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分子美食

2024-08-21

舌尖上的分子美食(精选7篇)

舌尖上的分子美食 篇1

《舌尖上的中国》的爆红, 炒热了中国的纪录片, 勾起了人们的食欲与乡愁, 也唤醒人们对美食类电视栏目的关注。尽管有央视《中国味道》的创新播出, 有东方卫视《顶级厨师》的隆重启动, 有各地面频道美食节目的轮番上场, 但把国内美食节目放在全球热播节目的坐标上时, 会发现国内的美食节目在资源、形态和运作方式上有诸多局限。

一、主题分析:美食不止好吃那么简单

国内美食节目起始于服务类烹饪节目, “就美食做美食”是其节目特色。随着电视节目“西学东渐”的推进, 国内美食节目也慢慢从传统模式向娱乐化方向转变, 制作者已经意识到“美食不止好吃那么简单”。纵观欧美美食节目, 早在十几年前, 欧美电视媒体就已经将美食节目的风格往娱乐化方向发展。经过多年实践与创新, 美食节目风格更加多元, 主题更加丰富。具体来说, 可以分为四个方面:

1. 食物本身的趣味化表达。

“美食”是欧美美食节目的永恒话题之一, 但表达方式却不再单一传统。比如美食节目《当季美味》会跟随季节变化, 寻找当季最好吃的东西。《古怪的食物》则周游世界找寻最稀奇古怪的食物, 每集节目都会选择一个地区或一个民族的食物作为重点, 从选材、生长、烹饪等方面全面介绍它。《家常美味》节目介绍简单又美味的家常菜肴, 主持人选择的食材随处可见, 还会详细介绍烹饪的步骤, 成为家庭主妇必看的美食节目。围绕食物的知识问答也成了美食节目的创新主题, 《食物革命》节目主要测试嘉宾对于食物、采购、原料生长和品尝等诸多知识的了解程度。这类节目大多围绕“美食”来明确栏目定位、内容和受众群体, 虽然保留有服务类节目的影子, 但节目风格和诉求已大不相同。

2. 食物制作的个性化展现。

以“大厨”、“厨艺”为主题的美食节目占据了美食节目的半壁江山, 这也是美食节目从服务类向综艺类转型的必经之道。欧美国家的美食节目都会推出专业和非专业厨师比赛。以美国为例, 不仅有规模最大、参赛者阵容最庞大的厨艺竞赛节目《我才是大厨》, 还有由8位名厨参赛角逐胜者的《下一代厨神》, 更有各路明星积极参加的《名人美厨王》。喜欢创新的美国人推出了《创意大厨》, 每集受雇于一位苛刻的客户, 梦想出各式各样的菜单, 满足极端、多区域爱好者的需要。深谙饮食文化的英国, 在美食节目主题的开拓方面下足了功夫, 除了《英国家庭烘焙大赛》、《业余烹调大师赛》、《英国业余厨师大比拼》、《家庭美食大战》、《厨师学校大比拼》等传统厨艺比拼项目, 英国电视台还把对“大厨”的挖掘和展示推及到更广阔的空间, 比如《街头厨艺大比拼》把厨房搬到了街头, 与观众实现零距离的接触和沟通。

3. 食物背后的生活观诉求。

美食对于人们来说, 已经不仅仅是味觉享受, 更是一种对生活的态度、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欧美美食节目特别注重向社会公众传达一种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美味的花园》、《完美的美味》两档节目都教给观众如何吃得营养、科学, 甚至将食物的化学成分告诉观众, 这种对美食精益求精的态度和科学精神为节目博得了高收视和美誉度。英国节目《厨房革命》直接鼓励大家少食速食, 抛弃传统烹调方式, 鼓励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温馨、和谐的家庭观念也是国外美食节目的诉求之一, 这仅仅从节目名称就能看得出。《妈妈招牌菜》主要是参与者把妈妈的拿手菜拿来和观众分享, 讲述这些菜背后的故事;《杰米的家庭圣诞节》告诉观众如何过一个轻松愉快的圣诞节;《GIADA家庭食谱》由美女主持向观众介绍家庭聚会如何准备等事宜, 颇得观众喜爱。

4. 食物构建的产业链条。

产业化程度发达的欧美国家, 电视节目制作者也把关注视角投注到食品产业上, 推出了不同主题的节目。第一, 关注餐饮服务。英国在播的一档美食节目《餐厅厨房侦查员》每期都会派出卧底记者, 深入各大餐饮企业的厨房, 考察那里的卫生和食物状况。另一档节目《留住回头客》也颇具新意, 邀请一位以优质服务著称的餐厅老板, 教导8位刚刚入行的年轻人如何留住回头客的技巧。第二, 关注餐厅管理。在《厨房噩梦》节目中, 美食家会到不同的、正处于困境的餐厅去提供菜品以及管理上的帮助, 使这些餐厅回到正轨。《下一个最棒美国餐厅》从千万名选手中选出21位参赛者, 完成一系列的挑战, 展现他们在管理、营销餐厅方面的能力, 获胜者将拥有自己的餐厅和评委们的投资。第三, 关注食品工业。《食品工业》这档节目中, 主持人会带领观众深入到这些食品工业的核心部门, 了解矿泉水、酸奶、面包等与人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食品如何生产, 卫生、营养状况如何。

5. 食物为本的人文关怀。

中国人奉行“民以食为天”, 而国外民众一样认同饮食文化的历史地位和重要影响。以美食为中介, 对本民族的历史、人文、文化追根溯源, 成了部分美食节目的主题。对饮食文化的挖掘和再现是美食节目制作者努力的方向之一。英国电视台一档知名美食节目《盛宴再现》集中展示各个年代的美食, 重现历史上非常著名的菜肴, 收视飙升。另一档英国美食节目《祖传菜谱揭秘》的主持人踏上单车, 游遍英国各地, 找寻那些失传的英伦食谱, 以便把这些宝贵的财富传给年轻一代。《国王菜谱》节目主持人带领观众一起研究700年前的国王食谱, 并从营养学、烹饪技巧、食材选择等方面考察中世纪烹饪与当下的区别。《希腊美食之旅》、《法兰西美食之旅》、《杰米奥利弗北非游记》、《JAMIES美国美食之旅》、《重回意大利》等节目都集中记录了某个国家的美食, 以及背后蕴藏的不同风格的饮食文化。

二、形态分析:美食让创新丰富多彩

丰富的主题资源为欧美美食节目的创新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结合其他类型节目创新的有益经验, 欧美美食节目在形态创新上走出了一条有益的发展之路。早在1993年, 国内美食节目还执着于服务专题类节目的开拓创新时, 美国有线电视美食频道——第一个全天24小时不间断滚动播放烹饪节目及相关资讯的专业频道开播, 在美国众多专业频道中, 该美食频道订户数量排名第一, 曾多次获得艾美奖最佳日间服务节目与最佳日间服务类节目主持人等奖项。欧美美食节目大致可分为七种:

1. 服务型美食节目。

以介绍、推荐美食及其制作方法为主题的美食节目。英国Channel 4频道播放的《美食天下》栏目, 主要介绍各种美食, 交流不同的美食文化。为了让服务更具人性化, 《美味小姐》邀请著名模特、作家担当主持, 她会在节目中教观众如何烹制浪漫的烛光晚餐, 赢得了观众的喜爱。此类节目因其信息量和实用性, 如今仍能获得大量固定粉丝群的拥戴。《绝美好滋味》节目介绍美食背后烹饪技艺, 包括不同设备产生的不同效果及其对美味的影响等, 深入浅出, 活泼有趣, 收视表现一直良好。

2. 娱乐型美食节目。

以美食为载体, 以制造娱乐效果为目的的美食节目, 以主持人名字直接命名。《SLATER的晚餐菜谱》、《OZ和HUGH的酒吧之旅》、《GUY FIERI的美食之旅》、《NIGELLA开心厨房》、《雷蒙德布兰克的厨房秘密》等节目都以主持人名字命名, 主持人的性格特质和美食喜好在节目中得以充分展示, 以个人魅力获得观众的好感和认同。在美国著名的美食节目《瑞秋美食秀》中, 主持人主持风格轻松活泼, 节目融合了脱口秀、表演、专家评委等多种娱乐元素, 不会让观众有重复和疲劳的感觉。

▲欧美美食节目既有观赏性又有实用性, 更具娱乐性。

3. 旅游型美食节目。

以主持人游览各地寻找美食的过程为主, 几乎每家电视台都会推出此类美食节目, 且各具特色。美国一档结合旅游、美食和文化等多元素的节目《消失的世界》, 著名大厨和美食畅销书作家带领观众去全世界范围内人类少有涉足的地域, 以食物为主线, 以当地的风俗、时事和文化为辅料, 烹制出一道道别具风味的旅行大餐。《骑车找美食》、《美食征程》、《美酒行天下》、《寻香之旅》、《改造美国食物之旅》都属于此类节目。

4. 访谈型美食节目。

这类节目会有一个或多个目标嘉宾, 主持人借着美食的名义, 对嘉宾进行采访谈话, 节目中的美食起到中介的作用。代表性的栏目有《和乐队一起晚餐》, 每期节目会邀请一支乐队来一起制作美食, 一起畅谈音乐, 演播室更像是朋友间的聚会, 现场观众也积极参与到讨论话题中来。《周末特餐》是在周日早间播出的一档美食节目, 节目邀请社会名人和娱乐明星参与, 在这里, 烹饪只是载体, 访谈的信息量更大, 陪伴观众度过周末早间的美好时光。

5. 竞赛型美食节目。

以美食为比赛内容, 以不同的评判标准来晋级或淘汰选手。除了专业厨师和非专业厨师的竞赛, 欧美美食节目会针对不同主题开展不同形式的竞赛活动。《杯型蛋糕战争》邀请全国各地的杯型蛋糕制作者参与比赛;《打造五星餐厅》节目把比赛规则定位于打造一流餐厅;《下一个最棒美国餐厅》把竞赛元素投入到餐厅管理和经营上来。英国电视频道播出的《30分钟上菜》节目的概念是参赛者如何在30分钟内烹调出可口而营养的食物, 谁用的时间最短, 得到的夸赞最多, 谁就获胜。

6. 科学型美食节目。

将美食烹饪与科学原理结合起来, 着眼于分析美食中的营养成分、烹饪技巧与技术设备等。随着人们对科学饮食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 此类节目的受欢迎程度也在与日俱增。《食物的秘密》主持人带领观众了解食物的营养、产地等, 到现场考察食物的生产过程, 提出参考建议, 如何买到便宜又称心如意的食物。《食品革命》、《厨房革命》、《环球健康美食》等都属于此类节目形态。

7. 真人秀型美食节目。

围绕美食设定场景, 参赛者按照预定的游戏规则参与, 虚拟空间里发生的戏剧化真实故事是此类节目的看点。英国最受欢迎的美食真人秀节目《饭店》, 请来英国著名的厨师兼饭店经理人雷蒙做节目裁判, 他给参加节目的9对选手每对一家无人管理的餐厅, 让选手各自打理餐厅, 开门迎客, 其中包括雷蒙设计的各种挑战。参赛者大多是喜爱美食但无餐饮业经营经验的人, 节目的终极奖励是获胜者将拥有一家属于自己的餐厅, 并获得雷蒙在资金和经验上的支持。

三、元素分析:“食为天”的诠释与解读

电视元素是构成电视节目、频道和媒体的基本单位。欧美电视节目制作者充分利用和挖掘了电视元素, 并将其与观众的饮食习惯、生活观念、价值追求结合起来, 既有观赏性又有实用性, 更具娱乐性, 这也是欧美美食节目在众多付费节目中独树一帜的重要原因。

元素一:混搭。为了让美食节目更有看头、更丰富和具有层次感, 欧美节目制作者尝试将多种元素与美食节目进行混搭, 比如音乐、旅游、时尚、访谈、真人秀等, 这种混搭的结果让节目看起来更具时代气息, 也更能赢得观众的心。《厨房噩梦》融美食、餐厅管理、真人秀为一体。美酒、甜品、冰激凌等也被纳入美食范畴, 成为美食节目的不同主题。

元素二:名人。名人效应在欧美美食节目中同样适用, 最有代表性的栏目是全球最知名的美食品牌《名人美厨王》, 如今已经衍生出不同国家的节目版本, 多位明星间的竞赛角逐是节目的最大看点。除邀请明星参加节目举行的比赛外, 知名厨师、美食家、美食畅销书作者都成为欧美美食节目主持人的不二人选, 通过节目挖掘、培养出新的美食家、厨艺师也是此类节目的亮点。英国的《盛宴再现》主持人Heston Blumenthal就是节目组精心培养出的一位厨艺、主持俱佳的新星, 主持人就是节目收视的保证。

元素三:情感。美食是人们情感的一种累积和释放, 用情感佐味的美食更让人记忆深刻。欧美美食节目善用情感做文章。《妈妈招牌菜》和英国电视频道播出的《RACHEL的家庭美味》等会围绕家庭情感下功夫。美国《爱足球爱美食》把足球和美食结合起来, 参加节目的选手都是足球爱好者。英国的《今晚吃什么》, 节目穿插游戏和访谈元素, 引导嘉宾畅聊自己与美食的故事, 为节目增添了故事性和娱乐感。

元素四:话题。美食节目并不缺乏话题, 或者说欧美美食节目从未远离社会关注点。从访谈型美食节目中嘉宾与话题选择, 到竞赛型美食节目中规则设定与选手选拔, 再到真人秀美食节目中情景选择与细节展现, 每一处都充满了设计感和趣味性, 也深深地牵引着观众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最具代表性的节目是美国的《饮食革命》, 节目主持人前往美国学校, 试图改革学校的午餐计划, 并在美国城市呼吁公众吃健康食品, 播出后引起强烈社会反响, 它已经不只是一档美食节目, 更引发了一场有关饮食和健康的社会运动。

元素五:科学。现代人重视科学饮食, 科学元素在欧美美食节目中随处可见, 强调科学饮食的重要性。英国很受欢迎的《最营养美食》, 关注美食背后的营养与科学, 节目知识性与信息量很大, 用以指导大众的饮食习惯和科学保健。《厨房革命》节目会有很多真实的客户或群体, 比如航空公司、儿童医院、海军基地, 主持人用专业知识和娴熟技巧来改造这些地方的集体伙食, 使食品供应更营养科学。

元素六:体验。注重普通公众的参与感, 加强节目与公众的互动是欧美美食节目的一大特色。《家庭美食大战》等节目都由普通家庭或个人参与节目录制, 或者直接走到普通公众的厨房里, 零距离、平等地与观众交流沟通。很多知名杂志或出版社、网站也会创办美食节目。《美味厨房大考验》由美食杂志创办, 节目与杂志良好互动, 不仅稳固了粉丝群, 更为观众提供了一种新的互动体验方式。美国美食直播节目《GORDON RAMSAY直播烹饪秀》, 邀请明星从全国各地通过卫星和视频连线的方式参与节目, 观众参与热情很高, 现场火爆。这档大型直播节目在场内外的切换、现场观众的调动和外景的内容控制方面, 都有诸多可借鉴之处。

美食是人类共同的追求, 也是电视传播中最普及、最共通的语言。对热播美食节目的模仿或借鉴, 将有助于我们快速打造最接近生活和受众期待的电视栏目。习惯于传统表达的中国电视人, 可从受众的喜好和需求中, 找到美食节目最合适的形态和最准确的表达。正如美食所带来的味道, 唇齿留香, 回味悠长。

摘要:欧美美食节目相较于国内起步早, 发展快。本文通过对欧美热播美食节目特征的归纳概括, 从主题、形态、元素三个方面分析欧美美食节目火热的原因。纵观欧美美食节目, 有个共同特点即接近生活和受众期待。本文对这些节目的创新和主题进行分析, 希望能对国内美食节目起到示范作用。

关键词:欧美,美食节目,食物,生活,娱乐

舌尖上的分子美食 篇2

每天放学回家,我的奶奶都会准备一盘热气腾腾的煎饺给我吃。

今天,我和奶奶一起做了这道美食。首先,我们要做饺子馅。奶奶剁碎猪肉,切好球菜、香菇、葱花。我就很快将它们搅拌在一起,这个可得搅拌均匀哦!接着,开始包饺子了。奶奶包得可熟练了,只见她左右开弓,一夹一按,一个饺子就变出来了。我当然也不示弱,把不多不少的馅儿放到皮上,然后慢慢地把皮合上,捏一捏。不会一儿,一个个胖乎乎的饺子站立起来了,滚圆滚圆的。我一想,看我七十二变,包了玫瑰饺、包子饺,最后还包了个乌龟饺呢,把奶奶逗得哈哈大笑!

最后开始煎饺子了。我们把油倒进锅里,待油烧热放入饺子,“滋滋滋”,小饺子在锅里唱起了欢乐的歌。煎了一会儿,小饺子身上的白衣服变成了金黄金黄的小裙子,可漂亮了!起锅后,撒上黑芝麻点缀。这颜色鲜亮的煎饺,看得我口水直流三千尺。咬一口,外酥里嫩,人间美味,好吃极了!

舌尖上的美食 篇3

“佛跳墙”真美味

“佛跳墙”的味道闻名遐迩,它的做法十分繁琐、独特。配料中有上汤和绍兴老酒。食材以鱼翅、海参、鸡、蹄筋、干贝、香菇、鲍鱼等二十多种主料配上十多种辅料,分别用煎、炒、烹、炸多种方法泡制成各种特色菜式;然后一层一层地放入一只大酒坛里,注入适当的上汤和绍兴老酒。这个方法可以使汤、酒、菜充分融合,最后用荷叶把坛口密封起来,放在火上加热。用火也非常讲究,须用质纯无烟的炭火(即旺火)烧沸后再用微火煨五六个小时。难怪“佛跳墙”的味道这样独特!

“佛跳墙”的前身——福寿全

“佛跳墙”原名“福寿全”,这其间有个故事。早年,郑春发在清朝布政使周莲家中当厨师。一次,一位官员设宴款待周莲,他的妻子吃了赞不绝口,回府后让郑春发仿制了几次,都不能让周莲满意。于是,周莲带着郑春发上钱庄请教。取经后,郑春发偏重海鲜,减少肉类,令周莲流连忘返。为什么改名为“佛跳墙”呢?是因为“坛启荤香飘四邻,佛闻弃禅跳墙来”。

我爱“国菜之尊”——令人回味无穷的“佛跳墙”。

舌尖上的分子美食 篇4

高小庭“恨吃”。他首先申明自己决不一般的反对吃喝, 因为吃喝乃是人的生命保障。但他又表明, 自从碰上了那个“好吃成癖”的资本家朱自冶之后, 他觉得朱自冶的吃法是一种奢靡, 甚至压迫人的方式。于是, 在当上国营饭店的经理后, 高小庭由“恨”而革命, 对自己管辖的名菜馆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

第一次高小庭采取的是“一刀切”的改革模式, 把名菜馆变成大众菜馆。在饮食环境上, 在服务方式上, 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其中, 最主要的是对实质性的菜单进行改造, 尽管遭到了名厨的反对, 但是高小庭还是一意孤行, 把苏州的名菜改成了大众的家常小炒菜。这种“一刀切”的改革方式在最初的时段, 特别是人们生活温饱都很紧张的60年代收到了显著效果。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 人们的味觉要求不断提高, 高小庭过于从当时的政治立场出发而忽视了饮食文化发展的自身规律, 改革的失败迹象到后期就凸显出来。

高小庭的第二次改革是经过了“文化大革命”下放的灾难, 回来再次担任原菜馆的工作岗位时进行的, 这时候的高小庭已经对吃有了深刻的体会。于是, 高小庭完全解放思想, 不再从政治立场出发, 一心一意从饮食餐饮业的自身规律出发, 对名菜馆进行了走过弯路之后的一次重新正名的改革。这次改革的亮点之一是引进洋元素, 根据当时的社会情势, 即旅游业的兴起, 在菜馆内设立了快餐部。此外, 另一个最大的亮点是围绕着恢复名菜馆的各种苏州传统名菜而展开的, 高小庭做出了各种努力。

纵观高小庭的两次改革, 一次失败, 一次成功, 除去他自己的私情及当时的政治背景, 最关键的因素在于他是否把苏州饮食当做一种美学、一种文化来对待, 是否遵循了它自身的内部规律。“美产生于功利又回归于功利。现代工业产品的审美特征以技术的目的为基础使产品的形式服从功能并体现功能。也就是说, 要围绕产品的目的和功能进行审美创造。”

二、朱自冶牵头烹饪学会

朱自冶“恋吃”。如果说高小庭的改革代表着官方, 朱自冶对于苏州传统名菜的努力绝对是民间的个人行为, 当然这首先在于朱自冶是一个十足的“吃货”。他吃的欲望非常强烈, 也有钱吃, 他整天的生活就是围绕着吃进行的, 朱自冶除了爱吃几乎一无是处。“食客有三品, 上品会吃, 中品能吃, 下品好吃。”朱自冶几乎把这三品发挥到了淋漓尽致的地步。其次朱自冶对吃一片虔诚, 对于高小庭曾经破坏苏州名菜的做法还表示过反抗。“他从一九三八年开始便到苏州来吃馆子—这还没有把他在上海的‘吃龄’计算在内, 不间断地吃到了大跃进之前。三年苦难之间虽然一度中断, 但他从未停止在理论上的探讨, 据外间流传, 就是在那极其困难的条件下, 他写成了一本食谱。‘文化大革命’期间他什么都肯交代, 惟有这份手稿却用塑料纸包好埋在假山的下面。此种行为的本身就可以跻身于科学家、理论家、文学家的行列, 且不说他到底写了点什么东西。”

因此事实上, 在朱自冶的身上“饮食快感与饮食美感”得到了最完美的结合。“现代心理学证明, 美感与快感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美感必须以感官的生理快适为基础。杂乱无章的线条, 强烈尖厉的嗓音, 苦涩的味道, 腐臭的气味, 它们使感官产生不快, 因而难以引起美感。美感必须是‘赏心悦目’‘悦耳动听’和‘芳香扑鼻’, 由五官快适进而使精神需要获得满足而产生愉悦。”朱自冶无时无刻不在追求着这种饮食快感与美感, 他爱吃, 也享受吃的过程。

最终, 随着时代的变迁, 随着饮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进一步发展, 朱自冶与包坤年牵头成立烹饪学会, 自然是水到渠成。朱自冶逐渐小有名气, 不断有人请他去做报告。他和包坤年开始给人家置办酒席, 并宣传烹饪学会的宗旨, 拉赞助。他们俨然已经把饮食当成了一种美学, 一种文化来发展。如果高小庭是针对饮食的内容进行改革, 那么朱自冶和包坤年则是向外引申创新, 成立与饮食有关的组织, 不管他们成立的烹饪学会最终能有多大的作为, 但仅就这个行为来说, 已经体现了其传承与保护苏州饮食文化的意识。

“中国文化讨论所关心的问题绝大部分与中国的封建制度, 不民主的政治统治、社会价值以及由此产生的社会国家发展和文化更新要求相关。”解读《美食家》中的饮食文化发展模式, 其中就折射出了近半个世纪的中国社会生活画面, 另一方面又折射出了灿烂的苏州饮食文化, 并由社会生活的变迁及饮食文化的更新要求对饮食文化自身提出的问题与挑战。

“‘功能主义美学’思潮是当今高科技发展的必然产物, 新技术、新材料和新工艺的不断涌现, 使功能与美的结合成为可能。功能美, 即将人的精神生活体现在功利价值中的一种美, 或者说产品的功能中体现出一种人道主义精神。”饮食文化身处当今科技、食材、做法都更现代化的时代, 在它身上体现的功能美就更多元更复杂。因此, 《美食家》放在当今饮食文化更多元发展的时代, 也应当带给读者新的思考角度, 从而更好地把握它与当今时代的关系。

摘要:陆文夫的小说《美食家》让读者见识了别具一格的舌尖上的苏州, 将苏州菜的精致与苏州人在吃上的讲究写得妙趣横生。如果将小说联系当今时代的饮食文化发展情势, 还可以从小说中所涉及的饮食文化发展模式描写对小说进行新的探寻与思考。

关键词:苏菜,改革,饮食文化发展模式

参考文献

[1]曹利华, 史红.饮食烹饪美学[M].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 1991.

[2]丁进.美食家的标准[J].食苑大观, 2010 (1) .

舌尖上的美食作文 篇5

我打算自己做一个吃,先要到菜市场去买一个主角大猪蹄和一点黄豆回来,再把猪蹄的毛给它拔干净,接着切成一块一块的,用水给它煮一下,记住:要放料酒去腥哦!这样准备工作就差不多了。

第一步:在锅里放点油,等油热了,把冰糖放进去,油滋滋的响着,给它炒化,再放黄豆下去,炒个一两分钟。

第二步:把猪蹄倒入锅中翻炒一下,就可以把最容易上色的酱油放下去,马上香味就出来啦。来个大厨级别的撒盐,继续翻炒一下。

第三步:倒入一碗水在锅中,接下来就是开中小火漫长的等待着收汁,这样一道大猪蹄子就做好了。

顿时,香味扑鼻而来,又香又嫩的猪蹄就这样呈现在我的眼前,顿时口水直流三千尺了,吞了吞,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棕红色的猪蹄,配上新鲜的黄豆,油亮亮的汤汁,配上米饭简直是人间天堂。

我迫不及待的用筷子夹了一块,肉Q弹Q弹的,咬一口还会拉丝呢,已经炖的很烂了,入口即化,好吃到连口称赞:“绝,绝,绝!”我吃了一块又一块,特别是猪蹄尖,咬一口有肉有骨头,滑嫩滑嫩的,“哧溜”一下骨头就跑出来了,真是美味极了。

美食·舌尖上的韩味儿 篇6

韩国饮食特点:高蛋白、多蔬菜、喜清淡、忌油腻,味觉以凉辣为主。

韩国主食代表:自古以来米饭作为其主食。

韩国菜肴烹饪:炖煮和烤制为主,基本上不做炒菜。其中韩国的酱和泡菜延续了数千年的历史,蕴含着久远的传统。或是原汁原味,平平淡淡;或又是华丽无比,令人不忍食用。从豪华的宫廷宴席到简单的四季小菜,韩国饮食具有其独特的风味和风韵。

泡菜

味道辛辣,口感爽脆,而散发浓郁的调味品味儿的泡菜可谓是韩国人餐桌上必不可少的发酵食品。其不仅蕴含着韩国人的民族魂,更是韩国的又一代名词。

韩国烤肉

韩国烤肉是韩国美食三大代表之一。无论是朋友聚餐,还是宴请贵客烤肉都是最佳首选,而其滑而爽口,肥而不腻的口感更是令人回味无穷。

韩国粘糕

韩国粘糕,也被称为“米糕”,是用蒸熟的糯米粉团制作而成。它在韩国传统饮食中可称得上是节日食品的“台柱子”,例如孩子的第一个生日、婚礼,以及六十大寿(在韩国的 传统理念中,六十岁大寿意味着人生的一个新开始)等,人们制作并吃粘糕,以祈求平安。因此韩国粘糕有“诚心、爱心、孝心”三心之说。

石锅拌饭

石锅拌饭,即韩国拌饭、石碗拌饭,是韩国特有的米饭料理。在韩国“石锅拌饭”也是爱情的象征。如果情人一起上餐馆点“石锅拌饭”的话,男士必须得先替女友搅好拌饭;若女友无法将饭菜吃个精光,那男士就得将剩下的饭完全吃干净,以代表对女友的爱情。

部队锅

部队锅算是韩国的独特火锅,其源于韩战时期,由于当时物资短缺,在议政府美军基地附近的居民以剩余的香肠、火腿,加入辛辣的苦椒酱(一种辣的汤)作底,以解无肉之苦。而现代的部队锅更常加入方便面 。

酒文化

饮酒的礼仪是韩国餐桌礼仪中的重要部分。韩国人喝酒,要相互倒酒以表示友谊和尊重。为别人斟酒,一定要用右手拿瓶,左手要扶着右手,以示尊重。用左手斟酒被认为是不礼貌的。接受者也要双手捧杯,以示谢意。与中国人不断地为客人续酒有很大的不同,韩国人喝酒不喜欢续酒,而喜欢一杯喝完再倒。

晚辈与长辈喝酒时,晚辈要先向长辈倒酒。在长辈先喝酒后,才能饮酒。饮酒时不能面对着长辈而且要盖住嘴。不同辈份的人面对面喝酒被认为是不礼貌的。

摩洛哥舌尖上的美食 篇7

在摩洛哥赴宴,第一道菜是开胃菜,大多为沙拉或者馅饼。沙拉分为冷盘和热盘。冷盘沙拉跟西方的沙拉相似,一般由番茄、黄瓜、小红萝卜、牛油果等加橄榄油和美味黑醋调拌而成;摩洛哥特有的沙拉,是由番茄、洋葱和黄瓜切碎搅拌而成的。热盘沙拉有许多种:有一种叫杂路克,是拿茄子用橄榄油腌制成泥状,与番茄、洋葱,配大蒜、香菜和当地的香料调拌而成的;还有一种叫塔克组卡,是先将柿子椒放在火上烤,把烤糊的部分用刀剔除,烤的熟透部分用炒锅与番茄、洋葱、大蒜、各种香料加橄榄油烹煮。沙拉煮好后成糊状,因为有番茄的搭配,口味甜中略酸,因橄榄油的作用将沙拉的色彩调得晶莹剔透,吃到嘴里,美味无比。

摩洛哥的三角饼是一道经典的开胃菜,它的外皮是长方形的,卷成三角形后炸一下或者放进烤箱烤一下,呈现出金黄色。里面的馅有碎肉、鱼肉和蔬菜,口感酥脆,香味扑鼻,趁热吃风味最佳。巴斯蒂拉馅饼是摩洛哥的传统美食,制作过程复杂,需要四至五个小时。首先是准备馅,要精选鸡肉,剁成肉丁,加入蔬菜、洋葱、鸡蛋等在鸡汤里煮熟,然后加上炒熟的果仁包进面皮,放入烤箱里烘烤。它的外层是一种非常特殊的面皮,有许多很薄的层。烤熟后外层焦脆,里层松软,馅香皮脆,堪比国内的月饼。

开胃菜后是主餐。摩洛哥的主餐有两种:塔津和库斯库斯。塔津是一种陶器,由两部分组成,下面是一个类似盘子的底座,上面是一个类似碗状的陶器,加盖。塔津美食的种类有:鸡肉配腌制柠檬、橄榄塔津;羊肉配葡萄干、黑莓加杏仁塔津;牛肉丸配鸡蛋番茄塔津;沙丁鱼丸配番茄酱塔津;综合蔬菜塔津;茄子层塔津;海鲜塔津;鱼类塔津。塔津的做法繁杂,一般需要几个小时,所有的配料都用手工切好,放在香料里腌制。然后放在陶器中用慢火焖数个小时,让肉完全煮烂,肉汁沁入菜中。塔津一般配面包食用。

“库斯库斯”是摩洛哥人最喜爱的主食。它是在一个深口大盘里装上北非的粗粒小麦粉,用鸡汁蒸熟后加入陈年奶油再蒸,反复三次,直到鸡汁的甜、奶油的香都渗入后才将各式肉类、蔬果、汤汁淋上。这样做出来的饭黄澄澄、香喷喷的,松软可口,色香味俱全。摩洛哥人吃“库斯库斯”是全家人围在一起,用手抓着吃。

主餐过后是甜品。摩洛哥人是制作甜点的专家,因此甜品种类繁多。其大部分是用杏仁做馅,也有芝麻馅、花生馅。有一种甜点叫“Honey Warda”,特别甜而且黏黏的。这道甜点里有蜂蜜、芝麻,有时也加杏仁。

摩洛哥人一年四季都喝薄荷茶。这种混合新鲜薄荷叶、绿茶、大量的糖及滚水的饮料是摩洛哥的代表饮料。喝薄荷茶时需要耐心等待,因为喝之前会有相应的敬茶礼仪,这是一门艺术。薄荷茶可以归为绿茶,它需要高品质的薄荷叶、糖和水。

上一篇:心血管病高值耗材下一篇:融资技术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