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刺绣

2024-08-07

民族刺绣(共9篇)

民族刺绣 篇1

摘要:在农耕时代, 挑花刺绣成为武陵山区、乌江流域土家族、彝族、苗族姑娘成长过程中的“必修课”。她们从小就学挑花刺绣, 到十一二岁时就能够自己独立构思, 并挑绣出美丽的图案。这些挑花刺绣作品, 无论从题材、技法、构图各方面都具有相当高的技艺水平, 文章就从挑花刺绣的创作题材、简练规整的抽象化构成、灵活多样的复合化构成、散点透视的平面化构成、图案布局的均衡对称构成等几个方面探讨其浓烈地域性和民族性特征。

关键词:挑花刺绣,图案,构成,少数民族

挑花刺绣在武陵山区渝东南、铜仁、湘西地区, 以及乌江流域的花溪、安顺、平坝、六盘水、威宁、毕节、赫章、织金、大方、松桃等地为苗、土家、侗、水、布依、瑶、仡佬、彝等少数民族广泛流传的实用性很强的传统工艺。这种民间挑花刺绣工艺大多用在服饰的各个部位上, 其图案设计必须符合衣服的特殊部位, 同时也要适应织绣工艺上的各种手法。因此, 在构图上各少数民族妇女都具有捕捉和表现各种事物美感的能力, 并能够把所要表达的对象转变成符合刺绣特点的纹样形象。这些纹样形象呈现出高度图案化、装饰化、程式化和多元化特点, 各类挑花刺绣都具有浓烈的地域性和民族性特征。

一、挑花刺绣的创作题材

艺术来源于生活, 武陵山区、乌江流域各民族人民在日常生活中“为了满足自身生存生活的真实需要而创造, 旨在追求美满生活, 抒发美好的理想, 表达内心的向往与祈愿。”1从其创作素材的内容来看, 主要表现为:1.以龙、凤、牛、狗、虎、蝴蝶、蝙蝠等与各民族生产生活有关的动物形象, 反映出在农耕时代人与自然的密切联系。2.有以莲花、石榴花、刺梨花、蕨菜花、鸭脚板、枫木等在少数民族生活中随处可见, 伸手可及的植物花卉, 她们从中获得美感, 通过想象加工构成比较具象和抽象型的纹样, 作品极富生命活力和山野情趣。3.以“姜央变月”“龙身的人”“龙头的人”“蝶身的人”“驯象的人”“土家人取亲”等贯穿于神话传说、历史故事和日常生活中的人物, 这种人物表现往往都会搭配一些花卉、动物纹构成一幅幅“人兽同欢”的图案。4.“福禄寿喜”“花好月圆”“百年好合”“步步高升”“一生平安”等取材于中国传统吉庆喻意或具有时代特征的汉字。

劳动人民用这些题材, 根据实用的特殊部位和织绣工艺原则, 设计出适用于服饰的头帕、帽、衣襟、围涎、肚兜、衣袖口、裤脚边、鞋垫、披肩、搭链等, 适用于居室陈设装饰的帐檐、被面、枕巾、枕套、门帘等, 适用于祭祀活动中的巫师法具、神坛布置所用的彩带等, 以及适用于玩具上及其他方面的绣

[5]降边嘉措.格萨尔论[M].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出版社, 1999

[6]降边嘉措等编.《格萨尔王传》研究文集[M].成都:四川民族出版社, 1986

[7]其美多吉.“格萨尔王传”代表着古代藏族民间文化的最高成就——访著名藏族学者降边嘉措先生 (之一) [J].西藏大学学报, 2008,

[8]其美多吉.“格萨尔王传”代表着古代藏族民间文化的最高成就——访著名藏族学者降边嘉措先生 (之二) [J].西藏大学学报, 2008,

[9]荣格.荣格文集[M].冯川, 苏克译.北京:改革出版社, 1997

球、香包等寓意幸福生活、祈求多子多福、追求美好爱情生活、怀念远祖、避邪消灾和图腾崇拜等变化多端, 不拘一格的吉祥图案。这些吉祥图案造型或夸张, 或稚拙, 或优美, 或粗放, 色彩缤纷斑斓、绚丽夺目、艳而不俗, 具有浓烈的地域性和民族性特征。

二、简练规整的抽象化构成

武陵山区、乌江流域少数民族挑花刺绣图案以生活环境自然景物和神话、历史故事的描写, 但是绝不是以此为原型的简单模拟和再现, 而是通过人们抓住描绘物象的典型特征, 运用大胆的夸张、变形等手段, 进行高度概括的归纳方法, 使其成为富于意象美和心灵化的艺术形象。这种表现方法不仅要把具象的动物、植物的形体结构、色彩、运动规律等运用概括、夸张、取舍、变形、删繁就简等造型方法处理, 转化为点、线、面的几何形态, 而且还包含着深厚的原始造型意识和古老的文化内涵。如流行于凤凰、古丈、松桃苗族衣服花边上最流行的刺绣图案“骏马飞渡” (苗语“弥埋花边”) 图案是由无数个马的抽象花纹相互间连成一串, 横贯在河水中间, 两边是无数花塔纹样, 层层相叠, 相间排列, 外层两边各用一条折线式纹样镶嵌着, 整个图案结构严谨、精巧, 造型简练, 色调古朴, 素雅大方。反映出苗族祖先迁徙时骑马飞渡大江大河, 跨越高山峻岭, 才来到这里安家落户。

在黔西北威宁、赫章和滇东北彝良、黔西甫普安一带的花衣2, 苗语“撮鲁”。其男女衣服式样相同, 皆以大块对称几何纹为装饰。花衣必备对称的几何图纹——“天地”“山川”“田园”图案。每个图案四周饰红黑两色毛线织成的锯齿纹、波浪纹、螺丝纹, 中留较大面积白地, 其间又饰以菱形纹, 菱形纹内织斜方格纹。肩部为一较宽的菱形纹区, 菱形纹区内有流云。每个图案的上方代表“天”, 下方代表“地”, 左右为“山川”, 中河为“田园”。整个衣服花纹图案山环水绕, 田连阡陌, 宛如一幅美丽富饶的田园山水画。这些简练规整的抽象化构成“母体图案”, 布局秩序有致, 结构工整严谨, 线条清晰明朗, 针法洒脱简洁, 纹样朴实无华。

三、灵活多样的复合化构成

武陵山区、乌江流域各少数民族擅于发挥想象, 运用“互渗性”原理, 将各种鸟兽虫鱼, 花草树木等形象, 通过联想、幻想等造型方法, 使形与形之间的相互重合、相互适应、相互因借, 有机地拼组配合, 从而构成一种新的形象。如在刺绣中鸟的羽翼长着丰硕的果实, 鱼的尾巴变成绽开着美丽的鲜花。这种复合化构成形式, 有不少形象按照一定内在规律进行组合的, 如龟龙抢宝图, 龙是苗族所崇拜的图腾物之一, 龟有长生不老之意, 此

[10]申荷永.心理分析——理解与体验[M].北京:三联书店, 2004

[11]申荷永, 徐峰, 宋斌.心理分析与中国文化[J].心理科学, 2004,

[12]武晓艳, 申荷永.荣格“积极想象”方法初探[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09, 17 (6) :780-782

[13]徐国琼.再论“格萨尔”艺人的“神授说”[J].华夏地理, 1988,

[14]杨恩洪.民间诗神格萨尔艺人[M].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 l995

[15]周爱明.《格萨尔》口头诗学——包仲认同表达与藏族民众民俗文化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博士论文, 2003

图龙头龙尾、龟躯龟壳, 将龟、龙合二为一, 不仅表现出苗族人民的神话传说故事和远古崇拜思想, 更有着非常鲜明的象征性意义, 反映出本民族深层次的精神理想。

1. 适形套形的复合化构成, 即是先勾勒出某种形象的轮廓,

然后按照形式美原理或表达意愿需要, 在这个形象框架内配以另外一种形象。如“花中套花图”, 画面中的花蕊遵循其外形安排一侧面花卉, 而各个花瓣又由各种花卉排列其中。“七环套花图”是由七个环形互相透叠构成, 在环形轮廓内, 刺绣各种花纹, 而且环形恰是桃形。“龙鸟花图”, 在其母鸡身体形状的外轮廓内, 用各种花卉和龙纹组成。还有许多鸟纹样, 其鸟的翅膀用花瓣填充图形, 增加了画面的形式美感。在如“一路 (鹿) 封 (蜂) 侯 (猴) ”这幅作品, 为了不使画面中的树、猴、鹿等形象单调, 采取了在其内采用寿字纹、万字纹、花纹、几何纹等纹样填充, 等。适形套形的复合化构成法在刺绣造型中较为典型, 这不仅丰富了作品的深层思想喻意, 还能增添刺绣作品的形式美感。

2. 共用图形的复合化构成, 它是通过形与形的相互借用而

产生的一种新的造型。这种造型现象最早出现于原始时期的彩陶艺术中, 如由许多花瓣组合而成的二方连续纹样, 每朵花瓣都互相借用, 借以组成一朵相对独立的花;在这一地区少数民族刺绣造型构成中常常能见到这种表现方法, 从花瓶生长而出的花枝的顶端部位, 既是蝴蝶的翅膀, 也是树枝的叶;麒麟脚下的八宝纹样, 园的造型似法轮, 似花瓣, 似铜钱, 同形相生;而飘逸的彩带, 形似花叶, 也是“盘肠”。还有表现一支凤鸟, 其腹部由正面鲜花组成, 其填充花纹, 似花似果, 凤鸟花果同体。龙纹造型很有特色, 如刺绣衣袖双头龙的辫绣图案, 双头向背于共用躯干呈弧形中, 头似龙, 似牛, 似鸟;躯干似蚕, 似蜈蚣。另外还有双身龙, 共用一个正面头, 头又恰似两个侧面的鸟头, 又似两个侧面鱼头, 也似人的正面形象;双身龙的尾由凤尾构成。充分反映出苗族所信奉的龙一直保持着纯朴的自然神格和神性, 视龙为保寨安民、赐福赐子予入的善神。这样的图案构成形式表现十分丰富, 都突出了苗族人民对龙的崇拜意识。

3. 感知随意的复合化构成, 它是一种主观的、随意的创造,

它对于客观事物的描写并不拘泥于其现实性, 而是表达创作者对待现实生活客观事物的一种主观态度。在这种造型观念中, “那种看似主观唯我的认识态度, 心理认识与客观现实混沌统一的状态, 实际是民间艺人真正艺术化的创造。他们把自己挚爱的物象情感化了, 是一种自由自觉、合目的性的表现, 它表现了作者特定的审美感受, 同时又符合群体的审美心理特征。在这些主观唯我的创造中, 审美主体与客体达到完善和谐的统一”。3民艺学家左汉中先生根据民间美术的特殊生存环境和民间艺人的工艺技巧所表现出的民间美术造型的随意性, 将随意性造型划分为两种不同的类型:第一类是民间匠师高度娴熟技艺所创造出来的“熟中生巧”之作;第二类则是因为创作条件的局限性, 因陋就简而产生出来的“弄拙成巧”之作。这两类作品共同表现出造型手法上的“漫不经心”或“即性发挥”, 造型上的“简朴”“随意”, 甚至“奇拙”“怪诞”等。这种随心所欲的刺绣造型, 是劳动妇女把生活中众多事物联系在一起, 根据画面的缝隙适形加以填充, 她们填充纹样的合理性理由就是依据世间万物都要孕育生产, 万物皆有血亲的可能, 都有必然的联系。因为民间有葫芦、竹子等植物生人的传说, 有人狗婚配等的神话故事, 依此发生联想, 刺绣纹样构成就显得十分自由, 妇女们用这种含蓄的表达手法, 反映对爱情和性冲动的认识理解, 体现出她们对家庭子孙满堂、种族繁衍的责任和希望。这种淳朴的随意性构成在“花中套花”表现得淋漓尽致:在一个主要图案中装填若干辅助图案, 鱼肚子里化生出桃子, 又在桃子中抚育出了龙;蝴蝶身上不但长出了各种动物和植物, 甚至于还孕育出了人和楼台亭阁等。在挑花刺绣者眼中, 把不同空间、时间、地点的天上、人间、水体、陆地的所有事物, 都可以描绘在同一个画面之中。这些图案在现实生活中看来不合情理的事物, 甚至荒谬, 但从人们的审美感情来讲, 不运用这样的手法, 就不足以反映出人们对美好理想的热烈追求。武陵山区、乌江流域少数民族刺绣的这种构成观念, 是以感情心理意象为基础的, 它表现的是主观的真实性, 追求的是情感意义上的真, 而并不注重形象上的真。从时空观念看, 既能在平面展开的两度空间任意驰骋, 又能把握三度空间的表现, 甚至涉足时空连续的四维世界, 还能在洞悉艺人心灵的五维天地中自由挥洒, 无拘无束, 无法无天, 奇幻莫测。这种对待造型、时空的随意性, 大胆的夸张想象, 都出于强烈的主体意识, 所以能创造出一种质朴天真、浪漫神秘、沟通古今人们心灵的艺术天地。

四、散点透视的平面化构成

从苗族刺绣的艺术表现形式上看, 突出的表现为苗族受“原始思维”的作用特别突出。苗族刺绣在构图布局上一直沿用散点透视的平面构图法。人们不受一个固定的视域和视点的局限, 只是根据自己的需要而在一幅图案中同时表现几个视域里的形象。苗族妇女就是以这种朴素的“原始意象”造型的思维方式和丰富的想象力, 打破正常秩序感和时空造型观念, 把自己不同时间、不同空间、不同角度观察到的各种事物形象组合在同一个平面里, 表现出事物的多层次、多方位和多瞬间。4如“务么细” (苗族女英雄) 这幅刺绣作品, 从时间上看, 把春、夏、秋、冬四季的花卉在一个画面同时开放;从空间上看, 既表现了“务么细”撑着伞与情人幽会的主题形象, 又以自然流畅的艺术手法表现了其部下在军营里打卜克娱乐的情景, 画面四周并以大象、猴子、长颈鹿、蝴蝶、鸟、花草等动植物形象环绕主要形象来烘托主题, 整个画面把天上飞的, 地下走的全都组合在一起, 画面的层次和空间十分强烈。这种散点透视的平面构图方法, 给人强烈的装饰美感。

五、图案布局的均衡对称构成

从武陵山区、乌江流域的民间挑花刺绣图案纹样的布局来看, 挑花刺绣图案讲究对称性。其图案布局主要形式有中心式、左右式或者以圆形、桃形菱形等适合纹样为基本单元向上下、左右重复的连续式。如果是连续性、循环性的图案, 不但每一单组图案要对称, 其整体图案也要求对称。在凯棠一带的服装衣袖图案纹样, 由上下两层纹样组成, 上层图案有九个方块图案, 以中间大块左右对称的蝴蝶纹样为中心, 向两边延伸发展。在蝴蝶的左右各刺绣一只鸟, 鸟的造型为头冲向中, 两支翅膀一上一下, 两脚两尾并列安排。下层纹样以蝴蝶和花纹为主, 向两边对称延伸。在反映一定内容的寓意图案刺绣品中, 主体纹样不一定要对称, 但是四周的辅助装饰图案布局就必须对称。如鸟纹的大量使用在衣袖上, 往往以展翅飞翔的鸟为中心图案, 周围对称配以花卉、蝴蝶之类的纹样。

参考文献

[1]余继平.《乌江流域民族民间美术》[M], 重庆出版社, 2012年8月.

[2]左汉中.《中国民间美术造型》, 湖南美术出版社1998年版.

[3]贵州人民出版社:《中国贵州民间美术全集》 (蜡染、刺绣、挑花织锦、银饰卷) , 贵族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4]吴平、杨竑.《贵州苗族刺绣文化内涵及技艺初探》.《贵州民族学院学报》2006年第3期.

[5]余继平.《苗族装饰艺术研究》, 《装饰》2004年第8期.

民族刺绣 篇2

刺绣日记1

一天,姐姐的同学把姐姐约了出去,这一个小时,我在家里面最无聊。过了一个小时,姐姐回来了,带了一个袋子回来。姐姐从袋子里拿出一个像抱枕套的东西,又从袋子里拿出线和针拿来绣。我问姐姐,你这是在干什么?姐姐说我在绣十字绣。我吵着要姐姐教我绣十字绣。

最后姐姐,在我的撒娇下姐姐才肯教我绣十字。姐姐说:“其实十字绣很简单,针法也不复杂,最主要的细心和耐心。”

姐姐拿起没绣完的十字绣,说:“首先,要用铅笔勾出图案的边框;接着,找出与样图相对应的线,双线穿进针眼里。接着就是数格子,对照着样图数好格子,在相对应的格子里先斜着绣个W型,绣到头,再绣M型,交叉成十字,这样绣出的方向就一致,绣得又快又好看。”姐姐边说边示范,看着姐姐飞针走线的手法,一会儿就绣出了小猪的一只耳朵,我的眼睛都看花了。

“姐姐,我懂了!”我急不可耐地从姐姐手中接过布和针,开始绣起来。刚开始还好,没多久,眼也有些酸了,阵脚也变乱了。这时,针就像一个淘气的孩子,一会儿东跑跑,一会儿西蹿蹿,不是跑格,就是漏格、错格,搞得我手忙脚乱,一点不像在姐姐手里那么游刃有余。绣错了就得拆了重绣,这样下来半个小时没绣几个格子。好不容易绣出一方寸的图案,拿去给姐姐看,姐姐说:“绣得还挺不错,就是绣的时候再用点力,就漂亮了。”

接下来的一两天里,在姐姐的英明指导下。经过几番波折的努力,我终于绣完了全部的十字绣。

看这是我绣的十字绣的照片,可爱吧!

刺绣日记2

最近,我妈妈迷上了十字绣,是一个特种十字绣迷。在我眼中我妈妈是一位性格开朗、做事干脆、大大咧咧的人,按理说她的性格不适合干这细心的活,可能是性格突变了吧。

其实刚开始,妈妈并不接触十字绣,更不知道十字绣的魅力,是邻居小王让妈妈认识十字绣并热爱这门艺术的。

有一天下午,小王下班了,就拿出刚买来的十字绣开始耐心地绣了起来,刚刚忙完的老妈在见他绣十字绣,立马哈哈大笑,说:“小王你个大男人,怎么在绣十字绣呀?”小王不好意思地说:“绣十字绣可以让人有耐心,大姐你也买一副绣吧。”妈妈不愿意地说:“这种细活我才不干呢。”小王就对妈妈说:“绣花可好了,不仅让人有耐心,绣出来还很好看呢,摆在家里不是很好吗?”妈妈听了小王的话,有些心动了,于是就从超市里买了一副十字绣样画——财神爷,从那时开始妈妈就爱上了十字绣,妈妈仔细地看说明边看边点,房间里经常的传出“怎么点错了”“不对”这些话,经过努力妈妈终于对点画了如指掌了,一副财神爷的样子就被妈妈点出来了,她洋洋得意。可画点只是皮毛,妈妈并不知道更难的,那就是绣。老妈又看了说明书,了解绣的方法,她用心观察,仔细琢磨,总算是看懂了。可以开始绣了,老妈拿着一根明晃晃的针穿上线,一针一针踏实地开始绣了,刚开始老妈绣得非常的慢,简直是龟速,生怕有一丁点的差错。一天中午,老妈正在绣花,突然一声大叫,我们立马放下手头的事跑去看,我们还以为是手被针扎破了,没想到的是只是线打结了,简直大惊小怪,我说:“什么呀,有必要这样吗?心都要跳出来了。”老妈就对我们说:“你有本事就把这个结打开。”“有何不敢呢?”于是,我在大家的注视下把线绕来绕去,没想到线被我越弄越乱,我见情况不妙便一溜烟地逃走了,最后这个结还是被妈妈解掉了。慢慢的画的边缘被妈妈绣出来了,下一步就是把颜色补进去,过了几天,老妈终于完成了,这样整幅画就修好了。正中间是一个端坐的财神爷,嘴巴乐呵呵的张着,旁边两个小孩穿着肚兜扎着两个马尾辫抱着两个大金砖,屁颠屁颠的跟着财神爷,漫天都是人民币,像下雨一般,右上角是用楷书写的财神爷,这栩栩如生的十字绣让家人大吃一惊,最高兴的就数妈妈了,我心里也暗暗佩服妈妈,没想到大大咧咧的妈妈也这么心灵手巧。从那开始妈妈整天对绣画是痴迷至极,就像是饥饿的人扑到面包上似的,对绣花流连忘返。

妈妈对绣画情有独钟,妈妈是全身心去投入到其中去的,她爱十字绣。

刺绣日记3

今天,妈妈带我去买十字绣。在店内,我突发奇想。说:“妈妈,我也想绣十字绣,你教我吧!”“好呀!”妈妈爽快的答应了,于是,我挑了一幅企鹅,妈妈挑了一幅“宁静致远”各自心满意足的回家了。

回到家里,我迫不及待的拆开包装纸,对妈妈说:“妈妈,妈妈你叫我绣吧!”妈妈不慌不忙的回答:“别急嘛,你先看看我是怎么绣的吧。”说完就动手了绣起来。我仔细的看着,妈妈的手灵活的在布中穿梭,活像一条龙在云间游来游去。看了一会儿,我跃跃欲试,就拿起了自己的十字绣开始做了起来。穿好线,我却不知从哪儿下手,妈妈似乎看出了我的疑虑,就对我说:“最好从右边入手。”听了妈妈的话,我飞快的找到了起点。按照妈妈的做法,我需要把针从这一个洞里挑到另一个洞,可是我怎么也跳不上去,无奈之下我只好去请教妈妈,妈妈耐心的对我说:“你可以先把针穿到一个洞,把线拉直之后再穿到另一个洞啊。”我一试,果然成功了。“哎呀,孙瑜婕,你做错了!”妈妈的这一叫,吓得我的针都差一点掉了,于是我问:“怎么错了呀?妈妈?”“本来逢这个的线只需要三根就好了,可你却用了六根,怪不得这么粗。”“啊!”我惊讶的下巴差点掉下去,“那怎么办呀?”“现在只能全部拆掉了。”“哦。”我心疼的低下了头。

经过了一次又一次的失败,我已经对十字绣没有信心了,正当我打算放弃的时候,妈妈开口了:“孙瑜婕,不要灰心,你的人生中还有很多失败,难道你每次都要放弃吗?你还年轻有的是失败的资本!”妈妈的话让我的心里暖暖的,于是我决定再试一次。因为无数次的失败让我的动作越来越熟练,果然,想妈妈所说的那样,我成功了!

通过这次学十字绣,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不管是什么困难都不能逃避,要勇于挑战!

刺绣日记4

因为搬新家了,婶婶绣了一幅漂亮的十字绣送给我们,是一个大大的“福”,挂在墙上喜气洋洋的,我特别喜欢。所以这几天,妈妈也开始学绣十字绣。我很好奇,也想学一学。于是,我就让妈妈教我怎么绣。妈妈答应了,叫我拿来针线和布,跟着一起做。妈妈先教我穿针,再教我该怎么绣。

先从一个孔里穿上来,再从和它对角的那个孔里穿下去,再用同样的方法绣旁边的孔,让它形成一个“十”字;然后再用相同的方法继续绣。妈妈说这种方法叫“全针绣”,十字绣还有“勾边”和“法兰西”等方法。

我用妈妈教我的方法开始绣了起来。真是看起来简单做起来难啊。我本以为刺绣是件很简单的事,可做起来才知道它并不是像我想象的那样简单。其实刺绣是很费眼力的,总是要穿错孔。明明要穿到那个孔,可偏偏穿到了另一个孔里,穿了好几次才穿进去。我花了好长时间、好大力气才绣好一个小小的,不太漂亮的“大”字。

我把绣好的字拿给妈妈看,妈妈夸我很能干。我高兴极了,我又学会了一样新本领----十字绣。我以后要学更多的本领,变得更加能干!

刺绣日记5

今天是星期六,我吵着妈妈给我买几个十字绣缝缝,妈妈受不了我的哀求,终于答应我买十字绣了,我高兴地一蹦三尺高。

来到买十字绣的地方时,我一下子呆住了,映入眼帘的是好多绣好的十字绣,真是太漂亮了!我想:我一定要学会绣十字绣!我看到了许多好看的十字绣,我看中了一个KT猫图案的十字绣,就对妈妈说:“妈妈就买这个吧,这个简单,也好看,行吗?”妈妈看了看说:“好吧,就买这个,你可要好好绣,知道吗?”“知道了,知道了,我会的!”

回到家里,我就迫不及待地开始了。刚缝时我总是缝不好,不是串行就是数错,我叫妈妈帮帮忙,还总结了出错的原因,缝着缝着就找找感觉了,后来就越缝越好了。我的十字绣就剩下一小部分就大功告成啦!兴奋得我手舞足蹈。大喊妈妈:“你看我缝得怎么样?”妈妈看了我的作品啧啧称赞。

时间过得好快呀,不知不觉已是夕阳西下啦。红彤彤的太阳,被远处楼房挡住只露出半个脸来甚是好看。心想:要是把这景象画下来,绣到我的十字绣上,那该是多么好的一部作品啊!

民族刺绣 篇3

塔塔尔民族刺绣特点及发展史

塔塔尔族刺绣历史悠久,传统的民族刺绣工艺中,塔塔尔族刺绣有自己独特的工艺,随着时间的发展,塔塔尔民族历经千年演化、不断开拓、进化技法、使塔塔尔民族刺绣的表现力越来越丰富,最终形成了独特的民族刺绣体系。塔塔尔民族妇女,自古擅长刺绣艺术,并将其用于家庭生活的方方面面。在代代相传的历史进程中,塔塔尔民族妇女不断改进刺绣的工艺和技巧,创造出了具有丰富内涵的特色民族刺绣手工艺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市场需求量也不断的增大,塔塔尔民族民间传统刺绣不再仅仅是她们装扮生活,追求幸福的方式,塔塔尔民族民间传统刺绣渐渐融入了时尚元素,还出现了快捷省力的缝纫机绣。还有很多刺绣品已经走出国门,成为深受各国人民喜爱的艺术品。

独具民族特色的塔塔尔民族民间传统刺绣工艺品

1.塔塔尔民族民间传统刺绣工艺品种类

在多年的发展进程中,逐步形成了以收藏为主的艺术品鉴、以日常装饰为主的民族饰品两大主流。文化品鉴方面,主要制作具有浓郁民族风格的挂饰、民族腰包、手提包、各类反映民族生活的原物模型;日常装饰方面,主要制作居室布置用的挂毯、坐毯、坐垫、壁画,茶壶垫、茶叶袋、手帕、桌布、枕套、民族服装、花帽等与生活息息相关的传统手工艺品。

2.塔塔尔民族民间传统刺绣装饰图案纹样

塔塔尔族妇女是刺绣的能工巧匠,她们将丰富多彩的自然界花形,通过高度的艺术提练,概括、 浓郁的乡土气息和强烈民族情趣的图案。常见的图案多为各种花卉草木造型如:玫瑰花,葡萄花,果子花,牡丹花,还有葵花等。从地毯到抱枕,从衣服到帽子,从墙帷到茶壶垫到挂饰、枕头、挎包、手帕等等都可以看见这些精心刺绣,这些精美的图案充满了她们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和追求。随着塔塔尔族渐渐和其他民族通婚的现象,除了自然界花形图案,还有自然的花形与其他民族常用几何图案相结合的精美刺绣作品。但大都还是以丰富多彩的自然界花形为主形以其他民族常用几何图案为次形,主要是利用这些简单的几何图案做主形的围边起到协调画面的作用。

3.绚丽多彩的塔塔尔民族民间传统刺绣

塔塔尔民族善于用自然界绚丽多彩的颜色来表达自己的思想与情感。塔塔尔民族的绣品主要以蓝、红、白、绿、橙、褐等颜色用的较为频繁。蓝色象征着纯净、广阔给人一种自由、宁静的感觉; 白色象征高兴、喜庆、真理; 红色象征着太阳、强大与光明; 绿色象征着青春、生命、生机。但他们禁忌用明黄色与黑色,认为那是不吉利的颜色。

4.塔塔尔民族民间传统刺绣技法

传统的塔塔尔民族手工刺绣,主要是在黑、红、紫、蓝四种颜色的绒布,或者在白色棉布衬底上,又或者在比较薄的衣服布料及手帕上,勾勒出自然界花卉的抽象纹饰,然后用五彩毛线或者普通毛线或者丝线,沿草图进行或勾、或刺、或缝或挑的手法,主要分以下几种技法:

(1)钩针绣

绣法:从底起针,在面上横过一针后,复将针穿底,在距离两针孔相等,而又比这两个针孔之间距离要长些的地方上针,然后用绣针将横在面上的绒线钩起,把它拉成像“人”的位置后,又沉下针去,拇朝向下右角的针孔里起针,再用上面的方法刺绣。钩针绣主要用到抱枕、地毯、壁挂、服饰上。

(2)平针绣

平针刺绣可以有两种方法,一种是一针出一针入;另一种是一次挑起多针然后一起收紧线头。

(3)毛巾绣

手工毛巾绣是人力与机器单机结合的生产方式,称之为勾毛,适合花形较为简单,粗糙,颜色较少的,生产出来的产品形状虽大概能较为统一。

(4)十字绣

十字绣是用专用的绣线和十字格布,利用经纬交织的搭十字的方法,对照专用的坐标图案进行刺绣。十字绣主要用于枕头、墙帷、手帕、桌布等。

(5)串珠片绣

珠片绣方法刺绣不仅针法很多,而且取材同样很丰富。除了传统意义上的丝线、丝带绣之外,还可以缀上一些珠珠做装饰。首先是先描好图案用花箍绷紧绣布、绣花针穿好丝线打结从背面穿到正面,之后将一个珠珠穿进绣花针里,然后绣一个回针,再穿起第二个珠珠,就这样穿一个珠珠,绣一个回针直至绣完整条路径。

结束语

塔塔尔民族民间传统刺绣工艺是塔塔尔民族传统工艺美术中最具民族特色的工艺品。近年,塔塔尔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已引起了重视,专门下发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方案和保护制度。按照‘保存濒危的,保护现有的,发展有生命力的思路,将塔塔尔族刺绣确定为塔塔尔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中的重点,倡导各乡镇、街办的妇女开展刺绣等相关传统手工艺活动,使塔塔尔族刺绣这一民间传统手工艺能够 传承下去。

(作者单位:新疆师范大学)

民族刺绣 篇4

辽西指的是锦州, 盘锦, 葫芦岛, 朝阳, 阜新, 而满族民间刺绣也是指以辽宁省一带为中心的民间刺绣。《后汉书·乌桓传》1载:“妇人能刺韦, 作文秀, 织毛布。男子作弓矢、鞍勒, 锻金铁为兵器。”辽西一带冬天寒冷, 人们大都穿着皮衣, 为了美感起见, 妇女们均在皮衣上刺绣以装饰。“东胡支流契丹族织纫、刺绣十分发达。五代初, 契丹族汲取汉文化, 积极发展纺织、冶铁业, 同周边民族开展商业贸易活动。公元916年建立辽国后, 丝绣业取得了大的发展。”第一是因为辽国通过战争俘虏了很多具有个中国手艺的工匠。“应天皇后从太祖征讨, 所俘虏的人数有技艺者置之帐下, 名属珊, 盖比珊瑚之宝”——《辽史·国语解》。由此可见, 在当时辽世宗设置了续锦院, 使得有刺绣手艺的俘虏有任务做。第二是因为官营的手工区也就是绞锦院进行刺绣、织纫, 为皇家制作刺绣品。据调查得知这些续锦院分布在辽上京、中京、祖州。中京道宜州设弘政县 (今辽宁锦州义县) 绞锦院, 用来安排河北定州的一些俘虏工匠做刺绣任务。第三是因为纺织原料产地有专人提供。

二、辽西满族刺绣的发展现状

辽西满族刺绣是我国民间刺绣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地处满汉交界的辽西走廊, 所以辽西满族刺绣包含了女真族稚拙、淳朴的工艺风格, 又包括了以“生命树”“嬷嬷人”“满族神话传说2”等传统的萨满文化内容。通俗来说满族刺绣就是满汉文化交融下的产物。

(一) 锦州满族刺绣的发展现状可喜之处

1.刺绣工具的传承

辽西满族刺绣使用的一般为丝线和十字线。因为丝线光泽柔韧度好, 所以绣制精致的纹络花样图案生动形象、栩栩如生;再则十字线线体柔滑, 适用广泛, 是使用最多的绣线。刺绣常用的棉布类有平布、府绸、条格布、水洗布等;毛织类有法兰绒等;丝绸类有素缎、乔其纱等以及化纤和混纺织物。刺绣工具包括针、布箍、剪刀、锥子四种。直至今天这样的大机械化生产的条件下仍然保留着这一淳朴的技艺手法。绣品包括服饰、日用品、喜庆节令等。取材范围广, 风格多样化, 情趣生机盎然, 寓意深刻清晰, 充分表达了满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厚重文化的内涵3。

2.刺绣人才继承发展

辽西满族刺绣主要是以家庭内部老一代向下一代手把手的传授方式传承。在六七十年代出生的刺绣作者, 是拜老艺人为师, 21世纪才开始分批集中进行技术培训。据统计显示一代一代传承至今, 这个艰巨的任务落在了第四代传人王桂兰的女儿夏丽云身上, 从小便深受家中的母亲影响学习刺绣, 在今天创办了夏氏民间工艺发展有限公司。如今拥有辽西满族刺绣工艺的绣工数量还是相对乐观的数字。相信在不久的将来, 辽西满族刺绣的发展会出现一个不一样的蓝图。

3.刺绣名扬四海

第五代传人夏丽云, 在原来辽西满族刺绣的刺绣工艺基础上推陈出新并大胆的借鉴了四大名绣的工艺技巧, 创作作品, 其中她的作品枕顶《独占鳌头》和壁画《十相自在》, 荣获了2005年葫芦岛国际文化节服绣艺术精品奖。在2004年11月, 又受到了在锦州视察工作的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的亲切接见, 温总理鼓励她要把这项民族刺绣艺术发扬光大, 传承给后世子孙;时隔近一年后, 受到了辽宁省委书记李克强的接见, 李书记对其创办的夏氏民间工艺发展有限公司给予了高度赞扬和鼓励。并告诉夏丽云继承和发展辽西满族民间刺绣工艺时, 面对困难要有强烈的愿望和坚定的理念。

4.刺绣工艺保护方案

冯骥才曾说过“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表示对于民间艺术抢救工作的支持。如今21世纪, 韩流、西化慢慢的侵占着我国的文化市场, 中国的民间文化渐渐消亡下去, 引起了社会上的专家及其政府有关部门对于民间艺术的研究探索。而锦州政府为有效保护满族民间刺绣, 锦州市将满族民间刺绣列为首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并采取了保护措施:积极推进锦州满族民间刺绣协会在社区、农村、学校广泛开展技术交流工作;在锦州市区成立了满族刺绣厂, 举办刺绣学员培训班;聘请老绣工授业解惑、传授刺绣技艺的同时深入民间搜集资料;参加中国各种类型刺绣展销会;同时锦州市还将锦州满族民间刺绣列入了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并制定了五年的保护计划。在2008年, 辽西满族刺绣被列入中国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

(二) 辽西满族刺绣发展的瓶颈

1.伪劣刺绣流入市场

在世界各国文化相互交融发展的历史背景下, 辽西满族刺绣所要面临的问题是如何在拓宽自身销售领域的同时与世界进行对话。中国的经济体制正在改变, 部分绣工或者制造商为了追求更大的利益, 投机取巧, 缩小本应该有的工作量, 以较为低廉的价格冲击着优质品, 破坏了绣品的质量和文化价值底蕴内涵, 残次品充斥市场流入国外, 影响了辽西民族的名誉, 使满族刺绣失去了在社会上的一席之位。

2.现代工艺冲击传统手工业

第二次工业革命之后, 大机器生产取代了传统的手工艺, 大量机器绣品出现, 图案生动清晰, 色彩斑斓, 工作周期短效率高, 给传统的手工艺产品带来了致命的一击, 更深程度的取代了传统的手工业, 使之濒临衰亡。

3.同行的竞争

辽西满族刺绣是传承下来的民间刺绣, 影响范围远远不如四大名绣的广, 由于四大名绣已经在中国乃至整个世界占据着重要的经济中心, 赢得了世界上所有人的关注目光, 导致辽西满族刺绣发展市场受到了严重的阻碍。

总结

辽西满族刺绣以深厚的文化积淀凝聚着辽西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是我国民间工艺的瑰宝, 凭借其精湛的技艺和精美的绣品越来越得到大众的喜爱。继承昨天的, 发展今天的。新时期, 对辽西满族刺绣的保护、传承、发展创新有了更大的意义。首先辽西满族刺绣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 得到了国家的重视和保护;其次是在新老刺绣艺人中得到更好的传承;最后在现代企业和民间团体的共同努力下, 焕发出了更精彩的生命力。尽管在现代社会中遇到了挑战, 但也不乏机遇。改革开放以来, 中国魅力影响着世界潮流发展, 刺绣在中国魅力上写下绚烂篇章, 未来满族刺绣也将红动全球。

注释

11.林梅村.丝绸之路考古十五讲, 第一版.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版:42 -67页.

22 .富育光.萨满与神话.辽宁大学出版社, 1990版:67页.

小学刺绣日记 篇5

回到家里,我迫不及待的拆开包装纸,对妈妈说:“妈妈,妈妈你叫我绣吧!”妈妈不慌不忙的回答:“别急嘛,你先看看我是怎么绣的吧。”说完就动手了绣起来。我仔细的看着,妈妈的手灵活的在布中穿梭,活像一条龙在云间游来游去。看了一会儿,我跃跃欲试,就拿起了自己的十字绣开始做了起来。穿好线,我却不知从哪儿下手,妈妈似乎看出了我的疑虑,就对我说:“最好从右边入手。”听了妈妈的话,我飞快的找到了起点。按照妈妈的做法,我需要把针从这一个洞里挑到另一个洞,可是我怎么也跳不上去,无奈之下我只好去请教妈妈,妈妈耐心的对我说:“你可以先把针穿到一个洞,把线拉直之后再穿到另一个洞啊。”我一试,果然成功了。“哎呀,孙瑜婕,你做错了!”妈妈的这一叫,吓得我的针都差一点掉了,于是我问:“怎么错了呀?妈妈?”“本来逢这个的线只需要三根就好了,可你却用了六根,怪不得这么粗。”“啊!”我惊讶的下巴差点掉下去,“那怎么办呀?”“现在只能全部拆掉了。”“哦。”我心疼的低下了头。

经过了一次又一次的失败,我已经对十字绣没有信心了,正当我打算放弃的时候,妈妈开口了:“孙瑜婕,不要灰心,你的人生中还有很多失败,难道你每次都要放弃吗?你还年轻有的是失败的资本!”妈妈的话让我的心里暖暖的,于是我决定再试一次。因为无数次的失败让我的动作越来越熟练,果然,想妈妈所说的那样,我成功了!

刺绣艺术初探 篇6

关键词:刺绣艺术,绘画性,审美性,工艺性

刺绣, 又名“针绣”, 俗称“绣花”, 古代称“黹”, “针黹”, 即按照设计的纹样图形用绣针穿引彩线, 在织物上运针走线刺缀, 以刺绣线迹构成纹样图形等。它是一种民间淑女的手工劳作, 具有较强的文娱修行特质和艺术观赏价值。

刺绣艺术历史久远, 早在3000多年前的殷周时代就发现有华美的暗花绸和多彩刺绣。在西周墓中出土过一件染色刺绣残片, 纹样采用辫子绣针法, 线条舒卷自如, 针脚均匀齐整, 绣画结合, 刺绣技巧已趋熟练。据《尚书》载, 周代的章服制度规定了“衣画而裳绣”。先秦文献中有“素衣朱绣”之说。在当时, 既有锈画并用, 又有先绣后彩的刺绣方法。到了唐宋之后, 刺绣艺术形成了两种趋向, 一是在绣制佛像的基础上发展成“画绣”, 主要是以名人书画的仿摹为表现形式;二是为装饰生产生活用品而绣制的实用性绣作。前者追求中国书画特有的画意神韵、笔墨情趣;后者则以图案纹样为主要内容, 表现吉祥喜庆的装饰美感。无论是“画绣”还是装饰绣, 皆具追求艺术的情感和意趣, 下面从三个方面对刺绣艺术进行探讨。

一、刺绣艺术的绘画性

刺绣与绘画有着密切的关系。据记载, 唐代开始就有刺绣表现书画作品, 并且还用于绣作佛像, 使刺绣成为独立的艺术欣赏品。如大英博物馆馆藏敦煌千佛洞的绣帐《灵鹫山释迦说经图》说明刺绣艺术的绘画欣赏性。除了佛像外, 山水楼阁、花卉禽鸟成为刺绣作品绣面主要题材, 其构图活泼、设色明亮。通过平绣的微细针法运用, 加以各种色线使用, 使刺绣成为一门特殊艺术。刺绣艺术的绘画性到宋代又有了新的发展, 据《宋史·职官志》载, 宫中的文绣院掌纂绣, 微宋年间又设锈画专科, 分类山水、楼阁、人物、花鸟, 将书画艺术带入刺绣之中, 形成独立的艺术观赏性绣作。如《绢本刺绣白鹰图》画绣融会书画的神韵,

6. 建筑色彩要有艺术创意

不同的色彩给人不同的心理感受, 也可烘托和突出不同的气氛。进行建筑色彩设计时, 要掌握色彩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和当代艺术领域的发展趋势。要善于运用色彩学的理念指导建筑色彩设计, 使设计出来的色彩让人观感舒服。使城市给人留下深刻与美好的印象。

总之, 城市建筑外观色彩是我们人类居住环境中必不可少的部分, 它也是城市和谐、文明的一种体现。优雅和谐的城市建筑色彩能够给人们带来心理、生理上的美感。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 建筑色彩作为塑造城市形象、美化生活环境、显示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每个城市在建筑规划和设计中都应特别注重建筑外观色彩的定位, 尽可能找准、找好、找出自己的个性来, 以使我们居住的城市变得更加舒适、惬意。

达到非常高的艺术欣赏性。明代画家董其昌在《筠清轩秘录》中载:“宋人之绣, 针线细密, 用绒止一二丝, 用针如发细者, 为之设色精妙光彩射目。山水分远近之趣, 楼阁待深邃之体, 人物具瞻眺生动之情。佳者较画更胜, 望之三趣悉备, 十指春风, 盖至此乎”。这表明宋代刺绣工艺大大增强了绘画艺术效果, 甚至达到了“佳者较画更胜”意境。

由此可见, 刺绣艺术从单一的装饰方式与手段发展成与中国书画艺术相结合的多元艺术表现的形式, 即以刺绣的工艺、材料、技术手段来表达绘画的视觉语言, 形成了刺绣与书画相结合的艺术形式——“画绣”。作为画绣, 它是绘画艺术的又一种表现方式。也就是说它是以刺绣工艺、材料和技术来表现的绘画性方式, 以针代笔, 以线代墨地表现绣手的艺术思想和审美意识, 是基于工艺中的艺术载体。

尽管自唐宋以来刺绣以字画为范本进行绣作而形成画绣, 但它仍与书画作品有着一定的差异, 两者的最主要区别在于画与绣在工艺技术和技巧手段上的各不相同, 其艺术个性也别具特性。实际上, 刺绣艺术是以画为范本, 取其形态、绣其神韵而表现刺绣本有的工艺特质, 即把绘画图形纳入刺绣工艺的构思营造之中, 并通过特定的刺绣工艺技术创造一种新的艺术表现形式。这在清代著名绣女丁佩所著的《绣谱》一书中就有较清晰的阐述:“刺绣要遵循审理、度势、剪裁、点缀、崇雅和传神六条标准“。这六条标准与绘画性不无关系, 同时又反映出刺绣自身的艺术特点。

1.审理就是指绘画中的构图和画面布局。绣面中所表现的对象大小、高低、长短、虚实、明暗等空间尺寸要符合数理的比例关系。

2.度势是指“于平妥中求抑扬之致, 于疏朗中求顾盼之姿, 于繁茂中求玲珑之态, 于工整中求活动之气, 务使寸练具千里之观, 尺幅有万丈之势, 是在分布之得宜, 尤在物理之谙练”。它表明刺绣要依其工艺对其画面结构的韵律、节奏、疏密、动静、工整与灵动、空间气韵等营造要相得益彰、呼应有序, 以达到画面气势氛围的审美感受。

3.剪裁是指对画面的处理, 即使同一画面, 刺绣与绘画的处理也不尽相同。“名手作图繁而不杂, 剪裁之力也”, 表明剪裁在刺绣艺术中的重要作用。通过刺绣剪裁工艺, 达到绣面的“繁

在我个人看来, 我们到底需要什么样的色彩来装点我们的城市, 是鲜亮的色彩还是沉稳的色彩?我想都应该有, 建筑的色彩如同建筑的外衣, 无论选择什么颜色的衣服都应该是符合个人气质的, 适合即最美。

参考文献:

[1]王贵杰、解旭东.《色彩在建筑设计与地域环境结合中的运用研究》.山西建筑出版社.2007.4.

[2]宗白华.《美学散步》.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

[3]汤姆·福莱瑟.亚当·班克斯著.蔡璐莎译.《艺术设计实用色彩完全指南》.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6

[4]肖平西.《关于建筑色彩设计及建筑色彩设计教育的思考》.高等建筑教育.2005

而不杂”效果, 从而使绣面形象谐调统一。

4.点缀则是根据画面的需要进行“锦上添花”的艺术处理, 以达到“恐一览无余, 转形枯寂, 当于可以穿插之处酌为加增, 又或疏密不堪相称, 亦须稍为点缀”。意思是当画面一览无余而显苍白空洞时, 可酌情点缀景物以加强画面效果;或画面疏密关系不理想时, 也可作点缀处理以改善疏密对比关系, 从而使画面达到承传启合, 呼应自如的视觉艺术效果。

5.崇雅是刺绣艺术在对书画艺术改造形成过程中, 追求书画范本的艺术品味和雅趣, 并以刺绣工艺的方式和审美感进行的设计表现和追求, 从而表现绣女文淑优雅之性格和画绣作品超功利的艺术境界。

6.传神是指绣手不仅要准确表现作品形式表像和作品内涵, 更要对绣作的神韵有深度的把握与表现, 从而传达出绣手的情感悟性与作品的精神面貌。

从上所述, 刺绣艺术自古以来就深受书画艺术的深刻影响, 以线代笔, 以绸绢代纸, 赋予了原有书画形式以新的视觉艺术语言和生命载体, 它以刺绣工艺独有的特性, 对书画艺术进行了新的艺术理解和阐释, 并使刺绣艺术语言中不仅具有了书画艺术的语意义性, 而且更加丰富了绘画艺术的属性和语言。

二、刺绣艺术的审美性

刺绣作为工艺美术的一个种类, 其审美性与书画艺术有着深刻的渊源关系。其在审美品味和向度上, 与中国书画审美有着密切的关联。中国书画在审美向度上追求“能、妙、神、逸”四个品级;而刺绣艺术讲求“能、巧、妙、神、逸”五个品级, 二者之间有异曲同工之处。

中国书画早有审美评品之述, 唐代张怀瓘在《画断》中提出“神、妙、能”三级审美评品;后至朱景玄在《唐朝名画录》中提出书画审美的“能、妙、神、逸”四品论。宋代黄休复《益州名画录》对“能、妙、神、逸”作了详细释意, 即“所谓形象生动谓之能;自心付手、曲尽玄微称之妙;创意立体、妙合化权谓之神;笔简形具、得之自然、莫可楷模, 出于意表为之逸”。元代夏文彦沿朱景玄之论置逸品于三品之外定义如下:“能为得其形式, 而不失规矩;妙为笔墨超绝, 传染得宜, 意趣有途;神为气韵生动, 出于天成, 人莫窥具巧。”他的论述较前人更为简明与准确。

刺绣艺术由于受到书画的深刻影响, 其在艺术审美性上也与其融会贯通。不仅在魏晋隋唐绣制佛像的基础上发展成“画绣”, 追求名人书画的神韵风采和笔墨情趣, 还在审美评品上参照书画文论提出了刺绣的审美准则。其中以清代道光年间丁佩所著的《绣谱》第六章提出“能、巧、秒、神、逸”五个审美评品层次为明晰阐释。

《绣谱》中的能为象形唯肖, 敷彩能精, 指远目营不失矩度。巧为穿插有情, 接续无迹, 自然契合, 未觉其迹。妙为能巧俱备, 风韵独饶, 妙姿也;闲中有味, 空际传神, 妙趣也;举重若轻, 化板为活, 妙技也;信手拈来, 头头是道, 妙境也。神为炉火纯青, 变化无穷, 出於天成, 乃神品也。逸为出神入化, 无可挑剔, 大匠不雕, 乃逸品也。逸品为五品中审美的最高境界。

从《绣谱》中的审美评品划分上可以显而易见地看出其借鉴了书画艺术的审美理论体系, 并在释意上又有异曲同工之妙。然而由于刺绣艺术的针线表现方式不同于书画中的笔墨作画方式, 因此其在能、巧、妙、神、逸上的阐释是刺绣工艺特有的艺术审美情趣及工艺的审美意味, 是工艺技术艺术化的审美表现。正如《绣谱》所言:“师造化以赋形, 究万物之情态, 又与才人笔墨, 名手丹青同臻其妙”。刺绣艺术的审美性因书画艺术而生, 又因其材料, 工艺而凸显特色, 并因此生成其艺术上的审美品味与意境。

三、刺绣艺术的工艺性

刺绣之所以能在工艺美术中独树一帜, 关键还在于其特有的工艺性, 即工艺制作性、工艺规范和工艺的审美表现。传统刺绣工艺讲究工艺规律的把握和运用, 在《绣谱》中对刺绣的工艺性有较为详细的归结, 即刺绣的工艺性包括:“齐、光、直、匀、薄、顺、密”七个方面。

齐是指齐整, 即在工艺上要求“如快剪剪成, 不使一毫出入”。纹样图形界限分明, 针脚齐整, 简洁明快, 干净利落;光是指形态轮廓明快光亮, 即在工艺上要求“光与齐相因, 丝丝梯比, 即不使一毫出入, 轮廓自然光粹。”轮廓针脚要齐整, 排线要有序, 绣面自然光亮照人;直是指平正, 即工艺上要求“作书宜直, 直始能正。刺绣宜直, 直始能平。平如春水, 觉精彩之自生。”可见刺绣针法上的直平之功效;匀是指匀称, 即工艺上“不匀则不直, 不直则不光, 相因之弊也。用墨匀则字能有血;用绒匀则绣有肌, 是在粗细适均疏密相称而已。”匀的工艺要求是使绣品能达到匀称和谐的效果;薄是指精薄、细薄, 它是判断刺绣工艺水平高低的一个重要指标, “坊绣之易于俗者以其厚耳, 原则难匀, 唯将绒线判成极细之丝绣成倍觉熨贴, 无异彩毫轻染, 观之高出纨素之上, 扪之则复相平, 庶称精妙。”刺绣的薄, 关键在丝细针匀, 因为只有工艺薄细才能生成直、匀、齐、平的绣面熨贴效果, 否则前功尽失。顺是指顺畅之意, 刺绣中的行针走线尤如文人作字行文一般, 字顺则文畅。因此, 丝顺品畅也在同理之中, 正如《绣谱》中所述:“一丝不顺则气脉全乖, 精神相隔。故直则俱直, 横则俱横, 即使遇有圆折之处, 第当以针脚之长短由渐而转, 自然成片”。密是指精密、细密, 即在行针走线上要求丝丝相扣, 精密无缝。“密与薄似乎相反而实为相成, 两者均关乎于细, 细则能薄, 亦唯细始能密。”因此刺绣工艺上的“密”与“细”息息相关, 细密始能密实, 密实方能平整, 平整使之光亮, 光亮方可鉴人。

综上所述, 刺绣艺术的工艺之道, 既有独立的要求和理据, 又是相互关联, 互为依存的关系。它是评定刺绣工艺水平的准则, 也是衡量刺绣工艺规范的指南及标准, 体现了刺绣工艺的内在属性及工艺特性。它是承载刺绣艺术形式与特色的主要内因。

结束语

刺绣艺术在我国的形成、创作、生产与发展源远流长, 它是我国工艺美术中的一朵灿烂耀目、光彩照人的奇葩, 它的艺术性源于书画的气韵神逸与情趣品味, 并且以其工艺范式的特有表现力, 生成独有的艺术载体与形式。它不仅美化了我们生活空间和生活方式, 更重要的是润泽了人们追求美好事物的心灵, 丰实了人们的艺术情趣, 提升了人们的审美意识。并且, 在现代社会文明高速发展的语境下, 更为彰显其作为非物质文化艺术价值及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童云.《刺绣》.黄山书社.2012.7

[2].潘鲁生.《工艺美术概论》.山东教育出版社.2002.9

塔吉克民间刺绣艺术 篇7

塔吉克是一个有着悠久刺绣历史的民族, 其刺绣风格与形式在众多民族绣品中独具特色。在刺绣文化研究中, 应从形制、图案、颜色等多方面的表现, 分析塔吉克民间刺绣独特的艺术特性。塔吉克族刺绣分布在服装、头巾、枕套、鞋子、窗帘、桌布、挂饰和一些手工艺品等生活用品的各个角落。图案大多选自自然和生活当中的实物, 比如人物、山河、树木、花卉、飞禽走兽等, 以刺绣艺术把这些物象变得更生动, 色彩更艳丽, 获得了更多人的喜爱。塔吉克族刺绣更具有独特性, 是一朵民族刺绣的奇葩, 更能体现一个民族的特殊审美观。

一、塔吉克族历史与艺术

塔吉克族是我国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古老民族, 也是我国民族大家庭中一个勤劳智慧的民族。现在我国境内的塔吉克族有3万多人, 其中60%聚居在帕米尔高原。“塔吉”一词, 在波斯语中意为“王冠”。能歌善舞的塔吉克人, 享有“云彩上的人家”的美誉。数千年来, 塔吉克人不断吸收东西方文化的精华, 创造了自己颇具特色的历史与文明。民间工艺美术也是塔吉克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塔吉克族妇女刺绣技艺精湛, 体现了塔吉克族人的心灵手巧和智慧勤劳。

二、塔吉克族民间刺绣

塔吉克民族服饰于2011年5月被批准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塔吉克民族服饰与生活环境密切相关。主要以棉、皮衣和夹衣为主, 没有明显的四季服装。由于过去交通闭塞、与外界接触较少, 塔吉克民族服饰保留了传统独特的高原民族特色。绚丽多彩的塔吉克民族传统民间图案, 巧夺天工的绣花和制作技艺, 帽、衣、袜、鞋靴和装饰品等承载着塔吉克民族悠久的传统文化和历史习俗。塔吉克族妇女们大都喜爱装饰, 其服饰比较讲究, 颜色也十分艳丽。塔吉克妇女都戴“库勒塔”帽, 这种帽子分冬夏两种, 夏季的“库勒塔”帽为圆顶硬壳帽, 帽子顶和四周都绣有花纹或图案;冬季的“谢依达依”帽则有后围, 天冷时可以放下来护住脖子。这种帽子大都以黑色为底, 在帽顶和四周都绣有红、黄、绿和蓝色的花纹图案, 花纹千变万化, 几乎所有的帽子没有相同的花纹。妇女们还会根据自己年龄在帽子上披上红、黄或白色丝绸或缎做成的头巾, 这是塔吉克族妇女的标志之一。塔吉克族姑娘都善于刺绣, 衣饰上绣织花卉纹样, 被巾盖布、腰巾上也都绣有美丽的图案。她们手艺不凡、做工精细, 千姿百态的大自然赋予她们刺绣纹样以无穷无尽的启示, 纹样绣饰没有任何做作痕迹, 一件件绣品如天生地设般浑然天成, 充满富丽之美。塔吉克刺绣堪称民族刺绣之奇葩。

三、塔吉克族服饰刺绣图案纹样特色

塔吉克族服饰的刺绣图案造型大胆夸张, 常常将虚幻与具象、写实与写意交织在一起, 完全是出于主观需要再造出来的基于自然物象基本特征的新形象, 其浪漫的手法表达了塔吉克人对生活的热爱。塔吉克刺绣艺术是“写意性”特征鲜明的艺术作品。塔吉克族刺绣图案纹样选择既有民族传统文化的内涵, 同时也是其独特审美意识的流露, 造型简练、色彩对比强烈、图案装饰性强。

(一) 写实型。

刺绣图案造型的特色就在于自然写实。笔者在塔吉克刺绣作坊里, 看到一顶女式花帽上, 绣着山羊角和花朵, 代表了塔吉克族女人们希望家里牛羊满圈, 自己像花儿一样灿烂、美丽。在一顶男式帽子上, 绣着太阳和鸟, 那是塔吉克族男人们希望自己能有一双坚硬的翅膀, 在高原的天空中自由飞翔。既保留了自然对象的基本特征, 又体现了花纹图案的美感, 巧妙地表现出栩栩如生的自然动态。

(二) 写意型。

整体图案造型简洁逼真, 画面纯朴生动而极富“写意性”。写意型图案在塔吉克服饰刺绣中运用比较广泛, 一类是以方形、三角形、圆形以及不规则的点线面等各种形态构成的图案;另一类是变形夸张的牛、羊角、雕鹰图腾纹样。从塔吉克族刺绣的传统纹样看, 虽然素材取自于大自然, 但都经过了夸张、变形和意象表达的艺术处理, 这种变形手法常见于织物图案中, 由于织物是以经线纬线编制而成, 因此更有利于几何形态的造型。它们共同的特点就是给纹样与对象注入了浓郁的写意韵味, 使之升华为意象万千的视觉艺术图式。

(三) 装饰型。

它是采用提炼、夸张、添加、变形等艺术手法创造出一种新的图案形象, 二方连续、四方连续的形式绣在帽沿和帽顶, 追求装饰型图案的美感形式, 如菱形纹、回纹、波浪纹、如意纹、万字纹、云纹等都有着高度的装饰性和趣味性, 给人以美的启迪和强烈的艺术感受力。塔吉克族妇女的脖颈上都佩戴形状类似太阳的项链。红白两色的搭配会让人联想起太阳光芒四射的形象。太阳崇拜, 这是塔吉克族最早的图腾崇拜标志。图案化的联珠纹最初是祆教的重要标志, 在这里演变为服饰装饰的另一种语言。

(四) 复合型。

在塔吉克族刺绣中, 有些刺绣图案不是单一的主题, 一片绣片上会有动物、植物、几何纹样, 甚至变形的人融合于一体。把相互有内在联系的图案巧妙地组合在某一图案中, 构成寓意深刻、内涵丰富、意趣无穷的组合造型。

四、塔吉克族刺绣的色彩内涵

服饰文化首先是色彩文化。塔吉克族, 高原“云彩上的人家”。塔什库尔干地处雪线以上, 从地貌上看是一个脱色的世界, 颜色单一。塔吉克人一般最喜爱红色和白色, 把红色当作太阳、火的象征, 光虽不显红, 但塔吉克人将光都看成红色, 这就是祆教崇拜的标志之一。

(一) 亮艳明丽的单色调

由于帕米尔雪域高原色彩环境比较单一, 塔吉克族民间工艺美术的能工巧匠们, 优先选用本民族崇尚的红、蓝、白、黄、绿等鲜艳的单色, 用给人鲜明、率真感觉的色彩来渲染生活的气氛。在塔什库尔干县主色调是红色, 塔吉克服饰色彩的美, 纯净成单色, 强调大色块的对比。以红为主, 这是因为在塔吉克族的历史形成过程中, 以拜火教 (祆教) 为主的宗教信仰起了主要作用, 而红色尤能表达出这种特征, 这也象征了塔吉克民族人民热爱生命, 崇尚生命。

(二) 色彩强烈的对比色

塔吉克族服饰刺绣色彩强烈、对比鲜明, 大都采用黄、绿、紫等鲜明艳丽的颜色, 注重刺绣与服装之间的色彩对比。塔吉克族的枕套和妇女们的围裙, 多用各色布块拼成美丽的图案, 十分美观, 丰富多彩。在塔吉克族服饰中, 最引人注目的要数新郎和新娘的装束了。在婚礼中, 不管是新娘的冠帽还是新郎的绣花袷袢、衬衣和腰巾, 多以红色和白色为主色调, 红色表示热烈, 白色表示纯洁, 红白相间, 表示新人对爱情的纯洁和忠诚。

(三) 色彩象征年龄

无论是小姑娘或已婚的青年媳妇及老年妇女, 都喜欢连衣裙。年轻妇女多用红、黄色, 比较鲜艳;结婚后的妇女要佩戴白色头巾, 祆教亦崇尚白色, 以洁白象征神的至善, 这也区别于少女的装束;而老年人则用蓝绿等色, 这也区别了年龄。这是色彩的“写意性”的一种表现。

五、研究塔吉克刺绣文化的意义

少数民族民间美术是民族文化传承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 是少数民族艺术中群众性最广泛、与社会生活关系最密切、历史文化内涵最丰富、地域最广阔、民族地域特征最鲜明的文化形态。

塔吉克族民间刺绣是塔吉克人的骄傲, 是塔吉克族刺绣者用她们的聪明才智, 用各色的丝线一针一线绣制出来的动人图案。塔吉克族刺绣注重追求原始的自然美, 多从生活中捕捉美, 再用画笔运用艺术美的形式转变为更生动的画面。

对塔吉克族刺绣艺术的研究, 有助于保护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弘扬民族优秀文化, 有助于挖出深厚的文化积淀为现代设计服务, 推动工艺美术研究, 提高和美化群众生活。研究塔吉克族刺绣图案的表现形式有助于寻找设计的原创点, 丰富艺术设计的文化内容。

塔吉克族民间刺绣艺术, 以丰富多彩的艺术形式、质朴率真的表现手法呈现出塔吉克族民间独特的艺术特征, 表现出人与自然的和谐与平衡的审美取向。在现代艺术追求个性化的同时, 只有深入挖掘丰富的传统艺术语言, 才能创造出更好的富有民族特色的艺术作品。新疆地缘辽阔, 民族众多, 是一个多民族聚集、多种宗教并存、多种文化融合的地方。受多元文化的影响, 新疆的伊斯兰文化既有伊斯兰文化的共性, 又融入了新疆其他不同民族的优秀文化元素, 由此显示出新疆多元文化特有的地域印记和特色。在新疆少数民族的服饰文化现象中, 既反映出伊斯兰文化印记的显性特征, 又反映出了各自民族文化传承中的个性因素。塔吉克族服饰艺术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特色文化现象。当地的政府部门应该加大对这些已经成为国家级、自治区级、地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 使这些遗产项目能够长久地传承下去。

参考文献

[1]张亨德.民间刺绣.乌鲁木齐:新疆美术出版社, 2013

[2]田顺新.民间刺绣.石家庄:河北少年儿童出版社, 2008

试论传统刺绣工艺的发展 篇8

笔者通过十几年的刺绣创作实践, 品味着刺绣工艺特有的韵味和特殊美感, 总结整理了刺绣理论资料, 也因此明白了许多问题的根源所在, 对传统刺绣理论与技法也有了新的理解。现代刺绣既利用传统形式, 又以现代观念整合统一;既注重本体语言的探索, 又表现出对人和自然的关注。在当代世界艺术大背景中, 刺绣工艺实在微不足道, 然而, 看似平凡的刺绣工艺, 关系到民俗民风、手工技艺和历代的衣冠制度, 涉及的面较广。发展刺绣艺术, 突破封闭的思维和凝固的审美情趣, 在当代仍旧是一件十分有意义的事。

一、继承和发扬民间传统刺绣工艺

古老的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 创造了灿烂辉煌的民族文化, 民间美术则是这个文化宝库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 它植根于民间, 来源于生活。刺绣工艺作为一种传统的民间工艺, 伴随着历史的发展而发展。长沙楚墓出土的早期刺绣实物, 上面用辫子股针法绣的龙凤图案, 针脚整齐, 图案生动有力, 显示着我们民族的独特风格。随着刺绣历史不断的发展, 刺绣技艺也逐渐趋于成熟。至明清时期, 全国各地刺绣按当地传统习惯, 形成了各自的风格特点, 各地各类刺绣“百花争艳”, 其中最有名的要数“四大名绣”:江苏的“苏绣”, 湖南的“湘绣”, 四川的“蜀绣”, 广东的“粤绣”。它们既有个性, 又有共性, 它们都是工艺美术中的奇葩, 正是这些传统工艺, 点缀和丰富了人们的艺术生活。

刺绣必须对传统有所继承, 然而继承并不是模仿, 也不是复制, 必须以艺术现代化为首要前提, 继承传统是一个创造的过程。“尽管刺绣早已久远地存在于中国的文化传统中, 但千百年来刺绣材料和传统针法的使用都没有什么性质的变化, 赋予其崭新的现代审美意境的是仿真绣和乱针绣的出现。如沈寿在继承苏绣传统技法的基础上, 吸收了绘画中的明暗原理, 注重物象的‘逼真’, 表现物象的立体感。她自称为‘仿真绣’, 人们称之为‘美术绣’。沈寿在这方面的成就, 对后世绣制人像的技艺有一定贡献。”[1]1909年沈寿首先采用摄影作绣稿, 成功地运用独创的仿真绣法刺绣了《意大利皇帝》和《爱丽娜皇后像》, 获万国博览会优等奖, 并作为国礼赠送意大利皇室, 为中国的传统工艺在国际上争得了荣誉。上世纪30年代, 被誉为“神针”的刺绣大师杨守玉独创了乱针绣法, 以纵横交叉、长短不一、疏密重叠和灵活多变的针法, 产生了西洋画的光色透视效果, 具有强烈的立体感和独特的艺术特色, 一改延续了上千年的传统平面绣, 在我国四大刺绣艺术中独树一帜, 得到社会艺术界人士的重视和赞誉, 为中国刺绣的发展树立了新的里程碑。杨守玉主张, 学刺绣必先学绘画, 绘画造诣愈深, 刺绣方法就会愈多变化。在绘画与刺绣的实践中, 她十分重视绘画与刺绣二者的内在联系, 既擅长传统刺绣的针法技巧, 又娴熟西画的笔触色彩, 熔画理、绣理于一炉, 超越了传统“密接其针、排比其线”的方法, 把西画中的笔触、色彩运用到刺绣作品上来。从画、绣分离到画、绣的结合, 为现代刺绣奠定了发展方向。变更后的针法和全新的审美观念, 使得中国刺绣走出了传统审美定势和语言体系, 而跨入现代艺术体系之中。现代中国刺绣越发多样新奇, 刺绣自身的美以及刺绣的各种针法和材质的美, 为我们开拓出一片全新的现代艺术新天地。

二、从实用性和观赏性看传统刺绣的发展

刺绣工艺的起源, 至今尚无统一说法。但可以肯定的是, 最早的刺绣活动与服装紧密相关。据《尚书·虞书》中所记录, 距今4000年前就有舜命禹制作章服的故事。从上古到中古直到近代, 刺绣有各种不同的形式, 但它在本质上并不是被欣赏, 而首先是实用的。不为审美而发, 并不等于其间不包含审美因素, 但它的目的不在审美, 甚至即使是注重刺绣之美, 也只是以此为刺绣的实用目的作更好的铺垫。实用刺绣在长期的演变过程中, 逐步形成了许多特定的装饰部位与装饰模式, 这一点从一些历史实物中就可以得到证明。如云肩、肚兜、马面、团花、挽袖、补子等形式, 都是刺绣服饰的典型代表。从刺绣技术方面来看, 早期出土绣品的针法中, 锁绣法一直占主要地位。随着日用刺绣品运用的广泛和其在民间的普及, 隋唐以后刺绣工艺臻于成熟, 并进入了多种针法综合发展时期。刺绣的实用性为刺绣工艺提供了广阔的前景, 奠定了刺绣艺术的坚实基础。“随着时代的发展, 刺绣以物质文化形式影响人们的生活心态, 并上升为不同的审美观念和心理倾向。这是由于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除了物质需要外, 还有高于物质功能意义的精神需要。所以, 大约从魏晋开始, 在日用刺绣技艺发展的基础上, 受绘画艺术影响, 出现了刺绣观赏品。”[2]到两宋花鸟画的成熟, 观赏性刺绣由此逐步发展起来, 由实用性转入欣赏性, 刺绣才逐渐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美的欣赏品。“在宋代之初, 奢靡之风波及市井里巷, 连普通市民都‘以华靡相胜’, 花色不厌其繁, 绣工不厌其细, 虽说风气不见得健康, 可无形之中却把刺绣水准向前推进了一步。现藏于沈阳故宫博物院的宋代刺绣《海棠双鸟》、《梅竹鹦鹉》设色精妙, 针法格外繁复、考究, 具有极高的欣赏性。”[3]而苏绣的针法根据表现内容的不同发展到43种之多, 为观赏性的刺绣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条件。针法活泼、绣工精细、细腻, 讲究花线粗细特点和丝理变化, 注重合理用线。还根据不同的布质、色彩及题材, 灵活综合运针, 充分表现物体形象的质感。传统刺绣极讲究绣针、绣线和针法, 善于表现物象的立体形态和渐变色彩效果。因此, 无论是以实用装饰为主的日用品, 还是以观赏为主的“画绣”, 在漫长历史发展中, 都是刺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刺绣的实用性和观赏性, 对刺绣工艺开拓现代市场也有着积极意义。

三、重视媒介材料、探索刺绣创作的新途径

高超的技艺可以创造艺术作品中完美的造型, 刺绣艺术运用不同的针法形成的独特肌理、美感, 是刺绣艺术的独特语言。刺绣的造型艺术至关重要, 它常常借鉴姊妹艺术, 尤其是受到绘画艺术的影响, 一方面借鉴了绘画艺术的一些技巧, 另一方面又长期受绘画艺术约束, 这又形成刺绣艺术的局限性。所以选择走“画绣”结合的道路, 是拓宽现代刺绣创作领域的关键。置身于大的文化背景作一些深层次的思考, 探索刺绣形式, 跨越传统中的一些局限, 在本质上是对传统的突破或超越。尽管它也需要对西方文化的吸取, 但必须以强化自我主体性、创造性为前提, 否则便不能体现我国当代刺绣的价值理想, 也不能真正体现当代艺术个性。恰当地处理“画”与“绣”之间的关系, 使画与绣之间达到完美的统一, 才能开拓一种全新的现代手工技艺。多年来, 在研究各家名绣针法、特点的基础上, 我们选择了一条画绣结合的道路, 自画自绣, 把绘画的原理运用到刺绣中去, 以“发绣如何表现现代人物肖像”为主攻课题, 张扬个性, 在实践中创新, 开拓刺绣的新领域。

“工艺的使命是有效地利用材料, 优秀的作者往往能充分发挥材料的作用。材料是天籁, 其中凝缩了许多人工智慧难以预料的神秘因素。材料在技艺的发掘下能够充分显露出自然之美, 工艺是材料与技艺的结合。”[4]千百年来刺绣的材料没有大的变化, 我们应该突破材料局限性, 建立全新的审美观念, 赋予刺绣以崭新的现代审美意境, 使它走出传统审美定势和表现形式而跨入现代艺术体系之中。“新媒介意识的出现使得新的艺术形式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技巧和观念, 材料也不再局限于针、线、缎布等, 在绣线方面种类很多, 常用的有纱线、丝线、人造丝线、绒线等, 此外还有尼龙线、金银线、头发、马鬃、彩珠等。刺绣最常用的是丝线, 绣制日用品时大都采用人造丝线或尼龙线。在底料方面有麻、棉、绢、绸、缎、尼龙等。如绣金鱼则选用深绿色的高经纬度的真丝绡, 增强了鱼在绿水中的环境氛围, 又有高密度条纹细腻的特点, 并有防霉的特点。”[5]这些材料要根据不同绣品的实际情况而选用。发绣现代人物肖像利用特殊的材料使“画”与“绣”之间达到完美的统一。如发绣作品《世纪少帅——张学良》, 采用天然的材质——人的头发作为刺绣的材料, 运用绘画虚实和光色的原理, 以头发自身的美, 在真丝软缎上自由发挥各种表现手法, 以特有的线条组织和丝理, 把西画中的笔触、色彩运用到刺绣上来。作者运用虚实乱针绣的针法, 来表现百岁老人张学良先生波澜坎坷的一生, 通过对脸部结构的细致刻画, 把自己的创作感情贯穿于一针一线之中, 来表达这位历尽沧桑的世纪老人的内心世界。作为“东方一绝”的中国刺绣工艺, 经历了岁月的磨砺, 针法和技巧愈臻完美, 因此它能在我国艺坛之中占有一席之地, 为世人所称道。

我们现在生活的是一个开放的时代, 东西方的文化不断撞击着, 现代人的思维方式、道德观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物质生活极其丰富的今天, 我们的艺术标准应该是什么, 我们应该追求什么样的精神生活?旧有的束缚没有了, 更开放、更自由的空气使得我们不断地找寻自已新的位置, 找寻被赋予了浓厚的时代特点的文化艺术并使之发扬光大。而现代刺绣工艺是中国艺术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 它来自于传统, 从民族传统中吸取精华, 又突破了民族、民间传统封闭的思维框架和凝固的审美情趣, 进入一个新的艺术领域。未来的刺绣艺术, 要更好地延续传统, 较好地表达刺绣文化, 同时又能适应社会对刺绣作品的新的要求。只有这样, 我们古老民族刺绣工艺才能够面向现代社会, 面向世界, 融入到一个开放、自由、多元的现代文明之中。

摘要:中国刺绣工艺源远流长, 并伴随着历史的发展而发展。看似平凡的刺绣工艺, 关系到民俗民风、手工技艺和历代的衣冠制度, 涉及的面较广。发展刺绣艺术, 突破封闭的思维和凝固的审美情趣, 在当代仍旧是一件十分有意义的事。

参考文献

[1]李娥英.苏绣技法[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1965.8页

[2]孙佩兰.中国刺绣史[M].北京:北京图书出版社, 2007 (5) :16页

[3]李群.从实用与审美看传统刺绣的发展[J].商业文化, 2008 (1)

[4][日]柳宗悦著.徐艺乙译.工艺文化[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 (1) :95页

刺绣——中国古代女性的思想代言 篇9

关键词:刺绣,思想代言,古代女性

“日暮堂前花蕊娇, 争拈小笔上床描。绣成安向春园里, 引得黄莺下柳条。”这是唐·胡令能的《咏绣障》, 是一首赞美刺绣精美的诗。刺绣, 古称针绣, 是用绣针引彩线, 按设计的花纹在纺织品上刺绣运针, 以绣迹构成花纹图案的一种工艺。古代称“黹”、“针黹”, 刺绣是最具代表性的女红艺术。据中国史书《尚书》记载, 4000多年前的“章服制度”就规定了服装“衣画裳绣”的装饰, 可见中国在四五千年前, 刺绣品已经广为流行了。

自古以来, 贫者以“善织巧绣”为业, 富者以“闺房绣楼”为贞, 在古代女性看似平凡无奇的生活中刺绣成为蕴藏和承载她们美好理想, 展示聪明智慧的最佳平台。忆过往无数的女子们十指春风, 充满了炽热的生命力和美好的情感, 使得中国有“锦心绣口”、“锦绣前程”、“锦上添花”这样美好的形容词汇。原始社会有了衣服就有了刺绣, 人们在衣服上绣上图腾纹样维护信仰。随着社会的发展, 民间刺绣多起来, 未婚女子的刺绣寄托着姑娘们对爱情生活、美满婚姻的向往。妇女们给子女们绣制的童帽、兜肚、香布袋等, 更是倾注了全都的母爱。自古以来大量的文学作品中借助刺绣表达女性人物思想的例子比比皆是, 换句话说刺绣代言了中国古代女性的思想活动。欧阳修的《南歌子》:“弄笔偎人久, 描花试手初, 等闲妨了绣功夫, 笑问鸳鸯两字自怎生书?”借刺绣言说了夫妻之间的脉脉浓情。《孔雀东南飞》中有“妾有绣腰襦, 葳蕤自生光。”的句子, 以刺绣来形容刘兰芝的秀外慧中, 贤良淑德的为人妻子的标准。但巧夺天工的女工活计, 却不能打动婆婆的冷若冰霜。秦韬玉的《贫女》:“蓬门未识绮罗香, 拟托良媒益自伤。谁爱风流高格调, 共怜时世俭梳妆。敢将十指夸针巧, 不把双眉斗画长。苦恨年年压金线, 为他人作嫁衣裳!”却写吟唱出灵性聪慧的贫家女子绣的织品只为生计, 十指精巧不为己描, 只因出身寒门, 不得不为他人做嫁衣的悲苦无奈的的情怀。

刺绣与中国社会中的等级、信仰、个人德行、审美、生活习性等精神生活因素有关, 关涉比较高级的精神需求, 被人们视为最典型的“女红”。胡平教授在《遮蔽的美丽》中说“从女性人格教育的角度看, 大户人家的小姐闺秀做刺绣活计不是为了生存的压力, 而是为了养成特定的素质”。清代丁佩曾在《绣谱》中说:“工居四德之首, 尔绣又特女工之一技耳。古人未有谱之者, 以其无重轻也。然而闺阃之间籍以陶淑性情者, 莫善于此。以其能使好动者静, 好言者默, 因只借慵惰息纷纭。一志凝神, 潜心玩理。固不特大而施之庙堂, 小而饰之鞶帨, 莫不瞻黼黻之光, 得动植之趣也。至于师造化以赋形, 究万物之情态, 则大与才人笔墨名手丹青同臻其妙。”丁佩说刺绣是用来陶冶性情的。若要制作出精美传神的, 能达到一定艺术水准的刺绣, 仅仅依靠手巧是远远不够的, 更重要的是需要兰心蕙质。如果没有天赐的灵性、高雅的气质, 一般很难描绘出山水的钟灵毓秀和百花的姹紫嫣红, 更不要说“绣花能生香, 绣鸟能听声, 绣虎能奔跑, 绣人能传神”的神奇了。这种情况下, 刺绣一方面就表达了上流阶层女性寄托感情的方式和传情达意的手段, 另一方面更体现了她们较高的文化素养和博深的创造力。《牡丹亭》女主人公杜丽娘身为官宦人家的千金小姐, 聪慧过人, 有着大与自然的天然谐和感及对美与爱的强烈追求, 还有细心如丝的分析能力和独立识见, 以及建立在此基础之上的酷爱自由与反叛束缚的精神。她的女红精巧过人, 当她看到“原来姹紫嫣红开遍, 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桓。良辰美景奈何天, 赏心乐事谁家院!”便在衣裙上绣上了成双结对的美丽的花鸟来表达自己对爱情美好向往的敢想却不敢言的情怀, 这得益于“也长向花阴课女红”, 也可以说刺绣就是杜丽娘平时全部的生活内容。《红楼梦》中为许多女性钟情林黛玉有着无人比拟的口才与文才, 也有独立的意识和反传统的叛逆精神, 她曾专门给宝玉绣荷包传递自己琢磨不定的爱情。想必她这个被贾宝玉在众多红颜中称为知己的人绣的荷包定会包如其人般灵秀脱俗吧。第三十六回, “绣鸳鸯梦兆绛芸轩”那一节, 像薛宝钗这样集智慧、容貌、财权于一身的封建淑女也会情不自禁地在宝玉床前边刺绣边赶蚊子, 也会绣兜肚, 曹雪芹用这种看似平常的小情节表达了平日自重的宝钗的忘情失态, 近乎夸张地表现了宝钗对宝玉的爱情。

当然, 随着社会的逐步发展刺绣工艺日臻成熟, 随之涌现了大量的宫廷绣女, 此时刺绣也就无所谓个体的思想活动。不过纵观中国的历史, 刺绣几乎涵盖了古代女性的整个生活, 昭示着她们追求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诠释了她们生命的全部意义, 不管从任何角度看刺绣都是整个中国古代女性思想感情的载体, 是一部活生生的中国女性历史。

参考文献

[1]、钱续坤.女红:中国女性的传统标识[N].西安晚报, 2009-11-09.

[2]、丁佩.绣谱[J].中国典籍与文化, 2004 (2) .

上一篇:数据采录下一篇:孩子的自信源于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