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民两用技术

2024-09-17

军民两用技术(精选5篇)

军民两用技术 篇1

我国的军民两用技术整合,经历了20多年的发展,有相当一部分的军用科研技术向民用产品转换,并有在能源、交通、 食品、航天、环保、家电、测绘等领域进行广泛应用,为我国高新技术、地区经济、对外经济技术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以陕西省为例,陕西作为我国军工产业的重要基地之一, 其主要的军用科技如:航天、航空、电子信息、测量仪器等,都在军民融合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航天发动机与民用航空的融合,电子测绘仪器研发用于民用水电的测量仪器研发等都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几年来,陕西政府为军民技术整合的直接投资达到了2.2亿元左右,足以表明,省政府对军转民技术的支持。同时,在军民融合技术的发展中,我国也给了比较宽松的发展环境和最大限度的优惠政策。在此基础上,我国军民科研项目产业化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军民两用技术整合对高新技术发展的影响

我国军工产业有着先天的优势,军工产业本身就是汇聚了大量高新技术研发团队和科研技术设施,不论从人员配置到设备技术,都有较高的科研能力。但是,军工产业的研发成本较大而且有大量的专利是不能用于军工的,从而导致资源没有很好的被利用。军品转民品不但能更好地利用原有的研发产品,同时,由于军工高新技术发展快,水平高,质量优,附加值高等优势,进一步用于民品不但能提高我国高新技术的发展,而且,能够减少由于军工研发而导致的资源浪费,可谓一举两得。

近20年的发展中,军品转民品项目已经达到3万多项,推进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增加了上千亿元。这些高新技术产业正逐步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它们的不断发展,带动了我国民用基础工业的技术进步。

以重庆为例,在2011年3月18日举行的第九届中国重庆高新技术交易会暨第五届军民两用技术博览会军民两用技术项目对接会上,千余项军民融合技术产品得到了好评,并吸引了大量的民营企业。近百家企业关注军用机器人的研究,机器人可以运用于灾害施救和突发应急事件,并且可以避免不必要的人员伤亡,为企业节约了人力成本和危险事故的发生, 得到了广大企业的好评和关注。企业表示,这类机器人还能应用于采矿、消防、公安、城市急救等领域,同时,还能节约企业的研发成本,对于这类军品用于民品,大大减低了企业成本,推动了企业高新技术水平发展。

二、军民两用技术整合对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军工产业的发展本生就有地域性,军民两用技术在当地的发展,必然会对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影响。

以重庆为例,2002年重庆军工企业完成工业产值324.7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25%,盈利2.56亿元,军转民技术成为了重庆高交会的主要特色。

再以浙江省为例,浙江省发布的《浙江省军民两用技术成果介绍(2010年本)》中涉及共731项军民两用技术成果,其中包括光机电一体化、电子信息与软件、新材料、新能源与高效节能、环境保护等十大类。这些军民两用技术整合推动了浙江省的地区经济发展。军民两用技术成果促进军民结合产业的发展,发挥军民结合产业对浙江省工业转型升级的带动作用。

三、军民两用技术整合对我国对外经济技术合作领域的影响

军民两用技术,不但影响着我国的经济发展而且也为对外经济技术合作领域带来的契机。在航天、航空、电子、核能等多领域都有相当多的合作,为国际间的交流也提供了更多的机会。近年来,我国生产的波音和空中客车等零部件转包出口;中外联合在中国或国外培训军转民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帮助海外多国发送了20多颗商用卫星等等。通过这些交流合作不但加强了我国对外经济技术合作,而且,也提高了我国军品的研发水平,可谓双赢。

OECD发展中心在《中国军转民的前景、问题、和政策》的研究报告中指出,对中国25个军转民企业考察后,称赞中国的军民两用技术整合十分成功。但,同时指出中国军民两用技术的整合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如产品结构不合理,国内外知名品牌较少,在国内外市场,特别是国际市场占有一定份额的产品不多,军转民多,而民转军少等。

摘要:我国的军民两用技术整合,经历了20多年的发展,军民两用技术整合推动了我国高新技术,地区经济和对外经济技术合作的发展,对我国经济未来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关键词:军民两用技术,高新技术,地区经济,对外经济技术合作

参考文献

[1]潘孝先.美国发展军名而用技术的经验与启示[J].国外兵器动态,1999(05):20-23.

[2]李淑惠.军民两用科研项目产业化问题研究[A].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07(07)

[3]杨新改,夏彬.浅析发达国家促进军民两用技术产业发展的主要做法及对我国的启示[J].国防技术基础,2010(04)

[4]葛永志,王俊鹏.我国军民两用技术双向溢出效应评价模型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1(02):110-112.

[5]游光荣.加快建设军民融合的国家创新体系[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5(11):5-12.

[6]贺新闻,侯光明.基于军民融合的国防科技创新组织系统的构建[J].中国软科学,2009增刊(上):332-335.

[7]张凌,傅毓维.国防科技工业资源优化配置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J].工业技术经济,2004(10):88-89.

[8]杜钟珊.国防科技工业产学研联盟技术创新的影响因素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03)

[9]唐小我,王立健,陈小筑,刘强.我国国防科技成果推广应用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J].软科学,1997(03):33-35.

[10]赵富阳.我国国防科技工业军民结合创新体系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03)

[11]乔峰.高新技术扩散与技术创新模式选择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6(06)

军民两用技术 篇2

两用物项和技术出口通用许可管理办法

(2009年5月13日商务部令二○○九第8号公布 自2009年7月1日起施行)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公共利益,完善两用物项和技术出口管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和有关行政法规规章的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有关行政法规规章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核两用品及相关技术出口管制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生物两用品及相关设备和技术出口管制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导弹及相关物项和技术出口管制条例》、《有关化学品及相关设备和技术出口管制办法》等。

本办法所称两用物项和技术是指前款有关行政法规规章管制的物项和技术。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两用物项和技术出口通用许可是指商务部根据两用物项和技术出口经营者的申请,依照有关行政法规规章和本办法的规定进行审查,准予其持商务部签发的两用物项和技术出口通用许可批复,依据许可有效期和范围,在《两用物项和技术进出口许可证管理办法》(商务部、海关总署2005年第29号令)规定的发证机构多次申领两用物项和技术出口许可证的行为。

未取得两用物项和技术出口通用许可,出口经营者应当依据有关行政法规规章的规定,逐单申请出口许可。

第四条 商务部是全国两用物项和技术出口通用许可的主管部门。

商务部委托的省级商务主管部门按照本办法的规定,负责本地区两用物项和技术出口通用许可的日常监督管理。

第五条 两用物项和技术出口通用许可分为甲类通用许可和乙类通用许可。

甲类通用许可允许出口经营者在许可有效期内向一个或多个特定国家(或地区)的一个或多个最终用户,出口一种或多种特定两用物项和技术。

乙类通用许可允许出口经营者在许可有效期内向同一特定国家(或地区)的固定最终用户多次出口同种类特定两用物项和技术。

第六条 两用物项和技术出口通用许可有效期不超过三年。

第二章 通用许可的实施

第七条 国家对两用物项和技术出口通用许可的实施进行严格审查。

两用物项和技术出口通用许可经营者(以下简称“通用许可经营者”)应当满足以下条件:

(一)是合法的对外贸易经营者;

(二)建立企业两用物项和技术内部控制机制;

(三)从事两用物项和技术出口业务两年以上(含两年);

(四)申请甲类通用许可的,应当连续两年以上(含两年)年申领两用物项和技术出口许可数量超过40份(含40份);申请乙类通用许可的,应当连续两年以上(含两年)年申领同种类两用物项和技术出口许可数量超过30份(含30份);

(五)近3年内未受过刑事处罚或受过有关部门行政处罚;

(六)有相对固定的两用物项和技术销售渠道及最终用户。

第八条 两用物项和技术通用许可经营者应当向商务部提出通用许可申请,并向商务部委托的省级商务主管部门提交下列申请材料:

(一)两用物项和技术出口通用许可申请表;

(二)企业两用物项和技术内部控制机制建立和运行情况说明及相关证明文件;

(三)近3年内未受过刑事处罚或受过有关部门行政处罚的保证文书;

(四)合法的对外贸易经营者的证明文件;

(五)从事两用物项和技术出口业务情况说明,包括:近两年两用物项和技术出口许可证申领及使用情况说明;两用物项和技术销售渠道及用户情况说明,包括与交易各方关系、交易情况及进口商和最终用户说明;

(六)拟申请出口通用许可的物项和技术的种类及相关技术说明文件;

(七)依照有关行政法规规章规定,每份合同执行前向最终用户索取相关保证文书或最终用户和最终用途说明文件的保证文件;

(八)主管部门要求提交的其他文件。

两用物项和技术出口通用许可申请表由商务部统一制定。

第九条 商务部委托的省级商务主管部门自收到本办法第八条规定的文件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将申请材料送商务部。商务部自收到申请材料之日起,依照有关行政法规规章的规定进行审查或会同有关部门进行审查,并做出许可或者不予许可的决定。予以许可的,由商务部签发两用物项和技术出口通用许可批复;不予许可的,应当说明理由。

在审查过程中,商务部或其委托的省级商务主管部门可以根据需要约谈企业主要管理人员,了解企业内部出口控制机制建立和执行情况。必要时,可对企业进行实地考察验证。

在审查过程中,商务部可以委托专家咨询机构对企业内部出口控制机制的建立及运行情况进行评估。专家咨询机构由商务部确定,并以公告形式对外发布。

第十条 下列情形不适用通用许可:

(一)企业已建立完备的内部出口控制机制但无法确认其有效执行的;

(二)有关行政主管部门认为出口存在扩散风险以及其他不适宜通用许可的。

第十一条 通用许可经营者无法判断拟出口的物项和技术是否符合有关行政法规规章规定,或者无法判断拟出口的物项和技术是否属于通用许可范围,应当依照有关行政法规规章的规定,逐单申请出口许可。

第十二条 严禁伪造、变造、买卖或者转让两用物项和技术出口通用许可批复;严禁超出许可范围使用两用物项和技术出口通用许可批复或者利用两用物项和技术通用许可批复从事扰乱市场竞争秩序的违法违规行为。

第三章 两用物项和技术出口许可证的申领

第十三条 通用许可经营者获得商务部签发的两用物项和技术出口通用许可批复后,凭加盖企业公章的批复文件到《两用物项和技术进出口许可证管理办法》规定的两用物项和技术出口许可证发证机构申领两用物项和技术出口许可证。

两用物项和技术出口许可证申领的其他程序依照《两用物项和技术进出口许可证管理办法》执行。

第四章 通用许可经营者的义务

第十四条 通用许可经营者应当按照国家有关出口管制政策、法规要求,有效执行企业内部控制机制。

第十五条 通用许可经营者应当如实提供申请材料并妥善保存依照有关行政法规规章规定的保证文书或最终用户和最终用途说明以及合同、发票、账册、单据、记录、文件、业务函电、录音录像制品和其他资料五年。

第十六条 通用许可经营者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或者得到商务部或其委托的省级商务主管部门通知,或者在从事相关两用物项和技术出口过程中发现,其拟出口的物项和技术存在危害国家安全和社会公共利益风险时,应当立即暂停或停止相关出口活动,采取必要的补救措施,并及时向商务部及其委托的省级商务主管部门报告。

第十七条 通用许可经营者应当在通用许可有效期内,主动了解两用物项和技术出口管制政策、法规,参加商务主管部门举办的相关培训。

第十八条 通用许可经营者应当依照企业内部控制机制的要求,检查机制执行情况,如实向商务部及其委托的省级商务主管部门报告本企业出现的违法违规行为,并积极配合商务部及其委托的省级商务主管部门做好相关工作。

第十九条 通用许可经营者应当在通用许可有效期内每六个月及通用许可有效期截止之日起30日内向商务部及其委托的省级商务部主管部门报告通用许可使用情况,包括两用物项和技术的出口时间、物项种类、规格型号、数量、贸易方式、出口国(地区)、进口商、最终用户、最终用途以及运输途径和报关口岸等。

第五章 监督管理

第二十条 商务部应当及时通过“出口管制政务平台”或其他媒介发布相关出口管制政策、法规,对通用许可经营者进行政策、法规培训。

第二十一条 商务部、商务部委托的省级商务主管部门以及商务部委托的专家咨询机构可以根据通用许可经营者的要求,提供相关培训和技术指导。

第二十二条 商务部或其委托的省级商务主管部门可以对通用许可经营者进行监督检查。必要时,可进行实地检查。通用许可经营者应当予以配合、协助,如实提供有关情况和材料、物品。

第二十三条 实地检查时,商务部或其委托的省级商务主管部门可以通过询问相关工作人员、查询复制本办法第十四条规定保存的资料等方式对企业内部控制机制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并提出整改意见。

第二十四条 实地检查时,检查人员不得少于2人,并出示合法证件。检查人员少于2人或者未出示合法证件的,通用许可经营者有权拒绝检查。

第二十五条 对存在危害国家安全和社会公共利益风险的出口行为,商务部或其委托的省级商务主管部门依照有关行政法规规章和本办法的规定,可以要求两用物项和技术出口通用许可经营者暂停或停止相关物项和技术的出口,必要时,可以撤销通用许可或采取任何必要措施,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公共利益。

第六章 法律责任

第二十六条 未取得通用许可出口两用物项和技术的,或者伪造、变造、买卖或转让两用物项和技术出口通用许可批复的,或者以欺骗及其他不正当手段获取两用物项和技术出口通用许可的,或者超出通用许可范围出口两用物项和技术的,依照有关行政法规规章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七条 通用许可经营者违反本办法第四章规定的,商务部可以要求其限期改正;情节严重的,可以取消其出口通用许可,并依照有关行政法规规章规定予以处罚。

第七章 附则

第二十八条 本办法由商务部负责解释。

军民两用 穿云破雾 风雨无阻 篇3

合作研制

该卫星是首颗由德国航天局和欧洲阿斯特留姆公司联合研制的,其中德国航天局负责卫星数据的处理、任务的设计和执行以及卫星控制,阿斯特留姆公司负责提供研发、建造和部署卫星的经费及商业市场运作。

卫星的建造和发射总成本为1.3亿欧元,德国航天局支付1.02亿欧元,其他2800万欧元由阿斯特留姆公司支付。地面段的研制和未来5年任务中需要的开支还需要5500万欧元,德国航天局将负责其中的4500万欧元,剩余部分由阿斯特留姆公司提供。

性能优异

陆地合成孔径雷达-X卫星运行在高514千米、倾角98 °的太阳同步轨道上,随着地球在这条轨道下方自转,重访周期11天。卫星将逐条带地扫描地球的所有区域,亦可在3天甚至更短时间内对任何重点目标进行优先观测。

该卫星采用了新技术,装备了1台波长为3厘米的X频段高精度合成孔径雷达,该雷达的精度比一般所使用的波长为5.7厘米的C波段雷达和波长为24厘米的L波段雷达高出很多,可收集高质量的X波段雷达数据。

为了达到不同的观测角,以前的同类卫星通常需要转动整个星体,而陆地合成孔径雷达-X卫星只需用有源天线转动“眼睛”,就可以同时观测地面运动的物体,由此可以测量出运动物体的速度。大量的数据流将通过宽带技术被传回地面。卫星的运行不依赖气象条件、云層覆盖和照度,对于5千米×10千米场景,分辨率可达1米,将提供空前精确的全球数字地形模式支持。

除合成孔径雷达外,卫星上还安装了激光通信终端和跟踪、隐身与测距实验仪。激光通信终端是在轨技术演示器,用于验证空间激光数据通信的可靠性和可行性,它将联接陆地合成孔径雷达-X和未来的地面站。通过这个激光系统,可向地面传输大量数据。跟踪、隐身与测距实验仪由双频GPS接收机和一个激光反射器构成,使卫星能以小于10厘米的高精度转向,提高雷达图像的质量,并在大气层和电离层进行无线电遮挡辐射的试验。

三种模式

卫星呈六棱形,重1023千克(其中有效载荷重394千克),高5米、直径2.3米(其中合成孔径雷达尺寸 4.8米×0.80米×0.15米),功耗605瓦,设计寿命5年,固态数据存储器容量为320吉比特(任务后期为256吉比特),下行通道为X频段(频率在8025~8400兆赫之间),数据传输速率每秒300兆比特。卫星向阳的一侧表面安装有太阳能电池翼,底部装有一平均功耗为800瓦的合成孔径雷达。

该合成孔径雷达是一部波导缝隙平面相控阵天线,长4.8米、宽0.8米、厚0.15米,由12块波导模块(每个模块由32个波导缝隙管组成)共384个收/发组件构成,采用单、双和全极化3种方式,有3种波束模式对地实施主动成像:聚束模式的地面分辨率为1~3米,幅宽10千米;条带模式的地面分辨率为3~15米,幅宽40~60千米;宽扫模式的地面分辨率为15~30米,幅宽100~200千米。雷达倾角15°~60°可变,重访周期2天。

用途广泛

这颗卫星既能用于军事侦察,又可用于石油和天然气勘探、输油管或高压线布线、预防森林火灾以及监测大气和环境变化等民用方面。

科学家利用陆地合成孔径雷达-X卫星能够详细研究土壤特征,观察并更好的分类不同耕作物,还将为城市区域观测提供全新的视角。该星的高分辨率将能够精确测绘独立建筑、城市结构和基础设施(如公路、铁路沿线),并可以应用于海洋和沿海区域观测,利用雷达观测两极地区。

2006年12月19日发射的欧洲首颗雷达成像侦察卫星暨德国第1颗侦察卫星——“合成孔径雷达-放大镜”卫星系基于已知的成熟技术,以确保其工作可靠并降低其成本;而陆地合成孔径雷达-X波段商用卫星在更大程度上是一个技术开发项目。虽然德国曾明确表示,光研制军用卫星,不搞军民两用卫星,但这2个项目证明,在对地成像卫星方面,纯军用项目与纯民用项目之间的界限正在消失。卫星所提供的三维图像不仅能够提高侦察能力,而且能够把地球作为一个空前精确的数字地形模型来瞄准。这种数据也能用于科学研究,如测量水文或海流等,同时还能应用于商业,如电信中传输线路或发送和接收站的规划、空中和地面交通监视。

双星编队

德国航天局原计划还与阿斯特留姆公司研制1颗陆地合成孔径雷达-L卫星,它与陆地合成孔径雷达-X卫星共同组成一个双频段对地观测系统,以实现对全球感兴趣目标在不同波段的侦察与监视,后者采用全极化方式。由于2颗雷达卫星用不同的频率工作,因而能最佳地相互补充。

不过,陆地合成孔径雷达-L项目于2006年下马了,因为德国航天局与阿斯特留姆公司准备投资8500万欧元(约合1.1亿美元),建造“陆地合成孔径雷达-X附加数字高程测量”卫星。

2006年9月21日,德国航天局与阿斯特留姆公司签署建造“陆地合成孔径雷达-X附加数字高程测量”卫星的合作协议,即建造1颗与陆地合成孔径雷达-X一样的卫星。这颗卫星与第1颗陆地合成孔径雷达-X卫星“一前一后”飞行,共同组成“一台高精度的雷达成像干涉仪”。由于采用12米的格栅成像原理,卫星系统所构建全球数字高程模型的精度优于2米,所以可用来为德国军方提供数字高程模型。该卫星计划2009年发射,设计寿命5年。

军民两用技术 篇4

军民两用技术 (Dual-Use Technology) , 最早在1992年由美国国会在《国防技术转轨、再投资和过渡法》中提出, 意指能满足军事需求, 又具有充分商业应用价值, 可以支持一个可行的生产基础的技术。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在发展自身国防工业过程中均采用了军民两用技术的转移, 促使本国在军事及经济双方面的迅速发展。面对此国际形势, 我国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提出了“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战略方针。南京地区军工资源丰富, 在航空航天、电子等方面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如何将这些军工资源与地方经济结合发展, 促进其产业化, 对做大做强南京经济, 提升城市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 实现南京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 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军民两用技术的转移主要涉及到两用技术的投放者 (军民两用技术转出企业) 、接受者 (技术转移及产业化平台) 和使用者 (军民两用技术使用者) , 三者之间能否实现有效的技术转移关系到军民两用技术的发展。本文通过分析国防科技工业中军民两用技术产业化运行机理, 研究三者之间的关系, 构建南京地区军民两用技术转移和产业化发展的保障体系, 分析其内部构成与要素关系, 寻求加速南京地区军民两用技术转移并实现产业化的途径和方法。

二、军民两用技术转移运行机理

在军民两用技术转移过程中, 其转移的出发点和归宿均为市场, 参与主体主要有军民两用技术输出企业, 军民两用技术市场平台, 军民两用技术输入企业。技术输出企业与技术输入企业通过市场平台进行技术转移。为了保障该过程的正常有效运转, 需要有相应的保障体系支持其运作。 (见图1)

(一) 军民两用技术输出与输入主体

随着军品技术、民品技术的不断发展, 军民两用技术的转移不再是固定的输出主体与输入主体, 二者不再固定, 在某项交易中的输出主体有可能成为下一次交易的输入主体, 而输入主体有可能成为输出主体。因此, 在此输入与输出主体可以是军工企业、科研机构也可以是民营科技企业。

1、军转民。

南京地区军工科技资源丰富, 电子技术、航空航天技术在国内拥有优势。南京地区现有国防科工委直属高校2所: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国防科工委下属企业4家:金城集团、晨光集团、南京北方光电公司、宏光空降设备厂;下属研究所5家:南京电子设备研究所、南京船舶雷达研究所、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14所、28所、55所。这些军工科研单位历年来承担着诸多国防建设重大项目的科研生产, 同时业已成为南京地区经济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坐拥雄厚的军转民技术资源的南京, 在电子技术、航空航天技术方面向民品转化的空间很大。一方面可以利用军工企业及科研院所的现有先进技术通过改革向民品工业技术转化;另一方面可以利用雄厚的科研基础进行军民两用技术的开发。

2、民转军。

目前南京地区的民用技术处于一个迅速发展的时期, 截止到2006年南京已拥有500余家高新技术企业, 这些企业所拥有的许多技术处于行业领先水平, 将其进行技术转化应用于军用技术, 一方面可以促进军工技术的发展, 另一方面可以节约一部分军工产品的研发费用。

(二) 军民两用技术市场平台

南京地区要想实现军民两用技术有效的转化离不开市场平台的支撑, 在此, 市场平台包括企业平台与服务平台。

企业平台的构建主要是在政府的主持与指导之下成立科技中介企业, 这类企业主要承担转移技术的研究与开发, 研究者可来自于南京各大军工企业、科研院所及部分高新技术企业的科技人员, 他们的主要任务是寻找各自领域中的先进技术, 将其向军民两用技术转移进行研究, 同时进行军民两用技术的开发。

服务平台主要包括信息服务平台和交易服务平台。信息服务平台要求构建一个军民两用技术数据库, 军工企业及民品企业均可通过该平台发布相应的技术供求信息。交易服务平台主要是为军民两用技术在主体之间的交易提供服务, 包括为技术转让、技术咨询、技术承包等活动提供服务的资产评估、法律、金融、保险等。

(三) 军民两用技术输入主体

军民两用技术输入主体一方面将来自于军民两用技术市场平台的两用技术转化为自身的生产技术, 另一方面要将应用该技术生产出来的产品推向市场。作为技术输入主体, 只有将军民两用技术推向市场, 获得市场的认可, 才是军民两用技术的成功转移。

(四) 市场需求

军民两用技术产品的最终需求来自于市场, 如果说没有市场的需求, 也就没有军民两用技术的转移, 这里的市场需求包括两个方面, 一个是民品需求市场, 另一个是军品需求市场。军民两用技术只有满足了市场需求, 才能为社会和国防事业创造出更多的财富。南京市的军工企业长期以来没有形成足够的市场化意识, 对民用产品市场了解不够深入, 因此不能很好的把握市场的变化规律, 比如曾经风云的“伯乐”、“蝙蝠”、“三乐”等,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已逐渐退出市场。因此, 在实施军民两用技术转移过程中, 作为军工企业必须对市场需求有深刻的了解, 即通过详细的市场调查, 进行市场细分, 选定目标市场, 开展营销活动, 从而实现从产品到商品的跨越。同时可开展与民品企业的合作, 因为民品企业处在市场的最前沿, 对于市场及其变化的理解最为深刻, 因而在技术创新的选项和立项上, 能够从一开始就紧紧扣住市场的需求。

三、军民两用技术转移保障体系分析

(一) 政策保障

综观英美等国家军民两用技术的发展均是在政府的指导计划下开展进行。我国也已明确地提出了“军民结合, 寓军于民”的政策, 各级政府应在该指导思想的指导之下, 制定出适合当地经济发展的政策。

首先, 结合军民管理体制。过去, 二者总是分开管理, 导致二者之间信息流通不畅, 通过结合管理可以有效的沟通相关信息技术。

其次, 创造优良的政策环境。优良的政策环境是军民两用技术市场化的孵化剂。政府是政策的制定者, 其主要作用在于通过政策、规章的制定和实施来为军民两用技术的创新与产业化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第一, 建立完善的市场规则和制度。市场的良好运作, 需要通过政府对市场规则的制定, 市场运行的监督, 各种具体的财政, 税务政策的指引。同时产学研合作的推进, 两用技术转移各个环节的组织协调, 科技成果的转移和扩散也都缺少不了政府的干预和指引。第二, 建立健全法律法规体系。通过政府相关机构的有效运作, 建立和完善与军民两用技术转移市场竞争机制有关的许可证制度、招投标制度、投融资制度、资产管理制度、知识产权制度、军标制度、合同制度、合同纠纷仲裁制度、价格管理制度以及资质认证、工程质量的监控、国家投资的审计等各项制度, 从而规范两用技术转移、创新和市场化的行为, 保障军民两用技术转移企业及人员的权力和利益。最后, 建立市场化社会服务体系。为了提高军民两用技术市场化的效率, 政府应该延伸其社会服务和管理功能, 建立政府的支撑服务, 加强工商、税务等政府职能性行政管理服务功能, 拓宽政府公共信息服务内容, 扶植、培育和健全技术、资金、人才、市场和法律等公共性中介服务机构, 以加快军民两用技术的创新与产业化。

第三, 政府采购扶持自主创新。政府军事采购不再紧盯军工企业, 可以向民间进行公开招标。这有利于推动军民两用技术转移的积极性, 同时也有利于促进产业化进程。政府要自觉遵循市场经济运行规律, 根据军事需求和国家经济技术发展的可能, 向市场提供准确、稳定的需求信号, 引导科研生产单位有效竞争和健康发展。另外, 要根据国家有关政策和法规要求, 建立军民两用技术生产的招投标制度和合同制度, 使招投标和合同双方的行为都有法可依, 共同按照制度办事, 以保证竞争的公平、公正和有效性。

(二) 人才保障

军民两用技术转移过程中人才的培养是关键因素。在实现军民两用技术转移过程中需要培养一批军民两用技术研发人员, 管理人员。在对这些人才培养的过程中, 第一, 要注重其专业技能的培养, 对于不同专业的人才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 不仅要培养出一批技术型的专业人才, 同时也要注重对管理经营人才的培养, 如此才能有效地将军民两用技术转移中的优势资源充分的结合和利用。第二, 要注重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为防止人才的流失以及促进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在报酬方面可采取当期的报酬激励结合股权、期权激励的机制, 以此充分调动技术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的积极性, 并激发其创造力。同时, 激励机制的建立和完善应当坚持激励与约束相结合的基本原则, 效率与公平兼顾, 风险与收益对等, 这样才能在充分地调动企业科技人员、经营管理人员积极性的同时规范其行为。这种激励机制能够有效的促进那些对技术产业化起关键作用的核心人员的积极性, 如核心技术负责人、开发者, 重大项目主持人、管理者。只有有了具备专业技能的人才, 同时激发了他们的创造性和积极性才能有效地开展军民两用技术的市场化。

(三) 资金保障

军民两用技术应用前进广阔, 但是也面临较大的市场风险, 所以长期以来的资金一直来源于财政拨款, 没有形成多渠道的融资。

在军民两用技术产业化的过程中, 应该引入多种融资形式, 拓宽融资渠道, 以解决在军民两用技术转移过程中出现的资金短缺问题。首先, 政府应打破民间资本进入该领域的障碍, 为民间资本进入军工领域创造良好的条件和环境;其二, 金融机构的支持。金融服务机构要积极参与解决发展中的融资难题, 给予投资企业多层面、全方位的服务和支持, 促进我市军民两用技术领域的改革健康、持续发展。其三, 引入风险投资。风险投资作为近几年在我国新兴的融资手段, 在众多领域已经得到较好的开展, 虽然目前仍需进一步的完善, 但对军民两用技术而言, 引入风险投资不仅能够解决军民两用技术企业的资金来源问题, 同时也是对民间投资的一种示范和导向。作为风险投资而言, 风险投资公司一旦投入风险资金, 其将依靠自身出色的专业经营管理能力对企业的运作提供专业的指导和帮助, 能够推动军民两用技术市场化的进程。其四, 股份制改造和上市融资。目前, 我市军工企业中上市的极少, 较具代表性的便是航天晨光, 对比航天晨光和金城集团的发展我们不难看出航天晨光的发展步伐快于金城集团, 究其原因, 资本市场的融资是其重要差别之一。

四、结论

实施军民两用技术转移的市场化, 不仅能够提高南京地区的国防工业能力, 同时其市场化、产业化也能有效的带动南京经济的发展。在军民两用技术转移市场化过程中, 需要军工企业、科研院校、民企、银行以及政府的多方共同努力, 才能有效地推动技术的转移及市场化。为保障军民两用技术的顺利转移, 必须建立和完善相应的保障机制。

摘要:南京地区军工资源丰富, 对军工资源的有效利用, 有利于促进南京地区经济的发展。本文结合南京军民两用技术运用现状, 从军民两用技术转移运行机理出发, 分析军民两用技术产业化路径。同时在此基础之上, 分析南京地区军民两用技术产业化发展的保障体系。

关键词:军民两用技术,市场化,转移,保障

参考文献

[1]龚国平, 徐昕炜.我国军民两用技术发展战略浅析[J].企业家天地 (理论版) , 2007, (4) .

[2]刘希宋, 姜喜龙, 夏志勇.军民两用技术市场化运行机理及开拓模式研究[J].科学学研究, 2006, (24) .

[3]甘志霞, 吕海军.从军民融合的战略高度推进国家创新体系的建设[J].中国科技论坛, 2004, (3) .

[4]雷延军.民两用技术转移模型研究[J].国防技术基础, 2007, (2) .

[5]赵建元.国防产业领域建立军民结合创新体系的理论探讨[J].中国军转民, 2007, (2) .

[6]吕海军, 甘志霞.我国军民两用高技术产业创新的现状、问题及政策建议[J].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5, (11) .

军民两用技术 篇5

关键词:高速公路,国防要求,做法

高速公路运输是典型的军民结合产业, 也是国家的支柱产业, 具有经济、军事的双重属性, 具有技术军民相通、产品结构相似、功能基本相同的军民融合特性。高速公路不仅对国民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而且是军队实施摩托化快速机动的重要基础设施, 对战时保障后勤运输以及部队机动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在高速公路建设中贯彻国防要求, 是世界各军事强国为增强其陆路交通运输体系的国防潜力而普遍采取的有效手段, 各国根据国家军事战略对交通运输的需求来确定贯彻国防要求的重点, 把实现经济效益和国防需求的有机统一作为高速公路建设的发展目标。

1 国外高速公路军民两用项目建设基本情况

美国公路交通极其发达, 美国政府将国家高速公路系统划分为五大子系统, 即州际公路、其他主要交通动脉、战略高速公路网络、主要战略高速公路网络联接通道以及沟通交通动脉的联接通道。这五大类公路互有重叠, 某一条或一段高速公路可能既属于州际公路, 也有可能是战略高速公路网络。在高速公路系统中, 主要战略高速公路网络联接通道是军民两用公路, 组成了美军高速公路体系。战略高速公路网络总长10万km, 包括国防高速公路和2.6万km的其他高等级公路, 承担大量的军用交通运输任务。对战略高速公路网络, 美军不仅在军事部署和战争动员期间有优先使用权, 而且在和平时期也优先使用。依据美国法规, 如6辆以上军车编织为车队行驶, 或10辆以上军车在1 h内按同一路线向同一目标开进, 其行进路线上的民用车辆与军车相遇时应当避让, 让军车优先通过, 既不能强行超车, 更不能并线混入军方车队。美国的州际公路是世界上最发达的公路系统, 最初是为了提高美军机动性。艾森豪威尔总统当时指出, 州际公路系统既可以大大提高军队的机动性和安全性, 还能促进经济建设。

俄罗斯和前苏联政府交通运输部门平时根据国民经济需要充分考虑军队作战需求, 制定了近期和长远的建设规划和计划。在重要方向特别是国防部指定的方向上修建高速公路、联络支线和高速公路备用桥梁及隧道;在高速公路沿线储备修复器材等等。20世纪70年代以来, 前苏联在重点发展欧洲公路交通的同时, 也加强了亚洲战场的公路建设, 重点是增强亚洲各军区之间及战役前、后方之间的连接, 逐步构成纵深梯次配置的战场交通线。用20多年的时间修建了一条从乌拉尔通向赤塔的长5 000 km的高速公路, 显著改善了亚洲地区的陆路交通条件。俄罗斯 (前苏联) 的公路网发达程度不如美国, 但由于其国防要求贯彻落实得好, 战时与发达的铁路系统一道发挥作用, 整体输送能力很强。

2 国外高速公路军民两用项目建设要求

2.1 满足路网布局要求

高速公路是外军部队战役输送、战术机动的主要方式。为此, 国外高速公路一般都接通州际、市地间的断头路, 增加重要枢纽、大中城市和桥梁的迂回等, 接通部队进出道路, 便于部队利用;避开易发生自然灾害地段和战时难以抢修地区, 与重要经济、军事目标保持一定距离;尽量分散配置, 防止一个部位遭受破坏, 引起连锁反应;保留原有道路、渡口, 作为战备迂回线路。如美国高速公路已遍布全国, 连接所有主要军事工业中心和海空据点;主要战略高速公路联络联接通道总长2 700 km, 将大约200个重要军事设施或军民两用机场、码头与美军战略高速公路网络联接在一起, 对驻扎在本土的美军迅速集结和快速出动具有重要作用。俄罗斯政府在建设高速公路时充分考虑军队作战需求, 在重要方向特别是国防部制定的方向上修建高速公路。

2.2 满足部队快速通行和紧急疏散

高速公路具有运载工具多、车速快、数量大、通达范围广等优点, 是铁水空其他运输方式转换和集运的基础, 是外国军队使用最广泛的运输方式。所以外国修建高速公路时, 要求能满足部队快速通行, 特别是高速公路收费口的几何尺寸、出入匝道智能控制设备等;在重要地段、重要桥梁和中央分隔带设置了机动出口, 增加分离式立交, 并与其他公路干线相连接;部队战时、急时在线路破坏、拥堵情况下, 能方便拆除隔离带, 快速驶离高速公路, 实现紧急疏散。如俄罗斯根据部队输送和武器装备及军用车辆特点, 对桥梁通行能力 (载质量) 及尺寸、隧道净空、入口控制等提出贯彻国防要求。美国通常有多条公路通往机场、码头, 但主要战略高速公路网络联接通道是路况最好、路线最便捷的公路;另外, 还设置了快速通道, 供部队快速脱离高速公路。

2.3 满足部队集结休整

未来作战, 保障部队大规模投送、远程投送、高速投送是新时期军队新的使命任务, 这对高速公路提出了更高的保障要求。假设有一条双向四车道高速公路, 如果每日的交通流量是2万辆, 货客车各为一半, 货车按5 t载重、客车按30人乘座计算, 则每日运输货物5万t、旅客30万人, 大约为20个师。为此, 国外设计高速公路时, 要求附属设施的建造及设计应能满足部队运输途中部队集结、物资补给、人员休整、车辆维修、交通管制等。如俄罗斯在高速公路沿线修建器材储备库, 储备相应的抢修器材;美国要求每条州际公路至少为双向四车道, 中途还应有宽敞的停车休息处, 极大地满足了军队公路运输快速机动的需要。

2.4 能改建成野战机场

高速公路具有平整度好, 路面宽, 承载能力强的特点, 即使战时遭到空袭, 也容易修复, 能够作为战时野战机场使用。二战期间, 德国曾把高速公路用作野战机场, 之后这一做法被许多国家推广借鉴。美国有许多路段都专门修建了应急飞机场, 满足飞机跑道要求, 有相应净空条件, 不设置护栏或设置可方便拆卸的护栏, 可供军用飞机起降。就连新加坡, 近年来修建的主要高速公路都作为备用机场, 道面附近有较宽停机坪和地勤车辆停靠场, 公路中间花草、路旁电线杆和树木随时可以移开, 且定位到人, 确保一声令下, 就能很快变为军用机场使用。

2.5 有较强的防护和再生能力

高速公路工程点多、线长、面广, 既固定又明显, 很难伪装, 易成为敌人打击的重点目标;车辆行驶频繁, 难以隐蔽伪装, 极易遭受攻击破坏。现代战争高新技术武器大量运用, 可以实施远距离、全方位、高精度打击, 使高速公路的生存和持续能力面临严峻的考验。近年来, 国外建造高速公路, 充分考虑国防交通保障的需要。如美国预置防护工程, 建立防护体系, 研究运用新技术、新材料对已建公路进行抗震、抗炸和加固等防护措施, 改变和调整相关结构, 确保高速公路的生存能力。俄罗斯还专门缩短桥梁跨度, 优化桥梁结构, 降低桥墩高度, 避免道路长直线;充分利用地下工事、险要地形、地势, 改善隐藏条件。

3 国外高速公路军民两用项目建设的主要做法

3.1 以国家政策为指导, 纳入法制轨道, 政府组织实施

美、俄等国从维护国家安全利益的战略高度出发, 将高速公路建设贯彻国防要求严格置于国家政策指导和法律规定约束之下, 以政策和立法来鼓励与规范在高速公路建设中贯彻国防要求。1956年, 艾森豪威尔签署了联邦资助公路法案。在美国历史上, 建成了州际公路系统是联邦和各州政府成功合作的典范, 各州负责公路的修筑和管理, 并对公路拥有所有权。

3.2 国防要求内容明确, 纳入设计建造标准和规范实施

国外, 一般将高速公路建设贯彻国防要求的内容分为工程设施要求、防护能力要求、技术标准要求等。这些要求的相关内容基本都被融入交通工程设计标准和规范之中, 并具体体现在项目建设的规划、计划, 研究论证报告, 技术规格书和设计、建造方案, 管理使用要求等技术文件内, 由军方和政府交通运输部门共同掌握。发达国家还将国防要求的贯彻延伸到项目建成后的管理使用阶段, 通过一定的组织体制和管理机制, 提高平战转换能力, 更好地发挥其效能。

3.3 政府依法承担贯彻国防要求所需资金

美国在交通建设贯彻国防要求的资金上, 坚持以政府投资为主, 并将资金来源纳入法律法规, 严格遵照执行。如在公路建设贯彻国防要求上, 美国法典第23篇《公路》规定:州际国防公路系统的建设资金90%由联邦政府承担, 资金来自联邦政府征收的公路使用商品消费税, 如汽油等;10%由州和地方政府承担;如果道路穿过未开垦的公共土地、免纳税, 政府拨款将达95%。商务部长有权从“国防进出道路款项”中, 向各州提供修建和维护国防进出道路的费用。

4 国外高速公路军民两用项目建设对我国的启示

4.1 加大宣传力度, 提高国防意识

当前, 长期和平使人们的战备意识观逐渐淡化, 个别部门、单位和领导放松了战备观念, 在高速公路建设中也无视交通战备的需要。为适应交通运输事业快速发展和未来战争对交通保障的要求, 更好地在高速公路建设中贯彻国防要求, 要从国家安全利益的高度认识高速公路军民两用建设的重要性, 应加大宣传力度, 充分发挥大众传媒、信息网络的积极作用, 提高公民的大局意识、全局意识、国防意识, 使得政府和设计、建设施工单位在思想上重视高速公路的国防价值, 行动上自觉按照国防需求贯彻落实在高速公路的建设过程中。建立基于军民融合的高速公路建设后评价制度, 满足国防需要, 形成公路建设、国防交通建设与经济建设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机制。

4.2 建立高速公路建设贯彻军民两用要求的法规

高速公路建设贯彻国防要求涉及到政府、军队、交通行业等多个部门, 无论在规划、建设, 还是后期的管理上, 都要有法可依。目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国防交通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动员法》和《关于加强公路飞机跑道建设的意见》等法规中涉及到了高速公路建设贯彻国防要求的相关内容, 但还缺少系统的、专门指导高速公路贯彻国防建设要求的法律规范。

为此, 国家急需出台高速公路贯彻国防建设要求的法规, 有关部门的职责区分、权力义务和工作机制进行规范;明确高速公路建设贯彻国防要求的范围和内容;确定建设资金来源及资金管理办法等。地方政府可依据本地区的实际, 从保障运输能力和抢修防护等方面, 落实技术规范和要求。

4.3 制定高速公路贯彻国防要求技术标准

高速公路建设中贯彻国防要求是一条平战结合、投入少、效益高的建设路子。当前我国对高速公路贯彻军民融合尚无明确的规定, 对有关技术指标还没有制定统一的技术规范。部分路段高速公路道路及其附属设施的设计和建造的标准尺寸要明显小于我军武器装备, 不能满足战时部队的快速通过;高速公路实行全封闭管理, 部分使用高架桥梁, 公路路面较高, 不易组织部队疏散;高速公路辅助设施配备数量不足, 难以满足战时大规模部队机动的集结、就餐等军事需求;高速公路防护性能差, 战时一旦遭到敌人袭击, 极易出现道路损毁、交通中断。

为此, 我国应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 将贯彻国防要求的技术规定和标准纳入国家有关高速公路建设标准和高速公路建设技术规范之中, 从运输、防护、抢修等方面, 增加满足国防要求的军运能力、战机起降能力、防护能力、保障能力、抢修能力、管理能力的技术标准, 增强其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4.4 完善高速公路贯彻落实国防要求工作机制

搞好高速公路建设贯彻国防要求必须有完善稳定的工作机制。高速公路建设贯彻国防要求是一项政策性、技术性都很强的工作, 既涉及各级政府和计划、交通、财政等部门以及设计、施工单位, 也涉及军队机关及作战、军交等部门, 更需要依靠各级战备部门, 涉及部门单位多, 工作关系复杂, 组织难度大。当前我国高速公路管理体制还存在着不顺畅, 如我国高速公路建设主要通过向社会发行债券股票、向银行贷款、利用外资及有偿转让收费公路经营权等方式筹集资金, 这种投资机制, 不能保证来源资金的稳定可靠。

因此, 应根据《国防法》《国防交通条例》的有关规定, 对建设中的工作程序、工程质量、维护管理等作出明确规定, 理顺工作关系, 完善工作机制, 明确职责要求, 把高速公路建设落实国防要求真正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张鸿彦.对公路建设贯彻国防要求有关问题的探讨[J].国防交通工程与技术, 2006 (2) :9-11.

[2]刘睿, 黄晓明.西藏公路建设与国防[J].中外公路, 2010, 30 (1) :48-50.

[3]李遂汝, 常春伟, 徐理博.高速公路建设贯彻国防要求研究初探[J].国防交通工程与技术, 2012 (5) :1-4.

[4]徐理博, 许超, 常春伟, 等.公路桥梁国防重要性评价研究

上一篇:塔式锅炉安装下一篇:风险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