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后记与课堂教学(共12篇)
教学后记与课堂教学 篇1
摘要:随着教研教改的不断深入, 教师课后对课前备课和课堂教学过程进行反思、评析, 总结成功经验, 汲取失败教训, 用来弥补每次课之欠缺, 对改进后续课堂教学工作, 不断积累教学理论和实践经验提供了依据, 从而大大缩短和提高了教师教学艺术的历程, 因此教学后记就显得十分重要。本文围绕着课后记的概念、意义、任务、原则、内容和注意方面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教学后记,课堂教学,创新
通常意义上所说的备课是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前所做的精心准备工作, 而教学后记可以看做是课后备课。教师在课堂教学结束后, 对课前准备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艺术、对学生原有知识技能水平的估计, 以及课堂教学过程优劣得失逐项进行反思、检视、分析、评价、总结, 以备补救本次教学所失和改进后续课堂教学的一项课堂教学后活动。教学后记, 也有助于实施创新教育, 引领师生共进。
一、教学后记的意义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要场所。教师凭着其扎实有效的基本功轻松愉快地完成每一次课堂教学任务, 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保证, 也是每个教师追求的教学艺术和工作目标。要达到这样的目标, 除了要求教师坚实系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外, 还要运用教育学、心理学作理论指导, 认真地完成课前备课, 而且要精心组织实施于课堂教学外, 做好课后备课也是必不可少的环节。我们人类认识世界的规律“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 课堂教学过程的优化也是如此, 就是要不断地实践和再实践, 不断地认识和再认识, 不断地优化和再优化的过程才能达到创新目的。
本人认为教学后记的意义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可对本次课堂教学不足之处产生补救的应急方案, 在课外或下次课中弥补。
(2) 可在后续教学中发扬长处, 克服不足。
(3) 可及时总结、评价, 得出与实际出入较小的结论。
(4) 为教育理论研究积累丰富生动的原始素材。
(5) 能起到一个自我反思的作用, 也能提高教师的评价、分析和总结的能力。
(6) 可在短时间里大大提高教师教学艺术。
二、教学后记的任务和原则
笔者认为教学后记的根本任务是, 对课前备课和课堂教学过程进行反思、评析、总结成功的经验, 汲取失败的教训, 弥补本次课堂教学的缺失, 改进后续课堂教学工作, 积累教学理论研究信息和经验。这对于教学中教师自我评判、自我反思是不可缺失的环节, 这也是保质保量完成教学任务的需要。教学后记应遵循的原则:首先是目的性原则。规范、客观地对课堂教学进行价值判断, 加之科学、准确地得出本次课堂教学工作的优劣得失, 为改进课堂教学工作, 积累教研教改的信息材料提供依据, 同时能促进个体所长避短提高课堂教学水平。其次是客观性原则。课后记是教师个体的自评行为, 容易犯无意识的主观随意性错误, 所以, 课后记应坚持客观和实事求是的评析原则。再次是实效性及促进发展相结合的原则。最后是调查研究与他人评析相结合的原则。要使课后记获得更客观有效的评析, 就要向教学对象进行调查研究, 同时求得同行等的帮助。
三、教学后记的内容
作为课堂教学的延续和补充, 教学后记的内容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理解:
首先是对课前备课的全面再认识。具体包括: (1) 对教学目标实现程度的评价及学生情况认识了解程度的评价。也就是确定的教学目标通过课堂教学实践是否切合授课对象的实际;是高了, 还是低了;本次授课实现的程度有多大;有无改进的方面等。同时对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接受新知识的能力、班风、学风、纪律等方面的认识是否正确。 (2) 对教学内容的反思。教学内容的选择是否合理;是否能更好服务于教学目标的实现功能;能否更好地体现教学原则和便于学生获得知识、习得技能等。 (3) 对教育过程的检视, 也就是课堂教学过程激发和维护学生的学习动机做得如何。教师不断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 是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重要手段, 是保证课堂教学成功的必要条件。 (4) 对人际关系的评价。在课堂教学中的人际关系主要是老师与学生的关系、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他们之间的关系如何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 这就需要老师分析评价整个教学过程中人际关系处理得如何。 (5) 对教学方法的评价。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可使课堂教学层次分明、深入浅出、重点突出、难点分散、形象生动, 教学难点变得相对容易, 使学生对知识的识记、领会、运用、习得和迁移以及创新意识和创造力的培养更加有效, 使课堂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6) 对课堂管理的反思。良好的课堂对教学起到促进作用, 使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合作良性互动, 促进学生以最大的努力积极完成学习任务。
其次是对课堂教学全过程做全面的评价总结。授课可以看做是一门艺术, 课前备课再好, 教案写得再周到细致, 讲课时都不可能绝对按教案去一字不漏地讲演。一则是课堂上随时都有可能出现突发情况, 这就需要教师及时调整计划, 二则整个教学过程有时会出现失误, 有时灵感突现, 使教学者创造出前所未有的成果。因此, 课堂教学结束后, 要对教学整个过程中的缺失之处和创造性成果进行反思、评析, 找出今后教学中可以借鉴的经验, 汲取失败的教训。
最后是总结记录。做好教学后记内容的反思、评析的同时还要做好经验总结和失败经过及教训的记录, 为教育理论研究积累信息和素材, 也对教师自身的成长起到积极的作用, 增强了不断进取和创新的意识。
四、课后记的方法及要注意的问题
课后记采用的方法可以有以下几种:
(1) 自查法。根据课后记的任务、原则、内容、结合教学过程自己省察一遍。
(2) 调查研究法。向学生调查研究, 具体包括问卷调查法、个别谈话法、召开小型座谈会法等。
(3) 作业分析法。通过对学生当堂作业和课后作业情况的分析得出必要的结论。
(4) 专家同行评析法。邀请专家同行听课, 课后听取他们的评析意见。
在进行课后记具体操作时要注意:
(1) 课后记要及时进行。如果拖久了即时效应就没有了, 显然效果也会差很多。
(2) 在向学生做调查时, 学生可能更多是提出问题和意见, 而很少直接评析教学过程。作为教师这时要认真记录, 不管问题和意见有多少、有多复杂、多直接, 教师都应引起重视和真诚接受。
(3) 切忌形式主义和教条主义, 要坚持实事求是, 如实记录, 本着求真务实, 创新发展的精神。
参考文献
[1]陈建翔, 王松涛.新教育:为学习者服务[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2.
[2]钟启泉, 张华.课程与教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2.
[3]陈向明.教师如何作质的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1.
教学后记与课堂教学 篇2
哑剧表演与写作 教学后记和教案
教学后记:这是一堂预设和生成合二为一的课,也是上完后补充完善的课,自己的准备还不是特别的充分,目标性还不是很明确,究竟重心是完成动作描写的训练还是文学社的活动课,自己一直在徘徊,面对文学社的工作,面对来自不同年纪的学生,究竟是作文训练为主还是兴趣的培养为重心是自己非常迷茫和困惑。只能按着大家说的,不要再追求完美了,完美的意思也是先做完再去追求美呀!是的,先做完吧,或许自己把目标再减低一点,先让孩子们喜欢吧!毕竟在二十多个兴趣班里,文学社肯定是大家不太喜欢的,老师教,家长说,天天练,周周写,而且都是写一些老掉牙的东西,有啥意思。或许能在这个学期里让孩子们喜欢上文学社,喜欢上文学社里的活动课,就算是功德圆满了。从这个目标出发,这几次课的效果还是不错的,上次的剧本欣赏课和这次的哑剧表演,充分的调动了孩子们的积极性,也激发了孩子的创作灵感,下了铃都响了,孩子们还不愿意离去,这恐怕就是我最大的快乐了。 附上本次哑剧表演与写作的教案 教学要求: 1、通过活动――哑剧表演,激发孩子创作的灵感,指导学生观察活动中的人物。 2.、指导学生掌握动作描写的方法,并为动作描写的.习作训练提供写作素材。 3、学习“抓人物”写具体和“分步写”写动作的方法,将活动过程写具体。 教学准备: 1、课前训练一名同学表演举重。 2、课前和一名学生沟通如何配合老师。 3、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老师和一名学生合作表演一幕哑剧。 哑剧内容:大意为上课铃响了,老师走进教室,检查学生的作业是否完成。一名学生拿着作业本上台让老师检查,刚开始,老师竖大拇指表扬,当检查一道难题时,老师来个意大利式的拥抱,学生欢呼;过一会儿,老师又批评,用手指点,怒气冲冲,学生低着头走上位。 刚才我们的表演,演员都没有台词,也没有旁白,全是靠演员的动作、表情来表达演员的意思,这样的表演叫 (板书:哑剧) 二、出示观察要求: 1、喜欢表演吗?喜欢哑剧表演吗?那就由同学表演吧。 (板书:“ 表演”) 什么表演呢?待会儿就知道了。 小黑板出示表演要求: 认真看:表演的同学的表情和动作。台下的同学的表情和动作。 细心听:场上有什么特别的声音? 用心体会:你当时想到什么?(感受) 不准说话:不准下位,可以鼓掌。 三、生表演:――洗澡 1、表演开始:重点突出动作:试水调温――洗头(散开头发、淋水、挤、洗发液……) 2、让学生猜是表演的是什么? 四、组织学生表演。 1、你们想表演什么?指名上台写。 2、挑举重的同学表演。 3、一个女孩子一出门,发现下雪了,天气冷极了。 4、自由发挥:时装秀。 5、二人表演抢劫者与被抢劫者(很精彩的一个情景,被抢劫者着急的表现以及拨打求救电话,有抢劫者发现钱少甩包而去,孩子的临场发挥真好。) 五、作文指导。 1、刚才我们的表演,演员都没有台词,也没有旁白,全是靠演员的动作、表情来表达演员的意思,这样的表演叫 (板书:哑剧) 2、你能用一段话将刚才同学所进行的举重表演写下来吗? 3、挑一名同学的朗诵,作示范作文。 将句子板书在黑板上。 指导学生按:看――听――说――想――感的顺序将表演写具体。 注意:①表演者与观众的交叉描写。 ②描写方法的灵活运用与取舍。 ③动作的分解:动作一:腆着肚子摇摇晃晃地走一来。 动作二、摇头、耸肩。 动作三:抹滑石粉 动作四:吸气、下蹲、提杠、鼓腮、喘气。 动作五:呐喊、举杠、摇晃。 动作六:响哨、丢杠、起跳、拥抱、欢呼。 4、学生按要求自行修改这一段。 指名谈体会。 六、提示作文要求: 1、自拟题目,要求新颖、贴切。 2、围绕题目确定写作重点。 3、将活动过程写完整、写具体。可以精选一两个场面写,也可以写三个场面。
写好教学后记 提高教学水平 篇3
[关键词] 教学后记;写作内容;写作方式;写作原则
[中图分类号] G42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2-1128(2007)11-0073-04
在教学中我们常常为不知如何写教学后记而苦恼。其实我们上完一节课或几节课后,在教法学法等方面,或多或少都会有一些想法。只要把经验和教训记录下来,并简明扼要地分析其成败原因,就是一篇教学后记。教学后记是完整教案不可或缺的内容,是记录教学得失的一种载体。写教后记是教师积累教育教学经验的一种方法,也是教师探讨教育教学理论和提高教学水平的一种途径。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曾经建议,每一位教师都来写教育日记,写随笔和记录。这些记录是思考及创造的源泉,是无价之宝,是你搞教科研的丰富材料及实践基础。
下面结合我写“教学后记”的体会,谈一些粗浅的见解。
一、怎样写好教学后记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伴随着科研兴校的春风,许多学校已把撰写教学后记作为教学常规的一部分,要求每位教师在每次课后把“教学后记”这一环节续写在教案后。其实许多名师早就自觉地在进行着这项工作,且收获颇丰。
首先,要写好教学后记,就要多思考。铃声响、课结束,但我们的思考不应该结束,要及时反观自己的教学实践。其次,要写好教学后记,就要多阅读。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多阅读一些教育类书刊,不仅能丰富我们的知识,而且有助于提高我们的理论水平。在写教学后记的时候,如果有教学理论的支撑,感觉心里有了底气,写起来也顺畅多了。
学写教学后记,如果你把它当成是领导布置的任务去完成,那它就是你工作的一种负担,就会以应付的态度去完成,将来它只能是你的一堆垃圾;如果你把它当成是一种工作的乐趣,那它就会是你工作的一种动力,就会以认真的态度来完成,将来它定会是你一笔巨大的财富。随着时间的推移,当你再打开翻看的时候,它会让你回忆起许多往事,你会想起一个个精彩的画面,你会为自己出色的表现感到自豪,你会为自己一个富有灵感的创意而骄傲,你会发现许多有价值的参考,你会发现一些教育的规律。它将成为记录你教师生涯的一本画册,伴随着你向更高的目标迈进!
二、教学后记的内容
1.记成功之举
作为教师,每上一节课总有自己觉得最满意的地方,如:新颖精彩的导语,形象贴切的比喻,教学难点的巧妙突破,教学设计的奇思妙想,直观教具的合理使用,引人入胜的教学方法,画龙点睛的小结,留有悬念的结束语等。有些做法实际上是自己在教学上的“得意”之作,将它们详细及时记录下来,供以后借鉴与参考,并可在此基础上不断改进完善、推陈出新。
作为教师,在教学中常常有让自己感动的东西,令自己具有瞬间的自豪和成就感。如:教学达到了预先设计的目的,引起了师生的共鸣;课堂教学中临时应变得当的措施,取得了理想的效果;层次清楚、条理分明的板书,留下了美好的回忆……课后将这些课上发生的点滴花絮记录下来,留下自己成功的印记,以后翻看自己的记录时,又有了再一次的感动。
2.记失败之处
再精彩的教学设计也难免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主要是教学目标是否达到;教学手段是否恰当;教学情景创设是否和谐;教学方法是否有创新;教学环节是否合理;教学策略是否科学;教学效果是否良好;教学思路是否清晰;教学重点是否突出;教学难点是否突破;启发是否得当;训练是否到位等。如果我们在每堂课后都能仔细查找教学中的不足和失误,并对其原因作深刻的分析与探究,在适当的时机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弥补与矫正,及时调整教案的内容,有助于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能力。
教师不是神,当教学中出现失误和疏漏时,最好的办法就是马上记录下来,对它们进行系统的回顾和梳理,是非常有必要的。如,问题创设有没有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否浓厚?有没有在课堂上讲解不清或忽略的地方?学生作业中有无代表性的错误和普遍存在的问题?等等。通过及时反思,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就会使自己在今后的教学上吸取教训,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3.记学生问题
学生是教师的教学对象,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反应和参与情况,以便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学生的个性和思维是千差万别的,在课堂教学中难免会有个别学生提出一些令教师意想不到的“怪” 问题。出现这些情况,教师可先将问题交给全体学生讨论,鼓励学生去探讨。不管在课堂上能否将问题解决好,教师在课后都要把它记录下来,以便今后进一步探讨和总结。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提问,根据学生回答问题的情况,观察学生的表情变化和学生的练习等,可以获得有关教学的一些反馈信息。青少年学生思想活跃、敢于创新,对问题的分析和理解,甚至优于我们预先设想的方案,这是教学相长的有利时机。他们往往会从多角度、多方位、多渠道提出问题,他们的一些发言和做法可拓宽师生思路,促使学生顿悟。有时学生提出好的方法、好的思路,可以把教学活动引向高潮,教师应当予以肯定,并虚心接受和采纳。同时,这些难能可贵的见解也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与完善,有利于提高教学水平。
4.记教学机智
在课堂上,有时会出现一些令人意想不到的情况,如教室外面突然出现引起学生分神的事物,或者是某个学生突然做出了令全体学生哄堂大笑的举动。如果教师能凭着自己的教学机智处理好这些情况,将会对课堂教学产生有益的帮助。把自己运用教学机智处理突发事件的经过写下来,有助于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和人格魅力。
教学过程是师生的互动过程,是课程的生成过程,课堂中发生的事并不是可以完全能预见的。随着教学内容的展开,师生的思维发展及情感交流的融洽,往往会因为一些偶发事件而产生瞬间灵感,这些智慧的闪光点常常是转瞬即逝,如不及时利用教学后记去捕捉这些“信息”,便会因时过境迁而烟消云散,在以后的教学中造成很大的遗憾。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创新思维,特别是创新思维轨迹,从中汲取营养,用于再教时启迪另外一些学生的思维。课堂上学生常有意外的回答、意外的提问。为什么学生会如此回答?为什么学生会有这样的疑问?针对课堂突发事件自己是如何反应的?及时记下当时的情景,并考虑一下怎样才能扬长避短、精益求精,把课上得更精彩。
5.记“再教设计”
一节课下来,静心沉思,摸索出了哪些教学规律,教法上有哪些创新,知识点上有什么新发现,组织教学方面有何新招,解题的诸多误区有无突破,哪些东西还需要总结补救,哪些是出乎意料的,为什么自己事先没有想到,等等。及时记下这些得失,并进行必要的归类与取舍,写出“再教设计”,不断增加新鲜感,不断让自己满意。
上一次的课堂教学已经结束,遗憾虽不能去掉,但可以在下一次教学中弥补。将这些不足或遗憾记录下来,既可以为下一轮备课提供宝贵的参考资料,完善教案,同时也使老师从繁忙的工作中解放出来,减少无效或低效劳动,使自己把握、驾驭教材的能力与日俱增,做到轻车熟路、事半功倍。随着教学时间的推移,教学经验的不断积累,教师的业务能力将不断得到提高。
6.记同行评价
在平时举行的交流课、公开课、评优课等教学研究活动中,听课的同行往往会提出许多中肯的意见和建议。同时同行的一些好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以及恰到好处的举例等,会对我们自己的课堂教学有很大的启发。这些不可多得的东西更要写入教学后记,供以后的教学借鉴。俗话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集思广义,汲取别人的精华,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
三、教学后记的写作方式
写教学后记,主要有以下6种写作方式。
摘记式。抓住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或抓住其中最成功的一点,进行实事求是的分析总结,并从中求得自己的见解,写在教案末尾或教案首页的“课后小结”栏内。
提纲式。比较全面地评价教学上的成败与得失,经过分析与综合,提纲挈领地一一列出,写在教案末尾处。
点评式。即在教案上各个栏目内容相对应的地方,针对实施教学的情况,言简意赅地加以批注、评述。
实例式。即抓住典型教学片段实例进行自我分析,它要求抓住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实事求是的检查总结,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的理论去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心得式。心得是有感而发的一种教学体会,也是积累教学经验的最好方法。教学心得的作用不可低估。
随笔式。把教学过程中最典型的、最需要探讨的教学现象集中起来,对它们进行较全面深入的剖析和研究、整理和提炼,写出自己的认识、感想和体会,形成特定的思路,构成完整的篇章,成为随笔式的教后记。这是一种要求较高的教后记,也可写在教案末尾或教案附页上。
以上所述的写作方式,并非写教学后记的固定模式,教学后记是教师写给自己看的随笔,只要对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有帮助,就可以最为适宜的写作方式记录下来。
四、教学后记的常见类型
常见的教学后记有以下6种类型。
小结得失型。对一堂课或一个课题的教学效果进行实事求是的小结评价,肯定成绩,找出主要存在问题,重点研究采取什么措施来补救,以对学生高度负责任的态度来帮助学生获取正确的知识。
探讨问题型。把教学过程中发现的典型问题和需要探讨的问题及时记录下来,并要善于总结整理,把自己对这些问题的分析和研究结果及独到的见解写出来。
反馈信息型。把课堂上通过观察学生表情、情绪变化所发现的情况,或提问、检查作业、课堂练习、测验等方面发现的问题,以及学生听课后的反应等,将其记录在“案”,并及时反馈到教学中,作为改进教学的依据。
分析原因型。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一些异常的教学现象进行思考,分析其产生的原因,指出它的后果和影响,寻找克服它的办法。
拾遗补漏型。对教学过程中没有考虑周全的问题进行补充,对教学中遗漏的内容进行增补。
取长补短型。用自己的教学设计和实施方案以及教学效果跟教学最优化方案进行比较,补充最新研究成果和最新知识信息,以开阔学生视野,使教学工作与时俱进。
教学后记可不拘形式,有话则长,无话则短,少则几十字,多则几百字,皆可成篇。
五、教学后记的写作原则
1.迅速及时,趁热打铁
一节课上过后要及时的回忆,把备课设计与讲课过程及时做对比,把课堂上所见所闻、所想所感的内容迅速及时记录下来,不让它们成为稍纵即逝的过眼烟云。
2.持之以恒,锲而不舍
要系统、全面地积累经验并将其升华、凝结,就要有大量的教学后记作为基础,把写教学后记像医生写病例报告一样成为一种基本的职业习惯。如果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缺乏持之以恒的精神,那些零星记下的东西是没有什么用处的。
3.有的放矢,言简意赅
写教学后记的目的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提高教书育人的效果,如果目的不明确,面面俱到、主次不分,教学后记就会失去灵魂、失去价值。教学后记往往是教师在课后用很短时间写成,语言必须简洁明了,不能是平平淡淡的流水账。
4.提高认识,总结规律
写教学后记需要一个从感性上升到理性的认识过程,需要在回顾执教情况的基础上进行冷静的反思。教学后记只有反映出理性的认识,才可能对教学实践进行规律性的解释,这样的教后记才有指导价值。
5.以小见大,准确可靠
教学后记内容上要宜少不宜多、宜精不宜杂。可以分点陈述,点点滴滴;也可以一事一议,分析一个现象,解决一个问题。教学后记要记录下来的东西,都要力求准确可靠,特别是对某些知识的探讨问题。如果对问题的认识和理解不够深刻,一定要查找资料求得深刻理解,也可以请教同行,通过讨论验证后再记载下来。
6.实事求是,讲究实效
写教学后记要以改革教学方法和提高教学质量为主要目标,克服形式主义思想。教学后记不能空洞无物,要把课堂教学中体会最深、最有实用意义的内容写出来,达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总结经验、不断提高的目的。教学后记应如实地记录教学中的得与失,中肯地分析成与败。即使是学校领导要求的,也不应只求形式,只图应付,只为检查,否则就失去了写教学后记的本来意义。
六、写教学后记的意义
即使是最高明的教师,写出了一份最好最完美的教案,在付诸于教学实践后,总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新问题。因为教学对象、教学环境、教学过程总是不断变化着的,有些内容和问题在设计教案时很难准确预料,尤其是缺乏教学经验的青年教师更是如此。教学后记能将教学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新体验及时补充在教案中。这样既对本节课的教学作出了正确评价,又为下一节或下一轮的教学提供了真实资料,还可以防止某些教学失误的重复出现。
教学后记的作用不可忽视,它可记录教学中的经验和不足,记录学生的学习情况,以便及时改进教学;它可以记录教学中精彩的片段和教学中出乎意料的收获、及时捕捉你教学的灵感;它可以记录你课堂上棘手的问题,以便以后想办法解决;还可以通过教学后记了解教学的成败得失,把成功的经验,失败的教训都存到你备课“资料库”中。教学后记像一面镜子,使你在教学中认识自己、提高教学、不断进步!
多少年来,我们多数教师辛苦而不快乐,忙碌而平庸。写教学后记是我们自己和自己的对话,有利于克服教学的单向性,加强师生交流,密切师生关系。写好教学后记不仅有利于教师个人成长,也为教师集体备课、资源共享、交流体会提供了具有实际意义的信息平台。我们的教学后记就应该是活生生的,是我们身边的,是我们生活中经历过的。虽然我们从事着辛苦的工作,现实使我们无法在时空上再作出什么选择,但我们可以调整心态,选择一个乐观进取的人生态度,来体验生命成长的快乐。
叶澜教授说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就有可能成为名师。知识和经验在于积累,只要付出就有收获,勤看、勤思、勤读、勤写。勤能补拙,贵在坚持。坚持就是胜利,从少到多,日积月累,铁杵成针,滴水穿石。当你发现写教学后记给你带来的好处,就会爱上它,就会越写越爱写。只有坚持不懈地写教学后记,才能提高教学水平,改革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只要我们坚持不断地总结学习,不仅能积累大量的教学资料,而且能逐步把自己磨练成适应新课程改革的科研型教师。只要坚持不懈地写教学后记,相信每一位老师在专业成长的道路上都能成为或大或小的名师。
作者单位 陕西省绥德师范学校
教学后记与课堂教学 篇4
可见, 反思与后记对教师专业成长至关重要, 不可忽视。故在教师教案首页常设有“教学后记”或“课后小结”栏目, 作为教育教学过程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遗憾的是, 我们有些教师对教学反思尚缺少足够的认识和高度的重视。表现在对反思后记的填写多为“课堂秩序良好或学生听课认真”等套话, 三言两语, 草率从事, 实为应付检查。这种对教学没有深度反思、探求、改进的敷衍态度, 无济于教师自身的专业成长与教学质量的提高。
究竟如何进行反思后记, 更好地把握其内涵要点, 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一、教学反思后记意义
教学实践证明, 没有反思就没有教学进步, 没有后记就没有经验积累。教师要想进步, 就必须进行教学反思。如果没有反思, 我们的教学工作只是对以前工作的重复, 教学水平也不会有大的提高;重复就会枯燥、就会乏味, 就不会引发学生的兴趣, 受到学生的欢迎, 自己也会失去进取而产生职业懈怠。
二、教学过程中反思后记要点
1. 记教学亮点。
教学亮点即教学成功之处, 这是教师感受最深刻、引为自豪的经验, 也是引起师生共呜、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如精彩新颖的导入、形象贴切的比喻、巧妙结合的练习、教学难点的突破、精练简洁的板书、恰当教具的使用、画龙点睛的小结、留有悬念的结语等。这类宝贵的经验, 是教师走向成功的基石。将其记录下来, 不断积累, 改进完善, 就会形成一笔丰富的教学资源, 为以后教学提供富有价值的参考。
2. 记前车之鉴。
“智者千虑, 必有一失”。课堂教学是师生双边活动, 但因教学情况多变, 教师虽在课前有了教学设计, 但也难免不出现一点疏漏与失误。如教法运用不当, 知识讲解不透、例题选择失调、教学演示故障、板书布局零乱、课堂气氛沉闷等。对教学过程中这些不尽人意之处, 课后要及时记录下来, 认真思考, 仔细分析, 既找客观原因, 更要重视主观因素, 并采取有效措施, 则不失为亡羊补牢。
所谓“前事不忘, 后事之师”, 就是把先前的失败作为教训、作为以后的借鉴, 变失败为胜利, 以求实现“失败是成功之母”。
3. 记教学灵感。
教师的教学活动是创造性的活动。在这创造性活动中有时会突然产生某些新的做法或新的闪念, 人们把这种现象称之为灵感。显然, 灵感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积极思考、运用联想、偶有启发的基础上产生的, 并非课前所能预见的。故教师课前备课虽再详细, 也很难包括教师每一句话和每一个动作行为, 更不能完全考虑到学生的思维活动及师生的思维共振与情感交流。
三、教学观摩中反思后记要点
1. 记听课感悟。
由于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碰到的问题, 绝大多数都是同行共同面临的普遍性问题, 所以学习并反思同行解决教学问题的方法与策略, 从中领悟解决过程中的教育智慧, 是教师教学提升的另一重要方面。
因此反思后记除记自我课后的得失, 还可记所听同行的课后感, 把值得借鉴的好经验和应改进之处记录下来, 以利于对自己的教学设计, 取长补短, 记功鉴失, 日益得到成熟完善。
值得注意的是, 听他人讲课, 切忌不要以己之长比人之短, 要善于以“淘金”的心态, 发掘他人的教学闪光点, 以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这样越听就越能使自己教学进步、不断成长。
2. 记旁观评价。
所谓旁观评价, 就是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在接受学校领导、教学督导或导师听课后的促膝交流。他们依据课堂教学规律、教学标准, 结合教师的教学行为, 对教学过程所作的全面评价, 既肯定成绩, 指出不足, 又提出希望, 共同探讨改进教学的途径, 对教师教学大有裨益。
不少青年教师把这样的旁观评价, 视为机会难得, 认真记录在案, 并作为反思后记或写成卡片, 不时翻阅, 铭记在心, 以促进自我不断进步。
3. 记育人所获。
教育发展, 教师是关键;教师发展, 师德最重要。然而, 作为一名教师, 从经师到人师, 不是一蹴而就的, 是在成长过程中不断坚持的一种修炼。而修炼的方向是“学为人师、行为示范”。突出的核心是爱与责任, 严谨治学, 以德施教, 把为人师表、塑造心灵、传承知识当成人生的最大乐趣与追求。
因此, 对在教学中适应学生的个性差异, 采取的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因类施教而发挥学生个性特长的事例;对结合教材中的教育因素、当前形势、学生实际渗透的人文教育, 在学生思想上所起到的正面引导作用;对自己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言传身教、润物无声而产生的积极影响。对于这些在育人方面的有益举措, 应及时予以后记, 从中加强修炼, 提升师德, 使自己早日成为德艺双馨的人民教师。
四、结束语
教师要成长, 就必须进行反思。而反思后记应贵在及时、成在坚持。一有所得, 及时记下, 以记促思, 以思促教, 日积月累, 执著追求。长此以往, 必有聚沙成塔、集腋成裘的收获, 从而为改进教学蓄积新的能量。
摘要:本文就教师反思后记的内涵要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学观摩中等如何记录作一简要的论述, 以期提高认识, 推进教师在教育教学上健康成长。
关键词:教学反思后记,内涵要点
参考文献
[1]高明星.在教学中反思成长.吉林教育, 2010, (4) .
[2]陈新杰.如何做好教学反思.校讯通, http:/www.xxt.net.cn, 2010-7-21.
[3]王云香.教学后记—积累教学经验的有效途径.宁夏教育, 2009, (12) .
德育教学后记 篇5
德育课教学应贴近学生、贴近职业、贴近社会,注重实践教育、体验教育、养成教育。做到知识学习与能力培养和行为养成相统一,切实增强针对性、实效性和时代感。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必须改革传统的德育课教学模式。适应德育理念创新的需要 当代德育的重点逐渐由道德教育转向道德学习,即由培养论转向学习论,强调在教师的帮助下由学生自主进行德育,教师引导学生自己认识、体验、践行。德育在于体验和实践,社会规范也只有通过学生亲身体验和实践才能内化。德育课必须运用活动化教学,通过开展讨 论、辩论、小品表演、社会调查等活动,使学生能够通过亲身体验和实践,陶冶情操,发展能力,提高思想政治觉悟。
德育课实施活动化教学有以下几点: 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德育课教学中,教师如果有意识、有目的地创设符合学生心理特点的情境,以游戏的形式开展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兴趣,活跃学生的创造才能,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愉悦身心,从而使学生喜爱这门课,促进课堂教学。
2.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德育来源于实际生活,生活中充满着知识,因而让生活走向课堂,让德育贴近生活,能使学生发现德育的内涵,增强意识,培养实践能力。所以,在活动教学中,创设生活情境,采取让学生体验生活原型,再现生活事实,唤醒生活经验和解决生活问题方式,使学生把理性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
3.培养学生探索力
活动教学的过程实质是师生之间协同展开探索活动,共同发现问题、作出假设、验证假设得出结论的过程。因此在德育课教学中,我们要善于把学习内容中的新知识转化为问题,激活学生的思维,让他们以积极的态度和旺盛的精力参与到学习活动中。
4.培养学生合作精神
小组合作学习是活动教学中一种有效的形式。它既有利于学生的主动参与,使每个学生都有一个表现的机会,又有利于学生之间的多向交流,学习别人的长处和优点,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集体精神。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有计划地组织他们讨论。为他们提供思维摩擦与 碰撞的环境,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集体合作,在集体合作中展示自己,创造个性。
5.培养学生自主能力
学习是学生的一种内部的活动过程,要教会学生学习。按照学生的“动作思维,抽象思维 ”认知规律,组织教学。现代表象思维 教学论强调:“要让学生动手做科学,而不是让学生用耳朵听科学。”因此,德育课上,可以加强实践操作活动。让学生动手参与,这很容易把全体学生推到主体的地位,调动学生的主动性。
6.要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在新课程下,教师不是知识的权威、课堂的主宰,而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对话者、合作者、促进者。因此,教师应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平等地对待学生。在教学中,教师要创设和谐的教学环境、民主的氛围和平等的师生关系,参与到学生的活动中去,与学生交流、探讨、沟通。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励他们主动学习、思考,帮助他们提高道德判断、道德选择、道德践行的能力。
7.要精心设计问题。
活动化教学的成功与否,在于能否真正激发学生的思维,因而取决于问题设计的质量,问题设计的好坏将直接影响教学的效果。问题的设计应围绕教学目标进行,要有思维含量,那种照本宣科、大家能齐声回答的问题不是好问题,问题难易程度最好让学生“不思索,答不出;跳一跳,能想到”。问题的设计应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应充分考虑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因此,在活动化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设计好问题并给予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
8.要合理安排活动。
从教学实践来看,活动设计要注意目标性、有序化、实效性;活动频率要适度,一节课的活动一般以不超过 3~4个为宜;操作频率不能太快,应让每一个活动环节都占有相应的课堂时间,这样才能让学生比较充分的活动并发表意见,避免走过场,真正让学生体验和感悟。
9.改变教学评价模式
教学后记浅谈 篇6
写教学后记有如下好处:
一、它能帮助我们积累教学经验,培养勤于思考的习惯,提高教学效率
写教学日记,就是用随笔的形式把教后的得失记录下来,也就是说你的教学设想或计划,通过教学哪些达到了目的?哪些还未达到目的?为什么达不到?有哪些新的感受、体验?都把它记录下,以备后用,不断改进教学。如果不写教学后记,那么你的教后得失、新的感受很快就会遗忘;如果写教学后记,通过认真思考、总结,把这些得失、新的体验、感受记录下来,以后碰到类似的问题,才可做到心中有数,失误才可避免,这样才能积累教学经验,更好地驾驭课堂,提高教学效率。
二、它能为我们搞好教学研究提供第一手资料
一个好老师不仅要会教书,还应搞好教学研究,成为教育专家。通过教研把教学实践中积累的教学经验上升为理论的东西,才会更好地指导我们的教学工作。主张写教学后记,是因为每个单元、每课时的教学设计不尽相同,学生实际情况也不尽相同,那么我们撰写的教学后记就会丰富多彩,这样鲜活的东西就为我们搞好教学研究提供了很好的原始资料;只要坚持不懈地认真写好教学后记,将某些教学后记加以整理上升到理论,将是一篇很好的教学论文。
三、写教学后记也是教师练笔的好机会
一个语文老师不会写文章,怎么指导学生作文呢?何况还提倡我们老师写“下水作文”呢!我们老师平时的教学任务比较重,整天忙于备课、改作业,对练笔之类往往无暇顾及,久而久之,文思枯竭,怎么能写出有血有肉的文章呢?所以我们要勤于练笔,而写教学后记正是老师练笔的一种好方式。
写教学后记是大有裨益的,不管是青年教师还是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都应当写。写教学后记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首先即兴写。
每上完一节课,走出教室我们都有种种感受,或是成功的,或是失败的,或是一般的,都可以把它记录下来,写在备课本上或是专门的教学札记本上。教完一个单元,要整理前面零散的教学后记,找出规律性的东西,并对整个单元的得失进行总结;一个学期结束后,还要整理各个单元小结,把整个学期的教学后记进行整理、总结、归纳,结合教学实践,形成经验性文章,又完成了教学论文的任务,岂不美哉!教学任务进行到下学期要重温后记,循环往复,这样才更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
其间单元小结尤其不可忽视,它有一个承前启后的作用,既是对各节课得失的整理总结,又能为后面经验性文章的形成打下基础。例如上完第一册语文第二单元后,我这样小结:快速作文提高了学生作文的兴趣,大部分学生能在30分钟左右写500—600字左右的文章,但素材的积累还不够,学生阅读能力较差,老师应“授之以渔”,教给方法。为此第三单元后,我就在“源头活水”上下功夫:开放学校的图书馆,让学生读书写心得体会交流,欣赏优秀作品,讲成语故事,办手抄报;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古诗背诵比赛、课本剧表演比赛、篮球比赛”等活动;走进大自然,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魅力——春天来了,开展“寻找春天的礼物”和春游李冰陵的活动;3月12日植树节组织学生上山植树,绿化我们的家园;秋天到了,组织学生爬山欣赏山村秋色;冬天到了,组织学生堆雪人、打雪仗,领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美景……这些活动给学生作文提供了丰富的素材,然后快速作文,把体会、感悟写出来在班上交流,这样学生有生活体验的积累,怎能写不出有血有肉的文章?新课程改革不是强调课程与生活的联系吗?可见经过不断反思的教学后记,有利于改进自己的教学,丰富教学经验。
其次要与听课相结合。
孔子云:“三人行必有我师,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既要总结自己的经验,更要学习吸收别人的长处;既要向本校教师学习,还要向其他学校老师学习,更要聆听省、市一级组织的教师专家、特级教师的讲课。比如四川李镇西老师的现场作文教学,湖南作文教学和研究专家杨初春先生的“快速作文教学”法,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应把心得体会记录下来,使之吸收转化为自己的东西,指导自己的教学。杨初春先生的快速作文教学法很值得借鉴,通过借鉴实践,我班的学生由不会作文到会作文,由怕作文到喜欢作文,由没有写的到有写的,收获真不少。一句话,聆听他人的课,不仅丰富了教学后记,更提高了自己的教学。
最后要与理论学习相结合。
只有理论的武装才能指导实践,只有具备先进的教学理念,才能适应新课程改革发展的需要。四川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丛书《教学技能》、《组织教学活动》必须学,现阶段的《新课堂怎么教》、《新课程师资培训精要》等需认真钻研。语文学科应订阅全国中语会会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学语文教学》、《语文教学与研究》、《语文教学通迅》等,把握语文教学的新动态、新信息。新课程改革要求我们老师树立新的教学理念,懂得新课程下的教学观、教师观、学生观、学习观、作业观的具体内涵要求,懂得新课程要求老师具备的语言艺术、练习设计和安排艺术及幽默教育艺术、愉快教育艺术、教育机智艺术等多种艺术。我们要明白要求、领会精神,把心得体会记录下来不就丰富了教学后记吗?不仅提升了理论水平,更为适应新课程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奠定了基础。
教学后记与课堂教学 篇7
(一) “课后记”的内容
教案首页的“课后记”是对反思的点滴记录, 它记录的内容应该包括:
1. 记得意之举。
作为教师, 在教学中常常有让自己感动的东西, 令自己充满自豪感和成就感。譬如, 教学达到了教学目的、引起了师生的共鸣;教师将某些新颖的教学思想、教学方法渗透和应用到教学过程中, 取得了理想的效果;自己独到的见解调动了学习积极性, 令学生神采飞扬, 满堂生辉……把这些详细得当地记录下来, 留下自己成功的印记, 可供以后教学时参考使用, 或者当以后有闲暇时间翻开看看自己的记录, 又有了再一次的感动。
2. 记教学机智。
备课有课前备课、课后备课, 还有课中备课, 课堂教学中, 教师不一定完全按原先的备课教学, 教学过程中随着教学内容的展开, 师生的思维发展及情感交流的融洽, 教师往往会产生瞬间灵感, 这些“智慧的火花”常常是不由自主、突然而至, 使教学内容更加完整、充实, 教学方法更加合理, 若不及时利用课后反思去捕捉, 便会因时过境迁而烟消云散, 令人遗憾不已。
3. 记疏漏失误。
教学过程中, 由于受时间、条件以及教学过程复杂性的制约, 无论课前备课多么充分, 总会有疏漏之处, 无论教学设计多么完善, 也会有失败之举, 如语言表达有误、演示操作失败、学法指份欠缺、重点难点不突出、教法运用欠得当, 、偶发事件处理欠妥、课堂气氛欠活跃等。如果每次课后都能仔细查找、及时反思, 并运动教育学、心理学原理来分析、解剖自己的疏漏失误, 从主、客观两方而查找, 有针对性地改正缺陷、弥补不足, 就能掌握教学的真谛。“吃一堑, 长一智”, 以后就能避免类似的问题出现。
4. 记学生见解。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教师居于课堂的主导地位,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过程如果引导得法, 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将会得到有效的发挥, 有时学生会发表一些独特的见解, 有些甚至是老师都没有考虑到的, 教师应当充分肯定学生善于思考, 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 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同时, 这些难能可贵的见解也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与完善, 有利于教师了解学生学习的深度、广度, 有助于教师剖析教学过程的优劣, 还可以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 提高教学水平。因此, 将其记录下来, 可以作为以后丰富教学内容的素材。
5. 记再教设计。
教师的教学往往是重复性的工作, 但绝对不能是简单的重复。教师可能要给多个班级教授同一门课程, 重复教学实质上是件很痛苦的事情。教过平行班的老师都知道, 平行班上课, 第一次课往往是最好的, 简单地重复, 越往后面越痛苦, 所以需要再教设计, 不断增加新鲜感, 不断让自己满意。
(二) 课后记的作用
1. 有利于摸索教学规律。
教学规律是潜在教学过程和学生掌握知识过程的规律性。在教学过程中, 我们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学形式、教学方法等都要符合教学规律, 这样才能活得教学成功, 否则就会失败。教师只有按照教学规律开展教学活动, 才能获得较高的教学效率。但是, 教学规律并不是显而易见地摆在我们面前, 让我们顺手拿来, 而是隐藏在教学现象和教学活动中, 它看不见、摸不着, 需要在长期教学过程中摸索, 从点点滴滴的教学经验和教训中发现。长期的“课后记”记录有不同时期、条件下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 为教师研究教学规律提供了第一手材料, 教师通过对“课后记”深入研究, 能逐渐地认识本学科的教学规律, 在教学中自觉地遵循教学规律。
2. 有利于积累教学经验。
每一次“课后记”虽然只是点滴体会, 但是时间一长, 日积月累, 内容不断增多, 教学经验不断丰富。教师不仅能把本学科知识融会贯通地传授给学生, 而且掌握了较多的教学方法, 知道哪种方法适合哪些教学内容和学生, 能根据不同条件和不同学生, 选择最有效的突破教学难点的方法, 能随机应变地处理教学中出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和偶然事件, 能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学生程度进行因人施教, 教学常教常新。
3. 有利于推进教学改革。
目前, 按照教高16号文件的要求, 高职院校都在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教学改革, 此次教改没有现成经验可以照搬, 只能摸着石头过河。广大高职院校教师应该加强教学反思, 自觉记好“课后记”, 及时总结归纳教改经验。“课后记”记录了每次教学的成功和失败, 教师通过分析和研究教学成功和失败的原因后, 制定出完善教学成功条件的手段和措施, 设计出消除教学失败因素的方法和途径, 形成教学改革的方案, 推动教学改革, 促进课堂教学深化和发展。
4. 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
教师的教直接影响到每次课的教学效果, 也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效果。“课后记”能有效地评估每次教学效果, 使教师及时发现自己教学不足和学生没有掌握的内容, 能及时地采取补救措施, 使学生能及时掌握有关知识, 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
5. 有利于提高教学能力。
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有很多途径, 但是通过总结自己教学经验和教训来提高, 是最直接、最易行、最及时、最有效的途径。教师用“课后记”反馈的信息来评价自己的教学情况, 能清楚地了解每次教学进步的程度, 明确自己努力的方向。教师从“课后记”的信息中, 对教学过程不断反思, 不断地总结教学经验, 吸取教学失败的教训, 不断完善和弥补教学中的不足, 教师的自身素质不断提高, 有效地提高教学能力。
6. 有利于促进青年教师成长。
绝大多数高职院校中, 青年教师占据教师总体人数的半壁江山。可以说, 青年教师的成长直接影响到高职院校的发展。青年教师通过写“课后记”, 能更深入地钻研教学理论, 深入思考和分析教学得失, 总结成功经验, 吸取失败教训, 较快地积累教学经验, 少走弯路, 迅速成长。
(三) 课后记的写法
1. 批注法。
这是写课后记最常用的、简便可行的方法。每堂课结束后, 利用课间几分钟时间, 用红笔在讲稿上进行标注和眉批, 重点把有价值的信息及时记下来。以便日后翻阅批注引起回忆, 继续深入研究某些问题。
2. 实录法。
课堂上有些精彩的“镜头”, 如, 师生对话、学生争论、评议探究等令人回味的情况, 选择教例片断及时记下来, 确实能为研究问题、总结经验教训提供具体的材料。
3. 总结体会法。
当本门课全部上完后, 结合考试或测验结果, 花1-2个小时, 对每次课的标注和眉批进行全面归纳和总结, 追踪教学过程, 审视教学环节, 反思教学得失, 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 提出解决问题的新思路和新方法。
(四) 课后记的注意事项
第一, 应该重视点滴的记载。因为教学经验的积累、教学规律的掌握、教学水平的提高都有个过程, 需要经过长期的反复的实践。只有平时的积累, 才能积少成多, 由感性认识提高到理性认识。
第二, 要不惜花费时间, 坚持记载。虽然平时记载需花时间, 却能积累资料和经验, 提高教学水平, 提高教学效果。从长远角度看, 能使自己更熟练地进行教学, 提高教学质量。这个时间的花费是值得的。
第三, 重视教育理论的学习。只有通过学习, 逐步提高认识水平, 才能把我们在平时实践中取得的经验教训, 加以系统化, 并上升到理论高度。否则, 即使有好的经验, 也会视而不见, 任其流逝。
总之, 写“课后记”, 贵在及时总结, 贵在坚持不懈, 贵在执着追求。教有所得, 及时记下, 有话则长, 无话则短, 以记促思, 以思促教, 长期积累, 必能达到“集腋成裘、聚沙成塔”的效果。
参考文献
[1]谢安邦, 唐安国, 唐玉光.高等教育学[第2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9.8:257.
[2]华南师大教育系教育学教研室.现代教育学[M].广东: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1:249-256.
[3]李爱荣, 程小萍.教师课后记浅谈[J].卫生职业教育, 2003, 8:154.
[4]竟玉梅.“课后记事”记什么[J].教书育人, 2004, 15:35
《琵琶行》教学后记 篇8
一、抓住音乐描写,鉴赏诗歌艺术美
1.设置教学情境。课前播放《琵琶行协奏曲》,引导学生进入琵琶声乐的美妙情境中去。课堂播放《琵琶行》的琵琶配乐朗读,让学生体会主人公情感的跌宕腾挪。课后播放林海的《琵琶语》,让学生结合修辞描摹出《琵琶语》带给聆听者的具体感受,检测学生的想象能力、审美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品味描写技法。课文音乐描写分别用了直接描写和侧面烘托来表现无形的声音,把视觉意象和听觉意象融合起来。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在充分的想象中感受视觉形象和听觉感受的高度统一。无论是珠落玉盘还是花底莺语,白居易都善于运用平常的事物调动读者的各种感官,使读者沉浸在琵琶女高超的弦乐弹奏中。
3.欣赏景物特征。文中琵琶女的弹奏共有三次,第二次是课文描写的重中之重,第一次和第三次略写。第一次描写中诗人以风物美来衬托离情别绪、贬谪失意,使人物活动的画面增添了怆然的色彩和悲凄的情调。第二次描写中诗人以“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的无声效果来表现听众的陶醉以致流连忘返反衬琵琶女演奏技艺的不凡。第三次描写中诗人先自述身世作为铺垫,以恶劣的居住环境配以良辰美景作为比照,流露出诗人困窘之境知音难觅的苦楚,从而为下文琵琶女激动的弹奏蓄势,为诗人的失声痛哭张本。在教学中,我建议学生从景物特征的角度感受诗人和歌女的情感,鉴赏诗歌融情入景的表现手法。
二、探究人物命运,感受诗歌形象美
1.联系时代背景。中唐时期是盛唐之后历经安史之乱的一个稳定期,诗歌内容更多了一层冷静的思考和对现实的理智判断。因此,无论是白居易的被贬江州还是琵琶女的沦落江湖,都能流露出封建社会中志士艺人怀才不遇的苦闷和郁结。归根结底,上流社会中并非唯才是举的选贤尺度和封建社会的文艺界内才艺并非唯一衡量歌女地位的准绳这一事实,都为人物形象的悲剧美涂上了浓重的色调。
2.结合人物生平。白居易年纪轻轻就中进士任校书郎,翰林学士,甚至出入禁廷,却因一次越职奏事外放江州成为九级小官,怎不令诗人心颤胆寒?诗人曲折的人生丰富了内心的情感体验,坎坷的道路又为诗歌创作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素材。琵琶女本为名噪京都的大艺人,却因年老色衰嫁与商人而独守空船。当她沦落江湖沉浸于对往事的回忆泄露出对境遇的不平之时,琵琶女这个人物的形象更加丰满。诗人和琵琶女的落魄自然令人回味无穷,惺惺相惜之意更无斧凿痕迹。
三、突出身份地位,赏析诗歌情感美
一个是文人骚客,一个是天涯歌女,他们二人为何会结下这段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情谊呢?
1.品味诗人悲意。白居易月夜送别无人能解离别意,水上低沉抑郁的琵琶声,正中凄切伤怀之意,旋律清脆圆润勾起了诗人对京都生活的蓦然回首,而冷僻低湿的居住环境和山歌村笛的不堪入耳又加重了诗人的心酸苦涩,对命运不平的控诉与抗争。
2.领悟歌女凄情。琵琶女在第二次演奏的乐曲中,无不渗透着歌女于风寒月冷独守空船孤单凄凉的情怀,对年少时期众人追捧的回忆,因为嫁与商人没有感情生活而肝肠寸断从而陷入对命运深深的思索,以及由此倾诉出对命运的不平之感和愤懑之情。
3.感受知己共鸣。琵琶女第二次弹奏的乐曲旋律之变化同时符合歌女和诗人回首往事慨叹现实的感受变化,所以这段乐曲也是两位沦落人的共鸣曲。琵琶女以琴声为心声是以自己的身世为根本,白居易解读琵琶声也是以自己的遭遇为依据。他们内心情绪的起伏变化构成了琴声的抑扬高低,琴声的高低疾徐正是他们的情感外化。落魄失意者因为相似的命运以及由此生发的共同感受达成了情感上的默契而产生共鸣,结下了真挚的情谊,这正是诗歌情感美的纯粹性之所在。
写教学后记之感 篇9
一、教学后记的重要性
第一,有利于纠正偏差。
从教师自身角度看,每位教师都有备好课,上好课的愿望。然而,无论教师备课多么充分,都有可能出现不完美的地方,甚至某种失误。通过写教后记,不断反思,能够从中发现自己的不足,以便扬长避短,加深对教学的理解,取得进步。
第二,有利于学法指导。
成功的学习依赖于正确的方法,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是提高效率的关键。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认为:“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学。”“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教师要树立为学生发展的理念,要研究学生为何学习,为学生的学习服务,学会适应学生,从而让学生明白该学什么和应该怎样学习,并学会独立、科学地学习。教师通过教学后记,对课内收集的信息进行归纳分析,找出学生的错误所在,对症下药,然后让学生自我反馈,自我评价,以便把错误消灭在萌芽状态,避免再产生错误。
第三,有利于教师业务水平提高。
教师一节课是短暂的,但教学生涯是漫长的。经过若干年之后,教师很难记起当年的教学情况,只有勤于笔耕,及时捕捉信息,并把它记录下来,宝贵经验才会永久保存。通过写教学后记,把学生问教师的难题及学生的独特发现全部记录下来,为教师的后续教学打下了较好的基础。
第四,有利于教师教研水平的提高。
为适应21世纪教育发展的需要,教师要努力把自己从经验型教师转变为研究型、学者型教师。把教学后记进行提炼升华,使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就可得到新的教学规律,并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教学理论,从而提高自身素质。精心总结的教学后记,可以为写出优秀的作品或论文奠定一定的基础。
第五,有利于教师育人水平的提高。
人性是教育的立身之本,是教育的起点,也是教育的终点,贯穿于教育活动的全过程。教师上课时,特别是批评学生时,可能会遭到学生的顶撞,教师若处理不当,可能伤及学生的自尊心,甚至影响到师生之间的人际关系。更为严重的是,不当的指责,会毁灭学生远大的理想、美好的愿望。所以,通过写教学后记,教师可以反思自己课堂的一言一行,理智地分析自己的教学方法,提高教育技巧,促进学生的发展。
二、怎样写好教学后记
第一,写成功之处。
每一节课都有成功之处,巧妙的导入,机智的问答、形象的比喻、典型的实例、默契的合作、优美的板书、精辟的概括、完美的结尾,这些宝贵的切身体会,对日后的工作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第二,写失败之处。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无论教学设计多么周到,都有可能出现失误。例如,有时讲解到某问题时遇到难处,教师有可能被“卡壳”或表达不清,令人费解,或电化教学操作不当,甚至出现知识性、科学性错误。教师应善于从错误中吸取教训,总结自己的得失,及时调整教学进度,从而更好地进行教学工作。特别是教师上完公开课后,一定要及时向其他教师请教,并将宝贵意见记录下来。“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这句话值得我们借鉴。
第三,写学生困难之处。
教师要写下学生的易错之处,并进行整理分类,找出学生薄弱之处。在后续教学中,利用已有前馈信息,明确教学目标,提高教学效率。特别是青年教师通过写教学后记,能缩短成长周期,早日成才。
第四,写学生闪光之处。
当今,科技迅猛发展,知识日新月异。在某些方面学生知道的东西未必比教师少。在创造力方面,孩子表现得更出色。因此,教师要转变观念,要勇于向学生学习。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的,“不愿拜小孩做先生的人,不配做小孩子的先生。”发现学生闪光点之后,教师要善于赏识学生,使学生看到自己的长处和价值所在。
第五,写灵感迸发之处。
在教学时,有时师生会共同进入教学情境,师生会产生思维的碰撞,会迸发出思想的火花。但这样的碰撞稍纵即逝,若不及时捕捉,就会空留遗憾。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积极的认知过程,有时学生在课堂上会提出独到的见解和新鲜问题,这些思维的“火花”会给课堂增添异彩;有时学生对问题的分析、理解,甚至优于教师。因此,教师要善于捕捉学生的灵感。
第六,总结“精彩”之处。
《冬阳·童年·骆驼队》教学后记 篇10
片段一:激发阅读兴趣, 自读课文, 读通课文
五年级学生正处于梦幻的童年, 教学伊始, 通过引导学生读课文与众不同的标题, 抓住熟悉的字眼“童年”激发阅读全文的欲望和兴趣。
师:请同学们读读本课课题《冬阳·童年·骆驼队》, 读后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各自读课题, 有的默读、有的大声朗读……)
生1:这篇课文的标题很特别, 标题中有两个相同的标点符号。
师:这种标点符号叫间隔号, 表示词题之间的分界。
生2:文章标题是三个词语组成。童年一词在中间, 它应该是一篇写童年的文章。
生3:文章的标题像是一幅画的名称。
(同学们的“汇报”多种多样, 有的回答甚至很幼稚。学生的回答反映了他们读书的兴趣已被激起。)
师:刚才反映了大家想尽快了解课文内容的愿望, 赶快把这篇文章自读一遍吧!
(学生自读的热情很高, 读得很认真、很投入, 在自读中读书的兴趣得到进一步提升, 读书的欲望进一步唤醒, 借助拼音扫除了生字、词障碍, 了解了课文内容。为进一步学习奠定基础。)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的多少, 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教学中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经验、能力水平、认知规律等因素, 抓住学生求疑的急切心情, 把握时机, 倡导学生自读求了解。学习字词读通课文, 在自读中又会产生疑问, 再激发探索的欲望, 去自主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 达到初步阅读理解。
片段二:激情朗读, 读中感悟, 读懂课文
朗读和默读是理解文本的有效方法, 多种形式的读有助于学生深入感受语言文字及文章思想感情。
师:同学们经过快速阅读、与他人合作读文等不同形式阅读之后, 一定会有新的体会, 你是怎么读的, 读给大家听听;你是怎样想的, 说给大家听听。
生:我喜欢文中写北京冬天很冷的这一句:“拉骆驼的摘下了他的毡帽, 头上冒着热气, 是一股白色的烟, 融入干冷的大气中。”这个句子不直接写天气寒冷, 而是通过写人的热气就像白烟一样, 突出了冬天很冷。我们这里冬天下霜的早晨呼出的气就是这个样子的。
师:你读得真好, 说的也很准确, 老师听出了你是一个注意观察事物能联系生活理解课文的孩子。
生:我喜欢作者描写自己看骆驼咀嚼东西的这个句子:“那样丑的脸, 那样长的牙, 那样安静的态度。它们咀嚼的时候, 上牙和下牙交错地磨来磨去, 大鼻孔里冒着热气, 白沫子沾在胡须上。我看得呆了, 自己的牙齿也动起来。”这个句子中作者的描述让我感觉到骆驼的样子虽然长得丑却很可爱, 骆驼咀嚼东西的样子和我家的羊吃东西的样子很像, 我也有过看着羊吃东西就跟着磨牙齿的经历, 还被村里的人笑话呢。
师:这位同学在读文中已经联想到自己童年的事了, 这一方面说明课文生动感人, 另一方面也说明同学们会联系自己的生活来感受作者的情感。大家不妨用作者这样的写法试着写一写自己童年的事情。
生:我喜欢文中作者关于骆驼为什么戴铃铛的说法, 让我读给大家听:“不是的, 爸!它们软软的脚掌走在软软的沙漠上, 没有一点点声音, 您不是说, 它们走上三天三夜都不喝一口水, 只是不声不响地咀嚼着从胃里倒出来的食物吗?一定是拉骆驼的人们, 耐不住那长途寂寞的旅程, 才给骆驼带上了铃铛, 增加一些行路的情趣。”我认为作者年龄虽小, 但他的想法更合理。
生 (急着补充) :我讨厌文中妈妈说的这句话, 我读给大家听:“总是问, 总是问, 你这孩子!”这句话写出了妈妈没有耐心, 我的爸爸妈妈也经常这样说我, 现在我都不想再向他们提问题了, 要是童年里听不到这样的声音该多好呀。
学生通过激情的朗读, 自觉不自觉地悟出了自己的想法, 虽然理解稍有偏颇尚不到位, 表达也不尽如人意, 可这确实是他们自己真实的理解, 已经从文本走入作者的童年, 并由作者的童年联系到了自己的童年。
片断三:精读课文, 赏析品味, 熏陶情感
阅读教学应以读为本。教师不必过多讲解, 应让学生读中品味、读中感悟, 在读中培养语感, 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学生在反复诵读中注于目、出于口、闻于耳、记于心。在琅琅的读书声中激发了对语言美的向往, 同时感受到作家林海音的童年情结和文中蕴涵的思想感情。
师:同学们, 在这篇文章中, 还有许多句子写得很美, 请静静地听老师读下面的句子。注意听老师是怎样读的, 自己试着细细品读。
“夏天过去, 秋天过去, 冬天又来了, 骆驼队又来了, 童年却一去不还了。”
“我默默地想, 慢慢地写, 又看见冬阳下的骆驼队走过来, 又听见缓缓悦耳的驼铃声。童年重临于我的心头。”
学生品读后, 再让他们同桌互读, 与同学合作读、师生合作读、小组间比赛读, 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 最后把自己认为写得好的句子、段落读熟、读透, 熟读成诵。
师:在刚才的读中, 你感受到了什么, 现在进行汇报。
生1:这些句子写得很美, 比如“夏天过去, 秋天过去, 冬天又来了, 骆驼队又来了, 童年却一去不还了。”这句话写出了季节交替, 时间流逝, 童年悄悄走远, 作者自己眷恋童年。
生2:老师所读的两个句子都写出了作者对童年的怀念, 我们正处于童年, 要珍惜童年, 珍惜美好记忆, 否则到长大了也许连怀念的东西都没有了。
生3:通过品读这些句子, 我终于明白了, 作者为何把冬阳、童年、骆驼队这三个词语作为题目, 原来他们是有联系的。
生4:作者写童年的方式很巧妙, 我想学作者用这样的方法写自己的童年。
如何写好“教学后记” 篇11
一、记成功做法
教学设计的奇思妙想,灵机一动;教学方法的精心安排,巧妙之举;师生交流的精彩发言,火花显现……教学中还往往出现精彩难忘的片段,如新颖有趣的导言,直观形象的演示,生动得体的比喻,教师适时巧妙的设问,突发事件的处理,简洁明了的板书等,这些教学设计,教学方法,学法指导,信息技术方面的独到见解,都是教学成功的重要因素,课后将这些课上发生的点滴花絮记录下来,日后进行整理归纳,经验就会越积累越多,教法会越来越灵活,驾驭课堂的能力和综合素质也会有大的飞跃。如讲“遗传”第一节时,我以一个问题结尾:一对夫妇,男的是单眼皮、小眼睛,女的是双眼皮、大眼睛,假如他们生了一个孩子,孩子应是什么样的眼睛?每当此时,学生的思维就异常活跃,七嘴八舌的开始争论,表现出极大的兴趣。这个结尾被我记录下来,并应用到以后的教學实践当中,深受学生的欢迎。
二、记失败之处
即将处理不当的教学重点、难点,安排不妥的教学内容记录下来,使之成为以后教学所应吸取的教训。例如,在讲一对等位基因的杂合体连续自交3次,后代中纯合体占多少,显性个体占多少时,我按常规思路,先画出遗传图解,再统计后代各种类型的几率,这样做十分复杂,而且极易出错。我将这一教训写入教后记中,并变换思路,打破常规,换角度思考,提出改进方案,引进数学中概率计算法,不难得出结论:后代中纯合体占1-(1/2n),显性个体占2n+1/2n+1(其中n为自交次数),这样就使问题迎刃而解。
三、记学生的见解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总会有”创新的火花”在闪烁,教师应当充分肯定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一些独特的见解,这样不仅使学生的好方法、好思路得以推广,而且对学生也是一种赞赏和激励。同时,这些难能可贵的见解也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与完善,可以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提高教学水平。
四、记学生问题
下课后,学生会提些问题,有些是学生没听懂的,有些是学生的一些误区,有些是学生对内容更深层次的思考,这些都记下,可以使自己在以后的教学中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减少偏差。如“根对水分的吸收”一节,课后我将学生的问题整理如下:(1)人吃咸菜多了为什么感觉渴?(2)输液时,盐水或葡萄糖溶液浓度太大,行不行?如果把盐水或葡萄糖溶液换成无菌水,行不行?(3)为什么夏天喝浓度高的饮料,越喝越渴?(4)植物死细胞和活细胞与水的关系一样吗?(5)当细胞外液浓度等于细胞液浓度时,细胞的吸水与失水近乎相等,可否以此测出细胞液的浓度?(6)浓度大相对含水少,浓度小相对含水多,水从低浓度向高浓度渗透,即由水分子多的地方向水分子少的地方渗透。(7)若把经盐水浸泡后变软的材料再浸入盐水中,将会有什么现象出现?(8)海洋中的植物为什么不会有“烧苗”现象发生?我把这些内容及时给学生讲解并注意联系相关知识并加以引申,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五、记学习心得
即把教参、资料、相关书籍以及老教师的一些教学经验、学法指导以及公开课、观摩课的收获记录下来,写入教后记,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消化、吸收,从而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例如,在资料上看到的关于“三大类有机物的代谢”内容总结为一分二合三转化;关于“动物胚的发育”中的原肠胚时期特点简单概括为一孔(胚孔)、二腔(囊胚腔、原肠腔)、三胚层(外胚层、中胚层、内胚层)等,我都及时地记录下来,并在讲课过程中有针对性的引入、穿插,收到了相当好的教学效果。
《鸟的天堂》教学后记 篇12
巴金一生都是光明、自由和生命的歌者, 即使在这篇短小的散文之中, 我们也能从字里行间捕捉到作者那颗跳动着的滚烫的心。《鸟的天堂》并非纯客观的写景之作, 这是教学中务必要注意的。在教这篇课文的时候, 教师也应该联系热爱鸟类、保护环境这个大课题来对学生进行教育。
一、为激发兴趣而设计开讲
《鸟的天堂》是一篇笔调清新流畅、优美动人的记叙文。反复诵读, 神驰南国, 漫游鸟儿的极乐世界, 令人心旷神怡。学生预习时也一定会产生一种新奇感。怎样在这个基础上让学生主动去阅读和体会, 进而得到美的享受和爱国主义情感的陶冶呢?我针对他们迫切想知道“‘鸟的天堂’在哪里”这个疑问, 设计好讲课方式。课前, 我安排学生自读了课文, 要求每位学生将自己的疑惑带进课堂。课堂上, 在学生理解了“天堂”之后, 我安排学生回忆课文的主要内容。我首先要求学生思考并回答两个问题:“‘鸟的天堂’指的是什么?”“榕树是一种怎样的树?”这两个问题可以在课文和字典里找答案。接着, 我又问:“课文里写的大榕树在什么地方?”学生默不作声, 我继续说:“广州以南两百多里的地方有个县城叫新会, 新会有条河, 河畔有棵大榕树, 浓荫蔽日, 树冠的覆盖面积达15亩, 这也就是说, 榕树的枝叶可以盖住200间教室。”学生们很惊讶。我继续往下说:“这是一株怎样的大树, 为什么被称为‘鸟的天堂’呢?我们来认真地读课文。”
二、为训练语感而唤起想象
朗读是这堂课的主要活动。由检查性朗读、表情朗读到背诵的全过程, 我始终注意引导学生体味优美的词句, 唤起他们的想象, 让他们如闻其声, 如见其色, 如临其境。课文中有这样几句话:
“太阳落下了山坡, 只留下一段灿烂的红霞在天边。”
“河面很宽, 白茫茫的水上没有一点儿波浪。船平静地在水面移动。三支桨有规律地在水里划, 那声音就像一支乐曲”。
“阳光照耀在水面在树梢, 一切都显得更加光明了。
“到处都是鸟声, 到处都是鸟影。大的, 小的, 花的, 黑的, 有的站在树枝上·, 有的飞起来, 有的在扑翅膀。”
在朗读时, 我注意引导学生领悟这些带点的词句, 让他们一边读, 一边想象灿烂的晚霞, 美丽的晨光, 白茫茫的水面, 百鸟飞翔的情境;让他们回到河畔, 倾听“哗———哗———”的桨声;让他们进入幽静的丛林, 聆听鸟儿清澈的歌声。通过让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品味、想象, 形成敏锐的语感, 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从中得到美的享受。
三、为融入意境而导读课文
学生有了如身临其境的想象氛围, 我便很自然地引导学生按照游览顺序来融入鸟的天堂的意境。
1. 点拨要领, 释疑剖析。
第一段, 作者简洁地交代了观赏“鸟的天堂”的时间、地点、人数以及“鸟的天堂”的环境、气氛和观赏者的心情。
第二段, 作者按观察的位置变化 (由远望及近观, 由平视趋于仰视) , 细致地描写了大榕树的形态, 这美丽的南国的树的风姿跃然纸上。另外, 作者仿佛听见鸟儿扑翅声的想象, 形象地将“此处无声胜有声”的美妙境界表达了出来, 而且文章传神地写出了鸟儿在这“天堂”里恬静地栖息的情境。这是静态的美。
第三段, 与上一段相比有以下变化:时间有变, 前为黄昏, 后为早晨;景色有变, 前为静景, 后为动景;气氛有变, 前为寂静, 后为热烈;心境有变, 前为喜爱, 后为惊喜;写法有变, 前写榕树, 后写鸟儿。这是动态的美。
第四段, 作者由衷地写出了作者对“鸟的天堂”的喜爱、留恋和赞美之情。
2. 分清动静, 辅导深挖。
“事物的静态和动态”是课文的训练重点。首先是辅导学生对第二段和第三段的理解:时间、景色、气氛、心境、写法等都有变化。其次是辅导学生分清事物的动态和静态。作者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是在黄昏, 没有看到鸟, 只看到一株大榕树。作者写了榕树的“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枝上又生根, 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 伸进泥土里”“那么多的绿叶, 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 不留一点儿缝隙”, 这是对榕树的静态描写。第二次经过“鸟的天堂”是在早晨, 作者写道:“到处都是鸟声, 到处都是鸟影。大的, 小的, 花的, 黑的, 有的站在树枝上叫, 有的飞起来, 有的在扑翅膀。”这是对鸟的动态描写。
四、为理解形象而精读重点
我借助投影仪向学生展示了大榕树的卧姿和它不计其数的枝干、不留缝隙的茂密枝叶, 这样帮助学生认识了大榕树的形象。另外我还借助于直观形象, 帮助学生理解下面的两个句子:
“榕树正在茂盛的时期, 好像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给我们看。”
“那翠绿的颜色, 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 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我上这堂课的时候, 正值夏初, 校园里生机勃勃。我讲述“展示”的含义后, 指着窗外翠绿的树冠, 让学生们观赏那嫩绿的叶片, 其中向着太阳光的叶片反射着耀眼的光芒。然后我再让学生回到课文上来, 让他们体会句子的情味。这样学生就自然地与作者因酷爱“这美丽的南国的树”而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情感产生了共鸣。
五、为激发感情而神游“天堂”
作者将自己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寄寓在了美丽的大榕树中。在文中, 作者对榕树进行了静态和动态的描写, 将自己对自然的热爱融在了其中。讲读全文后, 我利用板书, 指导学生轻声朗读课文, 让其思考课文重点段落是怎样有条有理地描写大榕树的。接着, 我让学生自己讨论在预习时遇到的几个疑难问题:“‘这美丽的南国的树’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农民为什么不许人捉鸟?”“末尾一句两个‘鸟的天堂’的意思有什么不同?”通过讨论, 学生深刻地理解了“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的深刻含义, 形成了“爱榕树美———爱南国美———爱祖国美”的清晰思路, 同时懂得了自己应当像农民保护“鸟的天堂”那样珍爱美, 创造美。
【教学后记与课堂教学】推荐阅读:
品德与社会教学后记09-01
教学后记11-13
“利息”教学后记10-24
教学后记记什么08-29
怎么写教学后记08-27
《月亮的心愿》教学后记10-23
教案的教学后记范文11-10
说“屏”课堂教学后记07-08
教学后记的重要性11-05
《背影》优秀教学后记作文1000字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