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好XX

2024-12-12

中国好XX(共3篇)

中国好XX 篇1

我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灿烂历史文化的文明古国,灿烂历史文化依靠各种方式进行着传承,包括书籍、曲艺、民间的口耳相传等传承至今。虽然借助的传承方式不同,但都是通过讲故事这一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的。人们的生活中离不开故事,交流沟通中离不开讲故事。新闻报道中也同理。因此,讲好中国故事,写好新闻是传承中华文化的最好方式。讲好中国故事,在这里有两层意思:一层是指讲述好一个故事;另一层是指讲述了一个好的故事。写好新闻也有两层意思:一层是指把新闻写好;另一层是指写出很好的新闻。两者之间存在着逻辑上的因果关系。具体而言,只有讲好故事,才能写出好的新闻;或者说,只有讲出一个个很好的故事,写出的新闻才有可能成为好新闻。

作为党政新闻而言,最重要的功能是为党立言,为民代言,发挥正确的舆论引导作用。但一些人认为,党政新闻没有都市类报道好看,缺乏可读性,因此不愿意看党政新闻,而愿意看都市类报道。如果报道的新闻没人愿意去看去听,那又如何去引导舆论呢?由此可见,要想发挥正确的舆论引导作用,首先报道得有人愿意去看、去听。

引起读者兴趣,让读者愿意花时间去关注,看后、听后能记住所报道的内容,并不由自主地认同所提供的事实、观点,并产生思考,接受舆论引导。记者文章写得好,就会提高报道的可读性。人既是事实的提供者,更是故事的讲述者。如果不能以人为本,作品就不会受到大众的喜爱。故事不但具有形象概括的超能力,还具有长久的群体记忆功能和广泛的群众传播功能。不论时代怎么发展,故事,尤其是那些精彩有趣的故事,都能在瞬间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并深刻地影印于人的记忆中。由此可见,在人的记忆中,更容易留存以讲故事的方式向提供的信息。因为通过讲故事的方式与受众沟通,更让人容易产生阅读欲望,接受故事所要传达的信息。实际上,讲故事,讲好故事,就是通过事例来帮助人们理解各种抽象的道理。

1 围绕主题发展平、实、准、活讲故事

“平”指记者、采访对象、受众三者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视角是平视的。在“讲故事”时,记者一改往日高高在上的态度,是故事的聆听者,与受众进行平等交流。同时,“平”还体现在语言文字通俗易懂,亲切感人上。如果语言文字生涩、乏味,充满说教,那样只会降低宣传的效果,甚至让人反感。

讲故事时,叙述的方式淡化了政治色彩,力图按照生活本来面目着力表现普通人真实的日常生活,注重对生活“细节”的刻画,体现对百姓的人文关怀,新闻人物形象不求“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不以重大历史事件和英雄模范为主,而是刻画普通人。叙述与传统新闻的宏大叙事有着本质的不同,语言追求生活化,幽默含蓄,平实有加,这样就为讲好故事开了一个好头。

“实”不仅指记者所报道的内容是真实的,更指生活的“原生态”。故事是普通人身边已经发生或正在进行的,让民众产生亲切感。真实是新闻的生命,这是新闻从业者必须牢记的,任何情况下都不能违背。

“准”指报道切入点准确,围绕主题来选择报道的角度,正确处理好报道广度与深度的关系,把选准的点说全、说透、说深,切忌面面俱到但一面也说不明白。同时“准”还指用词用语的准确。

“活”首先指通过细微观察,发现挖掘出人物的“闪光点”。其次,指写作方法灵活巧妙,刻画人物栩栩如生,防止千人一面。通过对两个层面的把握,引起受众的共鸣。

例如,笔者采访写作的电视专题片《清洁工李大姐的一天》,清洁工是很普通的工作,甚至有人歧视的工种,中年的李大姐,平凡得不能再平凡,转身汇入茫茫人海无法寻觅。文章用“李大姐穿上工作服又开始了一天”为开头(镜头画面:李大姐换好工作服,整理衣服,拢头发。现场音:扫地的声音),让人在很自然,很亲切的状态下,感受到一个真实鲜活的“李大姐”,顿时拉近与“李大姐”的距离,受众好象在和街坊邻居、对门的大姐聊家常,丝毫感觉不到“说教腔”,从心理上先入为主,让“李大姐”顺利进入受众视野。结尾是“李大姐”晚上扫地的镜头和现场音。通过文字、画面、镜头、采访、旁白、现场音和音乐等的配合,用故事将普通人的一天娓娓道来。

2 设置悬念和制造冲突

传统的相声分为“捧哏”和“逗哏”两个角色,两个人一唱一和,相互吹捧,把一件本不搞笑的事说得绘声绘色。相声里引人发笑的艺术语言叫“包袱”。它是相声演员沿用的术语,实际上它和笑料、噱头的意思完全一样。运用中有“系包袱”和“抖包袱”的过程。相声的包袱要想使用响亮,就必须二人的积极配合,做好每个环节的工作。在故事里设置悬念和制造冲突,可以起到与相声里的“系包袱”和“抖包袱”异曲同工的作用。故事里的悬念和冲突,必须真实地反映生活,运用精练、概括的语言,巧妙安排故事结构,使前后情节遥相呼应。例如,通过广播电视的各种表现手段,可以产生强烈的视听感染效果,给人以美的享受,达到升华精神、启迪心灵的作用。一个个看似普通的故事经过“二次升华”包装,把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缘委一一道出。

《清洁工李大姐的一天》讲述了平凡普通的下岗女工“李大姐”在相关部门的关心帮助下再次就业成为一名清洁工,学会笑对生活和家庭的双重困难,一直用积极、乐观、向上的信念过好每一天,重新溶入社会的故事。“李大姐”身上的优点有很多,但在电视荧屏上仅仅展示了她作为一名普通的下岗工人“失业不失志”,积极调整心态自强不息的一面,体现出选题“准”。《清洁工李大姐的一天》中,一开始没有提到“李大姐”为何选择清洁工这一职业,随着故事的发展讲到“李大姐”下岗再就业加入清洁工行业的过程。首先讲述“李大姐”下岗的彷徨、困惑、不安,接着,把镜头推向之前已下岗帮人跑货运但却又因重病卧床的丈夫。上有年迈的双亲,下有嗷嗷待哺的孩子,在这样的困境中,相关的部门没有忘记“李大姐”及其一家,及时伸出援手帮助“李大姐”一家度过难关。为“李大姐”的丈夫联系就治医院,想方设法实行医疗费用减免;为“李大姐”安置清洁工的再就业岗位。通过设置悬念和制造冲突,激发起受众关心“李大姐”及其一家遭遇的迫切心理(设置悬念),进而通过现场采访、文字解说、画面等综合手法再现特定的场景(制造冲突),让受众随着报道的深入,故事的讲述,一起感受着“李大姐”及其一家的喜怒哀乐。

再如笔者采访写作的电视新闻。《富了不忘乡亲》讲述一位做建筑的农民致富后不忘乡亲,为帮助乡亲解决卖菜难的现状,在家乡投资建设脱水蔬菜厂,但因原料短缺,出现生产困难,后来通过探索定单生产让企业起死回生的曲折创业故事。当故事讲述到因原料短缺工厂停工、银行贷款还不上时,采访了主人公、主人公的妻子、村民。主人公为乡亲解决卖菜难的一腔热忱,遭遇挫折后苦闷,一方面通过主人公正面“现身说法”自己表述壮志踌躇,另一方面侧面通过主人公妻子,村民表达不理解,这一正一侧的表达,起到了激化冲突的作用,更加突显主人公富了不忘乡亲,百折不挠艰苦奋斗创业的血性男儿形象。

3 展现情节

《清洁工李大姐的一天》文字:“李大姐的家不但面积不大,而且家里陈设简单朴素,最引人注目的是电视和冰箱。简单的炊具旁是一排擦得透亮的,装着调料的玻璃瓶。”从“一排擦得擦得透亮的,装着调料的玻璃瓶”这一细小的情节中可以看出“李大姐”爱整洁的生活习惯。通过文字解说和画面配合,在现“李大姐”下班后,麻利换下工作服,对着镜子梳了梳头,在菜市场挑选蔬菜,与人讨价还价,看到自家阳台上花开时的喜悦神态,这些生活的情节感觉很真实,就在身边上演着,也预示着“李大姐”热爱生活,对未来充满希望。

4 时效性、新鲜性、重要性、趣味性、现场感是衡量信息价值的要素

时效性,要求记者以最快的速度告诉广大受众最想知道、最急于知道、最关心的人或事,并且让广大受众首先记住。

新鲜性指通过仔细观察能用不同视角发掘出新的,与众不同的“亮点”,吸引人们的眼球。但这里得新鲜性并不代表猎奇或抛开新闻报道主旨的所谓“轰动效应”。

重要性,写文章不可能面面俱到,新闻报道也同理,根据确定的报道主题来进行取舍和安排。

趣味性,在尊重事实的前提下,换位思考“我是一名受众,此时我最关注什么?”“怎样才能吸引我?”

现场感,报道中把记者隐于新闻事件,新闻人物的背后,使新闻更具现场感,听众仿佛可以亲历新闻事件的整个过程,因此,更为自然、生动,更具有可看性。

5 讲好故事使其具有时代意义或者具有象征和暗示的作用

新闻不能贴标签,喊口号,要潜移默化,寓教于乐,以小见大。党和国家的任何方针政策都是为民谋福祉。所以简单地说,就是“抓住两头,讲好故事”,即抓住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抓住群众的呼声。

一方面,要抓住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记者应该根据实事对新闻事件进行客观、真实、全面的报道,在观察与思考问题的过程中要保持正确的角度,不能道听途说、不能胡编乱造、不能图一己之私、不能掺杂个人情感等。新闻报道工作本身具有非常浓厚的政治性质,报道内容中应该充分遵照与体现党的方针、政策,进一步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发展。记者应该明确自身的责任,进行真实、客观、全面的新闻报道,更好地促进社会稳定与经济发展。

另一方面,要抓住群众的呼声。深入生活,溶入群众,与群众同呼吸,共命运。例如,以上涉及的下岗女工、农民企业家,通过讲述某一特定时期特定人群的生活状态,让人们关注她(他)的故事,进而关注她(他)所代表的群体境况,真实地反映了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普通群众的真实生活。在国家和群众之间搭建交流平台,让社情民意的上传下达更便捷、更准确、更有效。

6 结语

只有不断改进报道的形式和方式,让报道快起来、活起来、亮起来,才能完成舆论引导的重大责任,才能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无愧于党。

摘要:当前,关于如何写好新闻有很多的论述和探讨。记者每天采访报道不同的人或事,这些不同的人或事组合起来就是行进中的中国。报道好普通人的故事,讲述好行进中的中国故事,也就是写出了好新闻。结合工作实践从5个方面探讨如何讲好中国故事,写好新闻。

关键词:讲故事,主题,悬念冲突,信息价值,意义象征

中国好XX 篇2

XX争做好干部心得体会怎么写,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相关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XX争做好干部心得体会

通过参与前一阶段的教育实践活动,现结合我分管的工作谈几点体会:

始终坚持践行群众路线,强党性。群众路线是我们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实践中的独特创造,是党的执政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我们要高度认识全党保持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重要性,始终坚持践行党的群众路线。

一是要深入群众和经营户,始终注重加强群众观念教育。积极参加单位组织的各项学习教育活动。要深入群众之中,在与群众打交道的一线牢固树立群众观点,在日常工作中为群众做好事实事。

二是要认真工作,始终注重解决群众的难题。坚持开展认真工作,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把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作为我们群众工作的重点,认真体察群众愿望,关心群众疾苦,把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时刻挂在心上,从人民群众热切盼望的具体事情做起,尽心尽力帮助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把群众工作做深、做细、做实。

三是要联系群众,始终要注重提高服务群众能力。通过与一线联责、联事、联勤、联心,不断增强宗旨意识、公仆意识。带头改进工作作风,带头密切联系群众。要依靠群众,始终要注重着力创新群众工作。执法中要扩大群众参与,始终坚持做到身正为范,作表率。

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必须切实牢记“为民、务实、清廉”这个总的主题;必须牢牢把握“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这个总要求;必须彻底解决存在的“四风”问题,坚决检查宗旨意识牢不牢、工作作风实不实、精神状态振不振。

一是树立服务意识,做联系群众的表率。始终与群众站在一起,明确“依靠谁”的问题;一切为了群众着想,弄懂“为了谁”的问题。

要把群众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把群众当朋友当亲人,坚持用真心对待群众、用真诚打动群众、用真情感动群众。做到感情上“心连心”,敢于与“吃、拿、卡、要”等不良行为作斗争,争做干部群众的好榜样。四是树立自律意识,做廉洁从政的表率。坚持自重自省拒诱惑,时刻保持思想的警惕性,常怀律已之心、常思贪欲之害、常修为政之德,做到慎独、慎为、慎交,自觉抵制外部诱惑。

争做一名好干部,就必须要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做发展的推手、做干部的表率、做群众的靠山。在我市轰轰烈烈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我将把基层当作课堂,把群众当作老师,把为民、务实、清廉当作必修功课,刻苦研读,潜心修炼,竭力拼搏,努力争当一名群众认可的优秀好干部。

XX争做好干部心得体会

通过学习和交流,逐渐了解到:做一个干部虽然容易,但如何做一个好干部实乃不易。何为好干部?好干部是已得到同学们的认可和支持,获得老师们的赞许。可如何做一个号干部呢?以下几点是通过交流与学习之后我的几点想法。

首先,一个好干部要看到团结的力量,一个国家的好坏,在于是否统一;而一个班级的好坏在于是否团结。所以作为一个班干,我们平时在管理班级体时要处处为同学们着想。平时应多组织一些集体活动,以增进同学们的感情,加强集体凝聚力,让每一位同学都有一种归属感。

其次,要发挥个人所长,强调分工与合作。在班上,每一位同学都各有所长,没一个同学都是优秀的。我们应该合理的调动每一位同学的积极性,发挥他们的专长,让他们在恰当的场合发挥自己最优秀的方面。对于一些事情,要加强分工与合作,让每一位同学都参与其中,提高办事效率。

还有就是要公正、无私、民主。在班上,不能因为一个同学犯错而这个同学又是自己的好朋友而手下留情,这样只会导致同学们的不满,无论做人还是做事,都要一视同仁。有就是有时班上一些大事的定夺,要结合同学们的意见既看法。切不可自己果断下结论做决定,要追求民主,集思广益,广开言路。

最后就是班干部自身要有责任心、恒心、要热爱集体、要勤奋、要有一颗为同学们服务的心,更要以身作则。试想,如果如果没有责任心,做事不勤奋,班上的工作谁来做,要是不事事以身作则,那规矩谁来遵守。一切应从自身做起要高度注意自己的言行,做到亲力亲为,多多积累经验,提升自我

“中国式XX”类新词语探析 篇3

一、“中国式××”词语模结构特征

2002年李宇明先生提出了“词语模”概念, 他认为词语模具有新造各式各样词语的功能, 由“模标”和“模槽”两部分构成, 其中模标是指词语模中不变的词语, 模槽指词语模中的空位[1]。我们可以简单地认为, 词语模是具有新造词语功能的一种固定化的框架。这个框架由模标加模槽两部分构成。例如, “中国式过马路”模标为“中国式”, 后面的部分为模槽, 可以添加不同的语素和词或短语从而造出更多的这类新词语。

(一) “中国式××”的模标

所谓模标, 是指词语模中意义已经发生虚化或泛化, 并形成一定义类的、位置基本固定的语素或词语。[2]带“式”的这种结构的词语很多, 从构词角度来讲, 这种词语模也可以理解为: (模标) ____式+ (模槽) +_____。这类词语模构词也比较常见, 例如有, “欧式建筑”、“广式月饼”、“新式样板”、“老式样板”、“苏格兰式风情”等等。

“中国式过马路”源于此种词语模, 但在此基础上又有了改变与发展。它固定了词标前的修饰部分, 是由模标“中国式”作定语统一构成。即为, (模标) 中国式+ (模槽) ____。追溯“中国式××”的真正来源我们发现“中国式过马路”虽然被评为“2012年十大流行语”。但“中国式××”的说法并不是源于此。实际上这种词语最初源自王海鸰的小说《中国式离婚》。2004年沈严把其导演为电视剧搬上荧屏后曾火热一时, “中国式××”等说法, 由此衍生。[3]当前“中国式××”这一模标构成的新词语已涉及到社会诸多方面, 反应出诸多问题。而且“中国式”这一模标, 一经形成便处于动态的迅速发展过程中, 具有很高的成词率。利用这一模标构造新词速度快、数量多、范围广, 应该引起我们的关注。

(二) “中国式××”的模槽

所谓模槽, 是指词语模中可以填入一系列具有相似深层语义特征的语素或词语的空位。[4]“中国式××”是明显的后空型词语模, 模标在前, 模槽在后。填上新的语素或词语就构成了不同的新词语。下面我们就从这种词语模的构成形式、构成类别等方面对槽模“××”进行分析考察, 来进一步认识词语模“中国式××”。

从模标与模槽的语义语法关系上看, “中国式××”此词模可以分为两大类:

(1) 模槽是谓词性成分

2012年网络上出现了具代表性的新词语“中国式过马路”, 起初这类新词语多与交通问题有关, 且模槽多为谓词性。例如, “中国式并线”、“中国式礼让”、“中国是跨栏”、“中国式吐痰”等。接下来我们看一下网络的其他谓词性成分的“中国式”。

“中国式接孩子”放学时, 校门口挤满了接孩子的家长, 交通堵塞, 路人苦不堪言。

“中国式治堵”, 是指为了防止与缓解交通堵塞, 中国各地出台了各种的措施, 效果甚微。

“中国式骑车”表现为:无视交通信号;随意穿梭;边骑车边玩手机。

此外, 反映大众生活问题的谓词性新词语也很多, 如“中国式掠夺”、“中国式插队”、“中国式买房”、“中国式挤地铁”、“中国式开车”、“中国式超载”、“中国式扩马路”、“中国式相亲”、“中国式停车”等等。

(2) 模槽是名词性成分

能进入“中国式”模槽的名词性成分起初始沿着“过马路”这一动词性成分演变而来, 涉及到的问题越来越多, 关乎到的社会现象也越来越广。

如:“中国式旅游”/“中国式签名”、“中国式妈妈”等。

此外, “中国式听证会”、“中国式腐败”、“中国式官场”等反映中国当前政治问题的新词语也相继频频出现。“中国式人情债”、“中国式饭局”、中国式车展”、中国式房奴、“中国式剩宴”、“中国式围观”、中国式春运、“中国式二代”、“中国式拆伙”、“中国式不离婚”、“中国式慈善”、“中国式人际关系”、“中国式购物”等关乎民生的新词语也越来越多。

二、“中国式××”语义色彩

(一) 消极贬义

从词语的感情色彩来看, 词语模“中国式××”起初也没有褒贬色彩。最初的“中国式离婚”不带有主观褒贬色彩。但网络开始出现的“中国式过马路”以及随后的“中国式××”等新词语从感情色彩来看明显的贬义。为方便说明, 笔者将其粗浅地上分为几个方面。 (1) 交通类:“中国式过马路”、“中国式堵车”等, 多是反映交通问题。 (2) 教育类:“中国式教育”、“中国式接孩子”、中国式妈妈/中国式父母。等反映了很多教育上的弊端。 (3) 政治类:“中国式人权”、“中国式听证会”。此外“中国式腐败”“中国式官场”等反映中国当前政治问题的新词语也相继频频出现。 (4) 其它/民生类:“中国式饭局”、“中国式车展”、“中国式剩宴”、“中国式围观”、中国式春运、“中国式二代”、“中国式拆伙”、“中国式慈善”等。从数量上来讲, 贬义居多。

通过以上分析, 我们可以明显地看出“中国式××”作为新词新语已由原来的几乎不带感情色彩的中性词发展为贬斥色彩的嘲讽、调侃、批评意味的词语, 其发展状况在广大网络和媒体日益追捧之下大有泛滥之势。

(二) 积极褒义

行行色色的“中国式××”的涌现, 透视出国民对社会生活的诸多不满和批判情绪。但同时我们也欣慰地看到的正面“中 (上接第183页) 国式”也相继出现, 表现了肯定积极的美好一面。

如:“中国式社会主义”, 也就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是我国的社会体制, 它的优越性是被中国百姓所认可的。网民不论对交通、教育、民生如何调侃如何失望, 但对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却无人质疑。且中国人民对此“中国式社会主义”都持有坚定的信心和必胜的信念。

“中国式叙事”2012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 其小说叙事风格被称为“中国式叙事”。

“中国式梦想”2012年习近平主席定义“中国梦”--实现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梦想。

“中国式合伙人”源于近期热播电影《中国合伙人》讲述三个年轻人一起打拼事业, 共同创办英语培训学校, 最后实现“中国式梦想”的励志故事。

此外, “中国式民主”、“中国式孝心”、“中国式医改”、““中国式好人”、“中国式和平共处模式”、“中国式微笑”、“中国式礼仪”等有关于民生和政治及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给予肯定的“中国式”也在网络中出现, 这些积极美好的肯定得到大家的一致认可。

三、“中国式××”预测

1.内部因素预测

从词语本身内部看, 词语模有很强的构词能力, 其能产性、产生的随意性、应时性以及其超强的类推仿拟性使得“中国式××”的模槽随意变换名词、动词都会产生出新词语, 且速度快、数量多、范围广。我们能看出词语模“中国式××”具有极强的生命力。在一段时期内, 这一词语模造词现象不但不会消失反而会不断推新和扩大。

2.外在因素

中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这是一个探索发展的阶段。社会上出现一些问题不可避免, 而语言又是伴随着社会的产生而出现, 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 所以社会上的诸多问题便会在语言上直接得到体现。词语模“中国式××”结构简单, 形式稳定, 能产性强, 且一直处于动态的迅速发展的过程中。网民们便利用它的快捷、方便性来表达心声发表言论。这种词语模所造新词短期内会越来越多、范围越来越广。

四、结束语

总之, 通过对词语模“中国式××”这一标签式流行语的分析阐释, 我们看到在网络、媒体日益兴盛的时代它们适应了人们的交际需求, 迎合了人们的思想表达, 表现出鲜活的生命力。

与其他新词语不同的是“中国式××”已是一场全民性质的大讨论, 它的程度在加深、影响范围在扩大。我们不能漠视, 更不能简单地视其为一种消遣调侃。我们应该让“中国式”成为文明古国、现代中华等美好形象的代名词。相信, 以后消极、质疑、调侃、批判的中国式将会越来越少;积极、赞扬、美好、肯定的中国式将会越来越多。

参考文献

[1]李宇明.词语模[A].邢福义主编汉语法特点面面观.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 146-157.1999.

[2]禹存阳现代汉语词语模研究[D].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06.

[3]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view/7763099.htm

上一篇:网络与信息时代下一篇:高压开关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