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妆品的卫生安全监管

2024-09-06

化妆品的卫生安全监管(精选9篇)

化妆品的卫生安全监管 篇1

食品卫生安全问题是关乎民生发展的大事, 政府部门有必要通过干预监管机制对食品卫生安全进行监督管理, 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社会发展的稳定性, 确保公民的个人利益得到保障。

近几年, 食品卫生安全事故的发生, 牵动着亿万同胞的性。同时, 食品卫生安全问题再一次被推上了风口浪尖, 成为了社会、公民关注的焦点问题。面对我国社会市场经济中存在的大量食品卫生安全问题, 只有合理的分析干预监管机制存在的弊端, 提出相关的完善措施, 才有可能解决食品卫生安全问题的发生。

食品卫生安全干预监管机制中的一些问题

随着国家开始着力重视食品卫生安全的相关问题, 政府部门经过严谨的研究后, 制定了一套新的食品安全法。通过对新食品安全法与老食品安全法的对比可以发现, 新出版的食品安全法亮点颇多。首先, 他建立了食品召回制度、食品安全统一标准等。并通过建立相关法律法规的方式, 对食品进出口、食品进营、食品加工、监督管理等出台了一系列的管理及规范措施。不过, 面对我国食品安全问题在长时间积累下来的问题, 这些制度中的漏洞依旧为他们提供了生存的空间。

首先, 我国食品安全体系中各职能部门的角色扮演混乱。所谓的职能部门, 就是在社会经济市场的管理中制定及解释相关法律法规、标准权限, 又可以进行执法的一种立法执法均行的部门。但是, 他们之间缺乏严谨的权利划分以及有效的监督管理机制。并且, 由于相关部门都处于独立的地位, 权利又比较分散, 难以在当前的监督制度下被有效的监督控制, 这就导致国家各级干预监管部门滥用职权, 以权谋私, 徇私枉法, 为所欲为, 最终导致职能部门内部滋生腐败, 严重的情况下还会发生内部权利结构集体腐败, 一旦严查就会造成领导班子坍塌, 这直接影响了食品卫生安全工作的开展, 也导致上级政府部门制定的食品安全管理政策得不到有效的落实、监管。

其次, 食品安全管理部门权责不清, 监管程序混乱无章。在食品打假和安全监督工作上, 卫生、质监和工商等部门都负有相应职能, 但同时又因条块分割难于形成合力, 往往给制假者以可乘之机, 而“运动式”的部门联合执法活动又不能形成长效的监管机制, 比如《食品安全法》第七十九条规定:县级以上质量监督、工商行政管理、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建立食品生产经营者食品安全信用档案, 记录许可颁发、日常监督检查结果、违法行为查处等情况;通过对食品安全信用档案记录进行查询, 将存在违反法律法规存在多次不良行为的产品生产商的质检次数以及频率进行增加。由于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质监部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三者权限存在交叉, 造成了权限使用不明确, 当问题发生的时候, 相关部门就会互相推脱责任, 致使监管职责不能得到有效的发挥, 相关责任不能被有效的认领。或者三部门之间争抢权限, 对权利的实施权利进行争夺, 导致一个企业在出现问题的时候需要面临多个部门的重复出发或者处理, 这引起了企业的极大不满情绪。基于此中现象的出现, 当前法律就必须对各部门的职责进行详细、准确的划分。

国家干预监管部门监督职责的调整及提高措施

第一, 应将国家食品质量安全监管结构进行科学的建设。基于我国社会发展现状以及食品卫生安全管理的基本形式, 对国家食品质量安全监管机制进行科学、统一的建设, 将是使食品安全干预监管部门监管控制职能提高的首要条件。一般来说, 国家可以通过建立并统一纵向的食品卫生安全监管机制的方式进行目标的实现;第二是从横向的角度出发, 对各级食品监管部门进行针对性的权利、权限、职责的明确划分。从纵横两个方向对当前食品卫生安全监管机制进行科学的建立及完善。

第二, 将督促立法机制设立在监管部门当中。监管部门往往是法律的直接执行者, 他了解法律法规的相关标准以及当前社会经济市场内部食品卫生安全监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弊端。因此, 在监管部门的内部建立督促立法机制, 将有效的为食品卫生监管各方面工作的开展提供实质性的建议, 从而对市场及监管部门内部存在的障碍及不合理因素进行处理, 帮助食品卫生监管部门的内部权限以及职能得到科学有效的划分, 使食品卫生安全领域中涉及的各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效果得到提升, 将各部门职责进行有效划分及明确。

第三, 加大对监管人员监管能力的培养。在监管活动的开展中, 监管人员是法律的执行者与实施者, 只有提高监管人员的综合能力, 才能提高监督管理的效果。具体来说, 应该定期对监管人员进行法律知识传授, 培养其坚定的法律意识, 增强其为人民服务的责任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并通过纠正其职业道德观念等方式积极提高其个人品行及综合能力。另一方面, 各部门应积极展开合作、交流, 增进彼此的了解, 让职工视野得到拓宽, 使监督管理部门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及能力得到提升。

第四, 对监管部门及人员的责任机制进行建立。权利赋予同时也伴随着责任与义务, 所以在监管部门中建立健全一套完善的责任机制, 将有效提高执法的效果, 为国家流通食品的卫生安全提供保障。

结语

为了食品卫生安全管理工作能得到有效监管, 建立并完善现有的监管机制, 将对食品市场的发展具有积极作用。政府部门只有了解食品市场实际状况, 有针对性的建立干预监管措施, 才能对食品卫生工作监督管理的开展起到良好的助益。

化妆品的卫生安全监管 篇2

安全监管工作情况

今年上半年全市餐饮保化监管工作认真贯彻全市食品药品监管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创建全国食品药品安全示范区的中心任务,认真履行餐饮保化安全监管职责,大力整治餐饮保化市场秩序,进一步规范餐饮保化经营行为,半年来全市共查处餐饮案件254起,罚没39.06万元;查处保化案件26起,罚没11.74万元,全市餐饮保化市场平稳,没有发生一起安全责任事件,确保了群众餐饮保化消费安全。

一、主要工作

(一)餐饮保化监管职能全面承接,监管机制进一步完善。到今年4月全市各县(市、区、山)全部完成餐饮保化监管工作职能交接。全市现有餐饮保化监管人员编制165人,到位执法人员115人。开展餐饮保化单位调查摸底,建立全市餐饮服务单位、保健食品、化妆品企业电子档案,全市现有餐饮服务单位7574家(不含无证小餐饮),保健食品生产经营企业1218家(其中生产企业6家),化妆品生产经营企业1247家(其中生产企业1家)。加强监管制度、监管机制建设,制订**市餐饮服务保健食品化妆品监管工作职责、餐饮服务日常监督管理办法、保健食品化妆品日常监督管理办法、餐饮保化企业信用档案管理办法,确保新的监管工作有章可循、有规可依。同时,针对餐饮保化监管特点,在全市推行网格化监管、餐饮单位“五公示”、飞行检查等工作制度,努力打造有特色、有实效的餐饮保化监管新模式。

(二)餐饮食品安全监管逐步覆盖。

1、抓规范,认真实施餐饮食品安全量化分级管理工作。把餐饮服务单位食品安全量化分级管理工作列为今年的中心工作,从4月开始,通过举办监管人员量化分级管理培训班、餐饮单位食品安全员培训会、量化分级管理试点、组织试点现场观摩和督查等方式,推进量化分级管理工作,并做到全市评定标准统一、公示内容统一、工作进度统一。截至目前已完成量化分级管理餐饮单位883家。市局正与¥¥晚报联合开展“看脸吃饭”、“晒厨房”等活动,通过媒体宣传量化分级管理好的典型,曝光存在安全隐患的餐饮单位,使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工作进一步取得社会各界和餐饮业主的重视和支持,进一步掀起量化分级管理工作的新高潮。

2、抓整治,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积极组织餐饮食品安全整治,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以监管执法促餐饮食品安全操作行为规范。今年以来,组织开展了春季学校食堂、餐饮服务环节病死畜禽、鲜肉及鲜肉制品、地沟油、餐具消毒、旅游景区等六个专项整治,监督检查餐饮单位6289家,监督抽验餐饮食品161批次,查处了某大型餐馆无证经营、某餐饮单位使用“三无”食用油、某酒店自制饮料菌落总数超标等方面的案件254起,责令整改1472家,取缔14家,罚没39.06万元。

3、抓提升,积极推进餐饮食品安全示范创建。认真落实省局与省商务厅有关省级餐饮食品安全示范创建工作部署,对去年列为省级餐饮示范创建单位进行现场指导和督促,并组织相互之间的交流和观摩,促 2 进相互学习提高。星¥、瑞#、市食品稽查局接受了省级餐饮食品安全示范验收,星¥县被列为全国餐饮食品安全示范县创建单位。做好@水、¥安、&口创建全国食品药品安全示范县餐饮方面的指导工作,督促、协调今年列为全国食品药品安全示范区创建单位的5个县(区)启动餐饮示范创建工作。

4、抓保障,确保重要接待、重大活动餐饮食品安全。今年全市餐饮监管部门共完成各级各类餐饮食品安全保障80多次,其中国家级保障3次,均实现圆满完成任务。特别是今年7月圆满完成了为期10天的**青岛啤酒节的餐饮食品安全保障任务,为做好会展性质的餐饮食品安全保障工作积累了经验。在保障工作中,认真履行职责,严格审查条件和菜谱,对不具备重大活动保障条件的金**君大酒店、柴*宾馆建议主办方予以更换,对存在餐饮食品安全隐患的云*湾大型酒店责令整改到位才允许承担重大接待任务,对信华建国酒店接待菜单中含禁止使用的河豚鱼坚决撤除并依法立案查处。

(三)保健食品化妆品监管工作有效延伸。

认真落实国家局、省局关于开展保健食品化妆品非法添加专项整治工作以及省局等六厅局关于开展保健食品专项整治工作部署,制订方案,全面开展保化市场整治工作。

一是大力整治保健食品生产源头。对辖区内6家保健食品生产企业进行重点监督检查,对1家企业标注保健食品虚假生产日期进行了立案查处,对3家企业不按要求执行生产过程安全管理制度、原料管理不规范、生产批记录不全等问题下达了责令整改通知书,监督抽验保健食品 3 5批次。二是认真抓好问题胶囊排查工作。按国家局、省局要求,4月下旬对辖区内3家胶囊剂保健食品生产企业进行紧急排查,对2家企业的库存空心胶囊进行监督抽验,未发现铬超标的情况。三是保化市场整治全面铺开。与市工商、质监、卫生、公安、监察等部门联合下发保健食品专项整治方案,组织对保健食品批发企业、专卖店、大型超市、有关药品经营企业进行集中检查,重点查处假冒、套号、标签标识不符合规定的保健食品。截至6月底,全市查处保化案件26起,罚没11.74万元,查处了##国仁堂医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违法标注保健食品生产日期案、**市友间芦林大药房经营假冒保健食品案、**市世纪宏顺商贸有限责任公司经营过期保健食品案等案件。

(四)餐饮保化监管能力建设不断加强。5月底举办了全市首次餐饮保健食品化妆品监管业务培训班,邀请省局餐饮保化监管业务专家以及市局相关业务人员就餐饮保化监管法律法规和稽查办案业务进行讲解,进一步提高了全市系统餐饮保化执法人员监管业务能力。各监管单位也加强内部业务知识学习,并在监管实践中不断增强业务能力。

(五)餐饮保化知识宣传深入开展。按照市局部署,4月20日组织了食品药品安全知识进农村、进社区、进学校的大型宣传咨询活动。组织开展“6.19”全国餐饮食品安全主题宣传日系列活动,开展现场咨询16场次,各类媒体宣传30多次,发放宣传资料1.2万余份。加强餐饮保化从业人员教育,培训餐饮从业人员6179人次,保化从业人员553人次。

总之,上半年餐饮保化监管可以用三句话概括:一是监管思路逐步 4 转变。从重许可逐步过渡到重监管上来,从重收费逐步过渡到重执法办案上来。二是监管力度明显加强。三是监管能力不断提升。

二、存在问题

上半年的餐饮保化工作与市局的要求和年初的计划也有一定差距,特别是执法力度和效果存在不足:

1、部分县局的监管思路和模式还停留在一些老的套路上。如还停留在重许可、重收费,有几个县半年来未查处1起餐饮保化案件。

2、监管能力还要加强,一些工作人员对如何规范使用执法文书、如何对餐饮保化企业进行现场指导、如何发现案件线索等都有欠缺。

3、工作基础薄弱,编制经费及监管设备不足。

4、提炼、总结特色亮点工作不够。忙于事务性工作及具体监管工作,对网格化监管机制、餐饮单位五公示、在餐饮单位推行使用预包装食用油等一些有特色的工作提炼、总结、宣传不够。

三、下步工作

1、紧扣中心,全力推进餐饮食品安全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工作。联合¥¥晚报开展好“看脸吃饭”、“晒厨房”等活动。加强工作督导,着重通过量化分级管理督促餐饮单位加强后厨整改,提高其餐饮食品安全软硬件水平。今年年底前全面完成学校食堂和旅游景区餐饮单位以及大中型餐饮单位量化分级管理工作,并要求A级标准的餐饮单位达到30%。

2、突出重点,切实抓好学校食堂、旅游景区、群体性聚餐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当前要抓好暑期旅游旺季景区餐饮食品、状元宴等群体性聚餐食品安全监管工作;8月底、9月初要组织学校食堂以及学校周边 5 餐饮食品安全排查,确保师生餐饮食品安全。同时要做好“十八大”期间餐饮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确保不出现重大餐饮食品安全事件。

3、加强指导,认真抓好餐饮食品安全示范创建工作。按照市局创建全国食品药品安全示范区工作部署,进一步制定餐饮食品安全示范创建工作方案,细化工作目标,落实餐饮方面的创建工作任务。加强对有关县局的督促指导,全面推进餐饮食品安全示范创建工作。

化妆品的卫生安全监管 篇3

一、食品中毒类公共卫生类突发事件现状

(一) 近三年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数据对比

数据来源:根据卫生部办公厅关于2010年、2011年、2012年全国食物中毒事件情况的通报整理。

由上表可知, 2011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直报系统共收到全国食物中毒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2010年网络直报数据相比, 食物中毒事件的报告起数和死亡人数分别减少14.09%和25.54%, 中毒人数增加12.75%。

2012年与2011年网络直报数据相比, 报告起数和中毒人数分别减少7.9%和19.7%, 死亡人数增加6.6%。

(二) 近三年来校园中毒情况

数据来源:根据卫生部办公厅关于2010年、2011年、2012年全国食物中毒事件情况的通报整理。

2012年共报告学生食物中毒事件35起, 中毒2 754人, 死亡4人。学生食物中毒事件的报告起数、中毒人数和死亡人数分别占全年总数的20.1%、41.2%和2.7%。与2011年相比, 学生食物中毒事件的报告起数和中毒人数分别增加16.7%和44.9%, 死亡人数增加3人。

2011年共报告学生食物中毒事件30起, 中毒1 901人, 死亡1人。学生食物中毒事件的报告起数和中毒人数分别占全年总数的15.87%和22.84%。其中25起发生于学校集体食堂, 中毒1 682人, 无死亡。与2010年相比, 发生于学校集体食堂的食物中毒事件的报告起数减少1起, 中毒人数增加9.15%。

(三) 近三年来数据对比

根据近三年数据, 虽然食品安全问题越来越多的得到了各级政府以及相关主管部门的重视, 但是每年的中毒人数、死亡人数并没有呈现直线下降的趋势, 发生在学校内的中毒起数所占全年食品中毒起数的比重也没有呈现逐步下滑的趋势, 这说明, 中国发生在校园里的公共卫生安全问题仍然严重。

二、校园卫生安全问题管理现状及问题分析

(一) 食品安全方面法律法规和政策逐步完善

除了上述法律法规外, 教育部非常重视学校食品安全工作, 和卫生部联合制定《学校食堂与学生集体用餐卫生管理规定》, 自2002年11月1日起施行。

从上表可以看出, 虽然中国关于食品安全方面的法律法规越来越完善, 但专门针对学校餐饮方面的法规仍然不多, 并且缺乏系统性和完整性, 而且法规中的责任主体结构不明显, 问责机制不完善, 学校常把学校的安全责任推给食堂的经营者。并且, 相应的法律法规没有与之配套的完备的执法细则。

(二) 高校食堂经营模式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目前, 高校食堂经营的主要模式有:学校成立餐饮服务中心, 笔者对地处河南省的二十所高校进行调查, 发现学校规模比较大、学生比较多的郑州大学、河南大学、河南师范大学、河南农业大学等绝大多数高校所采用的这种模式, 而学校规模比较小, 学生人数相对不多的比如郑州大学体育学院等采用的管理模式是租赁或承包的经营模式。

在餐厅实施”投标竞价“的方式选择承包商时, 重点关注的是承包费用和提供菜品的价格, 而对如何确保饮食安全问题则是抱着“谁经营谁管理, 谁出错谁负责”的思想。承包方通过与餐厅签订合同, 确定其经营期限。由于经营时间有限, 餐厅经营的承包方为了追求短期经济利益, 在食品安全保证设施和条件的改善方面就显得缺乏;而在选择炊事人员时普遍注重其“刀”上功夫而忽略食品安全知识的学习, 而辅助员工往往不经培训就上岗, 多是学历较低的社会底层人员。

(三) 高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的现状及问题

公共卫生事件主要包括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食品安全和职业危害、动物疫情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事件, 而突发性的比如学生集体中毒事件是属于公共卫生事件的组成部分, 针对这样一些突发事件, 在进行处理的时候需要针对突发事件而建立国家统一领导、综合协调、分类管理、分级负责、属地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 是一套集预防与应急准备、监测与预警、应急处置与救援等于一体的应急体系和工作机制, 它包括信息披露机制、应急决策机制、处理协调机制、善后处理机制等。虽然中国各地区、各高校已经初步建立了相应的预警机制, 比如高校内部设置食品安全监测点, 出现端倪及时上报等, 而且也有相对比较完善的应对措施, 但是近三年来食品中毒人数的数字来看, 证明高校的预警机制仍然有一定的缺陷。

(四) 学校餐厅设施现状及存在问题

从总体上看, 近些年, 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对学生健康的重视, 很多高校的食堂设施有了很大的改观。但是, 随着人们对教育重视程度的提高, 及逐年扩招制度, 在校学生在数量上呈现逐年上升趋势。而多数学校由于办学时间教早, 餐厅设施不及新的办学设施。因此, 有些问题逐渐凸显。首先, 很多餐厅存在规模小, 设施落后的问题。餐厅规模小, 打饭窗口少, 导致学生打饭时间长;由于餐厅就餐位置少, 学生打饭后无法正常找到座位就餐。同时, 由于设施陈旧, 餐厅厨房缺乏足够数量的冰箱, 导致生熟食品无法区分保鲜存放。另外, 还有相当一部分的学生食堂设置中, 清洗区与加工区规划不合理, 未设置餐具洗消间, 有的对清洗后的餐具无任何消毒措施。

(五) 餐厅从业人员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目前, 学校食堂的管理人员多为学校的行政管理人员, 食堂内部的工作人员大多是从社会上招聘的临时工, 餐厅从业人员文化程度普遍较低, 多数仅具有初中文化水平。这就导致多数从业人员对食品安全问题没有完整具体的概念, 同时又缺乏责任心。在未取得健康证明或者健康证过期的情况下, 从事餐饮工作。在食品加工中没有严格按照操作要求穿戴工作衣帽及口罩, 甚至还出现部分留长指甲的现象。

三、高校食品安全对策分析

(一) 完善法律法规, 加大执法力度

虽然中国已经制定了不少食品安全相关的法律法规, 但针对高校的法律法规还有欠缺, 而且执法的力度不够, 所以, 除了需要相关部门, 比如国务院、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和教育部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 此外, 还要加大执法力度。针对学校门前及周边无证经营的小摊贩, 学校应主动与相关执法部门联系, 积极配合执法部门开展的突击检查和长期治理工作。对出现无证经营的摊位坚决予以取缔;没收经营中的“三无产品”, 并处以经济上的处罚。

(二) 健全食品安全管理体系

针对学校餐厅食品安全, 建立明确的岗位责任人制度, 从源头抓起。在原材料采购方面, 由专人负责, 且尽可能采购有食品安全标识或者认证的主副食品和调料。加强食品储藏、加工、供应过程的监控, 切实保证各个环节的食品质量和卫生处于合格状态。当出现生产流程事故, 立刻明确责任到人, 及时解决问题。对后果严重的, 除予以辞退还并追究责任。针对承包食堂的个体经营者, 学校更应该提高监管力度, 一旦发现出售的食物以次充好, 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时, 立刻严厉禁止, 情节严重者, 应交执法部门处理。

(三) 完善食品安全应急机制

要使高校尽量避免出现公共卫生事件, 要使已经出现的公共卫生事件在人员集中的高校尽量把损失降低到最小, 应该建立食品安全应急反应机制。首先, 要有完善的食品安全保障指挥系统, 建立由学校主管领导、院系领导、后勤管理部门、校医院、餐厅从业人员和学生代表组成的领导小组, 明确职责;其次, 还要建立完善的信息监测系统, 及时收集有关食品安全方面的信息, 包括相关行政监管部门的食品安全信息、安全公告, 还要及时收集相应主管部门的监测和预警信息, 以及消费者反映的食品在生产、储存、流通等各个环节的信息等, 有危险情况, 积极向学校相关部门及学生通知, 避免出现安全事故;再次, 还要建立完善的突发事件的应对机制, 学校要提供完善的物质保障, 及时处理突发卫生事件。

(四) 加大投资力度, 改善餐厅设施

学校餐厅是集体用餐单位, 也是食品中毒的高发区。针对餐厅存在的年久失修、设施陈旧的现象, 应努力做到改善, 不应抱有“这么多年都这样也没出事”的侥幸心理。学校应将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投入重点向学校食堂建设项目转移和倾斜, 着力加强学校食堂基础设施建设, 加快学校食堂房舍标准化建设步伐。另外, 对消毒条件不好的学校餐厅, 应安排专项资金, 为学校食堂配备了消毒柜、冰柜和食品留样柜等, 加强餐具的清洗和消毒。同时在食堂醒目位置设立“餐厅监管责任人电话”标识牌, 对就餐过程或者餐厅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及时的意见, 以便出现问题及时查找原因, 追究责任。

(五) 提高从业人员素质

由于从事这个行业的人员多数没有经过太多的文化教育, 在个人行为和社会责任心方面存在欠缺。所以, 制定严格的从业门槛和工作职责规范要求。高校食堂服务的主要对象是大学生, 他们是祖国的栋梁, 而且正处在长身体的阶段, 活动量大, 需要健康的食品补充足够的营养, 所以, 高校后勤集团可以根据需要, 聘请一些懂得食品营养搭配的素质较高的专业人才。另外, 需要定期对员工进行岗位培训, 培训的内容应包括从食品的采购、加工、存放、烹饪和清洁消毒, 食物中毒的类型及预防, 增强他们的从业素质, 此外, 还要不断地告诫他们食品安全对学校安全稳定的重要性, 增强他们的责任感。

四、结论

高校食品安全问题关系到学校师生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关系到学校的稳定和长远发展, 所以, 高校食品安全问题应该引起高校及相关主管部门及各地政府的重视, 需要用法律法规来规范人们的行为, 需要有完善的突发事件的应急机制, 需要用资金来改善设备, 需要改善从业者的素质, 如果能从各个环节严格要求, 不断完善, 减少甚至杜绝食品安全事件是完全可以做到的。当然, 这需要各个部门的协调, 需要相关部门的监管。

参考文献

[1]刘秀娟.食品安全法律规制的完善[J].法制与社会, 2009, (6) .

[2]李云.学校食品安全监管重点细节与应对措施[J].中国学校卫生, 2009, (2)

[3]唐晓纯.学校食品安全风险分析与预警研究[J].食品科学, 2007, (3) .

化妆品的卫生安全监管 篇4

浙卫发[2009]113号

各市、县(市、区)卫生局: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以下简称《食品安全法》)将于今年6月1日起施行。为更好地落实食品安全监管职责,确保过渡期内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不松、不断、不乱,防止出现因职能交接而出现监管空白、职责不清、责任不明等问题,近日省政府出台了《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切实做好食品安全法宣传实施工作的通知》(浙政办发明电„2009‟128号),明确要求“在机构改革职能调整到位以前,各部门要继续按照原有的职责分工,做好各环节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现根据省政府文件精神和《食品安全法》的要求,就本省卫生系统做好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通知如下:

一、卫生行政部门继续承担餐饮服务监督管理职责 在卫生行政部门与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的机构改革职能调整到位以前,卫生行政部门继续承担餐饮服务监督管理职责。

二、做好食品生产、流通环节卫生许可等资料的移交工作 依照《食品安全法》,自今年6月1日起,停止食品和食品添加剂生产企业、食品流通环节经营单位卫生许可证的发放。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将食品和食品添加剂生产企业、食品流通环节经营单位的卫生监管资料和已受理的卫生许可、已立案的行政处罚材料,分别移交同级质量监督、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应按照《食品安全法》及《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切实做好食品安全法宣传实施工作的通知》精神,切实做好《食品安全法》的宣贯工作,认真履行食品安全监管职责,确保过渡期内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到位。根据地方人民政府统一负责、领导、组织、协调本行政区域的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的原则,各地在监管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应及时向当地政府汇报,在当地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妥善解决。

化妆品的卫生安全监管 篇5

关键词:强化,监管,畜产品,安全

近年来发生的“三聚氰胺”、“速成鸡”、“人感染猪链球菌”等事件极大地损害了人们的利益和消费信心, 畜产品质量安全已经引起社会广泛关注[1], 成为社会公共卫生安全的工作重要内容。 畜产品质量不仅直接关系到消费者身体健康, 更关系到畜牧业的持续发展和社会的稳定[2]。因此, 强化动物卫生监管, 保障畜产品质量安全刻不容缓。

1 强化动物卫生监管前存在的问题

1.1 规模养殖程度不高

散养畜禽农户所占比例仍很大, 生产方式及养殖模式比较落后。 猪舍修在房前屋后, 建筑简易, 管理设施不配套, 重产出轻投入;养殖密集大, 没有无害化处理设施, 交叉污染严重;饮水喂料、疫病防治、粪便排放不合理。 病死动物不按要求进行无害化处理。 动物死后乱丢弃或埋得比较浅, 给畜产品质量安全带来隐患。

1.2 畜牧生产档案不健全

畜牧生产档案不建立或记录不完整、不准确。 一旦发生畜产品安全问题时, 难以追究其相应的责任。

1.3 动物检疫、屠宰监管不到位

一些不法经销商为了谋求经济利益, 将患病的畜禽出售, 流入市场, 人食用有疫病的畜产品, 可能造成感染;生猪屠宰场屠宰间条件差, 设备简陋, 污水、粪便处理不当, 而且没有专门的肉品运输工具, 有可能造成动物食品细菌超标出现第二次污染。

1.4 兽药市场零乱

兽药经营户多摆摊设点, 没有固定门店及库房;在兽医临床上, 有些养殖户和乡村兽医在给动物疾病预防或治病时, 缺乏对兽药的性能和使用剂量的了解, 对兽药残留的危害性认识不足, 随意加大用药剂量。 动物出栏前未执行休药期规定导致药物残留超标。 更有道德缺失者, 为了自身利益, 把发病后用药治疗还未治愈且在休药期内的发病动物出售给不法商贩谋取利益, 影响他人身体健康。

2 保障畜产品质量安全的对策

2.1 加大畜产品安全宣传

每年对畜产品生产经营者主体对象开展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培训3~4次, 并利用电视、网络、面对面指导、典型案例教育等多种方式, 指导畜产品在养殖过程中, 每个环节保证畜产品的安全;指导消费者时刻关注畜产品的质量, 拒绝购买没有检疫标识或不合格的畜产品, 提高全民对畜产品质量安全的认识和增强消费者的保护意识。

2.2 提高规模化养殖水平

以农民增收、畜产品质量安全为目的, 大力推广规模化、标准化养殖技术。 一是加强标准化养殖, 有效改善粗放式养殖。 2011~2012年, 根据现代农业生猪圈舍改建项目, 四川省犍为县定文镇对原有养殖户传统猪圈进行改建, 全面完成500户;完成养殖场选址, 规模户建设23户, 小区建设2个。 其中在定文镇洪流、四和、炮房三村初具DLY猪繁育与生产基地, 年可供DLY仔猪5 000余头。 现在, 规模户和养殖小区已配备兽医技术服务、实行全进全出制, 排污多采用沼气池发酵、沼液还田, 种养结合, 实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 二是争取政府部门、县农业局对规模养殖业的扶持鼓励。 如2012~2015年, 定文镇实施生猪良种补贴、政策性能繁母猪保险、生猪良种升级换代工程等工作, 从龙头企业引进优良种猪407头;现在定文镇生猪养殖已逐步向生猪品种化、圈舍标准化, 养殖科学化发展, 减少了畜产品在养殖过程中可能存在的不安全隐患。

2.3 抓好动物疫病防控

树立“养重于防, 防重于治”的方针。 一是指导规模户建立科学的免疫程序, 良好的生物安全措施, 重点控制好猪瘟、猪蓝耳、猪圆环等病毒病, 严格引种制度和畜禽圈舍消毒灭源、灭虫害工作;指导养殖场建立完善、合理的监测方案, 做好平常的疫情监测与“瘦肉精”检测工作, 及时有效地扑灭新发现的疫情。二是指导养殖户做好畜禽生产档案, 即生产记录、免疫记录、兽药及饲料使用记录、消毒记录和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记录等。 从2013年开始实行规模养殖场病死猪无害化处理财政补贴项目以来, 病死猪全部进行了无害化深埋处理。 三是制定并落实规模户及适度规模户、兽药饲料经营户、畜产品经营户签订重大动物疫病防控责任书、畜产品质量安全承诺书, 明确各自的责任, 一旦发现问题就追究处理。

2.4 完善兽药监测体系

加强兽药监督执法队伍的建设, 完善执法手段, 每月定期或不定期地对兽药市场开展专项治理活动和抽查, 查处非法销售使用假劣、违禁兽药的行为。一是2012年完成兽药经营企业GSP认证3户, 严格督促兽药经营户严格执行兽药GSP执行标准, 做好药物的进、出台账。 二是指导养殖户在预防和治疗中正确用药, 改变药物治疗的观念, 制定完善合理、科学的用药方案, 预防性用药, 并建立用药记录台账;对久治不愈的动物淘汰, 出售动物执行药品休药期规定, 消除药物残留的危害。

2.5 加大畜产品流通环节监管

一是协助职能部门加快对定点屠宰场的建设和资质认证, 取缔了原选址、环保、无害化处理不达标的屠宰场; 二是严格执行动物及动物产品检疫操作规程, 对异地销售的畜禽严格检疫, 避免疫情扩散[4]。动物检疫出证按动物饲养户先向定文镇动物卫生监督分所申报, 然后派出官方兽医对畜禽进行检疫, 查验防疫标识, 动物疫病检查合格后出具检疫证明。 凡是无有效检疫合格证明的生猪不得进入屠宰场;病猪、死猪禁止进入屠宰场。 并且严格按照《生猪屠宰检疫规程》要求进行屠宰检疫, 对畜产品屠宰环节的宰前、宰中、宰后进行全程监管和同步检疫, 切实做好畜禽“四不一处理”, 坚决杜绝注水肉和病死畜禽及其产品流入市场, 从而保证食品安全。

2.6 完善畜产品追溯体系

指导动物养殖户、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认真执行二维耳标溯源管理和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建设。养殖档案能如实反应每个动物的进圈、防疫、用药、消毒以及无害化处理等情况; 畜产品信息档案能如实反应检疫检验、屠宰、销售等原始数据。 从二维耳标的使用与2014年1月实施的检疫电子出证相结合的实践来看, 实现了畜产品从产地到销售地的每一个环节可追溯, 出现问题的, 可根据标识追查出产品来源, 查看档案记录, 从而追究其相关责任。 对于没有有效标识的动物, 一律不得上市销售[5]。 同时建立县、乡、村 (点) 三级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体系, 适时掌握动物养殖投入品使用情况, 从源头上控制畜产品质量安全。

3 结论

基层兽医工作者应充分提高认识, 加强畜产品安全宣传, 严把畜产品质量安全检疫关, 把群众的利益和安全放在首位, 认真尽责尽职地工作, 排除一切畜产品的不安全隐患。 连续10年, 定文镇无重大动物疫情发生和流行及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发生。

参考文献

[1]薛艳蓉, 梁茂文, 王呈, 等.影响畜产品质量安全的主要问题与控制对策[J].山西农业科学, 2013, (7) :752-753.

[2]王小娟.浅谈畜产品质量安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畜牧兽医文摘, 2012, (11) :11.

[3]薛兰平.浅析畜产品质量安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畜禽种业, 2010, (10) :46-47.

[4]陈龙.畜产品质量安全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J].青海畜牧兽医杂志, 2012, 42 (4) :54-55.

化妆品的卫生安全监管 篇6

一、食品卫生与安全问题现行立法的缺陷

我国社会在食品卫生与安全领域所面临的挑战日益朝向多元化和纵深化方向发展, 食品卫生与安全问题不但有关我国全体国民的身体健康状况, 也日益与我国社会的综合发展状况产生着密切相关的彼此联系。保障我国公民的食品安全权益, 已经成为我国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的一项基本的工作职责。

盘点最近十几年我国境内出现的一系列的突发的群体性食品安全事故, 一个鲜明事实逐渐清晰, 我国目前实施的有关食品卫生领域的法律法规体系中缺少与食品营养方面的详尽的立法表述, 这显然与我国立法工作者在制定法规条文的过程中对有关事实的重视程度不充分有关。我国现行的《食品卫生法》和《食品安全法》仅对食品卫生和食品营养方面的规范给出了原则性的笼统表述, 具体细则中也仅仅是涉及了婴幼儿群体及其他需要特别关照的公民群体的食品生产流程在营养方面的规范。

为更好地实现我国《食品卫生法》和《食品安全法》中所涉及的具体规范的社会效果, 我国卫生部先后发布并实施针对有关领域的数量众多的各类部门规章, 这些文件都是有效针对我国关于食品领域的有关法规加以展开的具体, 其内容涉及了食品包装、食品配料表、食品运输与存储条件等方面的具体内容。

针对我国食品安全立法条文中缺乏指涉食品营养成分问题的表述之具体现状, 我国有关部门在近年来的实际工作中也出台并制定了有关方面的政策建议, 只是这些方案往往都未能引起有关方面的足够重视, 实际贯彻实施的效果并不是很好。自从1992年时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部长陈敏章对《世界营养宣言》和《世界营养行动计划》作出郑重承诺之后, 我国中央政府先后颁布发布了《二十九十年代中国食物结构改革与发展纲要》 (1993年) 和《中国食物与营养发展纲要》 (2001年) 。上个世纪末, 国务院还发布实施了《中国营养改善行动计划》 (1997年) 。为了实现有关领域相关管控目标的顺利推进, 我们的政府为什主管部门还广范联系了学校、以及其他相关事业单位协调推进有关事业的长久健康有序发展。但是, 这些具体的实践性方案都因为种种原因未能取得理想的预期效果。

二、食品营养问题与食品卫生问题都是食品安全问题

这里要求我国有关方面的从业人员及时破除原有的观念局限, 加深对相关领域概念范畴的深入理解。联合国早在1974年就已经提出了有关食品安全的概念界定, 从广义层面看, 这一概念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其一是基于数量方面的要求, 要求一国政府的食品和财政部门能够提供给广大国民充足质优的食品, 满足社会机体稳定发展的基本需求。其二是基于卫生安全方面的考虑, 要求食品生产加工部门提供的产品对使用者的健康状况不增加任何的显见的或隐蔽的威胁, 并保证广大国民能够得到营养层面的满足。其三是基于有关事业发展的角度, 要求食品的生产和加工过程要注重对周边生产生活环境的维护和优化, 保护土壤等资源的可持续性使用能力。

对照而言, 我国对食品安全的定义就表现了比较强烈的狭义化特征, 集体而言也就是要求生产或加工的食品满足无毒、无害以及应当具备的营养要求, 使用者的身体健康不造成任何显见的和潜在的威胁。这里对营养方面缺乏细化, 在实际操作中缺乏现实意义。

食品的营养状况与其卫生安全状况, 两者之间的关系是唇齿相依、密不可分的。食物中的有机质、无机盐以及碳水化合物等成分, 经过人体一系列的生理化学反应过程被人体各相关器官及组织选择性地吸收, 它们对保证人体正常的生理环境的稳态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 食物具备良好的营养成分有利于改善人体的健康状况, 食物具备不良的营养成分会危害人体的健康状况。这里, 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是:食品营养问题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通常是都是缓慢的长期积淀的, 这一点对广大青少年人群的影响相对明显。

食品卫生, 即是针对一切可以用来使用和饮用的物质存在形态, 在对其实施生产、加工、运输、销售、储存等一系列操作的过程中, 对一切可能存在的生物性、化学性以及物理性等有害因素施加监管, 进而确保所生产的食品不会对食用者的身体健康状况造危害。

我们要采用多样性和适量性并重的方法来解决由食品营养与食品卫生监管双重挑战导致的食品安全问题, 要充分认识到有关问题的严峻性, 在实际操作中根据具体情形的动态变化施加相应的修正操作。

三、结语

化妆品的卫生安全监管 篇7

实践与成效

山东省莱州市职业卫生形势比较严峻, 石材加工、矿山开采、机械制造、木制家具、石英砂、危险化学品生产等存在和产生职业危害的行业企业多, 接触有毒有害物质的作业人员多, 且企业普遍存在职业卫生主体责任不落实、作业场所职业危害严重等问题, 监管任务十分艰巨。

自承担职业卫生监管职责以来,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和新挑战, 莱州市安全监管局积极争取市委、市政府支持, 及时增设了职业健康监督管理科, 为市、镇两级安全监管队伍配备了23 名职业卫生监察员编制, 投入资金70 多万元购置了职业卫生专业执法监察仪器装备。在加强职业卫生监管保障能力的基础上, 莱州市安全监管局围绕强化落实企业职业卫生和安全生产主体责任, 从健全完善职业卫生监管机制入手, 将职业卫生纳入安全生产分行业监管工作中, 探索实行了监管职责、执法检查、教育培训、企业管理4 个“一体化”监管, 形成了分工合理、各负其责、规范有序、运转协调的职业卫生和安全生产“一体化”运行体系。

监管职责“一体化”

2014 年3 月, 莱州市安全监管局在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征求意见和反复修改完善的基础上, 按照行业归口管理原则, 制定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明确各业务科队职业卫生和安全生产监管职责分工的意见》, 对实行职业卫生与安全生产“一体化”监管模式作出了详细规定, 要求负责矿山、危险化学品、工商贸 (烟花爆竹和安全生产重点企业) 行业安全监管的科队, 同时负责该行业企业职业卫生日常监督检查、职业卫生“三同时”、应急救援、职业病事故调查处理等工作;职业健康科负责工商贸行业职业病危害严重企业 (石英砂、皮革、木质家具、石材、水泥、滑石粉等行业企业) 的安全生产和职业卫生监管工作, 以及其他行业职业卫生工作的总体协调、信息统计、总结上报等综合性工作。此外, 还要求各科队在组织召开本行业安全生产工作会议时, 也要涵盖职业卫生工作内容, 做到统一安排部署, 统一督导落实, 统一检查考核。

执法检查“一体化”

莱州市安全监管局及下设安全生产监察大队共有人员39 名。其中, 安全监管局机关内设“五科一室” (矿山科、危化科、工商贸科、职业健康科、综合科、办公室) ;安全生产监察大队内设“五队一室” (一中队、二中队、三中队、四中队、应急救援中队、办公室) 。局机关和监察大队日常运行实行“科队合一”的监管执法模式, 即矿山科、危化科、工商贸科、职业健康科、综合科分别与一、二、三、四中队及应急救援中队合署办公。

承担职业卫生监管职责后, 为防止在日常监管执法工作中, 出现一个科队检查安全生产, 一个科队检查职业卫生, 两个科队对同一企业多头执法、重复执法、资源浪费及职责不清的现象, 莱州市安全监管局充分发挥现有安全生产监管模式作用, 依托现有体制机制, 将职业卫生监管融入安全生产监管中, 增配了职业卫生专用执法仪器装备, 实行了划块分工监督检查。比如, 在每年研究制定年度监管执法工作时, 负责矿山、危险化学品、工商贸等行业企业安全生产监管的科队, 将监管企业职业卫生工作一并纳入年度监管执法检查工作计划, 逐月明确检查范围、频次、内容和标准, 有计划、有步骤开展执法检查。通过整合执法资源、规范执法行为, 各科队执法人员既是安全生产监察员, 同时也是职业卫生监察员, 有效避免了日常监管执法职责交叉、责任不明、推诿扯皮等问题, 执法检查效率得到明显提高。

教育培训“一体化”

为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 减轻企业负担, 自2014 年10 月, 莱州市安全监管局积极探索创新, 改变了以往让企业分别参加职业卫生、安全生产2 个培训班, 颁发职业卫生、安全生产2 个培训证书的培训考核模式, 引导莱州市安全生产培训中心以专业技术院校为依托, 选聘了3 名专业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教师, 充实了职业卫生培训的师资力量。在此基础上, 督导培训中心健全完善培训工作机制, 在组织企业负责人和安全管理人员安全生产知识培训时, 增加职业卫生教学课时和培训内容, 同步开展职业卫生知识培训工作。培训结束后, 向考核合格的企业人员颁发一个培训证书 (职业卫生和安全生产培训合格证) , 这一做法受到了企业普遍好评。

例如, 2014 年10 月至2015 年底, 莱州市共组织举办危化品生产、经营、储存单位和矿山、金属冶炼单位职业卫生和安全生产培训班52期, 培训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3 600 余人。通过实行教育培训“一体化”, 既化解了企业生产与参加培训的矛盾, 又在有限的时间内取得了最好培训效果。与此同时, 莱州市安全监管局还积极引导全市存在职业危害的603 家企业, 将职工岗前和上岗期间的职业卫生培训、安全生产培训合二为一, 全面普及职业安全卫生知识, 使职工深入了解作业岗位的职业危害和安全风险, 熟悉掌握操作规程, 能够正确使用防护设施和设备, 有效增强了职工自我保护意识和安全防范能力。

企业管理“一体化”

为全面落实企业职业卫生和安全生产主体责任, 切实保护职工安全健康权益, 莱州市安全监管局将企业职业卫生和安全生产工作作为一个管理体系来规范, 指导企业严格按照《职业病防治法》《安全生产法》有关规定, 规范建立职业卫生和安全生产责任制、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 逐一落实职工职业健康和安全生产保护措施。例如, 莱州市安全监管局在组织开展全市石材行业企业整治时, 推行了“四个统一”, 即指导企业统一建立了一套职业卫生与安全生产管理责任制、规章制度及操作规程;统一制定了职业卫生与安全生产管理台账;统一印发了职业卫生与安全生产职工培训手册;统一设计制作了作业场所职业卫生与安全生产警示标志、标识, 在石材行业建立了统一、标准和规范的职业卫生和安全生产管理模式, 取得了良好成效。

经验与启示

莱州市安全监管局推行职业卫生与安全生产“一体化”监管的新探索, 取得了明显成效, 得到了上级安全监管部门的积极评价和充分肯定, 也为深化安全生产领域体制改革、创新安全监管机制提供了经验参考。

有利于推动职业卫生工作全面开展

近年来, 职业健康问题日益突出, 职业卫生监管面临严峻挑战。一方面, 部分中小企业生产工艺落后, 设备简陋陈旧, 工作场所劳动条件差, 导致传统的职业有害因素依然存在;另一方面,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 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广泛应用, 新的职业危害风险也在不断涌现。面对面广量大、任务繁重的职业卫生监管任务, 如果仅仅依靠安全监管部门职业健康一个科队的力量, 难以承担所有行业企业的职业卫生监管工作, 莱州市安全监管局通过依托现有安全监管体制机制, 充分发挥安全监管执法队伍整体合力, 对职业卫生工作实行划块分工监督检查, 形成了职责分工明确、工作衔接紧密、内部运转顺畅、监督措施有力的监管体系, 不仅促进了职业卫生工作全面、有效和深入开展, 也有效提升了监管执法效能。

有利于规范职业卫生工作运行机制

安全生产和职业卫生具有一定的关联性。从工作实践看, 职业卫生是安全生产工作的延伸与深化。莱州市安全监管局通过整合监管职责、整合人力资源, 落实监管责任、规范执法行为, 创新实行了“组团式、网格化”职业卫生监管机制, 形成了监管执法合力。在日常工作中, 各科队按照职责分工, 一手抓职业卫生监管, 一手抓安全生产监管, 尤其是对监管行业企业的职业卫生监督检查、项目审查、应急救援、事故查处等工作一抓到底, 实现了职业卫生与安全生产执法力量互补、监管互促、信息互通, 有效避免了职责交叉重复和监管盲区死角。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工作机制, 为推动职业卫生监管常态化、长效化, 提供了良好保障, 奠定了坚实基础。

有利于提升职业卫生管理服务水平

莱州市安全监管局在认真贯彻执行法律法规的前提下, 创新服务方式、合并减少程序, 指导培训机构将职业卫生知识培训与安全生产知识培训有机融合, 采取组织举办一个培训班、发放一个合格证书的方式, 提高了工作效率, 缩短了培训时间, 节约了经济成本, 维护了企业利益。

此外, 对企业户数较多、相对集中的区域, 为给企业创造方便、快捷和高效的参训条件, 莱州市安全监管局还积极组织培训机构采取上门服务、现场办班、集中培训的方式, 面对面向企业普及宣传职业安全卫生法律法规、政策标准、制度规范等相关知识, 不仅有效化解了企业生产与参加培训的矛盾, 也较好地提升了企业职业卫生和安全生产管理水平。

思考与建议

化妆品的卫生安全监管 篇8

然而, 由于饮水机数量的急剧增加和管理缺位, 导致现场制售饮用水的卫生状况令人担忧, 更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让全市居民喝上安全的饮用水是我们的职责, 更是我们的义务。”邯郸市卫生监督所所长刘宝利对记者说。为了保证全市居民饮用水安全。邯郸市卫生监督所多举并措, 加大源头治理, 确保全市居民喝上了安全卫生的饮用水。

现场制售饮用水, 是指通过水处理设备采用过滤、吸附、软化、消毒等措施, 将集中式供水系统的生活饮用水当场制成可直接饮用并散装销售的饮用水。目前邯郸市现场制售饮用水模式主要是设置自动售水机。自动售水机是一种水质处理机与自动售货机的结合体, 经水处理设备处理后的水被贮存在内置水箱中, 当居民投入硬币或刷卡后, 根据币值或卡值由机器直接从水箱中放出相应量的水。

为了解饮用水安全情况, 邯郸市卫生监督所在主城区居民住宅小区内现场对制售饮用水自动售水机卫生安全隐患和卫生监管问题展开了深入调查。

在调查中他们发现, 自动售水机中有4.5%的安放地面不符合要求, 有13.6%的售水机的废水排放口外露, 将近20%的售水机取水口没有安全防护门或关闭不严, 13.6%的售水机周围存在垃圾堆等污染源。这些方面存在细菌等及有毒有害物质污染的隐患。所调查的现制现售饮用水自动售水机均安装在居民小区的户外或路边。由于售水机操作全部自动化, 一般不设专人管理, 经营公司或个人只负责派人定期或不定期对售水机进行巡视。有的售水机经营者不能提供卫生许可批件, 部分经营者在购置售水机时没有向设备经销商索取卫生许可批件。也有大部分经营者可以做到定期更换滤芯, 但售水机管理者均不具备水质自检能力。有13.6%的自动售水机张贴了公示牌, 但是公示牌的内容并不全面。以上可以说明售水机的管理者并不能保证水质的卫生安全。在调查中发现在居民区内安装售水机时, 售水机的所有者只需经过该小区物业的同意, 签订一份有关缴纳占地费、水电费的协议即可, 小区物业对售水机的管理不予过问, 也不将自动售水机的安放报告卫生部门。同时由于河北省日前对现制现售饮用水既不许可, 又不备案, 卫生监督部门获得的现场制售饮水机的信息渠道不畅, 出现监管覆盖率低的被动局面。

面对上述混乱局面, 为了使广大居民能够安全、放心地使用现场制售饮用水自动售水机, 也为了能更好的对自动售水机进行管理, 邯郸市卫生监督所针对性的加大了对现场制售饮水机的卫生监督力度。依照《河北省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管理办法》, 下发了专项整顿要求, 强化暑期生活饮用水卫生安全监督检查, 制定现场制售水卫生要求, 集中人力突击排查, 加强了现场制售水的日常监督管理, 加大卫生监督频次和力度, 要求现场制售水管理人员必须经过卫生知识培训, 完善制度, 落实责任。经过整顿, 已初见成效, 全市八成以上的现场制售水机纳入了监管。

“现在, 我们对小区售卖的饮用水安全问题彻底放心, 有了他们的监管就是不一样。”邯郸市丛台区亚太世纪花园小区一位姓张的老太太高兴地对记者说。

化妆品的卫生安全监管 篇9

1 化妆品生产企业存在的卫生问题

1.1 企业管理人员法律意识淡薄,内部管理不善

部分企业管理人员未能深刻领会《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有关内容,不能按卫生要求进行化妆品的生产,单纯追求经济效益,造成卫生管理不善。如卫生责任制度不能落实;从业人员操作时无菌观念差、不注意个人卫生;为了工作方便,工艺流程不符合卫生要求,造成交叉污染的机会;卫生设施不及时维修,造成工作环境卫生质量差等。2005年,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51家生产企业的104种化妆品检测结果表明(表1)细菌总数超标的占6.7%,3份发胶有2份甲醇超标,皮肤刺激试验阳性率8.7%,眼结膜刺激试验阳性率12.5%。所以,内部卫生管理不善,直接影响化妆品的生产质量。

1.2 微生物实验室管理不善

《条例》明确规定生产企业必须具有能对所生产的化妆品进行微生物检验的仪器设备和检验人员。企业内部对化妆品进行检验并合格出厂是保证产品质量的重要措施。但调查表明,少部分企业未建立实验室;部分企业有实验室但未对每批产品都进行检验,产品的检验记录也不完善;部分企业的检验人员未经过专业培训。因而企业没有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程序,产品质量也就难以保证。

1.3 产品原料控制不严

化妆品是由各种作用不同的原料,经过配方加工而成的复杂混合物,其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化妆品的质量。一生产发胶的化妆品厂由于购进的乙醇不合格致使产品甲醇严重超标,一生产祛斑霜的化妆品厂也由于原料不合格,使产品毒理试验阳性。因此,原料控制不严是产品质量不合格的重要因素。

1.4 增加生产品种而不申报备案

《条例》第十一条规定,未经检验或者不符合卫生标准的产品不得出厂。《细则》也明确了已获《化妆品生产企业卫生许可证》的企业增加生产新类别的化妆品,须报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备案。但事实上,只要卫生监督部门未查出,极少企业申报销加生产品种。一方面,说明企业管理者无法律意识;另一方面,造成未经检验即生产的产品其卫生质量难以保证,受损失的还是消费者。

1.5 产品的卫生监督标识不合格

监督标识从不同方面向使用者提供了产品卫生质量信息,《条例》对此也做了明确规定。但我省的部分产品其监督标识不合格,要么无合格标记,无生产日期,要么宣传疗效等。这些外部标记不仅仅为了消费者的利益,对于企业自身,也是一种自我保护和自我宣传的方式。但一些企业至今没有给以应有的重视。

2 卫生管理对策

2.1 强化企业管理者的卫生意识,提高内部卫生管理工作

卫生监督机构应通过新闻媒介宣传卫生法规,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自我保护意识,形成有力的社会监督。同时,通过不同形式地召开企业管理者培训、座谈、研讨会,认真学习有关法规,交流卫生管理经验,提高认识,从而自觉地遵守国家卫生法规和标准。企业管理者加强内部管理要从以下几方面考虑:①建立健全卫生责任制度及考核制度。②一方面,对从业人员要按时进行健康检查;另一方面,注意操作时的卫生,强化无菌观念。③生产环境卫生如车间空气的净化消毒、设备、生产用具的卫生、包装材料卫生及周围环境卫生等。④严格控制原料,只有合格才能生产。⑤强化质量控制,一方面要自觉对产品进行微生物检验,并建立记录,一方面对生产各个环节进行质量控制。⑥产品卫生监督标识达到国家要求。企业只有提高产品质量,才能在市场上有一定竞争力。

2.2 制订化妆品生产企业卫生规范,增加卫生监督力度

《条例》对化妆品生产企业的卫生条件要求不具体,要对企业进行规范化管理,应制订化妆品生产企业卫生规范,对企业的生产条件、质量控制、从业人员卫生应符合具体规定。卫生监督机构应加大监督力度,增加监督频次,严格掌握发放卫生许可证的条件,对违法企业一定要给以行政处罚,监督内容严格按《实施细则》第二十九条进行检查。生产香波、膏霜类及美容类产品的企业,从各个生产过程,一定控制微生物的污染,因这些产品富含微生物繁殖的成分,监督机构也应作为重点进行检查。对生产原料的审查也应作为工作的重点。

2.3 加强卫生监测,严格控制不合格产品出厂

卫生监测是保证产品质量的手段之一,日常监测除对产品进行检测外,应对部分产品的原料进行检测如对生产发胶的乙醇应做甲醇的监测,这样一方面为了保证产品的质量,另一方面减少企业因原料不合格而生产不合格产品造成的浪费。对企业增加的新品种应加大监测力度,从而保证其卫生质量。

总之,只有提高化妆品从业人员的卫生素质,加强监督监测,才能切实提高化妆品的卫生质量,从而提高卫生管理水平。

上一篇:未来社会下一篇:煤炭机械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