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校风

2024-08-06

高校校风(精选11篇)

高校校风 篇1

考试是教学过程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其目的在于为了考核评定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程度和运算能力, 督促学生能够经常、系统地复习和巩固所学课程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 检查总结教学效果。

考风是学风、校风的最集中和最直接的反映, 它也影响到学风、校风的建设和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如果考风不正, 考试结果就难以真实、客观地反映教师在日常教学中的教学效果, 也难以真实反映学生的学习效果, 更难以真实反映学校的教学质量水平, 提高高校的教学质量就会成为空谈。所以提高教学质量, 促进学风、校风建设必须要有良好的考风来做保障。

近几年来, 在高校规模不断扩大、学生数量增多的实际情况下, 各高校均在不断加强考试的管理, 控制考试违纪学生人数, 考风考纪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加强考风建设应该是多方面、多角度的, 同时也是一项长期的任务, 为了加强高校考试管理, 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提高考试管理水平

考试管理的科学性与公共性, 是促进考风建设的关键。考试管理可分为三个重要组成部分, 第一是考前管理;第二是考场管理;第三是考后管理。根据与近期违纪的同学谈话与调查我们不难发现, 通常是抱有侥幸心理的同学最容易作弊。针对这种情况做好以下三点就显得尤为重要。

1加强考前动员工作, 营造良好的考风环境

每次考前对学生、教师的动员和宣传工作是非常重要的, 根据心理学上艾宾浩斯记忆曲线, 考前动员与宣传工作有利于学生树立端正的考风, 使他们能够认识到考试的重要性, 强化他们的考试意识和考试观念。各教学单位应及时召开院、系领导会议, 发挥职能部门的作用, 全体动员, 齐抓共管;思想政治辅导员应召开学生干部会议, 发挥学生干部、党员的纽带作用;通过学生干部、党员对学生进行考试的诚信教育;帮助学生树立端正的考风。

2加强考场管理力度

有个别监考教师不能很好地履行监考教师的职责, 致使个别考试出现考试不公平现象, 例如在抽查试卷分析过程中发现同一课程不同的考场的考试分数平均值相差会很大, 这种情况引发了大多数同学的不满情绪, 导致了部分同学对考试公平提出了质疑。因此.加强对监考教师的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 应使每一位监考教师都能认真负责地、正确地履行监考职责, 保证考场纪律。同时学校要成立考试检查领导小组, 对考场进行细致、全面检查, 及时处理突发事件, 并认真进行考试考场的评估。另一方面要加强对参考学生的管理。要求学生必须凭有效证件如身份证、学生证等证件进入考试考场, 不得带任何与考试无关的东西进入考场。 (如相关教材、电子字典、手机、传呼机等通讯设备) 同时发动广大学生与不良考试行为做斗争, 建立有效的举报制度。认真查处每项学生举报, 以保证考试的公平、顺利的进行, 为创造良好的考试环境提供有利保障。

3加强考后管理力度, 做好评卷工作

考后管理主要指考试阅卷、评卷工作, 登记学生考试违纪情况并给予相应的处理。个别学生在上课期间不努力学习, 考试时通过各种关系, 跟任课教师套“关系”, 来达到通过考试的目的, 这种行为干扰了教师阅卷、评卷工作。针对这种情况, 学校要求相同课程由两名以上任课教师共同阅卷, 只能一人阅卷的科目学校会随机抽查试卷, 补考阅卷实行指定人员集中进行阅卷的形式, 通过这些手段有效地减少人情分的不良现象, 确保考试的公平性和严肃性。同时对部分违纪学生的处理要做到严肃、及时、公平。首先要根据学生所犯的错误依据相关规定作出合情合理的相关处分, 其次要通过教育手段使违纪学生充分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懂得考试违纪的严重后果, 从而达到教育本人的目的。

二改革考试形式, 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当今形势下, 高校在促进考风、学风建设中除了要提高考试管理水平外, 适时地改革考试形式, 促进学生对所学专业的热爱程度也是必不可少的方法之一。高等教育是一种专业教育, 它不像小学、初中、高中的教育那样有统一教学要求、教学目标, 高等教育中不同的专业有各自不同的特点, 不同的课程也有不同的课程要求。这种教学目标的差异化在客观上要求对学生的考试在形式、手段上应该采取多元化的形式。

高校考试应该从有利于考核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入手, 根据所学专业和课程的特点来进行。原来是单一的通过闭卷考试、口试、操作考试等形式, 过多的关注学生的期中、期末考试成绩, 而忽略了对学生平时对所学知识和技能掌握的关注。应改变这种单一的考试形式, 采取多种多样的考试形式, 打消学生对考试的投机心理。在考试中让学生灵活地运用自己所掌握的理论知识去解决、分析一些实际的问题和社会现象。

教育和引导学生, 就高校的考风、学风、校风建设而言是至关重要的, 学生是考风、学风、校风建设的主体, 只要抓好学生方面的各项工作, 考风、学风、校风建设也就好抓了。高校在日常的教育教学过程中, 一定要经常性地深入学生内部, 调查研究学生的所思所想, 多为学生办实事、办好事, 解除学生的后顾之忧, 排除学生的思想顾虑, 并为学生做好学习方法上的引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当代人生观、价值观, 帮助他们端正学习态度、明确学习任务、了解学校目的, 使其充分挖掘自己的内在潜力, 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更好地帮助学生完成大学期间所学的各门课程。

三加强考试管理, 发挥考试的天枰作用

所谓考试, 就是是通过书面或口头提问的方式考查知识或技能, 或是对所学知识的检测和评价, 它本身具有教学评价、教学信息反馈、教学导向、教学激励或教学鞭策功能。所以在考试过程中我们应本着“三公” (公开、公平、公正) 原则对待高校的各类考试工作。

1加强考试前对命题、保卷工作的管理。采用教

考分离、集体命题等形式组织考试的命题工作, 防止教师把关不严而向学生泄漏考题现象的发生;印制考试试卷人员应选平时工作责任心强、保密意识强的人员参加;加强对命题、印制考试试卷人员的管理, 切实把好考试保密关, 确保考试顺利进行。

2要规范“一切为了学生”的服务意识, 提前做好的考试中监考人员的技能培训。考前认真对监考人员

进行技能培训, 使监考人员熟悉业务, 认真负责。在考试过程中, 尽量解决学生遇到的困难, 如试卷破损、试题印制不清晰等问题。并协助监考教师迅速地、准确地下发试卷;缩减考生等待下发试卷的时间, 这样既有利于监考教师更多精力放在监管考场的纪律上, 也避免了考试结束时, 考生因考试时间不足而不能顺利交卷。

3要设立行之有效的对违纪现象的举报制度,

使学生去管理学生。发挥学生对考风、校风建设的主人翁精神。设立考风曝光台, 是学生充分认识到违纪可耻;并建立全校的考生诚信档案, 使每个学生充分认识到考试作弊的严重后果;认识到构建良好的考风、校风必须从自己的行为做起。使学生做到能自觉地遵守考试考场纪律, 考试中见到作弊行为敢于揭发、检举, 每位同学都能为高校的考风、学风、校风建设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4加强考试过程中的巡视力度。学校考试领导小

组和教务处全体成员, 根据实际情况需要分成若干组, 对各种考试的考场进行巡视, 对监考教师和考生起检查监督作用, 使参加考试的学生和监考老师都能充分认识到学校领导对学校考风、学风、校风建设的重视程度, 使其能够认真遵守考试考场纪律及认真履行监考教师责任。对违反了考场纪律的教师应按照学校制定的《教学事故认定及处理规定》进行严肃处理, 处理过程中要做到有理有据, 使受到处分的教师心服口服;并对其进行教育, 目的是为了督促监考老师在今后的工作中能够认真地履行自己的义务。对违反考试纪律的学生也应按照学校《考试违纪处理规定》进行严肃处理, 决不能枯息纵容。

5及时进行试卷的分析、评价工作。考试结束, 应

尽快组织相关专业教师及专家对考试试卷和最后的成绩进行全面地、系统地分析和评价, 在分析和评价考试的过程中我们可以总结出在考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并研究解决这些问题, 同时我们还要对考试情况进行总结, 召开考试工作总结评估会议, 开展互评和监督活动。以便促进考试的顺利进行。

综上所述, 大学期间的各种考试是教学过程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 考试的目的在于考核评定大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考试的考风是学校学风最直接的表现, 它也影响到高校学风、校风的建设和高校教学质量的上升。大学生是高校考风建设的主体, 考试考风管理的各项工作应针对这一主体全方位展开的。高校考风建设问题对于当代高校来说, 是一项繁杂的、持续性的工作。各大高校都非常重视这项工作, 管理严格, 齐抓共管, 以更好地促进优良考风、学风、校风的形成, 使高校更具有竞争力与生命力。

参考文献

[1]蔡卫峰.转变观念深化高校考试改革[J]高等理科教育, 2002 (05) .

[2]惠泱河, 卜晓军, 杜育锋.开展考试改革构建综合性全程考试新模式[J].中国高等教育, 2003 (07) .

[3]王凤花.完善高校考试管理工作应解决的两个问题[J].高教论坛, 2005 (02) .

[4]王秦辉.综合治理考风考纪加强高校学风建设[J].黑龙江高教研究, 2006 (02) .

[5]张文彬.浅谈高校考试管理的科学化和规范化[J].当代教育论坛 (宏观教育研究) , 2007 (01) .

[6]林国振.加强考试管理提高教学质量[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08 (04) .

[7]黄海燕, 李清泉.谈高校课程考试的改革[J].成人教育, 2008 (04) .

[8]陈慧.对高校考试问题的认识与思索[J].教育探索, 2001 (11) .

建设良好校风“三要素” 篇2

一、领导作风

一所好的学校首先要有一个坚强有力的领导班子。

领导作风要过硬。建设良好的校风,首先学校行政领导的作风要过硬。“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行政领导必须严格遵守和执行学校制定的规章制度,要求别人做到,自己必先做到,以身作则,要做师生的表率,要有敬业精神、服务意识和奉献精神。

领导作风要谦卑。行政领导不要高高在上,要放下架子深入教学第一线了解情况。谦虚谨慎、关心教师,不与教师争利,多听取教师的建议,不断改进工作方法。

领导作风要务实。领导作风务实才会用心工作,扎实工作,努力解决学校存在的问题。作风务实,才会深入细致,工作收到实效;作风务实,才会兢兢业业工作,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支持。

作风务实就是各职能部门工作要做到管理到位,服务到位。因此就必须多听群众意见,不断改进管理方法,要为师生排忧解难。学校领导并不是光布置工作、组织管理,而是重在管理组织过程中对师生们施加的影响和激励。

二、教师教风

教风是教师教育教学的特点和作风,是教师职业道德,专业知识水平,教学方法,教学技能等要素的综合表现。优良的教风是教师能做到忠于职守、爱护学生、言传身教、钻研业务、团结合作、管教管导、为人师表、开拓进取。

抓好师德建设。建设一支德才兼备的教师队伍,首先要抓好师德建设。教师要有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安教乐教、关心学生、爱护学生,认真履行教师职责,做到既教书又育人,严于律已,自觉提高职业道德修养。

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教师要有过硬的专业知识,有熟练的教育教学技巧,有高超的管理能力。教育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是创建教育品牌的落脚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上好每一节课,努力完成教学任务,做好差生的转化工作。同时要加强理论和业务学习,积极开展教育科研,都是形成良好教风的基础。

加强教师队伍的规范管理。不断完善学校的管理制度,做到管理到位,服务到位。同时领导要知人善任,选好班主任,关心每一位教师。

三、学生学风

良好的学风是学生思想品德、学习态度、学习方法等方面,通过教师培育而形成的一种学习风气。建设良好学风,应着重抓好如下几项工作:

切实抓好行为规范的养成。要以《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依据,对学生进行深入细致的思想教育工作,矫正不良习气,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的,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日常生活习惯。学校、年级、班级对学生的管理要求要一致,不要严宽不一。

创设有利于形成良好学风的内部环境。坚持开展创建文明班集体的活动,使此项评比活动,作为形成良好学风的一种较好形式。评比内容,要在学风方面加大分量。要加大学校正面风气的宣传力度,要加大对勤奋守纪、认真学习的学生表扬的力度,多设立各种激励学生进步的奖项和表扬。

通过校园文化建设,以各类教育活动为载体,努力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职能部门要加强对学生课堂学习的管理,保证课堂学习富有成效。对学生要加强学法培训指导,彻底消除乱班现象,对乱班课堂教学,组织管理不严的教师,要及时找其谈话,并做好帮扶工作。

严肃考风考纪,促进真诚勤奋学习。在做好课堂教学工作同时,要严抓考风考纪,以考风促学风。要加强考风考纪教育,严格考试制度,做到公平、公正使考试成绩客观、真实。只有抓好考风,学生对平时的学习才能认认真真、扎扎实实,端正学习态度,勤奋學习,形成良好的学风。

高校校风 篇3

一、围绕培育优良的校风、教风和学风开展党建工作, 是新时期高校党建工作的本质要求

高校党建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高校党建工作的任务很多, 当前最重要最紧迫的就是促“三风”、建“三高”。“抓党建、促三风、建三高”三个方面相互联系, 有机统一, 相辅相成, 前提是加强党的建设, 关键是培育优良的校风、教风和学风, 基本要求是建设具有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培养高质量的大学生、创造高水平的科研成果的“三高”大学, “抓党建、促三风、建三高”构成了新时期高校党建工作的科学体系, 实现了高校抓中心任务与促三风建设的有机结合, 抓好当前影响高校发展的重点工作与推进高校长远发展目标的有机统一, 追求师生满意与社会满意的有机协调。因此, 紧紧围绕培育优良的校风、教风和学风, 建设具有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培养高质量的大学生、创造高水平的科研成果的“三高”大学来开展党建工作, 不仅是实现高校根本任务的实际需要, 也是高校党建本质要求。

(一) 围绕培育优良的校风、教风和学风开展党建工作, 体现了高校党建工作的本质特性。

高校党组织紧密结合学校办学育人的工作特点, 围绕教学、科研这个中心和培养“四有”新人的这个根本任务开展工作, 党建工作才能找到自己的位置, 发挥应有的作用, 也才能体现学校党建工作的特性。相反, 如果学校党建工作远离学校的工作特点和实际任务, 甚至游离于学校中心工作和根本任务之外, 学校党建工作就失去了应有的意义, 党组织也就不可能真正成为培育优良的校风、教风和学风, 建设“三高”大学, 培养“四有”新人的坚强核心和战斗堡垒。

(二) 围绕培育优良的校风、教风和学风开展党建工作, 体现了高校党建必须服从和服务于育人中心任务的方向性。

党的中心任务是党的政治路线的重要内容, 它既是实现党的长远目标的实际步骤。高校党组织坚持紧紧围绕培养人才、发展科学、服务社会, 围绕教学、科研开展工作, 大力培育优良的校风、教风和学风, 从一定意义上说就是贯彻党的基本路线, 服从和服务高校党的中心任务的具体体现。同时, 学校培养人才主要是通过教学和科研等教育活动来实现的, 学校党组织只有坚持以教学、科研为载体, 把党的各项工作和服务活动植根于教学、科研等活动中去, 真正树立起围绕教学、科研工作抓党建的意识, 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 提高人才的素质, 建设具有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培养高质量的大学生、创造高水平的科研成果才谈得上服从和服务高校党的中心工作和根本任务。舍此, 学校党建就有可能失去正确目标和方向, 不仅学校的中心工作和根本任务难以实现, 学校党的建设也要受到损失。

(三) 围绕培育优良的校风、教风和学风开展党建工作, 体现了高校党建必须同学校中心任务相结合的原则。

学校党建工作紧紧围绕教学、科研工作进行, 为培育优良的校风、教风和学风、建设具有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培养高质量的大

学生、创造高水平的科研成果服务, 这就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把加强党的建设和实现培养人才的根本任务有机地统一起来了, 它有利于克服学校党建工作就党建抓党建, 党建工作和根本任务“两张皮”的倾向, 增强加强党的建设和实现根本任务目标上的一致性;有利于克服学校党建工作游离于学校中心任务之外的虚指标、软任务倾向, 增强把加强党的建设过程变成实现党的根本任务过程的同一性;有利于克服衡量党建工作好坏中的主观随意性或“实对实”倾向, 提高用培育优良的校风、教风和学风、建设具有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培养高质量的大学生、创造高水平的科研成果的实际效果来检验党建工作成效的真实性。

二、围绕培育优良的校风、教风和学风开展党建工作, 是实现高校培养人才目标的可靠保证

(一) 优良的校风、教风和学风共同决定着高等教育质量, 影响着高校的改革发展和前途命运。

加强学校党的建设的根本目的, 在于保证党的教育方针在学校的贯彻执行和培养目标的实现。社会主义大学的改革和发展是在党的领导下进行的, 紧紧围绕培育优良的校风、教风和学风的任务加强党的建设, 才能充分发挥党组织在学校改革和发展中的政治核心作用、保证监督作用、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 也才能确保建设具有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培养高质量的大学生、创造高水平的科研成果“三高”大学目标的实现。

(二) 加强党对学校的领导, 这是社会主义高校的一个显

著特征, 它是社会主义高校的性质、培养人才的基本规律和建设“三高”大学的特征决定的。学校党组织是学校的政治核心, 对学校的改革和发展起着导向引航和保证监督作用。着力培育优良的校风、教风和学风、建设具有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培养高质量的大学生、创造高水平的科研成果开展党建工作, 就能更好地发挥学校党组织在办学育人中的作用, 更好地坚持学校的社会主义办学方向, 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体师生的头脑,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就能更加有效地加强党对学校改革和发展的领导, 更加自觉地结合教学、科研和师生的实际协调关系, 化解矛盾, 做好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就能更有利于学校党组织参与对学校教学、科研等重大问题的讨论和决策, 更好地把握学校改革、发展和人才培养的社会主义方向, 充分调动和保护师生员工办学育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三) 组织保证是实现培育优良的校风、教风和学风、建

设具有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培养高质量的大学生、创造高水平的科研成果的基础工程。紧紧围绕培育优良的校风、教风和学风开展党建工作, 在党的机构设置上, 就能更好地坚持以有利于教学、科研和培养人才为基础设立党员的基层组织, 自觉地加强党的组织建设, 充分发挥党组织在教学、科研和培养人才中的战斗、堡垒作用;在党的队伍建设上, 就会坚持把政治思想素质好、教学科研能力强、自觉为教学、科研和培养人才服务等要求作为党员教育和管理的基本依据来抓, 并通过党员在教学、科研中的先锋模范作用, 带动广大教职工为搞好教学、科研和育人工作倾心尽力;在党的工作上, 就能借助开展党的各项活动, 把各方面的力量组织、吸引和调动起来, 形成一股强大的育人合力, 以促进和推动教学、科研工作有效进行和培养目标的实现。

三、围绕培育优良的校风、教风和学风开展党建工作, 是加强学校党建工作的科学途径

学校党建与培育优良的校风、教风和学风、建设具有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培养高质量的大学生、创造高水平的科研成果是紧紧相联的。紧密结合学校工作特点和根本任务开展党建工作, 不仅是提高人才素质的本质要求, 也是加强学校党的自身建设的唯一正确途径。

(一) 围绕培育优良的校风、教风和学风开展党建工作, 学校党建才有坚实的依托和基础。

党的思想教育就会由过去的“虚”转到“实”的方面来, 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就会从“无力”转到“有为”上来, 就能把教职工的思想、意志和行动统一到建设具有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培养高质量的大学生、创造高水平的科研成果的目标上来。党的组织建设才有可操作性标准。譬如, 在干部队伍建设上, 就会坚持在“四化”方针的指导下, 把提高教学、科研能力, 实现培养目标, 作为选拔、培养、考核党员干部的根本性问题来抓;在组织发展上, 就会积极把思想素质好, 教学、科研能力强的中青年教学科研骨干吸收到党内来。

(二) 围绕培育优良的校风、教风和学风开展党建工作, 学校党建才有明确的目标和责任。

学校党组织紧紧围绕培养人才开展工作, 保证学校培养目标的实现, 是学校党的建设的根本目标和不可推卸的责任。有了这样明确具体的目标和责任, 学校党组织在研究党的建设的目标时, 就会自觉地把加强党的建设和培育优良的校风、教风和学风的目标融会在一起, 统筹规划和安排;在研究党的活动内容和工作方式时, 就会把党的活动内容同建设具有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培养高质量的大学生、创造高水平的科研成果要求有机地结合起来;在总结检验党的建设时, 就会把党的建设同培育优良的校风、教风和学风的双重目标综合衡量, 并把培育优良的校风、教风和学风工作的好坏作为检验党建工作是否得力的第一标准。这样把党的建设始终贯穿于培育优良的校风、教风和学风之中, 寓于建设具有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培养高质量的大学生、创造高水平的科研成果之中, 不仅能促进和推动培育优良的校风、教风和学风、建设具有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培养高质量的大学生、创造高水平的科研成果目标的实现, 也为学校党建工作提出了更加明确的目标和任务, 赋予了在学校建设和发展中所肩负的重大责任。

(三) 围绕培育优良的校风、教风和学风开展党建工作, 学校党建才能充满生机和活力。

培育优良的校风、教风和学风是一项事关全局的战略性任务, 这就要求学校党组织必须从战略全局和新的伟大工程的高度来加强党的自身建设, 以便更好地促进建设具有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培养高质量的大学生、创造高水平的科研成果的要求;要求学校党组织必须通过多种渠道和途径, 从各个环节上, 多层次、全方位地加强党的建设, 改善党的领导, 以便更好地促进学校党组织的先进性和战斗力的发挥;要求学校党组织要随着时代和形势的发展变化不断赋予新的内容和要求, 善于根据形势和任务的变化, 进行新的探索和创造, 从实际出发, 改进党组织的活动内容、工作方式和方法, 使党的建设更加富有生机和活力。

摘要:加强“三风”建设是高校发展的永恒主题, 也是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结合点、着力点和突破口, 围绕培育优良的校风、教风和学风开展党建工作, 是新时期高校党建工作的本质要求, 是实现高校培养人才目标的可靠保证, 是加强学校党建工作的科学途径。

关键词:高校党建,校风建设,教风建设,学风建设

参考文献

[1].成孝予.抓好学风建设, 推进大学生全面成才[J].高校理论战线, 2005, 1

校训、校风 篇4

勤奋、文明、求实、创新

学习与生命同行

校训:诚信、博爱、砺志、自强

校风:团结、奋进、求实、创新

教风:敬业、爱生、进取、奉献

学风:勤学、好学、严谨、博学

学校办学理念意义说明:

学校以“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定基础”作为办学理念,是根据教育方针和办学的目标、宗旨及学校发展的需要而确立的。可持续发展是一种新的社会发展观,它的含义是保证学校具有长远、持续发展的能力。因此,在确定发展战略时应当具有可持续性,应当看到未来发展的需要和长远的利益,避免只顾眼前、片面追求短期效益的行为。从学校的发展角度出发,为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为使学校保持活力,必须坚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而要使学校可持续发展,必须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创造条件、完善办学条件,使学校硬件和软件都有利于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其次,小学教育作为培养人的摇篮,它对一个人才的培养更具有启蒙性、深远性、综合性、根本性的基础影响。它主要在陶冶人的情操、提升人的精神境界、确定人的理想信念,打好广博而坚实的学习基础,形成生存能力的确具有很强的基础性。人的基本素质的形成对他终生的发展产生深远和积极的影响。因此,教育必须为学生终生发展奠定这样的基础。

校训说明:

诚信——诚信既是为人之道,更是立业之本。学校要本着对家长、对社会负责的态度办学,坦诚接纳各方面的意见。“修辞立其诚”,在教育教学,乃至日常生活中,师生、生生间应以诚相待、相互尊重。

博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爱就没有创新。学校管理的爱能唤起教师“以校为家”的敬业精神,能鼓舞教师广泛汲取知识、吸收先进理念、创新教育教学方法,不断充实提升自我。对学生,教师要付诸全身心的爱,因为教师的爱能让学生乐学、好学,同时培养学生的多种兴趣、爱好和特长。

砺志——志存当高远,只有存在远大的理想和目标,教师“传道、授业、解惑”才有所方向,学生的学习才有所目标。结合学生的个性和特长,从小培养学生的志气,才能为造就社会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自强——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自强,是未来创新人才的优良的个性品质之一,是创新的核心动力。从小培养学生学会生活、学会学习,逐步发展起多方面的独立应对能力,具有深远的意义。它直接指向新一代在未来生活、学习、工作、事业中的独立生活、独立思考、独立成就的基本素质和能力的形成。学校在学生德育管理工作中将格外重视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不断促进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

校风说明:

团结——常言道“二人齐心,其利断金”,一个人的力量是微小的,团结才能众志成城。现在的学生多系独生子女,特定的家庭环境客观上可能造成许多孩子冷漠、自私,缺少相互协作的精神,为此,学校必须从小培养他们团结、友爱,学会与他人和睦共处,相互合作,相互帮助的良好品质。

奋进——要培养学生向书本学习、向社会学习、向自然学习的一种求知进取的精神。包括勇于开拓、敢于创新的意志和品质。要求各学科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善于设计一种独特的教育情境,引导学生树立信心,磨炼学生勇于并善于攻克难关的意志和品质。

求实——“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教育的真谛就在于:通过实实在在的传授与学习,掌握一定的本领,它容不得半点虚假。因此,学校教育教学都应遵循“务实求真”的原则。这样,我们培养出来的才是实实在在的“人才”。

创新——创新是任何事物向前发展的灵魂,没有创新的教育将是失败的教育,因为随着时代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教育对象的不断改变,我们的教法也必须不断地调整、更新,下一个世纪人才的素质重点体现在创新能力上。为此,作为教育工作者首先自己必须有创新意识,有创新精神,有创新行动。这样,我们才能够培养出有创新意识的学生,使学生在人生发展的历程中能以创新精神去求索。

教风说明:

敬业——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一个教师首先必须忠诚党的教育事业,乐于教书育人,否则就会误人子弟,我们倡导黄麻布小学教师不仅要把教师这一职业当成一个谋生的手段,更应视之为一个毕生追求的事业。

爱生——热爱学生既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也是高效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保证。古人言:“亲其师,信其道”。谁和学生建立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谁的教学就会受到学生的欢迎。教学活动中,教师不经意对学生的一个微笑,一声问候,一缕关怀都能起到春风化雨的作用,给他们感受到温暖,充满乐观和自信。

进取—— 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与发展,我们原有的知识已经远远不够,作为教师的我们必须要有深厚的专业功底,有渊博的文化修养,研究教育理论,还要努力掌握现代化教育技术,不断改进教法。

奉献——蜡炬成灰泪始干,春蚕到死丝方尽。教育事业是奉献的事业,需要教师有默默奉献的精神,不计较个人得失,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学当中去。这样,我们的教育才能真正的光芒四射,社会也才会因我们的耕耘与付出而变得更加和谐。

学风说明:

勤学——很早以前我们的祖先就有许多诸如“悬梁刺股”、“程门立雪”、“凿壁偷光’’等勤奋向学的故事,有道“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世间万事万物都遵循“一份耕耘一份收获”之理,大凡学业有成者都有一番鲜为人知的艰辛苦读。

好学——黄麻布小学的学生要“立志成材”,首先要从小树立为祖国繁荣富强而学习的远大理想,学习才有取之不竭的动力。周恩来从小就立有“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远大志向,才使他终生好学,博览群书,为中华民族的振兴事业做出伟大的贡献。

严谨——所谓严谨指的是严密谨慎,仔细认真。对待学问,我们讲究的是一种科学的态度。在纷繁复杂的知识海洋中,教师要教育学生用辨证的思维、带着传承与批判的观念去学习和运用。

博学——博学方能多才,在小学学习阶段,学生要广泛汲取“营养”,利用阅读、社会实践等方式开阔自己的视野,为自己储备广博的知识,丰富自己的经验,为今后中学、高中、大学,乃至走向社会铺下奠基石。

自尊 自爱 自律 自强 让学生自主理性地发展是我们的教育理念。

教风:循循善诱,诲人不倦。

陶冶心灵,启迪智慧。

学风:学而不厌,勤于钻研。

为学必真,求知探源。

校风:团结进取,严谨求真。

宁静致远,勇于创新。

校训: 厚德、博学、笃行、至善

办学目标:打造精品学校,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办学思想:尊重学生,关爱学生,不放弃一个学生 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

务实创新,积极进取

学校的校风建设之我见 篇5

贵阳十四中自办学以来,严格遵循“抓中心、讲实效、创条件、求发展”的办学思路,大力弘扬“合格+特长+创新精神+崇高品质”的培养目标,全面落实“特色办学,科研兴校,内抓管理,外树形象,巩固提高,逐步推进,突出德育,全面发展”的办学理念,经过半个世纪的风雨磨砺,锻造了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和一支敢于拼搏、吃苦耐劳的教师队伍,铸就了“奉献拼搏、不断进取”的“十四中精神”,形成了“文明、守纪、勤奋、求实”的校风。为建设良好的校风,我校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建设团结高效的领导干部队伍

学校加强领导班子建设,要求班子成员树立五种意识,即整体意识、超前意识、协作意识、服务意识和竞争意识。学校实行由党支部和教职工代表大会监督下的校长负责制,校长严格履行职责和权力,党组织充分发挥保障作用并加强制约和监督机制。教职工代表大会实现了制度化、规范化,定期召开教代会,审议校长、行政部门及中层干部的工作,讨论学校发展规划,参与学校民主管理,在学校管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学校通过了《贵阳十四中中层干部管理制度》、《贵阳十四中行政人员管理制度》,要求领导干部和行政人员“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逐渐形成了一个团结高效的领导班子。

二、加强教师队伍管理

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学校的每一项工作,都围绕提高教学质量展开。我校始终把校风建设放在教师队伍建设的首位,倡导以高尚的师德影响学生。首先,树立高尚的教师形象,培养教师的责任心、事业心、爱生之心。其次,加强教师教学业务管理,强化教学过程管理,完善教学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促进了学校工作的根本性和整体性提高。中青年教师带头进行课堂教学改革探讨,踊跃参加优质课竞赛活动,三年来,教师参加各级公开课、优质课达80多节次。《大成美育》、《学科“四结合”——基于〈几何画板〉下的数学创新思维培养及研究》等国家课题现已结题,有百余篇论文在国家、省、市级教育刊物上发表。学校对教师提出了学历高起点、教研高水平、教学高能力的三高要求,聘请专家学者来校讲学,选派教师赴校外参加培训,全员参加继续教育。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将先进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引入到教育教学中来。学校还通过骨干教师上示范课、青年教师上公开课、“老带新”结对子、“名师工程”等形式,努力提升教师教学水平,使教师赢得了学生的尊敬和社会的认可。

三、内抓建设外树形象

近年来,学校狠抓校园文化建设和环境建设。在上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学校投资一千多万元兴建校园。理、化、生等实验室的建设均达到国家标准,多媒体教室、微机室、音乐室、美术室、图书阅览室展示了现代学校的风采,学校还修建了250米环形跑道塑胶运动场,修建了综合大楼和室内体育馆。校园环境布局精巧合理,洁净雅致,还有紫藤缠绕的读书亭,文化韵味浓郁。学校是中央教科所大成美育基地,并被评为贵阳市绿色学校。优美的环境不仅陶冶了学生的情操,而且促进了学生讲究卫生、爱护花草树木、文明礼貌行为习惯的养成。学校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求知的氛围,一个成长的环境,一个发展的空间”,逐渐形成“校园优美,校风严明,教风端正,学风良好”的学校新形象。

作者系贵州省贵阳市第十四中学副校长

浅谈“校风” 篇6

一、从校长说起

校长在学校是核心人物, 他也是学校的主心骨, 校长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着教师、学生。校长一身正气, 教师队伍中的不正之风很难形成;校长注重仪表, 教师必穿戴整洁;校长讲话简练, 教师说话也不拖泥带水。反之, 如果校长喜欢喝酒, 那么教师的酒量肯定渐涨;校长喜欢打麻将, 教师在赌场上也能显露身影, 所以校长必须以身作则。一所学校在社会中的威信与学校的教学效果是相辅相成的, 校长是教师的榜样, 校长不能只是在教师大会上说得头头是道, 也就是说校长的话不能随便说, 要说到做到。校长主持正义, 那么班子成员中的不正之风就会收敛, 校长不能以身作则, 也很难管住手下的人, 因此, 作为一校之长首先要提高自身的修养。不光要有儒家的风范, 因为你是师者, 要传道授业, 还要有大将的风度, 因为你是带头人, 也有企业家的管理手段, 因为你要管理学校的财务, 换句话说, 你要领大家过日子。总之, 校长的原型代表着学校, 你的所作所为教师看在眼里, 社会也在关注。所以, 校长只有管好自己, 才能管好学校。

二、再说班主任

班主任是学校、学生、家长任课教师沟通的桥梁和纽带, 班主任工作的好与坏对班风的好坏是有直接关系的, 而班风的好坏也直接影响着校风。班主任首先要更新教育观念, 因为一个班级学生的思想转变光靠班主任是做不到的。每一个任课教师对学生都有很大的影响, 所以班主任一定要及时和任课教师沟通, 掌握任课教师上课时学生的表现, 与任课教师研究出行之有效的方法, 再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 班主任是和学生接触时间最多的人, 所以影响也最深。

三、抵御外来不正之风

学校风气的好坏也或多或少地受社会风气的影响。可谓正气足了, 歪风也就吹不动;正气不足, 邪气就会侵入, 那么学校除了要做好自身的防“病”工作以外, 也要通过一些其他的手段和方法来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如利用家庭访问的方法, 先做好家长的思想, 由家长来影响学生, 这样可做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因为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是很重要的。如果家里天天打麻将, 学生肯定会打麻将。所以家长的思想工作很重要。另外, 还可以请社会的名人名流到学校演讲。

秉承校训精神弘扬优良校风 篇7

一元复始, 万象更新。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集会, 举行常州第三中学春季开学典礼。在此我谨代表学校党委和行政领导向全校师生道一声真诚的祝福和诚挚的问候:祝大家在新的一年中身体健康, 学习工作进步!

今天我讲话内容的题目是:秉承校训精神, 弘扬优良校风。

何谓校训?校训是一个学校的灵魂, 是学校历史和文化的积淀, 是我们所有师生都必须共同遵守的基本行为准则与道德规范, 同时它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是学校教风、学风、校风的集中表现。

“诚毅”二字是我们三中校训———诚以待人, 毅以行事。“诚”是做人的基本要求, 上升到高度就是要对党对人民对祖国无限忠诚, 就是要说老实话, 做老实人, 办老实事;“毅”是做事的基本准则, 就是要艰苦奋斗, 学习、工作不怕困难, 志向坚定, 百折不挠。

何谓校风?简单点讲, 校风就是学校的风气, 是学校校训的具体外显和落实。它体现在我们的精神面貌上, 体现在学生的学风、教师的教风、干部的作风、班级的班风上。

敬业、严谨、爱生、善导是我校的教风;诚实、进取、乐学、善思是我校的学风;团结、文明、求实、创新是我校的校风。

新的一年、新的学期, 我们要继续秉承常州三中校训精神, 弘扬优良校风。

弘扬优良校风至关重要, 一个学校有了好的校风, 就会产生催人奋进的巨大能量, 教学质量必然会得到不断提高, 学校也一定能赢得家长、社会的肯定和好评。

校风=学风+教风+领导作风。培养好的校风, 首先要培养好的学风, 即在我们学生中应有很好的风气。要培养好的学风, 必须形成一种好的习惯。对我们每位同学来讲, 就是要与自身的一些坏习惯做斗争, 克服坏习惯的过程就是形成好的学风的过程。

好的学风从哪里来?来自好的教风。我们每位班主任和任课教师, 要以自己的实际行动, 以身作则地进行言传身教。我们每位教师既要关心爱护学生, 同时对学生也要严格要求, 做到管教管导, 教书育人。

好的教风从哪里来?来自好的领导作风。每位校领导、中层干部和党员, 都应自觉带头做到“讲政治、讲规范、讲团结”, “比学习、比工作、比态度”, 在工作上身先士卒, 在作风上身体力行, 为我们全体师生做出好榜样。

本学期时间短, 任务重, 有四件大事必须做好:一是学习贯彻落实好十八大精神, 二是完成学校第三轮主动发展规划的中期自评, 三是努力争取通过四星级高中的复评, 四是实现高一、高二学年结束考试和高三高考双丰收。

校训精神、优良校风就是一种无形的巨大的正能量!我相信, 只要我们能切实牢记校训精神, 并身体力行弘扬优良校风, 通过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 我们的任务一定能完成, 学校的办学目标注定会实现!

“寒梅雪中尽, 春风柳上归”。去年, 我校迎来了建校85周年的大喜日子。让我们全体三中人继承发扬常州第三中学85年办学兴教的辉煌历程所凝结成的宝贵精神财富, 励精图治, 奋发有为, 追求卓越, 争取办学再上新台阶, 学校发展实现新跨越。

全员育人理念与校风建设探究 篇8

学校的校风和教风学风的形成和发展, 始终是随着时代的发展, 教师、学生的变化而发展变化的, 这不仅因为有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的周期性和教师队伍的变化而需要发展变化, 同时更因为时代赋予了高等学校的使命要求在发生着发展和变化, 所以高校的校风、教风和学风建设就必须与时俱进, 并且常抓不懈, 持之以恒, 因而对于校风和学风的深入研究有其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 概念梳理

学校的校风、教风、学风建设始终是高校建设发展的永恒主题。教风是指一所学校教师育人的风气, 教师职业状况和思想风尚的具体体现;学风是一所学校学生在学习成才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学习态度和精神风貌的集合体;校风是一所学校内各类人群在工作、学习、生活等各个方面所表现出来的一种相对稳定的态度和倾向。

(二) 整体状况

校风具有整体统一性、个体差异性、相对稳定性、时代发展性、内涵广泛性等特点, 高校普遍存在的问题呈现复杂性和多样性。

教师自身的素质是提高教学水平的重要因素, 教师的教学水平决定了学生上课的积极性, 师德师风直接影响学生世界观、价值观的正确树立。教师队伍教学业务水平有限, 所讲课程因循守旧, 缺少创新, 不能为当代学生所接受;教师队伍年轻化, 教学经验不足;课堂上, 教师不主动维持教学秩序, 缺乏责任意识, 缺少与学生的良性互动, 致使教学质量乃至整体教育质量下降。学生自身缺乏远大理想, 学习目标不明确, 学习动力不足, 学习态度不端正, 学习纪律松懈。部分学生考试不及格、考试作弊、重修率升高、试读、退学学生数增加等现象普遍存在。

(三) 原因分析

第一是社会环境。面对飞速的市场经济发展, 高等教育产业化趋势明显, 招生就意味着效益, 高校争相扩大招生规模, 生源数量剧增、整体质量下降。市场经济中滋生的享乐主义、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功利化思潮等蔓延到高校, 给当代大学生和教师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 网络的普及, 非主流文化的网络文化和游戏冲击着高校意识形态, 浸染着大学生的思想健康。

第二是学校体制。尽管已经进入大众化教育阶段, 高校的许多教学管理制度、教育模式、管理观念还停留在精英教育阶段, 已经不再适应当前教育发展的需要, 需要不断更新。教学人员的主体地位得不到体现, 严重损害了教师学习和教学积极性;学生的后勤保障不足, 对学生学习的管理、监督和约束不得利;对于老师和学生的考核评价制度、科研体制、职称评定等都有不同程度的不公现象存在。不少高校盲目攀比, 盲目追求上档次, 导致不少教师出现重科研、轻教学的倾向。

第三是个人素质。师生自身存在的问题是产生不良学风的关键所在。在个人理想和人生目标方面, 对于未来的人生定位、职业规划缺乏信心;在学习目的和学习意识方面, 师生在学习内容上注重实用、重应用学科、轻基础学科, 重专业知识、轻政治理论等现象, 特别在学习方法、学习手段上会采取一些浮躁的、急功近利的倾向;在个人价值观和成就动机方面, 对自我能力的实际估计程度制约着个人抱负水平。

二、全员育人理念研究

全员育人, 即高校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做到统筹协调, 齐抓共管, 在发挥学生工作队伍核心与骨干作用的同时, 更要做到全体教职员工都来关心和重视学生思想政治工作, 形成全员育人的工作体系与格局, 真正把工作落到实处。

(一) 教书育人:全体教师的职责

教师应有德育的意识和主体性教育的观念, 用自己的亲身实践去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我们必须培养具有主体性教育理念的主体性教师, 特征如下:一是有主体意有主体性, 有一套自己用之有效的有个性特点的与众不同的教法。三是教学活动具有主体性, 他要对学生进行有创造性的主导活动是一种能体现教师个性创造的活动。

教风是校风的主导, 首先, 应建立民主型教学关系。在课堂上大学教师应尊重大学生, 重视集体作用, 用民主方式讨论和解决问题, 应该虚心听取大学生意见。其次, 必须强调树立大学教师的职业道德, 是培养教风的重要内容之一, 忠诚人民的教育事业, 热爱大学生, 是大学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在抓教风建设时, 要十分注意掌握政策, 注意工作的方式方法, 防止挫伤大学教师的积极性;要加强教师的思想教育工作, 提高教师对教书育人工作的认识和对教育事业的强烈责任感;要逐步健全和完善教师工作规章制度, 严格教学考核, 并把考核结果作为教师聘任、提职、晋升和奖惩的重要依据。

(二) 管理育人

思想上, 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 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 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 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 是对大学生进行主题教育的基本内容。在教育的过程中, 既要坚持活动的规范性, 又要注重活动的层次性。文化上, 一是学术提升素质。开展大学生学术科研活动是高校思想教育与素质教育结合的一项重要工作。要通过鼓励学生进行科研立项、参与各类学术科技竞赛营造学术氛围, 使学术活动成为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手段。二是校园文体活动。文体活动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一所高校凝炼和展现自身文化特色的重要载体。三是高水平社团建设。社团是学生实现自我管理和自我提升的重要场所。学校要支持学生通过各类社团活动展示才华、锻炼能力, 为学生提供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 使学生文化素质不断提高。管理上, 教育者、管理者注重以平等的身份与学生交往, 尊重学生、理解学生、爱护学生。一方面在与学生的交往中, 以自己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教育和影响学生, 使学生在与管理人员的联系与交往中, 感受到其良好的品德乃至其人格的魅力;另一方面, 从管理和管理制度的角度出发, 要注重强化制度管理, 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 对学生进行考核, 逐步培养大学生集体生活的习惯和集体观念。

三、加强全员育人与推进校风建设对策研究

坚持以人为本理念、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指导, 加强全员育人理念贯穿于教育教学等各项活动始终, 真正实现他律到自律, 全面推进校风、教风、学风的建设。

(一) 更新观念, 推进教师创新性转型

学者型教师是当今对教师职业提出的要求, 对教学进行反思的途径主要目前有:1.立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和现象, 申报课题、撰写论文, 让科研与教学密切结合。2.对备课的过程和理由, 选材的原则等进行说明。3.将讲课者处理问题的方式与白己预想方式相对照, 发现其中的出入。4.向学生征询对自己教学的反馈意见, 及时整理分析, 形成书面文字以供日后参考。5.教师在教学过学学习者角色, 可以将教学日记、评课记录、学生意见、听课记录和课题成果进行小组学习, 或者专门开设学习报栏呈现和宣传其中的优秀成果。

(二) 以人为本, 改变思想政治工作模式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和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强调了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广大高校更应该在理论与实践层面上进行思考与创新。强化实践性,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注重方式方法, 不能泛化, 不能生硬灌输, 更不能空洞说教;强化连续性,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伟大事业、一门科学和一门艺术, 也是一个不断完善发展的过程;强化可操作性,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变革, 高校思想政治领域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新情况、新问题, 这就要求我们进一步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 把握规律, 与时俱进, 积极创新, 切实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化水平。

抓好辅导员队伍建设, 构建网络思想政治工作模式。坚持教育管理相结合的原则, 相辅相成, 自律与他律相结合的原则, 疏导与堵截相结合的原则, 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的原则, 主动引导与平等交流相结合的原则。将教育思想融入到日常生活的各种教育因素及方式中, 以循序渐进和潜移默化的状态而进行的教育方式。

(三) 推动学生自身素质提高

重视学生在学风建设中的主体作用, 进而推进校风建设, 全员育人取得成效的关键所在。大学生要形成正确的学习态度、学习动力、学习方法, 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必须依靠他们自身的努力, 因为他们才是进步和成长的内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才能使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作用发挥好, 才能使学生真正认识到学校有良好的学风不只是学校领导和老师的事, 而是与学生自己密切相关的事, 是自己学习生活收益最大并受益终身的事。

大学校风的建设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的、基础性的、战略性的系统工程, 绝不是依靠一段时期的建设就能形成的大学校风建设要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正确处理全员育人理念下各个层面的关系积极推进素质教育, 保证大学生全面健康地成长, 优良的校风需要不断地向个校师生员宣传和灌输优良校风建设的思想, 需要长期的积淀和整合以及全校师生员工坚持不懈地努力才能取得实效。

参考文献

[1]张维迎.大学的逻辑[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4.

浅谈发挥校风环境的育人作用 篇9

一、创造活跃学术研究的良好环境

活跃学术研究, 才能适应世界科学技术的发展, 既出人才, 又出理论精品。创造活跃学术的良好环境, 关键在于正确贯彻“双百”方针。为此, 要正确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一是发扬学术民主与遵守法制的关系。学术民主必须坚持在法制的基础上进行。在这个基础上, 鼓励大家对学术前沿和事关国家、社会发展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 充分发表各种意见, 发表独到的见解, 推动理论深人发展。要划清学术问题与政治问题的界限, 不以处理政治问题的方式处理学术问题。学术研究要以理服人, 不能以势压人, 学术观点不强求一致, 允许不同观点的争呜。二是管理与繁荣的关系。强调管理并不是不要繁荣, 管理是手段, 繁荣是目的。管理得好, 会使学术研究有序、高效地进行, 防止可能发生的问题, 有利于学术的繁荣。因此, 要一手抓管理, 一手抓繁荣, 做到以管理促繁荣。思想政治工作要渗透到管理工作中去。三是内部争鸣与公开发表的关系。学术无禁区, 宣传有纪律。在学校的一定学术范围内, 提倡不同学术观点的碰撞、交锋, 但在公开发表时, 必须遵守政治纪律、教学纪律、保密纪律、宣传纪律。积极倡导、鼓励和支持大家解放思想, 大胆创新, 多出标志性成果。要引导大家端正学术研究的风气, 反对材料封锁、文人相轻、自我封闭、文字搬家等不良风气, 形成信息共享、集体攻关、独立思考、互相学习的好风气。

二、大兴尊师重教之风

尊师重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新形势下, 要尊重人才, 重视教育, 培养尊师重教的良好风尚, 要利用各种途径, 采取各种形式, 宣传教学科研工作的重要性、艰苦性以及教研人员努力拼博的无私奉献精神, 从思想上强化尊师重教的意识, 牢固树立为教学科研服务的思想。各行各业的同志都要满腔热情地关心爱护教学科研人员, 对他们多一些理解和尊重, 尊重他们的主体地位, 尊重他们的劳动特点, 尊重他们的劳动成果。要善于发现人才、培养人才、团结人才、使用人才, 千方百计在帮助他们提高政治、业务素质上下功夫, 支持他们参加各类学习培训, 鼓励他们在职攻读硕士、博士学位, 增加出国留学、考察的数量, 增加到部队代职、任职和调查研究的批次, 对教研人员的缺点和弱点要本着关心和爱护的态度, 及时给予批评帮助和引导, 使他们素质更全面, 为他们脱颖而出创造条件, 力争多出名专家、名教授。在福利待遇上要体现教学科研人员优先的原则, 千方百计地解决他们在工作、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 使他们解除后顾之忧, 集中精力搞好教学科研。广大教学科研人员也应自尊自重, 增强光荣感、使命感和责任感, 为人师表, 努力塑造“人类灵魂工程师”的良好形象。

三、营造民主团结、遵纪守法的风气

一个团结的充满正气的集体, 是积极性、创造性发挥的重要条件。实践证明, 团结好、风气正的单位, 既出人才又出成果;反之, 既影响事业, 又损害人才。军队院校人员相对稳定, 大家共事时间较长, 彼此相知较深。这一特点总的来说有利于形成团结和谐的局面。但是如果团结搞不好, 矛盾越积越多, 解决起来难度就更大。做好思想政治工作, 就一定要把增强团结作为一个重要课题。在单位内部要形成这样一种局面, 即人人维护团结, 有利于团结的话就说, 有利于团结的事就做, 谁闹不团结, 谁就会受到大家的批评, 使搞不团结的人和事没有立足之地。要坚持依法治校, 讲纪律, 守规矩。一个集体没有严格的纪律, 就很难形成团结和谐的局面。要反对那种只要组织照顾, 不要组织纪律、自行其是的现象, 严格遵守各种规章制度。院校要贯彻从严治校的方针, 认真落实各项规章制度, 建立正规的教学、工作和生活秩序。要从严治教、治学、治考, 端正教风、学风、考风。

高校校风 篇10

如今,各地教育行政部门正在根据国家有关义务教育的法规,结合本地实际情况,积极思考如何消除“择校风”的问题。有的已拿出了具体的措施,并付诸实施。总体上讲,有以下三个方面是必须予以重视的。

一是加大政府投入,保障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首先,办学条件是教育均衡发展的基础。我们要在加大投入的前提下,均衡地给城乡公立学校拨付教育经费,制定中小学办学的统一标准,使各校在“硬件”、“软件”上相同或相近,以促进教育均衡化。如果公立学校能够均衡发展或大体均衡发展,愈演愈烈的“择校风”就会弛缓下来。其次,教师是学校第一资源,是教育均衡发展的关键。家长、学生择校在很大程度上是择师。但由于教师待遇偏低或工资按时足额发放得不到保证,在经济条件不好的地区和学校,骨干教师流失的现象也较突出,造成了学校间教师资源配置的不平衡。

二是改革招生制度要遏制义务教育阶段的择校倾向。初中择校的根本目的,是选择优质高中,即为考上重点高中作准备。因此,我们要在制度保障上对“择校”有所遏制。如湖南省某市教育局以改革高中招生制度为突破口,促进义务教育阶段教育均衡发展,取得了初步成效。该市自2005年起,就开始改革高中招生办法,即以全市城区各初中(含完小的初中部)在读、在籍、在册的初三毕业班学生为基数,将省级示范高中的招生指标划片分配到校,再以中考成绩为依据择优录取(由市局统一划定最低录取分数线)。初步实践证明,湖南某市的这一做法有力地遏制了初中择校倾向。一方面,弱化了校与校之间的应试竞争,有助于初中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这使重点班、加班补课的现象明显减少;另一方面,由于较为平均地分配了省级示范高中的招生指标,使条件较差的初中校的学生将有更多的机会考入省级示范高中,这必将引导初中校生源流向,逐步遏制义务教育阶段的择校倾向,改善薄弱初中校生源质量,调动这些学校的办学积极性,有利于初中教育的均衡发展。

当然,遏制义务教育阶段择校倾向是一个系统工程。从这一意义上讲,政府应有效地引导考试评价制度改革,在全国范围内整体推进。

三是依法规范“名校”办“民校”,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公办不择校,择校找民办”。《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明确规定:“公办学校举办的民办学校应当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具有与公办学校相分离的校园和基本教育教学设施,实行独立的财务会计制度,独立招生,独立颁发学业证书。”但目前省级示范高中所办的民办学校,离这个要求差距较大。群众意见比较大的主要是质疑这种择校收费的合理性。因此,要坚决按照上述“条例”的要求,规范省级示范高中所办的民办学校的办学行为,使其成为名副其实的民办学校,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公办不择校,择校找民办”。

作者系湖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史志研究所所长

高校校风 篇11

一、高职院校校风建设再认识

校风在一定的历史发展过程和长期的教育实践中, 经过全体成员共同努力而逐步形成的、相对稳定的, 并通过办学宗旨、办学成就、校园面貌、师生群体诸因素体现出来的一种精神状态和思想作风, 是学校全体成员共同具有的富有特色的稳定的行为倾向。良好的校风主要包括以下内容:有严谨的治学态度;有明显的教育目的和学习目的;有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作风;有符合时代要求的精神风貌。

高职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党和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战略部署与支持引导下, 可谓异军突起, 已经成为服务社会转型和经济结构调整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客观地讲, 我国的高职教育虽然取得了长足进步, 也呈现出快速发展的势头, 但因起步晚、起点低等客观因素造成的先天不足现象明显, 还要经历很长的开拓、创建、探索期, 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实践上, 都需要去奋力探索。纵观全国近1 300所高职院校发展史可以看出, 我国的高等职业院校绝大多数是由专科学校、国家级重点中专、国办普通中专合并、重组或升格而来。由于成立时间短, 改革、建设任务重, 招生、就业压力大, 学校的主要精力基本都放在生存发展上, 往往易忽视校风建设。

据了解, 到目前为止仍有95%以上的高职院没有明确提出校风建设问题;部分学校正在探索建设什么样校风和如何建设良好校风的问题;还有的学校存在着严重的校风问题。如领导班子不够团结, 管理水平不高, 服务意识不强;部分教师价值错位, 缺乏现代教育思想理念, 教学方法陈旧, 实践教学手段单一;学生目标不明, 对学习缺乏足够的信心, 没有主动地投入到各项学习活动中, 良好的学习习惯没有养成, 道德水准低下, 言行不轨, 寻衅滋事, 打架斗殴, 酗酒赌博等。上述种种现象, 既有社会上一些不正之风侵袭的原因, 又有这几年高等教育急剧扩大规模所带来的管理不力、目标模糊问题。这一普遍现象, 已经成为高职院校提升综合办学水平、坚持内涵式发展的瓶颈之一。如若广大高职院校再不认真面对, 不防微杜渐, 不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教育引领师生正确的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 就难免使一个大学的校风走偏、教风松懈、学风颓废, 从而影响高职院校的育人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

二、校风建设的宏观政策引导

高职院校校风建设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 它需要学校管理者从学校实际情况出发, 制定出具有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的校风建设的具体目标和措施, 加强宏观政策性引导, 并努力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 综合地、全方位地付诸实施。

第一, 提高认识, 加强领导, 形成明确导向性的强势舆论氛围。高职院校管理者强烈的责任感和事业心是办好学校的前提, 高尚的道德品德, 以身作则的精神, 是办好学校的根本。高校管理者对校风建设的重大意义及科学定位要有正确认识和足够重视。要根据学校自身的历史传统、培养目标、办学理念、所处地域等实际情况, 将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结合起来, 努力培育体现时代精神和学校特色的优良学风。积极建立健全校风建设组织机构, 全面谋划、科学规划校风建设工作方案, 认真组织实施, 常抓不懈。在加强校风建设中, 充分发挥学校校报、校刊、校园网等校园媒体, 宣传学校的优良传统和学校精神, 使之成为团结师生员工, 规范学校成员行为和价值取向的精神力量, 促进学校总体目标的实现。优良校风的建设总是在已有的校内外精神氛围基础上进行的, 这些氛围究竟如何, 管理者需做客观全面的分析, 看哪些因素对优化校风有利, 哪些因素有害, 哪些因素可控, 采取的方法适合不适合学校的具体情况。学校校风中究竟存在哪些不良现象, 分析其主要症结是在社会风气方面, 还是在学校自身, 是在教风方面还是学风方面, 是在领导方面, 还是在群众方面;是在纪律方面, 还是在人际关系方面。对这些问题要有清醒的认识, 进而对抵制什么, 倡导什么做出正确的论证, 提出明确可行的目标和配套措施。在具体实施中, 领导的动态管理应畅通, 要有布置有检查有督导, 及时鼓励表彰先进, 批评鞭策落后。特别是要抓住新学年初始和新生入学的有利时机, 大张旗鼓地宣传教育, 从而使学校的先进典型及其体现的时代风貌引导校园舆论主体。

第二, 努力形成廉洁高效的工作机制, 树立良好的领导工作作风。学校领导干部在校风建设中应起带头作用, 身先士卒, 率先垂范。要做到这一点, 领导干部必须树立全心全意为全校师生服务的思想, 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 遵纪守法、廉洁奉公、作风民主、公道正派、知人善任、团结同志。工作既雷厉风行, 又扎扎实实, 有开拓创新精神、胸怀全局、开拓进取、严以律己、宽以待人、关心群众帮助师生解决实际问题。

第三, 努力增强师生员工的主人翁责任感, 形成校风建设的合力。师生员工是学校各项活动的主体, 也是培育优良校风的主体, 他们能否以主人翁姿态自觉主动地参与到学校建设中来, 这是校风建设的关键。营造良好校风, 必须充分调动起全体师生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此, 学校要加强思想政治工作, 经常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对全体师生员工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职业道德教育和学风教育。从而使师生员工自觉地把远大理想同自己的学习工作结合起来, 树立全局观念, 识大体, 顾大局, 讲团结, 讲协作, 讲奉献, 人人关心学校的建设和改革并积极参与其中, 人人从我做起, 从小事做起, 自觉抵制社会不良风气对学校的侵扰。学校的基本任务是育人, 教师、管理人员、后勤人员在育人方面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在校风建设中都起着主导作用。领导要通过率先垂范和深入细致的工作, 使教职员工树立起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崇高职业观, 树立起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自觉的美育意识, 努力做到各尽其责, 为人师表, 以其出色的工作, 美好的言行和仪表去影响和感染学生。特别是教师处在育人第一线, 不仅要给学生传授知识, 更重要的还要塑造其灵魂, 教师更应以严谨的教风、模范的行为、良好的形象为学生做表率, 以教风促学风。

第四, 高度重视师德建设, 积极塑造严谨治学的教风, 培养教师爱岗敬业、严谨、爱生的良好品质。良好的教风是学校教师的师德修养、教学水平和教师责任的重要体现。优良的教风对于形成良好的学风,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形成良好的教风就是要使教师具有爱岗敬业、立德修身、严谨治学、奉献垂范的良好风范。这就要求教师对自己的工作和职业有着强烈的荣辱感、神圣感及使命感。教师的职业操守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各种道德素养的形成。教师只有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才能教好书, 育好人, 这就要求教师必须率先垂范, 做奉献社会的榜样、表率和典范。

第五, 理顺人际关系, 构建和谐校园。人际关系是广泛存在的人为的客观关系, 它蕴藏着复杂而丰富的理智和情感内容。校园人际关系是校风中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 校园人际关系宽松和谐, 人们相互传递美好的情感媒介, 人们的心情舒畅, 有安全感, 无后顾之忧, 把主要精力集中于教学科研和学习工作上, 自然会优化育人环境。反之, 人际关系紧张冷漠、互存戒心、相互设防、不沟通不理解, 相互拆台, 勾心斗角, 不仅使个人身心受到不良影响, 而且会增加内耗, 使系统整体的功能受损。为此, 学校要通过管理思想、管理制度、管理措施等理顺人际关系。就领导和群众的关系而言, 领导是矛盾的主要方面, 首要的是领导要关心群众, 以情感人, 以理服人, 为群众多办实事, 为他们排忧解难, 在领导和群众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教工之间要以诚相待, 互相尊重, 克服文人相轻的陋习, 互相理解、求同存异、与人为善, 通过谈心消除隔阂。师生在教学上既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更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做到教学相长。只有团结搞好了, 上下左右才能搞好协作, 从而形成强大合力, 实现学校的总体目标。高校校风建设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 优良校风的形成不可能一蹴而就, 需要管理者和全体师生员工共同努力, 相互配合, 持之以恒, 不断总结经验, 不断探索其规律, 高校的校风建设一定会上一个新台阶。

第六, 积极培育良好的学风、班风, 以改善学生的学习环境。良好的学风就是学生集体或个人在学习过程中, 表现出来的带有倾向性的、稳定性的态度和行为, 就是要在学生之中形成修身厚德、好学向上、立志成才、服务社会的良好风气。良好的班风就是在学生群体中形成一种良好的氛围, 使得学生置身于这样一种环境中能够被这种良好的风气所同化, 最终形成一种稳定的态度和行为。

第七, 大力营造整洁、优美、和谐的校园环境, 以陶冶学生情操。优美、整洁的校园环境, 给人以赏心悦目的感受, 坚持环境育人理念。置身于优雅的环境之中, 很容易激发学生积极向上、向善和追求美好事物的决心和勇气。校园内的这种文明、整洁、优美、和谐环境在给人带来美的享受的同时, 也会引发人的思考, 激发人的斗志。

三、小结

上一篇:组织部长的研究报告下一篇:动力学模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