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中心

2025-01-15

诊断中心(精选10篇)

诊断中心 篇1

目前中海石油技术检测有限公司采用的状态监测技术有振动监测、辅助油液监测 (CSI5200) 、红外热成像 (FLIR400) 、电机静态监测 (EMCATPRO2005) 等。2007年开始, 在海上采油平台试点推广在线监测, 以后将在天津分公司所属海上平台上的注水、外输泵等重要设备上安装在线系统。

一、在线状态监测系统介绍

1. 泛泰克斯的XPR300在线系统

泛泰克斯XPR300在线系统是以网络化设备状态监测及故障诊断系统为主体, 采用Orcale数据库软件, 由数据采集系统硬件和振动在线传感器系统组成。该系统的突出特点是集成了最广泛应用的状态监测技术 (振动、油液、红外) , 提供网络化在线监测分析功能和工厂设备状况的完整图画。来自在线监测采集模块的网络化在线监测系统数据都集成到一个公共的数据库, 工厂局域网内的用户在任意一台计算机上都可以访问数据服务器, 浏览实时的设备的状态数据和历史数据, 数据采集器的并行输出两路数字信号, 一路数字信号通过Modbus总线 (RS485或Modbus TCP/IP) 输出到PLC控制系统, 另一路数字信号可通过内置的RJ45Internet接口可与XPR300状态监测软件相连, 对设备进行故障诊断。

2. RH2000在线监测分析系统

RH2000在线监测分析系统是针对重要及关键设备推出的解决方案。它是通过监测站对设备的运行数据进行采集, 记录并管理设备运行的相关历史数据, 并通过对设备状态数据的分析实现对设备状态的自动报警, 并对设备故障进行早期诊断与趋势预测, 为企业的设备运行管理、为实现状态预知维修提供了一个统一的平台。系统架构见图1。

二、在线状态监测系统的应用

1. 测点设置

在每台设备上设置监测点, 并在测点上安装传感器, 传感器与设备表面采用胶粘接。

2. 信号传输网络配置 (图2)

设备的振动信号经传感器、信号线传输到数据采集器, 数据采集器箱安装在非防爆区, 信号经转换通过网线链接到服务器上, 在软件上显示出来。

3. 数据库配置与浏览

设备状态管理系统采用B/S结构, 基于.Net平台开发的Web应用系统软件, 支持Windows 2000、NT、XP等操作系统, 以及SQLServer、Oracle、ACCESS等数据库。在安装B/S系统的计算机上, 启动IE浏览器, 在地址栏输入:“localhost/mrs”或者在局域网内任一台计算机IE地址栏输入:“系统安装所在服务器的IP地址/mrs”。输入用户名与密码, 就可以对振动数据时时监控。

诊断系统提供了丰富而强大的数据分析工具, 数据分析工程师可以根据具体要求选择相应的数据分析工具对数据进行分析。它不仅能分析测点、测量定义节点下采样数据信息, 同时可以在临时数据转移窗体中, 回收的临时数据信息进行分析。

4. RH2000系统应用案例

案例1某平台有2台注水泵, 正常生产条件下一用一备。2009年4月10日, 在线系统显示注水泵B电机的非驱动端与泵的驱动端数据变化较大, 上升较快, 但A泵也出现严重故障不能运行, 等待维修。B泵只能坚持运行, 故利用在线监测系统对B泵的运行状态进行监控。

结合该泵的运行历史数据与工艺参数的变化发现, 泵出口温度在74℃或出口压力在3.4MPa时, 机组振动较高, 而在69℃或3.6MPa时, 振动幅值会下降, 说明机组振动主要原因受工艺流程的影响较大。

综合分析认为电机转子存在断条现象, 对负载变化较敏感, 电机非驱动端轴承出现故障;泵叶轮存在故障。

针对平台现场实际情况提出维修建议:

(1) 缩短电机非驱动端轴承的补油周期, 每次少量补油, 不能多加油, 否则轴承会出现温度升高现象, 这会引起轴承提前失效;

(2) 工艺方面, 泵输送介质温度最好在69~70℃, 不要超过72℃, 温度提高机组振动大幅度上升;

(3) 泵出口压力尽量稳定, 不要低于3.4MPa, 如由于生产原因, 注水量不足时, 可以考虑泵停用一段时间, 等有足量的水时再启动泵运行。

随后平台维修人员更换了电机非驱动端轴承, 发现该轴承严重磨损。7月将该泵返回陆地检修, 发现电机转子条有7根断裂。

案例2 2009年7月, 注水增压泵在运行过程中电机驱动端测点振动幅值突然升高, 电机驱动端频谱中出现明显的地脚能量及轴承故障峰值, 时域波形中出现明显的冲击现象。

经分析判断认为电机驱动端轴承出现故障, 随后更换了电机驱动端轴承, 发现轴承磨损严重。频谱图见图3。

三、结束语

在线监测系统是离线监测与传统监测方法的基础上, 融入了Oracle、LINUX、WEB等技术, 具有良好的稳定性与实时性, 为用户提供设备状态监测的远程监测与故障诊断功能, 通过该系统可以及时发现设备运行故障先兆、诊断故障产生的原因, 是保证大型机组设备安全运行, 防止恶性事故发生的有效手段, 将其推广到海上平台的其余注水、外输泵等重要设备上, 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黄文虎, 夏松波.设备故障诊断原理技术及应用[M].科学出版社, 1997.

诊断中心 篇2

(试行)

为规范医学影像诊断中心的管理工作,保障医疗安全,提高影像诊断准确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放射诊疗管理规定》及《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管理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范。本规范适用于独立设置的应用X射线、CT、磁共振(MRI)、超声等现代成像技术对人体进行检查,出具影像诊断结果报告的医疗机构,不包括医疗机构内设的医学影像诊断中心。

一、机构管理

(一)医学影像诊断中心不得开展放射产前筛查与诊断、治疗及介入治疗工作。

(二)应当制定并落实管理规章制度,执行国家制定或者认可的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明确工作人员岗位职责,落实放射安全和控制措施,保障医学影像诊断工作安全、有效地开展。

(三)应当设置独立医疗质量安全管理部门或配备专职人员,负责质量管理与控制工作,履行以下职责:

1.对规章制度、技术规范、操作规程的落实情况进行检查;

2.对医疗质量、医院感染管理、器械和设备管理、一次性使用医疗器具管理等方面进行检查;3.对重点环节和影响医疗安全的高危因素进行监测、分析和反馈,提出控制措施; 4.对工作人员的职业安全防护和健康管理提供指导;

5.监督、指导医学影像诊断中心的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包括手卫生、消毒、一次性

6.用物品的管理和医疗废物的管理等,并提出质量控制改进意见和措施; 7.对医学影像诊断中心的影像报告书写、保存进行指导和检查;对影像病例的信息登记进行督查,并保障登记数据的真实性和及时性; 8.对设置的影像诊断科、超声诊断科、信息科等部门进行指导和检查,并提出质量控制改进意见和措施。

(四)医疗质量安全管理人员应当由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的执业医师担任,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工作经验。

(五)财务部门要对医疗费用结算进行检查,并提出控制措施。

(六)后勤管理部门负责防火、防盗、医疗纠纷等安全工作。

二、质量管理

医学影像诊断中心应当按照以下要求开展医疗质量管理工作:

(一)建立质量管理体系,保证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有效,健全并执行各项规章制度,遵守相关技术规范和标准,落实影像质量控制与评价制度和影像诊断项目相关的标准化操作规程,持续改进医学影像诊断质量。

(二)严格按照操作规范开展相关工作,建立合理、规范的影像检查流程,制定严格的接诊制度,施行患者实名制管理。

(三)定期进行影像诊断与手术、病理或出院诊断随访对比,统计影像诊断与临床诊断的符合率,分析误诊漏诊原因,不断总结经验,提高诊断正确性。

(四)建立日常工作中发现质量问题逐级报告的机制,出现较多或明显的质量问题时,应及时由影像质量保证工作组组织集体分析研究、协调解决。

(五)至少有1名高级专业技术任职资格、具有五年以上影像诊断资历的医师(可以多点执业)不少于每周1次的定期巡查影像质量和报告质量。

(六)部门负责人直接负责影像质量管理和控制,根据影像诊断质量评价标准,组织影像质量管理组定期对影像诊断质量进行评价,及时发现问题,提出改进意见,对评价结果进行分析并提出持续改进措施。定期分析影像质量优良率,根据图像质量缺陷,对成像环节进行核查,有评价结果分析与持续改进措施。

(七)设立影像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组织,成立质量控制管理小组,应包括影像诊断医师、技师、影像设备维修工程技术人员,负责质量管理。设立图像质量评价小组,定期开展影像质量和诊断报告的自查和质量评价的业务活动。

(八)按照规定使用和管理医疗设备、医疗耗材、放射防护用品、消毒药械和医疗用品等。

(九)建立影像设备档案管理制度,为影像设备建立档案,对影像设备进行日常维护,保证影像设备及其他相关设备正常运行。

(十)建立患者登记及医疗文书管理制度,加强患者的信息管理。

(十一)建立良好的医患沟通机制,按照规定对患者进行告知,加强沟通,维护患者合法权益。

三、安全与感染防控

(一)医学影像诊断中心应当加强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建立并落实相关规章制度和工作规范,科学设置工作流程,降低医院感染的风险。

(二)建筑布局应当遵循环境卫生学和感染控制的原则,做到布局合理、分区明确、标识清楚,配备必要的防护用品和监测仪器,符合功能流程合理的基本要求。

(三)医学影像诊断中心应当划分为影像诊断功能区、辅助功能区和管理区。影像诊断功能区包括登记及候诊区、检查区、检查机房、试剂和耗品保存区、医疗废物处理区和医务人员办公区等基本功能区域;辅助功能区包括医疗费用结算,以及药剂和消毒供应室等;管理区包括病案、信息、器械管理、实验室质量控制与安全管理部门等。

(四)检查区域应当达到《医院消毒卫生标准》中规定Ⅱ类环境标准。应当配备必要的安全设备和个人防护用品,保证工作人员能够正确使用。

(五)放射科辐射防护与安全管理应当符合以下要求:

1.根据《放射诊疗管理规定》和《放射科X射线辐射防护管理规定》的要求,遵守医疗照射正当化和放射防护最优化的原则,加强放射科辐射防护安全管理。在实施放射诊断检查前应当对不同检查方法进行利弊分析,在保证诊断效果的前提下,优先采用对人体健康影响较小的影像诊断技术。

2.各X射线检查室和CT检查室门应设置电离辐射警示标志,有醒目的工作指示灯和相应X射线防护的告示,MR机房门要贴有高磁场、有心脏起搏器和铁磁性植入物患者禁止入内的警示标志。各X射线机房内配备必要的个人辐射防护用品,X射线检查过程中无关人员不得进入机房,如确需陪同则应采取防辐射措施,并叮嘱陪同人员尽量远离辐射源。3.应按照操作规程严格控制受检者受照剂量。对邻近照射野的敏感器官和组织应当进行屏蔽防护。对婴幼儿应采取适当的辐射防护,对育龄妇女腹部或骨盆进行X射线检查前,应问明是否怀孕。非特殊需要,对**后8周至15周的育龄妇女,不得进行下腹部放射影像检查。对孕妇的X射线检查应向受检者说明可能的危害,在受检者本人知情同意并本人或直系亲属签字后方可实施此类检查。

(六)应当按照《医院感染管理办法》,严格执行医疗器械、器具的消毒技术规范,并达到以下要求:

1.进入患者组织、无菌器官的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必须达到灭菌水平。2.接触患者皮肤、粘膜的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必须达到消毒水平。

3.各种用于注射、穿刺、造影等有创操作的医疗器具必须采用一次性耗材。医学影像中心使用的消毒药械、一次性医疗器械和器具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规定。一次性使用的医疗器械、器具不得重复使用。

4.医务人员的手卫生应当遵循《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

(七)医学影像诊断中心应当具有应急处理能力,并定期进行应急处理能力培训和演练。严格掌握放射影像检查适应证和注意事项,熟悉各种设备及药物对受检者的风险。受检者检查过程中,发生意外或病情突然加重,立即停止检查,现场按照应急预案紧急施救。在MR检查室内发生意外,首先将受检者抬到MR检查室外,再实施抢救。

(八)必须制定危重病处理和对比剂不良反应抢救应急预案,熟悉危重病处理和对比剂不良反应处理流程和抢救预案的内容,掌握危重受检者的一般处理,熟悉对比剂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掌握对比剂过敏反应的应急处理,配备必要的抢救药品、设备和器械。

(九)强化危急值报告制度,必须与就近具有救治能力的医院签订对急危重症患者处理与转诊的专门协议。

(十)增强网络与数据安全意识,自觉遵守信息安全管理有关法律、法规,PACS/RIS信息运行要设置防火墙,安装防病毒软件,拒绝外来病毒的恶意攻击。PACS设计与实施工程应满足国家对医学大数据的管理,包括上传、多向传输与存储要求,以便各类检查数据的开放。同时设定岗位人员不同的访问权限,保护受检者个人隐私,不得随意公布与和拷贝受检者有关资料。

(十一)影像资料保存10年以上,至少3年在线,可供快速调阅、浏览和诊断使用。按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有关要求及时上传影像资料数据信息。

(十二)PACS计算机房建设需符合相关规定,配备独立UPS不间断电源、烟雾探测系统和消防系统。机房内保持合适的温度、湿度和环境整洁。MR机房需配有气体灭火装置。

(十三)依法取得《放射诊疗许可证》和《大型医用设备配置许可证》,各种设备性能通过技术监督部门的检查合格。X射线设备检查辐射剂量在允许范围。机械装置安全性能良好,检查环境要安全。

(十四)有专职人员负责对设备进行定期校正与维护和保养,设备的运行完好率>95%。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每日记录设备运行状况。定期进行设备维护并有记录。应当严格按照仪器使用有关操作规范进行操作。

(十五)医学影像诊断中心应当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及有关规定对医疗废物进行分类和处理。

四、人员培训与职业安全防护

(一)医学医学影像中心应当制定并落实工作人员的培训计划,使工作人员具备与本职工作相关的专业知识,落实相关管理制度和工作规范。

(二)按照《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管理办法》,入职前需经职业健康检查,符合放射工作人员的职业健康要求;经过放射防护和有关法律知识培训考核合格;遵守放射防护法规和规章制度,接受职业健康监护和个人剂量监测管理;持有《放射工作人员证》或《放射性工作人员培训证书》。工作人员工作时间佩戴个人剂量仪,接受个人剂量监测,并建立个人剂量档案。在岗期间定期接受放射工作人员健康检查,并建立个人健康档案。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应当定期对本行政区域内放射工作单位的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管理进行监督检查。

(三)医务人员进入影像室应当穿工作服、换工作鞋。医务人员对患者进行诊疗时应当按照医疗护理常规和诊疗规范,在诊疗过程中应当实施标准预防,并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和无菌操作技术要求。工作人员在工作中发生伤害时,应当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并及时报告机构内相关部门。

(四)医学医学影像中心的执业医师、技师、护士应接受对比剂过敏反应抢救流程的严格培训,并建立定期复训考核制度。

五、监督与管理

(一)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应当加强对辖区内医学影像诊断中心的监督管理,发现存在质量问题或者安全隐患时,应当责令其立即整改。

(二)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履行监督检查职责时,有权采取下列措施: 对医学影像诊断中心进行现场检查,了解情况,调查取证;

查阅或者复制影像诊断质量和安全管理的有关资料,采集、封存样品; 责令违反本规范及有关规定的医学影像诊断中心停止违法违规行为; 对违反本规范及有关规定的行为进行处理。

(三)医学影像诊断中心出现以下情形的,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应当视情节依法依规从严从重处理:

1.使用非专业技术人员从事影像诊断工作的; 2.出具虚假诊断报告的;

3.不接受当地医学影像诊断质控中心的技术指导和质量评价,或参加质量评价连续两次以上不合格的,经整改后仍不合格的;

诊断中心 篇3

关键词 数值模式;降水;地面气温;对比检验

中图分类号:P456.7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6.36.055

在现代天气预报业务中,数值预报具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对预报的准确率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4]。其中,欧洲数值模式具有较高的预报水平,其精细化产品已被广泛应用于业务中。但受初始场、地形、及模式本身设计等方面的影响,模式产品,特别是对天气要素的预报产品不可避免地存在一定的误差。随着模式的发展和气象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对欧洲数值模式精细化产品的客观性检验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通过检验2015年1-10月欧洲中心精细化数值预报模式温度和降雨预报产品的定性定量分析其预报性能,使预报员能了解其性能和特点,对模式产品本地化释用和提高日常天气预报准确率具有重要意义。

1 资料来源及统计方法

1.1 检验资料

检验的数值预报产品是欧洲中心细网格数值模式地面温度预报和降雨预报产品,检验站点为来宾站(109.24°E,23.75°N),检验时间为2015年1-12月,检验时效为0~24 h、24~48 h、48~72 h。由于欧洲中心在2015年对模式分辨率进行调整,1月5日以后水平分辨率由0.25度变为0.125度,但分辨率为0.25度的只有5 d,且在提取要素时已经做了处理,对检验结果影响不大。

1.2 数据质量控制

在提取要素过程中进行质量控制,标记不符合气候特征的预报值、缺测值,并且不参加该时效检验。

1.3 统计方法

1.3.1 降水定性预报检验

当预报为有雨,若实况降水量R实≥0.0 mm评定为正确,若实况无雨则评定为空报;当预报为无雨,若实况无雨评定为正确,若实况降水量R实>0.0 mm评定为漏报。定性准确率=报对次数/(报对次数+空报次数+漏报次数)。

1.3.2 降水定量预报检验

检验分5个降水量级(R实≥0.1 mm、R实≥10 mm、R实≥25 mm、R实≥50 mm和R实≥100 mm,亦即小、中、大、暴和大暴雨以上)。当预报为某量级降水,若实况降水量落在预报区间评定为正确,若实况降水量小于预报区间起始值评定为偏大,若实况降水量大于预报区间终止值评定为偏小,定量正确率=报对次数/(报对次数+偏大次数+偏小次数)。

1.3.3 气温定量预报检验方法

记F为预报值,O为实况值,M为预报次数,采用两种气温定量检验方法。平均偏差,它反映统计时段内气温预报的某种系统性误差。绝对误差,它反映预报值与实况值的平均偏离程度,因而能反映总误差情况。

2 降水预报产品检验

2.1 降水定性检验

从定性检验的TS评分、空报率、漏报率来看(图略),1-10月平均预报准确率为68%,其中非汛期2月的预报准确率低于平均水平,原因是实况降雨日数仅为6天,模式空报较多。前汛期4-6月的预报准确率低于平均水平,也与这几个月降雨较多、且的空报率较高有关。另外從漏报率来看,欧洲中心降水预报对于降雨过程都有反应,但空报较多。

2.2 降水分级定量检验

从2015年1-10月来宾站降水定量预报检验定量准确率来看,随着降水量级的增大,欧洲中心模式预报准确率明显降低,且对于暴雨及以上量级基本没有预报出来。

从预报时效来看,随着预报时长增加,小雨的预报准确率逐渐降低,从24h的65%降低到72h的53%,而中雨预报准确率却随预报时效接近而减小,大雨及以上的准确率随时效增减特征不明显。对于暴雨量级的降雨,模式预报性能较低,24h的暴雨预报准确率仅为17%,48~72 h时段内没有预报出来。而大暴雨24h内预报准确率较高,反查后发现,2015年来宾站有三次大暴雨,10月7日暴雨过程中,模式24 h模式预报雨量为97 mm,48 h为107 mm,所以造成48 h大暴雨预报准确率较高。

3 温度预报检验

3.1 来宾站气温预报检验

3.1.1 最高气温预报平均偏差

比较各月偏差来看,1-3月、12月月平均偏差较小,表明最高气温预报准确率高;2-3月、12月这段时间内,平均偏差为正值,说明最高气温预报普遍偏高;4-11月平均偏差为负值,表明最高气温预报偏低。所以最高气温预报性能具有一定的季节性特点,春季到夏季,随着天气转暖,最高气温预报平均偏差增大,从夏季到秋季,最高气温预报平均偏差减小。

3.1.2 最高气温预报绝对误差

比较各月最高气温预报的绝对偏差来看,最高气温绝对误差基本都在2.5℃以下,汛期4-9月绝对误差普遍高于平均水平,这可能受夏季降雨频繁,对气温预报性能影响较大。

3.1.3 最低气温预报平均偏差

比较最低气温预报平均偏差分析可以看出,最低气温预报普遍低于实况,平均偏差基本在1℃以内,与实况温度较为接近。

3.1.4 最低气温预报绝对误差

从最低气温预报绝对误差来看,各月绝对误差基本都在1℃左右,说明模式对于最低气温预报的性能较好,与实况偏差较小。比较各月来看,9-11月的最低气温绝对误差普遍低于全年水平,可能与降雨减少和冷空气过程少有关。

4 结论与讨论

第一,欧洲中心数值模式精细化降水预报准确性在夏季最低,随降水量级增大而明显减小,对暴雨以上量级的预报能力较低,但有一定预报准确性。

第二,最高、最低气温预报基本接近实况,绝对误差大部在2℃以内,且具有一定的季节性,夏季偏差较小,且起伏较小。

第三,由于误差分析的方法比较粗糙,无法进一步区分具体天气过程对预报误差的影响,有待以后继续研究。

参考文献

[1]应爽.日本数值预报产品在温度预报中的释用[J].吉林气象,2007(2):21-22.

[2]徐琳娜,冯汉中.基于数值预报产品的温度释用方法比较[J].四川气象,2006(2):4-5.

[3]赵声蓉.多模式温度集成预报[J].应用气象学报,2006(1):52-58.

[4]赵斌华,汤光华,李力.某场站温度预报初探[J].应用数学,2004(s2):139-143.

诊断中心 篇4

1. 开机显示PMC断电数据丢失, 机床无法运动与操作报警。

经请教华中系统专家后, 得知在机床使用中, 出现非正常关机和断电时, 系统内部往往出现临时文件, 造成系统出错。可分四步解决此故障。

(1) 在系统面板上安插好标准计算机键盘, 同时按下【ALT】和【X】两键, 系统切换为DOS版本下;

(2) 从其根目录下找到“TMP”文件夹并进入;

(3) 执行DEL*.*指令, 删除此文件夹内全部文件;

(4) 执行CD, 退回DOS根目录下, 然后敲入字母N并回车, 重新返回到华中系统界面窗口即可。

2. 加工直径40mm的整圆时出现椭圆现象, 实测X轴尺寸正常, Y轴尺寸为32mm。

机床Y轴曾维修过, 当时报警为:Y轴电机过热。经厂家调整镶条并手动润滑后, 故障排除。故初步判断仍为Y轴摩擦过大, 出现位移问题, 从而使X、Y轴圆弧插补不等距, 产生椭圆。但经多次运行试验, Y轴电机未报警, 且检测装置也未发现有“跟踪误差过大”报警, 故此问题应排除。

怀疑Y方向伺服电机与Y轴丝杠联轴器松动, 产生丢转。维修人员打开Y向防护板检查, 电机轴与丝杠联结良好, 此种可能也可排除。

排除机械故障的可能后, 则认为XY两轴伺服电机传动比不等或系统参数设置有问题。打表测量Y轴移动误差情况, 计算分析后发现, 理论移动量差值/实际移动量差值=5/4, 即传动比为5/4。打开机床Y轴参数项核对, 机床轴参数中的“外部脉冲当量分子 (μm) ”为5, “外部脉冲当量分母 (μm) ”为5, 而X、Z轴的“外部脉冲当量分子 (μm) ”却均为4。再查看其他正常机床的Y轴, “外部脉冲当量分子 (μm) ”同样为4, 这个值正好与打表分析判断的传动比不相吻合。修改此项参数后, 加工中心椭圆现象消除。

3. 主轴上卸不下刀。

手动模式下, 按面板上【换刀允许】键后, 操作者手握刀柄, 另一只手按【松刀松/紧】按钮, 刀柄卸不下来。操作者必须用力下拽或用铜棒敲打刀柄才可卸刀。

解决此类问题, 一般先用扳手向下调节打刀气缸活塞杆上的螺母, 使其有效地顶压拉杆, 使主轴内部起拉紧刀柄作用的碟簧压缩, 便于操作者轻松装卸刀具。若使用一段时间后, 再次出现卸刀困难现象, 此前螺母已向下调节到了极限位置时, 多是由于主轴内的拉杆细长, 运动副间缺乏润滑, 摩擦力增大, 再加上碟簧的弹力 (一般10000N) , 使打刀缸活塞杆向下动作阻力加大, 运动行程变短, 拉杆下端也就无法顶到位;另外拉杆虽已完全压缩碟簧, 但卡拉钉的钢珠未移动到套筒喇叭口空位内, 也会松不开刀。此情况解决办法很简单, 但效果明显。只需往主轴上部的拉杆顶部喷注适量润滑油即可, 通过其间的缝隙, 润滑油就会深入各运动副部件, 从而减少摩擦力, 卸刀即变得轻松自如。

W11.09-37

作者通联:北京金隅科技学校机电系数控中心北京市房山区琉璃河车站东街22号102403

E-mail:dongzhedz@sohu.com[编辑利文]

诊断中心 篇5

一、单位基本情况

根据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兽医体制改革的文件精神以及行署兽医体制改革实施意见文件精神,原塔城地区动物防疫监督站一分为二,成立了塔城地区动物卫生监督管理所,塔城地区动物疾病控制与诊断中心,2007年5月11日本中心正式挂牌成立。

我中心机构规格相当副县级,核定事业编制22名。核定编制中领导职数为3名(主任1人,副县级,副主任2人,正科级),内设办公室、培训推广科、中心实验室、疫情管理科4个科室,内设4个正科级领导职数。经费形式为全额预算拨款管理。

现本中心实有在职人员21人,管理人员2人,其中六级职员1人(中心主任),九级职员1人(科员);专业技术人员16人,其中高级兽医师5人、兽医师8人、助理兽医师3人;工人3人,其中,技师1人,初级工2人。本中心设有支部1个,支部委员会3人,书记1人,组织委员、宣传委员各1人。支部现有党员11人,其中9名在职党员(含1名预备党员),2名退休党员。

1、部门职能

塔城地区动物疾病控制与诊断中心是提供兽医等技术服务的公益性事业单位,主要工作职能包括协助兽医行政主管部门拟定有关法规、规章和政策建议;负责全区动物疫情收集、汇总、分析及重大动物疫情预报预警工作;指导全区动物疫情监测体系建设,协调各县市动物疫情诊断实验室的疫情诊断工作;负责本地区动物防疫网络信息上报、指导督促,开展动物疫情上报;组织

实施动物疫病监测、疫情诊断工作,指导全区动物疫情测报站和边境动物疫情监测站的业务工作;承担全区兽医专业技术人员的业务培训、专业学习和专业指导等工作;组织开展动物疫情监测、防疫技术研究,协调配合上级有关业务工作开展、项目实施等;组织供应和储备一定的动物防疫物资,对强制免疫生物制品施行统一管理;储备一定的动物防疫应急物资。

2、机构情况和增减变动原因

塔城地区动物疾控中心分设成立于2007年,是经编委核定的副县级独立核算的全额拨款事业单位,核定编制为22人。

3、人员情况及增减变动原因

本中心年末有在职人员21人,退休人员15人,增加退休1人,减少在职员1人(退休),减少退休人员1人(死亡

二、近几年取得的成绩

2013年,地区动物疾控中心充分使用各项资金支出,用于单位干部职工的福利支出,维持单位各项工作正常运转,购置专项仪器设备。各项资金的规范支出和使用,为稳定干部职工队伍、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和利用专项资金完善兽医实验室建设等方面发挥了显著的支撑作用。特别是在专项资金方面,我们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用在最需要的地方。2013年我中心专项资金主要使用在改善兽医实验室建设方面,其中利用财政下拨的20万专项资金为实验室购置了部分动物疫情监测用实验仪器设备,对实验室进行了维修改造,为今后我中心实验室通过自治区考核验收、取得兽医实验室考核合格证,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三、2014部门预算批复情况

根据地区财政局《关于主动做好预算信息公开工作的通知》(塔地财预【2014】38号)文件要求,现将地区财政局(塔地财行[2013]38号文)批复地区动物疾控中心2014年部门预算数据公布如下:收入总额200.59万元,全部为财政拨款。

部门预算支出200.59万元。其中:基本支出196.59万元(工资福利支出114.31万元,商品和服务支出14.32万元,对个人和家庭补助支出67.95万元),项目支出4万元。

三、2014年“三公”经费部门预算情况

2014年部门预算“三公”经费1万元,公务接待费1万元。

项目支出4万元,其中:动物疫情监测公务用车运行维护费2万元。附件:

1、2014年地区动物疾病控制与诊断中心收支预算总表2、2014年地区本级部门财政拨款支出预算表3、2014年地区动物疾病控制与诊断中心“三公经费”支出预算表 附件1: 2014年地区动物疾控中心收支预算总表

附件2:2014年地区本级部门财政拨款支出预算表

附件3:2014年动物疾病控制与诊断中心“三公经费”支出预算表

卧式加工中心故障诊断与维修实例 篇6

1. 故障1

机床在自动运行加工过程中, 突然停止工作, 各伺服轴同时出现414#、350#、351#及749#报警。关机后重新启动, 机床运行一段时间又出现同样的故障。

分析及处理:查阅系统维修说明书得知, 机床414#报警属于数字伺服系统异常报警或轴检测系统出错。通过检查系统的200#诊断参数发现200.3为“1”, 属驱动器过电压报警。当350#、351#报警同时出现时应重点检查351#报警, 该报警属轴串行脉冲编码器通信异常, 查诊断参数203.7为“1”, 属于轴串行编码器通信无应答故障;749#报警属于串行主轴通信错误。根据以上报警信息和报警内容分析, 是轴串行脉冲编码器和串行主轴的通信方面同时出现了问题, 但四个驱动轴的脉冲编码器与主轴伺服模块同时出现故障的几率较小, 因此要重点检查机床的共用电源部分。打开机床的控制电柜, 发现控制电源模块的交流接触器 (KM10) 已经断开, 而该接触器又受控于电源模块, 当电源模块出现故障或输入电源异常时都能使该接触器跳开, 切断电源模块的电源输入。在确认交流接触器是正常之后, 将相同的两台机床的电源模块进行对换, 结果故障照旧, 确认故障不在电源模块。最后检查所有的电源进线和电源变压器, 发现电源变压器的三相200V输出端有一相螺丝没有压紧, 致使系统输入电源有瞬间缺相现象, 造成系统报警, 压紧接线螺丝后机床一切正常。

2. 故障2

机床自动加工过程中常出现停机保持现象, 并且无报警, 无规律, 有时按启动按钮后机床还可以继续工作。

分析及处理:出现该故障的原因可能有: (1) 机床在自动运行中的某一动作没有完成, 或该动作的感应开关已经损坏且信号没有反馈回来, 使机床处在等待状态; (2) 控制系统的某一部分存在接触不良现象。查看诊断参数DGN000~DGN016、DGN020~DGN025 (这些参数信息指示了系统在执行自动指令时所处的状态和在进行自动运行停止时的状态) , 结果以上参数全部为“0”, 即无等待状态显示也无外部信号输入提示。经多次试验发现:机床出现故障时的位置不确定, 无规律可寻, 因此排除原因 (1) 。当机床系统接触不良时大部分情况会出现报警提示, 因此, 该机床故障最大可能是控制盘的旋钮或按钮的触点有问题。经查发现系统操作面板上ON/OFF按钮的常闭点不可靠, 当机床加工切削时稍有振动就可能使常闭点断开, 造成机床进给保持, 更换新的按钮后机床故障消除。

3. 故障3

机床在自动加工过程中经常出现414#报警, 偶尔还出现401#报警, 关机后重新启动机床, 报警消除可以继续工作。

分析及处理:机床414#报警属于数字伺服系统异常报警。查诊断参数200#、201#发现:X轴的200.3为“1”, 属X轴驱动器过电压报警;Y轴的200.6为“1”, 属Y轴驱动器电压不足报警;X轴和Y轴的201.4均为“1”。同时伺服驱动器上的7段数码管也有报警提示:第一伺服单元 (Y轴+B轴) 显示为“2”, 指示为速度控制单元+5V欠电压报警;第二伺服单元 (X轴+Z轴) 显示为“8”, 指示为X轴电机过电流报警。根据以上诸多报警分析:出现401#报警是伺服放大器的准备好信号DRDY为OFF, 可能是前一报警没有消除造成的。据414#报警的诊断参数显示及伺服单元报警提示, 该故障非伺服单元内部故障, 而是由外电路造成的伺服单元报警, 若外电路出现瞬间短路, 就可能造成系统欠电压。因第一伺服单元 (Y轴+B轴) 显示为“2”, 应该首先检查Y轴和B轴的编码器反馈线。最后发现B轴编码器反馈线的可移动部分有绝缘皮磨破铜线外露现象, 故当机床在运行过程有时会出现短路, 造成机床报警。将此线包扎绝缘后机床恢复正常。

当机床同时出现多种报警时首先要查找各类报警故障的共同点, 不要被一些报警假象所迷惑, 如虽然在报警信息屏幕上显示的是系统报警, 以为数控系统出现了问题, 其实并非如此。当电源部分出现异常时可能造成多处不正常, 如系统报警、电源模块报警及检测系统报警等等。对于无报警提示故障, 维修难度较大。因此, 在进行故障判定时, 要对可能出现的问题做全盘考虑, 去伪存真, 才能排除故障。

摘要:介绍FANUC0i系统卧式加工中心的几个典型故障实例及其排除方法。

关键词:卧式加工中心,故障诊断,维修

参考文献

30例中心型肺癌的CT诊断体会 篇7

关键词:中心型肺癌CT诊断,准确性,病理检查

随着社会的发展, 空气污染的日益严重使得肺癌的发病率日益增长。肺癌作为呼吸系统常见肿瘤之一, 对于患者的健康与生活质量均存在极大影响, 而发生转移者则会危急患者生命。肺癌一旦确诊多数为晚期, 特别是以中心型肺癌为主的一类肺癌, 因此对于该疾病的早期确诊有助于医生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 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延长其寿命[1]。本文就中心型肺癌的CT诊断进行分析与探讨, 旨在为此类疾病的临床诊断提供依据, 为同行提供宝贵经验, 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期间收治的中心型肺癌患者共30例, 其中男性患者20例, 女性患者10例, 年龄为38岁至70岁不等, 平均年龄为 (55.0±2.0) 岁。患者病程为2个月至1年不等, 平均病程为 (4.0±2.0) 个月。对患者的临床症状进行分析可得, 共28例患者咳嗽、20例患者咳痰、12例患者咳血、15例患者消瘦、19例患者胸痛、10例患者憋气。

1.2 诊断方法

对于所有患者采用西门子公司生产的SOMATOM SENSATION 16层螺旋CT扫描仪进行检查, 患者接受检查时采取仰卧位, 由其手臂静脉推注优维显约100ml, 注射速度设定为3ml/s, 延迟扫描时间设定为20s。扫描过程需于患者一次性屏气状态下完成, 扫描范围为胸骨上凹3cm处至肺底, 扫描时间为约7~10s。平扫完成后, 对患者实施常规胸部增强扫描, 并对所有图像进行处理和观察[2]。

1.3 评价标准

对比CT诊断结果与手术病理结果, 以确定CT诊断的准确性, 并对比两种诊断方法的分期情况[3]。

1.4 统计学方法

对本文所有数据使用SPSS 12.0软件进行分析与计算, 组间对比采用t检验, 以P<0.05作为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的标准。

2 结果

2.1 诊断准确性

对于本文30例患者采用CT诊断的结果进行分析可得, 阳性共30例, 与手术病理结果对比, 准确率为100.0%, P>0.05, 差异性无统计学意义。

2.2 分期情况

对于本文30例患者的肺癌CT分期结果进行分析可得, CT分期与手术病理分期结果无显著性差异, P>0.05, 具体数据见表1。

2.3 CT征象

对患者肺部进行扫描时, 可见支气管腔内肿瘤、支气管壁有明显增厚的征象、部分存在支气管腔狭窄或支气管腔阻塞, 少数患者可见支气管远端因阻塞而形成粘液栓塞, 肺门淋巴结明显肿大, 病灶周围淋巴结均肿大。

3 讨论

肺癌在临床上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呼吸系统肿瘤, 且一旦发现多为晚期, 随着空气污染的日益严重, 肺癌的发病率也在逐年上升, 对其早期的诊断与及时的治疗对于患者的预后情况与生活质量均有重要的意义[4]。CT作为一种无创、准确的诊断方法, 目前已经被广泛应用于肺癌的诊断中。多层螺旋CT能够连续观察肺癌肿块周围以及内部的血供情况, 并能够显著提高图像的质量, 使得肺部情况能够被动态观测[5]。

根据本文研究结果显示, 对30例中心型肺癌患者采取16层螺旋CT进行诊断, 与手术病理结果相比, 肺癌诊断准确性为100.0%, 而对患者的分期情况进行对比可得, 手术病理分期与CT分期的差异性无统计学意义, P<0.05.由此可以说明, 采用CT对中心型肺癌进行诊断, 具有较高的准确性。

综上所述, CT诊断具有无创、检测速度快、检测准确度高、后处理技术简单、分辨率高、成像速度快等特点, 在应用于中心型肺癌的诊断过程中, 患者耐受性较强, 病情有助于医生选择科学的治疗方法, 因此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与应用。但由于CT诊断仍然有误诊的可能, 因此单纯凭借CT检查对患者进行定义具有局限性, 需结合患者临床症状以及其他检查结果进行综合考虑。

参考文献

[1]喻晓宏.中心型肺癌螺旋CT的诊断效果观察[J], 中外医疗, 2012, 18 (1) :160-161.

[2]张林, 王成伟, 方佳.螺旋CT肺血管成像在中心型肺癌诊断中的应用[J].农垦医学, 2005, 27 (2) :13-14.

[3]江志勇, 田维泽, 于卫中.中央型肺癌的螺旋CT诊断与鉴别诊断[J].实用心脑血管病杂志, 2005, 13 (6) :378-380.

[4]魏培健, 彭志刚, 李石玲.64层螺旋CT增强扫描在中央型肺癌检查中的应用[J].河北医药, 2008, 30 (11) :1723-1724.

诊断中心 篇8

1 机械故障维修

故障现象:调头镗孔同轴度严重超差。

分析及处理过程:影响调头镗孔同轴度的因素主要有: (1) X轴是否有间隙, 导轨的垂直度、直线度, 工作台与导轨的平行度, 以及主轴与Z轴的平行度是否超差。 (2) 转台中心X轴坐标是否准确, 转台分度是否准确, 编程是否有误。

经检查编程没有问题;用百分表查X轴间隙正常;将千分表座吸在工作台上, 主轴上换上标准验棒, 转台转180°测转台中心X轴机械坐标, 正确。用角铁测转台180°分度精度, 正常。再查X、Y、Z三轴导轨垂直度与工作台平行度误差, 发现转台平面与导轨不平行, 全长误差达0.15mm之多;将工作台升起, 发现下部有一处有切屑嵌入, 导致转台没能回落到位, 清除后, 该平行度误差全长变为0.012mm, 试切检查合格。

2 SINUMERIK 802D数控加工中心电源故障维修

故障现象:当机床主轴设定转速1000r/m时, 主轴电机出现很大的噪声, 像轴承坏掉的声音 (经检查轴承没坏) , 且转速不稳, 最低只有几十转、最高九百多转的不停变化, 另外电控箱里的电抗器会发出“吱吱”的叫声, 显示608报警。当设定转速3000r/m以上时, 转速稳定且电机也没有噪声。

分析及处理过程:检查主轴驱动板上的变压器, 在电路板上测量变压器的时候, 发现一个变压器次级绕组不通, 拆掉后测量正常, 重新装上后试机恢复正常。

3 SINUMERIK 802D数控加工中心伺服驱动器故障维修

3.1 611U偶尔出现B504报警的维修

故障现象:开机时出现ALM380500报警, 驱动器显示报警号B504。

分析与处理过程:经查阅手册, 611U伺服驱动器出现B504报警的含义是“编码器的电压太低, 编码器反馈监控生效”。经检查, 开机时伺服驱动器可以显示“RUN”, 表明伺服驱动系统可以通过自诊断, 驱动器的硬件应无故障。经观察发现, 故障过程与上例相同, 即:每次报警都是在伺服驱动系统“使能”信号加入的瞬间出现,

3.2 611U偶尔出现B507、B508报警的维修

故障现象:开机时不定期地出现伺服驱动器 (611U) 报警B507、B508等, 机床停机后重新起动, 通常可以恢复工作。

分析与处理过程:611U伺服驱动报警B507、B508的含义分别是:B507:电动机转子位置检测错误。B508:脉冲编码器“零位”信号出错。以上两个报警都与编码器检测信号有关, 一般情况下是属于编码器不良, 通常应更换编码器解决。但是, 在本机床中, 由于重新起动系统后, 伺服故障能自动清除, 而且只要起动完成, 机床可以长时间正常工作, 故可以认为故障的真正原因并非编码器存在故障, 而是由其他原因引起的。仔细观察发现, 该机床的伺服驱动器在开机通电后, 状态可以自动进入RUN状态, 表明驱动器可以通过硬件的自检, 进一步证明编码器无故障。检查伺服驱动器的故障发生过程, 发现故障每次都是在驱动器“驱动使能”信号加入的瞬间发生, 若此时无故障, 则机床就可以正常起动并工作。进一步检查发现, 该机床的第四轴 (数控转台) 电动机是使用中间插头连的, 电动机的电枢屏蔽线在插头处未连接;经重新连接后故障现象消失, 机床恢复正常。

3.3 A814、A831报警的维修

故障现象:驱动不能使能, 驱动1显示A814 (电机超温) , 驱动2通电后RUN正常状态显示20秒后显示A831 (通讯故障)

分析与处理过程:驱动1为双轴, 将编码器线和伺服动力线交换后显示B814, 故障转移说明问题在电机侧。该电机型号为1FK6063, 绕组测温部件为KTY84正常阻值常温为580欧, 在X411的25芯插头的13, 25脚测阻值为400欧左右不应有大问题, 随思想转移到对驱动2显示A831的故障处理上, 即先考虑, MPI通讯问题, 从PP72口往下查, 接触都没问题, 因安装问题看不见插头上开关是拨到ON还是OFF, 随用手摸, 才发现双线开关被置于ON位置, 随用手扳道正确OFF位置, 一切正常, 两驱动使能, 显示RUN。

4 SINUMERIK 802D数控加工中心PLC故障维修

4.1 I/O单元故障维修

故障现象:四轴联动数控加工中心, 开机后, 发现操作面板上“NC.ON”指示灯不亮, 但开机过程正常, 无报警, 手动回参考点时CRT显示:坐标轴无使能。机床无法工作。

分析及处理过程:该机床此前工作一直很稳定, 且从表面上看这两个故障没有直接的联系, 故首先要排除指示灯不亮的故障。经测量, 指示灯管脚两端无电压, 而且没有发现线路上有开路或短路现象。查看PLC状态表, “NC.ON”指示灯输出信号为“Q1.4=1”, 同时又发现机床自动润滑输出信号为“Q0.5=1”时, 润滑电动机并不工作。经检查, 线路没有问题, 因此怀疑PLC I/O单元可能已损坏。更换同类机床的PLC I/O单元, 更换后机床工作正常。由此可见, 包括“坐标轴无使能”在内的一系列故障系PLC I/O单元损坏引起的。经检测, 发现该单元上一个熔丝已烧断, 从而导致故障的产生。

4.2 PLC24V电源故障引起急停的故障维修

故障现象:开机后显示“ALM3000”机床无法正常起动。

分析及处理过程:经初步检查, 机床工作台均处在正常位置 (未超程) 、所有急停开关均已复位, 且机床外部I/O输入对应的信号触点已接通。根据以上情况, 可以认为机床急停的原因与机床的状态无关。通过诊断页面检查, 发现PLC的全部机床输入信号均为“0”状态, 因此初步判断故障原因在I/O信号的输入信号的公共电源回路上。打开电气柜后检查发现, 该机床的DC24V断路器已跳闸, 进一步测量24V输出未短路, 合上断路器后, 机床工作恢复正常。

5 SINUMERIK 802D数控加工中心Profibus总线报警的故障维修

故障现象:四轴四联动的数控加工中心, 开机后有时会出现380500Profibus-DP:驱动A1 (有时是X、Y或Z) 出错。但关机片刻后重新开机, 机床又可以正常工作。

分析及处理过程:因为该报警时有时无, 维修时经过数次开关机试验机床无异常, 于是检查总线、总线插头, 确认连接牢固、正确, 接地可靠。但数日后, 故障重新出现;仔细检查611UE驱动报警显示为“E-B280”, 故障原因为电流检测错误, 测量驱动器的输入电压, 发现实际输入电压为406V。重新调节变压器的输出电压, 机床恢复正常, 报警从此不再出现。

上述SINUMERIK 802D数控加工中心故障实例, 是我们在维修实例中挑选和总结出来的, 它反映了数控机床中的一些问题, 要提高数控机床维修技能, 关键在于必须熟悉所修数控机床性能特点和工作原理, 掌握正确的方法如检查数控机床的CRT报警, 显示内容, 查维修手册。在出现故障时, 根据其故障现象, 查手册来排除故障, 在维修过程中不断实践, 不断摸索和积累经验, 从而达到灵活运用维修技术, 排除数控机床故障的目的, 充分发挥数控机床的利用率, 多创效益。

摘要:借助SINUMERIK802D数控加工中心具有的自诊断功能, 向操作者了解故障产生的症状等, 结合现场观察找到故障原因, 制定故障排除方法, 最后排除故障。

关键词:加工中心,自诊断功能,故障诊断,故障维修

参考文献

诊断中心 篇9

当输入了M60程序后, 液压及检测装置示意图如图1所示:

APC装置动作时序图如图2所示:

a、X轴执行G30.Z0程序, X轴移动到机床第二参考点位置, B轴回零点位置。

b、交换臂关闭电磁阀动作, 使油缸驱动交换臂快速关闭, 交换臂到一定角度时, 交换臂关闭减速位置开关SX74得到确认信号交换臂开始慢速到关闭位置, 交换臂关闭位置开关SL73得到确认信号, 交换臂到90度位置。

c、工作台松开电磁阀动作, 使工作台台板上四个拉爪松开, 松开开关SL62得到确认信号, 工作台开始吹气, 将拉爪内切屑末吹出。

d、工作台升起电磁阀动作, 工作台左右两定位销伸出, 将整个支架托住工作台台板升起, 直到支架升起开关SX8得到确认信号。

e、工作台左右两边定位销电磁阀动作, 使两个定位销同时缩进, 同时左右两边定位销缩进检测开关SL84、SL85得到确认信号。

f、工作台自动交换装置顺时针旋转电磁阀动作, 使液压马达驱动整个旋转装置将旋转180度, 当旋转到一定角度时, 减速开关得到减速确认信号, 支架开始慢速旋转, 同时两边定位销电磁阀掉电, 是两定位销同时伸出, 支架两边的槽口随着支架慢速旋转将两个定位销轻轻的滑入到槽口内, 两边定位销紧紧的锁住支架的角度180度, 支架旋转180度检测开关得到信号确认, 表明自动交换装置已经旋转到180度。

g、工作台下降电磁阀动作, 使工作台下降直到下降检测开关SX84得到确认信号。

h、工作台松开电磁阀掉电, 使工作台台板上四个拉爪紧紧的夹紧工作台, 之后, 工作台吹气停止。

i、交换臂开启电磁阀动作, 使油缸驱动交换臂开启到SX72位置, 得到交换臂慢速确认信号, 交换臂开始减速运行到开启位置, SX71检测到交换臂开启确认信号。

j、交换工作台原始位置SL75得到确认信号, 表示工作台已经到原始位置, 交换完毕。

2. 以ACE-HM630、TH6563X63为例, 详细诊断分析APC装置的常见故障

ACE-HM630卧式加工中心, 自动交换工作台时, 整个支架已经升起但没旋转180的动作。故障诊断分析, 工作台交换装置要旋转180度须具备以下条件:a、支架升起检测开关SX83得到确认信号。b、左右两个定位销迅速缩进且检测定位销缩进开关SL84、SL85得到确认信号。检查, 支架升起开关SX83已经得到确认信号, 正常。支架左边定位销缩进检测开关SL84已经得到确认信号, 正常。检查右边定位销缩进开关未得到确认信号, 有故障。手动控制右边定位销的电磁阀, 右边定位销没有动作。由于定位销是通过油缸控制的, 右边定位销没有缩进和油缸的动作有很大关系。拆开油缸, 发现油缸内活塞的油封坏, 油缸内卸油, 压力不足, 导致定位销没有缩进动作。更换油缸油封后, 交换正常。

TH6563X63卧式加工中心的工作台自动交换动作比ACE-HM630卧式加工中心的简单。但两者同属回转自动交换方式。在维修TH6563X63工作台交换时有一例, 在机床执行L60程序时, 交换臂以旋转到180度位置, 交换臂只是没有落下动作。表明机械没有故障。观察故障现象, 机械臂已经到180度位置且有确认信号, 正常。机械臂0度位置也有确认信号, 有故障, 所以支架没有落下动作。分析故障原因, 支架回转0度、180度是由油缸来实现的, 检测元件为电磁开关。当油缸活塞运动到某一位置时, 在活塞的中间装有两片状磁铁, 电磁开关遇到磁铁后才得到位置确认信号, 拆下油缸来回活动活塞杆, 很流畅, 判断油缸正常。测量电磁开关电源24V, 正常。更换0度电磁开关后, 交换工作台流畅。

3. APC装置的维护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3.1. 通过工作台交换装置的手动操作进行时, 安全性小, 要注意进行每个操作。

3.2. 工作台交换之前应该发出切削液停止和主轴停止指令。

3.3. 检查各个减速动作, 如果没有减速动作, 将会对检测开关造成严重的碰撞, 减少检测开关寿命。

3.4. 经常检查工作台交换装置液压马达的旋转情况, X轴、B轴进给、旋转定位准确, 各个传动部件、齿轮、轴的润滑到位, 减少磨损。

3.5. 保证各个检测装置检测灵敏, 感应面无灰尘、无油腻。每一班保证工作台清洁无铁屑沫。

3.6. 由于APC装置是液压控制系统, 故对液压压力要求很高, 应随时保证液压压力正常。一般为0.5-0.6MP。

4. 结束语

认真分析了APC装置的动作时序及电气原理, 使我们的维修技术进一步涨进, 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摘要:卧式加工中心的工作台自动交换装置简称APC装置, 一般有回转自动交换方式和移动自动交换方式两种类型。加工中心配置工作台自动交换装置, 使其携带工件在工位及机床之间转换, 从而有效的减小定位误差, 减少装夹时间, 达到提高加工精度及生产效率的目的。车间有卧式加工中心ACE-HM630、TH6563X63, 其工作台的交换方式采用回转自动交换方式。本文主要综述此类机床APC装置的电气动作时序及常见故障分析。

关键词:APC装置动作时序,常见故障诊断分析,维修与维护

参考文献

诊断中心 篇10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整群选取该院收治的中心型肺癌患者共138 例, 收治年限均在2013 年8 月—2015 年2 月之间, 将138例患者通过抽号随机分成两组, 每组患者69 例。 对照组:该组共42 例男性患者, 27 例女性患者。 年龄跨度为55~76 岁, 平均年龄为 (65.25±1.50) 岁。 观察组:该组共41 例男性患者, 28 例女性患者。 年龄跨度为54~75 岁, 平均年龄为 (65.18±1.45) 岁。 两组中心型肺癌患者的性别分布以及平均年龄基线资料, 通过SPSS16.0统计学软件进行计算, 能判定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1.2 方法

对照组:该组患者使用MRI影像技术进行检查, 选用的仪器是万东i-Open0.5T全身成像系统, SE的序列分别为T1WI400/16 ms、T2WI3600/87 ms, 厚层为7 mm, 层间距为2 mm, 然后对患者进行横、矢和冠状位扫描[2]。

观察组:该组患者使用CT技术进行检查, 采用日立4 排螺旋CT, 扫描电压为120 k V, 电流控制在210~250 m A, 扫描视野为35 cm。 以3 m L/s的速度将100m L的优维显进行静脉推注, 从胸骨上凸处到肺底进行7~10 s的扫描, 患者在扫描状态下需要屏气[3]。 扫描结束之后, 进行常规的胸部增强扫描。

1.3 评价指标

对两组中心型肺癌患者的确诊率进行统计对比, 当该项评价指标的数值越高时, 可确认检查效果越显著。

1.4 统计方法

两组中心型肺癌患者的检查对比数据, 均采用SPSS16.0 统计学软件计算, 计数资料采用[n (%) ]表示, 采用 χ2检验, 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过检查之后, 观察组中心型肺癌患者的确诊率为94.20% (65/69) , 明显优于对照组中心型肺癌患者 (P<0.05) , 具体结果见表1 所示。

3 讨论

肺癌属于恶性增殖性疾病的一种, 由于各种致癌因素所导致, 对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了重大威胁, 其发病人数和死亡率均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 其中以中心型肺癌最为常见[4]。 中心型肺癌是发生于支气管肺段以及气管上的肺癌, 临床症状通常表现为胸痛、咳血、咳嗽以及憋气等[5]。

中心型肺癌患者的癌细胞一旦发生转移, 将会直接影响到患者的生命安全。 若能尽早确诊, 并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措施, 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因此, 采用何种手段提升中心型肺癌的确诊率也成为了医学工作者研究的一个重要部分[6]。 MRI具有极高的软组织分辨率, 是以往检测中心型肺癌的重要手段之一, 但是漏诊和误诊率较高。

现在广泛使用的多层螺旋CT检查具有很高的密度分辨率, 通过平扫以及增强扫描, 并且结合多平面重建, 能够将支气管腔内肿块以及支气管壁不规则增厚清楚地显示出来, 而且还能够观察到病变的位置和肿瘤对周围组织的损害程度, 对分期和定位有着重大的意义[7]。 而且CT检查属于非入侵性检查的一种, 不会给中心型肺癌患者造成任何创伤, 很容易被患者所接受, 因为具有极高的疾病确诊率, 这种检查方式已经成为了诊断中心型肺癌的主要影像手段。

经过该调查研究, 观察组中心型肺癌患者的确诊率为94.20% (65/69) , 明显优于对照组中心型肺癌患者 (P<0.05) 。 王柯、罗新民和吴红霞[8]三位学者在《CT诊断中心型肺癌的准确性及MRI补充诊断的意义》的研究中得出, 与MRI影像技术检查相比, CT技术检测的确诊率明显较高, 与该实验研究结果一致。

综上所述, 在临床上使用CT进行诊断, 确诊率较高, 可有效减少误诊情况, 值得广泛推荐使用。

摘要:目的 分析CT用于中心型肺癌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 整群选取该院收治的中心型肺癌患者共138例, 收治年限均在2013年8月—2015年2月之间, 将138例患者通过抽号随机分成两组, 每组患者69例。其中一组患者使用MRI影像技术检查, 称为对照组;另一组患者使用CT技术检查, 称为观察组。然后对比两组患者的确诊率。结果 观察组中心型肺癌患者的确诊率为94.20% (65/69) , 明显优于对照组中心型肺癌患者 (P<0.05) 。结论 针对中心型肺癌患者, 在临床上使用CT进行诊断, 确诊率较高, 可有效减少误诊情况, 值得广泛推荐使用。

关键词:CT,中心型肺癌,临床价值

参考文献

[1]Ambrosini V, Nicolini S, Caroli P, et al.PET/CT imaging in different types of lung cancer:An overview[J].European Journal of Radiology, 2012, 81 (5) :988-1001.

[2]孙民峰, 李维昌, 贺光辉, 等.CT导引下经皮穿刺组织间植入125I放射粒子治疗中心型肺癌的疗效[J].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3, 33 (23) :5853-5855.

[3]曹鹏程.16排螺旋CT诊断早期中心型肺癌的临床价值[J].中外健康文摘, 2014, 10 (26) :63-64.

[4]张荣恒, 高江晖, 郭文伟, 等.CT联合MRI对中心型肺癌的临床诊断意义及准确性[J].中国实用医刊, 2015, 10 (14) :71-72.

[5]程艳艳, 刘芝艳.支气管动脉CTA:动脉直径与中心型肺癌的关系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 2013, 11 (3) :256-258.

[6]蒋龙.64排螺旋CT诊断早期中心型肺癌临床价值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 2014, 10 (30) :146-147.

[7]张颂谦.CT诊断中心型肺癌的准确性及MRI补充诊断的临床价值[J].延边医学, 2015, 10 (8) :72-74.

上一篇:卓越能力下一篇:领导者的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