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宣传叙事方法

2024-10-25

高校宣传叙事方法(共3篇)

高校宣传叙事方法 篇1

招生工作是高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选拔优秀生源、提高人才的培养质量、保障高校的可持续健康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探讨如何做好招生工作, 提高招生工作质量, 对于高校的建设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地州高校存在知名度、办学条件等多方面的不足。要想使宣传效果事半功倍, 必须守原则、讲方法。

一、地州高校招生宣传工作的原则

在招生宣传工作开始之前, 学校招生部门要进行统筹规划, 制定招生宣传工作实施方案, 明确指导思想、工作目标及要遵循的原则。具体说来, 主要原则有:

(一) 真实性原则

地州高校要在宣传中实事求是地向社会公众以及广大考生介绍诸如自然环境、办学性质、规模层次、教学设施、师资实力、收费标准、专业前景、贫困生救助体系等倍受关注的问题, 让学生自己去比较、鉴别, 从而根据个人兴趣爱好、家庭承受能力, 做出判断和选择。

(二) 长效性原则

地州高校要转变为了招生而宣传、在招生宣传时再宣传的观念和做法, 要有效规划、合理安排, 及时、适时地在相应媒体上宣传介绍学校在发展建设、学科建设、办学特色、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 以保持学校宣传介绍的长效性。

(三) 政策性原则

党的招生政策是民心、民意、民利、民主的重要体现, 是推进社会和谐稳定、公平公正的伟大工程, 是指导高等院校招生工作的重要依据, 是依法行政的根本准则, 是做好招生宣传工作必须要遵循和贯彻执行的基本原则。招生宣传员要把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各项法律法规宣传到位, 让每一位考生家长知情, 维护考生的知情权。

(四) 针对性原则

即把握考生地域分布、考分定位的问题。作为地方高校, 生源以本地学生为主, 学生基本上是当地中学上二本线的学生, 甚至有的专业还会录到三本线的学生, 明确地域及分数定位, 就不会盲目宣传, 更不会过分关注地域较远学校或重点高中, 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宣传效果。

(五) 地方性原则

为地方社会经济建设培养和输送人才, 是地州高校办学的主要任务之一。为此, 在宣传工作中要密切与地方招办、生源学校毕业班班主任、负责招生工作的老师的联系, 通过学生们最信任的这些人, 传递学校招生的真实信息, 坚持地方性原则, 是做好招生宣传工作的一项重要前提。

二、工作方法

学校要通过多渠道、多形式的宣传手段, 强化招生宣传工作的实效性。在宣传内容上, 地州高校要突出育人特色, 宣传优良的校风学风, 树立学校良好的对外形象。

(一) 全员动员, 专项培训, 深入生源学校

高校要以招好、招足、招实为目标, 实施“走出去, 走下去”战略, 深入本地生源学校做好招生宣传工作。学校要组织一批有责任心、能吃苦、善沟通的老师进行专门培训, 让他们熟悉招生政策、了解学校历史沿革、学科建设、各学科发展的最新情况, 深入生源学校, 与毕业班学生面对面交流, 通过近距离交流, 一方面展现高校教师的人格魅力和学识风范, 另一方面促进高校与高中的情感交流。

(二) 利用媒介, 多管齐下, 制作精美宣传材料

首先是制作纸质宣传材料。纸质宣传材料是招生宣传的重要媒介之一, 学校要积极印制各类彩色宣传简章、招生专刊、省招考院招生宣传计划版、招生宣传手册、画折等, 向地州招办和生源学校发放。这些宣传资料的制作与发放, 可弥补人力宣传无法达到的客观缺陷。其次是利用电子传播媒介, 如广播、电视、网络等。电子传播媒介具有感情色彩浓、传播速度快、形象生动、娱乐性强、影响范围广、公众接触程度高等特点, 能够更加迅速地向更加广泛的公众传播信息, 更深刻地影响人们的思维行为。

(三) 以人为本、服务考生, 全面展示学校良好风貌

充分利用考生及家长来校咨询的机会, 全方位展示学校。全校上下要树立“珍惜每一个生源, 珍惜每一次问答, 珍惜每一次机会”的理念, 在考生和家长来校咨询的高峰时段, 对校园进行有针对性的布置, 对于考生及家长关心的教室、宿舍和食堂等学习生活环境, 要给予充分的重视, 营造出学校“以人为本”和“育人为本”的良好氛围。对每一位考生及家长要一视同仁, 耐心细致地解答他们提出的问题, 帮助他们客观地了解学校各方面情况, 展示出学校的良好风貌以及严谨求实的教风和积极向上的学风。招生工作人员要在熟练掌握招生政策规定的基础上, 通过现场咨询、电话咨询和网上咨询等渠道, 以规范的语言、规范的程序和规范的服务, 全面细致地做好咨询接待工作。

(四) 调动校友现身说法, 使招生、就业工作相互促进

用人单位和校友是学校的宝贵财富和有利资源, 用人单位作为高校学生的使用者, 他们的宣传介绍将更具说服力。用人单位和校友向来关心母校的发展建设情况, 高校要做好本校毕业生就业的跟踪调查, 将校友们在各行各业的优秀表现在宣传材料中加以展示, 招生宣传人员要主动将招生宣传材料寄送给用人单位和校友, 以便校友们及时了解母校最新的发展情况, 协助母校做好宣传介绍。

(五) 借助学生家长树立口碑, 增加学校的美誉度

学生家长与高校是利益共同体, 家长们对自己子女学习生活的学校的发展都十分关心。他们的身份使其与应届考生及家长有更多的接触机会, 他们的介绍将更具说服力, 因此, 招生工作人员要建立考生家长档案, 保持与他们的联系, 主动将招生宣传材料寄送给他们, 以便他们及时了解学校的发展建设情况并协助做好宣传介绍。这将有利于加强学校与家长之间的交流, 促进学生的成长, 扩大学校的社会影响, 提高社会认可度, 增加学校的美誉度。

总之, 高校招生宣传工作是系统工程, 是面对社会、考生和家长, 树立学校形象和扩大学校影响的工作, 需要学校各部门的通力合作和全体师生的积极参与, 除加强与媒体、学生家长、用人单位及校友、重点高中等的联系与沟通, 在宣传途径、形式和内容等方面要不断创新和丰富, 构建形成多渠道、多层次、全方位、立体式的招生宣传工作格局外, 唯有以真实为宣传之根本, 本着为社会、为考生负责的态度, 认真、踏实开展工作。

参考文献

[1]郑超美.做好高校招生宣传工作的几点思考[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05 (4) :137-138.

[2]张建发.高校招生宣传的心理策略与传播技巧[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4. (6) .

[3]黄兆信.论高校招生宣传工作[J].江苏高教.2004.

高校宣传叙事方法 篇2

1. 充分认识高校理论宣传工作面临的新挑战

1.1 国际环境中各种思潮相互激荡、交融, 意识形态领域斗争尖锐复杂。

进入21世纪以来, 随着世界经济多极发展格局的形成和政治力量对比的变化, 各种价值思维和文化思潮不断涌现,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 国际思想文化领域斗争依然深刻复杂, ‘西强我弱’的国际舆论格局没有根本改变, 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实施西化、分化战略的活动一刻也没有停止, 我们在意识形态领域面临的斗争和较量将是长期的、复杂的。”[1]西方敌对势力总是利用多种宣传工具、宣传渠道与我争夺话语权, 叫嚣“中国威胁论”;2008年我国西藏藏独分裂势力制造“3.14”打砸烧抢事件后, 美国的CNN、英国的BBC等西方媒体长篇累牍的失实报道, 混淆视听。这些都给我们在高校进行理论宣传工作带来了严峻的挑战。

1.2 改革开放进入攻坚期、矛盾凸显期, 人们思想观念呈现多元、多变、多样化局面。

改革开放30年不仅带来了经济社会的长足发展, 也给国人精神面貌、思想观念带来了深刻的变化, 特别是共产党人结合我国实际对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有着卓越贡献, 创造性地提出并深刻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从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到科学发展观, 步步深入, 为科学社会主义在我国的长远健康发展作出了科学回答。改革开放促进了人们思想观念发生的变化, 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一是科学、民主、法治观念逐步得以树立;二是开放、竞争、效益观念逐步得以树立;三是自信、包容、多元观念逐步得以树立;四是改革创新、服务、和谐观念得以逐步树立;五是与时代发展相吻合的义利、择业、消费观得以逐步树立。在这些变化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不稳定因素, 社会经历了一个急剧转型的过程, 生产力关系、社会分工、经济结构、组织构成、消费需求等都发生了变化, 这就导致思想和利益的分化, 思想观念形成一中多元、多变、多样的格局。随之而来, 代表着不同思想和利益阶层之间的角逐越来越多, 成为不稳定、不和谐的主要因素。这些多元、多变、多样的思想利益局面对高校理论宣传工作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 要求我们因时而变, 与时俱进。

1.3 以网络为代表的新兴媒体的崛起对高校理论宣传工作带来新任务。

随着科技进步, 大众媒介的数量、品种、规模和影响力正在加速发展, 对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带来较大影响, 也对高校理论宣传工作的内容、手段和形式带来较大冲击, 将直接影响师生员工思想品德和价值观念的形成和发展。大众传媒把社会认可的行为规范、思想观念、价值标准等信息传播和渗透到高校师生特别是大学生学习、生活的各个方面, 而网络等新兴媒体形式则加速这种传播和渗透。当然, 网络也是一把双刃剑, 它在大大拓展人们社会交往的范围、方便信息传播的同时, 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低俗的倾向。由于网络虚拟空间的便捷和相对自由, 产生了以网民为代表的公众舆论场, 而公众舆论场的舆论量远比单向传媒引导的传统舆论场丰富、庞杂[2], 公众舆论场在引导和开放人们思维、反映民情、汇聚民意、表达网民的共同利益和意志的同时, 也有着不方便监管, 引导不好容易失控的弊病。以网络为代表的新兴媒体这种两面性的存在, 对当前的高校理论宣传工作提出新的课题, 怎样为“我”所用, 既充分发挥其作用, 又能避其不足, 需要我们认真思考。

2. 用科学发展观指导高校理论宣传工作的改革创新

高校理论宣传工作的基本目标是统一思想, 凝聚人心, 推进高校事业快速健康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从而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 为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和稳定大局营造良好的精神氛围和舆论环境。高校理论宣传工作从本质是做“人”的工作, 其目的是促进高等教育繁荣发展, 所以新时期必须用科学发展观来统领和指导高校理论宣传工作。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 发展是第一要义, 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基本要求是全国协调可持续。从科学发展观视野探索高校理论宣传工作的新方法, 要以三大理论学习平台建设为重点, 抓好三大群体;要理论宣传工作与解决实际问题、社会发展、先进文化建设和社会实践相结合, 以此来创新机制, 强化措施, 集思广益, 充分调动积极有利因素, 形成师生员工广泛参与, 上下一致的有效的理论学习氛围。

2.1 坚持以三大理论学习平台建设为重点, 抓好三大群体的理论学习。

高校是育人的地方, 而启发人的自觉性、调动人的积极性、激发人的创造性更应是高校理论宣传工作的重要任务。胡锦涛总书记曾经指出:“思想政治工作说到底是做人的工作, 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既要坚持教育人、引领人、鼓舞人、鞭策人, 又要做到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帮助人。”[3]因此, 以科学发展观指导高校宣传思想工作, 关键在于坚持以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指导原则, 着力于人的全面健康发展。坚持以人为本, 体现在高校也就是要坚持以师生为本, 这是构建和谐校园的核心, 也是高校理论宣传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高校理论宣传工作的对象包含教职员工、领导干部、青年学生等三个群体, 要抓好理论宣传工作, 就必须从这三个群体入手。

2.1.1 建设以自学和形势政策报告会为主的学习平台, 抓好教职员工, 尤其是青年教职员工的理论学习。高校教职员工是高校发展的主体和事业的创造者, 也是青年学生的人生标杆, 抓好教职员工的理论学习是搞好高校理论宣传工作的关键所在。

教职员工的学习平台建设包括自学环境培育和归还形势政策报告会两个方面。首先要培育浓郁的理论自学环境。由于高校教职工员工的分工差异, 难以集中组织大规模学习, 主要还是在有关部门的统一安排下进行有组织自学。

其次要以规范形势政策报告会来搞好学校和学院层面的学习辅导。形势政策报告会制度为教职员工提供高水平辅导报告的有效手段。学校要适时邀请名专家、学者或政府部门权威人士走进校园, 及时为教职员工解读理论学习中的热点、难点和关系切身利益的问题。同时, 学校宣传部门要结合全年工作形势对全校教职员工的学习辅导进行科学规划, 做到早计划、早安排、早落实, 有利于教职工员工灵活安排学习内容和时间。搞好学习辅导要在学习材料组织上下功夫, 要搞好每年度的理论报刊征订工作, 帮助教职员工正确选择既实用又有很强理论性的时事报刊杂志。

最后要加强理论学习的考核和理论学习的实践研究。要注重考核方法的科学性和灵活性, 要注意量与质的结合, 要把考核结果与制成评聘、职务升迁、年终考核等紧密结合起来。理论学习的目的是学习致用, 要将研究学习成果应用于工作实践, 提高工作实效, 大力开展教职员工思想政治理论工作研究会工作。

2.1.2 建设以政治理论课和学生社团为主, 课余学习为辅的理论学习平台, 发挥党校团校传统优势, 抓好青年学生的理论学习。党中央历来十分关心青年大学生的理论武装工作。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上强调, 要从赢得青年、赢得未来的高度, 抓好青年大学生的理论学习, 在广大青年中培养一大批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团中央也自2007年开始实施了“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青年学生的理论学习平台建设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一是发挥政治理论课的传统优势, 加强理想信念教育。要在对全体大学生开展素质教育的基础上, 有针对性地开展理想信念教育, 要充分发挥政治理论课的作用。学校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从“第一堂课”做起, 结合学生思想实际, 对学生进行成人成才的思想教育工作。加强指导课外实践活动, 指导学生读好一本书, 有效地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育人功能和主渠道作用。

二是发挥学生社团作用, 把社团建成学生自我学习的理论学习平台。学生社团是学生自愿组建的, 引导好能很大程度激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在学生社团中开展理论学习, 要以学生为本, 注重引导, 从学生兴趣入手, 从学生关注、关心的热点问题展开, 要选派有一定政治理论素养的老师担任指导教师, 指导学生在开展业务学习的同时, 积极开展理论辅导, 着力做好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培养工作。

三是抓好学生课余时间进行政治理论学习, 发挥校园网等多媒体网站和党报党刊及校报对青年学生理论学习的积极作用。

四是充分发挥党校和团校在理论培养中的传统优势, 学工部门和各学院要借助党校和团校的传统阵地, 要聘请名教师对学生进行理想信念和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教育。

五是青年学生的理论学习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重视学生政治理论学习与实践的结合, 充分利用“第三课堂”和寒暑假等, 开展好社会调查和社会实践等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以理论学习为指引, 激发学生自立自强、奋发向上、勇于创新的意识, 培育创新型人才。

2.1.3 建设支部、校院两级理论中心组等为主的党建学习平台, 抓好党员干部, 特别是中层以上领导干部的理论学习。努力建设一支政治强、思想新、工作实、作风正、业务精、纪律严的干部队伍, 对高校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建设对专门人才的需求[4], 努力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积极引导社会思潮, 发展社会文化, 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有着重要意义。在高校而言, 以支部、校院两级中心组等为主的党建学习平台是党员干部理论学习的主阵地, 特别是党支部建设, 它是最基层的党组织, 也是离党员干部最近的党组织实体, 党员干部在其中参与理论学习的效果, 直接影响到党支部的战斗力、凝聚力、创造力和影响力。

抓好党建学习平台建设, 首先要树立党员干部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高校党员干部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是改革开放新形势和高等教育发展面临新问题的需要, 只有这样, 他们才能坚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 才能自觉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政策, 才能正确把握学校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

其次要解放思想, 加强理论学习与培训。党员干部要通过各种途径 (如党支部生活会、两级理论中心组学习、民主生活会等) 加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学习, 还要加强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现代科学技术知识和法律知识及其他知识的学习。要加强高校党员干部的培训工作。培训是干部素质建设的重要环节, 要进行多层次、多形式的培训, 要采用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方式, 通过培训来不断地调整他们的知识结构, 使他们具有更高的修养和才干, 使党员干部时刻站在理论和时代的前沿, 更能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党员干部要通过学习和培训, 大力解放思想, 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研究新问题, 解决新情况, 指导工作。最后要加强学习平台的制度建设, 比如要制定党委中心组学习规范, 要确保学习时间、学习质量、学习内容等。

最后要加强党建学习平台建设, 加强理论研究, 开展工作交流, 指导工作实践, 才能取得实效。党员干部, 特别是中层以上干部要深入基层, 积极调研, 要善于发现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要勇于创新, 敢于改革, 在科学把握高等教育发展规律基础上, 找准结合点, 大胆实践,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实现高等教育又好又快地发展。

2.2 坚持理论宣传工作要注重全面协调发展, 做到四个结合。

2.2.1 理论宣传要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

科学发展观的本质是以人为本, 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用科学发展观指导理论宣传工作就要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 切实解决学校发展和师生员工自身发展中的问题。马克思曾说:“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 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5]象牙塔内, 人际矛盾的实质也逃不脱“利益”两个字的纠缠。高校理论宣传工作是做人的思想工作的, 但说到底, 思想问题是因实际利益问题而产生的。撇开利益问题而谈思想问题只能是纸上谈兵。高校宣传思想工作要促进校园和谐, 必须看到思想背后隐藏的利益问题, 妥善处理各方面的利益关系[6]。要处理好各种利益关系, 我们就必须抱着实事求是的务实态度为群众办实事。只有办实事, 才能使理论宣传工作具有生命力。

2.2.2 理论宣传要与社会热点相结合。

在当前信息高度发展的时期, 师生员工理解各种信息的渠道和速度都不亚于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单位组织, 相对于他们接收的信息而言, 理论宣传工作的任务是帮助他们分析信息、过滤错误和不合时宜的信息、把握导向。所以理论宣传的内容要新、观念要新, 要紧密结合当前社会发展中的热点、难点问题, 准确把握政策导向, 要通过理论学习使受教育者解除心中的困惑, 从而对坚定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和坚定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方向更具信心。

2.2.3 理论宣传要与弘扬先进文化建设相结合。

理论宣传要高举先进文化旗帜, 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 着眼于世界科学文化的前沿, 展现时代精神和创造精神。理论宣传也要继承和发扬先进文化中一切优秀的中华民族文化传统, 要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 还要讲修养、讲道德、讲廉耻。要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充分发挥文化启迪思想、陶冶情操、传授知识、鼓舞人心的积极作用, 把爱国主义教育、师德教育融入理论学习中, 从而通过有效的理论教育来切实提高师生员工的思想道德素养和文化素养。

2.2.4 理论宣传要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社会实践是检验理论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 它可以弥补理论学习的不足, 通过改进自身学习方法来巩固基础理论。社会实践是带着问题走向社会, 带着收效回到学校, 这样就能形成理论宣传和理论学习的良性循环, 也真正取得理论宣传工作的实效。

参考文献

[1]胡锦涛.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 2008.1.22.

[2]胥亚, 陶新艳.再论胡锦涛的新闻宣传新思维[J].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1.VOL9, (1) :9.

[3]萧思健.科学发展观视野中的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初探[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09, (2) :40-41.

[4]王群.推动高校党校工作创新的几点设想[J].理论学习, 2007, (8) :37.

[5]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第1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56.

高校宣传叙事方法 篇3

关键词:高校宣传,新媒体,影响因素,层次分析法,成效

新媒体是新的技术支撑体系下出现的媒体形态, 如数字杂志、数字报纸、数字广播、移动电视、网络、桌面视窗、数字电视、数字电影、触摸媒体等。新媒体全时、全域、全速传播信息的特点改变了人们获取信息的传统方式, 促进了信息的快速传递和交流, 尤其被高校学生所广泛运用。高校作为宣传先进思想文化的平台、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助推器、文化创新与传承的发动机, 其重要性不言而喻。高校宣传成效影响重大, 而高校宣传是否全面有效则取决于影响高校宣传工作的各个因素。

一、新媒体视野下高校宣传工作现状分析

新媒体的迅猛发展给高校宣传与思想政治工作带来巨大影响, 使高校宣传与思想政治工作在观念和方式、方法上都产生根本性变革[1]。为主动适应这种变革, 各高校也在积极转变工作观念, 创新工作机制, 深化沟通交流, 广泛利用多媒体作为平台, 如:某高校策划举办一场有关“大学生争优创先”的主题讲座, 可以通过手机飞信、QQ、微信等途径将这一信息广而传播, 对增强高校宣传的及时性以及全面覆盖性起到良好的作用。但是, 学生在利用网络接收信息的同时, 不可避免地受到一些腐朽文化或者带有商业色彩不良广告的侵蚀。高度开放性、虚拟性、隐蔽性的网络文化不断冲击主流的校园文化, 使得学生在良莠不齐的混杂文化中迷失自我, 失去方向, 对其以后的人生发展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 不利于高校功能的发挥, 这就是新兴媒体对高校宣传发起的挑战[2], 这也是高校宣传系统不得不面对的现状。这就要求高校要有完善的应对体系, 同时还应加强对新媒体的管理, 建立师生喜闻乐见、渠道畅通, 又能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的良好工作平台。

二、新媒体视野下高校宣传工作成效的影响因素分析

通过对高校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网上搜索总结我国各大高校的宣传方式和综合高校资深宣传工作者的意见 (德尔菲法) , 总结出以下几个影响高校宣传成效的因素:人们的思想观念、学校的宣传系统、宣传人才的专业化、学校各部门的配合以及高校宣传人员对宣传事项的理解程度。其中, 人们的思想观念主要指宣传方与宣传对象在利用新媒体作为高校宣传手段上的认可程度, 对新媒体的接受程度将极大影响宣传工作在新媒体领域的应用发展, 从而影响高校对新媒体提高宣传工作成效的利用程度;学校的宣传系统会制约宣传对象获取宣传信息的渠道, 影响师生正常获取宣传信息, 久而久之, 势必造成师生对高校宣传系统的不信赖。专业化宣传人才能够为如何利用新媒体加强宣传效果提出建设性建议, 优化宣传资源的配置, 从而使宣传效果最大化;高校宣传部门新媒体媒介之间相互配合的默契程度可以影响宣传工作的流畅, 从而影响宣传的时效性;高校宣传工作人员对宣传事项的理解程度会影响宣传内容的表达效果, 如果没有对所要宣传的事项理解到位, 宣传效果可能不佳, 使得部分师生对宣传事项的理解局限于一定水平, 没有达到宣教的目的。综上分析, 上述的影响因素对宣传效果的影响大小和范围, 我们还不得而知, 因此, 笔者试图采用层次分析法 (AHP) 找出各个因素的影响大小, 并对其进行量化排序, 通过排序确定影响因素大小找寻工作最合适的介入点。

三、基于AHP方法的各因素影响程度排序

(一) AHP方法概述

层次分析法是美国运筹学家萨蒂 (Saty TL) 于20 世纪70 年代提出的一种定性方法与定量分析方法相结合的多目标决策分析方法[3]。基本路线是分析复杂问题所包含的因素及其相互关系, 将问题分解为不同的要素, 并将要素归并为不同的层次, 再逐层分析, 最终得出要素与目标的权重关系。

(二) 模型建立

1.层次结构的建立

在新媒体环境下, 建立一个全面且适用于绝大多数高校评价宣传工作成效相对完善的指标体系, 对提供科学宣传方案和增强宣传效果具有很强的理论依据。影响高校宣传工作成效的因素涉及高校宣传范围、宣传速度以及人们对宣传内容的解读。因此, 在建立影响高校宣传工作因素模型时应当遵循科学性、创新性、真实性、可行性、可靠性和可验证性等原则。依据上述建立模型的原则, 考虑到高校宣传所要达到的实际效果, 具体评价层次结构如图1 所示。

2. 指标权重的确立

高校作为教育基地, 宣传的主要对象是在校学生, 宣传效果的优劣直接取决于宣传是否普及到在校学生。而教育工作者肩负培养祖国人才的重任, 国家战略思想未能企及教育工作者, 将间接影响学生的大局观。同时, 外界群众也具有影响学生思想观念的条件, 高校宣传应普及人群主要涉及教育工作者、在校学生和外界群众。宣传工作同时具有时效性, 传达先进文化的时间过于迟缓, 学生在校学习的思想落后于社会发展的脚步, 将极大抑制我国长久发展的潜力, 从而影响宣传的最终目标。而提高宣传速度使学生掌握新文化的前沿信息, 学生的思想与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将极大增强宣传工作的效果。高校宣传的目标是让受教育者领会宣传内容并付诸实践, 因此, 学生对宣传精神的领会程度同样影响宣传的实际效果。在此基础上, 依据标准层次分析步骤, 首先建立两两比较的矩阵, 包括准则层和指标层之间元素的相互比较, 根据调研资料、统计资料和专家意见综合分析并采用1~9尺度量化法。运用MATLAB软件计算判断矩阵的特征向量Z, 该向量即为相对权重值P, 见表1。

3.影响因素得分及排序

宣传效果的得分可按下列公式计算:

式中Pj—权重;K—影响因素得分;Qj—第j个指标的赋值。Pj共1~9项指标, 各自组合权重经计算得出。Qj的赋值过程是根据各因素对不同指标层造成的影响程度进行数据标准化赋值。按公式计算出各影响因素造成的宣传效果, 根据得分高低进行影响大小排序, 探索最影响宣传效果的因素。

四、案例分析

综合考虑实验的可操作性、可行性、选取目标典型性和数据的真实性, 选取高校代表, 用上述因素影响排序法建立层次分析法模型, 得出量化评价结果。经过调查, 主要影响某大学在新媒体视野下宣传工作成效的因素主要如下:

R1—人们的思想观念与觉悟高低, 接受新生事物的的难易程度, 利用现有资源获取信息的能力和发挥新媒体宣传功能的水平高低。

R2—学校宣传系统是否完善, 设备更新是否与新媒体的发展接轨。

R3—宣传工作人才是否专业化, 宣传工作是否接受专业性指导, 宣传人员是否经过系统性培训。

R4—学校宣传目标明确与否, 宣传对象针对性的强弱。

R5—学校各级宣传部门在工作中沟通合作程度。

R6—宣传部门人员对宣传事项的解读深度。

依据某大学宣传工作现状和对在校师生问卷调查因素 (R) 对宣传造成的实际影响, 采用模糊数学法[4]对问卷调查得到的影响程度进行运算和赋值, 得到六项因素的原始数据。总和标准化后的相应指标值即为模型的Qj值, 依据宣传效果影响公式计算出六种因素造成的最终得分, 并进行因素影响效果排序, 结果如表2、表3 所示。

五、讨论

通过层次分析法的排序分析, 得出影响新媒体视野下高校宣传工作成效的最主要因素是人们的思想观念, 而高校宣传人员对宣传事项的解读深度对宣传成效的影响较小。

联系实际情况分析, (1) 宣传人员解读宣传内容的深度对高校宣传的影响较小的原因如下:一方面, 高校宣传文字较为正式, 宣传人员对内容修饰的幅度不大, 只是在行文的流畅方面进行修改, 因此对学生理解宣传精神的影响较小;另一方面, 宣传人员大致理解宣传主旨后即可设计相应的传播形式以吸引学生关注宣传内容。 (2) 本文分析得出人们的思想观念对宣传工作成效的影响较大, 因此若高校勇于开拓进取, 富有创新精神, 大胆变革宣传方式和宣传理念, 将新媒体与宣传工作紧密结合, 利用新媒体海量、即时传播文化的特点对学生进行教育, 将极大提高宣传效率。同时利用新媒体加强宣传内容的视觉效果, 使原本单调的宣传内容富有吸引力, 提高学生对高校宣传的兴趣以加强对宣传指示精神的学习, 从而达到良好的学习宣传效果。 (3) 宣传对象的思想同样极大影响宣传成效, 学生勇于接受新生事物, 正确利用新媒体广泛接收信息的特点, 将新媒体作为学习先进文化的载体, 可以使得高校宣传工作效果显著提高。 (4) 学校的宣传系统和设备更新、宣传人员的专业化和学校各级宣传部门的沟通协调能力都不同程度地影响了高校宣传工作的成效。

为客观公正评价新媒体视野下影响高校宣传工作成效的原因, 本文以调查问卷、专家意见和网上搜索结果为原始数据, 建立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新媒体视野下高校宣传成效影响因素数学模型, 计算出不同的因素对新媒体视野下高校宣传成效的影响大小。因为层次分析法在数据赋值环节的处理上受到体系建立者的思想观念影响, 所以评价指标体系还有待今后进一步深入研究和完善。综上, 本文证明了层次分析法对判断因素影响程度高低具有可行性, 同时, 为高校宣传工作如何应用新媒体引领思想潮流和提高宣传成效提供了参考意见。

参考文献

[1]黄子响.转型冲突中的范式变化与理念变革——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宣传文化创新和传播研究[J].牡丹江大学学报, 2012, 21 (8) :102-105.

[2]李文富.论新兴媒体冲击下高校宣传工作的创新[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9, 28 (5) :31-34.

[3]郭笑盈, 沈珍瑶.高校中水水源分类及基于AHP方法的优质度排序[J].环境科学与技术, 2010, 33 (11) :171-174.

上一篇:大型公路建设项目下一篇:水彩风景写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