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学与情绪影响

2024-08-23

体育教学与情绪影响(共12篇)

体育教学与情绪影响 篇1

摘要:本文试将体育教学与学生情绪结合分析, 揭示了诸多影响教学效果的情绪干扰因素, 并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办法。

关键词:体育教学,情绪,影响

体育教学是学校体育工作的基本形式, 体育课的教学质量将直接影响到学生体质的发展和整个学校体育工作的优劣, 与此同时也将直接影响到我国人才培养伟大计划的顺利实施。作为学校体育工作者我们要深知体育教学具有的重大责任和意义, 在教学中不仅要明确学生在体育学习中所注意的生理卫生问题, 更要加强对学生心理问题, 特别是情绪控制方面的理解并灵活运用于实践教学。近年来, 随着现代教育的改革和对非智力因素的认识, 情绪在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受到重视。教育学家赞可夫曾指出:“扎实地掌握知识, 与其说是靠多次的反复, 不如说是靠理解, 靠内部诱因, 靠学生的情绪状态而达到的。”他还认为: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 其教学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体育教学离不开情绪, 情绪伴随着体育教学的整个过程, 同时它又反过来影响体育教学活动, 因此, 我们必须重视情绪对体育教学的影响。

1、情绪是影响体育教学的重要因素之一

情绪产生于实践活动, 并直接影响着实践活动的进行, 学生学习和掌握体育知识、技能, 不同于一般的脑力教学活动。它是个体以某种身体练习, 通过肌肉运动形成某种运动技能, 发展某种能力为转移的, 运动技能形成具有阶段性, 各个阶段都有不同的心理特点。学生掌握有关的体育基本知识和技能的程度, 分析和概括能力及练习的环境、情绪、身体状况、有无不良习惯等, 都对技能的形成产生影响, 体育教学中情绪的产生和变化, 可直接影响到身体各部分能力的发挥, 并以运动成绩的形式表现出来。积极性情绪表现为兴奋愉快, 坚定自信, 能激发学习的强烈动机有利于技术动作的掌握并取得较好成绩;消极情绪则表现焦躁不安, 失望消沉, 缺乏信心, 影响动作完成从而运动成绩不理想。由此可见, 体育教学中的成败与情绪因素有直接的关系。人体的每一运动技能形成的过程, 情绪的作用都非常明显, 不论是积极的情绪, 还是消极的情绪, 都在直接制约着有机体的活动。

2、体育教学中的情绪障碍与成因

体育教学中的情绪障碍, 指学生在体育学习过程中, 影响个体正常学习行为和体育活动效能的消极情绪状况, 这在体育教学中颇为常见, 情绪障碍是如何产生的呢?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受学生日常生活的情绪影响。如果个性特征不稳定, 很可能将消极的情绪带到体育课中去, 影响学习情绪。另一方面, 受体育教学过程中各种因素或自身素质基础等方面的影响。在体育教学中, 教学方法、课堂组织措施陈旧落后、缺乏新意、学生自身素质不如别人而产生的自卑心理及教师情绪不稳定、冷淡严厉等因素都将影响体育课中群体学习的情绪氛围, 导致情绪障碍的产生。

3、影响体育教学的主要情绪障碍

3.1、自卑感

由于每个人的身体形态、身体素质、身体机能存在差异, 固表现出的运动能力也不相同。运动能力相对差的学生便认为自己天生就笨而缺乏信心, 不原继续学习。

3.2、畏难情绪

当遇到较难掌握的动作时就产生体育难学退缩情绪。对自己缺乏信心, 总认为自己体质弱、素质差、运动技术水平低, 学习上遇到困难就退缩滞后, 过分依赖同学和老师的帮助。

3.3、过度紧张

指情绪的紧张超过了体育学习活动的需要, 就产生了障碍的作用。如遇到稍有难度的动作或带有竞赛性的练习方式, 就会担心自己练不好, 掌握不了动作会受到老师的批评和同学的鄙视, 这样就使情绪紧张起来, 甚至手足无措。有些同学平时动作掌握熟练, 可一到考试, 心理负担就加重, 造成过度紧张, 结果成绩一塌糊涂。

3.4、对立情绪

学生的对立情绪主要表现在学生和老师在言行上的对立, 甚至拒绝接受教师的教育。有的教师不注意自己的表达方式, 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 造成了学生的对立情绪。有的学生对教师的批评过于敏感, 受到一点批评就强烈不满, 甚至产生报复心理。用不好好练习和干脆不练的方法和教师赌气。

3.5、怕苦怕累

当代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 是家中的宠儿, 饭来张口, 衣来伸手, 缺乏生活能力, 缺乏对艰苦环境的磨炼, 上课经受不了风吹日晒, 怕苦怕累, 因此不愿意上体育课, 想方设法逃避体育课。

3.6、胆怯情绪

主要是对某个技术动作容易产生害怕心理。练习动作时畏首畏尾, 言行紧张, 自我感觉不如别人, 信心不足, 错误的夸大动作难度, 练习动作时遮掩推让, 怕别人看见耻笑, 练习时总要求老师和同学保护和帮助, 怀疑自己的能力, 在学习中表现出言行忧心忡忡, 使胆怯状态成为起主导心境。

4、教师在体育教学中合理的情绪控制

情绪对人的行为活动具有增力和减力效能, 教学实践证明, 发挥了积极的情绪功能, 就能真正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因此, 教师要善于引发学生积极的情绪。

4.1、教师的情绪直接影响学生情绪

教师在教学中精神焕发、情绪饱满, 学生听课的情绪会为之一

振, 并能注意力集中地听讲。如教师进入课堂时无精打采, 有气无力, 学生就会情绪低落, 心不在焉。因此, 教师必须调节和控制好自己的情绪, 创造良好的教学心境, 在处理体育课堂上的偶发事件更应头脑清醒, 办事慎重, 注意分寸。

4.2、激发学生愉快的情绪体验提高学习兴趣

体育教学环境是一种情绪场景, 它能给学生以情绪感染的体验。教师要利用一切教学手段, 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使学生尽快进入学习角色, 以高效率参与和完成体育课教学任务。应选择新颖灵活的教学方法, 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 通过启发式提问促进学生的深层思考, 做到寓教于乐, 使每个学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在身心愉快的情绪控制下完成技术动作。

4.3、教师标准的示范和精练的语言可形成良好的课堂气氛

教师以准确优美的示范可激发学生的热情, 使学生产生跃跃欲试的感觉, 此外, 要讲求语言的艺术性, 运用饶有兴趣的讲解, 以饱满的热情来感化学生, 使学生感到教师和蔼可亲, 使课堂出现良好的学习气氛。

5、结论

情绪对教学效果的影响是十分明显的, 教学的每一个过程无不渗透着情绪因素, 但情绪又是受多种因素的制约和影响的, 在实践中善于认识和掌握诸因素之间相互影响的基本规律, 尽力防止和控制消极因素, 积极发展和促进稳定的情绪, 这对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素质教育指南》崔相录,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9。

[2]《学校体育学》全国体育院校教材编写组, 2004。

体育教学与情绪影响 篇2

教师的任何消极情绪,都会严重影响自己对知识的讲解和学生对知识的领悟,如果控制不当或不能控制,就会大大降低课堂教学效果,更有甚者就无法正常组织自己的教学活动。所以一位教师要想上好一堂课,就必须充分利用自己的积极情绪,避免自己的消极情绪。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消极情绪往往有以下表现:一是教师情绪低落,精神不振,讲课时提不起精神,声音低沉无力,索然无味,课堂气氛沉闷无生气;二是教师心烦意躁,心不在焉,注意力难以集中,讲授时频频出错,导致学生思维混乱,难以应付;三是教师有时情绪冲动,容易发怒,常常对学生发无名之火,学生情绪压抑,思维的积极性受挫。

是什么原因使教师出现这些消极情绪呢?分析起来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教师本身的原因。

1.教师的身体因素。身体是情绪的载体,教师的身体素质的好坏,身体状况的好坏直接影响教师的情绪,这是毋庸置疑的。

2.教师对教学活动的态度。有的教师只是把教学当作自己谋生的手段,而没有真正的把心思投入到教学活动当中去,这样会使教师随意性比较强,消极情绪出现的频率会非常高,致使本无很好教学效果的课堂更加糟糕。

3.教师对学生的“情景界定”。所谓教师对学生的情景界定,就是教师对学生的学习状态在思维上已经界定到某一个位置。一旦教师对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产生一个坏的情景界定,那他每一次上课就会带着消极的情绪走进课堂,肯定也不会带来好的教学效果。比如,一个被顽皮学生搞得精疲力尽的教师一旦界定学生很顽皮,孺子不可教时,那当他想起教学这种情景时,他就会产生消极情绪,何况他要走进课堂当中去呢?

4.人际关系的因素。教师的人际关系包括教师与家庭、教师与社会、教师与学校之间的关系。家庭的各种琐事,社会对教师的种种压力,学校各种奖惩及学校领导行为等等都会让教师产生挫折感,从而产生消极情绪。

(二)学生的行为因素。学生是学的主体,是教学活动中与教师产生直接关系的教学对象,学生行为是影响教师情绪的重要因素。学生过于顽劣,而教师对他们的期望值过高,就会让教师产生理想与现实的落差,进而让教师无意识地产生消极情绪。

所以,我们要适时调整自己的情绪,确保不把消极情绪带进课堂。教师要暗示自己,保持自己的耐心,努力控制自己的情绪,相信只要耐心地引导,会出现好的局面的,也可以稍微停顿一下,一方面可以稳定自己的情绪,另一方面又可以稳定课堂气氛;也可以用讲个笑话、说个谜语、做做游戏等方式来调整自己的消极情绪,带动整个教学活动的开展;另外教师还可以课前自己精心设计一堂课,应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以热烈、愉快的课堂气氛来带动自己的情绪等等。

教师情绪智力对教学的影响 篇3

关键词:教师;情绪智力;教学

中图分类号:G4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0568(2012)11-0009-03

一、情绪智力的内涵

情商的概念一经提出,就取代智商,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现在普遍认为,情商对个体的成功具有重大的甚至决定性的影响。情商到底是什么?从学术的角度来讲,情商(EQ)是一个测量学名词,全称情绪智力商数(Emotional Quotient),是情绪智力水平的量化。学术界虽然关于情绪智力的定义存在分歧,但一般认为情绪智力是个体适应性地知觉、理解、调节和利用自己及他人的情绪的能力。[1]该定义包括两个关注点:第一,情绪智力包括对情绪的认知、调控和利用三个成分。第二,情绪智力包括对自己和他人情绪的影响两个方面。情绪的认知能力是指能正确认识、评价和理解自己和他人的情绪,即了解自己或他人产生了什么样的情绪,这种情绪对环境是否合适,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情绪。情绪的调控是指在认知的基础上,对不良情绪情感体验进行控制和调节,保持积极的情绪情感状态。如,当遇到负性生活事件时,懂得通过改变认知、转移注意力等方式改变自己消极的情绪。当别人处于消极情绪时,懂得采用如开解、激励等有效措施使他人摆脱消极的情绪。情绪利用是指能够运用自己的情绪或用有效的方式影响他人的情绪达到实践的目的。如,在聚会场合,懂得运用高昂的情绪来获取别人的关注。在紧急危险时,懂得保持冷静来提高问题的处理效率。在与人交往时,懂得对他人适当的赞扬以获得好感,等等。

有些学者认为情绪智力是一种能力,有些将其当成一种人格。虽然存在争议,但比较一致的是无数实证研究证实了情绪智力对实践的重要性。

二、研究教师情绪智力的必要性

以往研究大多关注企业领域情绪智力对工作结果的影响,对教师群体情绪智力的关注较少。随着情绪劳动概念的提出,越来越多的研究者认为教师的情绪情感对教学效果具有重大的影响。[2]随着对教师情绪情感的重视,情绪智力已经被视为教师岗位胜任力的一个关键因素。本研究旨在探讨教师情绪智力如何影响教学。

三、教师情绪智力对教学影响的理论推论

教学包括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两个方面,本文从这两大方面探讨教师情绪智力的影响。

1.教师情绪智力对教师教的影响

首先,教师的情绪智力影响教师的教学效能感。教学效能感是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对其能有效地完成工作、实现教学目标的能力的知觉与信念。大量的研究表明,教师教学效能感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动机、自我效能和情绪情感。[3]研究发现,教师情绪智力对教学效能的具有正向预测作用。[4]这是因为情绪知觉能力、管理能力高的教师在教育教学的师生互动过程中,有信心及时觉察自己和学生的情绪,并进行管理和调控,以适应于目前的教育教学情境,从而对自己教学能力和教学效果有积极的认识与评价。

其次,教师的情绪智力影响教师的职业倦怠。职业倦怠是在以人为服务对象的职业领域中,个体的一种情感耗竭、人格解体和个人成就感降低的症状。职业倦怠者对工作没有热情、没有活力,情感资源被消耗一空,感情处在极度疲劳的状态;会有意地对工作对象采取忽视和冷漠、应付了事等消极态度,并与之保持一定的距离;在工作中存在对自己的效能感的降低和对自己消极评价倾向的增长。教师作为职业倦怠的高发人群,已经成为国内外学者研究的重点。实证研究发现,情绪智力是降低职业倦怠的一个关键因素。[5]因为情绪智力高的个体善于调节自己的负性情绪,进行自我激励,可以有效地防止职业倦怠。

2.教师情绪智力对学生的学习效果的影响

教师的情绪智力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影响学生的学习质量:

(1)对教师和学生认知水平的影响。

首先,教师情绪智力能通过影响教师的情绪状态而影响其工作时的记忆、思维和操作的效率。高情绪智力的教师可以较好地调控自己的情绪,保持积极、愉快的心境。情绪心理学的研究表明,积极心境会加速对有关材料的加工,促进思维的流向,使人不费力地回忆起许多材料,从而简化信息输出的复杂性。因此,教师控制自己的情绪,调整自己的心态,有利于其迅速准确地掌握信息,整合知识,传递给学生。积极的情绪能让教师备课时思路开阔,记忆敏捷,深入掌握教材内容,采取有效的方法组织课堂教学。

其次,教师的情绪智力会通过影响学生情绪和动机的水平而影响学生的认知操作水平。根据耶克斯道森定律,情绪和动机与认知操作的效率是成倒U形关系的,即学生学习的情绪和动机存在一个最佳水平。太低了,会使认知活动缺乏足够的能量,太高了,会干扰到认知的操作。高情绪智力的教师可以有效地洞察学生的情绪水平,太低时,采取适合的激励措施,太高时,采取合适的调节措施,使学生学习的情绪和动机处于最佳的状态。

(2)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影响。

首先,是对直接兴趣的影响,使学生对知识本身感兴趣。乔建中研究发现,相比于课程性质,授课水平才是决定学生学习兴趣的主要原因。上课的“生动活泼性”比“科学逻辑性”更能影响知识的传递效果。[6]情绪智力高的教师善于用适当的教学措施呈现知识,如创设问题情绪、设置悬念等,激发学生好奇、求知欲等情緒情感,提高学生对知识本身的兴趣。

其次,对间接兴趣的影响,使学生对学习的结果感兴趣。高情绪智力的教师懂得根据学生的情感需要,通过向学生传达高期望、及时强化等方式,提高学生学习的外部动机。

(3)对课堂氛围的影响。课堂氛围是指在一堂课中所呈现出来的精神面貌和感情格调。良好的课堂氛围是在课堂上,教师讲得兴奋、情绪高涨,学生反应积极,紧跟课堂进度,师生有效地互动,双方同时感到既轻松愉悦又紧张热烈。良好的课堂氛围有利于学生注意力的维持和调节,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果。课堂的过程是一个师生双向互动的过程。当教师情绪饱满、思维兴奋时,能够有效地感染学生,维持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反应积极。学生的积极反应对教师就是一种强化,又会进一步促进教师上课的积极性,这就会形成良性循环。相反,课堂氛围没有调动起来,教师的教学没有得到学生的反应时,教师讲课的积极性就会降低,这又进一步降低学生听课的积极性,形成恶性的循环。

教师的情绪智力是影响课堂氛围的关键因素。

首先,高情绪智力的教师能够保持积极的情绪情感状态。如果没有特殊的生活事件,教师的情绪一般是保持平稳的状态。但是,在课堂上,平稳或者平淡的情绪是不够的,教师的情绪必须是饱满的,兴奋度和紧张度都很高。这种高唤醒的情绪就需要教师具有良好的情绪认知和调节能力。另外,当教师受到生活事件影响、产生不适合情绪时,要及时地洞察和调节,使自己的上课状态达到最好。比如,有些教师,由于负性生活事件的影响,情绪较为低落,如果没有及时的觉知,把这种负性情绪带上课堂,就会直接影响课堂氛围。因为教师的情绪是课堂的开始。

其次,高情绪智力的教师能够通过与学生良好的交流了解学生的认知和情感状态,把握课堂的节奏。教学中只有教师情绪高涨是不够的。在许多情况下,教师自己讲得很兴奋,但是学生却听得很沉闷。教师的情绪为何没感染到学生?这主要是因为缺乏互动。课堂是一个双向的过程,师生之间不能只是传授和接受的过程,还需要沟通和交流。课堂上的交流包括知识和情感的交流。知识的交流能获取学生对知识掌握情况以调整教学进度,情感的交流能获取学生课堂情绪状态以调整课堂氛围。无论知识的交流还是情感的交流,都需要教师具有较高的情绪智力。高情绪智力的教师能及时洞察学生的情绪状态,比如学生对知识是否存在疑问,是否需要思考的时间,注意力是否分散。根据对学生状态的认知,及时采取调节措施。比如,讲一些有趣的事情,拉回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情绪的兴奋性。适当地设置提问,提高学生的注意集中度,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教师在课堂上所传授的科学知识,大多是抽象的、相对枯燥的。大脑在枯燥知识刺激下,维持一段时间的兴奋之后,就会产生抑制。因此,在一堂课上,要学生大脑一直保持兴奋是不实际的。所以,教师要及时觉知到学生的情绪状态,做到松弛有度。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地控制课堂的节奏,调节课堂氛围。

最后,高情绪智力的教师能用有效的方式处理课堂中的突发事件,维持课堂秩序,保持良好的课堂氛围。在课堂中,可能会出现各种突发事件,如部分学生高声喧哗、讲话、睡觉等。遇到这些情况,如果教师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或者采取的措施不恰当,就会破坏课堂氛围。比如,有些教师遇到调皮的学生捣乱就忍不住发怒,采取惩罚(如批评)措施发泄,这样课堂就陷入消极氛围中。处理这些突发事件,需要教师具有较高的情绪智力,能控制好自己的情绪,用积极的方式处理。如学生讲话时,能以提问题或调侃的方式来引起学生自律。例如,有个学期笔者上物理学专业的课程时,由于课程安排比较满,上课之后,发现无论怎么努力,还是有许多学生抵抗不住疲劳打瞌睡。针对这个问题,笔者与学生做了一个探讨,同时开了一个玩笑,说我不上这个课,可以去做另一个行业,就是催眠。结果学生体验到了轻松和幽默,精神也上来了。课堂氛围就在正性情绪中度过。

(4)对教师威信的影响。教师的威信是指教师以优良的个性心理品质影响学生,博得的学生的信赖与尊敬。教师的威信会影响教学效果。首先,教师的威信会让学生产生信任的心理从而影响学生对知识的接受。其次,教师的威信会影响学生的情绪情感,让学生产生敬佩的感觉,从而内化教师的期望。最后,教师的威信会提高教师对学生的约束力,使学生自愿遵从教师的教导。

学生与教师的关系在教师威信的形成中起着关键的作用。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教育中的一个两难问题,远了缺少共情,近了缺少威严。要使师生关系处于恰当的距离,就要求教师具有较高的情绪智力。情绪智力高的教师善于洞察和调控学生的情绪情感,满足学生的情感需要,如适当地给予学生鼓励、认同、关爱等,与学生建立情感联系,获得学生的爱戴。同时,高情绪智力的教师善于利用情绪情感影响学生的行为,如向学生传达高期望和高要求,在适当地时候给予约束,获得学生的尊敬。从而,在学生中树立起威信,让学生感觉亲近又尊敬。

(5)对学生人格塑造的影响。教师不仅要教书还要育人。任何学科的教师在进行知识传授的同时还要塑造学生良好的人格,包括培养学生合理的动机、健康的兴趣倾向和各种与环境相适应的人格特质(如遵守规则、尊敬师长等)。对学生进行人格塑造与知识传授是两个不同的过程。知识的传授只需要学生在认知层面上发生改变。而人格塑造不仅需要在认知上的改变,还要达到行为习惯层面上的改变,这是一个更为复杂的过程。学生不仅需要在认知上接受教师所传授的社会规范知识,还要将这种外在的社会规范内化成为自身的思想意识和行为习惯。在现实的学校教育当中,这种转化常常发生困难。教师谆谆善诱、苦口婆心,但学生依然我行我素。教师在感叹恨铁不成钢的同时,一般的教育效能感随之下降。学生在感叹代沟的同时,深觉不被理解。那么,在人格塑造的过程中,怎样实现这种社会规范知识的转化呢?笔者认为,关键的因素就在于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人格塑造的过程与心理咨询过程是相类似的,都需要学生转变某种思想意识和行为习惯。心理咨询当中,来访者转化的前提因素就是良好咨询关系的建立。良好关系包括三个因素:同理心、真诚和积极关注。同理心是从他人的角度去了解他人的能力。真诚是指做真正的自己,以缩短双方情绪的距离。积极关注指重视对方并视其为有价值和尊严之人。师生关系要具备这三个关键因素,就需要教师具有良好的情绪智力。只有准确理解他人的情绪情感,才能达到同理心。只有自己情绪情感具有良好的认知和调节能力才能做到真诚。只有善于利用情绪情感线索调节他人的情绪才能达到积极关注。因此,教师的情绪智力是育人的关键能力。

参考文献:

[1]王才康.情绪智力与大学生焦虑——抑郁和心境的关系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2,10(4).

[2]叶水应.教师情感在教学中的作用[J].铜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2).

[3]王芳.中學教师教学效能感与成就目标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

[4]杨晓萍.中学教师情绪智力及其相关因素的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5]Duran A,Extremera N,Rey L.Self-reported Emotional Intelligence,Burnout and Engagement Among Staff in Services for People with Intellectual Disabilities.Psychological Reports,2004,95(2).

体育教学与情绪影响 篇4

1. 飞行教员情绪影响因素分析

飞行教员的情绪影响因素十分复杂, 但总的来说可氛围以下几类:

1.1 外界环境对飞行教员情绪的影响

飞行是一种特殊的高难度的劳动, 由于航空的地面环境的差别相当大, 在飞行环境中, 外界因素对飞行教员的情绪影响显更为显著, 外界环境中任何微小的变化都有可能对飞行教员的情绪造成不利的影响。例如当大气随飞行高度发生变化时, 可能造成高空缺氧、高空减压病, 因此引发飞行教员的紧张、焦虑情绪, 除此之外, 飞行过程中, 加速度、冲撞、气流冲击、失重等外界因素也均会对飞行教员的心理活动造成影响, 引发不良情绪, 乃至影响操作和判断力, 甚至影响飞行安全。

1.2 疲劳对飞行教员情绪的影响

飞行过程需要飞行教员保持充沛的体力和良好的精神, 疲劳将对飞行教员的情绪乃至操作造成极大的影响。飞行过程中, 飞行教员的疲劳主要表现为运动性能降低、疲倦乏力、反应时间变长、错误率提高、兴趣缺失、意识缺失、短时记忆障碍、少言寡语等等。在飞行任务中, 飞行教员起初多有着良好的体力和高度集中的精神状态, 但飞行时间一旦延长, 其身体机能和心理活动都会受到一定的影响, 这对飞行教员的抗压能力和身体素质提出了较大的考验, 一旦抗压能力下降极容易产生不良情绪。

1.3 应激源对飞行教员情绪的影响

飞行过程中应激源繁多而复杂, 往往会在不同程度上影响飞行员的情绪, 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3.1短时性紧张情境:在紧急情况下, 尤其是在进近、着陆阶段, 由于时间紧迫, 要求以最快的速度立即判明情况, 组织动作;1.3.2长时性紧张情境:如在持续的不良条件下飞行, 使飞行员必须长时间的保持注意力集中, 从而造成身体和心理的疲劳;1.3.3不确定性的紧张情境:在两个或多个矛盾的方案中必须做出唯一的选择, 而决策的结果有待于实施后的验证, 这便使飞行员陷人心理冲突之中;1.3.4虚假信息造成的紧张:包括仪表故障、调度指挥失误、飞行错觉等等均会使飞行教员处于紧张的情绪之中, 造成持续的应激状态, 进而对其情绪造成不良影响, 影响飞行教员的判断和操作准确性, 甚至威胁飞行安全。

2. 飞行教员情绪管理策略

2.1 有效过滤无关情绪

飞行教员在飞行过程中应建立情景意识, 将无关情绪尤其是负面情绪及时过滤掉, 一心一意进行飞行训练, 避免无关情绪对飞行操作和飞行教学造成不利的影响。在以往的飞行训练中, 有的教员受家庭纠纷、人际关系影响而将抑郁的心情带入工作, 在进行飞行训练讲评时表现的心不在焉、三心二意, 对飞行学员的操作评价出现失误, 这样一来将严重影响飞行学员今后的操作准确度和安全性, 为飞行训练埋下严重的安全隐患。为了避免这类问题的发生, 飞行教员在进行飞行训练前应多看一些专业资料、视频等, 将自己从不良的情绪中脱离出来, 在飞行过程中密切关注学员的操作, 专心致志, 集中注意力, 以免思想开小差被不良情绪影响。

2.2 及时发现情绪和自我调节

及时发现自己的情绪对于调节和管理情绪有着重要的意义, 飞行教员在工作准备环节和飞行过程中应密切关注自己的情绪, 一旦发现自己存在愤怒、焦虑、失落、抑郁等情绪时应及时进行自我调整。例如, 在飞行训练中, 常常遇到飞行学员不能充分理解操作要领, 而造成操作失误的情况, 有的学员甚至一而再再而三得犯同样的错误, 此时飞行教员常常会产生愤怒的情绪。

2.3 合理表达情绪

合理的将情绪表达出来, 对于促进飞行教员与飞行学员之间的正确沟通和表达有着重要的意义。虽然在驾驶舱职权梯度上看飞行教员的明显要高于飞行学员, 但是如果利用职权梯度来以大欺小的方式发泄自己的情绪则是飞行训练的大忌, 也是不适当的。合理表达自己的情绪, 对每位飞行教员而言都是十分重要的, 此外, 正确的表达情绪也能够活跃驾驶舱氛围, 缓解飞行中的紧张气氛, 使飞行教学氛围得到进一步改善。但这并不意味着飞行教员要在飞行训练中始终保持和蔼的态度轻松的语调, 当飞行学员在训练过程中出现较为严重的问题, 如忽略安全问题, 技术显著下降, 存在危险举动时, 飞行教员也有必要提高音量并用严肃的口吻表达自己的不满, 同时使飞行学员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因而, 在飞行教学中, 合理表达自己的情绪对于管理好飞行教员的情绪而言十分重要。

总结

综上所述, 飞行教员在飞行过程中面临着复杂的环境和相对繁重的工作任务, 其情绪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如不进行科学有效的情绪管理, 将对飞行教学质量乃至飞行安全造成严重的影响。对此, 飞行教员应学会有效过滤无关情绪, 学会及时发现自己的情绪并对不良情绪进行有效调节, 此外, 合理表达和宣泄情绪也是十分必要的。

摘要:飞行教员的情绪对于飞行安全和飞行教学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 做好飞行教员的情绪管理意义重大。本文在分析飞行教员情绪影响因素的基础上, 就如何有效管理飞行教员的情绪提出了一些对策, 以供广大飞行教员参考。

关键词:飞行教员,情绪,影响因素,管理对策

参考文献

[1]孙婧.飞行教员情绪管理[J].中国科技博览, 2013 (30) :382.

《健康与情绪》的教学反思 篇5

学生在学做表情的时候也很明显地表现出不同的情绪,在自己的感觉中去体会积极情绪与消极情绪的带给人的不同心情。我提供的表情脸谱并不局限于“喜、怒、哀、惧”。学生的情感经验里肯定不止表情,所以我增加了一些表情,如“酷、惊喜、忧愁”等,让学生感受更多的表情带来的不同情绪。然后通过讲解小故事《哭婆婆与笑婆婆》,真正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在这个环节中,学生很容易辨别不同表情带给人的不同情绪。真真切切感受“情绪”对我们身体的影响,进一步感知情绪和健康之间的关系,并知道如何调节自己的不良情绪的方法,让自己始终保持一个好的心情。最后教师讲解调控情绪的各种方法,让孩子互相分享彼此的好心情,互相分担彼此的坏心情。

情绪调整对高考体育生的影响 篇6

摘 要: 面对高考的压力,许多体育考生都会感到紧张,出现不稳定的情绪。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应当充分了解情绪对体育生的影响,借此应用科学的教学方法。本文首先从正面和负面两方面分析了平时训练中情绪调整对高考体育生的影响,其次探讨了专业考试时情绪调整对高考体育生的影响及解决方法,最后研究了专业考试结束后情绪调整对文化考试的影响,以期为各位体育教师提供参考。

关键词: 情绪调整 高考体育生 影响

对于高考体育生而言,情绪的调整至关重要。体育高考和文化高考有很大区别,它要求考生在情绪上保持一定的兴奋不能过于冷静。同时也和一般的体育竞赛有所差异,和专业运动员相比,高考体育生的运动技术水准相对较低,且参赛次数少,实战经验不多。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没有调整好情绪,就容易使学生产生消极心理,从而对学生的训练及考试产生负面影响。因此,教师必须做好学生的情绪调整工作,帮助学生以最佳状态迎接考试。

一、平时训练中情绪调整对高考体育生的影响

(一)正面影响

情绪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运动员的发挥,因此情绪调整对高考体育生而言尤为重要。在平时训练中,教师如果能对高考体育生进行适当的情绪调整,就会对学生的考试成绩起到正面影响。当情绪调整得当后,学生能够呈现出精神饱满、情绪高涨的状态,并以乐观、自信、积极的态度面对练习、面对考试。适当的情绪调整还能营造和谐互助、团结友爱的训练氛围,使每一位学生都受到良好情绪的感染,从而振奋精神,克服疲劳,主动投入到体育训练中。

(二)负面影响

积极情绪能帮助学生强化训练效果,提高考试成绩,而负面情绪则正好相反。如果在平时训练过程中没有恰当地调整好学生的情绪,就容易对学生的训练成果产生负面影响。有的教师在训练过程中没有掌握好尺度,训练强度过大或是过于枯燥,给学生造成了心理压力。有的教师没有重视学生的负面情绪排解,使得学生出现过度紧张、盲目自信、焦躁不安、缺乏信心、注意力不集中等多种现象,从而影响学生的竞技水平,削弱了训练效果。

(三)平时训练中情绪的调整方法

针对学生在平时训练中产生的情绪问题,教师要予以适当调整。首先,教师要对学生予以肯定,用积极的语言表扬学生的努力和进步,比如多说“非常好”、“不错”、“加油”、“坚持”、“动作更标准了”之类的词句,让学生得到充分的鼓励,进而提高学生的训练积极性。此外,对于一个团队而言,其和谐氛围是十分重要的。老师在训练过程中,要注重营造团队内部的积极氛围,让成员之间互相激励,同时让他们有相互竞争的感觉。比如,在学生练习跑步时,让一部分基础较好的同学先进行训练,激发其他学生的好胜心,提高其练习动力。在学生跑步时,可以从旁鼓励,比如说“坚持”、“加速冲刺”、“已经跑了XX米了”、“马上就到终点了”之类的话语,使学生的情绪保持在积极状态。也可以让一些平时训练成绩相当的同学两两对比,或是分成实力平均的两队进行比赛。教师在他们比赛的时候选择适当的言语对他们进行刺激,诱导学生体内荷尔蒙加速分泌,从而加大他们训练的强度。

二、专业考试时情绪调整对高考体育生的影响及解决方法

(一)专业考试时情绪带来的影响

在专业考试时,大多数学生都会出现紧张心理。这时候,学生的大脑皮层一直处在高度亢奋的状态,导致学生产生恐慌、紧张、畏惧等情绪,甚至引发机体紊乱等。专业考试时可能产生的情绪影响有许多种,比如盲目自信,学生外表看似兴奋,但对考试的难度估量有失偏颇,以为自己能够轻易考出好成绩,这时如果考试出现一点失误就可能让他们的情绪一下子跌到谷底,这时对他整场考试的发挥将是致命的。还有过度紧张,使得学生忙中出错,无法发挥出应有的水准。此外,信心不足,对自己的水平缺乏自信,导致情绪低落,甚至出现弃考现象。如果这类情绪反复出现而得不到缓解,则必然会影响学生的专业考试成绩。

(二)专业考试时情绪调整的具体方法

对于学生在专业考试时出现不良情绪的情况,教师首先可以采取呼吸调节法,改善学生情绪波动的问题。该方法是让学生用缓慢的呼气与吸气动作进行练习,使心跳与呼吸恢复到正常节奏,达到舒缓情绪的目的。如果学生情绪过于低落,就要采取长吸气和有力呼气的方法进行练习,同时教师可以用言语对他们进行一些暗示,比如“你可以的”、“前一段你成绩提高很快,考试没问题”、“今天你看上去状态很好啊”等,从而提高考生情绪的兴奋程度。其次,可以采用动作表象法。比如学生情绪紧张,焦虑不安,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做几次深呼吸,再闭上双眼,回想体育动作的整个流程,回忆复杂的技巧,从而使心跳平稳,情绪平复。最后,可以采用肌肉放松法。如果学生因过度紧张导致肌肉僵硬,就要让学生将注意力转移到肌肉部位的感知与情绪上,先放松上臂,再放松大腿,一步一步放松全身肌肉。当肌肉得到放松之后,学生的情绪也会随之得到改善。

三、专业考试结束后情绪调整对文化考试的影响

在专业考试结束后,高考体育生可能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情绪问题。如果专业考试结果较为理想,学生就容易骄傲自满,进而降低了对文化考试的重视程度。假如没有调整好这一情绪,学生就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放弃对文化考试科目的复习,导致文化考试分数达不到标准。如果专业考试结果不尽如人意,学生可能就会长时间沉浸在失望、低落、消沉、自责的情绪中,甚至自暴自弃。这样,学生便无心准备文化课的考试,以致在文化考试中难以取得良好成绩。

对于这一情况,体育教师要着重开导学生,调整学生的情绪。如果学生专业考试成绩较好,老师要提醒学生加强对文化课的重视,向学生讲述文化课的重要性,让学生不要过度自信。如果学生专业考试不理想,出现自怨自艾的现象,不愿再进行文化课的学习,老师就要教导学生,帮助学生从沮丧的情绪中走出来,摒弃专业考试失误带来的烦恼,一心投入文化课复习中,让文化考试分数对专业考试起到一定的弥补作用。

四、结语

不论是在训练过程中、专业考试时还是文化考试前,情绪因素都会对高考体育生产生重要影响。如果调整好学生情绪,就能够改善学生的状态,提高学生考试成绩。但如果情绪调整不到位,则会给考试成绩带来消极的影响。所以,体育教师要注重这几个阶段中学生情绪的波动与调节,采用适当的方法处理好学生的情绪问题,让学生能发挥出最佳竞技水平。

参考文献:

[1]刘斌.高考体育生分阶段加强心理训练与调控的探讨[J].运动,2010,12:82-83.

[2]田志峰.关于心理素质训练对高考体育生的重要性探析[J].当代体育科技,2015,04:37+39.

情绪心理对课堂教学效果的影响 篇7

一、影响教师的形象, 从而影响课堂教学效果

“心晴的时候, 雨也是晴”, 在良好舒畅的情绪下, 教师会对周围的人和事物感到欢快、愉悦、充满兴趣。久之, 就会在学生中树立起一个和蔼可亲, 具有活力和自信的形象, 赢得学生的爱戴与尊敬。爱屋及乌, 学生会喜欢自己的教师从而喜欢教师的教学, 激发出对学习的兴趣, 这样的课堂教学才会有好的效果。相反, “心雨的时候, 晴也是雨”, 在消极、不良的情绪下, 教师会对周围的人和事物感到厌烦、枯燥乏味, 久之, 就会使学生感到教师是一个郁郁寡欢、意志消沉的人。学生对这样的教师往往是望而生畏, 敬而远之。这样的教师的课堂教学, 一般是不受学生欢迎的, 其效果必然是大打折扣的。

二、影响教师的备课质量, 从而影响课堂教学效果

积极、良好、乐观的情绪会促进人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提高人的活动效率, 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 有利于人很好地完成工作任务。消极、不良、悲观的情绪会使人厌烦、意志消沉、降低人的活动效率, 不利于很好地完成工作任务。可见, 处于前一种情绪状态下的教师, 在备课的时候, 会认真分析学生情况, 深入钻研教材, 仔细查阅资料, 精心设计方案, 高质量地做好教学的准备工作, 使课堂教学达到预期的目的, 取得好的效果。处于后一种情绪状态下的教师, 在备课的时候, 会心懒意散, 精力不能集中, 责任心丧失, 或者应付了事, 或者根本就不做准备, 教学效果可想而知。长此以往, 则会破罐子破摔, 课堂教学一塌糊涂, 丧失做教师的资格。

三、影响学习的氛围, 从而影响课堂教学效果

学习的氛围, 是指师生与观察者都可以直接感受、体验到的课堂中的气氛、情调, 其实就是师生、生生之间的人际关系及其情绪表现。课堂教学的效果不仅取决于教师怎样教, 学生怎样学, 还取决于课堂内学习的氛围。一种有利于学生有效学习活动的氛围, 应该是和谐的、活跃的、民主平等的。影响学习的氛围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领导者、管理者, 教师教风的优劣是课堂学习氛围的决定因素, 这其中又包含着教师的情绪因素。教师在课堂教师中处于积极、良好乐观的情绪状态下, 才能够表情丰富、目光炯炯、和蔼可亲、活泼开朗、充满激情, 创造出有效的学习氛围,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如此, 也会形成良性循环, 因为教学效果好, 完成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教师的成就感得到满足, 这又成为形成教师良好情绪的一个积极因素。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处于消极、不良、悲观的情绪状态下, 会表现木讷、目光呆滞、严肃消沉、精神萎靡, 学习氛围压抑、沉闷。也许教师能够强打精神, 在讲台上滔滔不绝, 学生却在下面昏昏欲睡, 不可能有什么好的教学效果。如此, 便会形成恶性循环。因为教学效果差, 学生不会欢迎, 教师毫无成就感, 这是教师不良情绪产生的一个消极因素。

综上所说, 教师的情绪对于课堂教学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换句话说, 教师的情绪是影响课堂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积极、良好、乐观的情绪为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打下基础;消极、不良、悲观的情绪必然为不好的教学效果埋下祸根。虽然教师非圣贤, 每天教师会有常人的喜怒哀乐, 但教书育人的使用告诉教师切不可把一些不良情绪带入课堂, 一进课堂, 就应完全进入角色, 引导学生在知识的海洋里畅游。因此, 教师要加强自身的职业道德修养, 增强责任心, 克服不良因素的影响, 学会调节控制自己的情绪, 使自己始终处于良好的情绪状态之下, 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教学当中去。

摘要:教师的情绪是影响课堂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积极、良好、乐观的情绪为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打下基础;消极、不良、悲观的情绪必然为不好的教学效果埋下祸根。

关键词:情绪,乐观的情绪,悲观的情绪,课堂中的气氛,控制自己的情绪

参考文献

[1]乔建中:《情绪心理与情绪教育》[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1.25-26.[1]乔建中:《情绪心理与情绪教育》[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1.25-26.

[2]杨兴华等:《试论高校青年教师的素质教育》[J].江苏大学学报, 24 (4) :.[2]杨兴华等:《试论高校青年教师的素质教育》[J].江苏大学学报, 24 (4) :.

歌唱情绪在声乐教学中的影响 篇8

对于歌唱和发声的每一个环节, 都要以一定的态度分别体验具体对待, 特别是对具有同等意义的目的、动机的不同选择, 就会遇到很大情绪体验上的矛盾。情绪高涨的情况下, 行动自然轻松自如, 演唱起来得心应手, 干劲十足, 行动效率高;相反情绪低落的情况下, 行动就会笨拙、缓慢、干劲不足、缺乏实现目的的信心、行动效果差。

学生在学习中由于情绪消极而影响声乐学习的现象是很普遍的。有很多学生由于入学前发声方法错误、喉咙过分紧张而音量小、声音出不来、或唱不上高音等误认为自己的嗓音条件很差, 因而自暴自弃、情绪消极, 上课应付了事, 课后不记笔记、不练习, 即使练习, 也是没有目的, 随随便便, 毫无效果。另有一些学生虽然嗓音不算太好, 但是由于非常喜欢声乐, 每每上声乐课, 情绪高涨, 对教师的要求一丝不苟, 日久天长不断进步, 不到两年的时间, 成绩优秀, 远远超过入学时水平相同的同学。

因此, 好的课堂情绪对提高声乐课的教学效果有很大的影响。而声乐课的课堂情绪变化很大程度取决于声乐教师的调节。教师应具备控制自己的情绪和激起学生学习的情绪的能力。

一、声乐教师应善于调控好自己的情绪

作为声乐教师不论自己的心情如何, 在课堂上应展现积极的一面给学生看, 不能以消极的情绪干扰正常的教学气氛。声乐老师应面带笑容, 亲切自然, 满怀信心的出现在学生面前, 让学生心情愉快, 满怀喜悦的学习。这样, 声乐教学课堂气氛就非常融洽, 师生之间容易沟通, 教师在这种教学气氛和在这种良好的心境下, 满腔热情的授课就会思维敏捷, 表情丰富, 态度和蔼, 声音非常圆润, 学生会提高积极性, 努力的接受老师传达的信息, 会体验到与老师协同一致获取声乐知识和掌握声乐技能的乐趣, 从而有感情的发声与演唱歌曲, 使课堂教学进入佳境。

二、声乐教师要用爱心、责任心、真挚的情感激起学生的情绪

在声乐教学中, 教师不要把学生看成是教学对象, 要看成是共同学习的伙伴, 学生思想活跃, 朝气蓬勃, 善于进取, 有诸多值得认可的方面。教师要用自己受到的教育, 去教育自己的学生, 并与他们一起受到教育。这样的人格魅力, 能表现出教育者的真诚, 而真诚能唤起学生自觉、积极、肯定的主体意识, 从而有效的激发和强化声乐课堂的教学情绪。同时, 声乐教师对学生要有强烈的爱心和责任心, 而这必然要靠发自内心的对学生, 对工作的强烈的感情作为后盾, 教师要把这种强烈的感情用于声乐教学中, 用真诚、诚挚的情感去引导学生掌握知识, 领悟音乐情感的真谛, 体验丰富多彩的音乐, 表现音乐的情感和魅力。

三、教师要善于用启发式的教学手段

在教学中, 教师要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对声乐知识技能进行主动探索, 寻找解决矛盾的办法, 攻克难关, 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 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保持稳定的、积极健康的情绪, 从而发展学生的思维力和表现力。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 激发学生的情绪, 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 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思维集中、活跃, 行动敏捷, 情绪饱满高涨, 学习积极进取, 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教师的启发和引导要富有激情和感召力, 力求生动, 清晰。

四、声乐教师要善于用热情去感染学生

在声乐课堂中教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应以自己对工作的热情态度和认真努力的实际行动来激励学生。有的声乐学生受声音条件限制, 歌唱感觉能力不强;有的学生没有很好的掌握声乐课程的学习规律和学习方法;还有的学生自身缺乏勇敢、果断、顽强的意志品质, 势必产生畏难、退缩、失意、害怕、信心不足等自卑情绪, 在声乐学习困难和演唱表演障碍面前, 精神疲惫, 不思进取, 消极对待声乐教学课程。为此, 声乐教师要注意让学生产生积极肯定的自我认识, 多一些成功的机会, 用真情实感去激励学生。对运用正确的方法, 专注的完成曲目练习的学生, 多用鼓励的语言坚定其信心, 使其有饱满的情绪和高涨的学习热情。

总之, 情绪的调控对学生如何将歌曲演唱对声音所需求的各种技巧环节, 在有效的时间内, 通过有规律、有步骤的学习, 达到最佳的效果, 进行声情并茂的演唱, 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赵梅博著:《歌唱的艺术》, 上海音乐出版社, 1997年, 11

浅谈情绪智力对课堂教学的影响 篇9

一、教师积极的情绪是保证课堂教学效果的前提

课堂是教学工作的主阵地。在课堂上,如果教师能够把积极的情绪、饱满的热情带进课堂,那么就会用这种情绪影响感染学生,使学生精神焕发,情绪高涨,思路通畅,迸发出一个个灵感的火花,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反之,会使学生产生被动、应付的情绪,很难迸发出灵感的火花。比如,教师候课,就是教师利用积极的教学情绪影响学生学习情绪的一种很好的方式。所谓教师候课就是在上课前的一段时间 (如40秒钟) ,教师提前在教室门口站立等侯学生进教室上课。当学生看到老师,就会意识到马上该上课了,应该好好表现。这样一来,铃声响后,学生积极主动地等待老师上课,以保证课堂秩序正常进行。否则,在上课铃声响后教师才进教室,在这段时间内学生有可能随随便便,不能马上安静下来,必然会对课堂教学效果带来不良影响。

二、正确觉知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情绪是保证课堂教学效果的基础

觉知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情绪就是通过了解学生的情绪,更好地调整课堂教学方法,做到张弛有度,进退有度,营造一个你高兴、他也快乐的和谐课堂教学氛围。比如,在课堂上,我们总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有的同学对老师的提问特别爱举手,可是当你真正提问他的时候,他却不会回答。在正常情况下,我们通常会认为这位学生在捣乱,有可能批评他。面对这种情况,东北师大的老师为我们讲述了一个很值得我们借鉴的事例。一天,老师在课堂上发现一个小男孩特别爱举手,可是当提问他的时候,他却回答不上来。于是下课后,老师把他叫到办公室里,问他:“你为什么不会还要举手呢?”他说:“我的学习成绩很差,其他同学都瞧不起我,为了增强自己的自信心,在同学面前证明我能行,所以我不管问题会不会回答都要举手。”老师听了很感动,说:“你很有上进心,我很高兴。咱俩约定,在以后的课堂中,你如果会回答的问题,就举左手,如果不会回答,就举右手,我会根据你的手势提问你。”孩子高兴地答应着离开了。在以后的课堂中,该生按照老师说的去做了,当老师发现他举左手时,就提问他,举右手时,就不提问他。同学们对他的表现很吃惊,并投以敬佩的目光,对每次该生正确的回答,老师和同学们都抱以热烈的掌声表示对他学习进步的肯定。这更增强了他学习的信心。在老师和他的共同努力下,他的学习成绩稳步提高。可见,正确觉知和调动学生积极的情绪对每一位学生的进步与成长有多么的重要!它不仅可以让教师少走弯路,而且是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个基础环节。

三、适时把握和控制自己的情绪是保证课堂教学效果的关键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由于学生的不同表现,可能会引发教师自己情绪的多重变化,这些变化自然会给学生带来不同的影响。比如,因个别学生在课堂上思想溜号、不能很好地听课,教师看见后有可能会产生气愤的情绪,就会批评他,其结果,学生就会感到伤害了自尊,或者是被动服从,或者是产生对立情绪,老师就会难以控制局面,因自己的情绪而影响这个学生甚至整个课堂的教学效果,其原因是由于教师没有很好地把握自己的情绪造成的。教师在课堂上应该适应学生不同的情绪,适时调整和控制自己的情感,以便更好地激发学生积极的学习热情,保证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这次去东北师大学习,长春第一实验小学的一节数学课使我深受启发。讲课的是一位年轻的女教师,她上课的内容是小学二年级教材《轴对称图形》。这节课与生活联系紧密,通过课件的展示,使课堂显得新颖有趣,但大多数时间还是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明确什么样的图形是对称图形,怎样画对称轴。由于上课的是二年级的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难免有些放纵,还会出现不听指挥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老师不是去指责那些做得不好的同学,而是表扬那些做得好的同学。比如,表扬他做得非常好,表扬他一直在看着老师,表扬他回答的声音真响亮……这样一来,那些做得不好的同学就会感到很内疚,从另一个侧面激发了他们的上进心,为了赢得老师的表扬,就会自觉地按照老师的要求去做。收到了事半功倍的课堂教学效果。

四、等待与倾听是感知学生心灵情感的一种有效方式

等待与倾听也是一种延伸的情绪。在课堂教学中,对于学生回答的问题,教师要学会等待与倾听,用延伸的情绪来影响和感染学生。这既是尊重学生的表现,可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同时还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我曾经听说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位母亲问她5岁的儿子:“如果妈妈和你一起出去玩,我们渴了,又没带水,而你的小书包里恰巧有两个苹果,你会怎么做呢?”儿子歪着脑袋想了一会儿,说:“我会把两个苹果都咬一口。”可想而知,那位母亲有多么的失望。她本想像别的父母一样,对孩子训斥一番,然后再教孩子该如何做,可就在话即将出口的那一刻,她忽然改变了主意。母亲摸摸儿子的小脸,温柔地问:“能告诉妈妈,你为什么要这样做吗?”儿子眨眨眼睛,一脸的童真:“因为……因为我想把最甜的一个给妈妈!”霎时,母亲的眼里闪动着泪花。我们都为那位母亲庆幸,因为她对儿子的宽容和信任,使她感受到了儿子的爱。我们也为小男孩庆幸,他纯真而善良的流露,是因为母亲给了他把话说完的机会。从这里可以延伸来看,等待和倾听,真实感知学生的心灵情感,充分地挖掘学生的内在思想,会给我们的课堂教学带来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教师的情绪对课堂教学效果的影响 篇10

关键词:情绪,影响,教学效果

最近, 美国耶鲁大学的一项心理研究发现:五成的办公室坏情绪都来自同事间的相互传染。如同感冒一样, 愤怒、悲伤、忐忑不安等常见的职场负面情绪可通过人与人间的心电感应迅速传播, 气温越高, 传播速度越快, 这也是为什么夏天常有“无名火”产生的原因。这也被专家称之为“坏情绪传染症”。

技校学生的生活基本上都是在学校和家庭中度过的, 而他们的情绪则是特定环境下的整体, 每个成员都受到整体情绪的影响。这些学生的心智发育尚未成熟, 因而作为教师的我们更应该杜绝坏情绪传染给学生及带来的危害。

在教育过程中, 我们也常常看到类似现象。教师因为某种原因情绪低落, 会不自觉地把低落的情绪带入教学活动, 给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心情造成消极影响。教师是一个特殊职业, 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是教师整体素质的集中表现, 也是影响教育教学效果最直接和最关键的因素。

记得以前, 我在家里也尝试教小孩英语, 但是收效甚微。原因很简单, 当小孩学不好时, 我就会着急, 往往很容易发火, 最后的教学效果不用说也能想象得出, 我不得不放弃。于是, 我带着小孩去一家英语培训中心报名。第一次试听她的课后, 儿子回来就跟我表态, 他要上Yuki老师的英语课。我在惊讶之余, 试着去寻找其中的答案, 我发现:Yuki老师上课对背不好书的小孩从来不发火, 只是瞪大眼睛, 表情很夸张地呈现为“哦”, 这种态度让这些小孩很放松, 但并不是没有惩罚, 她的惩罚就是摸摸孩子的头, “下次不能这样了, Yuki不高兴了”。这样, 这些小孩的学习积极性挺高, 儿子由一个不太爱学习英语的人转变成热衷于英语的人。

由此, 我对自己以前的行为进行了反思:当我对小孩发火时, 他就会表现得紧张、焦虑, 这只会给他的学习带来心理阴影, 使他越想学好越学不好, 甚至因讨厌我的情绪而产生厌学情绪。以后, 当我想发火时, 我就会在心中默念, 压住火!压住火!以一种积极的心理暗示使自己愤怒的情绪反应不发生。后来我发现, 当心平气和地跟孩子讲话时, 他多数情况下是配合我的, 而且他越来越乐于向我讲述他在学校里发生的事情以及他对一些问题的看法。

在家庭教育中发生的这样一件事情, 同样又在我的课堂教学中发生了。

在一次计算机课上, 我没有很好地调控自己的情绪, 对一个调皮的学生大声呵斥, 冲他发火, 导致班级的学生对我产生不满的情绪。这个班级的学生人数不多, 但至少有十几名同学是不学习的。刚开始我讲课时, 这个同学就表现得很活, 随着讲课的深入, 他开始左顾右盼、交头接耳, 有时还故作怪态、挑逗他人……“太不像话了”, 我再也忍不住了, 大声呵斥了这个学生, 并让他站在我的身边听课。他刚开始很是抵触, 反问我说:“为什么要站到你的后面。”我怒气冲冲地告诉他:“因为我是老师, 你是学生, 你必须听我的。”还好, 这个学生还算配合, 站在我的后面听了一节课, 没有给课堂的教学造成严重后果。

事后, 当平静下来的时候, 我认真地想了想自己当时的状态, 其实这种情绪是要不得的, 因为如果学生真的跟我敌对起来, 自己下不来台不说, 要想再一次进入教学内容是十分困难的, 而让学生听课的注意力再回到课堂也不是易事。这样一来, 老师和学生双方的关系就会很僵, 自己想完成教学任务就不可能了。

其实, 在课堂教学中, 任课老师和学生难免有冲突。这种冲突往往表现在教师费尽心机、苦口婆心地“讲”, 学生却无动于衷, 茫然无知。此时教师往往沉不住气, 采取一些过激的措施。这种情绪如果控制不当, 就会影响, 甚至破坏师生感情, 给课堂教学留下遗憾。在课堂教学中, 师生之间这种“教”与“学”的“磕磕碰碰”的小事是屡见不鲜的, 既然无法避免, 那么我们只有正确对待了。

古人云:师者, 传道授业解惑也。一语道破了老师和学生的关系是一种循循而善诱的关系, 无论如何教师都要有耐心、有毅力, 当发现学生抵触你的教学时, 你应该保持一种平心静气的心态, 懂得克制, 用淡定和欢快的心情去面对学生, 用微笑照亮整个教室。

体育教学与情绪影响 篇11

朱婕

情绪是个体对本身需要和客观事物之间关系的短暂而强烈的反应,不同的情绪状态会带来不同的后果。 对于中学音乐教师而言,教师的课堂情绪不仅影响着自身的教学状态,而且对学生的注意状态、思考状态以及教学互动都有着较大的影响,这些因素综合起来共同作用于教学气氛,进而会影响着教学效果,因此音乐教师的课堂情绪管理尤为必要。

情绪 情绪管理 教学效果

《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对教育目标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教师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音乐实践,以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①。 这无疑对音乐教师也进行了更高标准的定位,要求他们不仅要成为音乐课堂中的解惑、授业、传道者,更为成为学生心灵的塑造者和心理健康的维护者。 然而,不可回避的是,教师作为个体,也会存在各种各样的情绪,如若处理不当,对教师和学生双方的身心发展均会产生不良影响。在中学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课堂上的情绪不仅影响着自身的教学状态,而且对学生的注意状态、思考状态以及教学互动都有着较大的影响,这些因素综合起来共同作用于课堂气氛,进而会影响着教学效果。

一、情绪管理及教学效果的界定

1.情绪及情绪管理

普通心理学对情绪做出了明确的界定,它认为情绪是个体对本身需要和客观事物之间关系的短暂而强烈的反应,是一种主观感受、生理反应和认知的互动,并表现为特定的行为②。 情绪有积极和消极之分。 但无论是哪一种情绪都是一种内心体验,并通过外部感官表情、语言和行为反应出来,不仅有很强的感染效应,而且会影响思维的积极性。 因此,对情绪进行管理尤为必要。

情绪管理则是通过研究个体和群体对自身情绪和他人情绪的认识、协调、引导、互动和控制,充分挖掘和培植个体和群体的情绪智商、培养驾驭情绪的能力,从而确保个体和群体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并由此产生良好管理效果的一种管理手段③。

2.教学效果

顾名思义,教学效果就是教学所产生的成效。 具体而言,教学效果就是在教师授课、学生学习以及其他教学因素共同作用下所取得的成效,即所谓教的如何和学的如何。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评价;另一方面是对学生的发展状况是否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进行评价。④它具有滞后性、不可衡量性等多种特征。

多年来,学者们对教学效果的影响因素从不同角度进行了全方面的研究,其中不乏对教学方式方法、教学模式、教学工具等的论述,也有研究(葛军国,2005)从人文角度出发关注教师课堂情绪对教学效果的影响,认为情绪管理得当的教师,在教学时思路更为清晰,应变更加灵敏,反馈更加及时,课堂气氛就更加活跃,更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但是,该研究结论略有笼统,几乎适用于所有的课堂教学,不同科目的教师是否会产生不一样的课堂情绪,以及这些课堂情绪又会对教学效果产生怎样的影响,目前无人论述。 因此,笔者结合多年的音乐教学实践试图探讨音乐教师的课堂情绪对教学效果会产生怎样的影响,以及该如何防范和控制音乐教师的课堂不良情绪?

二、音乐教师的课堂情绪对学生教学效果的影响

教学虽然是师生共同组成的双边活动,但是教师是教学成败的决定性因素⑤。 与其他课程不同的是,音乐学习者的认知过程是一个充分调动人的听觉、视觉和思维等多种心理因素共同完成的全过程⑥。 作为教师情绪的直接感受者,他们势必会受到音乐教师的课堂情绪的影响。

根据笔者多年的教学实践发现,音乐教师在课堂上容易产生的教学情绪有着特殊的含义,极其容易对学生是否能集中注意力、是否能积极思维以及是否能又快、又好地领悟并掌握音乐的各项技术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音乐教学中,教师的课堂情绪对学生的心理变化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课堂教学效果随着教师的情绪波动而凸显优劣。

1.音乐教师的积极情绪对教学效果的影响

音乐是一种表演艺术,几乎所有的音乐作品都是人们对音乐材料进行节奏、音程、旋律、和声、调式、调性以及配器等一系列加工的结果,同一表演者在不同的情绪下对音乐作品的表现是不会相同的。 同样,欣赏音乐和领悟音乐的情随也需要一定的环境和条件,学生的心理状态不同,对同一首音乐作品的理解和感受也是不会的相同。

音乐教师在课堂中亲切舒缓的语气、抑扬顿挫的语调、张弛相间的语速、强弱适当的音量,使音乐教学语言给人一种强烈的流利动听、富有磁力的语感美的刺激,为教学增辉添彩,学生在这种氛围下更容易在大脑里形成表象,同时更易于把这种音乐形象同自己对现实生活的感知进行联系和想象,去深刻地理解音乐,从而发挥教学的直观作用。 教师讲得引人入胜,学生学得津津有味,学生的注意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都保持高水平,学习效果必然能提高。

2.音乐教师的消极情绪对教学效果的影响

有调查表明,音乐教师若持消息情绪对待教学,会在学生心理和精神上造成压抑和紧张感,极其容易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显形和隐形的学习情绪障碍。这些情绪障碍势必严重影响学生学习的创新能力、想象力、思考能力的培养和发展,从而制约和阻滞学生对关键技术动作的领会、联系和掌握。

音乐教师对音乐基础较差的学生缺乏耐心、诱导、启发以及鼓励,甚至以消极的态度大声斥责,或是以讽刺语言相对待,无疑会加快学生学习情绪障碍的形成,严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而音乐基础差的学生本身就有心理压力和急躁心理,如果教师还是以消极情绪对待他们,这些学生自然对教师抱有成见,对教师所授课程产生倦学情绪,同时也会使学习热情较高的学生受到挫伤。 这就是课堂上出现的“老师越急、学生越迷茫”的原因之一。

上世纪80年代有位杰出的设计师Claude Montana,他对Alexander McQueen、Riccardo Tisci、Olivier Theyskens等的著名设计师有着深刻的影响。然而,随着80年代的奢华风格的衰落,90年代兴起的极简美学、解构主义、街头及HIP-HOP风潮的兴起,Claude Montana迷失在90年代新风格的浪潮中而逐渐被人们淡忘。

此外,教师持消极情绪对待教学,其课堂组织、教学方法等必然松散单一、缺乏严谨,容易使学生在心理上产生过于放松和抱有无所谓的心理态势,同样影响对音乐技术的掌握和应用。

三、音乐教师的课堂情绪管理建议

与其他学科相比,音乐的构成材料——“声音”是很特殊的,因此音乐表现生活、表达感情的方式也是相对抽象的,人们在感知音乐时,必须把所听到的音乐联系到曾经看到或听到的情景,进而进行丰富的、无边无际的联想和想象,这就注定了音乐教师在课堂上的启迪和引导更加关键和必要,除语言信息外,这种启迪和引导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音乐教师的课堂情绪传递来完成。因此在音乐教学过程中,音乐教师在语言表达、举手投足、示范演唱等过程中携带的情绪不等都会对中学生的心理及学习效果产生重大的影响。由于中学生尚不完全具备情绪调节的能力,所以中学音乐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保持积极健康的情绪。

1.加强音乐师德修养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师德修养是“以理制绪”的关键,也是为人师表的具体体现。 教师想要心平气和、情绪舒缓,必须明了师德规范的重要性,理智地控制自己的情绪,教学才能有序、高效、健全的实施。

2.加强专业知识学习

高尔基曾经说过:“没有任何力量比知识更强大, 用知识武装起来的人是最不可战胜的”。 作为需要通过共鸣来传递教学精髓的中学音乐教师,自己必须勤奋好学,广学博览,精益求精。 如果没有渊博的知识和熟练的职业技能,容易不自觉地沦为情绪的奴隶。

情绪虽然具有非常强的传导性和感染性,但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情绪也极易发生转移,而且转移的方法也非常多,如换位思考法、倾诉法、接受他人帮助、降低要求等等,通过与外界信息的反馈,减轻或疏导心理压力,情绪势必会转入正常状态。

四、总结

教育是由教育者、学习者和教育影响三方面组成的。 教师是教学的主导者,同时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作为一名中学音乐教师不仅需要具备专业的音乐学科知识、音乐教学实践知识及教育科学知识,还应该具备在教学过程中调节自身情绪的能力。教师教学情绪的好坏影响着自身的教学状态、学生的注意状态和思考状态以及课堂教学互动,这些共同会作用于课堂气氛,进而影响教学效果。这是一个循环的过程,作为教师的教育者持有不良的情绪,导致教育者、学习者以及教育影响产生不良状态,这势必会导致课堂气氛不佳,而课堂教学质量的下降反过来也会传递给教师负面影响,如果教师不能调节自身情绪进行反思的话,这种负面情绪会越积越多,进而寻找更多的宣导出口,学生作为接受者之一首当其冲的成为受害者,这又势必导致教学无法达成预期效果。

注释:

①见《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

②彭聃龄.普通心理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2011.

③马向真,王章莹.论情绪管理的概念界定.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4):58-61.

④张大均《教育心理学》

⑤葛军国. 教师情绪的饱满有利于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气氛[J]. 新课程:教研版,2005, (5):7.

⑥孟志红. 中小学音乐教师的课堂语言艺术 [J]. 教育研究与实践,2005, (6):59-60.

[1]陈晓楣.教师的情绪对课堂教学效果的影响[J].新课程:上旬,2012(3).

[2]曹蓉.教师情绪智力影响教学效果的探析[J].高等理科教育,2001(5).

[3]彭聃龄.普通心理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2011.

[4]张大均.教育心理学[M].人民音乐出版社,2005.

[5]杨泉良.教师情绪状态与教学效果的关系[J].教学与管理,2013(2).

[6]马向真,王章莹.论情绪管理的概念界定[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4).

[7]韩琴,周宗奎,胡卫平.课堂互动的影响因素及教学启示[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8(6).

[8]黄春丽.浅论教师情绪的起因及调节策略[J].考试周刊,2009(2).

体育教学与情绪影响 篇12

那么, 我们在英语教学中应当从哪些方面为学生营造积极、正面的情绪感受呢?

一、真诚尊重学生的情感和人格

每个人都有受尊重的心理需求, 在青少年人群中这种心理需求更为强烈, 当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来自老师友爱、平和、公正的善待时, 他会发自内心地喜欢上这位老师, 热爱上这门功课, 并调动自身潜力去勤奋努力地学习;反之, 如果学生感受到的是来自老师的冷漠、轻视或误解, 他即使不仇视老师或放弃这门功课, 但心中也难免产生戒备、抵触等负面情绪。尊重学生的情感和人格表现在教育活动的每一个细节之中, 对教师来说是技巧更是修养, 是能力更是素质, 在课堂教学环节主要表现为尽量不要唯我独尊, 而代之以民主、合作;尽量不要讽刺挖苦, 而代之以循循善诱;尽量不要批评、指责, 而代之以激励、肯定。所以笔者认为, 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前提就在于教师要自觉、充分地尊重学生的情感和人格, 用真诚、友好的态度对待全体学生, 对学优生、中等生、学困生一视同仁, 均给予满腔热忱的关爱与指导, 用真情、人格力量打造教师形象, 如此一来, 知识传播和情感砥砺就能相得益彰, 从而促进教学效果的有效提升。

二、科学导引学生的学习动机

所谓学习动机, 简单说就是支持学习者参与学习活动的内部动力, 是直接推动学习者实现某项目标的心理能量。如果教师能够让学生清楚地意识到英语是跨语言跨文化交流的重要工具, 是现代化、国际化人才必备的能力通行证, 并且能够让学生认为英语学科学习起来很有趣, 那么学生就会对学好英语产生强烈的心理渴望, 他就会不畏困难、不怕挫折、不惧挑战, 心无旁骛地投身于英语的学习。到了此时, 英语教师也就水到渠成地完成了科学导引学生学习动机的目标。

三、全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学习活动中最活跃、最具创造力和行动力的因素。如果说教师的教育、督促是外因的话, 学生的学习兴趣则是内因, 外因只有被内因接纳, 两者良性互动才会发生质的飞跃。英语不是中国人的母语, 高中英语比起初中英语在深度、难度方面上了一个大台阶, 加之一些学生在初中时没有打下牢固的英语基础, 以上种种原因导致一些高中生对学习英语提不起兴趣。笔者认为, 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是高中英语教师责无旁贷的任务, 我们要本着为学生负责的态度来完成这一任务。

四、客观正视学生的个体差异

学生与学生间会有智力、能力、性格等方面的差异, 因此承认个体差异、尊重个体差异就成了现代教育中最重要的理念之一。对一名优秀的英语教师来说, 既要做到有教无类, 又要因材施教、分层指导, 要善于了解各类学生学习基础、接受能力、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学习动机等多方面的差异, 善于根据这些差异制订不同的指引、辅导方略, 善于和不同群体的学生进行有效沟通、交流, 特别是要善于发现、开发中等生、学困生的潜力, 善于从心理上激励他们、从方法上指导他们, 使之有机会创造成功、体验成功, 有机会超越智力、能力、性格等方面的局限而成长为高素质人才。总之, 只有正视学生的个体差异, 教师才有可能引导学生超越差异、战胜性格, 这样的教育才是面向全体学生的现代教育。

五、积极应对发生在学生身上的突发事件

高中生虽然主要生活在单纯的校园环境中, 但他们与复杂的社会仍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更何况有生活就会有意外, 比如家庭的突然变故、亲人的意外离世、某次考试的不尽如人意、身体健康水平莫名其妙的下降, 加之高中生正处情窦初开的人生花季, 情感纠葛也会不时侵扰其心灵……成人世界无足轻重的变故, 却能压垮本质上还是孩子的高中生, 因此负责任的老师应保留一份特别的细心和爱心, 善于应对发生在学生身上的突发状况, 善于把学生的负面情绪感受消解在萌芽状态。

上一篇:特殊地基的处理下一篇:视觉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