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色法检测

2024-08-05

比色法检测(精选9篇)

比色法检测 篇1

白蛋白( ALB) 由肝实质细胞合成,在血浆中半衰期约15 ~ 19 d,是血浆中含量最多的蛋白质。正常情况下白蛋白在肾小球中滤过量甚微,每天从肾小球滤过液中排出的白蛋白总量为3. 6 g ,其中大多数可被肾小管重新吸收。目前采用溴甲酚绿比色法与电泳法检测血清ALB浓度及白蛋白/球蛋白( A/G) 值较多, 但由于两种方法检测原理不同,结果存在一定差异。 ALB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准确地测定血清ALB浓度及A/G值可较好地反映人体肝脏、肾脏功能。我们对488例受检者血清用溴甲酚绿比色法及电泳法检测血清ALB浓度及A/G值,对两种方法进行比较,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血清标本来源于解放军总医院各科住院、门诊患者以及健康体检人员,共488例,其中男302例,女186例,年龄2 ~ 81岁,平均45岁。其中健康体检人员47例,肝病30例,肾病233例,多发性骨髓瘤79例,风湿病患者99例。标本无脂血、溶血,均为清晨空腹采血3 ml,以3 000 r·min- 1离心10 min,取血清立即检测。

1.2仪器与试剂

检测采用日立76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及配套进口试剂,法国Sebia全自动电泳仪及全自动扫描仪器, 系统配套用琼脂糖蛋白电泳试剂盒、洗脱液、脱色液, 系统自带校准胶片。

1.3方法

采用双缩脲法检测血清总蛋白、溴甲酚绿法检测血清ALB,用法国Sebia全自动电泳仪进行蛋白电泳分析,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得出ALB百分比,根据双缩脲法检测的总蛋白值,计算出电泳法ALB绝对值,分别计算出两种检测方法所得A/G值。

1.4统计学处理

用Excel 2007软件计算出电泳法ALB绝对值以及两种检测方法得出的A/G值。数据采用x ± s表示,用SPSS 16. 0统计软件对进行分组配对资料t检验,P < 0. 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并作相关性分析。

2结果

2.1两种检测方法ALB浓度及A/G值比较

见表1。

g·L- 1

与电泳法比较 a P > 0. 05; b P < 0. 01

表1显示,溴甲酚绿法及电泳法具有良好的相关性; 在健康对照组和肝病组两种检测方法的ALB浓度及A/G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 05) ,但在肾病组、多发性骨髓瘤组以及风湿病组中ALB浓度及A/G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 01) 。

3讨论

通过对488例受检者血清标本用溴甲酚绿法和电泳法检测血清ALB浓度和A/G值发现,仪器、试剂、 标本来源以及实验操作技能的不同等因素均有可能影响实验结果。此次收集的标本来自住院和门诊患者及健康体检人员,涵盖面广,涉及的病种较多,能比较全面地反映两种检测方法在临床的应用情况。对488例受检者血清标本进行分组发现: 47例健康体检人员以及肝病患者中,溴甲酚绿法及电泳法检测的ALB浓度及A/G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 05) ,与有关报道[1]相同。因此,临床工作中应根据临床健康、亚健康以及不同疾病患者分类进行分析,选择两种方法检测,以相互补充各种检测方法的不足,有利于临床医师更好地判断患者的实际情况。

血清蛋白电泳可以全面直观地反映血清蛋白组分[2],其质或量的变化所导致的蛋白质紊乱与许多疾病相关,且对异常蛋白血症有较好的辨识能力,在一些疾病中相应蛋白出现反应性增高或降低现象[3]。溴甲酚绿法属于染色法,可直接测定血清白蛋白。本研究发现,溴甲酚绿法ALB浓度略高于电泳法检测结果,可能与溴甲酚绿反应后较长时间读数有关[4],同时溴甲酚绿染料浓度的增加可导致结果评价光密度值相应增大,多种因素可影响检测结果[5]。溴甲酚绿法灵敏度高、操作简便、重复性好,能自动化,在临床上比较实用。双缩脲法对各种蛋白质呈色基本相同,虽然灵敏度不高,但对血清总蛋白定量是较为适合的方法。

急性肝炎早期或病变较轻时,血清蛋白水平多无异常。此次收集的30例肝病患者血清蛋白水平均较正常,接近于健康对照组。本研究结果显示,肝病组和健康对照组采用溴甲酚绿法及电泳法所测得的ALB浓度、A/G值相关性较好,且两种方法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 05) 。当血清中蛋白成分相对正常时候, 严格按照实验操作,把握好反应时间,两种方法检测血清ALB浓度结果相一致或接近。

本研究发现,肾病组、多发性骨髓瘤组以及风湿病组ALB浓度、A/G值采用溴甲酚绿法检测结果均高于电泳法( P < 0. 01) ,与已有的报道[6]不同 。肾病患者血清白蛋白丢失过多,且由于血脂增高,可致 α2及 β 球蛋白( 为脂蛋白主要成分) 增高[3]; 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表现为ALB轻度减少,单克隆 γ 球蛋白( 亦有 β 球蛋白) 明显增高,偶有 α 球蛋白增高; 风湿病属于自身免疫系统性疾病,受抗原/自身抗原的刺激及自身免疫异常的影响,可产生多种自身抗体,主要表现在白蛋白降低,α1、α2、γ 球蛋白的比例增高,呈现在 γ 球蛋白区,也有部分出现在 β 球蛋白区。血清蛋白电泳是较好的可以作为免疫增生性疾病的筛查试验[7]。溴甲酚绿法为染料结合法,特异性较差,它除与白蛋白结合外,还可与其他蛋白质起反应,同 α 球蛋白产生的颜色程度相当于同量白蛋白的1 / 5,同 β 球蛋白相当于同量白蛋白的1 /10[8]。在正常人和一般疾病患者中, 血清中α-球蛋白含量较低( 10% 左右) ,此时非特异性显色较少。若这些蛋白为 α 球蛋白及 β 球蛋白明显增多,此时溴甲酚绿法非特异显色增加( P < 0. 01) ,使白蛋白检测结果有差异。本研究中肾病组、多发性骨髓瘤组以及风湿病组溴甲酚绿法的ALB浓度水平均略高于电泳法,因此,统计学上反映出两种方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较多的报道认为,溴甲酚绿法与电泳法检测ALB水平结果无明显差异、相关性好,但忽略了非健康人群影响检测结果的干扰因素[9,10]。ALB是肾脏疾病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与疾病预后相关[11]。血清ALB浓度与临床一些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呈负相关。由于球蛋白以及纤维蛋白原水平升高,血液黏稠度增加,导致血沉加快,A/G值减低与心脑血管、脑梗死疾病等方面有直接关系[12],同时在患者营养评价方面有重要作用。因此在临床应用中,将溴甲酚绿法与电泳法相互结合,对血清ALB进行准确评估,更有利于患者疾病诊断和预后监控。

比色法检测 篇2

关键词 清肺消炎丸 人工牛黄 胆酸 比色法

中图分类号:O657.32; R2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533(2014)03-0058-02

Colorimetry determination of the content of cholalic acid in Qingfei Xiaoyan pills

MA Fujia, ZENG Xiaojuan, SI Xiaoli

(Department of pharmacy, Hospital 455 of PLA, Shanghai 200052,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stablish a method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cholic acid in Qingfei Xiaoyan pills. Methods: Cholic acid was determined by colorimetry at a wavelength of 385 nm. Results: The content limit of cholic acid in Qingfei Xiaoyan pills is not less than 0.31mg per pill. The standard curve of cholic acd was linear over the range of 0.104 2~0.795 8 mg/ml with r=0.999 9, n=5. The average recovery (n=6) was 99.29% (RSD=0.32%). Conclusion: This method is simple, fast, stable and reliable and can be used for the quality control of Qingfei Xiaoyan pills.

KEY WORDS Qingfei Xiaoyan pills; artificial bezoar; cholic acid; colorimetry

清肺消炎丸由麻黄、石膏、地龙、牛蒡子、葶苈子、牛黄、苦杏仁(炒)和羚羊角8味中药组成,具有清肺化痰,止咳平喘的功效。临床上用于治疗痰热阻肺、咳嗽气喘、胸胁胀痛、吐痰黄稠[1]。本品中人工牛黄含有效成份胆酸,其含量的测定是控制人工牛黄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但是未见清肺消炎丸中胆酸的含量测定方法,只有胆酸的定性鉴别[2-3]。为能更好地控制清肺消炎丸的质量,本文采用比色法测定其胆酸的含量[4]。

1 仪器与试剂

德国赛多利斯仪器有限公司BP211D型1/10万电子天平,美国瓦里安公司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Cary 50 UV-Vis),电热恒温水浴锅(江苏南通通海电器厂)等。胆酸标准品(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批号为0078-9312,清肺消炎丸(天津中新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达仁堂制药厂,批号:110419),硫酸溶液(取H2O 65 ml,加浓硫酸50 ml,摇匀,即得)。

2 方法与结果

2.1 溶液的制备

标准溶液的制备:精密称取胆酸标准品25 mg,置25 ml量瓶中,加60%冰醋酸溶解并定容至刻度,摇匀。精密吸取5 ml,置另一25 ml量瓶中,加60%冰醋酸至刻度,摇匀,备用。

样品溶液制备:精密称取30粒清肺消炎丸的重量,置25 ml量瓶中,加60%冰醋酸适量,置70 ℃水浴中不断振摇,加热20 min,取出,放冷,过滤,加60%冰醋酸至刻度,摇匀,备用。

阴性对照溶液的制备:称取不含胆酸的阴性空白制剂,按“样品溶液制备”项下制备阴性对照溶液。

2.2 测定波长的选择

精密吸取胆酸标准液1 ml,置具塞刻度试管中,加硫酸溶液14.0 ml,摇匀,置70 ℃水浴中加热l0 min,取出放冷,以相应的试剂为空白,扫描200~800 nm波长范围内的吸收光谱。结果胆酸对照品溶液在385 nm波长处有最大吸收峰,故以385 nm为测定波长。

2.3 标准曲线

用胆酸标准液,照分光光度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附录Ⅴ)在385 nm波长处测定吸收度A,以A为纵座标,浓度C为横座标,绘制标准曲线,得回归方程为Y = 0.368 3 X + 0.011 9, r = 0.999 8。结果表明,胆酸浓度在0.104 2~0.795 8 mg/ml范围内浓度与吸收度有良好的线性关系。

2.4 精密度实验

取胆酸对照品溶液,按上述方法重复测定6次,吸光度分别为0.103 3、0.104 2、0.103 9、0.103 2、0.103 6和0.104 4,平均值为0.103 8,吸光度的RSD为0.46%。结果表明,本方法精密度良好。

2.5 重现性试验

分别精密吸取胆酸标准液0.5 ml 6份,按标准曲线项下操作,测得吸光度分别为0.188 7、0.189 8、0.190 3、0.190 7、0.189 1和0.189 5,平均值为0.189 7,吸光度的RSD为0.39%。结果表明,此方法有较好的重现性。

2.6 溶液的稳定性试验

取标准曲线项下的胆酸溶液,按上述条件每间隔40 min测定一次吸光度,结果在6 h内吸光度稳定。

2.7 回收率测定

精密称取60粒清肺消炎丸的重量及胆酸标准品20 mg,置25 ml量瓶中,按样品溶液制备项下操作,所得滤液按标准曲线项下测定,结果见表1。

2.8 样品测定

取3批样品,按样品溶液制备项下操作,平行制备3份,所得滤液按标准曲线项下测定吸收度,并根据回归方程计算每粒清肺消炎丸中胆酸含量(mg),结果见表2。

3 讨论

按方法同时制备阴性对照溶液,在200~800 nm的波长范围内扫描,无吸收,说明阴性对照溶液不干扰胆酸的含量测定,选择385 nm作为胆酸含量测定的检测波长。

清肺消炎丸的原标准中无人工牛黄的含量测定,经多次测定,清肺消炎丸中胆酸的含量限度为不低于0.31 mg/粒。

通过上述方法学考察,建立了清肺消炎丸中胆酸的含量测定方法, 能够更好地控制该品种的质量,使其质量标准更趋严谨、科学、完整,并且该方法简便快捷,结果准确,重现性、回收率好,能有效控制清肺消炎丸的质量。

参考文献

[1] 国家药典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M]. 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10, 1117-1118.

[2] 罗辉, 王原, 李昂, 等. HPLC法测定清肺消炎丸中盐酸麻黄碱的含量[J].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09, 11(3): 461-464.

[3] 罗晓茹, 曹红, 邢俊波, 等. 人工牛黄及其制剂中胆酸含量测定的研究进展 [J]. 解放军药学学报, 2009, 25(3): 247-249.

[4] 曾晓娟, 马福家, 司晓莉. 比色法测定小儿化毒散中胆红素的含量[J]. 上海医药, 2013, 34(19): 43-45.

比色法测定乙酸根离子含量 篇3

乙酸根是有机弱酸根,通常用离子色谱法进行测定。该方法分析成本较高,在我国还没有得到广泛应用。笔者通过实验,发现CH3COO-与Fe3+相遇生成淡红棕色乙酸铁,其溶液色度与Fe(CH3COO)3含量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存在线性关系。根据这些线性关系做出标准曲线,可以确定未知溶液中乙酸根离子浓度的含量。该方法简便、快捷,设备费用投入较少,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精密性良好,能够满足化学试剂中微量乙酸根含量测定的要求。

1 基本原理

三氯化铁在乙酸盐溶液中生成淡红棕色反应,这种颜色反应主要是由于形成乙酸铁之故。

当溶液被大大稀释而加热时,乙酸铁即被水解。

当溶液放冷时,则有相当量的沉淀溶解。

2 实验部分

2.1 主要试剂

1)乙酸根标准溶液(0.100mg/mL):准确称取0.02305g乙酸钠(CH3COONa·3H2O),溶于水,移入10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

2)三氯化铁溶液(50g/L):称取5g三氯化铁,溶于水,稀释至100mL;

3)实验用水应符合GB/T 6682中三级水规格。

2.2 标准溶液配制及标准曲线的绘制

2.2.1 最大吸收波长

量取1.00mL乙酸根标准溶液,注于比色管中,用水稀释至25mL,加2滴三氯化铁溶液,摇匀,放置15min,用分光光度计测定吸光度,得出最大吸收波长为252nm(见图1)。

2.2.2 标准曲线制作

分别取0mL、0.25mL、0.50mL、0.75mL、1.00mL、1.25mL的乙酸根标准溶液于6只25mL容量瓶中,加2滴三氯化铁溶液,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放置15min。用分光光度计测定其吸光度,以CH3COO-浓度(ug/mL)为横坐标,吸光度值A为纵坐标绘制CH3COO-浓度与吸光度值关系曲线(见图2)。

2.3 乙酸根离子浓度的测定

用移液管吸取0.25mL~1.25mL待测试液,代替标准曲线制作(3.2.2)中的乙酸根标准溶液,对试液进行处理,最后用分光光度计测其吸光度,若待测试样的吸光度值大于标准曲线值或在标准曲线值之外,则可将待测试样稀释,直至其吸光度值落在标准曲线范围之内。

3 实验条件及方法评估

3.1 测定CH3COO-浓度仅限于(0~5)ug/mL

当CH3COO-浓度大于5ug/mL时,溶液的吸光度值与CH3COO-浓度不呈线性关系。

3.2 时间对吸光度的影响

待测试液与标准溶液应同时同样处理,放置时间应一致,最长不应超过25min。

3.3 方法评估

通过对1ug/mL、2ug/mL、3ug/mL、4ug/mL、5ug/mL5个不同浓度CH3COO-标样离子的测定实验,得出的实测值与标样浓度的误差比较发现:CH3COO-浓度在(0~4)ug/mL的范围内,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CH3COO-实测浓度与标样浓度对比,其误差很小,准确度较高。

4 结论

本文提出了用分光光度法定量分析化学试剂中微量乙酸根离子含量[(0~5)ug/mL]的方法,在实际应用中可以用目测比色法测定,具有简单、方便、快捷的特点。

参考文献

[1]陈寿椿,唐春元,于肇德.重要无机化学反应.3版,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魏复盛,齐文启,华秀,等.水和废水检测分析方法指南(中册),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4,107.

比色法检测 篇4

摘要:为了寻找一种适用于甘肃陇南地区含金样品的野外快速测金方法,本文选取泡塑吸附——硫代米氏酮目视比色法进行测试,结果发现该方法所测结果基本与实验室定量分析结果接近,是一种较为理想和便捷的野外快速测金方法,对工作区开展金矿普查、金异常检查等找矿工作具有指导性意义。

关键词:测试方法;快速测金;目视比色法;应用效果;甘肃陇南

在野外金矿找矿工作中,样品采集量大、实验室分析周期长,不能及时准确地指导野外找金,这些问题促进了野外现场快速测金方法的不断研究和实践。

本文采用泡塑吸附——硫代米氏酮目视比色法进行野外现场测金。实验样品来源于甘肃陇南地区,该地处于南秦岭西段中高山区,矿产资源丰富,已探明金、铜、铁、锰、磷、白云岩、煤炭、石膏等多种矿藏,储量可观,开发前景广阔。区域内矿产以金矿为主,目前已发现多处金矿床(点)、砂金矿床(点),例如著名的特大型金矿阳山金矿、塘坝金矿等。本文选取的岩石样品主要为含碳质的绢云千枚岩,碳质成分约占5%~15%不等,蚀变类型主要有黄铁矿化、硅化、绢云母化等。

1. 实验原理

简单概括为王水溶矿、泡塑吸附、硫代米氏酮(TMK)显色。即试样于聚碳酸酯溶样瓶中,加入王水溶样,聚氨酯泡沫塑料(以下简称泡塑)富集分离金,在泡塑上用硫代米氏酮直接显色后目视比色[1-7]。

2. 试剂及实验设备

(1)化学试剂:金标准溶液(1.0μg/mL)、尿素溶液(200g/L)、缓冲溶液(pH3~4)、EDTA溶液(50g/L)、硫代米氏酮(TMK)溶液(0.02g/L)、1+1王水、盐酸、硝酸、磷酸、磷酸二氢钠、过氧化氢、无水乙醇、辛醇、蒸馏水等。

(2)仪器设备和实验用品:容量瓶、烧杯、电炉、水浴锅、聚碳酸酯溶样瓶、瓷坩埚、定量移液管、简易打孔器、电子天平、比色管、定性滤纸等。

3. 实验方法与过程

3.1 预处理及配制溶液

(1)用打孔器或小刀将泡塑切成0.2g小方块及0.005g(7mm×4mm)小块两种规格,经水洗后用蒸馏水浸泡,煮沸10min后拧干水分备用。

(2)缓冲溶液:称取20克磷酸二氢钠溶于80mL水中,用H3PO4调节pH为3~4,移入10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

(3)尿素溶液(200g/L):称取20g尿素于蒸馏水中溶解, 转入100mL容量瓶中,加蒸馏水稀至刻度,摇匀。

(4)络合剂EDTA溶液(50g/L):称取5g乙二胺四乙酸二钠于100mL烧杯中,加蒸馏水微热溶解,移入100mL容量瓶中,加水稀释至刻度摇匀。

(5)显色剂TMK溶液(0.02g/L):称取硫代米氏酮晶体0.01g于烧杯中,溶于无水乙醇溶液中,再加入50mL辛醇溶液,使其溶解完全,然后移入500mL容量瓶中,加无水乙醇溶液至刻度摇匀,置于避光处保存备用。

3.2 分析步骤

(1)称取5g(精确至0.1g)试样(含碳试样预先于720℃灼烧1h~2h去除碳质成分等有机硫化物)于聚碳酸酯溶样瓶中;

(2)加少量蒸馏水溶样,再加入25mL(现用现配1+1王水),加盖并拧紧,放入水浴锅中加热,煮沸持续1h,取出后冷却;

(3)向溶样瓶中加80~90mL蒸馏水,加一块0.2g泡塑,加盖拧紧,于振荡器上振荡30min,使泡塑充分富集金;

(4)取出泡塑,用水洗去矿渣,拧干后用半张定性滤纸(11cm)包裹,放入20mL瓷坩埚中,滴加3mL无水乙醇溶液。将坩埚放在已经加热的电炉上明火点燃无水乙醇,熄灭后用薄石棉板围住坩埚,继续升温至炭粒除尽。

(5)往灰化过的坩埚中滴加1mL(4+6)HCl及3滴H2O2,于沸水浴上浸取10min后取下。滴加2~3mL(5+95)HCl,再滴加8滴EDTA溶液,摇匀,加入一块0.005g小泡塑,振荡15~20min。

(6)校准曲线:分别移取0.00mL、0.04mL、0.10mL、0.20mL、0.30mL、0.50mL、0.80mL、1.20mL、2.00mL金标准液(1.0μg/mL)于瓷坩埚中(结合研究区样品的实际情况选取标准点,适当时可加密)。加入2~3mL(5+95)盐酸HCl、8滴EDTA溶液,加入一块0.005g小泡塑,振荡15~20min。

(7)将泡塑用水冲洗干净并挤干,在尿素溶液中浸一下,挤干,再在缓冲溶液中浸泡一下,挤干。然后置于比色板上均匀滴加100μL的TMK显色剂,5min后在泡塑上目视比色。

4. 分析结果及讨论

观察显色泡塑的颜色,依据其呈现出的黄绿色、浅粉红色、粉红色、紫红色、深紫色等,可判别岩石样品中金的大致含量。一般来说,矿石中金品位越高,所呈现的红色、紫红色颜色会越深,若泡塑显黄绿色则与空白试验颜色一致,说明岩石中不含金[8,9]。

本文选取甘肃陇南地区某矿区ZK75-3钻孔的H55和H56号岩心样,每件样品各取3份进行平行测试,分别编号(如H55-1、H55-2、H55-3)进行对照测试,重复做3组。结果与实验室精确分析数据对比如下:

由表1可以看出,泡塑吸附——硫代米氏酮目视比色法所测结果总体较实验室定量分析结果偏低,且同一件样品的平行样测试结果存在偏差,推测由多方面原因造成:①样品加工环节较为粗放,如混合不均匀等[10,11];②所测样品碳质成分含量较高,高温灼烧去除不完全则会吸附溶液中的金,使得测试结果偏低[12];③在野外受条件限制,加入标准液后进行振荡的过程中,泡塑富集金不完全,导致测试结果偏低;④其他人为实验误差等。

5. 结论与展望

泡塑吸附——硫代米氏酮目视比色法操作简便,实验周期短,所测结果总体与实验室分析结果相接近,适用于野外现场快速测金,对实际找矿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针对本文甘肃陇南采样点岩石中较高的碳质成分对实验结果所造成的影响,可继续研究和实践,进一步优化野外快速测金方法。

参考文献:

[1] 盛绍基,戚文玲,杨祥,等.野外现场多元素快速分析方法的研究和应用Ⅰ.分析技术及金的测定[J].岩矿测试,2002,02:81-92.

[2] 许晓光.野外快速测金——目视比色法[J].广西地质,1998,04:67-70.

[3] 高翠芬.浅析野外金的快速分析方法[J].山东国土资源,2010,10:44-47.

[4] 地矿部金应用试验专题研究组.泡塑富集——无污染技术在痕量金分析中的应用[J].岩矿测试,1988,02:155-159.

[5] 黄晋荣,李敏敏.野外快速测金新方法及其应用效果[J].华北地质矿产杂志,1999,01:94-98.

[6] 陈秀华,容红宾.浅析野外金的快速分析方法[J].新疆有色金属,2014,03:70-71.

[7] 谢新潮,赵彩虹,葛为烈.常量金野外快速分析方法[J].新疆地质,2003,02:255.

[8] 张厚宏,王积廉.野外快速测金新方法及其应用效果[J].湖南地质,1997,02:53-54.

[9] 陈文林,周湘志.现场Au快速分析方法的改进及应用[J].青海科技,2007,05:27-29.

[10] 裴广英.甘肃水洞沟金矿测金样品加工方法的研究[J].山东化工,2011,08:73-74+77.

[11] 吴靖.关于王水溶矿——泡沫塑料吸附氢醌容量法测金的探讨[J].硅谷,2008,14:2.

比色法测定矿石中的钼 篇5

关键词:比色法,测定,矿石,钼

我队化验室测定矿石中的钼时所用文献[1]的方法, 在使用的过程中发现钼-硫氰酸盐红色络合物的稳定时间很短, 并且室温越高稳定时间越短, 这对大批生产带来不便, 且影响分析结果的准确性。而文献[2]中硫氰酸盐差示广度法测定钼时用硫脲做还原剂显色液的稳定性可达3~4个小时, 由此我们对原方法进行了改进, 用硫脲还原-硫氰酸盐比色法测定矿石中的钼。

1 仪器和主要试剂

1.1 751型分光光度计。

1.2 钼标准溶液的配制:称取0.15g Mo O3 (99.99%) 溶于30ml 20g/Na OH溶液后, 移入1000ml容量瓶中, 用水稀释至刻度, 混匀。此溶液含100ug/ml Mo。

1.3 硫酸-硫酸铜混合液的配制:称0.072g硫酸铜溶于100ml 1:1的硫酸中。

1.4 硫氰酸盐的配制:称20g硫氰酸钾溶于100ml水中。

1.5 硫脲的配制:称5g硫脲溶于100ml水中。

2 对分析方法的条件进行实验

2.1 显色液稳定性的实验。

分别取不同体积的钼标准溶液于50ml容量瓶中, 依次加入10ml硫酸-硫酸铜混合液, 混匀, 冷却后分别加入1, 2, 3, 4, 5, 6ml 5%的硫脲溶液, 混匀, 放置10分钟后, 再分别加入5m L20%的硫氰酸钾溶液, 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显色20分钟后, 于λ=460nm处, 2cm比色皿, 用上述分光光度计测定其吸光度 (A) 。

(1) 加入硫脲 (2) 不加入硫脲

实验证明:加了硫脲后, 溶液的稳定时间大大延长了, 显色后放置20分钟, 在3小时内进行比色线性关系比较好。

2.2 硫脲用量的实验。

取等体积的钼标准溶液6份分别放于50ml的容量瓶中, 依次加入10ml硫酸-硫酸铜混合液, 混匀, 冷却后分别加入1, 2, 3, 4, 5, 6ml 5%的硫脲溶液, 混匀, 放置10分钟后, 再分别加入5ml20%的硫氰酸钾溶液, 用水稀释至刻度, 摇匀。20分钟后发现, 加5%的硫脲溶液少于2ml时, 显色不正常, 而多于6ml时则显色液很不稳定, 并且易出现浑浊, 而加入5ml的显色液即使在三十多度其吸光度仍能保持在3小时不变, 因此, 硫脲的用量5ml为最佳。

2.3 分光波长的选择。

从表2可以看出, 用波长460nm进行比色, 含量与吸光度A的比值k, 比用波长430nm进行比色所得的K值稳定, 因为增大波长提高了钼的吸光度, 使显色液的梯度增大, 比色的线性关系较好。因此本法选定波长460nm进行钼的测定。

λ=430nm

3 本法与生产实验结果对照

从表3可以看出, 用本法测定的表样的结果与真值在误差范围内完全吻合, 并且本方法操作简单, 重现性好, 精确度高, 易于掌握, 适应于批量样品的测定。

4 方法与讨论

4.1 分析方法。

准确称取0.1000~1.0000g试样于20ml高铝坩埚中, 加入3~4g Na2O2混匀, 放入700~750℃马弗炉中熔融15分钟 (中间摇动一次) 取出, 冷却, 放入250ml烧杯中, 用40ml水浸取, 冷却后移入100ml容量瓶中, 干过滤。

吸取滤液25ml于50ml容量瓶中, 10ml硫酸-硫酸铜混合液, 混匀, 冷却后加5ml 5%的硫脲溶液, 混匀, 放置10分钟, 加5ml 20%的硫氰酸钾溶液, 用水稀释至刻度, 摇匀, 同标准曲线一样进行比色。

4.2 讨论。

(1) 实验中的酸度控制很重要, 否则测定结果偏低。

(2) 硫氰酸钾的浓度不能低于1.5%, 否则吸光度偏低且显色缓慢。

参考文献

[1]岩石矿物分析编写小组.岩石矿物分析[M].北京:地质出版社, 2011, 2, 347.

[2]YD2.7.31-91硫氰酸盐差示光度法测定钼的方法[S].

[3]孙琳.比色法测定矿石中的钼[J].贵州地质, 2008.

硅钼蓝比色法测定植株中的硅 篇6

关键词:硅钼蓝比色法,植株,硅,测定

硅是地球上含量最丰富的第二大元素, 生长在土壤中的植物体内都含有硅元素。近年来, 硅对植物的有益作用越来越受到科学家的关注, 植物中硅元素含量的测定也成为研究中不可缺少的环节之一[1,2,3]。目前植物中硅元素的测定一般多采用灵敏度较高、操作简单、快速准确的硅钼蓝比色法, 此方法已经被广泛应用。但在硅钼蓝比色法的测定条件、待测液的制备、测定器皿的处理等方面, 又常常被忽视。在测定过程中处理方式稍有不当就会造成环境硅的污染, 进而影响测定结果的准确性, 导致结果失败。笔者对测定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干扰因素进行了长期的探索, 对测定环节的注意事项进行了总结, 现介绍如下。

1 试验原理

植株经过强碱消煮后, 浸出的硅酸在一定酸度条件下与钼试剂反应生成硅钼酸, 用草酸等掩蔽剂去处磷的干扰后, 硅钼酸可被硫酸亚铁铵等还原剂还原为硅钼蓝, 在一定浓度范围内, 蓝色深浅与硅含量成正比, 可用比色法进行测定[4,5]。

2 试验试剂

0.1、0.5、4 mol/L Na OH, 4 mol/L HCl;0.05、0.3、3 mol/L H2SO4, 5%硫酸亚铁铵溶液 (5 g (NH4) 2SO4Fe SO46H2O溶于100 m L3 mol/L H2SO4) 或15 g/L抗坏血酸溶液 (1.5 g抗坏血酸溶于100 m L 3 mol/L H2SO4) 、5%钼酸铵溶液、5%草酸溶液;2, 6-二硝基酚指示剂。

3 试验仪器

721型分光光度计、30 m L镍坩锅、高温电炉、50 m L容量瓶等。

4 试验方法

4.1 植株消煮

取10 m L 4 mol/L的Na OH于镍坩锅中, 在电热板中加热蒸干, 准确秤取磨细的待测植株风干样品0.05~0.10 g撒在锅中Na OH上, 加盖盖好放在普通电路上加热灰化后, 移入高温电炉, 在700~720℃下熔融10 min, 冷却后用重蒸水洗入装有10 m L 4 mol/L HCl的100 m L容量瓶中, 定容, 即为硅待测液。

4.2 测定

准确吸取1~10 m L (含硅20~120μg) 范围内待测液于50 m L容量瓶中, 稀释至15 m L左右, 加1滴2, 6-二硝基酚指示剂, 用0.1 mol/L Na OH和0.05 mol/L H2SO4调至微黄, 摇匀, 室温下放置15~20 min, 然后加入5 m L 0.3 mol/L H2SO4和5 m L 5%钼酸铵溶液, 摇匀, 室温下放置5~20 min, 再依次加入5 m L 5!!%草酸溶液和5 m L 5%硫酸亚铁铵溶液或15 g/L抗坏血酸溶液, 定容, 20 min后在721型分光光度计上700 nm光波下比色, 同时做空白试验。

4.3 标准硅溶液的配置

用优级纯浓盐酸浸泡10 g纯石英结晶1 h, 用水冲洗数次, 烘干, 在玛瑙研钵中研成细粉, 将此细粉移入石英坩埚中烧至红热, 维持片刻后冷却, 贮于称量瓶中。准确称取经上述处理的石英粉0.534 7 g于铂坩埚, 加入碳酸钠4 g搅匀, 在920℃的电炉中熔融30 min, 取出稍冷, 融块用热水溶解, 洗入500 m L容量瓶中, 定容后立即倒入塑料瓶中, 即为500μg/m L硅标准贮备液。吸取此溶液50 m L, 定容至500 m L, 配置成50μg/m L硅标准溶液。

4.4 标准曲线绘制

在样品测定的同时, 用半微量滴定管分别吸取50μg/m L的硅标准溶液0、0.4、0.8、1.2、1.6、2.0、2.4 m L于50 m L容量瓶中, 再按测定步骤依次加入试剂即得0、0.4、0.8、1.2、1.6、2.0、2.4μg/m L的硅溶液, 以标准溶液浓度为横坐标、吸光值为纵坐标, 绘制出0~2.4μg/m L的硅标准曲线。

4.5 结果计算

5 注意事项

5.1 水和试剂的选择

硅钼蓝比色法非常灵敏, 要想获得理想数据, 试验中所有试剂必须采用分析纯及以上, 试验用水不能用一般的蒸馏水, 必须为重蒸水, 因为硅钼蓝比色法灵敏度很高, 普通蒸馏水会影响试验结果, 使结果偏高。

5.2 器皿的选择与洗涤

由于玻璃器皿含有硅元素, 因此为了防止硅污染, 在硅的测定中要尽量使用塑料器皿或对玻璃器皿进行正确处理。玻璃器皿的正确处理是硅钼蓝比色法中获得准确数据的基础。测定的玻璃器皿最好选择型号一致的硬质玻璃, 清洗后在温度为60~70℃:浓度为1∶10的盐酸中浸泡, 去除附在器皿上的硅酸盐, 然后用1∶3的氨水浸泡去除游离硅, 最后用自来水和重蒸水反复冲洗后, 放入重蒸水中浸泡过夜。

5.3 显色时间的控制

在一定的酸性条件下待测液经硫酸和钼酸铵反应后显色生成硅钼黄, 硅钼黄经还原剂作用后变成蓝色的硅钼蓝, 硅钼蓝的显色时间长而稳定, 优于硅钼黄[6,7,8]。但硅钼蓝的成败取决于硅钼黄的显色速度及稳定时间, 而在相同的酸度条件下, 硅钼黄的稳定时间受温度影响很大, 因此从加入钼酸铵到加入草酸和还原剂的时间应视温度具体而定, 一般随温度的升高, 放置时间适当缩短, 室温15℃以下放置20 min, 15~20℃放置15~10 min, 30℃以上时不应超过5 min。若硅钼黄的显色时间控制得不准确, 也会引起较大的误差, 使测定结果不可用。

5.4 还原剂的选择

硅钼黄经还原剂还原后显色成硅钼蓝, 通常用到的还原剂主要是硫酸亚铁铵或抗坏血酸。试验证明在标准曲线绘制时不加入空白试剂, 用硫酸亚铁铵做还原剂的标准溶液可以取得较好的相关性, 但加入空白试剂时曲线会出现偏差, 而用抗坏血酸处理时, 无论是否加入空白试剂, 曲线的相关性都很好, 因此建议用抗坏血酸代替硫酸亚铁铵做还原剂。另外无论采用哪种还原剂, 都需随用随配。

5.5 待测液的处理

含硅水溶液会发生不同程度的聚沉反应, 从而使试验结果偏低, 一般聚沉反应与溶液的硅浓度和温度有关, 因此为防止硅聚沉对试验结果的影响, 待测硅溶液应尽快测定, 实在来不及测定应冷藏放置, 对浓度较大的溶液应进行适当的稀释。

5.6 显色计的匹配

为了使被测定的样本有相对一致的比色条件, 试验时必须统一显色条件。不同的盐类对硅比色法的影响也应进行考虑, 硫酸根与氯根对显色有不同的影响。试验中如果使用硫酸钼酸铵系统, 整个试验过程就要防止氯化物的参与, 提取时加入的电介质为硫酸;如果要排除硫酸根的影响, 在整个试验中就要防止硫酸根的参与, 可采取盐酸钼酸铵系统比色, 提取和制备过程中都必须用氯化物和盐酸。

5.7 测定体积的确定

测定时吸取的待测液的体积根据待测液的浓度而定, 要求含硅量在20~120μg, 即定容后比色的的浓度在标准曲线的区间范围内, 为了确定吸取体积, 实验前应做预备试验, 估算待测液浓度[9,10,11]。另外, 为了防止显色体积差异造成的浓度差异和显色差异, 应尽量使标准溶液和待测液的体积在显色时控制在相同范围内, 即在试验时吸取待测液后, 统一稀释到15 m L左右。

6 结语

硅钼蓝比色法是一种灵敏度很高的硅测定方法, 在试验中玻璃器皿的洗涤、试剂和水的选择、显色条件的控制等都是不容忽视的环节。硅钼蓝比色法有钼酸铵硫酸系统和钼酸铵盐酸系统2种处理方法, 2种方法不能同时混合使用。试验中采用的还原剂主要有抗坏血酸还原剂和硫酸亚铁铵还原剂, 结果证明用抗坏血酸做还原剂测得的结果相对更好。由于显色时间、显色体积以及显色温度的控制都会对试验结果产生影响, 为保证结果的准确性, 试验时都应对其进行正确的把握。

参考文献

[1]陈平平.硅在水稻生活中的作用[J].生物学通报, 1998, 33 (8) :6-8.

[2]朱韵芬, 王振权.土壤中硅的比色法测定中若干问题[J].土壤, 1986 (5) :267-270.

[3]鲍士旦.土壤农化分析[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1999.

[4]邹邦基.植物的硅素营养[J].土壤通报, 1980 (3) :44-45.

[5]邢雪荣, 张蕾.植物的硅素营养研究综述[J].植物学通报, 1998, 15 (2) :34-41.

[6]TAKAHASHI E, MA J F, MIYAKE Y.The possibility of silicon as an essential element for higher plants[J].Comments Agric Food Chem, 1990, 21 (2) :99-102.

[7]EPSTEIN E.The anomaly of silicon in plant biology[J].Proc Natl Acad Sci, 1994, 91 (1) :11-17.

[8]EPSTEIN E.silicon[J].Ann.Rev.Plant Physiol.Plant Mol.Biol., 1999, 50 (1) :641-644.

[9]MA J F, MIYAKE Y, TAKAHASHI E.Silicon as a beneficial element for crop plants[J].Studies in plant Science, 2001 (8) :17-39.

[10]MA J F, GOTO S, TAMAI K, et al.Role of root hairs and lateral roots in silicon uptake by rice[J].Plant Physiol, 2001, 127 (4) :1773-1780.

比色法检测 篇7

关键词:芴酮比色法,锗含量,试验要点,比色测定条件

从20世纪40年代开始, 锗就是半导体生产的主要材料之一;半导体锗广泛应用于工业、计算机和国防等诸多领域。从20世纪70年代起, 锗开始从单一的半导体领域扩展到红外光学、光纤、催化剂及医药领域。锗在诸多领域的广泛应用, 体现了锗材料的特殊地位, 也给锗的提炼和生产带来了迅速的发展。绝大部分煤中含有锗, 其含量都较低一般在5×10-6左右, 个别情况其可达 (100~200) ×10-6。虽然煤中锗的含量虽很低, 但从煤炭中提出锗仍然是行之有效的。一方面, 是我国的煤储藏量和开采量都很大;其次, 我国的煤区中含锗矿区或煤层很多, 且锗含量相当可观, 达到了提取利用品位;再有, 近年来我国在煤中提取锗技术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 并促使了煤中提取锗的技术的不断提高, 所以煤已成为锗的重要来源之一。

煤中锗的测定方法有诸多种, 针对煤中锗的品位较低的实际情况, 对比煤中锗的不同测量方法, 其中蒸馏分离—苯芴酮比色法应用最为广泛。根据国家标准《煤中锗的测定方法》GB8207-87中主要步骤为:1) 用硝酸、磷酸、氢氟酸混合酸将煤样灰化分解;2) 将分解后的溶液制成6mol/L盐酸溶液;3) 然后将分解后的盐酸溶液进行蒸馏, 使锗以四氯化锗化合物分离出来;4) 最后将逸出来的四氯化锗通1.2mol/L的盐酸, 在该盐酸浓度下锗与苯芴酮生成桔红色不溶性络合物, 该络合物在悬浮剂存在时呈透明溶液。

1 煤样蒸馏分离锗试验要点探讨

1.1 煤样的灰化要点

称取一定量的煤样平铺于灰皿中, 将其置于马弗炉中;马弗炉的加热过程要分两步完成, 并保证炉中空气的畅通。第一步, 在30min内将马弗炉从室温逐渐升到550℃并保温2h;第二步, 在第一步的基础上再将温度升到625℃左右, 保温2h以上, 至无黑色煤粒止。煤在灰化时马弗炉里的加热过程要进行严格的控制, 若灰化条件控制不当, 则锗就会挥发损失。如当温度达到710℃时Ge O将会发生升华;当温度达到600℃以上时Ge S2将出现升华;当温度达到430℃时Ge S将发生升华。因此, 总结其煤样的灰化的要点为:马弗炉中其升温速度要非常缓慢, 且灰化温度要低、供氧量要充足, 只要在这样的条件下进行灰化, 才能使锗慢慢转化成高价锗而固定下来。

1.2 灰样的处理要点

将灰化后的灰样放入聚四氟乙烯坩埚内, 用混合酸溶解灰样, 然后把坩埚放在电热板上进行缓慢加热直至该溶液为粘稠状液体;且加热过程要缓慢进行, 如果加热速度过快灰样还没被充分溶解就被蒸发掉, 导致锗的测量结果偏低。

1.3 锗的蒸馏分离要点

灰样分解后, 接下来就是将共存离子与锗分离;因为诸多种共存离子能与显色剂苯芴酮生成有色络合物, 该物质在比色对比是干扰锗离子的测定。共存离子的分离过程如下:首先将含硅的化合物分离, 采用混合酸分解样品, 含硅的化合物将以Si F4逸出除去;接下来就是分离四氯化锗, 采用蒸馏的方法;四氯化锗的沸点 (86℃) 比其它共存离子的氯化物沸点低, 经过蒸馏很容易将其分离开来;然后采用蒸馏法去除锡、钼与磷酸的络合物、高价砷、锑, 因为这些物质不易蒸发;最后将混合酸分解后的灰样制成盐酸浓度为6mol/L的溶液, 蒸馏时锗以四氯化锗的形式逸出, 经冷凝后用水吸收, 而其它共存离子仍残留在蒸馏瓶中。

2 比色测定条件的探讨

2.1 亚硫酸钠与选浮剂 (动物胶) 在比色测定中的作用

亚硫酸是一种还原剂, 能够消除强氧化剂对苯芴酮颜色的影响。因对四氯化锗进行蒸馏分离时, 不管采取何种控制措施, 其溜出液里都不可避免地伴有铬、锰、硒等强氧化物;这些强氧化剂能将溶液中的Cl-氧化而生成氯气, 该气体对显色剂苯芴酮的颜色有很大的影响, 导致锗的测量结果不准确。所以在加显色剂前, 加入还原试剂亚硫酸钠以此来消除强氧化剂对Cl-的影响。

悬浮 (动物胶) 具有防止锗一苯芴酮桔红色颗粒沉聚的作用, 能够提高锗的测量精度。溶液中锗与苯芴酮所生产的络合物是一种微溶物, 所以溶液中有该络合物的沉淀;当进行比色时, 该络合物能吸收射入光线, 使入射光线无法形成有效的散射光线, 导致透光率减少而影响测定结果。当加入适量的悬浮剂后, 能增加锗与苯芴酮所生产的络合物的透明度;所以在加入显色剂前加入动物胶能有效的提高测量精度。

2.2 显色酸度的选择

酸度对显色反应后溶液的色度影响很大。其酸度对吸光度的影响规律见下表1。

为了准确地完成比色测定, 显色反应后溶液的颜色需要保持稳定, 所以必须对酸度范围进行严格的控制。通过大量文献和试验数据考证, 酸度范围[H+]在1~1.5mol/L有较稳定的显色反应, 且最佳酸度[H+]为1.2mol/L时显色反应最溶液比对。

2.3 显色时间的选择

大量数据和资料显示锗与悬浮物、苯芴酮形成的胶速三元络合物的显色变化情况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显色上升阶段, 络合物经过一段时间后达到稳定显色期;第二阶段为稳定显色期, 即络合物在该阶段的显色稳定不变;第三阶段为沉聚微粒出现期, 即溶液中缓慢地出现锗与苯芴酮桔红色络合物的沉聚微粒, 该微粒的产生使溶液局部浓度发生变化而导致测量结果不正确。根据大量的实验数据表明, 在最佳酸度条件下, 显色反应在显色开始的50分钟后趋于稳定, 1h~8 h之内吸光度平稳, 超过9 h后吸光度的稳定性逐渐减弱;所以在显色反应后的1~8h之内能准确的测定不同显色时间的吸光度, 测得的结果能准确的进行比色测定。

2.4 显色剂用量的确定

大量的数据表明, 在最佳酸度下, 显色剂的用量对比色测定结果有很大的影响。如果用量偏少, 致使显色剂不能和锗完全络合, 导致其测定的结果偏低;如果用量偏大, 致使显色剂完全络合, 还留有残余显色剂本身的颜色, 该颜色和对比颜色混合, 导致不能准确比对其颜色, 也影响其测量结果的准确性。根据试验, 显色剂用量在4.5ml~5.5ml时吸光度平稳, 以5ml为佳。

3 结论

苯芴酮法测定煤中锗的诸多因素中, 其中以蒸馏分离锗试验和比色测定条件的两方面因素影响较大, 如果能按照上述要点来处理、分析煤样, 就能获得可靠的测定结果。

比色法检测 篇8

1 钒酸铵容量法测定煤中铀含量

1. 1 实验原理

首先用磷酸分解煤样中的氧化铀,使固态氧化铀溶于磷酸,成为六价铀离子; 然后用硫酸亚铁将六价铀还原为四价铀离子; 过量的亚铁离子用亚硝酸钠氧化为三价铁离子,而四价铀盐与磷酸生成稳定的络合物不会被亚硝酸钠氧化; 采用尿素将过量的亚硝酸钠分解,使溶夜中只存在四价铀离子。在25% ~ 30% 的磷酸介质中,以苯基代邻氨苯甲酸及二苯胺磺酸钠为指示剂,用钒酸铵标准溶液测定四价铀离子含量,即可计算得出煤中铀含量。整个过程的主要反应式如下:

1. 2 实验试剂

实验所用试剂包括: 浓度3% 的高锰酸钾溶液; 浓度10% 的硫酸亚铁铵溶液( 称取10 g试剂,溶于2% 的硫酸溶液中) ; 浓度20% 的亚硝酸钠溶液; 浓度30% 的尿素; 苯基代邻氨苯甲酸溶液( 称取0. 2 g试剂和0. 2 g碳酸钠溶于少量水中稀释到100 m L) ; 浓度0. 5% 的二苯胺磺酸钠;钒酸铵标准溶液( 精确称取0. 2948 g NH4VO3溶于200 ~ 250 m L热的1∶ 1 硫酸中,冷却后用水稀释到1 000 m L,此溶液1 m L相当于0. 0003 g铀) 。

1. 3 试验方法

准确称取2. 0000 g煤样于瓷舟中。将煤样置于马弗炉内,缓慢升温到550 ~ 600 ℃,使煤样碳化至无黑色颗粒,取出冷却。将碳化后的煤样转入150 m L烧杯中,用几滴水润湿,加3 m L过氧化氢,摇匀放置片刻; 然后加入15 m L磷酸( 分析纯) ,加盖,置于加热板上加热煮沸5 ~ 7min; 取下表面皿并冲洗,稍冷后加25 m L热水,用定性滤纸过滤,再加入热的1∶ 2 磷酸溶液冲洗烧杯两次( 每次25 m L) 。

过滤完成后,往装有滤液的三角烧瓶中加几滴高锰酸钾溶液至红色不退为止; 然后将三角烧瓶置于加热板上加热煮沸,若此时红色退去,可补加高锰酸钾溶液到红色; 最后加入3 m L浓度10% 的硫酸亚铁铵溶液煮沸。待溶液冷却后,分别加入5 m L的盐酸( 分析纯) 摇匀、5 m L浓度20% 的亚硝酸钠溶液摇动至棕色突然消失,立即沿瓶壁加入5 m L浓度30% 的尿素,摇动至大量气泡消失为止。放置5 min后,加入苯基代邻氨苯甲酸、二苯胺磺酸钠指示剂各3 滴,用标准钒酸铵溶液滴定至1 min内淡红色不消失为终点。

1. 4 结果计算

煤样中含铀量计算式如下:

2 比色法测定煤中铀含量

2. 1 实验原理

将灰化后的煤样用混合铵盐熔融,然后用含硝酸盐的稀硝酸浸取。浸取液通过磷酸三丁酯色层柱,使铀与干扰元素分离; 用洗脱液洗下柱上吸附的铀。在弱碱性溶液( p H = 8. 0) 中,铀与2- ( 5 - 溴- 2 吡啶偶氮) - 5 - 二乙胺基苯酚( Br- PADAP) 形成有色的二元络合物,通过测定吸光度,求得煤中铀的含量。

2. 2 测定步骤

2. 2. 1 工作曲线的绘制

准确吸取0 m L、1 m L、2 m L、3 m L、4 m L和5 m L铀工作标准溶液分别注入色层分离柱的贮液杯中,使溶液通过色层分离柱。待滤液流尽后,分别用淋洗液和离子水冲洗色层分离柱,此时铀被吸附; 再用水和洗脱液淋洗,使铀洗脱;最后全部收集于50 m L的容量瓶中。往容量瓶中分别加入2 m L混合掩蔽剂、1 滴酚酞指示剂;用Na OH调到粉红色,再用HCl溶液调到无色,加2 m L三乙醇胺缓冲溶液、8 m L丙酮和2 m L Br - PADAP乙醇溶液,用水稀释到刻度,摇匀,放置30 ~ 60 min; 然后用1 cm比色皿,在580nm波长下,以铀的质量( μg) 为横标准,标准溶液吸光度为纵坐标,绘制铀的工作曲线,同时测定样品溶液的吸光度。测试数据见表1,绘制工作曲线如图1 所示。

2. 2. 2 煤样的灰化与预处理

准确称取1 g煤样于瓷坩埚中,放入马弗炉中,由室温升到600 ℃,并在此温度下保温1 h到无黑色炭粒为止。取出坩埚冷却,然后加入3g混合铵盐并混匀,再用1 ~ 2 g混合铵盐覆盖。把瓷坩埚置于电炉上,先在低温下熔融15 ~ 20min,然后稍微升高温度使其冒白烟,再升温直到白烟冒尽,稍冷加入20 m L淋洗液,加热使盐类物质溶解。

2. 2. 3 铀的分离与测定

用小漏斗将灰样处理液直接滤入色层分离柱的贮液杯中,使滤液通过色层分离柱。样品测试步骤与绘制工作曲线的步骤相同。最后用分光光度计,测定样品溶液的吸光度,从工作曲线上查样品溶液中铀的含量( μg) 。

3 实验结果及讨论

用亚铁—钒酸铵容量法和比色法测得的铀含量结果见表2。

由表2 可知,不管是用亚铁—钒酸铵容量法,还是用比色法测定煤中铀的含量都在误差范围之内,说明两种方法均能满足测试要求。但是,比色法需采用离子交换树脂或萃取色谱分离方式,分析时间冗长,手续繁杂,不能及时提供分析数据,而且在萃取时用的药品大多都是有机试剂(如丙酮、Br-PADAP乙醇溶液)对大气环境、水环境以及人体都会造成危害;而亚铁—钒酸铵容量法简便、快速、测定终点清晰,是测定煤样中铀的较理想方法。

摘要:对同一煤样分别采用钒酸铵容量法和比色法测定其中的铀含量,所得结果均满足测试要求,对比认为,钒酸铵容量法具有简便、快速、测定终点清晰等特点,是测定煤样中铀的较理想方法。

关键词:煤样,铀,测定,钒酸铵容量法,比色法

参考文献

[1]宋金如.铀矿石的化学分析[M].北京:原子能出版社,2006.

[2]孙嘉彦,殷有林.铀钍矿石的化学分析[M].北京:原子能出版社,1986.

[3]董灵英.铀的分析化学[M].北京:原子能出版社,1982.

比色法检测 篇9

皂苷是生理活性广泛的一种特殊的苷类。皂苷普遍具有抗炎抑菌、抗真菌、抗肿瘤、降胆固醇、祛痰止咳、祛风湿、免疫调节及兴奋或抑制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 已成为食品与营养学研究的热点之一。因此, 建立柠檬蜡伞总皂苷含量准确、快速和简便的定量方法是十分有意义的。本文借鉴文献报道皂苷的测定方法, 以人参皂苷为对照品, 从显色体系筛选和波长选择等方面对柠檬蜡伞总皂苷进行测定, 为其总皂苷生物活性的进一步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1 试验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与仪器

柠檬蜡伞, 购自阿尔山地区;人参皂苷Rg1标准品, 上海同田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其他化学试剂均为国产分析纯。RE-52A旋转蒸发器, 上海亚荣生化仪器厂;WFJ7200可见光光度计, 上海尤尼柯仪器有限公司;TU-1810PC型紫外可见光光度计, 北京普析通用仪器有限公司;SHC-A水浴振荡器, 江苏金坛中大仪器厂。

1.2 试验方法

1.2.1 样品溶液的制备

称取干燥粉碎柠檬蜡伞样品3g于250m L碘量瓶中, 加入75m L 80%乙醇为提取溶剂, 浸泡0.5h后, 50℃水浴振荡提取2h, 收集滤液, 滤渣相同条件下再提取1次, 合并滤液, 定容至200m L, 水饱和正丁醇萃取3次, 正丁醇层真空浓缩至干, 用甲醇洗下, 定容备用。

1.2.2 标准溶液的配制

称取干燥至恒重的人参皂甙Rg1 4.8mg, 用10m L60%乙醇溶解, 配制成0.48mg/m L标准溶液。

1.2.3 比色体系的选择与最大吸收波长测定

(1) 香草醛-浓硫酸法。取0.125m L样品溶液于具塞试管中, 60℃水浴挥干, 加0.2m L 5%的香草醛乙醇溶液, 再加入5.8m L 80%的浓硫酸, 摇匀, 于60℃水浴加热15min, 取出后在冰水中冷却, 20min后, 200~900nm扫描得其最大吸收波长。以不加样品的平行样为空白, 按上述方法做5份平行样, 在最大吸收波长下, 测定其吸光度。

(2) 香草醛-高氯酸法。取0.125m L样品溶液于具塞试管中, 60℃水浴挥干, 加0.2m L 5%的香草醛冰乙酸溶液, 再加入0.8m L高氯酸, 摇匀于60℃水浴加热15min, 取出立即用自来水冲至室温, 加冰乙酸5m L, 混匀静置20min, 200~900nm扫描得其最大吸收波长。以不加样品的平行样作空白。按上述方法做5份平行样, 在此波长下, 测其吸光度, 计算精密度。

(3) 浓硫酸法。取0.125m L样品溶液于具塞试管中, 60℃水浴挥干, 再加入6m L 80%的浓硫酸, 摇匀, 于90℃水浴加热30min, 取出后放置30min, 以不加样品的平行样为空白, 200~900nm扫描得其最大吸收波长。按上述方法做5份平行样, 在此波长下, 测其吸光度。

(4) 浓硫酸-甲醇法。取0.125m L样品溶液于具塞试管中, 60℃水浴挥干, 加硫酸-甲醇 (7∶3) 溶液6m L, 60℃水浴保温1h, 以不加样品的浓硫酸-甲醇溶液为对照在200~900nm进行扫描。按上述方法做5份平行样, 在此波长下, 测其吸光度。

(5) 最大吸收波长的确定。取人参皂甙标准品溶液0.3m L, 60水浴挥干溶剂, 加入新配制的5%香草醛-冰乙酸液0.2m L, 高氯酸0.8m L, 60℃水浴加热15min, 冷却, 加冰乙酸5m L, 混匀静置20min, 于200~900nm范围内扫描, 以60%乙醇溶液随行空白。

1.2.4 方法学考察与样品总皂苷含量测定

对该方法的稳定性、重现性、精密度和加标回收率等进行测定, 并对柠檬蜡伞总皂苷含量进行了测定。

2 结果与分析

2.1 比色体系的确定

由图1、图2、图3和图4可知:不同的测定方法同一样品的最大吸收波长和吸光度均有不同结果。采用香草醛-浓硫酸法, 显色后扫描的最大波长为463nm;采用香草醛-高氯酸法, 显色后扫描的最大波长为545nm;采用浓硫酸法, 显色后扫描的最大波长为310nm;采用浓硫酸-甲醇法, 显色后扫描的最大波长为313nm。采用4种比色体系, 在其最大波长下做精密度试验, 结果见表1。

由表1可知:香草醛-浓硫酸法精密度较差, 吸光度偏低, 糖类在此法中干扰较大, 且稳定性也差。浓硫酸与浓硫酸-甲醇法虽然吸光度很大, 但精密度很差, 况且浓硫酸不是皂苷的特异性显色剂, 误差较大。香草醛-高氯酸法精密度较高, 且受糖类干扰较小。综合考虑, 选用香草醛-高氯酸比色体系来测定柠檬蜡伞总皂苷含量。图5可知:人参皂苷Rg1的最大吸收波长为545nm, 与柠檬蜡伞样品的最大吸收波长一致, 因此选择545nm为最大吸收波长。

2.2 标准曲线的绘制

准确吸取标准溶液0.1、0.2、0.3、0.4和0.5m L于10m L具塞试管中, 60℃水浴挥干溶剂后, 加入新配制的5%香草醛-冰乙酸溶液0.2m L, 高氯酸0.8m L, 60℃水浴加热15min, 冷却, 加冰乙酸5m L, 混匀静置20min, 测OD545nm, 以60%乙醇溶液随行空白。以吸光度为纵坐标, 皂苷浓度为横坐标, 绘制标准曲线。拟合得回归方程为:y=3.5494x+0.0102 (R2=0.999) , 表明皂苷的含量和吸光度在0~0.24mg之间存在良好的线性关系。

2.3 方法学考察

2.3.1 稳定性试验

准确吸取供试样品0.15m L于10m L具塞试管中, 于60℃水浴挥干溶剂。按标准曲线项下方法进行显色, 分别放置不同时间后, 测OD545nm。每个测定时间平行3次。测定时间在5~10min时, 吸光度值偏低, 15min后趋于稳定, 60min后略有下降 (见图7) 。因此, 测定时间选择在15~60min之间较为合适。

2.3.2 精密度

取0.15m L样品溶液5份, 按标准曲线项下方法显色, 测定OD545nm值, 分别为0.555、0.586、0.576、0.547和0.568, 计算得出相对标准偏差RSD=2.77%, 表明此方法精密度较高。

2.3.3 重现性

准确称取3g粉碎后柠檬蜡伞样品5份, 按1.2.1提取槐花总皂苷。各取0.15m L, 平行3次, 按标准曲线方法测定其吸光度, 计算RSD值。结果显示:相对标准偏差RSD仅为3.01%, 该方法重现性较好。

2.3.4 加样回收率

取0.2m L已知总皂苷含量的样品溶液7份于具塞试管中, 加入0.48mg/m L的标准品溶液100u L, 按标准曲线法, 于OD545nm处测定其吸光度。由表2可知:该方法的平均回收率为99.58%, RSD=2.57%, 表明该法准确度较高。

2.4 样品测定

准确称取3g粉碎后柠檬蜡伞样品5份, 按1.2.1方法提取总皂苷, 测OD545nm值, 并代入标准曲线回归方程计算总皂苷含量。由表3可知:柠檬蜡伞样品总皂苷的平均含量为2.408%, RSD为0.83%。

3 结论

本试验通过对柠檬蜡伞总皂苷含量测定显色体系的考察, 选择香草醛-高氯酸法为最佳的显色体系。以人参皂甙Rg1为对照品, 最大吸收波长为545nm, 其标准曲线的回归方程为y=3.5494x+0.0102 (R2=0.999) , 总皂苷含量与吸光度在0~0.24mg之间存在良好的线性关系, 符合朗伯-比尔定律。

该方法稳定性较好, 测定时间可选择在15~60min之间。精密度较高 (RSD=2.77%) , 重现性较好 (RSD=3.01%) , 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58% (RSD=2.57%) , 准确度较高。柠檬蜡伞样品总皂苷的平均含量为2.408% (RSD=0.83%) 。此法是一种简便快速、准确灵敏、重现性较好的测定柠檬蜡伞总皂苷含量的方法, 适合于试验室使用, 可为柠檬蜡伞总皂苷的定量提供可靠的试验方法。

摘要:比较了香草醛-浓硫酸法、香草醛-高氯酸法、浓硫酸法和浓硫酸-甲醇法4种显色体系对柠檬蜡伞总皂苷含量测定的影响, 并对优选出的香草醛-高氯酸法的方法学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香草醛-高氯酸法标准曲线回归方程为:y=3.5494x+0.0102 (R2=0.999) , 总皂苷含量与吸光度在0~0.24mg之间存在良好的线性关系。该法精密度较高 (RSD=2.77%, n=5) ;重现性较好 (RSD=3.01%) ;稳定性较好, 测定时间在15~60min内稳定;加标回收率较高, 平均为99.58% (RSD=2.57%, n=7) ;柠檬蜡伞样品总皂苷平均含量为2.408% (RSD=0.83%) 。该法操作简单、准确和快速, 是测定柠檬蜡伞总皂苷的优良方法。

关键词:柠檬蜡伞,总皂苷,含量测定, 香草醛-高氯酸比色法

参考文献

[1]万宇, 包金刚, 图力古尔.阿尔山野生商品菌类资源[J].中国食用菌, 2009, 28 (2) :11-13.

[2]戴玉成, 图力古尔.中国东北野生食药用真菌图志[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7:89.

[3]计红芳, 张令文, 张磊等.柠檬蜡伞多糖的提取工艺研究[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1, 39 (4) :20-23, 27.

[4]屠兰英, 黄梓平, 李琼.“青海444”燕麦中皂苷提取工艺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 2011, 39 (2) :836-837, 842.

[5]舒国伟, 吕嘉枥, 陈合.比色法测定蒺藜甾体皂苷的研究[J].食品工业科技, 2006, 27 (8) :180-182.

[6]张中伟, 谢明勇, 王远兴, 等.比色法测定苦瓜总皂苷[J].南昌大学学报:理科版, 2009, 29 (5) :447-449, 453.

[7]方敏, 占才贵, 宫智勇.比色法测定玉米须皂甙的研究[J].粮油加工, 2010 (2) :95-98.

[8]兰霞, 王洪新.比色法测定甘草中总皂苷的含量[J].时珍国医国药, 2007, 18 (4) :886-887.

[9]陈华国, 靳凤云, 赵超, 等.胡芦巴中总皂苷的含量测定[J].光谱试验室, 2010, 27 (2) :580-582.

上一篇:吸毒及服刑人员下一篇:应用及发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