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市场和个体

2024-12-20

尊重市场和个体(精选7篇)

尊重市场和个体 篇1

原标题:正确理解新“两个凡是”, 尊重市场和个体

收录日期:2012年10月28日

2012年10月, 中国政府网公布《国务院关于第六批取消和调整行政审批项目的决定》, 旗帜鲜明地提出来, “凡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能够自主决定, 市场竞争机制能够有效调节, 行业组织或者中介机构能够自律管理的事项, 政府都要退出。凡可以采用事后监管和间接管理方式的事项, 一律不设前置审批。”

这新的“两个凡是”提得非常及时。2012年从中国政治经济的大背景来看, 有一重要特点, 即这是我国确立市场经济作为经济体制改革主要目标的整整二十周年。同时, 从我国改革开放的实践来看, 当前也确实处于一种市场经济和政府统制经济并存的格局, 由于种种原因, 进一步深化改革遇到了障碍, 尤其是国有经济和政府部门改革的滞后, 使中国改革到了一个十字路口。在此关键时刻, 国务院能够旗帜鲜明地提出这新的两个凡是, 意义实为重大, 也非常紧迫。分析这两句话, 尤其是第一个凡是, 其实就包含了两个层面的凡是:一是凡公民能自决的, 政府都要退出;二是凡市场能调节的, 政府都要退出。这里实际上是向人们展示一个信念, 即中国的改革其实是应该从一个完全信赖政府、信赖计划, 不相信市场、不相信公民个人自决的模式转向越来越尊重市场和个体, 越来越尊重客观经济规律的, 走向趋于符合比较完善的市场经济要求的道路上来。

一、尊重市场和个体

根据经济学家张维迎的解释:市场经济之所以优越, 足够引起经济发展和社会福祉的增加, 就在于它从人性出发, 认为人是利己的经济人。市场经济不仅承认这种人的本性, 而且从这个本性出发设计了一套机制, 让互不相识的、利己的个人对各自的行为负责, 并实现相互合作, 共同促进社会进步。这种机制就是“看不见的手”, 即价格机制, 并通过企业、企业家、利润这些概念形成一套经济体制。既然我们承认市场经济的合理性, 那么在经济体制方面, 进一步改革的核心问题仍然是建立和健全竞争性的市场体系, 使市场能够在资源配置中充分发挥基础性的作用。因此, 尊重市场和个体是必需的。关于这个问题, 本文强调三点:其一, 应尽量发挥人们自由创业和自主择业的积极性, 鼓励创新, 给民间资本以足够的生存空间和发展空间。显然政府应少干预经济。其二, 尊重个体的所有权。要使市场交换能有效地进行, 一个重要条件就是必须要有明确的所有权关系。明确所有权, 市场主体能自由处置自己的物品, 并且在所有者的个人经济活动中代价和收益之间建立明确的关系, 即每个经济主体以尽可能少的成本投入得到收益的最大化。这样竞争才能充分, 才能形成有效的经济刺激机制, 这是市场能够有效运转的最大动因。所以, 尊重个体的所有权是发展、完善市场经济所绕不过去的问题。其三, 尊重市场和个体还需要良好的法制制度对市场的游戏规则加以规范和执行, 这显然是政府的责任, 也是当前比较欠缺的。

二、当前市场化进程受阻的主要表现

我们说四年前全球金融危机对其后整个世界经济的影响, 在发达国家明显表现为政府干预的增加以及政府监管的扩大。而在新兴市场经济国家也包括我们中国, 政府同样是越来越多地卷入经济, 难以自拔。从我国具体情况看, 市场化进程受阻, 主要表现在: (1) 国有经济仍控制着国民经济的制高点 (一般称为“经济命脉”) , 国有企业在石油、电信、铁道、金融等重要行业继续处于垄断地位;这种垄断既表现为经济性的垄断, 即国有企业凭借由政府倾斜政策所支撑的巨大经济实力, 足以压制竞争对手;也表现为行政性的垄断, 就是政府利用行政权力保护与自己利益有关的国有企业 (也包括某些本地的非国有企业) , 排除竞争对手或者限制竞争。目前, 社会上对国企议论比较多的是由于垄断所引起的效率低下、竞争不公、分配不公以及民营经济的受限制、受挤压等严重问题。如果国企不做出改变, 不改革, 那么其他市场化改革就是空谈; (2) 各级政府握有支配土地、资金等重要经济资源流向的巨大权力。目前, 各级政府和国有企业控制着过多的经济资源, 特别是土地和资本资源, 并且把其中大部分投入到盈利性的企业中去, 与民争利。这种情况是不正常的; (3) 现代市场经济不可或缺的法制基础尚未建立, 各级官员有着很大的自由裁量权, 通过多种手段对企业的微观经济活动进行频繁的直接干预。如最近媒体所报道的某地方政府对富士康企业大规模招工进行财政补贴一事, 显然地方政府这种行为属直接干预经济, 既不尊重市场经济的公平法则, 也扰乱了劳动力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因此, 从中国的现实情况看, 政府对市场的过度干预仍然是对市场经济平等竞争等原则的主要威胁。所以, 有关方面应该有一个更彻底的、更实际的改革思路。

三、新“二个凡是”应深刻认识, 并切实执行

(一) 根据经济学家吴敬琏的建议, 治本之策是继续推进国有经济有进有退的布局调整。

应当坚持1997年中共十五大决定的方针, 国有经济逐步从一般性的竞争性部门退出。这虽然是老话题, 但在今天国有垄断大企业实力不断增强, 而民营经济和个体经济不断萎缩的复杂局面下, 此提法无疑为各界敲响警钟。尊重市场和个体, 尊重客观经济规律, 大力放手让市场去试, 让公民自己去决定, 哪些是市场真的干不了的, 国民自己真的没法决定的, 需要政府来帮忙的等等, 应由市场来判定。

(二) 政府的反思。

实践证明, 政府必须是一个超然的角色, 理论上讲其利益不可能从某单个企业直接获得, 而应该是来自整体经济的繁荣, 来自一个开放创新、欣欣向荣的健康市场。在当下深化改革的关键时刻应有反思。

反思之一:政府的基本职责就是提供公共品。目前, 在我国有许多公共品供给出现了严重的短缺。例如, 社会保障基金、公租房建设都有很大缺口。这些正是“全民所有”的国有资本用得其所的地方。多年前就有过这样的建议, 应当将万亿元的国有公司股权划拨到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 用以归还国家对老职工的社会保障欠账, “做实”他们的个人账户。

反思之二:政府应该维护一个公平开放的市场秩序, 让企业可以自由竞争, 消费者可以从中受益。搭好台, 自然就有逐利的企业家去拼了命地发展经济, 包括一些所谓的基础建设和公共经济领域, 等等。政府要提供的最重要和唯一的基础设施就是当好裁判, 保护好公民和企业的平等产权, 其他就应大胆放手。“我无事而民自富”。所谓有效政府, 则是政府应当在纳税人的监督之下, 改善政府的管理, 杜绝贪污和浪费, 做到低成本、高效率地为公众提供服务。

反思之三:政府要严格遵守宪法和法律, 实现依法行政。在目前的中国, 各级政府在配置土地、资金等资源方面拥有过大的权力, 对政府活动边界又往往不够明确, 这样就使一些官员掌握过大的自由裁量权和寻租机会。针对这种情况, 必须在削减各级政府支配经济资源权力的同时, 切实保证所有政府官员在执行自己的职能时严格遵纪守法, 防止他们以国家的名义侵犯公民的基本权益。近年来,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国务院制定了一系列限制政府行政权力的法律法规, 现在的问题是如何保证这些法律法规得到切实的执行。进一步说, 如何真正把国家的权利体系妥善安置到一个合理的制度框架中, 能够受到法律的有效制约, 这才是改革的深水区。

经验上也证明, 越是政府退一步, 市场就进一步, 越是政府权力少一点, 公民权利多一点, 经济就会越发展, 人们的生活也会越幸福。理解新“两个凡是”也是对中国过去30多年改革经验的总结。国家经济要发展, 人民要幸福, 这是必由之路。

摘要:最近, 国务院旗帜鲜明地提出“凡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能够自主决定, 市场竞争机制能够有效调节, 行业组织或者中介机构能够自律管理的事项, 政府都要退出;凡可以采用事后监管和间接管理方式的事项, 一律不设前置审批。”这为我国进一步深化改革指明了方向。

关键词:新“两个凡是”,尊重市场和个体,“公共服务型”政府

参考文献

[1]王晓林.市场经济整体理性与科学发展.经济学家 (成都) , 2009.121.

[2]尚芳.农民工养老保障再成“焦点”[J].中国社会保障, 2010.8.

[3]柯健.建设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 (太原) , 2009.6.

尊重个体 绽放多彩 篇2

教育的目的是促进人的发展,完善人的自身。差异化教育就是要整合教师教育方法、学生的个体智力,打破“千人一面”的规范化教育模式,根据社会需求、办学条件和学生素质有针对性地开展多样化的教育教学工作的一种教育模式。特别是当前农村初中小班化现象日益突出,在小班中探索并进行差异化教学更有必要。基于此,笔者就农村初中如何有效实施差异化教学谈谈一些体会。

一、正视差异性,端正平常心

一是认识学生。学生个性差异的存在是个既定的事实,无论是教师还是家长,我们都无法改变。所以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不要一味埋怨学生不聪明、调皮、不专心、厌学,不要埋怨家长不重视,换一个角度看,端正平常心。其实每一个体的知识、能力、思维等发展各不相同,个体差异的存在理所当然。特别是农村的孩子大多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朴实,他们就像一块块尚待雕琢的璞玉。

二是了解差异。个体是有差异的,有的学生成绩好,有的学生体育好,有的学生文艺好,有的学生性格好,有的学生动手强,有的学生会做家务,还有的很会写情书,但在作文上却“心不在焉”。可我们却还一直把眼光放在成绩上,缺少关注他们的特长。

三是理解家长。一个孩子,对于教师的工作来说,可能只是几十分之一或几百分之一,但对于一个家庭来说,是绝对的百分百。身为家长都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愿,自己的孩子某些方面不如别人的孩子,他们在老师面前也会觉得有些没有面子。这时候,如果教师一味地批评和指责孩子和家长,家长只能会迁怒于孩子并失去信心,对教育孩子的效果来说,可能是适得其反。

二、提升人文关怀,促进多元发展

(一)关心学生,让每一学生都能沐浴阳光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说过: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尊重、信任的师生关系。教师要赢得学生的信任与热爱,必须首先要做到关心尊重每一个学生,这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因为只有在师生互相尊重、和谐的环境中,学生才能大胆地发表他们的见解,他们的主人翁精神才能得以释放。我们要尊重学生的兴趣、志向、选择、性格、情感。我们要平等地对待成绩不同的学生,平等地对待智力和能力不同的学生,平等地对待自己喜欢和不喜欢的学生,平等地对待有不同家庭背景的学生。

有人说:如果你把别人看成是天使,那你天天生活在天堂里;如果你把别人看成是魔鬼,那你就天天生活在地狱里。这句话同样也可以用到我们的教育上:如果你把学生看成是天使,那你天天生活在天堂里;如果你把学生看成是魔鬼,那你就天天生活在地狱里。

(二)尊重差异,探寻差异化教学路径

生命个体的不同是一种合理性存在,学生个体内和个体间的差异是一种教育生态资源,是我们开展差异化教育实践的逻辑起点。要研究和甄别学生群体和个体差异,如同医生为病人治疗要先进行诊断,教育临床诊断是差异化教育的前提,没有教育临床诊断就无法在真正意义上实施有差异的教育。要对每个学生的背景状态、教育起点、发展目标、出现目前状态的原因及教育策略等系列问题做出认真的分析和判断,有针对性地设计出有差异的教育方案。

1.教学方式的差异化。

为了适应不同学生在学习和思维上的不同需要,要建构灵活而务实的课堂教学模式,实现教学方式的差异化。我们知道,对于一篇文章、一道题目,学生的领会有深有浅,因而,我们的教学也要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在教学中,不妨先让学生谈谈自己的阅读感受,第一感受,第二感受,然后设计易,中,难几类不同层次的问题,让学生进行充分的思考,再回答,这样,便可最大程度地照顾到各种不同程度的学生,让学生自己去选取适合自己的问题来进行思考回答,继而,鼓励丙等程度的学生去做乙类题,乙等程度的学生去做甲类题,甲等程度的学生去向老师要求更难的题来做,这样,不仅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照顾,并且还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差异化的作业设置。

针对学生在作业的态度、积极性、能力、完成作业的速度和质量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在作业结构和内容上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实施差异化的作业设置。如,让学生选择喜欢的题目做一做,有时间做几道就做几道;有如在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是最大的难点,这是所有语文教师都一致公认的。那么作文教学怎样进行差异化教学呢?在我看来,正确的做法应该是,鼓励学生大胆地写,充分地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意,就行了,字数不一定要多,只要表意准确就行,我们的学生,将来未必多能成为大文豪,因此不必要用培养文学家的要求来对待他们呢?照以上设计的做法,写作水平高低的学生都会各有所得,皆大欢喜,学生也就不会对作文“望而生畏”了。当然,通过激励的方式来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对于特别怕写作文的学生,只要他的作文里有一两处肯定的句子,就适当地给予表扬,他的通顺的语句就会越写越多。而对于程度较好的学生,你要表扬的就不仅是通顺的句子了,而是精彩,也即有文采的语句,巧妙的谋篇布局,见解深刻的思想观点,等等,同样地,他今后也会写出越来越多的精彩语句,他的文章结构将会越来越精美,他的思想也会表达得越来越富有逻辑性。类似地,通过学生大胆的写,教师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给予不同程度的鼓励,那无疑,学生的作文水平将会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3.差异化的说话训练。

说话往往是自信心的表现,说话既有课堂的师生对话,也有平常的语言交流。学生都是各有个性差异的个体。有的爱说话,有的喜沉默,有的性格外向,有的性格内向,有的沉默好静,有的活泼好动,这在教学上,要求我们就要因人而异,至少是要开口,有的学生可以说在整个读书生涯中都很少开个口,特别是农村的孩子大多沉默寡言。作为教师尤其是语文教师,无论如何,都应该确保班上每个学生敢说话,会说话。其实现在的教材,和日常生活紧密联系的说话题材很多,许多题材就是训练学生说话,甚至可以在课堂表演。事实上对于一个班级来说,除了少数约占百分之十左右的学生以外,其他学生可以说简直没机会,或是没能力来进行这样的说话训练,因此我觉得,要多给学生机会,多鼓励学生来进行说话练习。我的做法是,在语文课上,回答问题无所谓对错,只要肯开口就行,学生开口了,再给他们讲说话的规矩,怎样开头,怎样结尾,中间如何说得有层次,有条理,这是对于中等程度学生的训练,对于程度好的学生,再提诸如如何把话说得精彩,幽默生动等较高的要求。一句话,同样是要根据学生的性格差异及学习程度的高低来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训练,只有如此,也唯有如此,才能让一个班的学生的说话能力和说话水平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进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差异无处不在,承认差异,才能满足学生差异化需求,促进学生激发潜能,个性发展、主动发展、充分发展,让每个生命都绽放出精彩!

尊重个体差异, 实行科学评价 篇3

一、提出问题的背景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 教育评价在理念和方法上发生了质的变化。建立一套能激励学生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发展的评价体系是基础教育改革的目标之一。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的有机结合, 既能有效地引导学生关注自己的学习过程, 起到激励和导向作用, 又能对教学效果和成绩进行判断和总结。这是一套科学的评价体系。

在教学实践中, 我们发现, 要使形成性评价比较客观、精确地反映学生的学习过程和行为表现, 评价的内容和标准就要因人而异, 既要能使“优等生”从中得到成功的体验, 激发其获得成功的动机, 又要使“学困生”得到鼓励, 使这一层面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学习能力也得到发展。这就要求我们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实行差异性评价。

例1:张琳是我所任教班级中一个认真、勤奋学习的女生。由于认知能力赶不上较好的学生, 加上小学英语基础欠佳, 学得很吃力。根据我们设置的形成性评价表和标准进行评价, 她在课堂上总是怕讲错而不敢参与课堂活动, 听写、朗读较差, 每月的综合评价等级都因为上述原因不能达到良好等级。她在作业本上写着“英语太难学了。我拼了命都没有考到80分, 怎么办?”

在英语“学困生”群体中, 张琳仅是一个代表。她的例子提醒了我们对弱势群体英语学习评价必须重新思考。我们应该正视他们个体发展的差异性和发展的不均衡性, 在进行形成性评价的同时, 进行个体差异性评价的探究。所谓差异性评价, 就是以科学的方式, 持人文的态度, 以学生为主体, 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对学生的学习情感和态度、策略和方法、认知能力和发展水平进行自我评价、小组评价、老师和家长评价, 通过客观公正、因人而异的评价, 引导学生认识自我, 面对差异, 善待差异, 帮助学生矫正偏差, 完善和发展自我。通过差异性评价, 从多角度观察、评价和接纳学生, 积极寻求和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 发现和发展学生的潜能。对不同学生实施针对性的教育, 为学生个性化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 让每一位学生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

二、实行差异性评价的必要性

1. 多元智能与差异性评价。

Cardner的多元智能理论告诉我们, 每个人都拥有多种智能, 只是这几种智能在一个人身上以不同方式、不同程度组合存在。多元智能观的核心在于善待学生的个体差异, 使每个学生都能接受同样好的教育, 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因此, 实行差异性评价是多元智能理论的具体体现。

2.《英语课程标准》 (以下简称《标准》) 呼唤差异性评价。

《标准》强调个性化教育, 指出英语教学应“力求满足不同类型、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 使每个学生的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英语教师永远要尊重学生, 在英语教学过程中, 要用差异性评价的激励机制促进学生的每一个进步, 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3. 学生对外语学习存在心理差异。

《外语教学心理学》 (朱纯) 在学习者心理状态和个别差异中指出, 学习者的智力和语言天赋、学习动机和态度, 都是影响外语学习的内在原因。其他如学习者的认知方式、认知情感、个性特征等原因也对外语学习有一定的影响。这些因素因人而异, 这些心理上的个别差异, 也正是在相同的外部条件下学习者之间学习效果不同的重要原因。差异性评价能帮助学生认知自己, 合理定位, 降低学习焦虑, 建立自信, 有利于促进全体学生的平衡发展。

4. 学生的生活环境、社会关系存在差异。

从理论到实践, 我们在参与形成性评价的整个实验过程中都充分地体会到, 每一个学生与其接触的外界都存在着极大的差异, 这些差异无一不在影响着学生的学习状态。差异性评价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着眼于终身学习和全面发展, 体现评价的针对性原则, 是较强的素质形成性评价。它以正效应给予被评价者终生学习的内驱力。

三、差异性评价的实践和体会

在教学评价过程中, 如何使个体差异性评价发挥其激励和导向作用, 使“优等生”得到更快的发展, “学困生”能增强信心, 实现学生的全面、均衡的提高, 我们进行了不懈的探索, 取得了一些经验。

1. 评价要以学生为主体, 发展为目标。

评价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 中学英语差异性评价正是通过评价, 探究每一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增植和进步, 而不是在于评价哪个学生聪明或愚蠢”。只有让被评价者作为主体, 积极参与评价活动, 才能使他们在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自我改造等自我教育中产生效益, 他们的主体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才能不断地完善和发展。

2. 注意形成性评价的可操作性。

对于当前的大班教学, 我们有时要进行简单的、操作性强的评价, 这样才能一次评价多位学生, 方便当堂操作, 也可减轻老师的负担。

3. 坚持发展性原则, 保持动态评价。

人的水平和能力是处在不断发展和变化中的, 教育也是一个动态过程。学生在不同的阶段认知能力和水平都有差异, 保持动态评价, 可以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 减少终结性因素, 增多激励的功能。

例2:在评价学生日常口语会话能力这一评价项目上, 我把同一学生的不同次评价列成表, 进行动态评价。见下表:学生口语会话能力评价表

这样做的目的是指导学生把着力点定在争取不断前进和提高上, 自己与自己的过去比, 给“学困生”以肯定和鼓励, 从而调动他们的内驱力, 使每个学生在动态评价中都能看到发展的空间, 并以此来激励自身的发展。

4. 建立激励机制, 让学生清楚地看到自己成长的轨迹。

激励机制是调动和保持学生学习兴趣的兴奋剂, 是促进学生自身发展的内动力。实行差异性评价, 承认差异, 尊重差异, 让教育在关爱学生的全面发展上聚焦, 能有效地激励不同层次的学生取得进步与发展。如我们开展“单词竞赛”, 设立“成绩进步奖”等, 给予学生一个小小的奖品或在学生的个人评价表加分, 都会成为学生不断进步的动力。

5. 关注差异性评价的反馈作用。

我们采用“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评—家长评”的多维评价方式, 及时把信息反馈给家长, 与家长一起帮助学生有效地运用学习策略, 把握学习方向, 采用科学方法, 提高学习效率, 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 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尊重个体差异的美国教育 篇4

1.强调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美国教师把每个学生看成具有独特的发展模式和发展速度的个体,允许学生按自己的发展速度来获得知识。例如,在小组活动中,每个学生都会发挥不同的作用,有的学生逻辑思维强,就由他来布局谋篇;有的学生擅长书写,就由他来执笔;有的学生绘画能力强,就由他来找或画图。

2.发展学生智能,挖掘学生潜力,发挥学生独创性。美国的教师在“教”的过程中大胆放手,把更多的时间、空间让给学生,尽可能地把讲授内容组织成为能启迪学生思维的一系列问题,鼓励学生不唯书,不唯师,培养他们敢于怀疑、反驳、否定别人的精神。在美国课堂,教师或者让学生自己阅读一下规则,然后在遵循规则的基础上进行发挥与创新;或者只把调查需要的步骤列出来,给出一个实例,让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课题进行调查。学生通过小组讨论,设计出整体思路,回家再查找一些相关资料,最后设计出各自的作品并且在课上、学校或教育局进行展示。

3.用丰富、生动、活泼的课外活动来扩大学生的视野,促进学生的学习。美国的教师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积极开展各种课外活动,帮助学生增长知识、开阔视野、发展智力和个性、展现才能,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竞争意识。在美国的维斯康新州的Kenosha学区,每年都会有BOB(Battles of Books)比赛,小学生从四年级到五年级需读30本规定的课外书,比赛时考官说出一句话,参赛者需答出此句的出处及作者的名字。此类比赛大大激发了学生的读书兴趣,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4.尊重学生。美国教师尊重学生体现在细节之中,即使是把学生的作品送给来访的客人,也需要得到学生本人的许可。美国的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教学远比不上中国,但他们的教育教学充满民主气氛,而且会从各个方面去欣赏每一个学生,所以,美国学生的创造性比中国学生强得多。

5.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地统一在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中。美国学校的每次活动都有明确的目的。例如,在学校组织的郊游活动中,教师设计的每项活动有其特定的设计意图,并且能使学生自己总结、感悟一些道理。在这种教育下,孩子们会很自然地成长为有爱心、有信心、有好奇心、有上进心、会与人交往的鲜活的人。

尊重个体差异,落实基础教学 篇5

一、试卷内容范围结构与大体分析

本次的检测范围包括八年级(上)册10个单元的全部内容。试卷题型分为卷I和卷II两大部分,其中卷I占70分,卷II则30分,共100分。

单选题相对弱化了对语法知识的考查,但试题所涉及的内容多,知识面广,特别强调在交际场合中考查语法、词汇、习惯用语和固定搭配的用法。10个小题考查了考生对8个语言项目,覆盖面广。通过设置不同的情景,让语法测试题目变得更加具有交际意义。

完形填空涉及基础知识与阅读理解。它既能考查对上下文逻辑关系的理解,又能考查具体的语言项目,如词组搭配,词语辨异,语法关系等。该试题所选的文章题材与学生生活实际贴近,难易比较适中,同时也教育学生如何面对友谊和理解人性。

阅读文章共三篇,文章长度适中,选材丰富。此题考查学生是否具备根据上下文猜测词意进行推理等思维活动,识别选择归纳所提供的信息,探索语篇中的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的阅读能力,从而达到获得正确的语言信息的目的。

任务型阅读不仅测试学生的语言知识能力和阅读能力。 其目的提高考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英语的能力。本题的生活真实性强,话题也和学生的学习与生活想接近。

写作是测考生的写作能力,因为没有小作文为铺垫,作文有点难。全段的这道题(分值20)的平均分:9.61,得分率只有0.57。

二、学生对各题得分情况分析

本次考试的的英语试题为四大块:听力检测,知识运用,阅读理解,书面表达。相比上学期较有提高。本人抽取了我校3、4两个班的得分情况作为样本,详见下表:部分小题平均分、得分率。

失分原因:

1.学生的基础知识不够牢固,运用不够准确,灵活性较差,后进生多。

2.基本语法概念模糊,后进生几乎错选答案,在单项选择中体现了这一点。

3.学生的知识面狭窄,句子的基本结构把握不好,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不强。后进生极有个性,不爱学习英语。

4.学生平时做的题型少,比如说单项选择的A部分和十五个小题的完形填空,学生平时没做过这方面的练习。

5.平时教师只注重基础知识的提高,而对于有一定难度的题,讲解不多。

三、教学反思与应对策略

1.教学反思:面对乡镇中学竞争压力也很大,须深入分析原因,提出对策,培优补差十分重要,而补差,关注后进生的个体差异又是重中之重。

(1)基础知识不够扎实。全卷两部分卷I满分仅1人,与中考要求差距很大,有部分学生得分率很低,这说明知识再认与再现方面亟待加强巩固。提高后进生得分重在夯实基础。

(2)学生学习习惯养成不佳,后进生边缘化。态度不够端正,学生平时完成的题型少,比如说单项选择的A部分和十个小题的完形填空,学生平时没做过这方面的练习。

2.今后教学工作的策略

(1)夯实基础,培养后进生做题能力。学校十分重视时间投入。教学效果有进步,但不太明显。同时,应注重答题方法和技巧的指导。要求教师在评讲练习和测试卷时,重点是讲答题方法和技巧;听力训练不能间断。

(2)重视阅读理解答题技巧的训练,培养后进生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

(3)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关注社会热点,培养后进生学习兴趣。

在平时课堂中,应多涉及到社会热点问题的阅读及讨论,如福利彩票、环境保护、计算机的国际化与网络化、甲型H7N9流感、荣辱观教育等。讨论社会热点问题,富于时代气息的内容,会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启迪他们的思维,这类阅读题大多会设计在阅读理解的回答问题之中。

(4)加强分层教学实验的研究,尊重后进生的个体差异。 为了能使每个学生在英语这门学科上有所进步和提高,分层要求 、分层辅导、分层落实是关键。要求教师精心备好课, 精心设计每次训练题。首先应明确一个观点是“决不能放弃任何一个学生”。只是在落实时区别对待,尽可能激发差生的学习热情,学一点总比不学的要好。

教学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篇6

一、个性化是有效交往的前提

教学的本质是交往, 有效的交往是如何发生的?让我们考察课堂, 到课堂中去发现答案。

教师在课堂上拿什么去交往?拿文本去交往, 照本宣科无一例外学生讨厌。受学生欢迎的是教师个性化处理后的文本、个性化的问题、个性化的讲解。大凡优秀教师都具有鲜明的个性, 能对文本进行个性化处理, 善于个性化解读、提问、讲解。教师在课堂上拿个性化处理后的文本与学生交往, 最受学生欢迎。教师在课堂上需要从学生那里得到什么样的交流?教师需要从学生那里得到的是学生对文本的个性化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这样, 教师才能了解到不同学生学习的真实情况, 据此作进一步的交往, 形成积极有效的互动。直至真正理解。

学生在课堂上拿什么去交往?拿对文本的个性化解读或对教师提问的个性化回答去交往, 学生需要教师结合实际的鲜活的个性化解读、提问, 以受到启发, 据此生成自己独特的感受。同时也需要同学对文本个性化的解读, 对问题个性化的回答, 促进自己理解感悟, 这也是同伴交流的效应。

听课中不时会见到课堂上讨论无人发言, 合作学习流于形式, 互动动不了等状况, 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 但关键是教学不体现个性化, 教师一提出问题, 紧接着就让学生回答, 学生没有思考的时间, 没有形成个性化的答案, 只有观望。解决这样的问题不可能一蹴而就, 须致力于形成班级尊重个性的文化氛围。

二、个性化是通向创造性的桥梁

素质教育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标, 探索20多年了, 我们还没有找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理想渠道。如何使课堂教学成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主阵地呢?这方面西方教育给了我们一些启示。中国教育的优势是重视知识性, “双基”教学扎实。西方教育的长处是重视个性、创造性。

个性与创造性是有联系的。个性就是个别性, 独特性。独特性中有创造性成分。创造有两个尺度, 一是超越自我, 二是超越现实。超越自我, 超越现实都要有独特性、差别性, 也就是个性。个性与创造性是相通的, 有本质联系的。创造性是个性的特殊形式, 个性中蕴含着创造性。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必须尊重学生的个性, 让学生学会个性化地观察、思考, 个性化地理解、解答, 养成个性化观察事物、思考问题的习惯。

对任何教学素材, 只要让学生进行个性化处理, 就会出现创造性成分, 要么观察有创造性, 要么思考有创造性, 要么呈现有创造性, 要么结果有创造性。只要教师善于发现, 及时引导, 及时激励, 长期坚持, 学生的创造能力一定会逐步增强。学生的创造性火花是在个性化观察、思考中得到激发、形成的, 个性化在创造能力培养中起桥梁作用。个性化沟通了知识性与创造性之间的联系, 使学生学习知识和培养创造能力得以同步进行, 相得益彰。

三、个性化是学生自信心的源泉

学生的自信心来源于成功。个性化可以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获得成功感。一个后进生按自己的个性去思考回答问题时, 尝试思考对他而言就是一大进步, 一大成功, 如果这个思考对同学还有启发帮助, 得到同学认可, 这时他的自信心必然产生了, 多次个性化观察、思考, 会带来多次成功, 多次成功会使他信心倍增。个性化可以让优等生、中等生和后进生都能回答回题, 获得成功感, 得到同学的认可和老师的肯定, 激发自信心。从这个角度说, 个性化是学生自信心的源泉。

尊重个体差异,落实基础教学 篇7

一、试卷内容范围结构与大体分析

本次的检测范围包括八年级(上)册10个单元的全部内容。試卷题型分为卷I和卷II两大部分,其中卷I 占70分,卷II 则30 分,共100分。

单选题相对弱化了对语法知识的考查,但试题所涉及的内容多,知识面广,特别强调在交际场合中考查语法、词汇、习惯用语和固定搭配的用法。10个小题考查了考生对8个语言项目,覆盖面广。通过设置不同的情景,让语法测试题目变得更加具有交际意义。

完形填空涉及基础知识与阅读理解。它既能考查对上下文逻辑关系的理解,又能考查具体的语言项目,如词组搭配,词语辨异,语法关系等。该试题所选的文章题材与学生生活实际贴近,难易比较适中,同时也教育学生如何面对友谊和理解人性。

阅读文章共三篇,文章长度适中,选材丰富。此题考查学生是否具备根据上下文猜测词意进行推理等思维活动,识别选择归纳所提供的信息,探索语篇中的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的阅读能力,从而达到获得正确的语言信息的目的。

任务型阅读不仅测试学生的语言知识能力和阅读能力。其目的提高考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英语的能力。本题的生活真实性强,话题也和学生的学习与生活想接近。

写作是测考生的写作能力,因为没有小作文为铺垫,作文有点难。全段的这道题(分值20)的平均分:9.61,得分率只有0.57。

二、学生对各题得分情况分析

本次考试的的英语试题为四大块:听力检测,知识运用,阅读理解,书面表达。相比上学期较有提高。本人抽取了我校3、4两个班的得分情况作为样本,详见下表:部分小题平均分、得分率。

失分原因:

1.学生的基础知识不够牢固,运用不够准确,灵活性较差,后进生多。

2.基本语法概念模糊,后进生几乎错选答案,在单项选择中体现了这一点。

3.学生的知识面狭窄,句子的基本结构把握不好,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不强。后进生极有个性,不爱学习英语。

4.学生平时做的题型少,比如说单项选择的A部分和十五个小题的完形填空,学生平时没做过这方面的练习。

5.平时教师只注重基础知识的提高,而对于有一定难度的题,讲解不多。

三、教学反思与应对策略

1.教学反思:面对乡镇中学竞争压力也很大,须深入分析原因,提出对策,培优补差十分重要,而补差,关注后进生的个体差异又是重中之重。

(1)基础知识不够扎实。全卷两部分卷I满分仅1人,与中考要求差距很大,有部分学生得分率很低,这说明知识再认与再现方面亟待加强巩固。提高后进生得分重在夯实基础。

(2)学生学习习惯养成不佳,后进生边缘化。态度不够端正,学生平时完成的题型少,比如说单项选择的A部分和十个小题的完形填空,学生平时没做过这方面的练习。

2.今后教学工作的策略

(1)夯实基础,培养后进生做题能力。学校十分重视时间投入。教学效果有进步,但不太明显。同时,应注重答题方法和技巧的指导。要求教师在评讲练习和测试卷时,重点是讲答题方法和技巧;听力训练不能间断。

(2)重视阅读理解答题技巧的训练,培养后进生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

(3)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关注社会热点,培养后进生学习兴趣。

在平时课堂中,应多涉及到社会热点问题的阅读及讨论,如福利彩票、环境保护、计算机的国际化与网络化、甲型H7N9流感、荣辱观教育等。讨论社会热点问题,富于时代气息的内容,会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启迪他们的思维,这类阅读题大多会设计在阅读理解的回答问题之中。

(4)加强分层教学实验的研究,尊重后进生的个体差异。为了能使每个学生在英语这门学科上有所进步和提高,分层要求 、分层辅导、分层落实是关键。要求教师精心备好课,精心设计每次训练题。首先应明确一个观点是“决不能放弃任何一个学生”。只是在落实时区别对待,尽可能激发差生的学习热情,学一点总比不学的要好。

上一篇:用户消费心理下一篇:敏捷物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