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风学风(精选7篇)
校风学风 篇1
社会主义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使受教育者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和社会主义事业的人, 使他们掌握科学知识并接受正确的社会规范和社会价值观念, 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这一培养目标的实现, 要求高校有优良的学风、校风, 有热爱党和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 有健康向上的集体舆论, 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文明的行为习惯。学生在这样的教育环境里才能正确地接受社会价值观念和社会规范, 也才能学到真本领。我院是一所新组建的本科院校, 是由几所学校合并组建而成的, 部分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 学习态度不端正, 考试作弊, 法治观念淡薄, 纪律松弛;有少部分学生酗酒、说脏话、随地吐痰、乱扔垃圾、破坏公物、旷课、夜不归宿、泡网吧、不遵守作息时间、拉老乡搞小团伙等, 甚至寻衅滋事, 严重败坏了我院的校风。因此学风、校风建设就成为突出问题。
一、学风、校风的含义
学风, 包括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目的、精神面貌、学习成绩、课堂出勤、出操、考试风气等方面。简言之, 是指学习方面的风气。对于大学生而言, 是指其在一定人生观、学习动机、追求目标的支配下, 在学习态度、学习风格、学习精神、学习规律、学习方法、意识品质等各方面的综合体现, 既是大学生顺利完成学业的重要保证, 又是培养良好品德的重要途径。
校风, 即全体教师、职工、学生在共同的目标指引下经过长期共同努力而形成的工作、学习、生活等方面的一种特有风尚。它包括学校领导和机关的作风、教师的教风和学生的学风等。它是一种学校集体的、稳定的精神状态, 是一种无形的力量, 是衡量一所学校教育质量和精神面貌的重要标志。
二、学风、校风的关系
我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家杨贤江明确指出:“校风是一个学校内的人物在各方面生活上所表现出来的一种态度和趋向。所谓人物是校长、教职员、学生、校役等;所谓各方面的生活是学艺、健康、社交、服务等;所谓态度及趋向是:适合时代、环境及他种情形的要求等。由这种种要素融合成的‘空气’, 就是所谓的校风。”目标的一致和角色、任务的不同, 使学校人物具有方向及内涵一致而表现方式略异的相对独立的心理倾向, 具体表现为领导者的工作作风、教师的教学作风、学生的学风和职工的工作作风。这是校风的基本构成。在高等院校这一人物集合体中, 学生是占绝对多数的, 他们的学习风气, 品德言行, 直接关系到校风的质量。因此, 学风最容易体现为校风, 是校风建设的归宿。校长, 是教育家, 是学校的组织者和领导者, 优良的校风要靠他们倡导, 有什么样的校长往往就会有什么样的校风。以校长为首的领导集体的优良工作作风是形成优良校风的关键因素。教师则是学校办学思想、教育方针、政策的执行者, 他们对学生的接触是直接的、频繁的, 教师给学生“传道、授业、解惑”, 其思维方式、治学态度、行为准则无不直接制约着学生的品德、言行和知识的积累、才能的增长, 因而, 教风之于学风, 其影响是直接的、重要的、具有鲜明的导向性, 起着决定性作用, 是校风建设中的主导因素。那么, 领导对于学生呢?其接触是相对地间接的少量的, 对于教师的接触才是直接的经常的。因而, 领导作风对教风的影响是直接的, 对于学风便是间接的。
三、加强学风、校风建设的措施
校风是无形的精神力量, 可以振奋精神、激励斗志, 迸发出积极向上、努力拼搏的革命精神, 在这种环境中养成的行为习惯使人终生难忘, 将成为这个学校里每一个成员自觉奋进的动力, 从而推动整个学校的繁荣和发展。优良的校风对党风和社会风气的好转起着积极的作用。优良的校风使高校能够造就出一批批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建设者, 他们是社会的中坚, 对社会有着巨大的影响, 将使整个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发生深刻变化。学风、校风反映出一个学校的精神面貌和办学水平。要形成优良的学风、校风, 就需采取以下措施。
1. 加强思想道德教育。
我们要在全校学生中开展思想道德教育和法律法规纪律教育, 重点进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育, 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教育和“八荣八耻”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 培养他们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之间的利益关系;进行社会公德、职业道德、爱情婚姻家庭美德教育、民主法制教育和行为养成教育, 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健全的人格和民主法制意识;进行奋斗成材教育, 培养他们树立正确的学习观、择业观、立业观、就业观、创业观和良好的心理意志品质。我们要充分发挥“两课”教学主渠道作用, 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增强教学效果。通过广播、板报、讨论会、报告会、报栏橱窗、录像、写心得、征文比赛、调查研究等形式, 促使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学校、刻苦学习, 增强紧迫感和危机感, 自觉调节自身行为, 让学生懂学习、爱学习、抓学习、真学习。
2. 严格管理。
在加强思想教育和纪律教育的同时, 我们必须严格管理, 只有两者相辅相成, 学风校风建设才能收到成效。要把德育课放在首位, 以严格的组织纪律和规章制度约束学生, 制定详细的学习、生活条例, 严格按照《学生行为准则》、《学生管理规定》及学校关于学生各方面的规章做。严格规范考试纪律、考勤和考试制度;严格评优制度和奖学金、助学金制度;发挥团委、学生会组织的引导和管理作用;加强对学生活动的管理, 开展积极健康向上、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的活动;加强学生自治组织的管理, 充分发挥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功能。
3. 高度重视体育, 落实国家教育部的有关文件。
首先, 改变对体育教师上课观念的看法。其次, 端正教风, 教风是教师在教书育人中的态度与师德的表现。教师不仅要创造和传播知识, 而且要以自己良好的道德品质影响学生, 从科学知识、思想情感、行为方式等多方面对学生加以引导和培育;大学生的学习任务不仅是获取知识, 而且包括传承老师严谨的治学态度, 以及求真、求知的道德感和责任感, 通过自己的行为影响他人[1]。最后, 加强体育教师对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等教育, 充分发挥体育课的功能。调查显示, 优秀的班级, 参加各种体育活动成绩是优异的, 同学关系融洽, 集体荣誉感强。
4. 开展文体活动。
学生文化体育娱乐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社会实践可以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能力和爱国情感, 体育竞赛可以培养学生的公平竞争意识、自强自立能力和团结互助、平等友爱的团队精神。学生在这些活动中追求“真、善、美”, 学会处理个人与他人、团体与国家之间的利益关系, 从而培养人文精神。抓好学生社团建设, 引导社团开展一系列体现学校特色、学生特色的活动, 使学生在活动中磨炼意志、培养品质、陶冶情操, 围绕素质教育和精神文明创建两大主题, 突出抓好旨在提高素质的文艺、体育活动和旨在精神文明创建的文明行为养成、校园人文环境创建、社会实践等活动, 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和人文环境。
5. 注重班级及宿舍建设。
班级和宿舍是学生的基层单位, 是各项工作落实的关键。它们的工作, 直接影响到学风、校风。班主任、辅导员要经常深入到学生中间, 了解每位学生的学习、生活情况, 性格特点和兴趣爱好, 切实解决学生的思想和生活问题, 指导学生开展健康有益的文体活动, 抓好素质教育。要经常找班级任课老师了解学生学习和思想情况, 提出教书育人的要求, 着力抓好班干部队伍建设, 定期召开班会, 建设良好的班风。要确立班集体共同的奋斗目标, 组织动员全班学生参与制定目标, 自觉为达到目标奋斗;建立健全班委会、团支部组织, 形成班集体的领导核心, 做好学校与学生之间的桥梁、纽带作用, 发挥入党积极分子模范带头作用;制定严格的班规并切实落实;班集体要形成正确的集体舆论和优良的班风, 充分发挥学生自我教育的功能。
6. 教师、管理、后勤三方面育人形成合力。
全校各部门、全体教职员工要牢固树立育人和服务意识, 切实履行职责。教师要认真履行教书育人的职责, 向学生传授科学知识, 提高文化素养, 做好就业指导, 培养良好的品质, 帮助学生发展成才, 真正做到“传道、授业、解惑”的目标;教师的世界观、价值观和言行随时都对学生发生潜移默化的影响[2], 正如李岚清同志在1997年全国高校党建工作会议上指出的:“高尚的师德就是一本好的教科书, 就是一股强大的精神力量, 对青少年学生潜移默化的教育往往是巨大的、深远的、甚至是终身的。”我院近年来师资队伍发展迅速, 大多数教师能够为人师表、教书育人, 为提高教育质量尽努力。但也有少数教师, 由于各种原因, 责任心不很强, 对教学工作投入不足, 治学不太严谨, 对学风建设带来了不良影响, 因此我院要加强教师的职业道德建设, 充分发挥调动教师的教学积极性, 不断提高教师的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 尽快建立行之有效的师德教育机制, 规范教师教学工作, 使每位教师都爱岗敬业, 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 以其自身高尚的品德和作风, 以其人格的魅力影响学生, 既教书育人, 又促进教风、学风建设。管理人员和班主任要认真履行管理育人职责, 有教育管理学生的计划和策略, 切实转变工作作风, 提高办事效率, 经常深入学生、认识学生、了解学生, 充分发挥潜移默化的感染和熏陶渗透作用;服务人员要切实履行服务育人的职责, 增强服务意识, 改善服务环境, 提高服务质量, 切实解决学生的困难和问题, 提供优良的学习生活环境, 对学生思想品德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要切实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 坚持疏导原则, 灌输“人人皆可成材”的理念, 营造“人人是教师, 处处是课堂”的氛围, 真正实现“三个一切”的承诺, 为良好学风的形成创造必要的外部环境。
学风、校风的建设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涉及众多方面, 各方面既相互独立、又相互作用。只有充分调动广大师生的积极性, 才能有效地转变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 自觉积极地投身到教学改革与实践中, 才能真正使学风、校风建设更上一个新台阶。
参考文献
[1]朱法贞.教师伦理学[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1.
[2]林正范.大学心理学[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0.
校风学风 篇2
学校的校训、校风、教风、学风是学校文化建设的灵魂,是学校制定的对全校师生具有指导意义的行为准则,是对学校办学传统、办学目标的高度概括,对激励全校师生弘扬传统,增强荣誉感、责任感,继续奋发向上,具有特别重要意义。我校深挖学校文化底蕴,又结合学校未来发展,集思广益,提炼出了具有本校特色的校训、校风、教风、学风。下面是我校的校训、校风、教风、学风: 校训:崇文尚德
崇文尚德是我们的校训,反应了我们学校对学生培养的一种教育观、价值观。其中的“崇文”指的就是人对于知识的追求,对于文化的尊重,和对于人类文明的热爱。而“尚德”指的则是对自身道德、品质、修养的严格要求。学习知识、文化,是为了什么?是为了能够从中悟得做人的道理,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和素质。一个有知识没道德的人,不仅对社会没有价值,甚至会危害社会。而光是做一个品德高尚的人,在这个知识经济时代,也是不够的。所以文与德应该并重,不仅要培养学生对知识的热爱,对文化的尊重,让学生会学、爱学,还要让学生做一个崇高的人。
“文”是汉语中内涵极其丰富的字眼。《中庸》上说:君子之道,淡而不厌,简而文,温而理。在这里,“简而文”的意思是说,君子讲究的是外表简洁而内含光彩,正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文”不仅指丰富的文化修养,还包括:良好的文明举止,宽厚的人文关怀,健康的心理品格等。“德”则闪烁着人性的光辉。《大学》中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尚德”是人格完善的基本要求,是人生的基础教育、是人成其为人的必要修炼。在价值追求多元化,功利主义、浮躁之气甚嚣尘上的当今社会,内在的道德修养正在被许多人忽略不计,将“尚德”作为校训,意在提醒每一名实小师生,时刻关注自己的道德修养,做“有根的人”。“文”于表,“德”于心,互为表里,“崇文尚德”四字体现了百年实小的博大胸怀。
校风:民主、和谐、求真、向上
“民主”是校园的人文氛围,决策民主、管理民主、师生民主,在这样宽松、美好的情境中更利于人对真、善、美的追求。“和谐”既指同事之间、师生之间、教师和家长之间等人际关系的和谐,还包括学生德、智、意、行各方面的协调发展,学校学科建设、队伍建设与校园文化建设等各方面工作的同步推进,营造和谐的校园生态环境。“求真”体现了我校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价值追求。陶行知先生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与人为善,与事认真,去除浮躁,力戒虚假,追求真知灼见。百年来,“向上”一直是实小精神的核心。“向上”蕴含着不断进取的朝气。只有凭着不断进取的朝气,只有不断寻找自己的参照物,实小才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坐标,才能不断前进,不断地超越自己。“向上”蕴含着永不服输的锐气。实小在发展上面临着重重困境,在困境面前最好的突围方式就是勇敢的进攻。锐气是动力,它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原动力。“向上”蕴含着充满智慧的灵气。在“向上”的过程中,有些问题需要实小人充满智慧的回答。因为有些问题是实小特有的,没有现成的答案可循。圆融的灵气会成就学校的灵性,造就有灵气的教师和有灵气的学生。
教风:踏实、严谨、创新、进取
从特级教师田毓恒、全国优秀班主任于锡珍,到现在的全国模范教师万玲,和一大批优秀共产党员、优秀教育工作者,一个又一个先进典型彰显着实小教师群体的优秀。当然,还有许多实小老师是默默无闻的,然而,正是这些默默无闻的老师用他们兢兢业业的工作态度、无怨无悔的工作热情成就了实小昔日的辉煌,他们是实小的宝贵财富。“踏实、严谨、创新、进取”是实小传统的教风。在层层讨论“十一五”规划时,教风得到了全体教职员工的一致认可。“踏实”是实事求是、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严谨” 是专心致志、精益求精的钻研精神,“创新” 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时代风貌,“进取”则是“向上”的实小精神的直接体现。
学风:乐学、静思、自主、合作
校风学风 篇3
关键词 学风 制度 思想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7661(2011)09-0003-02
一、以管理促进学风
(一)建立和完善关于加强学风建设的领导机制
成立以系主任、党总支书记为组长,系副主任和副书记为副组长,班主任、辅导员及学生干部为成员的学风建设领导小组,具体领导系部学风建设工作的开展情况,使得系部学风建设严格按照院系各项学生教育工作的要求和计划开展。每周系部都会召开一次学生工作例会,由系党总支书记和副书记主持,辅导员老师参加,讨论近阶段学生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时发现问题,处理问题,部署下一阶段将要进行的活动和工作。
系部学风建设领导机制图
(二)加强思想教育工作,以统领学风建设
学风建设最内在的因素是学生能够自觉、自主的学习。目前影响学风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部分学生没有明确学习目标,学习动力不足。为此,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显得尤为必要。
1.开设辅导员系列讲座
本着“以学生为本,为学生服务”的宗旨,在系部开设了辅导员系列讲座活动,辅导员分别从法制安全、就业指导、心理健康等方面对全系各个班级轮流开设讲座。一个个生动的案例和视频短片都能使学生从多方面接受教育,帮助学生提高其自理、自律、自制能力,端正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成绩。
2.召开班主任工作会议
每两周召开一次班主任工作会议,向班主任强调学风、安全、心理健康等方面的注意事项,并要求班主任按照系部安排的政治学习的计划开好每次班会。要求各班主任每周至少一次深入到学生宿舍中去,了解学生的思想脉搏,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存在的困惑,关心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切实解决学生中存在的实际问题。
3.贯彻落实辅导员与学生谈话制度
辅导员每周对旷课、迟到、早退及晚归、夜不归宿的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并做好谈话记录。
4.开展诚信教育
每学期至少开展一次以“诚信考试”为主题的考风、考纪动员大会,利用国旗下讲话,对学生加强思想教育。同时,通过严肃考风考纪推动学风建设,近年来我系学生考试违纪的现象已经逐步减少。
(三)加强制度建设,构建并不断完善学风建设的长效机制
制度建设和严格管理是学风建设的侧重点。以严格的组织纪律和规章制度来约束学生,制定详细的学习、生活条例,严格按照《大学生手册》及学院关于学生各方面的规章来做。
1.规范管理学生电脑进公寓
针对学生带电脑进公寓的情况越来越多,为了规范学生宿舍内计算机的使用和管理,维护学生宿舍正常的学习和生活秩序,真正发挥计算机学习的功能,结合系部实际情况,特制定了《学生宿舍计算机管理的补充规定》。学生带电脑进公寓必须执行相应的申请、审批和登记制度。辅导员利用早上和晚上的时间对公寓定期进行检查,若发现有学生逃课打游戏、宿舍卫生情况特别差、晚上熄灯后使用计算机,影响他人正常学习和休息者、学习成绩明显下降者,系部将给予通报批评,并取消其在宿舍内使用计算机的资格。
2.完善先进班级评比制度
在各年级、班级之间进行学风评比(包括早锻炼、课堂纪律、早晚自习纪律、政治学习和寝室卫生等有关学风建设方面),并每周公布评比结果,对学风良好的年级、班级或个人给予表扬、奖励;对违纪面较大,违纪次数多的班级或个人给予通报批评或纪律处分,同时作为每学期先进班级考核的主要依据之一。
二、以环境培育学风
(一)积极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1.表彰先进,树立榜样
为进一步加强全系班风和学风建设,鼓励先进,系部充分利用奖学金评比、表彰大会等契机,大力宣传,营造浓郁的学习氛围。新学期开始,根据奖学金评比条例,认真做好各项奖学金制度、条例、办法的政策宣传工作,体现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保证奖学金评选的公正性。通过召开表彰大会,鼓励先进,树立典型,鼓励学生积极进取。
2.关心弱势群体
通过积极为学生争取勤工助学岗位,指导帮助学生申请国家助学贷款,公开、公平分配学校各种补助等措施,帮助经济困难学生解决实际情况和思想上的负担。辅导员、班主任还经常与学习成绩差和有心理障碍的困难学生交流,定期召开贫困生座谈会,帮助他们树立信心,调整心态,改善学习方法,逐步提高学习成绩与综合素质,鼓励他们通过学习来改变命运。
3.传经验之道,解学习之惑
为了解决同学们在英语和计算机备考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及问题,提高学生英语和计算机考试的通过率,系部定期组织学生召开学习经验交流会和大学生信息技术论坛等活动,让一些成功通过英语四六级考试和计算机二级三级考试的同学把自己成功备考的一些经验和方法传授给其他同学。通过交流,让更多的学生意识到学习备考必须要有决心、信心和恒心,从而增加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
(二)完善督察制度,拓宽沟通渠道
为了进一步了解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状况,细致深入地开展好学生工作,计划组织开展了系领导、专业老师与学生面对面交流活动。系书记分别对学生党员、学生干部、楼层长、系贫困生开设了座谈会,会上,学生干部代表畅所欲言,就贫困生存在的思想问题、学生党员应发挥的作用、晚自习管理和宿舍管理等方面的问题与系领导深入交流。对于学生干部代表反映的问题,系领导予以解答。系主任就学生在学习和将来就业中存在的一些困惑给予指导。教研室主任和专业老师又分别对各专业的部分学生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此次活动,切实拉近了师生距离,有效加深了师生感情;进一步巩固和稳定了学生的专业思想,激发和调动了同学们学好专业的积极性、主动性,是信息系围绕学风建设、以人为本的具体表现。
(三)以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搞好学风建设
1.开展“主题班会观摩课”活动
主题班会一直是学生思想教育工作中的一大特色,为让学生感受责任,学会感恩,对未来做好规划,系部各班精心准备、积极部署,顺利开展了感恩、职业规划等主题班会系列活动。班会紧紧围绕主题,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系部领导、专业教师、班主任、辅导员作为嘉宾出席了班会,见证了同学的成长。活动中,不少同学流下感动的泪水,并表示一定要好好学习,用自己的优异表现回报老师与父母。主题活动增强了班级凝聚力,加深了同学之间的了解,有利于优良学风、班风的建设,让更多的同学懂得了感恩,学会承担责任,追求自己的梦想。
2.社会实践与专业学习相结合
为贯彻学院“工学结合”的指导思想,利用暑假和寒假组织学生参加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开学后系部又召开了暑期社会实践交流大会,让优秀员工给在校学生分享打工的体会,看似平凡的工作岗位背后凝聚着很多的辛勤汗水。许多同学都用自己勤劳的双手赚取了人生当中的第一份工资,切身体会到赚钱的不容易,更应该珍惜现在拥有的学习机会。系部又利用校外实习基地,联系用人单位来做培训,让学生能参与到公司项目的运作中,让学生从实践中感受真知。
三、以典型推动学风
(一)建立一支优秀的学生干部队伍
学生骨干是学风建设的排头兵,为充分发挥学生干部的表率作用,系部一向重视学生干部的成长和培养工作。通过团学双代会,做好学生干部选拔工作。对新上任的副班主任、学生干部定期进行培训,切实发挥他们在“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中的作用。
(二)加强学生党建工作,以党建促进学风
将学习条件作为发展学生党员的先决条件。学生申请入党首先要具备明确的学习动机和积极认真的学习态度。将学风建设视为学生党员的责任和义务,要求全体学生党员发挥模范带头作用,积极投身学风建设中。在学生公寓正式挂牌成立党员服务站,每天安排学生党员在服务站值班,旨在增强党支部与广大学生的联系,及时帮助学生解决思想、学习、工作和生活等方面的问题,协助物业做好公寓的安全稳定工作。辅导员定期给学生党员召开党员大会,鼓励并号召学生党员要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督促一些学习较差的学生搞好学习,以点带面促进良好风气的形成。
(三)发挥榜样作用,促进提高
在学院和系部的共同培养下,学院优秀校友不断涌现,通过定期组织优秀校友回到母校召开校友报告会,让更多的学生体会到社会的现实情况,看到了自己存在的差距,明确了自己今后的努力目标,以优秀学子为楷模,不断提高自身能力和素质。
学风建设是一项长期性系统工程,学院通过“三位一体”的长效机制,全面加强学风建设,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绩。时代的进步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目标,也给高校的学风建设赋予了新内涵。我们将认清这一新形势,不断总结学风建设的经验,努力探索学风建设的新思路。
参考文献:
[1]李岚冰,律明.对新时期高校学风建设的思考[J].中国科学教育,2008,(17).
[2]易宁,丁小华.高校学风状况的调查研究[J].江西社会科学,2009,(2).
校风学风 篇4
考风是学风、校风的最集中和最直接的反映, 它也影响到学风、校风的建设和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如果考风不正, 考试结果就难以真实、客观地反映教师在日常教学中的教学效果, 也难以真实反映学生的学习效果, 更难以真实反映学校的教学质量水平, 提高高校的教学质量就会成为空谈。所以提高教学质量, 促进学风、校风建设必须要有良好的考风来做保障。
近几年来, 在高校规模不断扩大、学生数量增多的实际情况下, 各高校均在不断加强考试的管理, 控制考试违纪学生人数, 考风考纪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加强考风建设应该是多方面、多角度的, 同时也是一项长期的任务, 为了加强高校考试管理, 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提高考试管理水平
考试管理的科学性与公共性, 是促进考风建设的关键。考试管理可分为三个重要组成部分, 第一是考前管理;第二是考场管理;第三是考后管理。根据与近期违纪的同学谈话与调查我们不难发现, 通常是抱有侥幸心理的同学最容易作弊。针对这种情况做好以下三点就显得尤为重要。
1加强考前动员工作, 营造良好的考风环境
每次考前对学生、教师的动员和宣传工作是非常重要的, 根据心理学上艾宾浩斯记忆曲线, 考前动员与宣传工作有利于学生树立端正的考风, 使他们能够认识到考试的重要性, 强化他们的考试意识和考试观念。各教学单位应及时召开院、系领导会议, 发挥职能部门的作用, 全体动员, 齐抓共管;思想政治辅导员应召开学生干部会议, 发挥学生干部、党员的纽带作用;通过学生干部、党员对学生进行考试的诚信教育;帮助学生树立端正的考风。
2加强考场管理力度
有个别监考教师不能很好地履行监考教师的职责, 致使个别考试出现考试不公平现象, 例如在抽查试卷分析过程中发现同一课程不同的考场的考试分数平均值相差会很大, 这种情况引发了大多数同学的不满情绪, 导致了部分同学对考试公平提出了质疑。因此.加强对监考教师的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 应使每一位监考教师都能认真负责地、正确地履行监考职责, 保证考场纪律。同时学校要成立考试检查领导小组, 对考场进行细致、全面检查, 及时处理突发事件, 并认真进行考试考场的评估。另一方面要加强对参考学生的管理。要求学生必须凭有效证件如身份证、学生证等证件进入考试考场, 不得带任何与考试无关的东西进入考场。 (如相关教材、电子字典、手机、传呼机等通讯设备) 同时发动广大学生与不良考试行为做斗争, 建立有效的举报制度。认真查处每项学生举报, 以保证考试的公平、顺利的进行, 为创造良好的考试环境提供有利保障。
3加强考后管理力度, 做好评卷工作
考后管理主要指考试阅卷、评卷工作, 登记学生考试违纪情况并给予相应的处理。个别学生在上课期间不努力学习, 考试时通过各种关系, 跟任课教师套“关系”, 来达到通过考试的目的, 这种行为干扰了教师阅卷、评卷工作。针对这种情况, 学校要求相同课程由两名以上任课教师共同阅卷, 只能一人阅卷的科目学校会随机抽查试卷, 补考阅卷实行指定人员集中进行阅卷的形式, 通过这些手段有效地减少人情分的不良现象, 确保考试的公平性和严肃性。同时对部分违纪学生的处理要做到严肃、及时、公平。首先要根据学生所犯的错误依据相关规定作出合情合理的相关处分, 其次要通过教育手段使违纪学生充分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懂得考试违纪的严重后果, 从而达到教育本人的目的。
二改革考试形式, 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当今形势下, 高校在促进考风、学风建设中除了要提高考试管理水平外, 适时地改革考试形式, 促进学生对所学专业的热爱程度也是必不可少的方法之一。高等教育是一种专业教育, 它不像小学、初中、高中的教育那样有统一教学要求、教学目标, 高等教育中不同的专业有各自不同的特点, 不同的课程也有不同的课程要求。这种教学目标的差异化在客观上要求对学生的考试在形式、手段上应该采取多元化的形式。
高校考试应该从有利于考核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入手, 根据所学专业和课程的特点来进行。原来是单一的通过闭卷考试、口试、操作考试等形式, 过多的关注学生的期中、期末考试成绩, 而忽略了对学生平时对所学知识和技能掌握的关注。应改变这种单一的考试形式, 采取多种多样的考试形式, 打消学生对考试的投机心理。在考试中让学生灵活地运用自己所掌握的理论知识去解决、分析一些实际的问题和社会现象。
教育和引导学生, 就高校的考风、学风、校风建设而言是至关重要的, 学生是考风、学风、校风建设的主体, 只要抓好学生方面的各项工作, 考风、学风、校风建设也就好抓了。高校在日常的教育教学过程中, 一定要经常性地深入学生内部, 调查研究学生的所思所想, 多为学生办实事、办好事, 解除学生的后顾之忧, 排除学生的思想顾虑, 并为学生做好学习方法上的引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当代人生观、价值观, 帮助他们端正学习态度、明确学习任务、了解学校目的, 使其充分挖掘自己的内在潜力, 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更好地帮助学生完成大学期间所学的各门课程。
三加强考试管理, 发挥考试的天枰作用
所谓考试, 就是是通过书面或口头提问的方式考查知识或技能, 或是对所学知识的检测和评价, 它本身具有教学评价、教学信息反馈、教学导向、教学激励或教学鞭策功能。所以在考试过程中我们应本着“三公” (公开、公平、公正) 原则对待高校的各类考试工作。
1加强考试前对命题、保卷工作的管理。采用教
考分离、集体命题等形式组织考试的命题工作, 防止教师把关不严而向学生泄漏考题现象的发生;印制考试试卷人员应选平时工作责任心强、保密意识强的人员参加;加强对命题、印制考试试卷人员的管理, 切实把好考试保密关, 确保考试顺利进行。
2要规范“一切为了学生”的服务意识, 提前做好的考试中监考人员的技能培训。考前认真对监考人员
进行技能培训, 使监考人员熟悉业务, 认真负责。在考试过程中, 尽量解决学生遇到的困难, 如试卷破损、试题印制不清晰等问题。并协助监考教师迅速地、准确地下发试卷;缩减考生等待下发试卷的时间, 这样既有利于监考教师更多精力放在监管考场的纪律上, 也避免了考试结束时, 考生因考试时间不足而不能顺利交卷。
3要设立行之有效的对违纪现象的举报制度,
使学生去管理学生。发挥学生对考风、校风建设的主人翁精神。设立考风曝光台, 是学生充分认识到违纪可耻;并建立全校的考生诚信档案, 使每个学生充分认识到考试作弊的严重后果;认识到构建良好的考风、校风必须从自己的行为做起。使学生做到能自觉地遵守考试考场纪律, 考试中见到作弊行为敢于揭发、检举, 每位同学都能为高校的考风、学风、校风建设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4加强考试过程中的巡视力度。学校考试领导小
组和教务处全体成员, 根据实际情况需要分成若干组, 对各种考试的考场进行巡视, 对监考教师和考生起检查监督作用, 使参加考试的学生和监考老师都能充分认识到学校领导对学校考风、学风、校风建设的重视程度, 使其能够认真遵守考试考场纪律及认真履行监考教师责任。对违反了考场纪律的教师应按照学校制定的《教学事故认定及处理规定》进行严肃处理, 处理过程中要做到有理有据, 使受到处分的教师心服口服;并对其进行教育, 目的是为了督促监考老师在今后的工作中能够认真地履行自己的义务。对违反考试纪律的学生也应按照学校《考试违纪处理规定》进行严肃处理, 决不能枯息纵容。
5及时进行试卷的分析、评价工作。考试结束, 应
尽快组织相关专业教师及专家对考试试卷和最后的成绩进行全面地、系统地分析和评价, 在分析和评价考试的过程中我们可以总结出在考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并研究解决这些问题, 同时我们还要对考试情况进行总结, 召开考试工作总结评估会议, 开展互评和监督活动。以便促进考试的顺利进行。
综上所述, 大学期间的各种考试是教学过程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 考试的目的在于考核评定大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考试的考风是学校学风最直接的表现, 它也影响到高校学风、校风的建设和高校教学质量的上升。大学生是高校考风建设的主体, 考试考风管理的各项工作应针对这一主体全方位展开的。高校考风建设问题对于当代高校来说, 是一项繁杂的、持续性的工作。各大高校都非常重视这项工作, 管理严格, 齐抓共管, 以更好地促进优良考风、学风、校风的形成, 使高校更具有竞争力与生命力。
参考文献
[1]蔡卫峰.转变观念深化高校考试改革[J]高等理科教育, 2002 (05) .
[2]惠泱河, 卜晓军, 杜育锋.开展考试改革构建综合性全程考试新模式[J].中国高等教育, 2003 (07) .
[3]王凤花.完善高校考试管理工作应解决的两个问题[J].高教论坛, 2005 (02) .
[4]王秦辉.综合治理考风考纪加强高校学风建设[J].黑龙江高教研究, 2006 (02) .
[5]张文彬.浅谈高校考试管理的科学化和规范化[J].当代教育论坛 (宏观教育研究) , 2007 (01) .
[6]林国振.加强考试管理提高教学质量[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08 (04) .
[7]黄海燕, 李清泉.谈高校课程考试的改革[J].成人教育, 2008 (04) .
校风学风建设 篇5
2.1加强师德教风建设促学风。在全国第三次教育工作会议上,江泽民指出“:教师是学生增长知识和思想进步的导师,他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必须要在政治思想上、道德品质上、学识学风上,全面以身作则,自觉率先垂范,这样才能真正为人师表。”高校教师大多具有较高的教学水平和科研潜力,但教学方式需要进一步创新,要不断地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质量,运用现代教学技术促进教学实践更新,提高课堂质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风转变。
2.2完善学校学院的规章制度促学风。科学,规范的制度,严格有效的管理,是构成良好学风的有效途径。学校应制定合理的规章制度,加强学生纪律管理、行为管理、学籍管理、考试管理;加强教师管理、教学管理、教学计划管理、课程建设管理、教材建设管理、实验与实习管理等;建立科学的学风建设管理体系,坚持做好教学督导和教学质量检查工作,听取学生的反馈意见,使教风和学风建设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2.3营造良好班风促学风。班级是大学生在学校学习和生活最直接、最稳定的环境,是学校进行教学和育人工作的基本单位,班风的好坏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学风。透过班风建设促进学风建设是高校学风软环境建设的关键所在。
2.4加强公寓管理促学风。公寓是大学生生活的最重要“基地”,相当于大学生在学校的“家”,公寓学风对大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力。优良的公寓学风是一种用心的氛围,使身处于其中的学生感到一种压力,产生紧迫感;同时它也是一种动力,使学生用心进取、努力向上,制约不良风气的滋生和蔓延。
2.5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促学风。良好学风的构成离不开环境的塑造。培育和构建具有学校学院独特内涵的精神,并且大力弘扬,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与钻研精神,以激励学生自觉地去建设良好学风。此外,课外科技学术活动和校园文化活动能够满足广大学生的精神文化需求和探索欲望,进而为营造良好的学风做出努力。摘要:教风学风建设是高等学校永恒的主题,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高校校园文化教风建设的重要方面,是高等学校实现培养目标的。
阅读精选(3):
教育局校风教风学风建设实施方案
为认真贯彻落实《XX省高校工委XX省教育厅关于认真学习贯彻省委领导重要批示精神切实加强和改善校风教风学风建设的通知》(云高工〔〕30号文)的有关要求,进一步加强全县教育系统校风、教风、学风(以下简称“三风”)建设,用心引导各级各类学校将“三风”建设往更高层次上发展,提升教育形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及办学效益,以推动我县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工作目标
各校把校风、教风、学风建设作为提升学校品位、提高教育质量的突破口,切实做到以领导工作作风带动师德师风,以教风促进学风,以优良的工作作风、教风、学风铸就良好的校风,构成“作风硬、教风正、学风浓、校风好”的新局面。
二、主要任务
教师的“教风”、学生的“学风”与学校整体“校风”,既是一所学校办学理念、办学风格、办学氛围的体现,也是教育教学实践活动本身。透过加强“三风”建设,有针对性地解决目前我县在校风、教风、学风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促使广大教师为人师表,教书育人,同时,教育广大学生提高遵纪守法的自觉性,端正学习态度,明确学习目的,倡导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创新学习以及合作学习,提高自身素质。教风建设的重点是教师治学作风,培养教师“爱岗敬业、从严执教,严谨治学,教书育人”的优良师德师风;学风建设重点是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纪律等方面的建设。
三、工作措施
(一)加强作风建设,努力打造一支作风过硬的领导班子。
校风是一所学校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构成相对稳定的办学风格、精神风貌、工作作风、教学风气和校园风尚的总和。学校领导班子作风是直接影响校风的关键,要构成良好的校风,就务必从作风建设抓起,并抓出成效。
1.在全县教育系统开展“深入学校、走进课堂、访谈师生”主题实践活动,着力开展和“三走三查”,走进学校、走近师生、走访家长,查隐患、查实情、查问题。透过系列主题实践活动,切实转变学校领导干部的工作作风,提高学校领导班子的亲和力和创造力。
2.强化“三抓”要求。一是抓学习:要学习管理学、现代教育技术、新课程理论等资料,更新观念,创新思路,优化方法。学校领导要带头加强政治理论和业务学习,每人每一天自学不少于1小时,每学期写学习笔记不少于一万字,联系思想实际和工作实际写心得体会不少于2篇。二是抓作风:领导班子每学期至少召开一次民主生活会,个人对照检查,相互批评帮忙,有针对性地解决工作低标准、作风漂浮,工作效率低和不能廉洁自律等方面的问题。三是抓落实:走精细化管理之路,做到合理分工,勤检查落实,实行周工作任务检查汇报制,每周一校行政例会,各分管领导主动汇报上周工作任务完成状况,并提出本周主要工作任务。
3.推进“四讲”工作。一是讲原则、树正气。学校管理要制度化,对制度执行要不打折扣,不做老好人,不随心所欲;不优亲厚友,不损公肥私,强化大局意识、服务意识,班子成员处处要率先垂范,高风亮节。二是讲团结,促和谐。领导班子成员相互间精诚团结,互谅互解,互帮互助,不勾心斗角,不阳奉阴违,不口是心非。三是讲务实,比贡献。校领导分管的工作,要精心谋划,务求实效,努力干出好成绩;工作不搞花架子,不摆虚样貌,不卖空嘴皮子,一律讲求实际效果。四是讲主动,善创新。要求每位学校领导用心谋划工作,主动干工作,克服懒散思想,打消被动应付心理。在工作中,善于创新实践,探索新路,善于发现和解决问题,要善于总结和积累经验,在改革创新中提高。
(二)加强师德建设,打造一支德才兼备的教师队伍。
教风是教师在长期教育实践活动中构成的教育教学特点、作风和风格,是教师的教育理念、师德风范、专业水平、治学态度、学术规范、教学技能等素质的综合表现。良好教风包括:敬业爱生,甘为人梯;严谨治学,诲人不倦;言传身教,为人师表;开拓进取,勇于创新等。优良的教风重在建设,贵在激励。
1.强化师德教育。各校要认真组织教师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教师法》、《义务教育法》等法律法规,落实《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关于改善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认真执行梁教字〔2015〕4号,XX县教育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师风师德建设的通知,引导广大教师深刻认识开展师德教育的重要好处。重点抓好“六个一”,即:每月召开一次全体教师大会,学习有关师德建设规定和要求;每学年组织一次师德读书心得座谈会;每学期开展一次师德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每月组织一次政治理论专题学习;教师每学年阅读一本有关师德方面的书籍或论著。
2.打造名师工程。各校要用心创造条件,着力打造以骨干教师为主体的名师工程,以成立“名师工作室”为主阵地,透过团队引领、同伴合作、实践反思等形式,以“带一支队伍、抓一批项目、出一批成果”为目标,将“教学、研究、培训”有机整合,把学校骨干教师队伍建设成为“实践型、研究型”的发展共同体,为全县培养一批会研究、善研究、有建树、有独特风格、能独树一帜的教师队伍群体,为建立省级教育强县、促进义务教育师资均衡发展带给保障。
3.狠抓师德建设。师德建设重点抓好六个禁止。即:禁止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禁止从事营业性家教;禁止收受学生、家长的钱物和谢师宴请;禁止怠慢甚至斥责家长;禁止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禁止推销报刊、教辅材料及其它用品。
4.注重教师成长。各校要制定教师培训计划,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学习研讨;加强专题学习和集中学习,抓好学科教师课改达标、课改论坛交流、读讲写算等教学基本功训练活动;建立教师专业发展日,引导教师制定专业发展计划,把学习理论与教学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注重青年教师培养,透过“拜师结对”、观摩教学、评课研讨等活动,促进青年教师整体教学水平的提高,同时给他们搭建施展才华的舞台,尽快成才。
(三)加强学风建设,努力培养下一代高素质的接班人。
学风是学生群众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学习风气、学习态度、学习行为方式和习惯养成。良好的学风包括:认真学习,勤于实践;大胆质疑,虚心求教;行为规范、勇于创新;一专多能,全面发展等。优良的学风重在教育,贵在养成。
1.注重教学管理。各校要透过加强教学管理和学生管理来加强学风建设。教务处要严格执行教学督导制度和保证教学质量评价制度,严抓教风建设。各任课教师要牢固树立起教书育人的观念、用心参与学风建设,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质量负责,努力提高教学水平,增强职责感,提高教书育人的自觉性,用心维护课堂的教学秩序,有职责和义务监督学生的学习行为,检查和监督学生的出勤状况,做好答疑工作,按要求认真批改作业,及时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状况,帮忙学生解决学习和思想上的问题等。加强对特殊生个性是留守流动儿童的教育管理,适时关心、关注、关爱这一群体的学习与生活,促进他们健康快乐全面成长。
2.繁荣校园文化。大力开展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活动,引导学生学会学习、热爱学习。学校共青团、少先队、学生会都要发挥自身优势,每学期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开展各种形式、丰富多彩、寓教于乐的活动,努力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群众主义情感;透过持续深化书香校园建立工作,继续开展“读我喜爱的书”系列活动,进一步构成广大师生“读好书、好读书”的浓厚氛围;透过举办运动会、歌咏比赛、演讲比赛、经典诵读比赛、主题队会等,把法制、安全、环保、诚信、礼貌礼貌、热爱劳动、助人为乐等教育融入各项活动中,使校园充满生机与活力,努力营造崇尚科学、学习文化、锻炼潜力、提高素质、全面成才的用心健康的校园文化氛围。
3.强化德育常规。各校要遵循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为目标,以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为主题,以培养高尚道德情操为重点,以养成良好行为习惯为基础,创新德育形式,丰富德育资料,优化育人环境,大力开展学雷锋活动,推动学雷锋活动常态化、机制化,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职责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潜力,进一步提升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4.注重学生养成。各校要组织学生重新学习《中小学生守则》《中小学生行为规范》,要求三年级以上学生要记牢背会,并利用周会组织学生对照检查、寻找差距。中小学政教(德育)处要结合本校实情,制定中小学生校内一日常规,约束规范学生的言行。将每学期的第一个月作为“行为规范养成强化教育月”。各校要注重实践育人,用心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不断增进青少年学生热爱劳动、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透过检查评比促进学生良好行为规范的养成,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5.推进家校共育。各中小学、幼儿园要健全“三位一体”育人平台,成立家长委员会,办好家长学校并发挥作用。学校要为家长委员会开展工作带给必要的条件。建立学校与家长委员联席会议制度,定期通报状况,保障沟通渠道畅通,确保家长委员会依法、规范、有序、有效地开展工作。学校要在期中、期末定期召开两次家长会,每学期开办一期家长培训会,到达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统一的目的,透过家庭、社会力量促进学风好转。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提高认识。
持续深化“三风”建设是进一步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根本保证,是全面提高学校内部管理和教育教学质量的客观要求,全县各级各类学校要充分认识深化“三风”建设的现实好处和长远好处,以更加扎实的工作作风和科学态度,抓好学校“三风”建设,并抓出成效、抓出特色。为此,我局成立以局长余文龙为组长,副局长周德旭为副组长,各股室负责人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同时,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基教股,具体负责学校“三风”建设的监督、检查、协调等工作。各校也要成立或调整相关领导小组或工作结构,确保“三风”建设持续深入开展。
(二)精心组织,认真落实。
各校要结合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实施方案,该方案于XX月XX日前报县教育局基教股备案。不报备的,视为工作未落实;方案未能体现可操作性、创新性、实际性或应付了事的,退回重新制定。要采取各种有效措施,不断创新活动载体与形式,切实将深化“三风”建设作为学校的一项重点工作来抓,着力抓实、抓好,抓出成效,并构成自己的工作特色。要加强正面宣传,各校要经常发现教师和学生中的闪光点,及时给予鼓励,每周利用例会、板报、升旗仪式、信息等多种适当形式正面宣传,弘扬正气。各校要及时向县教育局报送推进“三风”建设的相关信息,县教育局将透过教育网站和梁河教育刊物等大力宣传各校的好做法、好经验。
(三)加强督查,严格考核。
由基教股、督导室、相关人员组成全县学校“三风”建设督查小组,开展“三风”建设督查。同时将“三风”建设纳入学校考核,作为衡量校长工作潜力和业绩的主要标准。各校还要把“三风”建设列入教师绩效和师德师风考评的重要资料,记入教师业务档案,作为评优评先的主要依据。
校风学风 篇6
一、目前高校校风学风中存在的问题
高校是学生学习知识和技能的场所, 但是高校校风学风中存在的许多问题严重阻碍了学生的发展, 其主要问题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学习态度问题。学生进入大学后, 受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 一部分学生产生了“读书无用论”的思想, 或是拜金思想, 注重金钱与利益, 重心没有用在学习上;一部分学生学习态度消极, 以考试不挂科为最终目的;还有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了挫折, 产生厌学的情绪等等。学生没有良好的学习态度, 导致高校校风学风散漫。二是学习目的问题。学生进入大学后, 受周围环境的影响, 不再严格要求自己, 在学习上没有制定明确的目标, 缺乏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主观认为大学理论知识对将来没有太大的作用, 因此产生了被动学习的思想, 主要表现为学习不求上进, 沉迷于网络和小说, 甚至无故逃课、旷课。三是学习动力问题。部分学生受周围不良价值观的影响, 学习缺乏主动性, 丧失了对学习的热情和兴趣, 在大学内放松了自我, 把大把的时间从学习转向了其他方向, 还有的学生从中学时期的佼佼者成为了大学的普通学生, 现实与理想之间存在巨大的落差, 使其慢慢产生了失落感, 对学习失去了激情。同时, 高校的考试也存在弊端, 学生只要考试及格即可顺利拿到学位, 这也是导致学生学习散漫、缺乏动力的原因。四是学习方法问题。部分学生的学习方法不合理、不科学, 而且不能自觉学习。大学是学生靠自觉学习的时期, 学生有充裕的时间安排自己的作息, 只有把握好时间才能在大学阶段收获丰富的知识。但是很大一部分学生学习缺乏计划, 没有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是被动的学习过程, 最终导致劳而无获, 磨灭了学习的激情。
二、高校辅导员加强校风学风建设的具体措施
(一) 深化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高校学生的整体思想素质对校风学风建设有很大的影响, 在我国高校普遍存在的问题是由于学生生源的不同, 本科院校的校风学风建设要易于专科院校, 因为本科院校的入校门槛较高, 学生的整体素质也比较优秀, 而专科院校的入校门槛较低, 学生的素质也参差不齐, 很大一部分学生不以学业为重, 单纯只为一张大学文凭满足日后工作的需要。这一部分学生的存在就严重影响到了高校的校风学风建设, 因此辅导员要深化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 人才的竞争归根结底是知识的竞争, 只有掌握现代知识的人才能在竞争中脱颖而出, 辅导员要加强对学生的引导, 提高学生对知识重要性的认识,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只有真正掌握丰富的现代知识才能对社会作出贡献。另外, 辅导员还要引导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 要让学生明白只有学习和掌握各种知识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辅导员要充分利用各种积极有效的教育形式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全面利用高校的教育资源, 肃清学生的消极思想, 为高校的校风学风建设奠定思想基础。
(二) 强化学生专业思想意识, 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学生的学习动力是学生学习的前提条件, 它受许多方面的影响, 比如自身、学校、家庭、社会等。学生失去了学习动力便谈不上专业思想意识。这就要求辅导员在强化学生专业思想意识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时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讲解人才综合素质的重要性, 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大学是人生的重要阶段, 是人进行学习的重要时期, 学生要加强对知识、道德、能力等方面的学习, 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二是阐述专业人才的素质要求, 提高学生的专业意识。学生选择的专业是其感兴趣的, 也是其毕业工作后最想从事的, 但是很大一部分学生缺乏专业意识, 对自己所学专业迷惑彷徨, 导致在学习上缺乏动力。辅导员要对这些学生耐心讲解指导, 让他们了解专业人才的素质要求和专业能力努力的方向。三是分析当今社会的就业现状。辅导员要提高自身知识文化水平, 了解当今大学生的就业形势, 向学生讲解社会竞争的残酷并分析本校往年学生的就业状况, 使学生产生危机意识, 从而使学生确定奋斗目标, 努力学习。总之, 辅导员要充分利用学生、学校、社会等积极的因素, 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
(三) 强化日常管理、建立激励机制, 创造稳定的客观环境。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思想品质需要严格的管理制度做保证, 只有强化管理, 规范学生的行为, 才能促进高校校风学风的建设。辅导员在管理方面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把学校的规章制度与班级实际情况相结合, 创造属于本班的规章制度, 对学生严格管理, 提高学生的自制力, 在班内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二是加强考试纪律管理, 考风是高校校风学风的重要体现, 辅导员要对考试作弊、扰乱考试氛围的学生严肃处理, 决不姑息。三是引入竞争机制。辅导员要最大限度地利用校内现代的硬件和软件条件, 在班内实施竞争机制, 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热情。学生成才需要客观培养和主观努力, 强化管理属于客观培养的范畴, 建立激励机制是学生主观努力的重要途径。辅导员可以开展各样有关学习的竞赛并制定奖励, 如开展“课外知识竞赛”, 辅导员鼓励学生多读课外书;开展“优秀社会实践先锋”, 辅导员鼓励学生多投身到社会实践当中等等, 在这些竞赛完成后, 辅导员要给予优秀的学生适当的物质奖励或精神奖励, 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激励机制的建立可以使学生在学习与竞争的双重作用下, 不断提高自身修养和综合素质, 为高校的校风学风建设作好物质准备。
(四) 开办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班级和校系的文化艺术活动, 营造宽松活跃的教育氛围。辅导员对校风学风的建设要外延扩大, 不应只注重学生的学习, 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班级和校系举办的各类文体活动, 营造宽松活跃的校风学风。一是辅导员要用民主的方式制定符合专业特色和班级实际的文化艺术活动, 这些活动要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辅导员宏观上对文化艺术活动的品质和效果进行把关, 学生在微观上进行策划、参与, 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热情, 促进校风学风的建设。二是辅导员要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文化艺术活动, 开阔自己的眼界, 锻炼自己的胆量, 在参与活动过程中积累各种经验, 为将来走向社会应聘工作打下基础, 同时学生广泛参与活动有利于综合素质的提高, 从而促进高校校风学风的建设。辅导员在学生参加班级和校系的各种文化艺术活动过程中, 要对学生鼓励和指导, 对取得优秀成绩的学生给予表彰, 发挥欠佳的学生帮其总结经验教训。只有通过广泛参加活动, 学生才会找到自身的不足, 从而严格要求自己, 努力学习, 增强了高校的学习氛围, 促进了校风学风的建设。
三、结语
综上所述, 校风学风建设是高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有利于提高高校的教学水平, 保证学生身心健康成长。辅导员是高校开展校风学风建设的重要力量, 只有坚持以人为本, 深化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强化学生专业思想意识, 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同时强化日常管理、建立激励机制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班级和校系的文化艺术活动, 才能加强校风学风建设, 培养出社会需要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周成莉.新形势下辅导员如何加强高校班级学风建设[J].黑龙江史志, 2010
[2]赵文娟.高校辅导员加强学风建设的几点举措[J].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
校风学风 篇7
优良的校风、学风可以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社会责任感和时代使命感,提升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自觉性、创造性,是提高学校教学水平,培养学生成长成材的重要保证。因此,建设优良的校风、学风一直是高校提升办学水平,赢得社会认可的努力方向,各个高校都把建设优良的校风、学风作为学生工作的重中之重,都在采取各种手段促进本校优良校风、学风的建设。其中,充分发挥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发挥学生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就是优良校风、学风建设的有效措施之一。高校中“大学生党的支部委员会要成为引领大学生刻苦学习、团结进步、健康成长的班级核心,要发挥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影响、带动广大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完成学习任务”(1)。
1 情境领导理论在校风、学风建设中的应用
情境领导理论是由保罗·赫赛和肯尼迪·布兰查德开发的领导模型,通常称为赫赛—布兰查德的情境领导理论。情境领导理论是一个关注下属准备状态的权变理论。该理论将下属的成熟度水平作为一个权变变量,认为成功的领导是通过选择恰当的领导方式而实现的,选择的过程根据下属的成熟度水平而定(2)。
因此,结合赫赛—布兰查德的情境领导理论,我们可以通过将高校作为一个组织,将校风、学风定义为一种组织文化,将学生党员和党支部定位为组织文化建设中的领导力量,将普通学生视为优良校风、学风建设过程中的被领导力量,从而形成优良校风、学风建设中学生党员、党支部与普通学生之间的有机联系,可以根据普通学生的对校风、学风建设的能力和承诺,由学生党员和党支部采取不同的领导策略,更好地发挥学生党员、党支部在高校优良校风、学风建设中的作用。情境领导理论的一个重要着眼点就是,在领导效果方面必须要重视下属,因为是下属们的接纳或拒绝领导者,不管领导者做什么,其效果都取决于下属的活动。因此,赫赛和布兰查德根据下属的成熟度,将被领导者划分为无能力且不愿意、无能力但愿意、有能力但不愿意和有能力并愿意四种类型,并针对不同成熟度的下属类型,提出了指导、培训、参与和授权四种具体的领导方式。
1.1 校风、学风建设中普通学生的成熟度划分
按照情境领导理论,结合赫赛—布兰查德对下属成熟度的划分,我们也可以将普通学生在高校优良校风、学风建设中的成熟度分为D1、D2、D3、D4四种具体类型(见表1)。
从D1到D4,普通学生的成熟度逐步升高,其中,D1处于成熟度的极低水平,D2介于低与中等水平之间,D3介于中等与高水平之间,D4则代表普通学生在优良校风、学风建设中具有较高的能力和承诺程度。
1.2 领导维度与领导方式
1.3 优良校风、学风建设中的情境领导模型
根据情境领导理论的作用机制,随着普通学生的成熟度由低到高,学生党员、党支部在引导普通学生参与优良校风、学风建设过程中,也可以逐步减少对学生参与行为的指导、控制,同时减少对普通学生对参与优良校风、学风建设的支持行为(图1)。
在R1阶段,由于D1型的学生对于高校优良校风、学风的建设既无能力也不情愿,他们既不关心学校的校风、学风建设,也不能担任其优良校风、学风建设的重担。因此,学生党员、党支部必须承担起指导责任,为学生提供明确而具体的指导,帮助学生定位其在校风、学风建设中的角色,告诉学生应在优良的校风、学风建设中干什么、怎么干以及何时何地去干,必须强调指导性。同时,在决策交流上以从上而下的单方向决定为主,少支持。
在R2阶段,由于D2型的学生愿意参与到优良校风、学风建设中,但缺少必要的能力。因此,作为高校校风、学风建设重要领导力量的学生支部和学生党员,就必须同时向普通学生提供优良校风、学风建设的多指导性行为和多支持性行为。
在R3阶段,由于D3型的学生具备建设优良校风、学风的能力,却不愿意承担起建设优良校风、学风的任务。因此,学生支部和学生党员就必须与普通学生之间共同决策,学生党员、党支部的主要角色就是在校风、学风建设中提供便利条件和与普通学生沟通,多支持,少指导,认可和主动倾听学生的意见,并提供解决问题的便利条件。
在R4阶段,由于D4型的学生具备既具备建设优良校风、学风的能力,也愿意投入到建设优良校风、学风的任务中。因此,学生支部和学生党员只需提供极少的指导和支持即可,领导方式是少支持的同时也少指导,优良校风、学风建设完全委托给了学生。
2 基于赫赛—布兰查德情境领导理论的途径研究
2.1 成熟度提高的途径研究
按照情境领导理论,在优良校风、学风建设中,我们将学生分为D1、D2、D3、D4四种具体类型。如果按照能力和态度两个维度,则可以进一步将D1、D2、D3、D4四种具体类型分别描述为(不能,不愿意)、(不能,愿意)、(能,不愿意)、(能,愿意)四个组合。从充分发挥学生党员、党支部、普通学生在优良校风、学风建设中的合力来看,D4无疑是最有利于学生党员、党支部领导普通学生完成优良校风、学风建设的最优情况。因此,学生党员、党支部在区分优良校风、学风建设中普通学生成熟度,有针对性地选择领导方式的同时,还应该提升普通学生的成熟度,引导学生成熟度由D1、D2或D3向D4转变。按照先态度后能力的成熟度提升策略,对于D1类型的学生,应首先帮助其认识到优良校风、学风建设的重要性,将成熟度由D1提升到D2,或直接从能力和态度两方面着手,促进学生成熟度由D1直接向D4转变。对于D2类型的学生,由于其本身就愿意投身到优良校风、学风的建设中来,因此,就应该将能力作为其成熟度提升的关键环节,着重提升其参与、完成优良校风、学风建设的能力。对于D3类型的学生,则无需在能力方面投入太多精力,而应把主要着眼点放在促使其态度转变上,促使其由被动地、多支持地参与优良校风、学风建设向积极主动地参与优良校风、学风建设转变(图2)。
2.2 情境领导模型的动态途径研究
在学生党员、党支部领导优良校风、学风建设中,按照赫赛—布兰查德的情境领导理论,我们将普通学生的成熟度作为了选择恰当领导方式的一个重要权变变量。但由于在优良校风、学风建设中,普通学生的成熟度是不断发生变化的,尤其是受到学生党员、党支部的影响,普通学生对于建设优良校风、学风的能力不断提升、态度更加积极,因此,其成熟度水平也可能发生由低到高、由不愿意到愿意、由缺乏能力到具备能力的转变。因此,在使用情境领导理论时,还应考虑到学生成熟度的动态变化特性,在明确优良校风、学风建设目标的前提下,区分不同学生的不同成熟度水平,针对性地选择恰当的领导方式,同时进一步促进学生成熟度的提升,形成选择恰当领导方式与成熟度水平提高的良性互动、相互促进。(图3)
3 赫赛—布兰查德情境领导理论的启示意义
3.1 实现组织行为学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有机结合。
长期以来,发挥学生党员、党支部在优良校风、学风建设中的领导作用,已得到了思想道德教育理论研究者和实践者们的高度重视,但由于对发挥作用的途径研究较少,尤其是在研究中过于侧重学生党员、党支部自身领导作用的探索,对作为优良校风、学风建设关键基础的普通学生在优良校风、学风建设中的重要性研究不够。因此,通过引入赫赛—布兰查德情境领导理论,按照高校是一个组织———校风、学风是一种组织文化———学生党员、党支部是优良校风、学风建设的领导者———普通学生是优良校风、学风建设被领导的重要参与力量———在优良校风、学风建设中,普通学生具有不同的成熟度———学生党员、党支部应根据学生成熟度针对性选择领导方式的研究思路,建立起了组织行为学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有机联系,解决了学生党员、党支部在优良校风、学风建设中的“如何发挥作用”的问题。
3.2 研究普通学生的成熟度对选择领导方式意义重大。
由于在优良校风、学风建设中,普通学生的成熟度是决定学生党员、党支部领导方式的一个重要权变变量,因此,研究学生的成熟度对正确选择领导方式意义重大。
3.3 学生党员、党支部的榜样作用同样不容忽视。
在引入赫赛—布兰查德情境领导理论,重视普通学生成熟度对选择领导方式的重要作用的同时,还应注意到学生党员、党支部的榜样作用同样是不容忽视的。首先,学生党员可以在领导过程中,通过自身对普通学生的帮助、指导,影响普通学生参与优良校风、学风建设能力的提高;其次,通过学生党支部的宣传、引导,还可以影响到普通学生参与优良校风、学风建设的意愿,促使普通学生的态度由不愿意向愿意转化;最后,学生党员还可以通过以自己的行为为优良校风、学风建设设立一个较高的标杆,从而使普通学生能够以学生党员为榜样,努力在优良校风、学风建设中发挥同样的作用。
摘要:校风、学风,就是一所学校的风气,是指一所学校的全体教职工和学生在教学和学习过程中经过长期积累所形成的稳定的、鲜明的、被社会公众所公认的行为倾向。本文通过将组织行为学、管理学引入学生党员、党支部在优良校风、学风建设发挥作用的途径研究中,论证高校学生党员、党支部在形成和维系优良校风、学风等优秀组织文化中,应根据学生群体的不同类型采取不同的领导方式。
关键词:党员,党支部,校风学风建设,途径,情景领导
参考文献
[1]斯蒂芬.P.罗宾斯.组织行为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年12月第1版.
[2]罗珉.管理学[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年8月第1版.
[3]殷璐璐.情境领导理论在班级管理中的应用[J].科教文汇,2008,05.
[4]王金宝.发挥学生党员在校园文化活动中的引领作用及其途径[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1,(09).
【校风学风】推荐阅读:
校风、学风10-02
校风学风建设07-12
校风学风建设07-25
(五)校风、学风12-26
学校校风、教风、学风12-15
校风 教风 学风建设计划10-24
教风、校风、学风大家谈——刘丹12-15
汤泉中学校风教风学风范文06-15
职业学校 校风 校训 教风 学风06-29
尤古庄中学校风、校训、教风、学风材料0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