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妊娠率(精选7篇)
临床妊娠率 篇1
低剂量阿司匹林配伍来曲唑对PCOS不孕患者临床妊娠率的影响, 是笔者自选的科研项目。2年多来, 低剂量阿司匹林配伍来曲唑已成功应用PCOS不孕患者47例, 取得较满意的临床疗效, 现将临床资料整理成册, 并请各位专家审查鉴定。多囊卵巢综合征 (polycystic ovarian syndrome, PCOS) 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内分泌疾病, 具有高度异质性, 占育龄期妇女的5%~10%, 占不育妇女的20%, 占无排卵性不孕患者的30%~60%, 甚至有报道高达70%, 因此促排卵治疗成为PCOS患者的重要治疗手段。来曲唑为第三代芳香化酶抑制剂, 1997年部分学者就利用来曲唑进行动物促排卵研究, 2000年mitwally等[1,2]正式将其应用于临床, 并取得良好效果。至今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给予关注, 并通过大量实验和研究来说明来曲唑在诱发排卵中的良好作用。PCOS患者经促排卵治疗后有卵泡发育及排卵, 但妊娠率低, 流产率高。本文选择2008年5月-2010年12月就诊于我院的PCOS患者97例, 应用来曲唑+阿司匹林诱导排卵治疗, 观察对卵泡发育、子宫内膜及妊娠率的影响, 并与克罗米酚组进行临床对照观察, 以探讨来曲唑配伍阿司匹林用于治疗PCOS的排卵作用效果及其对妊娠率的影响。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8年5月-2010年12月就诊于我院的97例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患者, 年龄24~39岁, 平均年龄 (29.2±3.12) 岁, 均符合2003年鹿特丹PCOS的诊断标准。均无肝、肾功能及甲状腺功能异常, 无高血压史, 输卵管造影及丈夫精液均正常。
1.2 方法
97例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 用达英-35治疗3个月后, 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随机分为两组, 来曲唑+阿司匹林组 (Ⅰ组) 47例, 在月经来潮或撤退性出血第3~5天口服来曲唑2.5mg/d (共5d) +阿司匹林100mg/d (至妊娠10周) 。克罗米酚组 (Ⅱ组) 50例, 在月经来潮或撤退性出血第3~5天口服克罗米酚100mg/d共5d。两组均由同一人操作阴道B超 (日本ALOKA公司产品, 型号:SSD-1400) , 于月经来潮第10天开始监测排卵。当至少有1个卵泡≥18mm时, 注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HCG) 5 000U或10 000U, 记录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注射日患者的卵泡发育情况及子宫内膜厚度。排卵后14d测血β-HCG明确是否怀孕, 阳性判定为生化妊娠。排卵后28d腹部B超观察到妊娠囊及胎心搏动判定为临床妊娠。
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计量资料以
2结果
2.1 两组患者卵巢对药物敏感性比较
见表1。Ⅰ组47例患者中相继出现优势卵泡 (即有反应) 40例 (85.11%) , 无反应7例。Ⅱ组50例中相继出现优势卵泡 (即有反应) 31例 (62.00%) , 无反应19例, 通过χ2检验,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由此可见来曲唑可以提高对克罗米酚低反应的PCOS患者对促排卵药物的敏感性, 促排卵效果明显优于克罗米酚。来曲唑配伍阿司匹林不影响PCOS患者对排卵药的敏感性。
2.2 两组患者用药后卵泡发育情况比较
见表1。来曲唑+阿司匹林组出现优势卵泡 (即有反应) 40例中, 单卵泡发育33例 (82.50%) , 出现2个卵泡发育7例, 克罗米酚组50例出现优势卵泡 (即有反应) 31例, 其中单卵泡发育仅有13例 (41.94%) , 其余均为多卵泡发育, 其中有5例出现5个以上卵泡而放弃HCG注射, 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由此可见, 来曲唑用于对克罗米酚低反应的PCOS患者促排卵, 其单卵泡发生率高明, 显高于克罗米酚, 有效降低了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多胎妊娠的发生率。
2.3 两组患者用药物后子宫内膜发育及形态情况比较
见表1。Ⅰ组出现优势卵泡 (即有反应) 40例中, 在HCG注射日子宫内膜平均厚度 (10.13±1.45) mm, 子宫内膜厚度≥7mm 36例, 子宫内膜厚<7mm 4例。其中内膜分型A型14例, B型20例, C型6例, Ⅱ组50例出现优势卵泡 (即有反应) 31例中在HCG注射日子宫内膜厚度≥7 mm有15例, 其余均不足7 mm, 子宫内膜平均厚度为 (5.79±0.91) mm, 其中内膜分型A型7例, B型18例, C型25例, 两者间经过t检验 (P<0.01)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说明阿司匹林与来曲唑配伍用于PCOS患者促排卵对子宫内膜发育无不利影响或在很大程度上改善子宫内膜的容受性, 更利于胚胎着床, 明显优于克罗米酚。
2.4 两组PCOS患者妊娠率的比较
见表1。
Ⅰ组47例患者中相继出现优势卵泡 (即有反应) 40例中17例 (42.50%) 临床妊娠;Ⅱ组50例中相继出现优势卵泡 (即有反应) 31例中8例妊娠 (25.81%) , 通过χ2检验,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讨论
近年来, 不孕症的发病率逐年升高, 其中25%~30%的原因为排卵障碍[3], 多囊卵巢综合征是无排卵性不孕的主要原因之一, 成功地诱导排卵可使大部分女性获得妊娠。克罗米酚 (CC) 为临床上常用的一线促排卵药, 用于PCOS患者的促排卵治疗已多年, 虽其促排卵率可高达75%~80%, 但使用6个周期的累计妊娠率却仅为40%~45%。有20%~25%的患者对克氯米芬无反应[4]。对于CC抵抗的患者, 目前用来促排卵的二线用药是HMG或r-FSH。由于PCOS患者对HMG或r-FSH高度敏感, 容易导致多个卵泡发育, 增加发生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和多胎妊娠的危险性。因此, 寻找一种新的药物来避免这些不足显得尤为迫切。第三代芳香化酶抑制剂来曲唑 (Letrozole, LE) , 通过抑制芳香化酶, 有效阻断雄激素向雌激素的转化, 降低体内雌激素水平, 解除其对下丘脑、垂体的负反馈抑制, 使内源性促性腺激素分泌增多, 促进卵泡发育。自2001年国外首次将LE应用于CC促排卵失败的病例并取得成功以来, 国内外多家中心研究并肯定了LE的促排卵疗效。本文结果显示, PCOS患者在用达英-35基础上诱导排卵效果较好, LE组效果更明显, 且并发症少。LE促排卵可获得较好的子宫内膜发育及成熟卵泡数少、LUFS发生率低, 适合PCOS患者的诱导排卵治疗, 有望作为PCOS患者的一线促排卵药物。
PCOS患者不仅存在排卵障碍, 而且种植窗口期子宫内膜中MMP-26基因表达显著下降, 提示PCOS患者存在子宫内膜容受性下降[5], 可能是 PCOS患者经促排卵治疗后有卵泡发育及排卵, 但有妊娠率低、流产率高的客观原因。所以在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无排卵性不孕过程中, 必须兼顾子宫内膜的发育, 才能达到比较理想妊娠率, 降低流产率。PCOS患者能引起多种代谢及内分泌改变, 几乎70%的患者有血脂障碍, 肥胖使血脂异常更加明显, 血脂异常是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6], 阿司匹林是一种传统的非甾体抗炎药, 具有解热镇痛、抗炎、抗风湿作用。小剂量具有抗血小板聚集作用, 是心脑血管疾病预防的基本药物之一。研究发现, PCOS患者在促排卵的同时, 加用小剂量的阿司匹林能抑制血小板的聚集, 降低血液黏稠度, 预防血栓形成, 增加子宫内膜及孕囊的血液供应, 改善子宫内膜的厚度及类型, 以提高妊娠率。其机制可能与增加子宫动脉血流, 上调子宫内膜的雌激素受体 (ER) 和孕激素受体 (PR) , 改善子宫内膜的容受性有关[7]。而且小剂量的阿司匹林对孕妇及胎儿无不良影响。本文结果显示, 两组子宫内膜厚度及类型, 经t检验,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 提示小剂量阿司匹林与来曲唑配伍治疗PCOS无排卵性不孕在很大程度上改善子宫内膜的容受性。二者产生协同作用, 提高临床妊娠率。笔者认为小剂量阿司匹林与来曲唑配伍用于多囊卵巢综合征引起的无排卵性不孕妇女, 具有良好的排卵率和妊娠率。
摘要:目的:将来曲唑+阿司匹林与克罗米酚分别应用于多囊卵巢综合征 (PCOS) 97例诱导排卵治疗, 比较来曲唑+阿司匹林及克罗米酚对卵泡发育及子宫内膜及妊娠率的影响。方法:选择PCOS不孕患者97例, 随机分为两组, 来曲唑+阿司匹林组47例, 克罗米酚组50例。来曲唑+阿司匹林组均于月经来潮或撤退性出血第35天口服来曲唑2.5mg (1次/d) 共5d+阿司匹林50mg (2次/d) (至妊娠10周) ;克罗米酚组均于月经来潮或撤退性出血第35天口服克罗米酚100mg (1次/d) 共5d, 观察两组PCOS患者卵泡发育、子宫内膜及妊娠情况。结果:来曲唑+阿司匹林组出现优势卵泡40例 (85.11%) , 克罗米酚组31例 (62.00%) (P<0.05) ;来曲唑+阿司匹林组单卵泡发育33例, 克罗米酚组单卵泡发育13例 (P<0.05) ;来曲唑+阿司匹林组HCG注射日子宫内膜厚度来为 (10.13±1.45) mm, 克罗米酚组 (5.79±0.91) mm (P<0.01) ;来曲唑+阿司匹林组妊娠率明显高于克罗米酚组 (P<0.05) 。结论:来曲唑配伍阿司匹林促排卵治疗PCOS无排卵不孕, 促排卵效果好, 单卵泡发生率高, 子宫内膜厚度明显高于克罗米酚组, 有助于改善妊娠周期中子宫内膜的容受性, 具有良好的排卵率和妊娠率, 降低流产率。
关键词:不孕症,多囊卵巢综合征,来曲唑+阿司匹林,克罗米酚,促排卵,卵泡发育,子宫内膜,妊娠率
参考文献
[1]Tulay Md, Mustafa Md.Comparison of the effects of letrozoleand clomiphene citrate on ovalan follicles, endometrium, andhormone levels in the rat (J) .Fertil Stefil, 2003, 80 (6) :1330.
[2]Vendola K, Zheu J, et al.Androgens promote ocyte insulin-likegrowth factor I expression and initiation of follicle developmentin the primate ovary (J) .Biol Reprod, 1999, 61 (2) :353.
[3]林守清.生殖内分泌学 (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627.
[4]Mitwally Mf, Casper Rf.The aromatase inhibitor, letrozole:apromising alternative for clomiphene citrate for induction of o-vulation (J.) Curropin Obstet Gynecol, 2002, 14 (3) :255.
[5]王丽娜, 乔杰.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种植窗口期子宫内膜容受性的研究 (J) .中华妇产科杂志, 2007, 42 (5) :298-300.
[6]胡芸, 蒋风艳.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与心血管疾病的研究现状 (J) .医学综述, 2008, 14 (2) :287-289.
[7]郭玉琪, 刘义, 丁玉莲, 等.小剂量阿司匹林在诱发排卵中对子宫内膜形态的影响 (J) .生殖医学杂志, 2002, 11 (4) :203-205.
临床妊娠率 篇2
多囊卵巢综合征 (polycystic overian sysdrome, PCOS) 属于一种临床上经常出现的内分泌病症, 其特性为高度异质, 在产龄期妇女中比例高达3%~8%, 不育妇女中有20%为这一病症, 在无排卵性不育妇女中占20%~50%, 国外的一些报道甚至称有60%以上, 因此促排卵是目前治疗PCOS最常用的方法。来曲唑严格意义上应划为第3代化酶抑制药品, 1997年开始有研究人员使用来曲唑对动物实行促排卵研究, 2001年Tulay、Vendola等[1,2]才真正将来曲唑用于临床治疗, 且治疗效果令人满意。现在很多的研究人员将来曲唑纳入研究范围, 并进行大量临床研究获得有效结论来支撑来曲唑在治疗PCOS患者过程中显现的良好功效。PCOS不孕患者服用药物后可以促进身体排卵并有卵泡发育, 问题是妊娠概率较低, 反而流产率上升。本文的研究对象是2008年6月至2011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PCOS患者97例, 使用来曲唑结合阿司匹林促排卵治疗方法, 观察这一方法在治疗过程中关于卵泡的发育、子宫内膜厚度与妊娠率的效果, 并设置克氯米芬组进行对照, 可以直观反映出来曲唑配阿司匹林在进行PCOS不孕治疗过程中的效果, 以及对妊娠情况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8年6月至2011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患者97例, 年龄25~38岁, 平均 (29.3±3.12) 岁, 依据2002年的鹿特丹规定的PCOS诊断说明将以上患者纳入治疗范围。患者的肝肾功能及其甲状腺功能都正常, 没有检测出高血压, 输卵管检测和配偶精液检测显示正常。
1.2 方法
97例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 前期都用达英35来治疗, 90 d后, 经患者同意并签署病情说明书后分成两组, Ⅰ组47例, 在月经前后第2~4 d服用来曲唑2.5 mg/d (连续5 d) 配阿斯匹林50 mg/d (妊娠第10周) 。Ⅱ组50例, 在月经前后第2~4 d服用克罗米酚100 mg/d (连续5 d) 。两组患者的阴道B超由一人操作进行 (日本ALPKA公司制造, 型号:SSD-1300) , 监测排卵开始时间为为月经后第10天。出现1个以上卵泡≥16 mm时, 立即注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HCG) 6 000U或9000U, 并记录下注射前后患者的卵泡成长状况与子宫内膜的情况。出现排卵后两周检测β-h CG观察是否受孕, 阳性则是生化妊娠。排卵后约30 d经过B超检测, 观察到小腹的出现妊娠囊并伴随胎心频率才能属于为临床妊娠。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 计量资料以±s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卵巢对药品的敏感性对比
Ⅰ组的47例患者有40例 (85.12%) 出现优势卵泡, 无优势卵泡为7例。Ⅱ组的50例有31例 (62.20%) 出现优势卵泡, 无优势卵泡为19例,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可以看出前期对克罗米酚的药效反应不明显的患者, 在使用来曲唑后排卵效果非常满意, 治疗效果远高于克罗米酚。而且来曲唑配合阿司匹林对在治疗时患者的药物敏感性未受影响。
2.2 卵泡发育状况对比
Ⅰ组有优势卵泡的40例中, 单卵泡为33例 (82.40%) , 出现双卵泡为7例, Ⅱ组的50例中有优势卵泡的为31例, 单卵泡仅为13例 (41.93%) , 18例为多卵泡, 包含5例有2个以上卵泡, 因此停止注射HCG, 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因此, 来曲唑在治疗对克罗米酚反应不明显的不孕患者有很好的作用, 它的单卵泡概率远超克罗米酚。
2.3 子宫内膜厚度与相关情况对比
Ⅰ组有优势卵泡的40例中, 在注射HCG后, 子宫内膜的平均厚度为 (10.12±1.43) mm, 子宫内膜的厚度超过7 mm的患者有36例, 子宫内膜厚小于7 mm的患者有4例。内膜分型:A型内膜14例患者, B型内膜20例患者, C型内膜6例患者, Ⅱ组的50例有优势卵泡的31例中注射HCG时子宫内膜厚度≥7 mm患者15例, 16例小于7 mm, 子宫内膜的平均厚度仅为 (5.78±0.92) mm, 内膜分型:A型内膜7例患者, B型内膜18例患者, C型内膜25例患者,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 可以总结出来曲唑与阿司匹林搭配对于患者子宫内膜的正常发育没有影响且有益于子宫内膜成长, 对于胚胎着床状况要好于克罗米酚。
2.4 患者妊娠率的对比
Ⅰ组的47例患者显效的40例中出现临床妊娠的有17例 (42.40%) , Ⅱ组的50例显效的31例优势卵泡仅有8例患者临床妊娠 (25.82%) , 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近几年, 有不孕症的人数越来越多, 其中20%~35%致病因素是排卵障碍[3], PCOS同时也是无排卵性不孕症的重要原因, 高效诱导排卵能够让更多妇女成功妊娠。CC属于目前临床治疗时常用的药物, 治疗PCOS患者已有多年时间, 首先使用该药后促排卵率高达70%~85%, 但问题是前6个周期的妊娠率只有35%~40%。还有对克氯米芬没有反应的患者占15%~20%[4]。对于CC有抗体的患者, 除了CC外是HNG与r-FSH。但因为PCOS患者的体征对HNG与r-FSH的敏感度, 可能会有几个卵泡, 发生卵巢刺激综合征与多胎妊娠的概率大大增加。因此, 用一种无副作用的药品来弥补这些缺点显得十分紧迫。而来曲唑 (letrozole, LE) , 其药物机理是运用抑制芳香化酶, 来切断雄激素转化向雌激素, 大幅度减小了体内雌激素, 对人体脑部下丘以及垂体的反馈限制减轻, 又可以加快内源性促性腺激素的分泌, 能够有效保护卵泡的发育。从2000年欧洲国家第一次把LE用于CC促排卵失败的案例并获得明显效果后, 国内也加速相关研究并对LE在临床上的作用给予肯定。本研究表明, PCOS患者在通过服用达英35来诱导排卵获得良好效果, 且LE的治疗效果更加明显, 出现并发症的概率极小。因此可以当做治疗PCOS的一线药品使用。
一般情况下PCOS患者在检查后不但会有排卵障碍, 并且伴随子宫内膜的MMP-26指数有一定下降, 要特别注意一些PCOS患者的子宫内膜容受性出现下降的状况[5], 极有可能是因为患者服用药物后虽然有排卵与卵泡生长, 可是妊娠率很很低, 而出现流产的可能性较高。因此在对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 要充分兼顾子宫内膜的情况, 才会得到预期效果, 让流产的可能性减小。且PCOS患者得病后会导致代谢加快致使内分泌失调, 其中许多患者属于血脂障碍, 血脂异常最有可能导致患上心血管疾病[6], 阿司匹林属于普通的非甾体消炎药物。但是小剂量对血小板的凝聚也有一定作用。研究发现, PCOS患者在促排卵的时候, 使用少量阿司匹林可以有效减轻血小板的聚集, 可以有效预防血栓, 保持子宫内膜与孕囊供血充足对改善子宫内膜厚度与类型也有明显的作用, 从而提高妊娠成功率。其药理机制作用可以保证子宫动脉供血稳定, 提高子宫内膜雌激素受体与孕激素受体, 并且在对子宫内膜的容受方面也有一定的帮助[7]。最主要的是少量的阿司匹林对妊娠期女性与胎儿没有任何副作用。通过研究可以看出, 将两组患者子宫内膜厚度、类型进行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在治疗时服用一定量的阿司匹林进行PCOS无排卵性不孕的治疗可以有效改善子宫内膜的容受性。两者配合使用, 临床妊娠概率有效提高。笔者的结论为少量的阿司匹林配来曲唑用于多囊卵巢综合征所引发的无排卵性不孕患者能够有效提高排卵率与妊娠率。
参考文献
[1]Tulay md, Mustafa md.comparison of the effects of letrozole and clomiphene citrate on ovalan follicles, endometrium, and hormone levels in the rat.fertil stefil, 2003, 80 (6) :1330-1330.
[2]Vendola k, Zheu j, Wang j, et al.androgens promote ocyte insulin like growth factor 1 expression and initiation of follicle development in the primate ovary.biol reprod, 1999, 61 (2) :353-353.
[3]林守清.生殖内分泌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627-627.
[4]Mitwally mf, casper rf.the aromatase inhibitor, letrozole:a promising alternative for clomiphene citrate for induction of ovulation[J].curropin obstet gynecol, 2002, 14 (3) :255-255.
[5]王丽娜, 乔杰.多囊卵巢综合症患者种植窗口期子宫内膜容受性的研究[J].中华妇产科杂志, 2007, 42 (5) :298-300.
[6]胡芸, 蒋风艳.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症与心血管疾病的研究现状[J].医学综述, 2008, 14 (2) :287-289.
临床妊娠率 篇3
关键词:供精人工授精,周期妊娠率,妊娠结局
目前,我国有育龄夫妇约2.3亿人,不孕不育发生率大概在15%~20%,其数目还在每年递增。不孕不育症中,男性因素所致的不育占30%。随着近年生殖医学和人类辅助生殖技术的迅猛发展,供精人工授精(AID)作为人类辅助生殖技术之一,为解决男性因素所致的不育提供了现实的技术支持。对男性不可逆的无精子症、严重的少精子症、弱精子症、畸精子症及男方有不宜生育的严重遗传性疾病均可行供精人工授精(artificial insemination by donor,AID)技术。随着这一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完善,探讨影响AID成功率的因素以及AID妊娠结局对AID的开展有重要指导意义。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择2005年11月至2007年10月在沈阳204医院生殖中心就诊的594对不孕夫妇。行AID治疗1088个周期。其中男方无精子症563例占94.8%,严重的少精子症、弱精子症、畸精子症、死精子症26例,占4.4%。男方有不宜生育的严重遗传性疾病5例,占0.8%。
1.2 方法
1.2.1 AID治疗前检查
男女双方AID治疗前做相关检查,无AID治疗禁忌证,严格掌握AID治疗指征。治疗前需证实女方至少有一条输卵管通畅及无排卵功能障碍,并排除盆腔炎症和女性生殖内分泌异常等潜在的不孕因素的影响。所有患者携带“三证”,即结婚证、身份证和当地计划生育部门开具的计划生育证明,夫妻双方均须在知情同意书上签字,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同意。
1.2.2 精液来源
精液来源于国家卫生部批准浙江计划生育研究所人类精子库。购入后在本中心精子库-196℃液氮罐中贮存。采用匿名精子,遵守互盲的原则。按照受精者血型与供精者血型相同,结合供受体貌相似的原则供精。
1.2.3 卵泡检测
AID治疗周期采用阴道B超监测卵泡发育,子宫内膜情况,结合尿LH测定、宫颈黏液、激素测定确定排卵日和授精时机。AID治疗周期或通过自然周期,或通过氯米芬(CC)或尿促性素(HMG)等药物作监测或控制性促排卵,促排卵方案因人而异。由于促排卵治疗可导致黄体功能不全,影响受精卵着床[1],因此促排卵周期确定排卵后予以黄体功能支持,每日注射黄体酮20 mg,注射2周。
1.2.4 精子处理方法
精子洗涤采用混合离心上游法。
1.2.5 授精方法
女方取膀胱截石位,会阴常规清洗、消毒,暴露宫颈。将0.5~0.8 ml上游精子悬液置于1.0 ml注射器内,通过人工授精管缓慢注入宫腔,患者保持仰卧位1小时。单次授精:自然周期当优势卵泡平均直径达18~22 mm,且尿LH阳性时授精,B超监测确认排卵或者确认排卵后24小时内行单次人工授精;双次授精:自然周期当优势卵泡平均直径达18~22 mm,且尿LH阳性时首次授精,B超监测确认排卵后再次授精。我中心对于自然周期中若卵泡直径未达到18 mm以上即出现尿LH阳性,一般等待一天同时B超监测排卵情况再进行受精。促排卵周期于HCG注射16~24小时首次授精,B超监测确认排卵后再次授精。
1.2.6 AID治疗成功的诊断标准
AID治疗后第18天若未行经,血β-HCG>5 U/L或尿检测HCG(+)为生化妊娠;第5周B超检查发现胎囊为临床妊娠。临床妊娠者需检测胎囊数、活胎数、是否异位妊娠等。若为促排卵周期,可行黄体支持2周。
1.3 统计分析
所得数据采用SPSS 10.0软件分析,率的比较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妇女年龄与AID治疗后妊娠率和自然流产率的关系
将594例妇女按年龄分为≤25岁组,26~30岁组,31~35岁组和≥36岁组,由表1可见,≥36岁组的周期妊娠率18.29%,显著低于其他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流产率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有随年龄增高的趋势。
2.2 促排卵周期和自然周期对妊娠率的影响
1088个供精人工受精周期中,自然周期组行AID治疗964个周期,其中妊娠279例,周期妊娠率28.94%;促排卵组124个周期,妊娠34例,周期妊娠率27.42%。两组周期妊娠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2,P>0.05)。
2.3 授精次数和治疗周期对妊娠率的影响
1088个供精人工授精周期中,单次授精行AID治疗424个周期,妊娠85例,周期妊娠率20.05%;双次授精664个周期,妊娠228例,周期妊娠率34.3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5.79,P<0.05)。不同治疗周期的周期妊娠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4 供精人工授精临床结局
供精人工授精患者594例,行供精人工授精1088个周期,313例获临床妊娠,周期临床妊娠率28.77%,其中单胎妊娠250例(79.87%),双胎妊娠11例(3.51%),3胎妊娠1例(0.32%),流产46例(14.70%),异位妊娠2例(0.64%),胎儿发育缺陷引产3例(0.96%)。3胎妊娠患者孕30天行减胎术,根据患者自愿将3胎减为1胎,孕6月流产。新生儿情况:对行AID治疗助孕的正常临床妊娠患者进行随访,AID助孕出生272个新生儿。其中男孩146个(53.68%),女孩126个(46.32%),男女出生比例为1.16∶1。
3 讨 论
AID技术是将精子库供精者的冷冻精液经过洗涤处理后注入接受助孕妇女的阴道、宫颈或子宫腔内以获得妊娠的方法。常用的方法是注入子宫腔内即宫腔内人工授精。随着人类精子库的建立和应用,供精人工授精技术作为辅助生殖技术的一个方面,为人类优生开辟了新的途径,也为许多无精子症患者的家庭带来福音。随着AID技术的广泛应用,探讨影响AID成功率的因素以及AID妊娠结局对AID的开展有重要指导意义。
年龄是公认的与生育力有关的因素,女性随着年龄的增加,卵母细胞质量下降,卵子的受精能力、胚胎的质量及着床能力也随之下降。很多文献报道年龄是影响宫腔内人工授精妊娠率的重要因素之一,AID妊娠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呈下降趋势[2,3,4],本组观察发现,≥36岁组的周期妊娠率为18.30%,显著低于其他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文献报道一致。有研究表明,年龄与妊娠流产率有显著的相关性[5]。本研究统计分析了各年龄组的流产率,结果显示各年龄组流产率虽无显著差异(P>0.05),但有随年龄增高的趋势,以≥36岁组流产率最高(23.34%)。其原因可能与卵子质量下降、卵细胞染色质异常率增加、子宫内膜容受性降低有关。进一步研究应该采用大样本,对流产率和年龄、治疗周期数以及促排卵与否的相关性进行分析。
关于促排卵与AID治疗成功率的关系,各研究报道并不一致[6,7]。现在很多生殖中心认为,用HMG促排卵结合AID治疗可提高妊娠率。我们的观察发现自然周期与促排卵周期AID妊娠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我们知道,促排卵仅应用于各种原因导致的排卵障碍、既往监测发现卵泡发育不良和有3次自然周期AID失败史的患者。用氯米芬或HMG能够使以上患者顺利排卵从而提高受孕机率,但是对于卵泡发育良好,无排卵障碍的患者,采用自然周期人工授精其受孕机率并不受影响。此外,在用促排药物时,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决定用药方案,防止多胎妊娠和卵巢过度刺激。
本研究中,每周期给予患者单次或双次授精,结果显示,双次授精妊娠率(34.34%)高于单次授精妊娠率(2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andall等[8]指出,同一周期行两次人工授精要比单次授精更有可能获得妊娠。赵冬梅等[9]报道,在1个周期内行2次人工授精的妊娠率显著高于1次。罗莉等[10]报道同一周期双次授精可提高临床妊娠率。这些结果均与本研究结果一致。此外,马玲等[2]还发现,每周期授精2次妊娠率最高,增加次数妊娠率不会提高。可见,通过有效的卵泡监测,选择合适时机进行AID治疗才是获得较高妊娠率的关键,但同时不要盲目增加每周期授精次数,由表2可以看出,AID实施时,各周期间的成功率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洪燕等[4]报道,对579例妇女,1033个AID治疗周期的分析,AID实施1~5个周期每周期间的成功率比较无差异(P>0.05),这与我们的结果相符。这提示我们在对患者行AID多个周期治疗失败后,不能继续盲目增加授精周期,应倾向于对女方做进一步检查会诊,找出助孕多次失败的原因,或求助于体外授精(IVF)或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等辅助生殖技术助孕。
影响牛胚胎移植妊娠率的因素分析 篇4
1 无菌化操作
胚胎移植技术需要较严格的无菌化操作。无论是对供、受体的污染, 还是对胚胎的污染都会对移植妊娠率造成一定的影响。严格执行胚胎移植工作中的卫生消毒制度, 对胚胎采集、冲洗、冷冻、解冻过程中所使用的器械、培养液等必须通过相应的方法进行消毒。室外操作者把直肠粪便清除后, 用清洁的清水冲洗母牛的外阴部, 然后用酒精棉消毒, 用消毒过的卫生纸擦干。室内操作者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 利用无菌的洗涤液进行适当的胚胎洗涤, 有效去除附着在透明带上的病原菌 (用胰蛋白酶处理透明带完整的体内细胞对去除或灭活某些病毒非常有效) 。要增强无菌意识, 加强无菌控制 (刘廷玉等, 2005) 。
2 胚胎质量
胚胎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移植成功率。Lindner把胚胎分为四个等级。优级胚:形态正常, 呈球形, 裂球大小和色泽一致的胚胎;良级胚:形态有轻微的缺点, 如有少数退化的裂球、形状不太规范和极少量空泡;一般胚:有被挤压突出的裂球, 少量的空泡, 但没有其他严重的问题;低质胚:有许多退化、死亡的裂球, 细胞体积不均一, 较多的空泡, 但整体看胚胎仍然活着 (李同豹等, 2003) 。就生产而言, 体外受精 (IVF或IVP) 胚移植成功率低于体内胚, 但因其生产成本较低, 多年来一直是研究的主要方向。从标准来看, 生产方式不同, 胚胎质量和发育潜能不同, 移植受胎率不同, 提高胚胎质量是提高胚胎移植妊娠率的有效措施之一 (李清昌等, 2003) 。
3 胚胎发育时期
不同的移植方法对胚胎发育时期的要求是不一样的, 手术方法移植时, 把受精卵到16-细胞的胚胎移植到输卵管中, 而16-细胞到囊胚期的胚胎要移植到子宫内。从不同时期收集到的胚胎发育情况看, 发情后第7 (6~8) 天大多数胚胎处在桑椹期或囊胚时期, 因此, 胚胎发育时期或胚龄决定了移植时间与移植部位。而目前采用的非手术直肠把握采胚和移植方法, 是超排处理后的供体, 通常在第7天采集胚胎;受体牛的移植时间在发情后第7天。不同发育时期的胚胎移植妊娠率也不同, 胚胎发育阶段与受体牛发情期相吻合是非常重要的。通过体外受精 (IVF/IVP) 生产的胚胎, 在桑椹-囊胚期时移植最为理想, 相比之下, 晚期囊胚-孵化囊胚的移植妊娠率要低 (和协超等, 2001) 。
4 新鲜胚胎与冷冻胚胎
牛胚胎冷冻方法的研究报道很多, 不同方法冷冻的胚胎移植妊娠率也不一样。第一类是常规的冷冻方法, 胚胎按一定程序冻存, 移植时需要除去防冻剂, 操作较复杂, 需要一定的设备, 在基层和农户的农场中使用不太方便, 其移植成功率在40%~45%。第二类是一步法, 这种方法冷冻的胚胎解冻后可直接移植, 基层使用和推广较为方便, 移植成功率也是40%~45%。第三类是玻璃化冷冻方法:这种方法冷冻时快捷方便, 不需要冷冻仪, 但是, 移植时需要除去防冻剂, 移植成功率也在40%~50% ( Kasai, et al; Vajta, et al, 1998) 。国内对3种冷冻方法进行比较, 其移植妊娠率分别为48.3%、44.7%和41.5%, 3种方法的移植妊娠率差异不大 (李树静等, 2000) 。目前, 鲜胚的移植成功率一般可达到50%左右。鲜胚的移植成功率比冻胚的移植成功率高出10% (10%~30%) , 但是, 在鲜胚移植时, 受体牛的组织、同步化等需要投入人力物力, 实用性方面不如冷冻胚。
5 受体牛的选择及其同期性
受体牛的选择直接关系到胚胎移植妊娠率的高低。选择受体牛的总体要求是身体健康、营养状况良好和繁殖性能正常。受体牛选择的标准可具体分为以下几条:经检疫无传染性疾病 (特别是布病) ;无繁殖机能疾病 (如卵巢囊肿、子宫炎、久配不孕等) ;直肠检查子宫弹性厚薄正常, 卵巢具有活性;身体健康, 膘情在七成以上;青年牛达到16月龄以上, 经产牛产后60 d以上, 并具有二次正常的发情周期, 产犊性能和泌乳性能良好 (但受体牛在胚胎移植前至少一个月不能哺乳犊牛) ;人工授精两次或胚胎移植两次不孕者不使用;无流产史, 上胎无难产、助产情况 (吉日嘎拉, 2005) 。除了对受体牛选择外, 最应注意的是它的发情周期性问题, 要使胚胎发育阶段与受体牛发情周期相一致。在胚胎移植时, 以母牛接受爬跨站立发情的当天作为发情的第0天, 在第7 (6~8) 天进行胚胎移植。为保证胚胎移植前后生理阶段的一致性, 提高胚胎移植的妊娠率, 在技术上必须在同期性上选择合适的受体牛, 通过对受体牛的发情观察及直检卵巢黄体的状态, 根据受体牛的黄体日龄来挑选与之相符的同一发育阶段的胚胎。在准备鲜胚移植受体牛时, 受体牛第二次PG注射应在供体牛注射PG的前一天进行, 受体牛发情早于供体牛比晚于供体牛时的移植妊娠率高, 其原因是发情早于供体牛的受体黄体功能更完善的缘故。
6 室外操作水平
操作者的经验和技巧也是影响胚胎移植妊娠率的主要因素之一。操作者对黄体的检查和判断对胚胎移植妊娠率是至关重要的。直肠检查时可感觉到典型的功能黄体是一个坚实的、有弹性的、表面光滑的肉样结构, 直径一般为10 cm左右, 突出卵巢的高度为0.3~0.6 cm。在胚胎移植中常常将黄体分为A、B、C三级 (铃木达行, 1996) :直径在1.5 cm以上, 硬度与弹性较好为A级黄体;直径在1.0~1.5 cm之间, 硬度与弹性较好为B级黄体;直径在1.0 cm以下, 硬度与弹性可以, 或体积即使较大但硬度过硬、弹性较差为C级黄体。一些直径在1.0 cm以下, 硬度又很硬, 直肠检查时感觉似花生粒的组织, 往往不是功能性黄体, 而是前一周期留下的白体。在判断黄体时操作者一定要区分清楚, A、B级黄体的胚胎移植妊娠率没有差异 (陈支鹤等, 1991) , C级黄体的受胎率要差一些。有些营养很差的母牛甚至造成发情后不能及时排卵, 形成黄体化卵泡, 操作者应当要区分清楚 , 具有黄体化卵泡的受体母牛进行胚胎移植也是不能受胎的 (奥田洁, 1988) 。操作者手法要迅速轻柔, 尽快将胚胎移植到受体牛的黄体子宫角的上1/3~1/2处, 熟练操作者完成这一过程只需1~2min。一些青年母牛的子宫颈很细, 偶尔会发生完全闭锁, 此时可以先用扩宫棒将子宫颈疏通后, 再用卡苏移植枪进行移植。在胚胎移植中, 要避免对一些移植不进的受体牛长时间操作, 这样会容易对子宫内膜造成创伤, 引起子宫平滑肌不利的逆蠕动, 促进子宫分泌孕产素, 引起孕酮分泌减少, 出现不适宜怀孕的反应;同时, 损伤子宫内膜后, 造成上皮细胞脱落出血, 引起子宫自净活动增强, 在排除各种组织碎片的同时也排除未着床的胚胎, 出血后的血清和白细胞对胚胎也有杀伤和毒害作用, 造成妊娠率的大大降低。因此, 室外操作者要正确区分好功能性黄体, 在胚胎移植中要稳、准、快, 尽快将胚胎移植到准确部位, 减少对胚胎和受体牛的不良刺激 (Yamashina, 1989) 。
7受体牛的饲养管理
临床妊娠率 篇5
妊娠涉及胚胎和母体子宫间妊娠信号的建立、附植的发生和胎盘的形成等一系列分子事件[1]。同时妊娠率也受胚胎质量、胚胎数量以及操作水平等多种因素的影响[2]。因此, 有关胚胎附植过程和附植机理的研究就成为胚胎生物技术领域研究的热门话题。对胚胎附植的研究具有很强的理论和生产实际意义。试验通过研究移植时附加一个低级别胚胎对妊娠率的影响, 试图找到一个提高羊胚胎移植妊娠率的途径, 以便更好地完善羊胚胎移植技术体系。
1 材料与方法
1.1 胚胎来源
供体母羊为从澳大利亚引进的纯种波尔山羊和道塞特、萨福克、杜伯3种绵羊, 年龄为1~4岁, 健康。胚胎生产与受体移植同步。
1.2 受体母羊的准备和饲养管理
山羊的受体品种为奶山羊, 绵羊的受体品种为小尾寒羊, 年龄2~5岁, 健康。同期发情前至少1个月进行补饲, 试验共处理绵山羊284只。
1.3 药品
孕酮阴道栓 (CIDR) , 新西兰 Pharmacia & Upjohn Pty.Ltd.生产, 0.3 g/支;孕酮海绵栓, 澳大利亚Intervet Pty. Ltd. 生产, 0.5 g/支;促卵泡素 (FSH, Ovagen) , 新西兰Immuno Chemical Products Ltd.生产;PMSG, 天津实验动物中心提供, 1 000 IU/支。
1.4 供体羊超数排卵
采用CIDR+FSH法进行超排处理。
1.5 受体羊同期发情
采用阴道埋置孕酮海绵栓和注射PMSG方法对受体羊进行同期发情处理。
1.6 胚胎的采集和移植
供体羊发情后第7天用手术法由子宫中冲取致密桑葚胚, 用腹腔镜法将鲜胚移植给与供体发情同步 (相差±12 h) 的受体, 选择黄体发育良好侧的子宫角移植。
1.7 统计分析
采用卡方检验。
2 结果与分析
试验合格受体共184只, 其中90只受体移植1枚桑葚胚 (1M) , 另外94只受体移植1枚桑椹胚的同时又随机从C级、D级、16-细胞和8-细胞胚胎中附加移入任意1枚 (1M+) , 结果见表1。
注:数据肩注字母不同表示差异极显著 (P<0.01) 。
由表1可知, 1M+的妊娠率 (62.77%) 明显高于1M的妊娠率 (43.33%) , 差异极显著 (P<0.01) 。
3 讨论
妊娠的建立涉及到母体对妊娠的识别和胚胎附植两个过程[3]。移植到受体母羊的胚胎数对移植胚胎的成活率有实质性影响[4]。增加移植胚胎的数目, 可提高妊娠率, 同时多胎率也上升[5]。Moor等发现, 移植2枚胚胎母羊的妊娠率增加20%;Armstron D T[6]报道, 每只受体羊移植2枚胚胎时产羔母羊比例增加14%。
张洪权等[7]报道, 胚胎移植时在胚胎中加入雄性胚胎碎片, 结果受胎率提高17.23%, 这可能由于胚胎碎片具有活胚胎的功能, 能够分泌妊娠识别信号干扰素- (IFN-τ) , 增加妊娠信号的强度, 从而提高胚胎移植妊娠率。本试验也得到了相似的结果, 移植桑葚胚时随同加入1枚8-细胞、16-细胞或不可用的C、D级胚胎, 结果差异极显著, 与笔者的预测相符, 也与有关文献中阐述的理论相一致。
Johnson G A等[8]报道, 胚胎发育到一定程度, 会分泌IFN-τ, 能抑制子宫内膜融黄体机制的发生。Choi Y等[9]报道, IFN-τ与孕酮协同发挥妊娠识别作用。本试验由于移植时附加了不能单独使用的低级别胚胎, 可能增加了IFN-τ的分泌量, 从而增加了妊娠识别信号强度。这样在生产实践中就可以把本来丢弃的一些胚胎重新利用起来, 大大提高母羊的妊娠率, 进而提高养殖户的经济效益。IFN-τ与孕酮之间精确的对话机制以及在羊胚胎移植过程中提高妊娠率的作用机理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CROSS J C, WERB Z, FISHER S J.Implantation and the placenta key pieces of the development puzzle[J].Science, 1994, 266:1508-1518.
[2]付静涛, 朱士恩, 李树静, 等.影响受体牛冷冻移植胚胎效果的主要因素[J].中国畜牧杂志, 2008, 44 (17) :14-17.
[3]巨向红, 雍艳红, 余四九, 等.绵羊妊娠识别、建立和维持的信号系统[J].家畜生态学报, 2009, 30 (3) :1-5.
[4]陈军, 丁威, 赵勇, 等.胚胎因素对胚胎移植效果的影响[J].上海畜牧兽医通讯, 2007 (3) :41-42.
[5]ZHUANG G L.Modern technology of delivery assistant[M].Bei-jing:Peoples Medical Published House, 2005:165-166.
[6]ARMSTRON D T.Factors affecting superovulation success[J].Em-bryo Transfer New sletter, 1991 (9) :11-17.
[7]张洪权, 张学东, 邰喜连, 等.添加胚胎碎片提高奶牛胚胎移植效果试验[J].黑龙江动物繁殖, 2005, 13 (4) :27-28.
[8]JOHNSON G A, STEWART M D, GRAY C A, et al.Effects of the estrous cycle pregnancy and interferon tauon2’, 5’oligoadeny late synthetase expression in the ovine uterus[J].Biol Reprod, 2001, 64:1392-1399.
临床妊娠率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03 年1 月~2012 年12 月在我院、番禺计生服务站和河源计生服务站行腹式直视下输卵管复通术的患者544 例。 年龄22~42 (34.51±3.31) 岁, 绝育时间6 个月~21 年, 平均8.33±3.46 年。 所有患者均持有当地有效计生证明, 身体健康, 无手术禁忌证, 配偶精液常规检查正常。
1.2 方法所有患者均于月经干净后3~7d行腹式直视下输卵管复通术, 均行连续硬膜外麻醉, 术中不放支架。 术后常规用广普抗生素5d, 并于术第5d进行第1 次输卵管通液术, 术后第1 个月月经干净后3~7d再次行输卵管通液术。
1.3 观察指标所有患者均定期随访, 观察输卵管复通情况以及绝育方法、术后输卵管长度、绝育年限与术后妊娠率的关系。
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3.0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2 结果
2.1术后妊娠情况所有患者术后输卵管均通畅, 通畅率为100%;术后再次妊娠485例, 占89.15%, 其中异位妊娠15例, 占3.09%;自然流产21例, 占4.32%;未妊娠59例, 占10.85%。
2.2 术后妊娠率影响因素比较银夹与抽芯包埋法复通后妊娠率明显高于潘氏法,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吻合术后输卵管长度>5cm者妊娠率显著高于<5cm者,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不同绝育年限患者术后妊娠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2.3 术后时间妊娠率比较术后前6 个月妊娠率明显高于术后后6 个月,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2。
3 讨论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 术后输卵管长度小于5cm, 受孕率明显降低。 相关资料显示[1], 输卵管短于5cm, 即使复通术后输卵管通畅也很难受孕, 因此, 绝育术时应尽量选择对输卵管及其系膜血管损伤小的方式, 最好以银夹及抽芯包埋法为佳[2]。抽芯包埋术只作管芯阻断而不切除管芯, 以最大限度保持输卵管原有的长度和完整性。
此外绝育部位的选择也是影响术后妊娠的重要因素, 在峡-峡部或峡-间质部行复通术妊娠率高于其他部位, 这与峡部生理特点有关, 如肌层厚, 黏膜薄, 两断端管芯大小相等, 缝合容易, 有助于术后输卵管的畅通[3]。笔者认为吻合术时两端口径是否一致是影响术后妊娠的因素。
通过本研究观察, 复通术后宫外孕占3.09% (15/485) , 其中有9 例宫外孕在我院行腹腔镜探查手术时发现, 妊娠囊均着床于吻合部位, 这除了与感染和粘连有关外, 与术者的手术技巧有关。 例如手术中输卵管缝合时要管芯对齐, 针距适当, 缝合肌层不穿透黏膜层, 避免吻合口残留过多缝合线及线结而引起瘢痕严重形成, 保持吻合处最大限度地畅通, 以提高吻合术后的受孕率和减少宫外孕发生。
综上, 行输卵管结扎时, 应选择对输卵管损伤尽可能小的绝育方法, 在行输卵管吻合术时要操作熟练, 尽量减少对输卵管的损伤, 保留一定长度的输卵管, 有利于输卵管吻合术后复孕率的提高。
摘要:回顾性分析544例绝育术后输卵管复通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 分析影响妊娠的各类因素。结果术后再次妊娠485例, 占89.15%;银夹和抽芯包埋法绝育者术后妊娠率显著高于潘氏法 (P<0.05) ;吻合术后输卵管长度>5cm者妊娠率明显高于<5cm者 (P<0.05) ;吻合术后妊娠率与绝育年限长短无显著性关系 (P>0.05) , 术后前6个月妊娠率明显高于术后后6个月 (P<0.05) 。绝育方法、术后输卵管长度及术后妊娠时间均是影响输卵管复通手术后妊娠率重要因素。
关键词:输卵管吻合术,妊娠率,影响因素
参考文献
[1]徐灿.经腹直视下输卵管复通术88例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 2012, 10 (21) :13-14.
[2]曹泽毅.中华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0.2334-2336.
临床妊娠率 篇7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胚胎来源
胚胎引自于加拿大太平洋遗传中心 (Canadian Pacific Genetics Centre) 的荷斯坦奶牛体内生产的胚胎。
1.1.2 胚胎冷冻方法
采用1.5mol/L乙二醇为抗冻保护剂的常规冷冻法。
1.1.3 受体牛的选择及饲养管理
受体牛来源于甘肃省酒泉市, 品种为黄牛杂交牛、西门塔尔杂种牛和低产黑白花奶牛。其中包括育成牛和经产牛、年龄在2~8周岁。同期发情处理前进行两次直肠检查, 选择无繁殖障碍性疾病、健康、体况达到中等以上, 断奶40d以上, 且具有正常发情周期的210头母牛做受体实施同期发情处理。受体母牛在同期发情处理45d前加强饲养管理, 补饲富含维生素、矿物质的全价配合饲料和适量胡萝卜。
1.1.4 药品和仪器
5%亚硒酸钠VE注射液:亚硒酸钠10mg+500IUVE/10ml/支 (东台市动物药厂, 上海) 。CIDR:1.38g孕酮/支 (Duirs PfarmAg Ltd;New Zealand) 。PGF2α:0.2mg/支 (上海计划生育研究所) 。移植枪、硬外套、软外套 (法国进口) 。
1.2 方法
1.2.1 同期发情处理
采用CIDR联合使用PGF2α法对受体母牛进行同期发情处理。在受体牛发情周期的任意一天于阴道内埋置CIDR, 第9天肌肉注PGF2α0.6 mg/头 (经产牛) 或0.5mg/头 (育成牛) , 第12天取出CIDR (清洗消毒后保存, 并标记牛号) , 于24~48h开始观察发情, 并准确记录发情时间。
1.2.2 胚胎解冻
冷冻胚胎的细管首先空气浴7~8s, 然后在32℃水浴中解冻10s, 拔掉栓塞即可装入移植枪进行移植, 但要求在解冻后8~10min内移植完毕。
1.2.3 胚胎移植
采用一步细管法直接移植165头。移植前首先对受体牛确认发情时间, 并结合直肠检查, 触摸黄体发育是否合格, 对黄体合格的受体牛实施胚胎移植。致密桑椹胚可移植于发情后6.0~7.0d的受体, 早期囊胚和囊胚可移植于7.0~7.5d的受体。
1.2.4 再次放栓
把同期发情时用过的CIDR进行消毒处理, 随机选取85头 (育成牛44头, 经产牛41头) 移植后的受体 (对应本牛用过的CIDR) 再次放入阴道内, 10d后取出。
1.2.5 统计分析
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对165头受体牛进行分组试验, 其中85头移植后再次阴道内放置用过的CIDR, 80头未用。再次放入组妊娠率略高于未放置组, 但差异不显著 (P>0.05) , 见附表。
注:同一栏数值中具有相同字母表示无显著性差异 (P>0.05)
3 讨论
妊娠涉及胚胎和母体子宫间妊娠信号的建立、附植的发生和胎盘的形成等一系列分子事件[1]。同时妊娠率也受胚胎质量、受体牛同期化程度、胚胎移植和胚胎体外操作技术水平以及孕激素水平等因素的影响[2]。
卢淮武等[3]报道, 孕酮影响子宫平滑肌细胞的通透性, 使细胞内钾离子浓度降低, 钠离子浓度升高, 肌纤维松弛, 兴奋性降低, 同时降低妊娠子宫对缩宫素的敏感性, 减少子宫收缩, 有利于受精卵在子宫内生长发育。
董金莲等[4]报道, 排卵后补充孕激素起到改变颗粒细胞的促性腺素受体含量, 从而调节黄体化过程, 促使子宫黏膜层加厚, 腺体弯曲度增加, 分泌功能增强, 有利于胚胎着床, 促使子宫颈口收缩, 子宫颈粘液变稠形成宫颈塞起到保护作用。
由于孕激素有助于怀孕的过程, 移植后再次放入同期发情时用过的CIDR, 由于CIDR中的孕酮没有完全释放, 所以继续外源性增加孕酮的含量, 将有助于周期黄体的维持, 提高妊娠率;但是, 第2次放CIDR时, 一定要严格消毒, 以防造成感染, 使妊娠率下降。
由于本次实验数据较少, 结论还有待于进一步验证。
摘要:本试验采用对移植后的受体牛再次阴道内放入本牛用过的CIDR (孕酮阴道栓) 的方法, 对妊娠率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再次放栓组妊娠率 (育成牛63.64%和经产牛60.98%) 略高于未再次放栓组 (育成牛53.66%和经产牛53.85%) , 但无显著性差异 (P>0.05) 。
关键词:受体牛,胚胎移植,放栓,妊娠率
参考文献
[1]Cross James C, Werb Zena, Fisher Susan J.Implantation and the placenta key pieces of the development puzzle.Science, 1994, 266:1508-1518.
[2]付静涛, 朱士恩, 李树静等.影响受体牛冷冻移植胚胎效果的主要因素[J].中国畜牧杂志.2008, 17 (8) :14-17.
[3]卢淮武, 周晖, 张建平等.孕激素在黄体功能不全型复发性流产中的应用[J].中国处方药.2010, 03:36-38.
【临床妊娠率】推荐阅读:
高龄产妇妊娠临床分析06-16
妊娠期贫血临床分析09-22
妊娠期糖尿病临床观察09-11
江苏临床执业助理医师妇产科学试题:妊娠滋养细胞疾病专题08-31
妊娠率疗效评价05-22
重度妊娠07-21
腹腔妊娠10-20
梅毒妊娠05-08
妊娠甲亢05-22
高危妊娠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