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翻浆的原因及防治(共4篇)
道路翻浆的原因及防治 篇1
摘要:由于雨水侵入而造成的基层翻浆,随着时间的推移,沥青路面会出现坑洞、网裂、沉陷等一系列损坏现象,同时会加剧水的侵入,最终导致路面行车舒适性和安全性降低、养护成本增加、路面使用寿命缩短。
关键词:道路翻浆,道路养护,道路安全
1 翻浆发生的机理
翻浆的过程,主要发生在季节性冰冻地区,集中在夏秋之交或秋季。由于降水下渗使地下水位升高,进入冬季,当路基表面开始结冰时,土孔隙内的自由水首先开始结冻,形成冰晶体,当温度继续下降时,与冰晶体接触的弱结合水被吸引至冰晶体上冻结,于是与冰晶体接触处土粒上的水膜变薄,由于水分子的吸引作用,路基下温度高处的水分不断向上移动,当水源供给充足时,发生连续移动,就使路基上大量聚冰,形成聚冰层,如果聚冰层过厚,路基中水分冻结后体积膨胀,如超过孔隙所能容纳的数量,就要引起路基冰胀,严重时造成路面隆起开裂。春季气温回升,路面结构层及路基开始化冻,由于路面结构层的吸热和导温性较强,使结构层本身及路基上面的土层融化,因而冰冻层上融化水分不能向下或两侧排出,使路基上部处于过湿状态,当温度继续升高,融化至聚冰层时,路基温度更大,有时甚至超过液限,这样路基化冻过程中的强度显著降低,以致丧失承重能力,在行车作用下发生鼓包、开裂、冒浆等状况,路面大量破坏,形成翻浆。
2 影响翻浆发生的因素
2.1 土质
粉性土易发生翻浆,这种土的毛细水上升较高且快,在负温作用下水分聚流严重,土体强度下降快,失去稳定性;黏性土毛细水上升虽快,但速度慢,只有水源充足情况下,才能形成翻浆;砂性土在一般情况下不会发生翻浆。
2.2 温度
一定的冻结深度和冷量是形成翻浆的重要条件。初冬温度较暖,且冷暖交替出现,温度为0~5℃时停留时间较长,冻结线长期停留在路面下较浅处。大量的水分聚流到离路面很近的地方,容易发生翻浆现象。反之,如果冬季一开始就很冷,冻结线很快下降到距离路面较深的地方,土基上部聚冰少就不易出现翻浆现象。春季化冻快,天气骤暖,土基急速融化会加重翻浆的程度。
2.3 水分
翻浆过程就是水分在土基中转移、变化的过程。地势低洼路基附近的地表水及浅的地下水能提供充足的水源。加之若雨水过多,土基含量加大,地下水位增高,所以会形成翻浆现象。
2.4 路面结构
翻浆现象和路面结构是有紧密关系的。路面结构对翻浆有一定的影响。如果在比较潮湿的土基上铺筑黑色路面,因该路面结构透气性差,路基中的水分不能通畅地从表面蒸发出来,使路基强度降低,在行车荷载的作用下就会出现严重的翻浆现象。
2.5 行车荷载
道路的翻浆现象是通过行车荷裁的作用暴露出来的,当其他条件相同时在翻浆季节和翻浆路段上交通量越大、车辆越重,翻浆也会越多、越严重。
3 路面翻浆防治措施
3.1 做好路基排水,适当提高路基高度
在取土方便的路段,宜用透水性良好的土填筑路基,这样可以增大路基边缘至地下水或地面水位间的距离,保持路基上部土层的干燥,防止在冻结过程中路基因水分聚冰而失稳,适当加高路基是一种比较经济易行的常见措施。
3.2 增加路基填土高度
在路基设计时,应使其满足一定的填土高度,使其保持在干燥或中湿状态,当路基填土高度较低,地下水位较高时,冻结过程中水分的供给就越充分,迁移的水量就越多,这样引起道路翻浆的可能性就越大,因此提高路基的填土高度是一种简便易行的措施,同时路基填土高度提高,水分向路基表面迁移的距离就显著增长,大部分水在迁移到路基表面之前就能冻结,这样也可以大大减少路基表面的聚冰层厚度,从而减少其融化后的含水量,降低道路翻浆的程度。
3.3 铺设隔离层
可以在路基一定深度范围内铺设透水型或不透水型的隔离层,透水型的隔离层常用的材料有碎石、砾石、粗砂、无纺布等材料;而非透水隔离层目前常用的材料有沥青土、沥青材料,以及一些塑料薄膜等,两者的目的都是隔断毛细管水上升进入路基上部,以保持路基上部始终处于干燥状态,防止道路翻浆的发生。
3.4 更换路面结构层
路面结构层的种类对道路的翻浆也存在较大影响,在容易引起翻浆的道路地段,其垫层可以用砂砾、粗砂或中砂铺成砂砾垫层,具有较大的空隙,能隔断毛细管水的上升,化冻时不仅能够蓄水,也可以作为排水通道进行排水,减少路基的积水。不仅如此,砂砾垫层在冻融过程中体积变化小,可减小路面的冻胀和沉陷,而且砂砾垫层具有一定的强度,可以作为应力扩散层,能够将路面传来的荷载进一步扩散,从而减小路基的应力和应变,减少路面荷载对道路路基的损害。
3.5 添加化学外加剂来处理道路翻浆
通常在处置道路翻浆的过程中,可以采用化学固化剂进行处理,向土中添加一些化学固化材料,用来吸收土中的水,由于胶结作用使土颗粒紧密胶结在一起,形成具有一定强度且致密性的混合土体,降低道路翻浆发生的可能性,常用的固化剂有水泥、石灰等,随着高分子化学的发展,各种复合材料、混合材料、化合材料、聚合物材料等新材料也陆续应用到土工工程中,这给土体加固提供了极好的发展前景。
3.6 优化路线设计
在施工前期路线的选线过程中,应调查路线沿线的地质、水文及气候等情况,尽量避免翻浆等地质不良的路段。并且路线走向应尽量与当地冬季主导风向平行,防止降雪和风吹雪在路基两侧堆积。此外,还可设置缓边坡的流线型断面来防止翻浆的发生。
4 道路日常养护
4.1 秋季养护
秋季养护的主要工作是排水,尽量防止水分进入路基。路面经常处于潮湿状态,使路基发软开始翻浆,应及时在路肩上开挖横沟,排除表面积水,沟宽30~40cm,间距5m左右,沟深至路面基层以下,高于边沟底。路面坑洼严重地段,除设置横沟外,还应顺路面边缘修纵向小盲沟或渗水井。
4.2 冬季养护
冬季养护的主要工作是防雪、除雪和防冰。
防雪:在积雪轻微或较多的路段,可以采用不同材质栅栏临时性防雪;在积雪较严重地段,还可设置防雪棚、溜雪槽、防雪走廊等。
防冰:采取的最简单的临时办法是在冰面上撒雪,较好的办法是在结冰的路上撒铺一层砂、炉渣、矿渣、小砾石或碎石、石屑等。
4.3 春季养护
养护的主要工作是抢防。一是在交通量较小、重车通过不多的公路上,可用木料、树枝等维持通车,翻浆停止,路基渐趋稳定后,应及时拆除柴排,恢复路基原状。二是在翻浆严重路段,应控制重型车辆通过或令车辆绕道行驶。
4.4 夏季养护
养护主要工作是修复翻浆破坏的路基、路面,采取根治翻浆的措施。一是挖换土壤,换填砂性土或碎(砾)石,分层压实铺设路面。二是排除路表积水,及时修补路面沟槽和路肩坑洼使其平整。三是换铺粒料。四是设置砂桩,可在行车道部位开挖圆形或矩形的渗水井,将井内的水掏出并加深,当渗水停止后,即填入粗砂或碎(砾)石,以形成砂桩。
5 结论
道路翻浆是高速公路的主要病害之一,发生频率相当大,对道路质量造成严重影响。一旦发生翻浆现象,将会给道路带来严重的损害,甚至带来行车安全问题。在具体工作中,要因地制宜,针对不同的地区或条件,根据翻浆产生的原因,选择适当的处治措施,从源头上杜绝翻浆现象的发生。
参考文献
[1]胡厚田,白志勇,等.土木工程地质[M].2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赵树德,廖红建,等.土力学[M].2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道路翻浆的原因及防治 篇2
一、影响翻浆的因素
道路翻浆主要暴露在路基潮湿、冰冻作用严重、筑路材料缺乏等路段, 很多道路因填土高度不足、压实不够、路面结构薄、养护差、排水不良造成翻浆, 交通量逐年增大和车辆严重超载亦是主要原因之一。
路基开始冻结, 土层中的水分在温差作用下产生聚流, 水分开始由土基深部向上部移动, 在冻结线附近逐渐形成聚冰层, 在聚冰层的作用下, 有时产生断裂或鼓胀, 破坏土体骨架, 降低土体承受强度, 到春天化冰时, 路基土层开始融化, 路面下的土层又比路肩下的土层化得快, 于是路基下的残余的冻土形成凹槽状, 化冻后的水分难以排出, 在行车作用下形成翻浆。
(一) 土质。
粉性土是最容易翻浆的土, 该土的毛细管水上升较高、较快, 在0℃以下水分聚流严重, 且当土中水分增多时强度降低很快, 容易失稳。粘性土毛细水上升虽高, 但上升速度较慢, 因此, 只有在水源供给充足、且土基冻结速度缓慢的情况下, 才可能形成比较严重的翻浆, 砂土在一般情况下都不会发生翻浆, 它在冻结过程中水分聚流现象很轻, 同时该土即使含有大量水分, 也能保持一定强度。
(二) 气候。多雨的秋天;暖和的冬天;骤热的晚春;春融期降雨等都是加剧湿度积聚和翻浆形成的不利气候。
(三) 水。
翻浆过程就是水在路基土中转移、变化的过程。地面排水困难, 路基填土高度不足, 边沟积水或利用边沟作农田灌渠, 路基靠近坑塘、地下水位较高的路段, 提供的充足水源是形成翻浆的重要因素。
(四) 行车荷载。
道路翻浆是通过行车荷载作用最后形成和暴露的。在其它条件相同时, 在翻浆季节交通量愈大、车辆愈重, 则翻浆就会愈多、愈严重。
(五) 人为因素。
设计方面, 对远景交通量估计不足, 路基设计高度不够, 在特殊水文地质地带, 没有防治翻浆的措施;施工方面, 填筑时用大量粉质土、腐殖性粘土等;压实时, 土不是处于最佳含水量, 路基压实度不够;养护方面, 主要是排水不畅, 如排水沟阻塞, 路面路肩积水, 为水分渗入路基创造了条件。
二、翻浆的防治
(一) 提高路基, 加强排水。
根据实际情况提高路基设计标高, 使路基上部土层远离地下或地表水面, 使毛细水上升不到路基上部, 同时由于加大了临空面, 有利于水分的蒸发, 可减轻路基潮湿程度, 同时也有利于路基的排水。路基加高的数值, 应根据当地冻土深度, 路基土质和水文情况, 以路基最小填土高度及临界高度确定, 一般应保证路基处于干燥状态。在加强路基排水方面, 如路基为边沟需确保排水纵坡或扩宽边沟;如路基为挖方地段, 路基高度不能再增加, 若不满足排水要求, 水分就会停积侵入路基, 在路面下形成含水层;加强路基排水还可设置截水沟, 用以阻截山坡流向路基的水流。良好的路面路基排水可防止地面水或地下水侵入路基, 使路基土体保持干燥, 从而减轻冻结时水分聚流的来源, 这是预防和处理翻浆的重要措施。
(二) 修隔温层。
在路面下铺一层炉渣、矿渣、碎砖等材料。因其小孔隙多, 传热能力小, 可使它下面的土层不冻结或减小冻结深度, 起到预防翻浆的作用。隔温层的厚度一般为20至50cm, 其宽度要比路面每边多30至50cm。
(三) 降低地下水位。为了不让地下水大量上升到路基上部土层, 可设法降低地下水, 常用以下两种方法,
1、设置渗沟。
当地下水位较高时, 可在边沟底下设置排水渗沟, 以降低地下水位。2、路肩盲沟。为排除春融期路基中的自由水, 达到疏干路基上部土体的目的, 可在路肩上设置横向盲沟, 盲沟应用渗水性良好的碎砾石填充, 沟底宜做成4%至5%的坡度, 盲沟出水口应高出边沟水面30cm。
(四) 改善路面结构。
1、铺设隔离层。
当地下水位或地面积水位较高, 路基处于潮湿或过湿状态, 且又不宜提高路基时, 可铺设隔离层。隔离层铺设在路基顶面以下0.5至0.8m处, 目的在于隔断毛细管水上升进入路基上部, 防止在负温差时的水分积聚, 以保持路基上部处于干燥状态。隔离层按使用材料的不同, 可分为透水和不透水两种。透水的隔离层是采用碎石、砾石、粗砂、无纺布等材料铺成的, 厚度为0.1至0.2m。不透水的隔离层可用沥青土 (厚2.5至3.Ocm) 、喷洒沥青材料 (2至5mm) 或者铺油毛毯、塑料
◇薄膜等做成。为防止“翻浆传染”。应将每端处理的长度王延长2m~3m, 并将路槽做成斜面, 用不透水层封闭。2、
正
平铺设石灰土、煤渣石灰土垫层。石灰土的水稳性和冻稳
性较好, 能减轻路基的冻胀和翻浆。但在重冰冻地区潮湿路段不宜直接采用, 须与其它措施配合应用, 如石灰土下铺设砂垫层。煤渣石灰土防治路基翻浆的作用与石灰土大致相同。
(五) 打桩。
打桩可分为砂桩和木桩。砂桩起到蓄水、疏干路基土层和排走路基水分的作用, 由钻孔填砂做成, 孔径为30cm~50cm, 按梅花形布置, 间距为1m~2m, 宜填粗砂;木桩可起到稳定路基的作用, 设置方法与砂桩相似, 只适宜轻冰冻的地下水类翻浆。
三、日常养护
(一) 冬季养护。
中心是减轻水分的聚集程度, 防止水分渗入路基。应及时清除翻浆路段的积雪, 使冰冻线下降, 减轻水分向上层的聚流程度。要经常上路检查, 如发现路面出现坑槽、裂缝要及时修补, 发现有翻浆苗头的路段和未来得及处理的路段, 要做好准备工作, 准备好抢防用料, 以免措手不及。
(二) 春季养护。
春季是翻浆的暴露期。春天到来时, 要经常上路检查, 清除路肩积雪, 排出路面融化积水。设立标志, 调整车辆行驶位置, 减少碾压翻浆地方
的次数, 限制特重车辆的通过。如路面有裂纹松散, 要加铺磨耗层, 在翻浆路段每隔4m~10m开挖一条横向明沟, 宽40cm左右, 深度在化冻层下5cm~15cm左右。明沟用完后可以用砂砾料 (碎石) 回填, 做成路肩盲沟, 如翻浆严重, 在交通繁重地段要采取措施保证通车, 可以用加铺路面、铺柴排法或草袋填筑方法维持通车。
(三) 夏季养护。
夏季是翻浆的恢复期, 夏季养护的中心内容是修复翻浆破坏的路面, 加强排水设施, 加固路基和路面结构, 对翻浆路进行观察、研究, 决定采取的根治措施, 从以上介绍的方法中挑选一种或几种进行根治, 恢复和改善原有路面。对翻浆路, 需挖出翻浆泥, 按原来路面结构层次序进行分层回填, 务必填实, 使路面恢复原来结构, 平整坚实。对局部车辙较深的, 要将翻浆泥部分挖出, 按原路面结构重新回填修整。
四、结束语
浅析公路翻浆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篇3
1 翻浆发生过程
冬季路基开始结冻, 不断向深处发展, 上下层形成了温度坡差。在负温区内, 土中的毛细水, 自由水首先结冻, 薄膜水逐渐移向晶体而结冻。在正温区内, 下层水分向零度等温线附近移动, 气态水由于冷处比暖处气压小而移向冰晶体, 凝成液态水而结冰;毛细水通过毛细作用上升移向冰晶体, 部分冻结, 部分转变为薄膜水以补给负温区的水分转移。从而造成大量水分积聚在土基上层, 由于气候的变化, 零度等温线不断下移, 形成一层、两层或多层聚冰层。土基中水分冻结后体积膨胀, 由于土质不均匀, 使路面冻裂或冻胀隆起。
春季气温回升到零上, 土基开始解冻, 由于路面导热性大, 路中的融解速度较两侧快, 水分不易向下及两侧排除, 土基上层便呈现过湿状态。当融解到聚冰层时, 土层的湿度有时会超过液限。土基承载力极低, 在车辆通过时稀软的泥浆便会沿着开裂的路面缝隙挤出或形成较深的车辙和鼓包, 即形成翻浆。
2 翻浆的原因分析
路基翻浆产生和一系列因素有关, 主要由路基土质、水、温度、行车荷载及其它因素共同决定。其中, 土质、水、温度是道路产生翻浆的自然因素, 而行车因素, 设计及施工中的人为因素也对翻浆的产生起到一定的作用。
2.1 水。
水是翻浆最基本最主要的因素之一, 翻浆的过程, 实质上就是水在路基中迁移、形态转变的过程, 是形成翻浆的重要条件。在道路修筑过程中, 无论是地下水、地表水及大气降水都会对路基的性能有重要影响。因此, 降低地下水水位, 并及时将路基范围内的水分排出, 是保证路基施工质量, 防止路基产生翻浆的重要方面。
2.2 路基土质。
不同类别的路基填土, 在水的作用下, 所产生的变形积累是不同的, 各类土冻前土基含水量和冰冻期聚冰量有显著差异。一般说来, 粉性土是最容易产生翻浆的土。这种土属于细粒土, 它的透水性小, 吸湿性大, 毛细作用强烈, 在0℃下水分聚流现象严重, 一旦土体水分增加其强度很快降低, 水温性较差, 很容易翻浆。因此, 应避免采用该类土体, 当必须采用时, 可采用石灰土或水泥进行改良后使用。
2.3 温度。
翻浆的发生主要集中在初春季节, 因为初春季节的气温不是稳定, 促使土体中水的聚流和聚冰, 当工程区域早晚温差较大时, 使得冰冻线长期停留在路面下较浅的地方, 使得大量水分聚流到距地面很近得地方, 土基上部聚冰少, 翻浆现对就少, 因此, 采取必要措施, 在路基中设置隔离层或保温层是比较有效的防治翻浆的方法。
2.4 其他因素。
公路翻浆是通过行车荷载的作用, 最后形成和暴露出来的。而设计及施工时人为因素也会对翻浆产生一定影响。路基设计高度不够, 路线没有避开不利的水文地质地带, 或缺乏防治翻浆的措施, 以及路面结构不当、厚度偏薄等, 填筑方案不合理, 不同土质填料混杂填筑, 或采用大量的粉质土、腐殖土、盐泽土、大块冻土等劣质填料以及分层填筑时压实度不足, 都会导致翻浆的产生。
3 防治翻浆措施
3.1 提高路基高度, 加强路面结构。
设计阶段, 应对路线经过的地质情况进行充分勘察, 尽量避开水文地质不良地段, 如果难以绕避, 应采取处理措施, 降低地下水位或适当填高路基填土。路面结构设计时, 考虑采用整体性好的半刚性基层及底基层, 将荷载作用均匀地扩散到路基上。并根据实际情况采用水稳性好的材料设置垫层, 调节路面的水温性能, 减少地下水对路面的影响。
3.2 注意填料的选择及合理的处理措施。
采用水稳性好、冰冻稳定性好、强度高的粗颗粒土换填路基上部, 可以提高路基的强度和稳定性。当采用不同土类的土填筑路基时, 根据填料的透水性大小合理配置, 进行分层填筑。若填料不符合设计要求, 应对填料进行改良, 如掺加石灰土或水泥土等。
3.3 设置隔离层或隔温层。
在聚冰层以下和地下水以上适当处, 设置隔离层, 其高度一般宜高出地表水位25cm, 有效厚度一般为20cm。可在其上下面设防淤层, 或反铺土工织物防淤。隔离层可采用碎石、砾石、粗砂、土工布等, 上下面宜设3%~4%拱度。防淤层材料的选择, 应该综合道路等级确定。另一种隔离层为不透水隔离层, 可选用3cm厚含沥青8%~10%的沥青土或6%~8%的沥青砂, 或沥青油毡、塑膜等。
隔温层可设置在路基上部或路面底基层处, 以延缓和减小负气温的强度;材料选择矿渣、炉渣等, 厚度一般诶20~50cm。
3.4 完善排水设施。
由于翻浆病害的产生和水有直接影响, 因此, 做好排水设施对于防止病害的产生有重要作用。尤其对于路堑不良地段, 要加大排水设施的建设, 边沟要深, 且做好沟底的防渗, 排水系统应健全、通畅, 防止水流在边沟内长期滞留。施工过程中路床必须始终保持在良好的排水状态。
3.5 采用路基防冻方法。
路基尽量在冬季到来之前完成填筑, 并及时施工路面层, 以达到良好的防冻融效果, 如果路面结构层不能及时铺筑, 应采取有效的防冻措施。根据经验推荐一下几种有效的防冻方法。 (1) 采用石灰土或水泥土填筑路基预防冻土。停工前最后一层填筑时, 在填料中加入一定量的石灰或水泥, 填筑后由于石灰或水泥吸收土壤中的水分而凝固, 从而与填料一起形成固结的整体, 阻止降水渗入路基, 达到防冻目的。 (2) 将过滤土工布或塑料编织袋直接铺在土基上, 上面铺30~50cm厚的砂砾层。该方法施工速度快, 效果明显。
结束语
路基产生翻浆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应针对产生翻浆的原因进行细致的分析, 采取具体的、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 提高路基高度, 增强路面结构强度, 选取合理的填料形式并设置隔离层、隔温层, 完善排水设施, 采取防冻方法, 可有效防止路基翻浆的产生。
参考文献
[1]刘相儒.浅谈路基冻融病害的处治和预防[J].公路工程与运输, 2008 (6) .
城市道路的翻浆及其防治 篇4
关键词:城市道路,翻浆,人工路基,天然路基
城市道路的翻浆是城市道路施工中经常遇到的问题,也是影响城市道路使用寿命的重要因素,翻浆之病害在土建工程中也是频频发生的,因此,处理翻浆已经成为工程建设领域中的一项不可或缺的工作。
所谓翻浆,就是指路基或基层混合料中含有泥块,在外力作用下路面发生严重的弹簧状变形,并伴随着开裂的现象。泥块是造成路面翻浆的根源。泥块是由细粒土和水分构成的,造成翻浆的两个重要因素是细粒土和水分,二者紧密结合,缺一不可,只要失去其中一个要素,就不会产生翻浆现象。施加外力是促成翻浆出现的外部因素,无论是路基还是基层,当内部含有泥块时,一般凭肉眼是看不出来的,必须用振动压路机反复碾压数遍方能发现,因此检查翻浆的唯一手段,就是用振动压路机反复碾压路基或基层。路基一般分为人工路基和天然路基两大类型,而天然路基是最常采用的路基形式,天然路基的翻浆时至今日也没有一种能够很好地预防的办法,只能通过压路机振动发现后进行现场处治。
1 预防人工路基翻浆的措施
人工路基和基层一般都是经过人工选料、配合比计算并通过机械方式拌和而成的混合料,在选料与拌和过程中可以进行有效地控制产生翻浆的因素,具体的预防措施有以下几方面:1)对天然的土工材料进行严格的选择,测定其原始含水量和塑性指数,当检测结果符合要求时方能使用。2)对天然砂砾的选择,要采取过筛的方式进行,过筛时要设专人检查其中有无泥块,若有泥块,应及时清除。3)严格控制混合料的含水量,并应控制含水量在最佳含水量的±1%之内。4)混合料掺水拌和时,一定要拌和均匀,如果拌和不均匀,一块水多,另一块水少,则水多的地方很可能出现翻浆。
2 天然路基翻浆的处理办法
1)根据翻浆程度的严重与否,可采取不同处理深度的办法。a.翻浆不明显即稍有翻浆,软弹变形的局部隆起小于5 cm,则处理深度一般在0.2 m左右。b.翻浆明显但不太严重,软弹变形的局部隆起在5 cm~10 cm之间,则处理深度一般在0.5 m左右。c.翻浆明显且严重,软弹变形的局部隆起大于10 cm时,则处理深度一般大于1 m。2)处理翻浆所用的材料应根据翻浆程度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a.翻浆不明显时,采用天然砂砾或石灰土或原土晾晒风干的办法进行处治。b.翻浆明显但不太严重时,采用水泥稳定砂砾进行处治。c.翻浆明显且严重时,采用分层处治的办法。底层用大于30 cm的河卵石或片石用人工摆放整齐,摆放时应遵循大面朝下,相互挤密和空隙填充的原则,空隙填充指第一层摆放石头形成的上部不平整,需用较小粒径的石头填充,使第二层具有一个较平整的底面。一般至少摆放两层,层多不限,可根据翻浆程度确定。上部用水泥稳定砂砾进行封面处理。3)对于翻浆特别严重的地段,在采用上述2)中c条的办法时,可用水泥砂浆对卵石空隙进行逐层灌浆,使之更加坚固。对于人工路基和基层的翻浆处理,一般采取同种材料置换的方式。即挖出含有泥块或含水量偏大的材料,换以纯净的或含水量适中的材料夯实即可。
3 造成城市道路路基翻浆的原因
1)城市地下设施的损坏,造成设施漏水或跑水,而使地基遇水软化变形。
常见的容易损坏漏水的地下设施有自来水管道、污水管道、供热管网等以及与其配套的各类检查井。
2)地下水的浸渍作用以及地下水的毛细作用。
a.地下水量较大,一般为流动的水,地下水对细粒土的软化作用。b.地下水量较小,一般为静止的水,但通过毛细孔的表面张力而上升至路基表面使路基软化。
对于地下设施的损坏所造成的渗漏现象,应当查找地下设施的损坏部位,对损坏部位进行修复,然后处理周围的翻浆。
对于地下水的毛细作用所造成的翻浆,其处理的方法也比较简单,一种是采取消除地下水表面张力的办法,就是采用砂砾置换法,由于砂砾的孔隙较大,使孔隙水的表面张力大大降低。一种是采取黏土阻隔的办法,黏土材料几乎无孔隙,也就堵塞了毛细水上升的通道。
对于流动性的地下水,必须采取排除的办法,才能彻底解决翻浆问题。其解决的办法主要采用修筑盲沟,即沿着地下水流动的方向开挖一条水渠,渠内填筑粒径均匀的卵石层,以形成良好的排水通道,将地下水排出路基范围。
2004年阳泉市在进行三角线道路工程维修时,就曾遇到大量的地下水从路基通过,使土质路基产生很严重的翻浆现象,当时怀疑是自来水管道破损,经过联系市自来水公司和铁路机务段供水处等相关单位反复进行查找,结果未曾发现有自来水管道破损的迹象。 后来查明原因,原来是该路南侧建筑物的背后有一座100多米高的土山,地下水就是从这座土山下面渗出来的,阳泉俗称“控山水”,针对所查明的原因,我们开挖了深1.5 m,宽2 m,长120 m的盲沟,沟内填筑粒径为10 cm~20 cm的河卵石,将地下水引入污水检查井顺利排走。在城市道路下面修筑盲沟应注意以下几点要求:1)盲沟的修筑方向必须顺着流水的方向,这样才能因势利导。2)盲沟的填筑材料必须采用大颗粒材料,粒径不得小于10 cm,而且粒径尽量均匀,以形成大的排水孔道。3)盲沟与污水检查井连接处应铺设不小于10 m长的钢筋混凝土排水管道,目的是为了防止卵石冲入检查井而造成原污水系统的堵塞4)用于连接的钢筋混凝土排水管的排水坡度一般采用1%,因为坡度太大会带走盲沟卵石,太小会产生沉淀。5)钢筋混凝土连接管与盲沟的连接处应修筑一个槽形方井,槽口对准盲沟方向,槽身则用于规范和限制流水的方向。
其排水平面示意图见图1。
经过这样的处理之后,该条道路经过四年多的运行,再未发生过翻浆破坏现象,其连接管的排水非常顺畅,可谓流水潺潺。
城市道路的翻浆有的可以预防,有的则防不胜防,对于可以预防的翻浆,要积极采取预防措施,把翻浆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对于防不胜防的翻浆,要积累经验,针对不同情况,采取相应的处治方案。
参考文献
【道路翻浆的原因及防治】推荐阅读:
道路翻浆防治09-09
《翻浆》阅读答案10-20
翻浆冒泥治理措施07-07
浅谈翻浆冒泥整治09-14
道路照明光污染及防治07-14
新道路交通事故伤残标准的缺陷及其原因07-21
道路交通事故防治07-08
道路施工裂缝原因分析06-12
近期重大道路交通事故原因分析09-16
公路及城市道路建设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