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奥运会经济

2025-01-05

后奥运会经济(精选11篇)

后奥运会经济 篇1

“奥运会后中国经济将进入一个‘拐点’,如果只是慢慢地‘拐’下去问题就不大。”由世华财讯主办的第二届经济论坛上,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发展战略处处长高辉清对奥运后经济做出了判断。

奥运会后经济出现拐点似乎被业界公认,而经济到底是“缓跌”还是“急跌”才是需要关注的重点。高辉清认为,从调控政策由“双防”到“一保一控”的改变可以看出,中央对经济的判断已有所改变。目前通货膨胀的形势并没有发生变化,改变的是政府对经济发展思路调整的态度。这正说明了宏观调控意愿从“压顶”转变为“托底”,方向上发生了变化。

内需托底效应将减弱

“中国经济的内需是投资和消费,它在中国经济增长里面保持了托底的作用”。高辉清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我认为奥运会后这种托底的效应会逐渐减弱。主要有两个原因:第一是财富没有积累的效应,消费者通过消费把明年的钱都消费掉了,出现了负积累效应;第二是没有新的消费热点,主要是房地产和汽车已经热了很多年了,不可能使它再热下去。

按照过去的规律,当经济高速增长的时候往往是投资带动的,而经济开始下滑的时候消费往往又能保持一定的增长势头,这就是所谓的内需托底的现象。“在经济上行的时候,人们可能会赚很多钱,但是他们却不一定马上拿钱消费,因为他们会拿去投资再赚钱。而如果经济到了一个顶峰或和开始回落,他们认为现在钱挣得足够了,可以买一些东西了比如房子、汽车,这样把前几年的积累都消费出去。”高辉清表示,“经济在出现‘拐点’的时候,内需往往有一个托底的力量,让经济缓慢拐弯。”

但是,目前我们看到的是房地产市场上成交量萎缩,并持续萎缩了很长时间,价格也开始下跌。汽车的情况略好一点,但是近几个月的数据显示了汽车也有明显下跌之势。“所有的现象都反映消费的热点开始消失,没有财富效益,又没有消费热点,奥运会后的经济靠什么来支撑呢?这是考验我们政府一个最大的问题。”高辉清表现出对奥运后经济的担心。

外需加速失灵

“经济要较快地增长,尤其是超过10%的增长一定要有出口作保障,一定要有外需作保障。所以中国经济就是内需托底,外需做加速。”但是,高辉清认为中国的外需加速可能会出问题,“首先我们知道美国的次级债问题两三年了,现在尽管美国采取了这么多的措施,但是它的扩散效益已经出现了,次级债的出现,就相当于在世界经济这个大水池里面捅了一个小窟窿。这个窟窿开始很小,流的水很少,但是不堵上,慢慢水全部流光了,问题是这个小窟窿能不能堵住。在我看来,现在这个窟窿是越来越大,水是越流越快,最后水都没有了。从世界经济来看,外需可能要好几年的时间才能缓过来。”

目前,珠三角地区做外贸的企业纷纷倒闭,很多人将其归咎为人民币汇率升值的原因,但高辉清认为主要是外需本身的原因,“人民币汇率升值,只是对美元升值,对欧元那些地方总体来说是贬值的,而且欧盟是我们最大贸易伙伴,所以在它贬值的情况下出口额下降,不能说是人民币汇率的问题,而是外需本身出现了大的问题。”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现在中国所处的经济环境比当时的亚洲金融危机还严重,因为亚洲金融危机给中国的确带来很大的困难,但是当时的物价却不高,只是外需受很大影响。如今的中国的经济在面临外需下降的同时,内需也存在很大的问题,这不得不让我们担心。”高辉清进一步解释,“全球通胀让现在的市场无利可图,即使放宽条件和贷款也不一定有人愿意投资。”

摘要:所有的现象都反映消费的热点开始消失,没有财富效益,又没有消费热点,奥运会后的经济靠什么来支撑呢?这是考验我们政府一个最大的问题。

中国经济的后奥运焦虑 篇2

急跌的可能性不大

北京奥运会的总投资规模,可能超过400亿美元,这个数字超出过去108年现代奥运会历史上的所有举办城市的所有投资之总和。400亿美元无疑是一个大数目,不过分散在四年投资,每年不过100亿美元,中国经济GDP超过3.3万亿美元,北京市的投资仅占全国总投资的1.8%。在2008年8月以前,中国经济增长不是靠北京的奥运投资撑起来的,之后也不会因没有奥运投资而垮下去。从投资意义上看,北京的体育场馆、酒店道路对中国经济的实际推动作用并不大,因此奥运之后经济出现急跌的机会也不大。

事实上中国经济的增长风险,似乎已经减少。最近去过上海的人,发现那里到处都是地铁工程;去过重庆的人,发现那里到处都是道路、桥梁建设。中国省市两级的地方政府刚完成换届过程,新上任的省长、市长不约而同地要求在经济上有所作为,一轮新的基础建设投资已经展开。

地方政府五年一次的换届,例必带来投资反弹。1993年如此,1998年(尽管遭遇亚洲金融风暴)如此,2003年(尽管遭遇SARS)也是如此。笔者相信在2008年,地方主导的基础设施投资一定不会少。其实3月份开始,地方政府的招商、投资活动明显在加速。

中国的出口,相信在今年很难不受美国衰退的影响,何况下半年还有欧洲、日本经济放缓。事实上近年来中国的出口企业,已经深受人民币升值加速、工人工资激增、材料能源价格暴涨的影响,去年推出的削减出口退税、两税合一带来更沉重的经营负担。今年新实施的劳动合同法,对劳动密集型企业冲击甚大,劳资关系恶化,出口业的确面临严峻挑战。

不过内需增长至少可以部分抵消出口产业的负面因素。除去基础设施建设,中国的消费增长也在加速。今年第一季度零售消费增长接近21%,为十年以来最高。服务性消费和农产品消费,正成为带动整体个人消费的两大主力。而且政府目前的负债比率已经降到近十年的最低。如果有需要,中国政府完全有能力通过财政扩张政策,抵挡可能出现的增长失速。在亚洲金融风暴期间,朱镕基便是依靠凯恩斯主义财政政策,渡过需求不足难关的。笔者不相信中国经济会在奥运会之后失速。

股市、房市,是最弱的一环

中国的股市、房市,是经济中最弱的一环,也是最容易出事的地方。股市、房市在2006至2007年的暴涨,的确加大了资产价格暴跌的可能性。不过股市、楼市在过去一年的持续下跌中,在相当程度上释放出了调整的动能,减少了进一步暴跌的风险。值得注意的是,无论是股市还是楼市,政府的言论最近均由吹冷风改为吹暖风。至少在政策层面上,中国政府再度强力打压股价、楼价的可能性不大。

与股市相比,房地产市场的风险可能更大一些。自去年第四季度以来,房屋销情急转直下,开发商的售房回款大幅下降。在银行贷款基本断绝,A股融资受到政策性歧视之下,开发商将希望全部放在香港上市上。当国际金融市场动荡不已,H股IPO难产时,相信一批开发商都面临着资金链断裂的威胁。笔者估计不少开发商熬不过今后的六个月。但是整体经济处于负利率时期,流动性大量过剩,因此其他公司愿意趁机吸纳土地储备。相信资金短缺的开发商,可以通过卖地度过财政困难,房价不至于因此大跌。

最大挑战是通胀

奥运会后中国经济面临的最大挑战可能并非增长失速,而是通货膨胀升温。食品通胀的最坏时期,应该在2008年上半年。随着灾害影响的消失和统计基数的提高,食品价格应该出现回落。不过价格从来是易升难降,食品价格的回落速度不会快,同时国际粮食价格飙升也会影响国内粮价以及价格预期。

最大的担心来自工资的上升。在已知的第一季度上市企业的季报中,工资成本激增几乎成为例牌,而且劳工短缺明显由制造业向服务业转型。笔者相信,在通胀预期加剧之下,工资上涨已成普遍趋势,而随后出现全面通胀的可能性甚高。除了食品价格过高,遍地出现“油荒”、“电荒”外,一些十几年都未涨过价的产品(如冰箱、可口可乐)开始涨价。成本压力,似乎在通过各种渠道拉动价格上升。

中国在2009年出现双位数通货膨胀,并非天方夜谭。这种发展暂时还不是笔者目前认为最可能发生的状况,不过出现此状况的风险与日俱增。这个可能是奥运会后,中国经济面临的最大挑战。■

[编辑 胡 浩]

聚焦奥运后中国经济走势 篇3

奥运为中国经济发展创造了机遇,但其作用也不可夸大。由于中国经济庞大的体量和结构,奥运会的举行给中国经济带来的起落影响并不如想象中那么大。

奥运后会否出现经济衰退

虽然奥运经济对北京经济增长贡献明显,但北京市经济仅占全国经济总量的3.6%。北京的奥运会场馆建设和基础设施投资约3 000亿元,按奥运投入期4年分摊,平均每年750亿元,仅占中国过去4年当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0.55%~1.06%。奥运会带来的经济和投资增量在中国经济和投资总量中的比重很小。胡锦涛主席在奥运开始前夕接受外国媒体采访时就表示,筹办奥运会对中国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不宜估计过高。既然如此,那么奥运会结束对中国经济就不会有太大影响。也不会产生“后奥运时代”的“低谷效应”。

目前,我国正处在工业化中期,城市化率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和市场潜力。同时,我国正在积极推进经济转型升级,加快发展高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提高交通网络化水平,加大节能减排投入。奥运会结束不会影响到中国的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和城市建设的投资规模,所谓的“后奥运衰退”不会出现。摩根大通的报告也认为,现在的中国与1996年时的美国差不多。中国与美国都拥有庞大的经济体系,正处于高速的工业化进程中,经济增长不会因为奥运而放缓。

前奥运时期国内建筑业快速发展。奥运场馆建设使国内建筑企业迅速成长,为国内建筑企业参与国际竞争奠定了基础。

在奥运工程项目拉动下,建筑业成为受益最早、最直接的行业之一。其中,北京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入1 800亿元。巨大的投资使北京建筑业总产值在2003~2008年内累计达到5 000亿元,为建筑业提供8万个就业岗位。前奥运时期,奥运为北京建筑业带来的机遇与收益显而易见。中国目前处于发展阶段,奥运后基础设施建设需求将继续推动国内建筑业快速发展。

奥运场馆建筑的高标准和建设中新技术应用使国内建筑企业迅速成长,并积累了大量大型项目建设经验,为国内建筑企业参与国际竞争奠定基础。

奥运会之后国内建筑业仍将保持快速发展。由于国内很多基础设施仍不完善,例如铁路建设,国内铁路运力仍不足,需求很大,中国政府大力支持国内铁路建设,已有大量资金投入到铁路建设中。建筑业不会因奥运结束失去增长动力,中国仍处于发展阶段,北京等一线城市的建设仍有很大发展空间,其中包括住房、交通及其他基础公共设施,二三线城市发展空间更大。

相对于奥运会场馆建设和相关基础设施对中国经济增长的短期拉动作用而言,奥运会对提高中国国民素质、改善投资环境、提高开放度和提升国际形象具有更长远、更持久的积极作用。

中国经济进入战略调整期

当然,“后奥运效应”对经济并非没有任何影响。进入后奥运时期,前奥运时期体育场馆和关联基础设施建设形成的大规模投资需求,以及奥运举办期国内外游客带来的巨大消费需求会减弱甚至在短期内消失。同时,随着全球经济环境的深刻变化,外需拉动经济增长的因素减弱,以及中国经济周期性回调,从内外两个方面增大了中国经济走势的不确定因素。经济持续较快发展既面临周期性调整和经济转型压力,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后奥运效应”的叠加影响。

北京奥运会的举办之年,也是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一轮周期性调整之年。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王一鸣认为,快速城市化带来的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规模扩大、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劳动生产率提高、积极主动地参与经济全球化等支撑中国经济发展的因素,不会因为奥运会的结束而消失。同时,我国政府明确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控制物价过快上涨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采取措施努力扩大国内需求,在优化结构的前提下保持合理的投资规模,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这些措施将有效避免经济大的起落,促进中国经济持续稳定较快发展。

中国经济长远发展的前景看好,但眼下面临的困难必须引起注意。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字,今年上半年我国GDP增速为10.4%,较去年同期回落1.8个百分点。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研究员王小广分析认为,“世界经济减速,外贸形势严峻,内部政策调整,自然灾害等,都是经济出现困难的原因,但最主要的,这次调整是一次内生性的调整。中国经济的增长越来越受到资源、环境的约束,再这样扩张下去已经没法承受。”

王小广认为,中国经济的这次周期性减速与以往有所不同,它更可以看作是一次战略性的调整,是要从一种发展模式转变到另一种发展模式。这个时候,经济增长速度会下来一点,但这不一定是坏事,反而可看作一个机会。以前我们也说转变发展方式,提了很多年,效果却不是很好,因为环境还没有到那一步,现在许多地方、许多企业却不得不转了。

王小广认为,中国应该依靠自主创新和扩大内需,建立和保持两个竞争力:即通过产业升级,在沿海省份建立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的竞争力;通过往内地转移,保持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竞争力。“根据日韩等国的经验,只要我们选择了正确的发展战略,体制、政策、消费模式等方面相应转变,这个调整就可以实现。”

宏观调控更着眼长远

在决策层经过一系列调研之后,下半年宏观调控政策的“调子”终于确定。当前,我国宏观调控首要任务已由上半年的“防过热、防通胀”转为“一保一控”。7月下旬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为此明确提出,“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控制物价过快上涨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把抑制通货膨胀放在突出位置”。

王小广尤其强调对房地产的调控政策不能松动。他认为,房地产的周期性调整是经济规律,抗拒它付出的代价太大;更重要的是,这种调整是必须的。“中国经济不能再依赖房地产,这种方式对金融、消费、产业升级、资金有效配置都是一种妨害,因此可以说,房地产充分调整是中国经济下一轮增长的保障。”

在不赞同货币政策松动的同时,专家们一致认为财政政策应该更有作为。国家行政学院姜洪教授指出,“长期以来,我们的税收远远高于GDP的增长,尤其是今年,很多企业出现困难,税收还增长这么快,这不是一件好事。因此,减税是必要的,首先应从个体户、中小企业开始。”

后奥运时代的品牌走向何方? 篇4

后奥运时代要反思与总结前奥运效果

伴随着奥运会的即将开幕,奥运营销的话题已经接近了尾声,在月31日之后,大多数的赞助商企业和非赞助商企业又重新回到了同一个起跑线上,对于希望改变自身企业在价值链中地位的企业,需要考虑后奥运时代的业务模式,下列一些问题要被提上企业的议事日程:企业的品牌定位是否利用了奥运会这样的机遇?在奥运会之后,企业的品牌策略是否需要调整?下一步的体育营销策略究竟该走向何方?是继续参与奥运还是选择其他赛事的体育赞助?在后奥运时代,首要的工作任务是要对过往的奥运营销效果进行评估,毕竟很多中国企业开展体育营销以及利用奥运会这样的全球性舞台进行营销的经验并不丰富,回过头看看前一轮的奥运营销是不是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就显得非常重要。

对于一项花费不菲的奥运营销来说,是否因为奥运营销带来了品牌在消费者心目中的知名度、美誉度的提升,消费者对于企业所想传达的品牌形象是否认识清晰等等,都是需要去认真评估的。在2008年的奥运营销的环境中,既有赞助商企业也有非赞助商企业,很多非赞助商企业也举行了很多与奥运精神有所关联的营销活动,这些活动一定程度上也在对赞助商品牌进行干扰,因此,对于赞助商品牌而言,所面临的考验更大,那些能够在赞助和非赞助营销活动包围中通过系统清晰的营销策略起到预期效果的企业才是真正的奥运营销的赢家。

评估不仅是为了总结,也是为了确定下一个阶段的品牌行动,越是把体育营销作为重要的营销战略的企业,对于这步工作就越重视,比如三星专门有一套关于奥运会评估的系统,由四项内容构成:第一项是信赖度;第二项是品牌的喜爱度;第三项是品牌知名度;第四项是品牌的美誉度,而对于2008年的奥运会,三星同样与专业公司开发了奥运赞助效果的评估系统,并会在奥运会结束的2~3个月提供出相关数据,这些评估效果出来后,三星就可以对预期的目标进行修订,并会将其用到后续的体育营销活动中,

同样,联想从一开始就对赞助奥运会有着十分明确的目标,当借助奥运会实现了品牌的国际化形象转变之后,并没有继续投资奥运,在后奥运时代,联想转而选择其他的体育营销赛事来传播品牌,将借助奥运所建立起来的国际化品牌展开更深层次的国际化战略,这同样是及时评估和总结的成果,否则继续的投入未见得就是好事。

后奥运时代是新的奥运营销的开始?

品牌的成长不能一朝一夕实现,是长期努力的结果,而重大体育赛事是一个可以突破文化、地域疆界的营销平台,能够吸引无数的消费者眼球,因此,对于企业来说,如果能够持续的利用好体育营销,它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及推动品牌价值传播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因此,后奥运时代究竟是一个企业营销的终结还是以新的奥运营销的开始,却是企业需要去斟酌的。

对于一个品牌而言,一旦选择了奥运营销,在后奥运时代还必须坚持体育营销的策略,否则之前的所有的投入都将变成沉没成本,因为你仅仅在一个短短的奥运会时间段内在消费者面前晃眼而过,之后在和体育相关的舞台上再也不出现,这仅仅是一种营销战术而非营销的系统策略,消费者需要一个稳定的不断为他们带来惊喜的品牌,而不是一个品牌“投机分子”。

很多品牌都将奥运营销继续下去,并作为长期的发展战略,例如,作为奥运会的长期合作伙伴,可口可乐已经连续赞助奥运会长达80年之久,是公认的奥运营销最成功的企业之一,在80年的合作历程中,可口可乐将奥运精神融入到品牌文化中,把奥运营销做成了一个闭环,并且在这个闭环上附加了各种各样的文化元素,可口可乐的奥运营销没有节点,一届奥运会的结束就是下届奥运营销的开始,就如同滚雪球一样,可口可乐借助奥运营销所建立起来的品牌效应越来越大,“更快、更高、更强”的精神与可口可乐“乐观奔放、积极向上、勇于面对困难”的品牌精神实现了有机的融合和持续的传播,让可口可乐的品牌特点得以清晰的展现。

亚历克(Aggreko)作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临时电力和温度控制独家供应商,也表示,所有用来租赁给北京奥运会的设备都将运往温哥华,服务于下一届冬奥会,并保证两届奥运会之间的衔接的紧密性。GE在采取奥运营销时候,不是在奥运之前的一年或者半年内完成宣传活动,而是在之前的很长一段时间就开始针对最有效的目标群体进行宣传,可以预见的是,在2008年奥运结束之后,GE仍然将继续进行其推广活动。

后奥运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新起点 篇5

奥运会不会成为中国经济的分水岭

近来,有一些海外人士称,随着奥运会的结束,2009年、2010年对中国经济来说,将是很困难的年头。

“毫无疑问,筹办奥运会有力推动了北京的经济社会发展,但由于北京的经济总量只占全国的很小部分,因此筹办奥运会对中国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不宜估计过高。”这是国家主席胡锦涛在接受外国媒体联合采访时的回答。

统计显示,2002年至2007年,北京年均用于奥运会的投资尚不到全国每年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1%。从建设规模看,北京奥运工程竣工面积为71.83万平方米,只相当于2007年全国房屋竣工面积的0.0139%。

“如果说中国经济像大海,那么,跳进一只青蛙,对大海的影响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中国公共经济研究会副秘书长、国家行政学院教授张孝德认为,奥运会对于中国经济确有刺激作用,但奥运会后的中国经济仍主要受宏观政策和全球经济走势的影响。奥运会是对中国概念在世界范围的一次大营销,但对中国经济发展的直接拉动是微乎其微的。

一些经济学家对奥运会后中国经济的发展表示乐观。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认为,中国经济不会出现奥运后的滑坡。奥运会结束后,更多的后续需求会随即跟上,中国不愁没有新的投资热点。

更为关键的是,目前中国经济处于下中等收入国家水平,城市化、工业化的过程都需要大量的基础设施投资。“不管有没有奥运会,经济都要发展。”张孝德说。

摩根大通近日发布一项研究报告认为,奥运会后中国经济放缓的可能性不大。从以往奥运会承办国的经历看,经济规模较大且经济增速较快的奥运会承办国不易受到奥运会的影响。

2008年,是北京奥运之年,也是中国经济增长开始周期性调整之年,二者同时出现是一种巧合,不存在必然联系。目前,中国经济在保持平稳较快增长的基本态势下,在一些领域有所降温,这是宏观调控政策措施作用下的中国经济的自身调整,是在朝着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发展。

中国经济的长期发展不是因奥运会而始,自然也不会因奥运会而终。一场北京奥运会,在盛大的高潮后不可避免地会有落潮,但可以肯定地说,北京奥运会后不会发生经济的大衰退,不会出现经济发展的拐点,奥运会之后的“鸟巢”不会“人走巢空”,而是依然繁荣。

新的发展理念引领正确航向

奥运会作为当今人类社会最大的竞技盛会和国家聚会,吸引着全球的注意力。当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体验中国时,不仅感受了中国文化的巨大魅力,更感受了中国经济的勃勃生机。成功承办奥运会所提升的自信心,对未来中国发展是一笔重要的精神财富。

中国在借鉴各国承办奥运会经验的基础上,根据自身特点,采取多种措施,借势发展奥运经济,丰富了奥运经济的概念,扩大了奥运经济的影响。承办奥运会为中国的发展注入了活力,在诸如区域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国民素质提高、生态环境改善等方面产生了辐射作用。

“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的理念是科学发展理念的具体体现,对我国进一步改革开放,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变发展方式的影响是久远的。“而这些久远的好处是留给人民群众的。”北京奥运经济研究会执行会长陈剑说。

借举办奥运会之机,中国加大了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十一五”规划明确提出,到2010年我国万元GDP能耗降低20%。以北京市为例,经济结构调整对节能减排的贡献率至少在60%以上。

奥运会在提高中国国民素质、改善投资环境、提高开放度和提升国际形象方面,则具有更长远、更持久的积极作用。奥运会的成功,将有力推动我国与世界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交流合作。

北京奥运会还将极大提升投资者看好中国经济的心理预期。“心理预期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很难定量评估,但可以肯定的是,此轮中国经济连续保持多年的高速增长,奥运会是不容忽视的推动因素之一,这一因素将继续下去。”李伟说。

正视中国经济面临的挑战

2000年悉尼奥运会后,悉尼所在的新南威尔士州即出现GDP增长率小幅下滑、投资大幅下降、房地产业衰退等迹象,严重影响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遭遇“奥运低谷效应”,悉尼不是第一个,也不是最后一个。在它之后,承办2004年夏季奥运会的雅典为了那短短16天的狂欢,竟背上了10年的债务。

“奥运低谷效应”是大多数奥运会承办城市难以摆脱的阴影。如今的国际经济环境正经历着剧烈的波动,美国次贷危机、世界经济整体呈现通胀,国际粮价、油价高涨等相继对中国经济发展产生影响。在欣喜之余,中国人难免生出忧虑,毕竟,几乎没有哪个奥运会承办城市能完全摆脱后奥运时代的经济风险。

经过30年改革开放,我国综合国力与经济潜在增长率稳步提高,加之经济总量大,地域辽阔,经济体系齐全,回旋余地较大。因此,奥运会的结束不会影响到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面。但是,如何避免物价的过快上涨,保持合理的增长速度,促进中国经济又好又快地向前发展,也是奥运会后中国经济面临的重大挑战。

2008年以来,中国经受了历史罕见的严重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和特大地震灾害等不确定因素的挑战,可谓迎难而上。上半年,我国经济同比增长10.4%,其中一季度增长10.6%,二季度增长10.1%,呈现自2007年第三季度起的逐季下降趋势。

“这一趋势的出现,是受国际经济形势发生重大变化的影响,更是我国经济发展深层次矛盾积累的结果,也是我国经济增长周期的正常调整。”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人士说。

奥运会之后,我国经济面临一系列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影响,包括美国经济走弱对中国出口增长的影响、房地产业发展可能出现的周期性调整、原材料价格上涨带来的企业经营困难等,对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形成严峻挑战,需要高度警惕。

国家发展改革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王一鸣表示,经济持续较快发展既面临周期性调整和经济转型压力,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后奥运效应”的叠加影响。为此,应该积极放大奥运会对经济发展的正面影响,有效应对可能出现的各种负面效应。

中国经济继续平稳较快增长

面对诸多问题和不确定性因素的挑战,中国经济依然保持活力,因为其拥有最大的市场、稳定的政治环境,以及投资、外需和内需三大经济拉动因素,加上宏观调控手段日趋成熟,为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

由于宏观调控,中国经济过热风险开始得到消化,经济增速开始变缓。这种“变缓”不是被动的变缓,而是宏观调控所追求的“变缓”,是年初提出的“两防”调控政策开始发挥作用的表现。

可以预见,今年我国的经济增长仍将保持较快速度,原因有二:一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中长期基本面良好;二是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拉动经济增长的短期动力不减。

曾有经济学家担心,奥运会尽管对实体经济影响有限,但由于给投资者形成了良好的预期,致使资产价格因炒作而虚高,股市和楼市在奥运会结束后会迅速调整。

“如今,市场情况已发生了变化,及时有效的宏观调控已使得中国经济过热风险开始消退,经济运行逐渐回归到正常轨道上。”经济学家樊纲表示,股市、楼市的风险已在很大程度上释放,能源价格也作出调整,所以更不必过多担心奥运会后的中国经济。

中国目前正处于工业化中期。有专家作出预测,中国经济7%至8%或更高一些的增长率至少可以再维持15年至20年。中国投资将继续处于兴旺状态,经济发展的空间和潜力仍然很大。只要政策调节适当,我国经济就完全可以自如应对国内外各种情况的变化,持续保持平稳较快的增长势头。(作者系新华社记者)

后奥运会经济 篇6

一、奥运会后各主办城市体育场馆利用情况

奥运场馆及设施是奥运会遗产最主要的组成部分, 也是奥运会后人们关注的焦点。大规模和高规格的场馆建设虽然可以为奥运会提供良好的硬件设施保障, 但却极易在赛后使政府背上沉重的财政负担。主办城市越多地利用现有的比赛设施, 所承担的风险就越小。

1. 雅典奥运会后体育场馆的利用情况。

目前, 绝大部分场馆还没有开始进入正常的运营轨道。主要是由于赛前政府都将精力放在防范场馆工程的工期延误上, 未能顾及赛后场馆详细利用计划的制定。赛后有关当局又在场馆及设施的所有权的问题上一直争执不休, 所以赛后场馆利用不理想。

2. 悉尼奥运会后体育场馆的利用情况。

悉尼奥运场馆赛后短期内经营状况不佳的主要原因是奥运后可供承接的各类活动和赛事的数量有限。从根本上说还是悉尼的人口较少, 国内人口对场馆设施的需求不足, 加上悉尼承办国际赛事的数量有限, 所以很难把场馆充分地利用起来。另外, 个别场馆也存在重复建设的问题, 如主体育场和篮球比赛场地的附近都有类似功能的设施, 这也加大了赛后经营的难度。而通过转变经营思路, 将场馆的利用形式多元化, 结合国际和国内的经济发展需求, 将场馆聚集区的功能合理定位, 大大提高了赛后体育及相关配套设施的利用率。

二、奥运会后各主办城市体育场馆利用情况分析

通过综合对比各主办城市奥运后场馆的利用情况, 可以发现赛后场馆利用情况的优劣主要取决于以下几个因素:

1. 场馆的投资主体:

如果大量的场馆设施都由政府投资, 虽然能实现较高的社会效益, 但如果赛后利用情况不理想, 高额的建筑和维护费用往往容易造成财政负担, 雅典、悉尼、汉城 (首尔) 都出现了这个问题。

2. 体育场馆前期的建设规划是否考虑到赛后当地居民活动和赛事需求:

场馆建设的数量、选址、场馆内部的设施规划和装备水平能否匹配赛后居民活动和赛事的需求直接关系到场馆的利用状况。奥运场馆装备先进, 维护费用高, 如果赛后主要服务于居民需求, 往往造成利用困难。

3. 赛后的管理主体:

汉城 (首尔) 和雅典都是政府的行政机构进行管理, 巴塞罗那是委托政府下属公司经营, 后者的经营状况要好于前者。

4. 赛后的经营内容:

多元化的业务可以大大提高场馆的利用水平, 赛后绝大部分城市都考虑到了当地居民的需求, 承接了文化、体育、会展等多项活动。

三、奥运会后提高国内主办城市体育场馆的利用措施

1. 居民的休闲健身需求和体育竞技表演及体育训练组成的体育产业对体育场馆设施的需求。

目前我国体育产业发展已经出现了明显的社区化、大众化倾向。城市体育场馆建设与布局必须形成以社区体育中心和城市体育公园为基础、区级社区体育中心和体育公园为中层、大型体育场馆和大型体育主题公园为高层的结构体系。北京独特的历史文化对举办大型国际体育赛事具有特殊的吸引力。赛后将有一大批具备国际先进水平的体育设施, 城市的基础设施和相关配套设施进一步完善, 举办大型赛事的硬件设施有充足的保障。

2. 演唱会、音乐会、居民文化活动等组成的文化产业和事业对场馆设施的需求。

大多数体育场馆赛后仍然以体育休闲功能为主, 但其承担文化娱乐活动的功能也不容忽视。北京作为国家的文化中心, 一方面有着优秀的文化资源和文艺团体, 另一方面有着庞大的文化需求群体, 发展文化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文化产业中与场馆利用最为相关的是演出市场, 包括各种音乐会、演唱会、联欢会、歌舞剧演出等, 体育场馆是这些活动重要的载体之一。

3. 会展业对体育场馆的需求, 另外可能还有其他一些零散的商业或社会需求。

北京作为中国的政治、文化和国际交流中心, 拥有众多跨国企业、驻华使馆、知名高校、国家机关, 是国内最主要的信息和技术集散地, 具备会展业发展的得天独厚的优势。根据其他奥运会主办城市的经验, 各主办城市会展业在奥运会后长期持续增长, 很多主办城市都成为国家级和地区级的会展中心。奥运会后, 随着北京市国际知名度的提升和国际影响力的提高, 北京市会展业将成为北京市重要的服务行业之一。

参考文献

[1]奥运历史的记忆——历届奥运会场馆回顾[J].城建档案, 2008, (2) :17~20

[2]黄伟:2008年后北京奥运遗产研究_提升奥运场馆设施利用效率的策略[J].东方企业文化, 2007, 11:66~67

后奥运会经济 篇7

北京奥运圆满结束, 中国经济的老问题再度成为各界的关注焦点, 其中, 奥运后中国经济会否放缓是一个最大悬念。综合专家的意见, 基于三大理由, 后奥运的中国经济增速不会放慢, 其一是主办城市北京在中国的GDP占比很小;其次, 奥运之后, 内地承办的大型国际盛会一个接一个;第三, 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动力不会因奥运结束而发生变化。因此相信中国经济不会在后奥运时期大幅放缓。

林毅夫:奥运相关投资比重小

后奥运时期, 中国经济会如何发展?综合专家的意见认为, “奥运不会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分水岭”。世界银行副行长、首席经济学家林毅夫直言, 奥运后的中国经济不会像部分奥运主办国出现萧条, 其理据主要是, 中国的经济规模比其他办奥运会的国家大很多。如2004年雅典奥运, 希腊当时的经济规模只有1850亿美元, 2000年悉尼奥运会时, 澳大利亚的经济规模是3900亿美元, 而中国经济规模在2007年已经达到3万亿美元。也就是说, 在中国办奥运会, 整体的经济规模是希腊的16倍、澳大利亚的8倍。奥运有关场馆的基础设施, 不管在哪个国家, 都大约相等, 在这种状况下, 奥运相关的投资在中国所占的比重是非常小的。

其次, 林毅夫指出, 奥运之后, 上海还要办2010年的世博会, 2012年广州还要办亚运会, 国际盛事一个接一个, 需要很多固定资产投资, 可以确信奥运之后中国不会出现经济萧条。

王一鸣:国际盛事一个接一个

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王一鸣表示, 进入后奥运时期, 前奥运时期体育场馆和关联基础设施建设形成的大规模投资需求, 以及奥运举办期国内外游客带来的巨大消费需求会减弱甚至在短期内消失, 但过去30年支撑中国经济持续较快发展的基本动力不会发生变化。

王一鸣认为, 过去7年推动中国经济持续较快发展的主要因素是, 储蓄率较高、城市化和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规模巨大, 居民消费结构升级, 市场潜力巨大, 劳动生产率和全要素生产率提高, 以及积极主动地参与经济全球化。这些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动力不会因为奥运会结束而发生变化。

易宪容:“三驾马车”动力依然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员易宪容认为, 从最近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基本数据来看, 尽管GDP、投资、CPI的增长有所回落, 但整个增长速度仍然处在高位运行的状态。尽管今年上半年中国经济经历了雪灾、震灾及国际经济环境大震荡等一系列的不确定性因素, 但是中国经济的基本格局没有改变, 特别是中国经济经过几年来的宏观调控, 经济增长开始放慢, 这仅是政策效应开始显现, 它表明国内经济增长开始从“病态”恢复到“正常”。从目前的情况来看, 中国的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拉动经济增长的动力在短期内不会改变。

北京楼市两大新机遇

7年前北京成功申奥后, 北京等地楼盘就开始频频炒作“奥运概念”而令房价急升。现时房地产市场调整, 市场争论奥运会后北京房地产市场是否会步入下行轨迹、北京房价是否在奥运题材后应声下跌?业内人士相信, 北京不会出现楼市的“后奥运时期”, 北京楼市正面临两大新机遇, 包括旅游地产异军突起及郊区住宅发展。

不会进入后奥运时期

业内人士认为, 因为奥运会的举办, 加快北京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 高端服务业将成为了北京新的经济增长点。受奥运会影响, 到2008年预计北京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将达到69%。从第三产业内部结构看, 与奥运会相关的金融保险、旅游会展、商业服务、现代流通和文化体育等一批体现城市功能的现代服务业, 会受到明显拉动, 将以年均10%以上的速度发展, 逐步成为服务业的主导产业, 并带动一批新兴服务部门的发展。因此, 开发商只要抓住北京这次产业升级和转型的巨大机遇, 仍能实现突破。

交通改善利郊区置业

在后奥运时代, 北京楼市正面临两大新机遇。第一, 旅游地产异军突起, 举办奥运会对各主办城市旅游业尤其是入境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利好因素较多, 旅游地产将迎来前所未有的机遇。第二, 交通设施的建设与改善, 对成功举办奥运会也相当重要。交通状况的改善不仅保障奥运会的顺利进行, 也会造福当地居民, 从而使得中心城区的外围不断扩大, 促进了郊区住宅的发展。

基建项目投资将放缓

气势恢宏的“鸟巢”、美轮美奂的“水立方”, 北京的奥运场馆给世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更因而带动经济全速增长。业内人士表示, 由于交通、城市基础建设等都赶在奥运开幕提前完工, 奥运后, 这方面投资将有所放缓。至于赶在奥运前完工迎客的大型酒店, 由于其建设周期至少在2至3年, 所以赛后2年不会出现新增的星级酒店供应。

据北京官方透露, 奥运会北京场馆建设预计的总投资, 控制在130亿元人民币以内。此外, 2001年以来, 北京城市重点基础设施建设共完成投资约2800亿元, 主要完成了城市交通、能源基础设施、水资源、城市建设等四个方面的重点基础设施建设。这些都是按照“十一五”规划进行的, 原来规定在2010年前完成, 由于奥运会的举办, 这些项目提前完成, 加快了北京市基础设施的建设步伐。

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王一鸣表示, 中国作为一个大国受奥运经济的影响较小。北京的奥运会场馆建设和基础设施投资约3000亿元, 按奥运投入期4年分摊, 平均每年750亿元, 仅占中国过去四年当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0.55%-1.06%。“后奥运效应”不会影响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面。

旅游休闲将成新热点

奥运会刚刚落幕, “后奥运经济”成为近期热点话题, 到底哪一板块会率先受惠, 分析师认为, 奥运提升了市民对体育运动的意识, 市民的运动热情大大提高, 所以体育康体项目已引起企业关注。同时, 各个奥运场地给市民及游客耳目一新之感, 势必将推动旅游业发展, 休闲、旅游等项目也将格外引人关注, 有望吸引更多民众及游客刺激消费。

业内人士指出, 奥运整体提升北京旅游景点的服务水平, 北京市旅游局将对现有的多个历史文化旅游景点进行改造、修缮和整治, 并根据客源需求对景点进行整合和包装, 打造多条特色的文化旅游精品路线。另外, 还将开发京城水系、森林公园等一批自然景观, 改善远郊自然景区的环境, 使之成为新的旅游亮点, 故文化观光旅游将成为消费及企业开发的投资热点。

后奥运会经济 篇8

1 后奥运时期我国武术产业“低谷”效应产生的可能性

奥运经济一个最基本的特征就是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和周期性。从申办到正式举办以至奥运会后经济、政治、文化等各种效应的延伸,形成一个完整的奥运经济周期。奥运经济周期大约持续10~12年,因国家、地区不同而时间长短不一,大致可分为以下4个阶段:申办期、筹备期、举办期、后奥运期[1]。

历届奥运会表明:在前3个阶段,奥运经济的积极效应大体上是递增的,在举办期这种积极效应达到最高。此后,在后奥运会时期,也就是在奥运投资周期结束(通常是在奥运会闭幕之后),这种积极效应开始递减,奥运经济中的消极效应将更明显。如果运营得好,与奥运有关的体育、旅游、文化等产业还会产生持续的经济效益。但从总体上看,这一时期投资会出现明显萎缩,总需求急剧下降,大量的体育场馆和设施将会闲置或利用不足,成为不良资产,一些与奥运相关的行业也可能出现衰退,从而对主办城市和主办国的经济带来冲击。奥运经济的这一现象被称为“低谷效应。这种低谷效应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包括对武术产业影响,奥运会期间的武术比赛可以在刺激武术消费的迅速升温,但奥运会以后,武术产业没有了奥运的氛围,也有可能出现武术产业的“低谷”效应。

2 后奥运时期我国武术产业“低谷”效应产生的主要原因

2.1 从市场角度看后奥运时期我国武术产业“低谷”效应产生原因

每个行业都具有自身兴旺和低迷的周期性的发展规律这种规律一般不会受到国家货币政策或财政政策的直接影响。任何时候、任何国家的经济增长,都是由于出现了巨大的市场需求,持续的市场需求会促使经济活跃程度提高,经济结构变动加快,为经济增长创造空间。但是这种直线性的增长模式不可能在较长时期内存在。供需这个经济学中最基本的法则,主导所有行业的基本运行。同样,要由一个全新的奥运经济增长模式来取代经济增长的周期性特点,难度很大。奥运经济的确有巨大的商业潜力,但是并非人人都可从中获利,当大量的资金在短时期内投入到奥运经济时,其消化能力就开始成为制约自身迅速发展的障碍[2]。武术产业经济由于前期大量投资,造成后期市场需求增量有限,局部生产过剩,部分产品没市场空间,经济增长没有动力而趋缓,增幅下降。

2.2 从消费角度看奥运时期我国武术产业“低谷”效应产生原因

在奥运举办期间,世界各地的人蜂拥而至,旅游、商贸、电讯等方面消费增势强劲。吃、喝、住、行这一系列消费因素继续推动国民经济稳步发展。这一时期,以奥运会的举办而增加的各项消费带动为主。在后奥运期,最初各举办城市会利用奥运的余热吸引国内、国际旅游,举办国内、国际展会,体育交流等活动,继续刺激消费,保持经济的发展。而能否保证这段时间经济的发展取决于我国的整体消费水平、城市吸引力和政府引导消费的能力。如果在筹备期奥运直接投资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很大,那么奥运会结束后,由于投资突然失速,且国内、国际的消费需求在奥运举办期和后奥运初期释放得差不多了,没有了有效消费需求的支持,政府再刺激也收效甚微。因此,奥运会余热过后武术资产销售减量旅游收入有所下降失业人数将重新攀升的武术产业“低谷效应”。

2.3 其他方面

由于武术经济是一个涉及到许多方面的庞大组织,牵一发而动全身,对于一个保持了数年持续增长的经济体系来说,当它一旦降低了增长的速度或者甚至出现负增长的时候,整个体系会产生巨大的惯性,并扩散到其他相关行业,加快经济下滑的速度,进而出现“低谷”[3]。

3 充分发挥我国武术产业经济的后发优势,规避“低谷效应”

3.1 后发优势释义

“后发优势”最早是从经济学领域提出来的。美国著名社会学家列维、经济学家格申克龙最早提出了“后发式现代化”和关于“后发优势”的论点。列维的《现代化与社会结构》和格申克龙的《经济落后的历史透视》两书对这些思想作了系统而全面的阐述。所谓“后发优势”,其基本内涵是:发展中国家在实现现代化过程中,由于有早发展现代化国家成功经验的“示范作用”,后发展国家可以利用早发展现代化国家的科学技术成果、管理经验等[4]。在先发展国家尤其是西欧诸国,导致工业化的各项技术是在一个漫长的过程中逐渐发明和积累起来的,而后发展国家则没有必要再去重复这一过程,而是可以直接利用产生于外域的先进技术,同时还可以引进外国资本。格申克龙称其为“落后者的优势”(AdvantageofBackwardness)。同样,我国的武术产通过借鉴其他体育产业成功的经验,来发展自己的武术产业,这种后发优势对于我们国家的现实来说是一种机遇。通过后发优势来预防后奥运时期我国武术产业“低谷”效应产生是一项很好的措施[5]。

3.2 我国武术经济后发优势的作用表现

3.2.1 技术创新优势

竞技体育起源于西方,现在已经发展到很高的水平,我们可以把西方的一些竞技思想纳入到竞技武术发展体系中,提高武术的观赏性,使武术发展成群众喜欢的运动项目。中国武术经过几千年的发展演化,很早就传到了欧洲和世界各地。随着我国的崛起,加速了武术的快速发展,在“武术走向世界”的口号下,武术正在同世界融合。虽然中西方体育文化有差异,但是也有相通的地方。体育中的共性使他们互相渗透,互相融合。武术中的某些思想、方法、精神对西方体育有补充和借鉴作用。当今全球化的趋势不可阻挡,进不进奥运会都不会阻挡武术的国际化,都不会降低它与世界融合的速度。

3.2.2 制度创新优势

西方国家的体育发展速度之所以快,是和他们完善的管理制度分不开的,制度是保证武术产业发展的条件和保证,制度是经济增长的内生变量,制度创新是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能够有效地推动经济的快速发展。但是,制度创新的实现,一种有效制度的形成,是一个需要支付高额代价的不断试错的过程,需要经过反复、动荡、危机以致战争才能形成。而一旦这种制度形成并行之有效,后来者就可以避免这种试错的高额代价,通过制度的学习、借鉴、模仿和移植,以相对较小的社会成本和代价,在较短时间内,快速完成制度的创新和转换。由于西方国家体育产业制度经过几百年的实践积累和探索,已经形成了成熟完善的有利于资源优化配置和使用的各项制度,因此,后发国家可以结合本国的客观实际,学习、借鉴、模仿和移植发达国家的先进制度,并对之进行本土化改造,以较快的速度和较低的成本完成各项制度的建设和完善,实现较发达国家更快的制度创新,促进经济快速发展[6]。

3.2.3 经验借鉴优势

同其他体育发展较早国家的体育产业发展相比较,我国武术产业的发挥是处于落后状态,他们积累的成功经验同样可以被我们借鉴。这对我国来说,是宝贵的知识财富,对我国武术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和启发意义。特别是美国、法国等体育产业化较高的国家在体育产业结构变动、组织变迁、资源筹措和配置方面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为我国武术产业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前车之鉴。因此,我国武术产业可以通过对其他国家在体育产业化建设过程中的体育经济发展战略、发展模式、发展政策、宏观调控方法等的研究、分析和比较,在充分总结和认识现代体育经济发展规律,吸取和借鉴其他国家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的基础上,根据自身实际,进行理性思考和选择,作出适合自己国情的最优决策,这样就可以少走弯路,减少在黑暗中摸索的时间,加快武术经济发展步伐。

3.2.4 结构调整优势

武术产业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是武术产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和标志,也是促进武术事业发展的巨大推动力。由于我国武术产业结构发展不健全,呈现落后的二元经济结构,商业化程度、观赏水平、产业结构的层次都比较低,面临着调整和改善经济结构、提高武术商业化和观赏水平、推动武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消除二元结构的历史任务,因此,我国在武术产业经济发展过程中,将伴随着武术产业经济结构的剧烈调整,这就可以极大地改善资源配置状况,提高资源使用效率,从而推动武术经济快速增长。这种结构调整的优势,在其他国家是不存在的。因为其他国家的体育事业已经实现了商业化和俱乐部化,已经没有了这种通过结构调整促进体育经济增长的机会,或者说已经利用了这种发展的机会。虽然其他国家现在也面临实现体育经济国际化、信息化的新的结构优化升级的机遇,但是,我国武术产业也同样可以利用这种机遇加快结构优化和升级并且能够有效地推动工业化的发展。

3.2.5 人力资源优势

我国拥有庞大的习武人群。我国现有各类武术机构1.2万余个,常年在馆习武人数达100万人,这些人是武术消费的主体,是推动武术产业发展的基本力量。另外,拥有丰富的人才资源。我国民间拳师多达数万人,高级武术教练员数百人,获得高级段位称号的有363人,高水平运动员1000余人,国家级、国际及裁判员多达200余人,有中华武林百杰,科研队伍不断壮大,丰富的人才资源是武术赖以传承和武术产业发展的先决条件[7]。

4 基于后发优势,规避后奥运时期我国武术产业“低谷效应”策略

4.1 发扬传统武术文化作用,继承与创新传统武术,实现武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武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是建立在传统武术发展基础上的,做好传统武术文化遗产的挖掘与开发,是实现武术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条件。对于传统武术的发展来说,把继承作为发展的基础,这一点尤其重要。围绕武术的健身、防身、修身养性功能,依托传统武术丰富多彩的运动形式,在继承的同时,更注重发展,进行艺术的加工和包装,使之更适合现代人的审美欣赏需要,为传统武术的竞赛和进入市场提供发展的空间。制定传统武术继承发展规划,推出适合现代社会需要的传统武术的表演及活动方式和“传统武术竞赛项目”。制定传统武术竞赛项目规程、内容、运作方式等,组织区域性或全省的传统武术运动会,交流、表演等只有这样才可以保持武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4.2 武术应从民族地域走向全球化的舞台,武术产业要推向国际化

在拳种众多的武术大家庭中,以太极拳为代表的少数拳种己经走出国门,迈入世界。武术传播的内容有两个部分,一是技术,二是理论。理论部分又分为两部分,一是技击理论,即技术的理论阐释;二是文化理论,包括发展史、武德、中国传统文化等。另外,还要进一步发挥报刊杂志和国际武联的宣传作用。交流形式多样,充分展示武术的独特。国际大赛不仅在赛场上使各国和地区的武林同仁交流技艺,而且也编织了与各国人民相互接触了解、增进友谊的纽带。世界精武体育会在上海的成立使国内外的武术爱好者有更多的机会参加丰富的武术的活动,更深层次地体验中国武术是历史悠久,流派众多,内容丰富的宝贵文化遗产,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从而促进了武术产业在国际上的推广。

4.3 提高武术的健身娱乐功能,加大武术运动的全民普及,把武术发展为我国民族的特色项目

新世纪武术产业发展的走向是健康与娱乐,并认为这是人类对体育的根本要求。有调查显示,参加武术锻炼人口的目的,总体趋势是健康第一,快乐第二,提高修养水平第三,防身第四。健康与娱乐的社会要求,对武术的发展和推广提出了新的要求。这要求武术传播要注意发挥武术的健康功能和娱乐功能,把适于健身和娱乐的武术技术抽取出来,在社会上推广,以满足人们对武术的要求。传统武术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特点、高深的内涵以及健身和技击等作用,极大地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武术爱好者。由于世界各民族文化背景的不同,因此,对外推广传统武术不仅要推广其技术还要推广其文化先在世界各地华人区推广建立武馆,华人华侨凭借体育的亲和力、渗透力,可以在他乡异国建立与当地人的联系,更好地求得传统武术的发展,依靠华人华侨把传统武术更快地推向世界。只有充分发挥武术的健身和娱乐功能,才可以使武术向着可持续方向发展,从而避免后奥运武术产业“低谷效应”的出现。

5 结束语

后奥运时期我国武术产业“低谷”效应是客观存在的,在我国也有可能的发生,但这种效应不是不可避免的,我们要采取一切优化措施,利用我国武术产业的后发优势,实现我国武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摘要:2008年奥运会对我国武术经济的影响是多方面的,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对后奥运时期我国武术经济的“低谷”效应产生的可能以及原因,并针对这些原因提出了预防策略,为我们更好地对待奥运会后有可能出现的武术产业“低谷”现象,提供一些理论支持。

关键词:后奥运,武术,经济,优势

参考文献

[1]刘淇.北京奥运经济研究[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3:31,4:729-730.

[2]薛海红.奥运经济与北京的可持续发展[J].集团经济研究,2006,22(22):65-66.

[3]张镜宇.北京2008年奥运会后中华武术的发展思考[J].科技咨询导报,2007,12(5):107.

[4]亚历山大.格申克龙.从历史的角度看经济落后[A].谢立中,孙立平.二十世纪西方现代化理论文献[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3.

[5]何国勇.比较优势、后发优势的新特点和我们的对策[J].南方论坛,2007,6(2):44-51.

[6]刘茂松,刘瑾,张剑.基于竞争优势的后发优势战略[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7,5(1):100-104.

[7]刘海超,陈永亮.对当代武术运动发展趋势的研究[J].平顶山工学院学报,2005,14(4):90-92.

后奥运时代的亚运会 篇9

现在的冬天不同于以前, 那时我们总是蜷缩在家里, 没有现在这种冰天雪地依然热火朝天的感觉。我们的体育产业也一样, 伴随着“十二·五”规划的即将出台, 我们依旧感受的是一种蓬勃向上, 有一种不是春天, 胜似春天的感觉。

每当体育邂逅大赛时, 体育产业都迎来一次机遇, 今年是我国一个不折不扣的大赛年。亚运会在这个后奥运的特殊时代里, 更显得那样引人注目。我有幸在亚运会召开的时间, 因工作到了广州, 感受的是一种不一样的广州, 更有激情、更加开放, 整个城市都围绕在一种亚运的氛围中。

当然这种氛围, 来自于积累。坚持不懈的全身健身运动, 以及举国上下对体育产业的重视, 都使这种成功显得更顺理成章。据国家体育总局经济司司长刘扶民透露, 目前中国体育用品年产量占世界的65%以上。另外有一组数字显示, 中国目前体育产业GDP仅占GDP总比例的0.1%-0.3%, 而在发达国家这一比例达到1%-3%, 这就意味着中国的体育产业至少还有10倍以上的增长空间。

这种发展空间让更多的企业和有识之士参与进来, 仅广州亚运会的赞助收入就远远超过历届规模, 为多哈亚运会的4.5倍、釜山亚运会的3倍。仅广州汽车集团的赞助合同金额就达到6亿元, 单是这一个赞助就已经超过了多哈亚运会。尽管遭遇金融危机的冲击, 但广州亚运会市场开发创下的历史之最也已经成为事实。这既是中国体育产业发展成果的真实写照, 也是企业对亚运成果的分享与参与。

“后奥运时代”来临 篇10

青岛奥林匹克帆船中心刚刚结束奥帆赛和残奥帆赛的比赛,经过短暂的转换期后迎来了一批批来自海内外的观光游客,这也是青岛奥林匹克帆船中心在奥运赛事之后的首次对外开放。根据青岛奥林匹克帆船中心票务系统的统计,十一黄金周期间购票参观的游客人数达到16.9万之多,最高日接待量约为35000人,最低也在7000人左右。在业界高呼“后奥运时代”引爆青岛旅游业市场之时,青岛奥林匹克帆船中心已经根据十一黄金周的开放运行情况开始为下一步的建设、管理和运营做准备。

给青岛旅游业带来“井喷”之势,并非青岛奥林匹克帆船中心的目标,随着“中国北方国家旅游休闲度假示范区”这一概念的呼之欲出,这一带有奥运印记的地标性建筑将成为青岛乃至山东的一张亮丽名片。日前,本刊记者专访青岛城市建设投资集团副总经理卜笑华,探访了面纱后的青岛奥林匹克帆船中心。

场馆设施的赛后利用

提起奥运场馆的赛后利用,人们常常会想起“蒙特利尔陷阱”。从1940年起就多次申办奥运会的加拿大蒙特利尔市,终于在1970年获得了1976年第21届现代奥运会的主办权。然而,这次奥运会却出现了10多亿美元的巨额亏空,致使该市的纳税人直到20世纪末才还清这笔债务。这惨痛的教训,让之后历届奥运会主办国都把场馆的开发建设及赛后利用作为和安保同等重要的课题。青岛奥林匹克帆船中心在规划之初,便充分考虑了场馆的节能环保以及赛后利用,因此奥帆赛和残奥帆赛结束以后,许多场馆只需稍加改造和装修便可“挪作它用”。

曾经是运动员“家外之家”的青岛奥运分村,将在进行精装修之后,成为青岛市的首家超五星级酒店——海尔洲际酒店。总建筑面积约90655平方米,地上分别为7和17层、地下2层的洲际酒店,预计在10月中下旬迎来第一批客人。位于奥运村南侧的运动员中心,今后将成为康乐、休闲、健身、洗浴、娱乐等为一体的大型康乐休闲会所。位于奥运村西侧的行政管理中心,奥运会期间是赛场管理办公区、码头管理机构、安保机构办公区、比赛管理中心和奥林匹克大家庭等贵宾接待区,如今,它将成为中国航海运动学校所在地。

媒体中心前期将作为传承和发扬奥运文化的奥帆博物馆使用,后期将成为目前中国规模最大的游艇俱乐部——青岛国际游艇俱乐部的所在地。成立于2005年的青岛国际游艇俱乐部不仅拥有600个各类大小泊位、2座浮动式下水坡道、4台3吨单臂吊及1台75吨移动式龙门吊等国内一流的硬件设施,还开设了物业服务、海事服务、船体维护、代办手续、供给保障、游艇代理等服务,今后还将陆续开展游艇驾驶培训等特色服务并为青少年会员开设一系列帆船活动。值得一提的是,曾经在这片海域为国家赢得荣誉的中国帆船帆板队的殷剑和徐莉佳,以及国际残帆联主席瑟治·约根森等人先后受邀成为该俱乐部终身荣誉会员。

位于燕儿岛山东侧的后勤保障中心,总建筑面积5798平方米,地上2层, 地下1层。赛事期间是后勤供应管理办公区和赛场保洁维护办公区。如今,后勤保障中心已经与世界知名策划运营商——美高梅集团签署初步合作意向,这里将规划成集电影院、KTV等为一体的豪华影视娱乐中心。位于燕儿岛山南侧的主运行中心,依山傍海,赛事期间曾是中心办公室和后勤保障团队的办公场所,今后将作为官方政务的接待中心。

除了这些单体建筑,青岛奥林匹克帆船中心其他设施也得到了很好的完善和利用。比如,位于媒体中心西侧,被誉为奥帆赛史上的“青岛模式”的主防波堤,赛事期间曾是观众大坝,今后将变成体现浪漫爱情,集休闲、娱乐、购物、婚庆为一体的爱情坝。为了方便游客在长534米的主防波堤上观光游玩,青岛城投集团计划在堤坝上设5部垂直电梯,并有意规划透明的冬季休闲大棚供游客在寒冷季节里登坝观光游览。此外,青岛奥林匹克帆船中心的陆域停船区也将与美高梅集团合作,未来将建成渔人码头,成为集餐饮、娱乐、休闲、文化演出为一体的大型室内休闲度假广场;对于赛事期间的丈量大厅码头,今后将朝着打造环太平洋沿岸重要的亚洲乃至世界性豪华邮轮码头的规划目标发展。

据卜笑华介绍,除了需要进一步建设和完善的渔人码头和邮轮码头这两个项目外,还有两个项目将在今后开工建设。它们分别是建在媒体中心北侧约100米处的奥帆博物馆和建在行政管理中心西侧的四季酒店,后者规划占地面积250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85500平方米。这座超五星级的豪华度假酒店还将拥有一个独特的海底餐厅。

奥运文化的传承发扬

开发后的青岛奥林匹克帆船中心不单纯是一个涵盖餐饮、休闲、健身、娱乐、购物等多种功能的国家级休闲旅游胜地,作为奥运会的重要“遗产”,青岛奥林匹克帆船中心有个百年不变的定位,那就是传承发扬奥林匹克的精神和文化。

这里不仅会新建一座面积为15000平方米的奥帆博物馆,用来向观众展示奥林匹克的文化和精神,还将在次深防波堤上建一个15米高的奥运五环;奥帆赛期间位于奥运主题公园内的海尔模拟体育互动体验区和奥运雕塑巡展作品都将继续保留,成为展示体育、传播奥运的载体;青岛奥林匹克帆船中心里还将树起勇夺2008年青岛奥帆赛帆板金牌的中国帆板运动员、青岛“帆船之都”形象大使殷剑的雕像,燕儿岛山脚下还将设立新的体育雕塑群,来传承珍贵的人文奥运精神。

除此之外,青岛奥林匹克帆船中心的后续建设和改造,会一如既往地按照绿色、科技、环保的理念施工建设。而青岛奥林匹克帆船中心的“软件”方面,如管理、安保、接待和服务等将继续努力向“奥运标准”看齐。

“帆船之都”的海上基地

说青岛是中国的“帆船之都”,是因为青岛成功举办了世界瞩目的奥帆赛和残奥帆赛;说青岛奥林匹克帆船中心是“帆船之都”的海上基地,更无可争议——这里不仅是奥帆赛和残奥帆赛的比赛场馆,还是克利伯环球帆船赛和VOLVO 环球帆船赛等世界重要帆船赛事在中国的惟一停靠站。在“后奥运时代”,青岛奥林匹克帆船中心依然担负着培养航海运动人才、承办大型帆船赛事和将“帆船之都”发扬光大的责任。

完善的场馆设施,一流的港池码头,配套的训练装备,让“世界一流、亚洲第一”的青岛奥林匹克帆船中心成为国内航海运动训练和比赛最好的场地,因此,中国国家航海运动学校和山东省航海运动学校将相继落户,让青岛奥林匹克帆船中心成为名副其实的国家水上运动训练中心和山东省、青岛市帆船运动队训练基地。

作为奥帆赛和残奥帆赛的比赛场地,青岛奥林匹克帆船中心将继续保留承办大型帆船赛事的功能。因此,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卜笑华告诉记者:“为了保障今后帆船赛事的顺利运行,我们会对奥帆赛的人力资源进行了解和掌握,不仅要清楚骨干力量的动向,还会保留和吸纳一部分骨干力量来到这个团体。”卜笑华进一步介绍,随着青岛奥林匹克帆船中心的正式开放和后续利用工作的开展,这里将相继迎来2008-2009年VOLVO全球帆船赛和2009-2010年克利伯环球帆船赛等重要赛事,届时参与过青岛奥帆赛和残奥帆赛的骨干人员都将为保障帆船赛事各环节的畅通运行而提供人员、技术等方面的支持和配合。

今后,每年8月8日作为“奥运纪念日”也将开展为期十天的海洋文化活动,这其中除了有优秀运动队参加的专业帆船帆板比赛和游泳、跳水、钓鱼等富有特色的活动外,中国海洋大学、青岛大学、青岛潜艇学院等国内知名院校还将进行类似牛津和剑桥大学之间的特色划船比赛。“我们还有一个设想,就是搞城市联赛,有点像小型的克利伯帆船赛。”卜笑华告诉记者,他们有意向组织青岛和大连搞一个帆船拉力赛,两个城市各组一支船队,船队里的各条船或以家庭、亲友为整体,或以企业、商家为团队,“他们也许并不全是职业航海选手,但都热爱帆船运动,两支以城市命名的船队朝着对方城市进发,这将是非常有意义的帆船运动推广活动。”与此同时,一系列的海上旅游休闲娱乐项目也将随着“后奥运时代”的开始而逐步推进,放大青岛“帆船之都”的品牌效应。

With the successive closing of the Beijing Olympic Games and the Beijing Paralympic Games, the concept of the 'post-Olympic era' has become a hot topic. As the host city of the Olympic Regatta and the Paralympic Regatta, Qingdao's own post-Olympic era also attracts people's attention. While people of all walks of life are still estimating just how long Qingdao's "post-Olympic era" will last, Qingdao Olympic Sailing Center has already gone through its transformation.

Recently, Qingdao Olympic Sailing Center has received many groups of visitors from all over the world. This is the first time it has been open since the Olympic Regatta and Paralympic Regatta were successfully held here. With Qingdao having been named as a National Tourism Demonstration Area for Tourism and Leisure in North China, Qingdao Olympic Sailing Center as a landmark building will be regarded as the beautiful symbol of Qingdao and even of Shandong Province.

后奥运会经济 篇11

2008年北京奥运的临近, 如何应对奥运会结束后可能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 避免这一时期可能产生的“低谷效应”的消极影响, 已逐渐成为中国体育界、经济学界所面临的不可回避的研究课题。研究后奥运经济“低谷效应”, 借鉴以往主办国的成功经验, 尽可能减少、直至消除后奥运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 以保证我国经济相对平稳地增长。

一、后奥运“低谷效应”的概念

奥运经济周期大约持续十几年, 因国家、地区不同而时间长短不一, 大致可分为以下4个阶段:申办期、筹备期、举办期、后奥运期。在前3个阶段, 奥运经济的积极效应大体上是递增的, 在举办期这种积极效应达到最高。此后, 在后奥运会时期, 也就是在奥运投资周期结束 (通常是在奥运会闭幕之后) , 这种积极效应开始递减, 奥运经济中的消极效应将更明显。如果运营得好, 与奥运有关的体育、旅游、文化等产业还会产生持续的经济效益。但从总体上看, 这一时期投资会出现明显萎缩, 总需求急剧下降, 大量的体育场馆和设施将会闲置或利用不足, 成为不良资产, 一些与奥运相关的行业也可能出现衰退, 从而对主办城市和主办国的经济带来冲击。奥运经济的这一现象被称为“低谷效应”。

二、后奥运“低谷效应”预防

1. 有效执行开支预算

北京奥运的预算开支是350亿美元, 这样庞大的资金必须有效使用。执行中要做到:首先制定奥运预算应当体现全国人民的利益。其次, 在实施奥运工程时, 应通过政府采购落实。这包括采取国际招标, 国际人才的引进, 开放建设项目, 增加透明度, 强化制约、监督机制等市场化的一系列作法从而强化财政管理职能, 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最后, 应当加强审计监督, 保证奥运预算的切实执行, 避免预算执行的不确定性, 使整个奥运成为一个廉洁的奥运。

2. 建立多元化的投融资机制

作为非工业化国家, 中国举办2008年奥运会要比美国、澳大利亚等工业化国家需要新建或者改造更多的基础设施, 需要更多的建设资金, 奥运前期投资比例大, 单靠政府显然力不从心。

从历届奥运会资金的来源看, 1976年蒙特利尔奥运会政府的投入达到了95%, 而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和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政府拨款仅占到了2%和15%, 汉城、巴塞罗那和悉尼奥运会政府投资分别为46%、38%和30%。实际表明, 政府与私人共同投入模式更有利于经济的发展。2008年奥运会也应当采取这种模式, 多渠道的筹集奥运资金。

3. 充分考虑奥运会后场馆的改造利用

2008年北京奥运会是历届奥运会投资较多的一次, 对这些场馆的建设进行长远的规划就显得极为重要, 避免奥运场馆出现“赛事一完人去楼空”的现象。应借鉴历届奥运会的经验对奥运设施进行合理的布局, 把举办奥运会和奥运会后的利用结合起来。

(1) 体育场馆建设与住宅建设相结合。使其成为市民的健身场所而得到进一步的利用。新建的体育场进行与住宅配套设置, 建设购物、餐饮、休闲娱乐等为一体的配套设施, 使体育场馆向着“商贸体育场”的形态发展。

(3) 将体育场馆转化为其他活动的场所, 比如:体育、休闲、文化、展览、商业等等加以利用。奥运会期间用作乒乓球、羽毛球、击剑、摔跤比赛等场馆, 奥运会之后也将成为公共文化娱乐活动场地。

三、结论

赢得2008年奥运会的主办权。这是世界赋予北京的一次历史性机遇。抓好这个机遇, 避免后奥运“低谷效应”的产生是摆在我国广大人民面前的一个重大难题。我国要借鉴前几届奥运会成功举办的经验, 奥运通过投资拉动引起了总需求的增加和就业率的增长, 加速了经济的快速发展的同时, 避免后奥运“低谷效应”的出现。

2008年北京奥运会要针对奥运经济周期的规律进行适时、富有前瞻性的规划与引导。适度压缩奥运投资规模, 有效预算奥运开支;加强多渠道融资;统筹规划奥运场馆、设施的建设以及会后的产馆的改造, 使之与当地的文化以及市民的社会生活相结合, 并以此为契机推动北京市经济和城市建设的发展, 同时带动我国经济的发展, 使我国经济上一个新台阶。

摘要:本文通过对历届奥运会的经济价值进行了回顾, 并从资金筹措、场馆建设、产业结构调整等方面分析对北京避免奥运会后可能出现的经济“低谷效应”, 为其实现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奥运会,低谷效应,预防

参考文献

[1]董杰:奥运会对举办城市经济的负面影响及对策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2004, (2) :8~11

[2]刘淇:北京奥运经济研究[M].北京出版社, 2003

[3]杨越:2008年奥运会对北京经济的影响——基于投入产出的分析[M].体育科学, 2005, 8

上一篇:混合智能计算下一篇:初中英语教学中的词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