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摄影

2024-10-10

艺术摄影(共12篇)

艺术摄影 篇1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 摄影早已进入普通百姓生活, 是文化艺术领域中的朝阳行业。它具有广泛的普及性, 是一门极受群众欢迎的艺术门类, 每个人都可以用自己手中的摄影器材记录下生活中幸福美好的瞬间。群众性摄影活动随之蓬勃发展, 许多题材广泛、内涵丰富、生活气息浓郁的佳作丝毫不逊色于专业摄影作品。

摄影艺术与艺术摄影, 是相互关联的两个概念, 摄影艺术的概念大于艺术摄影的概念, 即艺术摄影属于摄影艺术的概念范畴。群众艺术摄影创作, 与其他专业摄影门类和摄影流派不同, 往往形成了独特的创作群体与受众群体, 其作品也具有特殊的艺术规定性。创作群体的大众性与受众群体的普遍性是最大的特征;这种作品艺术应当具有明晰易读、群体认同、感染引导、审美教化等的基本特征。

笔者多年来从事群众文化摄影的创作、培训、活动组织工作, 始终认为普通大众进入摄影创作和欣赏的境界, 需要不断引导和提高。因此, 探讨群众艺术摄影创作中的画意摄影, 就是摄影界不应忽视的题中应有之义了。

一、画意摄影在群众艺术摄影创作中的运用和意义

随着摄影的发展, 摄影的纪实性、运动捕捉力、多角度特征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 呼唤着摄影脱离绘画束缚的声音带来了现代各种新流派的诞生。但对于普通摄影爱好者来说, 画意摄影依然以其巨大的影响力掌控着众多的摄影群体。

传统画意派强调在摄影中追求绘画效果, 重视形式美、意境美、情感美, 关注画面中的平衡、线条、明暗等因素超过作品的现实意义, 强调美感比题材本身更重要, 为了表现画面美而有意避开世俗和丑陋的题材。时至今日, 类似和模仿画意派的作品也是历史最长, 最吸引受众欣赏的摄影, 在各种摄影展、摄影比赛、摄影沙龙中, 这类作品常常占据着最大的比例, 各种新兴的流派始终未能撼动其地位。台湾清华大学文化学者陈传兴对此有精辟论述:“沙龙摄影有时会流于视觉公式化, 但是, 这种追求及记录万物美感的摄影方式, 慰藉了摄影者的心灵, 也是普通大众最容易体验的美之历程。” (引自阮义忠:《摄影美学七问》, 中国摄影出版社)

以绘画入门, 是学习摄影技法的一般途径。在群众艺术摄影的辅导中, 学习一定的绘画理论与技巧, 对摄影的欣赏与创作能够事半功倍。构图、色彩、线条、透视是绘画与摄影的共性, 对称与均衡﹑黄金律、对角线、光影等绘画技法, 运用在摄影方面, 能产生优美﹑和谐、简洁的效果。这些基础技法要提升到高阶, 就要进入意境表现手法对作品创造了。历史实践证明, 现代画意摄影能带给欣赏者美的享受, 是一种审美共鸣。

摄影与绘画虽然同属于二维视觉艺术, 但是其毕竟是两个不同的艺术门类。借鉴和融通是为了通过创新而达到更高的艺术境界。在群众艺术摄影的画意摄影教学中, 我们首先应当注意区分一些不是主体意义上的画意摄影作品, 即以纪实方式创作的、具有广告意味的、具有强烈沙龙意味的和新闻意义倾向明晰的作品, 还应当注意区分那些与群众艺术摄影有差别意义的摄影作品等。

画意摄影在世界范围内, 走过了肖像摄影 (摆拍构图) 、纯形式摄影 (“高艺术摄影”) 、高技术摄影 (微距、微观、高速、多次曝光) 、超现实摄影 (象征派、抽象派、新自然主义派) 等历程, 已经脱离了直接衍生于和依附于绘画的形式, 也能够摆脱极力强调主观真实的画意主义, 在作品中呈现更多的人文和社会的意义, 以及纯熟运用更饱满的摄影技艺。当今时代的画意摄影特征, 恰恰是当代群众艺术摄影的审美需求和教化需求。

二、在创作中认识画意摄影的基本创作理念

一般而言, 想要拍一幅好照片, 那么色彩赏心悦目、构图严谨和谐足矣;但想要创造出一件好作品, 我们就要求有内涵、有张力, 形象表达思想, 感情寄寓形式, 引动丰富想象, 产生心灵碰撞, 才能产生艺术感染力。

必须明确指出, 画意摄影的理念基础, 是面对拍摄对象时和摄影作品中的真实内容和真实情感。这正是一种艺术创作心理的“象外之意” (北宋苏轼语) 。由此我们提出, 群众艺术摄影的画意摄影创作, 应当达到“意在画外, 境由心生”的境界。因此在群众艺术摄影创作的画意摄影教学中, 核心理念就是强调摄影者在创作过程中, 就进入审美欣赏的心理阶段, 使创作与欣赏有机结合, 抉择和鉴别浑然一体, 画意相辅相成, 影像融合出彩。

(一) 画的基础, 意的创造

学习和了解绘画基础, 是为了在画意摄影中创作出满意的作品, 而不是为了炫耀绘画的技巧, 因此意境的创造就是画意摄影的灵魂。摄影创作应当着重于画的意趣和境界, 力求避免高度模仿甚至精度模仿。既要求做到画面上构图精致、用光讲究、影调优美, 又力图做到人物自然而不矫情、质感真切而不晦涩、细节完整而不喧嚣、画面纯美而不艳俗, 这些都是规范的要求。最重要的, 是主题创意出新与作品情感真实, 意境和形式的完美结合, 这才是我们追求的境界。正如陈复礼大师阐述的, 中国画意摄影“那就是着重画面的意境, 把作者的感情贯注入一树一木之中, 使欣赏者更容易受到感染。” (引自陈复礼:《再论中国画意摄影》)

(二) 意在画先, 画添意彩

对画意摄影来说, “画”是一种形式, 要把这种形式变为有于意义的作品, 就要把个人的观念融入照片里。因此“画意”首重“意”字, 若只追求画面效果, 忽略画面内的意图, 只能是一幅失败的作品。画意摄影的创作心理和创作实践, 都证实“意在画先, 重在写意”是客观存在的过程。整体构思, 精心布局, 准确定位, 瞬间定格, 每一环节或长或短都有谋划的思索过程, 这就是各位摄影大师所津津乐道的“精神”, 亦即“意在画先”的作用:郎静山认为自己的摄影“所采构图理法, 亦多与吾国绘事相同”, “由此观之, 东方艺术, 可为摄影之助, 摄影亦足证东方艺术, 它早入于精妙之域也。” (引自龙熹祖:《摄影艺术赏析》) 陈复礼认为中国画意摄影“就是以中国画的作画方法来经营照片。它不仅仅是从形式上加以模仿, 而是将中国画的创作精神方法贯注入照片的创作之中。” (引自陈复礼:《再论中国画意摄影》) 画意摄影在见物思画——以画入胸——胸有成像——像现镜中的艺术创作心理与实践, 提示我们在摄影创作中, 应当正确掌握和运用艺术规律, 精当处理“意”与“画”的协同关系。

三、群众艺术摄影创作中画意摄影的常用表现手法及培育

在群众艺术摄影创作中, 常见的画意摄影是: (1) 仿国画摄影作品; (2) 写意摄影作品; (3) 以风光摄影方式创作摄影作品; (4) 静物摄影作品; (5) 以舞台剧照为基础具有画意的摄影作品。

以一般情形而论, 最常见的是以风光摄影表现手法创作的画意摄影作品;最常用的画意摄影技法就是仿画。在仿画摄影中, 我们看到较多的是仿油画、仿国画、仿版画的画意作品。在初步掌握摄影构图、色彩等知识后, 通过了解这些画的特点, 从而培养欣赏力, 在摄影创作中才能游刃有余, 摸索出自己的风格。就目前群众艺术摄影创作的状况来看, 能够运用摄影技法直接拍成比较成熟的仿画作品, 确实需要相当的功力。

在群众艺术摄影培训中, 除了大量的观摩优秀绘画和摄影作品外, 还应当进行静物摄影和小品摄影的训练。静物摄影能够训练和培养精确的构图能力;了解用光和布光规则, 还能够直接感受和培养现场氛围。写意摄影, 可以认为是在社会意义上扩充了静物和小品摄影的内容与形式。舞台摄影, 是表现特殊艺术环境中特殊角色性格。其他门类的画意摄影创作, 各有其特殊的创作意念与艺术规律, 需要我们更加深入地探索。

综上所述, 在群众艺术画意摄影创作的培训中, 最关键的要求, 就是摄影者要通过相机表现心中的意境, 不是为了创造虚假意境而拍摄, 而是为了表现内心真实的意境而拍摄。只有真正将我们心目中的意境表现出来, 才能引起欣赏者的共鸣, 才能得到社会的承认。真正感人的画意摄影, 其中的真“意”定在图像之外。所以, 永远的创造力和捕捉美的能力, 才是最值得我们珍惜的;不断提高自己的修养, 用图中之美展现心境之美, 才是画意摄影追求的理想目标。

参考文献

[1]陈复礼.《再论中国画意摄影》.中国摄影出版社.

[2]阮义忠.《摄影美学七问》.中国摄影出版社.

艺术摄影 篇2

1、摄影艺术

摄影艺术之所以在众多的艺术门类中独树一臶,并已经现代艺术走向未来的最富于魅力、最具有潜力的艺术形式,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在于摄影工作者在摄影创作中,不断接受现代意识和现代美学观念,不断追求艺术创新的结果。1.1摄影的艺术性

摄影的定义有不同角度的界定:

摄影是运用光学成像等科学原理,使真实景物在平面里得到影像记录或反映的过程”。从摄影技术角度上说的,定义中提及的真实事物,应是指世间的存在物,即实实在在的事物。它没涉及人的思想差异等因素,或者说,摄影不仅仅是按按快门,在按快门的过程中还有社会意识,人的观察角度等因素。

摄影是近代科学的产物,是光学、化学、机械学乃至电子学等科学技术的结合。这一定义主要是从摄影的光学成像的角度来界定的,从这定义中可大致看出摄影与光学、化学的关系。

摄影是关于用某种工具真实地记录客观四维世界(三维实体加一维时间)的影像于某种介质的活动,而该介质必须是静态的,可再现的,可被人类视觉所感知的。摄影的介质可用来传递信息及情感。

摄影这个词似乎是个缩写的句子,摄是动词,指拍摄记录及还原的过程,影指拍摄的主体。脱离了影似乎也就无所谓摄影了,因此才有了用光、布光等制造、利用影这么个过程,才有了摄影艺术这么个名词。摄影的艺术性 摄影是应用科学、想象与设计、专业技巧和组织能力构成的混合体,是一种艺术表现方法,表现思想的传播媒介。

图5 《伟人毛泽东》

吕厚民,著名摄影家。1950年以来长期在中南海工作,是毛泽东、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身边的专职摄影师。他在中南海的每一天,都是十分有意义和新奇的,在端着相机、透过镜头去观察和记录毛泽东老一辈革命家工作和生活珍贵瞬间的同时,也耳濡目染了老一辈革命家的高尚情操和伟大风范。1961年以来专职做毛泽东身边的摄影记者,这段时间是他的金色时光,用照相机记录了毛泽东在政治和外交场面的动人风范、记录下毛泽东在孩子们面前的慈祥、记录下毛泽东同普通百姓之间不可分隔的深情、记录下毛泽东对身边工作人员平易近人、和蔼可亲的历史珍贵镜头。

(1)纪实性。表现在如实地反映客观对象,使摄影作品有高度的客观性和真实性。(2)艺术性。通过技术与艺术技巧的结合,加之主观情感,从而产生具有震撼力的艺术品。

摄影从纪实步入艺术殿堂,其中最关键的一点是要解决好摄影纪实性和艺术创造性之间的关系,要求摄影创作尽可能摆脱消极记录客观、最大限度地发挥摄影者的主观创造性,首先要对生活进行提炼、概括,反对刻板地照搬现实,寻求典型化的形象;其次,摄影艺术要求作品表现出摄影者的主观感情,在作品中融入自己的满腔热情或对客观对象的评价;再次,摄影艺术作品应该具有高度的形式美感,给观赏者以形式上的美的享受,因为艺术应当是美的。1.2摄影艺术的审美要素

毫无疑问,摄影不仅仅是一种技术,艺术性应该成为摄影文学的灵魂。在光与影、线与形、色彩与质感的交错和融合的后面,是像外之像、景外之景,是寻求实现一种 意味,是创造一个境界。它在传递外在形象、形式中,更传递一种感觉,一种体验,一种想象和情感,一种阐释与理念。1.2.1光与影

摄影又称“光画”,光是摄影的基本造型要素,事物的具体形象由光的照射才呈姿态,光线本身受光源,光线强度、距离和环境的影响而产生无穷的变化,例如直射的阳光的影纹线条有力,影调、色彩饱和;逆光下被摄体的轮廓明显,立体感强。影是具体形象在光的照射下产生的从亮部到暗部及其丰富的层次变化,影又称影调。光与影始终相随相伴。由于物体的形态,质感借助光与影的变化来表现,环境、气氛要依托光与影来营造,因此,光与影是摄影造型的“母体”,没有光也就没有摄影。

光与影具有抽象化的特质。对摄影艺术而言,光线本身是缺乏意义的。只有在阴影的衬垫下,光线才体现出它的价值。光与影,其实揭示了一种相互的关系。黑格尔指出:“在与对象发生关系之中,光显示出来的不再是单纯的光,而是本身已经特殊具体化的明与暗、光与影。”从根本上讲,摄影也是一种抽象化的过程,是平面对空间的压缩和概括。因此,黑格尔又进一步论述道:“光消除了重物质单纯的客体性和外在性,对重物质的感性的空间整体性加以抽象化。”对于所有的平面视觉艺术而言,相对具体可感的现象世界,光与影终究是一种抽象物。

光和影还具有极大的暗示力,它可以在视觉上使人对物体发生意料之外的歧义效果。光的转动可以带来影子的变幻,从而在视觉上改变物体的高低、长短和凹凸。一个正方体由于光线角度的改变,可以产生长方体的视觉效果;由于光照方位的变动,也可以使一个圆球看上去俨然是一个椭圆。光与影的这种暗示力,能对景物的质感、层次、形体乃至视觉大小都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为摄影增添了趣味,并丰富了造型能力。一些摄影家就这样议论说:“某些物体在不同的照明下好像改变了形态,是光线塑造了它们的表象。”

光与影是摄影的手段不是目的,摄影的根本任务不是为光影而光影。但单纯对光与影的探索,的确能提高摄影的创作水平,强化拍摄者对光影效果的自觉意识。这种对光与影的探索,可以作为学习摄影者的一种必要的操练。

图《等待》光线、影调很好,意境好,等待是孤独,是寂寞,是忧虑,有一种愁绪在内。

1.2.2 线与形

线是人类观察世界、表现世界的“想象性的抽取”。线是表意语言,是取象达意的骨架。图1巧妙地运用线与形来表现建筑 图2建筑小品,很讲究点,线,面的组合!

不同的线条给人不同的暗示和想像。例如直线刚,曲线柔,上扬线舒展,下垂线低沉。

形即形状,是线的形态语言,是激情表现的凸现。不同的形状给人不同的情绪感受。如圆形给人带来圆满和完美的情绪,塔形给人以稳固和永久的感觉。

线条从来就不是客观的真实存在,而是主观认识对客观事物的视觉抽象,因此,它带有极大的主观性和浓重的感情色彩。

图1《老槐树》一棵很久就以经不再生长了的老洋槐,如今仍然站在那里给这个世界增添色彩。表现了一种精神,看到它,想起了我见过的89岁的老头了 图2《跨越》抽象的钢结构物体在阳光中有了生命力。线与形是摄影构图的基本要求。

它不仅能反映和刻画物体的外貌与轮廓,好的摄影师总是善于运用线条来进行造型拍照,因为线条能帮助我们生动的刻画事物形象,使作品增加美感,是我们表达思想情感的有利手段。1.2.3 色彩与质感

色彩是影响人们情感的一种因素 暖色能给人以温柔、宽慰、热闹之感,如夕阳、晨晖等等,图《晨光》大气

图《杂技》流光异彩,欢快

图《东北纪行-牧羊曲》美丽的贫困得到极尽的表现 冷色给人以忧郁、阴沉、寂寞之感,如冬日、日光灯等等。

如果摄影者能够意识到这些,并且能在摄影创作中合理运用,对摄影创作是大有帮助的,拍出的作品一定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

色彩是平衡摄影画面的手段。在彩色摄影中色块是构图的重要元素,如果摄影画面是以突出原色为主的构图,那么画面给人的稳定感就很强,画面中的非原色就只能起到活跃画面防止构图单一的作用;如果是突出非原色的构图,(图《旋律》)那就给人不稳定的感觉,因为非原色趋向于原色,就是因为有这种不稳定性,就会造成一种视觉上的张力,从而使构图具有动感。色温也对构图造成影响,一般来说暖色比冷色显得要重一些,(图《土林》)在摄影创作过程中一定要了解到这些,并且能熟练地运用这些。如一些大色块的运用,还有冷暖色彩的搭配,可使摄影画面平衡,当然也可以别出心裁,可以使画面有失重的感觉,那样会使画面更具动感,达到创作目的。比如用大面积的绿色来衬托红色,让人们的兴趣中心落到了红色上,还有如蓝天、白云、绿草能给人以宽阔、宁静、舒适的感觉,这种色彩搭配叫人心旷神怡。

色彩是影响画面透视效果的一种因素,也许有人会有不同意见,但事实是这样的,除了光圈之外,色彩也影响透视效果,但它不影响景深,这个概念要搞清。可能更多的是视觉心理上的,一般来说暖色距离向前,冷色距离向后,另外饱和突出的本色比它的相邻色要显得更近一些,其实我们很多的摄影作品已经证明了这一点。比如要表达天真活泼的儿童,肯定是用原色较多的暖色调,而要表达沉思的老人那就要运用冷色调或者说是低调了。前者透视感不强,但画面活跃,后者的透视效果好,使人感觉到有深度。如果在一张画面中搭配有合理顺序的暖色和冷色,那么画面的透视效果一 定会很强,反之如果只是单一运用红、黄等暖色,那画面的透视效果就要差一些,但画面活跃,一切跃然于纸上,有一种扑面而来的感觉。所以摄影师应当认真地思考所要表达的题材,合理地运用色彩来调整画面的透视效果。

质感即物体表面的肌理。每个物体都有它自己独特的质感和表面细节,成功地表现出这种质感可以大大地增强照片的效果。表现出质感,要求多少善于观察。关键是要懂得对不同的被摄体用什么光线效果,以何种拍摄角度最好。为了表现质感,最明显和常用的是侧光,明亮反差大,效果明显。突出质感在广告片拍摄中尤为重要。1.3摄影艺术的审美特征

内容——摄影艺术作品的灵魂,由兴趣中心即视觉焦点表现。形式——是指对象的形状和结构。在摄影艺术作品中表现为构图方式。意境——摄影艺术作品中凝聚的浓厚意趣和情思。2.摄影创作 2.1摄影创作的基础

一、摄影创作基础:光影效果、构图技巧、瞬间把握

二、创作的能力:现场目击、把握机遇、瞬间直觉、想象、艺术修养 2.2观察与发现

熟知的东西所以不是真正知道了的东西,正因为它是熟知的。我们看惯了的东西不觉得美,正是因为熟悉了、看惯了便忽视了。熟知的东西不等于真正知道的东西。人们对新鲜的事物的了解往往停留在感性阶段,经不起推敲。只有从感性上升到理性,即对感觉到的事物进行理性的认识和评判,才能把握住事物的本质,所创作的作品才具有深度。许多事物要想真正了解它,就必须用一种特别的眼光看待它——观察。所谓的观察就是用眼睛仔细地看,用心深入地思考。

摄影是一门发现的艺术,发现平常容易忽略的细节,发现事物的典型特点和事物间的内在联系。

观察能力与人的生活阅历、知识水平、性格特点等因素有着密切联系。

一、观察有效的空间

经过观察分析,确定想表现的主题后,进行取舍。

二、观察主次关系

观察主体与陪体(或背景)之间的关系,主体是作品表现的重点,是画面的视觉中心,而陪体对主体或画面起衬托、点缀、补白等作用

三、发现事物的内涵

通过分析、推理、判断来发现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通过想象使表面形象产生更深一层的意境。

不同的摄影领域,摄影观察有着很大的差异 长期的生活经验和艺术实践的积累 厚积薄发 3.专题摄影 3.1人像与人物摄影

人像摄影:比较正规的人物形象拍摄,以静态造型居多;

人物摄影:人物活动(包括人物的环境在内)的拍摄,以动态的表现为主。两者都可以统称为人像摄影,关键是面对人的拍摄不应当只是单纯地表现人物的外貌形象,更重要的是要深刻地表现人的性格、内心世界及其活动的一切特点。

1、人像的造势与姿势

当人物在照相机前做出的一个动作时,不管它的动作是自然流露,还是人为地设计,照相机快门铺作的总是某一瞬间的身体造型,包括脸部的角度、身体的姿势、四肢的摆放,以及与周围环境的默契。离开了对人物外表造型和姿势的刻画,进入人的心灵只是一句空话。

从人像的造型分类上来说,头部最易于表达人物的表情和脸部的质感,半身像最易于表现人物的性格和姿势,而全身人像的最大优点是能让人物与周围环境构成有机的联系,便于营造画面的情调与气氛。

 人像摄影的脸部造型非常重要,不管是平行还是俯仰的变化,都必须小心把握。 人像摄影的身体姿势主要强调动感,使画面产生新的活力。 手的作用在人像摄影中举足轻重,手之善于表达感情,仅次于眼。

2、人像用光的基本特点

用光也是人像摄影中的一个重要因素。比起风光摄影来说,人像摄影的用光更为自由。

a)正面光照度均匀; b)侧面光立体感强 c)逆光富有情趣

d)室外拍摄上午9~10点,下午3~4点为最理想的时机 e)光线质感

直射光,它的造型质感充满了力度,特别适合男性和老人,并通过逆光和侧逆光形成厚重的造型效果;

散射光,它的过渡细腻,层次柔和,特别适合拍摄女性和儿童。

不管是灯光还是自然光,只要控制得当,都可以收到很好的效果。光线的质感对人像摄影也很重要,往往能突出出人物的性格和营造气氛。

3、捕捉人物的神态与个性 通过分散被摄者的注意力的方式,可以消除他们在镜头前的紧张感;眼神和嘴的表现力,也只有在放松状态下,才能流露出真情实感;要是被摄者真情流露在于引导,而最后的成功在于捕捉。

4、生活快照的拍摄

生活快照的拍摄场合,往往是日常生活的一些聚会、仪式、活动。其内容可能是单人的照片,也可能是集体的合影。其特点是要尽可能真实地记录人物活动的性情、特征以及周围的环境,生动自然而不做作。平凡中的意味 “全家福”的拍摄

集体照的拍摄有多种手法,关键是通过合适的安排,获得生动多变的造型和活泼的神情。

3.2自然风光摄影

今天的风光摄影不再是单纯地拍摄景物或机械地记录大自然,而是艺术地展现人对自然的特殊感受。我们也不要以为风光摄影就一定是拍摄名山大川,只有风景名胜才会拍摄到好的照片。从身边的一草一木体验大自然的美丽,才能真正享受风光摄影的乐趣。

1、在自然中巧用多变的“光”

 风光摄影的关键是善于用光,并能化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顺光

选择深色的主体衬以明亮的背景,或明亮的主体衬以深些的背景,拉开景物之间的反差,还可以略增加一些曝光,使画面形成一种近似高调的效果,追求一种清新淡雅的艺术风格。逆光 风光摄影中最有个性的光线,能在每一景物的背后勾勒出一条条精美的轮廓光使景物之间产生较强的空间距离和良好的透视效果,因此最适合表现前后层次较多的景物。如果主体景物背后是明亮的雪地或是水面时,逆光下的景物又会使主体形成剪影效果,以强烈的反差力度和简洁动人的画面取胜。

 清晨和黄昏是风光摄影的最佳时机,把握这两头,成功就有了最大的可能。 拍摄太阳是风光摄影中的重头戏,关键在于曝光的掌握和氛围的烘托

第一要适当表现周围景物的,最好避开太阳并以太阳附近的天空为测光对象,保证中间影调的层次。

第二日出日落时的光线变化很大,要尽量采用一些曝光组合,以免曝光失误。第三太阳的大小是由拍摄时的镜头焦距所决定的。镜头的焦距越长,太阳的影像就越大,如果用广角或标准镜头拍摄日出日落时的太阳,则画面的太阳很小。这时可以将光圈收到最小处,由于光圈叶片的作用,在底片上的太阳四周,就可能散发出六角的星光线条,增加了画面的感染力。

第四留心绚丽多姿的早霞和晚霞,使天空的色调更丰富多彩。

2、在自然中寻找有特色的“形”

自然风光中的形表现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真实的表现所摄景物本身的造型特点,二是通过增加决定理解和感受把握有个性的造型。比如,有意识地选择、组织造型的重复因素,就能在画面中筑起节奏和韵律,获得独特的生命力。

最简单的节奏形式,就是将画面中队景物线条和块面明显地、均等地划分成相同或近似的若干部分。它的分割不是将画面一分为二,而是至少分成三个以上的画面。重复越多,节奏感和韵律感就越强。

抓住特色,同一景物从不同角度去观察,“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3、以气势取胜的山景摄影

自然风景中的山,是性格千姿百态的峰岭。“无限风光在险峰”正是人格力量的很 好陶冶体现过程。

山的俯拍,要强调山的气势,尽可能采用仰拍或俯拍的角度。避免平视取景,以防画面单调平淡。

山间云雾,一山区的夜里寒冷潮湿,第二天太阳初升形成。早起,趁云海随山中气流急速运动变化之际。二是白天,大雨过后天空突然放晴,山谷中的雨水在强烈的日照下化作水气冉冉升起时。

山中日出,结合天象景观,在山中拍摄日出。

瀑布拍摄,瀑布在山景中出现,有利于营造多变地气氛,竖画面有助于强化高瀑布的飞流直泻,横画面可以展开宽瀑布的磅礴气势。尽量开大光圈,选择快门高速端,清晰凝固每一滴跃动着生命力量的水珠;收小光圈,选择快门低速端,拍摄出的瀑布如纱幔轻垂,凝重而有力。

4、变化多姿的江河湖海

水上的旅行拍摄要做好充分准备,防止在舟船中与美景失之交臂。

水的光影、色彩和水的曲折流向是拍摄水景的关键,可以充分展现水的表现力。海边的光线氛围以黄昏为佳,同时注意拍摄海边生活场景。

5、个性迥异的人文景观

风光摄影所面对的一个重要的题材,就是结合自然山水和人工建筑于一体的各式园林。众多的园林不仅把自然界的上水石木运到园林中,而且通过假山、水榭、桥梁、走廊等巧妙布局,或掩或藏,达到以虚衬实、以少省多的妙境,形成自然山水与园林建筑相结合的独特的风格。从中国园林的特色来看,园林的拍摄主要可以分为三类: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和寺庙园林。

皇家园林以气势取胜,对称的结构和宏大的场景是表现的重点。私家园林以多变为趣,在曲折掩映中找到最佳的视点,以少胜多。寺庙园林的特点在于野趣,集合苍松古柏,展现历史的风韵。

6、各种自然气候的表现手法

阴天的拍摄

阴天:缺少阳光,明暗对比减小,反差非常弱,灰蒙蒙一片,色彩不鲜艳。拍摄时避免平面物体,选择前景、中景、远景等多重排列的自然景观,通过近深远淡的自然规律,尽可能拉开画面的反差。雨天的拍摄

反差弱。寻找深暗色前景,少曝光量,放慢快门速度,表现雨丝。拉大镜头和雨景的拍摄距离 雪景的拍摄

特点:反光强,亮度高,景物明暗反差对比强。避开白雪测光,侧面光最容易表现雪的质感。雾景的拍摄

选择适合的前景,以其强大的造型和力量感稳定画面的情绪。最佳拍摄时间是在浓雾将散未散。阳光刚刚出现之际,尤其是在逆光下,画面会出现即扑朔迷离又生机勃勃的情趣。3.3旅游休闲摄影

1、旅游摄影对准备工作

旅游摄影前查询文字资料,有助于将拍摄主题有针对性地深入。收集图片资料,目的在于借鉴并不重复别人的拍摄。收集各种视觉媒体的资料,尤其是因特网上的浏览,可为旅游摄影提供准备。

2、旅游记念照的人景安排

旅游摄影中将人物和自然景观结合,目的是起到“到此一游”的纪念作用。旅游纪念照,决不是人物与景物的简单相加。处理好人与自然景观的关系,是旅游纪念照的基本标准。

因景而异,根据不同的类型的景观选择不同的纪念照造型,是旅游纪念照成功的基础。

人物与景观的均衡关系,可以通过各种手段进行调整。尤其要避免视觉选择性的干扰。3.4夜景摄影

夜景的拍摄是非常诱人的,但是也有相当的难度。因为不是整个景物暗淡或反差低,便是局部景物照明强烈,其余部分很暗,形成强烈反差,在曝光上难以控制。因此掌握些基本点的拍摄技巧,对与展现夜景迷人的气氛,是很有帮助的。

1、一次曝光拍摄夜景

一次曝光拍摄夜景的最佳时机是天黑之前,借助黄昏的光线烘托气氛。夜景的测光较难,可以根据一些常见的景观估计曝光。拍摄时根据不同的曝光多拍几张,并且注意不要让照相机抖动。

2、多次纪录车灯轨迹

用多次曝光方法在画面上留下流畅的车灯轨迹,使夜景变得更多彩迷人。拍摄时先取景构图,接着用黑纸遮住镜头,将快门调节到B门,打开B门锁住。注意街道上车辆行驶情况,发现有亮着车灯的车辆从远处驶入画面,或是从近处驶向远方时,轻轻掀开黑纸,等车辆驶出画面后再遮住镜头,如此反复多次,车辆前灯的白色光芒和车辆尾灯的红色光芒就会留下一条条耀眼的彩色线条,直到满意为止就完成曝光,用这种方法多次曝光夜景,能使看上去并不热闹的街道呈现出车水马龙、川流不息的繁忙景象。

3、人物与夜景的结合

 使用夜景人物拍摄模式

在拍摄夜景人像时,将相机调到预臵模式档,选择夜景人物模式进行拍摄,在这模式下可能会延长快门时间,这就需要有好的手力,没有铁手功的朋友可以使用三脚架. 控制闪光灯的光量

相机与人物距离太近,使用闪光灯时,因为光亮强,会使人物变得惨白.这时,可以适当地距离离人物远一些.或者也可以尝试使用长焦端,自下而上进行拍摄.闪光灯的光量可以通过相机的菜单进行简单设臵. 使用广焦

比起部分的景象,夜景的全景会给人留下更为深刻的印象.为了能拍摄出这样具有震撼性夜景效果,应当使用广角端,人物在画面中只出现上半身,适当掩盖部分背景,不要影响夜景的总体效果.4、拍摄焰火

拍摄夜景的焰火,不能象拍摄工地那样轻松,较为紧张些。拍摄焰火的全部过程,半照相机架好,等焰火将要升放时,打开B门,任其在拍摄范围以内的夜空中开花、飘荡,直至熄灭,使整个过程记录在底片上。

5、拍摄月景

用长时间曝光,单独拍摄在月光照射下的景物;用短时间的曝光,单独拍摄月亮,然后把两张底片迭合在一起放大。

夜景摄影注意事项

在拍摄夜景的时候,应注意几个问题:

(1)防止照相机移动

在进行长时间曝光时,相机一定不能有丝毫移动,要拧紧在三脚架上或放在平稳牢固的地方。拨光圈、按快门等一系列操作,都要小心。因为一张底片经过两次以上的曝光,略有微动,景物也会出现模糊和重迭现象,一幅照片即产生了极微小和重迭现象,放大时就会明显地暴露出来,而导致失败。在进行一次曝光时,也不要忽略这一问题,因为这是夜景摄影常常容易发生的问题。

(2)防止光线直射镜头

快门开启后,强烈的光线直射镜头,容易产生光晕,造成整个底片的失败,因此在取景时要仔细观察,有无强烈光亮直接镜头(远处光亮无防)。在拍摄过程中,也要提防有突如其来的强光出现(如突然照射过来的汽车灯、行人的手电筒)。倘若快门已打开,可临时用镜头盖或帽子遮挡一下。

(3)光圈和焦距的使用

拍摄夜景,光圈的运用很重要。光圈大小,影响曝光时间的长短,也影响景物的清晰程度。有些夜景无法用照相机精确地测定距离,只好用较小光圈增大景深范围的办法来弥补。在一般光线下拍摄夜景,光圈可缩小到f/5.6~f/8。如遇到光线亮一些,如果景物在长时间内不会有任何变动,光线也不减弱,可采用小一些光圈,把曝光时间延长,如果采用多次曝光,也可根据光亮的强弱,用光圈来调节。

商业艺术摄影:在真实中浮想 篇3

新疆商业艺术摄影学会成立于2013年底,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摄影家协会下属的二级学会。学会现有会员42名,主要以全疆职业摄影师为主。会员平均年龄36岁,是一个有创新思想、朝气蓬勃的年轻团队。绝大多数会员是多年奋战在摄影第一线、具有扎实摄影功底和丰富实战经验的摄影家。

新疆商业艺术摄影学会是以学术交流为主旨的学术性团体。组织商业摄影理论和评论工作的积极开展,提倡和鼓励学术的自由讨论,促进新疆商业艺术摄影事业的健康发展是我们的首要任务。

从学会成立之初,商会就制定了明确方针,要求全体会员认真研究商业摄影的发展规律、适应全球化创作理念,全力以赴出好作品。经过不断地动员、造势,反复的观片、讨论,我们总共42名会员参加了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举办的第18届摄影展,作品数量创纪录地达到786幅。最终在十八届影展上取得了2块银牌,3块铜牌,优秀奖37幅的辉煌成绩,可以说一战成名。

解析摄影技术在艺术摄影中的应用 篇4

一、摄影技术对艺术摄影的意义

任何创作的前提都离不开扎实的基础功底, 文学创作要先阅书无数, 才能创作出文学作品;绘画创作也要临摹许多大家之作, 才能进行绘画创作;艺术摄影要先学习运用摄影技巧, 才能进行艺术摄影的创作。总之, 任何艺术创作都要有深厚的基础功底。艺术摄影作品的创作需要摄影技巧、主题表现手法以及深刻的主题内涵。艺术摄影创作没有循规蹈矩的模式, 只能是摄影师根据当时的拍摄状况临时发挥的, 摄影技术创新和艺术造诣素养的结合, 赋予摄影作品无限的生命力。如何将情感和灵魂赋予到摄影作品之中?摄影技术的发挥是不可忽视的途径。因此, 可以说艺术摄影离不开摄影技术。

二、摄影技术在艺术摄影中的运用

1. 摄影的构图技术在艺术摄影中的应用

所谓构图就是构建画面主次结构的框架, 明确主体与陪体, 进行画面位置关系处理。主体无非是作者想要进行创作的的主要对象, 陪体是“衬托红花的绿叶”为主题表达起到辅助作用的部分。构图技巧的第一原则就是要处理好主体与陪体的画面关系, 如果处理不好往往会造成“喧宾夺主”的结果, 使作品失去了原本想要表达的情感思想。从构图形式上来说分为九宫格、十字架、三角构图、S构图等多种形式, 摄影师根据表达主题来选择摄影构图手法的运用, 这只是最基本的构图形式, 摄影师可以根据需要和灵感进行创新。比如, 九宫格构图形式可以用于风景或者表达情感比较舒缓、自然的摄影作品。线性构图分为黄金比例分割法、对角线法、对称法等。粗线强劲, 细线纤弱;曲线柔情, 直线刚直;浓线重, 淡线轻;实线静, 虚线动。根据这些线条表达画面意象的不同进行艺术摄影创作, 例如, 黄金分割法使用与平缓舒适的意境表达、线条对称表达出庄重的感觉。总之, 构图手法的不同表达出的意境感受不同, 摄影者根据摄影内容进行具体分析, 在这基础上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进行独一无二的创新, 才能够拍摄出具有独特风格的艺术作品。

2. 摄影的光影技术在艺术摄影中的应用

无论是在黑白摄影还是现代彩色摄影的时代, 光线的运用都是摄影的灵魂。光的基本构成包括:明暗度、方向和光源。光线的这三个基本要素对摄影都会产生非常大的影响。根据摄影镜头与光源方向的关系可以分为正面光、逆光、90度侧光和45度侧光等, 这些光线的选择对摄影内容的影响不同, 正面光比较柔和、逆光则会造成黑白对比鲜明的效果等。摄影者根据自己想要的摄影效果和表达主题来确定对光线的选择。光线技巧运用的好坏会直接影响整个艺术摄影的艺术性高低。

3. 摄影的影调技术在艺术摄影中的应用

影调是经过摄影构图、光线选择、色彩运用之后产生的整体影片基调, 他是从摄影作品的整体出发产生的一种画面效果。摄影画面根据影调亮暗的不同, 可分为亮调、暗调和中间调;根据反差的不同, 可分为硬调、软调和中间调等多种形式。对于彩色的摄影作品的分析, 根据同一颜色的明暗程度进行分析, 比如浅蓝和深蓝, 浅颜色占据画面部分较多, 则影调属于亮调。而对于黑白照片则是通过白、黑、灰三种颜色的构成比列进行分析, 白色居多, 则属于亮色, 黑色较多, 属于暗调, 灰色较多就属于中间调。亮调会带给人以清新、放松的感觉;暗调则会给人以沉重、严肃的感觉;中间调处于中间。摄影师需根据自己的创作构想, 来确定影调的种类, 从而确定摄影作品的情感基调。

4. 摄影的氛围技巧在艺术摄影中的应用

摄影作品的气氛是指整个画面所呈现的情调和气息, 气氛的不同会烘托出不同的意境。气氛的主要营造因素是摄影主题本身的态势, 比如幽径小溪给人以静谧安详的氛围感受;倾斜的瀑布给人以气势恢宏的感觉。除了拍摄事物本身的气息, 摄影者可以通过光影等视觉元素来营造意境。如面的反光形成五彩斑斓的意境;侧光、逆光的拖影造成的深邃、幽远的意境。

三、艺术摄影中手持技巧的运用

在很多情况下不便于携带相机支架, 或者是摄影师灵感激发瞬间的抓拍, 那么对于摄影相机的手拿方式和摄影师姿势要运用一定的技巧, 以保证拍出画面的效果。1.左脚在前右脚在后, 与肩同宽。2.转动上半身, 使左肩朝向被摄体。3.用右手持机, 将相机架在左肩与身体相连的凹陷处, 在锁骨下方。4.手向内完全与右手一同固定住相机。保持身体的重量分配在两只脚上, 用左眼观察取景器。深呼吸之后按动快门。手持技巧的运用是对艺术摄影质量上的最基本保证, 相机的稳定和人体的姿势都会对摄影作品的质量高低有直接的影响, 只有在保证最基本的画面质量的基础上, 才能进行艺术摄影的创作。

艺术摄影是摄影的一个分支, 是一种以追求美感、艺术欣赏和情感表达一类摄影, 这类摄影对摄影人员的技术、艺术造诣和创新能力都有较高的要求。在这三个基本要素中, 摄影技术是最基本的要素, 没有摄影技术, 就没有艺术摄影可言。一切摄影都是以摄影技术为基础的, 如果连最基本的摄影原理、画面控制都掌握不好, 连艺术性比较的低的记录摄影都做不好。摄影技巧是从摄影产生以来众多摄影人宝贵经验的集成, 是科学技术发展的成果, 艺术摄影必须在掌握这些摄影技术的前提下, 才能进行艺术摄影。

参考文献

[1]胡晓阳等.摄影技术与技巧.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2009.02.

[2]李子青.倾情捕捉摄影创作的技术与艺术.清华大学出版[1]社, 2011.03.

艺术摄影 篇5

高利润,低门槛,消费者需求有强烈,这些特点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投身到这个行业,行业竞争愈加激烈。艺术摄影行业内企业面对这一现状,应该更加积极的面对,利用SWOT分析法,分析自身优劣势,把握市场发展方向,明确自身定位,制定适合自身发展的策略。

1当前郑州艺术摄影市场消费者的特点

郑州市的艺术摄影市场消费者多为年轻人,儿童摄影,个性写真,婚纱摄影是摄影市场的主流。

随着郑州市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艺术摄影的消费越来越多,这为市场的发展提供了机会;但是随着人们对于生活品质追求的提升,消费者个性化的需求日益突出;同时由于竞争的加剧,价格竞争明显,消费者对于艺术摄影行业的价格也越加敏感。

男性消费者日益增多。过去,艺术摄影的消费者多为女性,即使是儿童摄影,女孩儿也占了消费市场的大半壁江山,男孩子在五六岁之前还会配合着照相,但是大了以后,就会对艺术摄影有些许的排斥。但是这几年随着网络的发展和思想的日益解放,越来越多的男生也成为了艺术摄影的爱好者。

只有明确了目标客户群的特点和需求,企业才能有的放矢的制定营销的策略。

2郑州市艺术摄影行业存在的问题

2.1竞争激烈,团购是消费者主要的来源

相对来说郑州的艺术摄影较邻近的几个县市更加时尚新颖,因此郑州市场不局限在郑州市区内,而是辐射周边几个县市(包括开封,新乡等)。较大的市场需求,足够的购买力使得郑州艺术摄影市场有着绝对吸引力。艺术摄影行业利润高,而进入门槛又比较低,一名摄影师,一名化妆,一两名后期,三四个人租一个居民楼或者写字楼就可以开始营业了,导致不同规模的新进入企业不断增多。

行业内企业越来越多,竞争越来越激烈,价格成为了竞争的有力手段。就连郑州的艺术摄影的行业标杆昭元摄影这几年也都开始加入价格战。一般在意价格的客户多会选择团购中的企业,在美团的摄影团购中,艺术摄影甚至有98元起的套餐。但过低的价格则无法保证产品和服务的质量。

同时,越来越多的高端消费者通过网络等各种渠道得到外地,尤其是北上广等发达地区比较前沿的摄影信息,而不计成本的到外地拍摄,这样郑州本地的艺术摄影行业就又受到外地艺术摄影机构的冲击。

2.2模式化的摄影风格,缺乏创意

低价位的摄影机构目标客户定在低端收入人群,他们对于潮流和个性的要求不突出,对价格比较敏感。因此低价位的摄影机构主要是流水线式的摄影,摄影方法,设计,背景,化妆,服饰……都是模式化。价格低利润就低,此类机构可能在几年内都不会对背景,服装等硬件进行更新,很多照片拍出来,给人的感觉就像是只换了一个头像。

而高定价的摄影机构,在布景,服装上或多或少比前者投入高,相对有自己的摄影风格。但是一旦企业做大,再招聘来的摄影师等人员,基本就会把这种拍摄风格延续下去,而鲜有创新。作为消费者第一次拍摄,可能觉得很新潮,很个性,但如果是连续拍摄或者介绍其他熟人去拍摄,那拍出来风格就基本雷同了。在郑州即便是一些高价位的摄影机构也无法留住老顾客。就像儿童摄影,作为一个妈妈,我希望我的孩子每年都有一种不同的风貌,用不同的风格记录下宝宝最珍贵的记忆。但在同一摄影机构中,我们无法找到这种感觉。我身边的妈妈团们很多都不会选择办理会员卡,只在一家儿童摄影机构里连续拍摄,而是每次都找不同的摄影机构,以此来保证每年拍摄的风格都有不同。这样,企业就失去了这些长期客户。

所以,缺乏创新是制约郑州市艺术摄影行业发展的重要原因。

广告媒体集中在网络,团购,微博,微信,口碑是消费者最关注的。

当下,艺术摄影行业在电视等大众媒体的广告投入不大,多数为网络,电梯等小众媒体广告,有个性的摄影机构多采用口碑营销,在微信朋友圈里大做文章。

水下摄影,古装摄影等型概念成为摄影新噱头。

在缺乏创意状态下,一旦有新型的摄影风格和形式,就成为大众追捧的对象。例如古装摄影从前几年开始风靡到如今仍有许多消费者喜欢,并且慢慢渗透到儿童摄影中,水下摄影也是目前在郑州比较前沿的摄影风格,受到很多年轻人的追捧。

3对郑州市艺术摄影行业发展的建议

3.1明确市场定位,不要盲目经营。

行业现有的企业无非两类,一类是“模式化”。这类企业主要依靠低价位在数量上取胜。那么此类摄影机构的目标客户主要是对价格比较敏感的人,或者是对艺术摄影并不特别有兴趣,只是跟风拍摄的消费者。这种机构也是目前艺术摄影市场中占比最大的,但是竞争企业越来越多,利润也越来越少,长此以往,此类企业的生存也是一个大问题。

另一类是“个性化”。这类企业基本都有自己的风格特点,相对价位较高,主要吸引爱好艺术摄影,喜爱个性,追逐时尚的高收入人群。这类型的艺术摄影企业就需要在服务上做文章,不能再千篇 一律,必须有吸引消费者眼球的手段。

因此无论是行业内现有企业还是准备进入的企业都要把握好自己的定位,明确目标人群的特点,结合自身优势,突出自身特色。

3.2价格不是竞争最有利的武器。

在企业实力有限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团购和价格来吸引消费者,参加市场竞争。但这种低价位低利润的竞争必将导致恶性循环,长此以往,摄影行业的利润将不能保证,引起竞争企业的两败俱伤,创新更是不可能。

但是人们对摄影艺术需求量逐渐增加,由于消费者的个体差异,喜欢摄影作品具体形式不同,如何在保证企业利润的的同时满足大多数消费者的需求,成为摄影市场发展面临的实际问题。以婚纱摄影为例,在郑州婚纱照的价格最低起价都是3000元左右,团购价格起步价可能更低,套餐价格因内含服务不同而有所区别。如果拍摄上万元的婚纱照的顾客除了照片实景更加豪华,服装更多更漂亮之外,还会有专人全程服务,可以选择自己喜爱的化妆师和摄影师。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更加注重自我价值的体现和个性的张扬,周到细致的服务正可以满足这部分顾客的需求。

同时,艺术摄影从以前的个人个性写真发展出“闺蜜照”,儿童摄影延伸出“孕妇摄影”和“亲子摄影”,婚纱摄影的相册也增添了“娘家册”,这些都是很好的利润增长点,比起价格战这才是值得推广的营销手段。

因此,郑州的艺术摄影企业更应该把服务和市场细分作为竞争的重点,而不只是价格。

3.3“新”才是发展的关键

无论是走规模化,标准化服务的影楼,还是走个性化服务的工作室,想要长久的发展下去,就必须用“新”面貌面对广告顾客。这里的“新”有这几个意思:

更新:不管是摄影的背景,还是穿着的服装,要定期更新。像儿童摄影,很多在同一摄影机构拍摄过的妈妈们都表示,这套衣服自己的孩子在几年前拍照片的时间穿过。这样妈妈们在选择拍摄机构时可能就会有疑问,我现在去拍是不是还是几年前的样子?会不会没有新意。尤其是婚纱摄影,追求时尚的年轻人,对婚纱的流行趋势更是关心,更是不想穿着几年前流行的婚纱来拍摄自己人生中最重要的时刻。

创新:摄影师也好,化妆师也好,后期制作也是,都要不断的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把握流行趋势,打破模式化,标准化的流水线模式,拍摄并制作出独一无二的大片,才能吸引更多的顾客。但是创新并不意味着从无到有。郑州地处中原,很多地方不如发达的一线城市,包括艺术摄影行业。这两年在北上广深等地比较流行的cosplay摄影,目前在郑州还没有。在郑州开设以cosplay为主题的艺术摄影,填补郑州艺术摄影市场当前的空白,这种借鉴也是创新。

Cosplay在中国从沿海地区发展起来,很快东北就接受了这种舶来物,随着网络的发展,这两年在河南省也开始慢慢兴起。今年在郑州就举行了一次漫展,当时的盛况也让我们感受到越来越多的郑州青年们对动漫和cosplay的热衷。因此,这种时尚的摄影风格不怕没有消费者买单。当然,cosplay摄影对摄影师、化妆师和后期的要求就更高了,并且对动漫要有很深入的了解。

逃离艺术的艺术 篇6

车F映个展

观众的好奇在这个展览中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无论这个黑洞是附着在任何你早已司空见惯的物体——镜子、手提箱、汽车……你还是不能确定洞里面是什么或是在发生什么。艺术家就这样轻而易举地把你推向她构建的新的空间里,然后一遍一遍,看了还想看,那个黑乎乎的小洞里,微小却逼真丰富的模型搭建的场景使你似乎是在慌张中推开一扇另一间屋子的门,紧张而短促的一瞥看到的一幕。一切都在安静有序的发生着,外面貌似平常的物件,里面结构复杂的空间,似乎不相干的特征之间隐含着不可思议的联系。艺术家运用了大量的手法,诸如影像、装置、版画等,将原本隐匿的空间层层展现。

物体或环境中的小孔因其本身概念的不确定发出巨大磁力,你不得不凑近观看。

“视·道”针孔影像展

在技术日益发达的今日,拍一张清楚的照片就是简单的小菜一碟,这种技术泛滥的趋势使得人们越来越反胃那些所谓的精准或PS,于是古老的针孔摄影又开始成为一些艺术家们追求的对象。非常喜欢叶大卫老师拍的那组作品,在长时间曝光后,影像呈现出温暖而梦境般的情绪,或人或景物都在时间的流动中恰到好处揉出光晕,作品的色彩也很含蓄优美,非常迷人。

《开盘》 一种“非常”的艺术实践

TRA 画廊的“开盘”中互相移置的再造空间刻意颠覆了审美的内在性,从而迫使观者进行逆向的思维与选择。“在艺术家看来,真正被看作是作品的东西就是那些不再是作品的东西”。艺术使我们最后的一丝貌似文明的面纱被剥露无遗,虽然展览空间不算小,但你会觉得自己丝毫没有退路。

打开展厅大门吓了我一大跳,不远处一位头戴安全帽的“工人”正从一个井里探出头来,眼神正冲着刚进来的我。

无论是堆满了垃圾的墙角,还是影像前面倒落一地的沙石,处处都呈现出一种“非常”的艺术实践。

“自然与变形—意大利当代艺术展”

从酒厂出来,位于东直门内北小街的歌华大厦里影像作品正缤纷上映,这个展览是2006中国意大利年中的一部分,从“自然与变形——意大利当代艺术展”这个标题,我们大约可以窥见艺术家在不同的社会经验与文化理解上所进行的探索。现场特设有一个影像区,其中有数件影像作品,尽管它们风格迥异,但是呈现的主题都是围绕“个体与变化、人体与风景、‘自然’与‘人造物’之间的关系”。从不同的角度向我们展示了意大利艺术家们的思考与创新,这里面不仅仅是一种挑战的勇气,更多的是一种睿智;不仅仅是一个主题的界定,更多的是一种观点或探索的深入挖掘。如果看展览的你恰好是那个真正热爱影像,并且热衷思考的人,那么你来对了。

展览的作品囊括了影像、装置、行为到平面作品等。

《三峡好人》全国点映冷暖不同

作为第六代导演中的领军人物,贾樟柯现在频频出现在国内的主流媒体的娱乐版头条,而电影《三峡好人》在国内的票房情况成为众媒体关注的焦点。

12月14日,《满城尽带黄金甲》首映。这部由周润发、巩俐、周杰伦等一线明星组成的黄金阵容的电影使得同挡期电影纷纷避让,《三峡好人》却偏偏在这一天在全国首映,艺术片誓要pk商业片。然而,《满城尽带黄金甲》首周票房却不是所有电影都能够达到。

与电影市场的冷淡相比,各大高校的电影活动却显得异常火爆,《三峡好人》在北京大学百年讲堂进行的国内首场放映活动居然还出现了“一票难求”的局面。

贾樟柯将《三峡好人》和《满城尽带黄金甲》同日上映比喻成“一次艺术行为。”

中国女导演俱乐部成立

经过中国广播电视协会纪录片委员会半年多的精心运作,中国首个女导演俱乐部于2006年12月16日在北京成立。俱乐部由广播电视协会纪录片委员会学术研究院主席朱羽君女士担任首届主席。中国广播电视协会副会长张振华、中央新闻纪录片厂厂长高峰、中国广播电视协会纪录片委员会常务副会长贡吉久、新影百闻老故事传媒有限责任公司总裁王新屏及50多位女导演出席了成立仪式。一直关注女性话题并拍摄女性题材纪录片的《大众DV》杂志编辑部主任吴砚华女士被聘为该俱乐部副秘书长。

中国纪录片网站将为女导演俱乐部设计网页,通过网络平台让女导演、女记者、女编辑在这里交流。目的是为展现女导演们智慧、优雅、亮丽的个人魅力,讲述每个人心中的感人故事。

《毕摩纪》屡受国际电影节青睐

2006年,《毕摩纪》成为了一部广受国际关注的中国纪录片作品,继成功入围第50届瑞士洛加诺国际电影节,第11届韩国釜山电影节以及维也纳国际电影节等众多电影节之后,该片又入选纽约第30届玛格丽特米德纪录片电影节,于2006年11月11日下午1点完成北美首映,受到美国观众和人类学者、社会学者的高度评价。据悉,该片即将被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收藏,开始北美博物馆系统巡回展映。

同时,杨蕊导演的《毕摩纪》还得到墨西哥国际现代电影节的邀请,入选本次电影节的官方竞赛单元。届时导演杨蕊将飞赴墨西哥参加本次电影节。

2006新媒体内容合作与交易论坛召开

2006年12月12日,由中国广播电视协会主办,广东鸿波通信投资控股有限公司与视觉时代(北京)信息技术有限公司(www.yepop.com)共同承办的2006新媒体内容合作与交易论坛暨首部手机贺岁片《猪.com》首映式在北京华侨大厦隆重召开。而鸿博新媒体版权中心的成立和首部手机贺岁片《猪.com》的亮相,更为困扰当下新媒体的产业链建设的相关问题,提供一个合作和良性发展的新模式。

草场地工作站展映北电学生作品

2006年12月中旬的北京,草场地。

“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纪录片方向研究生毕业作品展映”在 “草场地工作站”拉开序幕。中国最早的独立纪录片制作人,同时也是这次展映活动的主要支持者吴文光在开幕式上称:这批作品的成熟度令人吃惊,完全让人摆脱了过去学院派作品单薄而学生气的印象。此次展映活动希望通过纪录片在电影学院内外架设起一个沟通的桥梁,让学院背景成长起来的电影工作者有机会跨越学院的围墙,与外界发生碰撞。

《大众DV》“拍摄与剪辑培训班”火热进行中

“会拍,但拍不好”“拍好了,又不会剪”这种尴尬的局面,相信很多DV爱好者都碰到过。近日《大众DV》杂志联合品尼高公司,以及西城图书馆,为旗下广大会员免费进行培训讲座,以解决广大DV爱好者在日常拍摄中所面临的问题。

活动中,会员们的热情令工作人员感动不已,原定14点开始的活动,很多会员不到13点就来了,围住《大众DV》杂志的技术编辑不断地提出问题。

2007年《大众DV》杂志将会举办更多的技术培训活动,请大家继续关注《大众DV》,这里会有更多你想要的。

SMG“真实中国·导演计划”揭晓

2006年底,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SMG)真实频道的“2006真实中国·导演计划”最终评选出8位优胜者。本次导演计划的主题是“发现和记录时代背景下的人物命运故事”,旨在发掘变动中的中国社会的真实内涵。SMG真实频道将给8位优胜者提供充足的拍摄资金和全程的技术支持,并且作品将在SMG真实频道集中展播。(林航)

优胜者及作品名单

《寻房》 导演:张炎、林剑文

《麻将》 导演:潘潘、张烨

《中国最后的枪手部落》 导演:施秋荣

《我们的上海船厂》 导演:唐云龙、毛露敏

《上海八英里》导演:朱鹰文

《在爱情问题上苦苦挣扎的爷们儿》 导演:朱伟

《脸子》 导演:林航、叶田

《一个女大校的今生故事》 导演:王云龙

“平安中国·平安家园”有奖征稿揭晓

“平安中国·平安家园”影像作品有奖征稿是《大众摄影》、《大众DV》杂志与中央电视台“社会与法”频道(CCTV—12)联合举办的大型活动。经过4个月的紧张征稿,有近万幅摄影作品和200余部DV作品参加了这次评选。

本次评选的评委由《大众DV》杂志主编闻丹青、中央电视台田永明、中国教育电视台“国视DV”栏目主编林安芹共同组成。

经过初评与终评,最终有6部DV作品获得了奖项。

获奖名单

一等奖

《亚渤海之子》 杨树河 最佳DV作品奖

二等奖

《遥远的喀喇昆仑》 吴苏琳 奉献精神DV作品奖

《抗击“碧利斯”》 李兴明、彭志平、黄其美、陈朝端 突发事件DV作品奖

三等奖

《绒赞卡瓦格博》 张志刚 视觉效果DV作品奖

《我相信明天会有阳光》 朱兰庆 人文关怀DV作品奖

《龙农的同里》 浙江传媒大学顾颖婕、张文静、佘思益、刘伟、蒋卓斌 印象生活DV作品奖

Sony XDCAM HD

全程支持陆虎越野挑战赛

2006年,陆虎G4越野挑战赛G4挑战赛正式拉开了帷幕,它的前身是2000年结束的“骆驼杯”越野挑战赛。Sony XDCAM HD格式的3台PDW-F350和2台PDW-F330摄录一体机,还有5台PDW-F70放像/录像机完成了对这次赛事的拍摄工作。在拍摄过程中,光盘记录的方便特性:随时进入拍摄状态,以及XDCAM HD的稳定性,都给工作人员留下深刻印象。

松下公司推出两款民用新品

2006年12月,松下公司推出两款AVCHD格式的民用摄像机HDC-DX1和HDC-SD1,分别采用8cm DVD光盘存储和SD卡存储。都使用3CCD影像传感器,并且具有光学防抖动功能。在中国市场将首先推出光盘存储的HDC-DX1。

“开放源”电影计划Stray Cinema

从网站可以提供浏览者下载电影的所有素材,而浏览者所要做的,就是利用这些现成的视频素材剪辑出自己的影片。一个叫做“Stray Cinema”在线的网站正在策划一个一年一度的“开放源”电影计划。而Stray Cinema所提供的素材均为CC版权许可声明(一种声明只保留部分权利的版权许可形式)。这种版权声明非常有利于内容在网络上的复制和传播,由此不难预测,它也将极大地影响独立电影创作的格局。

目前网站的策划人正计划把著名的独立电影导演大卫·林奇请来,为2010年的活动拍摄原始素材。

开放源网站: http://straycinema.com

好书推荐:

作者:刘洁

出版: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售价:29元

中国传媒大学电视与新闻学院电视系副教授刘洁博士最新力作《纪录片的虚构—一种影响的表意》最近由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从影像的表意、语境以及风格表现等方面论述纪录片的虚构,并涉及张以庆、李汝建、周岳军等多位中国当代纪录片导演的访谈个案。

梦想中的高清

——松下高清晰度新品发布会暨高清节目制作推广会

12月14日,松下在京举办“松下高清晰度新品发布会暨高清节目制作推广会”,标志着新款摄录一体机AJ-HDX900MC正式投放中国市场。

会上,松下电器广播电视系统公司总经理住谷茂树提到,在高清节目制作的普及应用上,松下将数字标清的主流格式DVCPRO发展为对应高清的DVCPRO HD,为高质量低成本的制作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在高清节目制作高端及数字电影应用方面,松下电器全高清的HD D5录像格式以母版的质量成为首选。在第一部使用DVCPRO HD拍摄的电视剧《射雕英雄传》获得成功后,使用DVCPRO HD拍摄的电视剧专题片,据不完全统计,已经超过4000集,极大丰富了高清节目市场。此次发布会上,松下还特别邀请了北京电影学院摄影系高向明副教授,用松下高清设备从拍摄和作品的角度详细讲解了如何让发挥好设备的特点。

据不完全统计,在第一部使用DVCPRO HD拍摄的电视剧《射雕英雄传》获得成功后,使用DVCPRO HD拍摄的电视剧专题片,已经超过4000集。

松下提出了三种DVCPRO HD建议方案:第一,以AJ-HDX900或HDX400配上高清非编系统,约70万投资;第二,数字电影制作系统:以DVCPRO HD 的AJ-HDC27H,选择AJ-HD1700或HD1400,D5编辑,最终转胶片输出,约100万投资;第三,选用P2HD的HVX200,记录在硬盘或P2伴侣上,通过1394接口连接非编,构成高清低成本制作系统,低于20万投资就可以圆的一个高清梦。

松下公司近期动态:

近日,松下公司又与中央电视台合作,成为大型电视行动《文明之路·世界文明环球之行》活动在电视技术设备方面的唯一赞助商。

松下电器对外推出了基于下一代存储卡规格SD2.0,即SDHC(High Capacity)标准的4GB容量SD卡。

摄影技术在艺术摄影中的应用分析 篇7

一、摄影技术在艺术摄影中重要作用和意义

艺术照片或者其他的艺术作品都必须通过良好的摄影技术和艺术创作的形式加以表达, 才能够形成艺术摄影的完整作品。在整个艺术摄影的过程中, 没有固定的拍摄模式和拍摄技术, 完全依赖的是拍摄者个人独有的摄影技术和艺术美感的呈现, 但是要想要成为艺术作品, 必须具有一定的艺术呈现概念和摄影技术, 不是盲目的乱拍照片, 只有自身具有一定的艺术欣赏美感, 才加上自身的摄影技术水平, 才能够将良好的摄影技术和艺术创作的形式加以表达, 形成完美的艺术作品。

二、摄影技术在艺术摄影中的发展应用

在拍摄过程中, 拍摄技术非常重要,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构图技术、用光技术、影调技术、气氛表达技术等。接下来本文通过这几方面的拍摄技术在艺术摄影中的发展应用加以陈述。

1. 构图技术

构图技术, 在摄影技术中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拍摄一张照片时, 首先你需要选景, 到底要拍摄什么, 选择什么放入拍摄范围, 这是最重要的拍摄主体。在选择的过程中, 一定要有主次轻重之分, 将不需要的进行剔除, 这样才能够形成一张层次分明的照片, 将所要表达的事物、景象和情感都完美的呈现出来。比如在拍摄一张人物图片时, 那么就需要注意一定要将周围不相关的人物进行剔除, 通过摄影技术来选择要拍摄的人物, 对于周围景物的选取, 这就需要拍摄者自身的艺术美感来进行选择, 这样才能够形成完整的人物图片, 将人物的形象和表情充分凸显出来。比如《爱狗的小孩》, 一个网络摄影作品, 用光是黑色摄影, 简单却完美的呈现出小朋友热切的眼神, 忽略了周围其他人物的选择, 也将其背景虚拟化, 更加凸显整个摄影作品的完美。

在构图选择时, 比如上面提到的人物拍摄, 一定要确定好主体和客体, 不能在一张拍摄的照片上, 出现很多清晰的人物, 那么欣赏的人就不知道到底是为哪个人拍摄的, 一定要确定好主体, 选择合适的客体, 进行虚拟化的处理, 从而再利用一定的创造形式将其表现出来, 就形成了一张比较好的艺术摄影作品。

2. 用光技术

用光技术, 在摄影技术中是很重要的组成部分。不同色彩和格调的照片, 呈现出的是不同的情境, 用光能够体现摄影的灵魂, 是将图片完美表达的重要手段, 主要正面光、顶光、侧面光等, 拍摄者根据自己的喜好和拍摄效果的需求进行选择。比如要拍摄一张干净、平滑格调的照片时, 就选择正面光;如果要呈现出所拍摄景物的立体效果时, 那么就选择侧面光。通过拍摄者自己的喜好和拍摄效果的需求进行不同用光的选择。比如《美丽动人的风光摄影》, 里面所呈现的房屋、景色、湖面三者形成了完美的搭配, 通过侧面逆光的选择, 使得作品看上去增添了立体美感, 更具体, 更形象地呈现了出来。

3. 影调技术

影调技术, 在摄影技术中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影调技术是拍摄过程中最重要的色彩比例搭配, 在黑白摄影中, 主要说的就是黑色、白色和灰色三者的比例搭配。在彩色摄影中, 指的就是同种颜色深浅的差别, 比如蓝色, 有浅蓝色、深蓝色、淡蓝色等。那么如果在黑白要求的照片摄影中, 白色和浅灰色所占比例较多时, 就代表这张摄影照片是亮调;如果白色和浅灰色所占比例较少, 黑色和深灰色所占比例较多时, 就代表这张摄影照片是暗调;当拍摄的照片中, 灰色所占大部分比例时, 那么就代表这个摄影作品是软调等等。

影调技术将摄影作品的结构、色彩、光线等融合起来, 进行艺术效果的搭配选择, 通过人物和景物结构的选择、色彩艳丽程度的选择以及光线亮暗的搭配, 从而利用自己所具有的艺术欣赏, 结合影调技术, 有它自身独有的魅力, 使摄影作品变得丰富多彩, 趣味横生, 同时更增添了新的色彩和活力, 将艺术摄影作品完美呈现。

4. 气氛表达技术

气氛表达技术, 在摄影技术中是很重要的组成部分。气氛表达技术, 主要就是指摄影作品中所表现出来的情调和气息, 能够赋予摄影作品生动形象的意境。有时候所要表达的是静态的美, 有时候所要表达的是动态的美, 比如, 十堰摩登IDO婚纱2013年春季-寂若安年, 里面所表现出的就是一种高贵、时尚、神秘的感觉。《美丽动人的风光摄影》, 里面所呈现的房屋、景色、湖面三者形成了完美的搭配, 通过倒影的呈现, 使作品看上去形象逼真, 通过侧面逆光的选择, 更使得作品看上去增添了立体美感。《爱狗的小孩》, 一个网络摄影作品, 用光是黑色摄影, 简单却完美的呈现出小朋友热切的眼神。

三、结束语

摄影技术的好坏决定着艺术摄影作品的质量, 同时拍摄者个人的艺术欣赏水平和艺术美感也影响着艺术摄影作品的意境表达。好的艺术摄影是有感情的, 有想象空间的。因此从起步阶段就培养了其良好的摄影创作和学习方法, 积累更多的创作素材, 真正的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乐趣和活力。让欣赏的人们在观看时如鱼得水, 放飞自己, 陶冶情操, 这将是所有人类共同的乐趣。因此要想完成具有灵魂的艺术摄影作品, 就必须要有良好的艺术创造水平和高超的摄影技术, 这样才能够将艺术摄影表现的淋漓尽致。

摘要:随着电视节目的出现, 娱乐文化不断发展壮大, 不断地进行创新发展, 随之摄影技术应用而生, 艺术活动中, 摄影艺术是具有创造性的一种艺术活动。艺术摄影通过采用高超的摄影技术, 从而将事物的美感和情感进行表达, 艺术摄影在表达过程中离不开摄影技术, 下面本文就简单对两者以及之间的关系进行简要介绍。

关键词:艺术摄影,摄影技术,关系,应用

参考文献

[1]白杨.探讨摄影技术在艺术摄影中的应用[J].影像技术, 2012 (03) :56-57.

浅谈舞台艺术摄影技巧 篇8

舞台艺术摄影要求能在瞬间定格画面。在演出的过程中, 常常会出现一些极具代表性的画面或很有艺术美感的表情、动作, 这些往往发生在极短的时间内, 把他们完美地记录下来, 就能较好地提升演出的效果, 扩大演出的影响力, 通过适当的途径向社会介绍, 就能吸引人们来细细品味。舞台艺术摄影通常分为三种模式:一是现场进行抓拍, 二是彩排时进行拍照, 三是有计划地进行拍照。不管是哪一种模式, 摄影师都应该做到的是: 舞台演出前就要熟悉剧情, 掌握演出过程中高潮出现的时间和地点;对于演员, 特别是主要演员的风格进行深入研究, 这样才能准确地抓住关键情节或动作表情的瞬间, 这样才能获取真实生动的舞台演出照片。所以, 做好舞台艺术摄影, 首先要了解各种类型的艺术表演的相关特点;其次要掌握主要“剧中人”在特定地点将要形成的代表性画面, 制定合理的拍摄计划;再次是准备适当的摄影器材, 包括小型相机、变焦镜头和相关附加镜、 高速胶片等;最后要根据剧情找准拍摄方位以及角度, 以便及时把握所需要的拍摄“瞬间”。动态美是舞台艺术摄影最明显的审美特征, 出色的舞台艺术摄影作品一般都体现了主体的运动感, 具备动态之美。舞台艺术摄影中最具有动态美的是舞蹈, 画面形象的虚实处理是实现照片动感的关键, 但是人物的脸部必须清晰, 这样才能充分展示出其神态情绪, 但人物肢体的一些动作则进行虚化, 使画面虚实结合、动静相衬, 将人物合理地融于情节与意境中。

舞台艺术摄影要求能够善于利用光线。在演员演出时, 光线的颜色会变化很大, 同时明暗变化也很大, 因为灯光会配合不同的需求来打出不同颜色或者不同明暗的光线, 营造适宜的舞台氛围。这时如果用相机的自动感光拍摄很容易拍出曝光过度或者曝光不足的照片, 据现场光线使用手动曝光是拍好舞台的关键所在。若没有丰富的拍摄经验, 容易发生主体曝光过度、背景曝光不足的情况。拍摄舞台的主要经验体现在测光技巧上, 对主题人物测光背景偏暗, 对背景测光主题人物过亮。怎么才能得到精确的曝光值呢?一般来说我们可以使用点测光或中央重点测光的模式, 点测光对着舞台表演人物进行测光, 测光范围非常小, 环境的光线影响对于曝光主题人物非常小。但是舞台上的光线会随着表演内容变化而变化, 明暗跨度也非常大, 表演者在舞台上也不时在活动中, 所以, 不单单使用点测光而多使用中央重点测光模式加上光圈先决模式, 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和成片率。再加上可以使用包围曝光或者未调整曝光量的方式拍摄舞台, 从中选取曝光比较准确的点。首先使用点测光时, 尽量选择以舞台表演者为测光点来进行测光。二是注意利用舞台现场光表现画面效果。拍摄时一般是不允许使用闪光灯的, 闪光灯的突然性会影响到演员的表演, 同时由于拍摄是在演出场所的舞台上进行的, 附近有很多观众, 也要尽量避开观众, 不能因为拍摄而影响观众的观看。有很多时候拍摄距离很远, 使用闪光灯也达不到需要的效果, 反而会破坏剧场现场的灯光感觉, 有经验的舞台拍摄者一般多利用剧场的现场光源来拍摄。 但经常遇到的情况是现场光源比较繁杂, 因此对于曝光来说难度较大。现场光线方面, 如果灯光明亮、照射比较均匀, 相机测光系统能比较各个部分的亮度给出一个综合平均的数值, 直接根据数值自动曝光即可。但是碰到束光打亮的主题人物, 背景非常暗的时候, 需对舞台人物测光, 否则会出现舞台人物曝光过度的问题。在剧场舞台灯光环境下手持点测, 或者用带有点测光功能的相机测光, 并拉长镜头焦距, 减小测光范围, 以求测光准确。第三, 关于色彩的表现。剧场里面一般使用聚光灯或者白炽灯, 所以要选择适当的白平衡, 或者使用自动白平衡, 如果白平衡不准确则会影响整个照片的色彩效果, 使拍摄画面不能表达表演者的技巧或者故事效果。 第四, 在剧场内拍摄时, 根据舞台的灯光配合光圈进行曝光的同时, 速度也取决于舞台上表演者的动作快慢, 使用较快的快门速度可以使表演者定格在画面上, 使用较慢的快门速度可以使画面变得柔美缥缈, 制造一种虚实相生、动静结合的视觉效果。速度如果在1/30s上下时, 表演者在舞台上动作幅度不大移动速度不快时还可以凝固住画面, 画面效果能比较清晰地体现主体人物, 又微微有点虚动的背景, 使得画面有动感效果。如果要强调虚动, 那么快门速度还要降低, 如果表演者的移动速度较快或者活动幅度较大则需要更快的快门速度。当下数码相机的感光度一般都可以控制在ISO1600以上而没有明显的噪点, 在拍摄比较暗的舞台上移动速度较快的表演者时很有用处。第四, 三脚架的使用。三脚架可以稳定相机, 也可以解放出一只手, 并且可以拍摄灯光变换的延时效果, 同时也是得到高质量画面的基础。

舞台艺术摄影要求摄影师具备较高的专业素质。要想获得完美的摄影效果, 首先必须做到心中有数。做到心中有数, 同时深入研究不同的表演艺术门类, 了解各种表演艺术门类的规律, 同时努力成为内行人;二是在舞台开始表演之前就要根据演出内容明确拍摄目的, 以上两个方面对于获取理想的画面非常重要。人们常说摄影师与演员共舞, 但是当演员本身处于大舞台上舞蹈的时候摄影师又该怎样处理摄影机、演员以及舞蹈的关系呢?当然, 在对演员的舞蹈有着熟悉的掌握之后, 结合演员共舞, 三者的共舞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虽说在摄影过程中可以反复拍, 一直到获得最满意的效果为止, 但是作为摄影师而言, 尤其是在商业电影摄影中, 舞台场景的拍摄千万不要因为摄影师而NG多次, 毕竟对于舞蹈而言一气呵成才最成功也最能传达舞蹈本身传递的情感, 观众在观影的过程中也能最大化地与演员产生感情共鸣。舞台上的演员、主要表演者一般都处于运动状态, 这些舞姿也就是他们表现的工具, 有很多时候他们的速度非常快, 所以, 每一场演出当中, 只有极少数动作是整个演出的关键动作, 最能体现表演精髓, 所以需要摄影师用非常快的快门抓取。高速快门同时也需要拍摄者的反应迅速, 还要求技术熟练、操作准确、忙而不乱, 而且, 对舞台剧本的前期所做的功课, 这个时候就发挥作用了, 能够让摄影师提前把握精彩场面出现的时机。如果相机的操作技术已经十分到位了, 那么, 摄影师对表演艺术的了解程度就非常重要了, 如果对表演的过程有了比较熟悉的掌握, 那么现场的拍摄过程就会得心应手, 挥洒自如。其次要做到随机应变。做到了心中有数, 舞台拍摄一般都能获得想要的效果, 但摄影师还需要的一项技能就是随机应变, 要能够在计划之中做到即兴发挥。演员最精彩的表演常常是一瞬间不可复制的, 因此摄影师在完成大场面的拍摄之后还需要对细节部分进行精雕细琢, 抓住舞台上演员那不可复制的精彩瞬间。 观众在观影的过程中主要聚焦于主演, 所以摄影师在进行舞台镜头拍摄的时候也需要对演员进行特别刻画, 摄影机相当于摄影师的眼睛, 因此摄影师需要将注视点聚焦演员, 捕捉感情传达最为真切的时刻。

舞台艺术摄影要求掌握一定的技巧。第一, 要多角度取景。一般的摄影师常常在舞台的正面取景, 这种取景方式是比较规矩的, 然而我们会发现镜头中常出现一些不相干的表演者背后的背景。因此, 要扩展摄影的艺术构思, 考虑从其侧前方进行取景, 这样就能有效地避开画面干扰物。通过一些画面的对比发现, 从侧一点的角度拍摄出来的人物的脸部表情较为立体;因此如果在台下拍特写, 我们把摄像机从斜的角度对准被摄者, 根据需要再进一步作后期处理, 使得其立体效果将会有一个明显的提高。在光位方面, 使用逆光拍摄能使得画面效果非常强烈, 将镜头正对着光源, 光线从被摄者背后或侧方过来其边缘被照亮有明显的轮廓。第二, 是增强的预判。如果熟知舞台上表演者的动作, 就可以预先安排构图和曝光。这就需要摄影师培养出一套良好的工作习惯, 这些习惯只能靠多观察多接触被摄者来养成。如果不能参观彩排, 则还可以采用连拍的方式, 也可以提高精彩画面捕捉的成功率。第三, 前期拍摄和后期制作相结合。前期能够抓拍到很多精彩瞬间, 但有时为了能抓住瞬间而不惜付出错误曝光或者色彩失衡的代价, 后期制作的重要性就体现出来了。一般来说, 每个有经验的摄影师都有很好地进行前期和后期的拍摄和制作的配合。比如前期拍摄的彩色照片, 在回来整理的过程中发现黑白更合适, 那么后期调整成黑白要比前期直接使用黑白模式拍摄的画面层次感更丰富。

总之, 舞台艺术中的摄影要求摄影师具备多个方面的综合素质, 打牢理论基础, 强化敏感意识, 只有这样才能获得一张完美的照片。

摘要:在当今社会生活中, 人们对精神文化的消费需求日益提高, 促进了演出市场的不断繁荣。各个明星频频出场, 举办活动, 各类剧院演出不断, 提高了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质量。为扩大舞台演出的影响, 舞台艺术摄影这个职业应运而生, 在扩大舞台演出的知晓度、关注度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 舞台艺术摄影的专业性、技术性的要求相当高, 成为推动舞台演出事业不可缺少的一环, 但是同时也对摄影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特别是能够准确把握舞台精彩演出的瞬间画面, 科学利用现场的光线进行拍摄, 努力具备相关的专业素质, 熟练掌握摄影的一些技巧, 等等, 这些是本文深入研究的方面, 希望为舞台艺术摄影同行或爱好者提供一些参考意见。

黑龙江冰雪艺术摄影发展历程 篇9

关键词:黑龙江,冰雪摄影艺术,发展历程

一、黑龙江摄影艺术创作活动之始——19世纪末20世纪初

(一) 历史背景

19世纪末20世纪初, 沙皇俄国为攫取中国东北资源修筑中东铁路, 修筑这条铁路的目的, 主要是夺取远东地区霸权, 进一步掠夺中国东北部丰富的资源。1

(二) 拍摄主体:

在这一时期拍摄主体主要是俄国人, 是沙俄为修筑中东铁路擅自派员进入黑龙江地区进行勘测, 拍摄了大量的地形地貌、资源物产、风土人情照片, 其中包括齐齐哈尔、大兴安岭、宁古塔、牡丹江、绥芬河及现在哈尔滨地区的风光。

(三) 拍摄内容:

沙俄为修筑中东铁路擅自派员进入黑龙江地区拍摄了大量的地形地貌、资源物产、风土人情照片, 这些照片后来与修筑中东铁路时拍摄的一些工程照片一并收入画册出版, 其中一些景观照片画面清晰细腻, 有一定的艺术品位, 是黑龙江地区最早的风光艺术照片。在这一时期, 虽然照片是由俄国人所拍摄, 但是也可以说是黑龙江省产生的最早的关于冰雪艺术的摄影作品。所以, 这个时期是黑龙江冰雪摄影艺术创作之始。

综上所述, 在20世纪初, 摄影艺术活动开始出现在黑龙江地区, 这一时期是黑龙江冰雪摄影艺术创作之始。冰雪摄影艺术最初的雏形是涵盖在风光摄影之内的。此时, 黑龙江地区摄影艺术的拍摄者都是外国人, 我国大多数摄影者仍旧是照相馆艺术, 以此作为谋生手段, 独自进行创作的人很少。

二、19世纪20~30年代, 反映黑龙江冬季风貌的作品的诞生

(一) 历史背景

自1901年到1931年的30年间, 黑龙江地区先是受到沙俄侵略, 必然带来文化上的影响。东北沦陷时期, 新闻出版中的摄影采访, 多被日本人占据, 社会纪实摄影受到严格控制, 照相馆人像摄影虽保留着一定数量的中国摄影师, 但在艺术风格上以日本派占据优势。在这三十年间, 黑龙江地区的摄影艺术发展, 虽然受到沙俄和日本文化侵略的影响, 但是也初步形成了一定的民族风格。

(二) 拍摄主体

20年代初, 华人摄影记者的出现, 虽无史料表明哈尔滨市报业《国际协报》记者王岐山拍摄过冰雪摄影。但是也说明在这一时期, 冰雪摄影的摄影主体已经不仅仅限于俄国人、日本人等外国人。中国也出现了自己专职的摄影记者。

(三) 拍摄内容

在1932年2月5日日本侵略者占领哈尔滨后, 居住在哈尔滨的日本摄影人也拍摄了一些哈尔滨的冰上运输、江上采冰的照片。有的还作成了明信片互相赠送。而随着胶印技术的推广, 在这一时期出现了以绘画和摄影为主的单色彩画报, 在这些画报中反映黑龙江冬季的田野风貌、冬季风貌、城市风光的摄影也偶有出现。2说明了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哈尔滨就产生了冰雪摄影。

综上所述, 在这一时期, 单色彩画报的出现, 说明了黑龙江地区的冰雪艺术摄影手段的增加。而冰雪艺术摄影已经不仅仅是由外国人拍摄, 本土的华人记者的出现, 使得本土记者拍摄的冰雪风光的作品相继出现。拍摄的内容也不仅仅限于风光, 与冰雪有关的活动内容也出现于作品中。

三、1945后, 艺术家涌入使得冰雪摄影艺术间或出现

(一) 历史背景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 东北地区得到解放。一批摄影艺术家从延安、晋察冀等老解放区先后来到黑龙江地区和哈尔滨市, 开创了黑龙江地区摄影艺术事业的新纪元, 自1945年到1949年, 黑龙江的摄影事业虽然是黑龙江地区从未有过的发达时期, 在全国摄影史上也占重要地位。

(二) 拍摄内容

此时的黑龙江地区, 虽然是冰雪胜地。但是以冰雪摄影为主的题材少得可怜, 只有滑冰、乘冰帆、打冰橇等冰上运动和瑞雪、树挂等冰雪风光, 内容简单, 多是涉及冰上运动和冰雪风光的。

(三) 拍摄主体

冰雪摄影艺术在这一时期也是间或出现, 并未形成独特的艺术形式。

综上所述, 这一时期虽然是黑龙江地区摄影事业前所未有的发达时期, 但是冰雪摄影的题材少得可怜。历史性文献作品在此阶段占主体地位。

四、1949~1966年, 黑龙江冰雪摄影艺术的起步阶段

(一) 历史背景

1949~1956年建国初期, 黑龙江全省专兼职摄影工作者开展了多种形式、风格的艺术摄影创作, 这一时期比较有成就的是人物摄影、风光摄影和体育摄影;其中比较有影响的作品《滑雪姑娘》 (1957年佟德印摄) , 笔者考察, 这是据有关资料搜集到建国以后第一张有据可考的与冰雪摄影艺术活动相关的作品。

(二) 拍摄主体

1956年12月, 中国摄影家协会的前身中国摄影学会创立, 开始将全国摄影家凝聚在一起, 为共同爱好的事业和共和国的建设而奋斗, 这标志着摄影开始作为一个独立的艺术门类与其他艺术形式并立于祖国文艺百花苑中。而在60年代初, 中国摄影学会黑龙江分会的成立, 对全省摄影艺术活动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三) 拍摄内容

在计划经济时期的中国, 哈尔滨冰灯的照片就已经作为商品在市面上流行, 其本意是宣传冰灯, 而不是为盈利。例如, 由兆麟公园代管的城建资料摄影部的韩昭宽、左学仁等人将第二届 (1964年) 和第四届 (1966年) 的冰灯照片制成带有“哈尔滨冰灯游园会”字样、年份或附带年历的贺年片出售, 国营摄影社也曾印过冰灯贺年片卖。

哈尔滨大规模有组织地制作和展出冰灯始于1963年, 人们利用盆、桶等简单模具自然冷冻了千余盏冰灯和数十个冰花, 于元宵佳节在兆麟公园展出, 轰动全城, 形成了万人空巷看冰灯的盛大场面。哈尔滨冰灯的问世为冰雪摄影增加了新的也是最重要的创作题材。

这一阶段是黑龙江省冰雪摄影艺术的起步阶段, 冰雪摄影仍旧依附于风光摄影之中, 并没有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

五、文革时期冲到冲击, 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空前发展

(一) 历史背景

在“文革”十年浩劫中, 摄影与其他艺术门类一样, 遭受到严重的影响和冲击, 艺术成为简单化的政治宣传工具。1966年, 中国摄影学会停止了一切工作, 《中国摄影》杂志同时停刊。学会1972年正式移交新华社“代管”。随着政治形势的变化, 在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30年之际, 中断了6年之久的全国摄影艺术展览, 以国务院文化组的名义于1972年恢复举办。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 尤其是80年代后, 摄影创作空前发展。

(二) 拍摄主体

拍摄主体由个人到单位、组织统一进行。1973年, “全国摄影艺术展览办公室”成立, 国务院文化组委托新华社代管。全国摄影艺术展览恢复了一年一度的展览, 一直举办到1977年。由于有充足的经费和必要的编制, 原中国摄影学会各地分会的多数人先后加入到地方“影展办”, 连县市也相继成立了“影展办”。

1975年2月, 全国影展办还举办了第一期彩色照片洗印训练班。“影展办”的体制活跃了当时的全国摄影工作, 为“文革”后中国摄协的恢复和摄影事业的发展起到了一定传承和铺垫作用。1974年9月, 《中国摄影》杂志恢复出版, 这也是我国文艺界在“文革”中复刊的第一个文艺类刊物。

(三) 拍摄内容

文化大革命时期, 黑龙江省的摄影艺术发展受到了很大的冲击, 多种风格和多种手法的摄影艺术照片几乎全面停止。但是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 摄影创作空前发展, 作品大量涌现, 风格流派纷呈, 成果比较突出的是人物摄影、风光摄影、体育摄影、小品摄影等。风光摄影中比较有影响的《大兴安岭之冬》 (1983年赫重运摄) , 笔者认为是这一阶段冰雪艺术摄影的代表作之一。而小品摄影是80年代兴起的强调主体观念的摄影艺术新形式, 除现场拍摄外, 强调暗房加工效果, 比较常见的是运用色调分离, 叠印叠放等方法, 其中《冬天的素描》 (1985年郑学清摄) 就是采用这种手法;1979至1985年, 纪实摄影的传统得到恢复, 《破冰捕鱼》 (1983年廖华志摄) 具有代表性。

在这一时期, 黑龙江摄影从低落走向空前发展, 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的摄影创作人比文化大革命前增加20倍, 一批优秀摄影家在国内、国外产生影响, 大量优秀作品在国际、国内及跨省区摄影展览、比赛中获奖。以冰雪为题材的冰雪风光摄影迅速发展起来, 成为黑龙江冰雪摄影创作的主题。

六、90年代后, 冰雪摄影达到鼎盛

(一) 历史背景

改革开放和冰雪旅游的兴起使得黑龙江省的冰雪摄影在这一时期达到鼎盛。黑龙江摄影群体在90年代之后在创作题材上是多样化的。一望无垠的白雪皑皑、亦真亦幻的雾凇、冰灯展会、采伐工人与猎手出入林海雪原, 这些作品表现出了黑龙江人在冰天雪地中的鬼斧神工。由冰雪衍生出来的相关产业, 如冰雪旅游、冰雪体育、冰雪饮食等无一不洋溢着浓郁的北方风情。这些创作题材使得黑龙江摄影群体的作品内容逐渐丰富。

自1985年哈尔滨举办第一届冰雪节以来, 到2011年已经举办了27届。哈尔滨冰雪节已发展成为哈尔滨国际冰雪节, 成为世界著名的冰雪旅游地, 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90年代至今, 黑龙江省历届冰雪节都有摄影展、摄影比赛, 使黑龙江省的冰雪摄影达到了鼎盛时期。

(二) 拍摄主体

在这一时期拍摄主体呈现多变的形态。拍摄主体即有个人、也有组织、单位、文化团体等。随着数码技术的发展与数码相机的普及, 使得大众人手一台数码相机, 冰雪摄影呈现出个人化、小众化的趋势。摄影组织与文化团体逐渐地以为大众服务为宗旨, 组织各项赛事、展览, 起着宣教意义。

(三) 拍摄内容

哈尔滨高雅圣洁的冰雪自然, 千姿百态的冰雪雕塑, 丰富多彩的冰雪活动, 惊险刺激的冰雪体育, 都成为了无数摄影家和发烧友拍摄的内容, 同时, 也吸引了大批的外地摄影师来到哈尔滨拍摄。哈尔滨摄影家的视角也在不断向外扩展, 向世界扩展。海林的雪乡, 世界屋脊的珠峰, 乃至南极、北极都曾留下他们的足迹和照片。冰雪摄影活动的开展和艺术创作, 记录和保存了冰雪艺术历史, 传播和弘扬了冰雪文化, 同时也为哈尔滨争得了荣誉。3

20世纪末, 哈尔滨建设世界冰雪旅游名城战略目标制定后, 冰雪事业更迈上新台阶。哈尔滨冰雪摄影也因之进入黄金期, 冰雪摄影队伍不断扩大。

注释

11董联声艾书才崔东波:呼伦贝尔日报, 百年沧桑话中东铁路, http://www.hlbrdaily.com.cn/news/11/html/68664.html

22《黑龙江史志》艺术志

33哈尔滨——文化记忆中的独特风景黑龙江史志2008.20第五页

艺术摄影的模糊美之探究 篇10

在一些人的头脑中, 存在着一种模糊的观点, 仿佛摄影就必须清晰地反映被拍摄对象。他们不能容忍模糊的画面, 也不能容忍模糊的主题, 固执地要求作者把一切都描绘得清清楚楚, 明明白白。相对于“纪实”, “清晰”是其固有的机械属性, 但是在“清晰”与“艺术性”之间它们是不能划等号的。自然辩证法告诉我们, 清晰与模糊就像一把双刃剑。如果说清晰是艺术美的一种表现形式, 那么模糊就是这把双刃剑的另一面, 同样也是美的一种表现形式。在摄影艺术风格处于单一性的时代下, 打破传统的清晰美, 探究出摄影的另一种独特的造型语言、另一种感情表达方式, 是摄影人对艺术的不懈追求和摄影艺术多元化发展的必然结果。

一、模糊美的概念

1965年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查德教授创立了模糊集合理论。模糊集合理论在文、理、工、商各个领域得到广泛的运用, 也为艺术家探究艺术活动中的模糊性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打开了一扇窥测模糊美奥秘的大门。德国古典哲学创始人康德说过:“模糊观念要比清晰观念更富于表现力”。模糊就是指事物之间表现出来的似此似彼, 而朦胧美就是模糊美, 让人恍惚让人着迷, 神秘的无法让人猜透, 犹如“似见又非见”的那种感觉, 让人无限遐想。

模糊在生活中是普遍存在的现象。当我们评价一个人相貌的美丑、身高的低矮、身材的胖瘦时并不能完全准确的说出来, 因为每个人的评价标准不同, 只是主观感觉;当我们看待一个人速度的快慢、能力的强弱、效率的高低时, 也都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没有一个准确的评价标准;当我们面对一件事表现出来不同情绪时, 又会看到有的欢喜、有的愤怒、有的哀伤, 因为没有统一的评价尺度。在面对生活中的种种情况时, 我们说话、回答问题、对事件分析等都不会是全部清晰的, 所以便产生了我们常常会说的那些模糊性语言词语, 即“基本”、“大约”、“或许”等等。

模糊美不只是一种外部表现形态, 还是一种外延与内涵完美结合的艺术表现形态。在人类的审美思维中模糊美是模糊带给人的一种审美上的感受。如果模糊的造型能使人情绪激动, 能激发人的情思和想象, 能给人一种精神满足和精神享受让人达到疯狂的地步, 那么这种模糊就是一种美, 一种模糊美。

二、模糊美在艺术摄影中的表现形式

在抽象派摄影、印象派摄影这些作品中, 模糊美的外在表现形式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 主题模糊美

在主题模糊美作品中, 它的要求不一定是要画面模糊, 但是在画面表现的主题思想里却要模糊晦涩, 内涵深邃。

1) 在主题思想和意境表达方面, 摄影师在拍摄时不仅仅是单纯的体现它的个体模糊之美, 而是将自己作品中的情与景, 意与境交融在一起, 让人们在观赏这类作品时仿佛身临其境的感觉, 同时可以和摄影家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让人们从有限的视觉访问中获得蕴藉有意义而且魅力无限的美感。

2) 在象征意义方面, 摄影师会用一些象征形式的符号来代表某些事物。也即是托物言志, 它是艺术常用的表现手法。在生活中, 就像红色会让我们联想到热情, 也会联想到暴力;黑色会让我们想到庄严, 也会让我们想到空虚。在摄影创作时, 摄影师根据这些象征的意义, 对象征对象进行艺术编排, 使得摄影作品更具审美价值。

3) 在标题设置方面, 一个好的标题是摄影师作品灵魂的最初体现, 在整个作品里好的标题就好比画龙点睛之笔那么重要。好的摄影作品通过标题的表达、暗喻能够更好的让欣赏者产生联想或顿悟。还有一些作品, 摄影师会命名为无题, 这就给我们更为丰富的想象, 这种模糊标题的表达让欣赏者能够积极参加到对创作意图的揣摩中去, 就会以各自不同的审美眼光去对作品进行更完美的再创作。

(二) 画面模糊美

在这种类型的作品中通常可以分为画面的全部模糊、画面的局部模糊等。

1) 全模糊就是指在拍摄整个画面的造型中所呈现的叠影、模糊、虚幻的效果。这种形式包括虚化的看不清楚形象, 也包括虚化的能看出一些形象的, 这些虚幻的视觉冲击力会让欣赏者产生飘渺的联想。著名摄影家彭璋庆拍摄的《只疑鸥鹭天外来》虚幻模糊的画面和画面中的主体影像。就给人一种飘飘欲仙的梦幻感觉。

2) 局部模糊是指拍摄画面时, 呈现一部分清晰、部分朦胧的效果。它分为前景模糊、中景模糊、左右景模糊等。在陆杰拍摄的《南京路上人与车》中, 照片的左景右景均呈现模糊, 中景清晰。摄影师利用的是慢速快门将来往的车辆拍摄成“车水马龙”, 让路中央站立的行人清晰。由于虚实的结合, 画面趣味盎然。

一幅摄影作品, 如果在构图、影像等各方面都非常的清晰, 那么欣赏者就会直接看到拍摄者所要表现的一切。如果有些影像画面模糊不清, 欣赏者就会看到画面里面所包含了的内容, 而且极容易使简洁的形象变成让人回味无穷的影像内容。在模糊摄影中, 尤其看重的就是摄影人的创意能力;看重摄影人追求梦境的那种模糊的思想意境;看重摄影人用它表达的艺术感染力。这种模糊美的作品远远超过清晰再现的作品, 就像很多前辈摄影大师所说:“艺术之中的奥秘是说不清道不明的, 如果能够完全地说明白了, 那就不再是艺术了。”

三、模糊美在各摄影流派中的体现

回顾摄影术诞生170多年来的历程中, 我们不难发现, 摄影家们对这种艺术表现形式的看法有了显著的改变。特别是近50年以来, 摄影领域和其它艺术领域一样, 出现了许多新的风格和充满活力的尝试。摄影师不再仅仅局限于追求成像质量的唯美和清晰。模糊这种含蓄的表达, 它可以给摄影人提供广阔的创作空间, 也能给欣赏者留下更为丰富的想象空间。

(一) 印象派摄影

印象派摄影在1890年开始流行起来, 不同于传统的摄影流派, 其拍摄理念主要是受印象派绘画的影响, 认为“软调”摄影比锋利摄影更真实美丽, 追求模糊的形象, 虚幻的纹理, 朦胧的影调, 给读者以充分的想象空间。第一次印象主义摄影展览于1890年在英国举办, 戴维森拍摄的《葱田》在这次影展中展出, 并被认为是印象派摄影的开端。在后印象派绘画艺术中, 画家梵高的绘画风格就是不主张普遍、客观地记录自然的绿色, 而是倾向于把自己对大自然的感受和印象通过作品表达出来。虽然印象主义作为一种风格渗透到一些摄影家的创作中, 但并没有使他们摄影作品的艺术形象发生重大变化, 也没有改变这些摄影家们的创作基本原则。因此, 许多写实风格的摄影家也常创作一些带有印象主义风格的作品。

(二) 抽象派摄影

产生于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达达派摄影与超现实主义摄影都是在这个时代兴起, 该流派的摄影家将造型艺术予以否定, 其目的是不承认它可以通过审视的艺术形象来反映生活、表现艺术家们审美感受这一基本特性, 宣称要把摄影“从摄影里解放出来”。

在早期阶段, 该流派主要运用剪贴集锦、特技摄影和暗室技巧, 例如多次曝光、中途曝光、慢门、大光圈、振荡相机等, 使画面完全模糊或是使影像发生重叠, 使得画面呈现不可辨认的抽象条段、斑点以及色块的结合体, 以抽象的模糊美表现人类最原始、最真实的浪漫的潜意识世界。

往后到超现实主义摄影则是利用剪贴、暗室技术进行造型, 借助夸张、变形、省略和象征等手法, 创造一种荒诞而神秘的画面。如果说现实主义是写实的表现, 那么超现实主义就是描写一种浪漫的梦境。超现实主义将现实的世界与内心的表达相结合, 是一种心灵感受上与视觉体验上的联合共鸣, 极具个人主义情怀和主观意识的阐述, 更把“超现实”与现实揉合在一起, 把真实与梦境、过去与未来、生与死揉合在一起, 主题思想十分模糊。

超现实主义摄影师菲利浦·哈尔斯曼的《原子的达利》是他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根据超现实主义画家达利的设想拍摄的。这幅照片是要表达作者对原子弹爆炸时恐怖现象的一种幻想。画面中那位正在惊慌地蹦跳起来的人就是达利扮演的。另外还有几个人协助, 三个人从右边将三只猫抛起来, 一个人负责泼水, 另一个人将椅子斜悬在空中, 因为准确的配合才拍出了这样一幅较完整的幻想作品。有人说, 摄影是一种可以用来“记忆”的镜子, 那么超现实主义摄影就是一种倾向于扭曲镜子里影像的创作方法。超现实主义摄影家随心所欲地踏着这面“镜子”进入了一个完全由他们自己设想的奇境之中。

正是因为清晰与模糊两类风格与流派的长期相溶与多次抵触, 摄影才得到了飞跃的发展。同时, 摄影的艺术表现形式也变得越来越丰富, 创作方法越来越多样, 拍摄技巧也越来越完善。摄影开始真正的迈进了造型艺术这样一个神圣的艺术殿堂。

总之, 艺术摄影的模糊美, 代表的不仅是一种思想, 更是一种用语言无法表达的丰富情感哲理。模糊影像最终表达的作品艺术效果远远大于眼睛实际看到的真实效果。

摘要:在如今这个充满艺术气息的时代, 艺术摄影也如火如荼的不断发展着。自1839年摄影术诞生以来, 摄影领域就出现了很多新颖的创作风格和充满活力的新颖尝试。如果说清晰是美的一种表现形式, 那么模糊就好像双刃剑的另一面, 同样也是美的一种表现形式, 而且相比“清晰”更具艺术感染力。起初摄影师都在如何能够获得更高清更完美的画质上下足了功夫, 他们会认为越清晰越能体现出摄影记录的本质。后来, 随着摄影艺术的不断变更, 人们不再只满足于摄影的纪实功能, 在表现现实生活的同时, 还竭力要表现自我、表现内心的想法, 摄影师开始挣脱机械的束缚, 摆脱十分写实、十分清晰的模式。模糊摄影正是摄影艺术多元化发展的必然产物。

关键词:艺术摄影,模糊摄影,模糊美,表现形式

参考文献

[1]宗白华.中国艺术意境之诞生[M].安徽:安徽教育出版社, 1994.

[2]卓昌勇.模糊摄影[M].辽宁:辽宁美术出版社, 1995.

艺术摄影 篇11

本次摄影节共展出4719幅作品,分布在郑州升达艺术馆、河南艺术中心、郑东CBD广场、商城遗址广场4个主要展场;以档案照片、当代中国和世界摄影展几部分为主要架构。摄影人如何面对问题、如何重新思考摄影本体,以及预测、研判发展趋势,成为本次节展的重要话题。本届国际影展特别设置“聚焦儿童”主题展,以期通过摄影唤起全球对儿童成长的关注,展示摄影人对人类生存发展中共同面临问题的创作成果。为服务国家大局、讲好中国故事,本届节展特别设置了“外国人眼中的中国”专题展,来自巴西、美国、韩国等多个国家的摄影师、摄影作品亮相本次摄影节,展示了各具风格的作品。朱宪民、李刚等国内著名摄影师则以自己的代表作亮相摄影节,展示了中国摄影人的视点。

摄影节期间还设置了摄影学术讲座及专家见面会、图片、图书、器材交易等丰富的内容。由中国摄协理论委员会、中国摄协理论研究部、国际部、郑州市文联主办的中国摄影研讨会,就中西文化语境差异下对当前摄影作品的解读话题进行了探讨。来自中国、冰岛、以色列、加拿大等国的摄影师、摄影编辑介绍了各自国家、文化圈、影像圈的现状和面临的问题,也探讨了在中西文化演进下的摄影创作当中存在着的异同。这次研讨会为深入推动理论研究,提供了新的课题,也建立了一种中外摄影交流的基础和机制。

本次摄影节意在搭建五大平台:传播正能量、彰显影像力量、发挥责任的平台,讲好中国故事、展示中国形象的平台,中外摄影人相互借鉴、促进交流的平台,学术交流和推作品、出人才的专业提升平台,广大人民群众分享文化成果的、服务大众的平台。综合呈现了世界各国近年来在摄影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展示出各国摄影家对各门类摄影的探索和实践成果。

论摄影艺术与大学生艺术素质培养 篇12

摄影艺术是认识和反映社会现实及自然现象的形象化手段, 也是陶冶情操、裨益心灵, 蕴含审美理想, 具有审美价值的艺术形式, 是与科学技术连接在一起的文化艺术。在当今数码相机高度普及的条件下, 摄影操作技巧已被大幅度简化, 而决定摄影作品艺术水准高低的最为关键之处则在拍摄者个人的审美素养和艺术眼光。摄影科技的进步更突显了人对于审美的差别, 若要拍摄出比他人更好的作品, 必须具备远远高过他人的审美素质。高等学校开设摄影教学的目的不是培养专业摄影家、暗房技师, 而以美育为目的, 是提高大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和审美素质。

经过多年的实施和总结, 我们认识到摄影教学及活动的开展对大学生素质的提高有着显著的作用, 本文将做具体的分析和探讨:

1摄影教学有助于培养和提升大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摄影的过程是借助色彩、布局、构图等结构形式来组织画面的形式美和整体效果, 来传达艺术构思, 表现题材内容。只有进入审美、创作中, 主动地去发现, 选择内部结构, 调整各物体诸因素之间的相关联的方式和结构状态, 才能转换成表达思想情感的方式, 才具有了审美意义的属性, 才具有了承载或传递某种情感的属性, 因而, 摄影艺术是拓展艺术意境的一种艺术形式。

从摄影创作到摄影欣赏, 从对焦取景到画面构图, 从光影到色彩等。我们要善于引导学生从光影、色彩、线条、形体等视觉要素和人、景、物等视觉形象中发现美感、秩序和意义, 利用所有机会来训练、培养学生的视觉感受力, 使他们具备一双发现美的眼睛。

美在生活中是无处不在的, 英国的诗人布莱尔就曾写下“一花一世界, 一沙一天堂”的诗句, 也就是说自然中的任何事物, 哪怕是清晨一颗晶莹的露珠、秋风中飘散的一片落叶、迎着冰雪盛开的小花……虽然它们是那么的微不足道, 但是只要我们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和一颗感受美的心灵, 就能感受到它们散发独特的魅力和美感。我们的摄影艺术就是要让每一个大学生都有这样一双能够发现美的眼睛, 都有这样一颗能够感受美的心灵。

摄影作为一门独立的艺术, 它的艺术表现对象是人、自然与社会, 每一幅成功的摄影作品都传达了作者不同的的情感和思想, 表现了作者不同的性格, 表达了作者对美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通过各种传统和现代的摄影教学手段, 以美的作品、美的形象、美的情感为特点, 从情感上打动学生, 感之以形, 动之以情, 再晓之以理, 实现对美的事物从感知到理解再到欣赏的过程, 从而提高学生艺术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一幅优秀的摄影作品是赏心悦目的, 是思想性与艺术性的统一, 不仅给人以视觉的美感, 更会给人以心灵的启迪。照片包含着巨大的信息量, 其直观性使得摄影作品深受人们的欢迎, 不管读者的文化水平的高低和语言是否相通, 都能读懂, 是一种世界性的语言。

在风光摄影拍摄过程中, 同学们在赞叹大自然的秀丽、壮观之美时, 可以用光影抒情, 用色彩表意, 对于大自然的光线美、色彩美、造型美、线条美、节奏美、流动美, 通过画面倾诉自己对自然的诗情, 赞颂山河的壮丽, 咏叹天、地、人的和谐。在拍摄纪实摄影作品过程中, 同学们通过所揭示的社会问题时, 可以引起对自身的反思和与社会的共鸣, 增强社会责任感。因此, 通过镜头, 大学生就会学会使用一种新的标准、新的方式、新的目光去观察世界、感悟世界的美。

2摄影教学有助于培养、提升大学生的想象力、观察力和创造力

当端起相机面对纷繁无序的、丰富多彩的客观事物时, 就要思考拍什么, 即使面对已确定了的拍摄对象, 也要判断何时按下快门:拍摄距离、方向和高度的改变会产生怎样的效果, 将被拍摄的照明由侧光改为逆光, 景深由小变大, 将出现怎样的效果, 而这个过程需要丰富的想象力。想象力越丰富, 就越有可能在作品中创造出新的主题, 新的表现方法和表现效果。想象力并不是超人和艺术家才有的特质, 每个人都存在着想象力开发的巨大潜力。想象思维是摄影艺术创作和拍摄活动的根本思维方式, 学习摄影将能有效地开发和培养人的想象力。

有人说:“摄影的艺术就是观察的艺术”, 只有具有与众不同的观察力, 才能创作出与众不同的作品。学生通过摄影的创作, 通过镜头去感知、去判断、去观察, 从而发现事物深藏的原生美, 发现稍纵即逝的瞬间美, 猎取时间长河里的逝去美, 塑造空间坐标的立体美。因为在创作的过程中, 为了创作出独有的艺术典型, 从司空见惯的日常事务中平中见奇, 发现人们所未发现的东西, 需要学会用眼睛去观察事物。从摄影创作到摄影欣赏, 从对焦取景到画面构图, 从光影到色彩等。我们应当引导学生从光影、色彩、线条、形体等视觉要素和人、景、物等视觉形象中发现美感、秩序和意义, 利用所有机会来训练、培养学生的视觉感受力, 使他们具备一双发现美的眼睛, 因此摄影艺术可以极大地训练和提高人的观察力。

“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摄影作为一门艺术同样需要创新。一副优秀摄影作品往往是创新思维和拍摄技巧完美结合的产物。摄影可以将事物的原态记录下来, 但不意味着生搬硬套, 摄影能够表达人们的想法, 需要富有新奇的创意和构思。这就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提高艺术审美能力和对摄影作品的评判能力, 实现摄影技术与艺术完美结合, 运用摄影艺术独特的视觉语言创作出富有个性的摄影作品。

3摄影教学有助于培养、提高大学生实践动手能力

摄影艺术教育也十分注重对学生动手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我们认为艺术不光是学理论, 最重要的是要亲自动手去做, 去感悟、体验艺术, 让学生把摄影艺术教育看作是生活的一部分, 一种文化经历, 而不是简单的一门课程。

摄影课程是一门应用性、实践性很强的专业, 不仅要了解基础理论, 还要锻炼实际操作能力, 大学生的每一次拍摄活动都是一个系统的工程, 根据创作主题的要求, 首先要选定拍摄主体, 观察并选择适当的光线, 确定光圈、快门的数值, 并在取景对焦等步骤进行之后完成拍摄, 有的甚至还要经过暗房操作进行冲洗胶卷和放大照片, 这样才能完整的进行一次拍摄活动。摄影创作就是让大学生主动参与和全身心投入, 能够熟练实用各类型的相机、掌握各种拍摄方法和技巧, 边学边用, 理论联系实际, 从而体验成功的快乐, 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对美的感受力、鉴赏力、创造力及自我完善能力。对学生而言, 大量的拍摄实践是提高摄影艺术水平的重要途径, 也是学校培养高素质、动手能力强的应用性人才的需要。而摄影课程提供了一个实习的机会, 摄影艺术教学不同于高校一般理论课或专业课的教学方式, 摄影教学是艺术与技术的集合体, 学习摄影就是要学用结合, 注重的是培养学生的动脑、用心、动手的实际能力, 并通过实践采风, 专题创作, 参加摄影比赛, 参观摄影展览等实践环节, 准确使用的操作要领, 从而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和实践能力。

摄影艺术用一种特殊的方式交流人们的思想与情感, 有力地增强了自我表达的内涵。首先, 在数字化时代, 我们可以通过建立网络虚拟空间如QQ群、论坛、博客等共同探讨摄影, 让从事摄影教育的教师们和热爱摄影的学子们互相交流, 针对自己在摄影学习中遇到的疑难杂症共同探讨, 共同解决, 从不同的声音中愉快地学习摄影, 从而感受到学生们对学习摄影的执著和热情。其次, 可以通过大学生社团活动的开展, 在大学生中已形成较广泛的摄影爱好者群体, 大部分的高校都成立了学生摄影协会或摄影社团, 并经常组织外出拍摄活动。通过社会实践, 游历名山大川, 观察风土人情等摄影实践活动, 不仅增强了人际沟通能力, 而且让大学生们更加关注社会, 增强社会使命感和责任感。因为一个人的理解能力、想象能力、思维都是相当有限的, 倘若有人要拍摄一个有主题、有想法的题材, 通过相互交流都得以升华。交流的目的就在于相互学习取长补短, 扩大了学生作品的交流面。摄影教学的这种趣味盎然的、生动活泼的教育形式, 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体验学习的快乐, 让学生在赏心悦目的视觉愉悦中能够比较容易地掌握所学的知识, 可以极大地激发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杨红业.摄影对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的促进作用[J].文教资料, 2014, 4.

[2]刘文奕.摄影教育与人才素质培养[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1, 3.

上一篇:精彩的器乐比赛下一篇:园林工程建设施工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