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公软件课程

2024-08-09

办公软件课程(精选12篇)

办公软件课程 篇1

当前我国的高等教育正向大众化教育过渡。大众化高等教育的结果之一,就是毕业生剧增,就业分配会愈来愈难,学生必须全面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才能在社会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这就要求我们坚持和加强素质教育。要通过书本内外、课堂内外、学校内外等多种途径,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本着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高专教育指导方针对现有的软件专业建设的改革与更新势在必行。

1 当前形势

我国的软件产业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发展,现已成为一个重要产业部门,是高新技术产业部门的主要生力军之一。

为了更好的发挥自身的特长和优势,从总体上明确社会对人才的培养要求,我们对国内软件市场的追踪研究和分析,根据近期软件市场的总体状况和特点分析,探讨如何提升毕业生的培养质量,及时找出我院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偏差,以加快学院的教学改革步伐,进一步提高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根据高职高专教育的“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教学内容组织要注重社会需求与教学的关系,体现高职特色。如何使教学达到应有的目的,如何在进行基础理论教学的同时,体现出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要求,是教学工作者面临的一个新课题。教学内容的改革最终必须要体现在:以社会需求为指导确定教学内容;注重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强调能力培养;注重教材内容的先进性和科学性。因此,探索计算机软件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及教学手段的改革之路就显得十分必要。

随着人才竞争的不断加强,如招聘员工、干部竞争上岗或轮岗,用人单位不仅仅注重学生的实际业务能力,也越来越重视学生的理论水平;不仅仅重视学生的专业知识,更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所以,也更希望我院能在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加强基本理论、基础知识的学习与训练,注重对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开拓精神培养的同时,提高他们的工程能力、应变能力、公关能力、交际能力、协调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写作能力和服务意识与能力等等,使毕业生不仅有较强的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同时也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成为一个“多面手”,能不断适应新环境和新形势的挑战。

1.1具体改革措施

要想打破旧的教学体系,将职业岗位能力所需基础知识、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重新组合,搭建成新的内容框架,整合成新的课程,必须进行课程改革。

1.1.1确定基础课,加强核心课建设

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更深入扎实的的掌握理论知识,我们在一些理论课程中增加了实践环节,例如《操作系统》;对于编程类课程,为避免课程内容的重复开设,我们对软件课程大纲进行了修订,内容上有重复的课程进行了整合。例如C#和Java都是面向对象程序语言,我们选Java,但是侧重的是Java网络编程,而不是面向对象编程思想;对于软件专业软件工程类课程是核心课程,由于计算机化技术的迅速发展,导致软件业的分工越来越细化。从计算机软件技术的发展现状来看,系统规模和程序的复杂程度都越来越大,对软件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从程序员的角度来看,计算机专业软件毕业生所面临的状况,已经从个体开发软件过程进入了小组开发软件过程。另外,对于经过专业培养的学生来说,还必须对未来的发展和成长有所考虑,不可能永远停留在程序员的角色上。因此在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的选取过程中,坚持贯彻理论联系实际,课堂教学与课外自习并重,课程设置少而精,选择最能反映学科本质特点、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基本技术的内容作为核心课程,保证学生有相当大的课余时间自习,明确课外作业要求,确保学生今后具有较强的独立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内涵发展优先并不是要一味地在知识点的细节上下工夫,而是在抓住重点的前提下,兼顾广度和深度,过去教学中在一个知识点上过多地阐述细节是不可取的。

1.1.2努力营造学生真实职业氛围,力求使学生能够有更多的动手实践的机会与环境

加强实验课程的建设及教学力度实践教学是提高学生的基本技能,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环节,这里所谈到的实验课程包含专业理实验课程,应用软件及语言实验课程。重点强调的是加强专业理论实验课程的教学力度,特别是含有综合性实验的课程教学力度。应用软件及语言课程,应结合当前计算机应用领域的发展趋势和本专业特点而开设,目的是使学生能够及时了解和掌握新的计算机应用知识及其应用软件的使用和程序设计方法,这类课程使得学生能够有一个更宽广的选择空间,部分专业课程和上述计算机应用课程可以放到选修课程中,学生根据个人方向,可以选修程序设计、计算机网络编程、网络数据库开发及应用、操作系统开发等课程课程体系改革和专业课程结构设计。打破传统学科型课程体系,按照的工作任务要求,以项目流程为导向,一专业所需的品德、知识和技能,制定专业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构建“项目流程型”课程体系和“基于技能训练、项目导向生产性实训、工学交替”多层次的实践教学体系。

1.1.3面向市场,以就业为导向

以往的经验告诉我们,由于大学生活接触社会较少,导致我们很多的毕业生都是眼高手低,对步入社会充满胆怯与自卑,为了克服这种心态,也是为了增强学生与社会的结合能力。我们力求做到合理安排学生的学习时间,组织一次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到实际工作中学习经验,锻炼能力,促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为了学生更好更快的融入社会,增加模拟课堂课程,在校期间,我们从面试开始,给学生创造一个平台,使学生在项目经理的带领下,在项目开发团队中扮演不同的角色,与团队其他成员共同完成实战项目,完全模拟真实的开发环境。学习结束后,将由资深软件企业人力资源专家结合学员在项目中的表现,对其进行职业规划,并在此基础上增加学生职业素质的教育及企业文化的灌输,让学生了解企业,适应企业,得心应手于日后的工作岗位。事实证明对于学生检验所学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各方面能力有着重要作用;同时对于学生接触、了解社会实际,认识自身的优势和不足,从而调整心态,有针对性地进一步加强自身的学习和修养,以及缩短学生毕业后与社会的适应期也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既有赖于其自身对知识的探求,更有赖于其自身精神和行为的磨练和修养。事实表明,学生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团队合作精神、开拓创新精神,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各方面能力,提高学生的总体素质。要精心组织学生开展诸如社会调查、社会服务以及各类文娱、体育活动,融素质教育于活动之中;各类活动应注意考虑与专业培养相结合,同时要注重发挥学生个体的不同特点,力求做到让学生人人积极参与、人人从中受益。

2 结束语

要想培养出社会所需要的高职计算机人才,必须有好的教学,好的教学必须有好的课程安排,对于高职计算机软件专业,要想培养出能够适应瞬息万变软件市场的学生,必须进行课程改革。

摘要:高职计算机软件专业是面向我国信息产业制造、服务类企业、以及与社会信息化有关领域的一线岗位,培养有一定程序设计技能的软件设计师及技术管理人员和能参与小型信息系统开发、维护、管理的高级应用型人才。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跟不上时代的发展,就必须进行改革。该文就高职软件专业为什么要进行改革、改革的目标、改革的具体措施等几个方面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高职计算机软件专业,课程改革,改革措施

参考文献

[1]贺玉珍.计算机软件类课程体系改革初探[J].现代计算机,2008(3).

[2]宋金城.高职计算机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与思考[EB/OL].[2009-03-12].http://fyxcb.yctei.cn.

[3]陈志钦.高职计算机专业改革探索[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9(1).

[4]陈瑚.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D].北京:中国地质大学,2008.

[5]鲍守兴.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改革[J].教育科研杂志,2009(8).

[6]壮国桢.高职教育“行动导向”教学体系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7.

[7]侯松霞.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改革的分析与探讨[J].现代企业文化,2008(3).

[8]张海燕.中职计算机专业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构建的研究——以《计算机组装与维修》为例重构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D].上海师范大学:学科教学.现代教育技术,2009.

办公软件课程 篇2

时间:2009-03-22 08:47 来源: 作者: 点击:1059

学院在课程体系制定、课程计划安排上制定了严格的规定与规范的操作程序。课程体系、教学计划由学院主管院长负责,对国内外大学、大型IT企业进行调研、分析,确定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和人才知识、能力、素质的构成,而后由主管院长召集相关教师起草方案,再经学院教学指导委员会专家和企业专家进行论证,并报学校教务处审核、批准,由此形成本科生、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方案。同时,根据学科发展和社会需求的变化,学院通过增加或变更选修课、开设讲座等方式动态调整。目前,软件学院主要课程设置按课程体系关键域分类如下。

1)数学基础(本科):大学数学I、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数值分析、离散数学等。

2)软件基础(本科):数据结构、汇编语言程序设计、面向对象编程与设计、可视化程序设计基础、操作系统、数据库系统、C/C++程序设计、算法分析与设计、编译原理、软件工程等。

3)硬件基础(本科):数字电子技术、计算机系统基础、数字通信原理、微机原理与技术、计算机网络原理等。

4)专业技术(本科):大型数据库技术、软件体系结构、系统级编程技术、数据挖掘、嵌入式系统、J2EE应用开发、.NET架构软件开发、设计模式、建模与测试、信息安全、软件开发案例分析、并行程序设计、多媒体技术及应用、网络与分布式计算、计算机图形学等。

5)工程管理(本科):软件开发项目管理、软件质量管理与控制、企业管理、网络营销、商务谈判技巧、软件度量及应用、心理学、商务英语等。

6)数学基础(双证硕士):应用统计、组合数学、应用数学方法等。

7)软件理论基础(双证硕士):现代软件工程、面向对象与构件技术、高等计算机算法、移动计算等。

8)数学基础(工程硕士):运筹学、工程数学基础、应用数学方法等。

办公软件课程 篇3

关键词:办公软件;多元化立体化;教学研究

项目名称:办公软件高级应用课程多元化立体化教学研究 项目编号:YYJX1416

前言

計算机在办公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在现在工作生活中离不开计算机办公软件的高级应用程序。教师在进行立体化教学中,主要是对学生进行相关方面的训练,让学生掌握计算机的使用方法,掌握办公软件的应用方法,能够在日常工作中自由应用。多元化的教学模式是利用丰富的教学资源,借助先进的教学手段,建造知识的立体化的系统。面对现在课程的现状,对课程教学的多种元素进行分析,最终确立实施策略。

一、教学中的问题

办公软件高级应用课程是建立在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学习上,在这一时期学生基本对计算机有了初步的认识,简单的操作能够独立完成,在进行计算机的初步应用上,有了一定的实践经验,对计算机课程的学习有了归属感,不再陌生。办公软件在学生的学习中,由于学生的实际情况不同,在学习中存在着差异。

1、课程教学中学生的实践时间少

教师在进行办公软件高级应用课程的教学中,由于其中涉及的内容比较多,在进行Word的高级应用、Excel的高级应用、PPT的高级应用、Access的管理与分析的高级应用等办公软件的教学中,各种软件的教学都离不开具体实践活动。为了实现全面教学,完成教学工作,教师在进行教学时都有相应的课程安排。在进行相对时间的课程教学时,教师讲课的过程势必要占用一定时间,相对的学生的练习时间就减少,在繁杂的理论中,学生只能通过课下练习,课下练习没有老师的指导,对于有些软件的应用上极易产生错误,导致这种练习效果并不好。

2、教材中学习内容的不同

在进行计算机办公软件的学习时,由于学生是来自于各个不同的地方,所接受的计算机的教育也不同,所学习的内容存在差异。还有就是计算机软件更新换代的时间越来越短,学校教学中学习的内容跟不上实际的发展要求,办公软件的版本应用中有许多功能不同,Office 2010在使用上更加便捷,Office 2003版本中有许多应用都是要借助辅助软件完成,应用程序复杂,功能不齐全,在进行教学时就这对不同的特点有针对性的教学。

二、构建立体化的教学资源库

办公软件高级应用课程多元化立体化教学研究,关注教学的多元化、立体化,教学的内容是办公软件的高级应用,面对的是学生,实施教学的场所是学校或者是培训机构。在进行教学汇总,要主动将教学资源进行整合,应用在教学中,促进教学的多元化。多元化立体化就是在进行教学时,借助现代化的多内体技术和网络手段,进行计算机的教学,形成开放式、互动式的教学模式,构建立体化的教学资源库。

办公软件高级应用课程的多元立体化的教学包括多方面的内容,教学手段多种多样,可以通过实验指导、电子教学、多媒体课件、案例训练等多种方式进行教学。在进行课程建设时,必须建立立体化的教学模式,将教学的内容系统化、案例课题化、教学手段多样化。现在办公软件发展迅速,在进行教学时,根据具体的实际情况,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结合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的方向,以及确立的教学目标,根据现代信息化的建设要求,与时俱进,进行教学。进行办公软件高级应用课程教学,最重要的就是进行训练,针对这一要求,教师在机房上课时,就要将学生的练习内容进行专业的课题研究,有针对性的进行练习。在学生主动学习,教师主动引导的策略下,使学生进行有效学习。

三、多元化教学的实施策略

1、教学内容与时俱进

现代信息技术发展迅猛,办公软件不断进行更新,对于办公软件的高级应用的要求不断地增多。在学习的教材不能满足教学的时间及需求时,就要进行内容的更新,及时关注新信息,对于办公软件的新变化在课程学习中及时进行补充。在进行教材选择时,要有选择的标准,课程教学就要有理论讲解又要有实际操作,根据教学目标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不断补充新知识,使学生的知识面得到扩展。

2、构建教学体系

目前办公软件该机应用课程进行多元化、立体化的教学时,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教学评价。针对现代信息技术的特点,教学评价的过程应该形式多样。教学中可以利用网络平台进行学生的作业检查管理、在线监控学生的学习过程,在平时进行案例练习,多进行不同方式的考核,对于学生的实际的学习效果进行检验。首先通过多种手段得出结果,然后对结果进行分析,客观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学效果,总结经验,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借鉴。

3、加强实践,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

加强实践练习,目的是要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灵活运用办公软件的能力。实践过程也是检验过程,在这一过程中,除了能力的获得,还检验学生对于办公软件的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办公软件的高级应用格外重视实践活动,只有在进行案例练习时,才能发现自己在使用软件时的不足之处,对于不熟练的或者是不会的高级应用进行练习,达到好的学习效果。在进行实际锻炼时,课程教学中许多环节都可以以实践活动课的形式进行教学。

可以改革教学的内容,在教学中关注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主动利用多媒体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学生完成具体的课题有利于检验学习效果,例如根据设计要求进行广告的设计,或者进行教案的设计等,通过具体的案例,让学生进行创新设计,在创新中不断发展自己的能力。

结语

办公软件高级应用课程多元化立体化的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的能力,能够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夏其表,王洁,尹建新,计智伟. 办公自动化高级应用课程多元化立体化教学研究[J]. 计算机教育,2014,02:79-81.

[2]仝海燕,贾爽,吕洪善. 办公自动化高级应用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以亳州师专为例[J]. 中国科技投资,2013,26:170-171.

[3]方志超. 立体化项目教学法在高职《办公综合应用》课程教学中的探究[J]. 轻工科技,2015,12:175-176.

办公软件课程 篇4

《办公软件高级应用》课程是面向全校文科类专业本科生开设的公共基础课, 是《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深化与提高。通过本课程的学习, 使学生掌握办公软件的操作方法, 具备综合应用办公软件处理具体事务的能力, 是一门操作性和实践性极强的课程, 而且课程的内容知识点多而杂, 若是按照教材的章节顺序, 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难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和体会, 在教学实践中采用了案例教学法, 打破教材中原有的章节顺序, 设计一个个的案例作为教学内容, 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本文探讨如何将案例教学法应用于教学过程中。

一、案例教学简介

所谓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互动式的教学方法, 以对案例的分析解决为主线, 教学内容围绕案例的讨论、分析逐步展开, 通过对案例中的问题进行分析,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使学生主动地思考, 掌握其原理的方法, 教师适时引导和评价, 让学生充分讨论并发表各自的见解, 最后推导出结论。[1]

在案例教学中, 教师与学生的角色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教师不再是仅仅站在讲台上传授, 而是要深入到学生之中, 通过启发和诱导, 促使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进而获得知识。学生不再是一味地听讲, 而是要积极地参与到课堂的讨论中, 作为讨论的主要角色, 能够独立自主地分析问题, 最后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2]

二、课程特点及实施案例教学的意义

1. 本课程是在第一个学期《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基础上开设的高级应用篇, 学生在第一个学期已经学习了OFFICE软件的部分基本操作, 若是采用同样的教学方法的话, 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倦感, 仿佛是学过的知识重新再学一遍, 不但教学效果不好, 更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慢慢失去了主动学习的动力。而案例教学法, 则是在任课老师的指导下, 以一个个身边实际存在的真实事例作为被剖析、分析、研究的对象, 采用的是互动式的教学方式, 让学生亲身参与到教学过程当中, 自己去查找资料、分析讨论, 自己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从而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2.《办公软件高级应用》课程包括:WORD 2003高级应用篇、EXCEL 2003高级应用篇、POWERPOINT2003高级应用篇、ACCESS2003高级应用篇, 每一篇中的内容都非常的丰富而且知识点也都相对独立, 若是按照传统的“提出概念, 分析概念, 应用举例”的方式, 按序逐章逐节的讲解的话, 学生对这些知识的掌握将会比较凌乱, 无法将它们结合起来应用于实际。而使用案例教学法, 我们可以设计一些跨越不同知识领域的综合案例, 将各个章节的知识点紧密的结合在一起, 帮助学生从整体上理解和掌握软件的应用。

3. 以往的教学中, 由于过分的强调了计算机等级考试的目标性, 导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过分的依赖考试大纲, 盲目地搞题海战术。从而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被动地接受各种知识, 甚至是死记硬背地去记住一些概念、操作方法, 虽然可能考试成绩不错, 但是如果碰到一个实际的问题, 却无法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而案例教学实施过程中, 能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以及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让他们在这一过程中学会独立思考, 并善于独立思考, 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案例教学法的实施

1. 案例的选取与设计

案例的选取与设计是案例教学的前提与基础, 案例设计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的优劣, 这就对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教师应该认真分析教材, 把握教学目标, 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年龄特点和教学内容的特点, 设计出科学而切实可行的案例。笔者认为, 在设计案例时可以遵循如下几个原则。

(1) 实用性原则

案例应该尽可能贴近学生的生活环境, 是学生日常生活中所熟悉的, 或是今后的工作中接触到的实际事例。案例如果不是学生所熟悉的, 则会让学生在分析问题时感觉迷茫, 从而无法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 综合性原则

与《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不同, 本课程强调的是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因此设计案例时可以打破教材的章节束缚, 将尽可能多的知识点融入到一个案例里, 甚至可以在一个案例有机地将WORD、EXCEL、PPT、ACCESS等多个软件的应用结合起来。

(3) 针对性原则

在选取案例时, 还必须遵循本课程的教学大纲要求, 针对章节中的教学目标而设计, 案例如果一味的追求实用性, 而偏离了大纲要求, 也是无法达到教学目的的。

(4) 挑战性原则

案例的设计应该考虑具有一个适当的难度, 让学生即觉得实现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起码靠现有的知识还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 但是通过补充新的知识还是可以解决的, 这样具有挑战性的任务, 既能让学生不感觉厌烦, 又能极大的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 案例的展示与分析

作为案例教学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展示案例是实施案例教学的开始, 展示案例环节可以在课前完成, 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去思考, 去尝试;也可以在课内完成, 边展示案例, 边引导学生讨论。考虑到学生都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基本操作能力, 本课程中选择将案例在课前展示给学生。

例如, 在word高级应用模块中, 笔者设计了“毕业论文排版”案例。

课前教师打印了几份格式规范的毕业论文发到学生的手中, 并将未排版的文本的内容也发到学生的邮箱中, 让学生先自己动手做一做, 并试着打印出来。由于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WORD排版知识, 对于这样一份小册子必定会跃跃欲试, 动手去做。而在做的过程当中, 有小部分运用原有的知识可以顺利完成, 大部分却很难做到, 或者怎么都做不完美。学生心中必将产生许多的疑问, 以及要解决这些疑问的动力和兴趣。

课堂上, 教师再次展示案例, 并引导学生将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一一列出, 如本案例中, 学生主要遇到的问题以及相关的知识点如表1所示:

问题列出之后, 接下来的课程就可以围绕着问题展开学习, 由于一个综合案例中所涉及到的知识点往往比较多, 无法在一个课时中完成, 可以依序将它们分到几个课时当中, 每个课时解决一个或几个问题。

在案例教学法中, 提倡学生处于主体地位, 是学习者, 而教师只是学生的组织者、引导者和服务者。因此在课堂上, 教师可以先简单讲解问题所涉及的知识点, 及相关的操作步骤。之后教师将主动权交给学生, 让学生自由思考, 充分的发表自己的观点, 尝试综合运用刚刚所学的知识再一次的解决问题, 而在此过程中, 教师要做好引导和辅助的作用, 既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又要防止他们的思路“跑偏”, 同时还可以鼓励同学们思考同一个问题的多种解决方法。

3. 案例的实践与总结

此环节主要由学生自己动手实践, 将课堂上讨论出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通过自己的理解, 在计算机上进行实现, 由于学生在每一个问题上都经历了“困惑”→“讨论”→“清晰”这样的一个过程, 对于知识点的理解就会更加的深刻, 操作起来也会更加的顺利。但是也会有部分同学在实践过程中还会遇到一些问题, 此时教师就必须担任好答疑和指导的任务。当最后, 所有的同学都完成了一份格式完美的毕业论文时, 相信每个同学的心中都会有一种成就感。

最后, 也是案例教学的最终环节, 教师可以对学生的成果进行展示, 并对其中较优秀的作品进行表扬和奖励, 教师赞赏激励的言语, 不仅能激发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 而且还能交流师生情感, 营造和谐宽松的学习氛围。[3]

而对于还存在一定不足的作品也要给予一定的鼓励, 并分析其中可能存在的操作上的错误。同时引导学生对新的知识点进行归纳和总结, 并同已有的知识结合起来, 完成更深层次的知识建构。

四、结束语

案例教学法改变了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 在整个的教学过程中, 教师和学生都是围绕着一个个的案例展开, 教学思路更为清晰。最主要的是, 学生有被动的知识接受者变成了问题的解决者, 是教学的主体, 大大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从而使教学的质量和效率都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摘要: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 通过对实际案例的分析与讨论, 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提高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的一种教学模式, 本文通过案例教学法实施意义、实施过程、实施结果等几个方面阐述了案例教学法在《办公软件高级应用》课程中的应用。

关键词:案例教学,办公软件高级应用,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雷海艳.浅谈现代案例教学模式[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07, (1) :2830.

[2]张家军.论案例教学法的本质与特点[J].中国教育学刊, 2004, (1)

通信软件课程设计 篇5

指导老师:汪汉新

一、题目

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从以下参考题目中选择其中一个(使用的编程语言不限,Matlab,C,C++均可),学生也可以自行选择与通信系统相关的题目。

题目1.信源编码的软件实现

软件编程实现信源压缩编码中的香农编码,费诺编码或哈夫曼编码。要求任意给定一个离散的无记忆信源的符号个数和发生的概率,能够计算和输出显示该信源的信息熵,编码的码字,码长,平均码长和编码效率,并对编码的性能进行比较分析。

题目2.离散无记忆信道容量迭代计算的软件实现

软件编程实现通信系统的离散无记忆信道容量的计算。要求在设置迭代精度的情况下,对于任意给定一个离散的无记忆信道的转移概率矩阵,能够给出达到信道容量的信源最佳概率分布,并计算信道的容量。

题目3.模拟调制与解调的软件实现

软件编程实现上述通信系统的功能。要求信号源产生随机的模拟信号,进行单边带SSB或双边带DSB的模拟调制与解调,信道加入高斯白噪声,结果能以图形的方式显示整个调制与解调的工作过程中各个信号的时域和频域的波形图,并分析比较调制的性能。

题目4.数字调制与解调的软件实现

软件编程实现上述通信系统的功能。要求信号源产生随机的数字信号,进行ASK,FSK或PSK数字调制与解调,信道加入高斯白噪声,结果能以图形的方式显示整个调制与解调的工作过程中各个信号的时域和频域的波形图,计算相应的误码率,并分析比较调制的性能。

二、要求

每个学生可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题目,必须独立完成,不能互相抄袭。设计完成后,将所完成的工作交老师检查。并按电信学院的软件课程设计报告模板格式(从电信学院主页下载专区大三课件中下载)写出一份详细的设计报告。

1. 查阅资料:通过期刊、网络等查找资料,并阅读所得资料。

2. 总体设计:在已查资料的基础上进行总体方案的设计。

3. 编 程:用相关语言编程实现课程设计。

4. 调 试:对所编程序试运行、查错、修改。

5. 撰写设计报告:A4幅面打印,报告中流程图和其他所有图形要求用Visio软件绘图。

三.参考书籍

1.曲炜,朱诗兵。信息论基础及应用[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2.钟麟,王峰。Matlab仿真技术与应用教程[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2。

3.韩利竹,王华。Matlab电子仿真与应用[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3。

4.John Proakis.现代通信系统-应用Matlab.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中文或英文版)

四.安排

1.时间:第6-11周,周四下午3:00-5:30。

2.地点:15号楼816。

软件测试课程教学若干问题探讨 篇6

关键词 软件测试 实践教学 测试工具

中图分类号:TP311.53 文献标识码:A

1 软件测试课程教学现状及分析

1.1 软件测试课程教学现状介绍

软件测试是软件工程专业本科生的一门重要的必修课程。在本校的课程设置中为56学时,其中理论教学为32学时,上机实践为24学时,由于软件测试的各个环节分别对应于软件工程的相应环节,使得软件测试课程的内容庞杂,而其实践环节也相应地具有内容杂,任务重的特点。

软件测试的教学目标是通过理论及实践教学,让本科生熟悉软件测试的工作流程、常用软件测试方法及常用工具的使用及软件测试过程管理。

教学过程中的主要参考书目为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原著为Paul C.Jorgensen,韩柯等译的《软件测试(原书第2版)》,原书的英文名为《Software Testing A Craftsman''s Approach(Second Edition》。授课基本流程基本也是依据以上教材的流程,首先介绍软件测试的概论,介绍什么是软件测试,软件测试的意义、软件测试的基本流程和基本概念等内容。接着介绍贯穿全书的软件测试需要的示例以及软件测试所需要的基本理论知识,包括测试人员使用的离散数学及图论相关知识。介绍完以上知识以后,按照软件测试流程依次介绍单元测试、集成测试和系统测试的测试用例开发方法和技术。其中在单元测试部分分别介绍单元测试部分的黑盒测试和白盒测试内容,黑盒测试部分包括边界值测试、等价类测试和基于决策表的测试,在白盒测试部分介绍路径测试、数据流测试等结构性测试方法的测试用例开发技术。介绍完以上内容以后,又介绍了面向对象的软件测试方法。

课程的上机实践基本上也是配合上课的流程进行安排,在相应的知识点介绍以后,安排学生按照指定的技术开发测试用例以进行测试活动,附带掌握相应的软件测试的各种管理和自动化工具。

1.2 软件测试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通过以上教学流程的描述结合以往毕业生工作以后反馈,可以总结其教学过程的特点为:通过系统的学习,同学们基本上能掌握软件测试用例开发的各种技术要点,对所有的知识点都有所触及,通过学习同学们基本上能够掌握各种实用的软件测试用例的开发方法,也能将各种方法应用于实际软件测试中。

而在实际软件测试实践中,软件测试工作具有以下特点:

首先,依据测试工作越早开展越有利的原则,软件测试一般从开发的初期就开始介入。例如在开发初期,需要编制测试计划进行时间人员和物力上的计划;在需求分析阶段需要进行软件测试的系统测试用例的开发;在设计阶段需要进行集成测试用例的开发,随着设计粒度越来越细,相应的路径及数据流集成测试用例也向下扩展;到达软件编码阶段,主要依据相应白盒技术进行单元测试用例的开发。其次,现代化的测试管理技术需要利用软件全面管理软件测试过程中的环节,包括测试计划的建立及管理、测试用例的管理、测试过程评价管理等。最后,因为人力资源成本的提高及各种技术限制,各种自动化的软件用例的运行软件的使用越来越多等。

通过比较教学过程及实际软件测试的开发过程很容易发现以往教学过程具有以下限制:

首先,没有将软件测试作为软件开发的有机部分进行介绍,而是将软件测试过程从软件开发过程中割裂开来。知识点没有按照实际应用过程展开,容易造成同学们掌握各个知识点,却无法形成知识实际应用能力。其次,缺少相应的测试管理软件的介绍和实践,影响了同学们对软件测试管理的重要性的认识。最后,教学课程缺乏同学们比较感兴趣的各种软件测试自动化工具的介绍。降低了同学们的学习兴趣。

2 软件测试课程教学改革方法探讨

通过上文的现状介绍和分析,针对以上教学方法进行改造,同时本着扬长避短的原则,在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软件工程专业2009级软件测试课程教学过程中进行了教学改革。

教学改革的契机为本校软件工程专业和IBM公司开展教材合作编写项目,软件测试作为软件开发的重要部分获得了空前的发展良机。

具体的有利因素可以概括为:首先,学校向IBM公司购买JAZZ开发平台及相应的专业软件测试管理软件。通过和业界领先的最新的软件测试管理软件接触,了解了最新的软件测试管理理念;其次,通过IBM公司对教工的业务培训,了解了IBM公司的各种软件测试工具的使用情况;最后,通过本文作者共同努力,将平时用于开发的实际应用软件例如体育公共课管理软件等进行整合,用于软件测试用例的案例教学。

有了以上基础前提以后,结合以上有利条件,教改的主要做法如下:首先进行案例化教学,通过自己开发的软件这样生动的实例向同学们介绍软件开发过程中的软件测试的重要性和各种原则,避免了介绍知识的空洞和乏味,提高了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其次,在案例化教学的指导思想下,重新安排各个教学点的教学顺序,主要脉络为依照软件开发的实际流程,首先介绍系统用例开发技术,然后介绍继承测试用例开发,到最后介绍单元测试用例开发方法。在运行测试用例的过程中,充分结合IBM公司提供的各种软件测试用例运行工具,使得学生能够活学活用。最后,充分利用IBM的软件平台,介绍业界领先的软件管理工具的使用,使得学生学习兴趣得到极大提高。

通过以上的教学改革,理顺了教学和实践的关系,使得教学过程紧密联系实际软件的开发过程,同学们对软件测试课程的理解得到了加深。

3 结论及下一步工作

通过上文对教学现状的总结,以及针对教学现状的利弊进行分析,本文充分利用外部优势大胆进行了软件测试的教学改革,取得了预期的改革目标。同时也注意到改革工作才刚刚开始,还有很多需要完善的地方。接下来的工作主要包括:进一步丰富用于软件测试教学的案例及密切关注业界测试技术的最新发展以用于教学。总之,本文的教改工作达到了预期的目标,使得同学们对于软件测试的理解较之以前更加条理化、系统化和实用化。

参考文献

[1] 匡青.高职院校软件测试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现代商贸工业,2010.3.

[2] 施瑶.软件测试课程开设初探[J].福建电脑,2010.2.

办公软件课程 篇7

随着国内软件市场不断扩大, 软件企业也越来越规范, 软件产品正逐渐成为软件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核心。人才市场需要大量的软件测试人才。高职软件工程专业毕业的学生也绝不仅仅只限于从事低端程序写手, 在软件工程专业, 软件测试逐渐成为一个新的就业方向和就业趋势。凭借软件工程专业, 加大建设软件测试课程的力度, 同时对软件测试的投入力度也要加大, 进而使得培养出的软件测试人才都具有扎实软件测试理论知识, 同时掌握测试软件的方法, 并且具有一定的测试软件的经验。

2 高职院校软件测试课程现状分析

多年来, 软件测试技术课程一直按传统的教学方法以讲授为主进行教学, 学生缺乏学习动力, 依赖性强、易受外界环境的干扰, 工程意识、工程素质没有得到有效锻炼, 不能利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对软件项目进行测试实施。软件测试技术方面的教材近年来出现了一些, 但质量也良莠不齐, 高职的软件测试课程大多设置为选修课或者考查课, 课时相对较少, 并没有作为重点内容来要求。软件测试课程的教学目前大致为两种状态, 一种测试理论和测试方法是高校教师授课的重点, 在软件测试案例和软件测试经验方面比较匮乏, 在教学过程中很少涉及重要的实践环节, 系统的训练相对比较缺乏。与软件公司的测试人员相比, 学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另一种是从软件公司聘请多年从事测试的高级人才来任教。他们直接用企业的测试项目对学生进行讲解, 但高职软件工程专业的学生之前都很难完成实用性的具体项目, 更没有扎实的测试理论和方法做依托, 不能将实用的测试技术深入的消化理解, 灵活运用。如何将这两种教学现象很好的融合, 是软件测试课程能否使高职软件工程专业学生成为软件测试实用人才的关键所在。另外, 学生对软件测试技术的掌握程度直接受到对软件测试认识的影响。不懂编程的人才从事软件测试这是所有学生的共识,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软件测试技术的学习。恰恰相反的是, 能做测试的高端人才, 正是对编程有着深刻理解的全能型人才。

3 教学方法

为了确保培养的软件测试人才符合社会的需要, 在一定程度上满足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能力的要求,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革:

3.1 加强软件测试的课程建设。

可以设立《软件测试理论、方法》、《软件测试系统训练》和《软件测试实战项目》等多门课程。适当增加实验实训的学习时间, 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计划和教材选择等进行重新制定。在软件开发过程中, 要让学生了解软件测试的重要性, 熟悉软件测试的基本概念和理论, 同时掌握软件测试的技术和方法, 能将软件测试技术用于实际测试问题, 并指导软件测试职业的特点和对软件测试人员素质的要求。软件测试课程应该在软件工程课程结束之后开始, 安排在第三学年。最好同步能安排生产实习。

3.2 合理组织教学内容, 实施案例教学。

在知识点方面, 软件测试技术涉及的比较多, 并且通过大量的规范的训练才能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 最好的办法是进行分阶段教学。前期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单元测试、集成测试以及自动化测试工具的使用等是教学内容的基础。后期包括需求测试、设计测试、系统测试、可靠性测试、验收测试以及静态测试中的同行评审等。多利用各种测试案例进行教学。建立案例库等。

3.3 严格实践训练, 实施实训练习。

按照测试对象, 要求学生设计相应的测试用例、编写测试程序、测试和书写测试报告。在高职院校教育中, 认识实习和实习是两个重要的实践环节, 利用这两个环节, 组织对软件测试感兴趣的同学进行测试, 进而提高技能, 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他们对软件测试的兴趣。生产实习则需要有经验的软件测试工程师能实际指导学生进行项目测试, 通过训练使学生认识到实际项目的测试, 找出自身差距。

3.4 加大培养与引进软件测试师资的力度。

通过派遣的方式, 让该课程的授课教师到优秀的软件测试培训机构参加相应的培训, 然后到正规软件公司的软件测试部门进行实习。另外, 坚持软件测试实战项目聘请有经验的软件公司的测试工程师来校任教。

4 结束语

如今, 高职的软件工程专业已经由最初的一个学科方向发展成为计算机科学技术为基础的一个新兴交叉学科。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和高端软件人才的严重匮乏, 让我们面临新的挑战。软件工程专业软件测试方面的建设也要紧跟改革的步伐。对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进行深入的改革, 构建一体化的实践教学体系才是正确发展方向。使我们的学生真正做到融会贯通、学以致用, 为IT产业培养合格的软件测试人才。

摘要:高职院校软件工程专业的软件测试技术课程大多形同鸡肋。针对目前学校课程设置现状, 从课程建设、教学内容, 实践训练, 师资引进等方面进行分析, 提出了改革课程教学的具体实践性和可行性的措施和建议, 以便更好的提高测试类课程的教学效果。使软件测试能真正成为高职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一个重要技能。

关键词:高职,软件测试,课程建设,实践

参考文献

[1]钟素芬, 叶明芷.软件测试应用性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 (9) :89-92.

[2]刘育熙, 耿雪春.面向应用的软件测试人才综合能力培养模式研究[J].教育与职业, 2009 (11) :111-112.

办公软件课程 篇8

近年来, 国内外软件市场越来越大, 软件企业也逐步朝着规范化、专业化的方向发展, 这就对软件工程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当前软件企业的发展情况看, 软件测试人才是软件企业发展急需的人才之一, 因此, 加强软件测试人才的培养是当前高职院校计算机软件工程专业的重要任务。由于当前高职软件工程专业软件测试课程教学还存在一定的不足, 对此, 必须立足于实际, 全面推进高职软件工程专业软件测试课程教学改革。

1. 软件测试课程概述

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 计算机软件在社会各行业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同时人们对软件产品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但是从当前的软件产品质量看, 还存在很多问题, 即便是非常成熟, 已经得到广泛使用的软件产品, 还会出现一些问题, 这时就需要通过软件测试来对这些问题进行寻找。所谓的软件测试就是在软件开发过程中, 将软件中隐藏的缺陷、错误寻找出来, 确保软件的质量符合相关规定。近年来, 随着软件产品的复杂化程度加强, 软件测试也越来越受欢迎, 同时各个高校相继开设了软件测试课程, 以期为社会培养更多的软件测试人才。对于高职院校的软件测试课程教材, 其内容大多是简单的介绍关于软件测试的理论方法, 并没有详细的介绍软件测试的方法、实现过程, 也没有通过具体的案例详细的讲解软件测试过程, 从而导致学生无法灵活的应用学到的软件测试知识, 因此, 注重高职软件工程专业软件测试课程教学改革十分重要。

2. 高职软件工程专业软件测试课程教学现状

对于当前的高职软件工程专业软件测试课程教学, 还存在一定的问题, 首先是在教学过程中, 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结合比较少, 从而导致学生的动手能力比较差。在软件测试课程中, 有很多知识是关于测试理论, 这部分知识如果让学生单纯的进行理解, 学生会感觉很苦难, 但是通过实践练习, 则可以让学生很轻松的理解这些知识, 但是当前的高职软件测试课程教学中, 缺乏充足的实践训练项目, 使得学生实践练习不足, 从而造成理论与实践相互脱节。其次, 在高职软件测试课程教学中, 还存在学生错误理解软件测试的现象, 在学生看来, 软件测试是比软件开发低一个层次的, 学生错误的认为自己是没有能力做软件开发, 所以才会做软件测试, 所以, 学生对软件测试课程的兴趣很低, 认为学习软件测试没有什么前途, 最终对软件测试课程教学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

3. 高职软件工程专业软件测试课程教学改革方法

( 1) 合理组织教学内容。在新环境下, 高职院校必须积极的推进软件测试课程教学改革, 这样才能为软件测试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打下良好基础。通过对高职软件工程专业软件测试课程教学现状进行分析, 可以看出, 教学内容设置不合理是影响高职软件测试课程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 因此, 在新时期, 高职院校需要结合实际情况, 合理的改革软件测试课程教学内容。对于软件测试课程, 其涉及到的知识点比较多, 并且这些知识点需要经过多次实践练习, 才能让学生全面掌握, 对此, 高职院校可以将软件测试课程的内容分层设置, 如分成基础知识、专业知识、自动化测试技术知识、系统测试、设计测试、可靠性测试等多个层次, 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 确保学生能全面掌握软件测试课程中的知识。

另外, 在软件测试课程教学中, 高职院校可以根据实际情况, 设置一些软件测试的其他课程, 如 《软件测试理论、方法》、《软件测试系统训练》等, 让学生更加全面的了解软件测试在软件开发中的重要性, 全方位培养学生的软件测试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

( 2) 加强实践训练。对于软件测试课程, 其实践性非常强, 有很多知识学生只能在实践中掌握, 因此, 在进行高职软件工程专业软件测试课程教学改革中, 要特别注重软件测试实践训练的加强。在高职院校教育教学中, 实习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实践环节, 实习环节的合理组织对于激发学生对软件测试的兴趣, 提高学生的软件测试技能有极大的帮助, 此外, 通过生产实习, 还能让学生学会如何将学到的知识应用在实际中, 因此, 在高职软件测试教学中, 要特别注重实习环节的合理安排, 实现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有效结合, 保证学生能在实践中理解知识、掌握知识, 并在实践中发现自身的不足, 加以弥补, 从而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 3) 加大师资力量的建设。对于高职软件测试课程的教师, 不仅需要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 还需要具有良好的实践经验, 因此, 在推进高职软件工程专业软件测试课程教学改革时, 高职院校还要注重教师队伍的建设, 这样才能为软件测试课程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丰富的师资资源。高职院校可以根据在校教师的实际情况, 制定合理的培训内容, 对于理论知识丰富, 实践经验不足的教师, 引导其多进行实践学习; 对于理论知识不足, 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 引导其进行理论知识学习, 确保软件测试课程的教师能满足课程教学活动的开展需求。

4. 总结

在新时期, 软件测试课程已经成为高职软件工程专业一门十分重要的课程, 为全面促进软件测试人才的培养, 高职院校要结合实际情况, 推进软件测试课程教学改革, 不断优化教学资源配置, 全面提高软件测试课程教学质量。

摘要:作为高职院校计算机软件专业的一门新课程, 软件测试在教学过程中还存在很多问题, 这就对高职软件工程专业软件测试课程的健康发展造成一定影响, 对此, 本文从软件测试课程的概述出发, 分析了当前高职软件工程专业软件测试教学现状, 并提出了高职软件工程专业软件测试课程的改革方法。

关键词:软件工程专业,软件测试课程,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宋亮.高职软件工程专业软件测试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旬刊, 2013 (31) :231.

[2]廖远来.高职《软件工程》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现代计算机:专业版, 2012 (25) :39-42.

[3]张趁香.高职高专软件工程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J].福建电脑, 2011, 27 (10) :207-208.

浅议软件测试课程教学 篇9

关键词:软件测试,分阶段教学,案例驱动教学,双证教育,校企合作

近几年来, 计算机信息技术发展迅速, 我国的IT行业开始向国际化、规范化迈进。以往只重视软件开发而忽视软件测试的情况正在改变, 软件测试行业开始迅速发展。

国外小一些的软件企业, 软件开发与测试人员之比基本上是1:1, 微软公司更是达到了1:2, 软测试人员规模远超过开发人员的规模[1]。尽管一些国内大型软件企业开始重视软件人才的合理配置, 但有的企业其比例也就只有10:1。软件测试工程师闹人才荒[2], 中高级测试员紧缺的现象已十分明显。

据统计, 国内软件测试工程师的缺口为20万人左右, 这一点从51JOB的招聘信息中可见一斑。近两年, 软件测试工程师的需求和待遇都达到了历史新高。

然而与当前软件测试行业如火如荼的现状极不协调的是当前软件测试培训领域的现状[3], 从事软件测试工程师培训的专业机构寥寥无几, 而且价格昂贵。大学里几乎没有软件测试专业, 部分院校开设《软件测试》这门课程面临三方面的问题, 一是软件测试教材知识片面。二是内容枯燥, 学生不感兴趣。三是教师教学经验严重不足。面对软件测试人才的社会需求紧迫性, 人才培养单位应该扩大软件测试人才培养规模, 总结软件测试知识点, 改革教学方法, 培养学生兴趣, 提高培养质量。

1 软件测试课程教学方法探讨

针对以上问题, 在教学中应采取以下解决方法:

1.1 融合软件测试知识点, 分阶段教学

目前, 国内的软件测试教材只涉及了部分基本理论知识, 不够全面, 介绍的软件测试工具也相对落后一些。针对这种情况, 任课教师首先要融合多本软件测试书籍内容, 总结出软件测试所涵盖的知识点, 更新软件测试发展情况。

其次, 根据学生学习过程分阶段教学[4]。第一阶段是基础阶段, 让学生掌握软件测试基础理论知识和软件测试核心技术, 以及常用测试工具的操作。第二阶段是项目综合实训提高阶段, 在掌握基础理论的前提下, 加强综合测试技术在项目实训中的运用, 针对不同的开发阶段, 撰写各开发阶段相应的文档, 并制定相应的测试计划, 设计典型测试用例, 使用不同的软件测试技术和测试工具, 完成不同的测试目标。最后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阶段, 介绍软件测试最新的技术与发展方向, 引导学生对基本技术向纵深方向思考。同时向学生提供软件测试方面重要的会议、杂志、论坛、网站, 引导学生课下查阅学习资料, 鼓励学生自我学习。

1.2 改革教学方法, 采用案例驱动教学

大部分高职院校学生基础差、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不强、自制力不高。在课堂教学活动中, 如果继续采用传统教学方法, 很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应该采用案例教学方法[5], 将《手机信息管理系统》、《学生图书借阅系统》、《学生信息管理系统》等案例资料发给学生, 学生拿到案例后, 在教师的引导下, 课下先要进行消化, 然后查阅各种他认为必要的理论知识, 理解知识并思考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课上教师答复学生的问题, 并引导学生更深层次的思考。通过这种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提高其学习兴趣, 使学生既学会理论知识分析又学会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工程的问题。

1.3 采用软件测试项目综合实训的实验教学模式

开设综合性的软件测试课程实验, 按软件企业项目管理和开发模式, 进行软件测试项目实训[6],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将班内学生分成若干个测试小组, 每小组成员不超过7人, 每组分配不同的软件项目, 如工资管理系统、图书管理系统、学生信息管理系统、酒店预订系统等。小组成员模拟与体验软件测试工程全过程工作职位和角色, 使学生全过程适应工作职位的要求。

各项目小组在测试项目过程中, 针对不同的开发阶段, 撰写各开发阶段相应的文档, 并制定相应的测试计划, 设计典型测试用例, 使用不同的软件测试技术和测试工具, 完成不同的测试目标, 并进行回归测试, 以实现软件测试各单项专业知识与技能整合运用的目标。在整个测试过程可以体现“学以致用”的思想, 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各项目小组通过演练项目开发, 不仅让同学们切身体会到软件开发的整个过程, 还让同学们对软件开发中各个角色有充分的了解, 同时也更深刻的体会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1.4 加强校企合作

坚持“走出去, 引进来”的思想, 经常邀请企事业、软件公司里一线软件测试人员或软件测试组长和项目经理, 来学校为学生做定期讲座, 或定期对教师进行培训。也可以利用假期或其他时间, 安排教师学生进软件公司, 一起跟进项目开发测试。目前本校已经连续两年安排教师学生去齐鲁软件园, 进公司一起进行项目开发测试工作。效果不错, 参加实训的软件项目综合实训的教师软件开发测试能力有较大提高, 并且学到一些最新最实用的软件开发测试技术。

1.5 改革课程考核方法

软件测试这门课程兼具理论与操作, 目前大部分院校考核方式与理论考试为主, 这种考核方式会促使部分学生考前抱佛脚, 考前死记硬背, 降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除了理论考核之外, 还应注重学生综合知识和应用能力方面的考核。建议课程考核应该包含平时作业、课堂表现 (发言与讨论) 、实验、综合实训、理论考试这几部分。采用这种考核方式, 促使学生加强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课堂踊跃发言, 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以及动手操作能力。

1.6 适当加入一些最新的游戏测试

高职院校学生大部分的课余时间都是泡在网吧里玩游戏, 有很多同学一有时间就玩手机游戏。学生对最新的游戏内容比较感兴趣, 游戏测试也是软件测试的一方面, 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加入一些游戏测试内容,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1.7 采取双证教育

实行“双证教育”模式[7], 将学历教育与技能学习无缝对接, 学生毕业后不仅能获得国家劳动部高级职业技能认证证书、拥有扎实的操作技能, 同时还将获得国家承认大学学历证书。双证教育使学生专业能力更强、职业素养更高、综合素质更好、更符合企业用人标准。

测试工程师有高级测试工程师、中级测试工程师、初级测试工程师。根据高职学生的能力特点, 应该把高职学生定位在初级和准中级测试工程师, 具有一定的设计方案的编写能力, 能利用测试工具完成一定的测试任务, 并能够执行功能测试。

2 总结

通过在本校近五六年的软件测试教学实践, 发现软件测试教学方法需要不断改进, 融合软件测试知识点分阶段教学, 采用案例驱动和双证教育模式, 加强校企合作和教学实践这些措施能较好地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质量也有较大提高。软件测试人才培养刚刚起步, 很多工作处于摸索阶段, 需要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 为社会培养出大批合格的软件测试人才。

参考文献

[1]程茂, 温静, 吴玉洁.《软件测试》课程的教学研究[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0 (4) :117-120.

[2]http://www.ltesting.net/ceshi/ceshijishu/rjcsgcsrm/2012/0113/203909.html.

[3]赵斌.软件测试技术经典教程[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11 (3) .

[4]葛汉强.高职《软件测试》课程分层教学之实践[J].职业教育研究, 2011 (8) :105-107.

[5]邵谨荣.高职院校《软件测试》课程的案例教学探讨[J].职教论坛, 2011 (4) :53-54.

[6]印梅.高职“软件测试”课程改革的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 2011 (11) :111-112.

办公软件课程 篇10

软件工程是指将系统化的、严格约束的、可量化的方法应用于软件的开发、运行和维护,即将工程化应用于软件。软件工程专业是一门应用计算机科学、数学及管理科学等原理,研究用工程化方法构建和维护有效的、实用的和高质量的软件的学科。该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多层次、实用性、复合型和国际化”的软件工程人才。根据SWEBOK定义软件工程学科的10个知识域内涵,软件设计是关键的一个知识域[1]。软件设计处于软件工程过程中的技术核心位置,应用环境不需要考虑所使用的软件过程模型。与其他学科中的设计方法一样,软件设计随着新的方法、更好的分析和更广泛的理解的引入而不断地变化着。

文章以海南师范大学软件工程专业为例,根据多年的教学管理与教学实践经验,结合目前关于课程群建设的思想,分析了软件工程专业软件设计课程群的教学方案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工作坊”实践教学活动[2],从理论教学内容、实践教学过程和教材建设等方面提出软件设计课程群的改革方案。

1 软件工程专业课程教学体系结构

课程群是为完善同一施教对象的认知结构,而将不同专业或跨专业培养方案中若干门在知识、方法、问题等方面有逻辑联系的课程加以整合而成的课程体系[3]。

根据该理论,结合软件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软件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分为五个部分:通识教育课程、学科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专业拓展课程和实践课程,如图1所示。通识教育课程和学科基础课程是一般普通本科院校理工科的常规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包括了计算机语言类课程、离散数学、数据结构、软件工程基础和体系结构等课程。在专业核心课程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专业拓展课程涵盖了软件设计课程群、软件过程与管理课程群、软件开发技术课程群等工程类课程群,同时还包括了各种系统应用与专业方向课程群,比如:嵌入式课程群、图形与图像处理课程群、网络高级编程课程群等。而实践课程则涵盖了整个本科教学过程,体现的是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教学理念。

2 软件设计课程群存在的问题及改革措施

2.1 软件设计课程群的教学体系改革

2.1.1 软件设计课程群的教学体系

软件设计的学习过程重点部分是“抽象”和“设计”,采用成熟的技术实现所设计的内容。软件设计课程群应以“软件设计”为核心,注重实践与方法的结合,旨在培养学生面向对象软件设计的“抽象”和“设计”能力。

软件设计课程群作为软件工程的专业拓展课程群,前驱课程群主要是计算机程序语言课程群。计算机程序语言课程群主要包括了《高级语言程序设计(C语言)》、《基于J2EE开发技术》和《数据结构》。软件设计课程群主要包含了《面向对象程序设计(Java语言)》、《算法设计与分析》、《面向对象分析与建模技术》、《软件设计模式》等课程。

2.1.2 软件设计课程群中理论教学体系存在的不足

2.1.2. 1 课程群教学内容重复

如教学体系内容所述,课程群的部分内容在逻辑上有关联、重复出现。《面向对象程序设计(Java语言)》、《面向对象分析与建模技术》和《软件设计模式》的课程内容体现了对于面向对象技术的逐步抽象过程。其外在差别体现在表达的工具不同,前者侧重Java语言中面向对象技术的实现,后者两门课程侧重利用统一建模语言描述面向对象的思想。面向对象的技术和特点是理论基础内容,也是这三门课程重复的内容。同时,《面向对象程序设计(Java语言)》课程和计算机程序语言课程群的《高级语言程序设计(C语言)》和《基于J2EE开发技术》课程在语法、数据类型、控制结构、过程和函数等方面均存在内容重复。

《算法设计与分析》和《面向对象程序设计(Java语言)》与计算机程序语言类课程群的《数据结构》重复内容更明显。除了语法等偏重程序语言方面的重复,在算法理论方面同样也存在重复内容。比如,《算法设计与分析》中分治策略的排序算法、动态规划中的二叉树、贪心算法的生成树、回溯法和分支限界法中的树与图等内容,都与《数据结构》的相关内容重复。

2.1.2. 2 课程之间结合不紧密

课程群的各门课程之间有互相重复的内容,在授课时间的安排上体现出了前趋后继关系,但通常每门课程的教学大纲彼此之间是独立的,不同课程的任课老师也各自按照课程大纲独立授课,不利于学生对该专业知识的整体性、协调性、一致性和系统化地理解与掌握。

同时,在课程群的理论教学内容中,虽然包含的内容很多、涉及的知识面也比较广,但大部分都是针对纯理论的内容,案例都是纯“数字游戏”,比如着色问题、n皇后问题。

2.1.3 改革措施

2.1.3. 1 教学内容整合

按照逻辑关系一致的原则,重新对软件设计课程群教学内容进行优化整合。按照协调一致的原则,减少重复的内容的讲授。比如,《高级语言程序设计(C语言)》课程重点介绍数据类型、运算符与表达式、语法格式等内容[4];《面向对象程序设计(Java语言)》重点讲解面向对象理论和Java语言的表达形式;《面向对象分析与建模技术》课程重点介绍统一建模语言描述面向对象的方式;《软件设计模式》课程则进一步讲解构造对象的原则以及一些成熟的基于对象结构的设计模式内容。整个教学过程清晰体现了课程群各门课程内容上的延续和侧重点,更有利于学生深入掌握软件设计课程群的理论重点。

针对《算法设计与分析》和《数据结构》课程,调整方式是在《数据结构》课程中,对于树和图等内容进行简单讲解。在《算法设计与分析》课程中,从算法和数据存储方式进行深入讲解,可以让学生对于树和图的数据存储结构以及对算法作用有更深入理解。

2.1.3. 2 共享案例

结合专业培养目标,调整教学内容中案例规模,在多门课程中共享案例。比如,以我校E-Learning系统原型为共享系统软件模版,软件设计课程群中的各门课程根据面向对象或者算法设计等各方面进行深入研究。这种方式,不仅加强了课程内容之间的连贯性,而且,可以引导学生逐步深入对于软件设计的理解和掌握[5,6]。

2.2 软件设计课程群中实践教学体系改革

2.2.1 软件设计课程群中实践教学体系存在的不足

2.2.1. 1 实践教学案例陈旧,缺乏综合性

软件设计课程实验都是针对单个知识点的验证性实验,而且实验内容陈旧,比如,对学生借书进行分析建模等。采用这种案例,学生几乎不用考虑就可以完成相应面向对象的构建,剩下的只是如何利用工具完成。单纯采用案例教学的效果并不是很理想,可能存在的原因是案例内容过于狭窄,学生几乎不需要思考就知道怎么划分相应的对象并构建类结构,从而降低了学习的兴趣。

2.2.1. 2 实践教学方式消极被动

虽然在实践教学过程中,采用了案例教学的方式,但大都是教师安排设计好案例的各个细节,采用多种方式单向传授给学生,学生被动消极接受。这种方式强调了教师授课内容的逻辑性和完整性,但忽略了学生的能动性,学生只是消极被动接受,没有和教师进行互动的环节。很明显的表现是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活跃,和教师的互动积极性不高,甚至出现课堂上的消极沉默现象[7]。

2.2.2 改革措施

2.2.2. 1 共享案例和采用毕业论文作为案例

在课程群的各门课程之间共享同一个案例,课程侧重知识点不同,从而可以加强课程群之间的关联;采用毕业论文部分内容作为案例,增加了学生对于毕业论文内容的兴趣,也使得案例可以选择的范围更大,综合性更强。

2.2.2. 2 采用“工作坊”实践教学模式

相比较CDIO教学模式[8],“工作坊”实践教学模式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需要、内在动机,并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注重培养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以及知识和技能的应用能力。根据专题难度和组织能力形成学生的学习团队,通过学生讲解和教师点评的方式,可以有效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思维和良好的口头表达能力,在增强团队合作精神的同时也进一步加强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3 软件设计课程群中教材建设改革

2.3.1 软件设计课程群中教材建设存在的不足

现有的教材内容并没有能很好体现软件设计课程群的特色。每门课程所用教材基本都是大而全,所涉及的知识点都很全面,能适应不同课程的使用要求,这也是造成课程群中各门课程内容重复的主要原因。这种大而全的教材也不能很好突出各门课程的重点,从而使得学生学习重点不明确。同时,教材中案例内容陈旧简单,制约了课程之间的关联,降低学生学习积极性,造成知识内容上的断裂。

所以改革软件设计课程群的理论和实践教材是非常有必要。

2.3.2 教材建设改革

教材建设改革的目标主要是改革目前软件设计课程群中内容重复、重点不突出、教学案例内容陈旧简单的问题,需要从理论教材建设和实践教材建设两个方面来进行。

1)理论教材改革

理论教材改革,一方面,确定课程群中各门课程的教学大纲,明确教学内容和教学重点;另一方面,积极引进国内外经典教材,根据培养方案进行适当内容调整和优化。同时,鼓励相关任课教师合作编写教材,并通过专家评审的方式进行修改完善。

2)实践教材改革

按照培养个人级别工程项目开发能力、团队合作级别工程项目研发能力和系统级别工程项目研发能力进行专题实践教材选择和编写,每一个专题要突出解决某一个领域(企业ERP或者网络设备研发等)的问题,使得实践教材具有新颖性,也能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3 结论

软件设计课程群是软件工程专业拓展性课程群,培养的软件设计能力是学生研发能力的基础和核心。软件设计课程群的熟练掌握程度为学生在其它业务领域的拓展垫定良好的基础。通过对目前软件工程专业软件设计课程群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了从理论教学内容整合优化、共享案例加强各课程关联性;提出采用“工作坊”实践教学模式,加强理论与实践教学过程;提出从理论教材和实践教材等方面完善适合软件工程专业的教材建设。教学实践表明,改革措施有效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思维能力,在增强团队合作精神的同时也进一步加强学生进行系统软件设计与开发的能力。

参考文献

[1]Campbell R.2005.Computer curricula 2005:Guidelines for associate-degree transfer curriculum in software engineering[J].2005.

[2]工作坊.http://baike.baidu.cn/view/1341825.htm[EB/OL],May2013.(下转第3801页)

[3]李慧仙.论高校课程群建设[J].江苏高教,2006(6):73-75.

[4]张怡文,贺爱香,王美荣.基于软件课程群的合格课程建设——《C++程序设计》合格课程建设[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2(5):46.

[5]肖宿.软件工程课程教学方法初步探索[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2,8(14).

[6]李兆翠,乔京涛.软件工程课程教学方法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1(2):090.

[7]王健,张静.大学英语课堂沉默现象的解析与对策[J].中国大学教学,2008(1):81-84.

软件测试课程教学改革初探 篇11

关键词:软件测试;教学改革;项目驱动

【中图分类号】G652

Abstract: Aiming at the problems of software testing courses proposed measures software testing curriculum reform, teaching from teaching methods, case, project-driven, reform and practice aspects flipped classroom and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etc., to the actual item for the material improve teaching effectiveness of software testing courses.

Keywords: software testing; teaching reform; project-driven

1 引言

軟件测试课程是软件工程专业的专业课程之一,是培养学生软件测试能力的支撑课程,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该课程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掌握软件测试基本理论和测试方法,掌握主流测试工具的使用方法,能够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为全面掌握软件测试技术和软件项目管理技能打下坚实的基础[1]。

2 软件测试课程教学现状

目前,高校软件测试课程教学中存在以下三方面问题:

1)教学方法不灵活。

以往教师多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法,经常把陈旧的教学内容放到PPT上,上课内容依赖于PPT,导致教学效果不佳,课程缺乏吸引力,难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灌输得过多,提供给学生独立思考、主动训练能力的机会就越少,学生对所学知识没法巩固。

2)理论与实践相脱节。

软件测试课程在高校开设时间较短,教师虽然有较好的理论教学经验,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契合度不够,也缺乏软件项目测试的实战经验,无法针对实际案例进行深入分析,造成软件测试教学中“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模式,限制了学生动手能力的提高。

3)教学设施不完善。

目前大多数软件测试教材缺乏对最新技术的介绍,在内容上重理论,较少介绍实践案例测试的具体方法和实现过程。软件测试课程需要完整项目案例来支撑,但实际案例不好获取,导致学生在实际项目中无从下手。另外,测试工具软件正版的价格昂贵,教师通常从网络上下载其破解版使用,而这些版本功能欠缺,阻碍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

3软件测试课程教学改革

1)教学方法的改革

在教学方法上要废止灌输式,倡导启发式、探究式的教学。在软件测试课程教学过程中,无论是理论课,还是实践课,都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的学习情绪处于积极的状态,并将教学的重点放在组织与指导学生的独立学习上。采用灵活而多样的教学方法,比如:分组学习、讨论法、演示法等各种教学方法的相互配合,目的是让学生主动参与每个教学活动,即所谓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2)实施案例教学

教师针对重要的测试技术,有针对性地设计了教学案例,并注重案例的趣味性、实用性和易学习性,使学生可以轻松地将测试理论运用到生产实践中。实施案例引导的课堂教学,把测试理论融入具体案例,以软件测试的过程模型重新组织并介绍理论,增强学习效果。这种方式遵循了“软件测试理论来源于实践,在实践中还原”的指导思想[2]。另外,通过完成具体案例帮助学生学会使用自动化工具,实施测试方案理解软件测试的基本操作过程,从中领悟软件测试的技术和技巧。

3)引入项目驱动

软件测试课程一直以来缺乏真实的测试项目,导致学生对软件测试流程及完整的实践流程没有系统化的概念。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在课程学习的最后,通过校企合作单位引入实际的测试项目。在教学中,首先让学生分析软件的主要功能,然后按功能模块安排每个小组负责一个模块的功能测试,先找出测试点,再对每个测试点选用等价类、边界值、判定表、因果图等合适的方法来设计测试用例,执行后记录测试结果[3]。最后将测试过程中的测试用例和实际结果写入测试报告中。通过对实际项目进行测试,学生明白了软件测试的基本理论及测试策略,掌握了软件测试工具的使用方法,熟悉了软件测试的流程,同时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主动性,为进一步学习和以后工作打下了基础。

4)开展翻转课堂

为了适应当前教学改革的需要,对于软件测试课程,积极开展翻转课堂。首先教师根据课程内容制作视频及课件,并传到网络教学平台上,供学生提前学习;其次学生在课前学习时将遇到的问题记录下来,拿到课堂上一起讨论,教师根据问题进行有效地引导,这样既实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活动,又变被动的接受知识为主动的研究内容,形成了“课前传授+课上内化”的新型教学模式[4]。在教学实施过程中,使用辅助网络教学系统作为平台,实现课前、课中和课后的自主学习与作业测试,让学生主动参与,成为真正的主角,实现课堂教学的翻转,

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5)加大校企合作

为了使学校教学更好地与市场需求相契合,需要为学生创造真实的工作情境,所以我们在学校教学基础之上,与西安软件园建立校企合作单位,通过企业项目让学生参与到真正的测试工作中,使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相结合,沉淀工作经验为更好地就业做好准备工作。同时企业老师实战经验丰富,不仅让学生掌握了测试技术,而且拓宽了视野,扩大了知识面。学生在校园里就能在实际情境中获得真正的职业能力,获得理论认知水平的发展,掌握最新的测试技术,了解最新行业动向,减少外出培训的情况和费用[5]。

通过校企合作,学校教师也可直接参与企业项目的测试,并与企业教师共同建设课程资源,包括教材、案例和测试工具等,同时积累了教师的测试经验,使教师具备了一定的工程实践能力,有效地促进了教学。

4 结语

软件测试课程教学改革以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为导向,通过教学方法改革、实施翻转课堂改进教学效果;通过案例教学、项目驱动、及校企合作等改革措施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以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及项目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软件测试能力和职业素养,使学生的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得到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华丽, 龚雄兴, 谷琼, 等. 软件测试课程教学模式改革与探索[J]. 计算机时代, 2013.

[2] 王帅,朱彬,李丽萍.软件测试课程建设的几点措施[J].计算机教育,2011.

[3] 兰景英,范勇.基于项目驱动的软件测试人才培养模式[J].计算机教育,2011.

[4] 曾明星, 周清平, 蔡国民, 等. 软件开发类课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14.

[5] 丁智国, 吕振洪. 软件测试课程实验教学探索[J]. 计算机教育, 2012.

作者简介:

办公软件课程 篇12

关键词:微课程,软件工程,双语教学,方法

软件工程课程双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有效的教学资源仍很缺乏

有效教学资源的缺乏首先表现为双语教学教师的匮乏;其次是双语教学资料的缺乏。

2.教学模式尚需探索

双语教学是一种过渡性的教学,各方面专家要找到在双语教学中能够达到的最佳结合点。

3.学生的英语实际应用能力达不到要求

高校里大部分学生在英语的实际应用能力方面还无法适应专业课程的学习。

基于微课程的软件工程课程双语教学总体框架和课堂实施细节

1.基于微课程的软件工程课程双语教学过程的总体框架

为了更好地介绍基于微课程的软件工程课程双语教学的过程,笔者以绪论教学为例加以说明,其教学的总体框架如右图所示。1介绍软件工程绪论,设计软件生命周期的双语教学微课程;2进行可行性研究与计划阶段,设计可行性研究的步骤;3进行需求分析和规格说明,设计分层数据流图双语微课程;4介绍设计方法,同时设计模块图设计技巧的双语微课程;5进入编程阶段,介绍编程方法,设计编程风格双语微课程;6完成系统后,进行检验和测试,介绍检验和测试方法,同时设计白盒测试方法双语微课程;7介绍维护方法,设计维护的步骤双语微课程。

2.软件工程绪论课堂教学的实施细节

根据上面介绍的教学总体流程图[1],我们详细描述总体流程中每个流程的实施细节。

1软件工程绪论:这部分要以问答式介绍软件工程学的背景和目的,重点介绍软件和软件生命期模型;强调软件质量评价的重要性;介绍软件开发方法和软件自动工具。由于软件生命期的概念很重要,因此要制作软件生命期双语教学微课程。

2可行性研究与计划:掌握可行性与计划阶段概念,详细介绍可行性研究的步骤,并制作可行性研究步骤双语教学微课程;掌握系统流程图的画法;了解数据流图;教会学生能够进行成本效益分析。

3需求分析和规格说明方法:掌握基本概念,体会结构化分析方法的,能够分层画数据流图,能够设计数据词典、小说明。这一部分数据流图的画法很重要,因此需要设计分层数据流图双语教学微课程。

4设计方法:掌握概要设计的基本概念,体会结构化设计的思想,并且掌握设计技巧;能够从数据流图导出初始结构图。由于模块图设计技巧性很强,所以该部分是难点,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该知识点,设计模块图设计技巧双语教学微课程。

5编程方法:介绍编程阶段的基本概念,重点掌握编程风格,因此要设计编程风格双语教学微课程。

6检验和测试方法:该部分要讲清楚检验的基本概念,重点介绍白盒法和黑盒法的设计方法,白盒法是非常重要的测试方法,因此这部分要设计出白盒法的双语教学微课程。

7维护方法:掌握维护的基本概念,重点掌握维护的步骤与方法,这里要设计维护步骤的双语教学微课程。

3.微课程的设计

一般而言,微课程的开发流程包括以下七个步骤。[2]

1选题:合理选题是微课程开发的第一步,也是关键的一步。“软件工程”课程已经选好了题目,分别是软件生命期双语教学、可行性研究步骤双语教学、分层数据流图双语教学、模块图设计技巧双语教学、编程风格双语教学、白盒法的双语教学和维护的步骤的双语教学。

2结构设计: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依照特定的教学思想、学习理论组织教学内容的顺序以及教学控制策略。

3教学准备:主要是准备教学所用的资源,包括教案、测试题和课件等。

4录制视频:微课程录制有两种,一种是录屏,另一种是拍摄,我们这里使用的是录屏方式。

5后期加工:包括片头、片尾、提示性画面或音频的插入。

6反思与修改:反思贯穿于微课程设计与制作的整个过程,既有设计反思又有实践反思。

上一篇:诗歌改写下一篇:愈伤组织诱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