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产需要责任感

2024-10-01

安全生产需要责任感(精选6篇)

安全生产需要责任感 篇1

当前, 随着世界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 以及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对外开放政策的进一步深化, 国民经济的持续、稳步增长和电子商务的兴起, 国际贸易量迅速增长, 国外先进的物流企业进入中国市场, 使我们清醒的认识到自身与国际同行技术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物流企业的业务开展主要是以服务社会、提供便利、创造价值为主旨。在提供这些活动时, 不可缺失的就是一份社会责任意识, 只有具备了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才能使物流服务更加高质量、高效率, 从而赢得社会公众的认可。

众所周知, 物流是一个全天候的服务行业, 这决定着员工上班时间很长, 若有提货和发货的任务, 即便是晚上和节假日, 都要坚守工作岗位, 加班加点完成物流运输任务。企业如果缺失了责任感, 衰败就是注定的结局。在物流运输中, 公路运输不确定因素很多, 极易受天气、道路诸多因素的影响致使承运货物质量和安全受损。因此, 除具有强烈责任感的同时, 还必须有主动承担责任的思想境界, 在货物出现质量问题时, 应及时、主动给予解决, 以高度的责任感赢得客户信赖, 树立企业地位。

物流业的发展离不开保险业的支持。一个对内、对外负责的物流企业应该研究和解决好物流运输中的保险问题, 为货物购买保险, 减少双方经济损失, 最大限度地降低经营风险。中冶美利物流有限公司由于承揽运输业务较大, 经常与一些小型物流信息部进行合作, 以缓解运输压力。有些信息部缺乏责任感, 为了一时的利益, 拒绝购买货物保险, 在运输途中发生火灾, 货物与车辆双方烧毁, 不但影响了需货方正常生产, 而且使车主失去了谋生的工具, 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事故发生后, 中冶美利物流有限公司通过分析, 引入了货物运输保险, 并做好车主思想发动, 为每一车货物购买保险, 最大限度地降低了经营风险。

物流协会作为物流行业的协调组织机构, 对物流行业发展起着指导作用。充分发挥物流协会的协调能力和行业自律作用, 既可以促进政府职能转换, 又可以加快与国际物流行业标准接轨的步伐。作为行业成员之一, 物流企业要在各方面给予支持, 协助制定并实施物流发展规划、行业标准体系等。要努力构建优质服务、行业自律的“诚信物流”, 把诚信体系建设作为物流行业自律和物流企业形象提升的一项重要内容。

中冶美利物流有限公司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并把守法经营作为“央企”赋予的责任, 注重危货运输的严格管理, 定期组织全体从业人员学习《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并组织开展事故消防和堵漏实练演习, 出车前对驾驶员的身体状况、心理状况、随车配备防护用品及车况进行认真检查, 提高驾驶员的安全意识, 及时整改和消除安全隐患, 实现了安全行车零事故。

超载可以获取更大的利润空间, 所以运输业户在国家不断的打击声中铤而走险, 超限超载也因此屡禁不止, 造成公路、桥梁提前报废。中冶美利物流有限公司在社会责任感的驱使下, 从不超限超载, 经营几年来未发生一起交通事故, 维护了当地良好的运输环境, 得到了当地政府部门的强力支持, 使企业实现了快速发展的目标。

因此, 只有负责任的公司才能建立长期和谐的商业环境和信念, 才能够在企业运营中快速与全球标准对接, 才能取得稳步健康发展, 为企业带来良好的效益, 为社会创造价值。

我国物流产业与发达国家相比, 尚处于起步阶段, 发展现代物流的道路任重而道远, 而责任感作为物流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 影响着物流服务质量的好与坏, 反映着一个企业的物流服务水平的高与低, 只有主动拥抱责任, 才能在物流服务的市场里站稳脚跟, 并取得一席之地。

(王万金:中冶美利物流有限公司)

安全生产需要责任感 篇2

我时常在想:责任就是人类生命中的一道万里长城,它把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个人与国家的命运紧紧的联接在一起,捍卫着家庭的温馨与和睦,捍卫着人类社会的蓬勃发展和光辉未来,也捍卫着国家的兴盛和民族的崛起。

鲁迅先生说过“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得人,有舍身求法的人”。 他们用自己的血肉之躯构筑起了中华民族的脊梁。因为,他们深深得懂得:生命,如果跟时代的崇高的责任联系在一起,就会永垂不朽。

当中华民族处于最危急的时候,还是一名普通学生的周恩来就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他把自己的生命和志向同振兴中华的责任紧紧结合起来,让自己的人生具有了崇高的价值。当新中国成立之初,满目沧桑的祖国百废待兴,正是有钱学森、李四光这样一批中华的拳拳之子,心系国难,历经千难万险,坚定得把自己的人生融入到了建设新中国的责任中。当四川汶川的灾难性特大地震发生的时候,灾难牵动了每一个中国人的心。在灾难面前,每一个中国人的血脉都紧紧的连在一起,筑起了同舟共济战胜灾难的万里长城,那血脉中流淌着的是中华民族的责任。是责任,让我们懂得了生命的价值和伟大。

责任不因时间的流逝而褪色,不因距离的遥远而消蚀,不因生命的代谢而失效。当生命担负起责任,它就具有了崇高的价值,人生就有了奋进的动力。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我们应该怎样在自己有限的人生里担负起生命的责任,才会让我们的生命有价值和意义,才不会让人生留下遗憾呢?

一位历经了人生的艰辛困苦、饱受战火洗礼,曾经激励了无数人的---保尔、柯察金在生命的最后时光,深有感悟得对人生做了最好的总结:“人的一生应该这样度过,当他回顾往事的时候,不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它告诫我们,碌碌无为得虚度人生,是在浪费生命;人生应该勇敢承担起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对国家的责任,才无愧于人生,这样的生命才最有意义。

如果说生命的长短是用时间计算的,那么生命的.意义就是用责任来衡量的。

大连有一名叫黄志全的普通公交车司机,当他载着满车乘客行驶在闹市区的途中,突发心脏病。这时,公交车如果失控,就将面临车毁人亡的危险,在生命的最后一分钟里,他坚持着做完了三件事:一是把车慢慢靠到路边;二是刹车;三是打开车门,当乘客安全得下车时,他无力地爬在方向盘上,再也没有醒来。他用生命诠释了责任,是责任让有限的生命得到了无限的升华。

在1968年的墨西哥奥运会马拉松比赛中,当坦桑尼亚选手艾克瓦里拖着沾满鲜血的伤腿跑到终点时,优胜者早已颁完了奖。当有人问他,伤的这样严重为什么还要坚持跑到终点时,他的回答是:我的国家从2万公里外把我送到这里,不是让我来听发令枪声的,而是让我来完成比赛的。 他用责任点亮了生命之光。

生命因为有了责任的光芒才会照亮我们的人生之路,不会让我们迷失前进的方向。

一个缺乏责任的民族是没有前途的民族,一个缺乏责任的人是没有生命意义的人。也许我们没有栋梁之材,但是绝不能放弃属于自己肩上的那份责任。失去责任的生命,只会亵渎自己的人生。

我们的国家正处在百舸争流的经济发展时期,中华民族的世界地位在不断的提高,可是,一些人却在利益面前迷失了自己,忘却了自己最珍贵的责任,用“毒奶粉”、“苏丹红”、“瘦肉精”来苟且得获取利益,迷失了自己,把自己的人生推向了黑暗的深渊。生命如果失去责任的支点,必然要坍塌。

只有当生命具有了责任的时候,生命才有了厚重感,才有了光辉,才有了神奇的力量,而当生命失去责任的时候,就会黯然失色,如同死灰。

走在人生的路上,每个人都在被生命询问着,而我们只有用自己的生命才能回答;只有以“负责”来答复生命。

企业需要强大的责任流程 篇3

本文所论述的责任流程,是指企业因应外部责任需求、而不是因应内部权力需求的组织岗位和流程构造。

西方百年企业管理史,是一个“责任流程”缺失的历史。

对于早期的企业组织来说,因为市场竞争微弱,只要机器设备不断轰鸣,就意味着利润自会源源不断。所以你只需要制定完善的“计划”,并以自上而下的命令获得完成。因此,在早期组织结构的设计上,权力等级是设计的核心目的,企业强调的是命令、服从与控制,而不是每一个岗位、部门、操作环节的责任流程。

后来,“组织管理之父”韦伯提出了一项重要的管理原则,即“权责对等”原则。但他低估了人类自身对于权力的深度迷恋,所以,韦伯的组织管理体系事实上是强化了现代以权力为基础的组织,“权责对等”原则变成了一种“宣教”。

管理学家们还深受经济学鼻祖亚当·斯密影响。亚当·斯密提倡“人人为自己”,然后社会生产力才会获得空前进步。所以管理学一度流行“绝对利己主义”,企业追求不择手段的“利润最大化”,外部责任成为被管理者遗忘的角落。

这种状况终结于杰出的管理大师德鲁克——是他开始让企业关注“看不见”的客户和客户价值,而不再高喊“利润最大化”是企业的惟一目的。毫无疑问,这是一次企业管理本质的飞跃,但问题并没有由此得到彻底解决,尴尬在于:企业转变的仅仅是观念和一些方法,就企业组织性质和结构层面来说,企业依旧停留在了传统权力组织的性质上;承担客户责任能力与传统权力组织之间的相互冲突,依旧在大量的管理现实中发生。

事实上,在当代社会,面对新的市场与竞争,面对日益觉悟的消费者,传统企业组织在“利己主义”的道路上,已经走到了尽头。这种环境日益要求企业把“注意力”从关注组织的内部,转向关注组织的外部;把企业组织原始的、利己的原动力,转化为现代的、利他的、源源不断的驱动力。

这是一次“管理目标缺席者”的全面回归,所有的管理者都不得面对一个共同的目标,那就是学会“构筑企业的责任流程”。

命题:职责清晰只确定个人的岗位任务,只有责任流程才带来真正的组织绩效。

管理学上有一个常被用来说明岗位责任推诿的例子:在一家企业的季度会议上,营销经理说:最近销售做得不好,主要是因为竞争对手纷纷推出新产品;研发经理反驳说:最近推出的新产品少,是我们的预算少得可怜;财务经理说:削减了你的预算,是因为公司的原料成本在上升;采购经理跳起来:采购成本是因为俄罗斯一个生产铬的矿山爆炸了,导致不锈钢价格上升。人力资源经理面对此情此景,只有无可奈何地苦笑:“这样说来,我只好去考核俄罗斯的矿山了!”

显然,这四个部门的经理职责都是清晰的,但每个部门经理“岗位职责清晰”的结果,却并没有带来企业所期待的目标绩效,反而是造成了相互间的责任推诿。原因是,他们都只对自己独立的部门负责,而不对企业利润来源的客户负责。而现代企业的组织管理,所遵循的却理应是这样一个逻辑:企业组织拥有一个既定的目标,管理工作就是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实现企业组织既定目标,所依赖的是企业强大的绩效能力;而企业组织的绩效实现能力,既不是来自传统的命令与控制,也不是来自单纯的岗位职责清晰,而是来自企业家构筑和强化一个组织责任流程的能力。

但是,这个显见的事实,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一些企业依旧认为组织效率不佳,原因在于岗位职责不清,所以“规范化管理”成为了他们的口头禅和工作方向;而当岗位职责清晰却依旧无法获得效率时,问题又被转向了“有规定而不遵守、有任务而不执行”——将原因归咎于员工责任心不强。于是,大规模的教育工作开始了,它有个好听的名字叫“企业文化”。很显然,假如没有组织责任流程的存在,一个生产车间的主任,无论他以怎样强大的责任心超额完成工作任务,他所制造的产品都可能是为“增加库存而工作”。

实际上,在每一个企业组织里,都隐藏着自己的“责任流程”,没有例外。发现企业组织里是否具备责任流程的雏形,可以使用这样显见的提问方式:一个岗位上的员工,究竟是对直接上级承担责任,还是对下一道工序承担责任?一个具体的部门,究竟是对部门任务指标承担责任,还是对企业组织目标承担责任?一个企业的最高管理者,究竟是面向内部个人任务承担责任,还是面向外部承担顾客责任?

命题:对“上级”负责是一种伪责任流程(权力流程),对“客户”负责才是真正的责任流程。

一个管理者通常会说:权力对于管理是非常重要的。这话本身没有错误,但它需要一个前提,即组织赋予的权力必须承担组织的终极责任。不承担组织责任的岗位或权力,往往是企业绩效流失的罪魁祸首。

在我看来,“对上级负责”所产生的并不是企业所需要的责任流程,而是一种典型的自上而下的“权力流程”。一切努力的目的都是为了上级权力的首肯,而不是组织之外的客户责任。而它造成的,是事实上的责权分离。

假如研发部门是为了对上级负责,而不是对客户的需求负责,那么它完全可能开发不受消费者欢迎的新产品;假如生产部门仅仅是为了完成生产任务,那么,它完全可能生产出多余的、积压在仓库里的产品;假如对销售部门的考核仅仅是当年的销售数字,那么你就无法避免夸大产品性能胡说八道、损害企业声誉的行为出现——当这些现象出现后,请不要责怪具体的部门或人员,因为他们没有错,而是组织本身的错——错误是发生在企业组织流程设计本身:假如一个部门或岗位是为上级而工作,那么,你就无法避免它仅仅为“部门(个人)利益”而服务。

事实上,企业管理者最常犯的一个错误,就是认为责任来自于组织内部,更准确地说,他们认为责任来自于上级权力的分配——他们并没有质疑“权力指挥责任”这个错误,更没有意识到这将对被管理者产生何种恶劣的影响。如果一个企业员工的“任务是上级派,奖金是领导发”,自然就会被引导成向上级领导负责,而不是向外部客户负责,因为他别无选择。这个问题的本质是:面向权力的负责未必产生利润,只有对客户负责才能产生效益。所以,当今企业管理者迫在眉睫的课题是,停止面向组织内部的权力思考流程构建,抬起头来走到组织之外,去发现企业的组织责任和因应这种责任的流程是什么。

只有面向组织责任,才能构建企业组织的责任流程;而责任来自于企业组织之外。因此,构建企业组织的责任流程,依据着这样基本的管理逻辑:企业的利润来自于满足客户,所以企业组织里每一个岗位、每一个人,都是因承担组织外部的客户责任而存在,否则,它就没有存在于组织里的意义和价值。

命题:构筑和强化责任流程,就是部门、岗位的设立都必须遵循组织责任的目标,背靠外部责任而存在。

虽然一些管理者已经意识到了组织绩效来自责任流程、而不是来自职能划分,但他们常常不知道如何构建责任流程,尤其是不知道岗位与岗位之间是如何进行“边界衔接”的。

他们费尽心思地寻找一种“粘合剂”,试图让岗位与岗位有机地衔接起来,由此,他们再次回到了“职责清晰”的老路上。

事实上,企业中上至总经理下至普通员工,都是一个个的责任岗位。管理者需要质问一个根本性的原则问题:岗位如何出现的?岗位是企业组织里基本的责任单位,它出现的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承担了企业组织的责任。企业组织是一个责任实体,它承担着来自组织外部的各种重大责任,其中最重要的责任就是顾客责任。如果一个企业想要承担起顾客责任,那么,它就首先需要知道顾客的需求是什么,而顾客的需求对于企业来说就是责任,承担起顾客责任的方法,就是转身面向组织内部设计环环相扣的岗位。

正是从这个角度来说,岗位出现的本质,并不是来自管理者的主观愿望设计,更不是来自管理者挥舞权力的任意性设置,而是来自于组织外部的顾客责任赋予。

比如,当一个企业准备生产时装时,相隔千山万水、毫无联系的潜在客户就已经在对企业说:“我需要与众不同的时装。”企业必须“听到”毫不相识的客户的要求,因为客户所要求的“与众不同”,对于企业来说是必须承担起来的责任——企业必须由此知道“与众不同”不再是流水线式的生产,而只有以小批量、个性化的组织运营方式才会承担起这个责任。因此,企业管理者不要再埋头独自设计岗位、职责和结构,而是必须走出去倾听客户要求你做什么。

又比如,并没有什么硬性的规章制度说,你必须为总经理配置两个副总经理。不要糊里糊涂地模仿别家企业的组织结构,副总经理究竟是设置一个,还是三个?其标准只有一个,那就是它是因为承担企业组织的责任而出现。不要让企业组织里出现不承担责任的岗位,因为这不仅仅是一个“多余的岗位”,它所导致的最直接的后果,就是整个企业组织的责任错位和责任衔接断裂。

显然,一个有效而正确的组织责任流程,其设计源头不是来自组织内部顶端的最高权力,而是来自组织外部的客户责任。企业必须以责任而不是权力来设计企业的组织,权力只因责任的需要而出现,责任不能依附于权力。企业组织之所以有部门、岗位和职务的存在,只是因为企业组织的责任使命使然,而不是由权力来分配的结果。企业组织的责任,需要通过组织系统的责任体系来完成,而岗位或职务就是最基本的责任单位——岗位或职务只因责任而存在。

或者说,一个个的岗位或职务,就是一个个矗立在组织里的责任,它们以环环相扣的方式,形成了企业组织的责任链。

命题:责任流程来自责任型组织建立,而责任型组织建立来自系统性的建设。

企业管理者多半有着急功近利的心情——他们渴望一个秘方就可以获得立竿见影的利润。然而,管理就是这么残酷,偷懒的做法最后总是会被某种恶果报复。

责任流程来自责任型组织建立,而责任型组织建立来自系统性的建设——这是一个长期的、持续不断的过程。企业是一个以责任为核心的、独立的责任系统,只有当责任的承担需要配置相应的权力和利益才能完成时,权力和利益才会应声而出。这也是一种新型的企业组织的价值观:推动企业组织前进的动力,不是来自于企业组织的权威和权力,而是来自于企业组织的责任链,是环环相扣的责任链在推动着企业组织的前进。

企业组织仅仅具有责任价值观,是不够的。必须从组织的设计、功能和管理上全面落实责任,才可能实现和成为以责任为中心的企业组织。

企业的一切薪酬制度、激励利益,都应该围绕着责任权重来设计,而不是以行政权重来进行。责任权重是从责任的轻重、大小、类别等产生出来的责任综合指数或指标,企业的一切考核与奖罚,都应该围绕着责任权重。

同时,我们永远也无法把责任犹如切西瓜一样不多不少地分配到每一个人手上,所以,我们需要的是一套责任的组织协调系统。责任无法穷尽,在责任与责任之间,存在着大量的共同责任、交叉责任和空白责任,我们必须要设法协调和弥补,而不是放任自流或是试图穷尽责任。我们可以尝试着在企业组织里设立“企业责任委员会制度”或“自由责任协调人制度”,以解决责任之间的脱节和扯皮现象。当然,我们希望有更好的制度性方法,来解决责任缺失和责任空白的问题。

责任的本质是为他人服务——每一个为他人承担责任的责任,相互以责任环环相扣的方式,形成了犹如多米诺骨牌一样的责任链,并以“服务的宗旨”推动企业组织的进步和效率。然而,一些长期处在权力中心下的企业组织,以权威式的权力方式指挥组织的运营,他们不是在提供管理服务,而是在行使权力的驱赶;他们总是在恶狠狠地说:“你必须去完成你的这些任务,否则……”而不是一脸微笑地说:“为了你能完成任务,需要我做些什么……”显然,权力管理者从未意识到管理的责任,是在为他人的责任提供服务。

最后,责任型企业组织从性质上说是责任组织,从理念上说是服务组织,从行为上说是承诺组织——企业组织是一个“承担责任、信守承诺、提供管理服务”的责任平台。责任从来就不是权力,责任只意味着承担和必须承担起来;每个人无论职务高低、岗位大小,都是以承担责任为他人服务。服务是责任型企业组织本质:这意味着企业组织本质是由管理转向服务。员工以岗位或职务责任对企业组织责任使命承担责任,企业组织以组织责任对员工承担义务责任,员工和员工间以责任链相互承担责任,形成了一个大的组织责任服务系统。

责任需要管理 篇4

泰德自创立以来,不断累积和提升对企业发展规律的认知,逐步形成了“真、细、德、诚”的核心价值观,并以之为内核,发展成为包括泰德核心价值观、泰德三维管理、泰德责任体系和泰德诚场的泰德核心价值体系。我们日益坚信,企业文化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在全球后金融危机时代,以核心价值观和愿景引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已渐渐成为企业的共识。但我认为,光有共识还不够,要想把企业责任真正落到实处,就必须旗帜鲜明地表明——企业管理就是责任管理,企业发展就是履行责任!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我们坚持从核心价值观出发,不断创新发展“三维管理”理论,在实践中持续完善“三维管理”的企业管理模式,构建一个科学、合理、完善的企业责任管理体系是我们的目标,

一种文化:责任文化

在我看来,企业要想致力于做一个责任企业,就必须认识到,企业文化就是责任文化,企业存在的价值就是致力于为包括员工、客户、股东、社会在内的相关利益者不断创造价值。企业的责任理念和责任体系直接源于企业的核心价值观、使命和愿景,决定了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

企业责任体系的建立,就是从相关利益者出发,以承担企业在社会、经济和环境方面的全面责任为己任发展企业。企业的文化管理、组织管理、战略管理将组成企业的总体管理。企业的责任理念和策略通过“三维一体”管理落地,并通过企业组织的发展和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为相关利益者创造价值。

一个组织:责任组织

企业组织是企业核心价值观、使命和愿景落地的承载。在实践中,企业需要将责任管理与组织管理有机融合,形成了“一个组织”的责任管理体系。

电竞明星需要承担更多公益责任 篇5

做公益,电竞明星的一股“清流”

最近看到一个消息,LOL著名主播骚男给某家福利院捐赠了200套羽绒服,并把此事发到了自己微博。在微博下面,绝大多数网友都大赞骚男。只有极少数“清醒者”酸溜溜地说这是“炒作”。

这件事重点不在于是否宣传(或者说炒作),而在于捐赠行为是否给他人带来利益。骚男这么做,确确实实给福利院的孩子们带来了温暖。这就是价值,就是正能量。至于他将此事发微博增加人气和口碑,这完全是正当的。从道理上讲,我们不能要求任何人去“损己利人”:做了,思想高尚;不做,无可指责。

实际上,在发展成熟的娱乐行业,公益早已司空见惯。

香港演员古天乐一直热衷公益,从2009年到2014年,他在内地偏远地区捐建了63所小学,总额度超过千万元。2015年,内地艺人黄晓明参与多项公益慈善活动:认养4个孤儿;设立“真心英雄”基金并捐款100万;发起“黄晓明让爱回家,防走失黄手环计划”计划......他也因此获得了2016年“最具慈善影响力明星”称号。

在电竞行业,“公益”的概念这两年才真正形成。

多年前,对电竞选手来说,生存是头等大事。在追求电竞的路上,不少选手都受过其他人的恩惠,有些甚至非亲非故,就是普通粉丝。而最近两年,随着产业发展,最顶尖的一批电竞选手有钱了。他们“一夜暴富”,赚到了普通人一辈子都难以想象的收入。有资金实力托底,电竞明星才有可能去关心弱势群体。

2016年4月,熊猫TV的4位主播赶赴新疆伊宁县,进行了为期3天的支教活动。4位主播带来了魔术、英语、绘画、足球等趣味课程的教育。对位于边疆地区的伊宁学生来说,这是难得的体验。不说短短三天课程孩子们到底能学多少知识,从千里迢迢的外地带来的新体验与鼓励都是满满的正能量。

这次买羽绒服也不是骚男第一次做慈善,早在今年6月,骚男就曾经给盐城龙卷风灾区捐款10万。

说“炒作”,一两次活动可能是炒作,十年如一日的做公益就无论如何不是炒作。日久见人心,是判断明星做“公益”的一条原则。电竞人们的公益之路,其实才刚刚开始。

“公益”滋润的不仅仅是弱势群体

暴富之后,有人买豪车,有人换妹子,还有人酒后飙车进医院。对明星来说,骤然得到巨大收入,很多人会对人生价值产生迷茫。

公益,实际上就是一种人生价值的体现。

作为成功者,你不能忘记世界上还有很多弱势群体。尤其是一夜成名的成功者,或多或少都有运气的成分。而那些弱势群体,他们或许仅是因为命运的坎坷而陷入困境,却拥有跟你一样的生命尊严。在游戲中我们常说,要善待萌新玩家。没有他们,怎能衬托出你是老司机?王者带领萌新获得比赛成功,是不是比抱大腿赢更有成就感?当这种感情映射到现实中,你对弱势群体的帮助同样能带来成就与满足。而且现实中的生命尊严,比虚拟世界更为宝贵,也更有价值。

帮助弱势群体,尽力去改善他们的状况。在帮助中寻找人生价值,不仅可以获得精神上的满足,还能建立起包含“真善美”的社交关系。归根结底,人是一种社会动物,不光有物质需求,精神上也有和谐的社交需求。

明星做公益,更重要的是社会效益。

前面说过,明星是公众人物,他的一举一动都会影响着粉丝。多年前《古惑仔》流行,街头巷尾到处是纹身光头叫嚣着“黑社会”的少年,尽管他们并不知道“黑社会”这几个字意味着什么。电竞明星去做公益,对粉丝是最好的言传身教。如果能因此让更多人明白公益的作用,并在日常生活中学会关心弱势群体,学会感恩,学会自强,那就是最大的成功。

电竞明星也是普通人,并非英雄。安邦定国太遥远,承担公益责任,希望电竞明星们从小事做起。要知道,你们的一夜暴富其实也来源于千千万万普通人的厚爱。今天仅花一个星期的直播收入,就能让200位小孩穿上羽绒服。明天也许你就能迎来更大的格局,让更多人收到你的恩惠。

不过话说回来,对于公益慈善,群众的态度应该是正向而成熟的。

明星有责任做公益,因为这是他对社会回馈的方式。说的现实点,做公益也是明星与粉丝的互动方式,能进一步提升知名度,增加明星的品牌价值。这是一场互惠互利却并不影响其正确性的游戏。但这并不意味着粉丝有权力要求明星做公益做慈善,更不等于能用捐多少钱来衡量明星的道德水准。

施一公:科技创新需要责任和勇气 篇6

是日,第31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在华东师范大学中北校区体育馆隆重拉开帷幕。来自全国34个代表队的500名参赛青少年,200名科技辅导员,130名评委以及来自美国、德国等15个国家的70名代表,以及来自全国各地的领队、观摩团、媒体等共1500多人参加开幕式。中国科协副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施一公出席开幕式并作题为《科技创新需要责任和勇气》的主旨演讲。

面对以青少年参赛选手、科技辅导员和在校大学生为主体的现场观众,施一公带着略显沉重的语气,多次发问——“一个大国怎样才能避免挨打?”“社会进步与文明创造的原动力究竟在哪里?”他同时作答:“中国的创新转型发展,必须也只能依靠领先世界的科学技术。”

自古英雄出少年

“自古英雄出少年!看着你们,忍不住想起我们的青少年时代。”看着在座的年轻人,施一公表示“感慨万千”。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施一公特别援引1900年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中的话语与大家共勉。

“20世纪初、清朝末年的中国,内忧外患,落后挨打,有志少年只能将满腔热情投入到民族救亡,却无法施展民族振兴的鸿鹄之志”的现实,令施一公感觉十分痛惜。

“20世纪三四十年代,日寇的铁蹄肆意践踏中华大地,一批又一批热血青年担负着抗日救亡的重任,抵御外辱、在前线战场奋勇杀敌。”讲到这里,施一公专门提及抗日战争时期“为保存中华民族教育精华免遭毁灭”而设立的西南联大。

他指出,在当时极端艰苦的条件下,在抗日后方的昆明,西南联大的教师和学生,坚守科教救亡的信念,刻苦努力,产生了包括杨振宁、李政道两位诺奖得主,以及邓稼先、郭永怀、朱光亚、王希季、陈芳允、屠守锷等两弹一星元勋在内的一大批杰出的青年才俊,同时也取得了科学研究上的一系列突破,演绎出中国科教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是的,即便在民族存亡的危难关头,中国这样的泱泱大国也必须有科学和教育的雄厚储备!” 施一公从中国近代和现代的巨变谈起,从20世纪初中国落后挨打的窘境,到20世纪三四十年代抗日救亡的历史,勉励大家铭记历史,奋力拼搏,向先哲学习,施展“民族振兴的鸿鹄之志”。

一个充满挑战的时代

“这是一个激动人心的时代,这也是一个充满挑战的时代!”施一公接下来又对21世纪初的伟大复兴征程,中国和平崛起面临的严峻环境进行了分析。

他表示,21世纪刚刚开始,经历了改革开放的中国以强劲的经济增长势头,稳健地迈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国在世界上的综合地位达到近代以来的最高点。但是,过去几十年的发展是粗放型的,主要是依靠中低技术和劳动密集型的经济模式;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严峻的能源和环境问题。而且,尽管中国的经济总量已经世界第二,但按人口平均的收入水平,我们却仅仅在世界中游、八十多位!中国经济必须转型,才能保证可持续发展。

同时,中国的和平崛起也引起个别国家的焦虑,从南海、东海到朝鲜半岛,我们面临着复杂而严峻的国际形势。

“可以说,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大国像中国这样处在一个激烈挑战与重大机遇并存的历史关头。进一步,中国转型发展将引领全球;但退一步,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将遭遇瓶颈,长期落后于发达国家的可能性真实存在。”施一公说。

“中国的创新能力、科学研究水平、尖端技术水平还落后于,某些方面甚至远远落后于世界发达国家。”施一公提醒大家保持清醒的头脑,真正做到居安思危:“像中国这样一个世界上人口最多、快速崛起、负责任的和平大国,必须在科技和教育引领世界,才能让国家安全和百姓福祉得到保障、让世界更加理性健康地发展。”

为此,他鼓励大家要以天下为己任,义无反顾地追求最前沿的科学,创造最先进的技术,“为中华崛起和人类文明做出自己的贡献”。

当今的中国异常喧闹

“同学们,大家也许会诧异:为什么要‘义无反顾地追求科学、创造技术’?”施一公向在座的青少年们抛出一个问题。

“原因很简单:当今的中国异常喧闹。”他自问自答。

施一公认为,当下投机取巧、不劳而获的扭曲价值观居然在互联网上时时被热捧,拜金主义和对物质享受的狂热追求成为了一些青少年的生活目标,低俗下流和荒诞无聊的内容充斥网络。

这一现状着实让施一公感到十分遗憾。他表示,没有足够的正能量去平衡和抵御这些颓废的社会文化,这些本末倒置的价值观正在负面影响着你们身边一些意志不够坚定的同学和朋友,也在侵蚀一大批青少年的成长。

他特别强调:“在当今社会,做正确的事情,是要有些定力的。”

而让施一公感到庆幸的是,他发现定力、责任感、创新精神这些品质,在一些中国企业身上得到了很好的诠释。

据施一公介绍,有这么一家企业,1987年创立,在公司发展初期的1991年,就毅然决定把每年销售收入的至少百分之十投入到研发,从未动摇,去年的研发投入高达596亿元人民币。这家企业,在艰难起步的前几年,不仅在业内处于劣势,被行业领先的企业忽视,更是不时得到专家同行诸如“在中国做创新研发出力不讨好”的忠告。

然而,这家企业一直坚持着创新科技引领中国和世界的梦想,砥砺前行:2015年,这家销售收入高达3950亿元人民币的企业拥有79000名研发人员,分布在全球16个研发中心;企业专利申请量居全球首位;它的核心技术在国际相关行业领先,甚至遥遥领先!它的产品享誉全世界170多个国家,惠及全球三分之一的人口。

“这是一家民营企业,叫华为!我是这样理解‘华为’二字:华为,中华所为,中华作为!”施一公大声说。

nlc202309081415

“在这里,听不到‘搞不定’或‘没办法’这样的托辞。”施一公还向大家分享了近日参观华为研发部门时的真实感受:“在过去20多年,华为研发人员艰苦奋斗、踏踏实实地一次又一次研究突破,一次又一次赶上、超越昔日强大的竞争对手,一直在创造着前沿科技引领企业发展的奇迹。华为的这种义无反顾的创新精神和勇敢担当,彰显了中国企业对人类社会的责任感和崇高的追求。”

在他看来,以中铁、中国交建、中国重工、中国中车等为代表的一批大型国企,和华为一样,都是“卓越的锐意创新进取的中国企业”的典型代表,共同书写着当今世界历史的中国篇。

“在过去30年的中国,这些坚信实业创造价值、造福人类的企业,坚持前沿科技创新、坚持研发主导,在封锁和逆境中艰苦前行,实属不易!”施一公由衷感慨。

科学技术是最终话语权

对比上述那些脚踏实地的人,施一公突然话锋一转,直指当今社会上一些人采用中低科技甚至无科技含量的驱动模式并尖锐地批评道:“在这一历史同期,在中国产生了许许多多不需要前沿科学技术就能挣大钱的捷径和一大批暴发户…… 在一些人眼里,财富成为简单的衡量成功的唯一标准,一些根本不应标榜的所谓成功表象居然持续得到了狂热追捧。”

“但与此同时,一批有识之士多年来一直在忠告社会:这种价值取向会腐蚀刚刚毕业的大学生,不再以艰苦创业、创新创业而骄傲;刚刚创立的企业,不再以脚踏实地、兢兢业业起家而自豪……”他疾呼,这种不负责任的渲染会给社会带来负面影响,会对青年学生、对百姓大众带来错觉和误判!

“我想再次问问大家:一个大国如何才能避免挨打?一个大国的底气究竟来自哪里?一个大国的安全最终靠什么保障?社会进步、财富创造的原动力又来自何方?”施一公再次发问。

1978年,11岁的施一公,看到过一幅标题为《落后就会挨打》的漫画:一个梳着长辫的中国人弓着腰、被一个外国士兵从后面殴打,栩栩如生的画面至今印在他的脑海里。

说得这里,他表情沉重,现场气氛也突然变得沉重起来。停顿数秒后,他接着说道,我相信,任何一个接受过基本教育的公民,都应该毫不犹豫地回答:来自科学技术!一个科技不领先的国家就难免受气挨打!请我们彼此叮嘱、牢牢记住:对于世界上任何一个强国,科学技术是最终的话语权!

“中国的创新转型发展,必须也只能依靠领先世界的科学技术!”在此,施一公提出希望:“让科技创新成为全社会每一位公民崇尚、欣赏和践行的精神和态度。”

同时,施一公联想到正在举行的里约奥运会,透过运动员的拼搏,“看到了观众回归理性,崇尚竞技精神、热爱体育和运动员本身”。为此,他强烈呼吁:“让我们的价值观回归理性,不再用金钱作为衡量成功的唯一指标,而是去问每一个人、每一个企业是否真正在为人类社会创造价值,对百姓、国家、乃至世界的意义何在。”

“在目前的网络噪音干扰之下,也许坚持科技创新需要更大的勇气和责任心。” 最后,施一公鼓励每一位参赛的同学将来成为科技创新的信使和践行者,“不仅坚持自己的信念,同时也用这种正能量影响自己周边的年轻人,用自己踏踏实实的行动为社会带来实实在在的价值,大家一起用世界领先的科技创新托举起中华民族灿烂的明天!也同时为世界文明和进步做出中国人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上一篇:原子发射光谱法下一篇:评价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