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水电枢纽建筑设计

2024-10-02

小水电枢纽建筑设计(精选8篇)

小水电枢纽建筑设计 篇1

摘要:文章针对乡村小水电站枢纽的建筑, 提出了几点设计方案, 从而解决小水电枢纽机组容量不够大、设备运行不通畅、运行人员的技术水平不符合标准等问题, 从水电枢纽建筑设计的多个方面, 阐述了设计有关的问题。

关键词:小水电站,枢纽,建筑设计

我国的小水电枢纽, 有部分是从五六十年代建设一直沿用至今, 在运行成本和效果等方面, 都存在一定的问题, 不太适合当今社会水电的发展。因此, 我们要根据实际的自然环境, 在设计小水电枢纽时, 更加合理的利用现有的自然资源, 从机组选择、水轮选择、电器的安装以及保护装置等等各个方面, 更加全面的设计出更加适应时代发展的小水电枢纽建筑。

1 小水电枢纽建筑的总体布置

在设计水电站工程时, 一定要对工程周边的水环境非常了解。当水电枢纽建筑在拦河坝的轴线上时, 我们可以选择其中适合的一方设计厂方, 需要对左右厂方对比之后再选择合适的地址。其次拦河坝的位置和拦河坝对水位的影响要进行分析, 拦河坝对水流所产生的影响要认真分析。船闸的选择和布置, 也需要根据溢流拦河坝进行分析之后再做决定, 溢流坝需要考虑其泄流能力。这样就涉及到如何选择水轮机的问题。水轮机是一个电站必不可少的运行设备。其中, 水流的动能和势能之间机械式的相互转换就是通过水轮机的工作才实现的。水轮机的选择一定要合理, 因为其工作状况直接影响到机组的效率和运行的经济性和安全性。其中, 通过多年的设计经验总结得来, 一般农村的小水电枢纽设计的机组台数一般是4台以下, 最好选择合适的同型号的机组一起并联使用, 这样便于在运行出现故障的情况下更换相同的零部件, 降低维修成本。水轮机型号的选型设计, 也关系到水电枢纽建筑的运行状况。我们需要选择标准化的厂家生产出来的水轮机, 最重要的是水轮机的运行工况, 需要水轮机选运转特性曲线图处于高效率的区域。特别是在机组进行运行时, 需要在谁能机性能范围以内的水头变化, 不然的话会加剧水轮机的震动和腐蚀, 从而降低了水轮机的使用寿命和运行效率。

2 枢纽建筑物设计

2.1 溢流坝

水电枢纽建筑设计第一步, 就是要设计合理的溢流坝。溢流坝的布置位置一般选择河床偏右边的主的河槽中, 其中主要包括了左岸梯形溢流坝和右岸梯形溢流坝。在设计的过程中, 溢流坝的长度和坝顶的高程都需要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来进行设计, 坝体的布置形式也需要因地制宜。不同形式的布置形式, 对于坝体在工作中的作用会有很大的影响, 所以说, 任何情况下我们都需要根据现场的水流情况, 结合实际的运行工况需求, 设计合理的溢流坝形式。

2.2 厂房及开关站

小水电枢纽的厂房和开关站的设计也很重要。其中这两个因素的设计, 受到水电站水流的大小和水流的形式影响。根据建筑现场的实际情况, 在河床的左岸, 溢流坝段左侧布置厂房。在设计的过程中, 副厂房和主机的安装位置, 也受到水流的影响, 因此都得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 选择厂房的大小和厂房机组的布置位置。其中机组与机组之间的间距, 也需要根据厂房的大小和机组的多少来进行合理的布置。选择好合适的机组以后, 就需要对机组的安装条件进行考虑, 尤其是水轮机的安装高度, 水轮机的安装高度, 直接影响到流道的进水高程和出水高程, 所以水轮机需要客观的安装在合适的位置。根据机电设备布置和实际运行过程中工作的需要, 管道层的高程和运行的高程都需要认真分析计算之后再确定。厂房的大小, 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厂房的高度设计, 也受机电设备安装高度的影响。开关站的布置位置可以是最高层的副厂房内, 设置成为室内的开关站, 便于在机电设备运行的过程中, 进行先关的操作。主变压器设于安装间下游坝顶平台上。

2.3 厂区

由于小水电枢纽的建筑设计, 受到地势的影响, 因此我们需要考虑到厂区的设计。根据现场生活区和厂区的地势之间的实际情况, 考虑到洪水的高位和地位状态, 从而考虑如果直接把厂房的上下游墙用来挡水的情况。由于在厂房设计的过程中, 需要考虑到防洪过程中厂房是否能够发挥最大的作用, 因此厂房旁边一般需要设计一个较深的缓冲沟, 根据平时的设计经验, 其深度一般10m左右。用厂房开挖的渣滓将缓冲沟进行回填, 这样也省去渣土外运的中间环节。另外, 沿着重构的地步需要预设一条排沟暗沟, 这条暗沟的宽度一般控制在1m左右就比较合适了。另外在这些缓冲沟和排沟暗沟的沿线, 一定要间隔一定的距离, 设置一个检查井, 方便运行出现问题时, 能够及时的找到问题发生的位置并及时做出应急处理, 保证小水电枢纽的正常运行。

2.4 坝基处理

根据水电站附近的地质钻探结果, 并结合小水电枢纽沿线的不同坝段、厂房段基岩为弱风化粉砂质泥岩, 岩体节理裂隙较发育, 可以对水电枢纽当地的泥土岩石的发育进行一定的了解和分析。其地质的结构和吸水率也可以利用现有的先进仪器, 分析和检测出来。坝基是小型水电枢纽建筑的基础, 其在水电站正常运行的过程中, 不断的经受各种各样现实环境的考验, 所以需要选择岩石层非常合适的地方。其地址结构中泥土和岩块的组成都需要符合建筑设计的要求。我们要在设计的过程中, 充分考虑一切可能出现的情况, 选择自然环境和地理条件最合适的地方进行坝基的建设。在必要的时候, 我们可以采用混凝土填的方式对坝基进行加固处理。对于被深挖的坝基, 也可以采用混凝土回填的方式进行处理, 其目的都是为了使坝基更加牢固。总之, 坝基的开挖和填充处理, 都必须要保证大坝在未来运行的过程中, 能承受最大的水流通过时的运行工况, 能够保证在最恶劣的条件下, 大坝的基础工程也是稳如泰山的。这样才能保证小水电枢纽的其他组成部分正常稳定的运行, 从而发挥其作用和社会价值, 更好的为人们的生活提供服务。

总而言之,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和教育水平的提高, 小水电枢纽建筑设计已经越来越规范。我国的水电枢纽建设要遵循节能环保的原则, 一方面保护好自然资源, 另一方面要合理的利用自然资源。我们要发展更多现代化的建筑, 一方面通过节能材料和设备, 降低店里和水资源的消耗, 同时, 还要考虑使人们获得舒适的生活环境。我们在建筑设计的过程中, 要本着绿色节能环保的建筑原则, 因此节能原则是必不可少。我们要不断地通过总结, 设计出更加健康、安全、宜居的小水电枢纽建筑设计。

参考文献

[1]陈志强.水利枢纽工程坝型优选模型及其应用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 2007.

[2]刘武军.桥巩水电站枢纽布置方案研究[D].河海大学, 2006.

[3]李璞盛.龙江水电站坝址、坝型及工程总体布置方案选择研究[D].吉林大学, 2011.

[4]王明锋.洞子村水电站开发方案比选设计[J].小水电, 2009 (1) .

小水电枢纽建筑设计 篇2

三峡水利枢纽工程是一项规模巨大的工程,施工难度大,采用新的技术和新的施工方法,对提高施工质量,加快施工进度具有重要的意义,青云公司在三峡水利水电枢纽工程中紧密结合工程实际,组织开展了新技术的的研究和应用,新技术的应用在三峡工程建设中发挥了较大的作用,具体应用情况如下:

1、三峡二期工程高流态砼配合比实验与应用

高流态混凝土技术在三峡工程的试验及现场应用的成功,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和历史意义,在水利工程和推广应用此技术的广阔的前景和良好的经济效益。可使水利工程复杂结构施工水平和质量上一个台阶。特别是钢管道底部,孔洞周边、预制结构、地下工程结构复杂、钢筋密集的隧洞,斜井、竖井等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2、三峡二期工程高程82米、高程120米施工栈桥安装

高程82米栈桥、高程120米是三峡大坝实施混凝土浇筑和金属结构安装的重要手段。栈桥上安装布置门塔机。二期大坝施工中水平运输和垂直运输都要通过栈桥才能实现。在80年代,三峡栈桥就被列入国家“七五”科技攻关课题之一。栈桥设计及施工具有以下的特点:

2.1、选择栈桥结构的类型和构造型式是实现栈桥快速施工的关键之一,施工栈桥上部结构全部采用上承式简支钢梁栈桥,断面型式为钢箱梁。下部结构分别采用钢桥墩和混凝土承台基础。

2.2、钢箱梁断面形式,能充分利用材料的性能。2.3钢箱梁为全焊接结构。该结构型式简单、技术可靠、制作容易、质量保证,并可充分利用厂内整体制作,运输和架设的特点,发挥快速拆装重复使用的优势,可确保大坝砼的顺利浇筑和金属结构的运输和安装。

2.4上部结构型式拼装单元相对独立,结构稳定,极利吊装。架设后辅助

作业少,无养护期,确保门机迅速投入运行。

2.5下部结构高墩采用钢桥墩,加工制作方便,质量保证,杆件轻便,吊

装快速且可拆卸重复使用;低墩采用砼结构,可与基础承台砼一并浇筑,施工工期短可减少用钢量,节约造价。

三峡施工栈桥的安装通过荷载试验结果表明,可以满足设计要求,结构合理,安全可靠,移梁使用是可行的,在三峡工程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3、脉冲电源富氩气体保护焊技术

三峡工程压力钢管焊接工作量大,技术难度高,施工条件差,质量稳定性

受各种因素干扰,传统手工焊进行钢管焊接焊缝,消耗劳动力多,需要的合格焊工多,且效率较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决定将实芯焊丝脉冲电源全自动富氩气体保护焊技术应用于三峡电站压力钢管的焊接上。

实芯焊丝脉冲电源富氩保护焊是一种在水电行业引水压力钢管焊接领域最为先进、焊接质量可靠、科技含量高的焊接方式。它不但具备了手工焊、普通CO2气体保护焊的优点,更能体现药芯焊丝的特点,在相同板厚、相同坡口、相同角度和焊接位置条件下进行试件试验对比,它不但有较好的工艺性能和较高的熔敷金属力学性能,且焊接质量稳定,焊接飞溅小、不易堵塞焊咀、焊缝成型美观,对焊工的操作技能要求不高,易于掌握,焊缝内部质量得到保证,生产效率明显提高。该技术不仅能够满足压力钢管焊接的要求,而且还具有提高焊接质量、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劳动强度,改善焊接环境等许多优点,解决了优秀焊工需要量大、焊接质量不稳定、焊缝外观成型差,焊工劳动强度大、工效低等问题。

因此,该压力钢管自动焊技术具有广泛推广的应用价值,并已显现出其优越性,具有一定的经济效益。同时也填补了水电行业压力钢管全自动焊接技术的空白。

4、三峡水利枢纽摆塔式缆机安装

1#、2#摆塔式缆机为世界上最先进的大型吊运设备之一,缆机塔架高度为152米,居世界第一位,跨度为1416米,跨度世界第二位。缆机主塔安装在宽20米,长50米的临时船闸左非8#坝段高程185米平台上,副塔安装在右纵2#坝段高程.160米平台上,覆盖横向80米,纵向1416米的整个三峡二期工作面,担负砼运输和大型金属结构吊运任务。安装总量30000吨。

该种类型缆机在国内尚属首次安装,由德国克虏伯公司与国内夹江水工厂联合制造,机构安装精度要求高,安装工艺复杂,整个缆机控制参数繁多,电气调试复杂。为此,青云公司自中标该项目后,专门组织成立了缆机项目部,在方案制定和实施过程中,反复对所定方案进行探讨研究,并对计算过程进行细致的核定,从而保证了缆机安全顺利的安装。

5、三峡二期工程高强度钢纤维砼配合比实验与应用

钢纤维砼是在普通砼拌和物中掺入适量的均匀分散的短钢纤维,配制成的一种即可浇筑又可喷射的特种砼。与常规砼相比,其抗拉、抗剪、抗弯强度及耐磨、抗冲击、抗裂等性能都有很大的提高,由于大量的钢钎维均匀地分布在砼中,钢钎维与砼的接触面很大,因而在所有方向上都使砼的强度得到提高,即具有各向同性的提高,极大地改善了砼的各项性能。

青云公司实验室一九九九年在长江科学院的技术咨询指导下开始对钢钎维砼配合比进行实验研究。目前,已经在三峡二期左岸厂房坝段中的电站门机轨道、桥机轨道、高程.120栈桥路面等部位使用,取得了成功经验。纤维增强混凝土的应用趋势已越来越广泛。就目前情况来看,钢纤维混凝土在大面积混凝土工程上已成功运用。比如,桥面部位的罩面和结构;公路、地面、街道及飞机跑道等等。此外在预制构件方面,也有不少应用。

在水利水电工程建筑行业,我单位在此方面的研究水平也处于领先水平,并且研究成果也得到了成功的应用。随着我局在建筑行业更加深入、全面的发 展,相信更多的纤维增强混凝土会被更加广泛的应用。

6、翻模技术应用

三峡电站机组进水口和渐变段底板,排沙孔进水口和渐变段底板,以及引水洞底拱均含有圆弧或反弧体型。对于圆弧和反弧体型切线与水平面夹角小于30°的部位,一般不立模板,直接安装刮轨浇筑成型;大于30°的部位需安装模板,砼浇筑时,气泡难以彻底排出,部分气泡聚积吸附在模板面,拆模后砼表面存在气孔和麻面等表面质量缺陷。

针对孔口底部圆弧或反弧体型段砼施工中出现的问题,在初期施工时,采取了很多施工措施,如优化砼配合比、采取二次振捣、模板表面设置排气孔等措施,但效果均不理想。经多次探讨研究和试验后,采取了在砼浇筑完后,在其未凝固且能自持时,按期收面顺序,将其模板提前拆除,人工进行压实抹光的方法来消除砼表面气泡,即翻模施工。

采用翻模施工时,重点时模板拆除方便和控制翻模时间。翻模时间主要受砼标号、级配、陷度和外界气温等影响,在施工前应进行试验,以便确定翻模最佳时间。模板宜采用组合异型钢模板,加固采用接安螺栓,如采用人工拆除时,单块模板重量不宜超过50kg。另外在施工前需搭设施工平台。

7、接安螺栓和止浆海绵条应用

坝体内拉模板采用常规拉筋加固时,拆模后,模板拉筋头外露在砼外面,后期需专门将其割除、研磨和涂刮环氧胶泥。三峡工程模板内拉固定时,拉筋采用了接安螺栓。

接安螺栓为一种新型的模板拉筋连接结构,由两部分结构组成,外部为圆锥型聚氯乙烯套,内部为钢结构套筒。立模时,将模板拉筋制作成两部分,并将位于模板内侧拉筋一端滚丝,与接安螺栓连接,另一端固定在预埋锚环,位于模板外侧拉筋两端全部滚丝,其中一端穿过模板与接安螺栓连接,另一端固定模板围檩上。拆模时,先拆除模板外侧拉筋,再拆除模板,最后拆除接安螺栓,然后采用预缩砂浆回填接安螺栓孔。

由于因模板和砼浇筑变形等影响,坝体模板安装后,模板与砼面之间有

1mm左右的间歇,砼浇筑时,容易产生漏浆,对已施工砼面造成污染,严重时,还可能造成漏浆部位砼面成为麻面,影响砼面外观,增加后期表面缺陷修复量。经多方咨询和试验后,决定在模板与砼面,以及模板与模板之间接缝处帖海面条,海绵条宽10mm,厚1mm。

8、钢筋机械连接技术及其在三峡工程中的应用

钢筋的机械连接,包括套筒冷挤压连接技术、锥螺纹连接技术和镦粗直螺纹连接技术等,钢筋机械连接技术发展迅速,国内外均已开发出了与钢筋母材强度等级强度的机械连接接头,逐步代替了传统的手工电弧焊,机械连接具有接头强度高,与母材等强,连接速度快,性能稳定,应用范围广,操作方便,用料省等优点,从而为提高混凝土结构工程质量,加快施工速度,降低工程成本创造了条件。套筒冷挤压连接技术和镦粗直螺纹连接技术应用于三峡工程,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的成本,节约了材料。

9、爆破法消除焊接残余应力工艺在水电工程的应用

爆炸法是一种相对较新的消除焊接残余应力的方法,它是通过爆炸冲击波作用于构件的焊缝及其周围,使金属发生应力诱导下的塑性流变而达到的消除焊接残余应力的目的。该工艺具有消除应力效果好,工艺简单易施工,不需要大型设备,适合不同材料等特点。与局部热处理方式相比,其施工周期仅相当它的十分之一左右。另外,爆炸时金属不被加热,不产生热处理效应,对调质结构钢没有副作用。爆炸对于结构的力学性能无不良影响,且对于改善材料的韧性、钝化原始内部缺陷有一定作用。此项工艺应用在三峡电站压力钢管下水平段焊缝爆破消应。解决了大直径压力钢管整体热处理费用投入大,实施起来困难大等问题,安装环缝整体热处理无法解决的问题。

10、结论

青云水利水电联营公司在三峡工程施工及管理过程中推广应用了一大批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提高了施工工效,降低了劳动者的劳动强度,改善施工条件;提高了施工过程中的施工质量,节约了投资,具有一定的经济效益;并且解决了比较复杂技术难题,对施工工艺和施工方法有所改进,为今后的推广和使用提供了借鉴的经验。

青云水利水电联营公司

水电站枢纽建筑物布置设计与施工 篇3

某水电站工程位于某县明江下游,是以发电为主,兼有其它综合利用效益的水力发电工程。工程是在原有的某水轮泵站的基础上改建而成。坝址多年平均流量94 m3/s。水库正常蓄水位117.0 m,相应库容1 223万m3,水库总库容9 980万m3。电站装机容量5MW,年发电量1 989万kW.h,年利用小时3977 h。

二、坝区工程地质条件

坝址河段左右两岸的山体高程一般约为129~135 m,与河床相对高差为24~30 m,属低山丘陵地貌。河谷断面较为开阔,坝址两岸及其河床基岩出露,其余地带均为第四系地层所覆盖。据钻探钻孔揭露,坝基大部分座落在弱风化基岩面上,坝基岩体主要为粉砂质泥岩,节理裂隙较发育,整体性尚好,质地较硬,岩体吸水率一般为0.09~8.21 Lu。

据勘探钻孔揭露,厂房地段岩体主要为粉砂质泥岩,属CⅣ类岩体,其勘察范围内未发现构造断裂存在,岩石整体性较好,质地坚硬,岩层倾向左岸,倾角14°~16°,基础开挖至弱风化岩层,厂房基础较为稳定。

三、枢纽建筑物总体布置设计与施工

1. 枢纽建筑物总体布置

某水电站工程坝轴线沿用原某水轮泵站拦河坝坝轴线。经对枢纽整体方案进行了左岸厂房和右岸厂房方案的比选后采用右岸厂房方案。本工程拦河坝是将原某水轮泵站拦河坝加高1.4 m而成,原拦河坝从左至右布置依次为梯形溢流堰、左岸水轮泵涡室、船闸、挑流溢流坝、右岸水轮泵涡室、右岸小厂房等。改建方案以船闸为界,船闸左岸的原梯形坝段和左岸两个水轮泵坑统一按梯形坝的形式加高加厚。船闸右岸的挑流溢流拦河坝及水轮泵涡室经WES型溢流坝及梯形宽顶堰比较后发现,在小流量时两种坝型泄流能力相差不大,大流量时WES型溢流坝泄流能力较好,由于本工程淹没指标以小流量控制,因此改建为梯形溢流坝段,以减少坝体工程量。为避免在拦河坝上游做施工围堰,在原坝体顶部和下游面进行加高加宽,以方便施工和减少工程量。枢纽坝顶总长184.6 m,其中厂房段32.7 m,溢流坝段及船闸151.9 m。自左至右依次布置左岸梯形溢流坝、旧船闸、右岸梯形溢流坝、厂房。进厂公路内接厂外回车平台外接322国道。

2. 枢纽建筑物

(1)溢流坝

溢流坝布置在河床偏左岸主河槽中,主要包括左岸梯形溢流坝和右岸梯形溢流坝。左岸梯形坝段布置在河床左岸,全长66.3 m,坝顶高程117 m,坝体采用开敞式的布置形式,坝顶宽2 m,坝底宽11 m,上游面垂直,下游面1:1,直线接R=4 000反弧,挑流坎顶高程110.50 m,建基面高程107.50m。右岸梯形坝段布置在河中旧船闸与厂房之间,全长72.6m,坝体断面型式与左岸梯形坝段相同,建基面高程105.00 m至107.00 m。建基面置于弱风化粉砂质泥岩之上。

(2)厂房及开关站

某水电站为低水头、大流量河床式电站,厂房布置在河床右岸,溢流坝段右侧,主机间与右岸梯形溢流坝连接,安装间位于主机间右侧,副厂房布置在主机间与安装间的下游侧,共五层。

厂房机组纵轴线平行坝轴线,沿坝轴线方向厂房全长33.92 m,其中主机间长23.70 m,机组间距8.50 m,安装间长10.20 m,主机间与安装间设2 cm变形缝,主厂房顺水流向最大底宽44.08 m。

水轮机安装高程为106.80 m,据此确定流道进口高程103.80 m,流道出口高程104.10 m。根据机电设备布置及运行需要,管道层高程定为112.60 m,运行层高程117.60 m,安装场层高程122.10 m,吊车轨顶高程为132.10 m,厂房顶高程138.60 m,厂房总高度37.80 m。

开关站布置在第五层付厂房内,为室内开关站。主变压器设于安装间下游坝顶平台上。

(3)厂区

由于生活区地势较高,而厂区内地势较低,低于洪水位1~6 m,故考虑以厂房上下游墙直接挡水。由于安装场层及厂外回车平台高程达122.1 m,且坝址河段洪水特点是暴涨暴落,历时较短,如设防洪墙势必增加很多投资,故设计暂不考虑设置防洪墙,在安装间进厂大门设置防洪钢门,洪水期时将大门关闭,进厂交通通过与右岸连接的坝顶栈桥。进厂公路旁有一深达10 m的冲沟,用开挖料将冲沟回填,弃土不需外运。沿冲沟底埋设一宽1 m的排沟暗沟,沿线设置若干检查井。

(4)进厂公路

进厂公路经回填后的冲沟直达厂房,并在安装间右侧设一12×24 m回车平台,回车平台高程122.10 m,机电设备以汽车运进厂房安装间内,再用厂内桥机吊装。闸门及启闭设备和开关站设备亦在回车平台用汽车吊吊运至上下游坝顶平台,用水平台车及扒杆安装就位。原泵站进厂公路作适当修整后,作为进生活区道路。

(5)坝基处理

根据地质钻探结果,枢纽各坝段、厂房段基岩为弱风化粉砂质泥岩,岩体节理裂隙较发育,整体性尚好,质地相对较硬,岩体吸水率一般为0.09~8.21 Lu,坝基渗漏及绕坝渗漏的可能性较小。

原溢流坝段于1973年建成,为小型连拱坝,每拱长约3.5 m,据勘探钻孔揭露,坝基大部分坐落在弱风化粉砂质泥岩上,受F1断层影响,溢流坝段中部(第6拱~第7拱)强风化带下限较深,最深达到105 m高程,其坝基部分落在强风化粉砂质泥岩之上。F1断层破碎带范围约为1.0 m左右,在钻孔附近范围内,其充填物为泥质及碎块岩,呈胶结~半胶结状态,透水性较大,溢流坝下游岩石经多年冲刷出现坝基淘空,冲坑底部高程105~106 m,规模30×30 m2,直接危及大坝的安全,后用混凝土回填进行加固才排除险情,经查勘大坝至今运行正常,无坝基淘空现象。施工中F1地段应将断层破碎带挖除至坝基以下一定深度后,用混凝土进行回填处理。

本工程厂房段,大坝段沿坝轴线全长进行帷幕灌浆处理,帐幕深度要求深入q≥5(lu)下限以下5 m,单排孔布置,孔距2 m。

(6)稳定计算及应力分析

厂房与安装间段设分缝一道,厂房的稳定分析分别以主机组段及安装间段作为一个独立整体进行。厂房的稳定分析包括顺水流方向的厂房抗滑稳定计算、抗浮稳定计算和厂房基础面应力验算等。厂房受力荷载组合情况分为基本荷载组合和特殊荷载组合两种情况。

基本荷载组合情况工况:(1)正常水位运行情况,上游为正常高水位,下游取最低发电尾水位;(2)设计洪水运行情况,上游为设计洪水位,下游相应洪水位。

特殊荷载组合情况工况:(1)上游为校核洪水位,下游相应洪水位;(2)地震组合情况。

厂房稳定分析计算成果见表1,从计算成果可看得出,厂房布置满足规范的稳定安全要求。

四、结语

(1)我国在五、六十年代建设了大量水轮泵拦河坝,至今仍在运行着。由于水轮泵拦河坝水头相对较低,为充分利用水力资源,在合适条件下,可改建为发电站以充分发挥其效益。对水头较低电站可采用灯泡贯流式机组,其适用水头范围宽,最小发电水头1.5 m,高效率区大,获得电能较多。贯流式厂房可减少机组间距,厂房较短,节省土建投资。

小水电枢纽建筑设计 篇4

黑河是河西地区最大的内陆河, 发源于青海境内, 全长800余km, 全流域面积69000km2。黑河龙汇小水电站位于龙首一、二级水电站之间, 是一个“拾遗补缺”的小型水电站。该电站采用低坝径流引水式开发, 电站设计引水流量110m3/s, 设计水头15.14m, 安装2台6.5MW轴流转浆式水轮发电机组, 总装机容量13MW, 多年平均发电量5357万kw/h, 年利用时数为4121h。电站等别Ⅳ等工程, 主要建筑物级别为4级。龙汇水电站工程主要包括引水枢纽、引水发电隧洞和厂区三大部分。引水枢纽布置在龙首一级电站水库库尾。引水发电隧洞布置在右岸, 洞线长884.9m。发电厂房布置在龙首一级电站水库后段, 一级阶地上游右岸崖坎上, 尾水直接进入龙首一级水电站水库内。引水枢纽洪水设计标准P=5%, 设计洪峰流量Q设=1350m3/s;校核洪峰流量P=1%, 校核洪峰流量Q校=2150m3/s。

二、引水枢纽布置方案

枢纽选在龙首一级库尾以上河弯的前部, 两岸岩石裸露, 河床宽30m~60m, 河床覆盖层总厚度为21m~23m (钻孔揭露) 。在枢纽设计中存在以下的技术难点:该河段设计洪水流量较大;坝址河道宽60m, 单宽流量达20m3/s~34m3/s, 对坝面抗冲和下游消能带来较大难度;河谷覆盖层中人工堆积层深度大;坝址河谷狭窄, 岸坡较陡, 覆盖层总厚度21m~23m, 人工堆积碎石块石厚度在20m以上, 若选择刚性坝则要求全部清除, V型谷基坑机械施工场地狭小, 施工较为困难, 上下围岩基础亦为人工堆积物, 孔隙率大, 透水性强, 基坑边坡稳定及涌水量大, 施工难度很大。若考虑拦河闸方案和闸坝方案, 渗流稳定和基础沉降均需要特殊处理, 工程费用大, 施工期长, 亦是该工程的技术难点。共设计四个方案。

㈠重力坝方案

第一, 工程布置。工程泄洪总宽64m, 其中溢流坝长50m, 右岸冲沙闸14m, 闸孔宽10m。泄冲闸为开敞式, 闸孔10m×7.95m, 弧形钢闸门, 液压启闭机启闭。坝面为钢筋砼溢流曲线型, 末端设15°仰角挑流鼻坎, 采用挑流消能, 挑距27m, 冲坑深度8m。最大坝高30m, 坝体下半部为碾压砼, 上下游面为改性砼, 坝基为常态砼, 并做帷幕和固结灌浆处理。泄冲闸基础为基岩, 不设消力池。坝顶高程1762.15m, 泄冲闸底板高程为1754.2m。

第二, 施工要点。本方案主要施工难度是覆盖层开挖量大, 特别是坝基开挖深度约30m左右, 基坑场地狭窄、排水量大, 最大排水流量0.57m3/s, 运输出渣困难, 难以布设必要的施工机械设备。在一个枯水期内可完成枢纽全部施工任务。

第三, 造价。主要工程项目总造价为1080万元。

㈡拦河闸方案

第一, 工程布置。工程泄洪总宽68m, 布置5孔闸, 其中右岸一孔兼有冲沙功能。4孔泄洪闸基础为人工堆渣, 泄冲闸为基岩。泄洪闸底板高程1756.2m, 孔口尺寸10m×10.3m (宽×高) , 泄冲闸底板高程1754.2m, 孔口尺寸10m×12.3m。设置安装液压启闭弧门, 弧门挡水高6m, 泄冲闸8m。检修门一扇, 为平板钢闸门, 门机启闭。闸墩和底板基础为桩柱支撑到基岩。闸前设44m砼铺盖, 前设5m深齿墙, 解决渗透稳定。底流式消能, 闸室后有21m陡坡, 坡度i=1:4, 消力池长度40m, 末端设沉箱。

第二, 施工要点。该方案工程量相对较大, 但砂砾石 (人工堆渣) 开挖量较小, 施工容易。施工难点主要是桩柱施工。在一个枯水期内可完成枢纽全部施工任务。

第三, 造价。主要工程项目总造价为2100万元。

㈢溢流砼面板堆石坝方案

第一, 工程布置。工程泄洪总宽64m, 其中砼溢流坝长50m, 右案冲沙闸14m, 闸孔宽10m。泄冲闸为开敞式, 闸孔挡水尺寸10m×8.1m、弧形钢闸门、由液压启闭机控制。闸室孔口尺寸为10m×14.3m (宽×高) 。闸底板高程为1754.2m, 闸墩顶高程1769.0m。砼坝最大坝高12.1m, 上游坝坡1:1.5, 下游坝坡1:2.5, 溢流面采用分缝钢筋砼, 接缝要求可适应微小变形并能保持平整。坝顶宽8m, 坝体堆石与砼间设砂砾垫层和过渡层。坝基为强夯地基。坝下游设长28m消力池, 池末端设防冲沉井, 沉井下游有铅丝笼抛石。坝前设40m砼铺盖及5m齿墙。

第二, 施工要点。本方案工程量与前两方案土建数量相当, 但施工难度较小, 主要表现在土石方开挖深度小, 施工排水量小, 施工宽度较宽。碾压堆石量1.58万m3, 作为碾压机械施工场地仍有狭窄之虑, 大型设备调运困难, 施展不开, 效率低, 且有反滤层、过渡层及周边改性砼浇筑, 工序多, 干扰大, 会影响施工进度。地基强夯要求履带式启重机及重锤或门架等专门设备, 并要作触探试验。总工期亦需4个~5个月才能完成。

第三, 造价。主要工程项目总造价为1492万元。

㈣橡胶坝方案

第一, 工程布置。枢纽的进水闸布置在河右岸, 与冲沙闸轴线夹角为55°2′40″, 距坝轴线约44m, 前设拦沙坎一道, 坎高1.60m, 进口闸底板高程1757.8m。闸室前有两孔拦污栅孔口2m×5.5m, 后接一孔8m×6.3m进水闸。墩顶高程1768.0m。冲沙闸紧靠进水闸, 上游布置冲沙导流槽, 左右岸导水墙和砼地板组成喇叭口形冲沙槽。底板高程1756.2m, 单孔冲沙闸, 开敞式闸室, 安设一扇弧形门 (8m×8m) 。闸室长25m, 底板厚2m。闸后有一陡坡, 坡度1/5, 长21.4m, 之后为长47.2m消力池, 底板厚1.0m, 其上布置多排排水管, 池底板高程1749.0m, 池深4m。左岸布设3跨橡胶坝, 每跨15m, 中墩厚3m (中间设沉陷缝) , 橡胶坝坝高4.5m, 坝顶高程1764.5m, 墩顶高程1768m, 坝基座高程1760m, 基座厚2m, 基座长22m。坝前设长45m、厚0.4m钢筋砼铺盖, 下设0.8m砂砾垫层和1.2m厚过渡层。坝基换基开挖高程确定为1748.0m。坝后设有陡坡和消力池, 总长66m, 池末端有8m宽沉箱一道, 沉箱底部初始高程为1744m, 箱顶高程1752m, 池后布设20m抛石及铅丝笼海漫。

第二, 施工要点。该方案开挖量较小, 特别是开挖度小, 施工排水量较小, 开挖施工容易。砼浇注量亦较小, 坝袋工厂加工, 安装容易, 工期短。其主要施工难点是桩柱施工和消力池地基的强夯处理, 与拦河闸方案基本相同。

第三, 造价。主要工程项目总造价为1391万元。

三、方案比较选择

以上四个方案在发挥正常的功能下效益完全相同, 方案间服务年限、设计深度、基础资料均相同, 有可比性, 可采用年费用最小法进行比较, 其实各方案年运行费、回收残值是有些差别, 但差别较小, 所以可以用总投资大小进行比选, 方案比选列入表1。

由表1可以看出, 综合各种条件对比, 投资、基坑开挖施工难度为主要因素, 次要因素为运行条件、管理复杂程度、使用寿命等。投资从少到多的方案依次是砼重力坝方案、橡胶坝方案、钢筋砼面堆石坝方案和拦河闸方案。由于拦河闸方案投资最大, 金属结构和启闭设备数量较大, 投资为砼坝方案的2倍, 凭此可率先考虑淘汰。碾压堆石溢流坝方案投资居中, 但工程实例较少, 基础虽经强夯处理, 仍有少量变形沉降;要求钢筋砼面板分块从构造上特殊分缝处理, 既满足微小的变形而不致破坏, 又需止水不漏水, 接缝要求平整, 适应高速水流, 细部结构技术上有一定难度, 该方案也不予考虑。可以选择的方案就剩砼重力坝和橡胶坝方案。其中砼坝方案的优点是结构简单, 技术上成熟, 挑流消能, 下游不设消力池工程, 布置简单, 运行安全可靠, 但致命的缺点为基坑开挖最大深度24m, 覆盖层为强透水层, 上下游边坡稳定很难保证, 排水量大, 基坑高程1730m~1734m, 下游龙首水库正常蓄水位1747.3m, 比库水位低14m~16m, 上游围堰水头更高, 人工弃渣尚有许多不确定性, 因此在峡谷内水下开挖如此深的基坑, 出渣交通、排水问题和场地狭窄构成施工较大难度。而橡胶坝方案既有拦河闸方案不阻水泄洪能力强的优点, 又具有节省钢材和水泥的特点, 其投资与砼重力坝方案相近, 但施工难度由挖深基坑改为桩柱, 挖覆盖层只有4m~6m, 所以避免了深基坑的施工难度, 这种结构属新型结构, 从推进水电行业技术进步角度推荐该方案为实施方案。

摘要:根据黑河龙汇水电站工程特点, 对枢纽建筑物进行技术经济综合比较, 推荐既有拦河闸方案不阻水泄洪能力强的优点, 又具有节省钢材和水泥特点的橡胶坝方案。

小水电枢纽建筑设计 篇5

和平桥水电站水库正常蓄水位2631.0m, 电站额定水头60m, 电站装机容量7.1MW, 多年平均发电量2950万k W·h。枢纽引水流量13.8m3/s, 总库容8万m3。根据《水电枢纽工程等级划分及设计安全标准》 (DL5180—2003) 确定该工程属Ⅴ等工程, 工程规模为小⑵型, 主要建筑物为5级, 设计洪水重现期为10年, 相应洪峰流量183.43m3/s;校核洪水重现期为30年, 相应洪峰流量331.54m3/s;消能防冲洪水重现期为10年, 相应洪峰流量183.43m3/s;地震设防烈度为Ⅶ度。

二、设计基本资料

㈠特征水位

正常高水位为2631.0m;设计洪水位为2631.0m;校核洪水位为2632.417m。

㈡地质资料

1. 坝区工程地质条件。

和平桥电站引水枢纽溢流坝位于河床部位, 上部地层为冲洪积漂卵石层, 极不均质, 较为松散, 骨架颗粒部分接触, 成份为砂岩、花岗闪长岩等。砂砾石及泥质充填。基底地层为三叠系黑云石英闪长岩, 较均质, 块状结构, 岩体较完整。压水试验成果表明, 其上部2.0m左右为强风化层及中等风化层, 其透水率为0.9Lu, 属微透水层。下部则为微风化层。坝区岩土层物理力学指标 (见表1) 。

三、溢流坝构造设计

㈠溢流坝型式的选择

溢流坝段坡面除满足强度、稳定和经济条件外, 其外形易需考虑水流运动条件要求。设计要求:一是有较高的流量系数, 泄流能力大;二是水流平顺, 不产生不利的负压和空蚀破坏;三是体形简单、造价低、便于施工。常用的溢流坝堰型有薄壁堰, 实用堰, 宽顶堰。本工程采用WES实用堰, 溢流面由顶部溢流段、中部直线段及反弧端组成, 上游面为直线或折线。

㈡堰顶高程的确定

本工程中堰顶高程与正常高水位取一致, 为2631.00m。则坝高=堰顶高程-河床高程=2631-2625.3=5.7 (m) 。

㈢堰顶长度

根据地形条件及工程总体布置, 本工程溢流坝堰顶长度定为10m。

㈣上下游坝坡坡率

根据工程经验, 一般取上游坝坡坡率n=0~0.2, 常做成铅直或上部铅直下部倾向下游, 下游坝坡坡率m=0.6~0.8, 则根据本工程地形地质条件, 上游n取0 (铅直) , 下游m取0.8。

㈤堰顶曲线

1. 堰顶曲线方程。

我国现行规范推荐采用幂曲线, 即WES曲线, WES标准剖面的曲线方程为:

式中, x, y分别是以堰顶为原点的坐标;Hd定型设计水头, Hd=校核洪水位-堰顶高程=2632.417-2631=1.417 (m) ;K, n与上游迎水面有关坡度参数。查《WES剖面曲线方程参数表》, 当上游坝坡坡率n取0时, K=2.0, n=1.85。

2. 堰上游曲面线。

若用了圆弧作为堰上游曲面线, 堰顶O点上游三圆弧半径及水平坐标为:

3. O点下游曲线方程。

由X1.85=2.0Hd0.85y可得O点下游曲线方程为:

4. 下游反弧半径R。

5. 确定反弧圆心点坐标。

6. 反弧端点D点坐标。

㈥中部直线部分

中部直线部分的斜率为0.8, 且与堰高曲线的反弧端相切。

㈦溢流坝构造

溢流坝坝体采用C15埋石砼, 为加强坝面的防冲能力, 在坝面表层30cm厚的范围内采用C30钢筋混凝土。

四、溢流坝的防渗、排水设计

㈠防渗长度的确定

溢流坝所需的防渗长度按公式L≥CH拟定, 式中C为勃莱系数, 取6;H为校核洪水位时上下游水头差, 取5.7m。经计算, 溢流坝防渗长度至少需35m。

㈡地下轮廓线的布置

1. 铺盖。

铺盖主要是为了延长渗径, 一般采用砼做成, 长度一般为堰前水头的3倍~5倍。本工程中堰前水头为7.117m, 经计算, 溢流坝前铺盖长度为21m~35m。为了使溢流坝与泄冲闸更好的衔接, 本工程溢流坝前铺盖与泄冲闸铺盖取一样长, 最终取L=25m, 厚度为0.5m。

2. 齿墙。

为了进一步减少渗流量, 可以在减少工程量和工程投资的情况下加深齿墙来起到防渗、稳定的作用。本工程中, 在溢流坝地下轮廓线上共设置5道齿墙, 深度为0.5m~2.0m。

为防止铺盖破坏、变形, 在铺盖中间设置一条横向止水伸缩缝, 止水材料采用止水带。另外, 在铺盖与坝基连接处及坝基与消力池连接处均设置止水伸缩缝, 采用止水带止水。

3. 渗径校核与渗流计算。

经计算, 本工程拟定的渗径长度为50m, 大于所需要的防渗长度L, 故拟定的地下轮廓线基本合理。

五、溢流坝的消能、防冲设计

㈠水流流态的判别

水流为远离水跃, 需建消力池使水流发生临界或淹没水跃。

由于本工程流态稳定, 对地质条件要求较低, 对尾水蝙蝠的适应性较好, 而且消能效果可靠稳定, 故选用底流式消能。

㈡消力池设计

1. 消力池池深计。

按遇10年一遇洪水, 单宽流量最大时, 跃后水深与下游水深即 (hc”-ht) 最大为计算条件。溢流坝下泄流量13.8m3/s, 其单宽流量为1.38m3/s.m。上游水位2631.00m, 下游河道水位2627.45m。

经过计算, 溢流坝消力池池深为0.5m。

2. 消力池长度计算。

溢流坝消力池池长按下式计算:

经过计算, 溢流坝消力池池长为16.5m, 设计取18m。

3. 消力池底板厚度的确定。

消力池底板的厚度, 可根据抗冲和抗浮要求, 按下面两式计算:

经计算, t=1.25m。根据计算结果并结合工程经验, 设计消力池底板厚度取1.0m。

4. 消力池的构造设计。

设计消力池底板采用钢筋砼结构, 为了减小作用在底板上的扬压力, 在消力池水平段的后半部设置了排水孔, 并在该部位的底面铺设反滤层, 排水孔孔径为20cm, 间距为2m, 呈梅花状排列。

㈢海漫

为了进一步消除消力池水流剩余动能, 使水流在一定距离内扩散到河床全断面, 变成比较平稳和均匀的水流, 并保护该段河床免受冲刷, 在消力池之后设浆砌石海漫, 长8m, 厚为0.6m。

六、溢流坝的稳定计算

取单宽1m作为计算单元, 采用抗剪强度公式, 按最不利的情况下 (正常蓄水位时, 下游无水, 水压力, 自重等对坝基面的作用力) 进行抗滑稳定分析。

㈠荷载分析

溢流坝的主要荷载有坝体自重及坝上闸墩, 闸门, 启闭机;上下游坝面上的水压力;扬压力;波浪压力;土压力及泥沙压力;地震荷载。

1. 坝体自重。

溢流坝坝体剖面为不规则的平面图形, 须进行分块来计算。将溢流坝分为八块, 分别计算各自重力, 混凝土容重取24k N/m3。

经计算, 溢流坝的总重ω=806.5241k N

2. 上下游坝面的水压力。

因下游无水, 只考虑上游坝的水压力。不同水深h时水压力P计算公式为:Pi=rhi, 经计算, 则溢流坝单宽静水总压力P=159.189k N。

3. 扬压力。

4. 波浪压力和泥沙压力。

本计算中不考虑波浪压力和泥沙压力。

5. 地震压力。

本工程地震设防烈度为7°, 且坝高小于70m, 可采用拟静力法, 只考虑水平方面地震作用。由公式PS=KHCZFW, 式中KH为水平向地震系数, 当设防烈度为7度时KH=0.1;CZ为综合影响系数, 取0.25;F为地震惯性力系数, 取1.5;W为坝体自重。

经计算, PS1=0.1×0.25×1.5×860.5241=30.245k N。

6. 地震动水压力。

地震时, 坝前坝后的水也随着震动, 形成作用在坝面上的激荡力, 在水平地震作用下, 单宽总地震动水压力用公式PS2=0.65KHCZr H12计算。式中KH、Cz代表含义和取值均同上, H1为坝前水深5.7m。经计算, Ps2=0.9087k N。

㈡稳定计算

六、结束语

该工程已于2012年10月竣工并发电运行, 至今运行状况良好。

摘要:夏河县和平桥水电站位于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县城以东30km处的大夏河上, 该河段呈一“S”型河曲, 河道纵坡较大, 拐弯后形成较大落差, 具备修建引水式水电站的良好条件。根据拟订的坝址, 坝区河谷呈较开阔的不对称“U”型, 谷底宽约125m130m, 河床靠河谷右岸, 宽约30m, 右岸为基岩山体, 易于修建电站引水枢纽。根据拟订的方案, 该电站引水枢纽为一综合建筑物, 采用闸坝结合的布置方式, 从左至右依次为副坝、溢流坝及3孔泄洪冲砂闸。本设计主要为该枢纽溢流坝的设计。

小水电枢纽建筑设计 篇6

1施工导流标准

根据永久建筑物级别, 导流建筑物定为4级。导流挡水建筑物采用土石结构, 选定导流建筑物设计洪水标准为20年一遇, 相应洪峰流量766 m3/s。

2 施工导流方案

坝址处河床宽80~110 m, 河床高程约285 m, 平水期水面高程290 m左右。河床两岸为漫滩, 右岸滩地宽大多在150 m左右, 最大宽度约300 m;左岸滩地宽约50 m。滩地高程290~293 m, 滩地外侧为较平缓的山坡。根据坝址地形条件, 结合枢纽布置, 拦河枢纽施工采取分期导流方式。

一期导流:河水通过原河床下泄, 施工位于右岸滩地的泄水闸、电站厂房、右岸土坝及二期纵向围堰。由于滩地前沿高程较低, 需在河床岸边填筑挡水围堰;河床通过设计洪水时坝址上下游水位分别为291.60 m和291.47 m, 一期围堰顶高程293.00 m。

二期导流:当泄水闸、厂房和二期纵向围堰具备过流挡水条件后, 挖除引水渠进口及尾水渠出口围堰及岩坎, 进行河床截流, 河水通过泄水闸永久底孔和临时导流底孔下泄, 在二期围堰的保护下进行河床土坝施工。临时导流底孔设在泄水闸表孔坝段, 尺寸为10 m×7 m;永久底孔2孔, 布置在临时底孔两侧, 单孔7 m×7 m。通过导流设计流量766 m3/s时, 上、下游围堰堰前水位分别为292.54 m和291.47 m, 相应堰顶高程为294.00 m和293.00 m, 二期纵向围堰顶高程为294.00 m。二期导流布置见图1。

二期导流期末, 待河床土坝基本建成并具备挡水条件后, 封堵临时导流底孔, 拆除下游围堰。

3 导流建筑物设计

3.1坝区地质

坝区地处巴泰凯高原, 为巨厚陆相沉积地层。坝址两岸坡地及以上均覆盖有第三系砂壤土和中细砂;两岸坡脚及滩地、河床, 覆盖有第四系砂壤土和中细砂夹卵砾石;覆盖层以下为白垩系软弱砂岩, 岩层产状近水平, 裂隙不发育, 胶结不良, 强度低, 孔隙大, 透水性强, 该层河边水面附近有出露, 坝区勘探深度100 m未予揭穿, 根据岩体工程地质特征, 可将其自上而下分为3层: (1) 薄层软弱砂岩 (K2i-3) , 厚度大于15 m, 胶结程度较差, 表部风化严重, 渗透性相对不均匀, 渗透系数大多为1.85×10-2 cm/s; (2) 中厚层软弱砂岩 (K2i-2) , 厚约10 m, 胶结程度相对较好, 岩体相对密实完整, 渗透性匀一, 渗透系数约为1.30×10-2 cm/s; (3) 薄层软弱砂岩 (K2i-1) , 深度未揭穿, 胶结程度差, 质地松软, 岩体普遍为强透水, 透系数一般为2.55×10-2 cm/s。

岩体水平向渗透性较强, 而层间渗透性存在差异, 局部表现出相对较明显的承压性;部分弱钙质胶结的松软砂岩存在渗透变形问题, 临界水力比降值大致在0.6~0.9之间;河道两岸地下水补给源丰富、稳定。

3.2一期围堰设计

一期围堰沿河道右岸岸边布置, 堰顶高程293.0 m, 最大堰高3 m, 全长约1 000 m, 均质壤土围堰, 编织袋土护坡, 围堰顶宽3 m, 边坡1∶2。

堰基为河漫滩, 上覆冲积中细砂夹卵砾石, 厚1~5 m, 渗透系数5.44×10-4 cm/s;其下为白垩系砂岩, 透水性强。由于围堰沿河边布置, 无法在河道动水中填筑防渗铺盖。对于灌浆帷幕防渗方案, 通过二维渗流计算对防渗效果进行了分析, 主要计算参数:河水位291.5 m, 基坑水位266.7 m;帷幕厚2.0 m, 渗透系数1×10-6 cm/s;堰基砂岩渗透系数2.55×10-2 cm/s, 无相对隔水层。计算结果见表1。

根据计算结果分析, 堰基无相对隔水层, 且基坑深度较大, 悬挂式帷幕防渗效果较差, 因此, 一期围堰堰基不设防渗帷幕。

3.3 二期围堰设计

3.3.1 上游围堰

二期上游围堰设计水位292.54 m, 顶高程294.00 m, 顶宽18.0 m, 最大堰高9.0 m, 土石结构, 壤土斜墙加水平铺盖防渗, 堰体背水坡1∶1.5, 迎水坡1∶4.5;围堰基础面水平防渗长度40 m (含斜墙段) , 其中铺盖长27 m, 厚2~3 m, 斜墙及铺盖表面采用编织袋土压编织布软体排防护。

堰基河床上覆冲积中细砂夹卵砾石厚0~2 m, 其下为白垩系砂岩, 透水性强。为合理确定水平防渗长度, 进行了二维渗流有限元计算分析, 主要计算参数:河水位292.54 m, 基坑水位281.70 m, 斜墙及铺盖渗透系数1×10-4 cm/s, 堰基砂岩渗透系数2.55×10-2 cm/s。计算结果见表2。

根据计算结果分析, 水平防渗长度40~60 m渗流量变化不大, 选定水平防渗长度40 m。

3.3.2 下游围堰

二期下游围堰设计水位291.47 m, 顶高程293.00 m, 顶宽13.0 m, 最大堰高8.0 m。围堰结构同上游围堰。

3.4 施工过程中围堰断面的调整

工程施工过程中, 根据现场情况及施工条件, 对二期上、下游围堰断面进行了一些调整。上游围堰基本按原设计结构进行施工, 但根据现场施工设备条件, 上游铺盖采取了在水位以上进占填筑方式, 使河床中部铺盖厚度增加至7.1~7.6 m;下游围堰堰体则直接采用防渗土料填筑, 堰体直接起到水平防渗作用, 取消了防渗铺盖。

4基坑排水

4.1基坑渗流计算

一期基坑位于河床右岸滩地, 基岩顶面高程288~295 m, 河水位291.5 m, 河岸地下水高于河道常水位, 基坑水位要求控制在266.7 m以下, 降水深度24.8 m。二期基坑位于主河床, 上游水位292.40 m, 下游水位291.40 m, 基坑内水位281.70 m, 降水深度10.7 m。

渗流计算采用三维有限元方法模拟基坑几何形状和防渗排水系统, 对不同排水形式、排水井位置、井间距等进行了计算分析:

(1) 一期基坑。①采取排水沟单一排水形式可使基坑底面不被渗水浸没, 但岩体中地下水位较高, 泄水闸277 m建基平台 (闸底板) 出现外渗;②在围堰顶部打少量排水井强迫降水, 仍不能完全解决277 m平台外浸, 将井位移至基坑277 m平台, 基本可以解决内坡段外渗, 井间距越小, 效果越好;③排水井沿厂房基坑坡脚附近设置, 泄水闸侧布置于277 m建基平台, 降水效果较好, 渗流量大部分由井抽出, 一部分由排水沟汇集后排出, 计算渗流总量4 520 m3/h (22眼井+排水沟, 砂岩渗透系数1.8×10-2 cm/s) ;④某些部位最大渗透坡降值超过允许渗透坡降, 但范围较小, 主要出现在内部和排水井附近, 只要采取必要的反滤措施, 岩体边坡发生渗透破坏的可能性较小。

(2) 二期基坑。①从三维渗流场计算结果看, 采取排水沟单一排水形式, 可使基坑建基面不被渗透水浸没, 但围堰水平防渗的设置是必需的;②砂岩渗透系数取1.85×10-2 cm/s, 基坑渗水量为3 360 m3/h, 渗透系数取2.55×10-2 cm/s, 渗水量为4 315 m3/h;③地层局部最大渗透坡降值超过允许渗透坡降, 主要出现在内部, 且非集中出现, 岩体边坡发生渗透破坏的可能性较小。

4.2排水设计

根据渗流计算, 一期基坑渗水量取为4 600 m3/h, 二期基坑取为3 750 m3/h。考虑井点布置因素并计入降雨量后, 一期基坑排水按5 400 m3/h设计, 二期基坑排水按4 500 m3/h设计。

一期基坑:采用井排与明排结合方案。在厂房和泄水闸基坑四周坡脚附近设22眼管井, 井间距15~20 m, 井底高程255 m, 井径60 cm, 单井抽水量200 m3/h, 配潜水深井泵, 总计井排抽水量4 400 m3/h;在基坑内设1 m深排水沟, 沟内渗水汇至集水坑后排出, 配流量150 m3/h离心泵2台, 100 m3/h离心泵7台, 明排抽水量共1 000 m3/h。

二期基坑:采用明排方案。基坑内设1 m深排水沟, 沟内渗水汇至集水坑后排出, 排水设备主要利用一期设备, 另配2台流量250 m3/h离心泵。

以上排水设备配置均不含备用水泵。

4.3基坑排水的实施

4.3.1 一期基坑排水

一期基坑降排水分两个阶段实施, 第1阶段将基坑水位控制在266.7 m以下, 保障厂房建基面267.0 m高程以上建筑物的施工;第2阶段将安装间集水井基坑水位控制在建基面262.5 m以下, 浇筑集水井、安装间和1#机组厂房。

第1阶段基本按原设计实施, 共布置18眼井, 井底高程256 m, 每眼井配流量240 m3/s的深井泵, 同时在基坑内设置排水沟和集水坑进行明排。基坑降排水基本达到了预期效果, 2#~4#机组段基坑开挖结束后较顺利的转入混凝土浇筑。

第2阶段初期, 在集水井基坑内、外共布置水泵23台, 实测排水流5 400 m3/h, 水位未能降至建基面262.5 m以下, 集水井基坑下部开挖采取水下开方式完成。由于高程265 m以下岩体 (K2i-1) 结构较为疏松、透水性强, 集水井周边水位较高, 基坑水位迟迟不能降至建基面以下, 混凝土浇筑无法进行, 加上开挖卸荷等因素的影响, 在渗流的长时间作用下, 渗流通道不断加大, 基坑渗水量明显增加。最终在基坑周边节理层形成多处集中渗流通道, 其中两处节理层掏蚀严重, 形成空洞;由于节理层近水平, 原深入下部强透水层 (K2i-1) 的几处排水井井水补给节理层, 进一步加大了渗流补给。

第2阶段后期, 针对上述情况采取了先堵漏截渗, 再加大排水设备容量集中排水措施。首先采用高锰酸钾查找与集中渗透通道连通的排水井, 通过排水井向渗漏通道 (空洞) 内回填级配碎石, 并在基坑内对渗漏通道出口用钢筋石笼进行封堵, 防止碎石流入基坑;然后在基坑外沿注浆形成阻水帷幕, 并对碎石及节理层起到固结作用。后期排水在集水井基坑外围深井内布置21台流量240 m3/h的深井泵, 在基坑下游坡脚布置集水坑, 安装9台流量210 m3/h长轴泵和10台潜水泵明排, 实测最大排水量7 688 m3/h, 随着渗透半径的扩大, 水位稳定在263.0 m以下, 在基坑底部回填部分混凝土后, 使集水井结构混凝土干地施工。

4.3.2 二期基坑排水

二期基坑排水基本按原设计采取明排方案, 基坑内设排水沟, 沟内渗水汇至集水坑后排出。实际排水量 (渗流量) 约1 100 m3/h, 而渗流量计算值为3 360 m3/h (渗透系数1.85×10-2 cm/s) , 分析其原因, 除围堰铺盖加厚减小渗流量外, 由于二期基坑较浅, 处于K2i-3岩层, 而基坑渗流计算中按均一岩体未考虑垂直渗流差异, 尤其K2i-2岩层 (渗透系数1.30×10-2 cm/s) 的作用, 使得渗流计算值偏大。

5 结 语

(1) 从本工程一期基坑渗流计算分析看出, 对于无相对隔水层的强透水地层中的深基坑, 采取悬挂式垂直防渗阻水效果不佳;二期基坑水平铺盖防渗效果明显。

(2) 对于强透水地层, 采取深井降低基坑外围地下水位是有效的方法, 但应注意地层不同位置、不同深度上渗透性差异, 重视揭穿富水区和深层强透水地层带来的危害性。

小水电枢纽建筑设计 篇7

1 影响导流方案的主要因素

水电水利工程是比较复杂的工程, 导流方案的选择也要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要选择科学合理的导流方案, 就必须在认真分析各种影响因素的基础上, 拟定具有合理性的方案, 并通过进行技术经济比较, 从中选择技术经济指标优越的方案。选择导流方案时应该考虑以下因素:

1.1 水文

河流的流量和水位的变化幅度以及枯水期的长短、洪汛的时间、冬季的流冰及冰冻情况等, 均直接影响导流方案的选择。一般来说, 对于河床单宽流量大的河流, 宜采用分段围堰法导流, 而对于水位变化幅度较大的山区河流, 可以采用基坑淹没的导流方法, 在一定时期内可以通过围堰和淹没基坑来宣泄洪峰流量。另一方面, 对于枯水期较长的河流, 要充分利用枯水期安排工程施工, 否则会影响施工进度及质量, 但对于枯水期不长的河流, 如果不利用洪水期进行施工, 就会拖延工期;对于流冰的河流, 应充分注意流冰的宣泄问题, 以免流冰室塞, 影响泄流, 造成导流建筑物的损坏。

1.2 地形地貌

坝区附近的地形条件对导流方案的选择影响很大, 对于河床宽阔的河流, 尤其在施工期问有通航、过木要求的情况, 宜采用分段围堰法导流。当河床中有天然石岛或沙洲时, 采用分段围堰法导流更有利于导流围堰的布置, 特别是纵向围堰的布置。例如, 三峡水利枢纽的施工导流就曾利用了长江中的中堡岛来布置一期纵向围堰, 取得了良好的技术经济效果。在施工中, 如果遇到两岸陡峻、河段狭窄而且山岩坚实的地区, 比较适合使用隧洞导流的方法, 对于河流的两岸或一岸比较平坦, 属于平原河道或有河湾、老河道可以利用时, 则适合采用明渠导流的方法。

1.3 地质和水文地质

河流两岸及河床的地质条件对导流方案的选择与导流建筑物的布置有直接影响:如果河流两岸或一岸有足够的抗压强度 (岩石坚硬、风化层薄) 时, 可以选用隧洞导流的方案;如果岩石的风化层厚且破碎, 或有较厚的沉积滩地, 则适合于采用明渠导流, 由于河床的束窄, 减小了过水断面的面积, 使水流流速增大, 这时为了河床不受过大的冲刷, 避免把围堰基础淘空, 应根据河床地质条件来决定河床可能束窄的程度。对于岩石河床, 抗冲刷能力较强, 河床允许束窄程度较大, 甚至可能达到88%, 流速有增加到7.5m/s的;但是对于覆盖层较厚的河床来说, 它们的抗冲刷能力相对比较差, 束窄程度不到30%, 流速只允许达到3.0m/s。此外, 选择围堰型式, 基坑能否允许淹没, 能否利用当地材料修筑围堰等, 也都与地质条件有关, 而对基坑排水工作和围堰型式的选择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当地的水文地质条件, 因此, 为了更好地进行导流方案的选择, 要对地质和水文地质勘测工作提出专门要求。

1.4 水工建筑物的型式及其布置

水工建筑物的型式和布置与导流方案相互影响, 因此在决定建筑物的型式和枢纽布置时, 应同时考虑并拟订导流方案, 而在选定导流方案时, 又应充分利用建筑物型式和枢纽布置方面的特点。如果枢纽组成中有泄水孔、隧洞、涵管、渠道等永久泄水建筑物, 在选择导流方案时应该尽可能加以利用, 在设计永久泄水建筑物的断面尺寸并拟订其布置方案时, 应该充分考虑施工导流的要求。

采用分段围堰法修建混凝土坝枢纽时, 应当充分利用混凝土坝与水电站之间、混凝土坝溢流段和非溢流段之间的隔墙作为纵向围堰的一部分, 以此来降低导流建筑物的造价, 节约资源, 合理控制枢纽建筑造价水平。在这种情况下, 对于第二期工程所修建的混凝土坝, 应该核算它是否能够布置二期工程导流建筑物 (例如底孔和预留缺口) 。例如, 三门峡水利枢纽溢流坝段的宽度主要就是由二期导流条件所控制的。与此同时, 为了防止河床冲刷过大, 还应核算河床的束窄程度, 保证有足够的过水断面来宣泄施工流量。

1.5 施工期间河流的综合利用

施工期问, 为了满足灌溉、供水、通航、筏运、渔业或水电站运转等的要求, 使导流问题的解决更加复杂。如前所述, 在通航河流上, 大多采用分段围堰法导流。要求河流在束窄以后, 河宽依旧可以满足一般船只的通行, 水深要与船只吃水深度相适应, 束窄断面的最大流速一般不得超过2.0m/s, 特殊情况需与当地航运部门协商研究确定。对于浮运木筏或散材的河流, 在施工导流期间, 要避免木材堑塞泄水建筑物或者堵塞束窄河床。在施工中后期, 水库拦洪蓄水时, 要注意满足下游供水、灌溉用水和水电站运行的要求, 有时为了保证渔业的要求, 还要修建临时的过鱼设施, 以便鱼群泅游。

1.6 施工进度、施工方法及施工场地布置

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进度与导流方案密切相关, 通常是根据导流方案来安排控制性进度计划。在水利水电枢纽施工导流过程中, 对施工进度起控制作用的关键性时段主要有导流建筑物的完工期限、截断河床水流的时间、坝体拦洪的期限、封堵临时泄水建筑物的时间以及水库蓄水发电的时间等。但各项工程的施工方法和施工进度又直接影响到各时段中导流任务的合理性和可能性。例如, 在混凝土坝枢纽中, 采用分段围堰施工时, 若导流底孔没有建成, 就不能截断河床水流和全面修建第二期围堰;若坝体没有达到一定高程和没有完成基础及坝体接缝灌浆以前, 就不能封堵底孔和使水库蓄水等。因此, 施工方法、施工进度与导流方案三者是密切相关的。

2 导流方案的选择与比较

在进行方案比较时, 应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论证:导流工程费用及其经济性;施工强度的合理性;劳动力、设备、施工负荷的均衡性;施工工期, 特别是截流、安装、蓄水、发电或其他受益时间的保证性;施工过程中河道综合利用的可行性;施工导流方案实施的可靠性等, 为此, 在方案比较时, 还应该要进行以下工作的分析选择, 以求最佳导流方案。

2.1 水力计算的比较

通过水力计算确定导流建筑物的尺寸, 并进行导流方案布置。大、中型工程尚需进行导流模型试验。对于设计中的主要比较方案, 通过试验对其流态、流速、水位、压力和泄水能力等进行比较, 并对可能出现的水流脉动、气蚀、冲刷等问题进行重点论证。

2.2 工程量与费用的比较

对拟订的各比较方案, 根据水力计算所确定的导流挡水建筑物和泄水建筑物尺寸, 按相同精度要求计算主要工种工程的工程量, 例如, 土方、石方的挖、填方量, 砌石方量, 混凝土工程量, 金属结构安装工程量等。在方案比较阶段, 费用计算方法可适当简化, 例如可采用折算混凝土工程量方法。这样求出的费用等经济指标虽然难以完全准确, 但只要能保证各方案在同一基础上比较即可。

2.3 拟定施工进度计划

不同的导流方案, 施工进度安排是不一样的。首先, 应分析研究施工进度的各控制时点, 如开工、截流、拦洪、封孔、第一台机组发电时间或其他工程受益时间等。抓住这些控制时点, 就可以安排出施工控制性进度计划。然后, 根据控制性进度计划和各单项工程进度计划, 编制或调整枢纽工程总进度计划, 据此论证各导流方案所确定的工程受益时间和完建时间。

2.4 施工强度指标计算与分析

根据施工进度计划, 可绘制出各种施工强度曲线。首先, 应分析各施工阶段的有效工日。计算有效工日时, 主要是扣除法定的节假日和其他停工日, 停工日因工种而异。例如, 土坝施工过程中, 降雨强度超过一定值则需停工, 冬季气温过低, 也可能需要停工;混凝土坝浇筑过程中, 因气温过高、气温过低或降雨强度过大, 也可能需要停工。当采用过水围堰掩没基坑导流方案时, 还要扣除基坑过水所影响的工作日。

2.5 河道综合利用的可能性与效果分析

对于不同的导流方式, 河道综合利用的可能性与效果相差很大。除定性分析外, 应尽可能做出定量分析。在进行技术经济指标分析与计算时, 一定要按科学规律办事。切忌主观倾向于某一方案, 就人为地使该方案工程量尽可能小, 使其各项技术经济指标尽可能优越;主观上认为不可取的方案, 则尽可能使其工程量变大。这样一来, 各方案就不能在同一基础上比较了。过去的几十年, 我国的基本建设体制以自营式为主, 对经济效益注意不够, 各种“上马预算”已使国家吃了不少亏。现在, 我国已全面实行招标承包制, 更应注重技术经济分析。

3 结语

总之, 水利水电枢纽工程施工中导流方案的选择对工程的建设意义重大, 为保证工程保质保量的完成, 就必须对导流方案进行各种影响因素的分析和比较, 做出正确的选择。

参考文献

[1]毛建平, 金文良主编.水利水电工程施工.郑州:黄河水利出版社, 2004.

[2]周克己编.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组织与管理.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1998.

小水电枢纽建筑设计 篇8

关键词:新藏水电站,厂区枢纽工程,压力管道,开挖程序和方法

1 概述

压力管道为埋藏式,采用一条主管,经两个卜形岔管分为三条支管分别向厂房内3台机组供水的联合供水布置方式。压力管道采用斜井敷设,斜井倾角50°,压力管道由上平段、斜井段和下平段组成。主管开挖直径7.1 m,总长228.935 m,支管直径4.6 m,最长62.84 m。斜井开挖直径7.1 m,高程118.9 m,全长134.21 m。

2 压力管道开挖程序和方法

2.1 施工通道

1)上平段。上平段施工在9#岔洞开挖完成后,即可进入施工,洞身底板预溜1.5 m厚渣料作为施工通道。

2)下平段。引水下平段施工进场,由(厂区)1#施工支洞进入到尾水洞,然后开挖(厂区)2#施工支洞,由(厂区)2#施工支洞进入开挖主管段,然后先后进入1#、2#、3#压力管道支管段,承担压力管道斜井段和下平段的开挖、出渣、通风等工作。

3)引水隧洞斜井段。斜井上部施工通道:上弯段(上弯段顶部进行适当扩挖)→上平段→9#岔洞→10#公路→9#公路。斜井下部施工通道:下弯段(下弯段底部进行适当扩挖)→下平段→(厂区)2#施工支洞→尾水隧洞→(厂区)1#施工支洞→9#公路。

2.2 开挖程序

根据本工程的特点及招标文件控制性节点工期要求,施工程序按以下原则考虑。

1)洞岔口开挖施工前,采取锚杆锁口等有效防护措施,确保工程施工的安全。

2)根据招标文件要求,多条平行洞开挖时,原则上间隔开挖。为确保洞室围岩的稳定,将3条压力支管道分为2组间隔开挖,先同时施工第一组(3#、1#),施工完成后,再进行第二组(2#)开挖。

3)各条压力管道开挖支护先施工上、下平段,再施工斜井段。其中,上平段开挖在9#岔洞完成后开始进行,下平段开挖在(厂区)2#施工支洞施工完后进行。尽早打斜井段的反导井,以形成较好的通风条件,改善下平段施工环境。

4)平洞段初喷混凝土和锚杆施工紧跟开挖面,挂网和复喷混凝土,滞后开挖掌子面30 m左右,与开挖平行作业;斜井初喷混凝土和锚杆施工紧跟开挖面,挂网和复喷混凝土每两个循环进行一次;不良地质带先进行超前锚固,开挖后及时进行喷锚支护。依据上述原则,压力管道开挖程序如图1所示。

2.3 开挖施工方法

2.3.1 压力管道上、下平段

压力管道上平段的开挖与支护施工在9#岔洞开挖完成后进行,下平段开挖与支护施工在厂区2#施工支洞开挖,支护完成后进行。

全断面开挖,采用自制移动平台车配气腿钻水平钻孔,人工装药,非电毫秒微差爆破,钻孔孔径50 mm,Ⅲ类围岩洞段周边孔孔距50~55 cm,单循环进尺按3 m控制;Ⅳ类围岩洞段周边孔孔距35~45 cm,单循环进尺不大于1.5 m。下层开挖预裂和梯段爆破均采用气腿钻钻孔,人工装药,非电毫秒微差爆破,梯段循环进尺按4.5 m控制。2.3 m3侧卸装载机配15t自卸汽车出渣,1.2 m3反铲进行排险和岩面清理。底部留1.5 m厚渣料做为出渣道路。

当开挖至地质不利结构面出露位置处,除控制药量及减小循环进尺以减少对围岩稳定影响外,还应及时采取超前支护以及架设钢支撑等加强支护措施。

2.3.2 压力管道上、下弯段

上、下弯段主要部分分别从上、下平段进行开挖,其余斜弯段部分开挖采用斜井开挖方法,与斜井开挖一同进行。为保证反井钻机操作空间及后期混凝土施工相关设备运行空间,对压力管道上弯段顶部进行局部超挖。同样为方便导井布置和井底出渣,对下弯段底部亦进行局部超挖,超挖部分在压力管道进行衬砌时,用同标号混凝土回填。上弯段上部和下弯段下部采用全断面开挖,钻孔采用YTP-28气腿钻,自制台车配合钻孔和装药,扩挖部分采取浅孔微循环,单循环进尺不大于1.5m,出渣采用2.3 m3侧卸装载机配合15 t自卸汽车。

2.3.3 压力管道斜井段

斜井段开挖采取先反导井打导向孔、溜渣井,然后再正向扩挖,导井溜渣的方法施工。反导井布置于竖井中部洞轴线上,采用反井钻机钻孔,首先钻导向孔,导向孔采用导向仪控制孔向并及时纠偏,导向孔完成后,进行反向扩挖至φ2.0 m直径导井,导井保证一次成型,避免形成不利下料的台阶。

扩挖施工前,在上平段布置升降装置(5 t卷扬机、吊环及钢丝绳等)并设置1座吊篮,设备及人员经吊篮至溜渣井下部并以此作为操作平台进行施工,开挖采用YTP28气腿钻钻孔,由上而下分层垂直钻孔,爆破孔间排距0.6~0.9 m,孔深2.5 m,采用非电毫秒雷管爆破。

为保证斜井开挖平整度及控制超欠挖,周边光面爆破,单循环爆破孔钻孔孔深控制在2.5 m左右(弯段部分1.5 m),造孔采用YTP-28型钻机,人工装药及联网,光面爆破参数应在试验的基础上并随施工过程逐步优化、完善。

石渣由人工扒入溜渣井并溜入下部出渣区,2.3 m3侧卸装载机配15 t自卸汽车出渣。

斜井段支护紧跟开挖进行,采用吊篮配合实施,吊篮采用布置在上平段的卷扬机牵引。锚杆采用YTP-28汽腿钻造孔,钢筋网现场安装,并与锚杆焊接,除一部分施工布置于上平段与斜井段交叉口处并接导管至工作面施喷外,喷射机布置在开挖工作面上,混凝土采用溜管溜至湿喷机受料斗。下弯段最后2~3个循环喷混凝土可在下平段布置喷射机,接导管至工作面施喷。

2.4 施工要点

1)对各洞(井)交叉口1.5倍洞径范围开挖后,及时实施加强支护,在必要情况下可实施超前锚杆或进行超前预灌浆等措施。

2)合理应用光爆、小药量短进尺等控制爆破技术进行洞(井)开挖规格控制,保证洞挖成型质量,减少开挖对围岩的影响,开挖后适时支护,避免塌方。

3)压力管道上、下弯段开挖时严格控制洞井轮廓线,施工中有效发挥手风钻灵活机动的优势,严格控制循环进尺(单循环进尺不大于1.5m),以减少台阶超挖量,保证轮廓线有效尺寸。

4)加强围岩安全监测,建立安全预报制度。开挖过程中、根据开挖部位和地质条件,及时根据要求设置安全监测点和围岩收敛监测断面,及时沟通信息,以便调整开挖钻爆程序和钻爆参数,减轻开挖爆坡对围岩稳定的影响。

5)不良地质洞段采取浅孔弱爆破开挖,喷锚支护紧跟开挖工作面,并根据围岩情况及时安装格栅钢架进行加强支护,必要时采取超前锚杆或管棚超前支护。

6)对断层、软弱夹层、层间错动带采取如下处理措施:①超前支护。根据已有地质资料和施工中的超前勘探资料,当洞(井)至断层、软弱夹层或层间错动附近时,采取超前锚杆(必要情况下采取超前小导管预注浆)措施进行支护,然后再进行开挖。②开挖后,及时强支护断层、软弱夹层或层间错动部位开挖,及时按设计进行锚杆及挂网喷混凝土支护,必要情况下采用工字钢拱架或格栅钢拱架支撑,以保证洞(井)的稳定。③断层破碎带的处理。如遇到较大规模断层、软弱夹层时,开挖后,按设计要求和监理人指令,采取挖槽、锚固、回填混凝土及灌浆措施。

2.5 循环作业时间

根据施工程序安排,在通道形成后,压力管道上平段(含上弯段技术扩挖部分)、下平段(含下弯段技术扩挖)将作为两个大的平行作业面最先安排施工。各部位开挖及支护方法不尽相同,开挖与支护循环作业时间也存在不同。开挖钻孔及装药施工过程中,可适当安排支护作业,减少循环作业时间。

开挖支护循环作业时间见表1,其中上下弯段未单独列出,其一部分施工随上(下)平段进行,一部分施工随斜井段进行。

3 结语

上一篇:建筑工程施工造价控制下一篇:网上开店全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