钼靶X线诊断

2024-09-02

钼靶X线诊断(精选12篇)

钼靶X线诊断 篇1

男性乳腺为一残余器官,与女性相似,男性乳腺上皮和间质可对激素的刺激产生反应,男性乳腺疾病少见,其中男性乳腺增生症和乳腺癌是男性乳腺疾病中最重要的2 种[1]。其他的男性乳腺疾病大多数起源于皮肤或皮下组织,占男性乳腺疾病的少数。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本院2010年1月至2015年1月经病理证实的男性乳腺疾病20例,年龄16~76岁,平均年龄53岁。病史3个月至2年。病变发生在右侧11例,左侧9例,2例双侧发病。临床触及肿块8例,其中3例伴腋下淋巴结肿大。查体乳腺疼痛7例,乳头内陷3例,乳头溢液1例,乳晕皮肤增厚2例,皮肤色素沉着1例。

1.2检查方法

20例男性乳腺疾病患者的乳腺均经使用吉特乳腺钼靶机摄片,后期经CR系统数字化处理。采用乳腺头尾位(CC)、内外侧斜位(MLO)摄片,必要时加照侧位像。结果分别由2位副主任医师阅片,统一结果后发报告。

2 结果

2.1 钼靶X线检查

本组20 例男性乳腺疾病中有13 例男性乳腺增生症,占65%,其中2 例双乳腺发病;3 例浸润性导管癌,占15%;3 例乳腺炎症,占15%;1 例腺瘤,占5%,其中3 例患者中出现钙化,占15%,皮肤增厚2 例,大导管征1 例。

2.2 病理检查

病理证实20 例中有11 例男性乳腺发育症,占55%;2 例浸润性导管癌,占10%;2 例乳腺炎症,占10%;1 例纤维腺瘤,占10%。1 例乳腺炎症误诊为乳腺癌。本组钼靶X线与病理符合率为80%(见表1)。

2.3 钼靶X线表现

2.3.1乳腺增生症X线表现

通常呈结节状、树枝状和弥散状征象。结节状表现为由乳头发出的扇形影,呈匀称的或突起在上外侧象限。树枝状显示为乳晕后的软组织密度突起呈放射状的延伸到脂肪组织。弥散状表现为全乳腺内结构较完整的腺体,略显紊乱(图1,2)。

2.3.2乳腺癌的X线表现

常发生在乳晕下的区域或乳头附近,病变的边缘清楚或不清楚,边缘可有毛刺。病灶呈圆形,椭圆形常有分叶(图3)。钙化少见,较女性恶性钙化粗糙。间接征象与女性相似包括皮肤增厚,乳头内陷,腋窝淋巴结肿大等。

2.3.3腺瘤

病灶呈圆形或椭圆形结节,边界清晰,密度均匀,部分可见透亮晕影(图4)。腺瘤较大时有浅分叶及良性钙化。

2.3.4乳腺炎症

发生在乳晕区,呈小片状密度增高影,边缘不清,可呈现为肿块或结节,乳晕可增厚(图5,6)。部分伴腋下淋巴结肿大。

3 讨论

男性乳腺疾病临床较少见,其中以男性乳腺增生症比例最高,文献报道该病占男性乳腺疾病的77.08%[2],这与本组报道比例相近。男性乳腺增生症又称男性乳腺发育症,是指男性乳腺组织异常发育、乳腺结缔组织异常增殖的一种临床病症。大多数学者认为本病发病机制与内分泌紊乱有密切关系。有研究证实[3]男性乳腺发育症经常伴随血清中雌二醇升高和睾酮减少,雌二醇与睾酮的比例改变与青春期和衰老期的生理学变化有关;但也可能是源于内分泌和激素的分泌障碍,全身系统疾病,新生物或药物。男性乳腺增生症按病因可分为生理性、病理性和特发性3 种[4]。生理性多发生于新生儿期、青春期和中年以后的男性;特发性者临床上找不到明确的原因,各项激素测定均正常;病理性者可有明确的诱因,包括使用过雌激素、服用含有激素的营养保健品以及患有肝脏疾病导致雌激素灭活障碍的患者等。病理组织学上是乳腺导管内的上皮组织的超常增生,细胞间质和周围细胞水肿。男性乳腺增生症的钼靶X线表现典型,影像上容易确诊。应与肥胖所致的假性男乳肥大相鉴别,假性男乳肥大一般无临床症状,X线片上主要为透亮脂肪影,无导管及腺体或间质成分。

男性乳腺癌少见,只占乳腺癌的1%以下,且随年龄增高而增高[5]。诊断男性乳腺癌的中位年龄(67~71 岁)比女性推迟10 岁[5]。男性乳腺癌钙化的发生率较女性低,一般钙化数目较少,较粗糙,并且分布分散。而女性乳腺癌的钙化细小、聚集,密度不均,有时可沿乳管走形分布,较有特征性。临床触诊为较硬的、固定的和无痛的肿块。本组1 例患者误诊为纤维腺瘤。男性乳腺癌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增大,放射线照射,职业性的电磁辐射,隐睾,睾丸损伤,肝功能异常,家族史和胸部外伤等。病理类型多为浸润性导管癌或原位癌,这主要是因为正常的男性乳腺只含有导管,而乳腺小叶的形成是很少见的[4]。

图 1 乳腺增生症钼靶 X 线示乳晕后方结节样腺体密度增高影,边界尚清,腋下可见淋巴结

图 2 乳腺增生症钼靶 X 线示乳头后方条片状腺体密度增高影,呈树枝状

图 3 钼靶 X 线示乳头后方可见类圆形结影,有分叶征象,部分边界不清,病理为浸润性乳腺癌

图 4 钼靶 X 线示乳晕后方可见长圆形结节,边界较清晰,对应皮肤略增厚,病理为浸润性乳腺癌

图 5 乳腺腺瘤钼靶X线示乳晕下方可见类圆形致密结节影,部分突入脂肪层,边界清晰

图 6 乳腺慢性炎症钼靶 X 线示乳晕区片状阴影,边界较清晰,相应皮肤增厚

男性乳腺急性炎症因其临床表现典型,抗炎治疗效果明显,易于诊断。慢性炎症,由于病程反复迁延,患侧乳房可触及肿块,活动度差,有轻压痛,钼靶X线表现易被误诊为乳腺癌。本组1 例乳腺慢性炎症误诊为乳腺癌。

男性乳腺纤维腺瘤表现为边界清晰、光滑的肿块,形态规整,活动度好。由于良性乳腺肿瘤具有较清晰地影像表现,本组病例诊断均正确。

总之,男性乳腺钼靶X线检查可直观地显示男性乳腺及其周围结构,可直接观察病变的部位、大小、形态及钙化的形态、数量等信息。对男性乳腺疾病有较为准确的诊断价值,因此可作为临床检查的首选检查方式。

参考文献

[1]李昆成,孙哲民.乳腺影像诊断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60-61.

[2]叶德刚.男性乳腺疾病的超声诊断[J].实用医学影像杂志,2010,11(3):192-194.

[3]徐荣楠,王永征,程荣璇,等.男性乳腺癌临床特点和激素受体与癌相关基因测定的意义[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1996,16(4):217.

[4]张文康.乳腺疾病防治[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8:152-153.

[5]Elen O,Alaoui H,Lahdiri I,et al.Male breast cancer.A report of71 cases[J].Cancer Radiotherapie,2002,6(6):349-350.

钼靶X线诊断 篇2

粗糙不均质钙化:多大于0.5mm , 形态不规则可能为恶性改变, 也可出现在良性的纤维化、纤维腺瘤和外伤后的乳腺中,需结合分布情况考虑。

高度恶性可能的钙化也有两种表现形式, 细小的多形性钙化(颗粒点状钙化)和线样或线样分支状钙化(铸形钙化)。

颗粒点状钙化较不定形钙化更可疑, 大小形态不一, 直径常小于0.5mm。线样分支状钙化表现为细而不规则的线样,常不连续,直径小于0.5mm ,这些征象提示钙化是从被乳腺癌侵犯的导管腔内形成的。高度恶性可能钙化的特征就是不均质性, 包括形态、大小和密度。

钙化分布常对提示乳腺病变的病理类型有帮助,包括以下五种分布方式。

弥漫或散在分布指钙化随意分散在整个乳腺, 这样分布的点样和多形性钙化多为良性改变, 常为双侧性;区域状分布是指较大范围内(> 2cm ×2cm ×2cm)分布的钙化,但又不能用导管样分布来描写,常超过一个象限的范围,这种钙化分布的性质需结合形态综合考虑;簇状分布是指至少有5 枚钙化占据在一个较小的空间内(< 2cm ×2cm ×2cm),良恶性病变都可以有这样的表现;线样分布的钙化排列成线形, 可见分支点, 提示源于一支导管, 多为恶性改变;段样分布常提示病变来源于一个导管及其分支,也可能发生在一叶或一个段叶上的多灶性癌, 尽管良性分泌性病变也会有段样分布的钙化, 但如果钙化的形态不是特征性良性时,首先考虑其为恶性钙化。

(三)结构扭曲: 是指正常结构被扭曲但无明确的肿块可见,包括从一点发出的放射状影和局灶性收缩,或者在实质的边缘扭曲。结构扭曲也可以是一种伴随征象,可为肿块、不对称致密或钙化的伴随征象。如果没有局部的手术和外伤史, 结构扭曲可能是恶性或放射状疤痕的征象,应提请临床切除活检。

二、特殊征象

(一)非对称性管状结构/ 单个扩张的导管:管状或分支样结构可能代表扩张或增粗的导管。如果不同时伴有其他可疑的临床或影像征象,其意义不大。

(二)乳腺内淋巴结:典型表现为肾形,可见有淋巴结门脂肪所致的透亮切迹, 常小于1cm。当淋巴结较大,但其大部分为脂肪替代时,仍为良性改变。可以是多个, 也可能是一个淋巴结由于明显的脂肪替代看上去像多个圆形结节影。对于乳腺外上部的特征性改变可以做出正确诊断。偶尔也可出现在其他区域。

(三)团状不对称: 与对侧乳腺组织比较方能做出判断, 范围较大至少达一个象限。包括一个较大的乳腺组织, 密度较正常乳腺组织为高或有较明显的导管可见, 无局灶性肿块形成, 无结构扭曲, 无伴随钙化。常代表了正常变异, 或为替代性激素治疗的结果。但当与临床触及的不对称相吻合时, 则可能有临床意义。

(四)局灶性不对称: 不能用其他形状精确描述的致密改变。两个投照位置均显示, 但缺少真性肿块特有的边缘改变, 较团状不对称范围要小。它可能代表的是一个正常的乳腺岛, 尤其当其中含有脂肪时。但由于其缺乏特征性的良性征象, 往往需要对其作进一步检查, 由此可能会显示一个真性肿块或明显的结构扭曲改变。

三、合并征象

常与肿块或钙化征象合并, 或为不伴有其他异常征象的单独改变。包括皮肤凹陷、乳头凹陷、皮肤增厚、小梁增粗、皮肤病变投照在乳腺组织中、腋淋巴结肿大、结构扭曲和钙化。总体评估

一、评估是不完全的

0 级: 需要其他影像检查进一步评估或与前片比较。常在普查情况下应用, 在完全的影像学检查后以及与前片比较后则很少用。推荐的其他影像检查方法包括局部加压摄影、放大摄影、特殊投照体位摄影、超声等。

二、评估是完全的

(一)1 级:阴性。无异常发现。

(二)2 级:良性发现。包括钙化的纤维腺瘤、多发的分泌性钙化、含脂肪的病变(脂性囊肿、脂肪瘤、输乳管囊肿及混合密度的错构瘤)、乳腺内淋巴结、血管钙化、植入体、有手术史的结构扭曲等等。但总的来说并无恶性的X 线征象。(三)3 级:可能是良性发现,建议短期随访。有很高的良性可能性, 期望此病变在短期(小于1 年, 一般为6 个月)随访中稳定或缩小来证实判断。这一级的恶性率一般小于2 %。无钙化边界清晰的肿块、局灶性的不对称、簇状圆形或/ 和点状钙化这三种征象被认为良性改变可能大。对这一级的处理,首先X 线片短期随访(6 个月),再6 个月、再12 个月随访至2 年甚至更长稳定来证实他的判断。2 年或3 年的稳定可将原先的3 级判读(可能良性)定为2 级判读(良性)。这一分级用在完全的影像评价之后, 一般不建议用在首次的普查中;对临床扪及肿块的评价用这一分级也不合适;对可能是良性的病变在随访中出现增大,应建议活检而不是继续随访。(四)4 级:可疑异常,要考虑活检。这一级包括了一大类需临床干预的病变, 此类病变无特征性的乳腺癌形态学改变, 但有恶性的可能性, 总的恶性率约为30 %。再继续分成4A、4B、4C ,临床医生和患者可根据其不同的恶性可能性对病变的处理做出最后决定。

1.4A : 包括了一组需活检但恶性可能性较低的病变。对活检或细胞学检查为良性的结果比较可以信赖,可以常规随访或半年后随访。将可扪及的X 线表现边缘清晰而B 超提示可能为纤维腺瘤的实质性肿块、可扪及的复杂囊肿和可扪及的脓肿均归在这一亚级。2.4B : 中度恶性可能。对这组病变穿刺活检结果可信度的认识, 放射科医生和病理科医生达成共识很重要。对边界部分清晰、部分浸润的肿块穿刺为纤维腺瘤或脂肪坏死的可以接受, 并予随访。而对穿刺结果为乳头状瘤的则需要进一步切除活检予以证实。3.4C : 更进一步怀疑为恶性, 但还未达到5 级那样典型的一组病变。形态不规则、边缘浸润的实质性肿块和簇状分布的细小多形性钙化可归在这一亚级中。对影像判读为4 级的,不管哪个亚级,在有良性的病理结果后均应定期随访。而对影像为4C 级、病理穿刺为良性结果的, 则应对病理结果作进一步的评价以明确诊断。

(五)5 级: 高度怀疑恶性, 临床应采取适当措施(几乎肯定的恶性)。这一类病变有高度的恶性可能性。检出恶性的可能性大于等于95 %。形态不规则星芒状边缘的高密度肿块、段样和线样分布的细小线样和分支状钙化、不规则星芒状边缘肿块伴多形性钙化均应归在这一级中。

(六)6 级:已活检证实为恶性,应采取适当措施。这一分级用在活检已证实为恶性但还未进行治疗的影像评价上。主要是评价先前活检后的影像改变, 或监测手术前新辅助化疗的影像改变。

增生报2级。有结节就报3级,良性可能95%。

不知道良性还是恶性报4级,说明还是有恶性可能的。(需要做活检)5级是恶性95%。6级有病理证实。

读书的好处

1、行万里路,读万卷书。

2、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3、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4、我所学到的任何有价值的知识都是由自学中得来的。——达尔文

5、少壮不努力,老大徒悲伤。

6、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7、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8、读书要三到:心到、眼到、口到

9、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10、一日无书,百事荒废。——陈寿

11、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12、一日不读口生,一日不写手生。

13、我扑在书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高尔基

14、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15、读一本好书,就如同和一个高尚的人在交谈——歌德

16、读一切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笛卡儿

17、学习永远不晚。——高尔基

18、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志而好学,如炳烛之光。——刘向

19、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钼靶X线诊断 篇3

【关键词】 乳腺癌;钼靶X线摄影;诊断价值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占全身各种恶性肿瘤的7%~10%,在我国呈逐年上升趋势,部分大城市报告乳腺癌占女性恶性肿瘤的首位[1]。因此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乳腺癌,是提高乳腺癌治愈率,降低死亡率的关键。全自动数字化钼靶X线摄影以其良好的对比度及高分辨率能早期检出和诊断乳腺癌,是当今公认的早期诊断乳腺癌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2]。本组60例乳腺癌患者全部行钼靶X线摄影检查,诊断为乳腺癌55例,诊断符合率为91.7%,回顾性分析60例乳腺癌的鉬靶X线表现,以探讨钼靶X线摄影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文选取我院从2007年1月至2010年1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60例乳腺癌患者的钼靶X线摄影片,进行回顾性分析。本组60例乳腺癌患者的年龄21岁~73岁,平均年龄47岁。左侧乳腺癌38例,右侧22例,均为单侧发病。

1.2 检查方法:使用德国SIEMENS高频全自动数字化钼靶X线摄影机,常规行双侧乳腺轴位、侧位或斜位摄片,必要时还可以使用特殊方法,如切线位或病灶局部加压法,迫使其周围组织移开或进行放大摄影,以显示病灶细微结构。

2 结果

2.1 乳腺内肿块48例,斑片致密影10例,钙化38例,毛刺征30例,导管征6例,厚皮征8例,乳腺内见增多、增粗、迂曲的异常血管15例。

2.3 病理类型:浸润性导管癌31例,黏液腺癌4例,髓样癌10例,浸润性小叶癌9例,非浸润性导管癌6例。

3 讨论

全自动数字化钼靶X线摄影动态范围宽,对比分辨率高,能对图像进行多种变换,可分辨软组织间极小差别的结构密度,有较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3]。

一 本组60病例乳腺癌的钼靶X线表现:

3.1 肿块:乳腺内肿块是乳腺癌最常见的X线征象[4],肿块多位于乳房的外上象限(22例),其次为内上象限(13例)、乳房上部(7例)、中央区(5例),乳房下部(1例)。肿块形态不规则, 边缘毛糙,浸润性生长,周边凹凸不平,形成深浅不等、形状不规则的分叶状肿块、毛刺肿块等。分叶肿块是由于肿瘤多中心生长,肿瘤增长的不平衡,肿瘤周围组织的影响等因素造成的。毛刺肿块是以肿块为中心向周围呈放射状、蟹足状分布的条索样致密影。根据毛刺的病理组织结构不同,可分为:癌组织浸润毛刺、导管型、血管型、淋巴管型、悬韧带型毛刺。肿块的“毛刺征”对于乳腺癌的影像诊断具有重要价值。本组乳腺癌中10例病灶表现为斑片状致密影,边缘模糊,无明确边界,在病灶的中央部分比较致密,向外逐渐变淡, 呈磨玻璃样密度影。磨玻璃影是大量炎性细胞、水肿和癌组织破坏所致。所以观察肿块边界对区别肿块良恶性有重要意义。乳腺癌肿块的密度多较高,是由于癌组织内出血、钙化、含铁血黄素沉积、纤维组织增生等因素所致。良性病变多为低或等密度,多与正常腺体密度相似[5]。

3.2 钙化:是诊断乳腺癌的直接征象。乳腺癌多伴有钙化,钙化可见于肿块内或外,或内外都有,密度一般致密或较淡,钙化为均匀一致的微小钙化,恶性钙化[6]的形态多为星针尖状、小叉状、细沙状、细线状、不规则状、团簇状钙化灶。良性钙化多较粗大,呈圆点形、团球状、条状、双轨状。大片密集或成簇的钙化恶性多见,散在稀疏或粗大钙化良性多见。大多数恶性钙化的数目多,每平方厘米内可达10~20枚或20枚以上;良性钙化的数目一般较少,多数在10枚以下;但对于没有肿块,只见少数钙化灶患者,需要随诊观察,三到六个月内钙化灶有明显增加,常提示乳腺癌的可能,最易出现在导管原位癌和I级浸润性导管癌、黏液腺癌中,在实践工作中我们应该注意。

3.3 本组乳腺癌中8例出现了厚皮征,恶性厚皮征:是肿瘤经浅筋膜浅层及皮下脂肪层侵犯皮肤,或血供增加、静脉淤血及淋巴回流障碍造成皮肤局限性增厚、回缩,纤维收缩牵拉皮肤所致(即酒窝征),钼靶X线表现为肿块与凹陷中心有一纤维索条影连接(需要切线位摄影)。本组6例出现了导管征,即导管扩张,钼靶X线表现为乳头下乳导管增粗、密度增高,管径大于0.5厘米,正常导管不显示。其中导管粘连3例,肿块与导管形成癌桥合并钙化2例,导管融合形成柱状1例。[5]

4 与其他影像检查方法的比较:

4.1 与CT检查的比较:CT的密度分辨率高及横断面薄层扫描,可发现较小的病变,可清楚显示病灶形态、内部结构及边缘情况,还可以通过病灶增强确定病灶的性质,从而提高了对乳腺癌的诊断率。但因辐射剂量大,检查费用高,且对比剂有毒副反应,不适合对乳腺疾病的初诊检查,只能作为一种辅助的检查手段。

4.2 与MRI的比较:MRI是检查乳腺病变的高敏感的方法,尤其是MRI增强检查对乳腺良恶性疾病的诊断有较好价值,但由于其检查时间长、费用高及显示钙化差等因素,还不能成为乳腺疾病的常规检查方法。

4.3 与超声的比较:彩色多普勒超声可通过频谱分析乳腺肿块内血管数目、血流速度和血管收缩速度的峰值大小等,以鉴别乳腺囊性和实性病变,但超声很难发现较小的病灶和微小的钙化。只能作为一种辅助的检查方法。

随着我国乳腺癌的发病率逐年上升,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乳腺癌极为重要。本文对60例乳腺癌的钼靶X线的表现,进行分析,共同学习和探讨,以提高影像工作者对乳腺癌的认识,从而能够对乳腺癌作出正确的诊断。尽管超声、CT、MRI对乳腺癌诊断技术进展迅速,但乳腺钼靶X线检查仍是乳腺癌简便、易行、费用低且较为可靠的检查手段,目前证实钼靶X线摄影是乳腺癌进行普查的唯一的影像学检查方法[2]。

参考文献

[1] 吴祥德,董守义.乳腺疾病诊治[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34~242

[2] 石木兰.对乳腺影像诊断的意见[J].中华放射学杂志,2002,11(36):965~966.

[3] 蔡丰,张涛,郭章留,等.数字乳腺X线机与传统乳腺X线机的临床应用对比研究[J].中华放射学杂志,2002;36(11):981~984.

[4] 李坚,陈正挺等乳腺癌X线征象78例分析[J]福建医科大学学报,2002,36(3):293~295.

[5] 杜红文,张蕴。乳腺疾病影像诊断学[M] 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151.

[6] 顾雅佳,周康荣,陈彤箴,等.乳腺癌的X线表现及病理基础[J].中华放射学杂志,2003,37(5):439~443.

钼靶X线诊断 篇4

关键词:乳腺癌,钼靶X线,诊断

当前,乳腺癌发生率升高,为女性首位恶性肿瘤,对女性健康有很大威胁。临床应坚持早发现、早诊疗原则,切实降低疾病病死率,提高治愈率。诊断乳腺癌主要借助影像学技术,如CT、超声、钼靶X线、MRI等。此文研究2015年1月~2015年10月,纳入对象乳腺癌38例,总结钼靶X线的诊断价值。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年度2015年1月~2015年10月,纳入对象乳腺癌38例,经单盲法分组。19例检查采用超声,进入对照组,年龄27~69(45.76±5.23)岁。其余19例检查采用钼靶X线,进入研究组,年龄26~70(45.26±5.38)岁。两组均有乳头溢液、乳腺胀痛、乳头内陷、腺体内肿物等症状,乳腺皮肤呈橘皮样改变,且腋下可触及到肿大淋巴结。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超声选择hli s i U22型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12MHz,嘱患者摆放仰卧位,上臂外展,常规围绕乳头给予序贯扫查,扫查呈放射状,若发现肿块或异常回声,改为十字交叉式纵横扫查,并给予腋窝扫查,对淋巴结及肿块数目、边界、大小、形态、钙化、内部回声、周围血供等予以观察。

1.2.2钼靶X线选择GE全自动乳腺钼靶摄影机,检查双乳常规侧斜位及头尾位,摄X片;若患者无明显症状,但摄片可疑,需局部放大摄片,或者拍摄其他位置。X线前,应常规触诊及视诊,如患者乳腺有肿块,应详细检查记录肿块形态、质地、大小、活动度、周围腋窝淋巴结情况及位置等,并将记录结果与X线作比较。给予两组病理检查,并分别同检查结果作对比,分析诊断符合情况。诊断符合率即为准确率。分析X线表现。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检验,所得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所得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诊断结果

对照组19例均经病理确诊,超声共检出16例,准确率84.21%,其中肿块8例,异常血流4例,微小钙化1例,淋巴结肿大3例,误诊3例,误诊率15.79%。研究组19例均经病理确诊,钼靶X线共检出18例,准确率94.74%,其中肿块9例,异常血流4例,微小钙化3例,淋巴结肿大2例,误诊1例,误诊率5.26%。研究组准确率高,误诊率低,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具统计学意义。

2.2 X线表现

钼靶X线检出18例中,肿块9例,均为3.1×3.4×3.2cm,最大6.5×7.2×6.5cm,最小1.0×1.0×1.0cm;8例边缘有毛刺,其中3例短毛刺,5例长毛刺;微小钙化3例,钙化灶呈长柱状、泥沙状等,且簇形分布;2例乳头回缩;4例乳腺血管明显增粗,血流异常。

3 讨论

MRI和CT可实现定量定性分析,但设备昂贵,经济负担大;超声有无创特点,应用广泛,但在人体内可发生折射、衰减等,对医师判断有很大影响,且对于微小病灶缺乏敏感性,诊断微小钙化时有所缺陷[1]。超声对设备性能及操作技术要求高,在乳腺癌早期诊断中运用受限。亟需寻找一种经济、快捷、简便的方法,提高诊断率,改善预后。钼靶X线为费用低廉、操作简便的诊断方法,准确率高,技术较为成熟,敏感性强,对比度较清晰,可显示微小病灶及细微结构,也能发现早期微小钙化乳腺癌,对于疾病早期诊断有确切作用[2]。钼靶X线在众多检查中技术较成熟,诊断早期乳腺癌敏感性高,且对于诊断<1.0cm肿瘤,可准确鉴别其良恶性,对比度较清晰,可显示乳腺小病灶及细微结构,特别是能发现早期微小钙化乳腺癌,故对诊断隐匿性或早期乳腺癌来说,钼靶X线为首选方式。研究指出,钼靶X线利用密度不同的组织对X线有程度不同的吸收及衰减原理,以此成像处理;超声主要通过组织声阻抗不同差异作成像处理,二者成像原理不同,影像学特征也不同,对诊断疾病各有所长。钼靶X线可准确反映乳腺癌特征,且较好诊断多数恶性病变。

在此文里,研究组选用钼靶X线诊断,准确率94.74%;对照组选用超声诊断,准确率84.21%,前者准确率高,证实钼靶X线较大诊断价值。钼靶X线直接征象:(1)成簇样小结节影和微小钙化,钙化多呈弧线样、从状、分支状、针尖状;(2)肿块影,形态分叶状或较不规则,体积小于临床触诊,密度不均匀且高,边缘为花边状或毛刺状;(3)单支导管扩张,导管不对称,或者导管改变,呈虫蚀样。间接征象:(1)局部皮肤收缩、增厚,有乳头漏斗征及凹陷;(2)星芒状致密影;(3)彗星尾征和瘤周水肿环;(4)局部血管影增多,增粗;(5)局部结构变形紊乱,密度呈不对称性局限性增高。成簇样的微小钙化数量、形态、大小及密度变化,在早期诊断中有很大价值,钙化密度不均、>20枚/cm、混合型、大小不等、蠕虫型、细沙型等可诊断恶性病变;若密度增高,且乳腺结构较为扭曲紊乱,排除病患乳腺手术史及乳腺炎后,也可考虑乳腺癌。结构扭曲紊乱为特殊征象,较易忽视,医生需对比两侧相同投照位置,予以细致观察。在钼靶X线的图像中,乳腺纤维腺瘤多为卵圆形或圆形,接近正常的腺体组织密度,且边缘呈浅分叶状或整齐光滑;瘤样增生为密度增高影,呈团块状或结节状,中心密度偏高,并向外渐渐变淡,且边界不清晰。恶性肿块肿瘤有丰富血流,乳腺癌血管多为交叉型分布及中央型分布,钼靶X线具有较高敏感性;淋巴结影像学特征受多种因素影响,如皮质不对称、外围血流等,仅血流增多及皮质增厚淋巴结检出比较容易;乳腺癌者早期的唯一表现为微小钙化,在腺体钙化方面超声无特异性,较难了解钙化分布及形态,而钼靶X线对于钙化的乳腺肿块非常敏感,钙化类型不同多表示肿块性质不同,故在微小钙化上钼靶X线优于超声。

研究组有误诊1例,误诊率5.26%,较对照组低(15.79%)。考虑可能引起误诊的原因:(1)致密型乳腺和肿瘤在密度上无法形成高低对比,造成无法识别;(2)由于摄片位置及条件原因,导致胸壁及乳腺边缘生长的肿块、细微钙化点等无法显示,引起误诊;(3)早期病变X线表现缺乏特异性,容易误诊成增生或正常,此时需联合穿刺活检或触诊等[3];(4)坏死、液化腺体和增生腺体内有沙粒样钙化,而X线对于沙粒样钙化的密度高度有所差异,较难与乳腺癌钙化鉴别,提示医师读片时需参考触诊结果。(5)阅片条件也可导致误诊,窗位及窗宽调整不合适,致使微小钙化点和肿块轮廓无法充分显示,临床工作时需准确应用阅片条件。

综上认为,钼靶X线对乳腺癌诊断有较大临床价值,应予以推广。

参考文献

[1]侯新燕,张江霞,李丹.超声和钼靶X线诊断乳腺癌的临床价值比较[J].中国肿瘤,2013,22(3):198-201.

[2]舒松,周坤.钼靶X线摄影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附82例分析)[J].医学综述,2014,20(2):345-347.

钼靶X线诊断 篇5

本标准规定了儿童X线诊断中的防护原则和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儿童X线诊断实践。

本标准根据GB 4792、GB l6348制定。

引用标准

GB 4792 放射卫生防护基本标准

GB 8279 医用诊断X线卫生防护标准

GB l6348 X线诊断中受检者放射卫生防护标准

总则

3.1 儿童X线检查所受的医疗照射,必须遵循X线检查的正当化和放射防护最优化原则,在获得必要诊断信息的同时使受检儿童受照剂量保持在可以合理达到的最低水平。

3.2 对儿童施行X线诊断检查,必须注意到儿童对射线敏感、其身躯较小又不易控制体位等特点,采取相应有效防护措施。儿童X线群检必须加以控制。

3.3 必须建立并执行X线诊断的质量保证计划,提高X线诊断水平,减少儿童受检者所受照射剂量。

3.4 各种用于儿童的医用诊断X线机防护性能、工作场所防护设施及安全操作均须符合GB 8279的要求。

专用于儿童x线诊断设备的防护要求

4.1 透视用X线机必须配备影像增强、限时装置及影像亮度自动控制系统。

4.2 摄影用X线机必须具备能调节有用线束矩形照射野并带光野指示的装置。

4.3 X线机应配备供不同检查类型、不同儿童年龄使用的固定体位的辅助设备。

4.4 非专用于儿童的X线机,用于儿童X线检查时应参照本章要求执行。X线防护设备和用品的防护要求

5.1 X线机房必须具备为候诊儿童提供可靠防护的设施。

5.2 专供儿童X线检查用机房内要合理布局,并应按儿童喜欢的形式装修,以减少儿童恐惧心理。大限度地争取儿童合作。

5.3 使用单位必须为不同年龄儿童的不同检查配备有保护相应组织和器官的具有不小于0.5 mm铅当量的防护用品。

对临床医师的要求

6.1 应严格掌握儿童X线诊断适应证。对患儿是否进行X线检查应根据临床实际需要和防护原则进行分析判断,确有正当理由方可申请X线检查。

6.2 在对患儿进行诊断时,应优先考虑采用非电离辐射检查法。

6.3 在X线透视下进行骨科整复和取异物时,不得连续曝光,并注意尽量缩短时间。对x线工作者的要求

7.1 必须熟练掌握儿科放射学业务技术和射线防护知识,仔细复查每项儿童X线检查的申请是否合理,有权拒绝没有正当理由的X线检查。

7.2 除临床必需的X线透视检查外,应对儿童采用X线摄影检查。

7.3 透视前必须做好充分的暗适应,透视中应采用小照射野透视技术。

7.4 对儿童进行X线摄影检查时,应严格控制照射野,将有用线束限制在临床实际需要的范围内。照射野面积一般不得超过胶片面积的10%。

7.5 对儿童进行X线摄影检查时,应采用短时间曝光的摄影技术。

7.6 对婴幼儿进行X线摄影时,一般不应使用滤线栅。

7.7对儿童进行X线检查时,必须注意非检查部位的防护,特别应加强对性腺及眼晶体的屏蔽防护。

7.8使用移动式设备在病房或婴儿室内做X线检查时,必须采取防护措施减少对周围儿童的照射,不允许将有用线束朝向其他儿童。

7.9未经特殊允许不得用儿童做X线检查的示教和研究病例。

浆细胞性乳腺炎的钼靶X线表现 篇6

【关键词】浆细胞性乳腺炎 X线表现 诊断

【中圖分类号】R722.1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8-0035-02

浆细胞性乳腺炎(plasma cell mastitis PCM)是乳腺导管扩张症的晚期表现,是一种非感染性,非肿瘤,无菌性炎症,主要见于30-40岁左右的非妊娠、非哺乳期妇女,临床上并不罕见[1],因其临床表现复杂多变,误诊率较高,主要与乳腺癌等易混淆。本文通过总结19例浆细胞性钼靶X射线常见表现,旨在提高其诊断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19例PCM患者,均为女性,年龄23至67岁,平均40.8岁,其中23至45岁占53%,病程5天至4年,发病乳腺均为单侧,其中9例(47.4%)为右侧发病,10例( 52.6%)为左侧发病,所有病例均经手术及病理证实为PCM。

1.2 检查方法

所有患者均使用 GE Senographe2000 D 全数字化乳腺摄影检查,自动曝光,常规行乳腺轴位( CC)和侧斜( MLO )位,必要时采取侧位和局部加压点片,由两位有经验的放射科医生负责阅片。

2 结果

2.1临床表现

19例患者均能扪及肿块,质较硬,14例边界不清,5例边界光滑,肿瘤大小约为0.6-7.5 厘米,12例患者位于乳晕周围,2例位于外上,5例位于内下。9例伴有乳腺疼痛,5例表现为皮肤红肿,皮温增高,6例乳头溢液,7例表现为晕头凹陷,其中2例为先天性乳头凹陷,3例腋窝淋巴结肿大。

2.2X线表现

19例患者中有12例为结节肿块影,7例显示非对称致密影。12例结节肿块影中有11例位于乳晕后方,1例位于内下,大小约为0.6 cm*1.4 cm至6.2 cm*7.5 cm;其中7例边界欠清,5例边界清晰,密度略高于乳腺组织;有6例边缘可见分叶和毛刺,1例病灶内可见点样钙化。7例非对称致密影中有1例位于乳晕后方,2例位于外上,4例位于内下,病灶边界欠清,密度等于或略高于周围乳腺组织。19例患者有5例局部血管增粗,4例乳腺皮肤增厚,1例乳头凹陷,2例同侧腋窝淋巴结肿大,1例乳腺导管扩张。以上X线表现,本组病例交替或同时出现。检查结果有9例误诊为乳腺癌,2例误诊为瘤样增生伴感染,3例误诊为纤维腺瘤或囊肿,只有5例确诊为PCM。

3 讨论

该病由Ewing在1925年首先提出,病人主要表现为非周期性乳房疼痛、乳晕区肿块、乳头溢液、乳头部瘘管、非哺乳区脓肿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良性乳房疾病。由于大多患者病理上表现为大量浆细胞浸润,故认为是一种免疫性疾病。本病的发病原因可能与乳头发育异常、生育哺乳、炎症、乳腺退行性变、厌氧菌感染、外伤致输乳管闭塞以及内分泌失调、吸烟、服用抗精神病药物等多种因素有关[2-4]。本组有2例为先天性乳头凹陷,1例长期吸烟史。有文献报道[5-6],PCM发病以单侧为主,形成肿块,多位于乳晕后方,本组病变证实了这个结论。PCM X线的表现和病理基础:PCM X线表现多种多样,包括直接征象和间接征象。

1)直接征象:①结节肿块影或非对称致密影:此种表现的原因主要是由于乳孔闭塞、输乳管排泄不畅形成的炎性肿块。病灶大多位于乳晕周围,本组有13个病例位于此区,这与PCM主要发生于乳晕部输乳管及大导管有关。病灶多呈等于或稍高于乳腺密度。部分病灶可见毛刺及分叶征,此处毛刺主要是由于周围乳腺小梁黏连或纤维条索形成的“假毛刺”,所以这种毛刺没有乳腺癌根粗尖细的特点。②乳晕后导管相增强:是由于导管扩张所致,此征象较少见,表现为导管呈低密度或高密度管状或蜂窝状影,见于1例病人。

2)间接征象:①乳晕皮肤增厚及乳头内陷,见于7例病人,是由于反复的炎症反应和纤维增生,致使乳头周围的皮肤水肿、增厚、黏连,造成乳头内陷和乳晕皮肤增厚。②乳腺内钙化,此组出现1例,PCM钙化少见,此组病例表现为点状钙化,本组19例PCM患者,误诊为乳腺癌为9例,占所有病患的47.4%。现在就根据临床及X线表现对PCM和乳腺癌进行比较。PCM大多有乳头凹陷的病史,多见于30-40岁左右的妇女,患者起病较慢,病变多反复发作,患处多有疼痛症状,病变多位于乳晕周围,可以出现乳晕后导管扩张;X线表现为肿块多位于乳晕周围,肿块边界欠清;密度等于或略高于乳腺密度,皮肤增厚在乳晕周围;乳头,乳晕下区血管增粗,钙化出现少等。乳腺癌的发病平均年龄普遍高于PCM。乳腺癌的X线多表现多为肿块影,病灶多位于乳腺外上象限,触其活动度差,所触其肿瘤体积比X射线显示要大,是由于周围浸润所致,病灶局部皮肤增厚,肿块边缘呈分叶状或毛刺,乳腺癌钙化较多见,大多呈细小多形性或线样分支状钙化。

总之,PCM X线缺乏特异性,掌握本病的临床特点,可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在实际工作中如遇到中青年妇女,有非周期性的乳房疼痛或乳头溢液,伴有乳头的先天性发育异常,乳晕区反复发作的肿块,钼靶X线显示乳晕区肿块影,鉴别诊断应考虑本病的可能,并进一步行磁共振、导管造影及超声检查,组织病理学检查是最终可靠的检查方法。

参考文献

[1]石美鑫,张延玲. 现代外科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58-65

[2] Millerm A, Kottler SJ,Cohn LA,et al. Mammary duct ectasia in dogs:51 cases(1992-1999)[J].J Am Vet Med Assoc,2001,218(8):1303-1307.

[3]洪胜龙,钱呈兴,焦建平.学术期刊 中华乳腺病杂志(电子版)CHINESE JOURNAL OF BREAST DISEASE (ELECTRONIC VERSION) 2008年第2卷第6期.

[4] 陈守菊等 浆细胞性乳腺炎58例诊治体会[J]. 海南医学, 2012,23(4)51-52

[5]张玉兰. 浆细胞性乳腺炎16例钼靶X线检查误诊讨论[J]. 临床误诊误治,2008,08:61-63.

钼靶X线诊断 篇7

1 材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07-01—2009-01期间26例进行高频钼靶X线照相并经手术和病理确诊的乳腺癌患者,全部为女性。年龄最小23岁,最大67岁。其中≤45岁11例,46~55岁9例,≥56岁6例。早期乳腺癌多无自觉症状,多数患者是以发现乳腺肿块来就诊,少数患者以乳腺疼痛、乳头溢血性或非血性液体为主诉,其中5例在查体时发现。查体时多触及质硬韧、边界不清、活动度差的肿块或局限性组织增厚,且触及的病变体积往往大于X线片上显示的肿块。扪及包块者5例,未及包块7例,乳头回缩3例。

1.2 摄相技术

采用意大利FLAT—BYM、GIOTTO高频乳腺机和柯达乳腺X线平片系统。部分通过KODAK Direct View CR 850扫描并进行图像数字化处理。摄影条件是25~35 kV、50~60 m As,常规方案为每侧乳腺照头足位(CC)和中侧斜位(MLO)。如果病灶显示不满意时增加外头足位(XCC)或是局部重点片。

1.3 诊断方法

参照文献和相关标准[4,5,6],常规采用阅片与局部体检相结合。对检查提示及怀疑为乳腺纤维腺瘤、乳腺癌的患者进行穿刺活检或手术切除,对检查结果进行分析。

2 结果

2.1 影像结果

术前X线诊断与病理诊断结果一致的有23例(88.46%),其中X线诊断乳腺癌症灶小于1.0 cm者9例,占所检出恶性病变39.13%(9/23)。漏诊3例(11.53%),从本组资料研究显示高频钼靶癌X线资料特征:包括直接与间接征象。直接征象是指肿块影像,本组病例中有23例发现肿块,其中13例周围有毛刺,形态不规则,肿块呈分叶状,边缘模糊;3例肿块周围可见透亮环;7例肿块内见钙化灶。间接征象是指除肿块以外,由于周围组织受到浸润或癌性生长代谢异常所产生的异常X线征象,其中大导管相3例次,钙化12例次,厚皮征5例次,非对称性血管增多6例次,漏斗征2例次,乳头内陷3例次,局限性密度增高1例。

2.2 病理结果

病理类型包括单纯癌7例,浸润性导管癌13例,髓样癌2例,浸润性小叶癌、腺样囊腺癌、黏液腺癌、癌肉瘤各1例。X线征象不典型者3例,其病理类型分别为单纯癌2例,髓样癌1例。

3 讨论

自20世纪70年代后,乳腺钼靶X线摄影成为临床诊断乳腺癌的首选方法,由于高频电下产生的X线稳定,因而照片图像清晰度高,显示组织结构层次分明,所以能明显提高早期乳腺癌的诊断准确率,据报道其乳腺癌的发现阈值在0.1~0.5 mm之间[7],诊断符合率达95.71%[8]。

3.1 乳腺癌的钼靶X线特征

本组乳腺癌最显著的特征是肿块征,一般密度较高,根据其形态和边缘特点可有多种不同表现:分别为毛刺肿块、分叶肿块、透亮环肿块、钙化肿块和圆型肿块等。本组出现率高者为毛刺、模糊肿块和钙化肿块。(1)毛刺肿块:肿块边缘呈放射状分布的线状影,其长短、粗细、多少、密集度及形态各不相同,毛刺肿块易于识别且特异性强,有很高的诊断价值。模糊肿块:无明确的边界,边缘模糊,类似磨玻璃样较高致密影。(2)钙化肿块:肿瘤内可见精盐样或沙粒样钙化,少数呈斑点状,此种钙化与一般的硬化性腺病弥漫散在钙化不同,常呈灶性分布,可在肿瘤内或附近。特征性的表现为:小叉分枝状;小杆状;针尖状;泥沙状;团族状钙化影。这种恶性钙化征的产生是因为癌细胞代谢较正常细胞旺盛,代谢产物导致内环境改变,引起腺泡和导管内钙盐沉积。钙化与肿瘤的组织类型有关,易见钙化的乳腺癌有:导管癌、单纯癌与髓样癌,而黏液癌、腺癌、早期髓样癌、良性肿瘤恶变等则较少见钙化。由于恶性钙化特异性高,也有作者将其列为直接征象[9]。而某些良性钙化的影像学表现为:皮肤、血管、粗糙、粗棒状、圆形、环形和点状钙化,多为单发的高密度影。认识和了解良恶性钙化影的特点,在临床工作中应仔细加以鉴别,注意钙化灶的出现对乳腺癌的诊断有十分重要意义,提高术前诊断的准确率,减少漏诊。

3.2 乳腺癌的间接征象

血管增粗增多因肿瘤代谢旺盛,血供增加,从而产生血管增多、增粗,一般认为增粗的诊断意义较增多重要。检出的6例中有4例出血管改变,占66.66%。厚皮征是乳腺癌的重要病理改变之一,X线照片上可见局部皮肤增厚、僵硬,且周围皮肤有牵拉感,检出的23例中有5例出现硬皮征,占21.73%。水肿也是乳腺癌的重要病理改变之一,X线照片上可见周围有宽窄不一的透明晕,检出的23例中有3例出现透明晕,占13.04%。

本研究通过对钼靶X线照相在26例乳腺癌中的应用,对照病理资料分析其特征性表现,从而认识乳腺癌钼靶X线的直接与间接征象特点,结果表明,应用钼靶X线乳腺照相可以显示绝大多数乳腺恶性病变特征,有很高的定性诊断价值,有助于提高乳腺癌诊断的准确率。

总之,乳腺钼靶X线摄影术简单方便、费用低,可行后处理的CR钼靶X线摄影,打破了传统的屏片一次成像的不足,可以充分对图像调整处理,能够清晰显示乳腺的细微结构,尤其是微细钙化,对乳腺癌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价值,是首选的乳腺癌影像学检查方法。

参考文献

[1]Anderson B O,Shyyan R,Eniu A,et al.Breast cancer in limited-resource countries:an overview of the breast health global initiative2005guidelines[J].Breast J,2006,12(1):3-15.

[2]廖宁,何晖,付月珍,等.临床检查阴性的乳腺X线照片簇壮钙化对乳腺癌诊断的意义[J].岭南现代临床外科,2005,5(3):176-179.

[3]Stomper P C,Geradts J,Edge S B,et al.Mammographic predictors of the presence and size of invasive carcinomas as sociated with malig-nant microcalci fication lesion with out a mass[J].AJR Am J Roentg-enol,2003,181(6):1679-1684.

[4]郭章留,蔡丰.乳腺癌影像学检查的有关进展[J].临床放射学杂志,2002,21(9):738.

[5]胡永升.现代乳腺影像诊断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36-78.

[6]司徒红林,龚柳燕,周力.43例乳腺癌高频X线影像分析[J].中华肿瘤杂志,1997,19(3):368.

[7]倪志东,王之.乳腺肿块的钼靶X线诊断与术后病理对照分析[J].医师进修杂志,2001,24(9):25-26.

[8]杨青松.乳腺癌70例钼靶X线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7,7(21):5109-5110.

钼靶X线诊断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收集我院自2003年10月至2013年3月放射科数字乳腺钼靶X线摄影者共10 150名 (其中含800名健康体检者) , 经手术病理证实56例早期乳腺癌患者, 全部为女性, 其中健康体检者5例, 年龄27~76岁, 平均 (51±9) 岁 (其中27岁和29岁的2例患者均未婚) , 40~49岁23例占42%。临床可触及肿物34例, 其中结节≤1 cm 5例, 1 cm<结节≤1.8 cm 21例, 1.9 cm≤结节≤3.5 cm 6例, 3.5cm<结节≤5 cm 2例。56例早期乳腺癌中原位癌或原位癌伴微浸润37例, 浸润性导管癌17例, 浸润性小叶癌2例。

1.2 检查方法:

全部患者均采用西门子Mammomat1000型钼靶乳腺机及美国柯达IP成像板 (2011年升级为数字平板) , 全自动曝光条件, 所有病例均摄取双侧乳腺头尾位 (CC) 和内外斜位 (MLO) 。个别患者病变靠胸壁时加照侧位片。

1.3 图像结果分析:

获取图像后传入工作站, 在后处理工作站进行图像处理。全部图片由2名从事乳腺病诊断的放射科医生共同阅片, 作出最后诊断。

2 结果

2.1 乳腺腺体分型:

根据美国放射学会提出的乳腺影像报告与数据系统 (BI-RADS) 乳腺实质组成类型分型。本组56例乳腺癌乳腺实质分型分别为致密型9例, 多量腺体型16例, 少量腺体型14例, 脂肪型17例。

2.2 乳腺钼靶X线结果:

56例早期乳腺癌中, 出现线样分支状或成簇分布的小颗粒样钙化27例, 占48%, 其中18例单独出现钙化, 9例与肿块并存。56例早期乳腺癌中, 结节19例 (34%) , 其中有“毛刺征”或星芒状边缘11例, 边缘有深、浅分叶者8例。非对称性局限性密度增高影伴结构扭曲、紊乱9例, 乳晕区漏斗征1例, 见图1~6。

2.3 病理结果:

56例早期乳腺癌中, 导管原位癌及导管原位癌伴早期浸润37例, 浸润性导管癌17例, 浸润性小叶癌2例。

图1左乳外上象限不规则肿块影且边缘有毛刺征及浅分叶征 (箭头, 病理诊断为浸润性导管癌)

图2右乳头后方非对称性局部密度增高伴结构紊乱且有乳晕区漏斗征 (箭头, 病理诊断为导管原位癌伴早期微浸润)

图3右乳外上象限不规则肿块影, 肿块内呈簇状多发钙化 (箭头, 病理诊断为浸润性导管癌)

图4右乳外上象限局部结构紊乱且有成堆及散在颗粒状钙化 (箭头, 病理诊断为导管原位癌)

图5左乳外下象限不规则条带状结节影伴线状、分支状钙化 (箭头, 病理诊断为导管原位癌)

图6右乳内上象限肿块影 (箭头, 有浅分叶征, 肿块周围有散在钙化影, 病理诊断为浸润性小叶癌)

3 讨论

乳腺癌起病隐匿, 早期常无明显临床症状, 多为患者无意中发现肿块或乳腺普查中发现就诊。而早发现、早治疗是提高乳腺癌患者存活率和生活质量的关键。目前, 乳腺X线摄影仍然是公认的最重要、最有效的检查手段。随着乳腺钼靶X线摄影的普及和数字平板乳腺的广泛应用, 乳腺癌的早期检出率明显提高。数字化乳腺X线摄影由于有很高的对比度及空间分辨率, 对乳腺微小病变的检测具有高度的敏感性。Donegan和Spratt[3]认为数字乳腺摄影通过微小钙化发现的乳腺癌中, 有31.25%是导管原位癌和小叶原位癌, 同传统钼靶摄影5%的原位癌检出率相比有了明显提高。从而为乳腺癌的治疗争取宝贵的时间, 有效地改善了乳腺癌患者的预后。对于乳腺癌的诊断已由典型X线征象分析进展为对早期癌、原位癌诊断的探索和研究。美国近年来诊断的乳腺癌中, 有12%~15%是乳腺导管原位癌, 90%是由乳腺钼靶X线发现的[4]。

3.1 乳腺癌的年龄分布特征及X线普查:

笔者认为, 乳腺癌有明显向年轻化发展的趋势。国外文献[1]报道, 国外乳腺癌确诊年龄的高峰段为50~69岁。本组的结果显然与之有差异, 提示我国妇女乳腺癌的发病年龄与国外有差别, 为笔者探讨乳腺癌的早期诊断及进行乳腺癌普查提供了新思路。

3.2 数字钼靶X线摄影对早期乳腺癌的诊断优势:

乳腺摄影的临床应用使乳腺原位癌的检出率明显提高, 原位癌在乳腺癌的比例由过去的3%~5%上升到15%~20%, 其中90%的原位癌伴有钙化, 50%仅表现为钙化[5]。数字钼靶X线摄影系统图像对比度动态范围宽, 调节窗宽、窗位及放大功能可以显示病变的微细结构及微小钙化。本组56例均能清晰显示, 同时还可以很好地降低患者所接受的X线照射剂量。

3.3 钙化:

乳腺钼靶X线片上显示的恶性钙化呈线样分支状或颗粒点状, 钙化的密度、形态及大小不均质, 簇状分布呈圆形, 不规则形或从乳头向深部的“V”形[6]。这种表现是由于导管原位癌中央发生不规则坏死引起钙盐在导管内沉积[7], 或者有肿瘤细胞分泌[8], 而形成在X线片上形态各异的钙化表现。单纯钙化最易出现在导管原位癌及导管原位癌伴微浸润中[9], 同时由于导管原位癌具有多中心的特点, 表现为多堆密集分布的钙化同时出现, 周围结构清晰、无浸润为导管原位癌的典型X线表现[10]。有学者认为钙化群每平方厘米中有20枚以上的钙化可诊断乳腺癌, 肿瘤的钙化与肿瘤的组织性有关, 导管癌、粉刺癌、单纯癌等容易发现钙化[11]。由此看来, 钙化是早期乳腺癌极为重要的X线征象, 甚至是唯一钼靶征象。以往报道单纯钙化改变是乳腺导管内区位癌特征性的X线表现, 尤其是成簇微小钙化在乳腺导管内区位癌诊断中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2]。恶性微小颗粒钙化通常<0.5 mm。

3.4 结节:

乳腺钼靶X线摄影能发现≥0.5 cm的乳腺结节, 在退化型的乳腺或有丰富脂肪背景衬托下, 能发现最小结节的阈值为2.1~2.6 mm[13]。在定期随访中, 如果某一区域发现不对称的高密度区, 特别是退化型乳腺中出现中心高密度小结节影, 应考虑恶性可能, 也可能是乳腺癌最早的征象;同时分析结节的边缘相当重要, 乳腺微小癌结节边缘数字钼靶图像上常见有“毛刺征”、小分叶及不规则模糊浸润等。特别是采用“毛刺征”和“分叶征”诊断乳腺癌, 其正确性分别可达93.94%和90%[14]。

3.5 非对称性局限性密度增高影伴结构紊乱或扭曲:

数字乳腺X线摄影表现为乳腺某一区域或双侧乳腺不对称致密影, 与周围腺体组织无明显分界, 无具体肿块影, 结构变形。其病理基础是由于癌细胞的浸润和单位体积的细胞数增加以及周围纤维组织的水肿所致。漏斗征是由于乳头陷入乳晕内形成外宽内窄的三角形影像, 乳晕区较早期的肿瘤可引起乳头凹陷。当然, 良性病变也可见到上述征象。因此应密切结合临床, 遵循乳腺癌的诊断原则, 并按美国放射学会提出BI-RADS进行分型诊断。

总之, 数字钼靶在发现隐性乳腺癌和T0期乳癌中占有优势。尤其是对微小恶性钙化更优于CT、磁共振成像, 对致密性小结节和乳腺局部结构紊乱显示率同样较高[15]。能早期发现临床触及不到的微小癌和早期癌, 其中主要是导管内癌, 还能准确反映乳腺内有无多发病灶, 为开展保乳手术, 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存质量奠定了基础。

摘要:目的 评价早期乳腺癌的数字钼靶X线摄影表现。方法 收集我院自2003年10月至2013年3月共10 150名乳腺检查及体检者,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56例早期乳腺癌的数字钼靶X线片, 分析其临床表现、年龄特征、病理类型及X线表现特征。结果 ①无临床表现者49例, 发病年龄27~76岁, 其中40~49岁年龄段者占总病例数的42%, X线表现钙化27例 (其中18例无肿块) , 小结节19例 (34%) 。非对称性局限性密度增高影伴结构扭曲或紊乱10例 (18%) ;未扪及肿块者22例 (39%) ;导管原位癌 (DCIS) 及导管原位癌伴早期浸润37例 (66%) , 浸润性导管癌17例 (30%) , 浸润性小叶癌2例 (4%) 。②乳腺数字钼靶X线可显示早期乳腺癌病变微细结构。结论 数字钼靶X线成像可以更清晰地显示乳腺病变的特征, 对早期乳腺癌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

钼靶X线诊断 篇9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5月至2016年2月我院收治的90例未触及肿块乳腺肿瘤患者, 按照诊断方式分为甲组、乙组和丙组, 各30例。甲组年龄23~68岁, 平均 (32.5±5.8) 岁。乙组年龄22~65岁, 平均 (36.8±5.4) 岁。丙组年龄24~67岁, 平均 (36.8±5.9) 岁。三组均符合临床研究标准。三组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甲组采用彩超诊断方式, 选择西门子公司G50诊断仪器, 频率设定为5.6~14.0 MHz, 仪器内设乳腺检查仪器。患者需要保持仰卧位姿势, 上臂外展, 采用直接探查形式, 以乳头为中心, 做乳腺放射状的横切和斜切, 并将其和对侧乳房进行对比。观察病灶部位的大小、形态及实际分布情况等。乙组采用钼靶X线定性诊断方式, 应用GE Senographe2000 DX线钼靶摄像机进行诊断, 配备高清晰的采集工作站, 患者要面对摄片台, 将乳房放置于摄片台与压迫器之间, 对乳腺轴位、侧位进行投照。观察病变位置、范围、形态等[1]。丙组采用上述两种联合诊断方式, 检查结束后对三组诊断效果进行分析。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4.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计量资料以±s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在本研究中, 甲组确诊25例, 确诊率为83.3%, 乙组确诊24例, 确诊率为80.0%, 丙组确诊28例, 确诊率为93.3%。丙组确诊率明显高于甲组和乙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近些年来乳腺癌肿瘤患者数量逐渐提升, 根据相关数据显示, 近几年乳腺癌的发病率增高了30%左右, 并且逐渐增加, 对广大女性的身心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基于该病的特殊性, 前期诊断起到重要的作用, 需要及时接受合理的诊断, 提升诊断率[2]。彩超和钼靶X线在诊断乳腺癌中优势显著。彩超是当前应用广泛的诊断形式, 操作简单便捷, 不会对患者造成影响, 在诊断过程中能发现乳腺腺体内存在的肿块, 并且能对肿块进行判断, 根据肿块有无包膜、边缘是否光滑、有无血流通过等来鉴别肿块的良恶性, 该诊断方式价格低廉, 其应用优势显著[3]。钼靶X线诊断形式是早期乳腺癌诊断的最佳方式, 能显示出比较清晰的图像, 对细小的乳腺结构和病灶进行分析。在临床研究中多将彩超和钼靶X线诊断方式联合进行应用, 其诊断效果更为明显, 敏感度和准确度比较高。基于未触及肿块乳腺肿瘤的特殊性, 在实践过程中需要从实际情况入手, 结合患者的病情变化, 落实联合检查的方式[4]。

本研究结果显示, 丙组的确诊率明显高于甲组和乙组 (P<0.05) 。说明对未触及肿块乳腺肿瘤患者采用彩超和钼靶X线联合诊断的形式, 其优势明显[5,6]。

综上所述, 彩超和钼靶X线联合检查的形式在未触及肿块乳腺肿瘤诊断中优势显著, 能对病情进行详细的分析, 诊断结果为后续治疗提供了理论基础, 优势显著, 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摘要:目的 比较彩超和钼靶X线定性诊断未触及肿块乳腺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4年5月至2016年2月收治的90例未触及肿块乳腺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 将其按照诊断方式的差异分为三组, 分别为甲组、乙组和丙组, 各30例。甲组采用彩超诊断方式, 乙组采用钼靶X线定性诊断方式, 丙组采用上述两种联合诊断方式。对三组诊断效果进行分析。结果甲组确诊25例, 确诊率为83.3%, 乙组确诊24例, 确诊率为80.0%, 丙组确诊28例, 确诊率为93.3%, 丙组确诊率明显高于甲组和乙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对未触及肿块乳腺肿瘤患者采用彩超和钼靶X线联合诊断的方式, 其效果明显, 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彩超,钼靶X线,未触及肿块乳腺肿瘤

参考文献

[1]吴小芹, 林瑞祯.彩超和钼靶X线定性诊断未触及肿块乳腺肿瘤的临床对比研究[J].新医学, 2012, 8 (12) :541-544.

[2]陈保君, 韦彩芬, 宾淑华.乳腺钼靶X线和超声联合检查对临床触诊阴性的乳腺病灶诊断价值[J].海南医学, 2012, 19 (1) :79-80.

[3]Morris O J, Knight V, Logan D.Intra-operative ultrasound versus wire-guided localization in the surgical management of non-palpable breast cancer.[J].Breast Disease, 2014, 34 (4) :157-163.

[4]吴小芹, 林瑞祯.MRI钼靶X射线和彩色多普勒超声定性诊断未触及肿块乳腺癌的对比[J].广州医学院学报, 2014, 3 (12) :43-47.

[5]陈国捷.彩超和钼靶X线定性诊断未触及肿块乳腺肿瘤的临床对比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5, 15 (13) :55.

钼靶X线诊断 篇10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九江市妇幼保健院于2012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128例乳房肿块患者, 均为女性, 年龄22~71岁, 平均 (46.6±4.2) 岁。128例乳房肿块患者经手术病理检查确诊为早期乳腺癌78例, 良性肿块50例。病理检查显示浸润性导管癌38例、单纯癌11例、浸润性髓样癌10例、导管原位癌9例、乳头状癌6例、大汗腺癌4例。

1.2 方法

1.2.1 彩超

仪器为IU彩超仪 (荷兰PHILIPS生产) , 探头L12-5。患者取仰卧位, 严格按照顺序探查患者的乳腺、乳晕, 详细观察病灶的位置、大小、回声等, 同时详细探查腋窝并观察有无出淋巴结肿大, 且要详细观察患者病灶的内部情况及周围血流信号的分布及形态。

1.2.2 钼靶X线

仪器为钼靶乳腺X线机 (深圳市迈克瑞电子有限公司提供) , 患者均行双侧乳腺轴位与斜位摄片, 另有一些患者需要加摄侧位片, 以详细观察乳腺腺体的类型、病变的位置、大小、钙化及肿块情况, 并分析钙化的大小、形态及聚集情况。然后探查腋窝以观察有无出现淋巴结肿大, 详细观察患者病灶的内部情况及周围血流信号的分布及形态。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检查结果

128例乳房肿块患者中, 经病理检查确诊为早期乳腺癌78例, 良性肿块50例。彩超检查共检出乳腺癌72例 (56.25%) , 乳腺良性肿块46例 (35.94%) , 漏诊10例 (7.81%) 。其中, 有7例乳腺癌误诊, 包括乳腺纤维腺瘤4例、结节状乳腺增生1例、乳腺不典型增生2例。另外, 有11例乳腺良性肿块误诊, 包括乳腺纤维腺瘤6例、乳腺不典型增生3例、结节状乳腺增生2例。钼靶X线检查共检查乳腺癌69例 (53.91%) , 乳腺良性肿块54例 (42.19%) , 漏诊5例 (3.90%) 。其中, 有14例乳腺癌误诊, 包括乳腺纤维腺瘤7例、结节状乳腺增生5例、乳腺不典型增生2例。还有10例乳腺良性肿块误诊, 包括乳腺纤维腺瘤5例、结节状乳腺增生4例、乳腺不典型增生1例。4例为结节状乳腺增生。彩超、钼靶X线、联合检查对乳腺病变的检查结果如表1、表2、表3所示。

2.2 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度

彩超与钼靶X线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联合检查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均高于彩超和钼靶X线,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4) 。

2.3 不同病理分型乳腺癌的诊断结果

联合检查对各种病理分型诊断的符合率均高于单独彩超或钼靶X线检查,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5) 。

3 讨论

乳腺癌大部分源自乳腺腺管上皮细胞, 极小部分源于腺泡。临床研究表明, 具有浸润功能的肿瘤转化为肿块可能历经若干年的时间[3]。在这个过程中, 必须综合应用各项检查手段, 尤其是高危人群应定期进行乳腺健康查体, 以发现早期乳腺癌。

彩超检查在乳腺疾病诊断中应用广泛, 主要是因为其超高频率的探头能有效提高对微小钙化诊断的灵敏度, 从而提高对乳腺癌诊断的准确性[4]。本研究中, 彩超诊断的特点为正常乳腺结构遭破坏, 边界不清晰且不规则, 肿块无完整包膜, 有针芒样回声。大部分病灶显示有较强的回声微钙化, 且瘤实质内血供丰富。在乳腺癌诊断中, 彩超检查的不足之处在于难以准确诊断出<1.0cm、毛刺样改变及微钙化的乳腺癌, 且检查时间较长[5]。

钼靶X线是目前临床检查乳腺疾病的重要方法, 其在乳腺癌诊断中具有较高的特异度与灵敏度。钼靶X线能有效显示微小病变及结构, 在早期乳腺癌的诊断中具有其他诊断方法难以代替的作用[6]。但对乳腺体积小、肿块位置深等病灶容易出现漏诊。本研究中患者肿瘤均可见大小、形态及密度不一致的典型钙化, 表明微小钙化对鉴定恶性病变与良性病变具有重要意义[7]。

彩超、钼靶X线从两个不同的病理特性方面显示病灶, 各具优势, 但也有各自的局限性。本研究中, 联合检查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均显著高于彩超和钼靶X线, 且联合检查对各种病理分型诊断的符合率均显著高于单独彩超、钼靶X线检查[8]。说明彩超、钼靶X线两种方法是相辅相成的, 彩超能在病灶定位方面弥补钼靶X线的不足, 而钼靶X线能在定性方面弥补彩超的不足, 充分发挥自身优势, 从而提高乳腺癌早期检出率。

综上所述, 在早期乳腺癌诊断中将彩超与钼靶X线两种检查方法有机结合起来能有效提高早期乳腺癌的诊断准确性, 以减少误诊、漏诊, 对患者疾病的早诊断、早发现及早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陈成华.乳腺癌影像学诊断进展综述[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3, 6 (10) :171-172.

[2] 汪登斌.乳腺癌的影像学早期诊断[J].外科理论与实践, 2011, 16 (1) :6-9.

[3] 古丽巴合尔, 蒋学祥, 王宵英.乳腺癌影像诊断研究现状和发展方向[J].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0, 18 (6) :506-509.

[4] 苟凌云, 刘健.早期乳腺癌的影像学诊断进展[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2013, 7 (14) :6575-6578.

[5] 刘明霞, 袁有法, 唐志全, 等.全数字化X线摄影联合MR动态增强检查诊断早期乳腺癌的临床价值研究[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14, 14 (2) :281-285.

[6] 韩晓蓉, 连臻强, 杨剑敏, 等.超声、X线及MRI对不同分子亚型乳腺癌的诊断价值[J].中国妇幼保健, 2014, 39 (3) :457-460.

[7] 司淑芳, 贾红岩.多种影像学联合检查诊断早期乳腺癌的临床价值[J].山东医药, 2010, 50 (21) :82-83.

新生儿肺炎X线诊断分析 篇11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新生儿33例,其中男18例,女15例;出生1~5天13例,6~13天12例,12~28天8例;临床表现症状轻10例,重23例;19例体温正常,14例高烧;咳嗽、气喘25例。

体格检查:肺部可闻及撵发音5例,少量水泡音4例;腹胀2例,肝大2例;无肺部体症8例。

临床表现:新生儿表现多数体温正常,只有少数患儿发热,极少数患儿体温不升;全部患儿均有咳嗽,呼吸困难;患儿口吐白沫;反应差,精神萎靡;不吃不哭或哭声低;重症患儿鼻翼煽动甚至潮式呼吸,抽搐,口唇青紫等。本組患儿未出现呼吸停止。

检查方法:所有新生儿患者均摄CR前后位胸片,放射诊断均能符合临床。

结 果

X线片显示,两肺有炎性渗出病变12例;单侧肺有炎性渗出病变19例,其中右肺炎性渗出病变14例,左肺炎性渗出病变8例。两肺纹理增粗、增多边缘模糊26例;两肺下野斑点状阴影或小片状阴影24例;两肺其他部位小片状阴影6例,大片状阴影5例;肺气肿表现14例;支气管充气征12例;胸膜反应渗出症状10例;肺门影模糊8例。

X线表现:新生儿肺炎典型表现,肺纹理增多,两肺出现点状、斑点状、片状阴影,部分融合成大片状,边缘模糊,密度均。两肺下野较多见。阴影背景下的树枝状的支气管充气征,以充气支气管影达到心影轮廓之外为特点。

讨 论

病因分析:出生1~5天患儿多数在出生时胎膜早破,产程延长。产前产后感染,羊水污染,或者吸入分泌物而引起的。出生1周后发病的患儿,可能接触呼吸道疾病患者或其他途经而感染,比如室内污染,还有可能是新生儿室通气不良。

根据上述X线表现,不难作诊断。呼吸困难患儿影响X线胶片的质量,有的呼气相影响胶片质量。应把握在吸气后停顿时短毫秒摄片。分析新生儿胸片时应该注意以下情况:①两肺纹理增粗,边缘模糊,并有肺气肿时多考虑新生儿肺炎。②呼气相胸片要多注意肺纹理边缘清晰程度,边缘模糊应该考虑新生儿肺炎。③两肺中下野呈毛玻璃状阴影应该考虑新生儿肺炎,两肺外带有无肺纹理有助于做出诊断。④肺门及心脏缘的血管应与肺部炎症鉴别。⑤胸片中肺纹理增多、增粗时,注意是否有肺气肿征象,然后结合临床诊断新生儿肺炎。只有肺纹理增多、增粗时,不能诊断新生儿肺炎。⑥要注意观察心影后方,此处的左下肺感染在新生儿相当常见。⑦胶片调节以能显示心后肺中带为宜。

参考文献

1 阴怀清,主编.新生儿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02:102.

钼靶X线诊断 篇12

关键词:早期乳腺肿瘤,诊断,乳腺钼靶X线摄影,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比

在临床女性恶性肿瘤领域, 乳腺癌较为多发和常见, 近年随着危险因素的增多, 其发生率逐年上升, 对女性生命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1]。彩色多普勒超声和乳腺钼靶X线摄影均为最有效的早期诊断乳腺癌方法, 相较传统X线摄影, 乳腺钼靶X线摄影灵敏度更高, 获取的图像较为清晰, 更能准确观察乳腺的病理特征和解剖结构[2]。本次选取相关病例, 探讨了彩色多普勒超声与乳腺钼靶X线摄影的检查效果, 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经病理证实的乳腺癌患者104例, 均为女性, 年龄29岁~70岁, 平均年龄 (48.4±3.4) 岁。到院就诊原因为乳头溢液或发现乳房肿块, 临床症状多不明显, 少数伴局部刺痛、隐痛或经前期放射性疼痛、胀痛。均为单乳单发。

1.2方法

1.2.1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嘱受检者取平卧位, 上举双臂, 使双乳充分暴露, 呈放射状用直接接触法对双乳扫查, 掌握乳腺病灶包膜、边缘、后方回声、内部回声等情况, 注意观察肿块纵横比, 有无导管扩张, 有无腋窝淋巴结肿大及钙化灶。后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 (CDFI) 模式, 细致探查肿块内部及周边血流, 在血流最丰富切面观察阻力指数和收缩期峰值流速。

1.2.2乳腺钼靶X线摄影对双侧乳腺斜位和轴位掌握摄取, 依据病情需要行局部放大摄影操作, 应用全自动曝光检查模式, 加强对乳腺病灶大小、边缘情况、清晰度、类型、病灶临近或内部有无钙化进行观察, 并观察患侧腋窝淋巴结有无肿大, 引流血管有无增粗。

2结果

2.1病理检查结果104例受检对象中, 浸润性导管癌76例, 占73.1%;腺癌10例, 占9.6%;乳头状导管癌14例, 占13.5%;转移性肉瘤2例, 占1.9%;分叶状囊肉瘤2例, 占1.9%。

2.2超声影像特征对肿块边缘细致观察, 呈“蟹足”样改变78例, 其中导管内癌2例, 腺癌8例, 浸润性导管癌68例。肿块内部均表现为低回声, 其中有点状钙化灶42例, 经诊断为浸润性导管癌;肿块后方回声呈衰减显示58例, 其中转移性肉瘤2例, 腺癌4例, 浸润性导管癌52例。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诊断乳腺癌94例。

受检对象中, 分叶状囊状肉瘤2例, 因肿块有完整包膜, 边界清晰, 后方回声增强, 按纤维腺瘤误诊。转移性肉瘤2例, 因包膜完整, 后方回声增强, 无血流信号, 也按纤维腺瘤误诊。2例腺癌, 经观察肿块呈较小显示, 血流信号不明显, 按乳腺腺病性增生误诊;4例浸润性导管癌, 因伴局部导管轻度扩张, 无明显血流信号及钙化灶, 按导管内乳头状瘤误诊。

2.3乳腺钼靶X线摄影特征 (1) 直接征象:细致地对肿块边缘观察, 表现为小毛刺状, 并呈放射状改变, 内部有泥沙样钙化, 观察钙化表面, 表现为针尖样、泥沙样、多簇或单簇, 可聚集或散在大小不等的钙化灶点。 (2) 间接征象:可有漏斗征象, 塔尖征、厚皮征等。通常认为, 同时有两个以上直接征象, 或两个间接征象加一个直接征象时, 可按乳腺癌诊断。

2.4阳性诊断率比较乳腺钼靶X线摄影诊断阳性98例, 阴性6例, 阳性诊断率为94.2%;超声诊断阳性94例, 阴性10例, 阳性诊断率为90.4%;二者联合诊断, 阳性100例, 阴性4例, 阳性诊断率为96.2%。见表1。

3讨论

近年随着社会观念及生活方式的转变, 不生育女性、各生理阶段实施替代治疗的女性、育后不哺乳的女性明显增多, 促使乳腺癌率显著上升。在早期应用有效手段检出, 对降低病死率及医疗成本, 提高生存率意义显著。早期乳腺癌是指临床和组织学尚属早期阶段, 肿瘤病灶仅在乳腺处发生, 与皮肤无粘连, 无远处转移和局部淋巴结, 微小钙灶以乳腺导管和小叶实质内为主要分布部位, 钙化形态呈多样性变化, 呈簇状排列, 钙化密度浅而均匀[3]。

高频超声因对患者机体不构成损伤, 检查方法简单易行, 在临床已广泛开展应用, 已成为一种有效普查育龄妇女乳腺肿瘤的手段。本次研究中, 其阳性诊断率为90.4%。分析其检测优点, 是可对乳腺组织及分布在周围的其他组织清晰鉴别, 可对肿块内实质性或液性肿块区分, 可对肿块靠近后间隙或位于腺体内准确定位;易检出肿块边缘、大小, 内部钙化及回声[4]。CDFI可对肿块内血流供应丰富情况进行反映, 清楚掌握肿块内最大血流阻力指数及速度, 可为定性对乳腺癌诊断提供有力的参考依据。

乳腺钼靶X线操作方法较为简单, 现已在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可使局部结构紊乱、微小钙化、小肿块显示率提高, 本次研究中阳性诊断率为94.2%。分析其优点, 可对整个乳腺结构清晰了解, 并可细致观察病灶情况, 降低漏诊率。其易显示乳腺癌特征性表现, 如细小钙化斑和有毛刺的钙化灶, 对腺体已萎缩或腺体内脂肪较多的双侧乳腺有良好对比效果, 可清楚显示相关结构[5]。

但钼靶X线检查和高频超声检查均有各自不足之处, 均无法100%对乳腺肿瘤作出诊断, 有假阴性及假阳性结果出现。如应用高频超声检查时, 其局限性在于在检测小的恶性肿瘤时, 有较低的后方回声衰减显示率, 检出肿瘤内部血流信号率水平较低, 同时对肿块内部微小钙化范围广泛、微小钙化灶极少、特别是毛刺边缘显示不清晰者, 阳性诊断率明显低于钼靶X线摄影[6]。而应用钼靶X线检查时, 显示恶性肿块内部状况不佳, 特别是对于乳腺脂肪组织呈较多显示的腺体内肿块, 有较低的检出率[7]。钼靶X线联合高频超声诊断, 可显著提高乳腺癌确诊率, 本次研究二者联用, 阳性诊断率为96.2%, 优于两项检查方法单用, 表明联用钼靶X线摄影与彩超检查可优势互补, 进而提高诊断符合率。

综上所述, 针对临床收治的早期乳腺肿瘤患者, 钼靶X线检查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均具有特征性, 两者联用可提高阳性诊断率, 具互补性, 临床需重视二者的联用效果, 以提高检测成效, 为诊治提供准确的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1]俞芳.超声与钼靶X线检查对早期乳腺肿瘤的诊断价值比较[J].中国基层医药, 2015, 20 (7) :1082-1083.

[2]曹诗林, 韩凤琼, 宁丽洁, 等.钼靶X线摄影和高频超声在临床触诊阴性乳腺癌诊断中的漏诊误诊原因分析[J].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 2015, 13 (2) :179-181.

[3]曹诗林, 韩凤琼, 宁丽洁, 等.血清相关肿瘤标志物检测联合钼靶CR摄影及高频超声成像在临床触诊阴性乳腺癌诊断中的应用[J].实用医学杂志, 2015, 31 (4) :577-579.

[4]张秉宜, 张郁林, 韩玲, 等.高频彩超及X线钼靶检查对乳腺原位癌早期诊断价值的对照分析[J].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2015, 26 (1) :14-17.

[5]毛亚锦.超声联合钼靶X线在乳腺肿块性病变的定性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重庆医学, 2014, 43 (26) :3507-3509.

[6]孙皓, 张波, 巴双.三维超声与X线钼靶对乳腺良恶性肿块的诊断价值[J].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2014, 16 (11) :782-783.

上一篇:中介作用下一篇:超高压微机母线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