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游戏的教学与素质

2024-05-23

体育游戏的教学与素质(精选12篇)

体育游戏的教学与素质 篇1

一、目前中学体育教学中存在的主要缺陷

在中学教育中, 体育教育是十分重要的部分, 它主要是通过进行体育教学来完成和实现的。但是, 我国过去一直处于传统的应试教育阶段, 所以无论是学校还是家长都只重视考试科目, 而对体育教学没有足够的重视。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素质教育方针的贯彻和实施。同时对学生的身体素质也会产生影响, 使广大中学生的身体素质急剧下降, 这对我国未来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由于这些问题的存在, 中学体育教学已经失去了它应有的活力, 逐渐变得枯燥。解决当前的问题, 使体育教学与素质教育接轨, 成为重要课题。

二、中学体育教学和素质教育接轨的方式

1. 学校要足够重视体育教学, 要将其作为教育的中心

目前在学校教育中应试教育占有绝对的主导地位,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学校过于重视各种竞赛, 但是对教学水平却起不到足够的重视;只重视结果, 却不重视对体育教育的普及工作。所以实际的教学与素质教育的要求有很大的差别。在学校体育教育中体育教学是很重要的, 这也是一个体育教师应该完成的本职工作, 只有体育教师认真完成体育课的教学, 才能使中学体育教学质量得到显著提高, 才能更好地履行素质教育的宗旨。

2. 学校要对体育教学的目的和对象有正确的认识

要想提高体育教学的质量, 一是要对体育教学的目的和对象有正确的了解, 要全面的掌握《体育教学大纲》中对体育教学作出的各种要求。二是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要改变传统的只重视专业体育人才教育的思想。体育教学的对象是全体学生, 要在体育教学中认真地贯彻素质教育的要求, 这样才能使学生得到更全面的发展, 才能使学生更好地满足社会对多样性人才的需求。

三、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前提——深化体育教学改革

1. 重视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传统的体育教学过程中一直贯穿的教学思想是以竞技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但是在素质教育中对体育教学提出了全新的要求, 要求在进行体育教学过程中必须要做到“面向全体学生, 促进学生全面协调发展”。要想改变这个现状, 教师在进行体育教学时就要严格遵循素质教育对体育教学制定的教育原则, 要将体育教学面向全体同学。在教育过程中, 要根据学生的自身特点采取适当的教学方法, 要确保课程内容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促进学生身体和心理的健康成长。

2. 不断地更新中学体育教育

体育教学要想得到更好的发展就要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进行不断的更新。一是在编制体育教材体系时应该合理的吸收竞技体育中那些适合人类身体发展、增强人体体质的材料, 这样才能使体育教学体系更加完善;二是在编制教材时尽量保证材料的简洁性, 尽可能地降低技术和要求的难度, 使其能够更好地符合人体发展的要求, 要以那些能够被全体学生通过锻炼和学习就能掌握的基本技术为主, 这样才能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提高自身的身体素质和体育基础;三是在教学时要重视采取新颖的教学方式, 使课堂更加的生动有趣;四是在更新中学体育教材过程中, 要重视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和心理品质, 要重视将各项教材紧密的结合在一起, 形成密切的联系。这样才能使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

3. 改进体育课程的教学评价和体育工作的成绩评价

现在各个学校在进行体育课程的教学评价时依旧采取传统的方式, 即以运动技能的评定和达标为主, 平时课堂的表现和理论考试为辅的方式。教师检查学生学习体育课程的效果往往依据学生在某一时间完成某一体育技能动作的状态及成绩来评价, 而这种状态只能反映学生在一定时间、空间、心理、环境条件下的体育技能、技术水平。评价内容过于单一, 难以反映不同学生在体育教学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所以, 单纯从最后的运动成绩来衡量学生学习体育课程的情况其意义不大, 应从学生自身的基础上看认识、实践、情意和躯体健康及心理等方面的提高幅度和结果结合起来评价。

4. 提高体育教师自身素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

要想提高学生的体育技术水平, 就必须保证体育教师的教学水平。只有教师水平高, 学生的能力才能得到更好的培养。所以, 要想真正提高体育教学的质量, 要想真正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贯彻素质教育的要求, 就要重视教师的素质。

具体来说, 教师的素质培养就包括思想素质、业务素质和文化素质的培养。

体育游戏的教学与素质 篇2

邹会峰1李祖锋

(商南县十里坪九年制学校,陕西 726306)

摘要:本文阐述了体育教学对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促进学生智力开发,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审美观点方面的作用,以及学校体育的教学任务和素质教育的关系。提出了体育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途径,以寻求在学校体育教学中树立素质教育观念的快速转变,保证素质教育在学校教育中全面推进。关键词:体育教学教学任务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就是要教育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劳动、学会生活等;培养他们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它是面向全体学生,为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发展和智慧潜能的开发,形成的以学生健康个性为根本目的的教育活动。体育素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他与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等共同构成了相对完善的素质教育统一体。体育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对体育教学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现代教学方法,是实施体育素质的主要渠道。因此,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的体育教学,在培养新一代的素质教育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体育教学的任务与素质教育的关系

体育教学的任务可归纳为四个方面:一是增强学生体质,使学生身体协调发展,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二是培养学生具有高尚的共产主义道德品质,让学生明白关心自己的健康不仅是个人的事情,而是一种社会责任的观念;三是使学生掌握生活中重要的运动技能技巧,并在各种条件下灵活运用;四是发展学生的基本运动素质,发展学生对动作力量的运用能力,对动作的空间感应能力和时间的把握程度,以及数据的分析能力,养成独立从事体育锻炼的习惯。

要完成体育教学的任务,首先要从观念上改变,即从传统的“以体育知识技能灌输传授为中心”的观念转向“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中心”的方向发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锻炼的习惯,发展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创造能力的教育;以便于学生能够适应未来社会生活,投身于祖国现代化建设的大潮中去。而教育作者简介:邹会峰(1983—),男,25,陕西省商南县十里坪九年制学校,教师。研究方向:体育教育与训练学。E-mail:zouhuifeng1983@126.comTel:1399248238

5的目标是培养人、塑造人,素质教育的目的和任务是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成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人才。由此可见,体育教育本身具有实施素质教育的任务,尤其在全面提高身体素质教育这一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2.体育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体育不但可以强身健体,而且还可以起到增长知识、调节感情、锻炼意志的作用。体育教学除了遵循教学规律对学生进行身体锻炼、增强学生身体素质、传播体育知识和技能之外;还可以通过体育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思想道德教育,开发学生的智力,陶冶学生的情操,发展学生的个性,促进学生的社会化。中共中央国务院在改革开放后召开的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就颁布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决定》中明确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把“德育、智育、体育有机的统一在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之中”。这就说明了体育教育在素质教育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和地位,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体育教学是增强学生体质的根本途径

体育教学具有明确的教育目的,既定的教学内容和严密的组织体系,是从小学到大学唯一连续设置的一门课程。因而具有教学的连续性和实践性;通过体育动作的学习能促进学生正常的生长发育,增强体质,提高各项身体素质,练就强壮的身体;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学会自我保护,提高自控能力;培养终身体育的意识;从而发展学生的个性,促进学生的社会化。

2.2.体育教学促进智力开发,提高文化科学素质的培养

体育运动能促进人的大脑发展,调节大脑中枢神经、促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和思维能力等智力因素的发展,提高大脑的均衡性与灵活性,从而保证学习的效率,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学校开展体育教学,让学生在繁重的学习压力下既放松了身心又锻炼了身体,使得学生的体力和智力处于最佳结合而相得益彰与和谐发展。同时,体育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它包含了多种文化的内涵。开展体育教学使各科知识充分而紧密地结合,把理论应用于实践,从而指导我们前行。另外体育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术与技能,这些都是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根本保证,从而推动学生文化科学素质的培养。

2.3.体育教学是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发展的重要载体

体育教学从内容到形式、从方法到要求都具有强烈的集体性。如学生在玩“拔河”游戏时,就要求各队队员保持动作整齐一致性,既用力时间、用力方法一致,讲究团结、配合的队伍才可能获胜。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既讲述基本知识技能,还要教育学生要养成关心集体、热爱集体、团结互助、相互尊重、共创佳绩的习惯;同时体育课的学习要求学生具有吃苦耐劳的精神、不怕困难、永往直前的品质;学生在体育教学活动中承受着一定的生理、心理负荷,克服各种困难。如器械、环境等方面因素的制约,还要调节好人与人、物、时间、空间等方面的关系。这些体育中的社会文化属性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集体、协作意识与人类优良的思想道德素质。

2.4.体育教学有利于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学生审美能力

体育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锻炼身体,它也是一种娱乐方式,是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学生参加体育活动,沉浸于充满活力的体育锻炼这一精神氛围时,就会形成积极进取的心境,发奋努力的情感,其心态就会得到优化,情操得到熏陶,从而有更充沛的精力投入到学习中去。另外,体育教学中包含着极其丰富的美育内容,教学过程自始至终都贯穿着美的教育,科学的体育锻炼能促进学生塑造健康健美的体形,培养学生追求美,创造美的能力。学生在体育教学中受到外在美和内在美的熏陶、感受到力与美的和谐、形体美与心灵美的融洽、同时还能从身体不同部位的活动中体会到人体的自然美,进而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

3.体育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途径

体育教学活动是学校中一项最稳定、最普遍、涉及面最广、形式多样化、内容广泛化的活动;其教学任务主要是通过课堂教学来完成的。事实上,优秀的体育课堂教学完全可以负载起培养学生多方面优良素质的任务。那么,怎样的一节体育课才算的上是优良的体育课呢?又是如何实施来体现素质教育的呢?实施素质教育是对我国应试体育的扬弃,是我国教育领域内的一个改革,在实施过程中应该把握以下几个原则:“以现代教育观念为导向,以课堂教学为阵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以优化教学策略方法为载体,以活动为主线,以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目标”。

3.1.转变观念以终身体育为指导,构建学校体育的框架体系

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始终贯穿“以教学为中心,健康第一”这条主线;转变观念以终身体育为指导,深化教学改革不断提高教育质量与学生健康的发展水平。只有政府领导、教育工作者、学生家长乃至全社会树立起正确的教育观念,实施素质教育才有良好的环境,才可能实现真正的国民教育,把学校体育与学生的终身利益连接起来,为学生走出学校能更好地、更快地适应社会做好前提准备。

3.2.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合理调整课程设置,适当调整内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体育教学中追求的是综合效益,这就是要求我们在教学中不仅要考虑国家和社会的需要,同时也顾及到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发展他们的个性。这要求我们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既要有时代气息,有代表性,又要符合学校的客观条件。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人才,在教学内容上以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重点,从而提高学生的体育能力、体育意识、体育行为,而非传统的以智力开发为重点的教育模式。

3.3.重视学生个性发展

素质教育既是一种弘扬学生的主体性的教育,又是一种个性化的教育,体育教育恰恰为教师和学生的个性发挥提供了一个宽松和健康的舞台。一方面通过教师精心设计的各种情景塑造了学生的个性。另一方面,也给学生提供一定自主运动的时间和空间。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意运用教学方法、因材施教,针对学生的个性,区别对待,充分利用学生的“本能”动力,不要限制、压抑了他们的这种“天性”,适当满足他们的需要和兴趣,要精讲多练注重让学生动起来,进一步培养和挖掘学生各自的特点和潜能,从而真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为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打下扎实的基础。

3.4.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加强教师师资队伍建设

没有学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体育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具体参与者与组织者,是影响教学效果的决定性因素,其自身的素质是关系到培养下一代的大事。因此,提高教师自身素质显得尤为重要。这就要求我们体育教师积极参加各种专业培训,不断更新知识结构,尽最大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同时相关部门应为教师制定相应的优惠政策,为教师开展工作提供稳定、宽松的条件和环境。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加强体育教师的师资队

伍建设,尤其是在基层教育中,不能让非专业体育教师来代替体育教师的职务。让体育教学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有一个系统的认识,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因此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加强教师师资队伍建设,是振兴教育的希望所在,是实施素质教育成功的一半。

3.5.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

党中央国务院明确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和民族创新为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创新素质是创新意识和能力的统一;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之不竭的动力。作为青少年一代,在他们心理发育的关键时期,每一位学生都有其天赋和特长,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在体育教学中要让学生在各项体育活动中亲身体验运动乐趣的同时,通过自己设计、自我评价,体会创造的滋味,使创新教育落到实处,形成习惯,就能达到培养创新素质的目的,也为学生走向社会,更好的适应社会打下基础。

4.小结

体育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它与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劳动技能素质等共同构成了一个相对完整的素质教育统一体;提高国民素质,培养能适应未来社会的高素质人才是教师肩负的重要任务,我相信只要我们各学科的教师共同努力,一定能收到良好的效果。我们体育教师更应该结合实际,把学校体育教育推向深入,以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为祖国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而不懈努力!

参考文献:

[1] 魏继宝.深化体育素质教学改革实验的研究[J].科技咨询导报,2007.9

[2] 吴忠义.普通高校体育教育课程改革的反思与对策[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3.3

[3] 陈青,余振风.论体育与人的全面发展[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4.2

[4] 刘景绮.关于实施素质教育的几点思考[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5]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国教育报

体育与健康教学对素质教育的影响 篇3

关键词:体育教育;健康教育;身体素质;心理素质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7-066-01

在科学日趋发达的当今社会,教育愈来愈被各国所重视。教育的水平代表着一个国家的进步落后,国民的素质状况也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一项重要指标。要实现科教兴国就要抓好基础教育,为可持续发展培养合格后备人才。基础教育实质就是素质教育,简言之就是能力教育,就是人在先天禀赋的基础上,通过教育和环境的影响,形成的适应社会生存和发展的比较稳定的基本品质。

一、通过体育与健康教学能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我国传统的教育思想中,是重视身体素质教育的,如孔子的教学内容“六艺”中包括有体育内容,其目的也是全面教育。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迪、亚里士多德,也都十分重视体育,认为智力的健全依赖于身体的健全,体育应先与智育,健康身体是知识的载体。《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健康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为人民服务的基本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学生健康的身体正是我们通过体育课教学,使学生学会科学的方法通过锻炼而获得的。没有健康的身体,你掌握的知识再多也不可能很好地为国家为人民服务。这就是:知识X身体=贡献,身体系数越大贡献也越大,身体系数如果是零知识再多贡献也是零。从而也肯定了体育与健康教学的重要性。

二、通过体育与健康教学有助于发展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

随着学生由少年期向青年期的转变,升学压力逐渐增大,现在的学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再加上计算机的应用和电视机的普及,使学生之间或与大人之间的交往活动减少。不少学生或多或少地发生心理障碍,产生抑郁、焦虑、恐慌、烦躁、厌世情绪。据统计,在医院就医的病人中,有20%的病人是因心理问题导致的身体不适。由于体育活动不仅是一种身体运动,也是一种心理活动,需要身心的相互作用。我们通过体育教学使学生在课堂内外及个人和集体项目的体育活动中,克服胆怯心理,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积极向上、爽朗乐观和乐与助人的健康心理。以纠正个别学生的不良行为,使其融入集体这个大家庭中。

三、通过体育与健康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

在体育课上,我们通过实行“愉快教学”、“和谐教学”、“成功教学”等先进可行的教学手段,使学生在锻炼和运动比赛中,养成勇敢顽强、吃苦耐劳、拼搏向上的精神以及克服困难的毅力和勇气、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从而塑造学生完美的个性。

四、通过体育与健康教学开发学生的智力

素质教育在实践中的意义就在于使人脑左右两半球的机能得以平衡的发展,有助于人的素质的全面和谐发展。列如开发右脑功能的“智能球”;运动训练中象篮球、排球能加强左手训练,足球能加强左腿的训练等都有利于开发右半脑的功能,提高智能。我们众所周知的各项体育项目,在掌握技术、运用技术及竞赛场上技战术的应用过程,都有极高的智力要求和智力因素。经常参加体育活动得人,不但身体得到了锻炼,手脚灵活,而且头脑也是比较灵活的。在体育与健康课中经常用的智力游戏更是对学生智力开发的有效手段。

五、通过体育与健康教学有利于学生自我约束力的培养

体育课都有课堂常规和课堂纪律,任何一种比赛都有规则的限制,学生在运动竞赛中,只有在规则的约束下才能进行,这样就培养学生自觉遵守规则的能力,从而培养了学生的适应能力、耐受力和控制力,为以后走向社会遵纪守法、适应生活和环境创造了先决条件。

六、通过体育与健康教学能培养学生终身锻炼身体的能力

现代社会一方面对人体产生许多不利因素;一方面又对人体提出更高的要求。比如随着“三A革命”(即FA、OA、HA,工厂、办公室、和家庭自动化)的发展,生活和工作节奏加快,人们为适应社会,需要有更多的知识,也就需要更加强健的体魄。我们的体育与健康课教学以其特有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不仅使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和技能,更培养了他们锻炼身体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使学生由“亲其道”到“信其道”、“乐其道”。有了锻炼身体的方法和手段,就能使学生终身受益,以适应社会不断发展的要求。

七、通过体育与健康教学能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

体育与健康教学过程与其他教学过程有相同的地方,但又有其自身的特点,它能更直观地感染和教育学生。比如在讲授排球课时我们可以利用中国女排敢于拼搏,勇夺“五连冠”的事例来激励学生、教育学生。武术课讲授中国武术的博大精深以及在世界的影响和习武尚德的优秀品质。体会中国国旗在奥运赛场上一次次升起的动人时刻,培养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使他们更热爱我们的祖国,从而培养他们良好的思想素质。

八、体育教师在体育与健康教学过程中,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在体育与健康教学过程中,随着时代的变革和社会不断发展的需求,我们只有不断更新知识,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创造力和体育教学的科研能力,才能满足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要求,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体育教师。

体育游戏的教学与素质 篇4

1 篮球教学在学校文化素质中的作用

1.1 篮球教学在身体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篮球是一项竞技体育,篮球运动有益于增强学生的身体体质,对于学生的身体健康是大有好处的,能够从深处让学生养成锻炼的习惯,增强体魄,也能够让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精神。在学校的篮球教学中不能简单的理解为,只是为学生传授体育技能的思想,在传授思想的同时,也能够让学生在学习中增加对于体育精神的理解,养成良好的体育素养。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体育精神享受到体育的魅力,激发学生对于篮球运动的热爱。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的习惯和意识,从而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的水平,让学生在身心上得到良好的端丽,养成良好的体育素养,有一个好的身心来适应快速发展的社会需求,能够让篮球的教学从学校向社会进行延伸。

1.2 篮球教学在心理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篮球运动的竞技特性,能够让学生在篮球的学习运动中充分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积极的进取精神和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篮球运动是激烈的,也是多彩的,有其参与的乐趣也有分享的快乐。大学的篮球教学中要采取多种多样的形式,进行学校的篮球教育,可以在日常的教学中,采取分组比赛,团队协作等方式进一步激发学生对于篮球体育运动的理解和参与,在参与中不知布局就学到了篮球中的知识,也提高了学生的竞争和团队的合作的精神,从内心深处真正掌握篮球竞技的魅力,提高自身心理素质的修养,这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不仅在学校中能够培养学生的竞争协作意识,也可以为学生走上社会打下良好的心理素质。

1.3 篮球教学在道德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篮球的运动体育,体育中有精神。这些都需要在教学和实践中才能真正掌握的。篮球体育的综合性,需要在长期的教学中,在体育的课堂上,在篮球场上去表现去体验。在篮球运动的竞争过程中,是需要学生克服一个一个的篮球技术难点,从生理上和心理上克服一个个的障碍。学生的每一个进步都是对自己的挑战,也是对于篮球的兴趣的提高。通过篮球的运动提高学生的综合心理素质。在篮球的运动中,只有学生突破自己,这是需要学生付出巨大的意志努力,在竞技和协作间找到体育与社会,体育与人生的诉求。体育中的篮球运动可以提高学生的竞技能力,能够提高学生顽强的拼搏精神,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毅力,提高学生综合的道德水平,培养学生对于团队的责任感使命感,这些都是理论与实践结合才能真正发挥出来的。只有在球场上才能真正的感受到,球场上在团队的合作中,给同伴的传球、传球的时机,都需要团队间的信任帮助,这些都提高了学生综合的道德的素养。

1.4 篮球运动在审美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篮球运动,不仅具有竞争性和团队的协作性,更具有观赏性。学生在运动的同时,不但得到了身体的形态运动的美,也享受了心理美的感受。学生在篮球的运动中,培养学生发现运动中的美,培养美的观念,让运动带动身体,让心灵感受运动的美。美国的NBA之所以能够风靡全球,这就是篮球运动带给人们一种运动的享受,一种运动的激情、运动的美。在观看篮球比赛中,球员的个人的身体的形态中的美,运动动作中的美,是在个人身体素质和运动技巧上的综合展示。篮球的运动不仅是个人形态美的展示,更是团队协作力量美的较量。在观看篮球比赛中,学生们都能陶醉在篮球体育带来的美的陶醉中,在观看中,通过老师的讲解,学习了篮球的知识,也提高了学生对于篮球运动鉴赏能力,让学生更加自尊自信自爱自强。

2 大学文化素质与篮球运动的相辅性

2.1 篮球运动与文化索质,互为补充相互影响

学校中的体育生的学习,相对于文化课来说,文化课的成绩相对不足,主要是(1)体育课占据了大量的时间;(2)学生本身对于文化课就不感冒。对于学校体育中的特长生的培养,应有针对性的培养计划,针对这样的学生这样的问题,应该在重点培养学生体育课程的同时,也要积极培养学生对于文化课程的学习兴趣。运动素质只是综合素质中的一节,要让学生真正认识到文化课和体育课的相同重要性,提高学生个人在身体素质和文化素质的全面发展,能够让学生意识到社会中所需要的人才,能够让学生在学习的同时也多了解社会。在大学中文化的素质教育,与篮球的运动,是相互影响补充的。

2.2 两者同时发展有助于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

大学中的文化素质的培养,能够从一方面让学生的身心得到积极的发展,能够明事理,陶冶学生的情操,能够提高学生的精神觉悟,所以学校的文化课的学习是学生心理成长的重要课程。在学生的身体素质的培养中,篮球运动作为一项综合性的竞技运动对于推动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具有积极的影响作用。篮球的综合性主要表现在,篮球需要运用跑跳投等一系列的综合运动技巧进行的运动,是对人在运动中的敏捷度、协作性、持久耐力方面的一项综合的考验,能够提高学生对于运动和竞技的一项最好的运动。提高学生体育素质的同时,也能够提高学生个人的身体素质和团队的共同协作的能力,在篮球运动中的运动技巧,运动战术和对抗能力的考验都是十分必要的。这些都是文化课不能带来的结果,都是学生在篮球运动中才能够真正体会到的身心的改变。大学中的文化素质和篮球运动的同时发展有助于提高学生综合的素质,能够把体育精神运用到生活中去。

3 大学中的篮球教学以学生的健康为主要指导思想

在素质教育盛行的时代,学校的教学讨论的同一个问题,就是如何从根本上解决体育中的健康教育为素质教育服务的问题。在这个问题的解决的中心指导思想就是以学生的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那么在学校的篮球教学中也要围绕这一中心思想站看工作。篮球的教学中除了要教会学生的篮球的技能外,还有在篮球的运动中提高学生的身体健康。教学的改革就要突破传统旧的教学观念,围绕着中心指导思路,创新性的开展工作。在学校传统的教学思路中,只重视传授式的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学生对于体育运动的兴趣爱好,这种应试教育中的弊端就是思想的灌输,没有以学生和健康为第一位的指导思想,很难形成一种兴趣爱好的学习,扼杀了学生对于体育运动的爱好和乐趣,也阻碍了学生对于体育自主学习的培养,也导致了学生身体素质的下降。所以要创新思路转变观念,从根本出发改变教学方式。

4 解决在篮球中开展大学文化素质教育的问题

4.1 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意志力

运动中不缺文化,教育中不缺创新。在篮球的教学中,特别是在实施篮球体育竞技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围绕教学教育的中心思想开展工作,在竞技场上要指导学生树立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竞技思想,让他们充分享受运动带来的乐趣,在运动中坚定自己的信念,强化自己的理想,提高自信心和意志力。

4.2 篮球体育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篮球体育运动最大的特点就是发挥团队的作用。在学校的篮球体育的教学中要侧重体育精神的团队精神,全面培养学生的素质教育。学校在体育运动方面,要加强体育精神的宣传和体育设施的建设,能够让学生有一个良好的体育运动的氛围和体育锻炼的环境。教师在篮球教学的过程中要侧重篮球运动中的团队精神的建设,能够让学生在篮球竞技的运动中,树立团队精神,在运动增强身体素质的同时,加强团队的团结协作精神的建设。

5 篮球体育教学与文化素质建设需要一只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篮球教学质量的高低,学校文化素质建设水平如何,除了在学校的领导力之外,还有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学校教师队伍素质水平的高低,这是决定实施的重要环节。这就要求高校要在整体上提高学校教师素质水平,学校要加强对于教师的培养与提高,对于学校的老师要从严要求,高标准高水平高素质。在教学管理和教学水平上,要突破传统,创新管理和教学理念,提高自身的道德水平修养,以学生为本,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及时跟进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在篮球体育教学和学校的文化素质建设中体现自身的价值。

6 结语

在高校的篮球体育教学中与大学文化素质教育教学是有着相辅相成的关系。两者互为辅助,互为提高,对于提高学校学生的整体的身心具有协同作用。在篮球的教学过程中,是深受学生欢迎的一项基础性的运动,也是实践性很强的一门课程,是学生参与最为积极的一门课程之一。因此学校对于篮球教学要在提高学生的自信息和意志力上重点突破创新,让学生对于篮球和身心共同发展,让学生养成终身体育的意识,在学习篮球的同时提高自己的文化素质。

摘要:相对现代人才需求而言,更多的是需要高文化的复合型人才。在参考众多文献的基础上,本人对“大学文化素质与体育篮球教学的相辅性”的问题作出了深刻探讨。从而表明大学文化素质与篮球运动两者互相促进,互相提高;两者同时发展有助于学生的身心发育。在篮球运动深得民心的时候,大学体育教师应该在篮球运动中开展大学素质教育,为求提高学生的篮球技巧与人文素质,进而把大学文化素质与体育篮球教学有机结合起来,为中国的篮球运动事业做出一点贡献。

关键词:篮球,教学,文化素质

参考文献

[1]陈嵘,汪鸽.普通高校公共体育篮球网络构建理论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

[2]谢自豪,胡斌.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在篮球教学中的运用研究[J].咸宁学院学报,2008.

[3]杨德君.浅析高校体育教学——篮球篇[J].现代阅读(教育版), 2012.

[4]李正贤.普通高校篮球教学活动的教育生态研究[D].苏州大学,2010.

体育游戏的教学与素质 篇5

1.教学理念较为陈旧

在中学体育教学中,仍然有一些教师受传统教学理念的束缚,他们的教学方式较为单一,这就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素质教育的目标相背离。现如今,体育教学也纳入到中考以及高考之中,这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广大师生对体育锻炼的认识。但是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许多教师教授体育知识以及体育技巧的目的,仅仅是为了让学生更顺利的通过考试,为了让学生获取更高的分数,忽视了培养学生的身心健康,忽视了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在这种背景环境下,学生的体育水平也就很难得到提升。[1]

2.教学内容较为单一

在中学体育教学中,存在着教学内容单一的这一问题,由于中考以及高考主要是考跑步、跳远、引体向上等项目,所以教师的主要教学内容也就是围绕这些运动项目展开的,但是这些项目很容易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进而影响他们的积极性。与此同时,许多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都忽视了体育理论知识的讲解,许多学生都没有经过专业的理论指导就直接参与到实践训练之中,这样一来,他们就会因为动作不正确或者不规范而容易在体育锻炼中受伤,继而影响他们的体育水平的提升。[2]

3.学校的基础设施较差

体育教学的开展需要一些基础设施来予以辅助,这样才能够提升学生的体育锻炼水平。但是我国一些中学学校,体育基础设施不够完善,缺乏一些体育锻炼器械,缺乏相应的锻炼场地,而且由于学校的学生较多,设施较少,所以很难满足每一个学生的具体需求,这样就影响了体育教师的教学开展。

4.体育的地位较低

虽然我国中考以及高考将体育考试纳入其中,但是由于分值较少,所以大多数学校的老师和家长都更加的重视学生的文化成绩,由于社会这个大环境对中学体育的不够重视,这样就导致学校、家长乃至学生自己对体育不够重视,导致这门学科的地位较低。在许多学校,尤其以我国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农村学校更加明显,存在着体育课时较少,体育课被其他课占据的现象。在这种背景环境下,学生的体育素质也就很难得到提升。

二、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对策

1.体育教师要转变教学理念

在今后的体育教学中,教师需要树立明确的教学目标,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并将素质教育融入到体育教学之中。首先,教师需要提高自己的思想,要认识到体育教学对学生的发展意义,认识到体育教学不能够仅仅重视培养学生的体育技能,更应该重视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使他们拥有一个强健的体魄,使他们养成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除此之外,还需要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观念,培养学生一个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例如,在篮球比赛过程中,由于一些学生拥有强烈的获胜欲望,所以一旦他们陷入被动的情况下,他们很容易受对手的影响,继而变得恼羞成怒,会变得不够理智。那么教师就不仅仅需要培养学生顽强拼搏,永不放弃的精神,还要让他们养成一个良好的心态,让他们能够平静的面对自己所遇到的困境,进而去改变这一困境。总之,教师要加强学习,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加强对教学工作的研究,以便用最新的教学理念去指导学生的体育学习,从而使学生的体育运动技能得到提升,使学生的心理素质得到提升,使他们能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这样就能使学生朝着更加全面的方向发展,符合了素质教育的实施目标。

2.教师要不断丰富教学内容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全面性与特殊性的结合,要充分了解到每一位学生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进而将其融入到教学过程中,使学生更好的学习体育知识,掌握体育运动技能。对于学生的自身特长,教师要加强培养,引导他们发挥自身的优势,此外,教师要加强与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将其融入到对教学内容之中。如,跑步要跳远等都被列入到中考或者高考的体育考试之中,所以许多教师都会对学生这方面能力进行培养,但是教师要抛弃传统枯燥单一的训练方法,可以将学生的兴趣爱好融入到这些项目的训练之中。[3]

3.学校要进一步完善体育基础设施建设

在体育教学中,体育基础设施是其开展的基础,如果缺乏基础设施建设,那么体育教学就很难得到有效的开展。现如今,我国仍然有一些中学学校的基础设施不够完善,他们甚至没有一块篮球场,更不用说一些体育锻炼的小器械,在这种背景环境下,教师的教学方式就受到了一定的束缚,学生的体育学习效率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因此,要想在体育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就需要广大中学加強对体育教学的重视程度,要加大资金投入,不断完善体育基础设施建设,如足球场地、篮球场地的建设,篮球、羽毛球等训练器械的提供等等,使广大学生能够接受丰富多彩的体育锻炼,从而促进他们素质的全面发展。

结语

综上,在今后的体育教学中,教师要转变教学理念,不但要提升学生的体育运动技能,还要对他们的心理素质进行培养;要不断丰富教学内容,要将学生的学习兴趣融入到教学过程中;学校要进一步完善体育基础设施建设,使学生能够接受丰富多彩的体育项目锻炼。如此,就能够提升学生的体育素质,使学生朝着更加全面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体育游戏的教学与素质 篇6

【关键词】学校体育;素质教育

随着时间的推移,学校体育已全面向素质教育转化。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现阶段基础教育发展和改革的总趋势,因此,学校要不断重视和加强体育的教育教学改革。

一、要不断提高体育教师的自身素质

体育教师是体育活动的组织者,对学生的发展起主导作用。素质教育对学校体育提出的要求,即是对体育教师的要求,无论是体育教育观念的更新,还是体育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改革,都取决于教师的素质。所以,作为体育教师,首先要树立高度的事业心、责任感。其次要端正教学思想,从适应社会需要,培养人才的素质出发,树立以育人为目标的现代教育观、人才观、质量观,树立学校体育为健身、益智、育德、促美的观点。第三,体育教师要有渊博的知识和多处技能。为此,教师除对所任学科知识的融汇贯通之外,还要对相关学科有一定的造诣。同时还要具备较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课堂应变能力等。这样,教师在执行体育教学任务时就会得心应手,提高教学效果。

二、体育教学要渗透思想品质教育

体育具有特殊的精神作用,它能把人们团结在一起,它能使人积极向上勇于创新,它能促使个性、独特气质的形成。所以学校体育教育不仅是强体魄、长知识、增技能,更重要的一方面是让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得到培养和发展。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关键是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结合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充分利用体育自身的优势,大胆创新,有的放矢地使德育工作贯穿于学校体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只有不断的探寻渗透的方法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德育渗透的力度,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学生高尚思想品德的形成,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下通过具体的实践活动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实践证明,通过体育教学可以使学生掌握正确的思想、理论与观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可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和人民,遵守纪律、团结奋进的集体主义精神,尊重他人,诚实、公正、谦虚、礼貌的高尚品质;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创造性、自信心和拼搏进取精神及顽强的意志品质;还可以培养学生豁达开朗的性格和不服输等良好的心理素质。小学体育教学应以“育人”的目标出发,坚持站在“育人”的角度备课,将“思想品德”的内容寓于整个体育教学之中,提高学生自身心理素质,养成自觉参加体育锻炼的好习惯,培养独立的从事科学体育锻炼的能力,为终身体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要重视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和爱好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指出,“运动兴趣和习惯是促成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坚持锻炼的前提。无论是教学内容的选择,还是教学方法的更新,都应十分关注学生的运动兴趣,才能使学生自觉、积极地进行体育锻炼。因此,在体育教学中,重视学生的运动兴趣是实现体育健康课程目标和价值的有效保证。不难看出,课标中把运动兴趣作用提高到很高的地位。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当学生对学习内容和练习感兴趣的时候,就会认真听讲,仔细观看教师的示范动作,练习的时候就会积极参与,一丝不苟,刻苦完成,达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反之,当学生对学习内容和练习不感兴趣的时候,就会心不在焉,马马虎虎,被动应付,从而影响动作完成的质量,结果事倍功半。

体育运动兴趣是指人们力求积极认识和优先从事体育活动的倾向。运动兴趣不是先天就存在的,而是后天在社会活动和社会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发展的。学生已有的体育运动兴趣比较有限,并且不太稳定,大多尚未形成兴趣中心。但学生已有的体育运动兴趣可以改变和发展,新的体育运动兴趣可以通过教师教学上的引导去培养、发展、巩固的。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加强体育基本知识教学,开阔学生视野,教会学生运用知识技能的方法及科学的健身方法,增强学生自我锻炼的能力。

四、加强课外体育活动,实现终身体育目的

学校体育是终身体育的基础。儿童时期、青少年时期爱玩是他们的天性,正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全面锻炼身体,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掌握体育的知识、技术,形成技能,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培养体育意识的重要时期,是人们奠定终身体育基础的关键时期。所以,我们要切实加强学校体育,让每一个孩子都终身受益。而实现学校体育目标的组织形式有体育课和体育课外活动,在这两者之间,体育课外活动是帮助学生实现健康的主要途径,体育课是帮助学生实现健康的手段。只有学生能够充分利用体育课学到的知识技能,培养自身的体育项目的兴趣爱好和热爱,持之以恒,科学地坚持体育课外活动,才是健康的源泉。同时,体育课外活动,其组织方式灵活.分散,内容丰富多样,有利于针对不同的群体,有利于根据个体的差异情况,有利于按照学生的兴趣,达到自觉锻炼的最佳方式,它是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的重要措施和實现学校体育目标的重要途径,更是培养一个人终身体育观念与意识的最佳选择。

所以,要实现终身体育目的,必须在学校教育期间,加强体育课外活动,让孩子们每天能自觉地参与体育活动,养成终身锻炼与学习的习惯,并且受益终身。

参考文献:

[1]《中国学校体育》2002年4月刊

[2]《体育心理学》人民出版社1999年6月第一版

体育教学与素质教育 篇7

关键词:体育教学,对抗性,表演美

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 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是国家为培养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要的跨世纪人才而提出的极具远见的战略性决策。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体育教学在实现素质教育中能够发挥积极的作用。

一、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

体育运动能促进大脑的发育, 改善机能, 为人们从事智力活动打下良好的物质基础;可以促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和思维能力等智力因素的发展。体育运动具有不同形式的对抗性, 不论是个人或集体项目, 因其有不确定性特点, 则可把表现为肢体对抗的外在形式引伸为内在人脑间的智慧较量。例如在体育教学中, 通过观察法、对比法和示范法的运用, 能有效地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通过技术动作的练习, 有利于促进学生记忆力、想象力的发展;通过教学比赛和各种体育游戏, 可以潜移默化地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敏性与应变能力。

二、增强学生的体质

学校体育对增强学生体质的作用, 是不言而喻的。随着我国社会两个文明程度的迅速提高, 更好地贯彻国家全民健身计划纲要, 落实“一二一”工程, 学校体育还需引进终身体育教育的思想, 运用终身体育教育理论和方法, 激发每个学生的体育兴趣, 以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习惯和能力, 使学生走向社会后, 不仅有一个强健的体魄, 而且具有一定的体育素养, 以适应现代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提高生活质量, 也使学校体育的功能最大限度地向全社会延伸。

三、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进取精神

学校体育以其丰富多彩的内容和形式, 为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进取精神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如田径、体操、球类、游戏等项目, 在集体注视下完成个人练习、整体练习, 各种体育竞赛和体育表演或技评等, 都是在同等条件下进行的。竞赛是体育运动的突出特点, 作为运动者都有尽快实现追求目标的心理动机, 所谓求胜心切。为此, 他们有必要不断开发和发展自己最大能力的新的运动技术与方式。这种创造性的心理动机与行为, 能使他们逐渐形成准备和乐意接受未来社会的各种新事物的心理倾向。因此, 学校通过开展各种不同形式的体育竞赛, 能较好地动员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竞赛或练习中去,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竟争意识和进取精神。

四、锻炼学生顽强的意志品质

任何一种体育运动的成效都是人们在长期磨练的过程中获得的。良好的意志品质是人们所必须具备的素质, 意志努力总是和克服困难的行为相联系的。它一方面在克服困难中得到体现, 另一方面也在克服困难中得到锻炼。在体育教学、训练和竞赛中, 学生必须付出自己的最大努力去克服一个又一个生理上和心理上的困难或障碍, 并且每前一步往往都要付出极大的意志努力, 胜利也常常取决于“再坚持一下的努力之中”。所以, 长期、系统的体育教育, 能有效地锻炼学生顽强的意志品质。

五、陶冶学生高尚的情操

在体育教学、课外锻炼和各种体育竞赛中, 学生都将获得各种强烈的情感体验, 而这种情感体验, 具有鲜明、强列、丰富、多样、易变等特点, 对陶冶学生的情操具有特殊的作用。例如在教学中, 教师经常采用相互观察、相互保护、相互帮助的教学方法, 学生在这种教法指导下, 在从事各种身体练习中, 培养自己的责任感和相互信任、相互帮助、团结协作与助人为乐的精神。

六、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念与审美能力

学生不但要形态美, 还要心灵美。体育是实施美育的重要手段之一, 在多姿多彩的学校体育中, 教师各种教法手段的运用, 各种队列练习与技术练习, 各种体育竞赛与表演, 以至体育场地器材的布置等, 都可以使学生受到外在美和内在美的熏陶, 并获得丰富的, 多种多样的美的情感体验, 从而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和热爱美的情感, 提高学生鉴赏美、创造美和表演美的能力, 从而使学生更加自尊、自爱、自信、自强。

体育游戏的教学与素质 篇8

体育教学的任务是增强国民身体素质, 增强国民体质, 并且对国民体质的技能加以训练。

曾经李鹏总理在全国体委主任会议过程中与会人员说过:对于体育政策, 其核心问题便是将体育的工作的重心切实的向增强人民体质上转移。

近几年, 国际竞争日趋激烈, 而一个国家能力的强弱与否是由劳动者的整体素质所决定的, 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各类人才的数量及质量, 因此国民身体素质的提高及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教育在综合国力的形成中处于基础地位, 体育教学质量的高低, 国民身体素质成为全社会都关心的一个问题, 那身体素质到底是什么。由《体育词典》我们可以知道, 所谓身体素质具体指的是人体活动的能力, 是在生活、劳动和运动中人们所反映出的柔韧、力量、耐力与速度等人体机能能力。

所以, 对身体素质的内涵与概念加以全面且科学的把握, 同时有针对性的在体育实践中进行锻炼, 才能借助于身体素质的发展得到身体健康的重要保障。体育教学主要通过科学的体育锻炼与合理的体育教学结合的过程来增强国民的体制健康, 目前国民体能下降、肺活量下降以及肥胖比例不断提高的问题普遍存在, 所以要正确看待体育教学与国民身体素质的相辅相成。

然而, 在现代社会中, 由于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 开始转入知识经济时代, 从而使得国与国之间的竟日逐渐激烈。从整体上来分析, 在我国教育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基础内容, 国力强大与否主要取决劳动者自身所具有的素质, 同时也和人才的质量以及数量有紧密的关联, 因此对于进入21世纪的人们来说, 培养更多的复合型人才提出更为迫切要求。想要使我国在国际竞争中占有一定的优势地位, 那么就必须要提高全体公民的素质, 主要包含文化素质、思想道德素质以及身体素质。由此看来, 体育教学质量的好坏, 会影响到新时代劳动者是否为国家的发展做出巨大的贡献, 而当前学校体育是社会各界都关注非常关注的教育阵地。

2 体育教学和国民身体素质存在的问题

2.1 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

体育教学过分注重国民体育情感的体验, 淡化了对艰苦意志等精神的培养;体育教学片面强调国民体育能力的培养, 忽略了对运动技能等学习的锻炼;体育教学注重评价国民体育锻炼的过程遗漏了对运动锻炼等结果的检验;体育教学过分注重国民体育个体的差异, 忽视了对其体育基本能力的培养。

以上因素的存在, 使国民的心理健康水平、基本体能、身体素质以及社会适应能力都受到一定影响, 体育教学必须寻求相应的方法来推动国民身体素质的全面发展。

2.2 国民身体素质中所存在的诸多问题

自新中国成立之后, 我国的体育事业得到快速发展, 这样一来, 使得我国国民的身体素质有了明显提高, 人的平均寿命由最初的35岁增加到70岁, 这是和现代经济较发达国家水平基本是持平的。然而, 当前国民身体素质中依然存在大量的问题, 主要集中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 农民身体健康情况不佳。我国农民绝大多数的身体素质指标诸如身体技能、身体素质和身体形态过低, 并且相当一部分地区的农民长期以来一直是各种传染病、心血管疾病乃至癌症的高发人群。

(2) 中小学生的体质有待加强。近些年以来, 虽然我国国民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 但是农村营养不良的学生和城市的肥胖儿童比例依然在不断的增长, 同时, 大学生营养不良和大学生体重也在不断增长, 与10年前相比较可知, 学生的身体素质提高的幅度不容乐观。

(3) 中老年人体制状况堪忧。我国体育总局的相关专家明确的表示, 我国国民于2010年与《国民体制监测报告》中的“合格”标准相符合的人数比例不足90%, 与2005年相比有1.7个百分点的增长。与此同时, 专家指出有些单项监测指标呈现出不断下降的不良趋势, 必须将科学的建设加强, 促进健身效果的提高。根据大量的统计, 我国成年人的身体素质在2010年, 其坐位体前屈、背力、握力等诸多指标明显的比2005年要低, 并且老年人力量素质也有所降低。

3 体育教学如何提升国民的身体素质

3.1 加强国民积极宣传体育锻炼, 使意识深入民心

2011年全国群众体育工作会议上, 总局副局长冯建中指出, 要让广大人民群众把参与健身活动变成甚或的必须内容, 建立一个健康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 利用电视、电台、网络、手机等新媒体, 任何时期都有动员国民积极参加体育健身活动中, 广泛的传播科学理念, 充分的考虑实效性、可行性及安全性。防止误导、误传, 强化安全意识, 在指导运动健身者时, 应当是全方位与多角度的, 同时要为运动健身者提供必要的帮助, 况且体育学是集医学、生物学、心理学等于一体的复杂科学, 在此类状况下, 媒体中互相矛盾、鱼目混珠及只言片语的“科普知识”极易误导人们, 使人们产生运动性多度疲劳、锻炼收效低微和盲目跟从心理, 更严重的会出现更多的健康安全隐患者, 需要社会提起广泛的关注和高度的重视。全社会应当将传播科学运动知识的力度加大, 最大限度的探寻可行的手段和措施, 提供科学化的指导给形式不一的运动健身者, 进行科学选项由于锻炼参与者的目的各有不同, 选项必须与目的相结合。

3.2 推动国民采取科学有效资源, 使运动得以改善

3.2.1 国家政策资源

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群体研究中心主任江崇民说,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人们搬运重物、徒手使用劳动工具的机会大大减少, 绝对力量和爆发力自然会有所下降。然而, 全民健身中缺乏科学的安排和指导, 也是导致这些指标水平下降的重要原因。各地应重视将体制测定数据与科学健身结合起来, 加强对群众科学健身指导, 提高群众科学运动效果。

3.2.2 社会群体资源

近年来, 随着全民体育运动锻炼意识的加强, 参与全民建设的队伍规模随之越来越壮大。在全国各地组织一系列健身操、长跑和登山等健身活动, 群众的有氧能力得到了提高, 例如两大运动群体日益凸显 (1) “服务式”群体, 即以会员的身份加入运动健身俱乐部或者体育组织, 在教练员的正确指导下开展健身运动的群体你; (2“自助式”群体, 即利用自然环境和公共体育设施开展自主运动健身的群体。虽然以上两种方式是不尽相同的, 然而均有着相同的价值观和认识, 也就是提升生活品质及健康指数, 群体数量的增加将推进我国国民体质健康状况向前发展。

3.2.3 根据自身选择

身体状态不好的要经过医学检查, 看身体条件是否许可。根据运动强度、运动量看是否适合本人自身的体力支持;根据选择体育运动项目, 看是否存在自身感兴趣的项目;运动锻炼环境要选择是否适合自己行动方便、是否适宜;运动锻炼自身所在场所, 查看设备、器具是否全部齐全;若自身运动, 最好是结伴进行锻炼, 可以相互监督鼓励;如果对自身身体状态不熟悉, 最好有专业健身指导人员。

3.2.4 根据年龄选择

6~18岁:这段期间是少儿骨骼成长发育时期, 要符合他们在生长发育阶段的特点。这段期间的小孩子的骨骼富于弹性容易弯曲变形, 关节伸展范围较大, 但牢固性不好, 肌肉富有弹性水分很多, 少儿在运动上力量会较弱, 出现缺乏耐力的状况, 因此选择体育运动项目要注意负荷小、时间短、速度快, 如跳绳、打球、踢毽、游泳等。

19~40岁:这段期间是青年身体发育成熟完善, 处于人生中的高峰期, 这对身体体育运动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这个年龄期间运动锻炼的人很多, 适合的体育运动项目也很广泛, 运动也很活跃, 但还是要注意适度, 注意身体的健康发展。

41~80岁:这段期间是步入中老年时期, 人们的身体状况生理因素都呈下降趋势, 骨骼、肌肉等都慢慢出现一些问题, 身体会出现各种状况, 严重者会出现很多疾病, 所以要慎重, 注意身体健康倘若运动不宜到人多的地方锻炼, 选择项目宜以气功、太极拳、步行、慢跑、上下楼等有氧耐力性锻炼。

3.2.5 注意事项

(1) 运动应逐步渐进:因为刚接触某项不熟悉的运动, 运动量要由小到大慢慢提高, 运动难道由简单到复杂, 难度慢慢加大, 负荷应逐渐地提高, 人体内脏器官系统的功能本身是具有一定的惰性所以在身体从相对安静状态进入运动状态时, 要有个逐步渐进的过程。

(2) 运动系统性计划:人们在体育锻炼中, 要有个明确的系统性计划, 不管你是初练者还是长期坚持体育锻炼的人, 都应该按照自身的计划步骤坚持地进行锻炼, 合理安排。这样才能保证自己有个良好的运动锻炼效果, 可以在系统性计划中不断提高运动锻炼水平, 也会不断发现自己的进步, 身体素质也会提高很多, 效果也会表明的很明显。

(3) 运动全面性调整:人体是在大脑皮层统一调节下的一个有机整体, 人体各器官、各部位、各种身心素质和活动能力是相互联系的, 所以要多注重心肺功能和适应能力的锻炼, 身体形态、机能和适应能力的都会得到提高, 追求身体素质的身心全面和谐发展为首要目标, 正确选择和搭配运动项目来促进身体素质的全面发展。

3.3 养成自觉锻炼的习惯, 培养锻炼的兴趣

在日常的体育教学实践过程当中, 我们应当尽快的将以往强调运动技术及体质的缺点克服, 高度的重视国民对体育运动兴趣的培养, 帮助他们养成独立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 并且逐渐的形成终身锻炼身体的态度与意识。此外, 还应当将有意义的运动消遣方式及手段提供给国民, 尽可能满足人们运动娱乐和运动精神上的享受和追求, 应当按照自身确立的远期锻炼目标和近期锻炼目标, 有计划持续, 要想获得理想的锻炼效果, 就要养成好的习惯。

3.4 始终坚持以整体观开展体育教学工作

可以说, 学校体育教育工作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程。在教学过程中, 要将课内和课外内容进行结合在一起, 确保学生每天至少都有1~2h的锻炼时间;同时, 还要坚持将普及和提高紧密结合, 这样一来, 可以促进群众性体育获得的顺利开展。此外, 始终坚持将体育教学和卫生保健工作紧密结合在一起, 采用更为科学的锻炼方式, 进而建立更为完善的医务监管体系。从而确保体育教学的顺利开展。

3.5 要把学校的体育工作的长期效益与短期效益相结合

学校的体育教育是当前现代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内容, 这既要在学龄阶段应该重视学生的身心发展, 从而确保学生在健康的状态下, 将更多的时间与精力投入到完成教学任务当中, 并且在学生毕业之后也可以结合具体主观情况的不断变化, 不间断的从事科学、合理的锻炼, 提高人们的终身体育的意识, 这是人们日常生活所不可缺少的一项活动内容。除此之外, 学校体育不仅要追求阶段效益, 而且又要将阶段性效益和长远效益紧密结合在一起。

4 体育教学对国民身体素质提高的重要意义

身体素质是民族素质的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 民族素质的优劣及民族体质的强弱直接关系到民族乃至国家的存亡与兴衰。体育教学的加强, 有助于人的全面发展, 这种发展不光是智力和体力的强弱, 还有身体各部分协同配合的能力。体育教学深化体育锻炼在国民心中意义, 可以强身健体、减少疾病、提高身体免疫力, 身体是一切的本钱。有—个好的身体, 才可能有充足的精力工作。人们至少应每天锻炼一小时, 持之以恒, 就养成好的习惯, 长久坚持下来, 将会受益无穷。体育教育不仅要增强人们的体能, 更重要的是要培养他们坚强的品格。所以培养运动锻炼可以让自己锻炼承受能力。

5 结语

总体来说, 体育教学是提高国民身体素质的有效途径, 必须要从根本上有效解决国民体质问题。在目前我国国民身体素质普遍下滑的情况下, 及时更新现代体育教学的观念, 通过科学正确的体育运动锻炼, 可促进人体正常生长发育, 同时, 又可以将人们从繁忙的学习以及工作当中解救出来。对于国民身体素质也会得以提高, 只有让国民体质加强, 体质、心智、素质各个方面都会得到相应的发展, 这对于个人是进步, 对于社会是进步, 对于国家更是进步, 为我国社会的发展培养更多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接班人。由此看来, 国民身体素质的提高及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能够认清当前国民身体素质存在的诸多问题, 并且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

参考文献

[1]王萍.抓好学习体育提高国民身体素质[J].铜仁师专学报 (综合版) , 2011, 3 (1) .

[2]新华网[EB/OL].http://sports.163.com/11/1121/15/7JD43QN D00051CA Q.html, 2011-11-01.

[3]陈华.再谈科学运动健身[J].黑河学刊, 2012 (2) .

[4]刘敬群.改进体育课程提高健身效益[J].成人教育, 2004 (3) .

体育游戏的教学与素质 篇9

实施素质教育就是以提高全民素质,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为宗旨,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能够面向社会、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全面综合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1]。使受教育者不仅有扎实的科学知识、有良好的道德素质以及强健的体魄,还要有对艺术的修养。

2体育舞蹈教育在素质教育中起到的作用

2 . 1对学生思维以及想象力的作用

美国的神经科学家戴维经过研究后发现,一个人去的抽象思维与一个人的形象思维之间是相互影响的并相互作用的。获得过诺贝尔奖的斯佩里博士在对人的大脑进行分割后发现:人的左右脑之间是存在分工的,人的左脑主要负责语语言、推理、阅读等心理活动,而人的右脑主要主要负责人的想像、欣赏音乐、绘画、舞蹈以及空间想象等心理活动[2]。左右脑之间存在明显的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活动的分工,因此当艺术家在进行创造的过程中,它的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在发生高剧烈的活动。艺术教育是可以开发人的右脑功能的,经过研究也表明热爱舞蹈体育的大学生,在中国城市普通人口的智商评测结果中显示,他们的智力水平和一般的常规指标向比要明显地更高于,他们往往都具有很高的创造力,对大学生而言,让他们的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相互渗透,才能跟有利于他们对所学知识的掌握。如果长期的只对他们进行传统的理论教育,忽视他们在体育舞蹈等方面的培养,造成他们的右脑思维的受到长期忽视,形象思维发展不平衡,从而影响他们的整体智力。因此加强体育舞蹈教育,可以很好的弥补这一问题,因为在大学生,进行体育舞蹈的学习过程中,他们的身、心、脑需要相互配合,当学生跳舞的时候,学生的肢体需要去感知音乐的节奏,他们的肢体动作就被语言化、情感化,在这种锻炼中他们的肢体可以得到很好的训练,对他们思维的开发起到了很大的帮助,尤其是理科学生,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本就非常的强,再让他们通过体育舞蹈来帮助他们的大脑去感受另一种的思方式,对他们的思维能力的提高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2 . 2对培养“文化创新型”人才的作用

社会在不断的发展,现在的用人单位已经不局限于仅仅只是需要专一型人才,他们对现在的大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报以了更多的期待,他们需要更多“创新文化型”人才,以及文字文化和非文字文化都具备的现代文化型人才。由于长期受到应试教育的荼毒,现代很对大学生对非文字文化的学习已经处在停滞落后的阶段,让自己在文化专业知识十分丰富的同时,落下非文字文化方面的“残疾”。这种现象在高校中普遍存在,比如,在学校文化汇演中,同学的的报名人数寥寥无几,各班即使有人参加表演,多半也是为了班级评分被辅导员或者文艺课代表赶鸭子上架。在文艺表演时,不管台上的表演者如何卖力的演出,台下的同学就是非常的“不解风情”,视若无睹显得非常的麻木[3]。这种现象非常的可怕,这并不是因为他们主观上的不热爱,是因为他们在长期的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导致形象思维不丰富从而缺少了对艺术的热情,学历与文化修养的反差如此之大,这不是当今大学生应该要有的状态。针对这一情况,学校需要积极的加大对大学生体育舞蹈方面的教育培养,用体育舞蹈中的文化内涵,以及它们当中蕴含的人文精神与美学精神,去完善学生的全面素质,培养他们的人文情怀。

2 . 3帮助心灵美与外在美的统一

大学生作为这个社会重要的人才资源,他们的一言一行普遍代表了这个社会知识分子的形象,他们应该更应该具比一般人高的修养,包括他们的外在的美与内在的美,他们的举止言谈应该更加的得体,通过对于学生进行体育和舞蹈的教育,可以大大的提升他们外在形象和气质[4]。舞蹈是一种以人的肢体运动来表现美的艺术,通过学习舞蹈大学生的身形会变得更加曼妙,可以提升他们的气质,使他们的一举手一头足,都能表现出一个大学生应有的样子,体育也是一样,通过体育的锻炼让人们的身体变得更加健硕与挺拔,走在路上显得神采奕奕,这才是一个大学生应该要有的精神面貌。体育舞蹈作为一门艺术,通过学习它也可以提高人的内在审美,透过一个又一个精彩绝伦的体育、舞蹈作品,大学生在学习和欣赏他们的同时,得到了展现自己与鉴赏美学的机会,得到了美的感受,感受到了体育舞蹈将肢体语言化、感情化后所表现出来的魅力。总之,大学生通过对体育舞蹈的学习,对自己拥有健康的体态和充实的内心都有很大的帮助。

3体育舞蹈中所体现的对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3 . 1提高大学生智力水平

人体运动学率创始人鲁道夫·冯·拉表示:“试观察人类天赋和获得冲动的全部范围,将被诱致寻找一个可能,在动作时把精神价值或身体价值置之度外的第六感触觉引起的结果”。就是说但我们的皮肤受到抑制产生形变的时候,我们的视网膜会受到冲击,而后再提高我们的身体在听觉预告方面的理解。体育舞蹈就是一人的身体为“本”,去重视训练人的下意识感官和感觉[5]。通过对学生的这种训练手段,达到完善学生感官的目的,并通过不同的训练去积累丰富的感觉经验,最后就可以达到提升学生智力的目的,为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打下良好的基础。

3 . 2净化学生的心灵,挖掘学生的潜能。

伴随着音乐的律动,体育舞蹈运动者开始了抬手、投足、跳跃旋转的肢体运动,随着各个关节的曲、直、旋、拧,学生的听觉、触觉和平衡感都得到了锻炼,使得他们的大脑被反映到了神经冲动,直接通过锻炼学生的肢体来提高学生的美感意识,尤其是当人体的律动和音乐的节奏相吻合时,人的身体和精神就会产生一种愉悦的感受,大脑会感到兴奋,在这种大脑产生感到兴奋的同时,人的感情就会得到释放,产生更多的思维活动。

3 . 3提高身体素质

都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现在的大学生身体素质普遍较低,没有健康的身体,其他的知识技能就会像是空中花园,根本就无从谈起,大学生体能素质下降,已经到了要引起这个社会重视的地步,如果我们国家未来接班人的身体素质普遍下降的话,那么我们国家的安全,发展都会出现很大的问题,加强对学生体育舞蹈的培养,可以提高大学生的身体素质,为我们国家输送高质量的人才,体育舞蹈教育的存在与对它的加强,对国家,对社会,对学生个人都是有着非常现实的意义的。

4结语

体育游戏的教学与素质 篇10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颁布, 标志着我国高校体育教学改革进入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为适应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 高校应当大力推行体育教学改革, 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应从多方面同步展开, 当前素质教育已成为学校教育改革的主旋律。笔者针对素质教育的要求, 提出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必须转变体育教学价值观;体育教学应突出科学性、全面性和实效性;体育教学方法突出综合性;体育教学评价应建立多维综合的观念。同时, 阐述了素质教育向高校体育教师提出的全新要求。并对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提出意见, 对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走向作了分析和预测。

2 研究方法

2.1 文献资料法:通过查阅大量国内外专著和期刊等文献资料并进行归纳整理。

2.2 系统分析法:利用系统分析的观点和方法对高校教学改革与素质教育方面问题进行系统的分析。

3 结果和分析

3.1 当前我国在体育教学改革中实施素质教育的背景

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体育改革,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提出了“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的新精神, “健康第一”口号的提出标志着我国学校体育工作新的历史阶段的开始, 也标志着学校体育理论上的又一个进步。

实施素质教育就是要按照党中央确立的教育目标, 立足于协调学生的自身发展的要求, 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开发潜能促使学生具有丰富的知识, 健康的体魄、健全的人格及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为目的的教育过程。在积极推广素质教育的今天, 学校体育具有其他学科所无法比拟的特殊性, 能发挥出健身、健心、娱乐、教育、审美等多维功能。因此, 体育与健康课要以追求健康为第一目标, 以时代的要求和学生的需要为出发点, 树立“以人为本, 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在体育与健康课中贯穿素质教育知识, 能够大大推进素质教育, 同时也对我们广大教师特别是体育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如何将素质教育贯穿于体育与健康课的教学才能达到更高的标准, 为我们提出了新的课题, 也是体育工作者应深入研究的领域。

3.2 我国高等院校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和现状

3.2.1 学生形态和素质变化

长期以来, 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 尽管党的教育方针一贯强调让教育者德、智、体全面发展, 但学校体育仍落后于其它学科, 仍落后于社会的发展, 脱离学生健身实践, 这是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为进一步说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 通过对有关学者的研究中可以明显看出在我国高校中男女生的身高体重呈上升趋势, 而男女生的耐力素质呈逐年下降趋势, 另外男生的力量及女生的速度也有明显的下降趋势。这说明了目前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 高校学生在身体形态上有着明显的提高。但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 学生活动时间的相对减少, 体育课流于形式, 而使对身体能产生较大影响的素质耐力和力量有着明显的倒退, 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3.2.2 落后的教学观念

教学思想观念是指对整个教学工作的认识和看法。学校的体育教学工作是教学生如何增强意识和体质的锻炼, 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和掌握系统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发展学生的智能, 培养学生高尚的思想品德的一种教育过程。目前不少学校体育教学工作仍停留在单纯的运动技术传授和基本知识技能的掌握方面, 而忽略了课的强度、密度以及提高学生素质、能力相关的教学手段, 特别是对提高学生整个身体素质方面, 缺乏针对性、科学性、系统性、趣味性。

3.2.3 课程结构和教学方法的不合理性

课程结构不合理, 教学内容陈旧, 教材缺乏系统性和间衔性。教学内容是实现培养目标,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我国高校体育教学内容多年来一直变化不大, 现行的内容陈旧落后, 一个前滚翻从小学滚到大学的现象依然存在, 忽视学生个体差异和能力培养, 学生处于被动状态, 严重地影响着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学方法单一, 脱离体育社会实践。近年来, 高校体育教学方法方面虽然有所改进, 但仍存在着一些问题。体育教学仍以竞技体育项目为主要教学内容, 以技术传授为主要教学目的, 形成了千篇一律的体育课堂教学模式。以教师讲授为主的“启发式”、“讨论式”等教法运用较少, 不重视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传统式的传艺式教学, 使学生缺乏自主性, 对所学的理论知识和技能严重地脱离体育社会实践, 使学生在社会实践中, 适应能力较差。

3.2.4 体育教育质量评估体系

在我国高校体育教育改革中, 如何进行体育教育质量的评估是体育教育改革中配套内容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当前我国高校体育教学的质量评估, 基本局限于“考试”、“达标”等以成绩为主的评价, 忽略了对学生整体效果, 包括体育观念、运动能力、意志品质、心理变化等方面的检查评估。对学校体育教育的评价缺乏科学的简便易行的检测手段和强有力的指导, 这必然影响学校体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3.3 今后我国高等院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势

3.3.1 教学思想由单一的生物观转向多维的综合体育观

随着时代的发展, 高校体育受终身体育和素质教育思想的影响, 其教学指导思想逐步由传统、单一的生物观转向以增强学生体质, 促进学生心理发展, 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多维体育观, 其教学模式亦由传统的应试教育转向终身体育和素质教育。因此, 高校体育要取得社会广泛的支持与认同。首先, 必须依赖人们对体育教育思想的正确认识, 在继承传统体育教育思想的基础上, 树立终身体育和素质教育观念为重点的体育教育思想。其次, 要使以运动技术为主线的运动教育模式向完善人的身心发展为目标的健身育人教学模式转变, 使高校体育和社会体育有机地结合起来, 并使更多的学生参与体育健身活动, 从而增加高校体育的社会功能, 推进全民健身计划的健康发展。

3.3.2 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观念,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传统教学思想认为教师是教学的中心, 书本与课堂是学生掌握知识的惟一手段与场所。随着教育理念的进步, 它已经受到了广泛的批判。现代教育思想注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性, 注重学习者的兴趣、需要和实际操作, 强调学习者获取直接经验与个性自然和谐发展的重要性。体育课教学改革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体育理论知识与运动技能, 使学生具有良好的体魄和终身体育的意识, 从这个意义上讲, 在教学改革中应该特别强调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确定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改革中应正确处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与发挥教师主观能动性的关系。事实上, 在强调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时候, 绝不意味着要削弱教师的主观能动作用,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 能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正是教师的主观能动作用发挥程度如何的一个重要标志。教师只有充分发挥自身的潜能, 才能使学生的主体性得到明显的体现。

3.3.3 改变以身体素质为主的考核方式

大学生接受体育的最终目的是增强体质, 增进健康, 而不能一味追求运动成绩的提高。随着综合素质教育的推进, 体育教学更注重于体育能力的培养。在制定考核标准时, 应化其考核内容和评分标准, 尽可能地避免因性别、身体形态之差别而造成学生之间的成绩差异, 而对学生应该掌握的知识、能力等共性的东西进行测评。

4 结论与建议

由于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具有教育性、集体性、竞争性、应变性、规范性等特点, 能有效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 培养竞争意识及创造、应变、协作能力, 培养自主自强、坚毅勇敢、顽强拼搏、开拓进取精神和良好的思想品德及文明行为。知识技能与体育健康教育, 能使学生掌握有关知识技能, 发展学生的观察力、感知力、审美能力、想象力、思维力、刻苦精神及各种非智力因素, 这对学生文化科学素质的提高具有积极的作用。因此, 要深刻认识高校体育教学在实施教育中多方面的积极作用, 把高校体育摆在应有的位置上, 重视高校体育教学改革, 使之更好地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

摘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颁布, 标志着我国高校体育教学改革进入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为适应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 高校应当大力推行体育教学改革, 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应从多方面同步展开, 当前素质教育已成为学校教育改革的主旋律。笔者针对素质教育的要求, 提出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必须转变体育教学价值观;体育教学应突出科学性、全面性和实效性;体育教学方法突出综合性;体育教学评价应建立多维综合的观念。同时, 阐述了素质教育向高校体育教师提出的全新要求。并对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提出意见, 对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走向作了分析和预测。

关键词:体育教学,高校,素质教育

参考文献

[1]张建华, 等.21世纪国际体育教学的发展趋势[J].体育文化导刊, 2001 (1) .

[2]刘淑梅, 李丰祥.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探讨[J].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 (3) .

[3]杨海鹏, 张剑杰.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初探[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

[4]杜成林, 金宝玉.论学校体育改革与素质教育[J].辽宁体育科技, 2003 (6) .

[5]黄奇志.体育教学改革应与素质教育协调发展[J].体育科技, 2000 (3) .

探析体育教学与素质教育 篇11

【关键词】体育教学;素质;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3)03-0272-01

素质教育就是要全面培养学生,注重学生的实际能力。体育教学是学生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指导下。积极主动地学习与掌握体育、卫生保健基础知识、基本技术、基本技能,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发展运动能力,培养思想品德的一种有组织的教育过程。那么,体育教学有哪些素质需要培养?如何充分发挥体育教学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作用?怎样用素质教育理论指导体育教学的发展?这三个问题是笔者在教学中重点研究的问题。

1 体育教学中应重点培养的各种素质

1.1 身体素质

身体素质是指人体在活动中身体各器官系统表现㈩的速度、力量、耐力、灵敏、柔韧等机体能力。它在很大程度上受遗传因素的影响,当然后天的锻炼也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人们的身体素质状况,增强人们的身体素质。

1.2 生理素质

生理素质是指机体的生命活动和体内各器官的机能,生命活动包含了新陈代谢、兴奋性和生殖三个方面,体内各器官的机能包括听觉、视觉、嗅觉、心肺功能、消化功能等等。它们主要是通过神经、体液和自身调节来完成的。

1.3 思想道德素质

思想道德素质包含了两层意思:一是思想素质,即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和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能正确处理个人与国家、集体、社会的关系,具有奉献精神;二是道德素质,即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诚实守信、办事公道、团结互助、平等友爱,共同进步,教会学生做人、做事。

1.4 科学文化素质

科学文化素质主要是指对学生进行知识的传授,即智育的开发、利用。主要是对学生进行智能的教育,培养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的能力及创新意识。

1.5 心理素质

心理素质是人的大脑反映客观现实的过程,如感觉、知觉、思维、情绪等以及人的思想、感情等内心活动。

1.6 审美素质

审美素质包含动作美、姿态美、形体美以及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和心灵美的良好心态。

2 体育教学如何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2.1 思想品德素质的培养

2.1.1 培养学生助人为乐的好思想

体育课上教师要求体质好的学生帮助体质差的学生,教育学生帮助有困难的同学解决问题,培养学生为他人服务的意愿和行为,使学生从小养成一种助人为乐的高尚品德。

2.1.2 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体育教学中教育学生只有团结、合作的集体,才能凝聚人心,取得更好的学习成绩。同时也要教育学生关心集体,热爱集体,为集体争荣誉,教会同学之间的相互交往,尊重人,理解人,善于与同学友好相处。让学生明白,只有生活在好的合作集体中,才能创造㈩优异成绩。

2.1.3 培养学生具有坚强的意志品质

体育课的学习很苦很累,要求学生必须具有吃苦耐劳,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品质。教学中教育学生对应做的事自己要坚持不懈,培养学生克服闲难的意志和毅力,教育学生对失败挫折有一定的承受力,培养学生胜不骄、败不馁、顽强拼搏的优良作风。

2.2 文化科学素质的培养

2.2.1 培养学生的求知好学精神

体育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它包含了多种文化的内涵。体育教学更主要的是能教会学生体育理论知识,掌握锻炼身体的方法、原则,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学到体育文化知识。

2.2.2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在体育教学中,让学生设计准备活动内容,编排徒手操,设计场地,制做体育器材等,都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和想象力,而学生的创造性活动往往要靠教师的启发与引导,所以教师的教学方法、手段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很重要。

2.2.3 促进学生的智能发展

田径教学的起跑练习能培养学生的快速反应能力,篮球的投篮命中率能培养学生的准确能力,排球的扣球能培养学生的判断能力,体操动作能培养学生的时空感觉和运动感觉等等。所以,学生的智能水平通过体育教学能不断得到提高和发展。

2.3 身体心理素质的培养

2.3.1 培养学生的自理自护能力

通过体育动作的学习,能促进学生的正常生长发育,增强体质,提高各项身体素质,练就一身强壮的身体,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学会自我保护,提高自理自控能力,适应时代的发展。

2.3.2 培养学生健身锻炼,为终身体育奠定好基础

体育教学中有很多活动能伴随人的一生,田径中的中长跑项目,球类运动的篮球、排球、乒乓球,武术、气功等都能起到健身的作用。通过讲授正确的动作技术和科学健身方法,为终身体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2.3.3 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通过组织教学比赛、游戏活动及考试、达标、运动会等活动,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调控能力及心理的稳定性和适应性。同时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经常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3 以素质教育理念指导体育教学

3.1 作为一种教育指导思想,素质教育对体育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按素质教育的要求进行体育教学改革。起能增强学生体质,培养学生体育意识,提高他们的自我锻炼能力,形成终身锻炼的习惯,发展智能,陶冶思想道德和心理品质。全面促进学生良好素质的培养、发展的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改革已迫在眉睫,而且体育教学在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手段以及教学评价等方面都要从素质教育的角度重新审视,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需要。

3.2 以素质教育为指导思想,树立科学的体育教学观

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引导和满足他们对体育的心理需要,使他们对体育产生积极和稳定的动机,并运用有效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激发他们主动地、创造性地学习,体验到体育的乐趣,受到体育文化的熏陶和体育方法论的启迪,增长体育科学知识。掌握科学锻炼方法,提高体育能力,使体育教学提高学生全面素质的作用得以充分发挥。

3.3 要从素质的角度来评价体育教学效果

体育游戏的教学与素质 篇12

1 明确认识、体育教学怎样能促进素质教育的发展

现在的社会是一个多元化的社会, 人们只具备单一的职能或注重某一方面素质的提高, 并不能适应它, 20世纪90年代, 党中央曾颁发的《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一文指出: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目的是提高民族素质, 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符合四化需要的人才, 这个文件从战略的高度强调了体育全面发展的地位, 明确了体育与德育、智育、美育、劳育之间相互的关系, 明确了这个关系, 必能使我们对体育教学目标有新的认识, 体育教学在完成原来“三项”基本任务的基础上, 在发展身体素质为主以外对德育素质、智育素质的发展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必定促进了学生全面素质的发展。

1.1 体育教学有助于德育素质的发展

体育以它丰富多彩的节目吸引着青少年, 加强体育教学, 通过体育活动能促进学生思想品质的发展。例如:通过田径运动会能培养学生勇敢、坚忍不拔的精神;通过球类比赛, 培养学生的组织性、纪律性;通过武术、体操又培养出学生沉着、机智、果断的自控能力。而且体育运动基本形成多以集体为单位, 便于进行教育, 它采取的竞赛、奖励办法又有助于培养学生竞争的意识和开拓精神。学生为能争得荣誉要花一些余暇时间进行练习, 可防止学生因闲着无事而误入歧途, 可见, 只要我们引导有方, 体育有助于德育的培养。

1.2 体育可以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体育可利于培养“四有”公民, 提高全民族整体素质。一个民族的集体素质不仅包含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还应包括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 人的身体、心理素质是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的载体和物质基础。体育可以弘扬优秀的体育精神, 培养学生为国增光、无私奉献和顽强拼搏的意识、体育起着凝聚人心的作用, 运动员取得金牌、升国旗、奏国歌, 对整个中华民族是一个巨大鼓舞, 体育可以增强人们的法制观念, 体育的最大特点就是按规矩行事, 通过参与体育活动, 可以培养人们的法制意识, 增强法制观念。体育精神是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宝贵财富, 学校体育是弘扬体育精神的重要阵地, 这种精神也正是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1.3 体育教学有利于智育素质的发展

表面看来, 体育与智育是互相相立的。我们常能听到:“这孩子贪玩, 学习成绩不好”这类的评语。不可否认, 这种情况确实存在。但是因为孩子贪玩, 学习成绩不好就一概否定“玩”吗?事实证明这样是不对的。贪玩、好动是孩子的天性, 成绩不好是孩子缺乏自制力的表现, 怎样处理好这两者关系, 关键在于怎样正确的引导, 而不是一概的否认。如果我们每天从八小时中拿出一小时来锻炼, 其学习和工作效益就要大于八小时持续的学习或工作, 运动生理学家也告诉我们:从事体育运动, 掌握各种动作技巧, 能促进大脑相应部位神经中枢的发展, 改善和提高大脑皮层的工作能力。总之, 参加体育运动能发展和改善学生心理素质, 有助于学生智力的发展和对文化知识的掌握。

2 如何提高体育教学质量, 使其更好地为素质教育服务

明确了通过体育教学能促进素质教育发展这一认识, 那么体育教学质量的好坏也就成了素质教育发展快慢的一个重要因素之一, 如何提高体育教学质量, 使其更好地为素质教育服务, 也就成为我们体育工作者探索、解决的问题了。通过平时学习体会和实践的积累, 我认为应从以下方面入手解决:

2.1 首先必须树立正确的体育观念

2.1.1 树立体育职能多元化的观念

一谈到体育, 大家立刻想到锻炼身体, 就会单一的认为, 体育的职能就是强身健体。其实, 这种认识很狭义, 我们前面已讲了体育与德、智、美、劳育之间内在的相辅相成的联系。我们必须从学生各个角度出发, 通过体育使学生在健身、娱乐、思想品质、文化传递、情感交流等方面得到发展, 以适应新世纪人才的需要。

2.1.2 树立体育教育主动化的观念

所谓体育教育主动化, 就是在教学过程中, 老师积极的教、学生主动的学。有些老师认为, 不管学生是否积极主动的学习, 只要自己把内容教了, 并通过实施一定的压力, 迫使学生掌握了, 也就行了, 然而不行, 我们培养的是21世纪的人才, 这些人才应当是身体强健, 心灵美好, 具有竞争意识和协调态度, 能适应社会劳动和生活需要的一代新人, 这就要求我们现在要有针对性的培养, 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促使他们积极主动的学习。

2.2 必须使“两课”一体化

所谓“两课”一体化, 就是把“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有机结合起来, 使之成为二个互补互助的体育分枝, 那么如何才能使“两课”有机结合呢?首先, 要有系统性, 就是制定一个系统的教学计划分步骤进行。既形成“课堂教学”以学习技能、技巧和理论知识为主;“课外活动”以发展学生身体素质、锻炼学生实践能力为主。其次要有联系性, 可采取举行班级、校级的比赛来促进学生自行把课堂学习的技能, 技巧通过课外活动时间加以巩固, 使学生能自觉把“两课”联系起来, 达到互补作用。

2.3 强调体育教育的整体效应

在体育教学这个系统里, 它包含着各种要素, 如教师、学生、教材、教法、学生个性和特长、生理、心理以及场地、器材等, 各种要素之间有着内在的联系, 每一种要素的变化都影响着其它要素的变化。因此, 要使体育教学获得较好的收获, 必须从整体的观点出发, 总体设计和把握各要素之间的联系, 不能把各要素割裂开来, 孤立的动作, 同时, 体育学科的时空是有限的, 不允许我们作简单的加法, 要努力在融合、渗透中看综合效益。

2.4 改进教学方法

体育教学方法是体育教学系统各要素联接的纽带, 是传递各种教学信息的载体, 随着教学理论研究的深入, 由传统教学方法已经开始成为了重视学习方法的研究与实践。学习能力是人的必备素质, 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是适应教育改革的客观需要和人才自我培养的主观要求。随着认知心理学习的发展, 体育教学中开始注重学生中枢神经的作用, 强调看、听、想、练的有机结合, 教学中注意感知、思维与实践的结合, 发现法是由代表性的集体方法之一, 随着教学方法的深入研究, 特别是多媒体技术的应用, 学生可以在同一时间里同时接受几种不同性质的信息, 这样可提高信息的质量和接受效率, 为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和效益创造有利条件, 未来体育教学追求的是综合效益, 不论是综合运用各种体育教学方法, 还是单独运用某一种体育教学方法, 都应该紧紧围绕这一基本要求, 这是当今体育教学方法发展的趋势。

3 结语

上一篇:林业“3S”技术论文下一篇:有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