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价要求

2024-10-01

评价要求(通用12篇)

评价要求 篇1

0医疗器械软件概述

国内的医疗器械软件(medical device software)按YY/T0664-2008《医疗器械软件软件生存周期过程》定义为“旨在包括在被开发的医疗器械内的已开发的软件系统,或者预期本身用作医疗器械而开发的软件系统。”

医疗器械软件的存在形式,简单地可分成嵌入式软件和独立式软件两种。有源医用电气设备中通常含有嵌入式软件,如MRI、X射线、CT影像设备或一般的输液泵、透析机等中都有嵌入式软件等;影像归档和传输系统软件(PACS)、图像处理软件则为独立式软件。

医用软件可用图1模型表示,通常有生理信息获取、生理效应作用、人机界面、系统互联获取四种。生理信息获取:软件系统通过传感子设备所获取的人体生理参数即可进行信号分析。生理效应作用:经过信息处理决策,软件系统向硬件子设备发出驱动控制信号,产生所需的生理效应。人机界面:软件系统与操作人员进行信息交流。系统互联:软件系统与其它系统进行信息交流。系统互联获取即信息处理决策按医疗器械的需求要求进行信息接收、处理和发送,实现预期的诊断治疗功能。

1 医疗器械软件的一般要求

医疗器械软件作为医疗器械产品需经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审批后上市,法规要求对拟上市销售、使用的医疗器械的安全性、有效性进行评价。

1.1 安全性

软件产品的安全性,指软件产品在指定使用环境下,达到对人类、业务、软件、财产或环境造成损害的可接受的风险级别的能力。医疗器械软件应主要涉及患者和操作人员的安全,可将软件安全性分解为功能安全、可用性和信息安全三部分,如图2所示。

1.1.1 功能安全(functional safety)

功能安全与受控设备和受控设备控制系统有关的整体安全的组成部分,它取决于电气/电子/可编程电子安全相关系统。功能安全是实现其预定功能与安全相关系统的情况。这种安全依赖于系统执行正确功能的情况。

功能安全要考虑包含软件的整个涉及安全的系统引起的问题,还要考虑由所有相关安全系统构成的组合安全相关系统的问题。GB/T20438《电气/电子/可编程电子安全相关系统的功能安全》系列标准中对功能安全的要求给出了具体规定。对软件来说,要求由软件失效引起的系统故障不会造成安全方面的危害。软件部分应主要考虑由系统性失效引起危害的因素。类似GB/T20438,文献[5]提出了与软件相关的可编程医用电气系统的要求,要求制造商在开发设计可编程医用电气系统时进行风险管理过程控制,使产生危害的风险降低到可接受的范围之内。

现在的医疗器械经常需要与其他的设备或者系统进行连接。我们需要保障设备或系统之间的通信,避免在设备或系统之间数据和信号的丢失或导致数据和信号的失真。数据和信号的丢失或失真可能会引起设备的误诊断或误操作,给患者或操作人员带来不便。

SOUP(成品软件),即已经开发且通常可得到的并且不是为用以包含在医疗器械内而开发的软件项,或以前开发的、不能得到其开发过程足够记录的软件[1],作为第三方软件使用,在技术层面必须考虑到兼容性,并且在统筹开发设计的过程中不易发现SOUP的错误。

错误使用。随着医用电气设备的使用越来越广泛,由医用电气设备可用性不充分而导致的使用错误也逐渐增加并引起关注。

1.1.2 可用性(usability)

就是建立效用、效率、易于用户学习和用户满意的用户接口特性[6]。可用性使产品易于学习、有效使用、易于记忆、容忍错误、使用愉快。文献[7]提出可用性和可用性工程的概念。可用性工程过程试图通过降低使用错误和使用错误的风险来实现合理的可用性。文献[6]诠释了可用性工程。可用性工程过程是风险控制过程的一部分,可用性工程过程应记录在可用性工程文件上。

1.13信息安全

选择具有安全保密性的设备毋庸置疑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保密信息,就是对信息和数据的保护,使得未经授权的人员或系统不能阅读或修改它们,同时,亦不能拒绝授权人员或系统对它们的访问。

1.2 有效性

软件的有效性指软件产品在指定的使用环境下,使用户能正确和完全地达到规定目标的能力[2]。医疗器械软件可通过软件的功能性、准确性、可靠性和效率这四个指标来衡量其有效性(见图3)。

1.2.1 功能性

要求软件产品能达到软件设计所预期的功能。医疗器械软件是基于满足用户需求(医疗器械系统需求)而被开发设计的。无法实现预期的功能的软件产品是是十分失败的。

1.2.2 准确性

要求软件产品提供具有所需精度的正确或相符的结果或效果。准确性是比功能性更高一层的要求,它要求功能性的输出限制在一个可接受的范围内。

1.2.3 可靠性

在指定条件下使用时,软件产品维持规定的性能级别的能力。用户需要产品操作运行可靠,这样才能满足日常使用需求。倘若产品极不稳定,经常失效,这样的产品也是满足不了用户的需求的。

1.2.4 效率

在规定条件下,相对于所用资源的数量,软件产品可提供适当性能的能力。它要求在执行功能时,提供适当的响应和处理时间以及吞吐率,并且使用合适数量和类别的资源。

以计算机X射线摄影(CR)系统为例,X射线透过人体,射到成像板后形成潜影,通过激光扫描机将模拟信息转换为数字化的影像,在计算机上直接阅读或处理,这就是CR的预期功能,即功能性。计算机上显示的数字化影像,应保证影像的质量,这就是准确性的要求。它要求影像不会因为系统噪声、探测器效率、X射线散射、A/D转换等因素的影响而出现失真、畸变和伪影。影像是诊断疾病的重要依据,X射线摄影用影像板成像系统软件和影像板处理系统必须保证影像真实,具有相当的分辨率。设备在正常操作使用时,不影响正常的使用,应运行可靠,这体现了设备的可靠性。CR拍片和在计算机上显示影像的时间以及影像处理和CR与其它设备进行通信的时间应及时,并控制在可接受范围内,这就是设备效率。

2 医疗器械软件的评价

医疗器械软件是否安全和有效,就需要对其进行评价。评价对象包括软件开发过程和最终发布的软件产品。软件评价流程如图4所示。

2.1 过程评价

过程评价往往被忽略,存在盲区。在软件开发过程中几乎所有的软件问题都是错误造成的。软件错误在本质上是系统性的,而不是随机的。软件本身不会因为磨损而导致运行失败,从安装开始,就包含了那些导致失效的所有错误。软件的质量问题事实上是设计问题,一般来说不是生产问题。因此,软件开发设计过程的评价是十分具有意义的,也是十分重要的。

对软件过程的评价就需要考察记录的文档。文档的形式有很多,《YY/T0708-2009》、《GB20438-2006》和《YY/T0664-2008》等标准中,这些文档的名称也各不相同。将这些标准进行比对后,我们要求必须包括以下文档:

(1)制定计划的文档要求对为各阶段制定计划,包括各阶段的输入输出。

(2)软件的设计文档详细的记录了软件的设计。

(3)验证和确认文档包括对软件的验证和确认两部分。验证和确认是对各阶段的最后验收。

(4)风险管理文档应该是贯穿在整个软件生命周期中的,包括分析可能出现的危害、将这些危害通过发生的概率和严重程度进行归类、通过软件或者硬件的机制去降低这些风险使之降低到可接受的程度。

文档包含了开发者的分析、设计、开发和评价过程,对于开发者来说,这些是需要落实在开发过程的各阶段中。就在任意环节遇到问题或者测试验证失败,开发者都应该进行回溯重新开展,而不是简单的将此环节遇到的问题解决。因为软件内部有着严密的逻辑关系,任一处修改带来的问题是意想不到的。

这些文档必须保证其真实性,在真实性的基础上对这些文档进行审阅从而来评价软的件开发设计过程。

2.2 产品评价

对医疗器械软件成品进行评价,包括用户文档集和最终产品。

2.2.1 用户文档集的评价

用户文档集就是产品最终会交付给用户的所有的文档。用户文档集包含了使用该产品必须的信息,包括其功能、操作、使用条件和限制等。信息内容应正确,与产品一致,无歧义和矛盾,易于用户理解,并学会如何使用。

2.2.2 医疗器械软件最终产品的评价

2.2.2. 1 建立评价规格说明

对医疗器械软件成品进行评价测试之前,需要确立评价需求,包括产品用途的描述和质量需求。然后建立评价规格说明,分析产品的描述,规定对产品及部件执行的测量,按照评价需求验证产生的规格说明。评价规格说明的内容包括评价范围,执行评价所需的信息与列在产品描述中的产品部件及其他相关文档之间的相互引用,要执行的测量和验证的规格说明以及对要执行评价的产品部件的引用,测量和验证的规格说明与评价需求之间以及与引用标准或对所列的每个测量或验证的理由之间的映射。

2.2.2. 2 评价测试

建立了评价规格说明,就可以对评价进行设计并执行测试。在评价测试时我们需要明确评价方法并使用评价工具。我们这里的评价方法是根据产品的特征参数、质量需求和相关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专用标准要求所定的测试方法,表现为产品标准。评价工具指在进行评价测试时所要用到的硬件和软件工具,如功能测试工具Win Runner、Quick Test Pro,性能测试工具Load Runner,配置管理工具Test Directer,Visiual Source Safe等。

由于至今尚无相关的医疗器械软件产品产品标准,可参考GB/T25000.51-2010《软件工程软件产品质量要求与评价(SQua RE)商业现货(COTS)软件产品的质量要求和测试细则》。标准从产品说明要求、用户文档集要求和软件质量要求三方面对软件的质量进行检测。对于不同的医疗器械软件产品来说,应根据其任务要求特性选择其中恰当的指标。一般情况下,维护性、可移植性、使用质量中的生产率和满意度等可不作为主要关注要求。维护性关注软件被修改的能力。可移植性,对于嵌入式软件,其软件运行于特定硬件,一般不进行移植;使用质量中的生产率和满意度的数据,应在临床应用中得到。

我们可用功能测试或黑盒测试、根据检测表检查开发文档、用测试覆盖准则进行单元测试这三种方式来检查功能性;对使用特殊编程语言的验证、对软件设计和源代码进行容错结构分析、可靠性增长的建模来检查可靠性;用户界面和文档的检查、与接口标准的符合性验证、实际用户的实际使用体验来检查易用性;执行时间的测量、基准测试、对确定算法复杂性设计的分析来检查效率。在对软件进行测试时记录执行的活动和取得的结果,并最终形成评价测试报告。

2.2.2. 3 评价结果

软件开发设计过程的文档审阅结果和评价测试报告集中后,我们才可以给出给出一个比较完整的医疗器械软件的评价结果。

2.2.2. 4 医疗器械软件的再评价

医疗器械软件不是一层不变的,在上市后的实际使用中,往往因为客户的需求、软件升级等原因需要对软件进行改动。这时需要对软件进行反馈和再评价。制造商会在软件的使用过程中收集反馈信息,包括软件的缺陷和错误以及客户针对自身情况的需求信息(功能的增减、操作使用情况等)。制造商会根据这些情况制定出相关的措施。升级是一种常见的手段,但升级依旧可能产生新的风险。对于这些因软件的后期改动而增加的风险,就必须对它进行再评价。此外,还应该建立一整套不良反应机制。当出现问题时,应及时、果断的进行反馈,以达到良好的监督效果。

参考文献

[1]YY/T0664-2008/IEC62304:2006,医疗器械软件软件生存周期过程[S].

[2]GB/T16260.1-2006/ISO/IEC9126-1:2001,软件工程产品质量第1部分:质量模型[S].

[3]GB/T20438.1-2006/IEC61508-1:1998,电气电子可编程电子安全相关系统的功能安全第1部分一般要求[S].

[4]GB/T20438.4-2006/IEC61508-4:1998,电气/电子/可编程电子安全相关系统的功能安全第4部分:定义和缩略语[S].

[5]YY/T0708-2009/IEC60601-1-4:2000,医用电气设备第1-4部分:安全通用要求并列标准:可编程医用电气系统[S].

[6]IEC62366-2007,医疗设备可用性工程学对医疗设备的应用[S].

[7]IEC60601-1-6,医用电气设备第1-6部分:基本安全和必要性能通用要求-并列标准:可用性[S].

[8]GB/T18905.5-2002/ISO/IEC14598-5:1998,软件工程产品评价第5部分:评价者用的过程[S].

[9]GB/T25000.51-2010/ISO/IEC25051:2006,软件工程软件产品质量要求与评价(SQuaRE)商业现货(COTS)软件产品的质量要求和测试细则[S].

[10]史学玲,功能安全标准的理论特点与管理模式[J],仪器仪表标准化与计量,2006,4:2-4

评价要求 篇2

一、综合素质评价材料

(一)纸质稿和电子稿 1.纸质稿:综合素质评价学期汇总表和综合素质评价日常记录周汇总表(每周一张)。2.电子稿:综合素质评价学期汇总表一个表,(二)、上交要求:

1.所有纸质稿装入档案袋:封面要求(内容包括2014-2015年第一学期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班级、学校、时间,贴到档案袋上);内有(1)综合素质评价小组名单;(2)综合素质日常评价学期汇总表(3)综合素质评价日常记录周汇总表(每周一张)。2.电子稿:综合素质日常评价学期汇总表以班级命名。

二、成长足迹

(一)填写要求:

所有项目必须填写完整无误:包括基础信息,时间、签名、班级、学,学期等,必须在指定区域贴相片,班主任做好指导。

(二)成长足迹班主任对我说填写要求:

1、在撰写时应辟免刻板、僵硬、枯燥、无个性的评语,变人称、变语气。对学生的操行评语应用第一人称:如“你………,你……….”。不要用“该生……,该生……”。

2、对学生错误与不足应多用鼓励性语言给以提示和指出。

3、内容上要注意独特性、现实性。根据学生实际表现,力求贴切、中肯。字数在 100 字以上。

(三)各级部于7月2日前组织检查,学生发展处7月3日前组织抽查。

三、所有材料上交时间及量化

(一)所有纸质稿于6月29日前给学生发展处崔丹丹老师,电子稿于6月29日前放至ftp学生发展处“2015年7月综合素质评价"中相应的年级文件夹内。学生发展处将根据上交情况和各种纸质材料及电子材料的填写情况组织人员进行逐项详细检查并加入班级量化。

(二)1-6年级成长足迹秋季开学后收齐,(特别告诫学生防止丢失,丢失不补)。开学后一周内上交学生发展处崔丹丹,学生发展处将根据上交情况和填写情况组织人员进行逐项详细检查。

评价要求 篇3

[关键词] 作业设计;作业评价

作业是教与学的交汇点,是课堂学习内容的巩固与内化,更是知识和技能的深化与发展. 但当前初中数学作业存在不少弊端,如作业量过大,学生负担过重;作业难易度不够适中,不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差异化的学习需求,不仅不能凸显对学业正强化的功能,反而会导致学生学习压力过大,最终产生厌学情绪.

为克服作业设计中的上述不足,使学生从大量重复练习中走出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应提升作业设计的有效性,优化相应的评價方式,以期发挥作业“正能量”功能,实现有效教学.

作业设计的基本考量

笔者结合自身多年教学实践,试图梳理出数学作业有效设计的基本要求,以便教师从学生作业中获取真实反馈,使作业真正成为教师为学生号脉把关的有效载体,成为学生自我检测、自我评价、自我提升的助推器.

鉴于此,笔者认为作业设计有效性的提升可从以下方面予以考量:

1. 作业的质与量. 质可从与目标间的关联度、学生的易错点等角度进行考察;量主要与学生作业的完成时间相联系.

2. 作业的层次与类别. 作业层次需包含A层(基础型)、B层(中档型)、C层(发展型);题目的类别可以设计多种题型,如填空题、选择题、判断题、计算题、证明题等.

3. 作业内容的再现. 每张作业单的比例可以按照2‥8的新旧知识比来设计,让学生在巩固前一节课的基础上更好地掌握本节课的知识.

作业设计的基本要求与具体实践

1. 作业设计的基本要求

(1)内容的层次性:实践研究中,笔者将作业内容分成三层. A层次为基础题,主要突出基本概念的了解和基本技能的掌握,A层次习题与课本例题和课本练习册难度相当;B层次为变式题,是对课本例题或练习题的变式,重在数学概念理解、技能的熟练应用;C层次为发展题,主要突出概念的综合运用和拓展延伸,以及数学思想方法的灵活运用. 基础题、变式题、发展题的比例一般约为5‥4‥1,学生自主选择各个层次,这样既能让基础一般的同学“吃得下”,也能让基础较好的同学“吃得饱”.

(2)知识的滚动性: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作业设计时应关注对前一节课所学知识的再现,因此作业设计要考虑知识的滚动性.

(3)题型的丰富性:根据所学内容,作业单涵盖选择题或判断题(3~4题)、填空题(5~8题)、计算题或证明题(4~6题),思维拓展题(1~2题),控制作业的总量. 一般说来,选择题、填空题在课堂完成,每节课后适宜布置20~30分钟左右的作业量. 难易程度上、数量上合理的调控,让学生自主选择,以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既有效缓解“学困生”的心理压力,又提高优等生的探求能力. 另外,作业设计要向生活开放,与生活对接,要把学生引领到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中,让学生在生活中理解课本的知识内涵,并运用课本知识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因此,需要加强习题的多样化设计,即在传统题型基础上,丰富习题形式,增加应用题、开放题、研究题等.

(4)题量的适切性:作业设计有个“最优作业量”问题,总的来说,作业宜少不宜多. 有些教师认为多布置作业,教学质量总要好些,其实越过了一个客观存在的“度”,在经济学上,会受到“边际效益递减律”的制约,事倍功半;在心理学上,会造成学生的逆反心理,效果适得其反. 所以,必须考虑作业“量”的适当.

2. 作业设计的典型案例

下面以“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的作业练习设计为例,具体分析作业设计的基本要求在设计作业中如何体现.

25.4 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3)作业设计

姓名_____ 评价_____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解答题

8. 某学校体育场看台的侧面如图1所示,看台有四级高度相等的小台阶,每级小台阶都为0.4米. 现要做一个不锈钢的扶手AB及两根与FG垂直且长均为1米的不锈钢架杆AD和BC(杆子的底端分别为D,C),且∠DAB=66°.

(1)求点D与点C的高度差DH的长度;

(2)求所用不锈钢材料的总长度l. (即AD+AB+BC,结果精确到0.1米)

(参考数据:sin66°≈0.91,cos66°≈0.41,tan66°≈2.25,cot66°≈0.45)

9. 图2所示的工件叫燕尾槽,它的横断面是一个等腰梯形,∠ABC叫做燕尾角,AD叫做外口,BC叫做里口,点A到BC的距离叫做燕尾槽深度. 经测量,AD=10 cm,燕尾角为50.2°,燕尾槽深度为6 cm,试求里口BC的长. (备用数据:sin50.2°≈0.768,cos50.2°≈0.640,tan50.2°≈1.20)

10. 某大坝的截面是梯形,已知坝顶AD=4米,坝高是3米,坝底BC=(8+3)米,AB的坡度i=1‥.

(1)求梯形的面积;(2)求CD的坡度、坡角.

11. 河岸边有一根电线杆AB(如图3),河岸距电线杆AB的水平距离是14米,即BD=14米,该河岸的坡面CD的坡度i为1‥0.5,岸高CF为2米,在坡顶C处测得杆顶A的仰角为30°,D,E之间是宽2米的人行道,请你通过计算说明在拆除电线杆AB时,为确保安全,是否将此人行道封上. (提示:在地面上以点B为圆心、AB长为半径的圆形区域为危险区域,≈1.7)

12. 已知:如图4,在一个坡度为1‥2.4的斜坡上有一棵树,高为AB,当太阳光与水平线成50°时,测得该树在斜坡上的树影BD的长为13米,求树高. (精确到0.1米,已知sin50°≈0.766,cos 50°≈0.643,tan50°≈1.192)

nlc202309090000

(1)内容的层次性:A层次为基础题,针对基础较薄弱的学生,主要突出基本概念的理解和基本技能的掌握. 如作业单中的3、6、7、9、10题是让学生直接运用所学的坡度、坡角的概念解决斜坡中的简单计算问题. B层次为变式题,针对一般学生而设计,主要突出概念的理解、基本方法的掌握和综合运用,如作业单中的11题创设了一定的问题情境,结合所学的解直角三角形的知识,让学生学会解决较复杂的实际问题. C层次为发展题,针对少数基础较好的学生设计,主要突出概念的综合运用和拓展延伸,数学思想方法的理解和灵活运用,如作业单中的12题需要学生在牢固掌握所学解直角三角形知识的基础上,添加适当的辅助线,构造所需的直角三角形来解决问题.

(2)知识的滚动性:作业单中的1、2、4、5、8题均为前面所学的知识,可达到温故知新的目的.

(3)题型的丰富性:题型包含了填空题、选择题和解答题,同时还设计了實际生活的应用题(如8~12题).

(4)题量的适切性:在数量上有弹性,分课内、课外完成(1~7、9题在课内完成,大约5~8分钟);在每节课后布置20~30分钟左右的作业量较为适宜(8、10、11、12课外完成).

作业的设计和评价占据着教学质量的半壁河山,在教学实践活动中举足轻重,教师除了需要精心设计作业,更要精心评价学生作业,不能单单一个对号或错号,要有创意地评价,让学生自己意识到错误,并乐于去改正.

优化作业评价的方法探究与效果反馈

1. 作业评价改进的方法探究

教师精心设计的作业,如果学生也认真完成了,而教师反馈给学生的只是整篇的“×”或“√”,那么这种评价方式难免会让学生觉得单调,阻隔了教师与学生的有效沟通,而且如果作业只是采用单次评价,即不督促学生订正并进行二次或多次评价,那么作业的反馈功能将受到弱化,鉴于此,笔者认为作业评价可从以下方面予以改进.

(1)巧用不同标记,增加可接受性. 对不同标记在作业中传递的意思,需教师与学生共同拟定. a.更改错题标记. 在批改作业中,变传统的“×”为“?”. 针对学生在作业中出现的错误,我们主张用画“?”“—”“∧”等符号来引发学生重新思考. (“?”表示学生的解题思路有问题,“—”表示学生的书写不完整,“∧”表示学生的解题有遗漏)虽然只是批改符号上的一点小小的变化,却可以折射出教师教育理念的改变,可以看出教师对学生自尊心、自信心的小心呵护. b.引入亮点标记. 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被肯定、被尊重、被赏识的需要,为此,教师要用赏识的眼光和平和的心态去批阅学生的每次作业,从中寻找点滴的闪光点,用亮点标记进行激励,一般采用“☆”符号,使他们的心灵在教师的赏识中得到舒展,特别是对于急需鼓励的中后学生,让他们变得越来越优秀,越来越有自信. 如有学生解题过程清晰规范;有的学生理解与众不同,富有创新;有的学生的作业比以前有了明显提高等都可作为一个亮点. 及时有度的呈现激励性评价,能有效引起师生情感共鸣.

(2)引入作业评语,提升育人温度.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师的语言是作用于受教育者心灵的不可替代的工具. ”走进学生的心灵,关注学生的发展,从内心深处赞赏,欣赏每一位学生,与之建成和谐的师生关系,使每个学生把作业当作与教师交流的机会. 获得一种自我的满足与成功感,使学生获得知识的同时,体验着理解、信任和鼓励. 因此,我们建议在数学作业批改中引入评语制.

(3)订正原题,审查原因. 第一次批改后如果学生的作业有错,教师先不进行终结性评价,只给指出错误的地方,然后让学生订正,之后再次批改,根据作业情况给予终结评价. 这样有助于学生获取成功的机会;有助于学生自我审视错误,明晰错误原因,深化对概念的理解.

(4)寻找同类题,重点突破. 在订正原题的基础上,为更好地理解本题,可再寻找一道同类题. 这道题可以是自己寻找的,也可以是教师提供的. 通过本题的正确解答,不但能达到知识的巩固,也能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给学生增添必胜的信心.

2. 实施效果反馈

教师反馈——使用作业单,改变了教师课前备课的关注点和备课方式. 教师在关注教材内容的同时,更要关注学生对教材的掌握情况,这样才能设计出符合学生情况的作业单. 通过精心批改作业单,有利于教师发现学生学习中存在的普遍问题,及时纠正,通过学生的反复订正,实现对新学知识的巩固. 寻找同类题可以检测学生的订正效果,加强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学生反馈——学生甲:作业单时间适中,平均20~30分钟完成,题型丰富,作业内容具有代表性,既有前面所学内容的回顾,也有当堂课的反馈,符合上课内容,难易程度适中,由浅入深,既有基础部分,也有思考拓展提高,还减轻了我的书包. 学生乙:自初三以来,我们一直在使用数学小卷子,小卷子内容十分丰富,分为填空题、选择题,基础题和较难题1道. 一般我完成一张小卷子需30分钟左右. 使用数学小卷子后,我发现我的填空题、选择题正确率明显提高了,对难题的把握也更进了一步,让我平时就得到对难题的思维训练,慢慢养成习惯,比起以前的到了考前做综合卷时才做几道压轴题的方式简直好太多了,基础题也会更加注意该写和不该写的. 我认为这种以小卷子形式的练习对我们非常有益,而且老师的标注十分清晰,让我一眼就看出哪些地方书写有问题. 每张小卷子,老师都让我们独立订正,并多次批改,让我切实掌握了所学知识. 当我的小卷子做得好时,老师也会给我写表扬的语句,我很开心.

作业设计与评价的实践反思

实践证明,作业设计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位置,是初中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作业的设计能够直接影响教师的教学效果,通过作业内容的反馈,教师能够充分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从而对教学计划进行适当调整. 作业设计与评价的鲜活实践使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得到一定程度的激发,通过精心的作业设计与即时的反馈评价,教师了解了学生的认知程度,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教师甚至可以了解学生的情感需要,这样的实践不仅使教学更具层次性和有效性,更彰显了“生本课堂”的理念.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波斯纳曾提出教师的成长公式:“经验+反思=成长”. 精心设计作业,优化评价方式,不仅能凸显作业的反馈与激励功能,助推学生的学业发展,而且有助于教师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提高. 在进行作业设计与评价的实践探索过程中,笔者认为,还有如下四个问题值得进一步思考与完善:第一,再现型作业内容和新授的作业内容的比例如何分配才能取得最佳效果;第二,如何在控制总量的前提下让作业尽量体现层次性和丰富性;第三,对于不同班级、不同学情的学生,作业设计如何体现差异性和灵活性;第四,如何设计出让学生感兴趣的作业,让学生愿意积极主动地完成.

评价要求 篇4

新的高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强调:“思想品德课程评价既要重视学生对本课程基本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更要考查学生在思想品德的学习过程中, 是否开始形成了好公民所应有的态度、能力、价值观和行为。”《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也指出:“建立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标的评价体系”。可见, 革新思想品德课的学习评价已经尤为紧迫。

一、思想品德课学习评价的主要原则

1. 德育导向性原则

思想品德课的学习评价要坚持思想价值导向, 体现“育人为本”的学科特性。

2. 过程性和发展性原则

思想品德课的学习评价既要重视学习成绩, 更要重视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培养和多方面潜能的发展;不仅要注重结果, 更要注重学生的发展和变化过程, 要把结果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结合起来。

3. 激励性原则

在思想品德课的学习评价中, 要“捉”两种“虫”, 即“萤火虫”和“问题虫”, 但更应该“捉”“萤火虫”, 也就是要善于发现、挖掘学生的闪光点, 肯定其优点和进步, 以激励学生的成就感,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进取意识。

4. 主体性原则

新课程改革下的学习评价要改变过去学生被动接受评判的状况, 变教师的专断评判为学生自评、小组互评、师生共评的“交流与协商”式的评价过程, 增强学生评价的自主权, 在评价中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二、思想品德课学习评价的具体探索

为了适应新课程标准对于学生学习评价提出的新要求, 符合课程改革和学生成长的需要并能加强思想品德教学的德育功效。在教学实践中, 我们政治教师要转变评价观念和革新评价方式, 努力使新课标和教育部的要求真正落到实处。在革新学习评价的具体方式上, 笔者进行了以下初步的探索。

1. 制订学生学习评价实施方案

制订《思想品德课学生学习评价实施方案》, 确定思想品德课学习评价的指导思想、主要原则、评价的指标与方法等。确立的评价指标与方法, 要适合不同层次的学生, 要使多数学生能接受, 要使学生自觉践行;确立的评价指标与方法, 教师要容易掌握, 容易操作, 运用简便, 不要繁琐, 以便于实际操作执行。

2. 制作学生荣誉卡, 对学生进行荣誉分评价

学生荣誉卡的制作目的在于激励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能积极思考, 主动发言, 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过程中, 体现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动性和主体性, 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同时, 学生如果有体现良好道德品质的行为表现也可以得荣誉分, 这使荣誉卡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德育导向作用, 有助于提高学科教育教学的德育功效。 (学生所得的荣誉卡装入思想品德学习成长记录袋中)

3. 制作课堂小组合作学习记录单, 促进合作学习

课堂小组合作学习记录单是在课堂教学中组织小组讨论、合作学习或专门讨论课时使用, 使用记录单时学生必须按小组分组情况变换座位, 以便讨论的有效开展。

4. 制作实践探究作业目录及作业报告单, 体现评价的实践性

为了培养与促进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 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根据教材内容的实际, 确定一些实践性作业主题, 学生可以在教师提供的作业主题中选择实践探究作业, 也可以自选实践作业内容。每位学生每学期要完成两次实践探究作业, 期中前一次, 期末前一次。 (实践探究作业报告单装入思想品德学习成长记录袋中)

5. 实行综合评价制度

学期综合评价分值总分为100分, 由荣誉分折算分值 (占20%) 、合作学习平均分值 (占20%) 、期中折算分值 (占20%) 和期末折算分值 (占40%) 构成。制作学习综合评价登记表和学习综合评价报告单。 (学习综合评价报告单装入思想品德学习成长记录袋中) 。学习成绩综合评价, 不仅可以提高评价的准确性, 而且还能发挥评价的教育性。

6. 建立思想品德学习成长记录袋

学习成长记录袋评价是一种有效的过程性评价。学生可以在记录袋中收录思想品德学习的重要资料, 如单元学习知识小结、疑难问题及其解答、时事新闻摘要、报纸剪辑、漫画小作品等, 还有荣誉卡、实践探究作业报告单、学习综合评价报告单等。在学期末时由授课教师组织科代表、合作学习小组长对学生的学习成长记录袋进行等级评定。

科学要求评价小学生作文 篇5

作文教学质量不高的问题,长期以来困扰着小学语文教育界。造成小学作文教学效率低下的原因是多样的,我认为,小学作文教学的成人化与文学化是主要原因之一。

小学作文教学的主体是小学生,他们正处于少年儿童阶段,年龄在六七岁至十二三岁,生理、心理发育均未成熟,他们与成人在观察行为、思维方式、语言表达等方面都表现出很大的差别。然而,我们的作文教学恰恰忽视了小学生的年龄特点、生理和心理特点,忽视了小学生独有的认识规律和心理规律(兴趣规律、注意规律、思维规律、记忆规律等),要求小学生以成人成熟的心理去审视社会现象、人际关系;以成人的思考方式去解释、分析和解决问题;以成人的语言去表述自己的思想。这当然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作文教学认识和实践的错位。小学作文教学错位的第一个表现就是成人化。

小学生的思维正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他们往往不能像成人那样具有较强的概括和归纳能力,而我们的小学作文教学却要求学生每篇作文都得表现一个明确而又深刻的中心。笔者曾为上海一所有名的小学审读过该校自编的历年优秀作文选,从中发现了一个共同现象:几乎所有的作文在事情已经全部叙述完毕以后,都在文末加上了一段话,如“通过这件事,我懂得了一个道理……”,“这件事教育了我……”,如此等等。原来,我们的小学作文教学对学生作文有着一个普遍的、程式化的要求,叫做“篇末点题”、“深化主题”。这种需要小学生经过提炼概括方能形成的文字,实际上是画蛇添足式的“新八股”而已。

小学生对事物的感知、对事件的认识,多源于感官和活动,而不像成人以理性成分居多。前苏联的小学作文教学重视序列训练,普遍采用声像教材,用声、形、色多种刺激,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西方则多主张采用活动教学法,提倡分组式、开放式教学,组成立体交流形式,进行作文训练。这些作文教学方法有利于发挥学生个性特长,让学生更快地获取更多有益的信息。对比之下,我们的小学作文教学理念色彩较浓,作文过程多为学生的个体行为,缺乏情境活动和互相交流。

小学作文教学成人化是违反教学规律的,童真童趣儿童化才是小学生作文的灵魂。引导小学生用自己的眼光去观察世界;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问题;用自己的笔去写小学生的生活,这才是小学作文教学的正道。小学作文教学再也不能做让小学生用笔去写成人(包括教师、家长)想说的话、想干的事。翻开小学生作文类书刊,里面充斥着大量老气横秋的文章,除了部分经老师、家长润色过以外,不能不说是长期以来小学作文教学成人化的产物。

小学作文教学错位的第二个表现是文学化。一些教师把小学生作文训练混同于文学创作活动。

以学写记叙文为主,也要学写常用的应用文,是小学作文教学的任务。正确认识小学作文教学的任务,恰当处理记叙文与应用文写作训练的关系,说到底是一个对小学生作文性质的认识问题。小学生作文是小学生运用语言文字,反映客观现实,表达思想感情,培养写作能力的综合训练。运用语言文字,反映客观现实,表达思想感情,是包括创作在内的一切写作活动的共同要求,而惟有“培养写作能力”才是小学生作文训练的独特要求。小学生作文是习作,不是创作、著作。然而,长期以来我们的小学作文教学却始终将“会写”记叙文作为终极目标,由此引发出在记叙文写作训练方面的过于偏重。从训练的量来看,记叙文写作占了小学作文训练的绝大部分,甚至一统了作文教学的天下。比照一下日本小学作文训练情况,便可发现他们对应用文体写作训练是十分重视的。日本东京书籍出版社编辑出版的小学语文教材,要求小学生写的各种应用文占作文总量的15%以上。李保初、周靖主编的《世界小学生优秀作文讲评》(北京师大出版社1991年8月第1版)选编了18个国家和地区的109篇小学作文。中国内地入选的除《白龙桥的传说》是根据传说加工而成的民间故事外,其余均为记人、叙事类记叙文,而港澳台、外国的小学生作文除记叙文外,还有数量可观的说明文、议论文、书信、日记等,形式之丰富,令人刮目。社会和时代对应用文的需求,应该引起小学语文教育界的足够重视。那种重记叙文、轻应用文的作文教学现状应得到尽快改变。我们的小学作文教学在处理叙述和描写关系上同样存在着偏差。小学作文教学都十分强调传授和训练描写方法,并且将重点放在人物的描写上。外貌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和心理描写,成了小学生作文训练的重点。小学作文教学在“写清楚、写具体”与“写生动、写形象”两者中间往往本末倒置,片面地追求人物写得有血有肉,景物写得有声有色,而忽视

了叙述清楚、具体这一作文基本功的训练。有一本已经出版发行了几百万册的小学生作文类书籍,编了“记事篇”、“写人篇”等,13则记事作文讲评仅有2则是说“写清楚”、“写具体”的,其余都是说“结构严密”、“选材独特”等,就是这些叙述要求,也已经远远超出小学语文教学大纲的规定。而11则写人作文讲评更是要求描写能“巧选角度”、“多侧面”、“反映群像”、“放在特定的环境中”等等,说这些是中学生,乃至大学生的作文要求,怕也不为之过。“写清楚、写具体”的基本功不扎实,“写生动、写形象”只能是空中楼阁。这里,有一个对作文能力发展清楚认识的问题,还有一个对作文教学目标准确把握的问题。小学作文教学文学化,其结果只能是与美好的愿望越离越远。

形成小学作文教学错位的原因,主要有两个:

一是应试教育对小学作文教学的干扰。要想在作文考试中获得高分,就把“宝”押在“主题深刻、描写生活”上,这便导致了小学作文教学无法摆脱成人化,文学化的阴影。二是小学生作文类书刊的误导。铺天盖地而来的小学生作文类书刊,篇幅之长,立意之新,主题之深,技巧之当,构思之巧,越来越脱离小学生实际,令广大小学生可望而不可及。各种小学生作文杂志、作文指导书,名目繁多、层出不穷,近来又有录音辅导、录像指导加盟,当然其中也不乏确实能辅导小学生提高写作能力的真知灼见,但无庸讳言,绝大多数对小学作文教学错位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其负面效应是有目共睹的。

评价要求 篇6

【摘要】口腔专业英语是口腔专业知识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也是大学英语教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形成性评价能更科学、更全面、更合理地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结果,是在口腔专业英语教学中值得推广的一种评价手段。教学过程中,教师是学习过程中的组织者、领导者和促进者。本文从教师在形成性评价过程中应具备的能力素质,应注重的课堂教学情感因素以及课堂提问时应注意的提问技巧几方面阐述口腔专业英语形成性评价过程中对教师的要求,以更好的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口腔专业外语 形成性评价 教师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6-0076-02

口腔专业英语是口腔专业知识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也是大学英语教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口腔专业英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拓展专业知识,获取最新研究信息,专业论文写作,以及学术交流和继续教育等多方面的能力[1]。

教学评价是课程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全面、客观、科学的评估体系对于实现教学目标至关重要。教学评估既是教师获取教学反馈信息,改进教学管理、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依据,又是学生调整学习策略、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和取得良好学习效果的有效手段[2]。根据评价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和教学功能,教学评价可以分为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由于专业外语的特殊性,我校从开设《口腔专业外语》这门课程以来,一直注重在这门课的教学中采用形成性评价体系进行教学评估。教学过程中,教师是学习过程中的组织者、领导者和促进者。因此,形成性评价对于教师的要求比较高。

一、教师应具备良好的能力素质

在进行形成性评价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与学生的沟通交流,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不断更新自己的学习计划。教师也要通过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反馈意见进行策略调整,修改教学计划,调整教学方案,不断的优化课堂教学。在口腔专业外语的学习过程中,学生是外语学习的主体,学生在学习外语方面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不仅指他们从课堂中学习到的外语能力,而且包括学生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熟练阅读专业外语文献的过程。重视形成性评价就是帮助口腔学生自觉地掌握自己的发展方向和速度,帮助他们在外语学习中开发和利用自己的学习潜能。外语学习的形成性评价可为学生提供一个自我完善和不断提高的空间。它强调学生的自我评价与相互评价,让学生在自我学习评价和相互学习评价中不断反思,总结经验和规划外语学习,从而在实现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取得外语学习的进步[3]。

二、教师应注重课堂教学情感因素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也认为“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是影响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有重视对学生的情感教育,才能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才能促使其良好学习动机的形成。教学过程不仅是教师知识信息双向传递交流的过程,也是思想和情感双向交流的过程[4]。教学过程中最基本最活跃的因素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即教师和学生的关系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而其中的核心是师生关系。教师作为施教者,处于主导地位,其作用不可忽视,教师在教学的过程应注重启发诱导学生、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思维同步以及情感共鸣的策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是相互影响的,只有在民主、平等和和谐的课堂氛围中,才能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才能使学生在知、情、意、行协调发展的基础上,发展共性并彰显个性,因此,情感共鸣教学结构出发点是建立在密切的师生关系的基础之上的。

三、教师课堂提问应注意提问技巧

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形成性评价的作用是极其重要的,课堂问答是教师与学生之间沟通的最直接方式,在课堂提问的过程中,教师要考虑到学生的情感因素,不同的学生根据其性别、性格、兴趣等有所差异,根据差异对学生有针对性的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回答问题,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5]。

课堂提问对口腔专业外语教学有着重大的意义,对学生学习的好坏也有着直接的影响。善于提问的教师应该善于针对学生的现有学习水平进行提问,并且善于将学生置于问题情境,产生问题的会话,将学生带入由高到低的思维参与。同时,教师应将问题与学生的生活经历相衔接,给予学生以更多的情感、心理方面的关注,让学生自由、自主地发挥创造性思维能力,给学生开阔的空间去发展自己的语言能力,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已有研究证明,启发式问题更能够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因此口腔专业外语教师的课堂提问应该在逻辑上紧密联系,不断启发学生的思维。

综上,口腔外语教学形成性评价中,学生是评价的主体,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兴趣而有意识的投其所好,以提高学生学习口腔专业英语的动机。另一方面,学生应学会应用不同的语言学习策略和多媒体网络资源,在参与课堂活动中才能更有效的提高学习效率,只有学习效率提高,师生之间才能更好的进行交流与沟通,共同进步。

参考文献:

[1]文巧平,胡亮才.基于形成性评价的大学英语课堂主体发展途径[J].湖南城市学院学报,2010(31).

[2]张跃,王晶莹.国外关于课堂教学形成性评价的研究[J].比较与鉴,2011(4).

[3]丁志瑞.大学英语学习中形成性评价运用研究[D].吉林:吉林学,2005:30-34.

[4]刘玉然.参与形成性评价,激发英语学习动机—以艺术类大学生为例[J].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3).

[5]孙春华.SLA视角下大学英语教师课堂提问模式研究[J].哈尔滨工业报,2010(31).

基金项目:2015年重庆市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MOOC环境下口腔临床医学研究生课程设计改革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探索与(yjg143007);2014年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教学改革课题:MOOC环境下口腔正畸学线上课程设计的探索与实践。

作者简介:胡赟(1979.7-),男,汉族,四川成都人,口腔医学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口腔本科教学的特点。

评价要求 篇7

1 全球医学教育最低基本要求产生的背景与内容

1999年6月9日,经纽约中华医学基金会(China Medical Board of New York,CMB)理事会批准资助,成立了国际医学教育专门委员会(1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Medical Education,IIME)。该委员会的任务是在参考现行标准的基础上建立一套“全球医学教育最低基本要求”(global minimum essential requirements, GMER),这一“基本要求”是指世界各地医学院校培养的医生都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1]。GMER共包括7个领域,60条标准。这7大领域分别是医学职业价值、态度、行为和伦理(11条)、医学科学基础(10条)、交流与沟通技能(9条)、临床技能(10条)、群体健康和医疗卫生系统(9条)、信息管理(5条)和批判性思维(6条)[2]。

单纯只依靠制定“全球医学教育最低基本要求”,并不可能改变医学院校毕业生的能力。只有把制定“基本要求”与对医学毕业生能力的评价结合起来,才能找出医学院校存在的不足,并采取相应整改措施,才能真正改善医学院校毕业生的能力,提高医学院校的教学质量。因此,对教学结果进行评价所用的测评方法和工具就成为实施“基本要求”的基础。

经过深入研究,IIME提出了相应的测量方法和工具,对每一条标准都规定了相应具体的评估方法,这些方法的配套性好,可操作性强。本文以全球医学教育最低基本要求在我国进行试点性评估为例,对其评价方法做详细介绍。

2 全球医学教育最低基本要求评价方法

2002年IIME对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中国医科大学、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等我国八所医学院校进行试点评估。评估对象为各校七年制和(或)八年制毕业生。基本评价方法如下:

2.1 全球医学教育最低基本要求的考核形式

考核形式包括多选题考试(Multiple choice examination questions, MCQ)、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Objectives structured clinical evaluations, OSCE)和三个月以上的教师观察评估考核 (Faculty observations)三种[3],这三种考核形式能够涵盖全球医学教育最低基本要求七个领域60个条目的内容,这七个领域分别采用的考核形式如表1所示:

2.2 考核标准与结果评定

2003年10月16日-19日,我国八所医学院校的384位毕业生参加了全球医学教育最低基本要求的测评。大部分成绩采用百分制(0-100%),部分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和观察评估考核采用5分制(1-5分)[4]。MB/IIME还专门成立了由国际医学教育专家组成的小组,在对所有考试资料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国际标准分”的概念,在这个分数以上的成绩均被认为达到了考试的最基本要求,表2列出了全球医学教育最低基本要求七个领域不同考核形式的标准分。

GMER评估主要关注的是学校高于国际标准分的学生所占百分比或低于国际标准分的学生所占百分比,因此,专家组还设定了学校可以接受的低于国际标准分的学生百分比,在某一领域低于国际标准分的学生所占百分比越高,说明学校在这一方面的教学水平越差。如果低于国际标准分的学生所占百分比与可以接受的百分比相比,其差值在±5%以内,记为合格;如果低于国际标准分的学生较少,其所占百分比比可以接受的百分比低5%以上,记为“优秀”;如果低于国际标准分的学生较多,其所占百分比比可以接受的百分比高5%以上,记为“有待改进”[3]。

虽然GMER评估的目的不是要评价单个学生或某一具体学科的成绩,但由于评价的结构,这些成绩也是能够给出评价结果的。学校在GMER各领域的整体成绩是基于所有学生的总体表现的,如果在某一领域低于国际标准分的学生所占百分比较多,那么学校与这一领域相关的课程计划、各类教学活动就有待改善。

总之,GMER关注的是本科医学教育的最终产出——毕业生,而不是本科医学教育的过程,它通过对本科毕业生个人能力的评估,利用大规模学生的集合分数来反映该学校在医学教育各方面的优势与不足。

摘要:在医生跨国界流动和跨国界教育的发展过程中,医学和医学教育全球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全球医学教育最低基本要求从七个领域界定了医学本科毕业生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全球医学教育最低基本要求评价方法是实施“基本要求”的基础。本文介绍了全球医学教育最低基本要求评价的考核形式、考核标准与结果评定方法。

关键词:全球医学教育最低基本要求,内容,评价方法

参考文献

[1]梅人朗.医学教育国际标准的开发和使用[J].复旦教育论坛,2003,1(3):77-81.

[2]曾诚,万学红,阎正民,等.三套本科医学教育国际标准的比较[J].医学教育探索,2002,1(1):55-57,61.

[3]Schwarz MR,Wojtczak A,Stern D.The outcomes of globalminimum essential requirements(GMER)pilot implementationin China[J].Med Teach,2007,29(7):699-705.

评价要求 篇8

无级变速器(CVT)能实现速比在一定范围内连续变化,它具有提高整车动力性和燃油经济性、改善驾驶员的操作方便性、传动效率高、寿命长及成本低等的优点,被认为是未来理想的传动装置[1]。CVT有金属带式、摆销链式、锥环式等的种类,但汽车领域主要采用金属带式CVT,它由起步离合器、行星齿轮结构、无级变速结构、控制系统和中间减速结构构成[2],这些结构均采用无级变速器传动液(CVTF)进行润滑和传动能量,因此CVTF的质量优劣直接影响CVT的传动效率和寿命[3]。

早期的CVT直接采用机械式自动变速器传动液(ATF)进行润滑,但在使用过程中发现部分变速器出现振动,而且振动大小差别较大,即使通过严格的质量控制和检验,也不能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研究表明,这是早期的传动液摩擦性能较差所致。随着CVTF研究和应用的逐步深入,人们逐渐认识到CVTF的重要性,相应地对摩擦系数,抗磨损性等指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ATF已不能满足CVT的要求,新型的CVTF已成为提高CVT传动效率和寿命的重要手段。本文对CVTF的性能要求和评价方法进行了简要的介绍。

2 CVTF的性能要求

2.1 粘度

CVTF作为传力介质,要求粘度低,而作为润滑油又希望粘度高。为了保证CVT各种温度条件下都能可靠使用,要求CVTF具有良好的低温性能。低温性能包括泵送性能、低温启动性和低温粘度[4]。

2.2 氧化安定性

CVTF的极端工作温度可高达140~175℃,而且CVTF不断和铝、铜等金属接触,很容易氧化变质,使传动液的摩擦性能变差,引起离合器滑动,产生局部高温。氧化产生的酸和过氧化物会腐蚀系统部件,还会堵塞油路和导致控制阀粘结,使液压系统控制失灵,润滑性能恶化。同时,CVTF的水分离性、消泡性降低,使系统容易产生振动、噪音和气蚀。因此,要求CVTF在氧气存在或受热的情况下要保持性质不变,具有良好的氧化安定性。

2.3 剪切安定性

CVTF经过泵、阀件、阀板节流孔等元件时,要经受剧烈的剪切,这种机械作用能引起两种形式的粘度变化,即在高剪切速度下的暂时性粘度损失和聚合型增粘剂分子破坏后造成的永久性粘度下降。由于粘度降低,泵的内泄漏增加,严重时会使系统停止工作。因此,对于CVTF,特别是加有聚合型增粘剂的CVTF要求抗剪切安定性好。

2.4 摩擦特性

CVT中湿式多片离合器,要求CVTF具有与摩擦材料相匹配的静摩擦系数和动摩擦系数。一般来说动摩擦系数对起动转矩的大小有影响,如动摩擦系数过小,离合器在搭合阶段的滑动机会就多,油温升高;静摩擦系数和最大转矩大小密切相关,如静摩擦系数过大,搭合的最后阶段就会引起转矩的激烈增大,产生“嘎嘎”噪声,使换档感觉不够平顺,因此要求CVTF具有较大的动摩擦系数和较小的静摩擦系数。

试验表明:不同的CVTF转矩传递能力的变化幅度达50%以上,说明CVTF对CVT转矩传递能力有很大的影响。发动机的动力性是否能全部发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变速器转矩传递能力,若带与带轮间摩擦系数小,会产生滑移,导致带轮磨损,带轮夹紧力增大,系统压力增大;若摩擦系数过大,会导致带的疲劳损坏和带与带轮的磨损,因此需要合适的钢对钢摩擦系数。如果CVTF能提供带轮和钢带间整个寿命周期内稳定的、较高的钢对钢摩擦系数,则可以相应减少CVT 带轮夹紧力和油缸压力,从而提高传动效率,延长钢带的疲劳寿命[5]。

2.5 抗磨及润滑性

CVTF要求润滑CVT中的行星齿轮、轴承、油泵、离合器组件等运动部件,防止摩擦面的擦伤和磨损,因此,要求CVTF有良好的润滑性和抗磨性。CVT中摩擦部件多处于边界润滑状态,当系统压力增加,摩擦副表面正压力加大时,由于高速运动,所引起的油温和摩擦表面温度上升,元件起停或低速运动所造成的油膜变薄,使CVT处于边界润滑或因不能形成连续油膜导致的干摩擦状态,加剧了传动系统的磨损,缩短了CVT的正常使用寿命。CVT采用带与带轮间的摩擦作用传递动力,为了传递更大的功率的同时减小系统的压力,须采用具有较大摩擦系数的CVTF,一般来说,摩擦系数越大,抗磨损能力越低,因此,希望CVTF在保持较大摩擦系数的同时,具有良好的润滑性和抗磨能力,以保证边界油膜不被破坏,保证CVT的正常使用寿命。

2.6 抗泡性和空气释放性

在无级变速器液压系统中,空气可能以各种形式混进CVTF。CVTF和空气的剧烈搅拌,使空气机械地混入传动液中,使CVTF起泡。起泡使系统的压力降低,结果不仅会导致离合器打滑和烧结等事故的发生,而且会使传动液的冷却效果下降,产生气蚀,增加轴承及齿轮的磨损,致使传动效率降低。CVTF中的空气还会造成流体润滑膜暂时破裂,甚至永久破坏,引起摩擦力增加,润滑条件恶化,油温上升,带与带轮的磨损增加,变速器的使用寿命缩短。此外,气泡的存在还增加了空气与传动液的接触面积,加速了传动液的氧化。因此,要求CVTF具有较好的抗起泡性和空气释放性。

2.7 密封适应性

CVT中常用的密封材料是丁腈橡胶、聚丙烯酸酯橡胶、硅橡胶,其中以丁腈橡胶最多,如果CVTF与密封材料的适应性不好,则会引起泄漏,外泄漏会造成传动液的过多消耗,污染环境;内泄漏则会导致无级变速器传动装置工作不稳定以及工况恶化,造成系统压力下降,控制失灵,不能正常工作。因此要求CVTF与密封材料具有良好的适应性。

2.8 清净分散性

CVTF氧化产生的油泥、漆膜以及磨粒和混入的灰分等杂质,会影响CVT的正常工作,某些CVTF中的添加剂可与系统中的杂质特别是水发生作用,生成不易过滤的沉淀物,堵塞滤油器,导致系统工作被迫停止,严重时会发生事故,所以要求CVTF具有较好的清净分散性。

2.9 防锈性

在空气和水的共同作用下,CVT液压元件精度和光洁度高的部位有可能发生锈蚀,严重的会影响系统的正常工作,若锈粒随油循环,还会产生磨粒磨损,加速油品老化。此外,如果油品防锈性不好,会使金属元件发生腐蚀磨损,严重时会完全损坏无级变速器液压控制元件,所以要求CVTF的防锈性要好。

3 评价方法

目前,国内外仍没有正式的CVTF标准或规格。现有产品基本为OEM规格,SAE、ASLE和USCAR非常重视CVT技术的研究,特别是SAE和ASLE有专题讨论CVT和CVTF的问题,并抓紧制定CVTF规格,但由于很难兼顾各种性能,CVTF至今未能形成统一的规格,一些用于评价ATF的评定台架和模拟方法都能用来评价CVTF[6]。

3.1 评定台架

3.1.1 摩擦特性台架

摩擦特性严重影响CVT的传动效率和寿命,采用SAE NO.2试验机评价ATF的摩擦特性,因而也可评价CVTF的摩擦特性[7]。

3.1.2 氧化台架试验

为了使油品不易氧化产生油泥、漆膜等酸性物质,粘度变化不会对离合器产生影响,必须采用专用仪器和台架评定CVTF的抗氧化性能。不同的汽车公司有各自的评价方法。

3.1.3 循环台架试验

循环台架试验是模拟汽车在城市停停开开的行驶状态,因此,要进行THCT循环台架试验,主要是用来评价CVTF的抗氧化性能、摩擦稳定性、润滑性、粘度稳定性和对冷却器青铜的腐蚀情况[8]。

3.1.4 磨损试验

抗磨性是CVTF必须具备的性能之一,只有CVTF具有较好的抗磨性,才能使CVT中的元件不发生异常磨损,一般采用叶片泵试验,评定泵的总磨损量,以试验后叶片泵和定子总失重的毫克数来表示。

3.2 模拟试验

模拟试验是较为重要的研制和研究CVTF的手段和方法,对于CVTF的摩擦特性而言,常用的模拟方法有以下两种。

3.2.1 四球机磨损试验

用四球法测定润滑油的极压性能时,以规定条件下钢球不发生卡咬的最高负荷为最大无卡咬负荷PB,它代表油膜强度的高低。以规定条件下使钢球发生烧结的最低负荷为烧结负荷PD,它表示润滑油的极限工作能力。

3.2.2 环块摩擦试验

CVT传动实质是一种摩擦传动。钢带与带轮的接触,可以近似等效为3种接触:环-块接触、销-盘的面接触、销-V块的线接触。日本学者Takao Ishikawa对3种接触状态进行了对比分析和实验,结果证明环-块接触与CVT钢带-带轮的实际接触状态最为接近。环块摩擦试验机一般有Falex(法莱克斯)环块试验机和Timken(梯姆肯)试验机[9]。

4 总结与建议

(1) CVTF理化性质和摩擦特性等性能直接影响CVT的传动效率和寿命。

(2) 目前为止,国内外没有CVTF统一的技术指标,主要采用模拟评价方法开展CVTF的研制和开发。

(3) 建议国内相关机构引进的台架试验和模拟试验机,根据国内实际情况,自行建立模拟试验方法和标准。

摘要:无级变速器传动液(CVTF)对于无级变速器(CVT)的传动效率和寿命有很大的影响。本研究对无级变速器传动液的主要性能要求和评价方法进行了介绍,并得出了一些结论和建议。

关键词:无级变速器(CVT),无级变速器传动液(CVTF),性能要求,评价方法

参考文献

[1]罗新闻.奥迪01J型无级变速器(CVT)的结构与工作原理[J].汽车维修与保养,2004(8):48-50.

[2]冯樱.CVT-无级变速器的发展综述[J].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学报,1999,(12):15-18.

[3]杨亚联.金属带无级自动变速传动的关键问题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2002.

[4]Hideo Igarashi.Oil Composition for Continuously VariableTransmissions.US 6051536.1997.

[5]杨为.金属带式无级变速传动装置承载能力研究[J].机械,2000,27(3):23-32.

[6]李韶辉.无级变速器(CVT)及CVTF评价技术的发展[J].润滑油,2002,12(2):12-16.

[7]颉敏杰.国外汽车自动传动液发展及评定[J].汽车工艺与材料.

[8]王军,刘文彬.汽车用制动液、传动液及添加剂[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评价要求 篇9

一鼓励

怎样去看待差生是个很值得探讨的教育观问题。教学过程中常见有两种教育观在差生身上起作用: (1) 歧视, 表现为厌“差”和丢“差”; (2) 爱护, 表现为关心和鼓励。当学生发现教师关心爱护的情感时, 不仅感到温暖, 受到鼓舞, 并且乐于接受教师的教育要求, 积极努力地将教师的要求化为实际行动。因此, 教师对差生的鼓励, 就像一种催化剂催使学生努力奋进。

鼓励差生的方法形式多种多样。我在实践中总结了“五要”:一要抓“闪光点”, 二要言语婉转, 三要口头表扬, 四要适当奖励, 五要拉在身边;“六不”:一不挖苦讽刺, 二不当众批评, 三不排列名次, 四不打骂体罚, 五不疏远冷落, 六不发泄告状。如我班黄××同学, 非常捣蛋、经常闯祸。在那段日子里, 只要笔者有空就去教室听课, 说是听课, 其实是暗中观察他, 只要他表现稍好一点, 就表扬并鼓励他, 以启发他的良知, 给他创造一个良好的进步环境。

二引导

引导差生主动配合, 才能创设愉快的教学环境。要做到教书育人相结合。教书是知识的传授、技能的训练, 也就是智育。育人就是进行政治、思想、道德和审美的教育, 也就是德育。还是以黄××为例, 我反复在班上和学生们交谈, 发动全班同学做他的工作, 每天的精力都花在他身上, 但收效甚微, 有几次我都想当着全班同学的面骂他一声:“你简直无可救药了, 我永远都不想再见你”, 以解我心头之恨, 但每当这时, 我克制了, 我在心里默念:我要转化他、改变他。

像大自然的变化那样神奇, 严冬过去就是阳春。一次他没来上课, 我去家访, 才知道他逃课了, 他父母很生气, 伤透了脑筋, 父母对他又气又恨。面对这种情景, 我深感责任重大, 决心帮助他。

我在游戏机室找到他, 他正与几个小伙伴玩得起劲。当我突然岀现在他面前时, 他惊呆了。他想跑, 我一把抓住他, 一直谈了两个多小时, 他终于被感动了, 向我敞开了心扉, 详细地叙述了他岀走的原因。他说老师讽刺、同学躲避、父母打骂, 他们都不要我, 你也别管我了。我坚决并诚恳地对着他说:“不, 我管, 管到底, 你必须得回家, 回校上课。”我终于说服了他。从那以后, 他对老师的抵触情绪渐渐消除了, 开始信赖老师, 而我也比以前更关心他了。

三要求

俗话说:“严师出高徒。”捣蛋、闯祸、纪律性较差的学生很多, 这些除了要引导好以外, 更要“严”字当头, 加强纪律观念教育。因此我跟各科任教师同心协力, 重视各种技能的训练。我则重点抓思想品德的教育, 言之必行, 以身作则, 要求学生做到的, 自己先做到。在科任教师和学生们的共同努力下, 经过一年的努力, 班级形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 该班各学科学习成绩都有了明显进步。尤其是数学成绩更为突出。黄××同学的数学基础好, 在我的建议下, 数学老师推荐他参加学校数学质检, 荣获三等奖, 受到学校的表彰, 为集体赢得了荣誉。对他来说这是关键的转变。此外, 我还转化了一批偏常生, 也都有了明显的进步。

四评价

评价是一种成功的教育手段, 尤其对差生更是如此。差生都有学好的愿望, 但成绩落后, 这就要求教师需要建立有效的评价机制。以肯定成绩为主, 使差生在评价中感受到老师的爱, 并从中看到自己的进步。对差生找到“闪光点”, 哪怕是点滴进步, 都给予充分的肯定, 这样做不是放低要求, 而是对差生实事求是的评价。

老师和同学的关心帮助, 使黄××的心灵受到强烈的震动。我还多次家访, 把他的点滴进步都告诉他的父母, 让父母改变对他的态度, 他的父母高兴极了, 为他有这样一位有责任心的好老师而感到高兴, 并到我家感激地对我说:“你可救了我的孩子, 我一辈子都不会忘记。”

五结束语

评价要求 篇10

关键词:高校专任教师,教育技术能力,评价体系

1 教育技术研究本质及能力要求

1.1 教育技术研究本质

随着数字化技术和信息化的飞速发展, 教育技术被赋予的内容将会随着时代的改变而更加完善。教育技术的研究本质可以概括为:教育技术是通过创造、使用、管理适当的技术性的过程和资源, 为促进学习和改善绩效的研究和符合道德规范的实践。教育技术学学科的基础是媒体的学习理论、课程与教学理论、教育传播理论;技术基础包括多媒体技术、通讯技术、数据库技术三大技术;哲学基础包括技术主义和人本主义。

1.2 专任教师教育技术能力要求

1.2.1 具有良好的信息素养“素养”一般是指人所具有的那些

相对稳定的心智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及水平的基础性因素。而信息素养是指人在心智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及水平上与信息的获取、处理、加工、利用等相关的相对稳定的基础性因素。高校专任教师的信息化素养可概括为[1~2]:明白自己的信息需求;能基于信息需求系统阐述问题;具有挖掘信息源的能力, 能制订信息检索方案;承认明智决策的制订需要准确和完整的信息;能检索、利用以计算机数据库为基础的信息源;具有评价信息的能力;能组织信息进行实际应用;具有信息的整合能力;能以批判性思维利用信息去解决问题。

1.2.2 信息化教学设计的能力要求

信息化教学设计就是运用系统方法, 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教育信息化过程中的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和信息资源建设, 科学地安排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和要素, 为学习者提供良好的信息化学习条件, 实现教学过程的优化[3]。教师在信息化教学中进行教学设计的能力包含:以学习为主体, 能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能注重学习信息资源的多样性和差异性[4];能用任务驱动、问题驱动方式, 依托教学情境去确定和教授学习策略与技能;具有协作学习意识, 这种协作学习意识应是立体化的协作意识, 包括学生之间、师生之间、教师之间的协作, 如实施跨年级和跨学科的基于资源的学习;强调针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评价[5]。

1.2.3 实施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能力要求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指将信息技术以工具的形式与课程融为一体, 使之成为教师的教学工具、学生的认知工具、主要的教学媒体、重要的教材形态。信息化时代的教师除了要具有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和基本的信息素养外, 还应具有把信息技术有效地应用于教学中的能力, 使得技术能够很好地支持教学。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一个实践的过程, 教师只有通过教学实践才能明确信息技术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性, 才能明确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教育现代化的标志, 有助于树立应用信息技术的决心与信心[6]。

1.2.4 评价和反思意识的能力要求

评价和反思是提高教师专业能力的有效途径, 高校教师面临的挑战以及教师职业的特点要求高校教师必须要具有随时对自己的工作及专业能力的发展进行评价和反思的能力。高校教师只有具有评价和反思的意识, 才能时刻以开放的心态与他人合作, 交流思维的过程和思维的结果, 才能用新的教学理念对照自己, 不断反思、评估、总结自己利用教学资源进行教学的行为, 善于发现和掌握教育教学的规律, 分析其中的不足, 提出整改的方案, 探求解决问题的策略。

2 能力评价问题分析

没有评价的教育是不完整的、也是盲目的, 对专任教师进行教育技术能力评价是教育技术应用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环节。目前, 大多数高校对专任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进行评价的情况为:缺少必要的对能力评价工作的管理, 即便存在评价也仍然沿袭传统的理念、思想, 靠一张试卷完成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的评价, 对能力的测试只用笔试的方式, 忽视了教育技术最根本的实践性、情境性的特点。教育技术代表先进的教育理念, 是一门技术, 是进行现代化教学的工具, 体现的是一种能力。笔试形式并不能准确地反映教师对教育技术的理解与掌握情况。这说明以传统的考试方式对专任教师教育技术能力进行评价, 不能真实反映专任教师掌握和应用教育技术的能力情况。对高校专任教师教育技术能力评价过程中的问题进行归纳和总结, 发现存在下面一些问题。

2.1 能力评价缺乏科学定位

目前, 大多数高校专任教师教育技术能力评价仅依靠评价的鉴定选择功能, 实行的是一种奖惩目的的评价。这种评价是不完全的评价, 是一种终结性的面向过去的评价, 忽视了对教师评价后的激励、改进和导向功能, 不利于促进教师的发展。奖惩性的教师教育技术能力评价在某种程度上可以促进改革, 但这种动力是自上而下的, 常常只能引起少数人的共鸣和响应。从根本上讲, 这种教师教育技术能力评价难以引起全体教师的重视, 也难以调动全体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更难以促进全体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提高。

2.2 没有系统、严谨的能力评价体系

高校对能力评价的“指标项”内容有所不同, 但都大同小异, 在对提高专任教师应用教育技术的积极性及促进能力发展方面没有太大的成效, 存在一些问题。

(1) 能力评价指标的制订缺乏深层次调研且没有具体的评价标准。评价指标的制订没有与高校专任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自身特点和课程建设、教学工作实际相结合, 没有将个人教育技术能力的发展与学校的要求很好地结合起来[7], 而且在设计、制订评价指标标准的过程中, 大都没有广泛征求教师意见、没有开展深层次调研, 这样不系统、不严谨的评价指标标准直接造成能力评价指标标准层次不是偏低就是偏高, 评价标准不能反映高校专任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实际情况。与此同时, 一项好的评价指标任务的落实离不开详细、具体的评价规范, 而目前能力评价中都少有这样的规范支持。

(2) 能力评价指标标准在设计方式上存在问题, 评价指标标准无法兼顾全面性与可操作性。能力评价工作多数由学校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全权代理, 教务处、系 (院) 、教师参与度不高, 致使能力评价指标标准没有按照指标设计的原则、方法和步骤来科学设计, 结果使能力评价指标标准科学性不强。在这个标准中, 指标数相对较少, 不能很好地、全面地描述专任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 而且评价成绩标准只有“优、良、中、差”的4个等级, 没有进行定量的指标权重设计, 很难对教师教育技术能力进行定量评价。

(3) 不同职称、不同年龄、不同专业背景的专任教师使用同样的能力评价指标标准, 没有根据专任教师教学的职责和任务的差异性来设计能力评价指标标准, 缺乏合理性。能力评价指标标准体现不出高校在教师教学信息化建设上的战略目标, 也体现不出学校的文化和办学理念[8]。

(4) 能力评价指标标准与评价环境之间存在矛盾。在评估中, 一直沿用一个能力评价指标标准, 没有跟随教育技术实际发展情况对评价指标进行及时调整。虽然有些学校能力评价指标标准随着教育技术的发展更新了一些, 但还是与以往制订的指标标准“形不似而神似”, 不能与学校所制订的教师信息化建设战略发展目标相结合。

(5) 能力评价指标标准定性的评价结果存在较大的模糊性。评价结果只是教师在教育技术能力评价方面得到几个优、几个良的结果, 但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到底怎么样很难准确判断, 评价结果存在较大的模糊性。另外, 在评价过程中也缺少评价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技术平台, 并且也没有依托教师实际的教学过程与成果, 使得教师教育技术能力难有展示的情景、空间。

2.3 能力评价过程重理论轻实践

专任教师教育技术的能力主要是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用现代教育理论和使用信息技术手段的能力, 并以促进学习、实现教学过程和教学资源优化为目的, 以达到学生学、教师教的最大成效, 它的主体应该是教学过程[9]。而目前大多数高校对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评价主要依托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评价试卷, 且试卷的内容主要以教学技术理论知识为主, 对教育技术应用实践教学能力的评价非常欠缺。教师在能力考试中得到较高的分数也并不代表其教育技术能力就能完全符合教育教学的要求。

2.4 能力评价行为与评价结果彼此孤立

大多数高校对专任教师现代教育技术能力的评价没有和教师的薪酬科学地联系起来, 即使有联系, 这种联系也是惩罚性的, 这极大影响了教师参与此项能力评价的积极性。对专任教师进行教育技术能力评价应该是制订专任教师报酬计划的基础, 报酬计划的设计必须和特定的评价指标体系相衔接;评价又是实施报酬计划的前提, 报酬合同的履行必须以评价结果为依据。因此, 评价将委托人与代理人的利益统一起来, 是解决代理问题的有效手段, 而且这种统一与联系应多采用激励性、鼓励性措施, 少用惩罚性的手段。

研究表明, 能力评价的角度是多方面的, 能力评价本身就已经包含有评价者不同的价值取向。同时, 教师的劳动属于以脑力劳动为主要特征的复杂劳动, 这也涉及管理学理论中的一个尚未圆满解决的问题, 即衡量熟练工作非常容易, 而衡量脑力劳动却比较困难。这些评价标准使得专任教师面对教育技术无所适从, 不知道从何处抓起。

对高校专任教师教育技术能力进行评价应重视教师能力评价的教育性和发展性功能, 力图通过过程评价和形成性评价, 及时向教师提供反馈信息, 评价要能对教师产生一定的心理效应, 起到激励、督促和导向的作用。通过评价, 无论对能力突出者还是落后者都会起到鞭策作用。能力评价能让专任教师尽心尽责地完成学校所开展的教育技术能力培训任务, 使教师能够了解自己在信息化教育活动中存在的缺陷和不足, 从而不断地改进、完善自己的信息化教育活动, 使教育活动能更好地为学生的发展服务。

参考文献

[1]王正勇.培养教师信息化素养推动教育信息化进程[J].教育信息化, 2005, 6:17.

[2]谢舒潇, 吴芸, 周筱来.高校教师教育技术校本培训的探索与思考[J].中国电化教育, 2004, 11:26~27.

[3]高洁, 杨改学.我国信息化教学设计研究的发展现状分析[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2008, 3:24~27.

[4]李凤来.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原则与策略[J].中国成人教育, 2006, 8:120~121.

[5]周睿.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信息化教学设计[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7, l:57~60.

[6]茹宏丽.论教育信息化与教师教育技术素养[J].电化教育研究, 2007, 3:44~46.

[7]陈云龙, 卞艺杰, 赵慧娟.学校现代教育技术工作的模糊综合评价[J].中国教育信息化∶基础教育, 2008, 5:54~56.

[8]刘鹏图.高校教育技术工程绩效评价指标的研究[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08, 5:156~158.

评价要求 篇11

关键词:课堂教学;发展性;评价

新时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迅速,计算机已经深入到人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中。“信息技术能力与素养”已成为当代人才知识和能力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国家已经把信息技术课程列为中小学基础课程。这样的教学评价系统,使学生不得不有针对性学习,限制了其学习的视野范围,其全面发展受到了限制。同时,也对教师的教学方法产生了影响,教师不得不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而局部教学,以甄别和选拔学生为主要目的。但是,近年来随着社会对学生综合素质要求的提高,教师的教学与评价方式也发生了重大变化。

发展性教学评价指的是,教师评价学生的目的不仅仅是甄别学生的优劣,选拔优秀学生重点培养,而是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通过有效的教育与激励方式,促进学生充分发挥各自的潜能,充分张扬个性,使每个学生都具有自信心与坚持进步的能力。发展性教育评价,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重视学习过程的总评价。在学习过程中,结合多种评价手段与方式,使评价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既能够反映学生全程学习的结果,又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根据发展性教学评价的特点和小学信息技术评价的特点,得出发展性教学评价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评价中应用的必要性,如何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实施发展性教学评价,以及发展性教学评价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应用的效果。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发展性评价是一种全新的又非常有效的教学方式,发展性教学评价既要遵循一般的教学评价原理,又要区别于传统的评价方式,形成强调“发展”特点的独特评价方式。以教育面向未来为主导,以评价对象为中心,以评价主体自身发展为本的理念,凝结而成的发展性教学评价体系,是切合现代教育特征与时代发展教育价值的根本体现。本文主要以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中实施发展性评价的内容以及相关建议进行陈述,以期对小学教育探索出适合小学生全面进步的发展性评价的实施提供有益的经验。下面对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中发展性教学评价的应用进行探讨。

一、基础知识与上机操作技能评价

基础知识与上机操作技能评价是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评价,主要是信息技术的上机操作演练、笔试试卷测验以及相关知识随机课堂提问的形式。同样是笔试试卷测验,发展性教学评价下的试卷内容和形式与普通试卷有很多不同,它更加重视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与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问题形式灵活多样,有立足现实问题的解决办法提问。同时,课堂提问方式更加灵活多样,问题的开放性强,能充分拓展学生思维,开发学生智力。在上机操作演练阶段,教师在规定基本的操作流程之后,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与探索的积极性,重视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通过在小学信息技术中应用发展性教学评价的实验研究和问卷调查,对发展性教学评价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评价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得出发展性教学评价对小学生信息技术课程成绩以及各方面能力的影响,提出了发展性教学评价在小学信息技术中应用应该注意的问题。

二、学习过程与方法评价

良好的过程是实现学习目标的重要因素,正确的学习过程与方法的评价,有利于充分挖掘所有学生的潜力,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教师通过对所有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细致的观察,准确发现他们每一个人的学习特点与行为方式,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习能力。同时,针对学生的学习,教师应该充分利用有效的教学资源,可以应用信息技术电子小报的形式,充分发挥每一个学生的创造力,由学生自主选择各种形式进行设计、自主分析、解释作业情况,以实践的形式加强学生对信息技术学科的学习兴趣与

信心。

三、学生的情感变化与人生价值观评价

教师的教学过程,不仅是传授专业知识的过程,更是与学生交流、教会学生做人的过程。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随时关注学生情感的变化,充分利用学生的情感倾向来有针对性地教学,这对于所有科目的发展性教学评价都是非常重要的。首先,教师可以通过与学生直接谈话的方式,对学生的近期情感状况、学习生活态度等问题做最初的了解。其次,教师也可以通过无记名写信的方式,定期搜集学生对教师近期的教学质量、教学方法以及最近的生活态度变化等信息,以便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思想与专业知识的教育,提高教学效率。

综上所述,发展性教学评价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有效促进了教师教学方式与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通过各种开放、个性的评价方式,获得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学习状况的及时、有效了解,同时,针对不同角度评价获得的结果,有效提高学生学习质量,提高教学效率,是难得的双赢局面。

参考文献:

评价要求 篇12

关键词:美容行业,岗位要求,技能考核

医疗美容技术专业是一个新兴的高职医学技术类专业, 是实践性强, 对操作技术与技巧要求较高的专业[2]。因此, 以美容行业岗位要求为导向, 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和学生实际操作技能培训是医疗美容技术专业教学的重点。如何考核与评价本专业学生的操作技能, 实现人才培养目标, 建立一套比较规范和切实可行的实践技能考核评价方法, 是我们不断探索和改革的重点。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医疗美容技术专业2011级134名学生作为试验组, 同时选取2010级128名学生作为对照组。试验组与对照组学生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0.05) , 具有可比性 (见表1) 。

1.2 研究方法

1.2.1 调研

深入与本专业联系较为密切的美容行业协会、大型美容机构、医院和学校等单位进行实地考察及调研, 采取问卷调查、个别面谈、电话访谈、座谈、参观学习、文献检索等形式, 了解目前美容行业岗位设置及人才需求情况[3]。对岗位必需的实践技能进行分析, 同时向我院2011级学生顶岗实习的单位了解学生实习中存在的问题, 对实践技能方面的不足加以汇总, 为下一步实践教学环节及考核方法、内容及体系的改革提供参考依据。

1.2.2 考核方法及内容改革

医疗美容技术专业学生毕业后可从事美容治疗、咨询、纹刺美容、美容培训及经营管理等工作。对应岗位 (群) 包括医疗美容技师、医学美容咨询师、美容顾问及美容导师/讲师等[4]。以美容行业岗位所需能力为导向, 注重过程性考核 (课内实践考核、岗位实践考核、专业社会实践考核及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考核) , 将考核贯穿教学的始终, 实验 (训) 课考核成绩的比例占总成绩的50%~80%;校内顶岗实习和职业资格考试强化训练结束后进行岗位实践考核, 合格后方可进入企业实习;利用假期带领学生开展专业社会实践活动, 对活动后的调研报告进行考核并记入总成绩。通过课程的过程性考核提高学生岗位适应能力。充分利用学院实训基地现有条件, 对拟改革的课程从职业素质、职业能力和技能操作3方面制定考核评分标准 (包括仪容仪表、交流沟通能力、具体操作等) 。同时建立考核小组, 对小组成员教师进行培训, 并聘请行业专家作评委。对考核结果进行综合评价, 包括学生评价、教师评价、行业专家评价, 通过实践判断评价考核体系的客观性和有效性, 以便发现教学中的薄弱环节, 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改进和完善, 提高实践教学质量。

1.3 实施步骤

1.3.1 师资培训

(1) 我院是辽宁省医疗美容职业教育联盟及国际美容医学职教联合体成员, 教师可通过网络学习美容行业新知识和新技能; (2) 选派优秀教师到美容行业进行技能培训。

1.3.2建立实践考核评价体系

针对我院医疗美容技术专业制定实践考核管理制度;以美容岗位需求为导向, 参照美容师职业资格考试大纲, 确定岗前培训考核内容;制定实践技能考核评分标准;设计学生评价、教师评价、行业专家评价表。以座谈、问卷调查、实践技能考核等形式初步评价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对考核结果进行综合分析, 总结经验, 为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实践考核评价体系提供依据。

1.4 统计学分析

利用SPSS 16.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 计量资料以 (±s) 表示, 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2 结果

2.1 试验组与对照组考核结果比较 (见表2)

试验组与对照组课内实践考核、岗位实践考核、专业社会实践考核及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成绩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 (P<0.01) 。

2.2 项目实施过程中的评价

学生评价、教师评价、行业专家评价满意率均在95%以上。

3 讨论

3.1 加强了实践教学环节

在实践课程体系的职业技术与技能模块中增加美容新技术、美容顾问、美容导师、中医推拿技术、中医养生等与美容行业相关的课程, 同时原课程体系中的美容美体技术、医学美容技术、美容咨询与沟通、护理技术等课程从以理论授课为主改为以实践教学为主, 其余课程的实践学时比例相应增加, 如医学美容技术、美容心理学、美容营养学等。而实践教学环节则增加预就业岗位培训、校内美容院顶岗实习, 职业资格考试技能综合实训课由原来的48学时增加到100学时。

3.2 建立了有效的实践教学考核评价体系

3.2.1 制定实践教学考核标准

根据专业特点制定相关课程的实验 (实训) 指导、学生实验 (实训) 技能考核标准等一系列教学文件;成立听 (评) 课领导小组, 对实践教学情况全程监控, 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总结经验, 不断改进和完善。

3.2.2 建立合理的实践教学考核评价体系

对理论与实践兼顾的课程, 提高实践能力考查在考核评价体系中的比重 (实验成绩占总成绩的30%以上) 。加强实践教学环节中预就业岗位培训、校内美容院顶岗实习等的教学管理, 制定行业专家、教师、学生评价标准, 定期考核教师授课情况及学生学习情况, 要求学生在美容院顶岗实习及利用暑期去相关企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后, 写见习报告或社会实践报告, 从而考查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与拓展、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以及适应社会、服务社会能力[5]。实际操作考核成绩能够反映学生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及动手能力, 因此, 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考核应贯穿实践 (训) 教学的全过程, 同时在实习前组织学生参加职业资格考试。

3.3 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大大提升

2011级实习生的反馈结果显示, 学生到不同美容企业实习和工作, 得到企业的普遍认可, 学生的服务理念及相关知识技能与美容行业快速接轨, 其专业知识, 团队协作、心理承受、人际沟通、岗位适应等能力较企业中通过其他途径就业的员工强。

另外, 实习生对带教教师的评价和同行评价结果显示, 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有很大提高, 综合评分均达到了优良。两年多的改革取得了初步成效, 今后仍要为培养美容行业需要的实用型人才继续努力。

参考文献

上一篇:安全生产需要责任感下一篇:手卫生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