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情绪

2024-10-13

课堂教学情绪(共12篇)

课堂教学情绪 篇1

一、问题提出

长期以来, 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所形成的“班级王国”, 虽然在某种程度上实现了同年龄学生之间的共生关系, 但却阻碍了异年龄、异质集团人际关系的形成。打破“班级王国”的壁垒, 促进同年龄、异年龄、异质团体之间的联系性、开放性, 是现代学校学生与学生之间人际关系的典型特点, 也是培养和发展学生丰富的主体性和社会性的基本前提。因此, 课堂情绪管理不应该囿于课堂这一特定情境的局限性, 而是应该促进师生在课外通过与他人来分享自己的积极情绪或寻求他人帮助以消解其自身无法排解的消极情绪。基于此, 本研究基于情绪社会分享理论, 提出了基于情绪共享理论的课堂情绪管理模式, 这一模式拓宽了课堂情绪管理的空间和时间, 有利于实现课堂内、外情绪管理的合理衔接, 从而保证了课堂情绪管理系统的连续性和开放性。

二、情绪社会分享理论的定义和作用机制

1. 情绪社会分享理论的定义

情绪社会分享 (social sharing of emotion) 指在社会生活中, 随时随地都在发生着各种各样的情绪事件, 当这些事件发生后, 人们普遍倾向于向他人诉说、谈论这些情绪事件以及他们的感受。情绪心理学研究表明, 回忆某种情绪事件时, 与这种体验有关的生理活动、表情、内在感受等因素同样会激活, 这就意味着, 在分享消极情绪体验时, 人们也将再次体验消极的感受。然而, 从趋乐避苦的基本情绪追求的原理来看, 为避免再次体验消极的感受, 人们对消极情绪事件的分享频次应该下降。情绪社会分享主要具有个体功能、人际功能和社会功能, 而每一种功能又对应不同的作用机制。

情绪社会分享可以在分享的过程中形成一种典型的人际动力机制 (Christophe&Rimé, 1997) 。第一, 分享对象对分享明显地表现出兴趣和效用。第二, 分享对象在倾听情绪故事的过程中所体验到的情绪强度, 受到情绪事件的强度的影响。第三, 分享对象所表现出来的反应性行为, 也受到事件所诱发的情绪强度的影响。强度较低的事件, 分享对象通常给予言语上的反应, 随着分享事件的强度增加, 言语反应减少, 同时非言语行为增加。

2. 情绪社会分享理论的作用机制

情绪心理学研究表明, 回忆某种情绪事件时, 与这种体验有关的生理活动、表情、主观体验等因素同样会激活, 这就意味着, 在分享负性情绪体验时, 人们也将再次体验这种不愉快的感受。那么, 人们为什么如此普遍地参与情绪社会分享活动, 并不因为再次体验负性情绪而减弱分享活动?这种现象引发了研究者对情绪社会分享功能与作用机制的探讨。

(1) 建构情绪意义

情绪社会分享可以满足人们处理情绪事件, 建构情绪意义的需要。Zech (2004) 指出, 情绪社会分享主要满足两类基本的社会需要:归属 (affiliation) 需要与社会一致性 (socialconsensus) 需要。“人们特别渴望赋予社会事件和他人以意义, 并且个体的意义生成不能发生于真空之中, 需要在社会情境的参照系统中完成意义的生成和建构工作。”这表明, 情绪不仅仅是一种内部感受状态, 而是个体与情境之间的交流, 对情绪的意义建构过程不是在个体内部完成的, 也需要在社会过程中实现。

(2) 获得情绪支持

情绪支持 (emotional support) 是社会支持的一种, 主要是指个体经历情绪事件时, 给予关注、同情、安慰。情绪社会支持是最为关键的一种社会支持, 既可以促进对特殊压力源的应对, 又有助于终生健康的维持 (Burleson, 2003) 。情绪社会支持的获得, 受到个体在情绪事件发生时对他人依赖倾向———情绪依靠 (emotional reliance) 的影响。Ryan等 (2005) 把情绪依靠定义为在情绪意义显著的情境中, 依靠他人的意愿, 即情绪事件发生时, 个体是否准备进入能够获得情绪支持的人际互动。从实质上来看, 情绪社会分享是依靠意愿与支持获得之间的中间环节。

三、基于情绪社会分享理论的课堂情绪管理模式

情绪社会分享通常发生在亲密的人际关系之中, 从本质上来讲, 是一种人际交往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 分享对象的反应影响人们对分享效果的评价。Zech (2004) 总结了在分享过程中, 分享对象有帮助的行为所具有的特点: (1) 对情绪事件的体验者表现出较多的注意和理解; (2) 提供信息支持 (比如建议) 和重新评价; (3) 给予互动或者移情性行为 (如分享自己的体验, 体验到同样的情绪) (4) 表达依恋或者安抚行为 (比如空间距离接近、安慰、让对方感到安全可靠等) 。此外, 人们除了选择与自己有亲密关系的人进行情绪分享外, 还会根据情绪内容的领域特殊性, 选择特定职业的分享对象, 从而形成情绪社会分享的人际网络。

1. 与同伴分享情绪

同伴关系指同龄人间或心理发展水平相当的个体间在交流过程中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一种人际关系。同伴在情绪社会分享中发挥着交流、传递信息和促进消极情绪向积极情绪转化的作用。一是交流。学生更愿意向同伴诉说自己的不满和痛苦, 使其不良情绪得到合理宣泄, 同伴愿意倾听其诉说, 并帮助分析事件的真实情况, 指出其偏颇想法的不合理性, 达成一些有效的共识。其二是传递信息, 同伴可以向教师、家长反映孩子的变化, 转达孩子对教师、家长的看法和意见, 并且也可以转达教师、家长对孩子的情绪管理的有效意见。其三是促进情绪管理。同伴可以进一步加工整理家长、教师的意见, 用同伴的独特方式表达, 使学生更容易接受, 同时同伴也可以随时关注学生的情绪变化, 促进学生个体进行有效地自我情绪管理。

2. 与教师分享情绪

教师在情绪分享过程中充当的角色是反思者、交流者、心理辅导者和组织者。其一是反思者。教师反思就是回顾、构建、重现并能对自己的行为表现和学生的行为表现进行批判性的分析。教师回顾自己的课堂言语和行为、观察受批评学生的异常表现、分析不当表现或出于良好意图的表现带来的不良后果对学生造成的伤害, 以及采取何种途径进行补救。同时也通过自我反思提高自己的师德修养, 避免类似错误重复发生。其二是交流者。教师通过家访或与学生的交流, 获知与学生有关的信息, 进一步对自己的观点、看法做出调整。其三是心理辅导员。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 应用心理学、心理咨询学原理解决学生的情绪问题, 促进学生成长。其四是组织者。教师要调动自己、家长、同伴、学生本人四方面的积极性, 向学生阐明自己的想法、解决方案、组织方法及策略, 促进情绪分享的进程和保证情绪分享的有效性。其最终目的是让学生感觉到教师、家长、同伴的温暖, 在心理上产生对集体、同学和朋友的亲近感。

3.与家长分享情绪

家长与子女之间存在着天然的感情联系, 家长在情绪社会分享中担负着特殊的责任和义务。一是指导孩子恰当地表现情绪。中小学生的情绪表现往往更加外向并富于变化性, 这些情绪表现实际上是一种信号、一种防御、一种调整, 是个体自我保护的一种机制。因此, 家长不应无端责备孩子的情绪感受, 而应指导他们在需要的时候, 将自己的情绪感受恰当表现出来, 这不仅有助于孩子的情绪识别和体验, 也有助于他们的情绪调整和健康。二是指导孩子合理地宣泄情绪。学生的情绪反应一般比较外显, 喜怒均形于色, 或哭, 或笑, 或发脾气, 这种情绪的自然宣泄规律家长应当心中有数。当孩子情绪宣泄的时候, 家长应对此表示关心, 分享他们的欢乐, 分担他们的忧愁痛苦, 不去过多地进行压制或干涉。三是指导孩子自我调节情绪。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 家长应指导他们对情绪进行自我调节, 合理控制, 使之符合当时的情境和社会化的要求。情绪自我调节的关键是加强理智的作用和意志的力量, 通过自我反省或评估来调整引起不良反应的认知过程或不合理的观念。当孩子遇到较强的情绪冲突时, 指导他们学会克制忍让、注意力转移、合理化自慰、自我暗示等情绪自我调节的方法, 对于帮助他们缓解情绪冲突、改善情绪状态有积极作用。

4. 与专业人士等分享情绪

当消极情绪产生时, 一些人可能无法面对或处理, 所以用否认、压抑等防卫机制来因应, 但这样往往给人带来更多的困扰。同时, 社会文化、家庭教育、性别及个人性格的千差万别导致了个体的差异。心理专家或咨询师应针对不同的个体的不同阶段, 采取不同的情绪辅导模式, 使其察觉自身真实的感受, 了解引发情绪的事件与理由, 找出适当的方法加以缓和、舒解或改变。情绪辅导不同于知识的传授与技能的训练, 不是在短时间内经过讲明练透就能奏效的, 而是需要长期的连续的耐心观察了解, 从集体影响和个别帮助入手, 逐步施加影响, 然后通过受教育者本身的“内化”作用, 从而达到发展乐观、正直、耐心、勇敢等良性情绪。

5. 借助网络实现情绪社会分享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 网络无疑已成为人们了解世界的又一重要媒介, 虽然网络的的负面效应不胜枚举, 但是网络为学生群体提供了情绪分享的空间, 可以让学生个体将一些不愿与同伴、家长、教师、专业人士分享的情绪借助于网络得以分享和宣泄。这种适度的情绪释放会起到“降温”, “减压闸”的作用。当然, 这种情绪的释放应当有所节制, 并加以引导。

课堂教学情绪 篇2

《学会调控情绪》是人教版思想品德七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课后,我结合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对这节课进行了反思。这堂课既有一幕幕令人回味的课堂片段,实现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教学目标的渗透和整合,但也存在一些缺憾与不足。

一、成功之处

(一)我在新课程教材观的指引下,能够灵活的运用和处理教材,

由“教教材” 转变为 “用教材教”。

新课程强调教师不仅是课程的实施者,更应当是课程的积极开发者,教师对教材的处理和加工是教师参与课程开发和创新的重要方面。我在设计《学会调控情绪》一课的教学过程时,根据教学目标、教材与学生的实际,我把“调控情绪的方法、喜怒哀乐不忘关心他人”确定为本课的重点和难点,对教材内容的先后顺序进行了大胆的重新整合,将“情绪是可以调适的”这一内容安排在 “调控情绪的方法”之后,在课堂上大多数学生在介绍调控情绪的方法时都提到“情绪与个人的态度有关”,这时我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灵活地进行顺势归纳,知识点的生成水到渠成,并且突显了这节课的重点、难点。

除此之外,我对教材进行了生活化的处理,将教材内容与学生现实生活相联系。在备课时我着重考虑以下几个问题:①学生在有关本节课的知识点方面已经积累了哪些生活经验;②现实生活中哪些经验可以作为本次教学的铺垫;③让学生从事哪些实践活动可以强化对知识的掌握。为了解决好这些问题,课前我调查收集了学生在学习生活中遭遇的烦恼以及当时的情绪表现,在课堂上组织学生运用调控情绪的方法来解决这些实际问题,学生兴致盎然,学习的参与性很高,将这节课推向高潮,给我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和感动。从中我体会到,一旦将生活中的教育资源与书本知识相融通,学生就有会感受到学习书本知识的意义和作用,意识到自己的学习责任和价值,从而提高学习的动机和兴趣。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更加关注学生的生活、学习经验,更多地创设一些现实生活的情境来启发引导学生,吸引学生关注身边的人,关心身边的事,使课堂成为理论知识生活化、生活经验提升为理论化的课堂。

(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应只是知识的.化身,更应当是与学生

共同进行知识建构的参与者,这是我对自己课堂角色的定位。

这节课我主要采用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模式,创设问题情境,给学生想、做、说的机会,课堂充满了民主、和谐、愉快的氛围,学生表现出了极大的学习热情。课堂上我能够比较全面的关注学生个体,学生的知识获得不是被动接受的,而是在我引导下通过自己探索、感悟,主动获得的,这充分体现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从中培养了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和自学能力,使学生掌握了适应实际需要的基本技能。整个教学过程,我始终是以一个交流者、倾听者、建议者的身份出现,通过言谈和倾听与学生进行双向沟通和交流,与学生一起分享问题探索中的快乐,力图达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教学效果,这是我应当努力追求的一种教学艺术。

二、缺憾之处和改进设想。

新课程具有动态生成性,有些问题是可以预设的,有些却是不可预设的、只能在课堂上动态生成。这节课有两处课堂教学环节与我最初的设想不同,其一,我想由学生通过协作讨论来完成“情绪表格”,但当时所有学生都在独立思考,课堂并没有出现我所期待的较为热烈的讨论场面,而我却一再提醒学生要开展讨论、交流意见,课后仔细想想,个人学习仍有着合作学习不可替代的独特地位和作用,在课堂上应当给予学生充分的独立思考的机会,在此基础上再相互交流意见,这样学生分析问题就会更全面、更深入;其二,这节课最后的教学环节就是由学生运用调控情绪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烦恼情绪,我曾设想学生应当都会用书本相关知识来解答问题,但是在课堂上,学生就像是一个巨大的资源库,他们自身创造性智慧的释放,迸发出了许多课本以外的诙谐幽默的“奇思妙想”,这是我没有预料到的,在当时我并未对学生提出的建议、方法给予相应的评价。课后我仔细思量,倘若在课堂上能把学生的这些“闪亮的点子”与课文知识结合起来,适当点评,归纳小结一下,给予相应的肯定、赞赏和鼓励,可能会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灵活运用。当生成的课程资源不能与预设的结果一致时,教师应当以自己的教育机智灵活、及时的调整教学环节,让生成的资源为教学目标服务。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加强这方面的实践锻炼。

此外,我认为对于这节课的难点分析还稍欠深入,倘若在讲完不良情绪导致的后果之后,再启发、引导学生学会在适当的场合用合理的方式表达情绪,“喜怒哀乐,不忘关心他人”,这样安排,知识点之间的衔接会显得很自然,从学生的认知规律上更容易接受,教学效果可能会更好一些。

英语课堂教学与情绪教育 篇3

本文在情绪教育概念和重要性的阐述中提出作为新时期的教师“应当了解孩子的长处和弱点,理解他们思想和内心的感受,小心翼翼地去接触他们的心灵。”然后分析探索英语课堂中影响学生情绪的因素,并在研究和探索的基础上,提出了研究的策略和方法——英语课堂教学中若干策略。

【关键词】英语教学 积极情绪 理健康 究策略

一、问题的提出

中国工程院院士韦珏强调——“情绪教育”对孩子未来很重要。不过,情绪问题在在教育中并没有被重视,教师、家长关注的仍是学业。据美国一位教授调查,中国小孩比外国小孩少笑50%,韦珏说,其实这是个大问题。孩子学习时有一个好情绪,脑子消耗能量少,他可以集中精神学进去,没有好的情绪就不能学进去。因此,韦珏呼吁,必须在最基础的教育中开展“情绪教育”。

所谓情绪教育,简言之即是指培养个人体验他人情绪、控制和表达自身情绪的能力。“情绪教育”以道德观念为基础,引导人们理解“真爱”,学会关爱他人。英语课堂教学与情绪教育是相互制约的。不管是老师还是学生的情绪,对英语学科有很大的影响。积极的英语课堂教学能够对学生产生积极的情绪,反之,良好的积极情绪又能促进英语课堂教学。

二、问题的研究

(一)问题的调查

虽然学生有他们的共性,但为了更加具有针对性,我们对班级部分学生作了调查和分析。调查问卷设计了如下几个问题:英语简单吗?英语课没有兴趣吗?上课为什么不听英语?上课为什么做小动作?上课为什么做别的作业?调查结果表明:80℅认为英语很难,50℅的同学对英语的兴趣只是一般,40℅的同学认为听不懂英语,30℅的同学上英语可能要做小动作,10℅的同学自己已经放弃学习英语。

(二)成因分析

经调查分析,我们发现导致学生英语学习情绪不佳原因有很多,但主要有以下几种:学业竞争的压力;人际交往烦恼;家长过高的要求;英语学科成绩不理想。

(三)英语课堂教学影响学生情绪的因素

1.英语教师的情绪影响着英语课堂教学

英语课堂上,教师的任何情绪,都会严重影响自己对英语知识的讲解和学生对英语知识的领悟,影响课堂教学效果。一堂好课,教师的心情是良好的,教师精神焕发地走上讲台,以精炼简洁的语言、工整适量的板书讲授课堂内容;学生则能聚精会神地聆听教师讲课,开动脑筋认真思考、踊跃发言、大胆回答问题。当教师情绪不佳时,必然影响学生的学习,影响课堂教学效果。主要表现为:教师情绪低落,课堂就缺乏生气和活力;教师心烦意乱,学生就会思维混乱,疲于应付;教师情绪冲动,学生就会情绪压抑,思维的积极性受挫。

2.学生的情绪因素影响英语课堂教学

一个学习习惯比较好的班级,同学之间能互相关心、互相体谅,能够从对方立场考虑问题,通常在

班级里能够把英语教学完成比较好;但是,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却往往存在着一些不和谐的因素,教师要及时引导。通过这样的形式,可以让同学们督促,通过同学们的批评,可以减轻被取绰号同学的不良情绪。应该说同学们之间的情绪影响是频繁的,教师应该给予更多的关注,才能更好的引导。学生的良好情绪也能够保障他自己上好英语。

三、教学策略

(一)教师情绪的培养

要保持教师授课时始终有良好的情绪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①加强锻炼,强身健体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就是具备良好情绪的前提。虚弱多病的身体不仅会使自己的情绪不佳,而且还会使干任何工作都感到力不从心。②修心养性,泰然处事。作为教师,应该一心献身于社会主义的教育事业,做到遇困难时绝不退缩、对待他人宽厚仁慈、对待名利不斤斤计较、对待挫折不悲观丧气,那么我们在工作中就能时常保持乐观向上的情绪。③发现问题,适时调整。如课前发现自己的情绪不佳时,可以采用静坐、转移注意力的方式调整自己的情绪;课堂上由于偶发事件使自己情绪不佳时,要暗示自己,也可以稍稍加以停顿,既可稳定情绪又可稳定课堂气氛。总之,在课堂教学中只有教师保持最佳的情绪状态,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教学水平,才会有教学的高效率、高质量。

(二)学生情绪的培养

1.降低英语学习要求、激发学习英语兴趣,培养学生的积极情绪

针对学生自身的差异性,适当降低要求,制定可行的目标,来培养学生的积极情绪。对班里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好的同学要求背诵课文甚至默写课文。中等的同学要求背诵词组或者默写词组。对于最差的同学,我也只能要求他们能够读出来,能够进行书写就可以了。903班的孙同学和杨同学,他们的成绩不是很好,不会读英语单词,更不要说是课文。所以,我给他们的要求就是抄写单词和词组,完成后我在课堂上表扬了他们,他们上课从此变得很积极。在学生的身上发现优点,并积极加以肯定及引导。对培养学生的积极情绪是很重要的。

3.通过英语内容教学来培养学生的情绪,达到情绪教育目的,最终实现英语教学目标。

我对学生要进行英语内容教学的同时,特别注意学生以下两个方面的提高:①智能训练,即帮助学生对智力的本质建立科学认识,并且对智力的不同成分,如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等而设计的不同训练活动等;②情感教育,即教会学生把握和表达自己的情绪情感,学会有效控制、调节和合理宣泄自己的消极情感,体察与理解别人的情绪情感,并进行相关技巧的训练,如敏感性训练、自我表达训练、放松训练等。

我在九年级英语第二单元英语教学中,当中有很多的单词和词组。如:used to/have curly hair/black/with light on/be afraid to/hate him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他们。主要采取了上课听写和默写。同时,在上课的时候,让学生一个一个用这些单词和词组说出句子。最后让学生用这些单词写成文章。从904班的同学的作业来看,他们掌握的很不错。特别邵同学写的文章很好。文章没有任何语法错误,语句通顺。可见,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法,还是可以培养学生智力和能力。当然,对英语也就有了兴趣。

在讲到第三单元的时候,学生情绪也是很高涨。主要是围绕学生身边的一些事情。如穿衣服、开汽车、带耳环、穿校服等一些实际的生活问题。当说到要用be allowedto, should not be allowed to do 等来表达的时候,903班的同学男生表现得很活跃。

其中。一个男生还说到了“谈恋爱” We should not allowed to fall in love with girls. 我还特别用一节课开辩论赛。说说他们自己真正的想法。同时,又能锻炼学生的英语口头表达能力。增强学生间的情感交流,老师也能明白学生的心理活动,他们情绪良好,那么英语课堂的情绪也就不在话下。

我想只要上课时,多注意对学生的能力提高的培养和情感的教育,学生的情绪也就自然比较好。英语教学任务也就顺利完成。

四、结论与反思

情绪教育给我们带来的动力。老师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并能用积极的态度去面对自己的不足,正朝自己定的目标前进着。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一定注意把英语课堂教学和对学生情绪教育做到有机结合。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给我们带来以下几方面的反思:教师要认识并管理自己的情绪。我们也会经历各种挫折、失败,我们应把握自己情绪,学着做个快乐的自己,从失败中汲取营养,创造属于自己的成功。

学生是教师教育的对象,如何引导学生的积极情绪,作为教师尤其应该重视,记得一位伟人曾说过:能尊重孩子的人才真正懂得尊重人,作为教师理应如此。尊重孩子的情绪,对其合理的引导,才能使他们与好心情同存。

参考文献:

1.刘金花主编:《儿童发展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教师情绪与课堂教学 篇4

一堂课, 灵活的教学方法、扎实的专业知识、熟悉的学情固然重要, 但同时, 不可忽视教师的情绪管理。如果说好的教学方法是一堂课的载体, 那么教师的情绪就是这堂课的灵魂。好的教师, 应该学会“忘我”, 就是自己不管碰到多么不顺心的事情, 也不让学生看出来, 在课堂教学中, 学生是主体, 但这些主体的眼睛是盯着教师的。所以, 教师的情绪, 是左右整堂课气氛的主要因素之一。

作为教师, 我们都知道:如果教师情绪低落、精神萎靡、怒气冲天、提不起精神, 学生也会变得有气无力, 比较沉默, 会大大降低课堂教学效率;反之, 教师带着良好的情绪进入课堂, 用灿烂的笑容感染学生, 课堂又怎能没有生机?学生又怎能没有激情?课堂教学又怎会没有效果呢?不良的情绪是具有传染性的, 而教师的坏脾气又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情绪, 使教学质量大打折扣。

我是一个高中教师, 面对的是15~19岁左右的学生,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有着自己的想法, 有自己对事物的判断标准, 更别说对教师情绪的判断。当他们发现教师一脸怒气地走近他们时, 他们会噤若寒蝉, 生怕自己撞到老师怒气的枪口上, 如果长此下去, 会在他们的“心灵天空”蒙上一片沉重的乌云, 甚至会影响到他们对这门学科的学习兴趣。当然, 如果教师的脸上是“太阳”, 学生的心情也会舒展、轻松, 从而喜欢上这个老师, 喜欢上这门课, 正所谓“亲其师, 信其道”。

曾经看到过一个研究, 说人的沟通, 70%是情绪, 30%是内容, 如果沟通情绪不对, 那么内容就会扭曲, 所以沟通内容之前, 情绪层面一定要梳理好。教师的教学也是一种沟通, 所以我们应该学会自我调控, 善于驾驭课堂发展趋势, 不能动不动就“情绪化”。不可否认, 教师的工作压力很大, 外界对教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并且教师每天要面对几十个不同的学生, “重复”着那些知识, 有时还要受到工作以外一些事情的干扰, 出现情绪的起伏是难免的, 但是, 我们应该努力做到平和、理解、关爱。

能走进学生, 靠近学生;能冷静、理性地面对自己, 面对学生, 从而潜移默化地促进学生的成长与进步。

理解学生学习的不容易, 理解家长培育的不容易, 正所谓“理解万岁”。不要因为自己焦燥的情绪而阻碍了学生学习的激情、成长的脚步。

爱的力量是无穷的。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 用爱的心态、阳光的笑容来对待我们的工作, 对待我们的孩子, 促进他们的成长。

《学会调控情绪》教学反思 篇5

上完了《学会调控情绪》这一课,经各位老师的点评,我受益匪浅。而且我更深深地明白了教学它需要“智慧”。而这种智慧是一种经验的累积,更是一种生活的沉淀,恰恰这些是我所欠缺的。

通过对本节课教学的反思,根据各位老师的建议,觉得上好课必须具备以下几方面:

1.应变能力

教学过程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互动过程,充满很多不确定的因素。教学的“智慧”则体现在对课堂的掌控能力,面对突发问题的应变能力,并能够有效的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例如,本节课时间已剩无几,这里可以灵活地处理,小结一下调控情绪的方法,加强教学重点。把剩下的内容当成要学生预习的作业,留下悬念。临场学会应变是我上完这节课的第一个收获。

2.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对学生学习很重要。例如可以请学生模拟场景,分角色表演,让学生在表演中体会情绪的变化,置身其中,并合作探究其背后的原因,自主建构知识。表演环节的加入可以增添课堂的趣味性,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有效性。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是我上完这节课后的第二个收获。

3.善于运用多媒体

多媒体教学可以把图片、声音和视频等资源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增添课堂的趣味性,并在一些图片(尤其是一些有教育意义的漫画)和声音的展示中,拓宽学生的思维。但这在教学中很容易出现教与学的脱节。所以,课件的制作应紧扣教材,突出重点、难点,还要注意师生之间的互动。善于运用多媒体是我上完这节课的第三个收获。

4.掌握好教材

课堂教学中的情绪调控 篇6

课堂教学中的调控机制,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刺激学生集中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为教师的情绪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情绪,因此我们身为教师,要注意将自己的情绪调整到最佳状态。教师在课堂上不能总是固守某种单一的教学方法,一成不变的一张冷脸,而要追求教法的灵活性和多样性,以不断变化的信息去刺激学生的接受欲望,使之形成持久的注意力。教学实践证明,死的、乏味的“情绪化”的教学,学生会感到索然无味,学习情绪低落,效率低下。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而没有兴奋的情绪如何去鼓舞人?没有主动性怎么能唤醒人?没有生气勃勃的精神又将如何去鼓舞人?”所以充沛的情绪和情感,具有一定的激活作用,能有效地提高个人的学习效率。

当前,以学科为本位的教学,把生动的、复杂的教学活动囿于固定、狭窄的认知主义的框框之中,只注重学生对学科知识的记忆、理解和掌握,而不关注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是不行的。正如苏联教学论专家斯卡特金所指出的:“我们建立了合理的、很有逻辑性教学过程,但它给积极情感的食粮很少,因而引起了很多学生的苦恼、恐惧和别的消极感受,阻止他们全力以赴地去学习。”教学的非情感化是传统教学的一大缺陷。

首先,教师教学中应满怀激情。真正用情去讲授,创设一种良好的学习情景。如果教师上课无精打采,两眼无神,学生也会情绪低落甚至睡眼朦胧,对于教师的讲授听而不闻,那么课堂效率自然低下。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始终都应该精神振奋,满怀激情,这样学生势必就会潜移默化地受到教师这种情绪的感染,情绪高涨,思路清晰,学习主动积极,思维活跃,那么学习效率将明显挺高,课堂效果自然会事半功倍。

其次,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它在课堂教学中有着具体体现。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教学过程应该成为学生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学生在课堂上是兴高采烈还是冷漠呆滞?是其乐融融还是愁眉苦脸,伴随着学科知识的获得。学生对学科学习的态度是越来越积极还是越来越消极?学生对学科学习的信心是越来越强还是越来越弱?这一切必须为我们教师所关注,这种关注同时还要求我们必须用“心”施教,不能做学科体系的传声筒。

有一节课堂上,我正讲着课呢,竟发现王娟趴在座位上哭出了声,究其原因是上一节课挨了批评,还没调整好情绪正伤心呢。这时,我停了下来,给同学们讲了一个故事:从前,一个国王贪图享乐,命大臣四处为他寻找“快乐”,大臣遇到一个自称“没有一天不快乐”的农夫,问其原因,农夫说:“我曾经因为脚上没有鞋穿而沮丧,直到有一天,在街上看到一个没有脚的人。”大臣顿悟……一会,同学们报以热烈的掌声,王娟也止住了哭声。我对同学们说:“在成长的历程中,当得到老师或父母的夸奖时,我们会非常高兴;学习遇到困难时,会感到忧愁;遇到令人气愤的事情时,会感到愤怒。情绪就像‘神奇果,会对人产生神奇的作用。如果说情绪是奔腾的洪水,那么理智就是一道坚固的闸门。同学们,我们一定要做情绪的主人。”自此以后。带“情绪”上课的学生再也没见一个。

再次,教师在讲解不同的教材内容时。应表现出不同的神情。我们用热情自豪的神情讲祖国的古代文化瑰宝、现代科技进步;用严肃忧虑的神情讲当前面临的环境问题;用充满信心的神情将祖国未来的前景。这样,学生就会情不自禁地与教师的喜、怒、哀、惧发生共鸣,达到“未听曲调先有情”的境界。

最后,我认为教师在课堂上遇到突发事件时一定要适时调控自己的情绪。教师如何处理好课堂的突发事件是非常重要的,课堂突发事件处理得好。可以为教学增色添彩,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可以成为活跃课堂气氛的调料剂,也可以为师生关系架起友谊的桥梁,也可以将那种矛盾型的“突发事件”化为“利导”。一次,见两学生为一张试卷而打起架来了,这时,我佯装喊道:“哎哟,真痛。”同学们见此,便大笑起来,连那两个打架的同学都停手笑起来。接着,我给同学们讲了一个故事:从前,清朝康熙年间有位大学士,名叫张英,一天张英收到家信,说家里为了争三尺宽的宅基地,与邻居发生纠纷,要他利用职权,疏通关系。打赢这场官司。张英阅信后,坦然一笑,挥笔写了一封回信,并附诗一首:

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有何妨,

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家人接信后,让出了三尺宅基地。邻居见了,也主动相让。结果形成了“六尺巷”,这个化干戈为玉帛的故事流传至今,成为美谈。同学们被这博大的胸怀所感,此后,班里再也没有发生争东西的事。在这种类似的事中,我庆幸自己做得真好,没有生气,没有发火,而是巧妙地处理了课堂上的突发事件,化弊为利,为我所用,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课堂教学情绪 篇7

一、与美共舞,在与美景的互赏中生成学习向往

白板以美妙的声像效果将课文内容以声感、形感、色感、动感直接作用于学生的感官,在学生大脑中留下鲜明的形象,使学生在和谐的、充满美感的教学环境中既获得知识,又陶冶情操。如《台湾的蝴蝶谷》这篇课文语言优美、富有韵律,具有较强的画面感,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教学中若生生地将孩子们的浅显阅读能力扼杀在字词句的死记硬背中, 那么整篇文章的灵魂就被埋葬了。教学“人们一到这里,就被蝴蝶团团围住”时,我剪辑了一段游客们来到蝴蝶谷游玩的视频,配以优美的旋律,加上声情并茂的解说,学生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他们全神贯注地听解说,尽情欣赏蝴蝶谷的美景。这时,适时出示句式“这些小精灵们有的______,有的______,还有的______”。随着孩子们入情入境地回答:“有的飞到我的胸前, 有的落在我的肩上,还有的轻轻停留在我的头发上。”这时蝴蝶谷的灵动便一幕幕映入学生的脑海,瞧,电子笔轻轻那么一勾画,一只蝴蝶静静歇在游人的肩膀上,仿佛在……那样引人入胜,学生自然而然投入情境,学文情趣一下子被激发了,脑海里迸发的是文字之外的另一种情趣共赏。蝴蝶谷的美、蝴蝶谷里蝴蝶的灵动深深地吸引孩子们,揪住孩子们心的那一份对美与趣味的直线向往,紧接着引导学生从整体到部分,观赏山谷中特有的美景, 由表及里剖析蝴蝶谷乃是大自然的不朽杰作。通过视觉体验、情境浸润、自然情感投入,达成观察、阅读与思考的三结合,不仅受到美的情绪感染,而且从中享受美带来的愉悦的享受,孕育美的情绪,取得学文、悟道、审美、乐玩、乐学的效益。

二、以情促思,在与文字的灵动对话中达成共情

人的情感是在一定情境之中产生的,借助图像烘托、音乐渲染等手段促使学生进入教材描写的特写情境, 使学生情感自然而然地与文中人物的品行相吸,与作者情感相融。如教学《十里长街送总理》时 ,一开始使用多媒体映出周总理的遗像 ,适时播放课前准备的班级学生朗读录音, 用哀痛低沉的语调说道:“1976年1月8日凌晨, 我们敬爱的周总理在北京不幸逝世。噩耗传来……”学生凝视周总理遗像,听着老师舒缓沉痛的话语,悲痛之情油然而生。接着插放“十里长街送总理”的实况录像和配乐朗诵录音;那黑色的挽联,那白色的花环,那阴沉寒冷的天气,那缓缓而行的车队,那满面泪痕的老人、青年、小孩……形象直观的白板教学手段的介入,教师动情地引入现代媒体教学,学生个个泪流满面、泣不成声———在悲情的共鸣中,将画面定格,用聚光灯效果局部刻画人物表情,从这样的表情中我仿佛听到怎样的心声? 接着出示文段填空句式,学生仿佛一下子打开思绪,悲伤的情怀、不舍的留恋、真情的感怀之语在他们心底涌动,附于言表,情真意切,令人动容。

文字蕴含的丰富内涵,将一条一框有序无声的静化为动态的情绪投入,在教者的积极引导下,学生自觉观察、发现、思维、探索,使其变为一行行清晰在目的文字,化为一句句有声有色的语言,形成一幕幕耳目一新的意境,溢于言表,留住心底。

三、有效互动,在反馈中激起向上的饱满情绪

任何一项课堂教学都需要在积极的反馈中达成教学的有效收获。语文课堂教学借助白板媒体的快速有效预设课堂教学的同时,更发挥积极的课堂反馈作用,使语文教学在原有的投影、黑板板书的基础上有了更直观快捷的表达。

如教学《云房子》这一课时,在引导学生进行自读自学环节时,出示自学要求:细细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找一找,小鸟们都造了什么样的云房子? 找到相关语句,用“–––”画出来,并多读几遍。学生在自由朗读过程中边读边快速找到各种云房子的样子。这时,教师边巡视边用手机拍摄学生自学完成情况,通过蓝牙传送到电脑设备中,通过图片导入功能及时展示在白板屏幕上,直观、清晰、较真实地反映了学生即时的学习情况, 同时在教学指导中让学生对现代化教学手段产生浓厚兴趣,不禁被吸引,产生积极向上的学习内向力。

此外, 汉字书写教学永远是一个值得被关注却一直被忘却的角落,在运用白板教学的过程中,要很好地发挥白板中即时生成课堂实情的功能,在课文生字书写过程中,圈点重点笔画,将学生作品及时上传反馈,指导笔画的位置、结构摆放、笔画改正等,达到了非常重要的正面引导效果,形成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通力合作。这样一种教学反馈使教学有了更生动的表现力,有助于教师及时评价,学生有效获取。

课堂教学中的情绪影响 篇8

一、教师在课堂上的情绪决定着教学的心境

教师的课堂情绪, 首先表现为心情沮丧, 缺乏教学热情, 对课堂教学的备课、教学的组织、知识讲解、批改作业等上课的重要环节敷衍了事, 进而影响到教师课堂教学的语言使用和对知识讲解的条理性、逻辑性, 使得课堂教学缺乏激发性, 失去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 抑制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的发挥, 导致了学生情绪低落, 影响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的学习与掌握。教师的课堂情绪还表现在教师对待学生的态度上。如果一个教师带着消极情绪走进课堂, 就会对学生和教学工作望而生厌, 影响师生课堂情感的交流。因为师生的心理交往关系, 是受教育活动中师生的心理特点所决定的, 并表现为双向的互动性。正如有句格言所说:“假如你厌恶学生, 那么当你工作时, 就已经结束了。”学生是非常敏感的, 如果教师带着消极情绪走进课堂, 特别是对学生产生淡漠、厌恶、责难等态度, 往往会使学生感到这是对他们成绩的否定, 因而自暴自弃、不思上进, 甚至产生一些抵触情绪, 从而拒绝接受教师对他们的教育, 影响课堂教学效果的提高。

二、学生在课堂上的情绪会对课堂教学效果产生很大的影响

学生的课堂情绪主要来自于他们对科学知识的学习兴趣、教师教学艺术水平的高低、气候条件和健康状况等。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 学生的课堂情绪直接关系到他们是否愿意是否主动地接受教师在课堂上所传授的知识。实质上, 课堂教学的效果, 就是以学生对教师所传授的知识掌握多少来衡量的。假如学生带着消极情绪上课, 不主动地接受教师所传授的知识, 教师讲得再好也无效果可言。此外, 学生的课堂情绪, 还会对教师的情绪产生直接而迅速的感染。当教师走上讲台, 第一眼了解的就是学生的精神面貌和情绪状况, 学生的精神面貌好, 情绪状况佳, 很容易激发起教师的教学激情;相反, 学生的课堂情绪低落, 精神状况不好, 往往会影响教师的教学兴趣, 影响教师课堂教学的情绪。

课后, 学生往往会谈论某位老师的讲课讲得好, 让人听起来轻松愉快, 越听越有兴趣;某个教师讲的课让人听了就想打瞌睡。这不仅是学生对一个教师教学能力的评价, 更是对教师课堂情绪、课堂气氛的掌控这一教学艺术水平高低的真实评价。

在教学过程中, 我们可以从学生的眼神、情绪、面部表情等方面推知他们的心理活动。学困生接受情况往往在表情上可以反映出来, 当学生面带微笑时, 说明他们听懂了;当学生紧锁眉头时, 说明他们遇到问题不得其解, 教师就要减缓教学法进度或让学生质疑。教学的初始阶段, 由于学生没有经常训练, 加上不少学生理解能力差, 所以不少学生皱眉头, 表示出难以回答的样子。于是我放慢了教学速度, 改变了原先的做法, 先帮学生弄清关系, 再一步步引导学生分析思路, 因此在教学中, 教师应十分注意察言观色, 根据学生的学习表情, 调控教学。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 是课堂教学的设计者与组织者。在教学过程中, 只有教师具备了驾驭这种课堂情绪多变交流的能力, 保证课堂教学达到一种情绪的“和谐性”, 才会使得课堂教学不断地产生和谐的愉悦性。因此, 教师要时刻掌握课堂上师生课堂情绪状况, 适时做好师生的情绪调适, 促进课堂教学效果的提高。

首先, 教师应该做好自身课堂情绪的调适。每一位教师都可能会因为工作、家庭、生活、学生情绪等因素带来一些不愉快, 但作为一名教育者, 止怒是教师顺利开展教育教学的必要条件。教师不应该把这种不愉快的情绪带进课堂, 更不应该在课堂上丢下教学内容而发牢骚, 应该加强自身的心理情绪的调适, 以乐观、精神的面貌出现在讲台上, 用自己的知识教育学生, 用自己乐观、精神的情绪去感染学生。特别要避免学生的情绪状态对自己的情绪影响, 不能人乐己乐, 人忧己忧, 在学生低落的情绪上去泼一盆冷水, 影响师生课堂情感的交流, 引起课堂教学的紧张气氛, 影响课堂教学的效果。

其次, 教师应该适时引导学生消除课堂中的消极情绪,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教学的实质就是教师改造学生的实践过程。教师要认真备课, 采用灵活多样的易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方法, 提高自身课堂教学的语言表达能力, 通过多种教学手段缓和调节课堂教学的气氛。教师在教学的语态表情方面, 要做到喜形于色、怒不露脸, 不能让自己的情绪感染学生;还要掌握一定的活跃课堂气氛和调适学生课堂情绪的教学艺术。一位历史教师, 在一个炎热的下午走进课堂, 见到学生恹恹欲睡的情绪状况, 并没有急着去讲那枯燥无味的课本内容, 而是讲述了一个生动有趣的历史故事, 不知不觉地将学生引入了新的教学内容, 这样既活跃了气氛, 又调动了师生的课堂情绪。当然, 也有的教师是在讲课的过程中恰当地穿插一些与教学内容的关的故事, 或是讲一两句笑话, 既进行了一定的思想教育, 又活跃了课堂气氛, 调动了课堂上的师生情绪, 这也可算作一种调动课堂师生情绪的教学法艺术。

然而,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 从知识的学习与掌握的角度而言, 教师仅仅是引路人,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处于主体地位, 应该主动地安排学习活动。如平时要多参加一些有益的活动, 培养广泛的学习兴趣;科学地把握学习与休息的时间关系, 保证自己有足够学习精力;课堂上, 学生要对教师的教学作出积极的反应, 以便教师能够及时地调节器整课堂的情绪状态, 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情绪心理对课堂教学效果的影响 篇9

一、影响教师的形象, 从而影响课堂教学效果

“心晴的时候, 雨也是晴”, 在良好舒畅的情绪下, 教师会对周围的人和事物感到欢快、愉悦、充满兴趣。久之, 就会在学生中树立起一个和蔼可亲, 具有活力和自信的形象, 赢得学生的爱戴与尊敬。爱屋及乌, 学生会喜欢自己的教师从而喜欢教师的教学, 激发出对学习的兴趣, 这样的课堂教学才会有好的效果。相反, “心雨的时候, 晴也是雨”, 在消极、不良的情绪下, 教师会对周围的人和事物感到厌烦、枯燥乏味, 久之, 就会使学生感到教师是一个郁郁寡欢、意志消沉的人。学生对这样的教师往往是望而生畏, 敬而远之。这样的教师的课堂教学, 一般是不受学生欢迎的, 其效果必然是大打折扣的。

二、影响教师的备课质量, 从而影响课堂教学效果

积极、良好、乐观的情绪会促进人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提高人的活动效率, 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 有利于人很好地完成工作任务。消极、不良、悲观的情绪会使人厌烦、意志消沉、降低人的活动效率, 不利于很好地完成工作任务。可见, 处于前一种情绪状态下的教师, 在备课的时候, 会认真分析学生情况, 深入钻研教材, 仔细查阅资料, 精心设计方案, 高质量地做好教学的准备工作, 使课堂教学达到预期的目的, 取得好的效果。处于后一种情绪状态下的教师, 在备课的时候, 会心懒意散, 精力不能集中, 责任心丧失, 或者应付了事, 或者根本就不做准备, 教学效果可想而知。长此以往, 则会破罐子破摔, 课堂教学一塌糊涂, 丧失做教师的资格。

三、影响学习的氛围, 从而影响课堂教学效果

学习的氛围, 是指师生与观察者都可以直接感受、体验到的课堂中的气氛、情调, 其实就是师生、生生之间的人际关系及其情绪表现。课堂教学的效果不仅取决于教师怎样教, 学生怎样学, 还取决于课堂内学习的氛围。一种有利于学生有效学习活动的氛围, 应该是和谐的、活跃的、民主平等的。影响学习的氛围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领导者、管理者, 教师教风的优劣是课堂学习氛围的决定因素, 这其中又包含着教师的情绪因素。教师在课堂教师中处于积极、良好乐观的情绪状态下, 才能够表情丰富、目光炯炯、和蔼可亲、活泼开朗、充满激情, 创造出有效的学习氛围,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如此, 也会形成良性循环, 因为教学效果好, 完成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教师的成就感得到满足, 这又成为形成教师良好情绪的一个积极因素。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处于消极、不良、悲观的情绪状态下, 会表现木讷、目光呆滞、严肃消沉、精神萎靡, 学习氛围压抑、沉闷。也许教师能够强打精神, 在讲台上滔滔不绝, 学生却在下面昏昏欲睡, 不可能有什么好的教学效果。如此, 便会形成恶性循环。因为教学效果差, 学生不会欢迎, 教师毫无成就感, 这是教师不良情绪产生的一个消极因素。

综上所说, 教师的情绪对于课堂教学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换句话说, 教师的情绪是影响课堂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积极、良好、乐观的情绪为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打下基础;消极、不良、悲观的情绪必然为不好的教学效果埋下祸根。虽然教师非圣贤, 每天教师会有常人的喜怒哀乐, 但教书育人的使用告诉教师切不可把一些不良情绪带入课堂, 一进课堂, 就应完全进入角色, 引导学生在知识的海洋里畅游。因此, 教师要加强自身的职业道德修养, 增强责任心, 克服不良因素的影响, 学会调节控制自己的情绪, 使自己始终处于良好的情绪状态之下, 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教学当中去。

摘要:教师的情绪是影响课堂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积极、良好、乐观的情绪为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打下基础;消极、不良、悲观的情绪必然为不好的教学效果埋下祸根。

关键词:情绪,乐观的情绪,悲观的情绪,课堂中的气氛,控制自己的情绪

参考文献

[1]乔建中:《情绪心理与情绪教育》[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1.25-26.[1]乔建中:《情绪心理与情绪教育》[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1.25-26.

[2]杨兴华等:《试论高校青年教师的素质教育》[J].江苏大学学报, 24 (4) :.[2]杨兴华等:《试论高校青年教师的素质教育》[J].江苏大学学报, 24 (4) :.

谈课堂教学中的情绪管理 篇10

一、教师自身情绪的管理

作为教学组织者,教师首先要管理好自己的情绪。上每一节课之前,都要先调节好自己的情绪。不论先前发生过什么事情,不论自己的心情有多激动,都要学会面对自己的情绪。当产生不愉快情绪时,应站在局外的角度去分析事情,让自己保持冷静,然后再用“情绪控制三步法”(觉察情绪、了解不良情绪、缓和与转变情绪)舒缓自己的心情。如果要走进课堂,必须要让自己安静下来,镇定自若地进行教学,用健康愉悦的情绪取代消极沮丧的情绪,摆脱沉闷压抑、暴躁愤怒等不良情绪,平静愉悦地面对学生。情绪是会感染和传递的。教师要懂得“己所不欲,毋施于人”,否则,教师的坏情绪会影响学生的好情绪,会让一节课以失败收场。

二、学生情绪的管理

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情绪的管理是主要的。只有把握了学生的情绪,对症下药,科学管理学生的情绪,才会让课堂教学收到良好的效果。

首先,要觉察、了解学生的情绪。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有灵敏的感觉。情绪管理第一步,就是要能觉察自己和学生的情绪是什么,是安静平和,还是愤怒焦虑,是愉悦兴奋,还是忧伤委屈。如果不能敏锐地觉察学生的情绪,管理情绪就无从谈起。课堂上因为学生某种情绪积聚到极点而引发的意外,尤其是负面情绪引发的意外,会让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努力付诸东流。

其次,要接纳学生各种正常的情绪。

情绪无所谓好坏,凡能出现的情绪都是正常的。健康情绪不是指情绪时刻处于阳光状态,而是你所表现出的情绪应与你所遇到的事情具有一定关联。如果你受到批评了,你伤心是正常的;如果你遇到抢劫,你有恐惧感是正常的;如果你的亲人去世了,你悲伤是正常的;如果你被他人误会了,你愤怒是正常的……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有较强的控制能力。对于学生的各种合理、正常的情绪,要全盘接纳;对于学生的积极快乐的情绪,要尽力维系;对于学生的各种不良情绪,要对症下药,引导其逐渐转变不良情绪和消极心态,用一种平和或者愉悦的情绪逐步取而代之。当学生的情绪体验符合客观事实时,教师应在第一时间暗示自己:学生的各种情绪都是正常的。这样一暗示,教师自身的情绪张力就会下降,内心会立即恢复安静平和。用这种良好的心态管理学生的种种情绪,会事半功倍,但要切忌被学生的不良情绪所牵制,这会使事情的结果适得其反。

然后,引导学生恰当地表达情绪。

教师在接纳了学生的各种正常的情绪之后,应当有效地引导学生表达各自的情绪。这种表达并非是任由学生喜怒无常地肆意发泄,而是教会学生缓和与转变自身的情绪,同样的意思,学会用巧妙的语言艺术进行表达。学生总是喜欢自由,但教师喜欢控制学生,让他们的情绪不能得到自然的释放。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在理性层面接纳了学生的一切正常情绪,就不会再以自己的主观臆断控制学生的正常情绪,而是进行合理疏导,巧妙利用多种方式调节学生消极的情绪,使学生保持积极的情绪。

最后,教会学生管理情绪。

情绪管理能力需要一段时间的培养及锻炼,教师应教会学生一些管理情绪的方法,在课堂上尽可能多地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如,利用美文美图,渗透美的思想、美的情感等。

课外引导学生体验美,感悟美,净化心灵,培养审美情趣,提高审美水平,倡导学生大量阅读积极健康的书籍,欣赏唯美的艺术,发现生活中一切美的事物,从而进一步陶冶情操。学生情操在课堂内外受到良好的陶冶,其积极的情绪则会不断得到强化。这有利于教师课内对学生进行管理,让课堂教学顺利有效地进行。

成功的课堂教学不可忽视情绪激励 篇11

一、调整问题难度

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理论告诉我们,只有当教学内容“走在学生发展的前面”而又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时,才能被儿童有效地接受。因此,确定好问题的难易程度非常重要。问题过难,往往引起学生的挫折感,激起他们的消极心境,造成学生学习困难。问题太容易也会导致部分学生丧失进取心,因为过易的问题会渐渐降低学生获得成功的乐趣。只有当问题适宜,接近“最近发展区”,才能最有效地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快乐。因此,作为教师,应充分了解学生的现有水平,了解其最近发展区,实施分层要求,分层教学。

调整问题难度依据的是学生的现有水平,所以每个教师要充分了解自己的学生,了解他们的发展状况,了解他们的心理状态。教师要转变观念,处理好课堂教学与“升学”的关系。不为升学考试而教,就到了教学的高境界,当然考试的内容会越来越适合学生的最近发展,我们这方面的担心会越来越少。教师要注意调整好问题的角度,使之合理地纳入学生的认知结构。某些问题并不是过难,而是提问设置的角度不恰当,如果我们认真考虑换个角度提问,学生会豁然开朗。教师还要注意问题的趣味性,调动学生全方位参与学习。学生好奇心强,趣味性的问题对他们来说总是具有吸引力的,如果将问题趣味化,他们就会始终被吸引。

二、沟通师生情感

因为情绪在学生的学习中确实具有动机作用,所以,愉快的学习氛围无疑会提高学习效果。当学生怀着探究的好奇心来到课堂,如果遭受的是教师的冷面孔,无疑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教师也要通过教育工作,体验到自己人格深化的存在。因此,课堂应成为师生互相交往、互通情感的主渠道,良好的师生情感,融洽了师生关系,形成了良好的课堂气氛和班集体。

日本心理学家高濑等将学生移情体验分成了五类:接近感——“感到放心”“撒娇”等等,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开始接近;安定感——“亲近感”“仰慕”等等,在学生的心目中产生了对于教师的和睦关系,自己受到教师的承认与肯定那样一种安定感;共鸣感——“感动”“感化”等等,学生在潜移默化之中体验到教师的言行,从而受到感动的内心世界的积极感情;信赖感——“感谢”“信赖”等等,是在教师信赖学生,学生受到教师支持这一种感觉下形成的“合一”的心情;觉悟与决心——“充实”“立志”等等,仍然以学生信赖教师为基础,凭着自己的责任与决心,热情地实现自我的充实感。

三、适时鼓励表扬

教师的鼓励表扬对学生的学习具有怎样的作用呢?罗森塔尔和雅克布森对小学各年级的学生进行了“预测未来发展的测验”(实际上是智力测验)。然后向教师提供信息:所任班级的学生中,哪些孩子有发展的可能。实际上,这些孩子完全是随机抽取的。可是八个月后,教师就像期待的那样,发展了这些特定的孩子们的智力。更有趣的是,教师在关于学生品行的评定中也给了那些学生以好意的评定。

教师寄予很大希望的学生,事实上他的成绩果然显出提高的情形。对于被寄托了希望的学生来说,这是非常好的事。但需要注意的是,这种影响并不涉及其他学生。教师对每个学生的长处都寄托期望,在每个学生身上都能产生罗森塔尔效应,这才是人们所期望的。

教师对学生的态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态度。特别是对那些已被认为是“学困生”的学生的鼓励和表扬,对他们的发展更为重要。有许多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说的“发现闪光点”就是为了适时进行表扬。“一分钟表扬”的管理方法很有参考价值。表扬的要求是及时、正确、具体。教育者要抽出时间发现学生的成绩,当学生“基本正确”时就给予表扬。

四、行之有效的小组合作

因材施教,分层要求,培养优生和辅导学困生。科学建立班级学习小组,营造氛围,提供平台。制订契合语文学科的学习小组评价方案,鼓励生生合作。教师要提高指导合作学习的能力,精心设计合作学习内容,及时化解合作学习中的问题,提高合作学习的针对性、有效性。座位设置,因生而异,要更多地关注小组合作的内在效果。培养学生良好的“倾听”“表达”习惯,发挥跨组合作、师生合作的学习优势。

课堂教学中、作业批改中、练习设计中、课后辅导中,对两种类型的学生要区别对待。优生侧重挖掘潜力,激发学习探究的兴趣,增强进一步学习的强烈欲望。学困生侧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和训练,语文方面字词要掌握、要求背诵的部分要牢记。中间学生侧重鼓励,向优生看齐。组织学生参加竞赛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挖掘学生的各种潜力。利用小组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发挥优等生的学习潜能,让他们辅导学困生,来共同提升。

参考文献:

陈爱华.浅谈学习心态对学生学习的影响和作用[J].数学学习与研究:教研版,2010(21).

如何创设良好的课堂情绪 篇12

1. 从踏入教室的第一步起, 对待学生, 教师应当亲切些。

一进教室, 看见黑板没擦就皱眉头, 看见上一堂课的作业没完成就虎起脸, 看见地上有灰尘就捂起鼻子, 看见学生在说话就大发雷霆, 都不适宜。亲切, 不是说不要严格。亲切一点, 提出严格的要求, 学生才易于接受。亲切才能和谐。亲切而和谐是创造良好的课堂情绪的基础, 是有助于学生认识发展的理想境界。

情绪交织在学生的思维里, 或者成为刺激, 或者成为障碍。亲切而和谐的课堂情绪容易使学生对教师信任与热爱, 容易接受教师讲授的知识, 容易激发智力的潜力。亲切, 就不宜随便发脾气。随便发脾气, 学生容易对老师产生对立情绪或者不安定的情绪, 妨碍学习。同发脾气相反, 不适当地开玩笑也不是亲切。讽刺挖苦, 情绪活跃了, 但容易无意伤人, 学生体会不到你是真心从内心关怀大家, 这也会影响学生对你的信赖, 在认识过程中产生障碍。

2. 对待课堂教学中的困难, 教师的情绪应当乐观些。

要求学生接受知识, 掌握技巧, 差不多每堂课都会有难度, 有疙瘩。即使教师内心对完成任务没有充分把握, 表面上也要乐观些。成语说:“胜任愉快。”在困难面前, 你显得乐观一点, 学生们会感到你对教学有信心, 在学习中攻克困难也容易产生信心。学生学习是个艰苦的复杂的劳动, 需要思考、记忆、想象、推理……需要不断地鼓励, 教师没有信心, 老是泄气是不行的。正像长征, 你没有“不到长城非好汉”的那种乐观情绪, 队伍是带不动的。

3. 对待课堂的偶发事件, 教师的情绪应当冷静些。

课堂中的偶发事件, 常见的有学习方面的, 纪律方面的, 师生关系方面的等等。它容易使教师生气, 这时候, 教师要冷静。冷漠、讥笑、漫骂, 都欠妥当。教师是长者, 是榜样, 学生因为遇到困难失去信心的时候, 教师应当冷静地寻找薄弱环节;学生对学习内容感到厌倦的时候, 教师应当以适当的方式激起学生的兴趣;学生情绪过分激动的时候, 教师要注意以平静的态度予以控制。在课堂的情感生活中, 教师有陶冶的责任, 教师应当注意自己的情感对于学生的感染作用。学生年幼, 情感不够成熟, 变化性大, 教师稍有厌恶、嫌弃、绝望之感, 会对学生的学习情感产生重要的影响。所以, 要冷静些。

亲切些, 乐观些, 冷静些, 怎样才能做到呢?

走进课堂亲切些, 在课前应奠定适宜的情绪基础。上课前, 教师可能或喜或怒, 或悲或愤。但是临近上课, 心中只能有学生, 只能有教学, 应当平静下来, 就像演员上场前, 心中只能有戏, 只能有观众, 要努力调动感情, 以便进入角色一样。

对待教学的态度要乐观些, 关键在于认真备课, 认真了解学生的状况, 认真钻研和掌握教学的技巧, 没有教学的真本领, 不管你装得怎么能够“胜任愉快”, 下课铃一响, 还是一场空。教学有本领, 情况了解了, 就有信心, 就能“胜任愉快”。

对待偶发事件冷静些, 需要在平日加强思想修养。一个对亲人, 对领导, 对同事, 对邻里喜怒无常, 性格暴躁的人, 要求做到对学生怎么冷静, 很不容易。所以为师与做人是一致的。教师遇到事情冷静些, 除了要有做人的好修养以外, 还要有为师的好修养。

上一篇:成本分担高等教育下一篇:《回乡偶书》改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