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课堂

2024-08-25

医学课堂(精选12篇)

医学课堂 篇1

1 问题提出

医学院校开设的专业大多为医学方向, 但仍然有部分专业与医学无关或关系不大, 如物联网工程专业、生物科学专业、生物信息专业、公共管理专业等。这些专业很多都是理科专业, 需要较多的数学知识, 除了开设的高等数学课程以外, 学生还要选修或必修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等相关课程。笔者在医学院校从事非医学专业数学相关课程教学近10年, 学生在课堂表现出积极性不高、参与度不够、气氛沉闷、情绪浮躁等特点, 甚至部分学生旷课、迟到, 学期课业考试挂科人数较多, 不及格率较其他课程高, 反应出的问题相对较多。

2 问题分析

2.1 学业问题

很多非医学专业学生对自己的专业不了解, 不感兴趣, 甚至非常迷茫。他们普遍认为自己的专业前景不理想, 与自我设想相差太大, 很多学生是调剂到相关专业的, 导致他们学习目的不明确, 学习动力不足, 学习成绩不理想。

2.2 网络问题

网络往往成为很多学生逃避现实、麻痹自己的工具, 将自身烦闷、无聊及压力寄托于网络。智能手机的普及也加速了学生对网络的沉迷, 无论是课堂还是课间, 无论是有课还是没课, 无论是在路上还是在宿舍, 很多学生的视线都离不开手机。

2.3 情感问题

情感寄托也是很多学生消磨时间的一种方法。找一个感情寄托, 置身其中, 把所有东西都抛开, 用爱情的力量抚平生活、学习中的不顺心与烦闷, 把情感当作“避风港”, 享受象牙塔的爱情日光。

2.4 职业心理问题

每位学生对自己的职业期望值都很高, 但由于专业限制导致职业需求模糊、职业前景黯淡, 使其在心理和行为上容易产生波动, 形成一种不良心理状态, 从而影响整个大学阶段, 乃至以后的职业发展。

2.5 大学生活适应问题

对大学生活的适应情况, 从侧面体现了学生面对问题、适应问题、解决问题能力。俗话说“既来之, 则安之”“是金子, 到哪都能发光”, 但很多学生只着眼于眼前, 不从长远考虑, 不能用积极的行动去努力改变, 而是无法适应新的环境, 一味地埋怨, 造成恶性循环, 学业、生活问题等接踵而至。

另外, 情绪问题、人际交往问题、贫困问题等也是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一些常见因素。

3 对策分析

针对非医学专业学生的课业、生活表现以及其心理特征, 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方面来尝试解决。

3.1 加强学生人生观、世界观教育

任课教师可以联合相关院系, 开设相关性质的选修课程, 对非医学专业学生定期进行人生观、世界观教育, 经常举办一些活动, 开设心理讲座, 如邀请与学生专业相同或相近的成功人士来进行现场交流。虽然人生观、世界观教育对于大学生来说比较教条, 但可以及时疏导、及时发现问题, 最终能起到一定效果。

3.2 注重数学文化思想启迪教育

数学相关课程虽然只是公共基础课程, 但数学文化、数学方法中蕴含了许多哲学思想, 是对人生、对生活很好的折射。

如图1所示, 在曲边三角形内摆满小矩形, 当小矩形宽度减少时, 小矩形面积之和与曲边三角形面积之间的误差将如何变化?进一步引出怎样求曲边三角形的面积[1~3]。

初学定积分时, 曲边图形的面积求解是教学难点, 它就像生活中的一些困难, 面对困难怎么解决?数学方法有分割、近似、求和、取极限, 它反映出很多生活哲理, 如化整为零, 把困难分解成许多个小困难逐个解决, 但解决过程中困难可能会像极限一样趋于无穷大, 只有认清问题本质, 分解、求和、取极限, 才能得到最终想要的结果。这就是定积分思想带来的启迪。

再如求导运算中, 幂函数求导、反函数求导、对数求导等, 同样都是初等函数, 但求导的方法和结果却有很大差异。这蕴含了丰富的生活哲理:每个班级每位学生的性格都不相同, 只有学会尊重别人, 和睦相处, 班级这个大家庭才会多姿多彩。

3.3 结合专业背景, 提高学生兴趣

在医学院校基础课程中, 数学相关课程是比较抽象、难以理解的, 课程讲授应避免出现照搬课本、生硬空洞现象, 应以学生专业知识作为背景, 多讲与专业知识相关的习题、例题, 提高学生兴趣。如高等数学中, 为了引入“函数单调性”, 可以引入血压的生理周期变化图, 如图2。

通过观察图2, 可以很直观地了解单调的概念。在介绍极值概念时, 也可以借助正常人体的心电图作为引子, 这样不仅有助于数学学习, 还能丰富医学常识, 起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3.4 用最直观的方法帮助学生掌握课业知识

示意图能够比较直观、有层次地显示知识体系结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 便于初学者理解与表达[4]。数学相关概念与定理的文字表述相对抽象, 难以理解。例如, 在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讲解中, 当介绍概率的公理化定义[5]时, 如果只介绍文字内容, 就非常生硬空洞, 笔者认为这时可以借助示意图, 如图3所示。

结合图形, 把上述长方形理解为长方形薄板, 其质量为1, 那么事件的概率就可以理解为所在圆面对应的重量, 这样, 公理化的其他结论也就便于理解了。第二幅图解释了互斥时的概率关系, 第三幅图解释了事件A与B、积事件时的概率关系, 非常直观易懂。再如介绍条件概型计算公式[5]时, 很多学生看到定义后不理解这个公式是怎么得到的, 我们同样可以借助示意图, 用公理化的定义来解释 (如图4) 。

由概率公理化定义可知, 当薄板质量为1时, 事件的概率是其所对应的重量, 但如果薄板质量不为1时, 事件的概率可以理解为重量的比值, 条件概率就指图4中, 在考虑薄板的情况下阴影区域的概率, 这样条件概型公式就得到了, 薄板的质量不是1, 因而条件概率即阴影部分的概率就是与其的比值。可见, 示意图在教学中的作用是非常明显的, 可以引导学生在观察中思考, 经历了看图、想图、用图的过程, 能得到意料之外的收获。

4 总结

非医学专业学生课堂、生活所反映出的问题, 需要学院 (系) 、教师、学生共同努力来解决。对于教师而言, 应以教学作为主要手段, 不断扩充自身教学手段, 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 依托互联网资源, 尝试创新教学方法, 帮助学生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葛琳, 熊安明, 刘智.医用高等数学[M].武汉:科学出版社, 2014.

[2]顾作林.高等数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7.

[3]张选群.医用高等数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

[4]梁寒冰.谈医用物理课堂教学的示意图教学策略[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 2010, 24 (6) :592-594.

[5]祝国强.医药数理统计方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9.

医学课堂 篇2

传统临床医学教学经过多年的实践与发展,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培养出了一批批优秀的临床医生,为缓解人民病痛,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做出了重要贡献。然而,纵观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以下简称“我院”)临床医学教学现状,还普遍存在着诸多问题,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1.1 知识内化方面 长期以来,参与教学的老师和学生都很少关注课前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往往只在临近考试的时候背诵理论知识,考试结束后,就很少再去深入理解和研究[4]。在课堂上,教师通过一成不变甚至用了很多次的PPT将知识一次性“灌输”给学生。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只停留在非常浅显的基础层面,甚至部分学生因各种原因造成对知识的理解偏差也未能得到及时纠正,导致在以后的临床工作中产生很多不必要的浪费或者严重问题[5]。1.2 沟通交流方面 临床工作是由无数繁杂琐碎的工作组成,学生既要面临学业压力又要参与临床工作,一般情况下师生之间的交流只局限在课间,大部分学生只与直接带领自己的师兄姐交流。然而,交流的深度和广度对学生知识的内化、个人沟通能力的提高,对教师教育方式和教育内容的及时反馈和调整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6]。学生应该多与老师交流,及时消除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偏差和存在的问题。

1.3 实践探索方面 在新形势下,医生法、医疗举证倒置制度的实施,作为双重身份的临床医生和带教老师不敢轻易将动手机会让给学生,会直接告知正确答案或最简单的操作方式,学生也很少主动探究原因,结果有不少同学外科实习结束了,还没有参加过几次手术[7]。即使上台了,也只能是拉拉钩,缝合、止血等基本操作仍不熟练,更谈不上主刀。内科实习结束时,一些基本的操作如胸穿、腹穿、骨穿等基本操作还不会做。另外,现行的患者选医生制度更不利于实习生操作水平的提高[8]。基于临床教学开放、理论、实践性强等性质,笔者逐渐认识到,如果在教学中进一步发挥学生本身的主体性作用,对于加强学生对临床理论知识的内化、科学思维的训练以及临床出书11年荐刊老编辑Q2043944129水平和技能的提高等,均会起到明显的强化作用。而这些,正是目前兴起的翻转课堂教学法的优势所在。基于其混合学习理论,促使研究者开始接触和学习翻转课堂教学法的相关内容,并且构思和尝试将其应用在临床医学教学中[9]。

基于翻转课堂的临床医学教学模式构建

翻转课堂,也被称之为翻转课堂教学法。2007年萨尔曼?可汗首次提出,其主要思想是将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前置到课堂以外,而把学生对知识的深入内化、问题探讨和任务解决放在课内的一种教学模式[10]。2011年萨尔曼?可汗在TED大会上做了《用视频重新创造教育》的演讲,并让翻转课堂真正风靡全球,引起全球教育界的广泛关注[11]。我国翻转课堂的研究起步相对较晚,2011年开始出现翻转课堂的相关研究,也出现了一些成功的案例,如公海霞等[12]构建的促进学生学习水平的QQ群及时交流平台;张金磊等[13]将教学过程分为课前和课中两部分,提出了翻转课堂有利于个性化协作式学习环境的构建与生成。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也发现还有诸多问题,比如仍然存在对翻转课题的宏观介绍多,深层探讨少;对中小学教学在翻转课题专利申请论文斧正老师扣2798419225中的应用研究较多,而对大学研究较少;对理工科课堂授课研究多,而对实践课研究少等问题[4]。因此,本文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法引导学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多次的知识内化和交流,从而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临床教学效果[14]。本研究将临床医学教学分为三个阶段,即理论学习、临床见习和临床实习[15]。临床见习和实习之所以被分为两个阶段,是由于患者永远不能被当做试验品,只许成功,不许失败。在学生还不具备独立诊治水平和能力的情况下,先经过临床见习阶段,逐步放权并引导学生完成诊治。通过这个过程,学生在有限的学习时间内,延长了动手实践的过程,这无疑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其团结协作精神和创新能力得到训练,使学生的全面素质得以提高。基于翻转课堂的临床医学教学模型见图1。

2.1 理论学习阶段 掌握学习理论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姆提出[16]。如果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去学习,辅之以经常、及时的反馈,大多数学生能达到课程目标所规定的掌握标准[17]。将老师在传统课堂上授课的幻灯进行分解,每个幻灯讲解一个主题,并进行美化、修饰,时间控制在15 min以内。为了吸引学生注意力,提升视频点击量,经过筛选,确定由对这门课有多年授课经验、语言表达风趣幽默的老师进行录制。学生根据老师发布的自主学习材料,依照个人学习习惯和计划观看教学视频、浏览学习资料。在学习过程中遇到不懂的问题,随时随地通过QQ群向同学或老师咨询,并将自学中遇到的问题记录下来,以备课堂讨论解决 2.2 采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改变“讲授式教学”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最早从认识的发生和发展角度提出建构主义[18]。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建构主义得到快速发展,也为翻转课堂的普及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支持。翻转课堂上老师不是教学的主体,而是知识的引导者和促进者,老师帮助学生认识自身的主体地位,并提供各种机会发挥主体作用,促使学生做知识的主动追求者和意义建构者。讲授式教学,即教师以讲授的方式向学生传授知识。在翻转课堂中,学生成为知识传播的主体,由学生课前通过自我学习和深入交流提出问题,在课堂上与老师和同学探讨并解决问题。通过反复的质疑、争论,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内化,增强学生的自主意识[19]。2.3 采用协作学习理论锻炼并逐步提高学生自主诊疗水平和能力 协作学习理论顾名思义通过小组或团队的形式进行共同学习[20]。要求学生对其发现的问题、学习的感受和搜集的资料等与小组成员分享,也要求对其他组的观点、意见进行质疑、争论和商讨。这样小组内部和各小组之间形成了小环扣大环,环环紧扣的局面,不会丢下一个人,也促进了小组和各同学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升学生自尊心和学习的信心。运用翻转课堂协作学习理论,让学生学会与其他人合作完成工作,学会与患者的深入沟通和交流。在治疗过程中,同学与同学、小组与小组之间交换诊疗方案,每组写出错误和值得借鉴的地方,并对照检查自己的报告情况,最终完成诊治。基于翻转课堂的临床教学模式应用 根据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过程,对骨科教学中颈椎病这章内容进行实践[21]。主要针对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部2012级临床医学专业的28名学生,以学生在理论知识学习、见习和实习这三个阶段的学习效果为参考,研究模式应用价值。由于人数较少,不进行分组对照实验,这些学生同属一个年级、一个专业,其学习水平和能力基本均等,研究结果具有一定的可信度。颈椎病翻转课堂教学流程见表1。3.1 分组测试

此次研究对象共28人,分为7个小组,每组4人。学生可自行分组,每组要包括班干部、“学霸”、比较沉默的同学各1人。在实习中,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测试时,若有70%以上的学生没有做对,则教师就难点重点进行讲解;若30%~70%的学生没有做对,则采用小组讨论的形式解决问题;仅有30%以下的学生做错了,教师则进行个别指导。这样既充分调动了每一名学生的积极性,又能及时对不同学生的不同问题进行个性化的指导和帮助。3.2 汇报展示 老师和学生一同制订小组活动规则,规定每个环节每人必须发言1次;每人都必须参与小组活动,比如有人主持讨论,有人进行幻灯汇报,有人回答他人提出的问题等。各组汇报时由其他组同学针对其诊疗方案和预期结果的科学性、目的性、可行性、风险因素和有效性进行分析和讨论,并由老师随时简要点评。3.3 讨论和交流 采用旋转木马式的头脑风暴。每组将本组诊疗方案,交给下一组评阅。由各组轮流发言,每组针对另一组诊疗方案和结果的风险性、有效性等进行分析和讨论,指出问题所在,老师可随时简要点评。3.4 组内评价和组间评价传统课堂中,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是成绩,分数高则代表学生各方面都好,否则被认为是差生、后进生。互评作为此次翻转课堂实践的一大亮点和翻转课堂评价的最优方式,是培养学生学习评估水平的基础,将学生从被测的被动转为主动地评价,只有会评价他人的对与错,才会更正确地评价自己。当然,翻转课堂在颈椎病这章内容实施过程中有很多值得借鉴和参考的地方,但由于实验样本量小,本次的实验对象只选择了2012级临床医学专业的28名学生,没有分组进行对照实验,学生在对临床病例解决方案的提出和对具体病情的处理方面后续还需要做大量的研究。在以后的实验中争取扩大样本量,积极争取更多学生的参与和实践,对采用翻转课堂对临床医学的教学效果做更全面、更深入的研究。

应用结果 通过在骨科教学颈椎病这章内容中实施翻转课堂,与传统课堂教学相比,学生在学习主动性、内容的掌握程度、病历书写规范、医患沟通容易度、案例解决方案的可行性和处理临床病例的准确性方面都有所提高,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三点: 4.1 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内化 翻转课堂通过学生课前反复学习和讨论、课中主动提问等锻炼了自主意识,加深了对知识的内化,使知识得到长久保存,不易于流失或混淆。在课程结束的综合考试及临床实习过程中,相对于骨科教学中其他章节,学生在处理颈椎病方面的患者时更容易,处理方式更为妥当,这充分展现了学生对这部分理论知识的深入内化程度。4.2 促进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的深入探讨与交流通过翻转课堂,师生、生生的互动交流时间不仅仅集中在课堂,并且通过互联网上的QQ群、微信群等线上线下的持续不断交流,既凝聚了师生感情,加深了教师对学生学习状况的了解,又促进了学生之间的协作式学习和个性化的培养。4.3 让临床实践更加深入 学生在已具有坚实理论基础的背景下进行临床见习或实习和在对理论知识只了解皮毛的背景下实践效果是完全不同的。临床实践证明,学生在课前做了充分准备后进行实践,错误率会大幅度减少,更趋向得出准确诊断结果和治疗方案。

结语

医学英语听力课堂中的任务设计 篇3

【关键词】任务 教学 医学 英语 听力

【Abstract】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explore the task design in medical English listening class. On the basis of TBLT,combines with Underwoods listening three stages,the tasks in medical English listening class are designed. The findings demonstrate that TBLT is feasible in medical English listening class. It also can improve the medical English listening teaching and learning.

【Key words】task teaching; medical English listening; List of Abbreviation

一、引言

听力是英语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由于不少学生在进入大学前没有上过听力课,听力这一薄弱环节更显突出。虽然人们将任务型教学法应用于多种课堂,但任务型教学法在医学英语听力课中的探索并不多见。虽然医学院校开设了公共大学英语听力课程,但专门针对医学英语听力课却很少见。因此,本研究探讨任务型教学法在医学英语听力课堂中的可行性,研究结果可能对医学英语听力教学提供帮助。

二、文献回顾

1.任务型教学法。任务型教学法是由珀拉胡于1983年在印度班加罗尔实验的基础上首次提出,发现学习理论,建构主义理论,系统功能语言学是任型教学法的理论基础。Nunan 将任务分为真实世界任务和教学任务。并于2004年对教学任务做了如下定义:

教学任务是一份课堂工作,它包括学习者理解,熟练使用目的语,并使用目的语输出或相互交流;学习者的注意力集中于调动他们的语法知识来表达意义;相互交流是为了传送意义而不是熟练使用其形式。任务应该有完整的意义,可以使其独立存在于交际行为的整个过程。当说到任务型教学法的实施,Nunan (1999)提出了五个原则:(1)言语、语境真实性原则;(2)形式——功能原则;(3)任务相依性原则;(4)在做中学原则;(5)扶助性原则。

Carless探讨了任务型教学法在香港三个小学的实施和影响老师在课堂上实施交流任务的六个因素。随后提出了影响香港小学课堂实施任务型教学法的因素模式,该模式可能为任务型教学法在其他课程中的实施提供新视野,尝试性的因素模式是老师对任务的理解,老师对任务型教学法的态度,任务型教学的时间,教材和话题角色,老师的准备和材料,及小学生的语言水平。该研究表明老师对任务型教学法的态度越积极,他所花的准备补充的任务型材料创造实施活动的课堂时间就越多,他认为这些因素之间复杂的影响将影响任务型教学法的实施范围。

2.听力。Underwood提出听力过程的三阶段。第一阶段,声音进入感觉储存,经常被叫做“回声”记忆,并且根据学习者已经拥有的语言知识将其组织成有意义的组件。第二阶段,检查单词和短语并将其与已经存在于听者长期记忆中的信息进行比较,意义也是从中提取而来的。第三阶段,在听者已经从话语中重建意义后(该话语可能是也可能不是说话者的意思),他或她为了今后使用可能将信息转换到长期记忆。他也提出了听力教学三步骤,听前,听中,听后,在听前阶段,学生激活他们的词汇和背景知识,在听中,学生发展他们提取信息的技能,在听后,包括了听力任务的扩展和发展。Richards提出听力理解过程中的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过程。自下而上是先理解最底层的意思,然后理解上一层的意思,依此类推。自上而下被定义为通过首先假设最普通的任务解释话语,然后通过阶段向下移动,依此类推。Anderson and Lynch 区别了交互和非交互听力。交互听力指在听力任务中听者有机会与说话者交流,协商相互交流的内容。非交互听力指一些任务比如像听广播或正式的讲座,信息的解释只是从说话者到听者。

林挺分析了听力的三个过程,它们分别是语言学阶段,认知阶段,元认知阶段。作者认为听力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听者的最终目的不是理解接收到的信息,而是吸收主要观点,听者不仅要精通语言,而且要有综合听力水平和认知能力,因此,应该从以上三方面提高学生的能力。姜维焕通过访谈和学生的自省探讨大学生面临的听力问题,问题被分为语言理解模式三阶段并且根据相关理论进行问卷调查。第一阶段是认知阶段,包括新单词,语速,对已知单词的模糊性,及当他考虑前一个问题时失去了接下来的内容的问题;第二阶段是语法分析阶段,包括很快忘掉听到的内容和不能被建立的心理认知;最后一阶段是应用阶段,知道句子中的单词但不清其表达信息。最后,作者为大学英语听力教学提出了一些建议。何苗,胡青青对湖南某医学院校非英语专业128名医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运用SPSS分析了所有数据,研究结果发现学生的听力策略处于中等水平,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和社会情感策略呈从高到低状态;在元认知策略和认知策略的使用上高分组和低分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马颖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探讨了医学院校学生英语听力的状况,研究结果显示学生在听力学习过程中学习策略使用频率不高,建议教师注重培养学生使用听力策略的理念。赵婉秋,初彤,梁汇娟以宏观语言技能指导为原则,分析了目前大学英语听说课和读写课分开上的弊端,提议通过将听说和读写技能融合在一起的方法克服现有教学的缺点。

三、任务设计

以任务型教学法的理论为基础,结合Underwood 提出的听力过程三阶段,本研究将设计医学英语听力课堂三阶段。

1.任务前。开始上课,老师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预习任务是搜查关于Collecting Medical History 的相关知识。学生回忆自己在就医时医生询问病史的经历和影视作品中的关于病历的场景,每组积极热情地将关于收集病历的相关单词和短语写在黑板上,比如patient,illness,history,existing medical health problem,take medicine,surgery,medical test,infection,virus,and so forth.师生共同将这些词分类。有的小组展示了英文版的病例。随后,老师播放了一段关于儿科大夫询问病史并写病历的会话录音。

2.任务中。(1)任务。老师告诉学生这节课的任务是听短文填空,标题是Collecting Medical History,播放三遍录音。学生被告知他們应该做的不是抓住每个词而是理解文章的大意。这一阶段强调听力过程的流利度,目的是鼓励学生使用目的语并通过练习提高听力。学生按小组完成听力任务,老师在教室走动,鼓励学生用目的语交流。(2)计划。学生在小组内积极讨论并准备报告任务结果,组内有的学生偷懒,沉默不参加组内活动,认为有其他学生完成任务,大部分学生积极的各抒己见,有的学生记录大家的讨论结果,不断完善任务结果,考虑由谁代表小组报告。这一环节学生更注重任务结果的准确性。老师在教室观察,必要时给予学生指导。(3)报告。每组代表向全班报告他们组的任务结果,更注重形式和准确性,组内学生可以补充完善,其他学生认真听,必要时修改完善自己组里的报告内容。

3.任务后。老师对每组的报告进行了积极的评价,纠正了一些错误,分析总结出短文填空的正确答案是medical history,patient,diseases,allergies,familiarize,apprehensive,hospital visit,important relevant questions,nervous,pediatrics.并分析强调了这段听力材料中的重点和难点,关键的语言点。

最后,老师布置课后作业,要求每组写一份病历,下节课前交,并预习下节课的内容,搜查关于“Registration”的相关背景知识。

四、结束语

研究结果表明任务型教学法在医学英语听力课中切实可行,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听力,增强学生观学习医学英语听力的兴趣和自信。但本研究也有不足之处,比如在医学英语听力教材的选择上范围较小。建议未来的研究探讨激发学生学习医学英语听力的兴趣,增强学生使用目的语交流的自信,开发科学、合理、多样化的医学英语听力教材。

参考文献:

[1]Richards,J.C.Listening Comprehension:Approach,Design,Procedure[J].TESOL Quarterly.1983,17(2).

[2]Anderson,A.& Lynch,T.Listening[M].London: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88.

[3]Underwood,M.Teaching Listening[M].New York: Longman,1989.

[4]Nunan,D.Designing Tasks for the Communicative Classroom[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9.

[5]Carless,D.R.Factors in the Implementation of Task-based Teaching in Primary Schools.2003.

[6]Nunan,D.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4.

[7]林挺.浅析英语听力过程三段论[J].现代外语,1996.

[8]姜维焕.从认知角度探讨听力问题[J].外语电化教育,2006.

[9]何苗,胡青青.非英语专业医学生英语听力策略调查[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16(2):39-44.

[10]马颖.医学院校学生英语听力学习策略调查与分析[J].职业技术教育,2014,756(35):34-37.

高职医学生思政课堂的调查与思考 篇4

一、调查对象与方法

本次调查以雅安职业技术学院 (以下简称学院) 的在校医学生为主体, 采用等距抽样方法抽取调查样本。具体做法是先从教务处得到学院在校医学生名单和所在班级, 按一定顺序编号, 生成抽样框, 然后根据样本规模500 人进行班级抽样, 构成本次调查的样本。

对抽取的样本主要采用问卷法等形式收集资料。问卷由23个大问题构成, 共47个问题, 调查内容涉及大学生自身情形、课堂表现、行为习惯以及意见建议等方面。本次调查工作由课题负责人组织, 调查样本的抽取及问卷的发放和回收均由各主研人员实施和完成, 实际发放问卷500 份, 回收有效问卷464 份, 有效回收率92.8%。全部问卷资料经审核、编码后进行统计分析。实际调查样本的构成情况基本符合总体的分布情况, 抽样及分析结果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见表1) 。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 高职医学生基本情况

高职医学生是未来的基层医生, 需要具有一定的责任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他们对将来的择业就业比较敏感, 学习压力较大。高职医学生目前境况如何是调查问卷的重要内容, 调查结果如下所示 (见表2) 。

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高职医学生境况有以下特点:其一, 学习、生活和见习压力均很大, 不同意人际关系压力大的观点占36.4%, 高于其他三者, 同意就业压力大观点的学生占比高达72.4%;其二, 责任素养和职业素养均有待提高, 一半以上的学生认同此观点;其三, 绝大部分学生并不认可高职医学生心理问题严重的观点。综上表明, 多数高职医学生心理没有太大问题, 但目前各方面的压力均较大, 期待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包括责任素养和职业素养。高职医学生的责任感是指高职医学生作为一名医疗辅助工作者的责任意识, 是对病人、对自己、对社会和国家所应承担的道德责任, 并自愿承担它所带来的心理压力。思政教师应加强对高职医学生的责任感教育, 培养其责任素养和职业素养并帮助学生正确对待和处理各方面的压力。

(二) 高职医学生网络使用情况

高职医学生网络使用较频繁, 上网已成为日常生活的组成部分, 应了解他们使用网络的基本情况和动机, 这对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有着重要意义 (见表3) 。

从上表可以看出高职医学生上网的特点:超过80%的高职医学生上网是为了查阅资料、聊天交友、浏览新闻和网上购物, 但也有超过60%的学生是为了玩游戏和其他活动。这表明学生更多地把网络当成生活和学习的工具, 玩游戏应该给予合理引导, 提醒他们不能沉溺于游戏。

(三) 思政课堂吸引力调查

思政课是高职医学生一、二年级的必修课程, 作为非专业课程, 理论性又比较强, 是否对绝大部分具有理科生基础的高职医学生具有吸引力, 他们是否关注课堂, 调查结果如下 (见表4) 。

从表4中的数据可以看出, 一方面, 70%以上的高职医学生关注教师的授课内容、援引案例和课堂学习氛围;另一方面, 教师的授课方式和言谈举止以及课堂严格要求受关注度超过了60%;另外, 其他学生的课堂表现和其他方面不会引起他们太多的关注。综合来看, 教师作为课堂的主导者无时无刻不受到学生的关注, 学习内容与学习方法受到高职医学生的高度关注, 学生的关注点应该引起教师的充分重视。

(四) 学生思政课堂需求调查

思政教师是思政课堂的引导者, 高职医学生对思政课堂有何要求, 调查结果如下所示 (见表5) 。

上述调查表明, 90%以上的学生赞成教学内容应详略得当、重点突出, 授课方式应丰富多变, 课堂组织应合理有序, 应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 赞成课堂考勤点名制度的学生也占近75%。这充分表明高职医学生对课堂要求较高, 希望加强知识学习。

(五) 高职医学生思政课堂情绪调查

高职医学生对课堂的情绪变化虽为感性认识, 但也是改进思想政治教学的重要依据。外在情绪变化往往是内在心理的反映, 高职医学生课堂情绪调查结果如下所示 (见表6) 。

上述选择是多项选择, 调查学生在思政课上的情绪状态, 保持平静心态的学生占71.8%, 产生烦躁、紧张、无奈和悲观情绪的学生总占比为71.4%, 超过开朗、愉快和兴奋情绪的55.7%。调查结果充分说明思政课教师需要加倍努力, 以满足学生对思政课的需求。

三、结论与思考

(一) 主要结论

本研究对学院500名在校医学生进行抽样调查与统计分析, 描述了在校医学生思政课的课堂表现与诉求等, 通过研究所得的结论主要有以下五点。

首先, 高职医学生多是独生子女和共青团员, 大部分来自农村, 年龄集中在18至20周岁, 责任意识较强, 就业压力较大, 功利性化学习动机明显。

第二, 大部分高职医学生认为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对自己的学习、生活和成长有作用, 学习动机受教师教学方式影响相当大, 不想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要原因是对课程缺乏了解以及课程不符合自己的兴趣爱好。

第三, 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堂上能坚持认真听课和做笔记的学生只有一半左右, 更多学生有选择地参加教学活动, 遇到困难多求助于网络, 宁可放任不管也不请教老师的学生较多。

第四, 影响课堂教学效果的首要因素是学生课堂玩手机, 其次是教学的内容和方式, 只有一半左右的学生认为教师在组织教学和管理课堂时采用了较好的方式方法。

第五, 在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交流的过程中, 超过三分之一的学生是勉强应付、很少交流, 超过三分之一的学生认为只要专业课学好就行, 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不学都无所谓, 一半以上的学生表示如果其他课程和活动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发生冲突, 更愿意放弃思想政治理论课程。

(二) 相关建议

结合上述分析, 笔者对如何提升高职院校思政课堂教育效果提出建议, 认为需要从以下五方面着手改进。

首先, 思政课教师应充分考虑高职医学生的学习基础和生活习惯, 对症下药, 有的放矢, 尽可能减少他们课后学习负担, 避免思政课与专业课学习发生冲突。多角度地阐明学习思政课程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帮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和学习动机, 提高他们学习该门课程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第二, 针对高职医学生的个性特点和专业特性, 大力推进教学科研改革, 立足内涵建设, 打造具有高职医学生特色的思政课精品课堂, 合理设计各章节内容, 以社会热点、时政热点为教学载体, 引领学生进入问题情境, 设身处地换位思考问题, 增强他们对思政课理论的认同。同时, 结合高职医学生的实际深化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的研究, 积极探索利用网络资源、微博微信等公共平台开展教学, 使课堂有更多的切入点和突破口, 引导学生在真学、真懂、真信、真用上下大功夫, 花大力气, 让每一堂思政课都能生动深刻、入脑入心, 入情入理、共鸣共进。

第三, 针对部分高职医学生思想上的困惑和错误, 思政课教师应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加强理想信念教育, 把课堂理论与课堂实践结合起来, 把教师经验经历与学生的见闻见识结合起来, 力争每一堂课都能“有血有肉”, 最大限度地增强课堂教学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第四, 针对部分高职学生的听课情况和课堂诉求, 思政课教师应充实教学内容, 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 把教学内容与社会现实相结合, 引入时政要闻, 利用现代化教学技术设备, 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讨论, 创设教学情境, 以期提高思政课教学效率, 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第五, 根据人才培养方案和思政教育特点, 思政课教师应尽可能结合校园文化活动和其他部门的思想政治教育开展教学, 与学生处、团委和辅导员或班主任紧密联系、沟通协调, 把担负思想政治教育的各方面力量组织好、协调好, 形成目标统一、步调一致的教育体系, 发挥各教育主体的作用, 形成教育合力。此外, 思政课教师要尽可能多地通过软约束力即说理手段对学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辅之以硬约束力即纪律措施施加惩戒。譬如, 把课堂表现纳入平时成绩考核, 定期向辅导员交流班上学生的表现, 把课堂活动表现优秀者推荐给学生处和团委, 让其特长进一步发挥等。

参考文献

[1]运怀英, 郭政东.高职医学生人文素质现状的调查与培养[J].西北医学教育, 2007 (15) .

[2]赵守政.当前高职医学生责任感的现状、问题与对策:以泰山医学院为例[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 2008.

医学课堂 篇5

学中的应用

[摘要]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医药卫生方面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也愈来愈频繁,急需大量具有医学专业英语知识的医务人员,因此医学英语开始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但是由于成人学生年龄、学习基础存在差异,同时多是以工作一族为主,受到工作时间、家庭情况和工作环境的限制,导致当前成人学生英语基础水平参差不齐、、精力容易分散、认识能力存在差异等。基于微?n的翻转课堂模式的医学英语学习能根据成人学生的自我兴趣和不同的特点,进行差异化的英语教学,避免成人英语学习的盲目性,充分调动成人英语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实现学习自主性与交互性相结合、学习主动性与情境性相结合、学习独立性与探索性相结合,达到切实提高成人高等教育医学英语教学质量的目的。

[关键词]微课;翻转课堂;医学英语;成人高等教育

一、引言

教育部在《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中提出,到2020年要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成人高等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组成部分,在提高国民受教育程度、构建学习型社会、实现大众化教育等方面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作为全日制高等教育的一种有效补充形式,由于不受年龄、性别、职业等限制,学习形式灵活,成人教育成为在职人员快速提升学历、增长能力、丰富知识、提高技术和专业资格的首选。

二、成人高等教育中医学英语教学存在问题

1.缺乏专业教育特色,主导思想不明确。

医学英语作为专业的英语课程,缺乏专业教育特色。教育部明确提出,成人高等教育英语课程不仅应打好英语基础,更要注重培养实际使用语言的技能,特别是使用英语处理日常和涉外业务活动的能力,也就是说英语学习以实用为主,应用为目的,着重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

但是大多数成人高等教育院校中,习惯于过去普通教育的思维定势,英语课程设置缺乏创新,教学内容单一,体系老套。教学采用传统的以理论研究为主的教学大纲,延用以课文讲解,语法教授为中心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模式,过度侧重语言自身的学习,而忽视了语言在现实生活中以及实际工作中的运用,远远不能满足学生对实际操作、运用的需求。成为制约和影响英语教学质量乃至学生培养质量的重要因素。

2.教师教学任务繁重,教学质量低下。

高校扩招以来,教师与学生的师生比很高,外语教师大都超负荷工作,据调查:90%以上的学校英语教师每周课时在16学时以上,不少教师平均周学时在20-26学时,学生常以80人以上的大班行课,违反语言教学规律。

3.学生学习现状令人堪忧。

(1)对成人学生而言,很多人参加成人高等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能更好地工作,保住现在的职位或者获得更好更高的职位。但是随着年龄增长,成人学生面临着更多来自家庭和事业的外部干预。尤其是人到中年以后,大脑发育的鼎盛时期已过,机械记忆力下降,导致词汇记忆效果差,同时学习模仿能力下降。

(2)多数成人高等学校教学手段还很落后。一些高等院校成人的教学手段还是采用老师板书、学生被动学习的方式进行的,从而造成学生的实践能力差,无法进行系统、深入的学习和实践。此外,课程教学设计不合理,常常是理论与实际脱钩,无法跟上当今经济科技迅猛发展的步伐。

三、微课与翻转课堂

微型视频网络课程简称为“微课”,它是以微型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针对某个学科的知识点(如重点、难点、疑点、考点等)或教学环节(如学习活动、主题、实验、任务等)而设计开发的一种情景化、支持多种学习方式的在线视频课程资源(关中客,2011:14)。微课程能够与传统的长时间授课取得相同的效果,其核心理念是在课程中把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紧密地联系起来,以产生一种“更加聚焦的学习体验”(胡铁生、詹春青,2012:65-69)。微课作为新型的教学资源,是传统课堂学习的一种重要补充和资源拓展。特别是随着手持移动数码产品和无线网络的普及,基于微课的移动学习、远程学习、在线学习、泛在学习等将会越来越普及。

翻转课堂是通过对知识传授和知识内化的颠倒安排,改变传统教学中的师生角色并对课堂时间的使用进行重新规划的新型教学模式。翻转课堂并没有固定模式,它的核心宗旨是颠覆传统教学方式。传统教学方式基本都是教师在课堂上讲授新知识,学生课后完成知识内化,即复习和作业。而翻转课堂恰恰相反,教师会在课前把录制好的教学视频上传到网上供学生观看,课堂上在学生需要时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过程的中心。课外学生可以自主安排学习时间,主动探究问题。

四、基于微课的医学英语词汇教学翻转课堂模式

医学英语的学习,归根到底就是医学词汇的学习,医学词汇特点是专业化程度高,新词增加较快,再加上这些词大都比较复杂、抽象,且又在普通英语中出现频率低,单词长,发音也难,所以这也是造成医学术语难学的一个原因。因此结合医学英语教学特点,笔者设计了适合成人高等教育医学英语词汇教学的翻转课堂模式。

1.课堂外。

(1)教师制作教学课件和教学视频

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后,学生可以在课后自主掌控学习时间,医学术语的构成主要有复合词、派生词、复杂词(复合加派生)、缩略词等,因此教师在制作教学视频时应多重视分析医学术语词汇构成特点。另外,为了保证教学效果,在每一个教学环节教师都要制定具体教学目标,设计有针对性的练习或测验,并督促学生按要求完成任务。

(2)学生观看视频并进行针对性练习。观看教学视频过程中,学生可以自主掌控学习进度,随时暂停甚至回放。在学习或练习过程中如果有不懂的地方,学生应主动凭借自己能力去探究、解决问题。

(3)教师和学生交流探讨解决疑难。教师和学生可以通过交流平台(如QQ群,微信群)交流学习心得以及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难题。传统课堂上,学生和教师交流机会少,仅限于“教师提问、学生回答”。而在翻转课堂交流平台上,教师与学生会有更多沟通机会。

2.课堂中。

(1)教师讲解疑难并布置学习任务。通过在交流平台上与学生交谈,教师在课前可以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了哪些难题。课堂上教师可以利用少量时间对一些难题进行讲解,这样不仅针对性强,而且效率高,因为教师所讲解的正是学生需要的知识。讲解结束后教师会布置作业或学习任务,例如要求学生进行英语单词听写、英语对话练习、就某一话题用英语讨论等。

(2)学生分组协作完成学习任务。分组协作是英语课堂上经常采用的活动组织形式。翻转课堂上,分组协作的优势将得到更好地发挥。分组协作的另一个优点是组员之间可以互相帮助、互相监督、共同进步。

(3)“翻转”增加了学习中的互动。翻转课堂大大提升了教师和学生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在课堂上的互动。由于学生通过教学视频对即将要学的课程进行一定程度的深度学习,在课堂上主要是学生提问、教师解答和学生之间进行讨论交流等,充分提升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人翁意识。当教师进行评价时,课堂中的交互性就会变得更加有效。根据教师的评价反馈,学生将更加客观地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更好地控制自己的学习。

(4)在翻转课堂模式中,原来课堂讲授的内容通过网络技术在课前完成,在不减少基本知识传递的基础上,增强课堂中教师和学生讨论与学时的延长,实现知识的深度内化,从而提高学习效率(马秀麟等,2013:80-84)

五、?t学英语翻转课堂教学的实施条件

(1)大学英语教师具有较好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我国教育信息化的过程中,高等教育的信息化走在其他教育层次信息化的前列。而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推行使得大学英语教师较早地熟悉并使用计算机,并较早地应用了计算机网络,在课件制作、资源搜索以及多媒体资源的获取与处理方面具有较扎实的基础,这一特征为顺利实施翻转课堂提供了技术基础。

(2)我国高校现行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为利用多媒体集中授课与学生利用网络自主学习相结合。相对于传统的只有教师讲授的模式而言,这种利用多媒体授课模式的优点在于可将图、文、声、像融为一体,使教与学的活动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同时寓知识学习、技能训练、智力开发于生动活泼的形象之中,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卜彩丽、马颖莹,2013:91)。学生利用课余时间的自主学习模式一定程度上可以实现学生学习个性化的要求并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3)制作和观看视频的硬件设备。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推行至今,基于多媒体和网络自主学习的平台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在全国各地的高等院校已经基本确立。手持移动数码产品和无线网络的普及为实现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模式的医学英语教学提供了必要的硬件基础。

六、结语

医学课堂 篇6

关键词:医学;创新创业;课堂教学

经济社会发展推动社会分工频繁更迭,学生和家长对就业形势的担忧,使部分医学院校过度追求就业率,医学应职教育趋向明显,从医门槛的日益提高使医学生课业负担十分繁重。在学校和学生都不重视创新创业教育的背景下,授课教师可以通过以下三个方面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一、完成创新创业教学任务

(一)发动医学生习惯于记忆的大脑。创新创业课的主要任务是启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进而传授创业技能。而医学生在繁重的“内外妇儿”课业学习中,已习惯于记忆知识点,对创新思维的运用十分陌生。教师可利用逐步引导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二)传播显性知识,教授隐性技能。创新创业教育发展至今,已超越了最初号召创业的初级目标,更多的是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转化为应用能力,多方位开发个人潜力,更好地适应社会和实现个人价值。课堂上,教师讲授知识要突破创业政策法规范围,发散到心理、历史、经济、管理等知识领域,提示学生运用这些知识服务于现实生活和学习,彰显高水平文化素养在社会活动中的魅力,引起学生的重视。

(三)找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点。医学生和其他常见专业大学生的生活经历大致相同,要触动他们的内心,就要寻找适于他们生活背景的案例和创业项目。教师可以对创业理论进行实践,将创业经历作为教学案例与学生和校内外其他创新创业授课教师进行交流,供学生参考。

二、增强课堂趣味性

(一)充分利用全媒体信息手段。在人文社科门类课堂教学中使用图片、音频、视频等手段已经习以为常,医学专业的创新创业课不仅是一门技能性课程,也兼具人文课程特性。教师可以在教学课件演示过程中插入影视作品和名人影像等资料,用比语言文字更生动的方式传递信息、昭示理念。

(二)量身定制更多的互动环节。医学专业教学历来以理论学习结合实践为主,教学互动主要以问答形式实现。创新创业课堂上,可以增加师生、同学、班级之间的互动,调动课堂气氛和学习创新创业知识技能的积极性,在多种交流中提升学生人际交往能力,促进其综合素质提升。

(三)教学中选择适合医学生的案例。国内外创新创业的案例可谓汗牛充栋,但与医疗卫生相关的案例更能引发医学生的共鸣。例如:取得2015年取得诺贝尔医学奖的屠呦呦创制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抗疟新药;中华医学会会长钟南山曾在首届全运会打破四百米栏全国纪录;欧洲人尊之为“医者之父”的阿维森纳是一个阿拉伯人;护理事业创始人南丁格尔被称为“提灯女神”。

三、创新创业课堂教学的延伸

(一)与学生建立“互联网+”环境下的普遍联系。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联系方式已经从通信地址、电话号码和电子邮件发展为QQ、微信和微博等社交软件,个性化的微信公众号、网店、个人主页等网络社交平台也已普及,在较短的创新创业课时之外的时间,师生之间可以建立长久的师生联系,加入学生班级、兴趣小组等群体交流平台,在交流中相互促进、教学相长。

(二)建立课堂之外的联系。通过创新创业课建立的师生关系,还可以在其他校园生活中得以延续。创新创业授课教师可能来自专业课教师、辅导员、校园行政管理人员等不同的教职岗位,教师可以在个人职责范围内,利用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活动指导、专业授课的机会,在运动会、“三下乡”、主题晚会等校园活动中进行互动交流,继续对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教育。

(三)发现和追踪学生的创业实践活动。医学生创业率低,但仍然存在,有的是受家长影响在自己的社交圈进行经营,有的是参与企业园内经营,还有学生确实有创业意愿,或经过创新创业教育启发后而进行创业实践。针对这些学生,创新创业教师应加以重视和培养,也让他们互相发现、“抱团取暖”,在课后进行追踪指导,从技能和政策上给与更多的扶持,保护学生创业积极性,鼓励和辅助其发展,完成创新创业教师的创业指导使命。

参考文献:

医学高等数学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篇7

1 医学高等数学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原则

既然问题设计对医学高等数学的教学过程来说如此重要, 则问题设计就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 下面就分析一下几条主要应遵循的设计原则。

问题设计的正确性。无论哪门课程, 设计正确的问题是首要原则。一般来说, 医学高等数学涉及的问题主要有两类:数学问题和实际问题。数学问题由于本身的复杂性, 容易发生错误, 这类问题的设计应注意数学的系统性和逻辑性。实际问题的设计主要是为了数学知识的引入和应用, 更好地衔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专业课程, 需要对实际问题的背景作深入了解才能保证提炼出的问题的正确性并切合所要讲授的数学原理。

问题设计的医学性。医学高等数学的教学对象是医学生, 因此, 问题的设计应以医学问题作为主要的设计范畴。原始的医学问题应该是首选, 为了让医学问题适合数学内容, 我们可以作适当的合理假设, 把问题简化, 使得可以利用相应的数学方法去解决问题。医学问题可以拓宽至生物医学范畴, 因为生物医学均是后续课程的研究范围。教学过程中设计的医学问题应是不需要太多背景知识的, 学生能在很短的时间内理解需要解决的问题的条件和结论。

问题设计的合理性。医学高等数学的问题虽然要尽力设计医学问题, 但是问题的合理性是问题设计的前提原则。问题的合理性包括以下几点:一是问题本身是合理的, 如若是医学问题, 则必须合乎医学问题的逻辑, 切合医学问题的背景;二是医学问题要切合数学方法, 不能为了设计医学问题而随意选择, 应用数学方法去解决所选医学问题必须是恰当而科学的。

问题设计的逻辑性。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尤其应该富有逻辑性, 条理清晰、环环相扣、前后呼应的问题设计是流畅的教学过程的保障, 是教学过程中教师教学方法富有启发性的体现, 是基于问题解决为中心的教学实施的前提。逻辑性不但是数学学科本身的特点之一, 也是医学问题应具有的特点。

2 医学高等数学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方案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 问题解决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 教学内容主要可以分为数学概念、数学定理和数学应用等三个部分, 因此, 下面着重分析这三部分的问题设计。

2.1 以医学实际问题为主的数学概念问题设计

数学概念的教学需要设计问题引入, 或者需要设计问题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概念。对于医学高等数学中的几个重要概念, 在教学过程中设计了相应的问题以引出这些概念, 分别是:函数概念的引入设计了世界人口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函数极限概念设计芝诺悖论的阿基里斯追龟说, 连续性设计正常心电图图谱, 导数概念设计自由落体的瞬时速度引入, 隐函数概念设计胃蛋白酶浓度的变化规律, 不定积分的概念设计空气吸入量引入, 定积分设计心输出量的计算问题, 多元函数的概念设计眼角膜切削手术中的数学问题, 全微分概念设计感觉温度的估计[1], 多元函数的极值概念设计医用量杯的优化设计方案, 二重积分的概念设计血管的血流量, 微分方程概念由种群生长方程和药物扩散方程引入, 一阶微分方程的概念设计主动脉压的计算问题引入。在这12个重要概念中, 有10个概念设计的是与医学相关的问题, 且这些问题经过简化和假设, 医学背景都比较容易理解, 学生普遍觉得这些问题有用处、易理解、有意义、有趣味。这些问题的设计让数学不再枯燥呆板, 数学学习与医学专业充分结合, 体现出数学作为医学研究工具的重要价值。

2.2 以符合数学逻辑体系为主线的数学定理问题设计

医学高等数学由于受到课时的限制, 数学定理的证明较少, 在工科高等数学中的有些较难的定理不作要求, 在此, 我们把有关的数学性质、定理和需要分析的重要结论一并列入定理来分析, 它们具有抽象性较强、理解困难、需要证明或不作证明要求但需深入分析原理的共同特点。数学定理除了是数学的知识逻辑关系的自然派生之外, 还为数学应用奠定理论基础, 其教学设计的重点主要是数学问题, 因为数学定理要求数学的推理或分析。数学定理的呈现主要有两种模式, 一种是通过分析自然得出定理的结论, 分析过程已包含了证明, 这是比较好的一种模式, 符合人的认知规律, 但不是每一个定理都能用此模式呈现;另一种模式是先呈现定理再证明, 这是传统教学和大多数教材最常用的模式, 这种突兀的呈现方式容易造成学生认知障碍。

我们认为, 第一种呈现模式是数学定理教学设计的首选, 但这种呈现方式的关键是问题设计。教学设计的问题链应做到环环相扣, 前面的问题为后面的问题作铺垫, 直至最后得到定理的结果。试以Lagrange中值定理的教学设计为例说明。讲完Rolle定理之后, 引导学生观察图像, f (a) =f (b) , 即直线AB平行于X轴, 很自然地想到问题一, 如果直线AB不平行于X轴结论是否成立?如果成立, 结论应该是什么?画出图形分析, 直线AB与X轴的夹角记为ɑ, 则显然有undefined, 斜率为某点切线的导数, 直线AB平行于X轴时, 导数为0即直线AB斜率为0, 由此引出问题二, 直线AB不平行于X轴, 是否结论为undefined 自然地有问题三, 如何证明其正确性?由于刚学过Rolle定理, 很容易地想到问题四, 如何利用Rolle定理证明?由于Rolle定理的条件为 f (a) =f (b) , 结论为 f ′ (ζ) =0, 只要证明undefined即可, 则出现问题五, 如何构造函数, 使其满足Rolle定理的条件, 并可得到上述结论?如此逐步设计问题, 即可轻松地在分析的过程中自然完成Lagrange中值定理的证明和结果的获得, 并让学生体会数学定理的发现历程。下面用图示说明这种问题设计思路。

2.3 以渗透数学建模为特色的数学应用问题设计

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目的, 而医学高等数学的教学当服务于解决医学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数学知识的应用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是将学过的数学知识用于数学解题, 二是将数学知识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对于第一个方面, 问题的设计可以考虑问题的多样性, 如一题多解、一题多法、一法多用的问题, 这是传统数学教学经常用到的课堂教学问题设计方法。医学高等数学强调数学应用于医学实际问题的解决, 这一过程实质上是数学建模的过程, 因此, 数学应用的问题设计要体现渗透数学建模的特色。

下面介绍几个重要的数学应用问题设计。反函数求导法举例正常呼吸时气管半径随气流速度的变化而扩张的变化率, 不定积分的应用设计运动员空气呼吸量的计算, 定积分的应用设计面部损伤面积的计算、血管的血流量、牙弓长度的计算和药物的有效药量, 全微分设计感觉温度的估计, 多元函数极值的应用设计医用量杯的优化设计方案求解, 可分离变量微分方程的应用设计静脉注射的血药浓度分析, 一阶微分方程的应用设计主动脉压的计算, 微分方程的综合应用设计自然增长模型、肿瘤化疗模型[2]、刑事侦查中死亡时间分析和放射性碘I131的放射强度计算。

3 结论

我们按照上述设计实施医学高等数学课堂教学, 取得了较好的成绩。①学生觉得数学课不再那么枯燥, 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了很大提高;②学生觉得数学学习有用, 传统数学教学的最大不足就是理论到理论的教学, 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对解决实际问题的作用;③改变了人们对数学的传统看法, 通过督导专家的听课和校内公开课教学, 医学院校的专家教授对数学的认识有了新的变化, 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数学在医学院校中的学科地位;④激发了学生进一步学习数学建模的热情, 让学生初步体会到数学建模的魅力。

参考文献

[1]James Stewart.Calculus (Fifth Edition) [M].Beijing:HigherEducation Press, 2004.

医学生物化学课堂教学浅议 篇8

生物化学作为一门医学基础课, 其重要性日益突显, 但由于其内容抽象、繁杂且相互联系, 如何引导学生学好医学生物化学课程, 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1 引导学生认识学习医学生物化学的必要性

首先, 在绪论部分, 向学生介绍生物化学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课, 它与生理、药理、病理学及临床课存在密切联系, 尤其强调生物化学知识和技术在临床医学中的应用。

医学院校学生将来从事的是临床医护工作, 与其将来工作关系密切的学科及学习内容, 常能引起他们浓厚的兴趣。所以, 提到生物化学重要性时, 可列举与临床相关的例子加以说明。但需注意, 开设生物化学课时, 学生还未学过临床课, 故举例不能过于专业, 过于深奥, 否则达不到吸引学生注意力的目的。可列举一些常见病例, 如医生检查肝炎病人时, 常要观察病人的巩膜、皮肤、粘膜有无黄染, 即有无黄疸, 因为黄疸是黄疸型传染性肝炎病人的重要临床表现。那么黄疸的发生与肝脏有什么关系呢?是否见到一个人有黄疸就可以诊断他得了肝炎呢?又如, 得病要看医生、吃药, 那么吃药以后病为什么会好 (即药物的作用机理) ?再如, 农村常见农药中毒 (如有机磷中毒) , 其中毒机理是有机磷对酶的抑制作用所致, 那酶为何物?它在人体内起什么作用?这类例子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欲望, 使其认识到学习生物化学是将来工作的需要。

2 提出问题, 启发学生积极思考

讲授新内容前, 提出与教材相关的问题, 使学生持解决问题的态度进行学习, 激起学生学习积极性和求知欲。如讲蛋白质变性作用前, 先与学生一起列出日常生活及医院常用消毒灭菌方法:沸煮、日晒等, 再提出这些方法为何能达到消毒灭菌的目的?其原理是什么?讲酶原及酶原激活时, 提问:为什么正常血液不会凝固?讲糖代谢时, 提问:为什么会出现糖原累积症?蚕豆病的发病机理是什么?对于这些问题, 学生不能单纯利用已有知识进行解答, 从而促使其产生进一步学习有关知识的欲望。

3 增强学生记忆能力

把认识客观世界的知识与经验储存于头脑中, 以便需要时加以应用是发展智能的一个重要因素。生物化学的物质代谢是一个庞杂的体系, 糖、脂、氨基酸、核酸等不同代谢途径的生物化学反应相互联系, 学生往往不得要领, 以致难以理解。为此, 教师讲课时可做些精练的小结, 帮助学生抓住重点, 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1 分类记忆法

即把所记忆的内容按性质、形状、特点、意义进行分类记忆。生物化学重点研究糖、脂肪、蛋白质在体内的代谢部位、代谢途径、代谢特点等。因此, 分类记忆法就成为生物化学中较常用的记忆方法。如糖分解代谢的酵解途径, 应从定义、部位、途径、关键酶、能量变化、生理意义方面分别进行讲述, 条理清晰, 从而加深学生记忆。

3.2 归纳总结记忆法

如讲授完三羧酸循环全过程后归纳出6点: (1) 有氧参与; (2) 在线粒体内进行; (3) 二次脱羧, 四次脱氢; (4) 净生成12分子ATP; (5) 循环不可逆; (6) 沟通三大代谢。三羧酸循环在代谢章节中占居十分重要的地位, 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内容。这样简明扼要的总结, 利于学生记忆。

3.3“顺口溜”记忆法

对于一些机械、无内在联系的内容, 可引导学生用“顺口溜”记忆法记忆。如8种必需氨基酸可用“借一本淡亮色书来”的谐音或同音以助记忆。讲授糖异生一节时, 可把糖异生的场所、原料、意义、途径编为“糖的异生在肝肾, 乳酸甘油氨基酸, 回收乳酸保血糖, 酵解逆行绕三关”。讲解维生素一章时, 可编为“夜盲A, 脚气B1, 坏血C, 佝偻D, 转氨脱羧为B6, 脱氢B2和PP, 贫血、叶酸B12, 酰化泛酸, 羧化生物素”顺口溜以助记忆。

4 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有些内容学生很难理解, 给教学带来一定难度。而直观教学可把微观、抽象的内容具体化、图像化、艺术化, 使深奥、抽象的理论变得浅显易懂, 既增强学生学习兴趣, 也帮助其理解与记忆。如把三羧酸循环比喻成“燃烧炉”, 乙酰基为“燃料”, 柠檬酸合成酶为“炉工”等形象的语言。

对教材中不同种类、性质、功能、特点的事物或现象进行比较归纳, 如对复制与转录进行比较归纳, 见表1。

同样还可设计蛋白质—螺旋结构与DNA—双螺旋结构比较归纳表等。

核酸代谢与蛋白质的生物合成内容是生物化学教学的难点, 可以采用电教方法让学生观看核酸代谢与蛋白质生物合成科教片, 使学生有亲眼目睹、身临其境的感受。

5 适当的课堂提问及课后作业

在教学过程中, 让学生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结果及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可促使其端正学习态度, 激起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课堂提问可使学生及时复习和巩固所学知识;布置作业可让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答问题;及时评讲并评定成绩可促进学生学习, 使其获得学习成就感, 或通过反馈认识到学习中的不足。同时, 教师也可从中发现教学问题而及时加以改进。

临床医学教学中课堂互动的策略 篇9

1 临床医学教学中课堂互动的重要性

课堂互动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 它包括了课堂提问及学生反馈两部分。通过课堂互动不但能活跃课堂气氛、启发学生兴趣, 促进学生思考, 增强学习效率, 而且通过学生的反馈可以让教师了解学生的基础知识水平以及要点、难点领会情况。因此, 课堂互动在课堂教学中是十分重要的一部分, 有了互动才有交流, 有了交流才有沟通, 有了沟通才有了解, 对临床医学课堂更是如此。

临床医学是一门综合性、逻辑性和推理性非常强的学科, 需要学生积极思考、归纳总结, 将先前所学的病理学、生理学、病理生理学、诊断学中的知识结合起来, 才能更好地理解并记忆疾病的病因、病理生理基础、发病机制及临床表现。尤其在疾病的鉴别诊断中, 更需要将诊断学中的知识点横向地联系起来, 进行归纳分析, 从而进行诊断及鉴别诊断。因此, 教师在进行临床医学教学时通过课堂提问, 可以促使学生思考, 回忆以前学习的知识, 融会贯通, 将临床表现与之前学习的病理学、生理学、病理生理学、诊断学等知识联系起来, 更好地理解疾病的种种临床表现及临床特点。理解的记忆才能长久、扎实, 深刻, 才能得心应手地运用于临床, 使之在临床实践中进行正确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同时, 教师通过课堂提问中学生的反馈, 及时了解学生基础知识掌握水平, 课堂要点及难点领会情况。对于普遍性的问题在课堂上予以着重剖析讲解, 对于个别问题可以课后进行单独辅导。医学知识艰深难懂, 前后关联密切, 每个学生的基础水平、理解力、领悟力又各不相同, 课堂中学生反馈尤为重要, 能使教师适时掌握学生动态, 因材施教[1,2,3,4]。

因此临床医学教学中的课堂互动不但可促使学生思考、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及记忆。又可使教师掌握学生动态, 进行个体化教学。

2 临床医学教学中课堂互动的策略

2.1 课堂互动要围绕临床医学教学中的重点及难点

对于临床医学教学中的重点、难点, 教师要着重进行提问, 让学生在教师提问的引领下掌握临床医学的重点、难点, 从而实现临床医学教学目标。例如, 支气管哮喘课程中哮喘定义的讲解是教学中的重点及难点。因为哮喘的定义中包含了哮喘的发病机理、临床表现、肺功能检查特点以及哮喘的本质, 内容众多, 深刻理解了哮喘的定义才能掌握哮喘的本质。教师在讲解这一部分内容时可多设立些课堂提问, 如参与哮喘发病的细胞组分有哪些, 哮喘的发病机制是什么?哮喘的临床表现是什么?哮喘的气道阻塞特点是什么?哮喘的本质是什么?通过这些问题加深学生对哮喘定义的理解, 通过这些问题使学生掌握哮喘这一章节的重点和难点, 同样通过这些提问的反馈可以使教师了解学生对于哮喘这个疾病的了解是否深入, 是否已经掌握了哮喘的要点[5,6]。

2.2 课堂互动要把握合理的时机

教师在课堂上要选择合适的时机和学生进行互动, 才能达到教学目的。据既往教学经验一般多选择在以下几种情况时: (1) 学生的学习情绪需要被激发调动时。教学刚开始, 学生的情绪大多处于平静、期待的状态, 想让学生马上进入本堂课的情境之中, 就要设计一些新颖有趣的问题来导入, 诱发学生的参与意识。 (2) 研究、探讨新的知识时。在学生尚不明确新的知识或尚未了解新的知识时, 代表性的问题可以使学生明确本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 (3) 研究目标不明, 思维受阻时。在学生的学习出现盲区或者思维受阻时, 及时的问题可以引导、启发学生, 开启他们的思维的闸门 (4) 自我学习感觉满足时。当一堂课的教学任务快要完成或已经完成的时候, 拓展性的问题可以启示他们的不断探索和研究, 让他们得到更好的发展。但是, 教师在课堂上千万不能随便提问, 更不能为了惩罚学生而问问题[1,2]。

2.3 课堂互动要面向全体学生

教师在设计课堂互动时应该考虑到全体学生, 设计的问题要能够启发班上每个学生都开动脑筋, 积极思考, 从而带动全体学生共同提高。每个学生的基础知识水平和理解能力不同, 教师在进行课堂提问时不应该只考虑学习好的学生, 更应该重视学习较差的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力。例如, 学习新的知识前, 作为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回顾一下之前与之相关的知识, 此时教师所提的问题应难易适中、不宜过深, 能带动全班每个学生都积极地思考。这样由浅入深, 引出要学习的新知识。作为教师, 既要掌握全体同学对知识的普遍掌握水平, 又要了解基础较差的同学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以便进行个体化教学。在互动中老师要尽可能多提问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 吸引这些同学的注意力, 提高他们的积极性, 这样才能一个也不落下, 从而推动全体同学的进步[7,8]。

2.4 课堂互动要注意联系实际

临床医学教育是为社会培养合格的临床医生的教育。学生将来是要作为临床医师, 在医院里运用所学的知识, 治病救人的。因此, 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注意与临床实际相结合, 让学生能学以致用, 培养学生正确的临床思路。比如, 教师问学生如果遇到一位急性起病, 高热、咳嗽、咳痰的患者, 考虑有哪些可能, 需要做哪些检查来明确诊断, 需要和哪些疾病进行鉴别诊断[9]。像这样的问题, 学生在临床实践中经常遇到, 如果在课堂中通过课堂提问让学生主动去思考, 教师深入浅出逐渐引导学生进行临床思维, 开阔思路, 进行诊断及鉴别诊断, 这样今后在临床工作中再遇到类似的问题, 学生就不至于束手无策了, 就能按照教师传授的临床知识, 运用正确的临床思路去思考、从而进行诊断及鉴别诊断了。因此, 教师在授课中要结合所学知识点多提问一些临床上经常遇到的问题, 多讲解一些临床案例, 既能引起学生的兴趣, 使学生记忆深刻, 又能引导学生正确的临床思维, 为学生将来踏入临床打下扎实的基础。教师亦能在与学生的互动中了解学生的兴趣所在, 因势利导, 充分培养学生对医学的兴趣[7,8]。

2.5 注意灵活变换互动技巧

教师在临床医学教学中进行课堂互动时要掌握多种互动技巧, 不要固定一种提问方式, 这样较单调, 易引起学生的厌烦, 不能吸引学生的课堂注意力。笔者在自身教学实践中总结的互动技巧有以下几种: (1) 直接课堂提问:比如, 对于肺炎按解剖结构分类可以分为哪几种肺炎这个问题, 因学生有之前病理学的基础, 就可以直接提问让学生回答, 从而达到温故的目的; (2) 间接提问:间接提问一般适用于启发学生思考的问题, 比如, 要让学生思考右肺中叶综合征的原因, 可以先提问学生右侧中叶支气管走形特点是什么, 根据右侧中叶支气管走形特点来启发学生去思考为什么容易发生右肺中叶综合征, 从而深刻理解右肺中叶综合征的原因;再比如, 要让学生思考社区获得性肺炎的治疗, 可以先提问学生社区获得性肺炎常见的病原体有哪些, 根据社区获得性肺炎常见的病原体来启发学生去思考它的治疗原则; (3) 反问:反问主要是用于检查学生掌握知识准确程度的提问方式, 比如, 在提问慢性支气管炎的诊断标准时, 教师可以用反复咳嗽、咳痰, 每年发作3个月, 反复2年以上就可以诊断慢性支气管炎来干扰学生, 在学生回答出现错误时进行反问, 让学生明白诊断慢性支气管炎必需除外结核、支气管扩张等其它引起慢性咳嗽、咳痰的疾病, 以达到牢固掌握慢性支气管炎诊断标准的目的;再比如, 在提问II型呼吸衰竭的诊断标准时, 教师可以问氧分压小于60 mm Hg, 二氧化碳分压大于50 mm Hg就可以诊断II型呼吸衰竭吗?在学生回答出现错误时进行反问, 让学生明白诊断II型呼吸衰竭必需在海平面静息状态呼吸空气的情况下, 这样学生可以牢固掌握II型呼吸衰竭的诊断标准了; (4) 追问:学生在回答完问题后, 教师进一步追问学生, 从而让学生更深入地进行思考。比如, 教师在提问哮喘的定义时, 当学生回答完毕可以追问学生“哮喘的本质是什么”, 学生进一步思考哮喘的本质 (在哮喘的定义中对哮喘的本质做了一定的阐述) , 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哮喘这个疾病的理解[5,6,7,8]。

课堂互动中除了教师采用不同的提问方式, 学生亦可以提出自己的问题。教师应积极鼓励学生提出问题, 包括尚未理解的知识点、关于疾病研究的前沿进展以及生活中的实际案例讨论。教师鼓励学生积极思考, 和同学进行热烈讨论, 给同学答疑解惑。对于疑难的问题, 教师可以安排大家课后查文献, 追踪新进展, 下一堂课继续讨论。这样可以培养学生对医学的兴趣, 调动大家积极思考、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养成活跃的, 互动的学习氛围。

临床医学教师还可以采用病例讨论的形式, 尤其是对于一些典型的临床病例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教师可以就本堂课讲授的知识点, 选择典型的临床病例, 组织学生进行讨论, 集思广益, 畅所欲言。这样不但可以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开阔思路, 而且可以学以致用, 锻炼临床思维。总之, 临床医学教师应灵活变换互动技巧, 提高学生对医学的兴趣, 对学习的主动性[7,8]。

课堂上老师要审时度势, 及时、积极地评价学生的回答, 明确观点, 从而优化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回答正确的, 予以积极肯定;回答错误的或不全面的也给予及时调整、纠正, 这样师生在课堂上做到充分的互动[10,11]。

课堂互动是课堂教学中重要的一部分, 临床医学教师要重视课堂教学中的课堂互动。通过提问促进学生不断思考、通过提问促进学生融会贯通、通过提问促进学生牢固掌握知识;通过反馈促进教师不断思考, 通过反馈促进教师深入了解学生, 掌握学生动态, 不断积累教学经验, 教学相长。总之, 充分发挥课堂互动的作用, 让学生在问题中思考、在问题中进步, 从而锻炼学生的思维, 增强学习的主动性。让教师在提问中发现问题, 了解学生学习情况, 从而因势利导, 实施个体化教学。

摘要:课堂互动是教师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课堂互动能活跃课堂气氛、吸引学生注意力、启发学生积极思考、观察学生听课情况、检查学生要点、难点等知识掌握情况、检验学生学习效率。因而作为教师, 应制订切实有效的课堂互动策略, 才能在互动中提高学习兴趣、在互动中发现问题, 在互动中促进思考, 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故本文对临床医学教学中的课堂互动进行了分析, 探讨了临床医学教学中课堂互动的有效策略。

医学课堂 篇10

关键词:医学中专,精彩课堂,教学方法

只有通过教学方法的不断改革创新, 增强教学的针对性、目的性、运用性, 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 为学生将来就业打下很好的基础。

1 传统的教学方法

复习导引→讲授新课→巩固新课→小结, 这种“4步走”的传统教学方法, 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有利于高效率、大容量地传授系统的基础理论知识, 其影响深远。但是, 在职业教育变革的今天, 我们面对的是一些文化课基础相对较差, 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不高的学生, 传统的教学方法就显示出了不足之处,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传统教学方法主要强调教师的讲授, 而学生的主动性无法得到发挥, 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 学习的行动没有预定的方向和要求, 严重地束缚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想象力, 抑制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2) 传统教学方法把问题嚼得过细, 解决问题时常常是教师一讲到底, 学生的智力得不到开发, 学习积极性得不到充分的调动。学习过程中, 学生很少能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意志品质也很少得到锻炼。

(3) 传统教学方法将一班几十名学生集于一堂, 采取“等量、同速、同要求”的教学方法, 势必造成程度好的学生“吃不饱”, 程度差的学生“吃不了”的局面。这样, 不利于因材施教, 难以实现教学过程最优化。

(4) 传统教学方法的信息反馈渠道不畅通, 教师获得和给予学生的反馈信息多数是延时的。这样,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错过了最佳调节控制期, 使得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不能得到及时的指导, 日积月累, 最后导致厌学。

(5) 使用传统教学方法时, 教师的讲授只着重于知识的结论。大量的作业、练习也都是为了应试, 对于知识的来龙去脉、获得过程重视不够, 对学习方法也缺乏指导。最终, 培养出的人才思路不活, 迁移能力差, 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2 改革后的教学方法

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 引导学生自主的学、轻松的学。努力营造一个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 创设具有渗透力、亲和力、影响力的教学情境, 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 鼓励学生打破思维定式, 培养他们勤于动脑, 独立思考, 善于想象的能力, 使学生在品味、讨论、判断、合作、交流中享受学习的乐趣, 这就是我们改革后的教学方法所要达到的目标。

2.1 示范—模仿教学法

示范—模仿教学法是以培养学生技能、技巧为目的的教学方法, 它注重教师的积极示范与学生有目的的模仿, 适合以发展技能、技巧和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教学情境, 如护理学基础、护理技术、针灸学、推拿学等学科中有关技能、技巧的教学均可运用此教学方法。通过教师的示范和学生有目的的练习模仿活动, 就能使学生的注意、观察、想象、思维等智力活动和动手能力得到较好的发展与培养。

具体来说有以下步骤。

第一步, 定向。教师在示范前应该做好一系列准备工作, 包括阐明教学目的, 提出明确的任务要求, 引起学生的注意, 使其仔细观察、认真思考以及进行大胆而合理的想象。例如:在“静脉注射”的教学中, 要求学生注意注射器吸药时排空空气、选择合适的静脉、穿刺处消毒处理、进针角度、回血处理、针头滑出处理、注射完毕拔针等问题。定向的目的就是使学生能带着任务去学习、观察与思考, 促使他们的模仿一开始就具有目的性。

第二步, 参与性练习。学生在教师的边示范边指导下进行练习, 学生经过认真思考后, 就进入到了初步动手操作阶段。此时, 教师需在教室内巡视, 在学生的练习过程中取得反馈信息, 并适当记录, 以便进行有的放矢的指导, 为下一步的点评做好准备。当班级所有学生都已经动手操作过后, 教师可以挑2~3名动作规范的学生来给全班学生再做一次演示。演示过后可以进行学生间的互相评价, 说说哪些地方做的比较规范, 哪些地方还需要纠正。在互评中鼓励学生运用自己所掌握的知识, 多角度地表达自己的看法, 以加深学生对静脉注射操作的步骤、技巧、注意事项等教学内容的掌握。

第三步, 自主性练习。此过程是对参与性练习阶段的“消化”。自主练习时, 学生独立操作, 按照自己的观察和理解来动手操作, 这时就由参与性练习的“模仿”, 过渡到自主性练习的“创造”了。

2.2 案例教学法

这种教学方法多适用于内科学、外科学、儿科学、常见急症处理等临床医学学科中。以典型的病例作为引子, 给学生提供线索让学生去分析、总结病例。在学生分析病例的过程中, 教师要给予必要的指导, 从而使学生学到必要的基础理论, 培养其实际工作能力。

第一步, 提出病例, 激发兴趣。例如:在“糖尿病”的教学中, 我们给出这样一个病例:患者, 50岁, 近日感觉全身乏力, 饥饿感重且进食量多, 烦渴多饮, 排尿次数增多, 体重减少。让学生阅读病例材料, 查阅相关的资料, 搜集必要的信息, 并积极的思考, 初步分析病例中问题的原因并形成解决方案。教师可以在这个阶段给学生列出一些思考题, 让学生有针对性地开展准备工作。这个步骤是必不可少而且非常重要的, 在这个阶段学生如果准备工作没有做充分的话, 会影响到整个教学过程的效果。

第二步, 分析讨论。首先, 将学生划分成几个小组, 先在小组内进行讨论, 然后再集中讨论。各小组派出代表, 发表本小组对于病例的分析和处理意见。发言完毕之后小组代表要接受其他小组的讯问并做出解释。小组集中讨论这一过程是学生发挥的过程, 此时教师充当的是组织者和主持人的角色。此时的发言和讨论是用来扩展和深化学生对病例的理解程度的。然后, 教师可以提出几个意见比较集中的问题和处理方法, 组织各小组对这些问题和处理方法进行重点讨论。这样就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到病例的问题解决上来了。

第三步, 指导性总结。在各自讨论和集中讨论完成之后, 教师应该给出全面且详细的指导性总结, 让学生进一步明确本节课的教学目的。还可以留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自己进行思考和总结。

2.3 情境教学法

情境教学法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者创设带有一定情绪色彩的具体场景, 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情感体验, 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 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其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 动之以情。

第一步, 带入情境。这是学习新课的第一步, 也是情境教学中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能否主动地投入是教学成败的关键。根据不同的内容, 创设问题情境, 造成悬念, 让学生形成一种努力去探究的心理。这种探究心理, 对具有好奇心、求知欲望的学生来讲, 本身就是一种满足, 一种乐趣。这就保证了学生在接触新课时, 能够主动投入到教学活动中来。

第二步, 优化情境。学习动机激发起来后, 学生会兴致勃勃地去学习教学内容。情境帮我们打开了思路, 再通过学习到的内容去优化情境, 引导学生去感知教学内容。

第三步, 总结情境。教师要像电影里的旁白一样, 对整个情境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需要注意的问题, 做一个全面的总结。也可以让学生以书面的形式做总结, 这样学生的体会会更深, 对教学内容的掌握更加牢固。

2.4 竞赛教学法

为了培养出奋发进取、勇于思考、勇于探索、勇于创新、讲求效率的人才, 竞赛式教学方法颠覆了传统教学方法, 把“被动式”变为“主动式”, “封闭式”变为“开放式”, “填鸭式”变为“启发式”, “知识型”变为“智能型”。以游戏竞赛的方式, 让学生快乐地完成课堂学习。

第一步, 分组。采用竞赛教学法必须改变原有的课堂教学形式, 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能力高低与教学需要, 不断组成新的学习小组。可以按性别、座位等方法分组, 也可以让学生自由组合成学习小组。

第二步, 设计竞赛题, 自主准备。要搞好竞赛教学, 那么竞赛题目的选择是关键。拟定的竞赛题目最好具有启发性、代表性、联系性、趣味性, 这样才能引起不同层次学生的共鸣, 才能统领本节课的基本内容。例如, 在“护士礼仪与形体训练”的教学中, 将护士的服饰、站姿、坐姿、走姿、托盘姿势等内容定为竞赛题目。再给学生一定的自主学习的时间, 让他们为这次比赛做准备。教师可以作为场外辅导, 对于需要帮助的学生, 加以指导。

第三步, 竞赛。有主持者、参赛者、评委, 完全按照正规竞赛来布置完成。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 也让学生有了展示自己风采的舞台。

第四步, 颁奖。只要有比赛, 就会有比较。竞赛的结果, 也是这节课的总结, 由教师来做指导性的评价。对于操作规范的地方, 可以加以表扬, 使学生印象更加深刻;对于操作不规范的地方, 可以批评指正, 鼓励其积极改正。

2.5 动手探究教学法

动手探究是学生在课堂上通过动手操作和思考而自主获得一定的知识和经验的一种方法。教学中利用操作材料、操作活动的特点, 使以往一人演示众人看的被动接受式学习转变为人人动手实验的主动探索式学习。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也增强了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 激发了学生探索知识的欲望, 使他们乐学、善学。更重要的是, 它还提高了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和综合素质技能。动手探究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操作去获取知识, 在这个过程中不仅学生的动手能力得到了培养, 同时学生的观察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等也得到了发展。而且, 学生在主动参与的过程中掌握了学习方法的同时也提高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6 题组教学法

围绕教学目的要求, 精选一批问题、例题、习题, 并按教学顺序分成若干组, 知识、方法与技能则穿插在其中。也就是以分组的问题为骨架编拟教案, 在具体教学时, 以题组中的题目“开路”, 先提出问题, 引导学生讨论、分析、求解, 教师借题发挥, 把基础知识教懂, 把基本方法教会, 并使学生的智力与能力得到训练与提高。这种教学方法适用于化学、生物化学、影像物理学等医学基础学科。

2.7 糊涂教学法

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对象的实际能力、知识水平, 从特定的条件和问题出发, 有目的地运用糊涂教学法。此教学法针对的就是中专生好奇心强、热衷于探求新奇的特点, 通过教师有意识地进行“糊涂”安排, 来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培养和维持学生的持久兴趣, 达到完成学习任务的目的。这个方法可分3步走:真糊涂→装糊涂→不糊涂。

总之, 医学中专的教学方法改革任重而道远, 教师可以根据不同学科的特点, 将各种教学方法有机融合, 或者创新出一些更为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要注重学生技能的培养, 在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 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教学过程中使“教”与“学”有机结合, 既重视理论的学习, 又倡导动手实践, 这样才能使中等职业教育的教学模式更加合理, 才能使学生学到真本领, 找到好工作。

参考文献

医学课堂 篇11

关键词:医学成像技术;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创新性人才

基金项目:南京邮电大学教学改革项目(JG03215JX87)

中图分类号:G642

一、引言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是一种以学生自主学习,老师指导辅助的一种新颖的授课模式。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计算机技术在教学领域的应用,使得“翻转课堂式”的教学模式被应用到很多国内外的教学实践中,并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由于课程性质的不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被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延伸和改变以适应不同的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因此,我们针对具体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授课模式的探索,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思想应用到实际的教学实践中,探讨结合翻转课堂教学特点的课程设计及应用。

二、当前课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医学成像技术》是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必修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1-3]。该课程针对临床广泛使用的CT、核磁共振、超声等医学成像设备的成像原理和基本成像算法进行了系统化的讲授。其内容既包括理论公式的推导,又含有算法程序设计的讲解和实验,为在医学图像处理领域学习的本科生的就业和继续深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该课程包括成像原理部分和图像处理实验设计两大部分内容,是一门能够直接应用于工程实际的技术课程。关于成像原理部分,现有的课程教材内容学科性、理论性较强,所涉及的学科知识点较复杂和概括,学生学习该门课程的原理部分一般只能针对课本中所给出的数学模型和数学公式对成像算法进行比较浅显的表层理解。关于图像处理实验部分,该课程教材给出了两个算法设计实验,学生针对这两种算法进行简单的编程实现,这使得学生形成了一种固有的实验思维,对编程能力以及算法理解存在着片面性和局限性。因此,如何能够使学生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更好的理解和掌握医学成像的原理和技术方法,使学生能够跳脱固有的思维定式,运用已掌握的知识解决遇到的医学图像处理问题成为这门课程的授课重点。

三、翻转课堂模式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

翻转课堂的学习模式在现代的教学应用中一般是让学生在课前利用丰富的网络教学资源在教师的指引下,按照一定的学习主题,阅读相关的背景资料,尝试对知识进行理解,并在实际的课程学习中,带着之前学习所产生的疑问与授课老师进行探讨和分析。这样的学习模式有助于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帮助学生驾驭复杂而系统的学科知识。

由于本课程涉及到的理论背景知识复杂,学科专业交叉等特点,我们从课件设计,本专业的学生分析以及教学实践三个方面来进行授课模式的构建研究。

(一)课件设计

针对本课程的教学重点和实际要求,通过对国内文献调研和国外相关课程教材的学习研究,我们发现运用丰富的计算机工具和多媒体设备可以很好地完善医学成像教学课件的理论知识内容。普遍性的单一的演示文稿教学课件往往会使学生的注意力下降,单纯的文字说明并不能让学生对课程本身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特别是在成像原理部分关于公式的推导和分析很难让学生有一个深刻的理解和认识。因此,通過动画演示、视频讲解等多媒体辅助,可以使数学公式变为画面直观的呈现给学生,这种形象的说明能够充分的表现出原理部分的基本特性,更有助于学生的理解。

(二)学生分析

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是一门具有高度综合性的交叉学科。作为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学生,我们侧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以及发散性的思维,提高锻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将翻转课堂理念应用于该专业学生的专业课教学中,可以更好的提高学生的综合技能,使即将步入社会的本专业学生能够更快更广地适应社会的需求,也使得进一步深造的学生具备更强的自主科研能力。

(三)教学实践

本课程的教学实践环节分为课堂教学和课内编程实验教学两部分。在实际的课堂教学实践环节中,通过结合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我们对《医学成像技术》课程的教学过程进行调整。首先,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对分段知识点进行自学研究并制作出PPT进行公开发表,这些PPT可作为课后的复习补充材料,在对已经学过的知识点进一步巩固和深化理解,同时,由于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安排了相应的课题发表环节,使得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得到了提升。

四、结论

《医学成像技术》课程具有学科交叉融合、知识点抽象、内容枯燥等特点,通过借鉴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本课程的教学流程和授课模式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单纯利用单一教学课件教学的授课模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利用为课件中添加演示动画等影音资料等方式将枯燥的专业理论知识变得既生动形象又简单易懂,使学生既能够便捷的进行有目的地理论知识学习,又有利于培养对于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另外,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的课件演示动画展示及综合实验程序设计等都能够更真实地反映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与各种其他教学模式一样都同时具有先进性和局限性。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等方面有一定优势。然而,这种教学模式对课程、教师、学生以及学校软硬件的配备上都有一定的要求,并不是所有的情况都能够适用翻转课堂这种教学模式。因此,在翻转课堂教学实践中,我们要选择合适的课程、教师、学生和学校,要把握好翻转课堂的“度”,尽可能地发挥传统课堂教学的优势,避免由盲目运用翻转课堂所带来的不利影响,从而更有利地促进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

参考文献:

[1]梁高峰,景爱华,宋卫东等.现代医学成像技术课程教学的改革和实践[J].医教科研,2014,11(24):76-78.

[2]戴修斌,王俊,晏善成等.医学成像课程教学改革探讨和研究[J].时代教育,2011,7(9):36-38.

[3]高上凯.医学成像系统[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医学课堂 篇12

1 思辨能力研究述评

国内外学者对大学生思辨能力的研究日益重视,其研究大致分为思辨能力的界定与测量以及探索高等教育中思辨能力培养的途径及其有效性。思辨能力的界定与测量方面,比较有影响的思维能力理论框架有双维结构思辨能力模型[1]、三元结构思辨能力模型[2]、三菱结构思维能力模型[3]和层级结构思辨能力模型[4]。该四种模型明确界定了思辨能力的外延和内涵,将其分为具有自我调节功能的元思维能力、与认知能力相关的技能和标准、相关的情感特质。思辨能力培养的研究方面,黄源深[5]指出了我国英语专业学生“思辨缺席”的问题,并提出了培养学生思辨能力的相关建议;刘素珍等[6]采用横断面研究法调查护生的批判性思维意向和影响因素,指出应通过多种教学途径培养和提高护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纵观上述研究,发现可直接应用于教学实践的思辨能力研究成果鲜见,多数研究只是揭示了存在什么问题,对怎么解决问题探讨不足,欠缺系统的、可操作性强的英语课堂学生思辨能力培养模式。

2 医学院校英语课堂思辨教学现状

长期以来,英语教学目标主要放在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译等语言技能上,评估方式重在考查语言技能,学生也以通过期末考试和各种等级考试,取得相关英语证书并顺利毕业为终极目标。这样学生往往只重视语言技能学习,埋头于记忆单词、操练句型等,应试成了学生学习英语的主要动力,从而导致学生极少去分析和思考,语言组织也缺乏条理性和逻辑性,交流常止于简单会话,很难就某一问题进行深入讨论。这种教学模式在客观上造成了学生的思辨缺席,正如邹心胜[7]指出整个外语教学越来越考试化,学生心灵的丰富性也在这个过程中弱化了,对事物的那种好奇、敏感、探索未知的欲望也就退化了,应该具备的思考能力也难以寻觅。

3 思辨能力培养模式构建

3.1 英语教学的ESP导向,与医学专业知识相结合

传统的课堂教学主要采用背景知识介绍和语言点讲解的模式,学生倾向于被动接受知识,极少积极探寻和评价所学知识,反思性活动十分缺乏。ESP(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专门用途英语)是指与某种特定职业、学科或目的相关的英语。英语教学与医学专业知识相结合会帮助学生摆脱只注重语言形式学习的思维模式,更注重培养学生高层次思维的敏感性和能力,让学生借助学科内容通过各种需要思考的教学活动,促进认知技能的发展,从而有利于学生思辨能力的提高。

3.2 教学内容的革新

1)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实现课堂提问主体的转化。在日常的实际教学中,教师在课堂提问的话语权中仍占主导地位,学生很少提问。学生没有问题意识,不会提问,思辨能力水平的提高将无从谈起。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可从以下三方面进行:采用Re Quest和In Quest模式训练学生提问;教授学生提问的相关技能;开展相关的教学活动,让学生独立思考并尽可能多地提出问题,经过小组讨论后推选出最有价值的问题,以口头报告的形式汇报该问题的价值所在及其解决的方法和过程。

2)改革传统的阅读和写作教学模式来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阅读教学中应鼓励学生对课文进行富有创意的解读,培养学生对课文的分析、解释、归纳和批评鉴赏能力,发挥其意义构建者的积极作用。写作教学中增加议论文写作训练的比重,将写作与辩论相结合实行“辨写一条龙”,要求学生以文件夹的形式完成每次的写作任务,内容包括写作目的、写作的焦点、预计的读者的期待、构思记录、作文提纲、一稿、自评、同伴反馈、教师反馈、师生面谈的反馈、作者反思、修改稿等。

3)自主学习与课堂教学互为补充。教师可以给学生列出大量与思辨能力训练有关的文献,反映作者高水平思辨能力的理论著作以及音频、视频学习资料,引导学生利用图书馆资源和网络资源完成自主学习的任务。为了确保自主学习的质量,教师会将文献阅读分成几部分,分阶段完成。学生在完成每个阶段的文献阅读后,必须记下思辨能力的有关概念和学习方法、对文献的评论以及自己从中学到了什么,然后课堂上定期开展seminar,与同伴交流讨论,最后用英文写成读书报告。

3.3 教学形式的多元化

课堂讲授是一种单向性的思想传递方式,教师大多采用注入式教学,单方面地向学生灌输知识,学生要么仔细倾听,要么置之不理。教学过程中如果课堂讲授时间过长,就会增加学生学习的被动性,所以有必要压缩课堂讲授的时间。此外,以教师为中心的这种单一课堂教学方法使学生在学习中大多处于课上记笔记、课后背笔记的被动地位,师生间的有效交际很少,在极大程度上削弱了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思考辨析能力的培养。因此,有必要改变这种单一的教学形式,实现教学形式的多元化,如采用苏格拉底式教学、seminar、圆桌式教学、辩论式教学、切块拼接式教学、研究式教学以及案例教学。

3.4 教学测试内容的变革和形式的多样化

建议采用以下3种改革措施:一是加大形成性评估的权重,降低终结性评估的比重。形成性评估注重过程评价和及时反馈,有助于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思维状况,按照思辨能力的内涵及时引导学生不断提高分析、推理和评价能力。二是丰富测评形式,在原有的终结性测试外增加能反映思辨能力的测试,如讨论、辩论、演示、学习文件夹等有利于激发学生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形式。三是对原有终结性测试题型进行改造,增加对思维方面的考查。阅读测试增加对分析、推理、评价和解释能力的考查,考查学生挖掘文章的言外之意,探究作者的语气、态度和写作意图;翻译测试可在沿用现有形式的基础上增加让学生写出翻译的过程、对自己的译文做出评价,或对给出的不同译文加以分析和评价,探究导致译文不同的深层原因、反思两种语言转换所涉及的跨文化理解与表述问题;写作测试要求学生写一篇议论文和分析一篇样文中的逻辑错误。

3.5 加强师资队伍的发展

要想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教师自身须具备高水平的思辨能力,他们应当清楚什么是思辨能力的核心内容以及如何在教学中融入思辨能力训练,有效提升学生的思辨水平。为此,可从以下3个方面加强师资队伍思辨能力的发展:教师组成研究小组,就思辨能力的培养策略进行深入研讨与经验分享;个别教师开展课堂行动研究,在现行教学中引入思辨能力教学策略和方法,总结经验并逐步推广;利用网络共享思辨能力教学资源,提供相关研究成果、教学经验等资料供阅读和下载。

4 结语

思辨能力的培养关系到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是国家培养创新性人才的需要,应该受到外语教学工作者的高度重视。英语教学要摆脱语言中心办学模式的困境,就必须实现语言技能与思辨能力教学的有机结合,大力推进教学导向、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测试、师资队伍等全方位的改革,以改变长期以来大学英语教学对学生思辨能力培养重视不够的现状,为本学科的可持续发展注入持久的动力。

摘要:针对医学院校英语课堂学生普遍存在的“思辨缺席”问题,本研究拟从英语与医学专业相结合的专门用途英语教学导向、教学内容的革新、教学形式的多元化、教学测试内容与形式的变革、师资队伍的发展等五个方面尝试构建思辨能力多维培养模式,致力于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以使英语教学摆脱语言中心办学模式的困境,真正培养出语言技能和思辨能力俱佳的人才。

关键词:医学院校,英语教学,思辨能力

参考文献

[1]American Philosophical Association.The Delphi Report Exec-utive Summary:Research Findings and Recommendations Pre-pared for the Committee on Pre-college Philosophy[D].ERICDoc.No.ED 315423,1990.

[2]Paul,R.Critical Thinking:How to Prepare Students for a Rap-idly Changing World[M].Santa Rosa,CA:Foundation for Crit-ical Thinking,1995.

[3]林崇德.思维心理学研究的几点回顾[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5):35-42.

[4]文秋芳,王建卿,赵彩然,等.构建我国外语类大学生思辨能力量具的理论框架[J].外语界,2009(1):37-43.

[5]黄源深.思辨缺席[J].外语与外语教学,1998(7):19.

[6]刘素珍.不同层次护生批判性思维意向及影响因素的研究[J].现代护理,2005(11):496.

上一篇:示范高职建设下一篇:依纲据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