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与家长

2024-09-24

教师与家长(精选12篇)

教师与家长 篇1

随着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 家长对优质教育的期望也越来越强烈。他们一方面希望孩子受到好的教育, 另一方面希望孩子得到老师无微不至的呵护。倘若孩子在学校磕着碰着了, 有些家长当面就给老师难堪, 因此, 许多老师也抱怨:现在不光孩子难教, 家长也越来越难伺候了。到底如何解决这一矛盾, 激活家校教育的合力, 促进孩子的健康发展呢?

首次相识, 打好基础

中国人的定势论告诉我:“第一印象”非常重要。这个时候家长们的心情大都是一样的, 他们都很想借此了解孩子的新老师, 以便确信是否能真正放心地将孩子交给你。因此, 我历来非常重视与家长的第一次见面。见面前必须精心准备和家长见面的内容:一是外在形象上, 小到服装色彩的搭配上都要妥当。二是隆重的欢迎仪式, 班主任助理、小组长、室长、席长相继至欢迎辞;展示老师的亲和力, 如蹲下身子和孩子说说话, 摸摸头, 握握手, 亲自为孩子介绍卫生间等, 在最短的时间让孩子依恋你, 喜欢上你。三是和家长的聊天话题, 交流前, 要充分了解学生, 包括学习成绩、性格特点、优点和缺点、家庭基本情况以及你为这个孩子做了哪些工作, 甚至可以间接了解家长的爱好等, 最好拟一个简单的提纲。这样在与家长交流时, 就可以掌握讲话的主动权, 又能和家长产生语言共鸣, 使他产生仰慕之心。第一次见面, 力求达到两个目的:一是让家长信服你;二是让家长愿意接近你。这样, 就让家长觉得你是个有工作能力、可信任、又很随和和细心的老师, 即便以后你工作中有少许闪失, 他们也会谅解你, 为以后与家长的沟通奠定良好的基础。

在理解中建立信任

当家长怒气冲冲而来时, 请你为他送上一杯降火的茶。当学生发生意想不到的事情的时候, 我们应站在家长的角度去考虑。在学校, 当学生不慎发生意外的时候, 作为老师一定要以父母的身份第一时间站出来, 赢得家长的理解。记得有一次, 我班有一位叫小昆的男生, 在玩的时候不小心摔倒, 嘴唇划破了一道口子, 顿时鲜血直流, 我闻讯后, 一边和家长联系, 一边马上带孩子到县医院去缝针。我通过熟人找到了那里最好的五官科医生亲自手术, 当我握着孩子的手不停地安慰孩子时, 眼泪在眼眶里直打转, 孩子痛苦的表情, 和看到那手术针刺破孩子那嫩嫩的肌肤时让我心痛, 感觉自己没把孩子照顾好, 让这么小的孩子受罪了自己真的不可原谅。手术过程中, 孩子的爸爸赶来了, 护士随口说道:“孩子的妈妈是不是晕血?叫她出去休息。”得知我是外语学校的老师时, 他们说:“外语学校的老师好负责啊。”手术结束时, 孩子的奶奶也赶来了, 只听他奶奶说:“谁把你撞的?破相了我找他算账!”言语之中显出了极大的不满。我耐心地跟他们解释, 并真诚地表示了我的歉意, 他们改变了态度, 由衷地对我说:“谢谢你啊, 孙老师!”孩子的爸爸反倒不停地安慰我说没事, 并坚持要先把我送回学校, 照顾其他学生。此时, 我知道我的行动已赢得了家长的信任。我就抓住契机, 坦率地将孩子喜欢在课间追逐奔跑的表现向家长反映, 并诚恳地请他也教育孩子增强安全意识, 善于保护自己。在孩子受伤期间, 我主动为孩子煮粥, 送去孩子爱吃的巧克力, 怕忘记孩子吃药的时间, 我专门在黑板一角写上提醒小昆吃药的话, 让接他的奶奶深受感动。即使后来孩子的嘴唇留下了疤痕, 他们也没一句怨言, 而且从此不再提转学的事情。 (因为当时他家经济条件并不算好, 多次准备转学)

在交流中讲究艺术

同样一件事情, 由于表达的方式不一样, 其效果截然不同。

坚持“六要五不要”原则。当教师和家长交流时, 一要坦诚相待, 不要盛气凌人, 这样家长才会敞开心扉, 才能赢得家长和学生的尊敬和信赖。二要实话实说, 不要“添油加醋”, 将“恨铁不成钢”的怨气转嫁给家长, 达到体罚的目的。三要一分为二, 不要以点概面。“金无足赤, 人无完人”。对一个学生的评价要一分为二, 不要以点概面。把自己喜欢的学生说成一朵花, 会使家长过分宠爱孩子, 放松必要的管教;把某方面较差的学生说得浑身毛病, 毫无可爱之处, 会使家长对孩子丧失信心, 增加孩子的敌视情绪。四要留有余地, 不要把话说死。孩子们正在成长, 可塑性很强, 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学会讲“只要……, 你的孩子就会……”。五要褒奖教师, 不要推卸责任。教师之间应该互相配合, 树立对方在家长心目中的美好形象, 从而赢得家长的信任和尊重。遇到麻烦时, 千万不要推卸责任。转嫁责任会使家长认为教师之间不团结, 师资力量差, 甚至想把孩子转走。六要“多报喜, 巧报忧”。当学生有进步时, 请你一定要告知家长。哪个家长不喜欢听到自己孩子进步的消息?如果你把喜讯带给家长, 下次他就希望你多跟他联系, 而且在孩子面前表扬你、表扬孩子, 你也高兴、学生高兴、家长高兴, 何乐而不为呢?切记, 表扬学生就是表扬家长, 批评学生就是在打家长的脸。

讲究“进退”策略。当家长的意见与学校要求产生较大分歧而又难以协调时, 我采取“退一步”的策略, 通过不断地沟通使家长逐步转变态度。四年级时, 小林插到我班住读。第一次和家长交流就知道孩子有尿床的毛病。我特地叮嘱生活老师一定要注意保护孩子的自尊, 千万不要让其他孩子知道这件事。每天晚上, 刘老师要多次喊他起床, 毕竟孩子小, 特别是冬天的时候赖床, 喊不起来, 有时候刘老师也睡着了, 就导致孩子尿床了;有时孩子虽然起床了, 但懒得穿衣服, 这样一晚上折腾几次感冒了。当家长知道后, 对着我劈头盖脸地训斥起来:“你们老师也太没责任心了, 居然把我儿子整感冒了, 我交那么多钱得到的优质服务在哪儿?我要到领导那里去投诉你们。”此时我虽然可以说出许多理由, 但我并没有跟小林的父亲争辩。当照顾好孩子后, 我对小林的父亲说:“让我们共同想一个更好的解决办法吧!我也是爱小林的!我们都不希望孩子受伤害。”我宽容的态度, 也让小林的父亲消了气。事后我积极主动与小林的妈妈交流, 并告知孩子的妈妈这可能是一种病, 同时要进行药物治疗, 并将孩子的药放在我办公桌里, 主动承担了每天给孩子喝药的任务;然后拿出自己孩子小时候的棉尿片垫在孩子的床单下, 告诉刘老师换的时候一定要背着其他同学。经过多次推心置腹的沟通交流, 小林的家长感动了, 并到处为我们做义务宣传。以真挚的爱和宽容的心, 退一步, 消除了家长的疑虑, 改变了家长的态度, 也进一步融洽了家校关系。

孩子之间的冲突和摩擦是难免的, 在对待孩子之间冲突的问题上, 家长的表现也各不相同。对某些自我感觉高人一等的家长, 我以爱为本, 采取“进一步”的策略, 不卑不亢, 首先在心理上震慑家长, 让他们觉得你是一个有骨气、有办事魄力的教师。然后心平气和地与家长交流应怎样正确对待孩子之间发生的矛盾, 让家长感受到老师是爱每一个孩子的, 包括她家的孩子。关键时刻的“进一步”既避免了矛盾的激化, 又使人际关系变得更融洽。

遵循“对症下药”规律。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 因而要求我们老师必须“对症下药”, 巧妙接待不同类型家长。对于知识型的家长, 在虚心听取他们建议的同时, 要冷静地分析, 不能让他们牵着鼻子走。对于溺爱型的家长, 在充分肯定学生长处的同时, 用诚恳的语言指出学生存在的问题。对于脾气暴躁型的家长, 以柔制钢, 以情服人。对于后进生的家长, 要尽量挖掘其闪光点, 让家长看到孩子的长处, 看到希望。对孩子的缺点, 不能不说, 不要一次说得太多。对于气势汹汹的家长, 我们一定要沉得住气, 千万别热血冲头正面交锋。碰到此类家长, 最有效的做法就是面带微笑, 积极倾听运用反馈, 然后以情动人, 以理服人。

教学经历告诉我, 与家长的沟通不亚于外交策略。因为“赢得了家长, 就赢得了教育的主动权。”无论何时何地, 只要教师以爱为出发点, 同时, 也以爱为终点, 把教师对学生的那份浓浓的爱心、耐心和责任心充分地流露给家长, 让家长深切地感受到教师是真心实意地关心爱护他的孩子, 那么我们的工作就一定能够得到家长的理解、支持和配合。

教师与家长 篇2

刚接了小学一年级的班,学生们还是刚从幼儿园上来的孩子,但为了能更好地开展小学教育,有必要对学生进行一些常规教育,有时候对学生就严厉一点。有的家长不能够理解老师的做法。以为老师对孩子的严厉是对孩子的一种不负责任的行为,是在体罚孩子。本学期我就遇上了这样的一位家长,幸好我能及时与他们沟通,才使家园的配合工作做得更好。

事情是这样的,我班有一个叫汤宇翔的小男孩,他在吃饭时特不专心,总要和别人讲话,再不就是自己不吃,东张西望的看别人吃,小屁股不坐椅子总浮起来。在刚开学的一段时间里,因为孩子还不适应小学的集体生活,所以对他表现出来的行为我们比较包容,我们会常常喂他吃完。后来,我们就慢慢地对孩子的进餐问题加强了指导与教育,特别是在天气渐渐转凉后,我们更是要求孩子大口大口地安静地吃饭,否则饭凉了吃了会肚子疼。对于老师的这些教育,汤宇翔无动于衷,依旧是老样子,吃得很慢很慢。于是我对他开始采取措施:先在旁边提醒他,让他坐端正了吃,可试下来效果不好,老师不在他身边,他又不吃了。在我试了好几种措施都没什么效果之后,没办法,只能让他一个人单独趴在矮柜上吃饭,我在旁边监督,同时又能替其他孩子添饭,一举两得。嗨,这办法还真灵,他很快就吃完了,我也表扬了他,同时还对他说:“看,没人讲话、没人看了,吃饭也就快了。”第二天我继续让他趴矮柜上吃,他又很快地吃完了,看来用这方法不出一个星期,他会养成好的进餐习惯。可事情偏偏就在第三天发生了,这天早上,我在门口迎接家长,和孩子打招呼,这时汤宇翔的爸爸怒气冲冲走过来对我说:“你们怎么可以让我的孩子一个人站着吃饭,他本来就胆小,你们这样做,使孩子感到很害怕,更加胆小了。”听了汤宇翔爸爸的话,我也一时愣了,不知道如何是好,只是忙说:“汤宇翔吃饭太不专心,太慢了,我们只是让他养成能独立吃饭的习惯。”听了我的解释,他就气冲冲地走了。

汤宇翔的爸爸走了,可我的心里像是打翻一个五味瓶似的,不是滋味,难道我做错了吗?我也是为汤宇翔好呀,他的进餐习惯实在是太差了,不行我得找他家长谈谈。放学的时候,是他奶奶来接的,我就把早上的事以及我的一些想法全都告诉了他奶奶,听了我的话,他的奶奶态度倒是挺诚恳的,愿意配合让孩子养成的吃饭习惯,还怪他爸爸太鲁莽,不问清楚事情就发脾气。事情就这样结束了,看着他们离去的背影,我的心里也舒坦了许多。

家长与教师的沟通桥梁 篇3

开学的第二周,我设计了一张“家庭联系卡”。它没有绚丽的色彩,也没有精美的图案,却包含着我的真诚和责任心。它的内容很简单,却都是我迫切想得到的信息。如家庭的联系电话、学生的性格特点和特长爱好以及家长对该学生的教育建议等等。卡片由学生转交给他们的家长,很快我就收到了反馈。反馈的结果令我非常激动,我的真诚换来的是家长们的坦诚。从每一位家长娟秀或豪放的字迹中,我能看出家长们对待卡片的态度是非常认真负责的。家长仔细分析了自己孩子的性格特点。针对孩子在以往的学习和家庭生活中存在的不良习惯作了详细的说明。褒贬穿插,没有丝毫的袒护。例如:

张津玮同学会关心、体贴别人,感情细腻,但性格偏内向,因不善言辞而不爱表现,纪律性不太强,好动。

孙浩洋同学比较活泼,观察力和上进心较强,比同龄孩子略显沉稳,但有时想得太多。

朱哲同学活泼好动,脾气急躁,注意力不易集中。

孙正堂同学性格好强,对新事物充满好奇。

顾昊同学不够自信,渴望表现自己,却又害怕表现自己。家长、老师的表扬会让他忘乎所以。 从联系卡中,我还了解到班级的小能手真多呀!全班共有54名学生,其中43%的学生对钢琴、二胡、小提琴、电子琴能熟练演奏,并取得相应的等级证书;40%的学生爱好短跑、乒乓球、篮球、游泳等体育运动;13%的学生擅长软笔书法……此外,手工制作、英语、绘画、舞蹈、象棋、唱歌、电脑等都是大部分学生的爱好,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泛。

在这张联系卡上,家长们同时对班主任的工作提出了许多殷切的希望和宝贵的教育建议,令我感动之余受益匪浅。如:

请老师多给孩子一些表现自我的机会。若发现孩子的闪光点请适时给予表扬,以增强他的上进心和自信心。激发他更强的荣誉感。

多启发、多引导,鼓励为主、批评为辅;注意培养孩子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教育与鼓励孩子多做家务。

因孩子粗心、注意力不易集中,做事缺乏持久力,故请老师多从简单重复方面锻炼其持久力。

对这个孩子无须深刻的批评,一些暗示性的表扬及鼓励性的话语会更有效果。

加强自律性,多采用激励方式教育,进行理性、效率训练,提高其自我情绪调节的能力,养成积极向上的心态。

论教师如何与家长沟通 篇4

关键词:教师,学生,家长

引言

作为一名教师, 要面对的是很多的学生, 同时也就说明要面对很多的家庭。教师所面对的家长可以说是一个很复杂的群体, 他们来自社会的各个阶层, 文化水平不同, 社会地位不同, 经济条件不同, 对孩子的要求和教育方式也不同, 因此, 与家长沟通也是教育工作中的一个部分。

本文作者结合自己多年的工作经验, 来介绍一下作为一名教师要如何与学生的家长进行沟通。

一、以真诚为前提, 尊重、理解家长的看法

沟通是一门艺术, 所有的沟通都要以真诚、尊重、理解为前提, 教师与家长的沟通也不例外。教师和家长的沟通都是从关心孩子的角度出发, 我认为只要适当地掌握沟通的艺术, 我们就会得到家长的支持和信任。

教师和家长沟通的出发点都是关于孩子的教育问题, 在教育孩子问题上, 教师同家长同样重要, 因此教师与家长的沟通十分必要的。教师在与家长沟通的过程中, 一定要保证人格上的完全平等, 无论家长是什么身份与社会地位, 都要保持平等的原则, 这是沟通的前提。

在内容的沟通上, 教师不要一味地以批评孩子为主, 要委婉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本着为孩子考虑, 为家长考虑的宗旨, 不要伤害孩子或者家长的自尊心, 要以提高孩子学习成绩和综合素质为目的。如果学生犯了错误, 或者必须和家长反映时, 也要选择家长可以接受的方式, 同时要学会发现学生的优点, 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优点, 也要学会提出表扬。因此, 班主任绝对不能训斥家长, 给家长盛气凌人的感觉, 这是极不尊重学生更不尊重家长的做法, 要坚决杜绝。另外, 更不能把学生的过错强加在家长身上, 这样很容易造成教师和家长之间的隔阂, 不利于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 对孩子的发展也没有好处。在面对问题时, 作为学生的教师, 要学会寻找办法解决问题, 用心平气和的方式同家长探讨、商量选择最合理的途径去解决问题, 这不仅能达到教育学生的目的, 也能赢得学生家长的理解和尊重, 有利于今后各项工作的开展。

二、听取、尊重家长意见

教师在与家长沟通的过程中, 听一听家长的意见是十分关键的, 家长与孩子朝夕相处, 作为孩子最亲近的人, 他们一定了解孩子的秉性, 因此, 听取家长的意见对于沟通来说是十分必要的。教师与家长有效的沟通对孩子的发展有着绝对的好处, 尤其是随着我国整个民族素质的提高, 家长的文化水平也在不断提高, 家长对于教育自己的孩子也有着独到的见解, 作为老师我们不妨听一听他们的意见, 和他们对学校教育做出的一些评价, 都是我们应该学习和借鉴的。因此, 班主任要放下“教育权威”的架子, 经常向家长征求意见, 虚心听取他们的批评和建议, 以促进自己的工作。这样做可以拉近老师与家长的距离, 久而久之, 家长们会更加诚心诚意地支持和配合老师的工作, 维护老师的威信。

三、要讲究方式, 艺术沟通

沟通的艺术非常重要, 其实所谓沟通的艺术就是本着尊重他人的原则, 我们在与学生家长沟通时, 无论是同优等生还是同后进生的家长说话, 我们都应该从正面称赞入手, 即使是说缺点, 也要让家长感觉你不是在批评孩子, 而是在为孩子担忧, 是关心爱护自己的孩子。要创造同喜同忧, 和谐融洽的谈话氛围, 同时把沟通的重点放在教育方法的交流上。其实, 家长平时在教育孩子方面也有很多迷茫, 的确很希望能和老师进行一些探讨, 而教师这时如果能表现出专业的教育素养, 家长会更加信任和支持你。

四、结语

总之, 教师与家长沟通是教育工作中的一部分, 更是一门艺术, 每一个合格的教师都应该认真学习该如何与家长沟通的艺术, 从而促进教育事业的有效开展。

参考文献

[1]李学侠.新形势下如何做好幼儿家长工作的新探索[J].教师, 2011 (19) .

[2]陈立凤.中小学教师与家长在沟通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中小学教育, 2005 (11) .

[3]李冰.情境再现式园本教研:如何与家长进行沟通[J].早期教育 (教师版) , 2010 (09) .

[4]张新莹.心灵的沟通腾飞的翅膀——浅谈教师与家长沟通的艺术[J].现代教育科学 (中学教师) , 2011 (04) .

[5]梁章喜, 刘俊提.美国中小学教师如何与学生家长交流和沟通[J].教育实践与研究, 2003 (09) .

[6]陈立凤.中小学教师与家长在沟通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中小学教育, 2005 (11) .

[7]白瀚.新形势下的教师如何增强与家长的有效沟通[J].新西部 (下半月) , 2008 (06) .

教师与家长沟通制度 篇5

腾鳌中心小学

2011年3月

学校(教师)与家长沟通制度

家校联系是教师与家长互相交流沟通,了解、研究、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途径,也是增强教师与家长相互理解与信任、融合关系,改进和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措施。为更好落实该项制度,特制定如下实施细则:

一、原则与要求

1.教师不得利用家校联系之便向家长索要钱物。2.进行家校联系时,不得向学生家长告状。3.不能向家长灌输消极落后的教育观念和思想。

4.进行家校联系时应注意教师良好形象。

二、措施与方法

1.牢固树立正确的家校联系观念,努力扭转在家校联系中的“单纯电话联系”以及专门向家长告御状的不良倾向,切实努力提高家校联系质量。

2.积极主动取得与家长的联系,并利用正确渠道、采用正确的方式,实事求是向家长通报学生在校学习、生活情况,做到公正、公平,不虚报、不隐瞒。

3.对学校开展的重大活动要利用校园网平台、家校通平台等,及时向家长发布通告。

4.全体教师平时要通过家访、信访、电话访等形式与家长进行联系,及时提供学生在校的学习情况和发展态势,每月与学生家长的联系不少于8人次。5.每学期利用家长课程召开两次家长会,使家长能真实地了解子女在校学习和生活情况。在组织召开家长会之前,班主任要根据学校计划要制订好有针对性的、切实可行的班级家长会方案,各科教师都要与学生家长见面交流。

6.学校每学期要随机选择不少于30%的学生家长进行问卷调查,以期了解家长对学校与教师的态度和意见等。

7.学校每学期要召开一次家长委员会会议,向家长委员会成员通报学校的教育教学情况等,并做好记录。

8.组织外出活动、停课、放假、收费及遇到其它重要情况,教师必须配合学校做好相应工作,以书面形式及时通知学生家长,并提醒注意保留好有关回执。

9.学生在校突然不适或发病,应当及时与家长取得联系,并由家长领回进行治疗,如在校发生意外伤害事故,在先与家长取得联系的同时,及时送往医院进行救治。

三、家访的形式、范围、内容与要求 1.家访形式

(1)上门家访:教师利用课余及休息时间,到学生家中访问,与家长沟通,相互了解情况。

(2)家长来访:家长主动到学校或教师家长访问,交流学生学习与生活情况。

(3)通知家长来访(“约访”):因某件事情,而由学校或有关教师通知家长到学校,相互沟通处理。

(4)电话访问(“电访”):教师通过电话的形式,与家长针对学生的情况进行交流。

(5)书信及电子邮件(“信访”)。

(6)网络交流平台交流,如QQ平台及班级网站及微信的交流(“网访”)等。

2.家访的分类:

(1)常规家访:班主任及任课教师在学期中及寒暑假期间,对所有学生有计划地上门访问,与家长进行沟通,指导家庭教育工作的开展。

(2)重点家访:班主任及任课教师对班内特殊类型的学生进行重点家访,增加家访的次数,努力帮助特殊类型家庭的学生解决在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特殊类型学生包括:贫困家庭学生、学习困难学生、单亲学生、孤儿及智障学生等。

(3)立即家访:对因病缺课两天以上、家庭发生重大变故、学生本人发生伤害事故或家长发生重大事故、无故缺席旷课、严重违规违纪学生或发生其它重要问题、获突出进步或奖励的学生,要求班主任及相关教师在第一时间进行家访。

3.家访的指标要求:

(1)常规家访:班主任每月家访不少于10人次,每学年对班内每一名学生遍访一次,不遗漏任何一名学生;其他任课教师每月家访不少于3人次;暑假期间家访不少于6人次。

(2)重点家访:班主任对每一名特殊类型学生在常规家访的基础上,每年增加1至2次家访,寒假期间为必访对象。

(3)立即家访:对每一名符合“立即家访”的学生,必须在第一时间进行上门家访。

4.家访的范围:

(1)班主任家访的对象为本班全体学生。如同时担任其它班级授课任务的,也应当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量家访。

(2)其他任课教师的家访对象为所任教班级学生。

(3)体育、艺术、科技类等教师家访对象为所带教的运动员、兴趣组成员等。

5.家访的内容:

(1)向家长介绍学生在校实际情况,包括学习情况、生活情况及品行情况。

(2)向家长了解学生在家实际情况,包括自主学习、家务劳动、对待家长及长辈态度等。

(3)了解学生家庭的结构、经济状况、环境、教育等情况。

(4)指导家长进行学生家庭学习环境建设。

(5)与家长协商共同教育学生的措施、方法、手段。

(6)协调学生与家长的关系。

(7)联络教师与学生、学生家长的感情。

6.家访的注意事项:

(1)家访前,要做好充分准备,明确谈话中心,考虑恰当的谈话内容。

(2)家访中,应一切从实际出发,切忌片面孤立地看问题。

(3)家访时,要注意与家长平等协商、做到有情、有理、有节,谈话的态度要诚恳、耐心,形成和谐融洽的气氛,要使家长感到教师对学生的爱护和关怀,展现教师个人风采。

(4)家访时要指导家长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家长采取说理、引导的方法教育学生,避免家长采取简单粗暴的方式教育学生。与家长共同分析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等方面的问题,制定符合实际的教育方法。

(5)家访时要注意其家庭环境、家长心情、学生在场与否,酌情采取恰当的谈话方式,个别问题可要求学生或家长回避。

(6)家访后,家访教师应及时如实填写《家访记录》。

(7)家访中发现的问题,需学校行政或有关部门解决的,需在第一时间上报学校。

本细则实施纳入教师业绩考评,由学校教务处负责实施。如遇重大决策问题报校委会审议决定。

教师与家长沟通考核评价办法

为规范教师职业行为,全面提高我校教师的师德水平和综合素质,营造良好的教书育人环境,进一步建立和健全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保障机制、约束机制和激励机制,增强师德师风建设的实效性,促进教育系统行风进一步好转,特制订如下办法。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大精神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规范教师从教行为为重点,以提高教师队伍素质为目标,建立健全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考核制度,完善教师职业行为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进一步提高我校教师师德建设水平,努力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作风优良、业务精湛、敬业奉献、人民满意的教师队伍,促进教育科学发展,争创全面全优的教育教学质量。

二、基本原则

1.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尊重教师的主体地位,鼓励教师自省、自重、自律、自强。

2.坚持公平公正的原则,广泛听取教师、学生及家长的意见,不偏听偏信,不弄虚作假,严格考核程序,客观公正地评价教师。

3.坚持舆论导向的原则,充分发挥考核的导向作用,奖优、罚劣,引导广大教师践行师德规范,不断提高师德修养和教育教学能力。

4.坚持注重实绩原则,充分考虑教师工作业绩,定性与定量相结合,教育与惩戒相结合,惩前毖后,治病救人,促进教师健康成长。

和谐的教师与家长的关系 篇6

一、方法要恰当、态度要诚恳

让家长信服自己,让家长敢于接近自己,不要居高临下,说话要注意语气和表情,让家长感觉亲切随和而又热情,并给家长留下自己的联系电话,希望与家长长期沟通.由于各个家庭具有不同的情况,各个家长具有不同的性格,各个学生也具有不同的特点,所以老师要善于针对不同的家长采取不同的方法。比如,有的家长性格暴躁,动不动就对子女拳脚相加,老师在汇报情况,特别是不好的表现时,语气要婉转,坚持正面教育,并向家长宣传教育孩子的经验.另外,有些家长对子女的教育并不关心,对老师的家访表示冷漠,也有家长对自己孩子的缺点、错误进行辩护,在这种情况下,老师一定要态度诚恳,具有耐心,用自己的热忱去感化家长,争取家长的合作。

二、对学生要一分为二,对家长要一视同仁

老师向家长反映学生在校表现时,要坚持一分为二的辩证方法.既要讲优点,也要讲缺点,特别是在校表现差的学生,向家长汇报时,首先要找出学生的长处和优点,对他们和闪光点给予肯定,然后再婉转指出其不足这处,诚恳而耐心地说服家长采取更好的教育孩子的方法.不能把家访变成单纯的“告状”,这样会引起家长的反感和学生的对抗情绪.另外老师对家长要做到一视同仁,对自己熟悉的或关系较密切的或有地位的家长,家访时不能只讲学生的优点,不讲缺点,对自己关系不太密切的或地位较低的家长,也要以诚相待,这样老师才可以在全体学生和家长面前,树立良好的形象,提高家访的效果和增强教育的力量。

三、家访也是与家长沟通的重要手段

家访前做好充分的准备, 如:孩子的学习成绩、性格特点、特长和爱好、优点和缺点等等.家访一般不要回避学生,最好让学生在场,一起交流.在家访中,常常会出现这样一些情况,老师或家长汇报学生时,由于学生不在场,事后再去找学生了解、核实,学生往往不予承认,或随便解释一遍,使得老师和家长无法弄清事实真相,达不到教育的目的,如果学生在场,就可以避免这一情况,使一些问题及时得到澄清和解决,而且还可以增强学生对老师的信任感,解除学生的顾虑,使学生当场受到教育。

四、定期召开家长会

家长会是密切老师和学生家长的联系,相互沟通情况,集体进行工作的基本形式,这是学校、班级、家庭统一教育的重要手段。定期召开家长会,可以为在不同的岗位工作、互不相识的家长提供一个相互交流,共同探讨教育方法的好机会,沟通学校与家长、老师与家长、家长与家长之间的联系,使更多的有利于学生教育的信息得到交流,增强学生家长的教育义务感和社会责任感。家长会一般每学期举行两次,时间大致在开学初和期中考试后,开学初主要向家长介绍学校和班级本学期的工作计划,听取家长的意见和要求;期中考试后主要向家长汇报学校和班级的工作情况,介绍班级同学的思想情况、学习生活情况,并听取家长的意见;向家长宣讲先进的教育方法、教育理论,组织家长交流教育子女的经验和体会;还可以向家长展示本班的教育成果,如获得了哪些成绩,得了哪些奖状,使家长更加具体地了解子女在德智体几方面的发展情况,进一步关心和支持学校与班级的教育教学工作。另外,要开一次成功的家长会,还必须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会前要有充分的准备,确定好会议的目的和任务,以及重点要解决的问题,准备好各种材料和发言的提纲,考虑好会议的形式,并提前通知学生家长,时间一般按排在周末或晚上,使绝大部分家长都能参加。

(2)老师在讲话中,一定要以平等、协商的态度与家长商议问题,不能把学生中出现的问题全部推给家长。

(3)对待学生中出现的问题应持的科学分析的态度,个别学生中出现的问题不要公开在家长会上点名,而应个别交谈。

五、建立与家长固定的联系

这是老师與学生家长这间关系的重要途径,是老师与学生家长彼此协调的重要方法,固定联系的形式很多,一是可以建立家长委员会,这是充分调动家长工作积极性的有效方法,它可以由家长推选产生,也可以由老师根据学生的不同类型或家长的不同身份挑选几名家长代表组成,它的主要任务是协助老师做好与家长的联系工作,及时向老师反映家长的意见和要求,配合老师搞好校外活动,它定期召开会议,相互通报情况,解决教育上的特殊问题,有时也可以走访一些家长,帮助老师做一些家长的工作,家长委员会人数不宜过多,5—7人为宜。二是举办家长学校,这是帮助家长解决教育子女中遇到的一些问题的好方法,对于提高家长的教育水平有着很重要的作用,他可以系统地讲授一些教育子女的方法,交流教育子女的好经验和存在的问题,开展家庭教育问题的专题研究等。

教师与家长沟通的艺术 篇7

一、明确与家长协调的动机

教师首先要明确与家长沟通不是出于某种偶然的动机, 更不是为了向家长告状或由于自己教育无方准备把责任推给家长时,才与家长联系,应是为与家长真诚地交换意见, 调动家长教育子女的积极性, 得到家长的有力帮助, 统一观点,共同把孩子教育好。如果采取“告状式”推卸责任,甚至为了“泄气”、“解恨”,不但收不到好效果,而且会产生反作用,使家长对子女失去信心, 很容易使家长以简单、粗暴的打骂代替耐心说服教育,最后只能导致师生对立。

二、尊重家长,重视情感沟通

教师不能以自己有较高的文化知识和道德修养 ,懂得教育 ,所以就凌 驾于家长之上 ,对家长的 意见不接 受 ,甚至不耐烦 。这样会 使教师与 家长产生 矛盾,对教育过程起到消极破坏作用。教师应端 正态度 ,以虚心、善 意的姿态 ,耐心倾听 家长的意 见 , 既使有的 意见不一定 正确 , 也能在其 中找到自 己应当考虑 的因素。 在同家长 沟通的过 程中,教师一定要 注意 ,不要对他 们的子女进 行不负责 任的批评 , 更不能用 讽刺、挖苦性的语言对待学生家长。尤其对于后进生的 家长 ,不要一张 口就是 :“你的孩子 , 太笨了 ! ”“你的孩子 , 太坏了 ,简直不可 救药”等 ,这样的语 言会严重伤 害家长的 感情。教 师与家长 沟通时 ,应坦诚相 见 ,尊重家长 ,提高家长在孩子中 的威信 ,使家长感 谢教师 ,真诚地支持教师的工作。

三、根据学生和家长的特点,帮助家长提高教育修养

教师对家长不当的教育态度和方式要及时提出意见, 帮助他们提高教育修养,但是针对不同学生和家长的特点,方法要适度, 要介绍某些家长教子有方的经验,使他们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孩子,发现闪光点,端正教育态度,这样,对自己孩子失望的家长就会树立信心, 缺乏教育方法的家长学会了教育子女的艺术;粗暴训斥的家长懂得了耐心说服教育;过分宠爱子女的家长懂得了必须严格要求孩子。

四、与家长沟通,形成获取教育信息的途径

学生在家中的表现与在学校的表现往往存在很大差别。如,有的学生在校能热爱劳动,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在家却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对此情况教师常常不能全面掌握,从而为学生在校的“表现”所蒙惑,不能及时开展教育。教师应当定期、不定期与家长联系, 针对学生的思想、学习、身体健康状况等,了解学生的真实情况,以作为开展教育的依据,也只有这样, 教师真心实意关心学生的方方面面,才能打动家长,与家长建立融洽的关系,使家长全力合作。

五、 教师要摆脱教学任务繁忙的误区,建立经常性与家长沟通的方式

有些教师往往由于工作繁忙或其他客观原因,平时不能与家长沟通,直到学生学习或思想方面出了严重的问题,才想到求助于家长, 这种情况下容易相互抱怨,不利于解决问题。因而,教师要采取多种形式:重点对象可以进行走访,还可以请家长到学校; 一般情况可以让学生代替传递信息, 把家长的意见或老师的要求用书面形式捎给教师或家长;有时候也可以与家长直接通电话……只有这样,经常随时保持多沟通,多交流,才能达到相互理解的目的。

农村教师与家长沟通的技巧与策略 篇8

良好的家校沟通是教育成功的基石,而这种沟通要求教师有一定的技巧或方法,否则,不仅达不到目的,还有可能造成家长和教师的冲突。由于农村家长在教育方法的认识上存在一定误区,这就更需要教师能够从实际出发,了解农村家长的心理,就学生问题,相互配合,共同施教。

我在农村长大,毕业后也一直在农村从事教育工作。对农村的家长比较了解,多数农村家长文化水平比较低,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一般是依靠接受过专业训练的教师,因此,教师的责任就变得更重。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农村教师要不断地学习相关理论,通过科学、合理的途径与家长沟通。笔者以本人从教20多年的经验为基础,谈一下与农村家长沟通的方法。

首先要让家长改变“学生学习的方方面面都由老师负责”的观念。

在农村,有很多家长认为既然孩子上学了,孩子教育的事都交给学校了。记得有一年开学时,有个家长来学校送孩子,见到我就说:“今后孩子就交给你了,我和他妈都没文化,不能好好教育孩子。”他们把学生的一切全部推给教师。甚至还有个别家长认为,家里条件好,孩子长大不用上大学也能过得很好,学习成绩怎样都无所谓,只是现在年龄小,在家也不能干啥,放在学校就是让老师帮着看着。面对这样的家长,教师真是无可奈何,但又不能无动于衷。

我经常利用各种机会跟他们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长应该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影响孩子。总之,要教育好学生首先要做好家长工作,让他们认识到自己也是孩子的老师,自身素质的提高对孩子的影响也是非常巨大的。有的家长希望儿女成才,自己却从来不读书,不看报,认为学习是孩子自己的事情;平时不让孩子打游戏,看电视,自己闲着没事打扑克,玩麻将;更有甚者,把孩子关在屋里学习,自己却坐在沙发上看电视,要求孩子好好学习,自己却从不天天向上。这样的家庭教育效果可想而知。

有位家长经常来我家做客,一提到孩子学习,她就抱怨某个老师管理不严或教得不好等,我问她:“你是怎么管理你的孩子的,每天孩子放学后你在干什么?”她说:“我每天晚上都去打麻将。”然后我就告诉她:“这样可不行,你把时间用在玩上,对孩子疏于管教,还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的行为习惯。你每天要给孩子创设一种家庭的学习氛围,培养孩子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我作为教师,每天下班回家也要兼顾孩子学习,询问孩子学习的各种情况,遇到孩子不会的,及时给孩子讲解,你们总是说,老师家的孩子学习好,其实是老师知道怎样去培养孩子。”经过多次的沟通与交流,她终于不去打麻将了,开始在家和孩子一起学习,一起成长,她的孩子后来考上了重点高中。

其次,要把握地域特点,掌握与农村家长沟通的方法。

1.在农村家访不同于城市,一方面,教师要在农闲的时候才能进行家访,因为农忙季节,农民大都早出晚归,没有时间;另一方面,教师做家访时要有耐心,因为家长的文化层次、对孩子教育的认识和对教师的认可程度不同。

有一次,我们几个教师到离学校40多里的几个村屯家访,到第一家时,学生在家,家长去地里干活去了,到第二家时,家长去打麻将了,我们让学生去叫,学生回来说:“他妈说让老师再等一会,还有两圈麻将没打完。”无奈我们只好等下去,大约一个小时后,家长回来了,一进门看到我们感到很惊讶,有些脸红地说:“你们还没走啊。”我们说:“没事,等你忙完了,我们了解一下学生在家里的学习情况。”我们的诚意和耐心打动了家长,那一次家访很成功。所以农村教师要带着诚意,放下架子,平等地与家长沟通,才能取得实效。

2.召开家长会要选家长都方便的时间,我们学校定于每月的13号开家长会,因为这一天赶集,家长来得比较全。大多数家长都能来到学校和老师共同探讨孩子的教育问题,但也有个别家长不知道与老师沟通的重要性。曾经有一位家长,来到学校就跟老师说:“给孩子请一会儿假,去集上买衣服,我也没啥说的,你们开吧。”说着拉着孩子就走,也不管老师给不给假。当天家长会结束后我就给他打了电话,询问了他不开家长会的原因,他说:“我家孩子学习不好,我也没有文化,怕你当着所有家长的面批评我们。”找到了他不愿意开家长会的原因,我就耐心地和他说:“家长会不是批评学生或者家长,而是教师与家长共同探讨孩子的教育问题,另外,家长与家长的沟通对学生也是一个促进,你们可以取长补短,借鉴或学习其他家长的教育经验,学习一些管理孩子的办法。”我们又在电话中聊了一些有关学生在学校或家庭中的问题,沟通得非常好。后来,每到家长会,他都来得很早,和老师家长都能主动沟通,他的孩子在学校的表现也越来越好。所以,农村教师与家长沟通时一定要发自内心的去尊重家长,善待家长,不要伤了家长的自尊心,打消他们的积极性。

3.把握各种便利条件,与家长就学生问题随时沟通。在农村大多数人都是乡亲,彼此都比较熟悉,见面的机会较多,有时候走路碰见了,也要站在路上聊一聊孩子的学习情况。放学时,家长接孩子时,也是教师与家长面对面交流的好时机,老师能把学生的情况与家长交流,也便于教师了解学生在家庭中的学习情况,这种沟通是经常性的,很有效。

再次,教师要通过工作成绩来取得家长的信任。

虽然农村的家长普遍对教师是比较尊重,可是如果教师处理不好与家长之间的关系,他们也不会买账,当面不说什么,心里却很抵触。还有一些家长不信任农村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不管家里经济条件如何,也不论学生的学习成绩怎样,直接把孩子送到城里读书,认为把孩子送走就能成才,但结果往往事与愿违。

我从教20多年,每年都教毕业班,上一届的小楠同学考上了重点高中,她当时在班里只是中等生,学习成绩也一般,比她学习好的学生都到城里去读书了,但其中只有两个考上了重点。后来她的爸爸见到我就激动地说:“我姑娘没有选错!”学校的教育赢得了家长的认可。今年的毕业班一共有18个学生,其中10个考上了重点高中,8个考上了一中,在本地影响很大,很多家长因此特地把学生从城里接回来,其中有一名家长到学校和我们说:“我们去了4年,花了很多钱,现在孩子都不学习了,还不如不送了。”但还是有些家长对学校的教育不认可,认为农村学校教学环境差,教师素质低。可他们没深入地去考虑问题,我们和城里的老师基本上都是一个学校毕业的,培训与进修的机会也差不多,由于更加珍惜学习提高的机会,农村教师有时提高得更快;另一方面,城里每个班级的学生特别多,有时能达到60人,教师杂事多,很多事情不能面面俱到,而在农村就不同了,一般一个班10人左右,小班额使师生的关系特别融洽,每个学生老师都能照顾到。但很多家长理解不了,再加上攀比心理,他们想别人家的孩子能送走,我们也得送到城里去,不管家庭条件允不允许,也不管孩子的自身能力如何,其中有些孩子没有家长的管教,上网打游戏,胡乱花钱,养成了很多不良习惯。面对这种状况,我们农村教师更应该提高自身的能力,不断提高教学水平,争取得到更多家长的信任,让孩子在家门口就可以受到良好的教育,达成自己的求学目标。

大班教师如何与家长有效沟通 篇9

一、换位思考是有效沟通的良方

幼儿教师平时工作琐碎繁重, 身心压力大, 加上公办园会有许许多多资料要写, 区域活动要开展, 数不清的手工作品要做好投入到区域游戏中……大班家长对孩子的学习期望过高, 教师在管理中也无法做到十全十美, 有时就会招致不合理甚至不近人情的批评、指责。对此, 大班教师要充分掌握沟通的主动权, 与家长建立沟通的桥梁, 增进双方信任感。多向家长们反应孩子在学习和能力方面的进步, 让他们更细致全面地了解教师的工作, 了解孩子的动态发展, 从而改变与教师的交流心态。教师应主动担负沟通的责任, 从孩子的整体表现到细微变化、幼儿园开展的各项活动、教师在解决孩子问题中采取的措施等, 都可以让家长及时全面了解教师的意图, 主动交流可以避免因孩子缺点暴露而不得不面对时产生误会、隔阂。工作中, 往往大班孩子的家长告状的现象也多。大班孩子比较调皮, 闯祸的也较多。平时遇到事情时, 主动找家长沟通情况, 先放低姿态, 耐心做好解释工作, 让孩子、家长、教师 (幼儿园) 三方面对面调查澄清事实, 还原事情真相, 消除误会, 取得家长的理解。切不可认为三年了, 教师和家长双方都比较了解了, 就忽视了这些必要的沟通工作, 这样的疏忽, 往往使有的家长积怨更深, 找到一件不如意的小事就会大做文章, 从而使班级教师处于被动。如今, 幼儿园里老师年轻化, 有的是年轻的姑娘, 有的老师即便是已经做了母亲, 但走上工作岗位时间不是很长, 在与家长沟通时, 常常会遇到难以达成共识的局面, 甚至会由于语言的冲突, 处理的不当造成误会, 从而激化矛盾。进而影响家长与老师的关系, 给家园沟通设置了障碍。如果老师从孩子父母的角度去心疼孩子, 或是换个角度想想, 如果受伤的孩子是自己的孩子, 那就会很自然的理解家长的心情, 处事态度也会大不相同。那么这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就会大事化小, 小事化无。

二、信任是有效沟通的最佳方式

现在, 家庭一般都只有一个独苗苗, 有些父母对孩子看得都很重, 老怕孩子在幼儿园不习惯, 会吃亏, 对老师总是不信任。虽然孩子上大班了, 家长已经基本对教师有了比较深入的了解, 但是有时难免会担心老师工作繁忙照顾不周, 唯恐自己孩子没有引起老师足够重视。这时, 教师就应真心与家长交朋友, 利用平时接送孩子的空闲时间, 多和家长交流、谈心, 慢慢与家长建立信任感。在交流中要尊重家长。教师要以平等的态度来对待家长, 尊重他们的人格与观点, 要耐心、虚心、真心地听取家长的一些合理有益的建议, 努力营造和谐、轻松、愉快的交流环境, 肯定家长不同的育儿方法, 然后在家长情绪好的时候适当抛出自己富有理论性的教育经验, 让家长易于接受, 平时对孩子要发自内心的关爱, 大班孩子能明显地感受到教师的关心, 会和家长诉说喜欢某某老师。当家长感受到教师由衷的喜爱并关心自己的孩子时, 自然的就会产生信任感, 尊重教师, 从而乐于与教师沟通, 平时多用单独谈话方式, 保护家长和幼儿的自尊。即使是批评孩子的不足之处, 也要注意谈话场合, 可以单独把家长请到活动室某一相对安静的地方, 和家长进行交流, 注意说话的技巧。在入园和离园以及家长开放日这些人员集中的时间段, 教师尽量不要当着众人大声和家长讨论孩子的问题, 避免家长迁怒于弱小的孩子, 造成教师家长双方情绪的对立。

三、适度赞美和表扬是有效沟通的必要手段

对孩子, 要充分赞扬和肯定。当有的家长主动向教师提出孩子目前存在的一些不足或育儿的困惑, 期望得到教师的指点与帮助时, 教师要有足够的理论知识和他们交流, 先肯定家长们的教育方法, 然后对其不足或教师自己的高见巧妙地传递给家长, 这样交流的主题就会得到延伸, 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交流。

四、分别对待是有效沟通的必备技巧

浅谈教师如何与家长交流 篇10

1. 有的放矢, 切忌空谈

教师与家长的交流在于了解反映学生情况, 争取家长的配合, 使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得以有效结合, 搞好教育工作。这要求家访的目的要明确, 要做好充分的准备, 内容要具体且真实。每次交流前都要注意从以下几个方面认真“备课”: (1) 了解学生家庭情况, 选择有效的交流谈话方式。 (2) 掌握学生在校的表现, 各科目的学习情况、兴趣爱好、习惯、优缺点等, 以便家访时能深入沟通, 提高家访的实效。

2. 主动热情, 切忌冷言冷语

教师与家长交流主要表现双方言语的交谈, 以及在交谈过程中情感的碰撞, 真正目的是能够取得家长对自己工作的支持和配合。教师与家长谈话态度要热情, 特别是对那些难以接近的家长、学习困难生的家长, 说话时更要有诚意, 不要单纯指责学生的过错甚至借机告状, 推卸责任。更不能一味责怪家长, 恶语相加变相地教育他们, 那只能扩大家长与教师的心理距离, 从而使家长对学校和教师产生反感与隔阂;教师应心平气和地帮助家长, 分析学生的实际情况, 公正、全面地评价学生, 寻求改变的方式方法, 让家长觉得教师是真心关心学生、尊重家长, 因此乐意与教师交谈有关学生的一切情况、积极配合教师的工作。

3. 尊重家长, 虚心接受家长的意见

教师能否听取来自家长的意见和建议, 尤其是批评, 甚至个别家长因误解、偏见而对老师的指责, 是衡量一个教师的素质和修养高低的标准, 也是能否密切与家长的关系、得到家长的信任和支持的关键。所以一个尊重家长的教师, 必须是虚心听取并接受家长意见和建议的教师。教育是双向的, 谈话交流同样是双向性活动, 交流虽然是以教师为主导, 但并非是教师一人在唱“独角戏”, 要注意彼此间的联系。不仅家长可以如实地讲, 学生也可以坦诚地谈, 这样才能达到真正的沟通。任何教师无论他经验有多丰富、理论有多深厚, 都不可能把复杂的教育工作做得十全十美。所以, 教师要想全面了解一个学生, 仅凭自己的经验和理论是不够的。教师必须和家长联系, 才能全面地了解学生, 甚至在家长那里教师可能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 而这些情况对于教育其他学生, 也是非常有用的。如果不是家长的支持、配合, 教师可能会蒙在鼓里很长时间。因此, 教师应虚心听取家长的意见和建议, 与他们达成共识以改进自己的工作。

4. 选择适当的交流时间、地点、方式

教师应尽量多家访, 少请家长到学校。如果学生犯了错误, 教师让学生请家长, 学生不敢不请, 家长不敢不来。然而, 家长有自己的工作, 让学生请家长会打乱家长的计划, 因而家长到学校就有了几分不情愿, 这对解决问题不利, 也是家长与教师对立的原因之一。如果教师能抽出时间到学生家中去家访, 最好选择放学后或双休日, 这样学生也可以在场, 这会让家长觉得教师负责, 把孩子交到这样的老师手里放心。因此, 教师说同样的话, 在学生家中说比在学校里说效果更好。同时, 教师可以给学生讲话的机会, 有利于消除消极因素, 增强师生之间的信任, 消除不必要的误会, 保证意见的准确性和教育措施的切实性, 此外, 教师要控制家访时间, 以免耽误家长的工作, 这样会更有利于家长主动配合教师的工作。

5. 交流应不断提高家长的家教水平

从教育体系来看, 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都不容忽视。忽视一方都有可能影响到教育的质量, 而目前我国家庭教育是一个薄弱环节, 由于家长的身份地位, 特别是素质上的差异, 反映到对孩子的教育上自然也不相同。家庭教育存在一定的问题, 如: (1) 重养轻教, 养而不教。 (2) 重言教, 轻身教。要提高家庭教育的水平, 使之与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统一步调, 提高整个教育体系的整体效益, 是教师的一项不可或缺的任务。而有效途径是加强教师与家长的交流, 不断提高家长的教育素质, 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配合学校教育, 完成培育下一代的伟大使命。

论教师与家长的互动关系 篇11

教师、家长、学生是一种密不可分的互动关系。优秀的学生,优秀的教育仅仅依靠学校的力量是难以完成的,必须依靠教师、家长与学生的相互理解、相互沟通、相互认可、相互配合,通过合作而产生一种合力,推动教育的发展。特别是曾经当过教师的我,深刻的体会到作为一名教师的艰辛和劳累,也深刻的认识到作为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急切心理。所以,就教师与家长的互动关系,发表一下个人见解,不能算是经验,只能算是感受,目的在于与大家交流,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目前,教师与家长之间的互动多少存在着一些误区、一些障碍,这不仅与教育理念发展趋势不符,与学生教育的规律特征也是相悖的。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互动障碍。受社会文化心理因素的影响,教师和家长通过有效互动以加强合作的意识比较淡薄。观念束缚人,师道尊严,往往过于强调教师的权威,这就很难与家长平等沟通而产生互动障碍。家长也深受传统师道尊严观念束缚,加上来自家长本身的性格修养,职业,社会背景,文化素质等内在约束,更多的家长还不习惯、不愿意与教师进行主动、积极的交流。从这个意义讲,互动意识不强,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社会现象,它实质上是一个深层的文化特性问题。

现实生活里,在教师与家长沟通互动中家长往往更像是一名观众,所以很多时候学校的家长会,家访都成了一次只有教师表演的单口相声,何谈效果!家长被动,孩子就被动。家长主动,孩子就积极,沟通互动必然会达到效果,所以,如何从一名消极,被动的观众转变成积极主动的合作者是非常关键的。

二是互动不当。虽然人们已经意识到教师与家长交流互动的重要性,但是由于家长的文化水平,个人素质的差异使沟通和互动失去了原有的本意。也就是说缺乏正确、合理的互动方法、互动形式,缺乏互动策略和技巧。另外,许多家长因为学生在生活、学习方面出现问题而把责任、怨愤一股脑的推给教师,家长的埋怨情绪,影响到教师的正常工作效率和教育教学质量,严重的还影响到教师的正常生活。这样一来不但不利于孩子的健康发展,也给教师造成了心理伤害及心理压力。

如今社会经济迅速发展,高科技的网络及现代通讯技术手段大量涌入我们日常的生活中来,丰富了学生的课外生活无限拓展了学生的自由空间,学生自由支配的机会和可能性越来越多,但是家长、学校对学生的可操控性越来越小。这样一来对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都构成了极其严峻的挑战,学校与家长协同实现有效互动合作从来没有像今天那么需要和迫切过。正确的互动是家庭与学校的桥梁。让更多的家长了解学生、理解教师与支持教育,营造良好的教育教学氛围。

针对当前教师与家长互动中的一些问题,应不断完善、建立教师与家长有效沟通、长效沟通机制,需要教师、家长都满怀着真心诚意、深情热忱,用真心传递真情,用热忱激发相互认同感、自豪感。

第一是理解。理解,是教师与学生的相互理解,家长与孩子的相互理解,教师与家长的相互理解。特别在这个社会重托,学校竞争,家长期盼的大环境中,教师的责任显的越发重要,孩子的压力显得越发沉重,家长的期盼显得越发急躁。所以,我们都应相互多一点理解,少一点抱怨,多一点宽容,少一点苛求,切不可求全责备。我们必须相信,教师是公平公正的,学生是刻苦努力的,家长是“望子成龙”的。特别是教师既不是神,也不是上帝,我们不能把孩子的一切好坏的变化都归结与教师教育,再有我们的孩子也不都是神童、天才,不能要求每一个孩子做到尽善尽美,所以理解这个词就显得尤为重要。

第二是沟通。沟通,是倾听的过程,是诉说的过程,是换位思考的过程。沟通是一门艺术,一次成功的沟通,就是一次成功的教育。教育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是沟通的问题。特别是作为家长,首先需要经常和孩子交流、沟通,多多从孩子的角度出发,和孩子共同探讨学习问题、生活问题,逐渐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及独立思考的能力;其次我们要经常的来学校坐坐和老师进行交流、沟通,了解学生的在校情况,反馈给老师孩子在家的一些表现;最后我们还要尽可能增加家长间、同学间的交流、沟通,把好的引导教育方式、好的学习方法毫无保留的“奉献”出来,供大家相互学习借鉴。只有做好这三方的沟通,我们才能相互了解,才能做到因材施教、对症下药、有的放矢,只有做好沟通,才能彻底拆除妨碍情感交流的“篱笆墙”,才能形成良好的教育网络,才能促进教育目标的顺利实现。

第三是认可。认可,是对教师的激励,是对学生的鼓励,是对家长的勉励。首先我们要用认可的态度看待孩子的学习行为,要让孩子意识到你是爱他的,虽然我们的孩子不都是天才,但他肯定具备着不同的特性和优点,对孩子的成绩我们不要吝啬使用赞美之词,让孩子知道,他的进步,他的好,你是知道的、肯定的;其次我们要用认可的态度看待教师的教学行为,要让教师知道你对他是信任的,教师都有着自己不同教育方式和教育理念,但是有一点是共通的,那就是他们的责任感、使命感,他们都教育着我们的孩子,一切为了我们的孩子,所以在看到孩子成绩的时候,内心要对教师感激、认可;最后要用认可的态度看待我们家长自身的养育行为,要肯定自身的成绩,更要对培养好、教育好我们的孩子有信心,有恒心。

第四是配合。配合,是思想的统一,是行动的统一,是目的的统一。家庭和学校是孩子最主要的两大生活环境,而家长、教师又分别是这两大环境的施教者,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师与家长就应该是一种伙伴关系。作为家长我们要全力配合教师的教学安排,监督孩子完成各种课外任务,把孩子在家里的表现、情况反馈给教师,以便教师心中有数;作为家长我们要全力配合自己孩子,要尽自己最大可能去关注、熟悉自己的孩子,要了解自己孩子的理想抱负、兴趣爱好、喜怒哀乐,要善于总结、归纳孩子的成长规律、生活规律、学习规律,用正面的语言和关爱行动来配合他们,教导他们。

如何理解家长与教师之间的关系 篇12

一、教师与家长之间的互动误区与障碍

(一) 互动障碍

现实生活里, 在教师与家长沟通互动中家长往往更像是一名观众, 所以很多时候学校的家长会、家访都成了一次只有教师表演的单口相声, 何谈效果!家长被动, 孩子就被动。家长主动, 孩子就积极, 沟通互动必然会达到效果。所以, 如何从一名消极, 被动的观众转变成积极主动的合作者是非常关键的。

(二) 互动不当

虽然人们已经意识到教师与家长交流互动的重要性, 但是由于家长的文化水平、个人素质的差异使沟通和互动失去了原有的本意。也就是说缺乏正确、合理的互动方法、互动形式, 缺乏互动策略和技巧。另外, 许多家长因为学生在生活、学习方面出现问题而把责任一股脑地推给教师。家长的埋怨情绪, 影响到了教师的正常工作效率和教育教学质量, 严重的还影响到教师的正常生活。这样一来不但不利于学生的健康发展, 也给教师造成了心理伤害及心理压力。正确的互动是家庭与学校的桥梁, 让更多的家长了解学生、理解教师与支持教育, 营造良好的教育教学氛围。

二、融洽教师与家长关系的几种策略

(一) 理解

理解是教师与学生的相互理解, 家长与孩子的相互理解, 教师与家长的相互理解。特别在这个社会重托、学校竞争、家长期盼的大环境中, 教师的责任显得越发重要, 孩子的压力显得越发沉重, 家长的期盼显得越发急躁。所以, 我们都应相互多一点理解、少一点抱怨、多一点宽容、少一点苛求, 切不可求全责备。我们必须相信, 教师是公平公正的, 学生是刻苦努力的, 家长是“望子成龙”的。但不能把孩子的一切好坏的变化都归结与教师教育, 不能要求每一个孩子做到尽善尽美, 所以理解这个词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 沟通

沟通, 是倾听的过程, 是诉说的过程, 是换位思考的过程。沟通是一门艺术, 一次成功的沟通, 就是一次成功的教育。教育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是沟通的问题。特别是作为家长, 首先需要经常和孩子交流、沟通, 多多从孩子的角度出发, 和孩子共同探讨学习问题、生活问题, 逐渐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及独立思考的能力。其次, 教师要经常和家长进行沟通、交流, 定期进行家访或者举办家长会, 给家长反馈学生的在校情况, 家长也要及时反馈给老师孩子在家的一些表现。最后我们还要尽可能增加家长间、同学间的交流、沟通, 把好的引导教育方式、好的学习方法毫无保留地“奉献”出来, 供大家相互学习借鉴。只有做好这三方的沟通, 我们才能相互了解, 才能做到因材施教、对症下药、有的放矢, 只有做好沟通, 才能彻底拆除妨碍情感交流的“篱笆墙”, 才能形成良好的教育网络, 才能促进教育目标的顺利实现。

(三) 认可

认可, 是对教师的激励, 是对学生的鼓励, 是对家长的勉励。首先, 作为教师, 我们要用认可的态度看待学生的学习行为, 要让学生意识到老师是爱他的, 虽然学生不都是天才, 但他肯定具备着不同的特性和优点, 对学生的成绩我们不要吝啬使用赞美之词, 让他们知道自己的进步。其次, 作为家长, 要用认可的态度看待教师的教学行为, 要让教师知道家长多信任的, 教师都有着自己不同教育方式和教育理念, 但是有一点是共通的, 那就是他们的责任感、使命感, 他们都教育着我们的孩子, 一切为了我们的孩子, 所以在看到孩子成绩的时候, 内心要对教师感激、认可。最后要用认可的态度看待我们家长自身的养育行为, 要肯定自身的成绩, 更要对培养好、教育好我们的孩子有信心、有恒心。

(四) 配合

配合, 是思想的统一、行动的统一、目的的统一。家庭和学校是孩子最主要的两大生活环境, 而家长、教师又分别是这两大环境的施教者。所以, 从这个意义上说, 教师与家长就应该是一种伙伴关系。家长要全力配合教师的教学安排, 监督孩子完成各种课外任务, 把孩子在家里的表现、情况反馈给教师, 以便教师心中有数;家长要全力配合自己孩子, 要尽自己最大可能去关注、熟悉自己的孩子, 要了解自己孩子的理想抱负、兴趣爱好、喜怒哀乐, 要善于总结、归纳孩子的成长规律、生活规律、学习规律, 用正面的语言和关爱行动来配合他们、教导他们。

总之, 对学生的教育过程是一个学校、家庭、社会相互配合的统一的过程。哪一方面有了欠缺, 都会对孩子的成长造成不良的影响。教师作为三者的纽带, 不但要教育学生, 还要耐心细致地做好家长的工作, 而家长是学校坚强的后盾, 每一位家长都要全力支持教师的工作, 学校的工作, 为孩子营造良好空间, 良好的环境, 只有教师与家长形成合力, 相互配合, 才能达到最佳的教育效果, 使孩子健康地成长。

摘要:随着教育理念的发展变化, 人们越来越意识到教育是一个系统整体, 教师与家长的教育相互依赖、相互作用, 分别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只有学校、家庭明确分工, 统一认识、协同步调, 加强合作, 形成合力, 才能保证最佳的教育效果。

上一篇:企业投资战略管理下一篇: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