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诊断

2024-05-24

提高诊断(精选10篇)

提高诊断 篇1

当校长, 领导和管理学校最忌瞎指挥, 做无用功, 且沾沾自喜。校长做“无用功”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对教育情势的“诊断”水平不高。因此, 校长要努力提高并十二分地用好自己管理与领导学校的“诊断”智慧, 确保治校施教能做到“对症下药”, 收到1+1>2的效果。

一、需提升“诊断”教育大势的水平, 把握教育发展的脉搏

校长的眼睛如果仅仅看到学校这方寸之地, 甘于做“传声筒”、“中转站”, 工作再用心尽力也办不出优质教育、品牌学校。智慧的校长应是思想者、学习者, 眼界宽广而敏锐, 时时关注教育改革、发展的前沿理论和新的理念要求, 对教育改革、发展的大势能作出正确的领会和“诊断”。只有这样, 才能不断丰富自己的教育思想, 确立正确的办学观念, 遵循教育规律, 选择、创新适合有效的管理策略和方法, 保证学校的改革、发展与时俱进、科学持续, 办出公平、优质的教育。而实际中, 有些学校, 借素质教育之名而行应试教育之实, 课堂教学还是穿新鞋走老路, 讲科学发展、以人为本而行事仍然是心浮气躁、急功近利、“以严驭众”, 主张民主治校, 其实还是“一言堂”、“家长制”……这些都与校长的教育思想、办学观、领导意识有关, 而校长的教育思想、办学观又与校长对教育改革发展的情势、最新理论理念以及先进做法的了解、“诊断”分不开。因此, 为了适应教育改革、发展的步伐, 满足教育转型期社会对学校的愿望和要求, 校长必须走出“传声筒”、“中转站”的圈圈, 潜心、静心、专心于教育, 通过学习、交流、研究、思考等途径, 用心提升自己对教育大势的“诊断”能力, 准确把握教育的发展脉搏, 办出让社会、家长满意的优质教育。

二、需提升“诊断”校情的水平, 把握学校的真实情况

“校情”主要指学校管理现状、教师素质、学生和家庭及周边环境状况等, 校长只有对以上“校情”作出准确“诊断”, 从常态和“不经意”处厘清思想与思路, 总结规律与教训, 科学继承与创新, 策划改革与发展, 领导和管理学校, 才能立足校本, 遵从实情, 有针对性、有理性地实施管理, 做到改进中创新、继承中求变、稳定中发展;才能根据实情培养、引进、使用教师, 做到以人为本, 人尽其才, 人事和谐, 凝心聚力;才能关注、承认学生差异, 更好地因材施教, 激发潜能;才能理解、尊重民情民愿, 利用、优化、整合家庭和社会教育力量, 服务学生, 造福一方。校情不同, 管理策略、方法也应有别。现实中, 因校长对“校情”“诊断”不准, 管理策略、方法选择不切合学校实际而导致管理效果差进而影响学校持续发展的的例子并不少见。例如:用行政手段推动工作的管理策略, 在学校常规管理尚不规范阶段能收到较好效果, 而在学校常规管理已经规范时, 淡化行政管理手段, 坚持以人为本, 多用专业引领、服务支撑、文化育人, 管理效果才会更好, 而有些校长就因不能准确“诊断”校情, 一味强化行政管理手段, 导致结果往往事与愿违, 适得其反。还如, 对待“减负”问题, 校长应准确诊断本校学生的课业负担, 看是否需要“减负”, 而不能人云亦云, 盲目跟风。负担不重而盲目“减负”, 反而会影响教育质量。这样的例子在农村小学并不少见。因此, 为保证学校管理能取得良好效果, 校长必须做有心人, 通过观察、访问、反思、梳理、总结、取舍和整合等渠道, 用心提升对校情的“诊断”水平, 准确把握学校的发展方向。

三、需提升“诊断”自我的水平, 把握自己的优劣强弱

“人贵有自知之明。”现实中, 有些校长就是缺乏这种意识, 不肯读书学习、总结反思而影响了自己的成长与发展, 也影响了领导和管理学校的效果。所以说, 明智的校长还要用心“诊断”自己, 把握准自己的优劣强弱, 以扬优补弱, 不断完善自我构建, 超越自我。诸如:办学是否有思想, 有个性, 有追求, 有责任意识和自咎意识;为人是否真诚坦荡, 大公无私, 远离低级, 拒绝铜臭, 虚心礼貌, 注重身教, 乐于团结意见不同的人一道工作;做事能否消除功利、克服浮躁、杜绝盲目, 确保正确合理, 高效务实, 精益求精;与其他校长比较, 自己优势在哪, 劣势在哪……如果校长能从以上方面用心比较、反思、盘点、“内修”、自咎, 就能提升自己的教育理念、专业水平、管理能力、非权力影响力, 领导和管理学校就不会瞎指挥、走弯路、做无用功, 就能稳中求进, 实中立新, 引领学校持续发展、教师不断提高、学生健康成长, 办出公平、优质的教育。

提升教育“诊断”水平, 校长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要是思想者、责任者。校长要有教育思想和责任心, 有办精品教育、品牌学校, 做名校长的理想和追求, 潜心、静心、专心于教育。一个没有思想和追求的校长, 不可能办出优质教育, 成为优秀校长。其次要是学习者、反思者。校长当有学习精神、进取精神、专业精神, 有反思、梳理、总结和整合的能力, 做有心人, 善于取舍, 肯于总结, 乐于比较, 勇于自咎, 兼听他言。一个不肯学习、反思、总结、取舍、“内省”的校长永远成不了成功的校长。再次要是不骄者、执著者。校长要能正确对待成绩和挫折, 胜不骄, 败不馁, 锲而不舍地向着办学目标奋进。一个小成即喜的校长难以做到大成, 一个受挫即馁的校长更不能做到大成。校长做到了以上三点, 才能提高自己的“诊断”水平, 从而提高领导与管理学校的水平, 办出人民满意的教育。

提高诊断 篇2

一、填空

1、教学设计活动具有、、、、、等基本特征。

2、教学设计的主要依据有

、、、、。

3、教学活动的要素一般由

、和面临的学习任务及教学资源构成。

4、安排教学进度时,应注意体现循序渐进的原则,要将

、、和

三部分内容密切配合,使其相互促进。

5、音乐课堂教学的过程具有

、、、、和

等特点。

6、根据教育目标分类学的理论,可以将音乐教学过程模式分为

、、三大类。

7、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突出音乐课程特色,从提高技能角度要做到“六个善于”、、、、、。

8、在义务教育阶段,感受与鉴赏主要涵盖

、、、四个方面,在要求上仅限于聆听、感受、体验既简单的评价。

二、名词解释 教学技能: 音乐教学研究:

三、简答

1、有效教学包含哪些内容?

2、影响教学技能的有效因素有哪些方面?

3、在教学设计中,要做到定向准确,教师必须按照课程标准提出的课程目标和内容为标准,灵活而有层次的涉及具体的音乐教学目标。立标定向,那教师应遵循的原则有哪些?

4、音乐教学整体设计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5、你认为完整的课堂教学设计主要包括哪几个环节?

6、在音乐课堂教学过程设计常见的问题中,教学过程的“非音乐化”突出表现在哪些地方?

7、音乐教学实践中的问题有哪些?

8、音乐教学研究的性质和特点是什么?

9、音乐教学内容是音乐教学活动的依据,选择内容时,音乐教师要注意哪几点?

四、论述题

1、结合自己的实际教学,说说音乐课堂教学内容设计应注意哪些问题?

提高诊断 篇3

常规HE切片的组织学改变是病理诊断的最基本的依据。所谓“HE切片上分高低”,就是说常规切片诊断水平是反映一位病理医师的基本功和临床病理的知识水平。正确的诊断产生于认真仔细地观察切片之末。能否观察到切片中真实全面的病理改变是决定诊断的关键。要想取得真实的病理改变认识,要有一套科学的观察切片的方法。现将作者多年粗浅体会介绍如下。

1循序渐进,全面仔细地观察切片

1.1要从宏观到微观,循序渐进首先肉眼看一下切片上组织块分布状况,做到心中有数。特别要注意在大组织块之外有无小组织块,有时在小组织块中有重要病变。如在子宫外孕的血凝块之边缘或早孕子宫内膜碎块中见到胎盘绒毛或滋养叶细胞,有时为恶性肿瘤组织碎块,这些都是有意义的诊断依据。要求所有组织不遗漏地观察,如果直接将切片放到镜下观察.随机推动容易遗漏组织病变。

1.2镜下观察由低倍到高倍顺序观察低倍看总体组织结构状况。中倍观察重点病变,高倍仔细观察主体病变的细胞学特征,这样可起到点面结合的整体效果。有的年轻病理医师直接从中、高倍观察切片,忽视低倍下对正体组织总体结构的观察,就会犯坐井观天的毛病。例如有多核巨细胞存在的病变.异物肉芽肿与特异性结核改变,从整体组织学改变看,前者无典型的上皮样细胞结节,而有异物可见;后者相反有典型上皮样细胞结节。 无异物可见。如只注意了多拔巨细胞的特点而忽视了整体改变,可能将异物肉芽肿误诊为结核性肉芽肿。

又如含有巨细胞的肿瘤更为复杂。如骨巨细胞瘤与颔骨好发的修复性巨细胞肉芽肿两者的区别,就 要仔细观察总体的组织举改变,不然也要误诊。

1.3要认真仔细地观察显示病变本质的主质细胞,病变内的主质细胞是病变的主体成分。它决定诊断的性质与类型等。因此对主质细胞要认真仔细地观察。要观察细胞的外形、胞膜清晰程度、胞浆量与质、有无包含物。如色素、颗粒、空泡、晶体、特殊包涵体等;胞核大小、形状、核膜厚薄、核仁大小数量、着色性、染色质状态及分布-核浆比、核分裂像数量、正常还是病理型、分布部位等等。细胞与细胞之间的排列关系。与间质的关,要一清二楚,这是正确诊断的保证。此点对刚入门的病理医生更为重要,要养成习惯,切忌粗枝大叶.草草而过。凭粗糙的印象下诊断,必然要犯错误。

2去伪存真,准确识别病变

2.1识别污染的组织或细胞 在恶性肿瘤或水泡状胎块标本肉眼检查取材以后,如对取材用器械与垫板未作彻底冲洗清洁,就有可能将癌组织碎片或增生活跃的滋养叶细胞污染到下一个活检组织中,如不能正确识别,就会引起误诊。

2.2注意切片刀不锋利和机械挤压引起的细胞变形。

2.3制片技术不当造成的假象 如烤片温度过高,苏木素染色过久.导致细胞着色过深.特别是核着色过深,易被误为恶性。

3对病变要综合分析,抓住主要病变

3.1要善于识别病变性质 在一张切片中往往存在多种病变,但其中某一种是主要病变,要善于识别。

3.2要善于抓住主要病变。要善于识别本质性病变 新近文献报告,富于T细胞的B细胞淋巴瘤或伴有大量反应性淋巴细胞的未分化癌中,瘤细胞可占少量,被淹没在反应性淋巴细胞中,如不注意就有可能将占优势的反应性淋巴细胞作为本质性病变而误诊。一般反应性淋巴细胞是成熟的,真正的瘤细胞体积大.异型明显。这最好能辅以免疫组化。

4以客观的病理改变为依据,防止对某些疾病的主观易感性

对某一类疾病有较多的经验,或看过一些新文献,对某一疾病有新的体会。因而出现“神经过敏”性偏见,把类似病变不加认真区别,均归入熟悉的病变范围,这样易作出错误的诊断。

5诊断时坚持“四要、四不要”的原则

5.1“四要”就是在阅片时做到:(1)要查对切片号与申请单编号.防止拿错切片。尤其是同类组织切片(如胃粘膜活检)连号时更应注意。(2)要查对标本名称、件数与切片上组织是否相符,防止漏取材。(3)要看阅临床病史与检查、手术所见,作为阅片与分析病变的参考,避免误诊。(4)要查阅标本巨检与切取组织块数,防止取材不当而漏诊。坚持做到。四要”可防止差错。有的病理医生怕麻烦,只看片不看申请单,甚至拿错报告单,张冠李代。

特别是纤支器镜.肠镜、子宫颈及鼻咽部活检连续编号时.把诊断写错还不知道,后果严重。

5.2 “四不要”就是:(1)无确切可靠的病变依据不要免强下诊断。尤其恶性病变的诊断,要有推不翻的十分可靠依据,破坏性手术的诊断,要做到万无一失。如依据不充分,应再取材,再切片,达到无疑点为止。对截肢、大脏器切除应等石蜡切片确诊后再行手术。如有误诊会给病人带来无法挽回的后果。(2)科内医师之间,要善于吸取别人正确合理意见。并进一步检验自已诊断的可靠性。这样会更全面确切地补充自已的不足。有的高年医生过于自信.并认为倾听下级医生的意见显得自己水平低.因而犯错误。(3)病理诊断与临床医师诊断有原则分歧时,不要以我为主下诊断。虽然病理诊断是决定性诊断,是决定临床治疗的最可靠依据,但不能认为病理是万能的。病理同样受到取材不当及病理知识面的限制,因此病理医师应认真考虑临床医师的不同意见,通过讨论,服从正确意见。但最终以病理改变为依据,不能牵强附会。这一点对基层病理工作者来说更为重要。(4)如病变特殊,不要凭一般规律下诊断。一般肿瘤等病变的诊断既要注意共性组织学特点,又要注意不同器官、不同类型病变的特殊性改变,要二者结合避免误诊。

开展自我诊断提高安全意识 篇4

攀钢集团攀枝花钢钒有限公司 (以下简称攀钢钒公司) 近年来, 积极探索新的安全管理方法, 在原有安全管理体系的基础上, 在不增加职工负担、不搞“运动”的指导思想下, 通过开展安全管理自我诊断, 对诊断问题对症下药, 充分激发了全体职工参与安全管理的积极性, 有效提高了员工的安全意识, 提升了企业的安全管理绩效。

安全管理自我诊断即对工业生产过程中涉及安全的重点部分有针对性地进行自查自纠, 充分调动职工的主观能动性。通俗地讲, 就是通过全员主动参与全过程安全管理, 提高职工安全意识及辨识安全风险的能力, 从而有效提升企业安全管理绩效。

围绕安全管理重点

从全面安全管理内容来看, 无论是建立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还是以安全生产标准化为基础的安全管理体系, 均会涉及到组织机构、安全目标、安全责任制、安全培训、职业卫生、设备设施、隐患整治、应急体系等方方面面, 这些工作都需要日常管理, 都是安全管理不可或缺的部分。安全管理自我诊断就是要根据企业实际, 有针对性地对重点难点内容进行细节查找, 并通过发现问题、整改问题, 不断提升安全绩效。

攀钢钒公司从公司级、厂级、作业区级到班组级4级组织均要开展安全管理自我诊断工作, 主要对管理标准和规章制度、作业环境、作业方式、作业工器具等几方面进行自我诊断。各级组织每次自我诊断前, 要确定当次自我诊断的主题, 每次只针对某一项内容开展自我诊断。例如, 在新修订的《安全生产法》 (简称新安法) 发布以后, 攀钢钒公司马上开展了自我诊断, 提出要结合新安法对各项管理制度进行修订, 并及时对照新安法, 对建设项目三同时、隐患排查治理、外委安全管理、安全生产责任制等方面的制度进行了修订。

同时, 攀钢钒公司要求各级组织均要制定自我诊断年度计划, 确定诊断内容, 并在固定周期内做到管理要素及作业内容等方面的全覆盖。

充分调动全员参与

目前, 企业在开展安全管理工作时, 基本都会要求全员参与、党政工团齐抓共管, 也基本都按照要求建立了相关管理制度, 并按规定定时召开了安委会、安办会、作业区安全领导小组会等, 但是这些安全管理的“规定动作”往往形式大于实效。那么, 此时就需要通过开展安全管理自我诊断, 充分发挥每一级组织的安全管理职责, 以为形式注入必要的实际内容。

攀钢钒公司要求各级组织每次自我诊断出的问题, 必须落实整改, 形成有效闭环, 从而充分发挥每级组织的安全管理作用。如果某级组织诊断出的问题无法整改, 则需要逐级上报, 最终汇总到有能力整改问题的一级组织。如果涉及上级部门相关制度内容, 还需要对诊断出的问题向上级部门提出修改意见。例如, 某作业区诊断出某厂级管理办法中部分内容不具操作性, 并提出了修改意见, 那么, 厂部必须答复整改意见, 并在厂级安委会上对制度修订进行诊断, 对制度内容、制度修订流程流转节点等进行诊断。这样, 就使得整个自我诊断过程, 形成了多级组织、全员参与的良好氛围。

有机融合各项工作

安全管理自我诊断不是额外增加的工作内容, 也并非独立存在于安全生产过程中, 其可以与各项安全管理工作有机融合、相辅相成, 是贯穿日常安全管理, 深化安全管理的一种新理念。

目前, 攀钢钒公司的安全管理中已有“标准化作业”“党员身边无事故”“青安杯”“合理化建议”“隐患查找”“金点子”等多个专项活动, 这些活动分别由不同部门以不同的形式开展。在安全管理自我诊断活动的统领下, 这些活动得到了进一步深化, 丰富了活动内容。例如, 班组职工可以从作业方式开始发起自我诊断, 然后提出合理化建议, 其中优秀的则将被纳入金点子创意, 并由企业根据不同专业对职工进行奖励, 以此鼓励职工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安全管理工作中来。同时, 为了让职工有被认同感, 攀钢钒公司制定了自我诊断工作的激励机制, 对提出安全价值较高的建议和问题, 会按安全价值的高低给予一定的奖励。

一线职工工作内容多, 涉及安全工作最具体, 只有充分调动职工的积极性, 才能真正做到人人管安全, 才能切实夯实安全管理的基础, 把安全工作落到实处。

形式多样注重实效

在实际工作中, 安全管理工作内容如果总是做加法, 那么职工的负担会越来越重, 长此以往甚至可能会出现抵触情况, 为安全生产埋下管理隐患。特别是安全管理中某些流于形式的“规定动作”, 往往需要职工坐下来花费一定的时间和精力才能完成, 但并没有实际的意义。这对于安全管理来说没有任何的实效, 不仅浪费了时间和精力, 还可能对安全管理造成负面影响。

安全管理自我诊断初期, 各级组织及班组职工对该项工作通常会存在认识上的误区, 所以必须要规定一定的开展频次和形式。例如, 厂级每季度要在安委会上至少开展一次自我诊断, 作业区每月要在安全领导小组会上至少开展一次自我诊断, 班组每月要至少开展两次自我诊断, 并且各级领导必须参加下级组织的安全管理自我诊断工作。

自我诊断的形式可以结合每周的安全例会开展, 可以在职工作业过程中开展, 对于人数较多的班组, 还可以分小组分别对不同的主题进行自我诊断, 最后诊断结果由班组共享。

提高诊断 篇5

【关键词】 实验诊断;教学;中医专业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3.765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1794-02

诊断学是在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对疾病进行判断的一门学科。而实验诊断学则是通过临床检验的结果尽心疾病的分析和研究,进一步确定病情的治疗方法和预后的效果,这对临床医生来说是认识分析疾病最基础的方式之一。中医和西医有各自个性的治疗特征和方式,唯一相同点是患者,也就是所面对的对象。在当今发展社会中,医学在不断的发展中,患者并不单纯的就诊中医或西医,很多患者都要结合西医和中医的结果进行选择治疗。中医医生在就诊之前必须了解和掌握全面的西医知识,这样才可以更好的为患者服务和救治患者[1]。这样,实验診断学士中医学科中必须掌握的一门重要学科,对很多方面都起到重要的作用。现将中医院校中实验诊断教学的分析进行如下总结。

1 中医学生必须认识到实验诊断学的重要性

中医和西医的发展历程是不相同的,是在不同的阶段中成长起来的,两种学科都是在大量的实践中形成的。中医讲究的按照传统的方法进行治疗疾病,从根本上治疗,主要是以四诊为方法,应用中医中的理论进行辩论,为治疗方法提供说服力的证据,这是中医独特的治疗方式,具有着中医学科中的精华和独特。目前现代医学中,对疾病的诊断借助有很多方式:实验室诊断、仪器的检查、体格的检查等。可以看出,中医对疾病的诊断方式主要是宏观上的,缺乏科学依据和数据,往往表现为定性而不定量,从而影响人们对中医治疗疾病存在怀疑态度,中医独特的判断方法并没有数据证明,所以会受到质疑。正是因为上述的很多原因,现在医学中检查的方式有很多,这也对中医判断起到了作用,对其发展起到了不可忽视的意义。

根据国家对医疗方面的大力投入和重视,传统医学在不断快速发展,但是中医的发展历程中不能脱离现代医学技术的帮助和知道,其中包括了药物的研发、临床科研分析等,这些项目离不开实验室的诊断所提供的数据和依据。这样,中医学院的学生必须时刻认知到实验室诊断对中医学科的作用,掌握实验诊断的全面知识和技能[2]。

2 提高教师业务素质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关键

教师的授课水平影响着教学的质量,教师的教育水平不可能体现在全方面中,每个教师对某些方面有自己独特的教育方式,必须具备在某些领域内,可以做好教学工作,保证教学的质量。要做好教学工作,教师也要不断的进行学习,提高自己的业务知识能力,为此,制定了具体的方案:①定时的选择教师进行培训学习,多参加研讨会等,鼓励青年教师进一步学习,在学习中了解现代临床中的新动向,避免制作的教学大纲影响学生临床实践,要及时更新临床资料做到与社会发展相一致。②不断鼓励教师主动的去研究课题,开展科研工作,要把内容化成文字,进行刊登发表。青年教师要不耻下问,请教老教师对其进行培训,总结科研知识,这样可提高整个年轻教师的师资力量,对教师的工作进度起到了重要的作用。③教师要对所讲的知识进行提前备课,要不断的参加各个教师的课堂,根据听课的内容对各个教师提出自己的建议和意见,大家在集合在一起进行总结,这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一种方式。总而言之,从多方面的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关键。

3 多媒体技术在实验诊断授课中的运用

多媒体在现代教学中是比较常见的一种授课方式,不仅可提高学生对其的兴趣还能增加学习的记忆性。多媒体主要是借助文字、图像、声音等方式对所要表达的知识变化传送的一种方式。实验诊断学中涉及到的知识比较复杂和多变,很多都是以形态学为基础存在的,如果在黑板上讲解学生想象的会很抽象不能理解,运用计算机的多媒体技术,可以很宏观的进行表述,学生学习起来并不是很困难,同时也便于记忆[3]。但是在使用多媒体教学方式一定要对适可而止,并不是所有的课程都需要多媒体帮助下进行,有些时候多媒体只是起到了辅助的作用。在使用多媒体教学时,不要忘记主题,时刻以教学为目标,很多的图片还是文字、声音、动画都是服务于教学目标,都是以提高教学质量为基础,不能因为没有多媒体的应用而不去讲解很多知识,这是教师最不应该发生的问题之一,年轻的教师要很注意。

4 加强实验与临床的结介,提高学生的临床分析能力

临床医学中的很多学生学习实验诊断学的目的就是为日后能更好的进行实践操作,全面应用临床教学。学校为培养学生临床思维,不断的要求学生学习实验诊断的院里和方式,懂得判断和分析[4]。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首要考虑是如何让学生接受所教的知识,通过很多真实的病例,讲解指导学生进行判断和分析。判断为何要进行这些项目的检查,检查的意义是什么,还要锻炼学生分析的能力,检查结果显示后,分析为何结果会是这样,其中的原因是什么。这些内容都是学生必须学习的,这样锻炼后,学生会自主的去了解,也加深了对实验项目的印象理解,全面的掌握知识和机能。教学中引入病例的实践,可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和能力,不仅提高了教学的质量,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学习的效果。

综上所述,教师要使学生深刻的认识到实验诊断这门学科在中医学领域中的重要性,并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并且要在教学中摄入多媒体,使学生完全的了解和掌握。最终做好临床与实验相结合,不断提高学生学习的能力和临床分析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范颖,孟秀香.关于实验诊断学实验教学改进的几点设想[J].中国医药导报,2010,7(5):121-122.

[2] 杜丽妍,胡荫奇.中医诊疗与实验诊断[J].中华中医药杂志,2007,22(5):298-299.

[3] 温晓艳,张艳超.多媒体技术在实验诊断学教学中的应用体会[J].检验医学教育,2009,16(2):20-21.

提高诊断 篇6

一、课堂教学“症状”分析

症状之一:教材各环节的“形散”与学生听课的不够认真

“把课堂还给学生, 让课堂充满生命气息”, 学生是课堂活动的主体。然而, 新型的教学活动和平等的师生关系又衍生出新的问题:学生的注意力不那么集中了, 学习不够专心了。一些教学媒体转移了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注意。平等的师生关系使学生的思维天马行空, 行动不受拘束。在我们学校“同课异构”的教研活动中, 我们统一运用了《英语 (新目标) 》 (Go for it) 七年级上册“Unit 6 Do you like bananas?”的Section A (1a-1c) 教材。按照教材的设置, 我们基本都采用了这样的教学流程:Greetings→Presentation of the English names of different kinds of food→Presentation of the patterns“Do you like…?Yes, I do./No, I don’t.”按照常理, 运用多媒体展示琳琅满目的食物图片, 初一学生会很感兴趣。然而, 当我们录下了几节课的教学实况以便于讨论时发现, 课堂中出现了很多不和谐的现象。我们统计了一个班的情况:上课睡觉的有1人, 讲空话的有5人, 注意力不集中、做小动作的有3人;在课堂小组合作学习中有两组没有讨论而在观望, 有4组并非所有学生都在参与活动, 在每组汇报总结时有些学生根本没有听;当多媒体放出一些精彩的食物幻灯片如French fries, ice cream时, 有学生惊呼出声, 对画片津津乐道而忽视了教学内容。整节课的教学, 应该说还是完整合理的, 但学生没有完全投入, 对重点句型也只是了解了皮毛。其他几节课也有类似情况。

症状之二:教材词汇量的剧增和语言知识梯度的扩大与教师教学任务的难以完成

课堂教学效率低下是英语课堂教学中最主要的症状:有些时候, 教师精心准备的一些教学活动不能在课堂完成, 只好匆匆结束教学, 然后再在课外时间进行补课;或者大多数时间我们在课堂里完成了所有的教学活动和教学内容, 然而学生交上来的作业却错误百出。《英语 (新目标) 》 (Go for it) 教材, 教学内容丰富, 容量大, 多数教师反映课时紧张, 有些课是“赶”出来的。我们曾就八年级下册“Unit 3What were you doing when the UFO arrived?”的Section A (1a-1c) , 对本校一个班和兄弟学校一个班的学生进行调查, 结果发现:能教好掌握词汇和语法知识的学生仅占到了全班学生的50%~60%。

症状之三:课堂教学互动匮乏

英语教学需要很多语言交流活动。课堂的大量教学信息交流, 都体现在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的语言互动上。但我们在很多课堂上看不到有效的师生互动:有的教师课上用英语说话, 就像在背台词;有的教师语言表达深奥复杂, 忽略了学生的语言理解能力, 提出的问题只有自问自答, 课堂气氛显得沉闷;有的教师常常在教学过程中有意无意地与一些学生更多地交流, 而忽略了另外一些学生, 学生呼应强度降低, 互动因此失去了平衡与和谐。在有些英语课堂上, 我们也能经常听到热烈的讨论声, 但缺乏师生、生生之间的真正互动和交流。真正有效的师生互动是一种交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过程, 它通过师生共享、共进, 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二、找到“病因”, 对症下药

针对上述课堂教学问题, 我们需要找到出现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课堂观察是教师获得实践知识的重要来源, 教师一边教学, 一边要密切注意课堂动向, 观察学生的学习性行为、学生的互动情况以及非学习性行为。教师课堂观察所获得的信息, 可以作为调整教学行为的依据, 帮助学生进行有效学习。我们也可以去观察别的教师的课堂教学, 有时候以旁观者的身份更容易找到症结所在。

通过对课堂教学症状的分析和课堂教学的观察, 笔者认为, 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改进我们的课堂教学, 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 备好每一节英语课

在课堂观察中, 我们发现有的课堂教学目标模糊:有些教师设计的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游离于教学内容和学生发展之外;有些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 脱离具体内容和特定情况。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 它支配、控制和调节着整个教学过程, 明确的教学目标是高质量教学的必要条件, 不恰当的教学目标必然导致低效或无效的教学效果。所以, 教师在设计课堂活动时一定要围绕教学目标, 并考虑所设计的课堂活动是否生动, 富有情趣和吸引力。另外, 还要避免重形式轻内容的倾向, 在突出教学活动的前提下将趣味活动和有效的语言实践有机结合起来, 使教学效果在有限的时间内达到最优化。

(二) 组织有效的师生互动

英语教学需要很多语言交流活动, 课堂大量的教学信息交流, 都体现在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的语言互动上。参与互动是每一位学生应有的权利, 真正民主的课堂就是要保证主体之间平等的互动机会, 课堂上每一个互动的环节都要尽可能地涉及更多的成员。如果课堂上教师只是与少数几位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互动, 这样的课堂就不能称之为有效的课堂。

怎样才能做到有效的师生互动呢?首先, 教师要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实施有效的师生互动, 它能创造出轻松愉快、生动活泼、情趣交融、思维活跃的乐学场面。其次, 教师在课堂上要引导和培养学生的积极思维。互动的课堂应该培养学生提问的意识和习惯, 学生不仅可以回答教师的问题, 还可以向教师提出问题。只有这样, 学生才能作为学习的主体真正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再次, 教师要对学生的课堂学习进行评价, 这种评价不仅要使学生知道他们学得怎么样, 还要有助于他们改进学习动机和建立良好的课堂气氛。当然, 教师要注意评价语言的丰富性、激励性和有效性。在互动活动中, 教师要能经常启动chain work和group work的操练模式, 使每个学生有均等的语言实践机会, 从而有序、有效地参与互动。此外, 教师要善于通过生动活泼的教学手段、丰富的面部表情、多样的肢体语言和激励性的评价传达对学生的期待和鼓励,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引导和调控学生的学习情感, 发挥学生的学习潜力。

(三) 严谨地组织教学

课堂是学生获得知识、提高能力的主渠道。每堂课的时间是有限的, 要在有限的时间内让学生获得最多知识和最强能力, 要求教师深刻解读教材、准确定位目标, 并对课堂实施高效的运作, 在预设和生成之间求得平衡。因此, 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 教师一定要严谨。从导入、呈现、操练到巩固, 各个环节的教学都要环环相扣, 不能脱节。教师应将学生放在主体, 让学生高高兴兴地进入英语世界, 并在探索中激起兴趣、从发现中寻找快乐, 体会英语的实用价值和使用英语的乐趣。

(四) 增加情感投入, 培养学生自信心

在很多课堂上, 优等生与教师互动多, 获得表扬的机会多, 学习积极性也就高了。相反, 学困生因为上课很少得到表扬, 没有成功的体验, 学习积极性相应地越来越低。只有建立起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 才能使课堂中的“弱势群体”积极主动地发言。所以, 教师要增加对学生的情感投入, 对不同类型的学生提供相应指导。在课堂上,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要作出及时评价, 对表现好的, 可用“Very good!”“Excellent!”等;对表现一般的, 也可用“Good”“welldone”等;对表现欠佳的, 切不可加以斥责或冷嘲热讽, 而应该用“Make it easy.”“It doesn’t matter, jus have a try.”“Try it again.”等鼓励性的话, 消除学生的惧怕紧张情绪。

(五) 选择性地运用多媒体课件

提高肥胖患者乳腺癌早期诊断 篇7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肥胖、乳房硕大者58例, 年龄20~78岁, 平均年龄52岁, TNM分期:0期2例, Ⅰ期33例, Ⅱ期12例, Ⅲ期8例, Ⅳ期3例。5年生存率达93.1%。

1.2 诊断方法及手术方法

自我检查发现包块就诊49例, 体检发现9例。其中X线筛查12人, 乳腺彩超检查检测50人, CT和核磁共振检测10人, 穿刺活检检测6人, 手术活检或冰冻切片55人。 (部分患者选择1种或多种检测) 。全组除Ⅳ期3例未手术治疗外, 均行手术治疗。术后行放疗、化疗及内分泌治疗, 个别行免疫组化靶向治疗。0期2例行单纯乳房切除术;Ⅰ期33例行改良根治术;Ⅱ期及Ⅲ期行根治术及扩大根治术。

2结果

全组诊断确诊方法不同, 现根据诊断方法及术后大病理确诊, 分析如下:① X线筛查:行钼靶筛查12人, 其中阳性9例, 钼靶筛查阴性3人, 准确率75%。② 乳腺彩超检查:检测50人, 阳性50人, 术后确诊48人, 2人为良性病变。准确率96%。③CT和核磁共振:检测10人, 阳性10人, 术后确诊9人, 1人确诊为良性病变。准确率90%。④ 穿刺活检:检测6人, 阳性5人, 阴性1人, 术后确诊均为恶性, 准确率83.3%。⑤手术活检或冰冻切片:0期2例, Ⅰ期33例, Ⅱ期12例, Ⅲ期8例, 手术全部行冰冻病理检查, 确诊率100%。

3讨论

乳腺癌患者病因不清, 不能有效的预防, 所以乳腺癌的早期诊断是提高乳腺癌患者生存率, 降低死亡率的决定因素。诊断方法目前有以下几种:①自我检查。②乳腺钼靶X线摄片。 (美国癌症研究中心Thomas等进行的1项大型研究表明, 自检并不能降低乳腺癌病死率。他认为唯一能降低病死率的筛查方法是乳腺钼靶X线摄片[2]。③乳腺彩超。④CT和核磁共振。⑤乳腺脱落细胞学检查。⑥有创检查:其中Mammotome微创活检系统具有较高的确诊率, 极低的漏诊率, 且术后不影响患者以后的乳房触诊检查, 已成为首选活检方法[3]。手术活检或冰冻切片:是最准确的检查方法, 其他检查方法不能代替的。肥胖患者乳房包块体检不易查出, 故主张经常自检, 尤其对合并乳腺增生明显的患者, 应3~6个月到医院就诊进行复检。因乳房体积大对于钼钯检查有利于塑形, 且不影响分辨率, 故有较高的价值。可6~12个月复查。有创针刺细胞学检查因位置深, 不易触及包块, 不易抽取病变细胞, 故确诊率低, 易误诊。手术切除包块行病理检查为最准确方法。故笔者建议对于肥胖、乳房硕大者, 早期普查, 行乳腺钼钯X线摄片, 早期发现包块, 早期行Mammotome微创活检、手术活检或冰冻切片确诊, 对于患者提高5年生存率有直接意义。总之, 单一的检查方法存在局限性, 对于怀疑乳腺癌的患者, 尤其是肥胖患者, 选择正确的检查方法联合应用, 可以提高早期诊断准确率。

关键词:肥胖,乳腺癌,早期诊断

参考文献

[1]梨国屏, 王松鹤.实用临床乳腺病学.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02:183-187.

[2]Thomas DB, Gao DL, Roberta M Ray, et al, Randomized trial of breast self-examination in Shanghai:final Results, J Natl Cancer Inst, 2002, 94:1445-1457.

提高诊断学见习课教学质量的思考 篇8

1 教师带教前培训是提高诊断学见习课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

见习课带教教师的年资一般偏低, 虽然带教时都已毕业数年, 有一定的临床实践过程和临床带教经验, 但相当部分教师对诊断学见习课来说是初次带教, 或者说还没有带诊断学见习课全过程的实践经验, 所以教研室对带诊断学见习课的教师进行或加强岗前培训十分必要。通过培训, 可使带教教师熟悉诊断学见习课带教的基本要求, 熟悉诊断学教学大纲和见习指导内容, 熟悉见习课过程的程序和实施方法。了解见习过程可能遇到的问题和应对措施。使带见习课的教师对带见习课心中有数, 在认真备课的基础上, 进一步发挥自身的优势和特长, 把诊断学见习课带好。

2 见习过程的组织、安排是提高诊断学见习课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

诊断学见习课是诊断学大课所讲理论的初始实践, 是临床工作能力培养的基本过程。其带教方式与理论课不同, 理论课是按课前设计和准备的内容、课件、教具等, 在教室进行讲授和教学辅助设施的应用。诊断学见习课, 特别是问诊和查体部分见习课, 教学过程却有着与上迥然不同的特点:①教学场所的多地点。见习课地点不只是教室, 还有电教室、技能培训中心、病房或门诊诊断与治疗室;②教学形式的多样化。见习课过程, 除重点复习相关理论、简单讲述相关内容外, 还要听问诊录音或带教教师的示范问诊、看录像和查体示教、看病态表现或听病理声音、看技能操作或自行操作练习, 或者到病房床旁询问、检查病人, 进行病例分析讨论等;③教学过程的可变性。如课前联系好的见习病人, 因病情变化或有顾虑, 而不愿意接受检查或回避学生见习。这些会带来见习过程的难操控性, 使诊断学见习过程的组织安排成为与见习课教学质量有关的重要因素。所以, 诊断学见习课的带教教师, 不单是作好教学内容的准备和教学方法的设计, 还应做好见习课过程的安排和组织。应当根据教学大纲和见习指导的要求、本次见习的内容与顺序、学生人数、所需教学用品等等, 进行分组与配置, 讲清本次见习课过程的相关要求和注意事项, 然后分组实施。实施过程, 带教教师要进行巡视、引导、发现问题, 以便及时纠正和针对性的进行总结分析。若遇到变故, 及时进行调整和采取补救性措施。这样才能使诊断学见习课各环节紧密衔接、避免松散、有序进行, 才能充分利用课时、提高见习效果、达到预期的目的。

3 教师的示范作用是提高见习课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

见习课不仅是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强化, 还是操作技能的见习和实践。在见习课过程中, 学生要接触病人、标准化病人或模拟人, 教师要给学生进行示教, 组织学生进行病例讨论, 引导学生综合分析症状、体征和相关检查结果的临床意义, 提出符合疾病本质的诊断和防治意见。这些过程中, 既有专业理论、操作技能的传授, 又有临床思维、辨析能力的培养, 还有科学态度、实事求是、关爱病人、医患平等交流和相互沟通等人文素质的教育。见习课的带教教师和学生接触更密切, 面对的问题更广泛, 共同探讨的空间更大, 教师带教过程的言谈举止对学生的影响更突出, 教师的一言一行, 都可能成为学生学习, 模仿的榜样, 对学生的学习, 今后医疗预防工作过程的思维和行为以及良好医德地形成都可能产生不可低估的影响。教师对学生的这些影响, 当然不是通过高谈阔论、批评苛求, 而更多的是通过潜移默化, 是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传授过程中的启发、引导、扩展、推动作用, 是教师娴熟的专业知识、良好的授课方法、自身的人文形态[1]带给学生的内心撼动。所以, 带见习课的教师, 要意识到自己带教责任之重大, 影响之深远, 在带教过程中充分发挥自身的示范作用。

4 问诊和查体的反复实训是提高诊断学见习课教学质量的基本步骤

4.1 进行“角色、内容”互换的问诊练习

问诊是接触病人的第一步, 是诊断疾病的钥匙。通过问诊, 可获得患者对疾病感受最深刻、最真实的痛苦和不适 (症状) , 使问诊者初步判断患者所患疾病的缓急和如何进行下一步的诊疗工作。所以问诊就成为诊断学首先讲授的内容, 也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功。问诊这部分内容, 理论并不高深, 但学生对问诊内容、顺序和注意事项都必须掌握、记忆、必须会用这些内容去询问病人, 且运用问诊技巧得到符合病情、有助诊断和鉴别诊断的相关资料并非易事。见习课上要给予启发、引导、授予解决方法、进行反复练习。带教教师可根据症状学所讲的内容, 准备常见而症状不相同的病例3份, 在听完问诊录音或带教教师的示教问诊后, 将准备好的病例发给学生, 并将学生分为3人1组, 进行小组问诊练习。3人中, 1人扮患者, 1人当医生, 1人旁听并于问诊结束进行点评, 3人间还可相互补充和相互讨论。然后3人互换角色和问诊内容, 在限定时间内再行问诊。这种形式问诊的结果:①小组内进行了反复的问诊练习, 但因问诊内容的更换仍不失其新鲜感, 避免学生在问听过程感到单调无味;②由于角色的转换, 可以使学生从患者和旁观者角度感受问诊过程, 更易发现各自的不足之处, 加强对问诊内容、顺序、注意事项和问诊技巧的记忆和练习;③为进行床旁问诊做好准备, 从而减少学生第一次到病人面前不知所措、不知从何问起、或者因生硬提问带来病人不合作的现象发生;④也是症状学内容的复习, 有助于所学内容的前后联系, 使学生感到学以致用的实际效果, 增添对诊断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促进学习的主动性, 提高对课堂内容的吸收率[2]。

4.2 进行反复互查体与体验的检体实训

查体是通过医生的感官, 并借助简单的检查用具进行望诊、触诊、叩诊、听诊和嗅诊进行疾病的诊断, 也称检体诊断或物理诊断, 是诊断疾病的基本方法, 即使在高科技检查仪器和方法不断问世和应用的当今, 仍不能动摇其诊断疾病的地位, 因为这一诊断方法是对每位患者所患疾病的必用方法, 该方法与问诊所获得的病史资料相结合, 可诊断好多常见病, 对不能立即作出诊断的疾病, 也能指导进一步检查项目的选择。检体诊断的内容涵盖全身各部位和各系统的检查, 通过这部分教学, 使学生学会辨别人体的正常和异常, 学习这些异常表现 (体征) 的原因、形成机制和临床意义, 掌握发现这些异常表现的物理检查方法和技巧。这部分内容理论和实践的关系更密切, 见习课的任务更繁重, 对教与学双方的要求更高。教师要认真教学、规范示教, 在相关理论指导下, 引导学生学会识别人体各部的正常形态与大小、正常音响与反应、正常体表标志、划线与分区及其临床意义。学生要认真学、认真看、认真练, 还应认真体验被检查时的感受。只有认识正常状态, 才能辨别异常表现, 所以学生间的反复互相检查就显得格外重要。反复互相检查可以认识和熟悉正常状态, 可练习查体的手法和技能, 掌握查体的顺序与内容, 还可以观察被检人的表现和反应。在互相查体中, 既体验检查时的要领和手感, 又体验为病人的感受。不同感受带来不同收益, 检查者通过实践进一步掌握查体方法和技巧, 发现自己在检查时的错误和疏漏。被检者可感受检查手法不当或生疏带来的不适和痛苦。这些发现和感受, 会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实践的重要性, 反复练习的必要性, 推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主动进行互相练习, 在互相练习和反复体验中更深刻的认识、提高学习效果和见习质量, 为学习临床课程和今后工作奠定基础。

摘要:基于诊断学在临床医学的基础地位, 结合诊断学见习课教学现状及实际考察中呈现的相关问题, 从教师的岗前培训入手, 对见习过程的组织安排、教师的示范作用及症状诊断和物理诊断部分的反复实训等进行强化, 以促进诊断学见习课教学质量的提高。

关键词:诊断学,见习,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张新华, 张天成, 唐志晗, 等.基于国家医学教育标准的人文素质教育课程体系探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10 (2) :81-83.

提高诊断 篇9

在传统的影像诊断学教学中, 多存在以理论教学为主, 理论与实践脱节、教学手段单一等问题。为了提高影像诊断学教学质量, 近年来学者提出了一些改进方法, 内容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 改进教学内容

1.1 详细讲述各种影像学检查技术的成像原理

影像学检查技术的成像原理是学习影像诊断学的基础之一, 影像诊断的主要依据或信息来源是图像, 各种成像技术所获得的图像, 不论是X线、CT或MRI都是以从黑到白不同灰度的影像来显示的, 但不同的成像手段, 其成像原理是不同的。因此, 正常器官与结构及其病变在来自不同成像技术的图像上表现不同, 例如骨皮质在X线、CT上呈白影, 而MRI则呈黑影。因此需要了解不同成像技术的基本成像原理及其图像特点, 并能由影像学表现推测其组织性质。只有使学生对设备的主要功能及成像原理有一定的了解, 才可能使他们对各脏器在各种影像技术下的影像学表现有所辨析, 理解各种影像的异同, 了解同一种病变在不同的影像学检查下表现各异, 甚至相差极大, 是因为各种仪器的成像原理不同所致, 真正做到知其所以然, 从而为正确认识和分析各种影像学表现作铺垫[1]。

1.2 联系影像解剖学、病理形态学知识

影像学检查方法都是以人体不同部位和断面成像为基础。因此熟悉影像解剖, 必须以大体解剖、断面解剖为基础, 只有熟知大体解剖和断面解剖, 才能对影像学解剖正确认识和详尽分析从而进一步鉴别正常、异常或变异, 以便对病变作出准确定位。

影像学中的异常密度、回声及信号变化, 反映病变的存在, 反映组织和病理变化在不同影像上的表现特征。这些特征代表着疾病的病理过程, 即异常影像是对病理的形态及引起功能改变的表达。因此掌握病理解剖学和病理生理学对征象分析及疾病诊断至关重要。在教学中将病理基础与所见征象有机联系, 将有助于学生对所见征象的理解与掌握, 并能在一定程度上对疾病作出初步定性诊断[2]。

1.3 讲授内容密切联系临床及结合专业特点

影像诊断学作用是为临床医生提供有效的辅助检查方法, 有利于临床医生对疾病的诊断及治疗。因此在教学中内容必须与临床密切联系, 一方面有利于对学生临床能力的培养, 有利于加深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及记忆, 另一方面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中医专业学生西医基础是薄弱环节, 医学影像学是介于临床与基础之间的桥梁学科, 学生没有熟练的解剖与病理知识, 没有更多的临床知识, 教与学之间容易脱节, 讲解很费力。学生学习的难点是解剖、原理、病例图像分析, 因此在教学时应多加一些相应的解剖等相关基础理论, 多结合一些临床知识。增加的方式可以多种多样, 以简洁明了、通俗易懂为原则。授课内容不宜过多、过杂, 否则学生不易消化[3]。

1.4 巩固学习结果

进行病案讨论及加强阅片练习, 影像诊断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其与临床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在学习中, 必须结合临床。因此进行病案讨论, 一方面可使学生所学的影像诊断学知识与临床知识相结合, 有利于对影像诊断学知识的理解及巩固, 另一方面也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基础上, 需加强阅片练习, 以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 同时可提高阅片能力。在阅片教学中, 应强调解剖是基础、病理是关键, 临床是参考, 影像征象是重点, 四方面基本内容缺一不可。在观察影像征象时, 应强调按顺序全面观察, 抓住主要征象, 结合次要征象综合分析[4,5]。

2 增加教学手段

影像诊断学是一门以图像阅读为主的学科, 为了加强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及提高阅片能力, 除了传统的理论讲解及典型示教片的讲解外, 有学者提出采用计算机阅片考试、多媒体教学等教学手段。有报道[6,7]认为计算机阅片考试可以客观地反映教学效果, 是医学影像学教学改革的必然结果, 符合医学影像学发展的方向;多媒体具有内容的丰富性, 信息的及时性, 形式的多样性, 可增加学生学习兴趣, 增强教学内容的表现力, 节省时间, 提高授课效率。这些优点可以使教学内容更容易让学生接受及理解, 不易感到枯燥及乏味, 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增强课程的实用性、趣味性, 有利于学生将这门课学好。

以上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影像诊断学的相关内容而采取的新的教学方法, 且在教学中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但其也受一些条件的限制, 例如学校的硬件水平、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的水平等, 因此采用这些新的方法必须结合本校实际。

3 改变教学观念

3.1 实施一体化教学

所谓的一体化教学法是打破理论课、实验课和实训课的界限, 将课程的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学生实习融于一体, 教学环节相对集中, 由同一教师主讲, 教学场所直接安排在实验室或医院来完成某个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师生双方边教、边学、边做, 理论和实践交替进行, 直观和抽象交错出现, 没有固定的先实践后理论或先理论后实践, 而理论中有实践, 实践中有理论。突出学生动手能力和专业技能的培养, 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教学方法。应做到: (1) 实训环境一体化; (2) 课程设计一体化; (3) 配套教材一体化; (4) 师资队伍双师化[8]。

3.2 目标教学

学习医学影像诊断学的目标, 要求医学生掌握每种检查手段的成像原理、检查方法和临床应用的能力。在教学中抓好理论教学的四个基本内容, 使学生掌握系统全面的基础理论, 抓好实习教学的四个结合, 培养学生分析能力, 掌握读片基本功 (四结合为 (1) 被动启发与主动分析相结合; (2) 纵向分析与横向对比相结合; (3) 形态分析与动态观察相结合; (4) 系统学习与典型病例讨论相结合。四个基本内容是解剖是基础、病理是关键、影像征象是重点、临床是参考) 。抓好对影像检查方法的合理应用。医学影像诊断学目标教学的原则:以培养能力为目标, 以临床应用为依据, 加强综合, 自学为主, 多媒体教学, 自我评估[2]。

4 改革教学方法

4.1 二步式病例教学法

第一步:要求学生根据导学材料, 温习以往相应的基础科目知识, 再以大课教授的形式由教师引导学生利用现有的医学基础课知识, 对表现在X线片上的形态学改变的原因和病理意义进行推导和理解。第二步: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分组式病例讨论, 学生根据预先准备好的病例资料, 对典型X线片进行讨论, 并与临床病例相结合;教师在旁边进行辅导, 同时注意将被动启发与主动分析相结合, 启发多角度思维, 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和分析能力。

结果:建立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发挥了学生已有的基础课知识;利用典型病例消化新知识[9]。

4.2 问题导学法

具体做法:根据教学大纲, 完善课程设置, 利用电脑, 制定切实可行的、简明的多媒体导学材料, 其中包括: (1) 围绕教学基本内容及重点难点设定问题, 用于引导学生学习教材内容; (2) 多媒体课件图像质量高, 片源选择余地大, 精选一些典型、有代表性、知识面紧扣教学大纲的图片, 供学生讨论之用; (3) 附习题, 以供学生自测和教师检查学习效果使用。

实施步骤: (1) 鼓励自学; (2) 教师精讲; (3) 组织讨论; (4) 完成作业; (5) 归纳总结。

结果: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有助于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提高了学生思维能力和应变能力;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10]。

为了提高影像诊断学的教学质量, 一些学者从讲授过程的角度提出了许多方法, 且在教学实践中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但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相结合的过程, 因此除了强调寻求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授课方法及内容外, 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积极了解学生学习的难点, 包括学习方法、学习内容及心理等方面的问题也不容忽视。为了进一步提高影像诊断学的教学质量, 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探讨学生在影像诊断学学习中的难点, 找到相应的对策势在必行。

摘要:影像诊断学是临床医学中一门重要的学科, 为了提高影像诊断学的教学质量, 近年来学者提出了一些改进方法, 主要涉及改进教学内容、增加教学手段、改变教学观念、改革教学方法四方面的内容。

关键词:影像诊断学,教学质量,方法,提高

参考文献

[1]胡兵, 刘琴.医学影像诊断学教学方法探讨[J].现代医用影像学, 2003, 12 (6) :281-282.

[2]曾自三, 王大健.目标教学在医学影像诊断学中的应用[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2003, 20 (9) :141-143.

[3]刘斌, 王建国, 等.医学影像学多媒体教学在中医院校中的应用[J].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 2007, 10 (5) :391-392.

[4]黄亚勇, 王婷婷, 等.如何提高“医学影像诊断学”教学质量[J].科教文汇, 2009, (8月下旬刊) :100.

[5]郭金和.如何培养医学影像专业学生的阅片能力[J].现代医用影像学, 2003, 12 (3) :138-139.

[6]马大庆, 陈步东.医学影像学计算机阅片考试方法的探讨[J].中华医学教育, 2003, 8 (4) :61-62.

[7]郑晓宾, 孙万里.影像诊断学多媒体教学课件探讨[J].实用医学影像杂志, 2004, 5 (1) :56-57.

[8]张景云, 徐明, 等.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在医学影像诊断学课程中的应用与实践[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9, 7 (11) :239-240.

[9]肖静, 陈朝霞.二步式病例教学法在影像诊断学教学中的意义[J].医学教育探索, 2008, 10 (7) :1082-1083.

提高诊断 篇10

1 教师讲解阶段

在刚开始内科护理教学时, 学生虽然学习了有关护理诊断的概念、书写格式、护理诊断的名称, 但对护理诊断是一种教条式的认识, 对每条护理诊断的实质缺乏了解, 对如何根据各种疾病的临床特点来提出护理诊断不知所措。为此, 组织学生学习148条护理诊断的定义、诊断依据的基础上, 采用了教师讲解为主的教学方法。旨在通过教师对护理诊断提出的指导性演示、讲解, 使学生领会每个护理诊断的实质含义和提出护理诊断的思路。其具体做法是由教师指导分析疾病的临床特征, 找出护理诊断的依据, 然后提出护理诊断。如“支气管哮喘者的护理”这一章教学时, 教师分析讲解其临床表现有呼吸急促、呼吸性呼吸困难伴哮鸣音, 符合呼吸速率、形态的改变, 是由于支气管痉挛狭窄引起, 而呼吸速度、形态的改变是护理诊断“低效性呼吸形态”主要诊断依据, 所以, 提出护理诊断“低效性呼吸形态与支气管痉挛狭窄有关”。

2 学生讨论阶段

经过前一个阶段的教学后, 学生对提出护理诊断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 但要独立提出正确的护理诊断仍然有困难, 对此, 采用了学生讨论的方式。讨论目的旨在发挥群体的智慧, 使学生能针对书本知识协同提出护理诊断。其具体做法是:每次提出护理诊断时,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 每组2人~4人, 然后教师随机指定学生代表2人或3人发言或在黑板上板书讨论结果, 最后教师组织、指导学生一起评价纠正。在刚开始讨论的时候, 学生提出的护理诊断错误很多, 有的把医疗诊断当护理诊断如“生命体征的观察”;有的把病理诊断当护理诊断如“缺氧”;有的护理诊断不符合北美护理诊断。进行分析、指出错误原因并指导纠正。经过一段时间的讨论训练, 学生的护理诊断的能力明显提高, 针对书本内容, 他们提出的护理诊断基本上正确。在讨论过程中, 要求学生积极发言, 各抒己见, 既鼓励各组形成统一的答案, 又允许保留个人意见, 教师调控好讨论时间和内容, 并让学生的讨论结果充分呈现, 这样不仅可以发挥学生的智慧, 还可以暴露学生在提出护理诊断时存在的各种问题和缺陷, 以利于教师指导纠正, 避免类似情况发生。

3 病例分析阶段

在学生对护理诊断的提出较为熟练后, 采用了病例分析的教学方法, 其目的旨在发挥学生个体的智慧, 使学生能针对具体的病例独立提出护理诊断, 此乃教学的终极目标。其具体做法是:教师编印好护理病例发放给学生, 由学生独立分析病例后, 随机指定2名或3名学生发言或板书, 再请另外的学生评价其结果, 最后由教师总结、指导纠正。病例分析不仅能提高学生提出护理诊断的能力, 而且能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把书本知识和临床实践有机结合, 为将来的临床护理工作打下基础。在病例分析的教学中, 病例的选择一定要体现整体护理特色, 不能照抄医疗病例, 在帮助学生分析纠正过程中, 指导学生切忌生搬硬套书本知识, 提出的护理诊断要根据临床不同病情体现个性化体征。

教学实践表明, 不同的阶段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循序渐进地训练了学生提出护理诊断的能力, 护生书写护理病历时“护理诊断”的准确性达80%以上, 教学效果较为明显。

摘要:[目的]为了提高学生提出护理诊断的能力。[方法]在《内科护理学》教学中, 循序渐进地尝试进行了教师讲解、学生讨论、病例分析的三阶段教学方法。[结果]学生对“护理诊断”由领会意义到协同提出。[结论]经过《内科护理学》教学后学生能独立提出护理诊断。

关键词:内科护理学,护理诊断,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上一篇:玉米覆膜直播技术下一篇:农村学生流失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