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绣新工艺

2024-10-18

刺绣新工艺(精选7篇)

刺绣新工艺 篇1

一、辽西满族刺绣的历史

辽西指的是锦州, 盘锦, 葫芦岛, 朝阳, 阜新, 而满族民间刺绣也是指以辽宁省一带为中心的民间刺绣。《后汉书·乌桓传》1载:“妇人能刺韦, 作文秀, 织毛布。男子作弓矢、鞍勒, 锻金铁为兵器。”辽西一带冬天寒冷, 人们大都穿着皮衣, 为了美感起见, 妇女们均在皮衣上刺绣以装饰。“东胡支流契丹族织纫、刺绣十分发达。五代初, 契丹族汲取汉文化, 积极发展纺织、冶铁业, 同周边民族开展商业贸易活动。公元916年建立辽国后, 丝绣业取得了大的发展。”第一是因为辽国通过战争俘虏了很多具有个中国手艺的工匠。“应天皇后从太祖征讨, 所俘虏的人数有技艺者置之帐下, 名属珊, 盖比珊瑚之宝”——《辽史·国语解》。由此可见, 在当时辽世宗设置了续锦院, 使得有刺绣手艺的俘虏有任务做。第二是因为官营的手工区也就是绞锦院进行刺绣、织纫, 为皇家制作刺绣品。据调查得知这些续锦院分布在辽上京、中京、祖州。中京道宜州设弘政县 (今辽宁锦州义县) 绞锦院, 用来安排河北定州的一些俘虏工匠做刺绣任务。第三是因为纺织原料产地有专人提供。

二、辽西满族刺绣的发展现状

辽西满族刺绣是我国民间刺绣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地处满汉交界的辽西走廊, 所以辽西满族刺绣包含了女真族稚拙、淳朴的工艺风格, 又包括了以“生命树”“嬷嬷人”“满族神话传说2”等传统的萨满文化内容。通俗来说满族刺绣就是满汉文化交融下的产物。

(一) 锦州满族刺绣的发展现状可喜之处

1.刺绣工具的传承

辽西满族刺绣使用的一般为丝线和十字线。因为丝线光泽柔韧度好, 所以绣制精致的纹络花样图案生动形象、栩栩如生;再则十字线线体柔滑, 适用广泛, 是使用最多的绣线。刺绣常用的棉布类有平布、府绸、条格布、水洗布等;毛织类有法兰绒等;丝绸类有素缎、乔其纱等以及化纤和混纺织物。刺绣工具包括针、布箍、剪刀、锥子四种。直至今天这样的大机械化生产的条件下仍然保留着这一淳朴的技艺手法。绣品包括服饰、日用品、喜庆节令等。取材范围广, 风格多样化, 情趣生机盎然, 寓意深刻清晰, 充分表达了满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厚重文化的内涵3。

2.刺绣人才继承发展

辽西满族刺绣主要是以家庭内部老一代向下一代手把手的传授方式传承。在六七十年代出生的刺绣作者, 是拜老艺人为师, 21世纪才开始分批集中进行技术培训。据统计显示一代一代传承至今, 这个艰巨的任务落在了第四代传人王桂兰的女儿夏丽云身上, 从小便深受家中的母亲影响学习刺绣, 在今天创办了夏氏民间工艺发展有限公司。如今拥有辽西满族刺绣工艺的绣工数量还是相对乐观的数字。相信在不久的将来, 辽西满族刺绣的发展会出现一个不一样的蓝图。

3.刺绣名扬四海

第五代传人夏丽云, 在原来辽西满族刺绣的刺绣工艺基础上推陈出新并大胆的借鉴了四大名绣的工艺技巧, 创作作品, 其中她的作品枕顶《独占鳌头》和壁画《十相自在》, 荣获了2005年葫芦岛国际文化节服绣艺术精品奖。在2004年11月, 又受到了在锦州视察工作的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的亲切接见, 温总理鼓励她要把这项民族刺绣艺术发扬光大, 传承给后世子孙;时隔近一年后, 受到了辽宁省委书记李克强的接见, 李书记对其创办的夏氏民间工艺发展有限公司给予了高度赞扬和鼓励。并告诉夏丽云继承和发展辽西满族民间刺绣工艺时, 面对困难要有强烈的愿望和坚定的理念。

4.刺绣工艺保护方案

冯骥才曾说过“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表示对于民间艺术抢救工作的支持。如今21世纪, 韩流、西化慢慢的侵占着我国的文化市场, 中国的民间文化渐渐消亡下去, 引起了社会上的专家及其政府有关部门对于民间艺术的研究探索。而锦州政府为有效保护满族民间刺绣, 锦州市将满族民间刺绣列为首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并采取了保护措施:积极推进锦州满族民间刺绣协会在社区、农村、学校广泛开展技术交流工作;在锦州市区成立了满族刺绣厂, 举办刺绣学员培训班;聘请老绣工授业解惑、传授刺绣技艺的同时深入民间搜集资料;参加中国各种类型刺绣展销会;同时锦州市还将锦州满族民间刺绣列入了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并制定了五年的保护计划。在2008年, 辽西满族刺绣被列入中国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

(二) 辽西满族刺绣发展的瓶颈

1.伪劣刺绣流入市场

在世界各国文化相互交融发展的历史背景下, 辽西满族刺绣所要面临的问题是如何在拓宽自身销售领域的同时与世界进行对话。中国的经济体制正在改变, 部分绣工或者制造商为了追求更大的利益, 投机取巧, 缩小本应该有的工作量, 以较为低廉的价格冲击着优质品, 破坏了绣品的质量和文化价值底蕴内涵, 残次品充斥市场流入国外, 影响了辽西民族的名誉, 使满族刺绣失去了在社会上的一席之位。

2.现代工艺冲击传统手工业

第二次工业革命之后, 大机器生产取代了传统的手工艺, 大量机器绣品出现, 图案生动清晰, 色彩斑斓, 工作周期短效率高, 给传统的手工艺产品带来了致命的一击, 更深程度的取代了传统的手工业, 使之濒临衰亡。

3.同行的竞争

辽西满族刺绣是传承下来的民间刺绣, 影响范围远远不如四大名绣的广, 由于四大名绣已经在中国乃至整个世界占据着重要的经济中心, 赢得了世界上所有人的关注目光, 导致辽西满族刺绣发展市场受到了严重的阻碍。

总结

辽西满族刺绣以深厚的文化积淀凝聚着辽西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是我国民间工艺的瑰宝, 凭借其精湛的技艺和精美的绣品越来越得到大众的喜爱。继承昨天的, 发展今天的。新时期, 对辽西满族刺绣的保护、传承、发展创新有了更大的意义。首先辽西满族刺绣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 得到了国家的重视和保护;其次是在新老刺绣艺人中得到更好的传承;最后在现代企业和民间团体的共同努力下, 焕发出了更精彩的生命力。尽管在现代社会中遇到了挑战, 但也不乏机遇。改革开放以来, 中国魅力影响着世界潮流发展, 刺绣在中国魅力上写下绚烂篇章, 未来满族刺绣也将红动全球。

注释

11.林梅村.丝绸之路考古十五讲, 第一版.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版:42 -67页.

22 .富育光.萨满与神话.辽宁大学出版社, 1990版:67页.

33 .王光.大山的神灵.学苑出版社, 2006版:48页.

刺绣史上的里程碑——宋代刺绣 篇2

宋代画绣鼎盛的背景

在丝织品中织物需要织机,在一定的空间里由两个以上的人合作进行,装饰纹样事先经过设计,一旦开始织造则不能改变。刺绣所需要的工具很简单,是一个人可以独立完成的工作,在刺绣过程中随意性和灵活性比较强,根据需要可以变换花纹和针法,是理想的发挥个人才艺的领地。这种灵活的个性化的艺术品种一旦具备条件就会产生优秀的作品。

1.唐以来纺织品和刺绣工艺的发展

唐代丝织品产量空前增长,生产中心从北方逐渐向南转移,丝绸品种增加,绢、绫、罗等刺绣用纺织材料从数量和品种上飞速发展。纺织染料的不断发现极大地丰富了绣线色彩,各种深浅不同的适合画绣的中间色彩层出不穷。唐以前刺绣主要用于服饰和日用品。唐代佛教盛行,虔诚的善男信女们大量刺绣佛经佛像,使唐代刺绣逐渐迈进了观赏性刺绣艺术的门槛。唐以前的刺绣主要使用锁绣法,盛唐时期开始流行平绣针法,为细腻、立体地表现人物和各种物体创造了条件。题材的丰富为刺绣技法的革新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技法的进步又为题材的进一步拓展创造了条件。

2.宋代绘画的影响

宋代绘画在五代基础上发展迅速,建国之初太宗雍熙元年(983)设立“翰林图画院”,太平兴国年间(976—983)太宗又命令全国各个郡县收集古今书画。宋徽宗时进一步充实画院,提高画家地位,这种以宫廷为中心的对绘画的奖励和保护制度,为宋代绘画的飞跃发展作出贡献。宋仁宗、徽宗、钦宗、高宗都妙擅丹青,其中以徽宗最为突出,不少作品留传至今。绘画的空前繁荣必然对其他艺术门类产生影响。绘画与刺绣都是平面艺术,只是使用的工具不同,在表现方法上有很多相似之处。欲大力发扬绘画艺术的宋代艺术家们发现了用针线代替笔墨制作的画绣,这是对刺绣艺术的新的尝试。宋代强化科举制度,士大夫和文人的社会地位显著提高,他们的意识形态对当时的文化艺术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他们对画绣艺术品的欣赏和收藏刺激了这一行业的发展。

3.宋代官府对刺绣工艺的推进

宋代官府手工业大量培养和招募刺绣艺人,当时朝廷的手工业管理机构有工部、少府监、将作监、军器监,其中少府监掌管百工伎巧之政令,下辖“文思院掌造金银犀玉工巧之物,金采绘素装钿之饰,以供舆辇、册宝、法物凡器服之用。绫锦院掌织纴锦绣以供乗舆凡服饰之用。染院掌染丝枲币帛。裁造院掌裁制服饰。文绣院掌纂绣以供乗舆服御及宾客祭祀之用(崇宁三年(1104)置,招绣工三百人)。”另外,文思院下共有42个作坊,其中也设立刺绣作。内侍省里的后苑造作所是“掌造禁中及皇属婚娶名物”的,共有81个作坊,其中也有刺绣作。宫廷服饰和依仗用装饰也多用刺绣,这些机构里的绣工主要担当实用品的刺绣。由此可以看出宋代对绣品的大量需求。需求的增长使从事刺绣的人群增多,也促进了技术的提高。这是画绣艺术产生的沃土。宋徽宗于崇宁年间(1102—1106)设立绣画专科,专门制作以绘画为底稿的绣品,出现了思白、墨林、启美等著名刺绣艺人。

宋代刺绣的特点

由于观赏性画绣的出现和迅速发展,使宋代刺绣与唐、五代相比,在实用功能、题材、技法上有了突破式进展,并形成鲜明特色,达到刺绣艺术史上的高峰。

1.实用功能

刺绣可以分为观赏性画绣和实用性刺绣两类。从唐代刺绣佛像开始兴起的观赏性刺绣,到宋代以摹绣绘画为主,并在宫廷和民间流行,不仅数量多、范围广,刺绣技艺也跨入新的台阶。以宋为开端,刺绣走向观赏性画绣和实用性刺绣两条发展道路。两者题材不同,刺绣技法也有所区别。观赏性画绣以体现绘画原作精神为目的,在写实的的基础上,追求逼真的效果,开启了画绣结合的先例。实用性刺绣继承传统的刺绣,主要生产服装和日用品,受画绣艺术的影响,纹样注重写实,刺绣技艺更达到了新的高度。

2.题材

观赏性画绣与宋代绘画题材大致相同。据宋邓椿《画继》记载,宋代绘画已经分出仙佛鬼神、人物、山水树石、花竹翎毛、畜兽虫鱼、屋木舟车、蔬果药草、小景杂画等门类。从现存刺绣资料看花鸟题材比较多。宋代出现了很多著名的花鸟画家,宋徽宗也擅长花鸟画。花鸟画构图相对简单,色彩优美,符合女性审美标准,非常适合作刺绣稿本。辽宁省博物馆藏《海棠双鸟》、《梅竹鹦鹉》和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梅竹山禽》、《秋葵蛱蝶》、《黄筌花鸟册》即是典型作品。

宗教题材的作品有佛像和道教神仙故事。与唐代不同,宋代对崇佛有所节制,宋真宗以后道教高于佛教,宋徽宗更是痴迷道教。道教不断创造新的神仙,如“八仙”就是这个时期的产物。因此宋代除了佛画,还出现了道教题材的绘画,这种题材的刺绣品也比较多。辽宁省博物馆藏的《遥台跨鹤图》和台北故宫博物院藏的《老子像》即是代表作。辽宁省博物馆藏南宋绘画《仙山楼阁》纨扇(图一)构图和内容与刺绣《遥台跨鹤图》非常相似,这种题材的绘画作品在当时比较流行,刺绣艺人也竞相摹绣。实用性刺绣见于近年出土的服饰当中,以花鸟题材为主。如北苏州虎丘云岩寺塔发现的北宋初期刺绣经帙残片上的凤穿牡丹和莲花,新疆阿拉尔地区出土的北宋刺绣方袱,在中央绣四鸟四兽。故宫博物院藏山西南宋墓出土的绛色罗地绣花鸟璎珞纹残片、褐色罗地绣人物花鸟纹抹胸以及福州黄昇墓出土的牡丹、芍药、芙蓉等刺绣花边。

3.刺绣技法

宋代刺绣,尤其是观赏性画绣的蓬勃发展是在唐代的基础上形成的。唐代已经出现了适合表现人物肌理和色彩层次的平绣针法,并使用模仿绘画效果的退晕针法,日本正仓院和英国大英博物馆收藏的花鸟纹刺绣中可以找到资料。唐代绣品在形状上比较写实,但在色彩上装饰意味还很浓,如花瓣和花叶使用蓝色、褐色等人为的装饰色彩。虽然已经使用模仿绘画效果的退晕针法,但色彩跨度大,通常是不同色系的色彩跨越。用针线代替笔墨表现绘画的自然线条和浓淡笔墨,对刺绣艺人来说是新的尝试。在不断摸索和反复实践中艺人们创造出新的刺绣技法,在模仿刺绣绘画过程中不断发明新的针法,把观赏性画绣一步步推向新的台阶。下面从绣地、丝线材料和色彩以及具体针法上探讨宋代刺绣的特点。

绣地——主要有绢、绫、罗、纱。实用绣品以罗居多,有少量的纱。如南宋黄昇墓出土绣品17件,都是罗地刺绣。苏州虎丘云岩寺塔发现的北宋初期刺绣经帙残片,也以罗为绣地。观赏性绣品以绢和绫为主。因为绢和绫光滑、细腻,最接近纸的特性。另外还有少数纱地纳绣现收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绣线材料——有丝线、金线以及彩纸。丝线分劈丝细线和捻线。为了准确地表现宋代工笔花鸟画中纤细的、一丝不苟的笔墨,艺人们把丝线劈成几分之一细,用短针精工绣制,无论线条还是色彩都不逊于原作。捻线即两股丝线捻在一起的粗线,在观赏性画绣中使用很少,主要用于刺绣佛像。金线刺绣在唐代已经出现,宋代刺绣用金线分片金线和捻金线。如在辽宁省博物馆藏《遥台跨鹤图》楼阁屋脊和人物服饰都有使用。彩纸在福州黄昇墓出土的刺绣花边中以贴绣方法使用,未见于画绣。

丝线色彩——色彩的良好感觉源自对绘画的理解。摹绣绘画作品要求严格按照原作配色刺绣,宋代刺绣不象唐或实用绣品使用强烈的原色,而选择柔和的中间色,如黄褐、灰黑、灰白、粉红等,应该来自绘画颜料。在色彩过渡上不象唐代跨越不同色系,而是选择相同色系的色线,按深浅不同逐渐退晕。辽宁省博物馆藏《海棠双鸟》(图二、图三),绣一枝海棠上二鸟嬉戏的场面。这件绣品针法比较简单,但以色彩取胜。用色彩的变化真实地再现自然景物。绣面上的色彩并不多,但使用非常巧妙。海棠花瓣用白、浅黄、深黄等二段或三段退晕。花叶的色彩设计独出心裁,如开始枯黄的叶子用蓝绿色、米灰色退晕施绣,已经枯黄的则用深浅不同的黄色退晕,表现出秋日渐深的风景。鸟以黑、灰、白三种色彩绣出浓淡层次,力求立体地表现鸟的姿态。颈与腹、背相接处白、浅灰、深灰、黑色自然过渡。鸟爪绣稀疏的扎针,再配灰黑色绣线表现纹理。

针法——为了准确表现原作精髓,在反复摸索和不断创新过程中发明创造了很多新针法,可分点、线、面三种。打籽针表现点,多绣花蕊。唐代花蕊用几行齐针刺绣,苏州虎丘云岩寺塔出土的北宋早期刺绣经袱上花蕊也使用这种齐针。至少在南宋时使用打籽针法刺绣花蕊,花蕊突出于花瓣上,增强了立体效果,进一步提高了花卉的写实程度。

线则在唐代接针基础上,出现了滚针。滚针在表现曲线时自如婉转,与唐代使用的接针相比针脚短,转折灵活且不留痕迹。面的描写在原有直针、缠针、戗针基础上出现了套针,这是刺绣针法上的巨大变革。但宋代套针即不象唐代戗针一皮皮如刀切似的整齐,也没有象明顾绣套针参差排列,针针相嵌,看不出色彩的界限,而是介于两者之间,皮皮之间还能看出界限。套针的适用范围极广,它的出现使刺绣技艺迈出关键性的一大步。另外,这个时期还出现了固定粗捻线和捻金线的钉线绣,表现各种网格图案的网绣,表现鸟爪纹理的扎针,表现羽毛立体感的施毛针,表现羽毛的刻鳞针以及在纱地上按纱格刺绣的戳纱绣。总之,宋代已经出现了古代刺绣史上几乎所有的针法,明清时期的针法是对它的继承和发扬。明高濂在《遵生八笺》赞叹:“宋人绣画,山水、人物、楼台、花鸟,针线细密,不露边缝,其用绒止一二丝,用针如髪细者为之,故多精妙。设色开染,较画更佳,以其绒色光彩夺目,丰神生意,望之宛然,三趣悉备。女红之巧,十指春风,逈不可及!”

在宋代刺绣技法上不能忽视补笔渲染,补笔是摹绣绘画时出现的灵感,在作品中往往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对明顾绣产生了直接的影响。

辽宁省博物馆藏《遥台跨鹤图》(图四、图五)中几乎汇集了宋代所有的刺绣技法。在高25厘米、宽27厘米的绢地纨扇上刺绣云中仙境,西王母跨鹤飞来,楼阁亭台上二人持幢相迎,周围奇山云水,松柏环绕。作品运用了多种材料,如劈丝细线、双股粗捻线、片金线、捻金线等。针法丰富,几乎囊括了南宋时期的所有刺绣针法,大胆使用补笔手法,为作品增添光彩。最华丽精彩的部分是亭台楼阁,主要特点是铺针地上叠绣图案。如砖文、斗拱、勾阑华板、窗和卷帘在铺针地上用细线绣各种网格图案,再钉针固定;屋顶的瓦楞部分在铺针地上压绣捻金线,屋脊和屋檐在平金线上钉绣线。这种双层设计方式不仅使天上仙境金碧辉煌,又增加了画面的立体效果。人物只有2.5厘米高,但眉目衣纹清晰,用长短针法纵向施绣,衣襟、袖襟在捻金线地上钉线绣。西王母的头饰、云肩边饰和幢上坠饰用捻金线勾边。仙鹤爪扎针绣。山石用蓝白色线戗针绣,松柏用直针,竹竿接针、竹叶直针绣。与其他宋绣相比补笔比较多,楼阁墙壁上画龙纹,蓝天稍加渲染。白云的轮廓在白色双股捻线上再缠上棕色丝线钉绣,里面用白粉描染。细细观察这件作品,在赞叹作者高超的技艺和奇异的设计思想的同时,也被她过人的耐心所折服。

4.时代特点:

从宋墓出土的资料中可以了解宋代实用性绣品的时代特征。如苏州虎丘云岩寺塔发现的北宋初期刺绣经帙残片,新疆阿拉尔地区出土的北宋刺绣方袱,在花纹样式和刺绣针法上还遗留着唐、五代时期的特征——构图还属于对称排列形式,虽然有写实的意味,但装饰色彩还很浓。针法以戗针为主,丝线相对粗,针脚长。南宋黄昇墓和江苏金坛周吁墓出土的绣品受当时绘画等艺术的影响,已经形成写实风格,刺绣技法也有了长足的发展,丝线细,针脚短,比较熟练地运用套针、打籽、滚针等针法。

摹绣名家绘画的观赏性画绣的制作在北宋后期已经在宫廷有组织地进行,并迅速在民间流行起来。与出土的实用绣品比较观察传世的观赏性作品,大部分应该是北宋后期以及南宋时期制作的。刺绣技法已经达到了炉火纯青的程度,能够熟练地使用套针、施毛针、打籽针法,色彩的晕染达到绘画般的效果。辽宁省博物馆藏《梅竹鹦鹉图》(图六、图七)是南宋时期的代表作品。这是一幅典型的工笔花鸟画稿本,梅枝横斜,竹叶掩映,一只红嘴鹦鹉伫立于枝头,转首下窥。鹦鹉色彩绚丽,以劈丝细线用长短针和套针依照鸟羽生长方向退晕刺绣,末端加施毛针表现羽毛的立体感。翅膀和尾羽层层绣出重叠丰厚的逼真效果,栩栩如生。鸟爪扎针。花瓣单色或两色线绣套针,花蕊打籽针。这是在深刻领会原作精神的基础上,以高超的刺绣技法完成的,其灵活纯熟的表现手法,是在画绣艺术发展到相当程度时才能达到的水准。

对后世的影响

试论传统刺绣工艺的发展 篇3

笔者通过十几年的刺绣创作实践, 品味着刺绣工艺特有的韵味和特殊美感, 总结整理了刺绣理论资料, 也因此明白了许多问题的根源所在, 对传统刺绣理论与技法也有了新的理解。现代刺绣既利用传统形式, 又以现代观念整合统一;既注重本体语言的探索, 又表现出对人和自然的关注。在当代世界艺术大背景中, 刺绣工艺实在微不足道, 然而, 看似平凡的刺绣工艺, 关系到民俗民风、手工技艺和历代的衣冠制度, 涉及的面较广。发展刺绣艺术, 突破封闭的思维和凝固的审美情趣, 在当代仍旧是一件十分有意义的事。

一、继承和发扬民间传统刺绣工艺

古老的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 创造了灿烂辉煌的民族文化, 民间美术则是这个文化宝库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 它植根于民间, 来源于生活。刺绣工艺作为一种传统的民间工艺, 伴随着历史的发展而发展。长沙楚墓出土的早期刺绣实物, 上面用辫子股针法绣的龙凤图案, 针脚整齐, 图案生动有力, 显示着我们民族的独特风格。随着刺绣历史不断的发展, 刺绣技艺也逐渐趋于成熟。至明清时期, 全国各地刺绣按当地传统习惯, 形成了各自的风格特点, 各地各类刺绣“百花争艳”, 其中最有名的要数“四大名绣”:江苏的“苏绣”, 湖南的“湘绣”, 四川的“蜀绣”, 广东的“粤绣”。它们既有个性, 又有共性, 它们都是工艺美术中的奇葩, 正是这些传统工艺, 点缀和丰富了人们的艺术生活。

刺绣必须对传统有所继承, 然而继承并不是模仿, 也不是复制, 必须以艺术现代化为首要前提, 继承传统是一个创造的过程。“尽管刺绣早已久远地存在于中国的文化传统中, 但千百年来刺绣材料和传统针法的使用都没有什么性质的变化, 赋予其崭新的现代审美意境的是仿真绣和乱针绣的出现。如沈寿在继承苏绣传统技法的基础上, 吸收了绘画中的明暗原理, 注重物象的‘逼真’, 表现物象的立体感。她自称为‘仿真绣’, 人们称之为‘美术绣’。沈寿在这方面的成就, 对后世绣制人像的技艺有一定贡献。”[1]1909年沈寿首先采用摄影作绣稿, 成功地运用独创的仿真绣法刺绣了《意大利皇帝》和《爱丽娜皇后像》, 获万国博览会优等奖, 并作为国礼赠送意大利皇室, 为中国的传统工艺在国际上争得了荣誉。上世纪30年代, 被誉为“神针”的刺绣大师杨守玉独创了乱针绣法, 以纵横交叉、长短不一、疏密重叠和灵活多变的针法, 产生了西洋画的光色透视效果, 具有强烈的立体感和独特的艺术特色, 一改延续了上千年的传统平面绣, 在我国四大刺绣艺术中独树一帜, 得到社会艺术界人士的重视和赞誉, 为中国刺绣的发展树立了新的里程碑。杨守玉主张, 学刺绣必先学绘画, 绘画造诣愈深, 刺绣方法就会愈多变化。在绘画与刺绣的实践中, 她十分重视绘画与刺绣二者的内在联系, 既擅长传统刺绣的针法技巧, 又娴熟西画的笔触色彩, 熔画理、绣理于一炉, 超越了传统“密接其针、排比其线”的方法, 把西画中的笔触、色彩运用到刺绣作品上来。从画、绣分离到画、绣的结合, 为现代刺绣奠定了发展方向。变更后的针法和全新的审美观念, 使得中国刺绣走出了传统审美定势和语言体系, 而跨入现代艺术体系之中。现代中国刺绣越发多样新奇, 刺绣自身的美以及刺绣的各种针法和材质的美, 为我们开拓出一片全新的现代艺术新天地。

二、从实用性和观赏性看传统刺绣的发展

刺绣工艺的起源, 至今尚无统一说法。但可以肯定的是, 最早的刺绣活动与服装紧密相关。据《尚书·虞书》中所记录, 距今4000年前就有舜命禹制作章服的故事。从上古到中古直到近代, 刺绣有各种不同的形式, 但它在本质上并不是被欣赏, 而首先是实用的。不为审美而发, 并不等于其间不包含审美因素, 但它的目的不在审美, 甚至即使是注重刺绣之美, 也只是以此为刺绣的实用目的作更好的铺垫。实用刺绣在长期的演变过程中, 逐步形成了许多特定的装饰部位与装饰模式, 这一点从一些历史实物中就可以得到证明。如云肩、肚兜、马面、团花、挽袖、补子等形式, 都是刺绣服饰的典型代表。从刺绣技术方面来看, 早期出土绣品的针法中, 锁绣法一直占主要地位。随着日用刺绣品运用的广泛和其在民间的普及, 隋唐以后刺绣工艺臻于成熟, 并进入了多种针法综合发展时期。刺绣的实用性为刺绣工艺提供了广阔的前景, 奠定了刺绣艺术的坚实基础。“随着时代的发展, 刺绣以物质文化形式影响人们的生活心态, 并上升为不同的审美观念和心理倾向。这是由于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除了物质需要外, 还有高于物质功能意义的精神需要。所以, 大约从魏晋开始, 在日用刺绣技艺发展的基础上, 受绘画艺术影响, 出现了刺绣观赏品。”[2]到两宋花鸟画的成熟, 观赏性刺绣由此逐步发展起来, 由实用性转入欣赏性, 刺绣才逐渐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美的欣赏品。“在宋代之初, 奢靡之风波及市井里巷, 连普通市民都‘以华靡相胜’, 花色不厌其繁, 绣工不厌其细, 虽说风气不见得健康, 可无形之中却把刺绣水准向前推进了一步。现藏于沈阳故宫博物院的宋代刺绣《海棠双鸟》、《梅竹鹦鹉》设色精妙, 针法格外繁复、考究, 具有极高的欣赏性。”[3]而苏绣的针法根据表现内容的不同发展到43种之多, 为观赏性的刺绣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条件。针法活泼、绣工精细、细腻, 讲究花线粗细特点和丝理变化, 注重合理用线。还根据不同的布质、色彩及题材, 灵活综合运针, 充分表现物体形象的质感。传统刺绣极讲究绣针、绣线和针法, 善于表现物象的立体形态和渐变色彩效果。因此, 无论是以实用装饰为主的日用品, 还是以观赏为主的“画绣”, 在漫长历史发展中, 都是刺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刺绣的实用性和观赏性, 对刺绣工艺开拓现代市场也有着积极意义。

三、重视媒介材料、探索刺绣创作的新途径

高超的技艺可以创造艺术作品中完美的造型, 刺绣艺术运用不同的针法形成的独特肌理、美感, 是刺绣艺术的独特语言。刺绣的造型艺术至关重要, 它常常借鉴姊妹艺术, 尤其是受到绘画艺术的影响, 一方面借鉴了绘画艺术的一些技巧, 另一方面又长期受绘画艺术约束, 这又形成刺绣艺术的局限性。所以选择走“画绣”结合的道路, 是拓宽现代刺绣创作领域的关键。置身于大的文化背景作一些深层次的思考, 探索刺绣形式, 跨越传统中的一些局限, 在本质上是对传统的突破或超越。尽管它也需要对西方文化的吸取, 但必须以强化自我主体性、创造性为前提, 否则便不能体现我国当代刺绣的价值理想, 也不能真正体现当代艺术个性。恰当地处理“画”与“绣”之间的关系, 使画与绣之间达到完美的统一, 才能开拓一种全新的现代手工技艺。多年来, 在研究各家名绣针法、特点的基础上, 我们选择了一条画绣结合的道路, 自画自绣, 把绘画的原理运用到刺绣中去, 以“发绣如何表现现代人物肖像”为主攻课题, 张扬个性, 在实践中创新, 开拓刺绣的新领域。

“工艺的使命是有效地利用材料, 优秀的作者往往能充分发挥材料的作用。材料是天籁, 其中凝缩了许多人工智慧难以预料的神秘因素。材料在技艺的发掘下能够充分显露出自然之美, 工艺是材料与技艺的结合。”[4]千百年来刺绣的材料没有大的变化, 我们应该突破材料局限性, 建立全新的审美观念, 赋予刺绣以崭新的现代审美意境, 使它走出传统审美定势和表现形式而跨入现代艺术体系之中。“新媒介意识的出现使得新的艺术形式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技巧和观念, 材料也不再局限于针、线、缎布等, 在绣线方面种类很多, 常用的有纱线、丝线、人造丝线、绒线等, 此外还有尼龙线、金银线、头发、马鬃、彩珠等。刺绣最常用的是丝线, 绣制日用品时大都采用人造丝线或尼龙线。在底料方面有麻、棉、绢、绸、缎、尼龙等。如绣金鱼则选用深绿色的高经纬度的真丝绡, 增强了鱼在绿水中的环境氛围, 又有高密度条纹细腻的特点, 并有防霉的特点。”[5]这些材料要根据不同绣品的实际情况而选用。发绣现代人物肖像利用特殊的材料使“画”与“绣”之间达到完美的统一。如发绣作品《世纪少帅——张学良》, 采用天然的材质——人的头发作为刺绣的材料, 运用绘画虚实和光色的原理, 以头发自身的美, 在真丝软缎上自由发挥各种表现手法, 以特有的线条组织和丝理, 把西画中的笔触、色彩运用到刺绣上来。作者运用虚实乱针绣的针法, 来表现百岁老人张学良先生波澜坎坷的一生, 通过对脸部结构的细致刻画, 把自己的创作感情贯穿于一针一线之中, 来表达这位历尽沧桑的世纪老人的内心世界。作为“东方一绝”的中国刺绣工艺, 经历了岁月的磨砺, 针法和技巧愈臻完美, 因此它能在我国艺坛之中占有一席之地, 为世人所称道。

我们现在生活的是一个开放的时代, 东西方的文化不断撞击着, 现代人的思维方式、道德观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物质生活极其丰富的今天, 我们的艺术标准应该是什么, 我们应该追求什么样的精神生活?旧有的束缚没有了, 更开放、更自由的空气使得我们不断地找寻自已新的位置, 找寻被赋予了浓厚的时代特点的文化艺术并使之发扬光大。而现代刺绣工艺是中国艺术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 它来自于传统, 从民族传统中吸取精华, 又突破了民族、民间传统封闭的思维框架和凝固的审美情趣, 进入一个新的艺术领域。未来的刺绣艺术, 要更好地延续传统, 较好地表达刺绣文化, 同时又能适应社会对刺绣作品的新的要求。只有这样, 我们古老民族刺绣工艺才能够面向现代社会, 面向世界, 融入到一个开放、自由、多元的现代文明之中。

摘要:中国刺绣工艺源远流长, 并伴随着历史的发展而发展。看似平凡的刺绣工艺, 关系到民俗民风、手工技艺和历代的衣冠制度, 涉及的面较广。发展刺绣艺术, 突破封闭的思维和凝固的审美情趣, 在当代仍旧是一件十分有意义的事。

参考文献

[1]李娥英.苏绣技法[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1965.8页

[2]孙佩兰.中国刺绣史[M].北京:北京图书出版社, 2007 (5) :16页

[3]李群.从实用与审美看传统刺绣的发展[J].商业文化, 2008 (1)

[4][日]柳宗悦著.徐艺乙译.工艺文化[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 (1) :95页

小学刺绣日记 篇4

先从一个孔里穿上来,再从和它对角的那个孔里穿下去,再用同样的方法绣旁边的孔,让它形成一个“十”字;然后再用相同的方法继续绣。妈妈说这种方法叫“全针绣”,十字绣还有“勾边”和“法兰西”等方法。

我用妈妈教我的方法开始绣了起来。真是看起来简单做起来难啊。我本以为刺绣是件很简单的事,可做起来才知道它并不是像我想象的那样简单。其实刺绣是很费眼力的,总是要穿错孔。明明要穿到那个孔,可偏偏穿到了另一个孔里,穿了好几次才穿进去。我花了好长时间、好大力气才绣好一个小小的,不太漂亮的“大”字。

法式刺绣教给我的 篇5

刺绣班的老师是一个法国人,每周五下午在我们小学开课。那时候,周五我们只有上午半天课,这就意味着我在大家走后还要留下来。老师教我们用颜色淡雅的亚麻线在手巾上绣花。在她手里如此简单的事,轮到我自己操作就变得太难了。好几周过去了,我却怎么也绣不好妈妈名字打头字母的那个“N”。浅粉色的手巾配上白色字母应该很好看,可是我的针脚不是太紧就是太疏,一次次返工,让我的手巾变得脏兮兮、皱巴巴,因为总是舔线头,白线变成了灰线。

教我们的兰伯特小姐不苟言笑,她同时是我们法语课的老师,我喜欢听老师说法语,教我们各种针法的法语发音。法语课上,我是外语小天才,可是在刺绣班里,却是最笨手笨脚的那一个。不要说起针、收尾、钩边什么的,最基础的绷绣布我都做不好,常常需要一步一挨地踱到老师面前,皱着眉、红着脸,羞愧地把手里的东西递过去,让她帮我返工。

兰伯特小姐手上的刺绣针就像插上翅膀的小天使,飞舞几次就让我的作品起死回生了。此时的她不是法语课上那个对着别人表情严肃,但却因为我的答案总是露出满意微笑的老师,而是一位对着手工作品情不自禁摇头、叹气的长者。

骄傲如我,是不屑于跟班里那些课文都读得磕磕巴巴的女生交往的,但是渐渐地我发现,一些法语课上的笨蛋,手里的绣针却玩得特别好,用绣线打结打得又快又规整,她们的针脚很直,作品完成后,布料平整,绣线颜色光鲜如初。看着她们的作品,兰伯特小姐的脸上露出了法语课上由我独享的笑容,甚至偶尔还能听见她用法语说,“太棒了!”要知道这是我从未获得的夸赞啊,而且我怀疑她们根本就听不懂。

我在刺绣的时候感到有多煎熬,我想她们答不出问题的时候就有多窘迫吧。星期五成了一周中对我来说最漫长的一天。终于有一天,在看到兰伯特小姐再一次忘记锁门的时候,我突然意识到,每个人都有自己难以克服的缺点,它们就像阴影一样与你随行,优点让你闪闪发光,缺点则让你知道人无完人,大家都一样。我们所以要不断学习的意义就在于能够知道自己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刺绣所需要的耐心、恒心以及对细节的专注,也许是我永远无法拥有的品质,但令我欣慰的是,我已经接受了刺绣班里那个永远垫底的自己,告诉自己这没什么大不了的。

论刺绣工艺在时装设计中的应用 篇6

刺绣俗称绣花, 是用针穿引着绣线在布料、皮革等材料上进行刺绣的工作。刺绣作为我国的一项优秀的传统工艺, 在中国的历史中被广泛地应用到了服装以及各类生活用品之中, 对我国的装饰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贡献。刺绣工艺在我国已有4000多年的应用历史, 并随着时代的发展在我国的各地都取得了不同的进步。至明清时期, 我国的刺绣技艺逐渐在不同的地区得到了不一样的发展成就, 例如苏绣、湘绣、蜀绣以及粤绣这四大名绣的出现, 标志着我国的刺绣技艺以及刺绣行业的发展达到了一定水平的高度。

根据《尚书》记载, 刺绣早在我国的4000多年前在服装中即有运用, 在很早以前我国就有“衣画而裳绣”的记载。刺绣作为一种极具技巧性的装饰手法, 对于我国的服装发展历史也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在我国的服装发展史上, 刺绣赋予了服装更高的价值以及审美水平。从民间日常的华丽服装到人们成亲时的喜服, 再到宫廷上官服上不同的“补子”, 都离不开刺绣工艺。

在我国的近现代, 19世纪中期发明了可以用于刺绣的机器, 这对于以往的刺绣工艺无疑是一项重大的改变。高效率、操作便捷的机器刺绣使得原本耗时过程长、极费人工地刺绣得到了新的发展。这种发展让刺绣能够更方便地应用于现代化的成衣批量化生产的现状。当代的刺绣在保留传统的刺绣方法以及图案的同时也被广泛地应用于各类的时装设计当中。传统的刺绣方法以及刺绣工艺蕴含着我国上千年的优秀传统, 它向人们展示着中国人独有的审美情趣以及高超的手工技艺, 将刺绣工艺继续运用于当代的时装设计中, 无论是对继承我国优良的传统还是将中国的优秀文化情结传扬广大, 都是有着十分重要的价值。

2 我国当代刺绣工艺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2.1 现代化技术对于传统刺绣工艺的冲击

我国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 所拥有的优秀传统技艺不胜枚举。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 我国的刺绣工艺同其他传统工艺一样已经形成了一套自我的体系。但是, 随着世界范围内的科技大进步大发展, 由此所形成的新的技术生产体系对于传统的手工生产模式势必产生一定的冲击, 刺绣也是如此。随着各类服装设计装饰方法的不断进步, 更多新型的装饰设计手法逐渐取代了传统刺绣的装饰作用。

在当代社会, 随着人们的生活方式日益转变, 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当代女性主体大多有着自己独立的工作且要兼顾家庭, 因此若是像以往一样做到需要极其精到细致、极费时间与功力的“女红”显然是不太现实的, 因此在城市中刺绣的应用范围也就越来越小。当前只有在一些少数民族地区以及农村地区依然保留着传统的手工刺绣的习惯。时至今日, 随着城市化程度的不断加深以及现代化的生活方式已经融合到了我国的绝大部分地区, 因此追寻新鲜、追求现代已经成为了大多数人的首要生活选择, 而一些类似于刺绣的璀璨传统工艺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刺绣同很多我国璀璨的传统工艺一样, 它体现了我国的文化底蕴与手工艺的精髓。即使是在政治、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 在这样一个文化多元化发展的时代中, 刺绣依旧以其精致、细腻的绚丽美感而有着其独到的特色。随着人们思想水平的提高, 对于各种历史遗留下的珍贵遗产的重视程度也在不断提高, 继承并发展优秀的传统文化也可以在全球文化的交流中展现出独有的光辉, 因此如何保护我国的传统刺绣事业, 如何继承发展我国的传统技艺使得民族文化产业能够在保有的前提下得到更好的发展, 这是非常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2.2 刺绣工艺应用的断层问题

在我国的现代生活中, 传统的刺绣方式在现代人家的年轻人中已经并不多见, 这种耗时长的工艺仅仅只在一些农村地区以及一些少数民族的地方得到小范围内的发展, 街头巷尾也依稀能够见到老人拿出售卖的精致虎头鞋、小香包等商品。这种方式虽然也是刺绣技艺的传承, 但却无法得到广大的受众群体认同。

其实, 我国的传统刺绣工艺在时装设计中的应用依然有着其非常重要的位置。随着民族产业的不断发展, 服装设计中的“中国风”也是越加浓烈, 一些高档的礼服设计正是由于追求极致的精美而采用人工刺绣这种传统装饰手法。例如曾经在戛纳电影节上大受好评的由范冰冰所展示的“龙袍”, 图1所示, 这就是刺绣工艺在细致高档的时装设计中应用得很好例子。

如此看来, 刺绣工艺在部分传统用品以及一些高档的时装设计中还是有其一席之地的, 但是在最广大的普通民众范围内应用却不广。没有广大的受众, 就自然无法得到有效的传播与发扬。

3 刺绣工艺在当代时装设计中的创新应用

在当今社会, 随着人们思想水平的不断提高, 保护人类历史上的优秀文化技艺已经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在这种思想的引导下, 人们对于刺绣的认识程度也越来越高, 因此传统的刺绣工艺也得到了复苏的希望。传统的刺绣工艺在实际操作上还存在着一些不适应当今时代发展的地方, 因此要实现刺绣工艺在当代的时装设计中能够得到更好的应用, 就更应当注重其创新性。

3.1 创新刺绣图案

在传统的刺绣中, 刺绣图案是刺绣在服装设计中的中心之所在, 当传统的刺绣图案运用于刺绣当中时, 可以清晰地感受到其生命力之所在。但是在当代的时装设计中, 传统的刺绣图案与现代服装的舒适、简约等原则不相符合, 而且传统的图案数量有限, 无法满足众多服装设计的需求。因此, 对于当代刺绣在时装设计中的运用而言, 对传统的刺绣图案进行创新是极其必要的。

在当代的刺绣中, 刺绣图案要符合当代人的审美特点, 在注重刺绣本身图案美感的同时, 也要考虑到不同的图案在时装设计中的应用效果。在保有传统刺绣精髓的同时, 打破传统图案的固定模式。在塑造新的刺绣图案的时候, 要根据穿着人的体型来塑造更加能够体现人体美感的图案, 如图2所示, 这款迪奥的女士礼服, 通过合适的图案以及刺绣部位来对女性的身体特点做出极好的突出。

3.2 新材料在刺绣中的运用

可供人们选择的服装材质越来越多, 但传统可应用于刺绣的绣线以及布料有着很多的限制, 传统的刺绣都是使用彩色的绣线于丝绸、棉布这类材质的布料上进行刺绣。若想让传统的刺绣工艺能够更好地运用于各类时装设计之中, 就必须对刺绣的材质进行相对的创新。将新型的材料运用于现代的刺绣之中, 根据服装的类型以及穿着的人群, 将刺绣发挥出更好的装饰性, 使得原本单一的刺绣形式能够拥有更加富于变化的装饰美感。

在一些外国的时尚设计中, 将新的刺绣材料运用于时装的设计中还是很常见的, 如Temperley London的礼服, 图3所示, 将新型的珠绣工艺与透视结合, 营造出女性独有的华丽性感之美。

3.3 转换现代化的生产方式

随着各种绣花机器以及电脑刺绣等设备的越加先进, 越来越多的时装设计采用现代化的生产方式。同样, 刺绣工艺也可以使用先进的设备进行操作。相对于人工刺绣的方式而言, 高科技的刺绣工艺以其高效率、精工艺以及多种的花型图案而异军突起。随着时代的发展, 传统低效率的刺绣方式已经无法适应人们对于时装的需求, 因此使用现代化的刺绣方式势在必行。

将刺绣的重点转变为使用新兴的刺绣设备, 可以极大地节省人工与时间成本, 同时也可以大大地提高生产效率, 使刺绣工艺能够更加普及地应用于中端的服装设计与生产之中。

4 结语

刺绣自古以来就是服装设计与装饰的重要工艺。作为当代的服装设计者们, 更应在继承传统刺绣工艺的同时尽可能地为其注入新鲜的血液, 使富有独特美感的刺绣技艺发扬光大, 在当代的时装设计中展现出更加奇异的魅力。

摘要:通过对中国传统刺绣工艺的技法以及运用研究, 阐释刺绣工艺在现代时装运用的的意义。在了解当前传统的刺绣工艺的应用现状之后, 指出对当代刺绣技艺重视不足以及刺绣内容不够有新意等问题, 同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创新刺绣内容图案、开发使用新的刺绣技术等解决办法。通过将刺绣传统的精髓与现代化的应用方法相结合, 对未来刺绣工艺在时装设计中的应用做出展望。

关键词:刺绣,时装设计,应用

参考文献

[1]李友友, 张静娟.刺绣之旅[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 2007.

[2]张怡庄, 蓝素明.纤维艺术[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6.54-60.

[3]仉坤.略论中国刺绣服饰及其艺术特点[J].天津纺织工学院学报, 2000, 19 (5) :28.

刺绣新工艺 篇7

一、刺绣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应用原则

现代服装设计越来越强调时尚与个性, 为满足人们个性化需求, 在传统刺绣与现代服装进行融合的过程中, 我们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

(一) 布局合理性

现代服装设计要确保刺绣工艺的布局合理性, 以便充分表达出服装造型。要让用户全面了解服装设计的特色、服装款式、设计理念和刺绣图案等, 此外还要确保刺绣工艺方式选择、刺绣材料选择和刺绣色彩搭配等方面的合理性.

(二) 图案协调性

在现代服装设计中, 要确保刺绣图案和服饰风格的协调性。不同的图案设计方式会形成不同的服装外观, 一些图案独立存在时具有很强观赏性, 但如果将其和整体服装相配就显得不伦不类, 因此我们可以清楚认识到刺绣图案和服装风格的密切关系, 刺绣图案对服装风格的形成具有关键作用。

(三) 搭配完美性

在服装设计中, 要确保刺绣材质和服装面料搭配的完美性。刺绣材质非常丰富, 刺绣工艺也不尽相同, 任何一种工艺都有其独特之处。针对多样性服装面料和丰富服装风格, 我们要根据面料柔软度、轻重、厚薄等选择最合适的刺绣材料, 确保刺绣材质和服装面料搭配的完美性。刺绣对服装风格的形成具有关键作用。

总之, 刺绣服装必须建立在对刺绣工艺的深入研究之上, 我们要加强改革创新, 促使传统刺绣和现代服装的完美融合, 推动现代服装设计的可持续发展。

二、刺绣图案与现代服装的融合之路

随着时代进步, 市场经济体制日益成熟, 文化也日益呈现多元化发展, 特别是东部沿海地区服饰领域发展更为迅猛, 品牌服饰将传统或现代元素与现代服装进行完美融合, 赋予了现代服装设计无限魅力和十足个性。

(一) 传统图案与现代刺绣工艺的融合

传统刺绣属于典型的手工工艺, 主要体现在人们穿戴物品上, 随着科技进步出现许多新工艺, 新装备等, 可以充分满足人们的个性化需求, 有效拓展服装设计的发展空间。龙凤呈祥在封建社会是皇家专属物, 装饰方面基本为刺绣, 但当代刺绣手法发生了巨大变化, 将传统刺绣和珠绣进行有效融合, 不仅可以直接印染, 而且可以制作雕花镂空。

(二) 刺绣图案内在美和服装现代形式美的融合

传统刺绣图案非常强调内涵和寓意, 但是现代服装设计则比较重视外在形式的美感而忽视图案寓意, 现代设计通过龙凤呈祥等图案将民族精神充分彰显出来, 这无疑是民族文化的升华。比如, 将龙纹图案绣在休闲裤上, 不仅可以充分彰显图案的文化内涵, 而且可以有效彰显休闲与时尚风格。

(三) 刺绣图案与服装款式的融合

刺绣图案属于中国服饰文化中的一颗明珠, 由于独特性的存在使得许多传统元素被广泛应用到现代服装设计中, 但在此过程中我们必须综合考虑传统元素和现代设计风格的渗透, 进而有效彰显现代审美意识和传统图案的精神内涵。

(四) 古与今、东与西的融合

由于现代社会的生活节奏较快, 复杂的刺绣图案无法满足时代发展需要。所以在刺绣图案与现代服装的融合过程中, 要加强细节简化, 在保留传统图案寓意的基础上将其渗透到吉庆有余的意境之中。古纹样不仅具有丰厚内涵, 而且还具有典雅风格, 如果我们可以将图案精神以现代形式加以简化传承, 那么势必为现代服装设计带来新的突破。此外, 我们还要加强传统图案装饰方式与西方国家装饰方式的有效融合, 以形成新的服饰风格。

三、刺绣工艺与现代服装的融合之路

随着科技进步, 刺绣工艺、材质和装备等越来越多样化, 刺绣方式和刺绣特点也在不断出新, 因此要从以下三方面加强刺绣工艺与现代服装的融合。

(一) 刺绣新材料与现代服装的融合

在现代服装设计中融合刺绣新材质, 无疑能够带来新的设计思路, 并使得刺绣工艺越来越精细。以丝质衬衣为例, 领口设计采取钉线绣方式加以装饰, 然后用珠片和人造宝石钉花卉图案, 以此来凸显丝绸和宝石花朵之间的视觉反差, 这种设计风格充分满足了人们个性化审美需求, 并且这种新材料有很强的外在美, 因此被广泛应用于现代服装设计中。

(二) 刺绣新工艺与现代服装的融合

我们要加强刺绣新工艺与现代服装的融合, 以充分展示现代设计的最高境界。许多花卉图案无法采用常规方式刺绣, 此时我们首先要对服饰领口加以处理, 一般都采用花朵图案进行装饰, 形成一种轻快活泼的风格。同时还要和亮片、珠玉等进行搭配, 以此凸显花朵的明艳。采用贴布绣的方式可以加强服装时尚感, 这种新的刺绣工艺并不像传统刺绣那样在织物上进行平绣, 而是仅仅在底部刺绣以呈现出花朵的立体感。新的刺绣工艺能够让现代服装呈现出完美状态。

(三) 刺绣工艺与设计理念的融合

现代服装上一般都会绘制色彩鲜艳的花卉, 并以彩绣和丝带绣为主要刺绣方式, 然后配以不同颜色的珠玉来彰显花卉立体感, 传统风格被融入了时代性元素和女性化元素。许多服装在设计过程中, 基本都会在领口、肩膀和腰线处, 融入刺绣图案, 但只是简单地将图案绣制在服装上, 未能有效传达出个性化的设计理念。而国外设计师能够在刺绣工艺与现代服装的融合过程中, 充分挖掘中国元素, 彰显别样的设计理念, 不仅展示了现代服装的艺术美, 而且传播了中国文化。

传统刺绣与现代服装的完美融合, 能够拓展服装设计思路, 改变传统服装风格, 赋予现代服装独特魅力和十足个性, 以充分满足人们的个性化审美需求。现代服装的设计与刺绣图案的搭配、刺绣新工艺的应用、服装设计理念的呈现都要实现其合理性, 这样才能让现代服装呈现出完美状态。

摘要:目前, 传统刺绣已经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单, 将传统刺绣工艺与现代服装设计相融合, 能够进一步推动现代服装设计的发展, 并充分满足人们日益个性化的审美需求。本文在简要阐述刺绣在现代服装设计中应用原则的基础上, 重点探讨了刺绣图案和刺绣工艺与现代服装的融合之路, 以探寻现代服装设计立足传统, 创新变革的发展之路。

关键词:传统刺绣,现代服装,应用原则,融合之路

参考文献

[1]王秀兰.传统刺绣与现代服装形态创意性结合初探[J].大众文艺, 2011 (10) .

[2]管丽萍.刺绣元素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应用初探[J].轻纺工业与技术, 2012 (06) .

[3]雷兴武.服装设计中中国画元素的应用研究[J].现代装饰 (理论) , 2013 (10) .

[4]雷兴武.现代服装设计中云纹图案的应用分析[J].美术教育研究, 2014 (12) .

上一篇:中西方财务管理对比下一篇:校长管理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