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高速插秧机

2024-11-05

水稻高速插秧机(通用10篇)

水稻高速插秧机 篇1

0 引言

自2004年国家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 实施“农机具购置补贴”政策和“三农”政策以来, 中国农机工业和农业机械化迅猛发展。在国家农机化产业政策的支持下, 插秧机的推广步伐进一步加快, 由于高速插秧机操作轻便、作业效率高、插秧质量好等优点, 发展尤为迅速, 成为了一些农场种植大户和农机服务组织的重要水稻机插机械, 尤其是苏南地区推广率几乎达到100%。

高速插秧机是一种新式的作业机械, 在实际使用中受机手自身技术水平的制约, 存在不少调整使用的问题, 影响正常作业, 甚至危及人身安全。因此, 如何调整好载秧台与分插机构, 以适应不同地域、不同田块的农艺要求, 保证合理的穴株数, 充分发挥机具的工作效率, 对保证作业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同时, 打破一家一户的土地界限, 开展跨区作业, 推进机插秧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和产业化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从插植原理入手, 主要提出插植部分动力传递路线和取苗量调整中存在的问题, 并结合实际生产作业, 介绍了高速水稻插秧载秧台和分插机构的调整项目、技术要求、调整方法及调整时的注意事项, 可供高速插秧机机手及作业人员参考。

1 动力传递路线

插秧机插植部分是插秧机工作的部件, 完成插秧作业, 并能根据种植状况进行调节, 主要由传送箱、插秧箱、旋转箱、插植臂和载秧台五部分组成。其结构组装截面如图1所示。

插植部的动力传递路线:从发动机传出的动力经过HST (花键) 传递给变速齿轮箱1号轴 (齿轮) , 然后经过副变速挡位切换轴 (株距调节齿轮) 到2号轴, 2号轴与插秧1号轴 (11齿/25齿) 啮合, 通过株距变速换挡杆的调整, 改变株距大小, 动力传递到插秧1号轴, 经一对锥齿轮传动改变方向后, 动力经插秧2号轴、插秧轴、动力输出轴向插秧机工作部分传递, 到传送箱输入轴, 此后, 在传送箱内动力分为三部分。

1.输入轴2.横向传送轴3.横向传送丝杆4.横向传送换挡杆5.传送箱1号轴6.纵向传送凸轮轴7.左插秧轴8.左传动轴9.中央插秧轴10.右传动轴11.右插秧轴12.右旋转驱动轴13.中旋转驱动轴14.左旋转驱动轴

1.1 横向传动

高速插秧机横向传送有18、20、26次取苗量改变三种, 可进行切换, 如图2所示。切换操作与载秧台的位置无关, 通过操作单触式横向传送切换手柄进行切换。其操作手柄在载秧台的下面, 动力经动力输出轴、输入轴传入传送箱后, 经过一对锥齿轮 (13齿/13齿) 传递, 改变传递方向到传送箱轴1, 此轴上套有滑键和3个齿轮, 3个齿轮 (13齿, 13齿, 11齿) 分别和横向传送轴上的3个齿轮 (18齿, 20齿, 22齿) 结合;从而实现18、20、26三种横向取秧次数变换。切换横向切换手柄后, 通过横向传送换挡杆使横向传送换挡键滑动。该横向传送换挡键切换时, 在换挡键弹簧的作用下, 向传送箱1号轴的轴径方向避让。传送箱1号轴与横向传送换挡键一起转动, 而齿轮在横向传送换挡键不啮合的状态下不会转动。在齿轮中任意一个的键槽与横向传送换挡键的位置吻合处, 通过换挡键弹簧的作用下, 横向传送换挡键进入齿轮中任意一个的键槽中, 齿轮中的任意一个将与传送箱1号轴连接, 以传递动力。传递该动力的齿轮将驱动横向传送轴和横向传送丝杠, 使载秧台左右移动。

动力传递路线为:插秧2号轴→插秧离合器 (花键、万向节) →插秧轴、动力输出轴 (圆柱销) →输入轴 (13齿/13齿) →传送箱1号轴 (滑键、齿轮结合) →横向传送轴 (弹簧销) →横向丝杆 (转子、支架) →载秧台。

1.2 纵向传动

为使插秧爪的取苗量和纵向传送带的秧苗纵向传送量始终保持相等, 与载秧台的上下位置 (取苗量) 连动, 改变纵向传送带的动作量, 如图3所示。纵向传送凸轮轴在插秧部被驱动时始终旋转, 当载秧台到达右端或左端时, 纵向传送凸轮顶起滚轮离合器支架, 滚轮离合器支架被顶起后, 滚轮离合器将驱动纵向传送轴, 使纵向传送带动作, 这样, 载秧台上的秧苗便被传送到下方, 滚轮离合器支架被顶到后面, 在复位弹簧的作用下返回下方;此时, 由于在滚轮离合器内部空转, 动力不会被传递到纵向传送轴上, 因此, 纵向传送带不动作。操作取苗量调节手柄, 根据操作方向和操作量, 通过取苗量调节杆、滑动板和载秧台上下移动。同时, 由于取苗调节支架也沿着取苗量调节杆的牵制杆上下动作, 因此, 滚轮离合器支架被纵向传送凸轮顶起的开始点会改变, 导致动作行程发生变化, 从而使纵向传送带的动作量也发生改变。

1.横向传送换挡杆2.传送箱1号轴3.横向传送换挡键4.换挡键弹簧5.13齿齿轮6.13齿齿轮7.11齿齿轮8.链条链轮9.带毂26齿齿轮10.纵向传送凸轮轴11.横向传送丝杠12.横向传送轴13.16齿齿轮14.20齿齿轮15.22齿齿轮16.传送箱

动力传递路线为:移动插秧2号轴→插秧离合器 (花键、万向节) →插秧轴、动力输出轴 (圆柱销) →输入轴 (13齿/13齿) →传送箱1号轴 (滑键、齿轮结合) →横向传送轴 (18齿/26齿、弹簧销) →纵向凸轮轴 (通过与单向离合器支架结合) →单向离合器→六角传动轴→皮带滚轮驱动齿轮→皮带驱动轮→皮带。

1.滚轮离合器支架2.纵向传送凸轮3.取苗量调节手柄4.取苗量调节杆5.滑动板6.取苗量调节支架7.牵制杆8.滚轮离合器9.纵向传送轴10.纵向传送皮带11.纵向传送凸轮轴a.增加取苗量时b.减少取苗量时

1.3 插秧动力传动

此动力路线完成取秧动作, 动力传递路线为:插秧2号轴→插秧离合器 (花键、万向节) →插秧轴、动力输出轴 (圆柱销) →输入轴 (13齿/13齿) →传送箱1号轴 (链条) →中插秧箱内安全离合器轴 (平键) →左右插秧箱内安全离合器轴 (链条) →旋转箱驱动轴 (齿轮) →旋转箱→插秧臂。

2 插植部的调整

在高速插秧机进行首次插秧作业前或拆卸载秧台后, 都必须对取苗量进行调整。调整的项目有如下几项: (1) 载秧台横向分配量调整; (2) 纵向传送带动作量的调整; (3) 插秧爪和取苗口导杆的间隙; (4) 标准取苗量调整。

2.1 载秧台横向分配量调整

在纵向取苗量不足时可以进行横向取苗量调整;根据苗的大小, 也可以进行横向取苗量调整。当秧苗是成苗时, 横向插秧次数调整为18次;当秧苗是中苗时, 横向插秧次数调整为20次;当秧苗是小苗时, 横向插秧次数调整为26次。

当需要拆卸载秧台时, 应先拆下载秧台下面的四个M8安装螺栓, 再拆下横向传送支架, 组装后, 一定要调节载秧台的横向分配。载秧台的横向分配利用分配调节螺栓进行, 此时应注意横向传送支架与横向分配调节螺栓的间隙为标准值0~0.3 mm之间, 且分配调节螺栓在横向传送支架的长孔间上下轻轻活动时进行调节, 如图4所示。载秧台的横向分配具体调节步骤如下:

(1) 将插秧部上升到插秧爪不会接触地面的高度, 利用液压锁定杆锁定。

(2) 将横向传送次数设定为26次。

(3) 将副变速手柄置于“中立”位置, 将栽插离合器手柄置于“插秧”位置, 再将主变速手柄 (HST手柄) 操作至“前进”侧, 向左端或右端移动载秧台。

(4) 在横向传送将近左右终端时, 即插秧爪将要通过滑动板的位置, 踩下刹车踏板进行锁定, 关停发动机 (此时, 栽插离合器手柄保持在“栽插”位置的状态) , 用手转动旋转箱, 使载秧台到达左右终端位置。

1.分配调节螺栓2.横向传送支架3.锁紧螺母

(5) 测量载秧台 (中间材料) 与苗口导杆的伸出量a<1.2 mm, 如图5所示。以相同的方法测量另一侧。

1.取苗口导杆2.载秧台 (中间材料) 3.取苗口导杆

(6) 超出标准值时, 旋松横向传送支架连接部的锁紧螺母, 转动分配调节螺栓进行调节。调节后紧固锁紧螺母。

2.2 纵向传送带动作量的调整

纵向传送带动作量调整的具体调节步骤:

(1) 将取苗量调节手柄暂时调至最大取苗量位置后, 然后从“多”侧移至第6级 (红色标记) 位置。

(2) 测量纵向传送皮带的动作量L (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 皮带刚动作后, 会稍稍朝相反方向移动, 因此, 测量时须读取最大行程 (皮带朝相反方向移动前) 值。动作量标准为12~14 mm。

(3) 超出标准值时, 须利用调节螺栓进行调节。逆时针转动螺栓则皮带动作量增大;顺时针转动螺栓则皮带动作量减小, 如图6所示。

2.3 插秧爪和取苗口导杆的间隙

插秧爪在取苗口的位置应该居中, 具体调节步骤:

(1) 检查滑动板的取苗口导杆和插秧爪外侧宽度是否平行。

1.调节螺栓2.辊轴离合器支座3.纵向传送凸轮4.纵向传送皮带

(2) 测量取苗口导杆与插秧爪外侧宽度的间隙H (标准值1.1 mm以上) 。

(3) 用手转动旋转箱, 以相同的方法测量另一侧。

(4) 超出标准值时, 需旋松固定旋转箱的带销螺栓, 左右移动旋转箱以进行调节。此时, 如果相反侧的间隙超出标准值, 则在插秧臂的安装面垫入垫片 (厚度0.3 mm) 进行调整, 如图7所示。

1.带销螺栓2.垫片3.插植臂

2.4 标准取苗量调整

纵向取苗量的多少可通过调整纵向取苗量调节手柄, 根据秧苗或苗床的情况进行调节, 可在8~18 mm范围内进行10个阶段的调节, 当取苗较少时, 向多的方向扳动纵向取苗量调节手柄;当取苗较多时, 向少的方向扳动纵向取苗量调节手柄;但是在使用了一段时间后, 插秧爪磨损, 调整纵向取苗量调节手柄也无法达到取苗量时, 要进行标准取苗量调整, 如图8所示。调整步骤及方法如下:

(1) 升起插秧部, 利用液压锁定杆锁定。

(2) 将栽插离合器手柄置于“插秧”位置, 当载秧台处于两端以外的位置时, 踩下并锁定刹车踏板 (此时栽插离合器手柄为“插秧”位置的状态) 。

(3) 关停发动机。

(4) 将取苗量调节手柄暂时调至最大取苗量位置后, 从“多”侧移至第6级 (红色标记) 位置。

(5) 将量规放在滑动板的凹槽上, 转动旋转箱, 直到插秧爪碰到量规。

(6) 旋松插秧臂紧固螺栓。转动插秧爪高度调节螺栓, 将插秧爪前端置于多出取苗量规的“取苗量13 mm”刻度位置。单手朝上抬起整个插秧臂 (目的是消除上方游隙) , 用螺丝刀或者扳手左或右旋转调节螺栓转动插秧爪高度调节螺栓, 将插秧爪前端对准“取苗量13 mm”的刻度。

(7) 调整后拧紧紧固螺栓。

(8) 转动旋转箱, 以相同的方法调节另一侧插秧爪。

1.取苗量规2.插秧爪高度调节螺栓3.紧固螺栓a.插秧爪前端下降b.插秧爪前端上升

3 结束语

高速水稻插秧机是一个复杂的机械系统, 载秧台部分是插秧机的作业部分, 机构复杂, 调整步骤多, 方法复杂, 需要注意的事项多, 在组装时要求对点的地方很多, 所以必须严格按技术要求、调整方法及调整时的注意事项进行调整和组装。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分插机构取苗量准确, 减少伤秧、夹秧及漏插, 获得精准的插秧动作, 减少漂秧、倒秧的发生, 从而取得满意的作业质量, 充分发挥高速水稻插秧机的性能。

参考文献

[1]孙仕明, 韩宏宇, 姜明海, 等.我国水稻生产机械化现状及发展趋势[J].农机化研究, 2004 (3) .

[2]陆为农.水稻生产机械化发展现状及展望[J].农机科技推广, 2006 (2) .

[3]江兰, 陶栋材, 段海燕, 等.水稻插秧机分插机构的主要形式及关键技术[J].湖南农机, 2009 (2) .

[4]彭卫东.水稻插秧机插秧技术及其推广[M].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9.

[5]陈建能, 赵匀.水稻插秧机分插机构的研究进展[J].农业工程学报, 2003, 19 (2) .

[6]徐飞军, 李革, 赵匀.水稻插秧机移箱机构的发展研究[J].农机化研究, 2008 (5) .

[7]叶厚专, 周韧金, 董力洪, 等.水稻插秧机不同插秧挡位与取秧量及基本参数[J].江西农业学报, 2007, 19 (9) .

水稻插秧机常见故障及排除 篇2

关键词:水稻插秧机;常见故障;排除措施

水稻插秧机在使用的过程中出现的故障包括立秧差或者发生浮苗、插过秧之后秧苗发生散乱的情况、漏穴超标、秧箱跳槽的情况等,这些问题如果不及时解决,就会影响插秧机的工作效率,找出产生故障的原因是关键,然后再根据具体的情况采取有效的解决办法。

1 水稻插秧机的常见故障

水稻插秧机的常见故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立秧差或者经常会发生浮苗的情况,如果秧苗苗床的水分过多或者水分不足都会发生这种情况。另外插秧的深度如果没有调整好,插秧的效果也会很差,水田的表土如果太硬也会影响插秧的效果,或者秧爪产生了磨损。

当插秧时候出现秧苗散乱的情况多半是由于推秧器所能达到的行程并不合乎标准,当苗床的水分过多或者不足的时候,也会发生类似的问题。或者是由于苗片与苗片之间的紧密程度不够所致。

插秧机在使用的过程中还会出现漏穴超标的现象,通常来看,机动插秧机的漏穴率的合理范围应该控制在0.5%之内,之所以会出现超标的情况是因为苗田在播种的时候存在不均匀的情况,或者有些秧苗发生了拱起所致,如果秧苗被卡在了秧门上,也會增大漏穴的几率。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在取秧口夹杂有杂物的时候,也会造成漏穴的情况。

插秧机插出的秧苗各行不规整,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包括苗床本身的含水程度不一,导致秧苗之间难以进行统一的调整和划分,在纵向上如果插秧的紧密度有所区别,也会影响总体的整齐度。

在使用的时候经常出现秧门处积秧的情况,导致这一问题的原因主要是秧爪在连续的工作中出现严重磨损造成的,这样秧爪就不能抓取一定数量的秧苗,剩下的就会不断堆积。

水稻插秧机在使用的时候也会发生分离针不断触碰秧门的情况,产生这一故障的原因包括秧门本身发生了错位的现象,或者是由于栽植臂在进行安装的过程中顺序发生了颠倒,分离针的上翘也会导致这类故障。另外在操作过程中如果所取秧苗的数量太大也容易发生故障。

秧箱跳槽的情况也时常发生,产生这一问题的原因主要是滑块使用时间太长遭到磨损,秧门的螺栓松动也会造成秧箱的跳槽,另外一些原因包括秧门产生了变形,抬把过高,当送秧的滚轮发生锈蚀的时候也会导致秧箱的跳槽。

秧箱不工作的故障多是因为滑套固定螺栓没有及时安装所致。

在插秧机的使用过程中送秧齿轴会突然停止转动,可能是由于钢轮的钢丝绡脱落所致,也可能是因为棘爪或者是扭簧的脱落造成的,也可能是由于转动轴在运作的过程中发生了窜动。

2 水稻插秧机出现故障的有效解决措施

水稻插秧机出现故障之后要及时进行维护和修理,以便保证工作的顺利进行。针对立秧差的故障,主要的措施包括可以逐渐降低插秧的速度,如果使用的是非乘坐式的插秧机还可以将机械的把手充分压低,以此来提高立秧的质量。

要解决插秧之后秧苗紊乱的情况主要通过降低插秧的速度和更换秧爪来进行,对插秧槽也要及时更换。

针对漏穴超标的情况,通常的解决措施是将秧苗按照预定的尺度重新安装好,将机械中的杂物全部清除,或者使用密度不同的秧苗来进行施作。

针对秧苗整齐程度不一的情况,有效的解决措施包括可以对插秧机的送秧轮进行有效的调节,规定好每次的送秧形成是11毫米左右。

为了解决秧门堆积的问题,应该让秧爪之间的距离保持在规定的限度之内,或者及时更换已经磨损的秧爪,保证施工的质量。

解决分离针触碰秧门的情况主要的解决措施是把秧门调整到原来的位置并进行有效的固定,同时把载植臂调整到准确的位置上,同时将已经磨损的曲柄或者链轴进行有效的更换,对分离针进行调整和矫正,控制取秧量的大小。

为了防止秧箱跳槽现象的产生,在使用水稻插秧机之前就要更换新的滚轮,再仔细检查秧门的螺栓是否固定紧致,如果滑块的磨损比较严重,也要及时更换。

为了使秧箱可以恢复正常工作,需要及时打开传动箱盖,更换新的螺旋轴,发现没有安装滑套的固定螺栓要及时安装好,保证秧箱可以正常工作。

为了让插秧机的送秧齿轴持续转动,在机械的使用之前要仔细检查棘轮槽口是否出现磨损的情况,如果有脱落或者磨损要及时更换。

总结:

综上所述,水稻插秧机在使用过程中出现故障之后要及时处理以保证使用的质量,对与不同的故障一定要区别对待,找出最适宜的方法,这样不仅可以为维修的质量提供保障,还可以提高水稻插秧机的运行效率。

参考文献

[1] 彭长青.水稻插秧机常见故障极其排除方式[J].农机使用与维修,2009(16)

[2] 张振昌. 久保田SPW-48C插秧机的常见问题和有效解决的办法[J].现代农业科技,2010(35)

水稻高速插秧机 篇3

近年来, 随着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的成熟, 插秧机的推广步伐进一步加快, 尤其是高速插秧机, 由于操作轻便、作业效率高、插秧质量好等优点, 发展尤为迅速, 成为了一些农场种植大户和农机服务组织的重要的水稻机插机械。

高速插秧机是一种比较新式的农业机械, 在实际使用中受机手自身技术水平的制约, 存在不少调整使用的问题, 导致机具经常出现一些问题, 影响正常作业, 甚至危及人身安全。其中, 旋转式双插植臂分插机构的调整就是其中比较突出的问题之一。因此, 如何调整好高速插秧机旋转式双插植臂分插机构, 对充分发挥机具的工作效率, 尤其对保证作业质量, 具有重要意义。但由于高速插秧机大多数为进口或合资企业生产, 由于语言翻译或排版形式等问题, 在各自的产品说明书中对于旋转式双插植臂分插机构的调整说明, 大多存在着条理不清和不易理解的问题。

本文主要针对高速插秧机旋转式双插植臂分插机构调整中存在的问题, 并结合实际生产作业, 介绍了高速水稻插秧机旋转式双插植臂分插机构的组成、调整项目、技术要求、调整方法及调整时的注意事项。供高速插秧机机手及作业人员参考。

1 旋转式双插植臂分插机构的组成

旋转式双插植臂分插机构主要由二个插植臂和一个旋转箱 (也称回转箱) 组成 (如图1) 。

1.秧门 2.插植臂 3.旋转箱 4.传动箱

旋转箱与传动箱的伸出轴相连, 接受传动箱传递的动力, 进而带动插植臂旋转, 完成插秧作业。

2 旋转式双插植臂分插机构的调整项目

在高速插秧机进行首次插秧作业前或更换分插机构零部件后, 都必须对分插机构进行调整。分插机构调整的项目有如下几项:推秧器与秧爪的间隙调整、秧爪与秧门的侧向间隙调整及纵向取苗的标准位置调整。

3 手动转动旋转箱

在对上述项目调整过程中均需要在高速插秧机发动机熄火的情况下进行, 这就要求只能通过手动转动旋转箱的办法来进行分插机构的调整。

3.1 手动转动旋转箱的方法和步骤

(1) 挂上刹车锁止。

(2) 启动发动机, 把插植臂升至最高位置。

(3) 把插植手柄置于“插植”位置 。

(4) 关闭发动机。

(5) 把主变速手柄置于“补苗”位置。

(以上步骤参考图2进行)

(6) 把液压锁止手柄置于“锁止”位置。

(7) 插植手柄置于“合”位置 (此步参考图3进行) 。

(8) 按图4所示, 把旋转箱朝箭头所示的方向转动, 切记不得反方向转动。

3.2 手动转动旋转箱时的注意事项

(1) 手动转动旋转箱时, 务必关闭发动机后进行。如不遵守, 作业人员可能会被卷入而引起损伤事故。

(2) 手动转动旋转箱时, 必须充分注意秧爪的动作, 防止其伤及作业人员。

(3) 手动转动旋转箱时, 必须单人作业, 并且慢速进行。

4 推秧器与秧爪的间隙调整

4.1 推秧器与秧爪间隙的技术要求

按“3.1 手动转动旋转箱的方法” 用手转动旋转箱, 当推秧器位于秧爪的尖部时, 用塞规测量, 推秧器与秧爪的间隙应在0.1~0.6 mm。

4.2 推秧器与秧爪间隙的调整方法

如果推秧器与秧爪间隙超出要求范围, 应按以下步骤并参考图5进行调整。

(1) 拆下秧爪支架的安装螺栓。

(2) 通过增加或减少安装在秧爪与秧爪安装座之间的0.2 mm厚的调整垫片 (调整用备件) 进行调整。

(3) 调整符合要求后, 按原样安装好秧爪支架, 并再次确认推秧器与秧爪之间的间隙。

5 秧爪与秧门的侧向间隙调整

5.1 秧爪与秧门的侧向间隙的技术要求

秧爪应对准对应的秧门, 秧爪与秧门的两侧间隙均应大于1 mm。为方便秧爪与秧门侧向间隙的调整, 各品牌的高速插秧机均配有其专用的秧规, 如图6所示, 调整时只须将秧爪的两个尖部对准秧规上的两条左右竖直刻线即可。

5.2秧爪与秧门的侧向间隙的调整方法

用高速插秧机随机所配秧规进行检查, 发现不符合上述技术要求时, 应按以下步骤并参考图7进行调整。

(1) 把图中所示的旋转箱固定螺母松开至螺栓端面。

(2) 轻轻敲击螺栓端面, 松动锥形销。

(3) 把秧规安放在秧门上, 按“3.1 手动转动旋转箱的方法” 用手转动旋转箱至图示位置后, 左右晃动旋转箱, 把秧爪的两个尖部对准秧规上的两条左右竖直刻线。

(4) 调整好后, 拧紧旋转箱的固定螺母。

5.3 秧爪与秧门侧向间隙调整时的注意事项

当栽秧台位于最右或最左端处时, 秧规无法放入秧门, 必须将秧台移至中央位置。

6 纵向取苗的标准位置调整

6.1 纵向取苗的标准位置的技术要求

如图8所示, 调整时须将秧爪的两个尖部对准秧规上的带有“中”字的水平刻线。

6.2 纵向取苗的标准位置的调整方法

用高速插秧机随机所配秧规进行检查, 发现不符合上述技术要求时, 应按以下步骤并参考图9进行调整。

(1) 首先根据各高速插秧机标识不同, 把纵向取苗量调节手柄置于“中”或“标准”位置。

(2) 把图中所示的插植臂上的2个M8×30 mm的固定螺栓松开。

(3) 把秧规安放在秧门上, 按“3.1 手动转动旋转箱的方法” 用手转动旋转箱至图示位置后, 把压紧秧爪的间隙移至上方, 同时用一字螺丝刀拧动调节螺钉调整, 使秧爪的两个尖部对准秧规上的带有“中”字的水平刻线位置。

(4) 调整好后, 拧紧2个M8×30 mm的插植臂固定螺栓。

6.3 纵向取苗的标准位置调整的注意事项

(1) 当栽秧台位于最右或最左端处时, 秧规无法放入秧门, 必须将秧台移至中央位置。

(2) 进行纵向取苗标准位置检查或调整时, 首先必须根据各高速插秧机标识不同, 把纵向取苗量调节手柄置于“中”或“标准”位置。

7 结束语

旋转式双插植臂分插机构作为高速水稻插秧机的工作部件, 进行各项调整都需要通过用手动转动旋转箱进行, 安全隐患大, 易对作业人员造成伤害;调整步骤多, 方法复杂, 需要注意的事项多, 所以必须严格按技术要求、调整方法及调整时的注意事项进行。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分插机构取苗量准确, 减少伤秧、夹秧及漏插, 获得精准的插秧动作, 减少漂秧、翻到秧的发生, 从而取得满意的作业质量, 充分发挥高速水稻插秧机的性能。

参考文献

[1]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农业机械设计手册:上册[M].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7

[2]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GB/T20864—2007水稻插秧机技术条件[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 2007

[3]一拖 (黑龙江) 东方红工业园有限公司.2ZG-6高速乘坐式水稻插秧机使用说明书[M].齐齐哈尔:2012

水稻插秧机的操作与农艺配套要求 篇4

水稻插秧机型号较多,现以江苏东洋插秧机有限公司生产的东洋PF455S型插秧机为例说明。该机配套动力:E130G型汽油机;插秧行数:4行并列式;行距:30厘米;株距:15.7、13.7、12.2厘米三种;插秧能力:2~3亩/小时。

1. 操作方法

①插秧机在使用前,应按说明书技术要求安装完好,并加足油料,调整好总离合器、各插秧臂取秧量、插秧深度,分离针与秧门侧向间隙、分离针与秧箱两侧臂间隙、滚轮组合、栽植臂工作位置、定位离合器等,并进行试运转。还要在插秧前进行试插,并调整秧箱倾斜度,使秧片下滑自如。如倾斜度调整不能使秧片下滑时,可在秧箱上浇适量水,使秧片能自由下滑,同时调整取秧量,使其符合农艺要求。上述项目调整好后,方可正式投入作业。

②驾驶东洋牌机动插秧机进入稻田,挂上“空挡”,打开左右刹车踏板挂钩,将划线指示器和前板导向器设在“工作”位置,放置秧苗。然后将主变速杆放到“PTO”位置,插秧离合器放到“连接”位置,挂上挡位,慢慢放开离合器踏板,插秧机手参照划线器划出的线条驾机直线行驶,插秧机的秧针就会插入秧块,抓取秧苗移插到水田里。

2. 操作注意事项

①插秧机手技术要熟练。插秧机手必须经过技术培训,熟悉插秧机性能并有熟练的驾驶技术。在下田前要考虑好行走路线和转移地点的进出路线,尽量减少补苗面积。插秧机行驶要直、行距要一致,且不能压苗。两端地头要留作业宽度,以做转向转头用,插到最后离田边不足一个幅宽时,应预先取出靠边一个或几个秧箱内的秧苗,使插秧机相应少插一行或几行秧苗。到地头转弯时,须将定位离合器扳到“离”的位置,停止插秧。插秧机需临时停车时,先将定位离合器扳到“离”的位置,然后再停车。通过水渠或高埂时,应搭木板或抬起船板,不要强行通过。否则,将损坏机器,影响作业质量。

②装秧时要认真仔细。空箱装秧时,在分离针空取一次后再加入秧片,秧片要紧贴秧箱,在秧门处不能拱起。在压秧杆与秧片间应有5~8毫米间隙(若秧苗较高,压秧杆与秧片之间间隙可大一些,以秧片在秧门处不拱起为原则)。秧箱中秧苗插到露出秧轮以前应及时加秧,否则插秧株数明显减少。加秧时,两秧片接头处要对齐平整,不留间隙。若加秧稍早,一盘秧片不能完全装入秧箱时,可将装不进秧箱的部分秧苗卷起放在秧箱上,不要撕断,待到秧片自由下滑有空行时再铺开。卷过的秧片,秧苗倾斜,装秧时应将露出秧根一头靠秧门。在装秧或加秧时,动作要轻,防止弄碎秧片或折断秧苗,要让秧苗自由落下或轻轻推下,避免向秧苗和秧箱上加水。若遇到栽插秧片密度不足造成每穴株数过少或空穴时,可用手均匀地在秧箱上向下推压秧片,使秧片均匀地变形,缩小长度,增加密度。在推压秧片时,要使秧片紧贴秧箱,不能在秧门处拱起。

二、插秧机对农艺配套的要求

1. 对育秧苗的农艺要求标准

①苗床土质量。筛过的苗床土为沙质土,黏质适宜,既要松散也不过于黏结,不能混有杂物。

②秧片宽度。如使用28A-6型等插秧机时,标准秧盘宽度为280毫米,单秧宽度为283毫米,因此大棚内摆放的秧盘要挤紧,如空隙过大,容易造成秧片超过宽度,影响装秧和插秧。

③底土厚度。秧盘内铺放底土厚度应在1.5~1.8厘米,不可太薄也不可太厚,否则会影响秧苗正常生长和机插质量。

④浇水要求。浇透为止,不可多浇,避免出现泥泞现象。

⑤播种量要求。不可过多或过少,否则会造成秧苗质量差和取秧量不准。

⑥覆土厚度。一般要求0.5~0.8厘米。过薄,浇苗时容易出现种子外露;过厚,苗出土慢,容易长成弱苗。

⑦秧片厚度。秧片厚度2~3厘米,否则会影响秧苗生长及插秧作业。

⑧秧苗管理。浇苗不可过勤,否则易出现秧苗徒长不盘根,插秧时出现散秧现象;抓好后期的通风炼苗,使秧苗逐渐适应外界生长环境。

⑨机插秧苗要求。秧苗3叶1心,健壮,基部茎粗2毫米以上,不徒长、无病害,叶子呈深绿色,苗高在13厘米左右。

2. 对水田的农艺要求标准

插秧机对水田的技术要求是干、浅、少整地。即采用旋耕一遍(深度为13~15厘米),再用1~2次浅旋耕(深度为8~11厘米)平整水田,免用耙平田;或旋耕1遍后灌浅水2厘米以下,多次浅旋耕平整水田。整田标准为全田高低差在2厘米以下,表面稍有泥浆,下部土块细碎,表土硬度适中。如整田后田土过软过糊,应在机插前排干田水,沉淀24小时后再机插。机插时保持水深0.5~2厘米。水太多,泥水波浪可导致秧苗直立度不好;水太少,插秧臂有可能将秧苗带转而绝株。

(作者联系地址:江西省南昌市江大南路132号东湖法院宿舍402室 邮编:330029)

水稻高速插秧机 篇5

据有关数据分析统计, 今年1~6月, 久保田、洋马、中机南方、常发、东洋、井关、富来威、潍坊禾田等8个品牌, 共售出插秧机55960台, 比2009年全年的44875台上增加24.70%。水稻插秧机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好势头, 总体销量的上升不是没有原因的。

目前, 政府主管部门高度重视水稻生产, 重视水稻生产的机械化发展, 这种政策上强烈的、持续的信号通过市场这只无形的手, 最终体现在了插秧机的销量增长上。

各级农机和科研机构在技术推广、科技研发、净化市场等方面所做的工作, 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农民对机插秧的认知程度也在进一步提高, 插秧机巨大的市场潜力正逐步释放出来。

对厂家来说, 无论是外来巨头, 还是民族品牌, 都在努力改进产品质量, 提升管理水平, 优化售后服务, 最终, 市场以可喜的销量对他们予以了回报。

现在中国的农机化正转入第二大战役, 即集中力量突破水稻机械化的难关。全国水稻种植面积达4.7亿亩, 机收率仅约10%, 主要在于中国耕地与耕作制度复杂, 实行机械化技术上难度较大。同时水稻联合收割机价格较高, 控制价格和提高机器可靠性成了首要任务。水稻种植面积还在不断上升, 这是客观实际;机械化水平的提高也给水稻收割机带来发展空间, 这是正常的, 我国水稻收割机市场正处于增长期。

水稻插秧机的日常维护 篇6

1 水稻插秧机前期的保养

(1) 插秧机作业的基本条件。在插秧机使用之前必须熟悉其工作环境。所用秧盘尺寸规格为28×58, 用土量3.5 kg左右, 规格化育秧播种量一般为740~924 g/m2, 秧、田比达1∶80~100;秧龄一般为13~18 d, 秧苗高100~250 mm, 为带土中小苗移栽。机插秧的田块不宜用铧式犁耕翻, 一般采用旋耕机浅旋耕, 耕深80~120 mm, 田块要求精细平整, 软硬适度, 以保证插秧时泥脚深度在100~150 mm范围内。一般黏性土壤整地后应沉淀2~3 d、壤土沉淀1~2 d、砂性土壤沉淀1 d为宜[1]。

(2) 更换发动机机油。一定要在热机情况下, 将插秧机发动机内的机油放干净, 切记排放要彻底。在完成该步骤之后, 拧紧放油螺母, 注入新机油, 新机油的注入量以达到机油箱1/2的位置比较理想。此外, 要做到每天检查机油箱中机油的含量。更换周期:第1次更换机油大概在20 h左右, 如果有使用超过50 h的插秧机必须更换发动机机油。插秧机发动机机油可以在摩托车修理厂购买四冲程的机油。

(3) 秧针与插植叉检查。秧针与插植叉要经常检查是否变形, 若发现有变形, 可以用一字起进行简单校正。具体方法如下:撬开插植叉张口, 同时将秧针校直并且与插植叉平行, 秧针与插植叉之间的间隙在1 mm左右。插植部分传动箱要注意加油, 要先打开3个注油塞口, 然后将黄油和机油按1∶1的比例注入每个注油口约0.2 L, 3~5 d为1个周期, 每1个周期加注1次。需要同样加注机油的还有侧支架和每个插植臂, 这部分每天都要加注1次[2]。

(4) 齿轮箱油的更换。要在运转热机状态下放油。具体方法与更换发动机机油类似。摇动曲柄销需要注入黄油, 4个摇动曲柄销的加油方法一致。

2 插秧机作业时的保养

(1) 待前一天作业完成后, 用水将插秧机彻底冲洗干净。作业后将机器上的泥巴、杂物冲洗干净后开回车库。

(2) 插秧机使用前的保养按照前面所述, 在检查校正秧针与插植叉的间隙时可以涂上黄油, 并且在各个运动部件如上下轨道等处也要涂抹黄油。插秧机上凡是有黄色标示的地方都必须定期抹上黄油, 以保持机器各处的润滑状况。

(3) 燃油箱油面、发动机机油含量以及液压油油面要经常检查, 如有不足, 及时添加。

(4) 每天检查机器各部件的螺栓是否松动或者掉落, 及时拧紧或更换, 避免影响其他零部件的正常使用。

(5) 插秧机常见故障及排除。在插秧机进行工作时, 如果不慎遇到石块, 砖头之类的硬物, 或者由于插秧机秧针变形卡到苗箱、导轨等, 就会造成插秧机插植臂受到过大的阻力使机器发出异常声音, 这就是离合器牙嵌的“滑牙“现象, 这时需立即断开动力, 与此同时要及时将变形部位做好调解, 以保证插秧机各部分零件不受损害[3]。如果在插秧过程中有连续漏插现象出现, 原因可能是: (1) 操作人员加苗补苗的操作不规范, 影响了插植臂的正常取苗。 (2) 秧针可能在碰到硬物后变形。 (3) 取苗口有异物使秧苗不能正常从出苗口出去。 (4) 秧田中的水分不足, 秧块不能舒畅下滑。上述故障一定要及时排除, 否则会影响正常的插秧作业。

3 插秧机入库前的检查保养

每当一季水稻种植完成后, 都要对插秧机进行全方位的清洗和保养, 然后封存入库。待再一次启用插秧机的时候, 可以高效率的投入使用。

(1) 插秧机作业完成后, 对整机的外部零件一定要及时冲洗, 确保车轮等转动部件没有杂物, 对每个注油部位都要进行充分注油, 同时还要及时更换已破损的零部件。

(2) 启动发动机, 然后将油箱关闭, 让插秧机熄火, 同时将秧箱移到中间位置。发动机发动过程中, 要将气缸内的汽油排放干净, 同时还可以防止汽缸内发生堵塞生锈的情况。如果发现火花塞有积碳, 要及时清除[4]。

(3) 插秧机入库前一定要将所有金属部件都涂抹防锈黄油, 所有的操作手柄都要处于断开或者下降位置, 保证下次启用的安全。要检查皮带, 一旦发现皮带磨损比较严重要立即更换。液压轴部分也需要加满油, 同时保证其清洁。

(4) 插秧机在完成当季的插秧作业后, 要认真做好入库前的保护工作, 首先存放机器的场所必须保持少尘、干燥;其次避免阳光的直接照射, 防止与肥料等有腐蚀性的东西接触;最后要罩上遮布, 以延长插秧机的使用寿命, 为下一次的插秧作业做好全面准备。

参考文献

[1]庞凤华.步行插秧机的使用与维修[J].农机使用与维修, 2008 (5) :65.

[2]阿日古娜.现代农业发展对策探讨[J].畜牧与饲料科学, 2011 (3) :68-70.

[3]蒋欣.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J].畜牧与饲料科学, 2009 (9) :187-188.

水稻插秧机的维修与保养 篇7

农村自从使用水稻插秧机, 减轻了农民的劳动负担, 减少了农民务农的时间, 农民可以节省出很多时间去做其他的事情, 也增加了农民的经济收入, 可以说, 自从水稻插秧机出现在农村, 深受农民的欢迎与喜爱。水稻插秧机的使用将农民面朝泥土背朝天的日子改变, 农民不再是泥土的奴隶, 他们可以翻身做泥土的主人, 并且在泥土上创造财富。农民之前对于水稻的种植都是人工栽植, 每天早出晚归, 劳动率特别低, 自从使用上了水稻插秧机, 将他们贫苦的命运改变, 水稻插秧机具有插秧速度快、工作起来轻松省力、水稻之间的密度均匀, 可以确保水稻的高产稳产, 因此可以降低农民的成本投入, 增加经济效益, 这是农民种植水稻最大的梦想。为了使农民可以更好地了解与使用水稻插秧机, 延长水稻插秧机的使用寿命, 使水稻插秧机最大限度的发挥功能, 本文就讲述水稻插秧机在维修与保养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1.定时对水稻插秧机做清洗与润滑

大多数农机使用者都是在水稻插秧机完成季度的工作后, 才对其进行一次性的维修与保养, 以为这样不会影响水稻插秧机的使用寿命和功能的发挥, 还可以节省时间和金钱。但是农民却忽略了一点, 水稻插秧机的使用时间相对集中, 主要集中在农忙的几个月里, 并且水稻插秧机工作的对象是泥土, 负荷量很大, 不做及时的维修与保养, 一定会使机身损坏, 并且影响工作进度。水稻插秧机的正常使用方法是, 应该在每天作业结束后对机身做一次彻底的由里到外的清洗, 将机身内部和外部的泥土彻底的清洗掉, 使机身保持干净、整洁, 并且还要了解的是, 插秧机工作的对象是泥土, 每天各个工作部件都在泥土中工作, 很有可能造成零部件的堵塞与损坏, 因此, 插秧机在一整天的工作后, 要对其各个工作部件进行检测, 加润滑油, 有助于零部件的长期使用。

2.定期检查插秧机的零部件

受水稻插秧机的工作对象与范围的影响, 每天都要工作在泥土中, 并且各个零部件长期接触泥土, 机身负荷量很大, 很容易造成零部件的损坏和过度疲劳, 这就需要农机手对水稻插秧机做定期的检查, 检查各个零部件是否出现堵塞、老化与损坏, 如发现一些问题后, 一定要对其进行维修与更换, 如果不能及时地对损坏的零件更换, 就会影响插秧机工作性能的发挥, 也会造成其它零部件的损坏, 甚至会造成水稻插秧机的损坏。需要检查的部位和内容主要是:各个运动部位工作是否灵活, 各部位的零件是否出现松动, 如果出现松动, 要及时使用维修工具进行紧固, 以保证插秧机的正常工作。如螺栓与螺母是否有松动现象, 如果有, 就要及时进行紧固。除了以上的检查, 还要检查离合拉线工作是否正常, 是否出现损坏与松动现象, 出现了就要进行及时的调整或更换。还要检查秧针与取秧口之间的间隙是否过大, 过大就要进行维修与调整。还有一些问题需要注意, 如发动机、齿轮箱中的机油是否够用, 注油塞、轴承盖帽是否出现松动等, 这些方面都要进行检查。而且是定期的检查, 如果在检查的过程中发现问题, 就要进行及时的维修与调整, 不要延误和耽搁, 插秧机得不到及时的维修与保养, 就会缩短使用寿命, 从而插秧机的工作能力也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3.水稻插秧机工作期间需要注意的问题

水稻插秧机在工作时也有很多小细节需要注意, 但是农机手对于这些小细节往往忽略, 最后引起大问题, 如水稻插秧机在过田埂、水沟时都需要注意, 要将田埂夷平、水沟填平, 或在上面放上搁板以确保插秧机平稳开过, 这样才不会损坏机身底部的一些零件, 不会出现侧割现象, 才会保养好插秧机。因此, 农机手在日常驾驶农机时, 一定要注意这些小细节, 只有平时养成良好的保养插秧机的习惯, 才是真正对插秧机的保养。

结束语

水稻插秧机的使用与调整 篇8

1 插秧机的使用

1.1 插秧机的准备

1) 用手转动分插轮、秧爪排、滚轮、秧箱滑轮等各运动部分是否正常。

2) 使用前应检查插秧机并添加发动机汽油和机油、各齿轮箱中的机油和齿轮油, 在各转动摩擦部位应加注黄油, 紧固各连接处的螺母、插销等零部件。

3) 各秧箱内秧苗应装到3/4位置, 下田前拆除地轮轮箍和运输轮。

4) 按要求调节好秧爪入帘高度、取秧量和株距。

1.2 装好秧苗

解开秧把, 甩散秧根, 然后在秧盘上墩齐装入秧箱内, 秧苗应装得松紧度一致, 根部紧贴秧箱底板。

1.3 栽插秧苗

1) 操纵升降手柄, 放下分插轮, 达到所需深度位置。

2) 地头转弯或过田埂时, 应将离合器分离, 装秧手将分插轮升起。

3) 插秧时要保持匀速前进, 不能忽快忽快或频繁停机。行走时保持直线, 尽量不要捏转向手把或猛扳扶手架的方法来保证插秧的直线性, 以免因急转弯造成漏插或重插。

4) 接行要准确, 保持一个行距。

5) 要注意苗辊在秧箱槽口的工作情况, 若发现槽口有秧根或粘土, 应及时停机清理, 以免影响插秧质量。

6) 初装秧苗或秧苗全部插完后, 必须把插秧机的苗箱移到最左侧或最右侧, 以保证插秧质量。

2 插秧机的调整

1) 秧针与导轨插口侧面间隙的调整。该间隙标准为1.3~1.7mm, 当间隙不准确时, 稍微松开导轨调节手柄, 左右调整导轨, 并使左右间隙相同。

2) 秧针和苗箱侧面间隙的调整。该间隙标准为1.5~2.5mm, 当间隙不准确时, 应松开苗秧支架和苗箱移动滑杆的紧固螺栓, 通过左右移动苗箱进行调整, 并使左右两侧间隙一致。

3) 株穴距的调整。穴距要根据土壤肥力、水稻品种和栽插时间不同来进行调整。调整变速箱主动齿轮可改变行走速度。因分插机构转速并未改变, 株距随调换变速箱主动齿轮相应改变。若齿轮齿数增加, 行走速度提高, 则株距变大, 反之株距变小。一般将穴距调节手柄放在中间位置, 穴距控制在12~14cm。

4) 插秧深度的调整。按照水稻农艺生产的要求, 插秧深度应达到不漂不倒、越浅越好。插秧机的插秧深度可通过改变升降杆与升降螺母的结合位置来实现。即通过调节手柄位置来调节插秧深度, 往上为浅, 往下则深, 还可通过换装浮板支架上的6个插孔来调节。

5) 每穴株数的调整。一般每穴5株左右。可通过调节纵向取秧量和横向送秧量来调节秧针取秧量, 从而改变每穴株数。调节手柄位置每调整一档, 就改变取苗量1mm。手柄向左调取秧量增多, 向右调取秧量减少。一般在固定横向送秧的档位后, 再用手柄改变调整纵向取秧量, 以保证每穴合理的秧苗数。

6) 总离合器打滑的调整。如果在使用中出现三角皮带不打滑而总离合器打滑的现象, 其原因在于总离合器的摩擦片磨损。此时, 应打开离合皮带轮端盖, 松开紧固螺母, 卸下离合皮带轮, 然后将轮内的调整垫片减少或去掉后再重新装上即可。但若摩擦片磨损到即使取出调整垫片也不能正常工作时, 应立即更换新的摩擦片。

水稻促高产插秧技术 篇9

关键词:稻田;水肥;插秧

中图分类号: S5-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432(2013)-10-33-1

1 稻田管理

插秧时田面硬度检查方法是食指入田面一节(2cm左右)深度划沟,周围软泥呈徐徐合拢状态,为最佳的插秧状态。如沉淀不好,田面过于稀软,秧苗插不牢,立秧姿势乱,插秧机推压边行苗,插后秧苗易下陷,影响缓苗和分蘖生长。田面硬度过大,插秧阻力大,容易伤苗,插秧深度变浅,插后痕迹不能及时合拢,造成漂苗、缺苗。

2 水肥管理

2.1 适宜水深

要求插秧前一天把格田水层调整到1cm左右(呈花达水状态)有利于插秧机作业,田面水过少,插秧机行走困难,秧爪里容易粘泥,夹住秧苗,秧槽内易塞满杂物,供苗不匀不齐,甚至折苗,造成缺苗严重。田面水过深,立苗不正,插秧深浅不匀,浮苗缺苗多,插秧机行走过程中易推苗压苗,保证不了插秧质量。

2.2 科学灌溉

插后立即上护苗水保返青,水深4~6cm左右,苗高2/3,以不淹没秧苗心叶为准,促使秧苗早返青、早分蘖、早生快发。在常温下地表水呈花达水时,秧苗返青所需天数为9~10天,护苗水深度2cm时,秧苗返青所需天数为6~7天,护苗水深度4cm时,秧苗返青所需天数为4~5天。在一定条件下,护苗水深每增加2cm株高增加1cm,根数增加2条左右。

水稻返青后立即撤浅水层,保持3cm左右浅水层,以利增加水温和泥温,加快水稻分蘖。水稻分蘖最适气温30~32℃,最适水温32~34℃。气温低于20℃,水温低于22℃,分蘖缓慢,气温低于15℃,水温低于16℃,或气温超过40℃,水温超过42℃,分蘖停止发生。保持浅水层可以增加泥温,缩小昼夜温差,提高土壤营养的有效性,有利于促进分蘖,无水或深水易降低泥温,抑制分蘖发生。要事先留好出水口,出水口高度5cm,以防降水过多时水深淹没秧苗或长期深水淹灌,降低根系活力。

2.3早施蘖肥

插后3~5天秧苗返青后立即施蘖肥,施肥量是氮肥总量的30%,其中,蘖肥总量80%插后4~5天全田施入,另20%(尿素1kg/亩左右) 7~9天后看田找施,哪黄哪弱施哪,促使肥效反应在6~7叶期(有效分蘖盛蘖叶位),促进秧苗早分蘖、快分蘖、多分蘖,减少无效分蘖。为了延长肥效期,可以用硫酸和尿素混配使用,3kg硫酸铵代替1kg尿素。分蘖期稻苗体内三要素的临界量是氮2.5%、无氧化二磷0.25%、氧化钾0.5%,叶片含氮量3.5%时分蘖旺盛,含钾量1.5%时分蘖顺利。生物硅肥全部用在蘖肥上, 5kg/亩与第一次蘖肥一起施用。

3 插秧管理

3.1 适时抢早

水稻插秧起始温度是气温稳定通过13℃,泥温15℃,高产插秧期5月15~25日,钵育摆栽18~23日;5月10~15日、5月26~30日为平产期;5月10日前、6月1日后为减产期。随时间托后,产量明显降低,以5月15日移栽产量为100,5月20日移栽的产量为94,5月25日移栽的产量为90,5月30日移栽的产量为79.9。

3.2 插满插严

插后同步补苗,插到头、插到边,格田四角插满插严,确保田间基本苗数合理、耕地利用率100%,要求做到秧苗栽的正,不要东倒西歪,插秧行要直,行穴距规整,每穴苗数均匀,栽插深浅整齐一致,不插高低秧、断头秧。

3.3 按序插秧

插秧时应从稻田的下头开始,逐步向上头推进,待下一个格田插完秧以后,上一格田中的水放入下一格田做为护苗水,这样,即节约用水,又提高了水温,还减少肥料流失浪费。同时,距主干公路两侧的稻田头两排格田应在5月15日后插秧。

3.4最佳插深

机械插秧的深度是否合适对秧苗的返青、分蘖以及保全苗影响极大,一般插秧深度0.5cm时易散苗,倒苗、漂苗较多,插秧深度3cm以上,就会抑制秧苗返青和分蘖,尤其是低位节分蘖受抑制明显,高位节晚生分蘖增多,分蘖延迟,分蘖质量差,弱苗插深还会变成僵苗。而插秧深度在2cm左右时,则不出现倒苗、漂苗现象,植株发根较多,生长健壮,分蘖力强,因此,水稻机械插秧深度控制在2cm左右;人工插秧深度1~1.5cm;钵育摆栽钵面与泥面平;抛秧栽培钵面入土2/3(泥浆状态抛秧)为宜。

3.5 适龄壮秧

移栽期秧苗素质的好坏对秧苗返青、分蘖影响极大,一般要求旱育中苗(3.1~3.5叶)、旱育大苗(4.1~4.5叶)是根白而旺、扁蒲粗壮、叶挺而绿、秧龄适当、整齐均匀、干物重高、抗逆能力强的健壮秧苗,这样的秧苗插后返青快、分蘖早、生长旺盛。而秧苗素质差的徒长秧苗,插秧后叶片搭拉在水面上,极易受到潜叶蝇的危害,叶片很快烂掉,即使叶片保持完好,撤水后叶片直立非常缓慢,缓苗慢、返青迟,如遇不良环境条件,则死叶、死苗率高。

3.6 合理密植

插秧的密度(每平方米的基本苗数)应根据土壤的肥力状况、秧苗素质、气候条件、栽培水平等综合因素来确定,单位面积基本苗数以计划穗数(平方米收获穗数600穗以上)的1/4~1/5为好。一般土壤肥沃、施肥水平高、供肥能力强、秧苗素质好、气候条件好的地号可适当稀插,平方米基本苗数不宜过多,一般在125 株/m2比较合适;而土壤较瘠薄,供肥能力差、气候条件差的地号则可适当增加密度,平方米基本苗数控制在140株/m2较为适宜。

4 防虫防病

水稻潜叶蝇发生前在5月末~6月上旬,插秧后及时进行虫情调查,发现潜叶蝇危害时及时喷药防治。调查的方法是选择插后8~10天的秧苗靠近水面并平铺(搭拉)在水面上的叶片,用手轻轻捋叶片,发现叶片中间有小颗粒即为潜叶蝇的幼虫,应立即喷药防治。

水稻插秧机的使用与维护 篇10

(1) 发动机。一是检查空气滤清器是否通畅, 海绵是否干净。海绵应采用汽油清洗, 清洗时不要用手拧, 可采用指压式进行清洗, 清洗后要晒干, 然后放在机油里浸泡;二是检查燃油是否干净, 若有杂质, 要立即更换, 并加注到规定量;三是检查曲轴箱齿轮油是否更换, 齿轮油是否清洁或是否在规定量内。

(2) 液压部分。一是检查液压油的清洁度, 如有杂质, 须立即更换, 确保液压油的容量充足;二是检查液压油液压仿形中浮板的灵敏度和注油处是否注油;三是检查液压升降装置的灵活度, 如有运行卡滞, 须立即调整。

(3) 插植部分。一是检查导轨是否注黄油, 传动箱、侧边链条箱、插植臂是否加注黄油、机油;二是检查秧针与秧门之间的间隙是否正确均匀, 在1~1.5mm之间;三是检查插植臂是否正常运转, 每组栽植臂上装有200型轴承5个, 应保证分离针与扶门之间有1.25~1.75mm的间隙, 使栽植臂运转稳定, 以保证取秧量正确, 减少故障。当分离针尖的双向自由摆动量大于3mm时, 就要更换轴承;四是检查送秧星轮 (输送带) 转动和纵向送秧能否正常活动, 检查推秧器的行程不得小于16mm, 推出时不超出分离针尖3mm;分离针的宽度应为12.5mm;推秧器和分离针下平面之间的间隙应不大于1mm;四是检查纵向取苗量调整是否正常。

(4) 行驶部分。一是检查变速箱齿轮油油量是否达到规定量, 如果没有达到规定量, 要及时补充;二是检查各操作手柄的动作和各动作部位是否异常;三是仔细检查变速箱齿轮箱周围是否漏油;四是检查变速箱驱动皮带有无磨损, 包覆带有无剥落、裂纹或裂缝, 若有要及时更换。

(5) 其他部分。检查机身各处的螺栓与螺母是否松动和脱落, 及时拧紧和更换。所有部件检查完成后, 起动发动机进行试运行。

2 使用要求

(1) 插秧机在田间作业时应尽量直行, 转弯时停止插秧。插秧到秧苗离田边不足1.8m时, 应取出边行秧箱内的秧苗, 最后要留1.8m宽未插田以便圈边。

(2) 单穴取苗数调到3~5株, 严禁过多。通过旋转插深调节杆, 插秧深度应控制在2㎝以内。

(3) 装秧和加秧时动作要轻, 防止弄碎秧片和折断秧苗, 要让秧苗自由滑下或轻轻推下, 避免向秧苗和秧箱上浇水。空箱装秧时, 应把秧箱移到一头, 在分离针空取秧一次后再加入秧苗。

3 常见故障的处理

(1) 插秧时, 有时出现漏秧、漂秧, 甚至一长段不见秧苗, 而秧爪上却挂满了秧苗, 推秧器不能将秧苗推入土中, 这就是秧爪带秧。产生此类故障原因有2个方面:一是秧块方面, 机插秧苗的床土过粘, 秧苗根系过于发达。二中机器调节方面, 首先检查秧爪和推秧器是否对正, 秧爪有无弯曲变形, 没有对正的可扳动推秧器压脚, 秧爪弯曲要拆下在台钳上矫正。其次检查秧爪和推秧器压脚间隙, 规定间隙应为0.7~2mm, 如果间隙过小或栽植臂内缺油, 会使推秧器杆不能动作而造成带秧;间隙过大容易夹秧、带秧。若间隙不合要求, 可通过调换秧爪、修正秧爪压板座或推秧器压脚高度来调整。

(2) 插秧机出现有规律的漏插现象, 形成原因:一是秧箱驱动臂磨损, 使秧箱自由移动量增大。秧箱自由移动量应不大于3mm, 如果自由移动过大, 就会使秧箱有效行程变小, 这种现象只有在换向时才出现。二是秧片宽度过窄, 秧箱两端部无秧苗, 造成有规律的漏插。三是传动箱内的移箱轴 (螺旋轴) 轴槽和销磨损, 造成换向时有效行程变小。四是纵向送秧距离变小, 调整纵向送秧传动带, 使传动带每次移动量不小于12mm。

(3) 插秧机插秧过程中, 秧爪如遇到砖头、石子等硬物, 或者是因为秧针变形而触碰到苗箱或导轨, 导致插植臂在运动中阻力增大, 此时离合器牙嵌“滑牙”, 发出“咔咔”声。此时应立即断开动力, 排除故障, 校正变形部位, 保证插植部分的各个部件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4) 插秧机插秧时如出现连续漏插, 可能的原是:一是育秧时播种不均匀造成秧块秧苗不齐;二是秧针变形;三是取苗口有杂物;四是加苗、补苗不规范, 造成插植臂取不到苗;五是秧块缺水, 造成秧块下滑不畅。故障产生后应及时处理。

4 使用后的保养

(1) 外部要彻底清洗干净。放净润滑油、燃油, 卸下三角皮带单独存放。按使用说明书润滑表向各部位润滑点加注润滑油。

(2) 清洗空气滤清器滤网, 然后将空气滤清器、消声器和油箱用布包好, 以防灰尘进入。用少量无水机油加入进气管道, 摇转曲轴, 使油附在活塞顶部、缸套内壁及气门座封密气缸。

(3) 插秧机上所有的工作弹簧应处在自由状态。存放时, 栽植臂推秧弹簧应使推秧器处于推秧状态, 以防再使用时因弹簧疲劳而失效。将变速杆放在空挡位置, 定位离合器、离合器放在“合”的位置, 秧箱放在中间位置。最好存放在室内或简易棚内, 不能在机器上堆放杂物。

上一篇:多媒体虚拟实验下一篇:人工无痛流产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