学式表示物质的变化规律。

世界观培养 篇4

作为一名教师, 肩负着培养垮世纪新人的重任, 肩负着国家民族兴盛的使命, 有责任有义务教育学生睁大双眼, 崇尚科学, 破除迷信。作为一名语文教师, 应把课堂作为阵地, 以阅读教学作为主要武器, 自觉挖掘所教课文的科学含量, 擦亮学生的双眼, 让学生通过课文学习, 明辨是非、真伪, 养成爱科学、讲科学的好习惯。

1 在阅读教学中, 培养学生学习自然科学的兴趣

语文是门基础学科, 对形成和发展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在阅读教学中, 教师完全可以利用科普文章的教学宣传科学知识, 培养学生学习自然科学的兴趣。

就拿初中教材而言, 所学说明文中科普文章就有很多, 如《向沙漠进军》、《死海不死》、《宇宙里有什么》、《看云识天气》等, 这些说明文, 涉及范围很广, 上至天文下至地理, 大至宇宙小至原子, 内容十分丰富, 这正为求知欲旺盛的初中生提供了一个探索自然界奥秘的天地。教师在授课时, 可适当联系已有的知识及时补充一些知识,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激励学生为献身科学、造福人类而努力学习。如讲《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时, 教师就可以复习《生物》课本中“花的构造和传粉”、“进化的原因”等内容, 还可以做一个小实验, 观察一朵红花在碱性溶液中和稀盐酸溶液中花色的变化, 这样做既有助于学生理解知识难点, 又能使他们深信课文中介绍的有关科学知识, 还能养成他们勤于动脑动手的习惯。

在指导学生阅读课外科普作品时, 教师要引导学生选择与已有知识接近的文章, 这样既能联系已有知识, 又能循序渐进;还要引导学生学习作者的思想方法, 从中得到启示和教育。

当然, 科普类文章只是学生学科学的一个园地, 一些非科普类文章的科学含量也是值得挖掘的, 比如从《卓越的科学家竺可桢》一文, 就可以让学生学习竺可桢的一丝不苟的科学精神和严谨治学的科学态度;再比如《哥白尼》一文中, 哥白尼的敢于打破传统观念, 不惧怕神权, 坚持真理的精神就让学生终生受用。要举的例子很多, 这就要靠教师在教学中做个有心人了。

2 在阅读教学中, 教会学生区分神话与迷信

有些课文, 为了表达主题的需要, 作者运用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 加入了一些神话传说, 这时, 教师应及时点拨, 区分开神话与迷信的差别。

列子的《愚公移山》是脍炙人口的名篇, 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宏伟抱负和坚强毅力, 这种可贵的精神品质对后世具有极大的教育鼓舞作用, 对于我们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仍然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然而故事的结尾愚公并未移走山, 而是靠“帝感其诚, 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 一厝朔东, 一厝雍南”, 善于思考的学生就会产生一种疑问, 真的有神吗?课前的阅读重点, 称之为神话, 它与封建迷信有什么不同呢?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说:“任何神话都是用想象和借助想象以征服自然力, 支配自然力, 把自然力加以形象化, 因而, 随着这些自然力实际上被支配, 神话也就消失了”。我们大可不必把马克思的这段深奥的哲理讲给学生听, 而应帮助学生把神话的结尾与迷信的色彩区分开来。《愚公移山》以神话的形式结尾是有它的特定意义的, 通过幻想, 借助神的力量来实现愚公的宏伟抱负, 解决人和自然的矛盾, 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神话不同于迷信, 在生产力极不发达的社会条件下, 人们只能幻想通过具有超人力量的神来帮助人类征服自然, 它跟宣传轮回、报应的封建迷信有着本质的差别。

3 在阅读教学中, 教会学生取其精华, 去其糟粕

教材中选用的古代文学作品都是我们文学宝库中的瑰宝, 但是, 这些文学作品中或多或少有一些封建糟粕, 如宿命论、因果报应等夹杂其间, 如果教者任其自然让学生全盘吸收的话, 久而久之, 势必对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产生不良影响。所以, 在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时, 教师不能放任自流, 而要引导学生“取其精华, 去其糟粕”。

《红楼梦》历来被称为我国古典小说中思想性、艺术性最高的一部作品, 初中、高中教材中都节选了部分章节。因阅历不足, 学生的文化意识和观念形态显得较为薄弱, 在阅读时, 有些学生虽然敏捷地捕捉到作品的某些意蕴, 但往往把握不住整体, 钻进牛角尖而跳不出来的情况常常会发生。所以, 我们很有必要对学生指出《红楼梦》虽然是一部不朽之作, 但是也存在着一些消极落后的东西:书中虽然揭露了封建贵族阶级的腐朽没落, 但又流露出无可奈何的哀惋情绪;虽然不满于封建统治, 却又找不到斗争的出路, 使得作品中掺杂着虚无主义的色空观念和唯心主义的宿命论思想。交代了这些, 学生在阅读时的思维之结才会解开。

再如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其进步性不言而喻, 但封建性的糟粕, 如忠孝节义的封建伦理观念, 因果报应的迷信思想等在作品中都有所表现。

这种文学批评式的阅读对中学生来说要求似乎偏高了一些, 但长此以往, 会让学生在自觉与不自觉间学会辩证地看问题。

科学的世界观非一朝一夕形成, 通过阅读教学培养只是其中的一种途径, 只要广大语文教师坚持不懈, 定能给学生一双明辨是非的慧眼。

摘要:简述语文教师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以及如何才能给学生一双慧眼使其明辨是非。

打造世界一流与青年人才培养 篇5

——重视青年人才培养打造世界一流企业

作者:桩西采油厂zzc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这是维新先驱梁启超先生《少年中国说》一文中对青年人的期盼,对国家强盛的向往。作为一个新时代的青年,一个新时代的胜利人,我们是自豪的,但在自豪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深刻的认识到目前我们所处环境的危机。胜利油田是一个老油田,自1961年发现、1964年正式投入开发建设以来已经累计为国家输送原油8亿吨,为国家四个现代化建设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是伴随着开发时间的递增,我们有限的资源毕竟不能无限的利用,开采难度逐渐加大;老区含水逐渐上升;新区产能不能迅速接替等等问题随之产生,我们能否“百年胜利”!我们能否“从胜利走向胜利”,作为一个胜利人,我们的回答是肯定的。“一天之计在于晨,百年大计在于人”作为胜利人,特别是作为一个热血澎湃的胜利青年我们必须勇敢的站出来,勇挑大梁。

时代是进步的,进步的时代总会淘汰落后的体制,如何才能让胜利与时俱进,首要任务是要求胜利人要与时俱进。作为先进青年群众组织的中国共青团更要首当其冲,走在风口浪尖。青年人有的是朝气,像早上八九点钟的太阳;青年人有的是活力,像长江奔腾之水;青年人有的创新意识,像不断的源泉。但是,如何把青年人的这种朝气、活力和思维能力得以合理的引导,做到物尽其用呢?这也是决定胜利油田的未来能否越来越辉煌所要考虑的一个关键问题。对于人才的健康成长,尤其是对于青年人才的健康成长,共青团必须发挥其职能作用,抓住青年的特质,得以正确的引导,让青年人真正从思想上和业务上成为可用之才,下面具体对如何让青年人成才谈自己一些不成熟的看法。

首先我们可以将目前胜利油田的青年人根据其工作表现分为如下几类:第一类就是技术型青年人,这类人喜欢动手动脑,对待技术问题肯刻苦钻研,思维理性;第二类就是管理型青年人,他们语言表达能力、协调组织能力以及文体活动能力强,有亲和力,思维偏感性;第三类就是技术管理型或管理技术型青年人,这类人技术方面比较全面,但不很深入,管理方面有一定的才能,但不很出众,他们遇到问题考虑的范围比较广,思路开阔,不受技术和管理的局限;第四类就是边缘型青年人,他们在某些时候思想会比较极端,行为可能会超出常人的想象,有时会超出控制范围之外。

当然上述分类未必会穷尽所有青年人,但足以涵盖绝大部分。无论哪种青年人,作为胜利油田的一份子首先必须是要求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能够认同胜利油田的企业文化,能够为胜利油田的百年发展做出自己贡献的,只有这样才能把无数股或大或小的力,凝聚成一股力,推动胜利油田的百年发展。所以首先我们要注重思想上的培养,统一青年人的思想。

一、统一思想

身为一名胜利油田员工,尤其是未经历过胜利油田初建时艰辛的青年员工,对胜利油田的文化可能不会理解很深刻。我认为对青年人,尤其是我们胜利的青年人,无论何种岗位,首先要认识的就是我们的企业文化,要明白“创业、创新、竞争、发展”这八个字的深刻内涵。让青年人了解到老一辈石油人是如何艰苦卓绝的在这片盐碱滩上建立石油新城;如何励精图治从创业走向创新;如何改变机制在竞争中谋求发展。当然现代的青年人思想比较活跃,也更加自由,随着国际间的接触增多,西方的文化流入对青年人的思想有较大的影响。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无处不充斥着各类的信息,报刊、电视、网络等等的媒体形式无时无刻不在冲击着我们的思维,这为我们统一思想认识方面增大了一些难度,但同时也要正面的认识这个问题,这是这些新的信息,使的新时代的青年人有着更为广阔的思维空间,能够站在各种角度去全面审视胜利的发展。思想是一把双刃剑,如果能为胜利的发展去发挥,固然不错,但是如果光看到国外企业光鲜的一面,去否定胜利的成绩,这种思想我们必然要摒除。

在加强企业文化教育的同时,要让青年人了解国家的大局,明白工作的意义。我们的国家是一个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国家,而且处于发展中,向发达社会主义迈进的道路还很长,我们必须要让胜利的青年人明白,在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我们所起到的作用,石油是我们工业的血脉啊,作为一个胜利人我们难道不该骄傲吗?我们的劳动为国家的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保障,我们能够担负起这样的重任,难道不该自豪吗?

当然思想教育也是要通过多种媒介的,这就需要共青团发挥自身的功能作用,以党的思想方针为指引,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以及各类宣传媒体,进行思想上的教育,还记得刚入油田时,听油田高培党校的几名资深教授为新入油田的青年人讲课,当教授深情并茂的讲述他们当年大会战,拿下胜利油田的艰苦卓绝时,在场的人都被感动了,因为我们感到了石油人的伟大,感到了石油行业的重要。还记得参观胜利油田技术成果展的时候,无数个结合现场生产的巧妙的设计,让我们真正感到了胜利人那种拼搏钻研的精神。诸如此类的活动室加强对青年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相当重要的工作,我们要充分利用各种形式、各类媒体宣传科学理论、传播先进文化、塑造美好心灵,使青年思想政治工作提高时效性,扩大覆盖面,增强影响力,使广大青年沿着党指引的方向前进。

在三千年前我们的儒家祖师孔子就倡导“因材施教”,人的资质和兴趣有不同,当然在学习的过程中就会有所偏向,所以在做好青年人思想教育的同时,我们要因材施教,对各类青年人进行适合于自己的业务素质的加强,使强变精,更好的服务于油田发展。

二、因材施教

随着科技的进步,目前的信息量以几何乘积的形式在增长,要想做好青年人的教育,共青团必须根据青年人的实际需要作出正确的引导性的培训,针对技术型青年、管理型青年、混合型青年以及边缘青年分类进行引导培训,使其明白个人未来的发展方向。而之后更为重要的是,青年人自主的去学习新的知识,由于科技的迅猛发展和知识

更新速度的加快,现代社会已进入终身学习的时代。青年人应当坚持不懈地学习学习再学习,既要用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充实自己,又要重视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用科学的理论武装自己;既要学习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又要从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中汲取营养,从而为建设社会主义祖国作好思想准备和打下知识基础。这就要求团组织不仅要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帮助青年人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而且要为青年人的学习和求知提供各种有效服务,引导青年人发奋学习。也只有这样共青团才能够把培养高水平人才这一中心工作推向一个新阶段,才能赢得更广泛的群众基础,才能更好地生存和发展。

创新能力是一种宝贵的财富,是一个企业发展的源动力,虽然说创新不是青年人的专利,但是我们不可否认的是青年人的思维和创新能力是是相当活跃的,所以在明确了自身的发展方向之后,共青团应该着手的侧重点是帮助青年人提高创造能力,尽量为青年人提供施展自己才华的舞台,使知识更紧密地与实践相结合,使人力资源的开发更具体地渗透到每个人的职业生活中去,使青年人从思想理论到行为方式都能适应不断变化的时代节奏,进而推动油田的发展。

当我们青年人通过上述的努力转变成为一个油田精英人才的时候,这就需要我们为下一步成为一个世界一流人才做好了准备。

三、胸怀乾坤

乾为天,坤为地。我们只有拥有一个豁达的心胸,广阔的视野才能够成为一个真正的一流人才。当代科技和经济不断发展,国际政治

经济风云变幻。青年只有具备开阔的视野,才能从历史发展的总趋势看问题,科学地坚定自己的理想信念,才能清醒地了解自己的不足,从而有信心、有毅力,自觉努力学习掌握一切代表未来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方向的新事物。因此,向青年宣传当代世界政治、经济、文化新发展的各种新知识,使其自觉地观察、了解和把握世界上所发生的各种热点问题和发展态势,才能够使青年在世界变化中审时度势,使自己的思想水平和知识水平适应时代前进的需要,才能准确把握世界发展的新趋势,努力学习,积极迎接挑战,从而为实现百年胜利更好的去努力奋斗。

世界观培养 篇6

【关键词】课堂教学 思维能力 创新 挖掘

众所周知,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内涵丰富,主要包括:承认自然规律的客观性,树立尊重事实、尊重客观规律的观点:承认自然的可知性,树立相信科学,反对迷信的观点;承认科学理论的相对性,体会到人类认识的局限性和认识过程的无穷性,树立为科学而不断探索、不断奋斗的观点;承认自然界是在不断运动变化着的,树立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的观点;等等。非智力因素包括:认知成分、情感成分、行为成分,实质上是指个体的动机、兴趣、情感、意志等要素。从事初中物理教学工作,应以课堂为主阵地,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及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从而为社会、为民族培养建设人才。

第一、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采用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组织教学

在物理教学中,坚持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和前提,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科学抽象的思维,进而得到物理规律性认识,最终把规律运用到实践中去,这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的实践—理论—再实践的认识论与认识过程。再有,寓辩证唯物主义思想于课堂教学之中。物理内容富含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学时要善于挖掘这些素材。例如,通过“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这些观点与知识点,来培养学生“物质是运动的”观点;通过“机械运动、分子热运动、电磁运动、光的运动、原子运动”等来说明“物质运动形式是多样的”;通过“固态、液态、气态间相互作用依存”来解释“对立统一”观点;通过“相距一定距离的带有相反电荷的两物体间的电势差达到一定值时引起放电的过程”来阐述“发生变化的过程是量变引起质变的过程”。

教师的备课,讲课、辅导,学生的领会、理解、记忆,都要把能力提高、智力开发当做基础工程去抓。同时做好习题分类、归档工作。海水舀不尽,习题做不完,但类型总有限,抓住典型,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在堂上就把知识落在实处,多给学生方法,从能力上,素质上解决问题,提高做题效益,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这样就能够实现良性循环,即我喜欢物理学科,我乐意探索物理学科知识的良性循环。

第二、以科学、严谨的态度去营造宽松、有序、的课堂,发挥初中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从而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在物理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千方百计的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比如,通过学生日常生活中的物理现象、物理学与人类进步的关系以及物理学家的事迹,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动机,使之乐于参与创新活动并从中得到乐趣和满足,甚至终生坚持不懈;也可以通过物理概念及规律的应用,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物理学的价值,使学习的兴趣、动机转化为情感,从而具有高度的责任感;还可以通过深入研究物理规律,引导学生多动脑、动手,克服困难,使学生具有坚强的意志,在创新活动中,表现出高度的自觉性、果断性、顽强性和自制性。

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是创新教育。课堂教学是实施创新教育的重要战场。注重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及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将有助于学生的持续发展,这样才能促进基础教学向纵深发展。物理学内容具有较强的抽象性、逻辑性、严密性和实践性,探究物理问题时,不仅要从实验出发,学生的学习程序也未必都遵循从感性到理性的过程,这些探究的方法,学生开始学习时很不习惯,自然感到物理难学;抽象思维多于形象思维,动态思维多于静态思维,学生对思维方式不易跟上,产生思维上的困难,分析、解决问题时,要从多方面、多层次来探究和研究。物理教学方法运用好坏也是差生产生逆反心理的主要原因之一。照本宣科的教学方法,对于有较强独立思考能力的人,容易导致逆反心理。我们物理学科教师应改传统的讲学式,开展多种活动,学生学得生动活泼,学得有味有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组织摄影组、航模组、家电维修组、板报组、小制作小组等,第一课堂打基础,第二课堂展才华。让他们在大海中学会游泳,在实践中增长才干。同时定期举行小型竞赛,物理学史实笔赛,基本概念抢答赛,物理规律猜谜赛,新型设计实验赛。让每个同学在不同场合多露脸,多闪光,以成功激情趣,减轻学生心理负担。

第三、以培养和提升学生素质为前提,为学生营造和创造终身学习的意识与能力

目前对素质教育的概念和认识虽没有统一的观点,但对素质教育的判断已趋于一致。人的素质高低应可用个体行为表现进行推测。高素质者能对各种环境和事物,尤其对意料之外的或从未从事的或从未遇到的事物与环境,能够进行正确或较好的处理。所以,在物理学科这门自然知识与感性知识相结合为一体的学科知识的课堂教学中,更应将对学生辩证思维与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放在重要位置。

总之,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物理学科作为一门自然科学知识,又作为一门必考科目走进课堂,走进学生,无疑物理课堂教学就承担了培养学生辩证思维的任务。在自然知识学科课堂教学中,物理学科同样不容忽视对初中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从而做到和完成为我们民族的未来培养优秀接班人的重要使命。

参考文献:

[1]《全国优秀物理教师谈课堂教学》丛书,2011年3月版。

[2]《教师,您是学生的启明星》读本,毛克胜主笔,美术出版社。

基础教育应培养孩子世界眼光 篇7

“近几年,中国留学生的年龄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高中生人数明显增加。”在日前举办的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中学教育国际交流分会第一届年会暨中学校长国际论坛上,美国卡普兰高等教育高级副总裁安德鲁·希克如是说。那么,基础教育国际化,是否已成为必然趋势?立足本国国情,我们还存在哪些问题?

出国留学低龄化趋势明显

教育部最新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中国出国留学总人数为41.39万,比2012年增加1.43万人,同比增长3.58%。另据中国教育在线发布的《2014年出国留学趋势报告》显示,2012-2013年,中国在美就读私立高中人数增至23795人,而2010-2011年,这个数字仅为6725人。

“2014年低龄学生出国留学人数达到近年来的最高峰,赴海外读高中的学生比往年增加两到三成,高中毕业赴海外上大学的学生比往年增加一成多。”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专家咨询委员会副主任周满生表示,“基础教育国际化是教育国际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树立基础教育国际化的战略思维,不能因为我国教育存在较大的东西部差异、城乡差异就否认基础教育的国际化,也不能因强调教育公平就否认基础教育的国际化。

数据显示,2013年北京市高考考生创历史新低,比2012年减少5.27%,统考考生比2012年减少3000余人。2014年,北京市高考共7.05万人报名,比2013年减少了2000余人。上海高考报名人数仅5.2万人,比2006年的11.38万人缩减了超过50%。对此,周满生表示:“报考人数下降有多方面的原因,但高中阶段出国或弃考留学的人数显著增长是其重要原因。”

基础教育国际化的瓶颈在哪儿

近几年,高中国际部已成为负面新闻的重灾区。“收费惊人”“外教水平堪忧”等问题屡见不鲜,有些国际部甚至成为招择校生的“地下通道”。

“部分高中依靠国际班‘创收’来解决教育经费短缺问题,经济利益驱使下难免会对常规教学带来影响。”周满生表示,“‘市场无序、缺乏监管’,外教市场的混乱状况不容忽视。很多外教不合格,没有教师资格证。中介机构撮合求职者和求聘学校,并从中收取费用,甚至为其提供未经认证的教师证。”周满生说。

哈尔滨三中校长赵文祥介绍,该校从1998年开始做国际化教育,推行了很多项目,包括美国大学直通车、日本留学项目,以及近期举办的欧美留学班等等。“有些项目受到了很大限制,经济欠发达、思维观念欠开放等,都是受限原因。”

石家庄市教育局局长闫纯锴则认为,不要把基础教育国际化简单变成国外教育机构或是中介机构的单方面推动和影响,“教育国际化应纳入各级政府总规划、总指导,并作为一项根本任务推动其发展。”

抓好课程建设与改革是核心

有专家认为,西方教育的长处在于尊重青少年的个性,培养学生勇于创新的精神,使他们自信自强。而我国学生基础知识虽扎实,但普遍存在学生做题多分析少,注重知识教学,忽略思维方法的训练,忽视学生的个性、兴趣等问题。所以,应突破接受学习、机械训练的学习方式,让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

基础教育国际化的探索应是全方位的,包括政策导向、质量评估标准、教师专业素质、课程改革内容等。

“当前推进基础教育国际化的渠道和方式较多,包括组织学生到国外短期学习或者组织教师及管理人员出国培训等。但我认为,抓好课程建设与改革应是基础教育国际化的核心。”周满生强调,学校不应该把引进多少国际课程作为评价基础教育国际化的唯一标准,要给孩子们提供多样化选择的机会。

世界观培养 篇8

一、镜头一:走近饮料———饮料知识大家谈

活动流程:一是提出问题:关于饮料, 你想了解些什么?这是活动前奏。二是进行小组分工, 各个小组根据自身的优势选取问题, 然后采取采访、调查、上网的方式收集资料。三是整理资料, 对于所收集的资料, 围绕所选取的问题进行整理并交流。四是进行小组交流, 并进行组间互评。

精彩片段:“话说饮料”话题一经抛出, 学生畅所欲言, 对饮料的各种讨论就源源不断地开始了———

“我们小组了解了饮料的历史。市面上的饮料种类繁多, 可乐、果汁儿、功能饮料。不过, 你知道吗, 几乎所有饮料都可以在中国古代寻到“老祖宗”。早在1886年5月8日, 美国人发明了可乐, 而早在一千多年的唐代, 中国人就发明了可乐, 当时唐人管可乐叫‘诃子汤’。”这是第一小组在介绍饮料历史时的开场白。

第二小组介绍了饮料的许多新奇的包装。一个学生代表打开了他们小组制作的“创意饮料包装”幻灯片, “哇, 这些包装真好看, 简直是工艺品。”观看的孩子发出阵阵惊呼。

“看, 这个小洋人的包装是小恐龙造型, 太好玩了!”大家都看得兴致盎然。

“可口可乐的口味是很独特的, 到现在为止, 全球还不超过10个人知道它的配方。同学们都很喜欢喝这些饮料, 但是也许你还不知道, 喝一罐355毫升的可乐饮料, 其中含有38克糖, 相当于吃将近半碗米饭的能量, 长期饮用非常容易引起肥胖。”这是第三组在介绍饮料的作用与副作用。

活动反思:学生在交流会上仅仅读收集到的资料, 显得有些零散。我们在锻炼孩子搜集资料的能力的同时, 还应该锻炼他们的整理资料的能力。因此, 在孩子们搜集完资料后, 我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围绕问题整理自己所收集的资料, 形成自己的小报告:有的小组围绕饮料的作用与副作用, 收集并整理出《饮料中的各种成分知多少》;有的组了解了饮料的历史, 撰写了《追根溯源话饮料》……

二、镜头二:巧手DIY———你我动手做果汁

活动准备:由于孩子们都喜欢饮料的酸酸甜甜的口味, 于是, 我让学生自己来动手做健康美味的果汁。全班学生分成6个小组, 由活动负责人拟订制作方案, 全面负责本组果汁制作的策划。如资料员负责查找做果汁的资料;业务员负责带好榨果汁机;营养师查找好水果搭配方式和怎样做出美味又营养的果汁;后勤人员收集好小组成员带来的水果, 清洗、加工;摄影师负责记录精彩瞬间;策划员要为榨好的果汁取精彩的名称……

精彩片段:榨果汁活动开始了, 学生们围上了围裙, 手上戴着一次性手套, 开始忙碌起来。

营养师说:“虽然维生素或矿物质大多在靠近水果表皮的地方, 但果蔬表皮上常涂有蜡或附着防腐剂、残余的农药等, 为安全起见, 还是将皮削掉为宜。”

操作员把榨果汁机整理就绪, 开始先榨柳橙柠檬汁。学生把橙子和柠檬一起放到榨汁机里。呜呜呜……果汁榨好了, 策划员一尝, 皱起了眉头, “太酸了!”是柠檬放多了?哪里出了问题呢?于是, 大家开始讨论, “这个柠檬太酸了, 我们应该少放点。”“柠檬要不要一起放进去啊, 什么时候放好一点呢?”学生讨论热烈, 并且一次次合作试验。最终, 在大家的齐心协力下, 总算成功了。原来这个柳橙柠檬汁, 是应该把橙汁先榨好, 然后把柠檬挤一点汁在橙汁里, 这样就不会太酸, 但还有柠檬的香味。

活动反思:整个活动中, 学生动手动脑动口, 积极思考, 耐心地和他人合作, 畅所欲言, 大胆地展现自己。对于综合实践活动, 教师应将学生的需要、动机和兴趣置于核心地位,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鼓励学生自主选择活动主题, 积极开展活动, 在活动中发展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次活动让孩子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 激发了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全员参与, 还培养了他们的策划、组织、合作的能力。学生在活动中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和勇于实践, 个个兴趣盎然。

三、镜头三:记录感受———写写我做饮料的感受

活动流程:我引导孩子们将这样有意思的活动用笔记录下来。于是, 学生便动手写起了自己活动的感受。有的写了榨果汁的制作过程, 有的围绕小组成员之间如何合作做果汁来写的, 有的写了自己第一次做果汁的感受……

精彩片段:学生记录的制作果汁的过程感受精彩纷呈。

“我放了很多水, 将榨汁机的开关一按, 因为没盖盖子, 很多果汁一下子就溅到了我的脸上, 我的脸瞬间变成了黄花脸, 同学们都大笑起来。于是我赶紧关掉开关, 盖上盖子重新开始, 并打来水将脸上洗干净。这样, 经过我主动先进行试验, 接下来同学们在榨的时候, 放水就有经验了。”小明同学表达了他参与的快乐。

“随着榨汁机不停地转动, 橙子也由原来的固体慢慢变成了液体, 不一会儿, 一大杯橙汁就榨好了, 我尝了一口, 感觉不错, 就是有点酸。小超加了些糖, 再喝了喝, 哇!比商店买的味道还好呢!这可是我们小组辛勤劳动的结晶。我赶紧和大家一起分享。”小红同学知道了同学间要相互分享、相互合作。

活动反思:学生首先对活动过程进行审视和发现, 在写感受中记录了自己的表现, 也关注了其他同学的表现, 进行了评价他人和自我评价。同时, 《综合实践指导纲要》指出:“在某一些情况下, 综合实践活动可与某些学科教学打通进行。”学生写的这一部分感受, 也是一篇很好的富有真情实感的习作。学生记录的不仅仅是简单的文字, 更表达出对生活的热爱。

总之, 我们通过巧用“饮料的世界”活动, 既锻炼了学生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又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世界观培养 篇9

当今世界经济一体化和中国加入WTO, 对我们的教育提出了许多新的、迫切的要求, 其中最重要的是要求我们的教育为未来培育出一大批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新型人才。从根本上说, 中华民族有没有竞争力, 能不能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 关键取决于我们的教育。创新教育的提出, 正是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必然要求, 是时代的要求, 我们要从世界政治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这一角度来看待它, 也要从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国际型人才这一大视野去实施它。

由此可见, 创新教育是培养国际型人才重要的有效的途径。因此, 在我们的教育中, 注重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紧迫任务。在教学中融入创新意识, 开展创新教育应把握哪些原则, 笔者谈以下几点体会:

一、创新教育应面向全体学生

过去我们多数教师有一个思维定势, 就是只重视成绩好的学生而忽略了对成绩差的学生的培养, 认为他们连课本的知识都学不好, 还谈什么创新和实践呢?因此教师在组织各类活动时, 总习惯找成绩好的学生参加, 这样一来, 那些平时不太出众的学生就难得有表现自己能力的机会。事实上, 分数高低并不是衡量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唯一标准。每个人都具有创新的潜能, 并不是少数人或尖子学生才具有的, 创新教育的任务就是开发蕴藏在每一个学生身上潜在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因此, 创新教育要面向全体同学。

二、应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

由于个体之间在兴趣、爱好、观念、思维方式和知识结构等方面是多元化的, 并且人的创造性思维有强有弱, 创新能力有大有小, 所以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的过程中, 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 相信每个学生都有一定的创新潜能。只要在教育过程中形成利于创新的民主氛围, 并且将“有教无类”的博爱精神和“因材施教”的科学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 运用灵活多样的教育手段来引导和促进不同个体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就能避免有的学生“吃不饱”、有的学生“吃不了”的现象, 挖掘出每个学生的潜能并使每个学生的潜能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三、应更加注重基础知识的培养

全面系统、牢固地基础知识是创新的前提和基础。创新与系统学习知识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形成和发展是以深厚广博的知识为基础的。我们要求学生应首先把基础课学好, 构建起合理的知识结构和体系。对于基础知识欠缺及知识结构不尽合理的学生更要注重基础知识的强化训练。以雄厚的基础知识作铺垫才能初步具备了创新的潜能, 才有可能、有能力来探索未知世界。对于职业学校的学生来说, 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更要注重知识的基础性, 学生不能认为只要敢想敢做就不需要学习理论知识, 因为专业基础知识是学生进行创新和实践的理论基础, 并以此来指导创新和实践活动。

此外, 学生在创新和实践中必然会遇到许多困难, 此时学生在遇到困难和解决困难的过程中, 发现了自己掌握的知识有限, 为了解决这些难题, 就会通过不同的途径获取更多的知识。因此在问题解决后, 学生不但能对老师所教的知识融会贯通, 而且通过自主学习增强了学习兴趣, 还积累了许多课堂以外的专业知识, 实践能力也得到提高。所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与基础知识的学习是互相促进的。

四、合理地运用激励性评价策略

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过程中, 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是影响学生自由思想的重要因素。教师如果能表明自己的独特见解而不是照本宣科, 那么将有助于鼓励学生的自由思想;教师如果能对学生的质疑和异见给予指导而不是以现成的定论限制学生的思想, 那么, 将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想象。相反, 如果教师心胸狭隘、思想僵化, 对学生的异见总是给予负面的影响, 那么学生会思想呆板, 思维懒惰, 缺乏创造性, 服从和保守将逐渐成为学生的人格特征。学生的创新往往源于兴趣、爱好, 源于好奇心、求知欲和想象力。因此, 教师要支持学生的求新、求异和质疑, 鼓励学生进行新的探索, 而不是置之不理或横加干涉。要使自己的教育成为“培养创新精神的力量”, 而不是“扼杀创造的力量”。因此, 作为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 对学生的创新和实践给予充分的支持和信任, 合理地运用激励性评价策略。

学生在实践过程中, 教师要做到细致观察每一位学生, 即使有微小的创新意识的火花闪现, 教师应立即捕捉到, 给予积极的鼓励并做出客观的评价。对于有价值的实践方法、实践观点教师应给予进一步的补充和完善, 并向全体同学宣传、推广该同学的创新观点和实践手段, 以此激发同学们的创新意识。教师对学生的激励性评价是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重要手段。

我国加入了WTO, 要求人才具有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同时, 未来的社会千变万化, 新知识、新事物、新问题层出不穷, 一个人无论从事什么工作, 都必须具备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践的能力。因此,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培养国际型人才的一种迫切需要, 也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需要深入探讨的重要课题。

参考文献

[1]张乐邦, 周四元, 等.提高药理学教学质量, 培养学生自主创新能力.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2006 (.4) 154-155.

世界观培养 篇10

1 世界排球强国后备人才培养模式

1 . 1 美国排球后备人才培养模式

美国运动员的培养完全是在以高校为主的体制下进行的,后备人才培养模式完全发挥了学校作为后备人才培养的重要的基地和源泉的作用。在美国中学的运动队中,参加女排训练的人数排在第三位。美国的排球运动主要是把学校作为载体,依靠学校的业余训练培养后备人才,从而实现大规模的普及和提高普及基础。美国培养后备人才的“学校体制”大约使1/3的学生成为培养对象,其特点是使教育和体育相结合,加强培养运动员的职能。

1 . 2 意大利和德国排球培养后备人才的模式

意大利和德国培养后备人才的基本模式是俱乐部制,在立法上允许俱乐部和体育联合会在组织上的高度自治, 政府通过立法对社会上不同的体育组织和活动进行管理。学校也成立各种俱乐部,主要针对学生和教师;社会上也有各种俱乐部,有单项俱乐部也有综合俱乐部,不论何种人群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俱乐部,从而也为后备人才的培养提供良好的土壤。

1 . 3 法国排球后备人才培养模式

法国的竞技后备人才培养的方式和美国、德国、意大利的模式不同,俱乐部的形式在法国发展的不够完善,在后备人才培养上采用政府培养和社会体育组织培养相结合的方式。在平时的训练中政府赋予社会体育组织很大的权力,政府通过立法保证社会体育组织的合法权益,同时对社会体育组织也给予规范和指导。

1 . 4 古巴排球后备人才培养模式

古巴基层排球开展的较广泛,在近些年国际大赛上,古巴男队和女队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在各县、洲体校从事排球专业训练的学生就达到5000多人。古巴政府把排球设为了必修课,并且重点培养优秀的排球后备人才,所需费用由国家承担。

1 . 5 日本排球后备人才培养模式

同属于亚洲国家的日本和我国在竞技人才培养上也存在很大不同。被称为“亚洲排球强国”的日本,以学校为主题,依靠学校体育设施对排球运动员进行培养。这也就造就了日本排球运动员较高的排球智商。诞生优秀排球运动员的第一阶段是中小学,第二阶段是大学。日本的体育大学和普通大学是培养高水平排球队的基地之一。

2 我国目前培养竞技后备人才的模式

2.1 举国体制

“举国体制”是我国20世纪50年代形成的运动员后备力量培养体制。该体制把国家体育总局所负责的学校和业余体育作为中心,对不同年龄和水平的运动员进行培养,是一种新型的培养竞技后备人才的体制。通过“举国体制”的培养,排球运动得到迅速的发展,运动员的水平不断提高,培养出了大量优秀的运动员,使排球运动完成了“冲出亚洲,走向世界”的目标。特别是中国女排取得了“五连冠”,让中国的排球运动首次称雄于世界。中国排球在2004年的雅典奥运会再次夺得金牌,问鼎世界。

2.2 体教结合

“体教结合”是把学校作为培养竞技人才的依托,通过业余的训练,全面且自由的对个体进行培养,不仅可以培养高水平的专业运动员,而且还可以培养高水平的大学生,以运动员自然成长、身心发展和变化规律为训练的科学依据,实施小学、中学和大学一条龙的培养体系。这种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模式是旨在遵循教育规律和体育规律,把两种规律结合起来,充分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上,可持续的发展我国竞技体育,把竞技体育和学校教育有机的结合在一起。

2.3 俱乐部

“俱乐部”培养模式是我国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模式的一种补充和发展。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社会用工制度的改革,以竞赛体制改革为重点的体育改革开始全面启动。首个职业足球俱乐部出现在1992年的大连,第一个股份制足球俱乐部建立在四川,随后我国相继出现了足球、羽毛球、乒乓球、网球、排球、篮球等项目的职业联赛。客观上俱乐部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优秀运动员培养模式的不足。近两年广东恒大虽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在整体上不能改变后备人才断层的局面。

3 我国目前竞技后备人才培养的模式弊端

3 . 1 “举国体制”培养模式弊端

随着社会的发展,市场对复合型人才的需要,举国体制暴露出退役运动员的就业安置和竞技体育的高淘汰性、风险性,竞技体校和业余体校不如普通高校有吸引力;举国体制下,培养后备人才培养的模式是“选材—训练—输送”的“一条龙”服务的问题。这种模式的最大弊端就是人才培养与教育体系相互独立,只专注于训练而忽略了人格培养和文化教育,使后备人才的能力和素质很难满足未来社会的发展,这也造成了最近几年退役运动员的就业困难。体育总局也试图改变某些不足,在某些项目上提倡单飞,比如网球,除了李娜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之外,在其他体育项目上几乎是没有成功的。

3 . 2 “体教结合”的培养模式弊端

“体教结合”的学校高水平运动队还没有担当起培养高水平运动员的重任,在小学-中学-大学的培养途径中的重要纽带出现问题。杨学东在《北京市中学排球课余训练状况》中得出:就北京市中学12支排球课余训练队,近5年内运动员输送情况看,第一名是北京理工大学附中,在5年内北理附中向高校共输送人才24位,其中有5人进入高校高水平运动队,2人进入体育院校,其余均是普通高校;走高水平这条道路的学校主要以北京101中学女队为代表,在5年中向北京队输送8人,而北京其他中学的输送情况并不乐观。“小学-中学-大学-专业队”人才培养途径出现了断层。虽然北京体育大学和清华大学培养出自己的学生运动员,但是这毕竟是凤毛麟角。把学生运动员作为主体的竞技体育培养模式发展的并不成熟,无法担当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重任。

3 . 3 “俱乐部”的培养模式的弊端

现阶段我国正处在社会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社会转型期,俱乐部模式发展并不成熟,还缺少必要的引导,特别是在我国竞技后备人才培养中起着重要作用的青少年俱乐部。俱乐部的培养模式和优秀运动员培养模式的结果是一样的,一切都是为了提高运动员的技术水平,运动员的技术水平和竞技能力是俱乐部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这和优秀运动员的培养模式一样,功利性是第一位的,社会综合因素考虑较少,特别是文化教育方面。近两年广东恒大虽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在整体上不能改变后备人才断层的局面。

4 我国竞技后备人才培养的发展对策

4 . 1 坚持“举国体制”为中心, 解决好运动员退役后的就业安置

继续坚持“以举国体制”为中心的后备人才培养制度,同时加大对退役排球运动员的就业安置。社会和政府要建立专门的培养机构,对运动员进行再教育,提高运动员的训练和工作的能力,不断地把退役运动员推向市场;国家、社会、学校等各方面共同努力,创造更多的就业渠道,尽可能的解决好退役运动员的就业问题。4 . 2体育局和教育局相互合作, 加大“体教结合”后备人才培养力度

学校体制竞技后备人才培养体系是在举国体制的弊端下产生的。很多学者提出“竞教结合”的后备人才培养模式。“竞教结合”是一种以培养攀登世界运动技术高峰为目的,把适应社会发展需要作为首要目标的一种“新型体育”人才培养新体制。该体制不仅要遵循竞技运动的训练规律,使人员得到系统的训练;还要遵循教育规律,对人员进行系统的文化教育,把竞技训练和文化教育结合在一起,充分发挥两个体系的优势。

4 . 3 鼓励个人和社会俱乐部的发展, 并给予其引导

我国俱乐部起步比较晚,在管理和操作方面存在很多不足之处,在管理和操作方面存在很多缺陷。使排球俱乐部形成规范且系统的管理,让排球俱乐部真正的走上社会化,市场化,还有一段遥远的路程;我们应该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操作和管理模式,不断完善我国的俱乐部制度。同时,体育局应该适当的给俱乐部一些权利,鼓励社会企业和社会团体办俱乐部,在政策上给予优惠条件,并在人才的输送和管理方面给俱乐部以适当的引导,特别是在外聘教练上,应有相应的政策出台,包括教练员资格、等级、待遇和管理方面等。

摘要:只有重视后备人才的培养,才能保证竞技体育有较高的水平和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才能取得优异的运动成绩。该文分析总结了目前中国和世界排球强国后备人才培养模式以及近些年来中国运动员退役后出现的就业问题和我国排球后备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培养排球后备人才提出对策,为相关部门提供了参考意见。

汲取东西方精华 培养世界公民 篇11

关键词:新西兰;怀卡托大学;高等教育国际化;教育合作

一、怀卡托大学全力支持和帮助国际学生

《世界教育信息》:首先,请您谈谈怀卡托大学吸引国际学生的原因是什么,贵校为国际学生提供怎样的环境?

艾德·维姆斯:怀卡托大学是新西兰9所知名高校之一。选择新西兰作为留学目的国的优势之一在于,无论你选择了哪所高校,其都能提供高质量的教育。怀卡托大学的主校园位于新西兰的第四大城市汉密尔顿。这是一座小城,居民人口仅为16万左右,但它是一座以高等教育为中心的国际化城市,有近5万名学生在此接受高等教育。这里有一流的购物中心、餐厅、咖啡馆和酒吧,以及国际标准等级的运动场馆、戏剧团体、美术馆——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汉密尔顿没有的,学生生活十分丰富多彩。怀卡托大学处于城市的中心,学生可以享受最便捷的交通。同时,学校离景区也很近,附近有美丽的沙滩、森林、湖泊、温泉,还有十分著名的滑雪场,参加水上漂流、攀岩、赛车等运动都很方面。

怀卡托大学目前有约2500名国际学生,在学生总人数的占比并不高。但是,大学视每一名学生为独一无二的个体,特别是远道而来的国际学生,为他们提供最贴心的照顾。我们有完善的国际学生服务体系,比如为他们提供入校培训,在入学的第一周帮助其熟悉环境,了解新西兰的风土人情。同时,我校均为小班教学,同学间、师生间能够面对面直接交流。我校占地面积很广,环境优美,提供优质教育的同时,保证学生的安全,让他们的父母放心。只要学生有任何需要,我们都会尽全力支持和帮助他们。

《世界教育信息》:在怀卡托大学,最受中国留学生青睐的专业有哪些?

艾德·维姆斯:就怀卡托大学而言,对于留学生,管理学是个不错的选择。我校管理学院已获全世界最受信赖的三个认证团体的认证,即国际高等商学院协会(AACSB)、欧洲管理发展基金会(EQUIS)和英国工商管理硕士协会(AMBA)。管理学院成立35年来,获得了卓越的声誉,无论是在教学领域还是在研究领域,都是全球最好的商学院之一。学院坚信,商业和企业最成功的时候是在他们为社区、社会和国家作出贡献的时候。怀卡托商学院还被评为新西兰排名第一的研究型商学院。

《世界教育信息》:对于毕业后想在新西兰工作的国际学生,学校在其职业发展方面是否会提供一些指导和帮助?

艾德·维姆斯:学校的很多学院都为国际学生提供有学分的实习项目,即在当地企业完成实习、获得经验的同时,还能得到学分。学生通过实习项目,能够接触到书本以外的知识,在毕业后更好地融入社会。通常,我们都会要求学生至少参与一个实习项目,并要求他们通过一系列考试,以证明有能力进入劳动力市场。此外,我们还会教授学生如何写简历、如何展示自己的才华。我认为,学校在正规课程之外帮助学生从学校过渡到工作岗位,是非常重要的。

二、大学间的合作与交流

能够促进国家友好交往

《世界教育信息》:请问,贵校国际化战略蓝图是什么样的?

艾德·维姆斯:我们的国际化战略就是把新西兰的大学介绍给其他国家,同时把其他国家的高校介绍给新西兰。我们和中国的合作目的是把中国介绍给新西兰;同时,帮助怀卡托地区的企业“走向中国”。我认为,高校的国际化是催化剂,使不同的国家彼此相联,把每一个国家特有的文化介绍给他国。

《世界教育信息》:贵校与中国高校有哪些合作?

艾德·维姆斯:总的来说,怀卡托大学与中国的高校主要有6个合作项目。其中,与上海外国语大学的合作历史最为悠久。我们于20年前签署了协议,目前已合作培养出了约1200名毕业生。我们也与浙江大学城市学院有合作,建立了联合培养学位项目;与西安外国语大学及西南财经政法大学共建了大学衔接课程项目(Pathway Program)。将来,我们计划与河北科技大学共建工程学项目。

目前,合作项目培养出的毕业生大多供职于恒天然集团(Fonterra)等新西兰各大企业、新西兰大使馆等。虽然我们不能向学生承诺就业,但凭借我校在新西兰的声誉及历届毕业生的质量,我们的学生均能在新西兰或中国获得很好的职位。

《世界教育信息》:您如何看待贵校与中国的合作及其意义?

艾德·维姆斯:中国是怀卡托大学国际化战略的重点。新西兰和中国之间的关系很特殊。新西兰是最早签署协议赞成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国家,也是在国际上率先承认中国发展中经济大国地位,并最早与其签署自由贸易协议的西方国家。两国政府间的关系也很好。中新两国高校联合培养学位项目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两国人民的相互了解,友好交流。

在我校学习的中国学生在两个国家间搭建了桥梁,向新西兰人民介绍了中国;同时,他们也带来了人脉和商业机会,促进中新两国经济合作。比如,从我校毕业的商学院学生在回到中国后,在所供职的公司或自主创业的公司开展中新合作。因此,从长远来看,这种联合培养学位项目是把两个国家紧密相联的一种很好的方式。

三、中西方相互学习,共同发展

《世界教育信息》:您于1983年便帮助中国和加拿大建立了合作交流项目,请您谈谈当时的情况。

艾德·维姆斯:我很幸运,正如你所提到的,在1983年便和中国结下了缘分。位居加拿大中部里贾纳市的里贾纳大学是第一所与中国建立合作关系的加拿大高校。那时,每年有6~10个本科阶段的中国学生到里贾纳大学学习,并继续攻读至博士学位。1983-1988年,我一直在加拿大参与该项目。1991年,我到新西兰,后于1997年参与上海外国语大学和怀卡托大学的合作项目。

从1990年起,我平均每年到中国工作和旅行5次,至今大概已有152次的中国之旅了。上世纪80年代的中国,与现在的中国很不一样。我有幸目睹了中国近30年的巨变。中国值得西方学习的地方有很多,反之亦然。在我的职业生涯中,我花了大量精力促进东西方之间的融合。这种融合不是单向的,中国需要学习和利用西方先进的东西来发展自己,而西方也要了解中国的国情,适应东方文化、东方思维。中国的很多管理理念都可以追溯到中国传统文化,比如孔老之说,西方也有此类的学说。我认为,中西方可以相互沟通,共同进步。

《世界教育信息》:您对中国及中国的高等教育有何特殊的印象?

艾德·维姆斯:我初来中国之时,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中国人民的热情好客和他们开放的胸怀。中国的高等教育日新月异,发展迅速。我认为,目前在中国排名前10%的高校的教学质量等同甚至高于很多西方一流大学。随着新一代高校学子的成长,中国的高等教育将会产生新的变化。据我了解,20世纪80年代,出国留学是中国人走出国门的唯一途径。到了21世纪,越来越多的中国人为了获得更好的教育、体验不一样的文化而选择出国留学。回溯到明末清初时期,全球40%以上的GDP来自中国和印度,西方则贡献甚微。自工业革命以来,西方一直占主导地位。然而,当今世界,东西方协同发展,这种挑战对于发达国家而言是前所未有的。

《世界教育信息》:您对在贵校就读的中国留学生有何印象?

艾德·维姆斯:中国学生很用功,他们中有很多人的考试分数高于新西兰本土的学生。然而,可能受中国传统文化和传统教育的影响,或者在语言上有障碍,他们不太喜欢在课堂上表达自己的想法,不太喜欢提问。不过,在我们开设的一个网络课程中,相较其他国家的学生,中国学生能更积极地参与到网络讨论中。中国学生初来新西兰时,很多人会遭遇“文化休克”,但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和生活,大多数人都能适应得很好,并且在独立性方面得到很好的锻炼。曾经有一位上海外国语大学的教师来访我校,看到学校里的中国留学生时,感叹到他们在短时间内就长大成人了。我们善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性,不会事事盯着他们。与中国的大学相比,我们给予学生更多自由。

四、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中挑战无处不在

《世界教育信息》:在推进学校的国际化过程中,您碰到过哪些困难和挑战,又是如何应对的?

艾德·维姆斯:我认为,国际化过程中的挑战无处不在,这主要源于中西方的差异。高等教育国际化不仅是学术项目的合作,更是两个组织之间互相联系与理解的过程。因此,我们力争更好地理解对方的思维方式与行为方式,包括双方如何共同规划项目、谈判、学习。我自己在学校教授一门硕士阶段的课程,是关于中西方商务合作的。我的工作,即为学校拓展国际合作,就是一个很好的教材。

《世界教育信息》:您如何看待高等教育国际化导致的人才流失?

艾德·维姆斯:我不确定“人才流失”是否真正存在。1970-1980年,中国人才部分“流失”到西方。很多中国教授曾经受聘于西方国家的大学,不过现在他们中有很多人都回国了。对于一流教授与学者来说,现在的中国有着更多机遇,比起西方高校,在中国获得的科研资助可能会更多。短期来看,所谓的“人才流失”会带来不良影响,但长远来看,人们更倾向于“回归本土”。很多中国学生到海外留学或工作之后,会更好地理解西方人的思维方式,更深刻地认识西方国家。他们回国之后,有助于促进中西方文化交流。

《世界教育信息》:近几年流行的慕课是一种分享教育资源、促进教育国际化的方式,请问贵校是否在这方面有所发展?

艾德·维姆斯:我校电子计算机专业于2012年年底开设了新西兰的第一个慕课项目,并于2013年开始运行,目前该项目运行良好。慕课有助于人们快速获取信息,然而基于人的文化体验仍然需要在教室里才能实现。我认为,将慕课与传统课堂教学相互融合不失为一种良策。学生通过慕课学习基础知识,到教室后在教师的引导下参与讨论,课堂也会由此变得更为丰满。只有真正经历了才能对知识有所理解,而网络学习远不能达到这种深度。因此,我认为,慕课和传统课堂相结合会比单一网络教学更为有益。现在,很多企业也喜欢通过慕课培训员工,并在线下结合实践,大大节约了培训成本。

五、海外留学培养学生对文化多样性的包容

《世界教育信息》:在选择专业方面,您对留学生有何建议?

艾德·维姆斯:我认为,专业的选择要先“广”、后“专”。举个例子,我读本科的时候,计算机刚刚问世。我当时就想何不拿一个计算机学位,但我母亲建议我读数学专业,因为前者是后者的一部分。如果只学习计算机,那么结果是我毕业之后只能从事计算机行业;但是,如果学了数学,那么在科学领域就有更多的选择。我的建议是,在本科阶段要积累足够的“广义”上的基础知识,不到万不得已,不要“专”。很多学生会听从家长的意见,但关键是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它必须是你的激情所在,因为你将终身与之打交道。因此,专业选择的原则是必须以之为乐。

《世界教育信息》:您认为什么样的海外学习才能被称为成功留学?

艾德·维姆斯: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评价标准,他们基于不同的目的出国。我认为,只要能够完成学业,并成长为一个更好的人,那么我们的目标就实现了。关键在于你成长了多少,获得了多少经历。其中,一个重要的衡量标准便是毕业后是否获得想要的工作。在申请工作时,个人经历是用人单位所看重的。大部分雇主认为,有海外学习经历的学子会获得更多的技能,这自然会成为留学生的就业优势。同时,从哲学角度来看,海外学习经历能让人对文化多样性和不同的价值观更具包容性。

《世界教育信息》:您有什么样的教育梦想,对学校未来发展有何期盼?

艾德·维姆斯:在我看来,目前,我们已经成功跨越了东西方之间的鸿沟。未来,我们致力于实现东西方思想的融合。我希望,我们能吸取东西方文化之精华进而创新,培养世界公民。希望我们的学生,无论来自哪一个国度,成长于何种文化环境,都可以在怀卡托大学舒适成长。

世界观培养 篇12

关键词:开放课程,创新人才,民族地方性大学

一、引言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许多发达国家的大学把一些优质的课程资源(包括音频、视频和文字资料)放在网站上,让全世界需要的人可以超越空间等方面的限制免费获得。客观上,这种开放课程可以使发展中国家的大学生受益。英国在开放课程上行动最早,标志性事件为1969年英国成立了开放大学。英国广播公司在20世纪90年代就开播开放大学节目,深受广大观众喜欢。随后英国在开放课程方面越做越好,在2006年又施行了“开放学习”计划。美国作为全球教育顶尖的国家在开放课程方面有后来居上的趋势。迄今已有225个国家和地区参与者成为英国的“开放学习”计划的践行者,如麻省理工学院、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哈佛大学、耶鲁大学、日本东京大学等,都有众多的免费开放课程,并且有很多课程提供视频和PDF格式的讲义,有的课程还提供作业和参考资料。不可否认,这些优秀的开放课程对许多大学老师都提出了挑战。

国内大学的开放课程较少,高质量并且可以免费获得的课程视频、音频及PDF讲义更是罕见。在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已成为各国的共识和努力开拓的方向的背景下,我们对如何利用世界著名大学的开放课程资源进行了初步探索,以期能抛砖引玉。

二、利用世界著名大学开放课程促进创新人才培养的实践

我们主要是考虑对于生物科学的本科生来说,如何利用世界著名大学与他们专业相关或者基本相同的课程来把专业知识和英语语言学得更好。阻碍中国学子接受英美发达国家高等教育的主要因素包括遥远的路途、高额经济负担以及蹩脚的英语。随着世界著名大学,特别是英美国家的著名高校将本校的一些优质课程通过互联网对全世界免费开放,上述三大障碍中的遥远的路途、高额经济负担已不存在。只要坚持学习这些优质的开放课程,英语语言必将会越来越熟练。

我们选取生物科学专业4门最基本的世界著名大学的开放课程,即麻省理工学院的《单变量微积分》和《生物学导论》、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以及耶鲁大学的《进化、生态和行为的原则》来进行创新人才培养研究。除了《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之外,其他三门课程在网易公开课皆有中文翻译,对于英语有困难或者刚接触英语课程的学生很有帮助。

本课题研究方法采用四组三年级生物科学专业学生,其中三组学生学习以上四门开放课程,三年二期学习《单变量微积分》和《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四年一期学习《生物学导论》,四年二期学习《进化、生态和行为原理》。一组学生作为对照,每组学生随机安排5个,共计选取20个学生作为研究对象。最后以参考全国英语大学六级考试成绩、课程考查成绩、毕业论文的成绩、考研究生成绩作为比较的标准来定量衡量学生学习了四门开放课程以后的效果的显著性,并参考学生的学习总结来定性总结研究效果。

三、利用世界著名大学开放课程促进创新人才培养的效果

民族地方性大学学生与重点大学学生在取录分数上有差别,但是民族地方性大学学生可以通过开放课程,使他们也能成为创新优秀人才和高、精、尖人才。通过世界著名大学开放课在吉首这个地区城市,大学生同样可以走进世界著名大学的课堂来学习。

世界著名大学的吸引力在于纯正英语语言、教学质量过硬、教师个人水平高,在教学方式上以启发和引导为主,课堂上师生互动多。对于绝大多数不可能去国外名校的学生来说,他们很难身临其境地体会到这些名校的优势。美国哈佛大学及其他世界著名大学的网络开放课程为中国学生了解国外真实的教育状况提供了一个难道的渠道。能够到美国的著名大学学习,如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耶鲁大学,是全球众多学子的梦想。中国虽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但是不少的中国学生和家长对美国的著名大学也是心驰神往。值得庆幸的是,在网络普及的今天,原来遥不可及的事变得触手可得。我们所选取的20个学生,3个研究组中的15个学生全部考上研究生,而对照组只有2个考上研究生。这充分说明利用国外著名大学开放课程,可以促进学生对于专业知识的深刻理解和掌握,举一反三,融会贯通,可以培养出更多创新优秀人才。

许多国人学英语十多年,往往不能大胆、自信和真正使用英语,究其原因,没有通过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学习来了解英语中单词的确切意思。在我们研究的20名学生中,研究组15人在考研究英语中最低分为52分,最高分高达81。而对照组中5名学生中,最低分为33分,最高57。我们研究结果表明,利用开放课程,可以促进学生的英语学习,为学生成为高、精、尖人才打下良好基础。

对于15名成功的学生,我们会跟踪他们的研究生及以后的表现,对于相关结果另文阐述。

四、2015年最知名的公开课

1.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公开课。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麻省理工学院已被世界公认为与牛津、剑桥、哈佛等老牌大学齐名的、以理工科为主的、综合性的世界一流大学。截止到2005年,已有61位诺贝尔奖得主曾经在麻省理工学院学习或工作过。其工程学和计算机科学享誉世界。麻省理工学院的许多公开课程提供视频和PDF格式的讲义下载或直接观看。

2.英国开放大学公开课。英国开放大学项目计划始于2006年,现已将5400个小时的课程内容数字化并公开让公众免费获取。你可以从这里筛选自己想要的免费课程,主要范围有卫生,体育和心理学、教育、历史和艺术、语言学、资金和管理学、自然与环境、科学,数学和技术、政法等。

3.约翰·霍普金斯公开课。约翰·霍普金斯公开课发布的课程包括青少年健康、行为和健康、生物统计学、环境学、一般公共卫生、卫生政策、预防伤害、母亲和儿童健康、心理卫生、营养学、人口科学、公共卫生准备和难民卫生等。

4.斯坦福大学视频公开课资源网。斯坦福大学视频公开课资源网是一个免费的大学视频公开课资源,主要提供人机交互设计、Web应用程序、实用的Unix、算法设计与分析、离散概率等课程。该网站目前的视频公开课资源还不是很丰富,相信以后会逐步增加。

5.耶鲁大学公开课。耶鲁大学公开课涉及的话题众多,而且社会影响力也相当广泛。以全面、独特的视角告诉你如何成为人群中的佼佼者,怎样对待生命,怎样对待竞争与合作,使你在人生的竞争中脱颖而出,练就克敌制胜的“法宝”,成就光明、积极的人生。

6.可汗学院公开课。可汗学院是一个非盈利性教育组织,由萨尔曼·可汗给亲戚的孩子讲授在线视频课程开始,然后迅速扩展,成功地从家庭走进了学校。通过该学院在线图书馆收藏的3500多个可汗学院教师的教学视频,用纯正英语向世界各地的学生提供免费的高质量教育。

在网易公司网站的网易公开课中有专门的可汗学院公开课程可供免费学习。具体课程分为数学科学,包括40个不同数学分支,内容包括了从小学到大学的数学内容,不仅可以学好数学,还可学好英语语言。第二部分是金融经济,包括现行经济状况、投资与估值、风险投资与金融市场、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金融学和货币银行学等课程,可以充分满足经济和金融专业学生的需求。第三部分为考试准备,可以为更高要求的学生提供准确的试题解答。第四部分的内容为人文,可以为文科类学生提供重要的课程。

参考文献

[1]詹泽慧,梅虎,詹涵舒,陈亚芝.中、英、美开放课程资源质量现状比较研究[J].比较教育研,2010,(1).

上一篇:生产运作管理下一篇:并购后的财务管理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