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期贫血临床分析

2024-09-22

妊娠期贫血临床分析(共10篇)

妊娠期贫血临床分析 篇1

摘要:目的 探讨分析贫血对妊娠期妇女的影响并针对其症状进行有效治疗。方法 选取本院2010年3月至2011年12月间住院的孕产妇98例, 所有孕妇均经临床诊断确定出现不同程度的贫血症状, 将上述孕妇设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正常孕妇90例设为对照组。针对所有两组孕妇妊娠、分娩并发症情况以及新生儿出生情况进行对比分析, 并针对患者贫血情况实施有效治疗。结果 观察组患者妊娠期及分娩时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 ;而新生儿出生情况观察组也明显劣于对照组 (P<0.05) , 且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经有效治疗后, 观察组患者贫血症状均得到明显改善, 患者出院时贫血HB均得到显著纠正。结论 贫血对于妊娠期妇女具有严重的影响, 其不但能够引起各种孕期并发症的发生, 更会导致新生儿围产时期出现的各种异常。故我们应进一步加强孕妇的产前贫血指标检查工作, 如发现贫血患者, 尽早进行补铁等各种治疗措施, 降低其发生率, 有效提高孕妇的生命质量。

关键词:妊娠,贫血,新生儿,影响

随着现今社会的发展进步,优生优育一直是其社会关注的焦点课题,而孕妇妊娠、分娩并发症以及新生儿出生缺陷则一直是困扰妇科临床的常见问题[1]。贫血是一种妇女妊娠期非常常见的并发症,也属于高危妊娠症状之一。此症不但会对母婴来带一定影响,也是引发各种妊娠、分娩并发症及新生儿出生缺陷的关键因素。据相关资料显示,世界范围内每年的孕妇贫血发病率高达40%至90%,其严重影响了现今母婴的生命水平及质量[2]。本院就探讨分析贫血对妊娠期妇女的影响及治疗办法,特进行了专项研究工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本院2010年3月至2011年12月间住院的孕产妇98例,其年龄为21~34岁,平均年龄(27±4.1)岁,平均孕次(1.55±0.85)次。其所有孕妇中绝大多数为农民,文化程度多为小学、初中。所有孕妇均经临床诊断确定出现不同程度的贫血症状,其中缺铁性贫血91例,巨细胞贫血6例,再生障碍贫血1例,有各类其他产前病史15例。将上述所有孕妇设为观察组,另选取本院同期住院正常孕妇90例设为对照组,其中孕妇年龄为20~35岁,平均年龄(26±4.8)岁,平均孕次(1.67±0.78)次,文化程度多为高中以上。所有两组孕妇年龄、孕次、文化程度等一般资料差异无显著意义,且(P>0.05)具有可比性。针对所有两组孕妇妊娠、分娩并发症情况以及新生儿出生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并针对患者贫血情况实施有效治疗。

1.2 诊断及治疗方法

观察组所有孕妇均根据乐杰《妇产科学》中贫血症状指标进行诊断[3]。并按照其分级标准将患者分为轻度贫血患者12例,中度贫血患者49例,重度贫血患者37例。针对患者不同贫血分级实施治疗措施,其具体为,轻度贫血患者以给予口服药物为主,尽量补充其铁制剂以及维生素C;中、重度贫血以及接近预产期患者则采取给予进行少量输入同型红细胞悬液或全血,口服及肌肉注射铁制剂以及维生素C等药物,饮食中注意增加蛋白及蔬菜补充人体所需营养。另所有贫血患者都应补充叶酸及维生素B12,尽量缩短其产程及进行有效助产,预防产后出血及感染的发生。

1.3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全部数据均采用SPSS12.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所得结果以(χ—±s)表示,并采用χ2检验以及t检验,且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妊娠期及分娩时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 5);而新生儿出生情况观察组也明显劣于对照组(P<0.05),且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2。经有效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贫血症状均得到明显改善,患者出院时贫血HB均得到显著纠正。

3 讨论

贫血是现今妇科临床上妊娠期妇女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患者中多以缺铁性贫血为主,也有个别属于巨红细胞性贫血以及再生障碍性贫血。其发病机制多因孕妇的脾胃功能虚弱出现消化不良从而导致人体所摄入的铁、叶酸、维生素B12等造血物质产生缺乏,又或者因以往月经过多以及有寄生虫病、消化道疾病史所致[4]。其患者发病率则多以孕妇营养情况、生活状态以及遗传等因素有密切关联。故此症多出现于生活条件较为落后的地区,但其又多因症状不明显而常造成患者的忽视。据大量研究表明,贫血对于妇女整个妊娠过程以及分娩具有较大的危害,也是引起孕妇妊高征、水肿、产前子痫等并发症以及新生儿缺陷的重要因素[5]。又据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妊娠期及分娩时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新生儿出生情况观察组也明显劣于对照组(P<0.05),且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贫血对于妊娠期妇女具有严重的影响,其不但能够引起各种孕期并发症的发生,更会导致新生儿围产时期出现的各种异常。故我们应进一步加强孕妇的产前贫血指标检查工作,一但发现贫血患者,尽早进行补铁等各种治疗措施,降低其发生率,有效提高孕妇的生命质量。

参考文献

[1]乐杰.妇产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154-157.

[2]谭艳红, 蔡路.妊娠妇女贫血调查结果分析[J].中国医疗前沿, 2009, 4 (1) :99-100.

[3]谷纪胜.缺铁性贫血的研究进展[J].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 2004, 8 (2) :693.

[4]郭晓琴.170例妊娠合并贫血病例回顾性分析[J].山西中医药学报, 2011, 12 (1) :38-40.

[5]张萍.妊娠合并贫血的治疗[J].中国社区医师, 2011, 7 (13) :10-11.

妊娠期贫血临床分析 篇2

【关键词】缺铁性贫血;妊娠

【中图分类号】R714.25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517(2010)10-131-1

本文采用复方硫酸亚铁治疗妊娠期缺铁性贫血,观察其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09年1月至2009年12月妊娠期缺铁性贫血患者53例,诊断标准:Hb小于100g/L;红细胞平均体积小于80fl;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量小于27pg;血清铁蛋白小于12μg/L;患者有缺铁的病因及临床表现;以上患者在入选前均未服用过治疗贫血的药物。同时排除有全身器质性病变及其它原因引起的贫血;排除停经小于2月患者。以上患者年龄23~37岁,平均年龄为26.8±3.4岁。

1.2方法

本组患者均给予复方硫酸亚铁50mg,维生素C30mg,每天1次,30天为1疗程。共2个疗程。

1.3观察指标

治疗前、治疗2个疗程后检测所有患者血常规、血清铁蛋白。均空腹抽取肘静脉血检测血红蛋白和血清铁蛋白含量。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血红蛋白含量,采用氰化高铁血红蛋白法。血清铁蛋白检测采用放射免疫法。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3.0对患者治疗前后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治疗前后均数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P<0.05,显示治疗前后有统计学差异。

2结果

2.1本组病例治疗前、治疗后血红蛋白含量和血清铁蛋白含量测定结果,见表1

表1

项目治疗前治疗后

血红蛋白(g/L)87.3±6.82117.3±5.74

血清铁蛋白浓度(μg/L)8.56±1.6713.52±2.19

注:治疗后血红蛋白含量、血清铁蛋白含量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不良反应

本组所有患者均未有严重不良反应发生,4例患者在服用复方硫酸亚铁过程中出现轻微恶心、上腹部不适等表现,但能够忍受到疗程结束。

3讨论

妊娠期发生缺铁性贫血(IDA)可能与以下原因有关:妊娠是引起妇女缺铁性高发的主要原因之一。妊娠期妇女对铁的需求明显增加,用以供给自身红细胞增多、胎儿生长发育需铁约250~350mg,母体血容量增加需铁约650~750mg,故孕期需铁800~1000mg。每日饮食中含铁10-15mg,吸收利用率仅为10%,约1-1.5mg。而此时孕妇每日需铁至少4mg。至妊娠后半期铁的最大吸收率可达40%,仍不能满足需求,若不给予铁剂治疗,很容易耗尽体内的储存铁造成贫血;妊娠后的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原因减少了铁的摄入,且多数孕妇可能在妊娠之前己患有不同程度的铁缺乏症,故铁需求的增加无法从摄入与贮存中补足而发生缺铁性贫血或加剧了原有的缺铁性贫血。一般妊娠期妇女对总铁的需要量是非孕妇女的6倍多,这种需要不仅通过膳食摄取来满足,而且还部分来源于母体的铁储存,然而通过对孕中期妇女膳食调查的结果表明,城市和农村孕妇对铁的摄取量分别为21.2mg和19.7mg,均不足正常标准的(28mg)的80﹪,且其中仅10﹪~20﹪来源于动物性食物。

轻度贫血影响不大,重度贫血(红细胞计数1.5x1012/L、血红蛋白50g/L、血细胞比容0.13)时,心肌缺氧导致贫血性心脏病;胎盘缺氧易发生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或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性心脏病;严重贫血对失血耐受性降低,易发生失血性休克;由于贫血降低产妇抵抗力,易并发产褥感染,危及生命[1]。

孕妇骨髓和胎儿是铁的主要受体组织,在竞争摄取孕妇血清铁的过程中,胎儿组织占优势,而铁通过胎盘又是单向运输,不能由胎儿向孕妇方向逆转转运。因此,一般情况下,胎儿缺铁程度不会太严重。但当孕妇患重症贫血(Hb<60g/L)时,会因胎盘供氧和营养不足,引起胎儿发育迟缓、胎儿窘迫、早产或死胎[2,3]。

此外,铁缺乏还可造成孕妇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宫缩乏力,婴幼儿行为发育异常、智力减退等等。因此,改善母体铁缺乏,对孕妇、哺乳期妇女、胎儿、婴幼儿均有重要意义。减少婴儿缺铁,维持体内铁储备,是母乳喂养必须注意的问题,而改善母体的铁缺乏是解决此问题的关键。哺乳期妇女持续补充铁制剂,不仅使母体内血清铁得到显著改善,同时也可保证母乳中的铁含量。

对于妊娠期缺铁性贫血的预防来说,妊娠前积极治疗失血性疾病如月经过多等,以增加铁的贮备。孕期加强营养,鼓励进食含铁丰富的食物,如猪肝、鸡血、豆类等。妊娠4个月起常规补充铁剂,每日口服硫酸亚铁0.3g,同时补充维生素C,有利于铁的吸收。在产前检查时,每个孕妇必须检查血常规,尤其在妊娠后期应重复检查。做到早期诊断,及时治疗。

在本文中,患者经过补铁治疗后,血红蛋白含量和血清铁蛋白达到正常,说明补铁治疗效果显著,能够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

参考文献

[1] 陶红,李纯,陈进.蚕砂提取物治疗缺铁性贫血的临床研究[J].重庆医科大学学报,2003,28(2):238-240.

[2] 牛伶,汪锦萍,于雅云.铁剂预防和治疗妊娠期缺铁性贫血的疗效观察[J].安徽医药,2005,9(7):495-496.

妊娠期贫血临床分析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选择2012年在我院住院治疗的363例妊娠合并贫血患者, 年龄22~38岁, 其中初产妇213例, 经产妇150例;孕周14.4~41.2周, 平均 (31.4±6.8) 周。

1.2 诊断标准[2]

按照国内标准, 孕妇外周血血红蛋白 (Hb) <110g/L、红细胞计数<3.5×1012/L或血细胞比容 (HCV) <0.30, 红细胞平均体积 (MCV) <80 f l, 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 (MCHC) <32%, 血清铁浓度<6.5μmol/L。妊娠期贫血程度分为轻度贫血和重度贫血, 血红蛋白>60 g/L为轻度贫血, 血红蛋白≤60 g/L为重度贫血。

1.3 治疗方法

孕前积极治疗慢性病, 如月经过多, 慢性胃炎等。孕期预防性药物: (1) 孕20周前贫血发生率不高, 妊娠后期孕妇需铁量急剧增加, 至孕晚期达高峰, 孕4~5月开始服用铁剂直至产后。 (2) 人体内叶酸必须从食物中获得, 成年妇女日需叶酸50~100μg, 而孕妇日需叶酸300~400μg, 孕妇妊娠晚期服用叶酸400~800μg。 (3) 维生素C能促进铁的吸收, 应适时补充, 孕妇24周后服用维生素C, 0.3 g直至分娩。口服铁剂治疗应尽早开始, 给予足量叶酸及其他维生素可促进铁剂吸收。同时, 加强孕期营养, 鼓励进食含铁丰富的食物, 如猪肝、豆类等。

2 结果

患者贫血类型分类:缺铁性贫血243例 (66.94%) , 巨幼细胞贫血46例 (12.67%) , 再生障碍性贫血31例 (8.5%) , 血小板减少22例 (6.06%) , 其他21例 (5.78%) ;按贫血程度分类轻度贫血患者105例 (28.92%) , 中度贫血患者213例 (58.67%) , 重度贫血45例 (12.41%) 。

3 讨论

3.1 孕妇贫血的原因

妊娠期铁的需要量增加是孕妇缺铁的主要原因。妊娠期需铁量1000 mg, 孕妇每日需铁4 mg, 每日饮食含铁10~15 mg, 吸收利用率仅为10%, 不能满足孕妇机体需要。另有一些患者长期偏食, 或妊娠呕吐严重, 也是造成贫血的原因。叶酸和维生素B12来源缺乏或吸收不良, 绿叶蔬菜, 豆类及动物蛋白摄入不足可引起贫血。慢性失血的疾病, 如孕前月经过多, 妊娠呕吐严重, 双胎妊娠, 慢性腹泻, 饮食不当, 偏食, 食物搭配不合理等。

3.2 干预措施

妊娠合并贫血的主要危害是多方面的, 由于贫血, 使其免疫力下降, 抗病能力差, 易发生感染。重度贫血的孕妇, 心跳加快, 心输出量增加, 血流加快, 加重心脏负担, 持续时间长, 会导致贫血性心脏病, 孕妇由于贫血, 血红蛋白低, 摄氧少, 造成胎儿慢性缺氧, 引起胎儿宫内生长受限, 严重者可发生死胎。因此, 必须积极预防孕妇贫血, 有效纠正孕期贫血, 降低母婴并发症[3]。

加强孕期保健:产科门诊通过孕妇学校、妈妈课堂等形式进行宣教。指导孕妇按时产前检查, 定期做血常规监测, 做到早检查, 早发现, 早治疗。

加强孕期营养指导:由于早孕反应, 部分孕妇恶心、呕吐、择食, 营养不良引起贫血。或孕前体内贮备不足, 孕后加重贫血。应提供有针对性的营养指导, 鼓励孕妇多食高蛋白, 高维生素含铁及叶酸丰富的食物, 确保孕妇的营养需要。同时改变不良饮食习惯, 不偏食、不挑食, 多食肉、蛋白等, 注意孕期合理营养, 合理饮食, 合理搭配食物[4]。

加强卫生宣教, 提高孕妇及周围人群对妊娠期贫血的认识, 提高用药的依从性。

总之, 对妊娠合并贫血的孕妇要高度重视, 加强孕期营养, 改善膳食结构让孕妇认识到贫血对母儿的危害, 并积极主动预防。发现贫血孕妇患者, 应尽早进行积极的治疗, 以促进母儿健康。

参考文献

[1]谭艳红, 蔡路.妊娠妇女贫血调查结果分析[J].中国医疗前沿, 2009, 4 (1) :99-100.

[2]乐杰.妇产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150.

[3]覃冠德, 潘峥, 何劭君.妊娠合并缺铁性贫血146例原因及治疗分析[J].山西医药杂志, 2013, 42 (8) :919.

妊娠期贫血临床分析 篇4

【关键词】再生障碍性贫血;环孢霉素A;雄激素

【中图分类号】R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6)01-0027-02

再生障碍性贫血(AA)简称再障,是一组由多种病因所致的骨髓造血功能障碍。是以骨髓造血细胞增生减低和外周血全血细胞减少为主要特征,以贫血、出血和感染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血液系统疾病。再生障碍性贫血据病因可分为先天性和获得性,先天性再障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所致;获得性再障的发生常与药物、化学毒物、电磁辐射、感染及免疫因素等多种因素有关[1]。而近年来随着工业的发达、环境污染加重,再障发病率日趋升高,对于再障的治疗,除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方法外,免疫抑制治疗成为了主要手段之一。我院近10年来,主要采用以环孢霉素A联合雄激素为主的免疫抑制疗法治疗再障患者30例,其疗效较为显著,现详细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选取我院2004年6月~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30例,均给予环孢霉素A(CSA)联合雄激素治疗,观察其临床治疗效果。所有患者均按照张之南《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2]诊断为再生障碍性贫血;其中男性12例,女性18例,年龄4~46岁,平均年龄(27.64±3.96)岁;急性再障9例,慢性再障21例;增生重度减低10例,增生减低9例,增生活跃11例。

1.2方法

患者口服环孢霉素A,3~5mg/(kg·d),十一酸睾酮80mg/d。疗程均超过6个月,治疗同时,根据患者不同情况予以输入相应红细胞或血小板等对症治疗。治疗后随访1~2年,定期体检。观察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中血红蛋白、白细胞计数及血小板计数的变化,综合评定其临床疗效。并定期抽血检查患者肝肾功能,以便随时调整治疗方案,以免发生肝肾功能损伤等其他不良反应。

1.3观察指标及疗效评定标准

观察比较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中血红蛋白(Hb)、白细胞(WBC)计数和血小板(PLT)计数的变化;按照张之南《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2]评定其治疗效果:①基本治愈:贫血及出血症状消失,血红蛋白含量、白细胞及血小板均达正常参考范围,随访1年以上无复发。②缓解:贫血及出血症状消失,血红蛋白含量、白细胞及血小板均升高,接近正常参考范围,随访期间病情稳定或继续好转;③明显进步:贫血及出血症状好转血红蛋白含量较治疗前升高30g/L以上、白细胞及血小板有所增长,并保持3个月以上;④无效:治疗前后患者症状及血象无明显变化。总有效率=(基本治愈+缓解+明显进步)/总例数×100%。并观察患者治疗后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组间比较采用(χ±s)表示,各组间对比方法为t检验。检验结果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患者治疗前后血象变化比较

患者治疗后其血红蛋白、白细胞及血小板等检查结果较治疗前均明显升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2临床治疗效果构成比

随访2年后统计患者的治疗情况,其总有效率为90.00%,疗效构成比详见表2。

2.3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治疗过程中,有效患者一般于治疗2~4个月内起效,超过6个月无效者停止使用。并在随访时观察,患者均未见肾损伤。极少数肝功能损伤者经保肝对症治疗后,症状得到缓解。且其他如多毛症、牙龈增生、手足抽搐、头痛等不良反应的发生也较少,且症状轻,均可防可控。

3讨论

再生障碍性贫血是一种异质性疾病,由物理、化学、生物因素等多种原因引起的骨髓造血功能衰竭。再障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很多,甚至常为不明原因的发病。而目前较多认为不明原因的再障发生与免疫因素有关[3]。

再障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近年来研究表明,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主要病理机制为免疫T细胞功能亢进引起的造血组织损伤,其骨髓造血功能障碍主要与活化的细胞毒性T细胞密切相关。活化的细胞毒性T细胞有显著的造血抑制活性,能够分泌多种抑制造血的调控因子,致使患者骨髓造血功能减弱。因此免疫异常导致造血干细胞损伤,成为治疗再障时使用免疫抑制治疗的理论依据[4]。

临床上免疫抑制治疗常以环孢霉素A为主。环孢霉素A最主要的作用是降低T细胞的活性及T细胞所产生的免疫反应。环孢霉素A能与T细胞细胞质中的蛋白质,即亲环蛋白结合。环孢霉素A与亲环蛋白的结合蛋白会抑制钙调磷酸酶,在正常情况下,活化白细胞介素2(IL-2)的转录。活化T细胞受体会增加细胞内钙离子浓度,经由钙调蛋白将钙调磷酸酶去活化,接着进一步将活化T细胞核因子(NFATc)去磷酸化,使它进入T细胞的细胞核促使IL-2及相关细胞因子转录。环孢霉素A与亲环蛋白相结合后,能抑制NFATc的去磷酸化;此外,环孢霉素A还会抑制淋巴因子的生成及白细胞介素的释放[5]。

雄激素在再障的治疗中,主要通过增加促红细胞生成素的产生,以增加红系造血组细胞的敏感性,增加造血;并且还能直接促进多功能干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并且雄激素与环孢霉素A联合使用能够有效改善骨髓造血功能,调节机体免疫,从而达到抑制免疫异常,增强治疗效果的目的。但两药联合使用可增加环孢霉素A的血浆浓度,因而可能使其肝、肾毒性增加,造成肝肾损伤。

本次研究,通过对30例患者使用环孢霉素A联合雄激素治疗,结果得到了较为满意的效果。治疗后所有患者血红蛋白、白细胞及血小板等检查结果较治疗前均明显升高,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极少数肝功能损伤者经保肝对症治疗后,症状得到缓解,所有患者均未见肾损伤。且其他如多毛症、牙龈增生、手足抽搐、头痛等不良反应的发生也较少,而且所有症状均可控可防;并在2年内随访调查,治疗总有效率为90.00%。

综上所述,对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进行早期诊断治疗,并合理使用免疫抑制持续治疗可以达到较为理想的治疗效果。而环孢霉素A联合雄激素治疗可提高治疗效果,且不良反应小,可以作为再障患者首选的治疗方式。

参考文献:

[1]葸瑞,白海,王存邦等.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5,(6):908-912.

[2]张之南,沈悌.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M].3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131-132.

[3]苏淑芳,吕艳琦,李白等.急性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72例[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2,27(15):1185-1186.

[4]苏雁,吴润晖,郑杰等.环孢素A治疗126例儿童非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疗效分析[J].临床儿科杂志,2015,33(5):413-416.

妊娠期贫血临床分析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3 年4 月-2015 年2 月期间收治的62 例妊娠合并缺铁性贫血孕妇, 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31 例。对照组孕妇年龄24~33 岁, 平均年龄 (28.9±2.4) 岁;观察组孕妇年龄23~34 岁, 平均年龄 (29.1±3.2) 岁。两组孕妇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孕妇每天服用硫酸亚铁片3 次, 每次0.3 g;孕妇每天还应服用1 次维生素C片, 每次100 mg。观察组孕妇每天服用复方硫酸亚铁1 次, 每次50 mg。

1.3 判定标准[2]

孕妇缺铁性贫血症状经治疗后逐渐消失为显效;孕妇缺铁性贫血症状经治疗后有所缓解为有效;孕妇缺铁性贫血症状经治疗后无任何变化或者症状加重为无效。

1.4 统计学方法

该研究数据采用SPSS 19.0 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 组间对比采用t检验, 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经治疗, 观察组显效25例, 有效6例, 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显效19例, 有效7例, 无效5例, 总有效率为83.87%,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附表。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相关指标

对照组孕妇治疗前后的Hb水平分别为 (75.62±13.22) 、 (84.22±14.54) ;RBC水平分别为 (3.35±0.32) 、 (3.59±0.32) ;观察组孕妇治疗前后的Hb水平分别为 (76.76±11.95) 、 (112.45±1.53) ;RBC水平分别为 (3.58±0.21) 、 (4.85±1.02) , 对比两组孕妇治疗前的相关指标水平,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两组孕妇治疗的相关指标水平经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2。

3 讨论

在临床中对妊娠合并缺铁性贫血孕妇采用复方硫酸亚铁进行治疗, 具有显著的临床治疗效果。此药是一种复方药物制剂, 药物中包含硫酸亚铁以及维生素C, 同时还赠予颗粒状的矫味剂[3]。复方硫酸亚铁制剂的主要药物作用则是对机体补充相应的铁元素, 除此之外, 其药物中的维生素C对机体存在一定的促进效果, 加强机体的吸收能力水平[4]。从而促进铁以及碳水化合物的吸收作用, 对组织细胞起到相应的纠正效果, 利用非血红素铁的吸收, 从而使机体处在维持免疫状态中。通常情况下, 采用铁制剂对其进行补铁的过程中, 因为铁制剂对机体具有较大的刺激效果, 具有较高的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率[5]。

此研究中所采用的复方硫酸亚铁药物制剂中包含了颗粒型的矫味剂, 可以有效的缓解铁制剂对胃肠道所产生的刺激, 同时降低了孕妇在治疗过程中产生的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观察组孕妇经治疗后, 其治疗有效率为100%, 对照组孕妇经治疗后, 其治疗有效率为83.87;两组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两组孕妇治疗前的相关指标经比较无显著差异, 而治疗后的相关指标经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由此可知, 复方硫酸亚铁在临床治疗中具有良好的效果, 有助于孕妇相关指标的改善。此药能够降低对胃肠道的刺激性, 以此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综上所述, 对妊娠合并缺铁性贫血孕妇采用复方硫酸亚铁进行治疗, 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 提升孕妇的用药依从性, 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用药具有一定的安全可靠性, 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 探究复方硫酸亚铁性对妊娠合并缺血性贫血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4月-2015年2月期间收治的62例妊娠合并缺铁性贫血孕妇, 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31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硫酸亚铁联合维生素C进行治疗, 观察组患者采用复方硫酸亚铁治疗, 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孕妇经治疗后, 其观察组临床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妊娠合并缺铁性贫血孕妇采用复方硫酸亚铁进行治疗, 治疗效果较为显著, 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复方硫酸亚铁,妊娠合并缺铁性贫血

参考文献

[1]刘春霞, 胡金环.复方硫酸亚铁颗粒治疗妊娠合并缺铁性贫血的疗效[J].实用药物与临床, 2013, 16 (4) :348-349.

[2]张彦.复方硫酸亚铁叶酸片治疗妊娠期贫血的疗效评价[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 (电子版) , 2012, 6 (8) :2208-2210.

[3]任海霞.复方硫酸亚铁叶酸片治疗妊娠期贫血疗效观察[J].医药前沿, 2013, 21:204.

[4]王德宏.复方硫酸亚铁叶酸片治疗妊娠期贫血疗效观察[J].基层医学论坛, 2013, 8:1006-1007.

妊娠期与产褥期贫血临床处理 篇6

1 妊娠期贫血

1.1 缺铁性贫血

妊娠期缺铁会导致贫血,即妊娠期缺铁性贫血,占妊娠期贫血的95%,在发达国家发病率为17.4%,而在发展中国家却高达56%[2]。

1.1.1 诊断

根据病史、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诊断缺铁性贫血。病史主要为营养不良或长期慢性失血性疾病;轻度患者可无明显症状,重度患者主要表现为皮肤黏膜苍白、乏力、心慌、气短等;检测血清铁、总铁结合力和转铁蛋白饱和度对诊断具有重要价值,血涂片表现为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缺铁性贫血根据缺铁的程度分为3期,Ⅰ期:体内储存铁下降,血清铁蛋白<20μg/L,转铁蛋白饱和度和Hb正常,血清铁降低是缺铁性贫血的早期重要表现;Ⅱ期:缺铁性红细胞生成期,体内储存铁下降及血清铁蛋白<20μg/L,转铁蛋白饱和度<15%,Hb正常;Ⅲ期:红细胞内铁明显减少,血清铁蛋白<20μg/L,转铁蛋白饱和度<15%,Hb<110 g/L[3]。

1.1.2 处理

预防是处理缺铁性贫血的关键,推荐妊娠期妇女从孕18~20周开始补充铁剂,可使妊娠期缺铁性贫血的发病风险降低30%~50%[4],剂量为铁剂30~60 mg/d,从小剂量开始逐步增加。

1.1.2. 1 饮食治疗

普通成人每日需从食物中摄取元素铁约8 mg,而孕期和哺乳期铁需求总量约1000 mg,所以孕期每日需要从膳食中摄取元素铁约27 mg,哺乳期则至少每日需要10 mg。应对所有孕妇给予饮食指导,以最大限度地提高铁摄入和吸收。建议缺铁性贫血患者首先要增加富含铁的食物,如鱼类、肉类及动物内脏等,同时补充足够的维生素C以促进铁吸收,如胡萝卜、水果等。

1.1.2. 2 补铁治疗

如果储存铁已经耗尽,只通过食物难以补充足够的铁,则需要补充铁剂[3],包括口服铁剂和注射铁剂。缺铁性贫血诊断明确时,建议口服元素铁100~200 mg/d,2周后Hb一般可增加10 g/L,如治疗2周无明显效果,应与其他疾病相鉴别,如地中海贫血等。常用口服铁剂包括多糖铁复合物、硫酸亚铁、硫酸亚铁控释片、琥珀酸亚铁、葡萄糖酸亚铁、琥珀酸铁口服溶液等[3];临床常用的为硫酸亚铁(300 mg,每天3次)和多糖铁复合物(150 mg,每天1或2次);进餐前1小时服用效果更好。Hb恢复正常后,建议继续口服铁剂60~80 mg/d,3~6个月或至产后3个月[3]。

如果患者因胃肠道反应严重或依从性差等原因而不能口服铁剂时,可给予注射铁剂,从而尽快恢复铁储存。常用注射铁剂主要包括蔗糖铁、山梨醇铁、右旋糖酐铁[3];目前认为蔗糖铁最为安全[3]。注射铁剂的用量根据下列公式计算:总注射铁剂量(mg)=体质量(kg)×(Hb目标值-Hb实际值)(g/L)×0.24+储存铁量(mg);储存铁量=500 mg[3]。研究表明,与常规口服铁剂相比,注射蔗糖铁更快速有效,且副反应小[5];但约有25%的患者注射铁剂会发生副反应,如注射部位疼痛、头痛或头晕等,2%的患者可能发生严重的过敏反应[2]。因为铁剂的副反应与剂量直接相关,减少剂量可明显减少副反应,所以有学者主张补铁剂量个体化。注射铁剂禁止使用于妊娠早期、妊娠合并急慢性感染或慢性肝病以及注射铁过敏史的患者。

1.1.2. 3 输血治疗

对于重度或极重度贫血以及短期内可能分娩者,需输血积极纠正缺铁性贫血。长期慢性贫血患者常有心肌缺氧,建议少量多次输血以避免引起心力衰竭,以输注浓缩红细胞为佳。

1.2 地中海贫血

地中海贫血即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是由于常染色体的遗传缺陷引起的一组性质相似的遗传性疾病。其中α和β地中海贫血是最重要的类型。分为轻型、中间型和重型,绝大多数重型患者于儿童期死亡,在妊娠期极为少见。地中海贫血为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须与缺铁性贫血、溶血性贫血等鉴别。妊娠合并地中海贫血的患者中流产、低体质量儿发生率增加,但孕妇不良结局并无增加[6]。轻、中型患者妊娠期间Hb保持在80~100 g/L,则可以正常妊娠和分娩。如Hb<70 g/L,建议少量多次输血。如果夫妻双方均为同类型地中海贫血,则需要进行产前诊断,以明确胎儿有无地中海贫血,如胎儿为重型地中海贫血,建议引产终止妊娠。有关地中海贫血的处理详见相关章节。

1.3 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妊娠合并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几乎均因叶酸或维生素B12缺乏所致。外周血呈现大细胞性贫血,国内发病率报道为0.7%。

叶酸缺乏时血清叶酸<3 ng/ml,红细胞叶酸<100ng/ml;妊娠期叶酸缺乏容易造成孕妇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胎盘早剥、胎儿神经管缺陷、胎儿生长受限、早产、出生低体质量等。叶酸缺乏的高危因素包括慢性溶血性贫血、连续妊娠、多胎妊娠等,建议所有孕妇均应常规补充叶酸0.5~1 mg/d;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的患者需口服叶酸10~30 mg/d,如无法耐受口服叶酸,可肌内注射四氢叶酸钙5~10 mg/d,直至红细胞正常。

维生素B12缺乏是指维生素B12<66.42 pmol/L。维生素B12缺乏在妊娠期少见,多见于营养不良者(如素食主义者等),维生素B12缺乏可导致胎儿生长受限,建议肌内注射维生素B12100μg/d,2周后改为每周2次,直至维生素B12正常。

1.4 再生障碍性贫血

妊娠合并再生障碍性贫血分为妊娠合并慢性原发性再生障碍性贫血及妊娠相关性再生障碍性贫血,后者是妊娠期发生的一种特殊类型的贫血,多数患者终止妊娠后病情缓解,少数仍持续进展。主要表现为贫血、易出血、易感染等;易造成早产、胎死宫内、胎儿生长受限等。处理上主要为支持治疗,孕期少量、多次输注红细胞,使Hb维持在60 g/L以上,当有出血倾向或临近分娩时,Hb应维持在80~100 g/L,如果有出血或感染倾向,可以输注血小板,同时予抗生素预防感染。

1.5 其他

妊娠合并消化道疾病也是妊娠期贫血较常见的病理性原因,如胃切除术后、萎缩型胃炎、良性肿瘤、胃癌、肠癌等引起铁吸收障碍或(和)慢性失血,从而导致贫血。其中肠炎性疾病可引起铁、叶酸及维生素B12的缺乏,与炎症以及治疗药物的副反应共同导致贫血[7]。处理上除补铁治疗外,还需积极针对病因进行治疗。

由于贫血可能增加发生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早产、胎膜早破和新生儿不良结局(如Apgar评分<7分)等几率;同时贫血影响子宫收缩,导致产后出血,增加产褥感染发生风险,因此,无论何种妊娠期贫血,在孕期保健时除了积极纠正贫血外,需严密监测孕妇血压、尿蛋白等指标;明确孕妇有无子宫收缩和监测宫颈管长度;通过超声和宫高、腹围的检查综合评估有无胎儿生长受限和羊水情况;通过孕妇计数胎动数和胎心电子监护了解有无胎儿缺氧等风险;并分别针对上述情况给予积极处理。在临产前或剖宫产术前合血备用;产时(阴道分娩或剖宫产)注意加强宫缩,阴道分娩进入第二产程后,常规建立有效静脉通道,胎头娩出后,静脉给予促宫缩药物;在整个分娩过程中,积极处理各产程,缩短总产程,尽量避免手术操作所致损伤引起出血;在剖宫产时,麻醉起效后,可给予钙剂(提高子宫肌细胞对缩宫药物的敏感性);胎儿娩出后,可静脉输注缩宫药物,同时子宫肌壁注射缩宫药物,起到促进和加强子宫收缩的作用,从而有效预防产后出血;术后或产后可给予抗生素预防产褥感染[8]。

2 产褥期贫血

目前尚没有明确的产褥期贫血的定义,由于产褥初期血液仍处于稀释状态,有研究推荐产后1周内Hb<110 g/L,产后1~8周Hb<120 g/L,诊断为产褥期贫血[9]。

产褥期贫血最主要的原因与产时急性失血有关,尤其是妊娠期合并贫血者,经过分娩失血后更易发生产褥期贫血。正常分娩出血量约300 ml,约5%~6%的产妇出血量超过500 ml,Hb正常的孕妇经过正常分娩后,常规给予补铁治疗,约有14%的产妇产后1周Hb<110 g/L;而未给予补铁治疗的产妇中发生产褥期贫血的概率为24%。在欧洲,产后48小时Hb<110g/L的产妇达50%,而在发展中国家则高达50%~80%[6]。发生产褥期贫血的高危因素包括:孕产妇受教育程度低、多产(≥3次)、两次妊娠间隔时间<3年、妊娠晚期贫血未纠正、水果摄入过少和产褥期未服用抗贫血药等;而孕期Hb≥100 g/L、产后3天Hb≥100g/L及人工喂养为产褥期贫血的保护因素。此外,产后检测C-反应蛋白有助于鉴别是否因感染造成的血清铁蛋白增高。研究发现,与口服铁剂相比,注射铁剂更容易耐受,血清铁蛋白与Hb上升更快,能降低输血几率;产褥期贫血可能影响子宫复旧,导致晚期产后出血,增加产褥期感染风险,有可能加重产后疲乏及产后抑郁症,所以积极纠正产褥期贫血能明显改善产后疲乏等不适,减少产后出血,提高产后生活质量[9,10]。

参考文献

[1]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Hemoglobin concentrations for the diagnosis of anemia and assessment of severity[EB/OL].Geneva: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2011[2014-04-12].http://www.who.int/vmnis/indicators/haemoglobin_zh.pdf.

[2]Khalafallah AA,Dennis AE.Iron deficiency anaemia in pregnancy and postpartum:pathophysiology and effect of oral versus intravenous iron therapy[J/OL].J Pregnancy,2012,2012:630519.DOI:10.1155/2012/630519.http://www.doc88.com/p-6681254454729.html.

[3]中华医学会围产医学分会.妊娠期铁缺乏和缺铁性贫血诊治指南[J].中华围产医学杂志,2014,17(7):451-454.

[4]Pavord S,Myers B,Robinson S,et al.UK guidelines on the management of iron deficiency in pregnancy[J].Br J Haematol,2012,156(5):588-600.

[5]Shi Q,Leng W,Wazir R,et al.Intravenous iron sucrose versus oral iron in the treatment of pregnancy with iron deficiency anaemia:a systematic review[J].Gynecol Obstet Invest,2015,80(3):170-178.

[6]Charoenboon C,Jatavan P,Traisrisilp K,et al.Pregnancy outcomes among women with beta-thalassemia trait[J].Arch Gynecol Obstet,2016,293(4):771-774.

[7]Camaschella C.Iron-deficiency anemia[J].N Engl J Med,2015,372(19):1832-1843.

[8]Drukker L,Hants Y,Farkash R,et al.Iron deficiency anemia at admission for labor and delivery isassociated with an increased risk for cesarean section and adverse maternal and neonatal outcomes[J].Transfusion,2015,55(12):2799-2806.

[9]Harsha Kumar H,Gupta S,Ruhela S,et al.A retrospective study on magnitude and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anemia in postnatal period from coastal South India[J].Ann Med Health Sci Res,2014,4(5):775-779.

妊娠期贫血临床分析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资料选取本院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妊娠8w的孕妇52例, 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 对照组26例, 年龄22~38岁, 平均年龄 (28.71±1.65) 岁;观察组26例, 年龄23~38岁, 平均年龄 (29.65±1.48) 岁。两组年龄、身体状况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可比性。

1.2 纳入与排除。

纳入标准:无明显早孕反应者;正常饮食习惯, 且身体健康等;无严重肝肾疾病史者;无代谢性疾病史者;无铁代谢异常者;血红蛋白>100 g/L者;停经<2个月者;均自愿参加本实验, 并同意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入选有治疗贫血同类药物史者;有酗酒及吸毒史者;无法按时随访者。

1.3 方法:

所有孕妇均进行测定血常规 (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血小板、白细胞计数) 和生化检查 (血清铁、血清铁蛋白、转铁蛋白饱和度) 。对照组不予以药物治疗, 观察组予以低剂量铁剂 (每片含12 mg琥珀酸亚铁) , 1片/天, 连续服用8周, 8周后分别重复测定上述指标。

1.4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Hb、MCV、血清铁、血清铁蛋白、转铁蛋白饱和度等指标。

1.5 统计学处理:

数据应用SPSS20.0软件包统计分析, 一般资料应用标准差 (±s) 完成表示, 计量资料应用t完成检验, 计数资料应用χ2完成检验, 当P<0.05, 表示比较差异具统计学上的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用药前后Hb、MCV、血清铁、血清铁蛋白等指标改善情况:

用药前两组Hb、MCV、血清铁、血清铁蛋白等指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用药后观察组血清铁蛋白、血清铁、转铁蛋白饱和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2.2 两组贫血情况:

观察组贫血发生2例, 发生率为7.69%, 对照组贫血发生7例, 发生率为26.92%, 两组比较差异显著, 具有统计学意义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2。

2.3 安全性评价:

在62例提供的安全性资料中, 无严重不良事件发生, 共有4例孕妇报告有轻微的恶心, 但均可继续服药直至实验结束。

表表22两两组组贫贫血血情情况况

3 讨论

妊娠合并贫血是妊娠期的高危因素, 通常可引发多种并发症, 严重威胁母婴健康, 通常情况下妊娠期贫血主要发生于中晚期, 易并发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早产及死胎等严重后果, 因此, 为避免造成孕妇抵抗力低下, 对手术、分娩、麻醉耐受能力差, 以及继发感染等一系列并发症后果, 早期补充铁剂是预防妊娠期贫血的关键[2,3]。本研究针对已选定的52例妊娠8周的孕妇随机分为两组, 对照组不予以药物治疗, 观察组补充小剂量铁剂, 对其预防效果进行观察并分析, 结果显示用药后观察组血清铁蛋白、血清铁、转铁蛋白饱和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且血清铁与转铁蛋白饱和度有显著增加, 这说明产妇在补充小剂量铁剂后, 可有效提高其血清铁蛋白、血清铁、转铁蛋白饱和度, 从而有利于预防妊娠期贫血或降低产妇贫血程度。由于妊娠早期产妇的妊娠反应较重、铁剂胃肠道不良反应等影响, 早期补充可产生一定的影响, 且减少铁剂的剂量是降低铁剂不良反应的有效方法, 同时成分为富马酸铁的铁剂, 其剂量为14毫克/片, 因此对胃肠道的影响也很小[4]。

研究结果显示, 观察组贫血发生2例, 发生率为7.69%, 对照组贫血发生7例, 发生率为26.92%, 观察组贫血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这表明早期补充小剂量铁剂可有效降低贫血发生率, 本研究结果与周晓军等人的文献研究结果类似, 进而证实孕早期补充小剂量铁剂可提高血铁清水平, 有利于降低预防妊娠期贫血发生率, 具有一定的临床可行性有效性。原因分析为本研究采用的小剂量口服补铁剂铁龙含有脂溶性维生素, 以及丰富的维生素C及B族维生素, 其可促进铁的吸收及利用, 从而改善机体代谢, 增强治疗效果, 加上铁龙采用微囊制剂技术, 因此避免了各成分间的相互作用, 提高了维生素的稳定性, 同时因其缓慢释放, 可有效减轻胃肠的不适症状[5]。另外, 分析安全性评价结果可知, 在62例提供的安全性资料中, 无严重不良事件发生, 共有4例孕妇报告有轻微的恶心, 但均可继续服药直至实验结束, 这说明孕早期补充小剂量的铁剂无明显不良反应, 安全性高。关于孕早期补充小剂量铁剂预防妊娠期贫血的远期影响和不良反应还有待进一步的临床验证。

综上所述, 孕早期补充小剂量铁剂可提高血铁清水平, 并有利于降低预防妊娠期贫血发生率, 且安全性高, 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摘要:目的 观察孕早期补充小剂量铁剂预防妊娠期贫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资料选取本院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妊娠8周的孕妇52例, 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 对照组26例患者不采用药物预防治疗, 观察组26例患者采用小剂量铁剂进行预防性治疗, 比较两组血红蛋白、血清铁蛋白、血清铁、转铁蛋白饱和度的变化情况、贫血发生率, 及安全性评价。结果 观察组用药后血清铁蛋白 (41.54±28.03) μmol/L、血清铁 (106.84±46.88) μmol/L、转铁蛋白饱和度 (25.11±9.90) 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61.32±39.23) μmol/L、 (22.75±22.65) μmol/L、 (13.29±7.37) , 且血清铁与转铁蛋白饱和度显著增加, 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贫血发生率7.69%, 显著低于对照组26.92%, 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孕早期补充小剂量铁剂可提高血铁清水平, 并有利于降低预防妊娠期贫血发生率, 且安全性高, 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关键词:孕早期,小剂量铁剂,预防,妊娠期贫血

参考文献

[1]杜瑞燕.预防妊娠期贫血的临床探讨[J].首都医药, 2012, 10 (13) :147-148.

[2]张东红.方硫酸亚铁叶酸片用于预防妊娠期缺铁性贫血的临床研究[J].中国社区医师 (医学专业) , 2012, 17 (24) :314-315.

[3]王浩.琥珀酸亚铁联合复方红衣补血口服液预防妊娠期贫血的临床研究[J].河北医药, 2014, 10 (4) :34-35.

[4]周晓军.孕前孕期铁剂补充现状及其对孕产妇贫血的影响[J].重庆医学, 2013, 10 (6) :47-48.

妊娠期贫血临床分析 篇8

关键词:妊娠期,孕妇,血液常规检测,贫血

患有严重贫血的孕妇, 不仅对母体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还会对胎儿发育造成不良影响。为保证孕妇及胎儿健康, 临床常对妊娠期孕妇进行血液常规检测, 这也是诊断和抢救工作的一项基本参考依据。在对孕妇进行血液常规检测的过程中, 准确的检测结果能够为妊娠期的孕妇提供重要的疾病预测判断参考, 并能指导医师用药[1]。故对患有或可能患有贫血的孕妇进行定期血液常规检测是非常重要的。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3月-2015年3月我院妊娠期贫血孕妇9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孕妇年龄21~38岁, 孕前均无贫血病史, 且妊娠期中除贫血症状之外无其他的严重并发症。按照孕周的早中晚分成早期组 (妊娠≤3个月) 、中期组 (妊娠4~6个月) 及晚期组 (妊娠7~9个月) 各30例, 并随机选取健康孕妇30例作为健康组进行比较。3组孕妇在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具有可比性。

1.2方法使用标准仪器, 按照规范的操作方法对3组贫血孕妇分别进行血液常规检测。另外, 根据不同的检测项目 (大细胞性贫血以及小细胞性贫血) 与健康组相对比。

1.3观察指标对孕前血红蛋白、血红蛋白浓度指标进行统计分析。每升血液血红蛋白>或<100g、红细胞体积等指标作为标准, 其中:大细胞性贫血:每升血液血红蛋白数值<100g、红细胞体积>99.1 fl;小细胞性贫血:每升血液血红蛋白数值>100g、红细胞体积<82.6 fl。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贫血状况妊娠早期以及中期常发生小细胞性贫血, 晚期多发大细胞性贫血, 另外, 伴随着妊娠周的不断前进, 孕妇出现贫血的机率也有明显的增高趋势。见表1。

2.2血液常规检测数值小细胞性贫血包括血红蛋白数值以及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均低于健康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红细胞数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大细胞性贫血, 血红蛋白数值、红细胞数量与健康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数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3讨论

妊娠早期以及中期常发生小细胞性贫血, 在妊娠期的晚期则多发大细胞性贫血, 另外, 伴随着妊娠周的不断前进, 孕妇出现贫血症状的概率也有明显的增高趋势;同时, 小细胞性贫血组包括血红蛋白数值以及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值低于健康组 (P<0.05) , 红细胞数无明显的差异 (P>0.05) ;大细胞性贫血孕妇血红蛋白数值、红细胞数与健康组比较有明显的差异 (P<0.05) , 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数无明显差异 (P>0.05) 。本结果和石月芬[2]的研究成果基本一致。

贫血症为妊娠阶段妇女常见病症, 医学领域将这种贫血症认定为是一种营养性的疾病, 任何年龄的孕妇都有可能会发生, 由于可能会发生比较严重的并发症, 因此它属于高危妊娠的内容。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数据表明, 逾1/2的孕妇都可能在妊娠阶段患上贫血症。在妊娠过程当中, 胎儿的生命迹象需要完全依赖于母体, 为了能够适应胎盘当中的血液循环, 母体的神经以及体液会进行一定的调节, 在这个调节过程当中, 孕妇身体内的血浆容量会有明显的增加, 进而造成血液稀释, 最终导致血红蛋白以及血红细胞量明显降低。同时孕妇也会因为贫血造成免疫能力和耐受能力的下滑, 甚至在分娩期间, 贫血症会给孕妇的分娩带来不容忽视的风险。轻中度的贫血尚且能够被调节, 但是重度贫血很可能会带来妊高症甚至是心脏病等严重并发症[3]。

除此之外, 贫血不仅仅会对孕妇的身心造成不良影响, 还会对胎儿的健康甚至是生命安全造成严重的威胁, 很容易造成胎儿早产或是出现严重营养不良的症状。有关的研究表明, 孕妇在妊娠期贫血, 会造成胎儿体质量很明显下降, 严重者甚至可能会流产。

在妇产科临床过程中血液常规检测是比较常见的一种手段, 同时也是进行下一步诊疗甚至是抢救工作比较基本的依据, 医师对患者进行血液常规检测的过程当中, 结果的准确性以及可靠性将会对产妇造成很大的影响。

在妊娠期, 贫血症的发生率非常高, 因此采取定期的血液常规检测, 及时发现孕妇的贫血症状是非常重要的, 可以采取有效对抗贫血的措施, 例如加强妊娠期的营养补充, 尽可能多进食一些含有高铁的食物, 对于病情比较严重的患者, 可以适当使用一些药物来进行治疗, 需要注意的是必须严格的遵从医嘱, 使用合适的口服药以及注射剂, 缓解孕妇的贫血症状。另外还要加强对孕妇的心理辅导, 让孕妇充分了解分娩的过程以及一些注意事项, 加强患者在产前的心理辅导力度, 保证患者能够充分的了解妇产科分娩的全过程, 让孕妇能够配合护理工作并且接受各项检测, 这对孕妇以及胎儿的健康发育都有非常正面的作用[4]。

综上所述, 在孕妇处于妊娠期间, 进行定期的血液常规检测是很重要的, 做到定期产检, 早发现早治疗, 保证母婴健康。在血液常规检测的基础之上, 医师充分考虑孕妇的各项身体机能, 以此对孕妇实际的贫血症状进行分析, 对可能发生的一些疾病进行防治。

参考文献

[1]罗德艳.血常规检验结果的影响因素分析[J].现代养生, 2015, (8) :145.

[2]石月芬.孕妇贫血患者的血常规检验分析[J].中国中医药咨讯, 2010, 2 (34) :346-346.

[3]黄和明, 谢世营, 林楚楚, 等.妊娠期贫血患者的血常规检验分析[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4, 13 (24) :2075-2077.

高原妊娠期缺铁性贫血的护理 篇9

方法:对321例高原妊娠合并贫血的孕妇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饮食护理以及健康教育。

结果:孕妇由最初的对疾病的不认知到孕妇对疾病的正确认识,熟悉并掌握预防措施,积极参与护理和治疗,最后取得良好的效果。

结论:在高原本身缺氧的情况下,做好饮食及药物护理,及早纠正贫血,防止并发症发生,对降低高原妊娠和并贫血的发生起着重要作用。

关键词:高原妊娠缺铁性贫血孕产妇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2-0271-02

贫血是高原妊娠期最常见的一种合并症。诊断标准较非孕妇低,当红细胞计数在3.5×1012/L、血红蛋白在100g/L以下,血细胞比容。当母体严重缺铁时,使骨髓造血功能极度低下造成重度贫血,对母亲和胎儿造成一定危害,甚至可危及生命。护理的关键是做好高原饮食及药物护理,及早纠正贫血,防止并发症发生。

1临床资料

从2007年1月1日至2010年10月31日,我科收治妊娠合并缺铁性贫血孕产妇321例,年龄23~36岁,平均29.5岁,其中初产妇263例,经产妇58例,城镇人口145例,农村人口(包括流动人口的打工族)176例,孕前确诊78例,孕期确诊243例。按照其血红蛋白100次/min,需及时休息并对症处理,防止心力衰竭发生。为增加胎儿血氧供应,吸氧2次/d,30min/次,坚持自计胎动次数,密切观察胎心变化,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2临床表现

高原缺铁性贫血临床表现有:①高原原发病的临床表现;②贫血本身引起的症状;③由于含铁酶活力降低致使组织与部分内呼吸障碍而引起的症状。如轻者皮肤粘膜略苍白,无明显症状。重者面色黄白,全身倦怠、乏力、头晕、耳鸣、眼花,活动时心慌、气急、易晕厥,伴有低蛋白血症、浮肿、严重者合并腹水。

3临床诊断

(1)病史中常有慢性失血性疾病的病史,例如高原缺氧、月經过多、寄生虫病等,营养不良也是常见因素。

(2)实验室检查:孕妇贫血的诊断标准相对降低,即红细胞计数<3.5×1012/L或血红蛋白值<100g/L,或血细胞比容<0.30,才诊断为妊娠期贫血。

4护理评估

(1)详细、全面地了解妊娠前有无全身慢性疾病及慢性出血史、高原氧含量、月经过多史、营养不良及不良的饮食习惯;经济状况,妊娠后进食情况、急慢性出血和妊娠合并症等。

(2)评估贫血的程度,高原妊娠期贫血的程度分为四类;轻度贫血:RBC(3.0~3.5)×1012/L,Hb100~81g/L。中度贫血:RBC(2.0~3.0)×1012/L,Hb80~61g/L。重度贫血:RBC(1.0~2.0)×1012/L,Hb60~31g/L,极重度贫血:RBC≤1.0×1012/L,Hb≤30gm。

(3)身心状况评估,症状及体征;轻度贫血症状不明显,重度贫血症状明显,严重者可发生贫血性心脏病和充血性心力衰竭。

(4)社会心理评估,重点评估孕产妇的焦虑及抑郁程度、支持系统,对有关妊娠合并缺铁性贫血的自我护理知识的掌握情况。

(5)诊断性检查评估,血象,骨髓象及血清铁的浓度。血清铁低于60μg/dl,总铁结合力大于300μg/dl,铁饱和度明显减低到10%~15%以下,当血红蛋白降低不明显时,血清铁降低为高原缺铁性贫血的早期重要表现。

5护理措施

5.1一般护理。做好孕妇的心理护理,减少孕妇对病情的恐惧。根据病人贫血的程度,轻症者可下床活动,重症患者应给与绝对卧床休息,生活上给与孕妇一定的照顾。

5.2特殊护理。①高原缺氧、饮食方面应注意使用的营养,应给与富含维生素、优质蛋白、铁剂含量多的食物,并注意食物的多样性,以免引起孕妇的厌食。②注意口腔护理,防止贫血病人发生口腔溃疡。注意饭前饭后的漱口,指导孕妇刷牙时用力勿过度。③注意孕妇皮肤的清洁,防止发生皮肤感染,定期洗澡,更换被服,护理人员应协助孕妇做好晨晚间护理。④在高原严密观察胎心及胎动,遵医嘱给与氧气吸入30分钟,每日两次,或根据病情需要根与氧气吸入并给与左侧卧位,定期进行胎心监护。⑤重度贫血病人应提前住院治疗,纠正贫血并选择分娩方式。⑥分娩后易发生产后出血,应该压密观察子宫收缩及阴道流血情况,并做好记录。⑦遵医嘱给与治疗贫血的药物。并给与出院指导,产后42天门诊复查。

5.3补铁护理。根据贫血程度,选用铁剂治疗。一般从妊娠20周以后开始补充铁剂,这样可明显改善铁缺乏情况,达到预防缺铁性贫血的目的。血红蛋白在3.7mmol/L(60g/L)以上缺铁性贫血病人,采用口服补铁为主的方法,常选用硫酸亚铁、琥珀酸亚铁、葡萄糖酸亚铁等。目前主张每日服用二价铁200~600mg。为了促进铁剂吸收,口服补铁时应同时服用维生素C或稀盐酸。还应注意用药期间忌饮茶水。口服铁剂宜在饭后服用,可减少消化道反应。如果口服疗效差或病情严重的贫血患者,可采用注射方法补充铁剂。常用的有右旋糖酐铁及山梨醇铁注射液,注射补铁的利用率高,可达90%~100%,但铁的刺激性较强,注射时应深部肌肉注射。另外,在用药过程中要使病人了解铁剂的作用、副反应以及用药途径,取得病人的配合。

6健康教育

向病人讲解高原缺铁性贫血对母婴的危害。积极治疗原发病,纠正孕前期贫血。向高原妊娠期生理性贫血的病人介绍高原缺氧及饮食治疗的作用,让其纠正偏食习惯,进食含铁量较多的食物,加添含铁量丰富的强化食品。向接受药物治疗的病人讲明药物名称、用药目的、剂量、方法、可能出现的副反应及应对措施。严重贫血不宜母乳喂养者,向病人及家属讲解不宜母乳喂养的原因,并教会人工喂养常识及方法。做好出院指导,如:产后一个月内禁洗盆浴,产后6周内禁止性生活,注意避孕等;护士应让病人了解产后42天返院检查的内容、具体时间、地点及联系人等。产褥期间出现不适或异常症状,需及时到医院就诊。

7讨论

贫血属于高原妊娠期并发症中常见的一种,近年来,WHO相关资料统计指出,孕妇中超过50%合并有贫血,以缺铁性贫血(IDA)最为常见,在95%左右。高原妊娠期合并重度的贫血会对母婴造成严重影响,孕妇容易继发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心力衰竭等,引起感染、早产、流产甚至胎死宫中。经过以上方法,证实我院321例孕妇明显减少了孕妇、新生儿的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因此,临床上需要对高原妊娠期出现贫血的孕妇给予重视。在高原本身缺氧的情况下,做好饮食及药物护理,及早纠正贫血,防止并发症发生,对降低高原妊娠和并贫血的发生起着重要作用。能有效预防高原妊娠期缺铁性贫血的发生,对已发生高原妊娠期缺铁性贫血的孕妇,效果明显。

参考文献

[1]乐杰.妇产科学,2000

[2]田玉琴,杨存珍,贺金文.妊娠期常规补铁的研究进展.1999(01)

[3]史素玲,沈陵,李斌.妊娠期贫血发生情况分析[期刊论文]-临床荟萃.2002(23)

妊娠期贫血临床分析 篇10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6年1月—6月我院门诊收治的100例妊娠期缺铁性贫血孕妇进行研究,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 (50例) 和观察组 (50例) 。观察组孕妇年龄22岁~39岁, 平均年龄 (28.3±12.5) 岁;孕周6周~38周, 平均 (21±5) 周。对照组孕妇年龄21岁~39岁, 平均年龄 (28.5±12.4) 岁;孕周7周~37周, 平均 (22±4) 周。2组患者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 (P>0.05) , 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孕妇给予右旋糖酐铁片治疗, 每次50 mg, 每日3次, 饭后口服, 同期接受维生素C治疗。在此基础上, 观察组孕妇加用益气补血片治疗, 每次5片, 每日3次。1个疗程为1周, 2组均连续治疗1个月。

1.3 观察指标

治疗前后分别对孕妇红细胞计数 (RBC) 、血红蛋白 (Hb)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 (MCH) 、红细胞平均体积 (MCV) 等指标进行测定, 并统计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选择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血常规指标变化情况比较见表1。

注:t、P为2组治疗前比较检验值, t1、P1为2组治疗后比较检验值。

2.2 2组孕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见表2。

3 讨论

妊娠期缺铁性贫血属于妊娠期常见现象, 对母婴健康均有不同程度的危害。妊娠期缺铁性贫血孕妇主要表现为疲乏无力、皮肤苍白、头晕、心悸、耳鸣、气急, 严重者可见神经系统症状及消化道症状, 甚至可出现心力衰竭, 对孕妇生命安全构成一定威胁。妊娠期缺铁性贫血严重孕妇因通过胎盘为胎儿供给的氧气、营养物质不足, 不能完全满足胎儿正常的生长发育, 可导致胎儿出现营养不良、早产、生长受限、极低体重出生等不良现象[1]。

在中医学中, 气为血之帅, 血为气之母, 气血之间关系密切[2]。正所谓“气盛则生血强, 气旺则血流快, 气虚则生血弱”, 血虚者需要先补气。本文研究的益气补血片 (组成:人参、当归、黄芪、大枣、制何首乌、陈皮) 中的人参、黄芪等补气养血功效显著;经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 这两味中药可通过增加人体骨髓DNA、蛋白质及脂质的合成, 刺激骨髓细胞的有丝分裂, 从而增加人体造血功能, 提高血红蛋白指数。方中的大枣、当归的补血作用显著, 其中当归被誉为是“补血第一药”, 其造血机制主要是对于造血相关的分子、细胞造成刺激, 来促进人体造血细胞功能的恢复。另外, 制何首乌与陈皮配伍, 有健脾滋肾之功效, 诸药联合应用, 益气补血、健脾滋肾的作用显著。本次研究中, 观察组孕妇接受益气补血片治疗, 血常规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 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综上所述, 益气补血片与右旋糖酐铁片联合治疗妊娠期缺铁性贫血孕妇疗效确切, 且安全性高, 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张春营.中西医结合治疗妊娠期缺铁性贫血的疗效观察[J/CD].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杂志 (电子版) , 2015, 3 (21) :92-93.

上一篇:薪酬评价下一篇:套种竹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