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乡偶书》改写

2024-10-13

《回乡偶书》改写(共4篇)

《回乡偶书》改写 篇1

青主是中国近现代音乐史上重要的作曲家和音乐理论家, 是中国艺术歌曲专业化创作的重要代表人物。青主留德十年的生活阅历和艺术追求, 影响他的艺术创作, 他创作的艺术歌曲在借鉴西方浪漫主义音乐的基础上, 与中国传统音乐相结合, 展现了出众的才能。

青主的艺术歌曲一类属于声乐小品, 这些小歌在风格上更为五声化。此类歌曲虽然在和声安排和伴奏织体上手法简单, 但对于歌曲情绪的表达和表现音乐的意境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声乐小品的音乐纯朴干净, 曲调通俗而不失艺术性, 是具有普世性和基础性的音乐作品。部分收录在青主出版的《清歌集》歌曲集之中, 部分发表在《乐艺》等杂志上。青主说:“这类作品是为中国现时的群众, 创作的一些容易消化的乐歌。”《清歌集》较少被作为声乐教学所用, 最根本的原因是其歌曲音乐结构短小, 和声简单, 不太适合作为现在音乐会和演出的演唱曲目, 但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比较容易为广大人民群众理解和传唱。事实上, 正如这本歌曲集的出版说明中所记载:“……自青主的《大江东去》出版之后, 于是凡懂得音乐的人们, 莫不齐声称赞……但是, 正如青主博士所说, 中国现时的群众, 还是消化不来。我们因此要求青主博士, 为中国现时的群众, 创作一些容易消化的乐歌。”由此可见, 这就是青主创作《清歌集》的原因和目的。相比于青主创作的其它艺术歌曲来说, 这些小歌在风格上更为五声化, 所有歌曲在创作上都用了五声音阶。

一、歌词分析

少小离家老大回, 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 笑问客从何处来?

这首《回乡偶书》选自青主的歌曲集《清歌集》。如谱所示, 歌曲简短、精炼, 与《大江东去》和《我住长江头》相比在和声、曲调、伴奏织体上都较为简单。青主创作的古诗词歌曲更多的注重表现音乐的艺术性, 而这首歌曲是为广大的人民群众创作的, 具有普及性和普世性, 易于理解和传唱。歌词描绘的是游子自小离家, 年老时才回乡的情景。歌词有4句, 分为上下两句。

二、曲调与伴奏分析

1.歌曲结构性质:这首歌曲是运用中国民族调式A角的五声调式。

2.具体分析:

(1) 歌曲的速度是在行板上 (Andante) , 力度的变化是由第一句的弱到第3句的渐强, 再到结尾的渐慢渐弱。

(2) 从旋律线条上看, 音程的跳进都不大, 基本上是3度、4度的走向。旋律是叙事性的表达, 到了第4句“笑问客从何处来?”, 为了体现这个疑问句, 在旋律线条的表现上, 青主使用了疑问式的旋律外型, 形象描绘出儿童疑问式的口吻。

(3) 从和声安排上看, 青主没有使用西方大小调功能和声Ⅰ—Ⅳ—Ⅴ的形式, 而是以音调每小节第一个音去安排和弦, 这样和声在音响上听起来很简单, 干净。在第5小节的和声配置上, 生硬地加入了fa这个音, 但是在中国民族调式中, fa是属于偏音, 这样就引起了调式的不确定性。同时在第8和第9小节的旋律有西方大小调的色彩。对青主在这首歌曲和声的安排上, 笔者在曲式分析的过程中, 也觉得很费解, 早在1920年, 青主就创作出了中西音乐结合的经典艺术歌曲《大江东去》, 在运用西方作曲技法方面, 独具匠心, 这在前面的分析中也说明了。经过资料的收集才发现, 青主创作的《大江东去》艺术性较强, 因此, 青主才创作了这一类的声乐小品, 安排这样简单的和声伴奏形式。

这说明青主有意识地在探索一种民族化的创作风格, 在当时来说是十分不容易的。为了方便上口, 每首歌写得非常简洁、短小精炼, 钢琴伴奏织体单一, 这就与依照西方传统作曲法写作的歌曲风格迥然不同。曲调依据唱词, 在和声配置上, 根据歌词的内容, 创作具有独特个性的民族化的和声语言。青主的这一类小歌, 从创作意图来看, 目的简单, 就是为了体现当时的社会现实、民俗生活和古代历史的概况。

《回乡偶书》作为艺术歌曲中的一类歌曲, 具有普世性, 它虽然没有青主创作的其它艺术歌曲那样广泛流传, 但有着重要的审美价值。《音境》与《清歌集》里面的曲目在中国古典诗词艺术歌曲不多的当今, 是古诗词艺术歌曲初级曲目的代表性的作品。我们把这些代表作品用作中国古典诗词艺术歌曲演唱的初级教材, 不仅对中国古典诗词艺术歌曲的进步和发展有着突出的贡献, 而且还会推动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的演唱的进步, 促进音乐创作的日益繁荣, 同时推动中国艺术歌曲的不断普及和发展。

参考文献

[1]赵元任.介绍《乐艺》的乐[J].音乐杂志, 1930, 9.

[2]章枚.音乐真地高于一切吗?——评青主《乐话》[J].音乐教育, 1937, 3.

[3]廖乃雄.青主与《我住长江头》[J].北京音乐报, 1980, 4.

[4]廖辅叔.略谈青主生平[J].人民音乐, 1980, 4.

[5]达威.音乐家青主[J].儿童音乐, 1981, 1.

《回乡偶书》改写 篇2

一年一年过去了,贺知章很想念家乡,有一天他来到镜子旁看到自己的头发已经白了,他家乡的口音没有 变,他决定不当辞官了,他就坐着马车日夜兼程,他却不肯休息,急着回到自己的家乡。

终于有一天贺知章坐着马车来到村子的门口,他看见自己的家乡还是那么美丽,一排排杨树高大挺拔,像 士兵一样,一排排青山连绵起伏,一排排连绵起伏的青山下面,有一排排小草绿油油的,还有许多五彩缤纷的 小花盛开着,有红的,粉的、蓝的、黄的、紫的,房屋整整齐齐的。

漫读《回乡偶书》《已亥杂诗》 篇3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故乡,一种惆怅而温暖的记忆

人生易老。永远不会抛弃你的,是故乡。

想起席慕容的那首小诗:“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故乡的面貌是一种模糊的怅惘,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离别后/故乡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永不老去”

贺知章当然不可能读过这首诗,然而那种久别之后重返故里的心情却是那样地相似。他早年离乡,算是“少小”,耄耋之年辞去朝廷官职,回到故乡越州永兴(今浙江萧山),已是“老大”,匆匆岁月,五十多个年头,惊风飘过。

岁月催人老,却改变不了游子浓重的乡音。只是当年离家,风华正茂;今日返归,鬓毛疏落。虽说一生仕途顺遂,很少遇到什么伤怀、遗憾之事。然而,“物是人非”,一句“笑问客从何处来”,言尽而意难止。

“我不忘故乡,故乡还认得我吗?”儿童的“笑问”出于天真自然,然而在诗人心中却是重重的一击,引出他的无穷感慨,老迈衰颓与反主为宾的悲哀,尽都包含在看似平常的一问中了。

贺知章的这首诗可以说妇孺皆知,其语言风格是一贯的明朗。然而正是这看似明朗的诗句中蕴含着的复杂的说不清的心绪。全诗就在这有问无答处悄然结束。而弦外之音,却如空谷传响,久久不绝,即使我们不为诗人久客伤老之情所感染,却也不能不被这一饶有趣味的生活场景所打动。

心中忽然响起一首久远的老歌:“弯弯的小河,青青的山冈,蓝蓝的天空,阵阵的花香,怎不叫人为你向往?啊,问故乡,问故乡别来是否无恙?我时常时常地想念你,我愿意我愿意回到你身旁……”故乡,就像记忆深处的那片芦苇。风一吹,芦絮四起。

己亥杂诗

【清】龚自珍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向着明亮那方

喜欢日本著名的童谣诗人金子美玲,喜欢她的一首小诗《向着明亮那方》:“哪怕是一片叶子/也要向着日光洒下的方向/灌木丛中的小草啊//哪怕烧焦了翅膀/也要飞向灯火闪烁的方向/夜里的飞虫啊”金子美玲短暂的一生曲折坎坷,却写出如此明亮、清澈、温暖、向上的诗句;龚自珍的人生也并不如意,却能于“万马齐喑”的时代发出“不拘一格降人才”的呐喊,都实在可敬。

龚自珍身世非凡,他的亲人中,以文出名者不乏其人。其父龚丽正是著名的学者,其母段驯是有名的诗人,他的外祖父段玉裁,更是清代为数不多的朴学大师。

龚自珍二十来岁时,写就一组汪洋恣肆的《明良论》,博学的外祖父读后感慨不已,觉得自己老了,还能见到这样有才华的年轻人,死也无憾。

然而,龚自珍却生不逢时。这位敏感而疏狂的诗人,充满对那个不可救药的时代的绝望。

诗的前两句描写的就是鸦片战争前夕的沉闷现实。“喑”,哑。“万马齐喑”意为:所有的马儿都不发出声音。比喻整个社会噤若寒蝉,毫无生气。“究可哀”,这终究是一件令人感到悲哀的事情。

“九州”,整个中国的代称。“九州生气恃风雷”意思是:要改变这种沉闷、腐朽的观状,必须凭借疾风迅雷般的社会变革。诗的后两句,既是诗人胸怀大志,却无处可施的深沉叹息;也是诗人渴望打破常规,任人唯贤的仰天呐喊。现在我们知道了“不拘一格”这个成语,就出自这首诗。

清代诗坛,能让我深深喜欢的,除了被王国维称之为“北宋以来,一人而已”的纳兰容若,似乎只剩下一个人,便是柳亚子先生曾赞不绝口的“三百年来第一流”——龚自珍。

“哪怕只有分寸的宽敞,也要向着阳光照射的方向。住在都会的孩子们啊。”

无论如何,我们都应该像诗人一样——向着明亮那方!

(郭学萍,特级教师,南京市下关第二实验小学副校长)

【诗评】 读着“长辫子老师”的《漫读古诗》,不知不觉行走在她营造的诗意的境界里——琵琶声里缓缓念出的江南,江南岸那一抹最早感受到春光的鹅黄,故乡那种惆怅而温暖的记忆,那场寒透的雨,那颗冰洁的心,那一生难了的情,那种风轻云淡的离别……“长辫子老师”的《漫读古诗》牵着我的思绪,沉醉在唐宋诗人欲罢不能,欲说还休的情怀里。

《回乡偶书》改写 篇4

为了改变自己的生活,让爸爸妈妈不那么辛苦。他想去考试,他好好学习,并且模仿悬梁刺股。他在晚上也要读书,就在很困的时候把头发吊起来读书。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他终于长大了,他信心满满地去赶考。有一次,他考失败了,他想:失败是成功之母,不能放弃。因此,他每年考试一定会去参加。功夫不负有心人,最后他终于考上了大学,他心里特别开心。他自言自语道:回家一定要告诉家人这个好消息。

回家后,他收拾一下行李,准备去外乡工作,村里的人都为他祝贺。四十年之后,他变老了,白发苍苍,弯腰驼背,眼睛有点花了。突然他很想念自己的家乡和亲人,家乡的一切会变得怎么样呢?于是他就要回家看看。他走在回家的路上,看见花儿开放了,天格外的蓝,空气特别新鲜。五颜六色的鱼在小溪里游,年轻时盖的茅草房还在,看到自己种的小树苗,现在已经长大了,他非常高兴。边走边说:现在的风景变得好美丽呀!

走到村口,他碰到了两个小孩,小孩们在玩拉车。小孩说:“这个老头你是谁呀!”贺知章笑着说:“我也是这个村的,只是很早就去了外面而已。”小孩们瞪着眼疑惑问:“我们怎么从来没有见过你呢?”贺知章听了他们的话,喉咙突然痛了起来,眼眶湿润润的,他哽咽了。

上一篇:课堂教学情绪下一篇:音乐鉴赏课程的开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