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检查监督(共12篇)
安全检查监督 篇1
近年来, 各级供电企业在安全生产监督检查方面不断创新工作思路, 完善工作机制, 强化工作措施, 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尤其是通过开展不定期的暗访活动, 不仅有效遏制了各类违章行为的发生, 而且强化了安全责任的落实, 有力地促进了安全生产整体水平的提升。
1暗访要搞好几个结合
1.1突击暗访与定期明察相结合
为了提高暗访工作的效果和质量, 可派出工作人员重点对基层单位的生产现场进行暗访, 检查作业现场安全措施是否完备、作业人员行为是否规范、各种资料是否齐全。同时, 对一些单位进行明察, 重点查看基层单位的安全责任制落实及制度流程的落实情况。其目的就是通过暗访与明察的有机结合, 及时发现和解决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真正提高安全监督检查质量。
1.2发现问题与挖掘亮点相结合
在暗访时, 要做到好的典型和存在的问题同时看, 对存在的问题及时指出;对好的典型当场表扬, 宣扬其工作中的亮点和特色, 激发和鼓舞基层单位干好工作的信心和决心。在进行暗访结果通报时, 也要重申和强调, 检查中所暴露的问题不是其工作的全部, 做到肯定成绩与暴露问题相结合, 使被查单位感觉这样的检查方式公平、公正, 利于工作的改进与提高。
1.3解决问题与探讨研究相结合
整个暗访过程不应只停留在表面, 而是应边检查, 边讨论, 边研究。对一些深层次的问题要敢抓敢管和善抓善管;对一些薄弱环节, 要当面进行讲解, 提出可行的改进措施和办法, 并督促其建立健全科学有序的管理机制;对一些带有普遍性的问题, 省、市公司应进行综合研究, 及时出台相关管理办法及措施, 确保问题及时得到解决。
1.4追踪回访与整改查验相结合
衡量暗访是否取得实效, 关键是要看被监督者是否通过暗访真正解决问题, 改进工作, 克服不足, 而这一切都要通过整改来实现。暗访结束后, 暗访人员不应停留在看有关单位上报的整改汇报上, 而是要由专人进行追踪查看, 检查是否进行了整改, 是否发生了变化, 效果是否明显, 是否达到了预期目的。
1.5暗访检查与联合互查相结合
与兄弟单位组成联合互查组, 不定期邀请兄弟单位的安监人员对本公司的生产作业现场进行暗访检查。这种互查违章的形式, 不仅可有效减少由于暗访检查人员在检查时碍于人情充当“老好人”, 对现场发现的违章和不规范现象虚报、瞒报甚至熟视无睹的现象, 而且还可以在互查违章、交流学习的同时, 不断提升暗访检查人员的业务技能水平和现场查处违章的能力。
2暗访应注意的事项
2.1暗访工作要实现常态化
暗访要取得长效, 就必须建立常态机制。要制定相应的暗访管理办法及工作方案, 明确暗访时间、范围和内容, 规范暗访的形式、程序及要求。要坚持不懈地开展暗访, 使基层单位无论是作业现场, 还是日常管理, 都时时刻刻绷紧安全这根弦, 严格遵守各项安全规程, 实现安全生产的可控、能控。
2.2暗访要突出随机性和突击性
暗访工作要突出随机性和突击性, 要坚持做到不打招呼, 直接深入基层管理部门、工区、班组及作业现场。暗访结束时, 不与被检单位正式交换意见。基层单位领导及管理人员得到相关信息后, 要求不得再赶赴现场, 避免给基层单位留下做表面文章和周旋、护短的机会, 确保暗访的质量、效率、效果。
2.3暗访要明确重点和范围
暗访重点可以为各基层单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落实情况、现场安全控制情况, 也可以为某一阶段某项重点活动的开展情况。暗访范围应涵盖基层单位生产现场和机关部室, 包括各类检修预试、安装施工、设备加工制造、业扩工程、事故抢修、报修等作业现场。暗访应严格对照检查标准, 做到查细、查全, 并深刻剖析产生问题的根源, 提出改进措施。在暗访中要坚持原则, 对查出的问题要做到如实反映, 不隐瞒、不虚报, 确保暗访质量。
2.4注重暗访结果的应用
暗访人员在暗访中发现问题, 应立即当场制止并纠正。同时, 事后应高度重视检查成果应用。例如, 在生产调度例会通报暗访发现问题、推广在暗访中发现的工作亮点, 及时提醒干部职工履职尽责。在公司网站开辟活动专栏, 及时发布暗访情况通报和各基层单位整改反馈情况, 实现闭环管理。加强监督考核, 出台《反违章考核办法》, 强化基层单位领导班子管理责任, 对类似问题重复发生、先进经验没有及时应用的单位要加大处罚力度。
2.5注意暗访机制的规范
目前来看, 虽然各地都在广泛使用暗访推进安全管理工作, 但就暗访机制来说, 还没有明确的条例或者文件来进行规范。另外, 暗访结果虽已在业绩考核中发挥作用, 但对于在考核中应占多大比例, 还没有可操作的细节性的明文规定。因此, 暗访的过程、结果的评定、在干部考核中的作用等细节, 都有必要进一步规范和完善。
安全检查监督 篇2
1、坚持每周五安全大检查,次周一复查,周三督查,周六、周日群监以及青安组织突击检查和零点查岗,对查出的问题实行“闭合式”整改。
2、坚持领导干部调度值班下中、夜班检查制度,并执行调度双值班制度,坚持主值班下中夜班,副值班下早中班制度。基层区队值班人员要坚持井上、下24小时不离岗制,空岗就下岗。
3、开展好领导干部“三项指标”量化考核。
4、执行生产副总、生产部室负责人包挂区队制度。包挂人员要协助区队查找问题,研究制定整改措施并负责督促整改,提高区队安全质量管理水平,每季轮换一次。
5、每月成立特种安监小分队及专项或综合安全小分队(每季第一个月成立顶板小分队,第二个月成立机运小分队,第三个月成立综合小分队),安监小分队重点检查事故隐患的整改和现场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落实情况,专项小分队和综合小分队重点检查顶板、机运、火工品等“三大薄弱”的治理情况。安全小分队要严格执行“四定”、“三包”、“二抓”、“一不准”的制度,采取反复查、查反复及“杀回马枪”的检查方式,坚持中、夜班交叉深入井下现场,反“三违”、除隐患。积极开展队际之间的安全监督检查竞赛活动,完成考核指标。
6、长距离巷道贯通时,矿成立的领导小组成员,要与工人同上同下,现场管理要到位。
7、跟班安监员要敢于动真碰硬、严抓细管,狠反“三违”,执行安全生产开工牌、现场交接班、一班三汇报和班评估制度,把现场的隐患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
8、每旬工程部要组织一次掘进质量验收,机电部门要组织一次机电设备、设施验收,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跟踪复查。加强工程质量验收人员管理,对不负责任的人员给予下岗处理。
9、坚持每月初组织召开“评优找差”活动现场会,中旬后组织工程质量评比,生产部室负责人、技术人员和区队“三大员”参加。
10、每班开工前,跟班副区长、班组长必须对施工地点的安全设施、支护、顶底板状况等进行一次全面检查,以核实和确定本班安全工作的重点,按作业规程规定组织生产,坚持班中至少2次巡查和班后验收制度,发现问题及时汇报,对于重点隐患地点、易出问题的环节、工程中的难点要盯住不放,出现重大险情应及时组织人员撤离现场。严格执行安全生产开工牌、现场交接班、一班三汇报和班评估制度
11、凡上级单位组织的安全检查,矿长和分管矿长必须亲自参加检查并听取检查情况的通报,亲自安排整改工作。
12、凡上级组织的安全检查,要首先自报现场隐患实况,并在隐患自述表上签字。
13、各类安全检查,均由被查单位的班长、跟班区长和陪检区队其他干部先自述现场的问题,主动提出整改意见,再由矿的检查人员当场评议、补充,安监人员负责督促整改和复查。问题严重,现场管理人员看不到,说不出的,要分析追究现场管理人员的责任,并按规定给予处罚。
14、建立安全检查档案,每次检查情况,要报矿安监处,整理归档,加强管理,以便系统分析,为改进全矿安全工作提供依据。
15、坚持井下报岗、上井填写安全信息卡制度,要求检查人员对现场查出的问题,进行定性、定量分析,要分主、客观原因、性质,找准责任者,提出整改和处理意见。并按照责、权统一的原则,由检查人员负责执行检查责任、督促整改责任、落实复查责任,做到“三位一体”,明确责任,一抓到底。公司规定各类检查下井时间不得少于4个小时。
安全检查监督 篇3
关键词:电力安全;监督检查;电力需求;电力企业;供电水平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TM08 文章编号:1009-2374(2015)17-0179-02 DOI:10.13535/j.cnki.11-4406/n.2015.17.090
电力企业作为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基础产业之一,它推动了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新时期下,我们在不断提高供电水平的同时,还要做好电力安全监督检查工作,将安全生产贯彻到企业生产的每一个环节。因此,如何加强电力安全监督检查的有效性,是我们在新时期下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1 建立健全电力企业安全制度
1.1 企业管理制度的建设
电力企业管理制度的建设应该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建设,在遵守法律法规的基础上结合电力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来制定相关的细节,完善管理制度,真正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规范企业人员的工作行为。
1.2 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
企业的工作主体是人,因此我们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管理者要采用科学友善的态度对待每一个电力企业工作人员,只有这样才能营造良好的安全工作氛围。而对于员工来说,每一员工要学会自律,遵守企业安全管理规范,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工作水平,为电力的安全生产打下良好的基础。
1.3 建立健全考核、奖惩机制
要想提高电力监督检查的有效性,就离不开一套完整的考核、奖惩机制。因此,电力企业要建立健全考核、奖惩机制,以相关法律法规作为依据,并结合企业自身实际情况来制定一套符合企业自身发展的考核、奖惩机制。要加大对于违章行为的查处和处罚力度,对于严格按照规范进行操作或是安全生产意识高的员工我们可以给予相应奖励,这样不仅能有效提高员工安全生产的自觉性,还能激发员工的安全生产积极性,严格遵守企业规定。
1.4 落实安全管理制度
以我国目前电力企业的发展状况来看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其中最为主要的就是安全管理制度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因此,企业要落实安全管理制度。要在企业内部展开安全文明生产活动,将安全生产落实到电力生产的每一环节,加强安全文明建设。
1.5 注重基础
对已发生的安全事故进行整理归纳并从中吸取教训是电力安全监督管理的一个重要基础,因此,企业日常的安全管理过程中要注重经验教训的总结,对过往发生的安全施工要分析其原因,总结其中教训。与此同时要对易发生的安全施工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做好预防措施,排除隐患。
2 积极开展安全文化建设
2.1 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
宣传教育是提高员工安全意识和自身素质的重要手段,因此,要积极开展安全活动的宣传教育工作,不断提高企业员工的安全意识,使之在日常活动中做到安全生产,从而保障电力的安全生产。
2.2 规范员工行为
员工必须遵守企业的安全管理制度和相关法律法规,规范自身行为。企业管理者也要通过一系列手段来使员工认识了解到电力生产的重要性和危险性,并不断提高员工安全生产的技能和自我防护能力,尽量减少事故对员工的伤害。
2.3 设备、电网、环境系统安全的本质化
设备、电网、环境系统安全的本质化是电力企业实现安全文化建设的必要条件。它不仅有利于避免各种安全事故的发生,还能不断更新企业生产设备和技术水平。先进的技术设备能够帮助企业进行安全监督检查工作,提高安全监督检查的有效性,从而达到安全生产的目的。与此同时,还能有效改善电力生产的环境,提高其安全性。
3 加强电力安全事故应急保障体系建设
完善的电力安全事故应急保障体系是提高电力安全监督检查有效性的必要前提。因此,电力监管部门要根据电力监督管理工作的实际发展情况构建完善的电力应急预警和指挥体系,并搭建电力应急预警指挥平台,设立专门的应急部门,做好应急物资的储备和补充,应急队伍的建设等工作。
4 加强电力监督管理队伍建设
加强电力监督管理队伍建设首先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实行电力监督管理时要做到依法监督、科学监督,树立为人民服务的理念。与此同时,还要提高电力监督管理人员的知识水平和管理能力,要了解和掌握相关法律法规,使电力监督管理工作做到有法可依,依法行事。
要提高电力监督管理队伍的执法能力,加大其执法力度,不断提高其安全事故应急处理能力和应急工作水平。企业要将电力安全监督管理放在重要位置,不断增强电力监督管理的力度。电力安全生产最终目的是为人民生产生活服务的,因此,还要增强电力监督管理部门的服务意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努力解决人们生产生活中供电的各种困难。要时时公开发布电力安全监督报告,增强工作的透明度,自觉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不断提高电力安全监督管理水平。
5 加强过程管理、强化现场监督
5.1 加强过程管理
首先各部门要科学合理的安排施工,并且认真落实日检修施工计划挂网制度。其次在施工作业时要提前做好现场的勘察检测和危险点辨识工作,施工人员在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按照规定进行施工。最后要强化标准化作业安全监督检查,要充分发挥安全网的监督检查作用。
5.2 强化现场监督
要提高电力安全监督检查的有效性还要强化现场监督,监督管理队伍要重点检查电力生产时现场标准化作业的开展情况,监督和规范工作人员工作行为。要定时定期对电力生产现场进行安全检查,及时禁止不规范的操作行为,排除安全隐患。
6 深入开展“查三违、防事故”安全活动
在新时期下,电力监督管理部门要深入开展“查三违、防事故”安全活动,对于违章作业、违反劳动纪律以及违章指挥等行为给予严厉处罚,引导电力员工树立正确的电力安全理念、规范自身安全生产行为,提高组织性和纪律性,从而减少因人为因素而造成的安全事故,保障工作人员的人身财产安全。
7 结语
总而言之,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转型的新时期,我国的电力生产也随之进入到发展的高峰期,但与此同时也伴随着频发的安全事故。因此,提高电力安全监督检查的有效性是我们新时期的重要任务,电力企业要根据自身发展情况不断更新和完善安全监督检查管理制度,将安全生产落实到工作的每一个环节,从而促进企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为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产生活提供有力的电力供应保障。
参考文献
[1] 李佑林,侯作平,刘莉.加强群众安全监督工作的调查与思考[J].内蒙古煤炭经济,2004,(5).
[2] 张同明.我国企业安全监督检查工作现状及存在问题[J].安全生产与监督,2006,(2).
[3] 任国明,邵玉槐.电力企业安全生产形势及问题探讨[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07,(1).
作者简介:哈扎旦·依米提(1984-),女,新疆库车人,新疆阜康准东石油基地供电公司安全监督办助理工程师。
施工临时用电安全监督检查分析 篇4
1 施工临时用电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 临时用电组织设计编制不规范
在我国颁发的《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中对临时用电有明确的规定, 施工现场有五台以上 (包括五台) 的临时用电设备, 或者用电总容量在50k W以上 (包括50k W) 的, 需要对临时用电组织设计进行编制, 并配套编制用电安全措施方案。但是从施工单位的执行来看, 很多单位对此并没有真正的贯彻落实, 在临时用电组织设计上只流于表面形式, 只是为了应付检查, 质量不高, 应用性不强, 对施工不能起到有效指导的作用。施工单位片面的追求施工进度, 在临时用电安全方面予以忽视, 编制的组织设计图不合理、不规范的现象具有普遍性。组织设计图缺少详细的配电线路图及现场勘测资料, 用电负荷没有经过精确的计算, 配电所的设计不合理, 缺少安全用电组织技术的保证措施, 电气防火措施设计不完善。
1.2 对临时用电缺乏专业性技术, 不能按规范操作
大部分的施工单位在用电安全管理方面缺乏专业的电气技术人员, 在电气知识方面专业技术不强, 更对施工现场临时用电的具体要求和操作规范不熟悉, 对现代先进的电力设备的性能特点一知半解, 甚至完全不了解。当施工现场存在安全隐患时没有发现问题的能力, 对已有的问题没有解决的能力, 更不能对相关的安全管理方面的操作规范、制度规则进行制定或者完善。在安全技术交底方面, 不能跟与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像结合, 安全操作规程如同一纸空文, 没有应该具有的施工指导作用。施工现场的操作人员缺乏专业的技术, 更没有接受正规的专业培训, 加上缺乏安全和自我保护的意识, 操作随意性强, 使得施工现场存在巨大的安全隐患。
1.3 施工单位管理不到位
施工单位在用电管理方面忽视关于用电安全的各项规定, 在人员配置方面片面的追求低成本, 忽视临时用电的安全性, 使得施工临时用电的不规范操作处于无人监管的状态。企业的管理层缺乏对临时用电的管理意识, 管理制度有待建立健全, 同时缺乏有效的监督检查制度。在施工现场立式用电方面没有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 仅由工人根据经验进行设置, 更没有配备检查验收制度, 管理缺乏系统性和专业性。
2 施工单位临时用电安全管理问题出现的原因
施工单位片面的追求更大的企业利益的获得, 在成本的投入上下足功夫, 在各个方面都尽可能的减少成本。在施工临时用电的安全管理工作中, 为了能够加快工程建设施工的进度, 努力减少临时用电管理中的环节。根据临时用电管理规范的要求, 施工单位必须进行高质量的临时用电组织设计, 对临时用电进行系统的规划, 绘制专业的、高水准的线路分布图。而这样一来势必会增加成本的投入, 而且要经历一段时间周期, 所以很多施工单位对此并不完全遵照执行。为了节约成本, 在人力资源的配置上也多采用非专业的人员进行管理和施工。对于施工人员来说, 其本身也缺乏专业的技术, 更缺乏安全和自我保护的意识。另外, 从监管的角度来看, 建设单位对施工单位的管理更重视施工的进度和质量的管理, 在安全管理方面虽然有所重视但是从监管力度来看仍然有所欠缺。作为工程项目的直接管理单位, 建设业主及监理单位缺乏专业的监管人员, 不能发挥有效的监管作用, 也是造成施工单位临时用电安全管理水准不高的一个重要原因。
3 提高施工临时用电安全监督管理的对策建议
3.1 规范临时用电组织设计, 提高操作人员和管理层的专业水平
对于施工临时用电的组织设计, 必须严格按照我国《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进行设计和变更, 按照规范的程序由专业的电气技术人员进行设计编制, 并经过上级部门的严格审核, 批准合格后才能够实施, 使施工临时用电组织设计更加规范、合理, 提高可操作性。对于施工企业的管理层来说, 应该配置电气专业的管理人员进行系统的、规范的、科学的管理。在用人标准上要求人员必须具有专业技能并具有一定的资质, 能够对临时用电的安全管理知识熟悉, 能够对施工临时用电进行有效的指导, 对用电安全问题能够及时的发现并有效的解决。
3.2 完善检查监督体制, 严格按照要求规范操作
施工单位要建立健全关于临时用电的监督检查体制, 并真正的做到贯彻执行。由专业技术人员组成安全检查对队伍, 定期对临时用电情况进行巡检, 技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并做好记录。在施工临时用电的过程中, 严格按照国家的规范标准要求进行操作, 对规范中的各项安全条款强制性的严格执行, 从根本上提高临时用电安全监督管理的质量。
3.3 加强安全培训, 建立技术交底制度
施工单位对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都要定期组织安全培训, 提高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做到岗前培训、岗中检查、岗后总结。结合项目实际, 分别制定相应的机械设备安全技术交底、电力施工安全交底、安全用电技术交底等, 明确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内容, 强调防范措施和注意事项, 并且履行交底手续。
参考文献
[1]行业标准《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 (JGJ46—2005) .
安全监督检查措施 篇5
(一)、“一通三防”方面。责任人:王宽
1、一通三防专业技术人员目前只有一名技术员
整改结果:通风部门已增加2名技术员。
2、防灭火系统未建立
整改结果:通风部门正在对防灭火系统进行完善,因为期间,市公司对入井人数控制,只有带班领导、安、瓦检和排水人员,所以暂无法完善。
3、建议建立瓦斯超限手机短信报警(相关安全、通风、管理人员)
整改结果:通风部门已联系移动、联通公司,正在完善短信报警业务。
(二)技术及防治水方面。责任人:李中文
1、上层采空区积水分布广、积水量大、需加强探放、
整改结果:坚持探放水原则、已严格按照探放水设计进行探放
2、探放水设计不规范
整改结果:地测科已按照上级要求已经编制完善。
3、无防治水专业技术人员
整改结果:地测科已报公司,现待安排。
(三)机电方面。责任人:宋俊彪
1、从供电图看、井下及掘进工作面供电系统存在单回路供电、必须立即整改、实现双电源、双风机
整改结果:机电科已按照要求补充完善了供电系统图
(四)劳动用工方面。负责人:王权
1、劳动用工管理未实现“五个统一”
整改结果:我公司劳动用工信息由市公司发布。
2、从业人员的“五个百分百”有计划、抓紧落实
整改结果:其它四个百分百已完成,综合办公室正在对“五个百分百”中的年检率办理中。
3、建设项目职业危害防护设施未实现“三同时”
整改结果:预评价已完成,已报省,待审批下文。
4、职能科室人员配备不足
整改结果:综合办公室已向上级公司上报,对职能科室人员进行配置
(五)安全监管方面。责任人:韩炳德
1.隐患闭合管理不及时、不规范
整改结果:安检科已对隐患闭合台账进行了完善。
2、应急物质储备与预案要求差距较大
整改结果:安检科已按照应急预案对应急物质储备进行了对照,已补充完毕。
(六)采掘部署方面。负责人:马源
1、矿井三条大巷开拓未到位,待完成二期工程后,再开拓回采工作面
抓好专项检查强化监督控制 篇6
加强管理纪律的专项检查。强化管理纪律是科学管理的有效保证。也是完成各项管理目标的有力措施。在管理纪律的约束上,一是各级班子在“三重一大”问题上把关,形成管理合力。按程序讨论和解决问题,不允许个人说了算。必须严格按照处党政制定的《四处“三重一大”问题民主决策程序实施细则》,决策或决定“三重一大”问题。进一步规范领导干部的管理行为,充分发挥领导班子内部相互监督的作用,目前许多管理环节需要加强控制,在管理中还存在着“三重一大”决策失误的风险、管理漏洞的风险等。管理中的民主化是企业发展的趋势,也是转变旧的管理观念和模式的前提。二是要坚持管理制度,提高管理水平。去年我们制定了一套《项目管理办法》、《资金管理办法》、《机械设备管理办法》、《人才管理办法》等。这些行之有效的制度坚持得好,落实得有力,企业政令就畅通,管理力度大,发展的后劲就大;许多制度的落实不到位,主要原因是抓的力度不够或前沿落实制度时,涉及到切身利益、权力等问题,受到一定的阻力。只有加大专项检查的力度,才能使制度约束到关键的环节和部位。三是落实管理责任。在管理纪律的专项检查中,要个别了解情况,要查看“三重一大”问题的讨论记录。要对存在问题的环节进行重点的检查,从资料、数据上分析问题、处理问题,必要时可以对管理中的某一项工作进行评价、分析或测评,切实解决存在的问题。并追究失职、渎职问题,发现了问题必须处理。对应给予纪律处分的要及时的处理。对构不上纪律处分但影响面大的应调换责任人工作。四是加大约束力度。为了加强对干部的纪律约束。我们根据“两个条例”,制定了《四处党员干部廉洁自律的若干规定》二十三条,进一步完善了《党风廉政建设考核标准》、《关于领导干部党风廉政责任分解细则》等。建立了谈话、戒勉制度,完善了中层管理干部的廉政档案等。进一步强化了管理中的党风廉政建设的责任。
加强资金管理的专项检查。资金是企业的“血液”。加强对资金的管理控制是国有企业管理的核心工作之一。处制定的《资金管理办法》、《财务报销管理办法》、《资金上缴承诺书》、《财务主管委派制》、《财务网络监控管理办法》等。规定了资金审批的程序、数额的控制及管理的权限,对项目经理部实行财务主管委派制,撤消了项目队级的财务室,减少了管理环节,加大了控制力度。一是加强非生产性开支的检查,并就项目的相关开支进行比较分析,看是否使用合理,手续是否完备,内容是否真实等。坚决控制不合理的消费。二是检查各单位工程验工情况,看进度和支出是否同步,有无超支、超付情况,有无潜亏和亏损情况。三是检查各单位银行库存现金管理情况。四是检查企业会计制度执行情况,财务人员配备情况,看是否存在资金管理风险。五是对收尾项目统一管理,按《收尾项目财务管理办法》对部分收尾项目实行财务人员集中办公,收回项目经理审批支付权,控制资金支出。通过检查防止出现资金难上缴、超付工程款、滥发奖金、分配失衡、乱挤乱摊成本和扩大开支范围,小金库等问题。
加强合同执行情况的专项检查。劳务合同的签订,不仅关系到项目的经济效益,而且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发展。一是要选择有资质的劳务队伍,对有资质施工能力强、技术水平高的队伍进行竞争选择,严把入口关。二是讨论合同要规范,按照规定必须由合同管理领导小组讨论通过的合同条款,才能按有关规定签订劳务合同。三是在重要的条款上,如合同中的工序、工期、质量、数量、单价、安全、违约责任等条款要报处项目管理中心把关同意后方可签订合同。四是合同的签订要确保利润指标和工程质量,坚决杜绝人情价、关系价等问题,以确保国家、企业的利益不受侵害。五是合同要有专人管理,建立台帐、定期检查,看验工、计价手续是否完备,是否按合同的条款验工、支付等。在合同的履行中,不允许随意变更单价和数量,不允许使用没有施工能力和信誉不好的劳务队伍,如果选择的队伍没有施工能力,给他的单价再合理,也会因管理和施工能力问题而效益低下或亏损导致管理混乱。六是严禁在管辖范围内使用自己的亲属队伍或从事其他的材料等商务活动。并追究因选择使用队伍不当造成重大损失的责任人,严格执行《合同管理办法》、《建设工程施工劳务分包办法》等规定,强化劳务管理的法制观念。
加强物资,机械管理的专项检查。物资和机械设备的费用占项目总成本的比例相当大,是抓好成本的关键内容。在项目管理中,推行招标采购,可以通过招标。把在市场上谈不下来的价格在招标中压下来。我们在采购中有些价格难以压下来,但可以通过投标方互相竞争压下来。我们采购的数量较大,有降价的空间。在诚信上,招标采购有合同保障,在质量上有三包保障等。我们推行招标采购几年来,在质量、价格上有一些经验,但有个别项目落实的不到位,还需加大检查力度,有招标采购条件通过专项检查,促使招标采购不断深化,达到降低成本、堵塞漏洞的目的。
加强安全质量的专项检查。这项工作主要是对安全质量问题作为检查的重点。主要是检查管理制度是否完善,控制措施是否有效,员工操作是否违章,对安全质量问题处理得是否到位等。做到“预防为主,安全第一”,质量是企业的生命,我们秉承“依靠科技、规范管理、持续改进、顾客满意”的质量方针,狠抓安全,质量工作的检查,从上到下形成了对工程质量和人身安全高度负责的机制,并建立了责任追究制度和约束控制体系。一是目标层层分解,责任到人。按照“四不放过”的原则处理隐患。二是加强班前,班中、班后安全质量教育和管理。谁返工谁负责,谁质量达不到标准谁负责,建立工程日志和台帐。通过检查和管理落实了可追溯到人头的安全质量管理机制。三是建立了防风险预案和紧急情况报告制度,对危险性较高的施工工序都建立了防风险预案,应对突发问题的发生。并落实了紧急情况报告制度,实现了安全、质量的各项控制目标,杜绝了瞒报、漏报问题。近年来由于抓安全质量管理工作不断深化,开创了一批“安全文明工地”。去年我处施工的内昆线闸上隧道被评为“国家优质工程”,得益于我处把安全质量检查纳入日常工作,加大管理力度,全面推进贯标工作,建立安全质量运行体系,也得益于加强对安全质量工作的纪律约束和监控处理。
加强征地拆迁情况的专项检查。在征地拆迁工作中,各项目部在保证工程施工顺利进行的前提下,兼顾企业利益和当地老百姓的利益,认真执行相关文件规定,有文件的按照文件办理,没有文件规定的,采取集体研究,多方对比,组团谈判的方式进行控制,防止不法行为发生。具体做法是:一是项目部党政一把手亲自把关,严格审批征地拆迁过程中发生的费用,并在事前事后过程中通过对当地政府、民情的调查研究、交流进行全过程的监控。二是熟悉掌握相关法律、法规,了解当地政府收取相关费用的标准、文件,了解当地的民情民风,合法合理的办事,并按国家或行业的收费标准据理办事,并将有关法规、文件、规定和征地拆迁发生的费用备案。三是对既无地方法规、文件,又无法比照国家或行业规定的费用,各项目经理部党政一把手与业务人员组成代表团与地方政府、百姓协商解决,并签订了相关协议和谈判记录。四是做到征地的单价与土地类别相一致,青苗、树木分类,房屋分类赔偿,防止以贱充贵。五是相关费用的计量与征地数量、位置和设计图一致;六是所有征地拆迁费用、协议均建立了专门台账。七是各项目部在抓好施工的前提下,按规定做好环保工作和抗洪、防火、污染应急措施,确保了不必要的纠纷和损失。
辐射安全日常监督检查的重要性 篇7
为了核技术利用和辐射安全监管的发展要求, 我国已形成了一个以国家环境保护总局辐射安全管理司为领导, 各省、市、县 (区) 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参加的放射源监管网络。
1 辐射安全与防护系统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在很多时候, 放射源与射线装置的运用单位, 在安全防护上缺少自我防范意识, 不少单位由于不愿“花钱”, 没有按要求配备必要的防护用品和监测仪器, 这样便存在十分严重的安全隐患。管理监督工作人员在日常监督检查中, 对放射源及射线装置防护的检查尤为重要。
1.1 首先要查看配备与辐射工作类型相适应的辐射监测仪器,
对辐射工作场所辐射环境进行检测, 射线机器工作场所操作控制装置系统应设置门机联锁系统, 应设置钥匙开关并指派专人负责钥匙管理, 或采取其他防止误操作的控制措施或装置。
1.2 放射科X光射线机工作场所操作控制装置系统应设置门
机联锁系统, 应设置钥匙开关并指派专人负责钥匙管理, 或采取其他防止误操作的控制措施或装置。这样便可防止人员在加速器运行期间进入超过某辐射水平的区域, 也可防止在这个区域内出现可能超过某辐射水平的运行。
在日常监督检查中, 常见的不符要求及整改项就是:
(1) 使用单位门机灯和门机联锁出现问题, 而往往这些看似不起眼的问题会造成事故的发生, 因此, 门机的安全联锁是确保人员安全的最有效的措施。
(2) 警示标志不符规格或没有, 这样容易在工作人员忘记关门情况下, 给其他非工作人员造成辐射伤害, 也容易让非工作人员进入射线机室, 引起不良照射。
(3) 防盗装置缺少必要监管, 有些甚至没有, 而有些单位平时几乎不能做到物尽其用, 造成没有必要的浪费, 加强防护安全的培训也是更好让辐射安全工作更好地进行。
1.3 各辐射工作场所应配备与辐射类型相适应的个人剂量报
警仪。应当强调的是:为了减少不必要的辐射, 必须自觉使用个人防护用品。不能为了一时的方便给自己或其他人员增加完全可以减少下来的辐射剂量。
2 辐射安全管理机构的健全性
根据《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防护条例》规定, 凡从事放射工作的单位应根据本单位的具体情况, 建立防护安全机构或任命专 (兼) 职防护安全员, 并经过主管部门放射安全防护知识专门培训。放射工作单位应有相应的组织机构, 成立辐射防护机构。
2.1 健全的管理机构应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 制定规章制度
与实施细则并监督实行。这样, 更能是辐射管理更加的规范化, 减少管理的混乱, 使人员能各尽其能, 发挥自我监督的责任和义务。
2.2 良好的组织机构能更好地方便环境保护行政部门的指导
与检查, 并能提供有关资料, 配合进行辐射防护的监督、监测的工作。
2.3 健全的管理机构能为放射工作人员进行定期健康体检, 并进行培训与考核, 加强自身的监督检查。
2.4 定期对周边环境进行防护检查, 控制放射危害, 对异常情
况及时报告本单位临到和主管部门, 及时向主管行政部门报告突发的放射事故, 参与放射事故的调查处理。
3 辐射安全检查需加强射线工作人员的培训、健康档案管理的
重要性
为了提高各类从事放射工作人员对辐射安全重要性的认识, 增强防护意识, 掌握防护技术, 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必要的照射, 避免事故发生, 保障相关人员的健康与安全, 确保环境的安全。射线工作人员应加强辐射安全防护的培训, 对自身及周边防护的工作更要严格操作, 妥善保管好相关档案。
3.1 加强防护培训有利提高工作人员和有关人员对所指定的规
则、程序和防护与安全规定的理解和执行的自觉性。应将所有培训记录妥善存档保管。
3.2 环保部门对辐射安全的检查意义重大, 运用射线单位需积极配合, 要根据实际情况健全各类档案, 各种数据要属实。
在实际检查工作中, 有些单位个别档案有后补的痕迹, 如人员培训等, 而实际情况是并未进行, 只是应付了事。这就与所建立、所要求的制度相违, 也为辐射安全伏下安全的隐患。
4 大力加强辐射安全日常监管
加强日常监督检查。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 各环保分局对辖区内拥有放射源单位的监督检查每年不少于2次, 对拥有射线装置单位的监督检查每年不少于1次。做到检查到位、检测到位、监管到位。
在日常监督检查中, 如发现以下情况, 所属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可进行相应整改或处罚:
(1) 未在含放射源设备的说明书中告知用户该设备含有放射源的;
(2) 销售、使用放射源的单位未在本办法实施之日起1年内将其贮存的废旧放射源交回、返回或送交有关单位的。
辐射工作单位违反本办法的其他规定,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及其他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进行处罚。
由于核技术的广泛应用, 辐射安全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注意, 特别是2011年日本福岛核泄漏更为人们敲了警钟, 怎样更好地做好辐射安全日常监督检查便显得尤为重要了。我们一定要慎之又慎, 丝毫不能放松警惕, 坚持安全至上。
随着辐射安全的法律、法规的不断健全, 作为环保人, 我们面临新的时期、新的形势和新的任务。做好辐射安全监督、检查工作要在了解问题本质的前提下, 把握其基本规律, 采用科学的方法, 在管理和技术两个层面上加强。所采取的措施既要符合宏观社会经济条件, 又要满足技术标准的要求, 既要具备科学性, 又要具备系统性。只有多管齐下, 才能做好核与辐射安全监管工作。
在日常辐射安全监督检查中, 必须采取纵深防御的原则和多重保护的手段, 应对可能发生的各种安全问题。具体来说, 在安全问题上, 一定要做到有事没事, 要当有事准备;一事多事, 要当多事准备;小事大事, 要当大事准备, 只有这样才能有备无患。要把细节考虑得更多一些, 把情况设想得更复杂一些, 把防御措施设计得更完善一些, 把安全量打得更充足一些, 这样做尽管会提高一定的成本, 但从全局、从长远来看是有益的, 也是必要的。
摘要:目前, 我国的核技术发展迅速, 作为环境保护行政部门的辐射安全管理人员, 在对运用单位的监管上更要加强管理, 严格的要求, 强调其重要性, 特别是县 (区) 运用较为普遍的医院射线装置, 更要避免辐射事故的发生。
安全检查监督 篇8
2009年1月8日上午11时,上海轨道交通11号线工地发生火灾,经初步确认,火灾是由乙炔爆燃引起的。
2009年2月9日,中央电视台新台址园区文化中心工程现场发生特别重大火灾事故。过火面积8 490 m2,直接经济损失16 383万元。火灾是由于不恰当燃放烟花爆竹引起的。
2010年11月13日,北京清华大学内清华学堂修缮工地起火,消防部门出动44部消防车,308名官兵,经过两个多小时的扑救将大火扑灭,百年古建筑被焚毁。经查,火灾是由于施工人员居住现场使用明火引起的。
2010年11月15日,上海一栋正在装修的高层公寓起火。事故原因已初步查明,是由无证电焊工违章操作引起的,火灾发生时,有人在10楼现场违规实施电焊施工,点燃了尼龙网、竹片板等可燃物。
2012年10月10日,位于西安市周至县辖区秦岭腹地的中铁十八局引水工程施工工地,一幢民工住宿的活动板房起火燃烧,并且迅速坍塌。
综合历次火灾事故教训,我们可以发现:建筑工地火灾易发、频发,是与其特点密不可分的。1)由于施工需要,现场会使用大量木材模板、尼龙网及防水保温材料,这些材料均易燃、可燃,而施工现场电焊、切割及用火等行为十分普遍,稍有不慎便可能引发火灾;2)施工现场人员成分复杂,有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更多的是各类施工人员,人员文化素质参差不齐,大量工人没有接受过良好的文化教育,文化水平偏低,防火灭火基本常识匮乏,再加上一些临时召集的小工工作经验不足,不了解安全操作规程,因违规操作及不规范用火用电、吸烟引发火灾的现象也经常出现;3)由于缺少统一合理规划及场地面积限制等原因,施工现场多半杂乱无序,办公场所、居住场所甚至食堂共处一栋建筑,用火用电行为混乱,消防安全管理面临诸多难题;4)施工现场建筑多为临时建筑,为节约成本、提高建设速度,施工单位一般会选择彩钢板简易用房作为临时建筑,防火间距不足、耐火等级低等问题突出,再加上临时建筑的规模会随着施工进度需要随时增大或减小,改扩建之后建筑内疏散距离过长、疏散楼梯数量不足、用电超负荷等问题也较易随之出现,加大了火灾危害性;5)建筑消防设施建设滞后,虽然《建设工程施工现场消防安全技术规范》对施工现场的消防设施进行了明确要求,但很多施工单位未能严格执行,施工工地的消防设施多半仅限于灭火器、消防沙等,同工地规模相比,无异于是杯水车薪。
太原经济技术开发区坐落在省城太原的南隅,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雄厚的工业基础,坚实的科技力量,开发区内规划有食品加工区、医药电子工业区、机电轻工包装工业区、精细化工区、农产品加工区、保税区和仓储区。自2002年7月开始独立运行后,在省、市政府和各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各项工作进展顺利,取得了实质性进展。在高速发展的同时,建筑工地如雨后春笋,消防安全隐患也随之与日俱增。为此,经济区消防大队有针对性地制作了《建筑工地消防安全检查评分标准》,共8项46条,包括检查各施工单位是否建立健全消防规章制度;是否根据各个施工阶段不同的火灾隐患特点落实消防工作措施;是否严格落实动火审批制度;是否加强易燃易爆物品的管理;是否在施工现场设有足够的消防水源和消防器材等。火灾不可避免,但防范可以在先,为经济技术开发区的高速发展保驾护航,创造良好的消防安全环境,是经济区消防大队不可推卸的责任,我们能够做到的,唯有尽量消除这些隐患,创造一个安全的施工环境。
1)釜底抽薪,做好施工现场可燃材料管理工作。火灾的发生发展离不开可燃物,管理好现场可燃物可有效降低火灾发生几率。现场的可燃材料要堆放于专门场所,并按照《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及《建设工程施工现场消防安全技术规范》有关规定与其他建筑及用火用电场所保持安全间距。可燃材料进场要根据工程进度合理安排,使用完后要尽快清理出工地,避免施工现场的可燃材料大量堆积从而增大火灾荷载。可燃材料要用阻燃尼龙及不燃材料进行覆盖,避免外来火源引燃材料发生火灾。现场要根据情况合理设置消防给水、灭火器材等消防设施,并应安排专人进行看管,严防无关人员随意进出,防止因工人吸烟、小孩玩火等引发火灾。
2)宣传先行,做好施工现场各类人员培训工作。在建筑工地火灾中,很多直接或间接由人为原因引起。提高现场各类人员消防素质,可有效规范用火用电行为、防止消防违法行为和火灾隐患,从根本上减少火灾事故发生。要根据现场人员文化程度、岗位特点等有针对性的开展经常性宣传、定期培训及岗前培训,宣传培训内容要紧密结合各类人员生产生活实际,详细讲解每一个施工环节、生活细节中可能引发火灾的不安全因素及相应的防范措施,形成系统完整的培训内容,并将培训知识真正贯穿于每一个现场人员的各项行为之中,真正指导各类人员生产生活实践。要定期组织开展消防演练,督促受训人员将所学消防知识付诸实践。同时,要加大责任教育,增强各级各类人员的责任意识,使消防安全意识真正进入施工现场各级各类人员的思想,从而形成各负其责、齐抓共管的消防工作格局。
3)提前谋划,做好施工现场建设项目规划工作。计划是行动的指南,在工程开工之前,工程设计蓝图必然已经制定,工程规模、施工进度也相应明确,建设、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要更进一步,研究制定施工现场人员进驻、临时建筑搭建、用电设施安装、材料设备进场等具体方案,做到统筹安排、提前谋划,各项工作要相互衔接、统一协调,不能单打独斗、各自为政。要避免由于施工人员增加、而宿舍容量不足导致的临时乱搭建筑、在宿舍内强行加床甚至将过道改为宿舍等现象;要杜绝由于用电设备增加、而前期线路设置不到位导致的用电过负荷、线路过热;要杜绝由于可燃材料大量进场、而施工进度未跟上导致的材料大量堆积甚至占用消防车道。总之,施工现场各项工作要提前部署,防止因安排不合理造成火灾隐患甚至引发火灾事故。
4)硬件配套,做好施工现场消防设施建设工作。消防设施是消防工作的硬件,能有效提高火灾防控水平及效率。施工工地消防设施建设工作要抓好两个方面的内容:a.生产施工场所的,即工程本身,生产施工场所消防设施建设要做到更新,要按照《建设工程施工现场消防安全技术规范》有关规定,根据工程进度及时增加消防设施,确保消防设施建设跟得上;b.生活办公场所的,即员工宿舍、食堂、办公场所等辅助性用房,生活办公场所消防设施建设要做到提前,要在各类用房使用前将消防设施设置到位,确保消防设施先动作。
摘要:以太原经济开发区为例,对建筑工地消防安全现状进行了探讨,并根据历次水灾事故教训,分析了火灾发生的原因,同时针对性地提出在监督检查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以期消除火灾隐患,创造安全的施工环境。
关键词:建筑工地,安全,监督检查,管理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S].北京:法律出版社,2009.
[2]公安部令第120号,消防监督检查规定[S].
[3]公安部令第30号,建筑工地消防监督审核管理规定[S].
[4]吴铎思.工地隐患触目惊心——建筑工地安全的现状与思考[J].安全与健康,2002(8):16-19.
[5]郑雯.建筑工地消防安全现状与思考[J].硅谷,2009(8):188-189.
[6]李孝斌.建筑施工现场起火原因及消防安全管理[J].消防技术与产品信息,2008(5):48-50.
安全检查监督 篇9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铁路安全大检查活动由铁道部统一部署, 北京局由北京、天津、石家庄三个卫生监督所抽调卫生监督员由路局社保处统一安排赴各地进行检查, 各铁路卫生监督所负责本辖区内各经营网点的检查及督导工作。天津卫生监督所监督一科负责检查督导的餐饮服务单位35个、食品流通单位67个、餐车33组次。其中路局检查组检查餐饮服务单位5个、食品流通单位11个、餐车4组次, 天津卫生监督所监督一科检查餐饮服务单位30个、食品流通单位56个、餐车29组次。
1.2 检查方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餐饮业食品卫生管理办法》、《铁路站车卫生监督检查办法》、《铁路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实施意见》相关要求进行检查, 检查内容涵盖基础设施、组织管理、规章制度、卫生状况等内容, 按旅客餐车、食品流通、餐饮服务四类各有侧重进行检查, 主要采取现场检查和资料审核的方式, 直接对话相关责任人, 提出整改意见并限期整改落实、销号, 最后将检查、销号情况汇总统计。
2 结果
天津铁路卫生监督所辖区内共检查餐饮服务单位35个、食品流通单位67个、餐车33组次 (餐车全部为天津客运段担当) 。通过此次安全大检查活动, 天津铁路卫生监督所辖区内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在操作流程、制度建设、卫生状况、生产经营条件、食品卫生意识等方面有了显著进步, 但仍然存在一些安全隐患。从天津铁路卫生监督所辖区内总结归纳的数据, 纵观此次安全大检查活动, 主要存在的问题如下:食品进货索证、索票制度不健全、进出货台账记录不规范占25.9% (35/135) ;食品、原料存放不规范、食品与其他物品混放占23.8% (32/135) ;从业人员个人卫生不符合要求、不能按规定穿着佩戴工作服、帽口罩等占21.5% (29/135) ;防蝇、防尘、防潮设施不齐全占18.5% (25/135) ;环境卫生不达标占13.3% (18/135) ;食品洗净度、消毒不达标占11.1% (15/135) ;食品工具、器具、容器、冰箱、冰柜无生熟标记或未按标记存放占8.9% (12/135) ;工作人员个人物品不能定位存放占6.7% (9/135) 。
3 讨论及建议
3.1 食品进货索证索票是保障食品卫生安全的前提, 食品溯源的关键环节。《餐饮业食品索证管理规定》是卫生监督员在现场执法的理论依据, 其中对食品原料索证、索票有着明确的要求和极强的可操作性, 其关键在于提高食品安全管理者和食品从业人员的法律意识。
3.2 食品原料存放不规范, 食品安全就无从谈起, 其关键在于食品安全管理者不能按照其制定的卫生制度逐一落实, 卫生意识淡漠, 这需要卫生监督员在日常巡回检查过程中加强监督监管力度、加大监督频次等措施并采取教育与处罚相结合的方式, 在实际工作中减少甚至杜绝食品原料存放不规范的问题。
3.3“三防”设施设备不齐全, 主要反映了食品安全管理者对其认识的不到位, 不能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购进、添置设施设备, 需要卫生监督员在日常工作中加大监督执法力度, 督促企业不断改善。
3.4 其他存在问题, 主要反映出食品安全管理者和食品从业人员的食品卫生意识淡漠。卫生监督部门需要进一步引导企业内部进行定期考核, 加强对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和从业者的卫生知识培训, 建立相应的奖惩制度, 长期有效地保障食品安全知识宣传贯彻体系的常态运行, 使企业对食品安全的认知水平和知识水平不断提高。
3.5 从本次安全大检查结果看, 辖区单位食品安全意识较以往已有明显提高, 但一些薄弱环节仍然突出, 仍存在一些食品安全隐患, 铁路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仍不可松懈, 要不断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车站、列车应继续将食品安全评定与站段绩效考核成绩相挂钩, 狠抓食品安全不松懈, 落实第一责任人制度和问责制度, 明确主管领导, 避免相互扯皮现象的发生。铁道部相关领导多次在食品安全工作会议上强调进一步加强铁路食品安全工作, 把确保食品安全作为铁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牢固树立食品安全责任意识, 全面强化食品安全管理, 切实保证铁路食品安全工作稳步推进。卫生监督部门要继续推行量化分级制度及信息通报制度, 积极组织各食品单位管理人员进行相关培训, 在日常监督过程中提高管理人员的食品安全意识、法律意识, 为铁路食品安全保驾护航[2]。
参考文献
[1]邱福东, 陈敏.福建铁路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验收结果分析[J].海峡科学, 2008 (12) :97.
安全检查监督 篇10
一、消防安全评估
针对消防安全评估工作, 对象的选择也可以划分为很多个方面, 包括区域、单位、场所等容易出现消防安全隐患的场所。对于区域性的消防安全评估工作来说, 主要的评估工作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区域的公共消防设施以及相应的消防装备的设置, 还要知道在评估区域内的消防供水管的覆盖范围、消防通讯以及消防通道的数量和消防装备配置的技术含量等, 这些都对区域的火灾危险等级影响重大;再者就是在评估区域内的生产、经营场所以及单位的相关消防安全等级和安全通道的布局等, 这也都是影响火灾危险等级的基本重要指标。所以说, 在居民的生活区域内进行危险品的生产、储存以及经营等将会直接影响火灾风险的等级;再者就是, 在进行区域消防安全评估中最重要的角色———消防人员的基本素质等。消防人员的素质、消防人员的受教育程度以及消防人员的年龄比例等, 都直接影响着区域性安全评估的效果。针对单位的消防安全评估工作, 根据相关规定要求进行评估, 并且应该重点规定评估的期限为半年一次。对监督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和整改情况进行公布, 检查督促火灾高危单位的落实评估工作。
二、消防安全评估在消防监督中的应用
所谓的消防安全评估工作, 就是针对火灾的危险程度进行量化的分析工作, 是消防产品性能以及危险程度量化相结合的最终产物。针对当前的形势所进行的消防安全评估工作, 就是要确定一套相对比较完备的性能以及量化的标准。就好比想要针对一个区域或者场所进行消防安全等级评估, 就要探析这个区域或者场所发生消防事故的严重程度是否会超出预期的设想。增加一些消防设施以及消防装备对于避免消防事故的发生和降低事故造成的损失有很大帮助。不过消防设施的投入往往会与资金相挂钩。要达到既能减少事故损失又能降低投入成本, 需要充分考虑各种因素的影响, 并且进行相关的性能设计, 制定出一整套规范合理的消防安全评估体系。针对单位建筑的火灾危险性评估应该充分地将单位所在位置考虑在内, 同时也要考虑到单位建筑物的格局用途, 以及相关的易燃易爆物品的分布以及相关的人员组成比例等。通常应该从相关的调查、模拟性的实验以及相关的理论分析等方面进行消防安全的风险评估工作, 确定建筑物中可能引起重大火灾的危险源, 并且要预测可能出现的重大风险, 最终确保无论出现何种消防危险事故, 都不会超过预期的安全风险评估。
我国的消防监督体系都是在现行规范和条款基础上拟定的, 但是在设计的过程中却忽视了不同场所与不同单位的实际情况, 导致操作流程和操作体系都比较死板, 影响了消防监督体系职能的正常发挥。现行消防法规和消防技术标准等都是经过长时间的实践检验证明的, 可以有效保证社会消防体系的正常发挥。但是近年来我国的经济建设速度与城市化发展速度都比较快, 各种大型建筑与大型卖场不断出现, 并且这些建筑物在建造过程中使用到的材料也与前些年的材料有较大的差别, 这些因素都给消防安全带来了新的挑战。
目前已有的消防规范与消防技术标准, 并不能满足消防评估的基本需求, 所以有许多国内外专家认为可以通过提升科技水平来完善消防减灾工作。对于超出标准内容的建筑, 应当从安全工程的基础上, 综合建筑物实际情况, 对未来可能会产生的火灾定性, 并对其进行评估。明确建筑物的消防安全等级, 根据火灾性能来拟定消防措施, 不断完善消防规范, 让火灾安全目标和设计目标相吻合, 全面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的统一。比如在对某建筑物进行评定时, 发现该建筑物的可燃物质比较少且内部容纳的人员数量少, 那么该建筑物是不可能产生重大火灾的, 出现火灾的几率要明显低于同类建筑物。为了提升性能化防火消防安全组合效率, 可以提升防火区域面积, 减少不必要的消防设施, 可以适当更改一些规范要求。
三、结语
严查火灾隐患, 净化消防安全环境, 全面整治火灾安全问题, 就要全力督促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和完善各项消防安全措施, 加大消防监督管理力度, 采取监督、指导、舆论宣传相结合的方法, 从根本上提高各单位消防安全管理水平, 坚决预防重特大火灾事故的发生。将消防监督和消防安全评估机制融入到相同的体系中, 才能将社会部门以及各行业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 借助社会技术计量, 提升消防监督工作质量。近年来, 我国在中大型火灾认定时, 大多参考消防机构认定结果, 并没有科学化的依据以及相关业内专家的意见, 但是将评估机制引进到其中以后, 就可以通过专业机构来完成安全评估, 不仅可以提升工作效率, 还可以提升安全评估的准确性。本文首先介绍了消防安全评估, 之后从当前发展的实际情况入手, 分析了消防安全评估在消防监督中的应用方式, 旨在通过该方式提升消防安全评估工作质量, 使其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斌.公安派出所履行消防监督检查职能探讨[J].公安研究, 2010, (07) .
[2]王慧.新时期如何开展消防监督检查工作[J].消防技术与产品信息, 2015, (01) .
[3]许兆亭.论对现行消防监督检查模式进行改革的必要性[J].消防科学与技术, 2012, (01) .
档案行政监督检查案例分类评析 篇11
关键词:档案行政监督检查;案例;评析
在档案行政监督检查实践中,由于执法人员对法律规定理解存在误差和实践经验不足,往往会造成档案行政监督检查具体行政行为的无效和错误,进而影响档案行政执法整体工作开展。本文试图结合档案行政监督检查实践中的一些具体案例进行分类评析,以期引导档案行政监督检查依法依程序健康开展。
1 行政执法主体方面的案例
案例一:
案例描述:某县档案局在年终工作总结中写道:一年来,为落实《档案法》及其实施办法、《河南省档案工作条例》,促进全县档案事业的健康发展,我局先后联合县委办公室、县人大办公室等部门,组成档案行政监督检查组,对全县的档案管理情况进行了2次联合检查,共查处档案违法行为18起,并对7起较为严重的档案违法行为下发了《责令限期改正通知书》,及时纠正了个别单位在档案管理中的违法行为,有力地促进了全县档案事业的健康发展。
存在问题:县委办公室、县人大办公室是档案行政监督检查的主体吗?
案例评析:依据我国法律规定,行政执法必须由行政执法主体来执行。那么,何为行政执法主体呢?根据行政法学原理,所谓行政执法主体,是指依法成立并享有国家行政执法权力,能以自己的名义从事行政执法活动,能独立承担由此而产生的法律后果的机关或者组织。国务院印发的《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将此类机关和组织分为三类:一是行政机关;二是经法律、法规授权的非行政机关的组织;三是经行政机关委托的非行政机关的组织。《纲要》明确提出,要建立健全行政执法主体资格制度,行政执法由行政机关在法定职权范围内实施,非行政机关的组织未经法律、法规授权或者行政机关的委托,不得行使行政执法权。
本案例中,某县档案局联合县委办公室、县人大办公室组成档案行政监督检查组,查处档案违法行为的具体行政行为,明显是一种档案行政执法具体行政行为。根据行政法学原理和《纲要》要求,上述三个执法主体必须是档案行政主体,或者必须经法律、法规的授权。那么,县委办公室、县人大办公室是否具备上述条件呢?首先看地方人大是否具备上述条件。根据《地方各级人大组织法》的相关规定,地方各级人大是地方的最高权力机关,不是权力执行机关,也就是说不是行政主体。虽说其具有保证档案法律、法规贯彻执行的监督职能,但这种监督职能是法制监督,是对权力执行机关的监督,不是对具体行政相对人的监督,不具有对行政相对人实施具体行政执法行为的资格。再看地方党委是否具备上述条件。按照我国政治体制原则,地方党委是地方各项事业的领导机关,是党团组织,其领导职责主要是方针政策、组织上的领导,并不是行政主体,也不具备法律、法规所规定的行政执法主体资格。综上所述,地方党委、人大既不是档案行政管理的行政主体,也不是法律、法规授权进行档案行政执法的执法主体。案例中,县委办公室、县人大办公室是县委、县人大的内部协调办事机构,其机构性质从属于县委、县人大,自然也不是档案行政执法的主体,不具备档案行政执法的主体资格。其直接参与档案行政监督检查的做法,是与法律的规定和《纲要》的要求相背离的,是一种无效的行为。
案例二:
案例描述:2006年7月,某县档案局法制科电话通知所辖各乡镇,为加强汛期档案安全保管,确保档案安全度汛,县档案局法制科将组织人员对全县所有乡镇综合档案室档案保管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检查中发现有两个乡镇综合档案室库房存在漏雨现象,当即下发了《责令限期改正通知书》,要求这两个乡镇在15天内改善库房保管条件,确保档案安全,并将整改情况书面报档案局法制科。《责令限期改正通知书》落款是某县档案局法制科,并加盖了某县档案局的公章。
存在问题:某县档案局法制科是档案行政监督检查的主体吗?
案例评析:按照行政法学理论和法律、法规规定,行政机关必须依法设定,是重要的行政主体,代表国家或地方独立进行行政管理。行政机关的内设机构是行政机关的内部组成部分,虽然具体履行着行政机关的职能,但其并不是行政主体,没有对外的行政管理权,也不对外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在具体的行政监督检查活动中,行政机关的内设机构可以代表行政机关进行执法,但只能以行政机关的名义进行,而不能以内设机构自己的名义擅自作出。由此可见,行政机关的内设机构非经法律、法规的授权,是不具有行政执法主体资格的。
本案例中,某县档案局法制科制发的《责令限期改正通知书》虽然盖的是档案局的公章,但其电话通知、《责令限期改正通知书》落款均是法制科,应视为此次行政监督检查是法制科以自己的名义做出的具体行政行为。而法制科是档案局的内设机构,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依法不具有对外进行档案行政监督检查的职权,也不具有进行档案行政监督检查的主体资格,因此,某县档案局法制科以自己名义进行的档案行政监督检查和制发的《责令限期改正通知书》,是违法的行政行为和无效的执法文书。
2 行政执法人员方面的案例
案例三:
案例描述:河南省某县档案局、馆合署办公,是县委、县政府直属的文化事业单位,履行全县档案事务的行政管理和全县档案的安全保管双重职能。局馆共有工作人员13名。其中,只有甲、乙、丙三人通过考试取得了行政执法资格,拥有省人民政府统一颁发的《行政执法证》。在每年例行的档案行政监督检查中,该县档案局一直采取由甲、乙、丙三人分别带队,另外调配其他三名工作人员,组成三个监督检查组(每组两人)的形式开展档案行政监督检查工作。
存在问题:其他三名工作人员参加行政监督检查组合法吗?
案例评析:根据行政法学原理,行政执法工作必须由具有行政执法资格的工作人员来履行,不具备行政执法资格的人员不得从事行政执法工作。河南省《〈行政执法条例〉实施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规定,行政机关应当按有关规定对行政执法人员进行培训,定期考核,经考核不合格者不得上岗执法。经考试和考核合格,取得《河南省行政执法证》的,方可上岗执法;未经执法培训或者经考试、考核不合格,未取得《河南省行政执法证》的,不得上岗执法。而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实行持证上岗亮证执法的通告》(以下简称《通告》)则更明确地规定,《执法证》是行政执法人员行使执法权的资格证明。未依法取得《执法证》的,无权从事行政执法工作。从上述行政法学原理和河南省的地方法规、规章规定看,行政执法是一种职务行为,只有具备行政执法资格的工作人员,才可以进行行政执法活动。不具备行政执法资格的工作人员从事行政执法工作,则是一种不合法的职务行为,应当严令禁止。
本案例中,另外调配的其他三名工作人员与具备行政执法资格的甲、乙、丙三人搭配,组成档案行政监督检查组,虽然符合每次档案行政监督检查不得少于两人的规定,但是,另外调配的其他三名工作人员既没有接受过行政执法培训,也没有取得《办法》规定的行政执法资格和《河南省行政执法证》,按照该省《通告》的规定,另外调配的其他三名工作人员是不具备从事行政执法资格的人员,无权在其辖区内从事档案行政监督检查工作。由此可以看出,某县档案局由甲、乙、丙与不具备行政执法资格的其他三名工作人员组成档案行政监督检查组的做法是错误的。
3 档案行政相对人适格方面的案例
案例四:
案例描述:某县档案局在例行档案行政监督检查时,发现人民银行某县支行1992年~2000年的文书档案没有依法向该县档案馆移交。该支行不移交档案的理由是:人民银行是金融特殊行业,实行行业垂直管理,保密性强,按照上级规定,其档案不移交当地档案馆。监督检查人员要求该支行提供不移交档案的上级行文件规定。该支行提供不出具体文件。监督检查人员合议后认为:该支行提出的不移交理由不成立。按照《档案馆通则》和《各级国家档案馆收集档案范围的规定》,该支行的文书档案属于向该县档案馆移交范围内的档案,应当依法按时移交。责令该支行立即纠正错误做法,并据此下达了《责令限期改正通知书》。《责令限期改正通知书》中写道:人民银行××县支行档案室:2013年9月13日上午10点,我局对贵档案室进行了例行监督检查,经检查发现,贵档案室保管的1992年~2000年的文书档案没有依法向××县档案馆移交(具体案卷情况见《清查档案清单》),此行为违反了《档案馆通则》和《各级国家档案馆收集档案范围的规定》的有关规定,特责令贵档案室在一个月内(2013年9月13日~2013年10月13日)纠正违法行为,依法向××县档案馆移交附件《清查档案清单》中的档案,并将整改情况书面报××县档案局。人民银行××县支行接《责令限期改正通知书》后,经请示其上级行郑州分行和济南中心行后,按时移交了应移交的档案。
存在问题:某县支行档案室是档案行政管理机关的行政相对人吗?
案例评析:行政主体和行政相对人是构成行政法律关系的主体,双方相互作用,促使行政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和消灭。基于行政法律设定条件的行政关系主体,是一种相对稳定和平衡的法律关系。只有当行政主体就是法律所规定的对行政相对人发生作用的“那个”行政主体,行政相对人是法律所规定的行政主体必须针对的“那个”行政相对人时,行政法律关系才能实现相对的稳定。行政相对人包括个人或组织,在行政法律关系中,行政相对人与行政主体相对应而存在,是行政法律关系中的重要“一极”。如果一个行政法律关系中的所谓“行政相对人”并不是法律所规定的行政主体可以或者必须针对的当事人,则这个行政法律关系就可能立即崩溃。换句话说,就是行政执法中,行政主体找错了对象,虽然也在行政主体与错误的对象之间产生了行政法律关系,但这种行政法律关系的稳定性却是无法保证的。如果行政执法中张冠李戴,就意味着对行政相对人主体的认定不合法律规定,意味着整个行政执法行为认定事实不清,属于违法行为。
《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第六条第二款规定: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档案事业,并对本行政区域内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的档案工作实行监督和指导。由此可以看出,基于《档案法》基础上的档案行政法律关系,其档案行政主体是各级人民政府的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其行政相对人是本行政区域内的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具体到本案例中,档案行政监督检查的主体是某县档案局,其针对的“行政相对人”应该是人行某县支行,而不是人行某县支行档案室。人行某县支行档案室作为该行的内设职能机构,可以代表该行行使其一定的职能活动,但不具有机构法人地位,不能成为某县档案局档案行政监督检查的“行政相对人”。其职能活动当中产生的法律责任只能由具备机构法人资格的人行某县支行承担。案例中,某县档案局监督检查人员制作的《责令限期改正通知书》,将人行某县支行档案室认定为“行政相对人”的做法,属于张冠李戴,认定事实不清的违法行为。
4 行政执法程序方面的案例
案例五:
案例描述:2009年6月20日,河南某县档案局行政执法人员张某、刘某到所辖乡镇监督检查2008年文件归档情况。张某、刘某来到C镇时,负责C镇档案工作的主管领导镇党委办公室主任吴某接待了他们。执法人员张某与吴某相互认识,双方相互寒暄后,吴某向张某、刘某介绍了该镇2008年文件归档的大致情况。随后,吴某陪同张某、刘某对该镇档案室2008年文件归档情况进行了现场检查。检查中发现,该镇文件归档不全,缺少2008年的《干部职工统计年报》、《党员统计年报》、党委会议记录等应归档的文件材料。现场检查结束后,张某、刘某向吴某和档案员通报了现场检查情况,要求将缺少的《干部职工统计年报》、《党员统计年报》、党委会议记录等应归档的文件材料收集齐全,及时归档。
存在问题:张某、刘某进行的此次监督检查程序是否完善?
案例评析:行政执法程序是指行政执法的管辖、过程、步骤、顺序、时限、方式等内容和环节的总称。程序正当是依法治国对行政机关依法行政提出的最基本要求。其主要作用是:规范行政执法行为,防止行政执法的随意性;保障行政相对人参与国家行政管理,监督和制约行政机关依法办事;协调行政机关和行政相对人的关系,达到消除对立情结、构建和谐社会的目的。虽然我国还没有制定一部完整的行政执法程序法律,但各单行法律、法规和规章中对行政执法的程序性规定,无疑是行政执法中应当严格遵守的原则。行政法学原理将各单行法律、法规和规章中有关程序性的规定归纳为以下几种:一是执法公开制度;二是表明身份制度,三是告知制度;四是听取陈述和申辩制度;五是听证制度;六是回避制度;七是时效制度;八是说明理由制度;九是调查取证制度;十是行政执法文书制度。在具体的行政执法实践中,行政机关和行政执法人员必须按照相关单行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执法程序进行执法活动,否则,就会造成执法程序违法,承担因程序违法而造成的法律后果。
本案例中,张某、刘某进行的此次监督检查违反了表明身份的程序规定。按照行政法学原理,出示证件,表明身份是行政执法的重要环节和步骤,凡是与行政相对人直接打交道的行政执法活动,都要遵守、不得省略。不出示证件表明身份的,属程序违法,行政相对人有权拒绝。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实行持证上岗亮证执法的通告》也规定:《执法证》是行政执法人员行使执法权的资格证明。行政执法人员开展行政执法工作,必须向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出示《执法证》,以表明身份。不出示《执法证》表明身份的,属于行政执法程序违法的行为,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有权拒绝,并有权向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法制机构投诉,也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案例中,虽然张某与吴某相互认识,也不能违反法律、法规和规章所规定的程序,否则,一旦有不良后果出现,就会造成此次档案行政监督检查行为程序违法,使档案局陷入被动局面。此外,该案例中,张某、刘某进行的此次行政监督检查,没有制作《现场监督检查记录》,没有将C镇文件归档不齐全的违法事实记录固定下来,也是一种不符合行政执法程序的违法行为。
5 行政执法文书方面的案例
案例六:
案例描述:某县档案局在对该县林业局进行例行监督检查时发现,有3卷涉及机构编制、干部职工年报、花名册的永久卷不知去向,查阅该局《档案借阅登记本》,也没有此3卷档案的借阅登记记录。询问档案员时,档案员也说不出档案的确切去向。据此,某县档案局当即对林业局下发了《责令限期改正通知书》,要求该林业局在15天内追查出档案的去向,并将追查结果书面报告县档案局。逾期不报追查结果,将立案查处,追究有关人员的行政责任。在规定的整改期限内,该林业局书面答复称:去向不明的3卷永久档案,系该局会计在办理局机关人员工资调整时借出,遗忘在了县财政局工资福利股,现已收回,并对相关人员进行了批评教育。
存在问题:此次行政监督检查的执法文书完善吗?
案例评析:行政执法文书是行政机关在行政执法活动中制作的,用以记载和证实行政执法过程的各种材料,是记录行政执法过程情况、认定事实、内容的法律文书载体。根据行政法学原理,在具体的行政执法活动中,有些具体的违法事实,在没有书证、实物、影像的情况下,必须通过制作相应的行政执法文书,来记载违法事实的情况,使违法事实得以固定,以支撑行政执法后续行政处理的开展。制作行政执法文书,也是行政执法程序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只有完备的行政执法文书,行政执法的过程才能完善,才能善始善终。
本案例中,档案行政监督检查人员在发现林业局3卷永久档案去向不明时,通过查看《档案借阅登记本》,询问档案员,下发《责令限期改正通知书》的执法过程是完整的。但是,从整个行政监督检查的程序来看,此次监督检查还需要两个执法文书来支撑。一是制作《现场检查记录》,将林业局3卷永久档案去向不明的违法事实记录固定下来,作为林业局违反档案法律、法规的证据,以支撑下发《责令限期改正通知书》的必要性;二是制作《询问笔录》,将对档案员的询问用文字记录的方式记录下来,与《现场检查记录》形成一条完整的证据链,用以证明林业局3卷永久档案去向不明的法律证据,确保此次行政监督检查程序的完整。程序合法,是对档案行政监督检查的最基本要求,也是衡量档案行政管理机关是否依法行政的重要指标。案例中,档案行政监督检查人员不依法制作行政执法文书的做法,虽然没有对此次行政监督检查造成一定的不良后果,但并不是说这种错误做法导致的严重后果每次都能幸免。因此,这种现象必须引起档案行政监督检查人员的高度重视,做到依法行政,依程序执法。
*本文为2013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依法治档研究》(项目编号:13BTQ068)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安全检查监督 篇12
1.1 我厂传统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
我厂采用QHSE管理体系对全厂进行管理, 在实施方面, 我厂采用纸质管理的传统模式, 运行方法与油田公司各下属公司类似:监督检查方面, 我厂安全、生产、保卫等部门每月对基层单位进行月度检查, 发现问题开具隐患整改通知单, 限定整改时间, 在规定时间内纸质反馈验证, 质量安全环保科每月对检查情况进行通报, 每季度对检查情况进行分析。ACT卡方面, 班站员工纸质填写后由区部收集整理, 然后由厂安全科汇总对填写较好的ACT卡进行奖励。目前传统管理方式存在以下问题:
(1) 各基层单位信息共享渠道不畅通:监督检查、ACT卡及违章信息是宝贵的资源, 但是目前管理模式是以安全科为中心, 其余各部门为节点的星型管理模式, 监督检查内容各区只能从整改单上知道本区存在的问题, 对其他区存在的问题不能有效共享, 不能起到引以为戒的作用;ACT卡共享范围也很局限, 区部级收集ACT卡后进行ACT卡总结上交厂安全科, 但是区部不能将所有信息都传达至每一位员工, 虽然每季度进行检查情况通报及ACT卡奖励通报, 但通报只是针对一些典型, 无法真正实现共享。
(2) 监督检查反馈验证及ACT卡填写实时性不好。在系统运行之前, 相关部门提出监督检查问题后, 基层单位在限定期限内进行书面整改反馈, 在检查到整改反馈的这段时间内, 检查项的监控不到位;ACT卡由站上员工进行填写, 每月由区部上站收集, 员工提出问题需要厂里及区部级反馈时间间隔较长, 导致一些问题不能快速解决。
(3) 浪费人力物力、增加出车风险:ACT卡管理实行纸质填报管理, 浪费纸张和空间, 又给统计查询增加了困难。监督检查信息基层单位及厂安全科都要输入EXCEL表中, 需要进行大量重复工作, 作业许可审批过程为纸质审批, 一方面必须到区部找领导审批, 现场签字需要跑较远路程, 费时费力;一方面临时接到一个较小任务时必须到区部重新办票, 监督检查整改反馈以纸质反馈安全科, 距厂部较远的如作业四区、米脂处理厂需要派车送到厂里, 增加了出车风险。
1.2 我厂监督检查信息平台建立的思路
(1) 实现A C T卡、监督检查的分级管理, 分级管理通过工作流及对账户权限控制来完成。监督检查分级为公司级、厂级、区部级, 不同级别的问题实现不同的人员审核、销案;ACT卡分为区部级和厂级两级反馈, 确保合理的ACT卡建议均被采纳;作业许可票实现区部级和班站级两级审批, 实现与现行审批流程吻合。
(2) 利用网络系统的开放性和实时性, 实现监督检查信息 (检查问题及整改情况) 、ACT卡信息的全厂共享;可以实现对监督检查问题、ACT卡信息的及时传递, 大大提高油田安全管理信息化, 实现精细化管理。
2 平台各模块介绍
监督检查信息平台包括的四个模块:监督检查模块、违章管理模块、ACT卡管理模块、作业许可申请模块。各模块通过管理员分配菜单, 确保有权限的人才可以进行相应模块的填报及审批工作。
2.1 监督检查模块
该模块下设监督检查整理、监督检查填报、监督检查整改、监督检查审核、监督检查销案、查询及汇总七个子界面。各子界面通过对不同级别人员分配不同权限, 完成检查、整改、审核、销案的闭环管理。
监督检查填报是对厂职能部门或基层单位区部进行检查由被检查单位录入记录问题的操作。监督检查整改是由被检查单位填写监督检查信息后填写整改措施等信息的操作。监督检查审核是具有审核权限的人员 (作业区安全员、技术员) 进行的操作。监督检查销案权限分配区级是作业区经理, 厂级是安全科。监督检查查询页面提供按级别、月份及被检查单位分类查询功能, 不可进行操作。 (图2)
监督检查汇总是对监督检查信息结果的汇总, 可以按级别、被检查单位及检查时间段导出格式分为EXCEL和Acrobat (PDF) 两种格式, 导出为EXCEL格式的可以编辑作为考核依据, 导出为PDF格式的可以防止人为进行修改。
2.2 违章管理模块
该模块包括违章记录、违章管理、违章查询3个子界面。违章管理是对违章记录进行查询和新增的功能的操作, 并可以按违章事件进行模糊查询。点击新增按钮出现新增界面, 点击违章编号可连接到对应的违章事件上进行详细的查询具体的违章细节。
2.3 ACT卡管理模块
该模块包括ACT记录、ACT区级反馈、A C T厂级反馈、A C T查询及汇总5个子界面。ACT记录是所有员工对所观察到的不安全行为及有污染隐患的行为进行填报的操作。ACT卡填报后由区部级人员填写反馈意见, 然后由厂级填写反馈意见。每月质量安全环保科可以对填报较好的ACT卡进行奖励, 可以按着上报单位以及被奖励单位按月进行查询, ACT汇总可以将ACT卡内容导出为excel表进行编辑。
2.4 作业许可申请模块
该模块下设作业许可票申请、审批、打印三个子界面。作业许可票申请后, 由区部有审批权限的人进行审批, 然后经过队站级审批再打印出来, 施工结束后由施工人和监护人签字。此模块功能框架已完成, 由于集团公司新颁布了17项标准中作业许可实施细则正在制定过程中, 计划在实施细则下发后再进一步修改。
3 监督检查信息平台特色
3.1 工作流管理
在该平台中采用了工作流管理方法, 让不同的人员看到不同的界面, 不同的问题显示在不同的界面。
由于厂级加区部级检查问题较多, 如果每个界面都显示相同的问题那么界面就显示比较乱, 不利于人的管理和操作。采用了工作流管理后当被检查单位填报检查问题后, 该问题就显示在监督检查整改菜单中, 有整改权限的人可以填写整改措施、整改人等内容。整改菜单填写完毕后, 整改菜单就看不到该问题, 问题转入监督检查审核菜单, 然后有审核权限的人进行审核, 同样是在审核菜单消失, 转入销案菜单进行销案。这样就保证了显示的问题只有少数几项, 便于人的操作和管理, 在ACT卡模块中也采用了同样的实现方式, 以实现ACT卡都得到区级和厂级反馈。
3.2 不同角色的权限控制
要使系统应用接近实际工作流程, 必须对安全科、基层单位经理、技术员与班站员工权限进行控制。这套系统涉及的权限控制方法有下面几种:
(1) 利用菜单分配控制权限。安全科管理员有人员管理菜单, 拥有最大权限, 可以进行人员控制、菜单权限分配等工作, 这样系统可以及时得到维护, 发生人员变动, 权限变动等情况可以随时变动人员, 其余人员没有人员管理权限。监督检查模块中班站只有监督检查填报和整改菜单, 技术员有审核菜单, 可以审核区级检查问题, 区部经理有审核和销案菜单, 可以实现区级检查问题的销案, 厂级检查问题由安全科进行销案。
在监督检查模块中, 安全科管理员有监督检查整理菜单, 可以实现录入错误信息的删除和取消审核操作, 而别的用户都没有此菜单, 实现对人员权限的控制。
ACT卡模块中, 基层员工填报ACT卡内容后, 区部级人员有ACT反馈填写菜单, 可以填写ACT卡反馈情况, 基层员工不可以填写, 确保ACT卡由区部或厂级对员工进行反馈, 而不是员工填写。
(2) 利用所在单位控制权限。在ACT卡模块中, 反馈信息中有奖励单位与奖励人员一项, 这里权限控制为只有安全科有权填写, 其余单位无权填写, 从而实现查询到的奖励情况是安全科评选出来的。
在系统不同模块中, 采用不同的控制方式。在ACT卡模块中, 用任何账号都可以看到全厂填写的ACT卡内容, 实现全厂信息共享。在监督检查模块中, 在整改、审核及销案菜单项中只能看到本作业区的问题, 防止出现对别的作业区进行审批、销案现象的发生。在查询界面中可以查询到其他作业区的检查问题, 以实现信息共享的目的。
(3) 对修改删除权限进行控制。在测试过程中发现, 为防止误操作, 平台中各模块都设置了删除或取消审批按钮, 班站权力放得过大, 监督检查信息班站用户可以随便删除, 这样班站可能会删除一些监督检查信息, 这是不允许的。为达到防止误操作及限制权力的目的, 监督检查模块中不设删除功能, 厂级管理员有监督检查整理菜单, 在这个菜单中有删除功能, 管理员可以进行删除错误录入项。ACT卡模块由于不涉及考核等问题, 所以保留删除功能, 基层单位可以自行删除错误录入项。
(4) 对手工填写和自动生成单位、用户名进行控制。系统要尽量减少用户名数量的同时又要完成对关键步骤的控制。这就需要对单位和用户名的生成方式进行控制。如果全部采用自动生成用户名, 就需要每人一个用户, 账号数量很多, 权限控制更加复杂, 增加维护工作量和服务器的负担。我们采用关键操作用户名自动生成、非关键操作手填的方式管理:ACT卡模块中上报单位采用自动生成、填报人员采用手动输入的方式;监督检查模块中整改菜单中整改人采用手填方式, 审核、销案实行审核自动加载登录用户姓名的方式, 防止冒用别人的名字进行审核、销案等关键操作。
4 系统完善建议
该平台是在全厂数字化平台下的一个子平台, 最终目的是实现全厂生产、安全、财务等平台的集成管理, 但目前没有人事平台, 因此在人员调动、维护方面工作由安全科进行, 这样对人事信息的准确性造成影响而且增加了安全科人员的负担。因此需要尽快建立启用人事平台, 以实现人员信息规范管理。
该平台虽然一定程度上实现了精细管理, 但是距离科学管理还有差距。例如我厂监督检查方面, 我们目前每月进行一次检查情况通报, 对问题进行简单分类, 但是只涉及具体问题, 不涉及问题数量, 更没有同类问题变化情况曲线, 看不出各类问题出现的规律。而科学管理要实现定量管理, 检查问题进行分类 (如人员、设备、环境、管理) , 按类别和时间段进行统计, 发现各类问题在每年不同时间段出现的概率, 从而在特定时间内针对这些方面做出重点安排;还可以从较长时间段内通过检查问题的数量变化情况考察安全管理的效果。这方面可以借鉴集团公司HSE信息系统, 它可以将用户通过规律地业务数据录入所建立的关键信息流以HSE管理记录、HSE管理报表或台帐、HSE管理图表等多维、直观的信息表达方式反馈给用户, 并在决策问题上提供给用户较好的基础数据支持。
5 结论
要实现现代安全管理, 就要实现安全管理信息化, 而建立监督检查信息平台就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力助推器。这个平台采用了工作流模式, 通过权限控制, 实现了监督检查信息的特定用户进行的填报、审批及销案操作, 实现了作业许可票网上审批, 提高了办事效率, 通过ACT卡的网上填报实现了更广范围的经验分享, 一定程度上实现了精细管理, 对提升我厂安全管理水平有重要作用。
摘要:本文从阐述信息系统在安全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入手, 介绍了监督检查信息平台各模块的操作及特点, 分析了该平台特色, 通过监督检查信息平台实现安全管理信息共享和作业许可票网上审批, 对企业实现HSE信息化管理, 提升安全管理水平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监督检查,信息共享,平台
参考文献
【安全检查监督】推荐阅读:
安全监督检查记录08-22
工会安全监督检查员08-30
安全生产监督检查表05-23
消防安全监督检查工作汇报09-01
安全监督检查贯彻落实情况总结06-27
3学校食堂食品安全检查监督制度10-23
2 安全生产监督检查和隐患整改制度07-10
港口国监督对安全管理体系的检查要点08-23
客运企业安全生产监督和检查(年度计划)10-08
核与辐射安全监督检查人员证件管理办法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