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狱人民警察

2024-11-09

监狱人民警察(精选12篇)

监狱人民警察 篇1

监狱人民警察个体道德品质是监狱人民警察在长期职业道德活动中养成的在个体的道德观念、道德行为中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特点和倾向。它是监狱人民警察在一定的社会环境和物质生活条件中, 通过社会生活实践, 尤其是职业生活实践———监狱工作实践活动, 自觉地接受社会道德教育, 进行自我道德锻炼和道德修养的过程。它既是社会主义社会道德原则和规范的具体体现, 更是监狱人民警察道德原则和规范的具体体现。

一、监狱人民警察个体道德品质的基本内容

由于监狱工作实践的丰富性和监狱人民警察人格的个性化, 监狱人民警察个体道德品质的内容十分丰富, 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献身监狱工作事业。监狱工作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中的特殊性建设事业, 其价值实现具有滞后性和时空的无限延伸性。这种劳动的特点, 要求监狱人民警察要站在社会的、全局的、人民的长远利益为社会集体的事业奉献自己的劳动以至一生。实践中, 有的监狱人民警察为了党和人民的监狱工作事业, “献了青春献终生, 献了终生献子孙”, 真正做到了无私的奉献。当然, 我们现阶段所提倡的“奉献”并不是不言“利”, 不计报酬, 而是要求监狱人民警察要正确处理“义”与“利”, 个人和集体事业的关系, 重大义、识大体, 顾全局, 终生勤恳执法为民, 尤其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 为国家的前程、人民的利益献身监狱工作的品格更是值得称颂。

2.公正诚实。这是监狱人民警察为人处事的基本品格。公正诚实表现了一个人以科学、求实的精神处理个人与社会、事业的关系。监狱人民警察是以秉公执法, 忠于职守, 教育、感化、挽救罪犯为己任的, 因此监狱人民警察必须严格遵守宪法和法律、忠于职守、公正无私、光明磊落、是非分明、忠实坦诚、刚正不阿, 只有这样才能承担监狱人民警察职责。公正诚实, 不只是监狱人民警察安身立命之本, 更是以道德楷模置身于罪犯, 影响罪犯, 将罪犯改造成为守法公民和建设社会主义的有用之才。

3.自尊自强。这是监狱人民警察追求完善人格实现崇高的人生信念的良好品质。监狱人民警察是承担有特殊社会责任、受人尊重的职业, 因此监狱人民警察必须严以律己, 自尊自强自恃。自尊即要维护监狱人民警察的声誉, 保持良好的道德形象, 自觉地按照监狱人民警察道德要求规范自己, 不做任何有损监狱人民警察形象的事。自强则是坚持不懈地追求自我道德完善, 高标准严要求, 永不自满不松懈, 向理想的道德人格攀登。学高为师, 德高为范, 完善的道德人格是监狱人民警察执法为民的基础。

4.艰苦奋斗。这是无产阶级的优秀品质, 是具有远大理想的人在个人生活和意志方面良好的品格。艰苦奋斗, 要求人们节约无奢, 养成与广大劳动群众同甘共苦的良好品格。我国历史上就有“成由节俭败由奢”的古训, 监狱工作是一种顶风涉雨、艰险困苦、呕心沥血的劳动。只有情志钻一、艰苦奋斗才能承担这一社会重大责任, 终生不渝献身于这一伟大事业。在改革的大潮中, “安贫守志”是监狱人民警察敬业守则不可缺少的崇高品格。

5.开拓创新。这是一种在人生和事业上不断求改革、求进取的良好品格。监狱工作是一种创造性劳动, 有定规而无定法, 监狱人民警察只有不拘泥教条, 善于根据具体的工作情境机智灵活组织监狱各项工作, 才能将罪犯改造成为守法公民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有用之才。它要求监狱人民警察不因循守旧, 善于打破陈规旧习大胆改革;不主观教条善于从实际出发开拓创新;不盲目崇拜, 善于学习先进为我所用;不故步自封, 善于发现问题勇于攀登新的目标。监狱人民警察只有具有这样的品格, 才能承担起将罪犯改造成为守法公民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有用之才的历史重任。

二、监狱人民警察个体道德品质的修养

(一) 监狱人民警察个体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

1. 社会主义的崭新道德关系为监狱人民警察个体道德品质的形成提供了社会基础。

社会主义社会的确立, 使我国社会的道德关系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 人民是国家的主人, 政治上是民主的, 经济上是平等的, 虽然存在着多种经济体制并存的所有制结构, 但社会主义经济关系是主体, 决定了社会主义的道德关系的主体位置。因此监狱人民警察与国家、监狱、同事、罪犯之间道德关系是社会主义性质。监狱人民警察关系是社会主义道德关系的反映, 是社会主义基本道德原则的个体体现。监狱人民警察是在社会主义现实道德生活中养成献身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集体事业的道德信念, 民主、科学、创新、求实、艰苦奋斗的先进的道德意识。随着改革开放的进行, 社会主义道德关系的不断发展完善, 监狱人民警察的道德观念、道德品质将会有新的发展和完善。

2. 社会主义道德教育为监狱人民警察道德品质的形成, 提供了良好的社会教育条件。

监狱人民警察道德品质的养成不是自发的, 是社会主义道德教育的基础上形成的。社会主义道德教育体系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提供了系统的道德教育机制, 这为监狱人民警察道德品质的形成提供了良好的社会教育条件。社会主义的基础教育为监狱人民警察职业道德品质的形成提供了一般道德教育, 每个公民在基础教育阶段接受系统的道德教育, 形成较系统的社会主义道德价值观, 养成社会主义道德习惯, 社会主义教育还为每个公民提供职业教育。未来的监狱人民警察, 在司法警官职业教育中接受系统的监狱人民警察职业道德教育和训练, 使监狱人民警察获得早期的职业道德教育, 为日后监狱人民警察道德品质的形成完善, 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 监狱人民警察个体道德品质在监狱工作实践中得到发展和完善。

监狱工作的实践是监狱人民警察职业生活的实际, 使监狱人民警察道德品质得到发展和完善。因为监狱工作实践使监狱人民警察投入现实的道德生活, 获得实际道德体验, 从而加深理解并修正初步形成的监狱人民警察道德观念, 促使道德观念转变为实际的道德行为, 养成巩固的职业道德习惯。另外, 监狱工作实践的不断发展是监狱人民警察道德观念发展更新的现实基础, 监狱人民警察只有在监狱工作实践中才能获得新的道德体验, 更新道德观念, 形成新的道德品质。

4. 社会主义监狱人民警察个体道德品质是在马克思主义

伦理道德思想的指导下, 扬弃以往监狱警察道德传统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的。现实道德是历史道德的继承和发展, 监狱人民警察道德是在对以往监狱警察道德传统的批判继承中形成、发展和完善的。历史上一些优秀的监狱工作者和监狱警察在长期的监狱工作实践中养成的优秀监狱警察品质, 是监狱警察职业道德的优秀遗产, 但由于世界观的局限, 以往监狱警察道德传统也包含着不能彻底反映监狱工作规律的道德要求, 甚至代表没落腐朽的道德关系的糟粕, 是我们应予以批判、抵制的。因此, 监狱人民警察必须善于运用马列主义理论为思想武器, 对以往的监狱警察道德传统进行科学的分析和扬弃, 自觉地吸收继承优秀的监狱警察道德传统, 抵制落后的旧的监狱警察道德传统的影响, 才能养成适应社会主义监狱工作事业需要的良好的道德品质。

5. 充分发挥监狱人民警察的主观能动性, 自觉积极地进行监狱人民警察职业道德的自我修养。

监狱人民警察道德观念的建立, 良好品质的养成和完善还要靠监狱人民警察的主观努力。监狱人民警察必须自觉学习才能获得监狱人民警察道德观念, 自觉地投身于监狱工作实践才能获得直接的道德体验, 得到实际的道德训练;积极自觉地开展道德意识领域的思想斗争, 才能吸取优秀的监狱警察道德传统, 抵制落后的监狱警察道德传统。总之, 社会和监狱工作对监狱人民警察提出的道德要求, 只有通过监狱人民警察的自觉努力才能内化为监狱人民警察个体道德品质。

(二) 监狱人民警察个体道德品质的养成

监狱人民警察个体道德品质的养成是一个不断修养和完善的过程。为此, 监狱人民警察必须做到:

1. 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跨世纪的职业工作观念。

这既是监狱人民警察修养的基础, 也是检验监狱人民警察修养的标准。监狱人民警察的道德品质能否达到一定的境界, 主要取决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职业观是否正确, 有了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职业观, 监狱人民警察就能准确地把握监狱工作规律, 认清监狱工作的方向。只有如此, 才能在监狱人民警察职业道德的修养和实践中, 选择科学的、合理的、和善的行为, 养成良好的职业工作习惯。

2. 在长期的监狱工作实践中磨炼自己的道德品质。

一般我们所见的监狱人民警察大都是公正诚实、刚正不阿的, 但他们的品质不是天生的, 而是在长期的监狱工作实践中逐步涵育锻炼而形成的。监狱人民警察在监狱工作实践中, 随时以监狱人民警察的道德原则和规范约束自己的言行, 经过长期的、反复的、艰苦的陶冶和磨炼, 才能养成具有崇高品质的合格的监狱人民警察。

3. 不断学习、探索、创新, 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每个人的性格、气质都不相同, 作为监狱人民警察既要很好地了解自己的个性心理特点, 也要了解罪犯的个性心理特点。才能及时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 解决监狱工作实践过程中的矛盾;有助于深入开展监狱管理工作, 有助于有针对性地做好罪犯的教育、感化和挽救工作。

摘要:监狱人民警察个体道德品质是监狱人民警察在长期职业道德活动中养成的在个体的道德观念、道德行为中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特点和倾向, 它包括:献身监狱工作事业、公正诚实、自尊自强、艰苦奋斗和开拓创新等五个方面。监狱人民警察个体道德品质, 是社会主义道德关系的产物, 是在社会主义生产关系条件下, 通过长期的社会和监狱道德教育, 在监狱工作实践中, 扬弃以往监狱警察道德传统的积极思想斗争中自觉养成和完善发展的。

关键词:监狱人民警察,个体道德品质

监狱人民警察 篇2

马克思曾经说过:“罪犯产生罪行,如果我们仔细考察一下这个生产部门(指罪犯)同整个社会的关系,就可以摆脱许多偏见。罪犯不仅生产罪行、而且产生刑法,生产全体警察和全部刑事司法、侦探、法官、刽子手、陪审官等等。”通过马克思的这段话可以认识到监狱的产生来源于犯罪行为,它的首要职责就是犯罪控制,作为对现行法制所竭力维护的社会秩序的一种破坏力量, 犯罪现象的发生会带来多方面的消极后果.在这些消极后果中, 最直接的并可以进行计算的便是经济损失;同时伴随着犯罪行为的实施, 还会产生消极的社会影响.微观而言它破坏了正常的工作秩序和安定的生活秩序,降低了社会组织的运作效率,严重威胁人的基本需要之一的安全需要的满足,并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人的活动范围;宏观而论,它损害了法制的尊严,侵蚀为社会所确立的价值准则和行为规范使人们的社会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失去了正确的导向性和可预测性。如安全感的满足不充分,人们就难以集中精力从事生产和工作,在单位时间内的社会产出就会减少。某一地区社会治安的不良,会影响投资者在此的投资信心,从而滞缓该地区经济发展的速度和水平等。那么为了减少犯罪对社会的危害,对触犯刑律的行为予以公正,及时的惩罚,就成为一种控制犯罪的手段。同时这种惩罚本身相对已经遭受破坏的社会关系而言,也是一种愈合剂和安抚力量,有利于某种社会关系的恢复与重建。因此,可以说社会的团结与和谐,很大意义上正是伴随着对犯罪公正,及时的惩罚而得以实现和发展的,那么为了保证社会的团结与和谐,对犯罪进行控制,对罪犯进行刑罚执行,就需要产生专门的刑罚执行机关和刑罚执行的场所——监狱。

因此,我作为一名监狱人民警察的首要职责就是对罪犯进行公正地刑罚执行,以保证因犯罪现象所产生的受保护的社会关系的修复,以保护社会的发展和稳定。所以我深刻的认识到监狱工作的重要性和作为一个监狱人民警察的使命感和任务的艰巨性、重要性。从而看到自己的不足以及认识到继续加强学习业务素质的必要性,只有不断从工作中和理论中学习各种知识才能更好地完成自己的职责,并且这也是由监狱人民警察所承担的任务所要求的。犯罪是自成体系的,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的客观存在,本质属性在于其严重的社会危害性。犯罪--就必然具有应受刑罚处罚性。因为对立法者而言,只有当某一行为的社会危害程序超过了通过其他手段处理的界限,应当动用刑罚相威胁方面防卫时,才会被规定为犯罪;对司法者而言,已发生的危害社会的行为只有达到了触犯刑律的程序,并且应当受到刑罚处罚时,才会将其称为犯罪,那么犯罪就必然要受到刑罚处罚。刑罚的目的在于通过追究罪犯的刑事责任以遏止这类行为的发生,而遏止的前提是:行为人具有辩别是非和控制自己的行为的主观能力;否则,刑罚不仅难以实现预防犯罪的目的,而且也背离了刑法保障人权的宗旨,因此,应当追究刑事责任的社会危害性的内部结构是主客观的统一,即只有一定的人在罪过心理支配下实施的危害社会行为,才具有应当追究刑事责任的社会危害。作为罪犯在成为负担作为对犯罪行为进行法律非难的责任的主体时,同时也成为了包含改善要素,赎罪要素的刑法主体,如要离开了行为人的罪过心理,赎罪思想,那么罪犯在回归社会就具有重新危害社会的可能性。作为一名监狱人民警察,作为刑罚的执行者,其任务就是改造罪犯使其产生罪过的心理、赎罪想法和犯罪危害性,让其在刑罚执行完毕后回归社会时不至于重新危害社会,所以如何教育和改造罪犯实际上就是我们全部的工作。并且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形势下,将会出现许多新情况,以及我过去没有处理过的新问题,为了能够更好地完成自己的工作,那么就要求自己的业务素质和政治素质,都需要大大的提高,否则就无法更好地为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服务。

其次作为监狱人民警察要加强自己的道德修养,这是因为法律是社会基本道德观念和行为模式的载体,它代表了社会大多数人的利益和愿望。刑事法律作为其他法律实施的保障手段,所确立的更是为社会的存续所必须的最基本的道德行为准则。犯罪首先就是对社会基本道德观念的破坏,所以可以认定罪犯的社会基本道德观念意识淡泊,观念不强。而监狱人民警察作为罪犯的管理者和改造者,就必然要讲道德,讲法律,讲政策,坚持执法必严,大公无私的工作作风,同时本着人道主义的观点去关心罪犯的改造和日常生活,把罪犯当人看,要向父母对子女,老师对学生,医生对病人一样去关心他们,爱护他们,不侮辱罪犯的人格更不允许体罚和虐待犯人,做到因人施教,分类教育,以理服人,以自己的一言一行去感化罪犯,使其树立起良好的道德观从而产生赎罪的心理和罪过心态,以完成刑罚的最终目的,罪犯有了赎罪心理和罪过的心态后并不能认为他们的改造已经完成,还存在一个如何让他们能够适应社会的要求,这就必然要求我努力掌握法律、法规、社会形势、社会政策和政治素质的学习。只有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地去学习法律、法规,不断地了解社会形势,关心国内外大事,了解党和政府的有关政策,加强自己的政治理论素质,才能更好地对罪犯进行法制道德、形势、政策、前途等内容的思想教育,才能使他们在回归社会,不会重新犯罪,危害社会,不会不适应这个社会的变革和发展,从而真正地溶入社会,从而完成对罪犯的刑罚,这也是做为一名监狱人民警察他的任务和职责所必然要求的,只有如此才能完成自己的职责,更好地实践“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

试论监狱人民警察的职业道德修养 篇3

关键词:监狱人民警察;职业;道德修养

一、监狱人民警察职业道德修养的含义与实质

监狱人民警察职业道德修养,是指监狱人民警察在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方面,自觉地按照监狱人民警察道德要求所进行的自我锻炼、自我改造和自我提高等行为活动,以及经过努力所达到的监狱人民警察道德境界。包括两层意思:一是动态活动,即按照一定的道德规范要求所进行的学习、体验、对照、反省等心理活动和客观的实践活动;二是指静态的已经达到的道德品质、道德情操等。其目的就是要把作为理论形态的外在的监狱人民警察道德要求,转化为监狱人民警察的个人意识和内心信念,使之成为监狱人民警察道德行为选择的依据,以适应将罪犯改造成为守法公民和建设社会主义的有用之才的素质要求。

监狱人民警察道德修养的实质是两种对立的道德意识之间的尖锐斗争,是善和恶、正和邪、是与非等对立道德观念的斗争,是自我解剖、自我教育、自我改造和自我提高的过程。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对立统一是一切事物的最根本的、普遍的规律。万事万物都存在着既互相对立又互相依赖的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既统一又斗争,由此推动事物不断发展。对于一位监狱人民警察来说,要取得道德品质上的进步,完成道德要求的内化,必须自觉地进行两种道德观的斗争,用社会主义的监狱人民警察道德观去战胜各种非无产阶级的道德观,才能达到理想监狱人民警察道德的境界。监狱人民警察道德修养上的两种道德观的斗争不是社会上、外部的两种敌对势力的斗争,而是在一个监狱人民警察头脑中进行的两种不同思想的斗争,这是道德修养的自身特点。用形象一点的话来说,就是自己跟自己“打官司”,原告、被告、律师及道德修养者于一身。要随时随地反省、检查、解剖自己的思想和行为,自觉地、严格地按社会主义、共产主义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去剔除自己思想中的旧的剥削阶级思想的杂质,从而内化正确的道德原则及规范。

二、监狱人民警察职业道德修养的根本途径

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是监狱人民警察职业道德修养的根本途径。社会主义监狱人民警察道德修养是以社会实践为基础的。实践是监狱人民警察道德修养的目的和归宿;实践是检验监狱人民警察道德修养客观效果的唯一标准;实践是监狱人民警察道德修养水平不断提高的动力。因此,监狱人民警察进行道德修养必须投身于社会实践。首先要积极投身到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设中去。只有在两个文明建设之中,监狱人民警察道德修养才不会偏离方向,才能在伟大实践中汲取营养,并得到考验和检验。其次要积极投身到将罪犯改造成为守法公民的基本实践中。社会主义监狱人民警察道德要求是党和国家对监狱人民警察提出的特殊的高尚的职业道德要求。它在客观上体现着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代表着监狱人民警察努力的方向。监狱人民警察个人的道德品质,则是指监狱人民警察个体的道德状况和选择能力,需要和社会主义监狱人民警察道德要求相一致、相适应。然而,两者的差异会存在于每个监狱人民警察的身上,把监狱人民警察道德要求化为自身内在的道德品质,需要付出艰苦的努力或牺牲一定的个人利益。监狱人民警察能否战胜自我,自觉自愿地依据社会主义监狱人民警察职业道德的要求,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文明监狱事业发展的需要,这些只有在监狱工作的具体实践中才能做出回答。

实现监狱人民警察道德修养,还必须以科学理论作为指导。监狱人民警察道德修养离不开社会实践,特别是监狱工作的具体实践。然而,要提高实践的自觉性,避免盲目性,又必须认真学习理论,以科学理论作为指导,否则,道德修养就会迷失方向。首先,要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认真领会和准确把握马克思主义观察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认清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确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从根本上提高自己的职业道德觉悟,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其次,还要学好监狱人民警察职业道德理论,监狱人民警察职业道德理论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理论的具体体现,它从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需要和监狱人民警察职业的特点出发,批判地继承了古今中外一切优良的监狱警察道德传统,科学地分析和概括了监狱人民警察职业道德原则、要求和规范,并具体指明了监狱人民警察道德修养的任务、途径和方法。监狱人民警察进行道德修养,必须学习和掌握这一理论,这有助于他们深刻了解监狱人民警察道德修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明确监狱人民警察道德修养的标准,分清监狱工作实践中的是与非、善与恶,自觉地抵制剥削阶级道德遗毒的影响,从而提高遵守监狱人民警察道德规范的自觉性,不断升华自己的道德境界。

三、监狱人民警察职业道德修养的方法

(一)要做到“慎独”

“慎独”一词出于我国古书《礼记·中庸》:“道者也,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显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意思是说,道德原则是一时一刻不能离开的,要时刻检查自己的行动,警惕是否有什么不妥的言行而自己没有看到,害怕别人对自己有什么意见而自己没有听到。因此,一个有道德的人在独自一人,无人监督时总是小心谨慎地不做任何不道德的事。当然,这里所说的“慎独”是以封建道德为标准的。无产阶级也有自己的“慎独”。刘少奇同志在《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一书中谈到,一个经过认真修养的共产党员,最诚恳、坦白和愉快。因为他无私心,在党内没有隐蔽的事情,“无事不可对人言”,除开关心党和革命的利益以外,没有个人的得失和忧愁,即使在他个人独立工作、无人监督、有做各种坏事的可能的时候,他也能够“惧独”,不做任何坏事。他的工作不论多少年后检查,都没有不合乎党的利益的事情。由此可见,“慎独”既是一种修养的方法,又是人们在修养中所形成的一种道德感情和道德信念。它使监狱人民警察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能坚持按照监狱人民警察道德规范去行事。“慎独”还是一种高度自觉性的表现。一般来说,监狱人民警察在集体生活中,有组织和同志们的监督,注意自己的言行还比较容易,而在无人之处,别人永远不会知道的情况下,能否严格按照道德标准去行动,就要看其道德修养水平的高低了。做到“慎独”是很重要的,但也是很不容易的,这要经历一个由不十分自觉到自觉的过程。如果不能养成“慎独”的品质,在自己内心深处为不道德的东西保留一块合法的小天地,天长日久,必定危害他人、危害集体。所以每一个监狱人民警察都应该自觉地、不断地锻炼和改造自己,以达到“慎独”的境界。

(二)要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勇于解剖自己

道德修养离不开外部的条件和作用,但主要还是要依靠自己的主观努力和高度的自觉性。因为监狱人民警察道德修养的本质是监狱人民警察在心灵深处进行自我认识、自我解剖、自我教育、自我斗争、自我改造和自我提高。自我教育贵在自觉,监狱人民警察在进行道德修養过程中,要勇于自我批评,严于解剖自己,这是监狱人民警察道德修养的根本方法之一。

古人有言:“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说的是圣人贤人之外,谁都难免有过失。其实,即使是“圣贤”,也不可能是完美无缺的人。认识落后于实际,或歪曲、片面地反映实际的现象是常常发生的事。儒家认为,处世行事要“吾日三省吾身”,要经常“反躬自问”,反复检讨自己有没过失,有了过失,就要改正。《诗经》中也有这样的诗句:“如切如磋,如琢如磨。”也是强调朋友间要经常商量,互相帮助,互相批评。鲁迅先生说过:“我的确解剖别人,然而更多的是解剖我自己。”毛泽东把自我批评形象地比喻为“洗脸”、“扫地”,倡导我们经常进行并养成习惯。他说:“房子是应该经常打扫的,不打扫就会积满了灰尘;脸是应该经常洗的,不洗也就会灰尘满面。我们同志的思想,我们党的工作,也会沾染灰尘的,也应该打扫和洗涤。”这些都说明,认真而经常地进行自我批评、自我解剖,是道德修养的重要方法。

通过批评与自我批评,不仅可以洗刷掉自己思想中的灰尘,也可以提高自己辨别是非、荣辱、美丑的能力,是个人成才、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条件。要使批评与自我批评取得好效果,需要正确认识和处理批评与自我批评之间的关系。批评是帮助他人认识和纠正错误,自我批评是认识和纠正自己的错误。它们都是认识和纠正错误的手段,二者相互相成,不可偏废。一方面,要勇于和善于批评。对于监狱工作领域、社会生活中的那些违背人民利益、违背社会主义道德、违背监狱人民警察职业道德规范的行为,要采取严肃认真、与人为善、“治病救人”的态度进行批评;在方法上要实事求是以理服人。另一方面,要特别提倡自我批评,勇于自我解剖。事实说明,一个人自我批评的自觉性高,对自己的要求严格,进步就快,道德修养的效果就好;反之,缺乏诚恳的自我批评,无自知之明,就会停步不前,甚至走上邪路;勇于自我批评,不文过饰非,就能防微杜渐,抵制腐朽思想道德的侵蚀。

参考文献:

[1] 李春秋.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M].北京:北京大学

出版社,2000.

[2] 夏伟东.思想道德修养[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监狱人民警察的心理健康浅析 篇4

一、目前监狱人民警察的心理状况

监狱工作的特殊性对监狱人民警察产生心理冲突。第一, 监狱是国家机构的一部分, 担负监管和教育改造罪犯的工作任务。随着法制化进程的不断推进, 监狱警察的责任也不断加大, 恐怕出现各种事故 (例如:改造事故、安全事故、生产事故等) , 从而出现心理紧张、焦虑等问题。第二, 监狱工作相对其他工作来说具有闭塞的特点, 与其他社会部门联系相对较少, 从而也造成个别监狱警察出现自闭的心理倾向, 不善交际, 而地处边远的监狱人民警察则更易出现类似情况。第三, 监狱的工作环境决定监狱警察时刻处于紧张状态。第四, 工作重复性太强。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重复性工作, 极易造成抑郁、情绪低落、人生价值观丧失等心理问题, 易形成心理冲突, 直接影响身心健康。第五, 工作竞争机制差。出于监狱工作的特殊性, 目的在于保持监管的安全及稳定, 相对于生产经营单位来说竞争机制稍差, 这样易造成进取心差、工作热情不高、生活没意思等心理现象的出现。第六, 对部分青年监狱警察来说, 出现专业知识用不上、无用武之地、没发展前途等想法, 从而出现对前途的迷茫, 甚至有人出现抑郁病态。

就现实情况来看, 大多数监狱人民警察通过自身调整和学习, 都能够适应工作和环境, 保持良好的心态。其实心理健康的标准即表现为认识功能正常, 情绪反应适当, 意志品质健全, 自我意识正确, 个性结构完整, 人际关系协调, 人生态度积极, 社会适应良好, 行为表现规范, 行为与年龄相符。但是当前监狱人民警察由于各种原因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心理疾病, 诸如强迫症状、敌对性、偏执、抑郁、焦虑、精神病性、人际关系敏感等情况的发生, 而且人数还呈上升趋势, 这除了与整个社会的大环境有关外, 与监狱工作实际情况也是有直接原因的。

二、必须高度重视监狱人民警察的心理健康

从心理健康本身来说, 心理健康是不断发展的, 它是一个终生相随的课题, 每个人在不同的阶段需要不同的心理状况, 即不是一成不变的, 因此, 就需要长期地重视监狱人民警察的心理健康。

从监狱工作的特点来看, 也是必要高度重视监狱人民警察的心理健康, 首先是监狱工作的需要, 监狱人民警察是执法者, 又是教育、改造罪犯的主体。一旦出现任何问题, 都将给全局工作带来很大的被动。其次从以人为本的管理角度来看也必须重视监狱人民警察的心理健康, 因为从工资待遇、工作环境方面比较其本身就存在一定差距, 从工作的性质来说, 又具有一定特殊性, 所以必须重视心理健康, 这也是从优待警的一部分。

三、保障监狱人民警察心理健康的可行措施

1. 领导必须高度重视监狱人民警察的心理健康, 并

把此项工作提升到从优待警、关注狱警健康的高度去采取措施, 想方设法予以保障, 这是保障狱警心理健康的前提条件。

2. 着力完善监狱工作的“软环境”。

所谓“软环境”即除了工资待遇、社会地位等不易改变的条件而言, 即工作的氛围、上下级的关系等工作环境, 努力营造和谐、民主、健康的人文环境。

3.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把多种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日常工作和干警培训中去, 政工部门也要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一项长期工作开展下去, 在教育开展中注意与实践相结合, 切实发挥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 预防各种问题发生。

4. 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教育。

启发监狱人民警察重视自身素质的提高, 通过案例分析、讲座等多种形式使广大干警也充分认识到维护自身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5. 开展心理健康咨询和援助工作。

建立监狱人民警察心理咨询室, 咨询室应选择知识丰富、责任心强的咨询师, 及时为干警同志们排忧解难, 并引导干警放心咨询、大胆咨询, 预防有问题而怯于治疗的情况。

6. 建立健全安全保障机制, 切实提高安全系数。

总而言之, 鉴于监狱人民警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需要自上而下统一提高对此问题的重视程度, 并想方设法予以解决, 从而逐渐建立健全心理健康教育机制, 预防心理疾病的发生, 维持良好的心理状况, 保持战斗力, 保障监狱工作的顺利开展。

摘要:心理健康逐渐成为人们所关注的焦点之一。就监狱人民警察的特殊职业特点来看, 确有许多直接影响心理健康的压力, 造成形形色色的心理疾病, 直接影响到监管工作和其他各项工作, 甚至危及监狱人民警察的身心健康和家庭, 我们在此对监狱警察的心理健康作一探讨。

监狱人民警察概论重点 篇5

依法组织罪犯生产劳动

2、简述监狱人民警察纪律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监狱法》中规定的监狱人民警察的纪律

其他有关法律、法规、规章中规定的监狱人民警察的纪律 《监狱人民警察六条禁令》的规定

《监狱劳教人民警察职业行为规范》规定的纪律

3、请根据《监狱法》的规定,简述监狱人民警察的职责。管理监狱 执行处罚 教育改造罪犯

保护罪犯合法权益的职责

4、简述监狱人民警察的作用。

1、政治作用

维护国家安全和政权的巩固,捍卫社会主义制度。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预防,制止和惩治违法犯罪,保障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

2、社会作用

对罪犯思想的改造,有利于社会主义的思想道德建设。组织罪犯生产劳动,丰富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的内容。

对罪犯的关押和改造,有利于保卫社会主义“两个文明”建设。

3、法律作用 特殊预防的作用 一般预防的作用

简述对监狱人民警察的任职形式。

出任、升任、降任、转任、调任、复任、兼任

6、简述监狱人民警察素质的基本内容? 良好的政治素质 过硬的业务素质

健康的身体素质及过硬的警务实战技能 良好的心理素质 合理的心理素质

7、简述对监狱人民警察考核的内容及考核所定等次。考核内容:德、能、勤、绩、廉,重点考核工作实绩 考核等次:优秀、称职、基本称职、不称职

8、简述监狱人民警察的警务保障重要性。如何做好警务保障工作? 重要性:

警务保障是确保监狱人民警察依法执行职务的关键。警务保障是监狱人民警察队伍建设的关键。警务保障的法制化具有高度的个体激励作用。如何:

法律保障:通过法律法规对监狱人民警察依法执行职务行为的各项工作给予保障

社会保障:加强警民联系是监狱工作长期坚持群众路线的具体实践,要求监狱人民警察必须同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

后勤保障:要求监狱人民警察的技术装备必须现代化,基础设施及相应经费必须得到保障。

9、请你谈谈如何做好监狱人民警察执法监督工作。法律授予的机关以及公民和社会组织,对人民警察执行职务的活动及人民警察机关内部对执法活动和遵纪情况所进行的监察、督促、检查和纠正。

加强外部的监督,即国家权力机关监督、人民检察院的监督、社会及公民的监督 加强内部的监督,即纪检监察监督、上级对下级的监督。

建立健全警务督察定期汇报制度和结果运用机制,充分发挥督察职能作用。

10、监狱人民警察如何规范执法?

《监狱法》以法律形式确认了监狱人民警察在行政执法权力,但同时又规定了监狱人民警察行政执法不得超越法律,不能违背人公正,监狱人民警察要正确履行职责,必须从程序上严格规范行政执法,通过制定完善的行政程序规范,确保法律的程序公正、内容公正、结果公正、完善执法制度体系,严格按照法律规定执法。

11、简述监狱人民警察的职业道德规范? 立场坚定界限分明 严守纪律恪守规则 一身正气清正廉明 秉公执法严格执法 任劳任怨无私奉献 艰苦创业开拓进取 尊重人权管理文明

12、监狱人民警察的核心价值观有哪些? 忠诚、为民、公正、廉洁

13、简述对监狱人民警察的惩处的种类。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开除

14、如何建成一支高素质监狱人民警察队伍。大力加强思想政治建设 大力加强业务能力建设 大力加强管理规范化建设

大力加强监狱人民警察文化建设 大力加强反腐倡廉建设 大力加强队伍保障机制建设

15、监狱人民警察怎样才能做到依法履行职责?

提高监狱人民警察的纪律意识和法制理念是依法履行职责的重要环节。提高监狱人民警察的职业道德素质是依法履行职责的基础。

建立监督机制,严惩玩忽职守行为,是监狱人民警察依法履行职责的保障。明确规定监狱人民警察的职责是监狱人民警察依法履行职责的保证。规范监狱人民警察的执法活动是监狱人民警察依法履行职责的关键。

16、人民警察的共同任务: 维护国家安全 维护社会秩序

保护公民的人身安全、人身自由和合法财产 保护公共财产

香港“皇家警察”服刑南京监狱 篇6

百年监狱祖孙情缘,几多酸楚

2009年3月4日,雨后初晴的南京,空气分外清新。原国民党统治时期南京监狱第二任典狱长的女儿,现如今年过七旬,满头白发,步履蹒跚的美籍华人,不远万里从大洋彼岸的美国来到南京监狱,看望她八年没有见面的儿子。在监狱会见室里,母子二人抱作一团,失声痛哭,引起一番不小的震动,人们在议论着、诉说着、感叹着……目睹感人的现场,笔者也为之动容,并特别采访了这位老人。

新南京监狱,坐落在古城金陵雨花台下,建筑人文,错落有致,狱内绿树成荫,草长莺飞,桃红柳绿,鸟语花香,环境清幽,别有一番景致。新南京监狱是1998年从市内整体搬迁而来,该监狱具有百年历史,俗称老虎桥监狱,历史上曾称“首都监狱”“江苏第一监狱”,现为部级现代化文明监狱。老人在监狱管教民警陪同下参观监狱,她竟然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这里和自己过去印象中的中国大陆监狱大相径庭。当她来到省监狱展览馆时看到《监狱志》上她父亲的名字时,尘封的记忆一下子打开,感情闸门控制不住,对儿子说:“真是因果报应,人生有缘,儿子你是替你外公来还愿的。”

据《南京监狱志》记载:老人的父亲名为马衡(1879—1961),又名马起权,祖籍江苏淮阴,日本明治大学法律科毕业,政法专门学校法律本科毕业,曾任律师。1927年8月到1928年5月任江苏第一监狱典狱长,1928年5月移居苏州,任江苏高等法院法官,1947年移民香港,到港后开“王子先”拍卖行,1961年在香港去世。”

老人的儿子名叫汪有真,现在南京监狱11监区服刑。据《南京监狱罪犯入监登记表》记载,汪有真,汉族,1962年11月出生,大学文化,户籍香港特别行政区大坑道,曾经是香港移民入境处警察,香港某公司总经理。该犯伙同他人于1997年至1998年间,诈骗江苏外运公司将该公司在香港的存款私自抵押得到贷款后挥霍一空,致使国家财产无法追回共计损失4664028.72美元。1999年12月21日被南京市公安局逮捕,2001年2月21日被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以诈骗罪判处无期徒刑。

汪有真从小到大一直都生活在香港,是一个地地道道的香港人。尽管物换星移,时过境迁,许多往事如过往云烟一样随风而去,但对外公零星的一些事却记忆犹新。据他说,“小时候父母有时间就会讲讲外公的事,外公到日本留学毕业后回到大陆当了老虎桥监狱典狱长,后来又做法官。

外公的家族在苏州很大,也有点名气,家里的面积相当于现在的一条街那么大。外公有几个太太,晚上一家人在家中的院子里乘凉聊天、其乐融融,空闲时家人还养狼狗和舞大刀,身边还有警卫,母亲、姨妈、舅舅上学都是坐车保镖跟随,母亲和姨妈还经历了一次绑票,最后有惊无险。家里规矩也很严,小时候听父母讲起外公的时候就有点像看《大宅门》的感觉。后来外婆和其她姨太太的孩子们都到了台湾,只有我父母和外公到了香港。外婆她们到了台湾后生活条件都很好,现在很多人都移民到了美国,我也受到了他们的影响想早点出人头地,为家里争一口气,如今没有想到事与愿违。

事隔多年母子终于得以相见,老人除了一丝的责怪,更多是包容,老人埋怨儿子八年来一直没有告诉她真情,儿子汪有真心有苦衷:一是他怕母亲经受不了打击,二是怕母亲不了解大陆共产党的政策。汪有真说:“其实大陆监狱改造政策很人性化,无期徒刑不是我母亲想象中坐一辈子牢回不了家,因此我改判有期徒刑后,才告诉了母亲,让她放心,有盼头。”说到这里他哽咽了。

听到这一切,看到这一切的老人,过去的担心烟消云散,心中感慨万千……

一脚踏空身陷囹圄,几多悔意

家教严格,梦想出人头地。汪有真1962年出生在香港一个小康之家,兄弟三人。他父亲刚到香港的时候与外公一起合办了一家拍卖行,外公去世后,父亲就开了一家印刷装订工厂,母亲也一直陪伴父亲经营着这家工厂。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香港经济萧条,1969年还发生了一次大暴动,此时的香港人为了能建立一个稳定的家庭,家家户户每天都忙于拼命赚钱。汪有真的母亲每星期七天都在工厂忙,只有晚上下班回家后才有空照顾他,对其进行辅导教育。

在这样的生活环境下汪有真养成了做事独立的性格。父亲对他们三兄弟从小就很严厉,连吃饭时都不让伸手夹对面的菜吃,还要求他们注重文明礼貌,只要犯错误就会赶出门外或用棍子打他们加以惩教。由于汪有真是家中最小的,母亲非常疼爱他,经常利用星期天晚上带他一个人去看电影,因此他与母亲的感情亲密无间。

汪有真十一岁时就很懂事了,看到父母很辛苦,他经常利用放假的时候到工厂帮忙,顺便赚点零花钱。因他从小生活在工厂的环境下,看到父母每天辛苦劳动去赚钱,而当赚了一点钱后,又要用在添置新的机器设备。有时候生意不好,还会出现资金周转不灵,往往要借债度日,这时候他会把在工厂赚的零花钱给父亲周转。所以铸成他长大后,厌恶接手父亲经营的工厂,甚至对做实业失去了兴趣。

小时候念书时成绩还不错,只用五年的时间就完成了小学的学业(香港小学是六年制)报考了另一所学校的初中一年级,没想到第一年的成绩就名列全班第一。从那时候他对读书产生了兴趣,于是萌发要到加拿大读书的念头,那时候他大哥已经在美国念大学,但因父亲的工厂生意不好,他也只好暂时放弃出国读书。

初出茅庐,成为一名香港警察。1981年,年仅20岁的汪有真高中毕业后,对警察职业情有独钟,便抱着试一试的想法,报考了香港移民局警察,经过笔试和二次面试,他竟然出人意料地被录用了。1982年正式受训入伍,成为了一名令人羡慕的香港警察。

80年代初期的香港经济不太好,然而,在当时香港政府公务员的工资和福利待遇却很高,能做一名香港公务员是人们非常羡慕的,也是人们向往的一个职业。香港的年轻人中,想报考香港政府公务员的人很多,也很难。特别是报考香港警察更是难上加难。为此汪有真感到很幸运,在七年的警察生涯中,汪有真负责遣送和调查偷渡、逾期居留和外国人在香港犯罪的案件。分别在边防管制科(港、澳码头、香港国际机场),调查遣送科,驻守香港维多利亚监狱等部门工作。

汪有真十分珍惜这份来之不易的工作,在执法中严格按照香港的法律和规章制度履行职责,每天面对成千上万来自世界不同国家的旅客和本港居民的出入境,他忠于职守,严谨务实做好每一件事。哪怕是为出入境旅客护照盖章这样的“小事”都做得一丝不苟。他深深地知道,尽管是“小事”,可如果一旦出现差错,就会造成极大的麻烦,甚至有时还得需要港督出面才能解决。不仅影响自己的前途,弄不好还会被解职。

由于汪有真勤奋努力、恪守职责,在执法中及时发现一名恐怖分子和抓获二名用假护照入境的旅客,受到移民局二次表扬和一次嘉奖,成为了一名称职的香港警察。

金钱诱惑,下海经商当老板。那是 1988年春夏之交,汪有真在一次与上司的朋友聚会时,发现从事金融行业的人出手非常大方,也很风光。看到这些人大把大把的花钱,汪有真有点心动了。金钱的巨大诱惑,使他对金融行业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他除了正常上班外,抽出时间进修工商管理知识,以及向那些从事金融行业的人学习投资。

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正当汪有真跃跃欲试,寻找经商门路大干一场时,他有一名上司的亲属是香港一家比较有名气的房地产公司老总,公司的股东也都是一些上流社会的名人。刚好这家公司准备扩展金融生意,便招揽汪有真的上司下海管理金融部门,同时也向他抛出了“绣球”,邀请他一同下海做金融生意赚大钱。

汪有真最终还是没有经受住金钱的诱惑。因为公司开出的条件太吸引人,给他的每月工资收入相当于当警察一年的工资。在金钱的引诱下,汪有真毅然决然地选择辞职下海经商,开始了梦寐以求的淘金梦想。

凭着汪有真勤奋和刻苦地打拼,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他从一名普通的业务经纪人一跃成为集团的执行董事和股东,管理着几千人的团队,全公司的业务都控制在他的手中。使他在而立之年,就成为香港金融行业中小有名气的老板。

贪欲膨胀,诈骗钱财身陷囹圄。金钱并无罪恶,贪婪才是万恶之源。随着生意的不断扩大,金钱不断地涌入,汪有真在一片喝彩和赞扬声中陶醉了,生活也发生了质的变化,社会交往日益广泛,天天过着迎来送往,纸醉金迷的生活,终日花天酒地,山珍海味,开名车、住豪宅,挥霍无度。贪欲就像一头困兽般猛冲着汪有真的心灵底线,使他失去了理智和道德,不惜以身试法,最终跌入万丈深渊,毁掉了人生一切有价值的东西。

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公司得到了迅速发展和扩大,达到高峰时分布在大陆、澳洲、加拿大、美国、巴西和印尼等地的金融部门就有二十家,汪有真每星期坐飞机就像别人坐出租车一样奔波世界各地。由于经常在香港上流社会穿梭,有了一定的人脉资源,在生意中还结识了一些所谓的“有能耐”人。

在这种情形下,经历磨练的汪有真萌生了自己单干的念头。说做就做,汪有真在朋友的帮助下,与一位北京人在香港和北京合作成立了几家公司。公司的主要业务是股票外汇买卖、贸易和房产中介等,特别是将大陆的大型股份有限公司运作到国外上市,利润非常大,公司仅第一笔运作的大陆红筹股在国外上市项目中就赚了二千万的利润,经营前景十分广阔。

此后的汪有真更是野心勃勃、欲壑难填,开始运作了一系列大项目,打算再运作几笔,赚足够的钱,然后就洗手不干了,到美国与母亲和家人团聚,过一些休闲潇洒的日子。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1998年随着公司的各方面开销越来越大,经营风险也越来越高,特别是突如其来的亚洲金融风暴,使汪有真运作的新股上市股价跌破招股价,造成公司和客户的巨大亏损。公司也无法经营下去了。但他又不服气,眼看着自己多年的努力将付诸东流。此时汪有真冥思苦想,如何能找到一条捷径,度过危机,来挽救失败的结局,即便是违法犯罪,也要冒险试一试。于是汪有真怀着侥幸的心理,铤而走险,私自转移了中国外运江苏某公司委托他办理国外业务的一笔3600万港币存款,将其中3350万元港币转入自己私人账户,并被挥霍一空。

法网恢恢,疏而不漏。2001年汪有真因犯诈骗罪被南京中级人民法院判处无期徒刑,同年8月份被送至南京监狱服刑。

大陆服刑见证文明,几多收获

2001年8月25日,当南京监狱漆黑的大门缓缓打开时,汪有真的心沉重得如坠冰点。就在他跨过这大门的瞬间,感到万分的恐惧和绝望。当他换上囚衣,剪掉头发的时候,眼中的泪水再也无法控制从眼角滑落。从此,他从一名香港警察、老板,变为了一名囚犯,身份裂变的煎熬使他心中无法忍受,在自责、羞愧、痛苦与迷茫中,他崩溃了,开始绝望地面对服刑改造的人生。

汪有真这一切尽收监狱民警的眼帘,当时监区杨旭军监区长,发现他在队列训练中姿势与众不同,便立即找他谈话,了解情况后,就发挥其特长,对同犯进行队列训练,让汪有真有了用武之地,找到人尽其才的感觉,逐步建立了他对服刑改造的信心。

汪有真在南京监狱与数十名外籍及港澳台地区的服刑人员关押在一起。监狱对他们实施了个性化教育和人文化管理,不仅有较好的关押休息场所,还专门为他们安排了活动室、阅览室,配置了电视机、VCD机,并安排他们在服刑人员大伙房,以及为狱内的花草树木种植、整修、施肥、打药、浇水等做一些轻松的体力劳动。

特别是监区张教导员与汪有真的促膝长谈,令汪有真的思想发生了彻底的改变。谈话时给他的感觉不像想象中严厉的警官,而像一位老朋友,苦口婆心地规劝说:“既然你触犯了大陆刑法,到大陆服刑改造已成不可逆转的现实,你就必须要端正认识,面对现实。我知道现实对于你来说是残酷的,你的内心也很痛苦,但懊悔和羞愧不能解决问题。你就当是在人生的跑道上比赛时被绊倒了,站起来,重新开始好不好?”

此后,监区民警趁热打铁,由监区董副监区长负责承包对他进行个别教育。经常对他嘘寒问暖,尽力帮助他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困难。为发挥他的特长,监区安排他从事狱内服刑人员超市的售货员。监狱民警的一系列的做法,最终融化了汪有真心中的寒冰,使他备受感动。

令其特别感动的是,在每年的圣诞节、中秋节来临之际,监狱领导不仅安排他与外籍犯小组成员给亲人打电话,而且邀请外籍犯在中国的亲人或所在国(地区)的领事一起欢度圣诞节、中秋节。汪有真也与其他外籍犯一样在圣诞之夜、中秋之夜晚会上,一边品尝着监狱准备的特色食品,一边放开喉咙,表演文艺节目。

也许是生活磨砺的缘故,汪有真没有像其他犯人那样,需要那么长的时间进行心理调整。他仅仅经过短暂的困惑和迷茫之后,在监狱心理矫治民警的帮助下,迅速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并在很短的时间内适应了大陆监狱的改造生活。

于是,汪有真一改往日消极心态,认真学习,积极劳动,遵守监规,用自己改造的实际行动取得好的改造成绩。服刑八年来,汪有真在认真完成好本岗位劳动任务后,经常用笔写下他耳闻目睹的高墙内感人的故事和发自内心的感触。

2009年4月15日,南京监狱《回归导报》刊登汪有真文章《从香港狱政看大陆文明》发自肺腑,颇有见地。

“我从事英国殖民地当局的移民局警察七年有余。在这七年的工作中,体会最深的就是做任何一件事都要严格按照法律和规章办事。因为在香港什么事情都讲法律和人权,执法人员不可以按自己的意愿和感情来处理任何一件法律上的问题。但就是这么一个法制健全、处处事事讲法的文明社会,却偏偏在监狱管理中留下漏洞。

在香港监狱的正常秩序管理中,惩教员打犯人的情况时有发生,与犯人的谈话可以说是粗言秽语,就连女狱警也一样。警官更不会定时与犯人谈心了解犯人的思想和家庭情况。究其原因,因为香港监狱没有减刑制度,只有加刑制度。香港犯人因心无顾忌,只要没有暴力行为,动辄歪着脑袋与警官讲理讲法。由于受英政府殖民统治的影响,阶层和阶级观念相当严重,警官平时受领导或犯人的气无处出,便抓住一个机会就对犯人粗言秽语、动手动脚,这种事情是没有犯人往监狱诉告的。

自己在大陆监狱服刑八年来,亲身见证了大陆监狱的现代与文明。监狱除了安排犯人完成一定量的劳动任务外,还特别注重犯人的思想改造。监区领导、民警都会与老犯新犯详细谈话,时时了解犯人的思想动态,出现困难都会尽力帮助解决。还安排犯人每月打几次亲情电话和亲情会见;经常举办各类文化娱乐活动;开办多种技能培训,帮助服刑人员回归社会后的就业问题;送法进监,为犯人提供一些法律问题的咨询;监狱还专门邀请法律专家来监举办普法知识专题讲座,使犯人真正了解自己所犯的罪行给社会和家庭带来的危害,对自己的过错能有一个深刻的反省。

另外大陆监狱还有一个特别之处,就是有一套完整的计分考核、减刑假释制度,是香港甚至世界其他国家应该借鉴的。这一制度不仅有效地控制了犯人服从狱政管理,接受教育,更能让每一名犯人理解什么是自食其力和多劳多得,促进了监狱管理秩序的稳定。

特别近年来,大陆监狱实施依法、文明、科学、人性化管理和推行的宽严相济的刑事司法政策,进一步证明中国政府正在积极改变过去的执法手段,将自身融入世界文明大家庭中。”

2009年5月18日从南京市雨花台区自考办传来消息,汪有真2009年上半年自学考试《大学语文》、《法律基础知识》获得通过,这是汪有真把刑期当学期的结果。从2006年开始,他参加大陆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已经通过7门课程,并获得单科结业证书。

监狱警察心理健康问题 篇7

关键词:监狱警察,心理健康,影响因素

20世纪80年代末, 在监狱对罪犯的改造活动中, 罪犯心理矫治悄然兴起。进入20世纪90年代, 罪犯心理矫治在国内很多监狱蓬蓬勃勃地开展起来。到2006年为止, 全国已有93%的监狱成立了心理矫治机构。这对提高罪犯改造质量具有重要作用。然而, 却很少有人关注监狱警察的心理健康问题, 而警察的心理健康更直接关系到罪犯的心理健康、人格发展和改过自新。

1 监狱警察心理问题的表现

心理问题几乎每个人都有。而作为监狱警察这一特殊职业的人群, 他们的心理健康问题则显得更为严重。据资料显示有51.23%的警察存在心理问题, 其中32.18%的警察属于轻度心理障碍, 16.56%的警察存在中度心理障碍, 2.94%的警察已经构成心理疾病。警察的强迫症状、自卑心态严重, 妒忌情绪、焦虑水平也出现偏高, 忧郁化等都比一般人群高。可见警察的心理问题状况不容乐观, 越来越多的警察遭受着心理困扰, 并严重影响他们的职业行为和职业体验。

由于警察职业的特殊性, 他们的心理问题具有更大的隐蔽性和危险性。警察的心理健康是罪犯心理健康的必要前提, 警察的一言一行都是影响罪犯的教育改造资源, 几乎每个罪犯在改造过程中, 都会因警察的影响而在心理上留下深刻的痕迹。这个问题如果不解决, 罪犯的心理健康就无从谈起。由此, 警察的心理问题带来的危害表现有以下几个方面:

1.1 警察心态的偏差降低对罪犯教育与改造的质量与效率警察心理不健康, 受害最大的是罪犯。

警察职业症状使之在教育改造中容易产生心理偏差, 在实际工作中显得焦虑和烦躁, 遇到事情不够冷静, 反应过激, 处理方法简单粗暴, 甚至体罚打骂罪犯。特别是一些年轻警察发现自己的理想与现实产生冲突是, 很快会向现实妥协。在焦躁时, 对待不顺眼的罪犯进行责骂。但是, 警察心态的一点点偏差, 对罪犯的伤害可能危及一生。进而影响对罪犯的教育改造质量与效率, 使得罪犯在重新进入社会后产生不良的心理症结。

1.2 心理不适导致工作缺乏主动性与积极性警察心理不健康, 也阻碍了其自身的发展。

警察在监狱工作中面对的都是罪犯, 做着带有一定重复性的工作。如何克服自己的倦怠, 保持对监狱工作的敬业和专心, 对警察实在是一个挑战。心理偏差的警察可能凭自身的经验、感觉去处理复杂多变的教育改造现象。

1.3 长期的超负荷工作极易产生心理生理健康问题警察心理不健康导致身心健康受损。

现在警察难做, 罪犯难教。社会急剧变化, 警察也不得不面临更大的心理压力。警察职业的特殊性带来的角色模糊、角色冲突、角色责任变大, 使之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压力。现实竞争与功利需求也往往让警察掩饰失落。在长期的压抑和焦虑中, 失眠、食欲不振等生理健康问题接踵而来。

2 监狱警察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

心理问题向来是被人认为很神秘的领域, 而警察由于起所从事的职业的特殊性, 其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则更为复杂。主要表现在:

2.1 工作环境的闭塞带来的心理问题监狱警察工作的地点主要在监狱内狭小的空间, 且远离市区, 其往往在比较偏远的地方。

在那狭小偏远的空间内, 很多警察缺乏一种成就感, 其与外界的接触也很少, 其获得信息的机会也比较少。因此而产生的心理障碍便无法得到有效的排除。警察的工作是长期的、紧张的劳动。教育改造活动往往是个体劳动, 没有高度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就极其容易产生孤独、感情压抑等等。

2.2 职业特殊性带来的巨大工作压力监狱警察是一个特殊的

职业, 其工作主要面对的是罪犯, 且工作单调枯燥。且罪犯当中有各种不同的人, 鱼龙混杂。在警察对罪犯进行改造的过程当中, 若警察不进行再学习和不断的自我调整, 其心理状态会受到罪犯的影响, 并且存在产生不良心理的状况的极大可能性。同时, 监狱管理机制上的缺陷及不公正, 不合理的绩效考核办法等方面也必然大大降低民警的工作积极性。

2.3 家庭情感因素近年来, 监狱警察家庭群体中, 家庭不和睦, 夫妻关系紧张, 分居离婚、失恋、外遇等多有发生。

主要是由于当前监狱教育改造工作的长时间的超负荷工作所产生的“心理综合疲劳症’影响到家庭成员间的和谐。如果解决不及时妥当, 更会给家庭带和工作带来不良的后果。

3 监狱警察心理问题解决的对策

警察的心理问题的产生不是一时的。自从有监狱开始, 他们的心理问题就一直存在着。警察心理问题的产生会给其工作、生活产生消极的影响。同时由于现在的监狱体制存在的缺陷, 使警察的心理问题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及具体有效的解决方案, 并且长期以来警察的心理问题方面的研究也是空白。但随着80年代以来, 心理学在我国重新得到发展, 心理健康问题逐渐得到人们的重视。同时, 心理问题及心理疾病等的治疗方法不断产生发展。以下是有关监狱警察心理问题解决的有效对策:

3.1 社会层面对监狱管理系统进行改革, 创设一个充满人文关怀的氛围, 增强警察的心理承受能力, 改革绩效考核制度。

我们在重视对监狱及警察队伍的同时, 我们不能忽视社会、家庭对警察心理问题的影响。在我们对警察的工作提出更高要求的同时, 我们应为监狱警察提供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福利及社会保障制度, 提高他们工作的积极性, 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增强狱警的成就感, 提高其工作的积极性, 充分实现其自我抱负。

3.2 管理层面建立心理咨询机构。

监狱系统应该成立专门的狱警心理咨询机构, 并有专门的心理学人士担任。同时, 可聘请心理学的资深专家, 通过建立心里咨询中心、开设心理门诊、咨询热线电话、咨询信箱、咨询网站等形式, 为有心理障碍的狱警提供倾诉场所, 及时对狱警的各种心理失衡问题进行心理咨询和心理疏导, 提供给狱警排除压力和苦恼的方法与技巧, 增强警察的心理承受能力。

3.3 个人层次心理问题的根本解决还得靠自己。

因此, 警察心理健康问题的解决还得靠警察队伍。因此, 监狱管理机构应积极调配有关教育资源对监狱民警进行再教育, 同时向民警灌输终身教育的理念。提高监狱民警自我学习的能力, 提高其自我适应周围环境变化的应激水平。提高自我管理能力, 使知、情、意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提高自己的应激水平与受挫折能力。做好生涯规划, 明确人生的努力方向, 实现自我, 在工作、家庭生活、学习等方面做自己真正的主人, 让生活充满乐趣。

同时, 我们应充分利用国家、社会、监狱自身等方面的力量与资源, 积极建立监狱警察心理预防机制, 对心理健康存在问题的监狱民警进行及时的诊断与治疗。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 我们同样应努力建设好和谐的监狱系统, 提高监狱系统的物质生活、精神生活与政治生活水平, 从根源上解决监狱民警的心理健康问题。

参考文献

[1]刘邦蕙.罪犯心理矫治亟待解决的问题[N].检查日报, 2005-4-21.

[2]邵晓顺, 郑全全.监狱民警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研究[J].应用心理学学报, 2003年第9卷第二期:31-34.

[3]尹华飞.探析监狱警察的心理问题[R].江苏监狱网, 2004-11-04.

[4]杨宗英.监狱人民警察心理障碍及调适[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 1997:356-357.

[5]刘苹, 何朝阳, 王琼等.某市警察心理卫生状况调查[J].昆明医学院学报, 1999.20 (3) :3-6.

监狱人民警察 篇8

监狱人民警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法》规定的一类警察,隶属于司法部领导和管理。监狱人民警察不仅拥有刑罚执行、惩罚犯罪的权力,而且还承担着教育转化、改造罪犯的重任。 其特殊的职业特点汇集了执法、教育、管理、改造等多种职责于一身。监狱人民警察防卫与控制技术训练是指针对监狱人民警察在监管罪犯过程中,遇有打架斗殴、恶意袭警、蓄谋暴乱、越狱逃脱等违法现象,以法律为依据,利用踢、打、摔、擒拿等攻防技术和综合运用战术配合动作,适度打击在押犯人的施暴行为,控制抗拒抓捕的犯罪嫌疑人以及抓捕脱逃罪犯等,及时有效遏止事态发展,同时,也要保护监狱警察自身安全和其他罪犯不受伤害,减少不必要伤亡所用的警务技能的专业技术训练。

2监狱人民警察防卫与控制技术训练的途径及存在的问题

2.1监狱人民警察防卫与控制技术训练的途径

当前,由于受干警体能素质差异和训练时间、场地、器材等的影响,我国监狱人民警察防卫与控制技术训练主要通过开设于司法警官学院的教学课程、干警的在职培训、政法干警大练兵活动等途径展开。

2.2监狱人民警察防卫与控制技术训练存在的问题

2.2.1司法警官院校的教学训练现状与问题

长期以来,司法警官学院一直被视为监狱人民警察的“摇篮”,直接为监狱输送大批监狱管理专业的毕业学员。因此,在司法警官学院防卫与控制技术的教学中重点就监狱工作内容有针对性的开展训练科目。以《防控技术》课程为例,根据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除了理论教学,教学过程中会安排一定的学时进行实践训练,以提高学员的专业技能水平,为其毕业后顺利容入监狱人民警察队伍打下基础。但自2001年之后,新增人民警察招录开始面向社会,造成司法警官类院校作为监狱人民警官摇篮的阵地作用有所弱化,因为诸多成绩优异的毕业生由于不能顺利通过公务员考试而无法充实到监狱人民警察队伍当中去,从而致使其所掌握的防卫与控制技术不能有效地得到应用,造成人才的浪费。同时,由于目前司法警官院校在教学过程中的教学手段偏向以“文化为主、体能训练为辅”,加之在体能训练过程中担心发生人身伤害事故,不能全面地贴近实战,造成了当前的防控训练掌握水平远不如“包分配”时代扎实, 无法与监狱人民警察的实务工作接轨。

2.2.2干警的在职培训训练现状与问题

干警的在职培训包括初任监狱人民警察的岗前培训和警衔晋升培训两个方面。多年以来,新招录的监狱人民警察都要接受为期三个月的岗前警务技能培训,组织单位会聘请武警部队的擒敌能手对其开展具有实战性质的单兵擒敌、战术综合运用等专业技能教学,以培养他们履行职务的能力。关于在职监狱人民警察的警衔晋升培训,“司晋司”培训期为半个月,“司晋督”培训期为一个月。笔者根据近五年参加“警衔晋升培训”所获得的教学经验认为:由于参训学员是已经具备了一定实践经验的在职干警,他们的年龄结构存在差异性,培训的内容也主要是进行相关动作的复习和战术应用方面的巩固,造成部分学员的积极性不高,在学习过程中存在应付差事的思想及行动表现。此外,部分从高校毕业生中招录的新干警则因为体能素质差或是掌握防卫与控制技能动作的能力较慢,在短暂的岗前培训期内只能进行一些较为简单和基础的技术动作学习,教学效果并不理想。所以干警的在职培训未达到应有效果。

2.2.3政法干警大练兵的训练现状与问题

近年来,各地多次举行政法干警大练兵、大比武活动,各单位都抽调体能素质好,具备较强防卫与控制技术能力的干警参加训练。在大练兵期间,参训干警除接受基础的理论知识学习外,重点要参加各个练兵项目的比武训练。参加人员通过这种严格的训练能够很好地弥补监狱人民警察队伍防控技术训练的短板。但是,根据笔者实地观察认为:这类大练兵更多地突出了 “演”,偏离了政法干警练兵比武的本质,为取得更好的表演效果,使得大练兵无形中冠上了“观赏”的光环,致使部分单位对大练兵、大比武活动存在了认识上的偏差,刻意选择那些观赏性强、能博得掌声的技术和项目来演出。同时,此类练兵比武训练时间紧、任务重,动作标准规范要求非常高,所以在活动之初参赛单位就精心挑选体能基础强、防控技术高的精兵强将,甚至存在向兄弟单位临时借调人员的现象。由此看来,全员参与大练兵的要求并没有达到,以单位整体防控技术提高为目的的训练成果仍然不佳。

2.2.4监狱内部训练现状与问题

通过对多个监狱的实地调研,发现长期以来由于在监狱内部存在干警人数不足、工作任务繁重等原因,导致对于干警的防卫与控制技术训练的重视程度不够,训练场地、器材等都不能得到有效保障,部分监狱存在训练空白。

4加强监狱人民警察防卫与控制技术训练的对策

4.1签订培养协议订单班,多渠道吸收专业人才

上文已经提到,司法警官院校培养的监所管理专业学生不可能都通过公务员考试加入监狱干警队伍,作为监狱人民警察摇篮的司法警官院校就应该积极与各个监狱开展定向就业合作,改革新干警招考模式,创新考试办法,利用多种渠道将有志于奉献监狱事业发展且属专业技能型的人才吸收到监狱人民警察队伍中来。例如,2013年军队颁布《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职人员条例》对非作战部队的专业技术岗位以及部分负责管理、保障等非专业就业岗位实行社会化聘用,吸纳社会人才为军队建设服务。成功进行了军队院校分配毕业生模式的转型。那么,我们是否同样可以对监狱人才的吸收方式进行创新呢?在每届监所管理专业学员中组建协议订单班,对他们进行单独的文化考试,着重于对防卫与控制技术水平等专业能力的训练及考核。或开展有针对性的岗位招聘,都是增强监狱人民警察队伍防卫与控制力量的有效方法。

4.2严格体能测评,强化职责意识

良好的体能素质是进行防卫与控制技术动作学习和实践的基础,根据《运动生理学》的研究,人体的力量大小,速度快慢、柔韧性能、反应灵敏度以及身体承受极限与防卫控制技术掌握是相辅相成的。因为凡是具有“一招制敌”实战效果的技术动作均对人的体能素质要求较高。例如:徒手攻击技术中的基本步法 “前滑步”要求前脚掌贴地,迅速上步以后脚作为发力点迅速向前跟进,如果不能准确把握住两脚力量的支撑点,没有良好的身体协调性能,很容易滑动不到位而无法有效攻击对方。要对学员进行严格的体能测评,培养受得住、学得会、用得好的人民警察。

正确的意识具有积极能动性。对新时期的监狱人民警察不仅要训练过硬的防卫与控制能力,更要注重防范意识的培养,树立“危险意识”,即认识到“在岗一分钟,随时有突发情况出现”。 资料显示,人若是有主动接受新鲜事物的学习欲望,那么在同等的基础条件下会更容易掌握,有了充分的思想准备和防范能力才更能有效的控制突发局面。此外,还要培养干警的岗位责任感,服从于监狱管理,服务于改造罪犯,并将这一目标视为自己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一大追求。

4.3将“以练为战”作为终级目标

根据《政法干警大练兵指导意见》,大练兵活动的本质是要通过集中学习、强化训练,培养出监狱人民警察在依法履职过程中应对处置突发情况的能力。因此,在大比武、大练兵活动中,各级领导要改变以往的认识偏差,不能为“演”而练,而是为了“练” 而练,将“以练为战”的思想作为训练的宗旨,切实增强参练干警的觉悟,提升其防控能力。

4.4加强基础动作训练,贴近实战化对抗训练

防卫与控制技术的掌握必须以基础性的拳法、腿法、步伐做支撑,练就连贯性的制敌套路,也是以基础动作为根基。例如:擒敌拳中的“提膝前戳”其动作要领就是提起左膝上防,右脚在左脚后垫步成半马步,左小臂左下格挡,右手成插掌收于腰际;重心前移成左弓步的同时,用手掌戳击敌人喉部达到制服的目的, 这就需要以娴熟的基础动作加良好地反应速度来完成。同时,在各类警务技能培训中制定防卫与控制教学计划时一定要以贴近实战为要求,把胆子放开,尽可能的开展以实战为背景地对抗性训练,以实战对抗作为检验训练成绩的重要手段,找出训练的短板,进行有针对性的查漏补缺,使防卫与控制技术成为监狱人民警察充分履行职能,确保刑罚得到依法执行的一项“硬功夫”。当然,监狱内部也要积极争取各类资源为提高干警防卫与控制技术训练水平提供有力保证,在训练时间有保证的前提下能够就近开展训练,从而为监狱管理事业的有序发展,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练就真才实学。

摘要:监狱作为现阶段我国暴力机关的组成部分,具有阶级性、惩罚性、封闭性等特征,这些特征决定了监狱人民警察必须具备管理监所、保障刑罚得到有效执行、确保监狱生产生活安全稳定的综合能力。文章分析了监狱人民警察防卫与控制技术训练的途径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加强监狱人民警察防卫与控制技术训练的对策。

关键词:防卫与控制技术,现状分析,对策研究

参考文献

[1]李雪静.新时期狱政管理工作创新[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出版社,2009:46-53.

[2]左锁粉.警察实战训练与应用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10:242-251.

[3]王振华.徒手防卫与控制[M].北京:中国公安大学出版社,2009:69-74.

监狱人民警察 篇9

一是大部分参训干警缺乏安全意识。由于长期从事监管工作, 大部分基层干警思想处于麻痹状态, 安全意识逐渐减弱。他们始终认为, 突发事件只是小概率事件, 不会发生在自己身上, 因此在进行培训时, 无法端正态度。只是想当然的认为自己处于一个相对安全的环境, 因此对培训中涉及到的内容就会抱着一个得过且过, 不以为然的态度。这便导致了部分干警在完成培训时几乎处于一无所获的状态。

二是教学训练内容脱离工作实际。现在安排的短期教学培训内容往往过于理论化, 这便脱离了干警们的工作实际。短期培训不同于学历教育, 学历教育有充足的时间进行系统的理论知识学习, 而短期培训则是要求在及其有限的时间里学到贴近工作实际的方法与手段。对理论透彻的理解虽然对干警们的实际工作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但是想要将理论学深学透, 确需要有足够的时间作为保障, 这一点, 短期培训明显是无法达成的。同时, 学习过于理论化的知识, 也违背了学员们对短期培训的预期, 这便会让他们对培训渐渐丧失兴趣。

三是训练教学手段过于单一。短期培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在有限的时间里让参训干警接受尽可能多的知识、方法、经验和技巧。但是现在的短期培训, 方式手段往往比较单一。一般是通过讲授与单一组训的方式进行, 这不但会让参训干警失去学习训练的兴趣, 同时也降低了施训者向参训干警传递信息的效率。

四是培训课程设置不够合理。当前短期培训在课程设置上存在很大问题。主要是对培训要实现的最终目标十分模糊, 课程之间彼此独立, 相互之间没有联系。课程设置上存在的问题, 给参训干警造成的困扰就如同盲人摸象, 在学习了某一个科目后, 却无法了解其在实际工作中的真正用途。由于各个课程之间缺乏联系, 相对独立, 所以参训干警即使掌握了课程之中所教授的知识和技能, 也没有办法将这些知识和技能融会贯通, 进而便失去了对培训的认同感。

针对以上问题, 我认为我们可以着手从以下几个方面解决:

一、树立参训干警的安全执法理念

在开展短期培训之初, 应该安排专门的课程, 帮助参训干警树立安全执法的理念, 这也是让参训干警对短期培训产生认同感的关键步骤。在干警们平时的工作中, 一些知识和技能运用的机会并不是很多, 但往往这些知识和技能却是作为一名基层干警必备的, 并且在处理突发事件时往往能够起到关键作用。比如辣椒水、警棍等警械具的使用。干警们在平时的工作中因为害怕麻烦, 思想麻痹, 所以忽略了其正规的佩戴方式与使用方法。因此一旦遇到突发情况, 便容易出现操作失误, 使用不当等情况。这样不但可能会对罪犯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同时也为自己带来麻烦, 甚至有可能将自身置于危险之中。

如果干警们平时就具备安全执法的理念, 深入研究警械具的正确使用方法, 做到熟练掌握, 程序正规, 那么就完全可以规避以上的问题。所以, 我们要使短期培训达到预期的效果, 第一步就是要从思想意识层面使参训干警树立起安全意识, 树立起安全执法的理念。让他们懂得自己身处的工作环境并不是安全的, 身边时刻潜伏着危机, 突发情况随时都有可能发生。

要做到这一点, 我认为在进行安全执法理念的教学中, 我们应该注重多举实例, 比如在基层监狱出现的各种突发性事件。运用生动的案例获得参训干警的认同感, 让他们在短时间内树立起危机意识。这种危机意识一旦树立, 参训干警便会产生对短期培训的期待, 才能够顺利接受培训中的教学能容, 从而为提高短期培训中教学训练的效率打好基础。

二、教学训练内容紧贴基层实际

参训干警进行短期培训, 一个最重要的需求就是在培训中获取他们所需要的知识、经验和技能。那么什么是他们所迫切需要的知识、经验和技能呢?就是对他们实际工作有帮助的工作方法和手段。

如果我们在培训中大讲理论, 工作原则, 那么就失去了培训的意义。因为这些, 参训干警可能已经十分了解了, 他们真正缺乏的就是实际的工作方法。现在基层干警面临的监管压力十分巨大, 他们缺乏有效的监管教育手段, 因此在面临具体问题时, 往往茫然不知所措, 或者根本无法正确的处理问题, 最终导致工作出现失误, 害人害己。因此我们当前的首要任务就是能够总结出一些行之有效, 并且贴近监狱基层实际的工作方法。让参训干警学到就能用, 学后就能解决实际问题, 这才是短期培训应该发挥的真正作用。

三、教学形式与手段要生动有效

短期培训不同于学历教育。短期培训没有那么长的时间慢慢培养参训干警对某一学科的兴趣, 而是要以最短的时间, 迅速使参训干警对培训内容产生关注。这就要求短期培训需要采取不同形式与手段并且要生动有效才能够达到培训目的。在培训中, 我们不能够只是采取单一枯燥的讲授或者只是进行单纯的警体技能训练。我们应该注意应用多种方法和技巧。比如在讲授的过程中我们可以例举丰富的案例, 采取多媒体教学, 运用幽默的语言, 甚至可以穿插一两个小笑话。而在警体技能训练时, 我们则应该采取科学的组训方法, 将技能结合实际案例来进行组训, 避免单一枯燥的训练方式。

我认为, 在实际的培训中, 我们最好能够做到理论与实际操作相互结合, 并按照案例处置, 处置后讨论, 理论提示, 再处置、总结经验的顺序进行。比如, 在防爆处突训练时, 我们可以首先设置一个案例背景让参训干警进行随机处置。在他们处置完成后, 首先组织他们进行讨论, 总结其中的经验与不足。而后教官根据参训干警的讨论结果进行理论提示, 理论提示的内容包括相关知识、技能, 处置原则, 处置方法、注意事项等。并让参训干警对理论提示的内容知其然而知其所以然, 为他们答疑解惑。之后重新组织参训干警针对这一案例背景进行再次处置。最后根据最终的处置结果由教官组织大家进行讨论, 总结不足。

这种培训方式能够充分调动参训干警的参与积极性, 并且通过实践与讨论, 能够让他们对其中的理论知识与技能有着更加深刻的体会, 同时可以让参训干警产生一种学以致用的认同感, 进而能够极大的提高培训的效率。

四、要以培训目标为牵引, 设置系列课程

当前的短期培训所设置的课程通常各自为战, 彼此之间缺乏联系, 没有形成一个体系, 这也是培训中所教授的课程缺乏实用性的原因之一。因为干警在平时的执法过程中, 在处置实际情况时, 所运用的知识和技能是综合性的。比如干警在工作现场处置罪犯袭警事件时, 可能会用到的知识和技能就包括徒手防卫与控制、警械具使用、突发事件现场处置程序与原则、相关法律知识的运用、警用通讯规则等等。这些技能与知识只有综合运用, 才能妥善的处置突发事件。不仅是处置突发事件需要运用综合能力, 干警平时的警务工作其实就是技能与知识的综合体现。

因此我们在安排课程的时候, 必须考虑到这一点。这样首先便要求我们对短期培训的目标有一个明确的认识。比如我们要通过此次培训达到什么目标, 让参训干警在培训后掌握何种警务能力, 能够处置哪些问题。其次, 我们要针对这一目标进行分析, 研究参训干警能够顺利处置这类问题都需要哪些知识与技能。最后, 我们要根据这些知识与技能为参训干警安排相应的课程。同时教官在教授这些课程的时候, 就要注意向参训干警强调这些课程之间的彼此联系以及最终用途, 让大家明白, 培训中的每一个课程都是他们在处置这一类问题时所必须的。

也就是说, 我们要避免课程之间毫无联系的东拼西凑, 只有设置系列课程, 使每一次培训的课程安排自成体系, 彼此联系, 这样才能切实增长干警处置实际问题的能力, 最终达到培训的目标。

五、上级机关与领导应大力支持

要想实现短期培训的目标, 使在培训中掌握的工作方法真正在基层干警的实际工作中产生作用。我们除了要做好以上提到的几点外, 我认为最重要的就是要获得上级指导机关与领导的大力支持。首先各监狱与戒毒所的指导机关每隔一段时间都会收集下属单位的相关资料, 这些资料都具有实时性, 对于培训机构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与参考价值。培训机构可以从这些相关资料中总结整理出自己所需要的信息, 并将这些信息转化成教学成果。

其次, 各监狱与戒毒所的工作都在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更新变化。培训机构应该定期派出所属教官到基层进行调研实习, 进行亲身体会, 这样教官所教授的课程才能现身说法, 与基层实际工作相契合。这些都需要领导的大力支持才能够达成。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 社会对监狱戒毒所的关注度越来越高, 这便对监狱戒毒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于此同时, 当前的监狱戒毒工作正处在改革的重要关口, 许多工作时所采用的制度方法也正处在新旧交替的转型时期。这些都在无形之中加大了监狱人民警察的工作压力。尤其现在犯人的维权意识越来越强, 对干警的追责力度越来越大, 使部分干警出现了不会管、不想管甚至不敢管的现象。培训是解决这一现状的最好方法, 但是, 现在基层警力紧张, 绝大部分干警只能参与短期培训。因此如何通过短期培训迅速提高监狱人民警察的执法能力, 从而缓解当前监管工作的严峻形势, 就成为了一个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监狱人民警察 篇10

警务实战课程体系的设置是否合理, 直接关系到我们教学目标 (即大幅度提高监狱人民警察的实战能力与处突应变能力) 的实现。因此警务实战课程的设置必须紧紧围绕这一目标, 要充分考虑到监狱人民警察在实际工作中可能遭遇到的各种突发情况以及针对此种情况应该采取何种有效的处置方式。长期以来, 警务实战教学中的警体训练、徒手防卫控制技术、队列训练、警棍盾牌术等各科目的教学, 往往各行其是, 很难形成一个完整、系统性的教学体系。这种脱离监狱人民警察工作实际的教学方法和内容, 严重地阻碍了警务实战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发展, 同时也是受训者学习必要的警务技能后不知如何有效运用的主要原因之一。

警务实战各学科之间是互相联系、相互作用不可分割的完整系统。这就要求我们以狱内现有工作为背景, 开发符合监狱人民警察实际工作需要的系列课程。比如设置《监狱突发事件处置》这一系列课程, 可结合实际案例背景, 将系列课程分解为《狱内突发事件处置预案解析》、《紧急出警》、《防暴队战术运用》、《搜捕与巡查》、《防暴队装备的使用》、《徒手防卫与控制》等分课程, 这些分课程之间都有着密切联系, 整合在一起才能够形成完整的监狱突发事件处置过程, 我们要将各分课程的教学训练顺序与课时进行合理安排, 从而使受训人员从理论到实战、从上层到下层、从战略到战术, 直至单警的警务技能都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明确自己在整个突发事件处置过程中所担负的角色。系列课程的开设, 一方面使警务实战课程的教学内容更加合理、全面, 符合监狱工作实际的需要。另一方面, 也有利于警务实战教学整体性、系统性教学目的的有效实施。所以对于某一系列课程的开发, 我们首先必须明确教学的指导思想, 即彻底改变过去警务实战各学科自成一体、独立教学的现状, 树立融会贯通、相互作用的整体教学观。

二、突出警务实战教学中战术意识的培养

战术意识又可称为战术素养, 是指干警在执法活动中为达到战术目的而决定自己战术行为的思维活动过程。战术意识强的干警能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及时准确地观察周围的情况, 随机应变迅速而正确地决定自己的行动方案。也可以说, 战术意识反映了干警在执法战斗中快速应变与有效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

较高的战术意识是监狱人民警察在处置突发事件时能够科学运用警务战术方案的关键。战术意识差的监狱人民警察在处理突发事件时, 往往彷徨无错, 而突发事件却都十分紧急、突然, 需要在第一时间做出正确的处置。如果干警在事发现场, 却不知道在第一时间应该做出哪些反应, 那么便会将自己或他人置身于危险之中。而战术意识强的干警在突发情况下会立刻知道该如何去处置、动作、如何与其他同事协同、如何第一时间占领有利位置、如何紧急避险等;从某种意义上讲, 战术意识的培养就是培养干警的一种正确快速反应行为, 它是将战术方法与战术理论深植入干警的潜意识之中, 从而最终形成干警的一种职业本能。因此, 我们应始终把战术意识的培养贯穿于警务实战教学的全过程。

战术意识不是现场的灵光一现, 它的形成从本质上讲需要实际经验的积累与经常性的训练。而在教学训练中, 受训者的培训时间是有限的, 因此如何提高培养战术意识的效率, 就成了我们应该研究的方向。至于提高效率的方法有很多种, 笔者认为, 情景模拟与案例式教学是培养干警战术意识非常有效的方法之一。在平时的训练过程中, 通过结合某些实际案例以及特定情景, 再通过教官的理论提示与合理组训, 可以使受训者对基本的战术动作、多警包围控制、彼此掩护推进、多警战术协同等训练科目有更加深刻的体会与认识。比如在战术基本动作中的运动行进训练, 可以假设干警在接近某一区域时遭到突然袭击, 此时干警应如何做出正确的紧急避险动作。又如在搜查巡查情景模拟教学中, 干警之间彼此协同配合的战术意识就能得到充分体现。当干警身处可能存在危险的区域中时, 危险可能来自于不同方向、多个角度, 由于视角受限, 这时就需要同伴之间的协同配合才能对危险区域进行全面、有效地监控。通过类似的情景模拟训练与案例教学, 可以使受训干警深刻的体会到, 在战斗中合理有效地运用战术能够降低自身与同伴在执法战斗中的伤亡风险, 并且能够提高自身的战斗力, 同时还可以通过在模拟情景中对突发事件的处置训练, 迅速地形成自身的战术意识。

三、提高警务实战技能训练效率

警务实战技能训练中的大多数项目对受训者身体素质、协调性及反应要求较高, 一些动作更是难度很大。但是通常监狱人民警察的培训时间有限, 要让受训人员在短时间内使警务实战技能成为自己的本能反应, 我们就需要运用科学的组训方法。

实践表明, 信息的有效反馈, 是提高训练效率的有效方法之一。控制论的创始人维纳认为:反馈是输出信息的一部分, 而这部分的输出信息, 又返回到输入信息中去, 通过伺服机构调整, 使再次输出的信息更为精确。生理学根据反馈效果将反馈划分为正反馈和负反馈。正反馈的作用是通过反馈信息加强控制部位的活动。负反馈的作用是通过反馈信息抑制控制部位的活动。而科学实验表明, 人在完成动作的极短时间内几乎能记忆刚刚进行的有关动作的全部, 这部分记忆在损失了一小部分后便会进入短时储存, 其存在的时间最多达30秒, 最快可在25秒内消失。因此, 在训练过程中, 教官在动作完成后的25秒或30秒内, 应及时给予受训者以同步反馈信息, 迅速地让受训者了解存在的问题以及纠正的方法。这就要求教官在组训时要亲自带领受训者分步完成动作, 并及时将正确或者错误的信息反馈给受训者。每个动作结束之后教官应要求受训者进行记忆, 思考存在的问题, 并及时进行纠正, 进而使其深化对训练内容的理解。通过信息在教官与受训者之间的快速传递与交流这种方法, 我们便可以达到大幅度提高警务实战技能训练效率的目的。

四、树立终身体能训练意识, 健全体能训练测评体系

监狱人民警察应具有强健的体魄, 这是由监狱人民警察从事职业的特殊性决定的, 强健的体魄不但可以使干警拥有充足的精力来从事日常警务工作, 同时其表现出的力量、速度、耐力、协调性、灵敏度及柔韧性等机能, 更是监狱干警有效完成警务实战教学训练的根本和基础。体能素质的提高并非一朝一夕之功, 然而学员在训练基地培训的时间却极其有限, 因此对干警的体能教育我们不仅要考虑他们在训练基地培训时的训练, 更是要将重点放在其回归工作岗位后的继续自我训练上。要促使干警进行自发的自我训练, 我们在培训时就要向其灌输终身体能训练的意识, 传授他们体能训练的正确技术和方法, 增强他们进行自我锻炼的能力。只有解决好干警在训练基地期间的体能教育与工作后继续教育的衔接问题, 才能使干警养成自觉长期参与体能训练的良好习惯。

当然, 要使干警树立终身体能训练意识, 光凭美好的愿望与干警的自觉性是远远不够的, 同时我们必须以相应的、健全的制度作为保障, 各级监狱机关以此制度为准绳, 在体能训练方面加强督促, 采取短期培训、定期考核等形式, 组织或督促训练, 才能确保干警体能教育的持续性。然而, 长期以来, 监狱警察体能训练一直处于重视程度不够, 缺乏综合测评体系的被动局面, 严重影响和制约着警察体能训练工作的顺利开展。随着现代化文明监狱建设的日趋完善, 尽快制定出全面、有效的体能训练测评标准已成为当前开展体能训练的关键所在。一方面, 各级领导要高度重视。把警察的体能训练工作既当做监狱机关的一项法律行为, 又当做监狱警察的法定权利和义务、尽快扭转当前警察体能训练的被动局面。另一方面, 应尽快制定出系统而详细的《监狱人民警察体能训练实施大纲》, 建立健全体能训练与考核制度, 把警察体能训练的测评结果与新录人员的培训、晋升领导职务的任职培训和警衔晋升培训紧密结合起来, 努力提高监狱警察队伍的整体体能素质。

五、加强教官队伍建设

警务实战教官是教学训练的主体。教官的各项素质如何, 对提高警务实战教学训练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一名实训教官, 不但要有过硬的身体素质和优秀的技战术水平, 同时还要具备较高的执教能力、开阔的视野和丰富的基层工作经验, 只有教官的各项素质和能力达到一定的要求, 才能保障警务实战教学训练工作顺利开展。

要使教官队伍不断得到加强, 笔者认为应该做好以下几点:一是要建立交流合作机制。培训教官要保持开阔的视野, 就需要不断更新知识、观念, 要达到上诉目的, 就要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 加强与其他兄弟单位的业务交流, 进行异地交换培训, 不断吸收各地在实战教学中的先进教学理念和经验, 反补自身, 从而达到互通有无, 互相帮助提高的目的。二是要建立稳定的教官挂职锻炼制度。要提供机会, 组织教官到监狱基层进行挂职锻炼, 这样教官才能做到深入基层调研、考察, 与一线的干警共同工作, 与他们进行深入交流, 如此搜集到的信息将会更加准确, 更加贴近基层实际, 这样便可弥补培训教官实践经验不足的问题。三是要经常组织内部授课教官进行集体备课、交流经验, 依照《训练大纲》和《教材》的要求统一训练内容、训练要求、标准以及相关动作要领, 共同研究和探讨教学训练方法, 根据各自的专长做好配合与分工, 对训练中出现的问题, 要做到认真研究、集思广益, 从而充分发挥团队作用, 达到资源利用的最大化。四是要完善教官聘用、培养和考核制度, 将教官队伍建设规范化、制度化, 定期对教官进行培训、考核, 不断提高教官队伍的法律意识、政治素质、知识技能和教学训练的能力, 使教官的各项能力都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上, 从而为深入扎实的开展警务实战训练奠定坚实的基础。

摘要:近年来, 随着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和法治化的推进, 国家、监狱和社会公众对监狱人民警察的执法水平和效能的要求日益提高。而对于身处狱内复杂环境, 兼具教育改造重任的监狱人民警察来说, 不断提高自身实战能力, 是其满足实际工作需要的根本要求。定期培训是提高人民警察实战能力的有效途径, 因此, 在有限的培训时间内, 如何大幅度提高警务实战教学的训练水平, 进而有效提升监狱人民警察的实战能力, 是一个值得我们认真思考和全力解决的问题。

监狱人民警察 篇11

关键词:监狱警察;心理健康;绵阳市

中图分类号:B845.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9-0277-03

一、问题的提出

监狱警察肩负着监管改造罪犯的神圣使命,由于监狱警察长期与罪犯生活在一起,且工作地点在监狱,这就决定了监狱警察的工作往往与艰苦、紧张、苦难、危险等紧密相连。监狱警察是一种高风险、高压力、高负荷的职业。有学者将监狱警察的生存状态概括为封闭的生活环境、繁重的工作压力、紧张的人际关系[1]。此外,监狱警察这种特殊职业汇集了多种社会角色:是执法者,对罪犯执行刑罚;是教育工作者,教育罪犯;是心理医生,矫治罪犯;是生产经营者,组织罪犯参加劳动,创收赢利等。心理学理论认为,一个人如果身上承担的角色过多,就意味着要求过多,就会导致角色冲突,进而形成心理压力。因此,监狱警察在从事监管改造工作中,要承受比普通职业多得多的心理压力,要付出巨大的心理能量。许多调查表明,监狱警察的心理健康水平总体上并不乐观,有相当一部分人包括领导干部处于亚健康状态[2]。监狱警察的工作对象是在押罪犯,他们的心理健康是在押罪犯心理健康的必要前提。关注监狱警察的心理健康,已成为许多人的共识。

二、研究方法

1.研究对象。随机抽取四川省绵阳市辖区范围内200名在职监狱警察进行调查,最后收集到有效数据172份。其中男性107人,女性65人;年龄25~57岁,平均年龄44.26±0.69,其中25~35岁12人,36~45岁86人,45~55岁68人,56岁以上6人;警龄6~35年,其中6~15年32人,16~20年45人,21~25年26人,26年以上69人。

2.研究工具。SCL-90症状自评量表[3]。此量表包括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其他等十个维度。SCL-90量表一般采取5级评分标准,从1分到5分依次代表无症状到症状严重,总分160分为临床界限,超过160分说明测试人可能存在着某种心理障碍。任一因子得分超过2分为阳性,说明可能存在着该因子所代表的心理障碍。本量表Cronbach'sα系数为0.97,各因子Cronbach'sα系数分别为0.82、0.78、0.87、0.81、0.72、0.68、0.64、0.76、0.66。表明本量表的信效度良好。

3.研究过程。采用统一的指导语,进行集体施测。

4.数据处理。采用SPSS16.0进行数据统计分析

三、结果

监狱警察SCL-90各因子的得分情况。监狱警察scl-90各因子的得分及其与全国常模和军人常模的比较见表1。

与全国常模的比较结果显示,监狱警察scl-90总分及各因子得分均显著高于全国常模(均p<0.001)。与军人常模的比较结果显示,除了人际关系因子外,其他因子的得分均显著高于军人常模(均p<0.01)。另外对监狱警察scl-90及其各因子得分进行性别差异检验,结果发现,男性监狱警察在躯体化、强迫症、焦虑、偏执四个因子上的得分显著高于女性监狱警察(t=2.32,p<0.05;t=2.04,p<0.05;t=2.01,p<0.05;t=2.21,p<0.05),其余因子得分均不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均p>0.05)。对不同年龄段的监狱警察的scl-90及其各因子得分进行差异检验,结果发现36~45岁组在人际关系因子上的得分显著高于另外三组(F=2.51,p<0.05),其他因子得分均不存在显著的年龄段差异(均p>0.05)。

四、讨论

本研究发现,监狱警察scl-90总分及各因子分均高于全国常模和军人常模(除人际关系因子外),这一结果与耿谦[4]、关念红[5]等人的研究结果一致。这表明监狱警察的心理健康水平不容乐观.这与监狱警察工作的特殊性有关。首先监狱警察的工作是管理和改造在押罪犯。由于受传统的固有观念影响,社会上普遍对监狱警察存在一定的负面的刻板印象,这导致监狱警察这种职业在社会上不被大众喜欢和尊重,处于相对弱势地位.其次监狱警察的工作对象是在押罪犯,这就要求他们在平时的工作中保持高度的警惕。同时监狱警察的工作枯燥、单调、重复,这些都导致了监狱警察要承受比其他职业更多的压力。本研究还发现男性监狱警察在躯体化、强迫症、焦虑、偏执四个因子上的得分显著高于女性监狱警察,这可能是因为一般来说改造罪犯的很多工作都会由男性来完成,自然男性承受的压力要比女性多一些。此外,研究还发现36~45岁组的监狱警察在人际关系因子上的得分显著高于另外三组。这可能是因为这个年龄段的监狱警察正处于事业发展的关键期,同时在家庭方面往往是“上有老,下有小”。因此这一年龄段的监狱警察不仅要处理好来自同事、领导等方面的人际关系,还需要处理好来自伴侣、老人、孩子的关系,自然在人际关系方面要承受更多的压力。

本研究以及以往研究都表明,监狱警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以前社会各方对监狱罪犯的心理健康关注较多,而对监狱警察关注较少,而今关注监狱警察的心理健康,对监狱警察进行心理干预逐渐受到了各方的重视。国内有研究者在提高监狱警察心理素质方面做了一些有意义的尝试,如李玉成[6]提到监狱警察的心理健康保障机制的建构与完善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压力管理机制,预防机制(含心理选拔机制、心理检查机制),心理训练机制,咨询机制(含心理疏导机制、心理危机干预机制),权利保障机制,教育保障机制,社会支持机制,宣传报道机制.如晏庆[7]试图从心理危机的产生因素、危机干预的界定入手,结合警察的实际情况,探讨如何建立警察心理危机干预机制。曹日芳[8]等人通过抽取192名监狱警察作为实验组接受为期1年的EAP服务,结果发现实验组在Scl-90各项因子上的得分有了显著降低。综上所述我们认为改善监狱警察的心理健康状况,从管理层面来说要改善有利于监狱警察生活、成长和发展管理机制;从心理干预层面来说,要成立有针对性的心理预防、干预机制,及时有效地对监狱警察出现的各种心理问题进行辅导和干预;从监狱警察自身来说,监狱警察要加强自身心理素质锻炼,增强对外界压力的心理承受能力。

参考文献:

[1]王晶晶.监狱警察的心理健康问题研析[J].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04,13(2):42-45.

[2]Norris C,Cooke E.Mental health training scheme for police officers[M].Prof Nurse 2000;15(10):655-658.

[3]汪向东,等.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M].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31-34.

[4]耿谦,赵传.监狱干警心理卫生健康状况的调查[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1,9(4):313-315.

[5]关念红,张晋碚,王旭东,等.广东省监狱警察心理卫生状况研究[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5,14(3):260-262.

[6]李玉成.监狱人民警察心理健康保障机制的构建与完善[J].河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11,9(3):5-8.

[7]晏庆.警察心理危机干预机制建设初探[J].社会心理科学,2007,01-02:248-251.

[8]Auerbach S M,Gramling S E.Stress management Psychological foundations[M].New Jersey:Prentice-Hall,Inc,1998:25-49.

基金项目:本研究为四川省犯罪防控中心——司法人员职业心理素质研究(10sd0106);绵阳市科技局——灾后公安民警生活重建与心理重建援助模式研究(09S005)的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沈潘艳(1980-),女,苗族,云南巧家人,讲师,心理学硕士,研究方向为实验心理学。

监狱人民警察 篇12

一、确立革命人道主义原则的客观依据

1.监狱人民警察角色要求的特殊性。

在教育改造罪犯活动的过程中, 教育改造罪犯的主体—监狱人民警察—在调节教育改造罪犯过程参与者之间人际关系时, 处于一种特有的主导者的地位上。简言之, 监狱人民警察与罪犯之间, 以及监狱人民警察与其他参与者之间的关系中, 监狱人民警察不仅以一般的道德规范来调节, 还必须加上适合角色身份的道德规范——革命人道主义来完成教育改造罪犯任务、实现教育改造罪犯目标的原则要求。因为这种人道主义是渗透于教育改造罪犯过程中的一切相互关系中, 并具有广泛的约束力和普遍的导向性。从监狱工作实践看, 一方面, 作为国家刑罚的执行者、知识、技能、法律与道德品质的教育者, 在教育改造罪犯的过程中对于其他参与者来说是居高临下的;另一方面, 在调节或处理教育改造罪犯过程的各种参与者的人际关系时, 监狱人民警察又不能是居高临下的。革命人道主义作为一种道德原则与规范, 就是这种层次要求与人道要求的有机结合。如果一名监狱人民警察对自己在德识才学上没有高标准严要求, 或者自己在教育改造罪犯过程中行事待人时没有关心、尊重、帮助他人的热忱, 都是不利于教育改造罪犯目的的实现或任务的完成的, 也是不符合革命人道主义精神的。

2.监狱人民警察与罪犯之间关系的特殊性。

在教育改造罪犯活动中, 监狱人民警察与罪犯之间的关系是一种最基本最重要的人际关系。这种关系用什么规范去加以调节以及调节效果如何, 关键在监狱人民警察身上。如果监狱人民警察运用革命人道主义这样的规范去调节, 能够积极影响罪犯的人格与行为, 从而促进两者关系的积极、健康发展。否则, 就会伤害两者间的关系, 无助于教育改造罪犯任务的完成、教育改造罪犯目标的实现。由此可见, 在监狱人民警察与罪犯之间, 革命人道主义是协调两者关系实现共同目标的内在要求。因为监狱人民警察遵循还是违反革命人道主义的原则去从事教育改造罪犯活动、对待罪犯以及其他参与者, 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罪犯对于社会主义人道主义、革命人道主义的认同与接受, 更不用说转化为自身的内在品质了。违反革命人道主义原则的监狱人民警察也就难将罪犯教育改造成为具有这种人道主义精神的守法公民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有用之才。

3.监狱人民警察与其他参与者之间关系的特殊性。

对于教育改造罪犯过程中的一切参与者来说, 都有一个如何才能在这一过程中调节好自我与其他参与者的关系问题。从监狱的社会功能来讲, 要对罪犯进行惩罚和改造, 没有一种有利于将教育改造罪犯过程中各种人际关系协调起来, 以顺利完成教育改造罪犯任务, 实现教育改造罪犯目标的道德原则规范是不行的。历史的发展, 社会的进步, 已经使社会主义人道主义成为社会的一种政治原则与道德规范, 要使之在监狱工作领域发扬光大, 就必须在教育改造罪犯过程中使之具体化, 即把革命人道主义贯穿始终, 否则, 社会主义人道主义只能是一句空话。所以, 要想人类社会沿着更加人道化的方向发展, 也需要确立革命人道主义原则。

二、革命人道主义原则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革命人道主义原则是社会主义人道主义原则在监狱工作活动、教育改造罪犯过程中具体化的体现, 是调整教育改造罪犯过程中各种人际关系的道德原则与规范, 它有自己的基本内容与要求。

1.革命人道主义原则的基本内容。

革命人道主义原则规定了教育改造罪犯过程中监狱人民警察与罪犯都应当从社会主义人道主义原则出发, 尊重对方作为人的价值与尊严;还要求监狱人民警察注意发挥自己作为过程主体的角色作用, 以完美人格要求自己, 以人道原则协调自己与他人之间的关系, 从而调动罪犯在教育改造过程中的积极性, 以利于教育改造罪犯任务的完成, 教育改造罪犯目标的实现。

2.革命人道主义原则的要求。

在对待和处理罪犯上, 革命人道主义原则要求监狱人民警察, 首先, 要尊重罪犯的人格, 把他们视为人格平等并具有个性特征的人来对待, 不能轻视他们, 忽视其价值;或者仅把罪犯视为自己的劳动对象, 视之若物而不若人。其次, 是努力理解罪犯, 漠不关心的态度与做法是违背革命人道主义的要求。再次, 是关心罪犯的改造, 尊重、理解是关心罪犯的前提, 否则, 无法真正懂得罪犯的所思所想, 长处与不足等。而不懂得罪犯的这一切, 却说什么关心他们就只能是一句空话。此外, 还要勇于解剖自己, 正视自己的弱点或不足, 并要有向罪犯学习, 以其之长来补己之短的胸怀与气量。在处理与协调与其他监狱工作者的关系上, 革命人道主义原则要求监狱人民警察要襟怀坦诚, 相互尊敬, 真诚合作, 不妒贤嫉能, 努力与他人形成融洽的集体, 同心协力以促成教育改造罪犯过程的顺利进行、任务目标的最佳实现。在处理与教育改造罪犯过程和教育改造罪犯活动多少有关的对象, 或者关心这一过程与活动的对象之间的关系上。革命人道主义原则的一个基本要求仍然是敬其若敬己, 真诚地争取其合作或配合, 以求取得最佳的教育改造效益。

总而言之, 革命人道主义原则要求于监狱人民警察全方位有成效地协调、处理好与教育改造罪犯过程具有直接或间接联系的对象之间的关系, 尊重和关心这些对象作为人的价值, 并努力使这些价值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 从而保证教育改造罪犯任务得以完成、教育改造罪犯目标得以实现。

三、监狱人民警察必须坚持革命人道主义原则的价值取向

根据革命人道主义原则的内容要求, 监狱人民警察在实际工作中必须坚持革命人道主义原则的价值取向, 着重做到以下几点。

1.严格实行科学文明管理。

监狱人民警察应当以科学理论为指导, 遵循罪犯思想转化的客观规律, 采用先进的管理制度, 运用科学文明的管理手段和现代化的监管设施, 对罪犯实施监禁和管理。科学文明管理, 是由我国监狱的根本性质所决定的, 是社会主义人道主义原则在监狱管理中的具体体现。它对于促进罪犯思想转化, 保障监管任务的顺利实现, 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为了实行科学文明管理, 监狱人民警察要认真学习科学的管理理论和知识, 运用科学文明的方法管理犯人, 不断提高管理水平。从监狱自身的实际出发, 积极采用现代化的科学技术手段, 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 配备现代化的监管设施, 加强监区文化建设, 逐步改善罪犯的物质生活条件。

2.认真执行罪犯的生活卫生管理制度。

罪犯的生活卫生, 包括衣、食、住、用、医疗、卫生等许多方面, 是我国监狱工作革命人道主义原则的直接体现, 是教育、感化、挽救罪犯必不可少的物质条件。罪犯的生活卫生管理, 包括 (1) 生活管理:主要有作息管理、伙食管理、被服管理、监房管理以及罪犯零用钱和日用品的管理等。 (2) 卫生管理:主要有公共卫生管理、个人卫生管理、疾病预防和治疗、劳动保护等。我国监狱历来重视罪犯的生活卫生管理。罪犯在监狱服刑期间, 依法享有维持正常生活的权利, 他们的吃、穿、住、用等物质生活条件由国家予以保障。我国《监狱法》规定:“罪犯的生活标准按实物量计算, 由国家规定。” (第50条) “罪犯的被服由监狱统一配发。” (第51条) “罪犯居住的监舍应当坚固、通风、透光、清洁、保暖。” (第53条) “监狱应当设立医疗机构和生活卫生设施, 建立罪犯生活、卫生制度。罪犯的医疗卫生保健列入监狱所在地区的卫生、防疫计划。” (第54条) “监狱对参加劳动的罪犯, 应当按照有关规定给予报酬并执行国家有关劳动保护的规定。” (第72条) 这些规定为监狱做好罪犯的生活卫生管理工作, 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 充分体现了我国监狱制度的社会主义的革命人道主义精神, 监狱人民警察应当认真执行。

3.严格遵守我国监狱戒具使用制度。

我们党和国家历来反对封建法西斯式的监管方式, 严禁刑讯逼供, 废止肉刑, 不准对犯人使用刑具。依据有关监管法规的规定, 凡加戴戒具的罪犯, 均不应再出工劳动。对老病残犯禁止使用戒具;对女犯, 除个别特殊情况外, 也不得使用戒具。同时规定, 对罪犯使用戒具, 必须经监狱主管领导批准。遇到罪犯行凶制止无效等特殊情况时, 应先加戴戒具, 然后补报审批手续。使用戒具的时间, 除死刑待执行的犯人外, 一般为7天, 最长不超过15天。犯人在戴戒具期间, 所在分监区的监狱人民警察应加强对其进行教育, 在危险行为消除时, 应及时解除戒具, 不得把戒具作为惩罚罪犯的手段。这充分体现了我国监狱戒具使用制度的革命人道主义精神。

4.认真做好罪犯的教育改造工作。

教育改造是我国监狱在刑罚执行过程中对罪犯强制实施的旨在使罪犯心理和行为得到矫正和重塑的思想、文化和技术教育活动, 具有法律强制性和矫正性。它的目的是改造人、造就人, 通过系统的思想、文化和技术教育, 使罪犯的心理和行为得到矫正, 将绝大多数的罪犯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守法公民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有用之才, 以达到预防和减少犯罪的目的。这需要监狱人民警察学习相关的教育知识理论, 掌握罪犯教育改造工作的规律, 根据罪犯的不同情况, 采取相应的教育内容和方法, 因人施教, 进行有针对性的分类教育。同时, 采用摆事实、讲道理, 实事求是的方法, 对罪犯进行耐心细致的说服教育工作, 处理问题要实事求是, 公正廉明, 发现错误及时纠正, 不能以势压人, 以惩罚代替教育, 从而充分体现了我国监狱教育改造工作中的革命人道主义精神。

摘要:革命人道主义是社会主义人道主义在监狱工作领域、教育改造罪犯过程中的具体化、“职业化”, 它调整教育改造罪犯过程参与者之间的各种人际关系, 并为这些关系规定原则与规范, 是监狱人民警察职业道德修养中的重要原则。根据革命人道主义原则的内容要求, 监狱人民警察在实际工作中必须坚持革命人道主义原则的价值取向, 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修养。

关键词:监狱人民警察,职业道德修养,人道主义原则,应用

参考文献

上一篇:电视访谈节目下一篇:修复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