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测化验室

2024-10-11

监测化验室(通用12篇)

监测化验室 篇1

1 环境监测实验室质量控制核心意义

环境监测是一切环保事业开展的核心基础,做好质量控制主要体现在监测数据精准性、普遍性、精细度、全面性以及可比性等方面。通过对环境监测获取到的信息可真实有效的反映出当前区域环境水平以及今后发展动向,进而可为环保机构、社会单位做进一步的管理控制、监督执法提供科学参考信息。而该类信息真实可靠性较大层面取决于环境监测实验室整体质量管理效果,该项工作是确保信息质量的必要途径。具体来讲实验室质量管理涵盖内部质量管理以及外部质量管理两个层面。前者是确保实验室能够提供精准全面分析结论的首要前提,同时也是确保各个实验室相互之间质量管理顺畅开展的重要关键,对提升员工业务水平,优化监测管理效果意义重大。

2 做好环境监测实验室质量控制对策

2.1 促进监测管理制度更新,扩充实验室经费投入

当前,我国较多区县环境监测工作站始终依附当地环保机构,该制度令员工配备、资金管理、划分资源等工作更多的受制于环保单位统一调度,无法提升实践工作效率。为此,应积极推动监测管理制度更新,将监测工作站由行政划归方面真正独立出来,采用垂直管理模式,激发环境监测工作团队上下一心、服务一条龙的核心功能,保证独立行使监督管理职能,全面提升监测信息说服力与公信力,进而有效预防监测分析结果受到更多单位的干预影响,确保环境监测管理各个流程真正实现透明、公开、独立,获取到更加客观严明的信息数据。

新时期,一部分环境监测实验室呈现出监测水平同具体任务无法全面适应的问题,采取的工作方式无法全面符合环保要求,而监测技术也不能快速跟上科技创新的步伐,足以表明我国环境监测工作整体水平还需持续提升。为实现该目标,应进一步扩充实验室经费投入,政策上鼓励新型技术应用,对勇于创新的部门、行业先锋人才给予必要的奖励。同时,应积极引进高水平监测系统、先进监测设备,将陈旧落后的系统全面取缔,真正提升环境监测管理硬件服务水平,进而保证监测实验室开展高质量的工作。

2.2 提升员工队伍整体素质,做好标准物质管理

监测实验室保质保量的开展工作离不开整体素质过硬的专业人才,因此监测站应把好人才引进关,进行必要的人才考核管理,通过持证上岗、人才培养教育、积极组织培训交流活动、灵活引进人才、派出人才深造,自主学习以及集中学习等多重模式,使监测员工夯实理论基础,掌握新型监测技术手段。同时,应注重对他们质量意识的塑造,使员工全面提升敬业奉献精神,做好思政工作,使监测管理人员形成高度责任心,认真细致、追求真理的良好作风,进而营造最佳的工作氛围,达到事半功倍的工作效果。

环境监测实验室标准物质是其加强质量管理的重要工具,为此实验室应进一步健全相关制度,做好标准物质管理。具体来讲,应委派专人负责管理,依照库存状况提出采购申请。同时,采购阶段中应选择标准计量单位批准同时授权进行生产的标准物。基于标准物类别众多的特征,实验室应制定管理台账,具体来讲应涵盖名称、存储总量、编号、生产厂家、采购时间、质量水平、有效期时限、应用信息登记、存储地点等。还应针对标准物流通总量做监督,依照具体存放标准进行规范化管理。同时,应定期粘贴相关标识,证书等材料则应由专人负责管理。可引进数据库管理系统做好标准物信息化管理,进而真正提升整体效率水平。

2.3 科学采集样品,优化分析测试质量

环境监测实验室各项工作中,采样是基础任务同时也是关键环节,因此应加强质量管理,依照相关规定、技术规范,由采集点选择、采集分析、贮存管理等层面入手做好控制。首先,应合理设定监测频次,选择监测点应针对污染物状况、分析对象、具体环境合理选定操作时间,应用必要的空白样分析、密码样或是平行样方式方法。同时,监测员工应做好设备校准、认真填写相关记录单,样品应详细粘贴标签。存储管理过程中应预防标签受损、信息不清等问题,做到储运安全快速,及时进入实验室做后续分析,完成交接转移等手续,预防样品缺失、受损、受污染等问题。

通常来讲,校准曲线会伴随贮存期限以及周围温度状况发生斜率变化的问题。因此在测定试样的基础上,绘制标准曲线十分必要。此曲线仅可在线性范围之中应用,同时不应出现外延现象,且应用标准曲线的时限应控制在两个月以内。在完成质量控制样测试分析后,应快速于当天上报质管科室,一旦察觉实验出现失控问题,则应迅速核查原因并再次进行样品测试分析。

3 结语

随着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在提升综合生产力的同时也给生态环境造成了极度的破坏影响。为此,我们应加强环保事业建设,积极做好环境监测实验室质量控制管理,唯有如此,方能察觉实践工作中的不足与缺陷,有针对性制定科学整改对策,进而令监测信息更直观、清晰、完整、真实,为环境保护管理贡献更大的力量。

参考文献

[1]刘颖,李晶.环境监测实验室质量控制的措施分析[J].科技传播,2012(09).

[2]张万峰.浅析水环境监测的质量控制管理[J].环境与生活,2014(07).

监测化验室 篇2

1、实验人员进入实验区工作时必须穿工作服,实验完毕清洗双手。

2、与分析、检测工作无关的人员不得随意进入实验室,非工作人员进入实验

在未经该室管理人员许可的情况下不得随意使用仪器及附属设备。

3、与分析、检测工作无关的物品禁止带入实验室,严禁在实验室内抽烟、喝水、吃食物。

4、实验室内保持清洁、整齐、安静,随时注意地面、桌面、仪器的整洁。实验台面须每天擦拭,除配置好的试剂、移液管外,其他实验物品均放置在指定位置,不可随意摆放。地面至少每周打扫两次,并保证无浮尘、无污渍。

5、实验过程中应将滤纸、试纸等投入废纸篓中,废液倒入废液桶中。

6、实验过程中如发生安全事故,室内人员保持镇静,按有关急救措施处理,熟悉使用消防器材(如灭火器等)。

7、在实验结束及节假日期间,各实验室人员须认真检查自己所负责的电源、火源、水源、气源及门窗等安全状况,确保实验室安全。

天平室管理规范

1、天平室内应保持安静,动作要轻缓。

2、出入天平室随手关门,除放置与天平使用有关的物品外,不得放置其它物品。

3、称量前检查天平是否处于水平位置,如有异常,即时调整至水平位置。

4、称量物不得超过天平的最大载重量(120g),称量精度在0.01g以下的试剂及样品不可使用分析天平。

6、不得在天平里称量或转移挥发性、腐蚀性的试剂。

7、开、关天平要轻、缓,称量的物品必须放在适当的容器中,不可直接置于天平托盘内。

8、称量结束后,关闭天平,取下被称量物体,切断电源,清洁台面,罩好天平罩,填写天平使用记录。

9、天平室管理员须定期维护、检查分析天平,天平框内硅胶干燥剂蓝色消失后及时烘干更换。

10、在天平周围不可放置太多的样品、试剂,及时将已称量完的样品、试剂放回留样柜或试剂室内。

原子吸收室管理规范

1、分光光度室内除仪器及电脑外不得有其他无关物品存放。

2、开机前取出挡光板,开机后若不用紫外光区,关闭氘灯,实验全过程保持卫生。

3、比色皿使用完毕后,请立即用蒸馏水冲洗干净。

4、仪器使用时应打开比色皿盖或使用挡光杆,如连续使用中间应适当使之避光休息。

5、分光光度计务必防止洒进液体,应及时擦干净,干燥剂应定期更换或烘烤。

6、避免强电场、避开腐蚀性气体、避免与较大功率的电器设备共电。

7、样品测试完毕后,放好挡光板,关闭电源,清理桌面,盖好防尘罩,废液桶移出光度室。

气相色谱室管理规范

1、实验室内保持清洁、整齐、安静,随时注意地面、桌面、仪器的整洁。

2、仪器开机前应确保电路、气路正常、安全,并每月进行检查,且更换气瓶后必须对气瓶进行试漏检查。

3、①气瓶存须放在气瓶柜,使用过程中,发现有严重腐蚀和损伤时,应提前进行检验。

②气瓶内气体不能用尽,必须留有剩余压力(剩余气量不少于1Kp)。

4、每次开机前检查氢空仪器里的电解液是否在上下液位线内,及时进行补充。每半年更换1次电解液及吸附活性炭。

5、仪器运行时不可随意离开,结束实验时确保火焰熄灭再关闭主机、气源,最后盖上仪器防尘罩。

样品准备室管理规范

1、样品管理员仔细填写样品登记单并检查填写是否完整。

2、样品室保持清洁、无鼠害、防虫和防变质、避免阳光直射,温度保持17℃—20℃,温度50%—65%。

3、样品室应配备防火器材,以备应对紧急情况。

4、样品管理员及时检查样品储存环境,并填写环境记录。

5、样品摆放整齐规范,按储存要求做好样品的封存。

6、样品水分超过安全水分的保存温度在15℃以下,高水分粮存放在0℃以下。

7、样品管理员应将样品分类定位存放,标识清楚,做到帐物相符。

风干室、研磨室管理规范

1、实验室内保持清洁、整齐、安静,随时注意地面、桌面、仪器的整洁。

2、实验室内除相应实验人员外,其他人员禁止入内。

3、样品风干、研磨结束后,及时将剩余样品及各种工具清理干净并放入指定位置。

试剂室管理规范

1、试剂领用需及时填写领用记录,试剂归还时应按照其对应编号放入指定位置。

2、对易燃、易爆、强酸、强碱、强氧化剂归还时必须保证包装密实,瓶身无粘附各种试剂。

3、严禁将实验药品带出实验室外及赠与他人,剩余有毒药品应交管理员妥善保管。

实验室“三废”处理规定

实验室三废指在化学实验过程中产生的废气、废液、废渣等有害物质。为了保证实验的安全进行,并努力减少对城市环境造成的污染,特作如下规定:

1、进行一般实验,产生较少有害气体的,应开启通风机或打开窗户,使室内空气得到及时更新。

2、对可能产生强烈刺激性、或毒性很大的气体的实验,必须在通风橱中进行,并保证通风良好。

3、实验过程中产生的各种废液不得直接倒入下水道,必须倒入废液桶。

4、实验室定期对废液进行清理,包括添加足够量的中和剂,清除其中的有机悬浮物以及固体淀物等。实验过程中产生的废渣也不得随意丢弃,待清理废液时,一并送交相关处理单位进行处理。

5、在反应过程中可能产生有毒、腐蚀性、刺激性气体的实验必须在通风橱(或通风处)进行;

6、完成实验后,要清洗、整理仪器、药品,检查水、电开关

安全保卫制度

1、所有实验人员都必须严格遵守实验室各项规章制度,保证实验室的安全。

2、实验人员有权杜绝使用不符合安全要求的插头、插座,严禁私拉乱接,电气设备必须安全接地。

3、凡使用剧毒、易挥发物品的实验,必须在通风橱中进行。

4、①钾、钠等易燃品注意保存,使用时远离明火,用后立即盖上瓶盖。②强氧化剂(如氯酸钾、高锰酸钾等)使用时不能研磨,否则可能引起爆炸。③强酸、强碱具有强腐蚀性,切勿使其溅到皮肤或衣服上,眼睛更应注意,应按规程进行有关操作。

5、实验室内不得吸烟、吃食物,实验人员必须掌握防火、防爆、防毒有关知识。

6、实验结束后,实验员必须关好水、电、气,将药品放回试剂室,由当天值班人员检查执行情况。

7、实验区大门及时关闭,不得将外人带入实验室,更不得私自将钥匙交给别人代管。

监测化验室 篇3

【关键词】环境监测 污染排放物 模拟标准物质

环境监测过程中样品的处理、化学试剂及洗涤等向环境排放了污染物质,造成了许多污染问题。那么如何在环境监测过程中减少实验室的污染源,控制污染问题,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监测实验室污染问题

1、样品污染

在环境监测过程中,采集样品常常是工厂、生活废水处理厂的进、出口,各项污染物浓度指标相当高。因此,对于这些高污染水源如不及时合理处理,大量的采样样品必将成为实验室污染源。作为环境卫生学和水处理学的例行检验,细菌学必不可少。在常见的细菌学检验方法中,为便于观察和统计,以便更为直接得到有效数据,常进行细菌培养、繁殖。细菌数量浓度高的会达上亿,如不及时处理,最终大量的细菌将排入周围环境,对环境造成再次污染。

2、化学试剂污染

首先是标准物质及质控样品污染。标准物质作为质控样品,以已知样或未知样颁发,检验各实验室间和实验室内分析数据的准确性、精密度和仪器的可靠性。质控标样中常常含有铅、铬、镉、汞、锌等污染物,质控方法的研究开发和发放质控标样时,也向环境排放大量污染物。在环境监测中,按照质控要求,每一批待分析样在分析中都要带一个质控标样。同时,在绘制标准曲线会用到一些有毒有害物质。例如:气相色谱分析室内外空气质量时,绘制标准曲线需配制苯、甲苯、二甲苯等标准溶液,这些物质都是有毒有机溶剂。虽然质控标样所含污染物并不多,然而,环境监测是长期的,周期性的,日积月累,其影响不容忽视。其次,测试样品试剂污染。水质常规分析过程中,加入有毒有害物质的现象十分普遍。进行溶解氧测定时,需加入叠氮化钠。测定叶绿素的测定时候常用到丙酮试剂;红外光光度法分析测定水质石油类,需要加入CCI4;测定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时需加入三氯甲烷;测定氯化物采用的硝酸汞滴定法常用到硝酸汞。这些剧毒、有害物质不管是在实验过程中还是排放到环境中都将对人的身体造成伤害。

二、控制实验室污染对策

1、适量采样

首先,采样前采样监测人员可先查阅历史资料或询问当地环保负责人员,了解该采样点水质排放情况。其次,根据经验值及所监测项目内容初步估算出所需要样品值。监测人员在实际采样过程中,针对一些排放浓度大,需要稀释次数多才能测验的样品,比如一些造纸、印染等厂矿的进口,可酌减样品的取样量,以免所采样品被带回实验室,大部分不能用上成为实验室污染物。

2、采用模拟标准物质

针对常规标准物质常含铅、铬、镉、汞、砷、苯并( a)芘等有毒有害物质,可根据测定本身对准确度的要求选用不同级别的标准物质。对于新方法研究、二级标准物质检验、实验室绘制标准曲线时才用一级标准物,针对环境监测用质控样品可用模拟标准物质代替。因此, 加大对模拟标准物的研制, 研发出广泛、适用、环保的质控标样。同时,在保证监测数据准确可靠的前提下,研究减少实验室质控标样发放的最佳数量,减少环境污染。

3、改进监测分析方法

过去对监测方法只注重方法的灵敏度、检测限而忽视了方法的有毒性等问题,测试样品中加入有毒有害现象十分普遍,应寻找其代用方法并不断加以改进和完善。例如,在测定二氧化硫时用“甲醛缓冲液吸收吸收盐酸副攻瑰苯胺比色法”代替“四氯汞钾吸收盐酸副玫瑰苯胺比色法”;测氨氮时用水杨酸2次氯酸盐光度法、滴定法、电极法代替纳氏试剂光度法;测定氯化物用硝酸银滴定法代替硝酸汞滴定法;测定硝酸盐氮应用硝酸根电极法等代替,并努力提高方法的准确度和精密度,不断发展新的测定方法,以减少向环境排放污染物或向环境中排放的物质易于分解转化,实现无毒无害。

4、利用现代测试仪器

充分利用现代测试仪器减少化学试剂的用量,如: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气相色谱仪、离子色谱仪和溶解氧测试仪、pH 计等现代测试仪器,不仅可以减少了化学试剂所造成的环境污染,而且使监测更加迅速、连续、自动。例如,用溶解氧测定仪或者生物传感器、诱变剂传感器、pH生物传感器、光纤生物传感器、毒性检测仪、大气生物传感器等测定溶解氧,可不加叠氮化物剧毒试剂及一般化学试剂。另外,可用离子色谱测定二氧化硫,用原子吸收法代替阳极溶出伏安法测定金属离子。测定硝酸盐氮应用离子色谱法,减少有毒有害物质的运用。Morton设计了一个作为环境监测系统生物电化学装置,能够使水样符合已设定的健康、安全标准。Cheung也设计了一个包含大量酵母细胞的生物电化学装置,用以降低环境毒素, 如抗生素和有机溶剂等。

5、采用其他方法

在化学分析过程中,不可避免会产生实验室废物、毒物,许多废物是一般方法很难降解或者转化的。因此,针对这些废物,分为可回收利用和不可回收利用,对于不可回收利用废物采取深挖土埋方式处理。可回收利用的,例如:在测定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时,将未受到污染的四氯化碳(如比色皿所用四氯化碳) 回收再利用,而萃取后剩余的四氯化碳则采用金属铁或铁合金为还原剂,以可溶性无机盐为催化剂,在室温和大气压条件下运行。还原剂和催化剂没有二次污染,在酸性条件下效果优良。系统会产生自絮凝作用,进一步去除污染物,否则将造成再次污染。针对细菌培养的实验,我们对废弃菌处理的方式是先进行高压灭菌, 待灭菌成功后才排入周围环境,从而减少污染物的排出量。

参考文献:

[1] 刘建琳,环境监测的全面质量管理[J],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2001,13

网络实验室蠕虫病毒监测系统研究 篇4

关键词:网络机房管理,蠕虫病毒,ARP病毒,诱捕入侵,入侵检测

基于新进程创建事件的网络蠕虫监测可以说是在网络蠕虫防治方面的一个尝试。为什么要使用监测新进程执行的方式来进行网络蠕虫的监测呢?在对一些计算机安防系统和Windows的自我保护机制的研究过程中发现目前基于文件完整性或进程检测的技术已经在一些方面得到了应用,在进程监测方面的应用就包括Windows VisTa操作系统、瑞星卡卡安全助手和狙击安全工具等,这些系统或工具在系统启动新进程时会给出警告提示,让用户进行选择是否允许这种操作,这就需要根据用户自身的经验来进行决定了,而文中的目标是将这种技术和自动选择操作功能结合再应用到网络蠕虫监控上来,这样就可以实现网络蠕虫的自动监测,从实现网络蠕虫的自动检测上说也不失为一种新的探索。

1 病毒监测

对于采用何种事件来激活监测系统,可以有两种选择来实现[1,2]:检测文件的创建事件,在文件创建完成时对程序进行扫描来检测是否为病毒,这要用到事先准备好的病毒库来进行检测,如果病毒一旦变种就有可能会出现漏检的现象,这种方式已在各种杀毒软件里用到;利用对进程的创建事件来进行检测,在新进程创建时激活检测系统进行检测,这种技术可以在卡卡的上网助手中体会得到。这两种事件的激励方式各有优缺点,基于文件创建的方式比较适合于杀毒软件,在文件创建完成后就可以对文件进行扫描,将扫描结果和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对比,如果找到匹配的数据就可以认定为病毒,在病毒执行前就可以进行清毒工作,但前提是需要庞大的病毒库支持。而且Windows系统在运行过程中会有大量的文件创建和删除过程,监测起来会占用过多的系统资源。相对来说基于进程创建的方式因为新进行的创建事件要比文件的创建事件要少得多,因此在监测起来相对容易些,因此最终使用进程创建来做为监测的激励事件,但是也存在如何区别哪些是正常或非正常进程的困难。

这种蠕虫病毒的测试方法为基于新进程事件的网络蠕虫病毒监测方案。该方案根据系统进程创建事件来激活监测活动。根据网络蠕虫传播过程可以知道网络蠕虫的4个步骤中,产生新进程的事件位于网络蠕虫的复制和激活过程中,因此测控这个过程是可以发现网络蠕虫入侵事件的,当然同时必须区别哪些是正常的进程,如果是不正常进程就阻止其进一步的执行。一旦这种方案设计成功就可以实现如下几个功能:自动提取网络蠕虫源程序。因为病毒己复制到诱捕机,因此提取出病毒源程序并不困难;可以实现网络蠕虫自动预警。在发现入新进程后并被排除为系统正常进程后就可以利用网络向监控端发送消息进行报警;保证用来监测的主机不成为网络蠕虫的新节点。很多诱捕系统在诱捕过程中往往会成为病毒的新节点,很容易被牺牲掉,但本诱捕系统由于阻止了进程的进一步执行,因此不会有这种危险存在;可以实现网络联动,实现网络的自动免疫。在获取了病毒源程序后,通过对病毒特征代码的提取和发布,利用类似于杀毒软件的方式,在其它计算机上安装进程拦截软件并更新病毒库后就可以防止同种病毒的感染,实现自动联动防毒目的,从一定意义上说可以实现网络的自动免疫的功能;系统响应速度快,无需做大量分析就可以快速捕获网络蠕虫。由于系统是基于新进程的创建事件进行触发工作,根本无须进行大量的代码扫描或文件对比工作就可以判断为网络蠕虫因此可以做到快速响应;通过网内多点设置可以搞响应迅速。通过在一个网段内均匀分布设置多个监测点,可以提高捕获网络蠕虫的概率,也就可以提高系统响应速度,检测上说也不失为一种新的探索。

2 模块实现

网络蠕虫的传播过程都要经过扫描、攻击、现场处理、复制激活4个过程[3,4]。只要将病毒的任何一个过程中止病毒也就无法进一步传播,在目前的大部分病毒监测系统里主要倾向于从网络数据中发现网络蠕虫病毒和通过对主机的分析发现蠕虫病毒两个方面。从网络数据中发现网络蠕虫病毒主要是在病毒的扫描和攻击过程中进行分析处理,通过对主机的分析发现蠕虫病毒则是在复制激活过程中进行分析处理。设计思路也是从第4步入手进行研究,利用对新进程的监测来发现网络蠕虫的过程。系统研究一共分为4个部分完成:(1)病毒诱骗。设置诱捕器诱捕网络蠕虫;(2)病毒分析。对进程进行分析找出属于网络蠕虫的进程;(3)数据提取。提取出网络蠕虫的特征代码;(4)数据分发。向网络中发布病毒数据,供其他计算机下载,实现网络联动防毒。

2.1 病毒诱骗

对病毒的诱骗需要通过设置合适的诱捕器来实现。如何让网络蠕虫长驱直入是诱补器的任务,诱捕器一般有两种方式来实现,一种是直接在真实的系统上来实现,还有一种是通过VMware来实现,在VMware中运行的Windows操作系统其实和真实的并没有两样,而且VMware还提供了多网卡设置,方便实现多点布局。在实验时两种方式都经过了测试,在系统受到病毒感染时虚拟机的方式更容易对系统进行恢复。对诱捕器进行了如下的设置:

(1)重新安装一个新的操作系统,安装完成后不需要打任何补丁。

(2)打开网络属性选项,将计算机的IP地址设置成和被监测网络的地址在同一个网段内。

(3)在用户管理里将Administrator的用户密码设置为空。

(4)在控制面板的服务中,选中Automatic Updates服务将其设置为禁用。

(5)进入系统工具里将任务计划里的任务全部删除。

(6)安装进程监测程序,并启用监测功能开始进入监测状态。

这样诱捕系统就设置完成了,诱捕系统设置完成后一般可以将Windows系统本身进行的进程调用和启动过程控制在极少数的范围内,这个结论可以从下面的研究过程中得出。这样诱捕器就可以放置到被监测的网络里开始进行诱捕工作了。下面就是对新进程进行监测和分析的实现过程。

2.2 病毒分析

安装完诱捕系统后,如何对新进程进行监测和发现新进程创建时如何对新进程识别并对认定为不安全的进程阻断是一个关键点。实现了对不安全进程的阻断也可以对诱捕系统进行防护,同时也可以防止诱捕器被病毒感染而成为网络蠕虫的新节点。基于进程创建事件的程序设计过程分为两部分:进程创建过程的分析、创建系统钩子钩住系统创建进程中的API关键函数。

2.2.1 进程创建过程的分析

因为本监测系统是对整个Windows系统进行监测,因此只能使用系统钩子。为了能找到合适的截取点,以便实施钩子程序,有必要对windows系统的进程创建过程进行详细分析,Windows的系统进程创建过程是一个不对外公布的秘密,但仍可以利用一些内核级的调试工具进行跟踪,找到Windows中进程创建过程中所调用的各种函数和流程,这里使用windbg来进行的。

2.2.2 创建系统钩子钩住系统创建进程中的API关键函数NtCreateSection

钩住API函数NtCreateSection是在驱动程序中实现的,但NtCreateSection函数的地址的获取需要在应用程序里实现。这样当系统调用NtCreateSection进行进程创建时会首先调用驱动程序里的函数,这时会激活驱动程序工作,驱动程序根据传过来的进程相关的信息可以对程序源文件进行分析,看是否为系统本身的程序,如果不是就阻断进程的继续执行并提取出特征代码上传到数据服务器中,并通知其它计算机进行数据更新,让其他计算机具有防止此进程的执行,同时用udp广播的方式向管理机(根据IP地址区别)的指定端口发消息进行网络蠕虫预警,提醒管理员注意。

2.3 对新进程的特征代码的提取

获取到网络蠕虫后要实现网络联动和其他计算机主机的自动防疫可以将蠕虫的程序和特征代码一并取出并上传到计算机服务器中,然后通知其他主机自行下载更新数据就可以实现自主防疫的效果,也就实现了自主的网络联动防毒的能力。根据杀毒软件的经验,本文采用了目前比较成熟的方式来实现特征码的提取工作,在这里取蠕虫程序中一段6字节(每字节16位二进制,一共96位二进制)数据做为其特征码存储,虽然算法简单,但最大可以表示296种不同的数据。但通过使用winhex工具对可执行文件源文件进行分析发现大部分的执行程序源文件里偏移量在1000以内会存在很多空白区(数值为0)和FF的数据内容,如果读取这些数据作为特征码的话就容易造成不同的程序取出的特征码出现相同的现象,因此需要用一种数据提取算法来预防这种情况的出现。

2.4 发布、自主防疫和预警的实现

将特征码发布采取FTP上传的方式上传到服务器上,服务收到上传数据后可以以声音或变换图形的形式来发出报警进行网络蠕虫预警,然后再发消息通知其他计算机下载更新病毒数据。通知计算机更新数据的过程可以通过两种方式来实现,一是向所有连接到服务器的计算机发出更新消息,还有一种是在安装了监管系统客户端的计算机上设定定时更新功能来实现自动更新数据,但是采用第一种方式的响应速度要快得多,因为消息的传递是在发现网络蠕虫后就发出了,是即时的所以可以实现快速联动的效果。一旦计算机更新了病毒数据库,当具有相同特征代码的进程创建时就会被阻断其执行过程,这样就可实现未染毒计算机的自动免疫了。

3 结语

目前学校网络实验室管理工作人员面临着计算机软件更新工作量大、病毒泛滥、保护系统经常被破坏等问题。如果能找到一种方法,能实现主动阻止网络病毒爆发又能有效地控制学生上机的行为,使学生在上课期间不能运行一些被禁止的软件或其他有损计算机的操作,诸如有破坏性的程序、聊天程序、无关网站、游戏、电影播放软件等等,同时又能实现软件的自动增量更新、自动清除垃圾数据、自动更改计算机IP地址和计算机名等功能,将是解决这些问题的一个很好的办法。本文通过对网络蠕虫传播机制的研究,找到一种可以对网络蠕虫进行自动诱捕来实现从被动防御转向主动防御的过程。

参考文献

[1]戴伏英.网络和计算机游戏成瘾的预防[J].中国学校卫生,2005,26(7):45-85.

[2]吴欣.学校机房违规软件监控系统[J].教育信息化,2005,27(6):122-124.

[3]刘丹,等.计算机机房管理中若干问题的探讨[J].河南机电高等专学院学报,2005,13(2):65-67.

环境监测中 实验室管理制度 篇5

1、监测分析室是分析实验检定的工作场所,为保证环境清洁、安静,不经允许外人不得进入;

2、严禁在监测分析室内吸烟、饮食、会客,不得晾晒衣服和放置与实验室无关的物品;

3、监测分析室的地面、操作台应经常打扫、擦拭,保持无灰尘,实验台抽屉内试剂架柜、仪器架柜,通风橱内要摆放整齐有序,标志清晰、规范;

4、各监测分析室应做好安全保卫工作,各种安全设施和消防器材应定期检查,妥善管理,保证随时可以供应,注意实验室用电安全,定期检查电器线路,室内电线管道设施,应安全、规范,不得随意布线;

5、分析人员进入监测分析室应身着白大褂,必须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和安全规则,认真执行本人所承担的技术操作规范,工作要集中精神,严禁玩忽职守;

6、使用各种仪器设备时,必须遵守有关操作规程安全使用规则;

7、监测分析室内的药品、试剂标签清楚,存放整齐,各种玻璃仪器应分类保管,使用后及时清理干净,放回原处,摆放整齐;

8、凡属剧毒、易燃、易爆物品必须经专人负责保管,不准在监测分析室内随意存放;

9、实验完毕,及时整理仪器设备和清洗实验用具,正确处理废弃物,及时切断电源、气源和火源,下班前检查水、电、气及门窗安全方可离去 检测人员行为规范

1、爱岗敬业、忠于职守、坚持原则、钻研业务、务实进取;

2、科学检测,严格执行标准、遵守检测程序,保证检测质量 做到数据准确、有效;

3、遵守法规讲廉洁、拒腐蚀、不徇情、守公德、讲文明,做到五不准;

a.不准收受被检测单位的礼品礼金或有价礼券;

b.不准参加被检测单位的邀请娱乐活动;

c.不准收受被检测单位的宴请;

d.不准参加被检测单位或个人的营销活动;

e.不准利用职权搞不正之风。

4、遵守检测工作程序,做到:

a、持证上岗,遵守安全操作规程,确保安全检测;

b、检测完毕,要清洗好器皿和仪器,清理剩余样品垃圾;

5、遵守保密规定,妥善保管检测资料。为用户保密和保护技术所有权制度

1、全站工作人员应严格遵守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保密制度,做好技术保密工作。凡系绝密、机密、保密文件,必须按规定范围传阅,不得随意扩大传阅范围;

2、本站重要技术和正在研究中的分析方法,重大事故有关报告及处理记录,各种保密技术资料,一律不准随意查阅、外借;

3、采样计划、检验报告、原始记录和数据未公开前,未经有关部门许可,一律不准以任何形式向无关人员泄露扩散;

4、凡用户提供的产品技术资料、图纸、工艺文件等,一律不准向外公布或转让,也不得用于个人或单位的经济开发;

5、监测分析室谢绝无关人员参观来访,必要时经监测分析室负责人批准;

6、全站工作人员都有保密的义务和责任,凡违反保密规定,要追究责任并视情况轻重进行处理; 档案的管理制度

1、资料员对档案进行分类登记造册,并按存档年限,定期清理到期资料,并分类造册,办理销毁手续;

2、借阅档案时应登记,并应当日归还;

3、需借用存档检验报告时,应由质量负责人、技术负责人等亲自提取并签字,其他人不得借用;

4、资料室执行《实验室内务管理控制程序》,应加强防火、防蛀、防霉、防盗工作,保证档案信息的安全;

5、严格遵守本站《为用户保密和保护技术所有权程序》; 综合技术室职责

1、协助质量负责人实施质量体系有效运行,负责报告的规范管理;

2、编制检测工作计划;

3、处理用户对检测工作的抱怨,核算检测报告事故率;

4、负责质量手册的管理,负责上岗操作证的管理;

5、管理全站的仪器设备使用与维护及计量检定、校验和溯源;

6、组织并开展比对试验和能力验证工作;

7、负责检测工作的接待,下达检测任务,发放检测报告;

8、统计检测计划完成情况,核算检测报告延误率;

9、负责统计报表工作、档案及后勤工作; 质控室职责

1、全面负责本站的质量保证工作,制定质量保证措施,并组织实施,组织内部质量体系审核工作;

2、制定质量保证规章制度并组织落实,定期向本站领导和上级站汇报工作;

3、负责监测人员考核认证和实验室评比的正常工作;

4、负责组织有关的技术培训和质量考核; 监测分析室职责

1、负责编制本室的年度工作计划、物资需求计划、人员培训计划,并提交综合技术室,完成业务工作总结;

2、完成大气、水、噪声等项目的常规监测和污染源监测;

3、负责监测数据的填报,并接受质控人员的质控、考核及培训工作安排;

4、负责监测分析室内有关规章制度的制定并实施;

5、负责检测仪器设备的日常维护与保养工作及其计量仪器设备的送检任务;

6、做好环境记录、设备使用记录和检测原始记录;

7、服从综合技术室调配工作安排,做好监测分析方法的研究、改进及新方法的建立工作,完成站长交给的其他任务; 站

1、健全组织机构、明确各部门和管理人员质量职责,给予他们履行其职责所需的权利和职责;

2、任命本站的技术负责人和质量保证负责人,授权报告签字人;

3、带领全站职工认真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与党中央保持一致;

4、站长对本站工作全面负责,接受上级主管部门下达的任务,规定本站的质量方针,确定质量目标,批准发布质量手册;

5、组织质量手册的宣贯,让每个人都理解自己的质量职责,使之质量体系得以正常运行,质量方针得到贯彻;

6、全面负责按时完成上级主管部门下达的各项监测任务。

7、负责本站各项工作的工作质量、各类人员的培训与使用。

8、全面负责本站的环境监测计划,科研计划的编制,及本站近期发展规划的编制工作。

9、对本站工作出现的重大偏差、失误造成的后果承担责任;

10、对因领导不利或责任心不强、管理不善致使检测工作出现重大失误而造成的严重损失负责; 技术负责人职责

1、负责本站全面技术工作;

2、负责解决监测技术,规范,方法等的执行过程出观的问题,指导各项监测业务工作;

3、批准比对试验和能力验证计划;

4、负责技术资料、文件等的签发。秉公办事,保证监测结果的可靠性和公正性;

5、审核《质量手册》并监督检查《质量手册》的执行情况;

6、批准发布程序文件和作业指导书;

7、负责技术资料保存期限和销毁的审批;

8、对因领导不利或责任心不强、管理不善致使检测工作出现重大技术问题而造成的严重损失负责;

9、当质量负责人不在时,行使质量负责人职责; 质量负责人职责

1、负责全站监测质量管理工作;

2、负责本站环境监测质量保证,审核质控数据,对监测报告的质量进行抽查;

3、协助站制定环境监测计划、指导质控室对技术人员进行学习和培训;

4、组织编写质量手册,使之贯彻与执行;

5、负责审核对用户的抱怨处理结果;

6、对新增监测项目的认证申请进行审核;

7、对在监测工作中的不规范监测行为有权提出批评和处理意见;

8、组织内部质量体系审核,并制定管理评审计划;

9、对因领导不利或责任心不强、管理不善造成监测工作质量失控负责;

10、当技术负责人不在时,行使技术负责人职责; 综合技术室负责人职责

l、组织完成质量审核工作;

2、组织编制检测工作计划;

3、负责受理客户的委托检测,下达检测任务;

4、负责质量事故和客户申诉受理工作;

5、负责质量手册的管理,制定人员技术培训计划并组织实施;

6、负责制定仪器、设备的购置计划和负责实施,并组织验收工作;

7、制定仪器、设备周期检定、校验计划,并组织实施;

8、制定比对试验和能力验证工作计划;

9、仪器、设备及技术、质量记录档案的管理工作;

10、负责仪器、设备的标识管理,仪器设备的维护、维修及日常管理工作; 质控室负责人职责

1、负责开展全站的质量保证工作,制定质控措施,并组织实施;

2、审查质控数据和监测报告;

3、负责制定质量保证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定期向本站领导和市监测中心汇报工作;

4、负责监测人员考核认证和实验室评比工作;

5、负责组织有关的技术培训和质量考核; 监测分析室负责人职责

1、监督管理监测分析室内务,对本室工作全面负责,协调室内人员的分工,安排落实检测任务;

2、负责审核原始记录和检测报告,对检测的质量负责;

3、组织实施本室监测质量控制、业务学习和技术考核;

4、及时向站长汇报本室情况,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

5、负责有关检测实施细则、技术规程的编制、实验室安全、卫生、事故查处;

6、负责仪器设备的验收、检定、安置、调试和日常使用、保养和管理;

7、编写仪器设备、标准物质、玻璃器皿、化学试剂等物品的需求计划,报综合技术室汇总;

8、研究验证检测技术与方法,负责比对试验的实施;

9、完成站长交办的其它工作; 监测员职责

1、必须持证上岗,正确熟练地掌握本岗位监测分析的技术和有关仪器的使用和维护;

2、遵守工作制度,严格执行检测规范和操作规程,正确使用计量器具,按规定填写原始记录,按时报送检测结果;

3、严格执行分析质量控制有关规定,检测前做好充分准备,检测过程中坚持控制好准确度和精确度。检测时发现异常及时汇报,主动提出合理建议,对自己出具的检测数据负责。测试完毕及时整理、清洗器具;

4、搞好仪器设备的维护、保养,认真填写使用记录。不得使用未经检定合格或超迟检定周期的计量器具进行样品检测;

5、坚持原则、忠于职守,不受其他因素干扰。做到科学、求实、公正、廉洁,保证检测数据的科学性、公正性和准确性,自觉遵守保密制度,维护用户权益;

6、刻苦钻研业务知识,收集和掌握与本人有关的国内外检测技术发展现状与动态,不断提高检测能力和服务水平;

7、爱护公共财物,节约试剂、水电,保证室内清洁整齐,维护公共场所卫生,时刻做好安全检查工作; 校核员职责

1、负责对检测原始记录进行校核工作;

2、校核检测方法与规定方法的符合性及检测工作程序的符合性;

3、校核检测原始记录格式的规范性、记录的原始性和完整性,数据和数据处理的正确性;

4、审核监测报告; 监督员职责

1、监督我站的质量方针、质量目标和贯彻执行情况;

2、监督检测工作质量,对不按操作规程和技术标准检测的人员做出停检、复检决定,上报质量负责人;

3、对检测人员进行有效监督,熟悉检测方法和程序,了解每项检测目的;

4、对检测数据、报告进行监督,及时指出存在问题,并协助纠正,切实保证检测工作质量;

5、监督质量问题、质量事故及抱怨处理; 资料员职责

1、负责人员技术档案、计量认证证明材料的档案管理;

2、按档案管理要求建好档案,管理档案;

3、负责对档案进行鉴定,提出销毁过期档案申请;

4、负责检验报告、质量体系文件、仪器设备档案以及其他主要质量记录的,归档保管;

5、严格遵守档案保密制度,不得随意外借档案和向他人泄密档案内容;

6、收集国内外有关最新标准,保证承检产品标准的有效性;

7、负责向监测分析室发放现行有效技术标准和收回作废技术标准; 样品管理员职责

1、负责对采样人员所采集的样品进行接收、编号、检查登记。

2、负责按照正确的保存方法对接受样品进行保存,防止水质变化影响测量结果;

3、负责及时将所存样品与监测分析人员进行交接;

4、负责样品室环境条件的维护、记录;

5、负责对监测结果进行解码,并将现场数据与监测结果交报告编写员出报告; 报告编写员职责

1、负责报告格式的编制;

2、熟悉国家环保标准,并运用得当;

3、负责根据观场资料与监测结果编写监测报告;

4、负责将写好的监测报告交综合技术室; 仪器设备管理员职责

1、负责所管仪器设备的日常维护和保养;

2、仪器设备到期时,提前报综合技术室申请检定;

3、仪器设备损坏后,及时报综合技术室,申请维修或提出降级申请; 授权签字人职责

1、监测报告由技术负责人签发;

2、对签发的监测报告的准确、可靠、公正负责;

3、被签发的监测报告的质量受到疑义时应负起该负得责任; 内审员职责

1、参加内审工作;

2、填写“内审检查表”、“纠正措施表”中有关的内容;

3、编写《审核报告》;

4、授权签字人的职责; 记录(档案)的管理制度

1、资料员对档案进行分类登记造册,并按存档年限,定期清理到期资料,并分类造册,办理销毁手续;

2、借阅档案时应登记,并应当日归还;

3、需借用存档检验报告时,应经质量负责人和技术负责人同意后,方可提取并签字,其他人不得随意借用;

4、档案室执行《实验室内务管理控制程序》,应加强防火、防蛀、防霉、防盗工作,保证记录信息的安全;

5、严格遵守本站《为用户保密和保护技术所有权程序》;

6、具体按《档案管理工作程序》执行; 授权与代理职责

1、站长不在时,副站长代理其职责;

2、技术负责人和质量负责人互为代理;技术负责人和质量负责人、均不在时,由副站长代理;

危险品、危险行为及准则

1、所有药品、标样、溶液都应有标签,绝对不要在容器内装入与标签不符的物品;

2、禁止使用实验室器皿盛装食物,也不要用茶具、食具盛装药品,更不要用烧杯当茶具使用;

3、稀释硫酸时,必须在硬质耐热烧杯、锥形瓶中进行,只能将浓硫酸慢慢注入水中,边倒边搅拌,温度过高时,应等冷却或降温后再继续进行,严禁将水倒入硫酸;

4、开启易挥发液体试剂之前,先将试剂平放在自来水中冷却几分钟,开启时瓶口不要对人,最好在通风橱内进行;

5、易燃溶剂加热时,必须在水浴或沙浴中进行,避免明火;

6、装过强腐蚀性、可燃性、在毒或易爆物品的器皿,应由操作者亲自洗净;

7、移动开启大瓶液体物品时,不能将瓶直接放在水泥板上,最好用橡皮布或草垫垫好,若为石膏包封的可用水泡软后打开,严禁锤砸、敲打,以防破裂;

8、取下正在沸腾的溶液时应用瓶夹,先轻轻摇动再取下,以免溅出伤人;

9、将玻璃棒、玻璃管、温度计等插入或拔出胶塞、胶管时应垫棉布,切不可强行插入或拔出以免折断刺伤人;

10、开启高压瓶时,应缓慢并不得将出口对人,关气时应先关闭钢平阀门,放尽减压阀中的气体,再松开压阀螺杆;

11、严禁用火焰在易燃管道上寻找漏气的地方,应用皂液检查;

12、配制药品或实验中放出有毒和腐蚀性气体的操作应在通风橱内进行;

13、用电应遵守安全用电规程;

14、实验室中应备有急救药品、消防器材和劳保用品;

15、每天下班前检查水、电、门、窗等,确保安全。

模块名称 模块相应能力要素 对应课程序号 教学学期

基本素质和能力 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了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懂得一定社会人文科学知识,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掌握必备的

基础知识环境监测能力 掌握环境监测大型实验、仪器分析大型实验的基本能力

12、环境影响评价能力 了解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的编制方法、并与实际应用相结合环境保护与治理能力 掌握水污染、大气污染治理的原因和方法,掌握固体废弃物的处理和利用,了解环境生态,合理利用微生物等新技术进行环境保护与治理 环境工程设计能力 熟悉环境保护法规,了解环境污染产生的原因,掌握环境污染治理的手段和环境管理业务,逐步提高环境工程设计能力

仔细看看

1、水污染控制工程技术

主要讲授水污染控制的技术原理和工程学方法,其中包括水污染控制的物理方法、物理化学方法、化学方法、生物化学方法和污泥处理,辅以实验、实习(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实践教学。

2、废气治理工程

主要讲授烟除尘技术以及各种除尘装置的工作原理,气态污染物的治理技术,含二氧化硫、硫化氢、氮氧化物、氯、氟、有机废气和恶臭气体的治理技术等。

3、固体废弃物处理及利用

本课程共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讲述固体废物的预处理方法,包括收集、压实、破碎、分选、增稠、固化:第二部分讲述固体废物的资源化技术和应用,包括焚烧、热解、高温堆肥、沼气发酵以及几大类典型固体废物的综合利用;第三部分讲述固体废物的最终处置的原则、工艺和技术,包括海洋处置和陆地处置。

4、环境监测

主要讲述 水和废水监测、大气和废气监测、固体废物监测、土壤污染监测、生物污染监测、噪声监测、环境放射性监测、连续自动监测技术与简易监测技术、监测过程的质量保证等的内容、方法及分析评价,使学生掌握环境监测的环境监测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监测方法的科学原理、监测技术的关键、各种各类监测方法的特点及适用范围等一系列理论与技术问题;掌握相关法规、方法、监测内容和评价方法,培养今后在监测数据收集、整理和评价等方面达到独立开展工作的能力,培养学生具有综合应用多种方法处理环境监测实践问题的能力。

5、环境生态学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掌握环境生态学的概念,环境生态学的形成过程及发展趋势,环境生态学的研究内容、理论,研究方法及实际应用,了解受损生态系统变化,掌握生态系统的演替规律以及修复对策,掌握生态系统管理和可持续发展理论。使学生能够运用生态学原理来防治环境污染,保护环境。

6、环境微生物学 是环境污染防治与微生物学相结合而产生发展起来的一门交叉学科,重点是研究环境污染防治工程中涉及到的微生物学问题,如栖息在自然环境、受污染环境和人工处理系统中的微生物生态、环境的自净作用、环境污染及其生物处理工程中的微生物学原理等。

(二)实践课程

1.军事训练

通过军事训练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树立学生的国防观念,纪律观念,提高其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

2.环境监测实验

了解相关实验设备的结构性能,熟练掌握实验的一般技能和仪器设备的使用方法,掌握常规环境指标的测定方法;学会通过处理、分析实验数据,将实验结果反馈到各环境生产工艺中,以解决实际生产问题。通过本课程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分析及解决问题能力,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3.仪器分析实验 使学生掌握各种仪器分析方法的基本原理;实

验仪器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和操作技能;对各类分析方法的特点及适用范围,特别是对当前科学研究、工业生产中广泛使用的仪器设备、操作技术及发展趋势等有系统地了解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协作能力及基本的科研素质,提高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为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参加科研、生产以及升学深造奠定必需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4.社会及专业调查

时间安排在每学年的寒暑假,通过社会调查、专业调查、参观访问,社区服务等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了解国情和行业对人才的需求,掌握调查研究的基本方式、方法,培养学生的使命感、责任感、紧迫感以及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深入调查的作风,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七、就业方向:管理等工作。

监测化验室 篇6

【关键词】有害物质来源;处理方式;注意的问题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因此,作为环境保护工作耳目的环境监测成了一项必不可少的工作,它能为环境管理者提供必要的技术手段支持,当某一地区突发环境污染时,对其进行环境监测就能及时准确地在数据上掌握其污染程度和变化趋势,为下一步的管控打好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环境监测所产生的实验室废液也应慎重对待,由于这一部分的废液量很少,不易引起重视,通常直接排放,这种做法是非常错误的,如果不处理好再排放将会造成环境的二次甚至更严重的污染。因此必须加强对环境监测实验室废液方面的管理,使其更加规范化,不要让环境监测实验室变成一个固定的污染源。

1、环境监测实验室里的废弃液体来源

在日常的环境监测中,需要采集一定量的污染源、环评、地表水等样品进行分析;在突发环境污染事件中,需要对被污染的环境介质进行布点评估采样,往往要设置多个点位,而且,为了掌握污染的程度和变化趋势,以及保证分析结果的稳定性,将会在不同时段分批次采样分析,这个过程将产生大量的分析废液;同时,用于检测的各种试剂量大,种类多,有害程度不尽相同,有些试剂失效或超过保存期,有些试剂使用期限很短,比如现配现用的做标准曲线的标准溶液,若试剂间发生反应,又会衍生出种类更加复杂的废弃物质;还有检测所用的移液管、显色管、玻璃杯等器皿,上面附着反应物,需要用大量洗涤剂和水冲洗,因此也会在这个过程中产生废液。

2、部分废弃物质的有害性以及其处理方式

废液中的有害物质主要通过物理或化学反应转化成无毒或者低毒的物质,下面主要介绍几种常见的实验室废弃物的有害性及其处理方法。

2.1金属溶液

铅、镉、铜、铬、汞等重金属离子,如果直接排放到下水道,最终将进入地下水,渗透到土壤中,通过农作物和动植物积累,这将给大自然和人类造成严重的损害,在这里主要介绍铬和汞。在酸性溶液中,铬一般为六价,具有强氧化性,我们可充分利用它的这一性质,在废液中加入亚铁盐或亚硫酸盐等具有强还原性的物质,将其还原为三价铬,而后加入强碱性溶液调节pH值为8~9,生成沉淀Cr(OH)3,过滤将沉淀和溶液分离。为了尽可能除尽溶液中的重金属,可以将过滤出来的上清液重复操作几次直到没有沉淀产生,那些过滤出来的沉淀可以干燥后用焙烧法处理,使其和煤渣一起进行焙烧,处理后得到铬渣填埋。

金属汞及其化合物属于剧毒物质,常温即蒸发,可通过呼吸道、皮肤接触或消化道等不同途径侵入人体,损害人体器官。如果在使用过程中不小心洒出,必须用硫磺及时清除掉。处理实验室废液中的汞可用硫化物共沉淀法:先将含汞盐的废液用碱性溶液调节到pH值为8~10,然后在调节后的溶液中加入过量的硫化钠,使其生成硫化汞沉淀,这种沉淀毒性较小,再加入硫酸亚铁作为共沉淀剂,生成的硫化亚铁沉淀可将硫化汞微粒吸附共沉淀,然后静置、分离,再经离心、过滤,滤液经检验没有汞离子即可排放,残渣可用焙烧法回收汞或制成汞盐。

2.2氰化物

含氰废液不能随便乱倒,尤其不能倒入酸性溶液中,因为在酸性介质中会产生剧毒的氰化氢,非常危险,因此要求在处理氰化物时必须在通风橱中进行。由于这种溶液低浓度不易处理,因此可以加入氢氧化钠调节pH值为10以上,再加入含量为3%的高锰酸钾粉末,分解氰化物。如果溶液本身即为高浓度的,可以使用碱性氯化法处理,首先用碱性溶液调至pH值为10以上,再加入次氯酸钠等,经过充分搅拌后,氰化物就被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氮气等无毒气体,放置24小时待完全反应之后,再次测试,合格后排放。

2.3有机溶剂废液

随着我们站饮用水80项开发的认证完成,有机溶剂的使用量大为增加,而这些有机溶剂价格偏贵,毒性较大,且难以降解,我们可将该类废液加以回收利用。对于可水解的有机溶剂,例如有机酸酯类,可以加入强碱性物质氢氧化钠或者中等强度的氢氧化钙,然后对其加热分解,水解后如果废液无毒害时,再加入酸性物质进行中和,加水稀释后排放出去;如果还含有有害物质则可以用吸附的方法进行除毒。对于不溶于水的有机溶剂,可首先使用分液漏斗洗涤,洗涤时采用不同的洗涤剂,再用水洗涤,干燥后进行蒸馏精制、纯化,如果纯度较高可重复使用。由于有机溶剂一般具有挥发性和毒性,因此在处理时要注意安全,须在通风橱中进行。

2.4综合废水

在水污染源监督监测、总量控制等工作中,总会出现一些含有复杂成分的废水,这些废水可以选择委托给专门的污水处理厂或者具备资质的环保公司择,也有利于节约人力物力。如果自行处理的话,可以将综合废水先调节到pH值为3~4,呈强酸性,然后在这些溶液中加入铁粉,使其充分反应后,再用碱调节到pH值约为9的强碱性溶液,再加入高分子混凝剂使其降为沉淀,滤除后干燥,然后再做适当的处理即可。

3、处理废液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进行环境监测时,有时需要采集该污染地区被污染最严重的样品进行检测,比如工业原液,因此该部分废弃物的浓度就会很高,由于大部分实验都是放热反应,只有极少数是吸热反应,为了避免因为大量处理废弃物放出大量的热而造成不必要的意外发生,我们在处理废液时一定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由于不同的废液组成成分不同,因此在处理的过程中可能会有发热、毒气以及爆炸等危险发生,因此在处理之前一定要充分了解废液的性质,遵循分类放置,分类处置,一次少量,分多次进行的原则,加入适当的物质使其产生化学反应,生成无毒害物质,且要边操作边仔细观察记录反应的情况。有些只加入一种物质,比如络合离子,根本无法反应完全,还要采取合理措施,决不能让还含有有害物质的废液排放到自然中;还有些物质其反应后生成的物质也是有害的,像这种情况必须进行再处理;由于我们并不清楚两种物质的反应剧烈程度,因此应缓慢进行;在进行反应时一定要搅拌均匀,这样可有效避免因为局部剧烈反应而造成严重后果。

4、总结

进行环境监测目的就是尽量保护好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如果在监测实验过程中产生的废弃液处理不当给环境造成了二次污染,环境监测就失去了其固有的意义。目前我国暂时还没有关于实验室废液处理的标准。因此,作为环境保护者的我们要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以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为指导,对实验废液进行有效处理,绝对不能图方便未经去污处理就将其排放到环境中,必须做到废弃液体达标排放。

参考文献

[1]孟祥和,胡国飞.金属废水处理[J].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0,17

环境监测实验室内质量控制探讨 篇7

1 对环境监测实验室进行质量控制的重要意义

环境监测实验室质量控制技术又被称之为内部质量控制。其主要控制对象是:分析数据质量的稳定性, 遇到异常情况时作出正确判断, 并针对问题采取有效的解决措施。在实验室采取的质量控制的重点内容在于控制实验误差, 将实验所得数据的精度控制在一定的空间范围之内。其属于基础性工作, 是环境监测质量优劣的重要保障。

2 进行环境监测实验室质量控制的基本程序

2.1 实验室所处环境条件

首先、实验室所处的环境应该在抗干扰能力强, 且不会对测量结果带来影响的, 如在非固定场合, 则必须避免项目之间的化学试剂交叉感染问题发生。其次、所使用的各种计量器具必须符合计量检定要求才能使用其进行测量。第三、使用分析仪器前必须校准, 确保其运行状态良好。第四、实验室内所使用的水及化学试剂必须符合分析要求的纯度, 并在有效期内。

2.2 确定分析方法

首选方法必须符合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者国际标准的方法, 只有通过认可的实验室方能采取已认定的非标准方法。其次在没有标准方法的状况下, 可采用一些相关组织及相关科学杂志上推荐的方法。

2.3 实施空白实验

空白值对测定值有着直接性的影响作用。因此为了解决综合性的影响因素, 在每次分析样品的同时, 都需要做个空白实验, 其平行测定空白值相对偏差需保持50%以下。

2.4 绘制校准曲线的方法

首先、绘制方法。由于其曲线体现的是即将检测物质的浓度和仪器响应值之间的函数关系, 因此取得准确测定结果的基础是将曲线绘制精确无误。依据使用标准溶液直接测出的响应值所绘的曲线成为标准曲线, 相同条件下, 将前处理步骤掺杂进去, 从而作为绘制曲线数据依据的曲线称之为工作曲线, 二者统称为校准曲线。其次、检验曲线的准确性。一般情况下要对校准曲线做线性检验、截距检验以及斜率检验, 经验收合格后才能使用。

3 在进行环境监测实验室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3.1 缺乏质量意识

对实验室进行质量管理, 其关键在于管理者及相关工作人员。如今存在很多管理人员只任命, 并不进行正规的质量管理培训, 致使管理者既缺乏应有的管理知识理论;还有一些工作人员本来自身素质就低, 还缺少好学的主动积极性, 对新方法不能及时的掌握, 对质量管理不能重视起来。

3.2 在进行现场检测时存在的质量管理问题

许多年来, 对于质量进行控制的方法, 其工作人员依然停留在过去的管理方法上, 但是如今现场检测的人为影响因素增多, 工作环境变得更加复杂。因此造成了在进行现场检测质量管理时有很多漏洞存在, 从而严重的影响了监测结果的准确性。

4 提高环境监测实验室质量控制的有效措施

4.1 在实验室之间实施的质量控制

这一内容是进行实验室质量管理的重点内容。首先、与相同实验室进行对比, 监测人员在实验室间得到的均值要与同法下实验室产生的均值进行比较, 从中能够体现分析仪器是否操作正确, 针对于已经发生偏离的均值进行反向检查, 对其实验过程中所选定的标准物质、仪器设备或在分析过程中所涉及的每个环节都要进行详细的检查。其次、与所有实验室进行对比, 将一个特定实验室的实验数据同其他多个实验室之间的数据进行分析对比, 并且在特定方法下其数据相对减少时, 将该实验室的数据同其他实验室数据进行分析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第三、获取历史性的实验数据。

4.2 整体提高工作人员的自身素质

对工作人员进行强化培训, 来提高所有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 提升工作人员的主人翁精神和使命感, 对质量管理采取积极自觉的态度, 从而在根本上提高实验室质量管理水平。

5 结语

综合以上叙述, 质量管理在环境监测实验室中的重要作用是不容忽视的, 要想改善质量管理就必须从基础做起, 使用科学有效的管理方法实现对质量的监控, 从而保证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可靠性, 进一步实现对社会服务的目标。

摘要:质量监督部门对环境监测实验室实施的计量受理认证、审查认可的申请, 以及现场评审、发放证书、收回撤销证书的决定步骤、方式和时限的工作过程是环境监测实验室资质认定的主要过程, 因此在环境监测部门建立资质认定实验室, 可以在有效提高实验室管理水平的同时确保检测数据的准确性。本片文章简要的叙述了实验室内质量控制在环境监测中的作用。

关键词:环境监测,实验室,质量控制

参考文献

[1]王文铮.浅谈环境监测实验室内质量控制[J].环境科技, 2008, 21 (z2) :52-53DOI:3969/j.issn.1674-4829.2008.z2.019.

[2]李伟红.浅谈环境监测实验室内质量控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电子版) , 2011, (23) .

[3]李钟玮, 肖红, 肖荣欣等.环境监测中实验室分析质量控制要素[J].中国计量, 2007, (3) :76-78.

监测化验室 篇8

关键词:CSF,PRRS,FMD,抗体水平,抗体合格率

对养猪业而言, 猪瘟 (CSF) 、高致病性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 (PRRS) 与口蹄疫 (FMD) 是威胁最为严重的传染病, 也是国家强制规定的免疫生猪病种[1]。抗体水平监测是猪疫病防治工作中的一个关键环节, 对其体内抗体水平的监测能够对重大疫病免疫效果做出评估, 防止重大疫情的发生。本研究采用ELISA法对某规模猪场CSF、PRRS及FMD三种疫病的抗体水平进行了监测, 以期为猪群疫病防控提供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免疫

该规模猪场对生猪进行了CSF、PRRS及FMD 3种重大动物疫病的强制免疫。使用疫苗为:CSF疫苗为猪瘟活疫苗, 由上海海利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 (脾淋源) ;PRRS疫苗为高致病性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弱毒苗, 由上海海利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FMD疫苗为口蹄疫O型合成肽疫苗, 由中牧实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

1.2 采集血样

2015 年10 月对猪场采集猪血液样本200 份, 血液采集过程中严格实施无菌操作, 避免血液样本受到污染, 将血液样本置于冷藏箱送至农产品安全检测中心进行实验室检测。

1.3 抗体检测方法[2]

采用ELISA法对CSF、PRRS及FMD三种疫病的抗体水平进行监测, CSF病毒抗体ELISA试剂盒、PRRS病毒抗体ELISA试剂盒及FMD病毒抗体ELISA试剂盒均由IDEXX公司生产。 ① 参照GB/T1665-2008 猪瘟诊断技术标准对CSF抗体水平进行监测, 合格: 抗体阳性; ② 参照GB/T18090-2008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诊断技术标准进行PRRS抗体水平监测, 合格:抗体阳性;③参照GB/T18935-2003 口蹄疫诊断技术标准对FMD抗体进行监测, 合格:抗体效价在25 及以上。

1.4 统计分析

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 采用SPSS19.0分析, 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 显著水平 α =0.05。

2 结果

2.1 规模场3 种抗体合格率检测

由表1 结果可知, 该规模场CSF、PRRS、FMD病毒抗体合格率分别为78.5%、89.0%、89.5%, 达到农业部规定标准70%。

2.2 不同猪群3 种抗体合格率比较

对比种猪、仔猪与育肥猪的CSF、PRRS、FMD病毒抗体合格率, 结果发现3 种抗体合格率都以仔猪最低, 但三者合格率之间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3 结论

当前, 猪病较为复杂, 免疫力较低, 因此做好规模猪场的免疫监测, 掌握猪群的整体免疫情况, 可为免疫程序的调整提供依据, 进而确保猪群拥有良好的免疫水平, 降低猪疫病的发病率[3]。采用ELISA法对规模猪场CSF、PRRS及FMD三种疫病的抗体水平进行监测, 可为疫病的防控提供科学的依据, 可对猪群整体免疫情况做出科学的评估, 制定并调整免疫程序, 当疫苗注射后抗体不达保护水平的生猪, 需要及时补种, 有效防止免疫失败的发生, 切断传染源。

参考文献

[1]曾瑛, 曾晓毛, 曾琥程.规模猪场疫病实验室诊断分析实例[J].当代畜牧, 2012, (1) :22-23.

[2]郁星星, 邢涛, 周光胜, 等.近三年上海浦东新区南汇新城CSF、FMD、PRRS抗体水平监测分析[J].畜牧与兽医, 2015, 47 (5) :114-116.

基层环境监测实验室质量管理研究 篇9

环境监测中得出的数据和信息是否准确完整、是否具有相当的可比性、代表性将会直接决定着环境监测工作能否为环境管理提供高效优质服务的关键, 也是影响环境执法能否客观公正的主要因素。《国务院关于加强环境保护重点工作的意见》和《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都把做好环境监测工作的部署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内的重大任务, 要求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去抓落实。结合当前环保形势, 结合当今的环保形势, 需要监测站所作的工作越来越繁杂, 尤其是基层环境监测站, 辖区的环境质量监测工作和污染源的监督工作任务随着各地的经济发展以及监测项目的不断扩展而不断增加, 还需要配合国家及各省的各类研究课题进行的调查工作, 并需要提供相关的监测数据, 监测数据的准确性直接影响到各项工作的工作质量[1]。

浙江省长兴县环境监测站于1984年设立, 经过多年来的不断发展, 如今已经具备对全县地下水、海水、废气、大气、底泥、固体废物、工业废水、噪声等方面的环境监测能力。近年来, 随着长兴县经济的快速腾飞和“打造秀美之城”战略部署的实施, 以及社会对整个环境质量的新期待都为加强全县环境监测工作质量提出了更多要求。

1 基层环境监测实验室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 质量意识不强

当前, 省一级的环境监测中心大多通过了国家计量认证 (MA) 、中国实验室国家认可委员会 (CNAL) 的认可, 省级的环境监测人员质量意识相对较高。但在一些基层尤其是偏远地区的部分环境监测站不少实验室不太注重抓质量, 思想上停留在“差不多”的管理要求, 突出表现在实验室质量体系的运行过程中缺乏相应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不能以一种积极的心态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虽然大多的基层环境监测站都采取人员考核持证上岗, 化验分析仪器设备进行检定校准, 分析化验时采用平行双样、加标回收试验、绘制质控图等办法来解决室内的质量控制, 但却忽视了监测信息的代表性, 监测目标的设定, 技术路线制定、布点、采样, 样品保存与运输, 样品交接等各环节[2]。由于监测人员的质量意识不高、部分监测实验室的管理人员重监测轻质量管理, 导致最终的质量管理体系无法真正落实到位, 也不能及时更新完善, 难以适应时代发展要求。

1.2 人员综合素质不高

环境监测既需要现场采样, 也需要实验室的分析, 前者是后者能否得出科学、准确结论的基础, 由于监测现场的千差万别, 环境监测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素养的高低会对整个环境监测实验室质量产生较大影响。尤其是基层监测站人员队伍接受正规质量管理培训人员偏少, 人员年龄结构老化, 普遍存在人员思想观念落后、文化素养不高、业务水平不精等现状, 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强, 而且人员流动也较为频繁, 这些都对监测数据的完整性、准确性和系统性产生较大的影响。

1.3 制度保障不完善

近年来环保部对环境监测的质量管理中的相关程序、职责和内容相继出台了有关规定, 总体上来说整个环境监测的质量管理正朝着规范化方向发展。省、市、县 (区) 环境监测部门也相继出台了贯彻落实的相关规定, 把监测人员持证上岗纳入考核中去, 制定了较为完备的监测样品采集、仪器设备使用、管理、数据审核等管理制度。但与监测对象、领域的不断扩大, 一些监测制度显得不够完善, 无法从制度层面上给予基层环境监测实验室的更多的制度保障。如, 对于目前各地加快实行的自动监测技术, 还缺少相应的检验规程、技术规范等制度保障。此外, 由于相关财政保障制度的缺失, 许多财力有限的基层监测站对于先进的监测设备和仪器无法及时配套到位。现实中许多的监测站经费仍然实行的是自收自支, 依靠自身业务收支来维持日常环境监测工作, 而这对于公益性较强的环境监测来说难以保证其长期有效的正常运转。

2 影响环境监测实验室质量的因素分析

2.1 监测点位因素

监测点位是监测实验室最终得出的监测数据能否真实反映被监测区域环境质量的关键。因此, 监测点位的布设要求具有相当的规范性, 点位数量和监测频次等都是直接影响监测数据代表性的重要因素之一。

2.2 现场采样因素

正如前文所述, 现场采样是监测结果是否科学合理的前提和基础。既要重视实验室的分析环节, 也要给予采样过程足够的关注。既要做到采样的随机性、也要把握采样的及时性, 更需要采样人员的一颗责任心和娴熟的技术。

2.3 监测标准、方法因素

监测标准和方法是包括实验室分析在内的监测工作的依据, 是保证监测质量的关键因素。注意收集样品的种类、数量, 扩展监测范围, 尽量减少因监测标准和方法之间的矛盾而导致监测数据不一致情况的发生。

2.4 管理因素

环境监测已由原先的主要从监测环节实施的质控措施转向更加注重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发展, 注重质量管理的全面性、系统性和有效性。管理观念的落后、管理手段和方法缺乏科学统一的标准以及管理人员能力的不足等因素都是影响环境监测质量的重要因素。

3 质量管理体系的构建及运行

通过建立和运行完善的环境监测室质量管理体系, 把监测活动与质量管理紧密结合起来, 做到管理程序化、制度化、规范化和法制化, 确保所有监测行为都在受控状态下有效运行, 从而实现监测数据的“五性”。

3.1 完善质量管理架构

根据环境监测实验室质量管理的要求, 完善现有的质量管理架构, 要把质量策划、控制、保证和改进作为实验室质量管理的核心内容。具体架构见图1。

3.2 加强过程控制[4]

基层环境监察实验室大多只注重涉及监测工作质量各个环节进行过程控制, 而在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下应该把各项质量活动纳入到过程控制中来, 详见表1。此外, 也要加强整个过程的监控, 充分发挥内审员、质监员的作用, 通过实施不符合工作控制程序、预防措施等多种手段控制监测的过程质量, 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以保证整个质量管理体系不断完善和持续的改进。

3.3 把握环境监测控制要点

环境监测在不同阶段中所要把握的质量控制要点不同, 所要实现的质量控制目的也有较大差异。作为一线的基层监测人员要熟练掌握这些要点。具体见表2。

3.4 加强实验室的质量监督

开展实验室认可后, 虽然因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和新的计量认证的评审准则中对检测和校准人员监督有了具体的规定, 但由于这些准则规定的不具体, 尤其是在基层监测实验室中往往监督流于形式, 或者是没有很好的监督意识, 实践中出现的监督事项未予实时记录时有发生。因此, 要完善监督计划, 做到监督职责得到全面履行;进一步强化监测人员和管理人员的监督意识, 配齐配强适宜的质量监督人员;增强监督的针对性, 加大对一些关键技术环节的监督;统一监督模式, 加强体系监督。

4 结语

基层环境监测实验室承担着大量的一线环境监测工作, 基层的广大环境监测实验室的工作人员必须要牢固树立质量意识, 加强质量管理, 既要提升自身的业务素质, 加强监测的要点和过程控制, 增强保证监测数据的真实、准确, 也要通过质量管理提高监测工作效率, 真正发挥出基层环境监测站第三方公正的监测职能, 为保障地方经济社会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发挥出积极作用。

摘要:环境监测实验室质量管理是保证监测结果是否真实可靠的关键。针对当前基层环境监测实验室工作中的一些问题和影响监测工作的因素分析, 提出如何加强基层环境监测实验室质量管理的具体对策。

关键词:环境监测实验室,质量管理,基层

参考文献

[1]闫海红, 沈莉娟.浅谈基层环境监测站环境监测人员具备的基本素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2012 (2) :131

[2]陈贵, 陈小霞, 马玉娇.环境监测工作质量管理的问题及对策【J】广西质量监督导报, 2008 (7) :30-31

[3]周晓嘉, 张秀, 余晓玲.浅谈加强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J]各界, 2007 (6) :25

监测化验室 篇10

1 环境监测站质量控制分析

环境监测站涉及多方面的质量控制, 也只有在整体质量控制工作做好的条件下, 环境监测站的整体质量才能够得到有效提升。总结起来, 包括:

1.1 人员控制

一方面, 需加强对环境监测站工作人员的控制, 确保工作人员具备很强的业务水平能力, 并具备充足的专业理论知识, 能够对监测各个环节的工作熟练操作, 并根据监测数据进行准确的判断。另一方面, 需制定并落实严格的环境监测规程, 并要求监测人员按照操作规程标准进行分析监测, 掌握监测的方法、监测仪器的正确使用、数据的详细分析以及样本的对比等, 进而确保环境监测站工作顺利、有序地进行。

1.2 仪器设备控制

在环境监测过程中, 需使用到各类仪器设备, 因此有必要加强对监测仪器设备的质量控制。根据相应的法律法规, 做好仪器设备的定期维护工作, 并进行妥善保管[2]。要求仪器设备管理工作人员有相关知识储备, 管理人员能够对仪器设备的用途、状态是否完好进行判断。仪器实验前后的校准核实, 并进行记录。做好仪器设备的质量控制是保证监测数据准确性的前提。

1.3 样品质量控制

样品是监测站质量控制最重要的环节, 样品的采集涉及监测点位, 监测时间, 监测频次和监测方法应遵照《环境监测质量管理规定》和程序文件的要求。采样前溶解氧仪需要进行仪器校准, 现场采好的样品按规范加固定剂, 贴好样品标签, 填好采样记录, 按照规定方法进行保存, 尽快运至实验室进分析, 做好样品交接记录。通过对平行样、现场空白、密码样、密码加标样、曲线中点校准的对比分析。通过对样品的质量控制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可比性。

2 实验室管理分析

在上述分析过程中, 对环境监测站的质量控制有了一定的认识。由于实验室管理是环境监测站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 因此有必要做好实验室管理工作。具体的管理措施如下:

2.1 做好实验室各环节的管理

要想使实验室的质量得到有效控制, 便需要做好实验室各环节的管理工作。一方面, 对于标准物质以及仪器设备, 需采取统一模式的管理方法。基于实际管理过程中, 合理分配管理人员, 对于标准物质发放、使用等工作过程中, 需采取专项管理措施。与此同时, 加强标准物质使用情况的管理, 明确使用过程存在的问题, 并进行分析, 进而采取有效预防处理措施。并且, 需规范仪器设备的使用, 重视仪器设备的管理, 以此为实验室管理的加强奠定有效基础。另一方面, 加强标准溶液以及标准样品的管理。在标准样品发放过程中, 需确保所发放的生产单位的标准溶液是一致的, 从而使系统误差的出现得到有效避免。

2.2 加强实验室监督管理

为了实验室管理工作得到有效优化及完善, 还有必要加强实验室的监督管理。首先, 制定全面且完善的监督管理流程, 使管理工作人员能够在按照流程办事。并且, 需注重环境监测工作内容的细化, 将不合理的工作内容查找出来, 并加以修正。其次, 根据环境监测的要求, 制定完善的监督管理内容, 通过内审对不符合项进行整改。再则, 对环境监测工作过程中潜在的不足进行记录, 然后及时改正过来[3]。此外, 本人认为, 在实验室管理过程中, 还有必要做好相应的安全管理工作, 避免风险事故的发生。

2.3 配合转版, 完善修订、执行新版《质量管理体系》

质量体系都是要经过不断地完善和持续地改进, 因为实验室环境及政策环境也是开放式的, 2016年10月1日实施的新版《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规则》, 新版新增了“绿色发展”’“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监测业务、监测项目也有不同程度的调整, 相关的管理体系及文件也须要修改以适应形势变化。从而要求修订实验室质量体系及程序文件应当具备动态的适应能力, 结合日常内审发现的问题, 总结需整改的地方, 组织质量管理相关人员一起进行文件的修订, 保证工作中的程序与文件体系所规定的一致, 具有高效的可执行性。

3 结语

通过本文的探究, 认识到环境监测工作要想得到有效优化及完善, 便需要提升环境监测站的质量, 并做好相应实验室的监督管理工作。一方面, 在环境监测站质量控制过程中, 做好人员的控制、仪器设备的控制以及样品的控制。另一方面, 在实验室管理过程中, 做好实验室各环节的管理, 并加强实验室的监督管理。相信从以上方面加以完善, 无论是环境监测站的质量, 还是实验室的管理, 均能够得到有效提升, 进一步为环境监测工作的进步及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

摘要:要想使环境监测实验数据的精准性得到有效保障, 便有必要做好环境监测站质量控制工作, 并进一步加强实验室管理。本文重点从环境监测站质量控制和实验室管理两大方面进行论述, 以期为环境监测整体工作的优化及完善提供具有价值的参考便建议。

关键词:环境监测站,质量控制,实验室管理

参考文献

[1]陈敏.浅谈环境监测实验室的质量管理[J].石河子科技, 2013, 01:21-23.

[2]张爱国.环境监测实验室质量控制体系的设想[J].低碳世界, 2016, 06:15-16.

监测化验室 篇11

【关键词】水环境监测;质量控制;质量保证;措施

实验室质量控制就是要把监测分析误差控制在容许的限度内,保证测量结果的精密度和准确度,使分析数据在给定的置信水平内,有把握达到所要求的质量。同时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是实验室分析工作的内容之一,是水环境监测工作的技术关键和科学管理实验室的有效方法,从实验室管理的角度上控制又分为预先控制,过程控制和事后控制,这三个控制阶段相互影响并形成一个循环的过程。

一、环境监测预先控制

1.人员实验室人员的能力和经验是保证检测工作质量的首要条件。实验室人员必须具有与测量项目要求相当的最低能力水平。随着获得大多数方法的经验后,测验能力就会提高。

2.必须有专人对仪器设备进行日常维护和保养,以便有效地保证设备的完好率和准确度,确保仪器设备在检定周期内,每台仪器设备检定/校准后对仪器设备的检定状态用“合格”、“准用”、“停用”标志进行管理。

3.环境仪器所处的环境也是十分重要的,确保实验室的检测设备、辅助设施、操作空间、工作环境、能源、照明、温湿度、通风等条件满足检测工作的需要,最大限度的使实验室的环境满足仪器的要求并防止因环境对实验人员健康造成的伤害。

4.检验方法检验方法是水质检测的依据,最好使用国家或部门制定的方法标准。检测工作所需的指导性文件、标准、手册等应随时更新,必须保证现场所采用的标准、方法和作业指导书等为现行有效版本。

5.标准物质和化学试剂应有专人负责保管标准物质和化学试剂,做好出入库登记,并保证其安全有效。及时清理已经过期的标准物质和化学试剂,在实验开展前要注意检查所需用到的试剂是否过期或变质,避免误用而造成时间和人力物力上的浪费。

二、水环境监测过程控制

1.现场采样质量控制水质现场采样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工作可确保样品具有代表性、完整性,能全面准确地反映该区域水环境质量及污染物的分布和变化规律。

2.监测站点的设置。水质监测站点的布设关系到监测数据是否具有代表性,各断面的具体位置应能真实地反映该区域水环境质量现状及污染物分布和变化规律的特征;要考虑实际采样时的可行性和方便性。

3.样品采集。水质样品的采集应满足《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对各项目的要求;特殊样品的采集要特殊对待,然后按要求填好采样地点、采样时间、采样人、记录人、核对人,出现异常要有附加说明记录。

4.样品统一编号。包括样品序号、监测站点、监测项目、采样日期,并要求贴好标签,采样人员应认真核对,记录其状态是否异常或与监测方法中所描述的标准状态有所偏离。

5.采样质控措施。全程序空白实验:按年初制定的《质量控制计划》要求,抽查1个监测月样品的采样全程序空白。现场平行样:按规定要求采取1个监测月10%-20%现场平行样。

三、水环境监测事后控制

1.数据与记录的控制数据要真实、完整、准确、可靠,在技术上要经得起推敲。记录的真实性和完整性是对实验室诚实的考验。对测量负有责任的人都应在记录和报告上签字,以表明技术内容的准确性。

2.内审内审是对质量管理体系进行自我检查、自我评价、自我完善的管理手段,通过定期开展内部审核,纠正和预防不合格工作,确保质量体系持续有效的运行,并对质量体系的改进提供依据。

3.管理评审管理评审是指为了确保质量体系的适宜性、充分性、有效性,通过管理评审对质量体系进行全面的、系统的检查和评价,确定体系改进内容,推动质量体系持续改进和向更高层次发展。管理评审由机构负责人实施,每年至少评审一次,确保质量管理体系的适宜性、充分性、有效性和效率,以达到规定的质量目标。

四、地面水质监测方案的制訂

1.基础资料的收集

水体的水文、气候、地质和地貌资料。水位、水量、流速及流向的变化,降雨量、蒸发量及历史上的水情,河流的宽度、深度、河床结构及地质状况,湖泊沉积物的特性、间温层分布、等深线,水体沿岸城市分布、工业布局、污染源及其排污情况、城市给排水情况等。

水体沿岸的资源现状和水资源的用途,饮用水源分布和重点水源保护区:水体流域土地功能及近期使用计划等,历年的水质资料等。

2.监测断面和采样点的设置

监测断面的设置原则;河流监测断面的设置;采样点的确定;湖泊水库监测断面的设置;采样时间和采样频率;采样断面——﹥采样垂线——﹥采样点位。

3.监测断面的设置原则

有大量废水排入河流的主要居民区、工业区的上游和下游。湖泊、水库、河口的主要入口和出口;饮用水源区、水资源集中的水域、主要风景游览区、水上娱乐区及重大水力设施所在地等功能区。较大支流汇合口上游和汇合后与干流充分混合处,入海河流的河口处,受潮汐影响的河段和严重水土流失区。

4.湖泊、水库监测断面的设置

在进出湖泊、水库的河流汇合处分别设置监测断面。以各功能区为中心,在其辋射线上设置弧形监测断面。在湖库中心,深、浅水区,滞流区,不同鱼类的回游产卵区,水生生物经济区等设置监测断面。

5.采样时间和采样频率的确定

通过对实验室的预先控制有效地避免了可能会出现的错误或问题,为检验工作节约了时问和财力。在采样中,对较大水系干流和中、小河流:全年采样不少于6次,采样时间为丰水期、枯水期和平水期,每期采样两次。流经城市工业区、污染较重的河流、游览水域、饮用水源地全重采样不少于12次,采样时间为每月一次或视具体情况选定。底泥每年在枯水期采样一次。

6.地下水质监测方案的制订

收集、汇总监测区域的水文、地质、气象等方面的有关资料和以往的监测资料。调查监测区域内城市发展、工业分布、资源开发和土地利用情况,尤其是地下工程规模应用等;了解化肥和农药的施用面积和施用量;查清污水灌溉、排污、纳污和地面水污染现状。测量或查知水位、水深,以确定采水器和泵的类型,所需费用和采样程序。在完成以上调查的基础上,确定主要污染源和污染物,并根据地区特点与地下水的主要类型把地下水分成若干个水文地质单元。监测井布点时,应考虑环境水文地质条件、地下水开采情况、污染物的分布和扩散形式,以及区域水化学特征等因素。

五、结束语

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是水环境监测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质量体系是实验室内部实施质量管理的法规,覆盖了监测样品、监测过程、仪器设备、人员素质、设施与环境、量值溯源与校准、检验方法和化学试剂等全部质量控制要求。能够准确地反应水环境质量现状和预测污染的发展趋势。

水环境监测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 篇12

水环境监测实验室的产品是“数据”, 这些数据结合实验室的职责定位不同, 起到了向全社会提供公正数据, 给上级的管理单位提供决策服务, 或者二者都具备的相关作用。所以, 要想创建实验室质量体系并使其很好的运行, 就需要对影响“数据”质量的众多数据开展全面的控制与管理, 以此来适应社会或者是管理部门对数据的有关要求。

2 强化水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的重要性

近年来, 我国的经济虽然有了较大的发展, 但从环保角度来说, 经济产业的比例不容乐观, 我国传统的经济行业仍占据较大的份额, 高耗能、高产出的经济形式依然普遍被使用, 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取得经济效益。面对我国资源紧缺、生态系统退化的现状, 保护环境已经成为现阶段经济发展所重视的头等问题。因此, 作为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支撑, 水环境监测的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水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与监测工作的核心工作是数据质量, 完善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 提高数据质量与检测效率成为新时期环境监测工作的重要内容。因此, 我们要强化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建设, 获取准确的环境监测信息, 为环境保护工作提供有效的依据, 保证环境保护工作的顺利开展。

3 建立质量管理体系的原则

质量管理体系构建时必须要满足完整性、可操作性、开放性、文件化原则。

3.1 全面、系统性原则

实验室建立的管理体系是针对实验室质量活动的一个综合系统, 各要素之间相互依赖、相互配合、相互制约和相互促进。兼顾需要与可能, 考虑预防及改进, 管理体系要对影响质量的各项活动进行控制, 既能满足委托方又能满足上级管理部门的需要。

3.2 可操作性原则

建立质量管理体系是为了有效防范, 未雨绸缪, 必须结合本单位实际, 不能生搬硬套, 更不能照本宣科, 质量体系文件应简单易懂, 清楚明了, 能够被员工理解、实施、保持并行之有效。

3.3 开放性原则

质量管理体系必须是开放的、不封闭的体系, 跟外界有物质及能量交换, 应该能够随着内外环境的变化和发展进行修订补充与完善, 体系是在不断改进中完善的, 且永无止境。

3.4 文件化原则

文件化是将管理体系运行的各要素, 各个程序及过程用文件的形式固定下来, 统称为质量体系文件。体系文件是开展各项质量活动的指南和依据, 是检测机构的质量立法。通过文件化的形式做到处处留下痕迹, 事事都有记录。

4 水环境监测实验室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 我国的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一直在不断的改进与完善之中, 各种环境管理条例应用而生, 对环境监测相关的内容作了较为详细的规定, 规范了监测人员的技术培训与上岗资格。但是目前我国环境监测质量管理还存在一些值得重视的问题,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4.1 重视程度不够, 相关人员素质不高

目前我国对监测工作的认识不够到位, 重视程度不够高, 相关环境保护部门在水环境监测工作中监测数据的独立性与准确性不够高, 不能保证监测数据的公正性, 严重阻碍了水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的建设。

我国水环境监测工作相对于西方发达国家起步比较晚, 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相对比较落后, 在我国现有的水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中, 缺少专业的环境管理人员, 许多环境监测站的工作人员是从其他岗位调动来的。从业人员缺少系统、专业的培训, 缺少管理经验, 科研能力与专业综合素质水平不高;另外, 很多环节部门岗位调动频繁, 导致质量管理工作效率不高。在水环境监测仪器方面, 相关的仪器水平与技术水平相对落后, 缺乏自动化、科技化的环境污染监测仪器, 质量控制模式较为落后, 原有的质量控制与管理模式己经不能满足现阶段的环境监测需求。

4.2 缺乏水环境监测标准与体系, 监测报告质量不高

我国水环境监测技术规范比较滞后, 缺乏环境监测标准, 水环境质量管理的信息化程度不高, 质量管理工作的效率较低。在环境监测机构中, 由于缺乏完善的体制机制指导, 管理空壳与职能交叉现象严重, 导致水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难以开展。我国的水环境监测质量保障体系仍不完善, 相关的管理制度还需进一步的改进, 导致监测质量缺乏保障。

另外, 我国不同的地区之间的环境监测水平参差不齐;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水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水平相对较高, 而偏远地区受到资金与技术的限制, 水环境监测水平不高, 阻碍了我国水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整体水平的发展。我国水环境监测报告结果不具有综合性与完整性, 水环境监测报告的质量不够高。分析原因不够系统, 监测报告结果综合分析能力亟待提高。

5 水环境监测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的改良策略

5.1 增加环境监测实验室的资金投入

在当前背景之下, 我国的水环境监测实验室在实际工作当中存在很多的现实问题, 我们要想保证水环境监测活动的顺利进行以及效率的提升, 就一定要同时从人力、物力以及财力等三个方面来加强相关资源的投入力度。

在人力资源的投入方面, 我们需要尽量加强对相关职位工作人员的岗位培训以及在岗位培训工作当中的执行力度, 使得全部从事水环境监测的工作人员都可以具备充足的环境监测理论以及实践操作技能, 对一切的水环境检测测量与质量控制工作的实际流程都可以具备很好的实践认知与把控。在物力资源与财力资源投入方面, 我们应该引进与装备最新研制的技术配置与实验仪器, 替换落后的检测设备, 以确保水环境监测工作可以顺利的发挥其效能。

5.2 规范技术标准, 建立水环境质量实验室技术标准体系

任何一项环境工作都需要建立相应的规范技术管理保障体系保证其正常运营, 要提升环境监测的水平, 必须建立并不断完善环境质量技术体系, 保证监测环节的科学性与准确性, 提高监测部门的工作效率, 规范相关监测人员的工作与行为。水环境质量体系是管理理念与模式的具体表现, 我们应在水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中不断完善与发展保障体系, 增强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的科学性, 促进管理与技术有机融合, 使环境管理工作程序化、法制化, 实现环境工作责任到人的规范管理;还要根据技术团队的交流与评审不断改进环境技术管理体系, 优化水环境监测工作的人员, 提高环境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平, 发挥管理主体的优越性。

建立有效的水环境监测技术标准体系是提高水环境监测数据的质量的重要保障。首先相关部门应加大对科学技术的研究力度, 加大对新技术与新设备的研发和投入, 引进先进的监测仪器与设备, 大胆创新监测方法, 紧跟监测技术发展方向。另外, 要建立完善的仪器设备技术审核制度, 建设不正规的监测设备的使用;适当借鉴国外的监测仪器的管理技术与经验, 有效地校正与管理仪器与设备, 保证水环境监测工作的效率。

5.3 加强监测设备的管控

水环境监测实验室要尽力及早的创建与改进一切的环境监测应用性技术设备的管理工作, 尤其是要加强对监测数据标准参考物的管理与控制, 对于那些类型非常繁多, 数量比较稀少的标准参考物, 在特殊必要的情形下, 可以派出专门的技术控制人员开展单独对待的管理操作行为, 与此同时, 要在标准参考物的实际管理工作当中积极借鉴计算机领域发展的最新成果, 做好相关标准参考物数据库的收集与创建工作, 以此保证相关的水环境监测测量指标的标准参考物可以发挥其最大的应用效能, 确保任何正在被使用的标准参考物都时时刻刻处在高度有效的客观状态之下。对于一切在水环境监测工作当中需要利用的科学仪器设备, 要结合其出厂提供的说明书开展专门详尽的日常维修与保养工作, 以保障所有的水环境监测活动所需要的科学仪器设备始终处在最佳的工作状态。

6 结语

综上所述, 现如今我国水环境质量管理的水平还需要进行更加深入的改善, 我们应该把培养有关技术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以及技术水平为重点, 创建并且改进水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保障体系, 进而强化对水环境监测工作的监督强度, 保证水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的高效性与科学性, 从整体上提升环境监测报告的整体分析能力, 给创建科学化、信息化的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打下良好的基础。

摘要:水环境监测实验室的质量管理就是指:确定水环境监测实验室的工作准则、工作开展目的以及在具体实行水环境监测行为的过程当中所应该遵守的质量控制原则, 在该基础之上还需要利用切实可行的质量管理体系来保证检测过程当中所获得的相关指标数据的客观与合理性。本文重点探讨了我国在现如今的水环境检测实验质量管理工作中所面临的现实问题, 并且在该基础上给出了一些基础的改进性意见与建议。

关键词:水环境监测,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

参考文献

[1]夏新.浅谈强化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建设[J].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 2015 (01) :57~58.

[2]石勉.水环境监测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 2010.

上一篇:确立新理念适应新常态下一篇:数控机床故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