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好制作

2024-09-29

中国好制作(精选10篇)

中国好制作 篇1

一、绪论

现如今中国电视节目的发展正式进入了“综艺大片”时代, 随之带来的既是全新的运营制作模式, 包括全新的购买版权引入模式、全新的“制播分离”合作模式、全新的多方位资源整合模式以及全面的互利共赢模式。在“转椅”和“跳水”系列节目走进中国的同时带给电视人的思考也越来越多。我们在“摸着石头过河”的同时能不能总结出自己的引进制作模式。

2013年夏天, 大型励志类真人秀音乐节目《中国好声音》着实的又火了一把。让更多的人爱上了“浙江卫视中国蓝”, 也让更多的电视人更加的关注了“上海灿星”这个制作团队。同时也让“浙江卫视”和“灿星”两家在这一个盛夏赚的钵满盆满。《中国好声音》刚播出第一集收视率就过“3”, 播出第二集收视率过“4”, 到了第6集时, 浙江卫视的《中国好声音》收视率已突破了“5”。整一季下来最高收视率已经破“5”。而且在网上也已然成为大众的焦点, 可以说这是中国电视节目历史上的奇迹。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是其引进模式的成功, 还是其制作中的特点或优点的成功, 又对我们电视人今后在创作节目或引进电视节目时有什么启示意义呢?

二、模式的成功引进:中国电视“综艺大片时代”发展的新思路

(一) 《中国好声音》引进的模式特点

1. 模式本身的成功

《The Voice》诞生于荷兰, 曾在当地播出时就很火爆了, 吸引了300万的固定观众。由NBC推出的, 美国版的《The Voice》播出后也取得了很惊人的收视率。同样, “好声音”系列在世界的很多国家和地区都取得了成功, 所以说这种盲选、转椅的模式本身就是成功的。

据有关调查研究机构的数据表明“好声音”模式已经在全球的41个国家和地区取得收视冠军。由此可以看出“好声音”模板本身就是成功的。那么“好声音”模板其成功的精髓无非两点“盲选+转椅”。“盲选”可以说打破了以往观众、评委的视听评判标准, 舍去了视觉的元素反而更加突出了听觉的重要性。同时也更能契合“好声音”的本质。无论你的相貌如何、身份尊卑, 只要你能唱出好声音, 我们就选你, 同时也体现出对音乐本身的高度尊重。“转椅”这一环节元素的设置可以说是电视节目“装置创新”的成功点, 随着导师按下“I Want You”, 椅子转过来的一瞬间, 正是观众心理变化的视觉化, 由心里变化的意识转化为了可以呈现的视觉变化。所以《中国好声音》在引进“好声音”模式后, 保留了“盲选”+“转椅”这两个元素。

2. 按原版还原度高

“灿星文化”和荷兰原版权方签订了购买版权协议后, 荷兰版权方答应会亲自带人来到中国进行“指导”。在“指导”的同时荷兰版权方承诺, 不会简简单单的传授一些经验和实施方法, 而是会保证中方完完全全的学会。因此荷兰版权方的态度是十分认真负责的, 曾有多位有关外国顾问前来“指导”“监工”。荷兰版权方在给《中国好声音》录制过程中的指导包括如下内容, 该节目的性质宗旨定位, 节目的框架, 节目的流程环节, 节目的制作流程, 各工种的配合, 各工种的工作计划安排时间表, 以及海选的方式, 还有前期的营销推广, 甚至具体到录制现场的舞美、灯光音效的具体指导和各种图标的大小、颜色等等。同时荷兰版权方在具体的各个授权国家制作过程中, 如果有值得注意和借鉴的地方或者新的创意点, 版权方都会把这些新的元素加到这本“制作指南”里, 不断地完善改进。可见《中国好声音》几乎百分百的还原了“好声音”的原版模式。

(二) 《中国好声音》对引进模式的调整

1. 强化了合理的“本土化”观念

《中国好声音》不仅简简单单的引进了模式, 而且根据国内具体的因素和电视状况进行了合理的本土化。在国外的电视节目中我们很少能看到大段大段的进行故事的描写, 即使有在节目里也是占了很少的比重。因为国外的主流文化不太注重个人的家国情怀, 都是一些激励的、创新的、或者比较新颖奇特的表演部分。由于文化理念的不同所以和中国有很大的差距, 在中国“感动人的故事”是观众们都喜欢看的, 因为中国人重感情和家庭, 所以《中国好声音》在最初定位上和创作理念上与原版有了很大的改动, 在情感故事一块放的比重要比其他地区和国家都要重。除了注重情感故事的比重, 在故事的叙事结构上也有所改动, 中国人对过快的剪辑节奏不太适应, 因此《中国好声音》把故事剪辑节奏放慢, 缓缓地慢慢的铺垫、渲染情感。这样更符合中国人的接受习惯。

2. 凸显“人文情怀”的重新定位

《中国好声音》除了超炫的舞美效果结合动情的音乐展现吸引着我们, 更是每一位选手美妙的歌声背后所隐藏的动人故事打动着我们, 牵动着我们的心。《中国好声音》被定义为“非选秀节目”它将舞台交给普通群众, 就是为了给来自社会上最最普通、最最底层的老百姓, 他们有学生、打工仔、街头艺人, 大多没有经过专业音乐培训的人, 给他们一个在舞台上展现自己美丽动人歌喉的机会, 同时帮助他们单靠自己难以实现的音乐梦想。来自徐州的李琦他从小喜欢唱歌, 练就了一副好嗓音, 没有经过包装的这些学员们仅凭他们的歌声, 接受背对他们的四名“导师”的挑选, 这正是体现了对音乐本身的高度尊重, 也让歌手迸发出令人震撼的歌唱实力, 充分展现出蕴含在民间的生动、鲜活、绵延不绝的音乐资源和文化财富的节目宗旨与主题。

三、《中国好声音》通过模式引进对电视元素的强化

(一) 视听元素的强化效果

《中国好声音》的录制全过程、各个环节以及各个工种的具体要求, 在“制作指南”中都有所体现。例如录制现场灯光, 灯光的的具体位置、颜色、亮度都有一定的指导, 如何通过光圈控制的方式, 让画面更富有质感, 现场显得更加炫酷。音响, 首先音响的硬件设施是没的说。根据全场的总面积以及收音指数, 台上与导师、观众的距离, 通过这些数据进行精密的计算。最终确定音响摆放的位置, 这个位置的安放距离以及一切数字都是以厘米计算的。舞美效果, 根据每位学员所唱歌曲的风格, 给他们搭配上不同的色调和款式服装, 现场的灯光色调主题也是相应配套的, 达到最佳效果。摄像, 《中国好声音》的录制现场一共有26个机位, 台上选手的每一个细节、动作都会有不同的机位抓拍, 包括四位导师的表情、眼神也会被抓取到。这样才会更加的生动, 真实。每集不到90分钟的节目, 需要从1000分钟的素材中剪辑出来。

(二) 导师形象的标志性塑造

提及《中国好声音》除了金润吉、姚贝纳等这些学员之外, 随即想到的可能就是汪峰、庾澄庆、那英和张惠妹这四位导师了。《The Voice》的各国导师, 很多都有属于自己的符号, 同样《中国好声音》的这四位导师也具有他们自己的标识。摇滚的汪峰, 大气的那英, 疯狂的庾澄庆, 还有情歌天后张惠妹。四位导师除了服饰、道具或语言的标识特征之外, 同样他们在场上的表现细节也是很重要的, 聆听学员歌声时的一个细微的表情、眼神, 其实这些细节都表示他们对这个学员的认可态度, 同样通过这细节, 也让在场的和电视机前的观众感受到了他们的想法。因此四个风格完全不同、极具个性的四位导师也成为了《中国好声音》的一个特殊标志。

四、结语

纵观中国电视节目的历史, 可以用两个字来概括——“克隆”。湖南卫视的《快乐女声》是改版自美国的《美国偶像》浙江卫视的《中国梦想秀》是源自于英国的《就在今夜》等等, 几乎很少有本土的土生土长节目。

和《中国好声音》相比, 同样是引进, 而就口碑、收视率和经济效益而言相差确实很大。可见《中国好声音》的引进制作模式还是具有一定启示意义的。首先, “引进”要独具慧眼, 不单单要考虑原版节目是否成功的情况下, 还要结合国内收视需求以及“特殊国情”, 更要根据自己的实力“适量而行”。

单从浙江卫视引进的《The Voice》便可窥一斑而见全豹, 包括今年新推出的亲子栏目《星星知我心》。据国外有关电视机构调查表明近期“转椅型”和“明星亲子型”位于全球收视调查排名前五。因此湖南卫视也是花了重金打造出了类似的《爸爸去哪儿》。当然独具慧眼是一定的, 还要根据自己的实力“量力而行“。最后, 要强化自身的实力和团队业务素养, 在“综艺大片时代”, 比拼的不仅仅是实力、资金的雄厚, 更是创作团队的业务素质较量, 只有精英中的精英、专业中的专业、细心中的再细心, 才能制作出叫好又叫座的优质栏目。

中国好制作 篇2

此前,“中国好二胡”第一届全国二胡制作交流展示大会于4月18日至21日在中国音乐学院成功举行。本次论坛由“中国好二胡”大会延展而来,旨在促进演奏界与制作界交流,推动中国二胡演奏艺术与制作技术发展。

参与对话的嘉宾包括: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乐器改革制作专业委员会会长丰元凯,著名二胡演奏家、空政文工团一级演员、中国音协二胡学会常务副会长邓建栋,著名二胡演奏家、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胡琴专业委员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高扬,著名二胡制作家、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乐器改革制作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任建一,以及“中国好二胡”金奖代表无锡市新区梅村林生乐器加工场毕春洪、无锡市熊建乐器厂厂长熊建,和铜奖代表天津乃正乐器厂技术总监刘国忠。《中国民乐报》执行主编刁艳主持论坛。

首先,丰元凯总结了全国二胡制作交流大会的情况。他表示,目前,二胡制作已成为二胡艺术产业链中的重要环节,二胡制作者不仅要懂得制作技术,还要了解二胡的历史和文化,会演奏二胡,才能做出好二胡;全国二胡制作交流大会的举办保证了公开、公正、公平,希望制作者提高素质,多了解演奏家需求。

邓建栋、高扬、任建一也谈了参与全国二胡制作交流大会的感受。邓建栋认为,从本次大会来看,全国二胡制作的质量和水平整体提升很快,此次参赛的二胡已达到了一个较高的水准,但比赛中存在“有高原无高峰”的现象,即缺乏具有高峰意义的琴,值得制作者思考。因此,要避免过度依赖作坊式制作模式,多引入现代科技元素,提高二胡的音质和成率。任建一表示,二胡制作在全国已遍地开花,二胡事业一定会不断发扬光大。毕春洪、熊建、刘国忠等制作师也就二胡制作和应用讲述了各自的观点。

什么是好音色,究竟什么样的二胡才是好二胡?邓建栋、高扬两位专家表达了不同的观点,可谓见仁见智。邓建栋认为,“演奏家”的要求有些“不讲理”,好二胡就应该是基本不受环境、气候、时间等因素影响的琴;而高扬认为,好的二胡是有个性的琴,应有不同的适用场合。

论坛过程中,还穿插展示了获奖的二胡,包括铜奖一把、银奖四把、金奖三把。由来自中国音乐学院的黄小晴进行试奏,专家们围绕二胡的表现做了点评。此外,论坛中还讨论了南北二胡的差异、各地二胡制作发展特点、人造皮未来能否取代蟒皮等问题。这些围绕二胡演奏与制作紧密相关的话题,深深吸引了现场观众。

观众提问环节,互动踊跃。二胡研究者黄显海先生还展示了他研制的人工蟒皮二胡,得到了专家的赞誉。

丰元凯表示,希望论坛发挥积极交流的机制与良好有效的作用,加强演奏与制作界密切交流、相互融合,推动中国二胡艺术事业发展,提升二胡制作工艺与水平。

(编辑 杜 青)

中国好制作 篇3

一、《开讲啦》第一季收视概况

《开讲啦》与近来火热的《中国好声音》《我是歌手》 等选秀节目动辄破4的收视率确实不可同日而语,但是在第一季播出时平均收视到达了0.201,同时段央视16频道位列第4,在往日不被重视的午夜时段,可谓一道可口的“精神夜宵”。而其中明星嘉宾、周末时间都是收视率提升的关键。

(一)观众构成:抓住主流观众,形成家庭收视。通过对《开讲啦》收视率的构成进行分析,可看出25-54岁观众构成《开讲啦》的收视主体,这此观众比例达到了65.7%, 集中度也较高。男性观众比例较高,男女比例没有拉开太大的差距。此外,55岁以上的老年观众也有较高的集中度, 从一个侧面说明了《开讲啦》是一档受中、青、老年观众喜欢的节目,在实际收看的过程中形成了“家庭观看”的氛围。 节目观众的受教育程度也相对较高,65% 以上的观众都是高中学历以上,说明节目的文化性得到了观众的认可。

(二)各地收视较为均衡,彰显央视一套平台优势。《开讲啦》属于全国性节目,各地收视均衡,不存在明显地域差异,收视率超过平均值的城市有21个,接近半数,其中不仅包含一线大城市,二三线的城市中分布也很均匀。这当然得益于CCTV-1的平台优势,落地优势,但相对于其他一些央视的文化类节目只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收视较高,《开讲啦》显然在全国范围内获得了更为广泛的欢迎。

二、“23:30主持人时间”节目带开辟午夜收视蓝海,《开讲啦》第三季表现抢眼

自2013年3月起,CCTV-1于每天23:30推出了主持人时间节目带,让人耳目一新。一周七天七档节目在深夜档放送,从不同的视角,介入当下的社会和生活,气质清新, 表达新锐。虽然在题材、风格上各不相同,却都以独特的角度观察世界。在七档节目中,《开讲啦》保持了0.2以上的收视,并且在“五·一”假期的特别节目中创造了0.6以上的收视率,并且在社会上造成了广泛的话题关注,这说明这个节目完全可以利用抢眼的明星、扎实的内容得到收视率的跨越增长。

三、关注年轻人,传递正能量,为电视荧屏贡献“绿色收视率”

2011年10月25日,国家广电总局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电视上星综合频道节目管理的意见》——民间俗称的 “限娱令”。意见下发后,争议、解读不绝于耳,各电视台也纷纷出台了自己的应对方案,但大多数地方电视台是打起了“真人秀”擦边球或者主攻电视剧,而央视作为国家电视台,为抵制电视荧屏上庸俗、低俗、媚俗的“泛娱乐化”现象, 改善电视媒体的文化生态环境做出了更多更明显的努力。

(一)“绿色收视率”的含义。 “提倡‘绿色收视率’, 重视收视效果,但又不唯收视率,不片面追求收视率而降低节目质量,从而坚决抵制低俗之风。2”绿色收视率,旨在坚守品位,坚持思想性,从而确保主流媒体对观众的影响力和对舆论的引导力。广播电视节目的评估指标分为四个维度,分别是:节目质量评估指标、社会效益评估指标、经济效益评估指标、媒体发展指数。3在这个评估维度里,知名度不等于影响力,影响力的真正核心应该是思想力、情感力。

(二)关注青年受众,形式内容强调差异性。在“限娱令” 发布后,文化类节目数量增长很快,但是受众基本上以中老年观众为主,而且内容上、形式上同质化现象严重,历史揭密、读书讲坛,观众看起来都是一个样,多而不精的节目切割了电视受众的使用价值。《开讲啦》则另辟蹊径地把视点聚集在青年受众身上,2012年是首批90后毕业生走向社会的第一年,《开讲啦》把握这一契机,为青年搭建一个广阔、 自由、互动的思想交流平台,以“电视公开课”的新颖形式, 在年轻人中更多地传递正能量。

四、节目质量上乘,不失商品属性

对“绿色收视率”的认识还有非常重要的一个前提,便是依然要重视节目的商品属性,因为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好思想”也需要有人来“消费”,否则,也会造成节目资源、市场资源、人才资源的浪费。想要达到收视和口碑的双赢,就需要质量上乘的制作,没有过时的节目类型,只有被观众厌倦的节目细节。《开讲啦》在(下接第228页)制作上强调了制作的精良,“公开课”看似简单,但其电视化呈现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如何做到“谐趣其表,守正其中”是一个难题。

(一)“逼”着嘉宾说真话。电视观众已习惯明星在电视上作秀,虽然也有一些让明星讲“心路历程”的访谈节目, 但嘉宾在其中也很难完全放下明星的光环。而《开讲啦》的规则是不设演讲台、没有提词器、只有提纲没有稿,给明星营造了一定的压迫感。嘉宾到了舞台上,看到三百多观众像在阶梯教室里一样,在旁边和两侧,也有许多观众围绕着他, 在这种环境的包围之下,真诚是最好的办法。“说真话”也成为节目的基本立意之一。

(二)“会呼吸”的舞美设计。《开讲啦》利用LED大屏幕营造了一个类似图书馆和阶梯教室的环境,这样设计很符合节目“公开课”的形式,同时比实景更现代、更通透, 是一个“会呼吸”的演讲环境,是舞台化了的“象牙塔”。 现在国内的舞美设计普遍使用LED大屏幕来展现华丽绚烂的效果,而《开讲啦》没有过分强调这种技术,而是让技术为内容服务,各种视频包装、背景视频制作精美,色彩、风格上与节目内在诉求十分统一。

(三)视听风格展现校园气息。《开讲啦》在视听风格上不像娱乐节目那么花哨繁复,而是结合了图书馆的沉静气氛和青春向上的明快气息,如同将每一位观众都带入到了一个校园的环境中。舞台以黄褐色为主,较为深沉,但用光简洁明亮,既能突出演讲的仪式感,又能够拉近嘉宾和台下学生观众的距离。镜头运动流畅自然,让电视机前的观众感觉仿佛嘉宾是在眼前为自己而讲,形成面对面的交流感。另外, 不同的嘉宾有不同的性格、不同的主题有不同的气氛,因而节目在保证节目整体风格统一的前提下,还会为每位嘉宾设定一些特殊的视听语言,例如“神探”李昌钰一期中便以冷调开场,营造神秘探案氛围;R&B小天王周杰伦一期中又配合他的音乐作品,从视觉听觉上全方位展现嘉宾。

片面追求收视率可能带来对社会文化生态环境的污染和破坏,让媒体失去应有的社会责任感、权威性和公信力。 《开讲啦》带着对创造“绿色收视率”的责任感和精心诚意的制作水准,为观众奉献了有意义、有思想、有回味的作品。

摘要:由CCTV-1和唯众传媒联合制作的《开讲啦》节目被誉为“中国思想好声音”。本文将从《开讲啦》的收视情况入手,分析节目的观众构成、地区收视、时段特点,并探讨其对电视“绿色收视率”的贡献。

制作英文简历的好方法 篇4

可以挑几项自己感觉最得意的或者对自己提升最大的来写。

三、下面要写summary了,也就是(个人简介)。这可是展现自己能力的一个好机会,既要赞美自己,又不能使对方觉得自己在自夸。有很多自我赞美的句子,具体请点击查看 个人简历 中如何用英语自我赞美。

四、Experience 工作经验。这一点,别人可帮不了你,得自己写。不过以什么样的形式写,我可以给大家一个建议,比如:

- Present Company

Sales Executive - Financial Services

Just started an exciting new position selling data integration solutions to the insurance and financial services vertical for Pervasive. Will try to update soon.

上面这个例子中体现的方式是外国人普遍采用的方式。因为外国人从很小的时候就开始独立,那么他们可能从事过很多工作,这种方式即使是罗列很多条也比较清晰,而且还把时间和当时的职位用一种比较明显的方式标注,也能突出重点。职位下面的那句话就是对你所担任的那个职位简单描述了。

五、再接着要写education(教育背景)。一般从大学开始写起,时间,学校,专业,所获得的学位,还有awards也就是所获的奖项,尤其是特殊奖项等。(注意:如果教育经历不多的话一般教育和背景写在一起,但是如果教育背景或者奖项很突出的话,则可以另列一栏。)

以上这些是必写的内容。还有一些可以有选择性的写,比如:Associations(参加的社团组织),现在的公司对计算机或者外语能力都有一定的要求,所以还可以写自己的Computer background(计算机能力)和Language skills,最后还可以写一栏Personal profile(个人评价),比如:

A dynamic, articulate, talented leader, manager and sales professional who inspires confidence and respect, grasps ideas and concepts quickly, is adept at organizing complex projects, recognizes or creates solutions to problems, believes in setting and achieving goals, and possesses the integrity and commitment to high quality performance that produces outstanding results of lasting value.

除此之外,还可以加上一些个人情况,如婚姻情况,身体状况,业余爱好等等。

中国好制作 篇5

Storyline软件是一款不需要编程的课件制作软件。教师通过它可以轻松实现Powerpoint的功能,它自身带有具交互功能的幻灯片,教师可以根据需要选择适合的交互幻灯片。利用Storyline制作的课件是可以发布的,并且它符合美国的SCORM标准,这就使得课件可以在多个平台上重复使用,大大提高了课件的使用率。Storyline制作出的课件不仅可以用在课堂上,还可以用于学生自学。它的交互性让学生有更多的自由空间,从而为培养学生创造力提供了条件。

一、Storyline软件的特殊功能

第一,Trigger功能。Trigger释义“触发器”,它的功能在于引发一个事件的发生。比如,针对一年级学生设计课程时,考虑到他们的识字量有限,需要配上相应的字词语音,当他们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通过点击文字来触发文字的语音。在使用课件时,教师常常希望可以自由操控视频,这时可以通过勾选显示滚动条,使视频自由后退与前进。Trigger功能类似Powerpoint中的超链接,但是超链接打开时会弹出一个对话框,这会对低年级自学者造成困扰。在Powerpoint中的超链接只能是当前文档中的某一张幻灯片、原有文件或网页、电子邮件地址,但是在Storyline中通过trigger功能不仅可以达到以上三种效果,还可以改变对象的状态、控制音视频的进度等。

第二,Layer功能。Layer释义“图层”,它的作用在于使各元素可以独立编辑并能在一张幻灯片下叠加无数图层。比如,在美术欣赏课中,我们通常会希望在展示一幅图画后有相应的解说,但又不希望文字覆盖在图画上造成画面混乱,这时可以利用图层功能,在保留原图画的基础上,附上解说词。Layer功能能使一些图层隐藏在幻灯片下,所以,当我们纵观整个幻灯片的时候,思路会更加清晰。

第三,Timeline功能。Timeline释义“时间轴”,它的作用在于使不同的对象根据需求在不同时间出现。时间轴位于幻灯片编辑区的下方,所有这张幻灯片中的对象都可以通过鼠标的拖拽实现不同时间的出现。Timeline功能类似于Powerpoint中的自定义动画,在自定义动画中可以设置对象出现的时间,很明显Timeline的拖拽方式使我们操作起来更简单方便。

第四,音频和视频的剪辑功能。在Powerpoint中插入的音频和视频是不可以编辑的,如果教师想编辑还需要通过第三方软件。但在storyline中可以实现对音视频的剪辑。比如,一段音乐的前奏太长,需要将前一段剪掉;视频的右上角有一个广告图标,在不影响整体画面的情况下可以剪掉。这样强大的功能使教师制作课件更加便利。

第五,Quizzing功能。Quizzing释义“测验”,它的功能在于对学习内容进行强化和反馈,同时增加了学习的趣味性和交互性。通常情况下,我们在讲完知识点后会利用相应的习题来强化,在Powerpoint中一般采用单选、多选或填空来分类罗列习题,但在Storyline中可以通过Quizzing功能设计一个闯关游戏,题目不仅仅是单选和多选,还可以是匹配题、拖拽图片等等,最后测验完成后还有一个反馈。在Storyline中,测验的形式是多样的,呈现方式也更个性化,能调动学习者的兴趣。

二、Storyline的优点

PowerPoint是一種专门用于制作演示用的多媒体幻灯片的工具。在PowerPoint中可以方便使用文本、图形,能导入图像、声音、动画、视频影像等多媒体素材,并可以设计各个幻灯片的播放效果,实现鼠标操作和自动播放幻灯片。

Flash是一款专业的动态网页制作工具,可以综合性的对多种多媒体素材进行处理,交互性强,灵活性好。

Storyline是一款新的课件制作软件,可以对多种多媒体素材进行综合处理,它自身的测验功能使其交互性更加突出。

下表是关于三款软件的对比分析:

Storyline软件简单易学,做出来的课件交互性强,不仅可以用于教师的课堂展示,还可以用于学生的课下自学;不仅可以放在多种平台上达到资源共享,还可以在iPad上使用。它克服了PowerPoint的形式单一,吸取了Flash的交互设置,是一款不错的课件制作软件。

三、Storyline软件的教学功用

第一,能创设轻松的学习环境,营造良好的创造氛围。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一个人的创造力只有在他感觉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条件下,才能获得最优表现和发展。创设轻松的学习环境,就是教师要给学生一个自由的空间,让他们的思维得到充分的发展。比如,在小学美术课《中国小朋友的画》中,教师以《我是小小粉刷匠》这首欢快的视频歌曲导入,创设了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营造了良好的创造氛围。

第二,利用多重感官刺激,为培养创造力提供条件。用Storyline制作的课件可以刺激多重感官,激发儿童的想象力,既有助于他们掌握知识,也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创造力。比如,在《中国小朋友的画》一课中,教师选取了几幅与儿童生活相接近的作品作为主要学习内容。每幅图片配有相关的背景音乐,比如大公鸡的作品,配的音频是大公鸡的鸣叫声;我和妈妈一起跳绳的作品,配的是跳绳歌。为了方便课件的使用,每幅图片旁边还设置了暂停按钮,可以自由控制背景音乐。这样的设计安排让学生身临其境,激发了他们的想象力,培养了他们的创造力。

第三,交互以游戏为主,激发学生兴趣。学习者对于感兴趣的事物,会主动进行探究学习。教师可以利用Storyline软件中特有的交互手段,针对小学生的认知特点,设置一系列题目。比如,针对我和妈妈一起跳绳的题目是“请选择与图片相一致的表情”,在可选择的答案旁给出一个笑脸,一个哭脸,当单击笑脸的时候,小孩的笑声会出现(如图一)。这样的题目设计,渗透了情感的考查,学生在游戏中巩固了所学内容。

第四,反馈以鼓励为主,增加学生创造的信心。小学生渴望得到教师或家长的认可,因此课件中的交互以鼓励语为主。适当的鼓励可以使学习者付出更多的努力来达到目标。例如,每做完一题会有相应的提示,正确则通过,并且伴有一个正面反馈,如“你真棒”(如图二)。错误则重做,随之有一个鼓励语,如“继续加油”。

Storyline软件目前的使用率还不是很高,但是它确实具有许多优势,尤其是强大的交互手段和教学两用功能,在保证学习者发挥主体地位的同时,有助于培养学习者的自学能力,促进学习者创造力的发展。

中国好制作 篇6

会上, 诸多业内的大师分享了大家对于环绕声节目, 尤其是高清电视娱乐节目下的音频制作的经验和思考, 受益良多。结合自己平时在声音制作方面的工作, 确实有如拨云见日, 扫清了诸多困惑, 但也产生了一些新的思考。趁热打铁遂撰此文, 以飨众位同仁。

一环绕声与立体声节目工作模式的区别

环绕声较之立体声而言, 最简单来说就是通过更多的声道来扩展听众的听音范围:立体声只在前方60度的平面夹角内, 而自4.1开始的n.1声道制式都是把人耳的听音范围从原有的前方60度拓展到全平面360度范围。而NHK的22.2或者Dolby的Atoms等声道制式更是通过更多的声道将听音范围拓展到了三维的空间。这种变化意味着在整个制作域将会采用全新的更为庞大而复杂的标准, 以下罗列的是一些笔者个人觉得较为重要的变化。

1.音频节目的编码

原来的立体声音频节目交流只在于非压缩的立体声PCM音频流, 或者常用的立体声压缩格式如mp3、wma等格式。而当制作域进入了环绕声模式后, 意味着节目交流将采用各种编码的方式, 如Dolby E、DTS等等。

2.声音的响度

虽然目前还没有出台关于环绕声节目的响度标准, 但是在制作域大家已经越来越感受到, 环绕声节目的响度感受与立体声节目的响度感受完全不一样。比如受到人耳构造及头部效应的影响, 后方的环绕声道在到达人耳的频率响应上必然与前方声道有一定的差别, 从而会造成后方声源的响度感与前方声源响度感的不一致。因此种种环绕声需要有自己的响度标准。

3.相位问题

从单声道时代到立体声时代的转变中, 变化最大的除了Pan Pot外, 更多的就是多出了新的相位问题。众所周知两个声道间若有相位问题, 在下变换为单个声道时会产生音色变化, 严重者会出现梳状滤波效应或声音减弱甚至消失。这一问题在环绕声的节目制作中将会变得更为复杂。德国著名的录音师Asken曾在讲座中也特别强调这一问题, 并且在制作中站到每两组音箱中间的位置来亲耳聆听相邻声道间是否存在有相位问题。而现在的环绕声的电平表也较以往有了诸多改变, 不少厂家都可以显示相邻两声道间的相位关系。

4.拾音方式的改变

如AB、XY、MS、ORTF等立体声节目常用的主话筒制式, 在环绕声节目中就明显过于局促而不能完全胜任了。因此, 新的环绕声主拾音话筒的方式也层出不穷:或是在原有架构上追加新的拾音点, 或是完全重新设计新的制式, 又或者多种方式的叠加。声音的制作人员可以按照节目的类型和需求各取所需。

5.中声道带来的变化

中声道的加入相较于立体声而言的最大不同在于对中间方向声音的定位将更加明确:立体声节目的中间声源是通过左右两声道共同产生的幻像声源, 当听音者的位置不在左右声道间的中轴线上, 便会造成节目中各声源声像位置, 尤其是中间声源声像位置的偏移。而中声道的加入便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 让中间方向的声源变得更为稳定。

另一方面, 即便在中轴线上, 中声道还原的中间声源信号与由左右声道共同虚拟而成的中间声源在听感上还是会有一些差别。前者听感会更直接, 更实在, 而后者听感更虚幻, 更空灵。这一差别也被应用于环绕声节目的制作之中, 如真实中声道和虚拟中声道在处理音乐节目中的主唱人声时, 不同的选择或者不同比例的调制, 可获得丰富的效果。

此外, 中声道的加入对原有立体声所营造的声场会有较为明显的变化。而在这一点上, 不同的人也有不同的理解:有一部分认为应该把左中右三个声道作为前方声场的一个整体来考虑。这样的观点主导的节目其前方三个声道间的声场是具有连续的关联性的。在以环绕声主话筒为主的节目, 诸如体育比赛、古典音乐会等有较为广泛的应用。而另一部分的观点则认为, 前方声场的构建还是应当只依靠左右声道来实现。他们认为若将中声道加入到前方声场的完整构建, 或许会打破原本所需的声场连续性和完整性。而且由于中声道对中间声源的还原过于直接, 会让声场显得过于生硬, 声场过渡不够自然。这样观点主导的节目其前方的声场的定位依靠左右声道来实现, 而中声道为一些带有主观定义感的信息, 如主唱、对白等。这种类型的节目多以后期制作程度较大和前期录制点话筒较多的节目类型为主, 诸如影视剧、流行音乐会、音乐剧等。

6.重低音声道带来的变化

重低音声道在环绕声中一般以小数点的后一位来表示, 也表明了其辅助声道的地位。由于人耳对低音频率的方向感不够敏感, 因此重低音声道的作用只是纯粹地在频响上对声场加以补充。

在该问题上也有人持有两方面的观点:一部分人认为重低音声道的补充可以给人以更多的震撼力, 甚至可以让人的肌体、骨骼“感受”声音的冲击力和律动。所制作的节目中应该重视重低音声道的作用。持这一观点所制作的节目主要为影视节目、流行音乐节目等动态变化较大, 听感追求更犀利和刺激的节目类型。而另一部分则认为, 既然环绕声要求所有方向的声道都是全频带的, 那么追加重低音声道非但没有任何意义, 反而有可能让低频部分的频响和相位产生新的问题。即便通过低音管理将平衡的低音部分发送去重低音声道, 那样的频响连续性也不如由全频带音箱自身来重现更为自然。因此他们更热衷于制作x.0声道的节目。持这一观点所制作的节目主要为纪录片、体育实况节目、古典音乐节目等追求动态变化不大, 追求真实感和细节的声音节目。

7.声像的定义

立体声时代, 人们已经习惯于单个旋钮的Pan Pot来控制声音的左右, 而环绕声时代, Pan Pot也变得更为复杂。由于在立体声混音中, 节目的分轨素材基本以单声道为主, 因此Pan Pot基本都只是被设计用来控制单声道的声像位置。而环绕声节目混音中, 节目的分轨素材除了单声道外, 还有很多立体声的素材。因此除了类似于在立体声制作域中Pan Pot的声像摇杆来控制单声道的声像外, 还有诸多的模式是用来控制立体声的声像变化的。如立体声素材左右声道的交叉调制 (左右声道的声像被级联做对称的调制动作) , 左右声道组的环绕调制 (将左右声道形成的宽度声像作为一个整体在360度范围内环绕变化) 等。另外也有基于不同两个音箱之间的轴向声像调制, 如L-Rs, C-Ls, C-Rs, R-Ls间的轴向变化。这些设计往往主要被用来制作声像的自动化漂移, 以便于如影视剧中的动效及环绕声音乐中的特殊设计。

二环绕声节目制作的思考

环绕声时代的来临, 不但给大家带来了新的憧憬, 也给大家带来了新的困扰:人们在对于更宽声场听觉体验的期待中, 也感受着到底该如何制作环绕声节目所带来的迷茫。而这种困扰的原因主要有几点:一是当声道数变多了以后, 当新的音场构筑体系形成之后, 不知道该从何入手开展工作?毕竟这是个全新的事物, 我们除了立体声外没有别的参照对象。二是环绕声本身其区别于立体声的变化, 我们应该在制作中如何体现这一变化的意义?

第一个问题相对比较容易解决, 因为随着环绕声制作推进的时间延续和人们在环绕声制作域经验的不断积累和交流, 大家会对环绕声的认识变得越来越完善, 也会有更明晰的参考标准来指导工作的有序开展。而后一个问题, 或许是我们声音工作者最应该正视和探究的问题:什么才是声音的制作?什么样的制作才能诞生好声音?

1. 声音制作的目的

或许不少人会认为这是一个再简单不过的问题:声音制作的目的就是要制作出好的声音。但是当更多声道的制式出现在人面前时, 似乎更多的人忘记了之前的答案。

早期电影立体声最伟大的改革者之一Harvey Fletcher曾经说过:“重要的并不是有多少声道, 而是要让人感觉到声音的无处不在。” (摘自Dolby Atoms介绍影片) 听众并不如专业的人士那样会在乎所听的东西到底是什么声道制式的, 而只在乎是否是能让他们认可的听觉体验。因此, 无论环绕声的制式还是立体声的制式, 只是一个制作人向听众传递节目信息的方式, 甚至可以理解只是一种单向的媒介。

因此, 笔者个人并不十分推崇为了迎合声道的制式而去制作节目, (当然或许是因为迫于来自商业或上级的压力) 因为似乎在整个工作该有的方式上, 这样做显得有些“本末倒置”。

我们应该根据节目本身的意义和需要, 去做适合它的声音设计方案。当原有的声道模式已无法满足声音设计的需要时, 我们便会向声道模式要“更多的空间”。这一点有点像前几年刚兴起的3D电影热, 电影《纳尼亚传奇2》中的一个镜头给笔者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一个表现广阔海面的大广角场景, 若是真实的视角, 其实并不会有太多的立体纵深感视觉体验, 但是该镜头却为了3D的效果让海平面变得纵深感十足, 而最终的结果却让观众的视觉体验觉得这并不是一个开阔的大场景, 而只是小孩在浴缸里玩的模型。同样, 声音制作领域我们也会遇到许多这样的问题:我们会过度去强调后方声场的重要性, 从而明确地告诉观众:“亲, 背后、两边都有音箱哦。”而忽略了声场整体的完整性和平衡感。这样的做法或许会让那些以来听环绕声制式这一噱头而入席的听众获得不到3分钟的愉悦, 但是会让更多的听众陷入茫然、走神、无所适从、甚至反感和厌恶。这样刻意为之的结果相信并不是每一个制作人想要的结果。

声音制作的目的, 还是那句话:制作出好的声音。只是还应该加一句注语:不要去迎合新的技术, 任何新的设备, 他们只是用来服务的。我们需要迎合的只有一个——听众的耳朵。

2. 声音制作的诉求

自从爱迪生发明留声机以来, 人们对于声音录制的追求一直都是如何完美地还原和再现声音。从HiFi到HiEnd, 人们总是在不满足于再现的声音的真实质感而不断进步。然而, 随着录音工艺不断地提高和发展, 人们开始渐渐发现人在这种客观重现中的主观因素。就像同样的贝多芬第九交响曲, 英国皇家爱乐乐团与中国爱乐乐团的演绎却有着诸多不同。而出自不同录音师之手的唱片, 其听感也往往很不一样。

这种从追求客观再现, 到录音师、制作人渐渐开始追求自我意识在作品中的觉醒, 在当今流行音乐, 尤其是电子音乐渐成主流后正表现得越来越明显。声音的客观评价, 诸如电平、响度、失真度等硬性的指标依然重要, 却已不仅仅只是人们追求的主要方向了。声音的质感、圆润度、声场的平衡及纵深感等主观评价正变得越来越重要。

这种诉求的变化也对制作域的工作模式产生着巨大改变。

录音环节中, 人们除了追求话筒的频响、瞬态响应等指标对录音工作的影响, 也开始追求不同的话筒, 不同的位置, 不同的话筒放大器, 甚至不同的声音获取方式 (如电声乐器的线路输入而不通过话筒拾取信号) 来获得不一样的、自己所希望的声音。

制作环节中, 人们会用越来越多的效果器来调制声音的音色, 甚至在某种意义上我们可以理解为是在创造音色。人们也会用各种不同的调制方式来获得人为定义的空间感。

这种还原客观声音信息到强化主观听觉体验的渐进, 在环绕声的制作中也渐渐浮现:从最初的与声道数等额的话筒拾取来获得真实的听感重现 (如5个话筒依照5.1音箱摆位来录制信号的模式) , 到现在100多轨的音频来制作一个6声道终端的5.1环绕声节目;从追求还原原有声场到自定义声场和声源方向的模式等等, 我们正在经历着这两种观念的碰撞。

其实真实还原声音还是主观定义声音这两种观点本身都没有错, 我们需要知道的只是我们需要制作的节目是什么类型的, 以及这个类型的节目需要和允许我们把我们的主观意识发挥到什么程度。

而另一方面, 从单声道到立体声、从立体声到3.0、4.1、5.1、7.1、9.1、11.1……声道制式的演进并不是另辟蹊径, 而是在原有的声道基础上逐渐拓展而成。因此从听感而言, 也具有着相同的传承性:人们还是会更加关注前方的声场, 而这中间又会更加注重中间声道的声音。就如同一棵大树, 前方声场是主枝干, 而环绕声场是枝叶。所以在制作域, 尤其是电视节目的声音制作中也应该更多地去遵从这一行业发展的逻辑性和人本身对于听觉体验的共性:我们还是应该更注重前方声场作为主要声场的作用, 还是应当注重中间声源的主干性以及前方声场的平衡感, 还是更应该把后场的环绕声部分与前场的主声场作为统一体来进行考虑。

上述的观点和思考都是非常珍贵的讨论会中交流的成果。会中大家的讨论非常热烈和积极, 各种观念的启蒙和碰撞大行其道。虽然依然有诸多问题现在都没有一个明确的定论, 但是笔者个人觉得, 虽然一个行业标准化程度越高越有利于行业内的交流和提高工作效率, 但是却会对人的思想和行为产生禁锢, 对行业发展本身是极为不利的。因此现在环绕声制作领域“百家争鸣”的现象是好事。对于环绕声制作而言, 客观的技术标准, 因为属于严谨的技术范畴, 我们需要有明晰的规范来加以支撑, 但是对于制作域的主观标准, 笔者觉得不应该有对错之分, 只应有合理性的探讨。

中国好制作 篇7

一音频直播总系统构成

音频直播系统主要由现场扩声系统、单声道制作系统、环绕声制作系统、传输系统几个部分构成。如图1 所示, 现场扩声系统由扩声、返听和音乐混音三部分通过光纤环网构成 (都是Digico调音台) ;环绕声制作和单声道制作系统分别输出5.1 环绕声PGM和单声道PGM去转播车加嵌后经光纤和卫星主备传输系统后送播出。

二机房选址与信号链路的格式选择

1. 机房选址

国家体育场 (鸟巢) 占地面积21 万平方米, 是一个可容纳9.1 万人的超大型体育场。因为是国家体育场, 在消防、安保等方面有严格的要求, 对转播车的停放位置要求限制比较大。本次好声音总决赛视频系统由转播车完成, 直播音频各系统都采用EFP系统现场搭建。根据需要, 音频机房包括音乐混音室、单声道制作室、5.1 环绕声制作室、5.1审听室和传输机房。相关的布局、声学环境、供电等基础条件, 以及与舞台现场和转播车之间距离对信号传输链路带来的影响, 都关系到整体音频系统方案的设计。

由于鸟巢场地大, 各信号链路特别是与内场的传输距离以及内场各工位之间比较远, 大容量、长距离的信号传输必须采用光纤传输。

音频设备之间的光纤传输一般采用多模光纤, 根据具体设备及光波长不同, 不同公司的产品传输最大的理论距离从300 米到2000 米不等。这么庞大的一个音频系统, 肯定是会采用多家公司的设备, 为保证各设备间信号的可靠传输, 把距离控制在200 米左右是比较合适的。音频直播团队事先经过反复现场勘查以及和鸟巢管理方的多次协调, 终于确定了各机房及转播车停放位置, 如图2 所示。环绕声制作室和转播车、5.1 审听室、传输机房相距较近, 最远距离不超过30 米, 环绕声制作室和单声道制作室距离为55 米左右, 与音乐混音室距离为80 米左右, 到鸟巢内场PA位置最远, 有160 米, 实际布线距离还要长些。

在这种临时搭建的由多个子系统组成的大型直播系统, 机房距离近意味着沟通协调方便, 毕竟很多技术问题需要当面协商, 光靠通话系统不能解决所有问题。

2. 信号链路的格式选择

在各子系统位置确定以后, 系统方案就要确定信号链路连接及传输方式。

一般来说, 一个系统都会有一个统一的同步基准。但经过技术团队反复论证后, 最终的直播音频系统方案并没有统一同步基准, 而是采取了分散式的同步结构, 各子系统相对独立。其中扩声、返听、音乐混音采用一个光环网同步;单声道制作系统是另外一个光环网同步;5.1 环绕声制作系统则锁定在转播车提供的BB同步上。之所以采用这种方式, 主要是考虑了以下几点原因:

鸟巢直播音频系统属于临时搭建系统, 包括多个子系统, 每个子系统的技术架构、运营团队都不同, 系统磨合期短, 不同品牌的设备之间用光纤连接可能因为同步锁相问题反而会造成困扰;

鸟巢场地巨大, 各子系统物理间距比较远, 如果用光纤传输同步信号, 需经过电光和光电转换, 整体安全可靠性不高;

5.1 环绕声制作系统因为最终需要杜比E编码, 必须要和转播车同步锁相, 环绕声制作机房与转播车距离很近, 可以直接用同轴电缆传输同步信号来锁相, 为了确保同步安全, 我们在环绕声制作室配备了主备同步机;

相对独立的同步系统, 降低了技术运维团队工作难度, 只需专注各自子系统内问题;

尽可能采用模拟音频来传输关键的混合或编组信号, 只有大量的音源分轨信号或者必须的远距离传输才采用MADI光纤传输。

因此, 在本次音频直播系统方案中, 环绕声制作室和转播车、5.1 审听室之间采用数字音频缆连接;单声道制作室和环绕声制作室之间用模拟音频多芯缆和MADI光纤连接;环绕声制作室和音乐混音室之间也采用模拟多芯缆传输。

三5.1 环绕声直播制作系统构成及安全考量

1. 信号流程

(1) 输入链路及周边

5.1 环绕声制作主备调音台采用48 推子的LAWO MC256 和40 推子的SSL C10, 现场观效由LAWO DALLIS远程接口箱通过光纤MADI传输给MC256;音乐混音调音台通过2 根12 通道模拟多芯缆分别传输音乐混合、乐队分层给主备环绕声调音台;单声道制作通过模拟多芯缆分别传输单声道PGM、人声混合、立体声音乐 (包装) 和音效信号给主备环绕声调音台;现场所有音源的分轨信号从单声道制作系统通过2 路MADI光纤传输至MADI矩阵, 再由MADI矩阵分配资源给主备环绕声及多轨记录工作站, 在分轨MADI光纤信号进入MADI矩阵之前需经过MADI SRC锁相, 确保音频信号同步;周边设备包括2 套Pro Tools还音工作站、1 套环绕声效果处理器TC6000、1 套人声处理器Junger VAP, 均接入LAWO LMC256;来自转播车的主备VTR分别接入主备调音台。

(2) 输出链路

主备调音台同时输出5.1 监听信号 (数字) 经监听二选一开关后再经过一个仿真监听设备 (Junger MAP, 主要用于下混监听切换) 送环绕5.1 监听音箱;主备调音台分别输出5.1PGM信号送主备杜比E编码器, 主备编码器输出经过应急二选一开关+ 无源数字音分后直接送转播车主备加嵌器加嵌在3 和4 声道上, 单声道制作的PGM是经过转播车上调音台和VTR混合后送加嵌器1 和2 声道加嵌以及供转播车上的导演监听用。详见图3。

2. 可靠性设计

(1) 环绕声制作调音台

为了确保此次直播的安全, 主调音台LAWO MC256 板卡配置实现双星架构, 无论是DALLIS远程接口箱的接口卡还是DSP接口箱NOVA73 的路由卡都要求冗余配置, 连接也是双光纤连接。这样, 即使是MC256 台面发生故障, 备调音台C10 还是能够取到观效话筒、还音工作站等所有和MC256 直连的信源信号;备调音台SSL C10 配备双核心引擎, 能做到主备核心之间热切换, 另外系统中主备调音台之间还要有一对MADI光纤直连, 确保无论MADI矩阵发生任何问题, 主备台子还能获得相同的信源;正常直播时, C10 面板上推起的是MC256 的PGM信号, 确保主备杜比编码的信号一致。

(2) 信源的备份

如图3 所示, 无论是音乐混音还是单声道制作, 都要把主要混合和编组信号一式两份送主备调音台, 来自转播车的VTR信号也一样有主备两路, 确保关键链路信号不丢失;如果模拟信号传输出现问题的话, 主备调音台还可以通过MADI矩阵获取所有的分轨信号及备份的混合信号;同样如果DALLIS远程接口箱出现问题, 也能从单声道制作系统来的MADI信号中获得立体声观效。

(3) 输出链路的应急处理

输出链路是主备调音台输出、主备杜比E编码、主备加嵌器都是双路;特别要在主备杜比E编码器后加上二选一切换器和无源数字音分。相比较以往在主备调音台后插入二选一或者输出链路上不加二选一, 这样做的好处是处于后级的转播车系统不用去判断前端哪个环节哪条链路出现问题, 因为在线路物理连接正常的情况下只有两种可能, 要么主备都是好的, 要么都有问题;另外, 由于在集团本部AC-3 编码器中, 只要输入信号中完全无杜比E编码信息时, 就会自动用1 和2 声道的单声道PGM信号取代3和4 声道的环绕声信号, 因此约定当环绕声制作完全无法履行环绕声制作任务时, 只需要拔掉二选一的输出线, 编码器会自动获取1、2 声道信号, 可以保证不会发生声音中断。

(4) 对比审听系统

在环绕声节目直播现场设立5.1 审听室, 位置在环绕声制作室旁。审听室主要完成以下两个功能:

杜比E主备编码的应急二选一切换, 安排两个岗位负责对主备编码信号进行监看监听并负责应急切换。配置3 套TSL PAM2-3G16-MK2 监听表桥, 它的主要功能是对SDI信号解嵌、对杜比E信号解码并下混输出, 在系统中分别接入转播车的PGM信号 (SDI) 以及主备杜比E编码器输出信号, 如图6。监看主要是看PAM2-3G16-MK2 的电平显示和图像;下混监听有2 种模式, 一种通过耳机放大器HA4700 接耳机输出, 一种是PAM2-3G16-MK2 面板喇叭监听, 直播时工作人员主要监听转播车的PGM信号 (SDI) 内嵌声音, 三个表桥面板喇叭处于哑音状态, 有需要时可瞬时触发监听。这样做的好处监听源独立明确, 无需改动设置去切换, 判断故障点快捷。另外利用监听表桥提供下混输出给音乐混音对比监听用。

系统各链路环节点5.1PGM信号的监听监看, 如图7 所示。在这套系统中配置Junger TAP、MAP、DP568各一台, ADAM 5.1 音箱一套, 其中TAP接入卫星信号 (SDI) , 当卫星来的是ASI信号时可用DP568 解码, 另外DP568 还能监测杜比E编码信号的格式, 便于分析判断问题, TAP和MAP通过网络共用一台遥控面板, 通过遥控面板的切换可以监听卫星上传、转播车PGM (SDI) 、主调音台的PGM (编码前) 几个环节点的5.1 信号并监测相应电平, 由于MAP带仿真监听功能, 可模拟家庭监听环境, 因此能起到给环绕声制作室对比反馈的作用。

四总结

本次《中国好声音》四届以来规模最庞大的一次总决赛, 场地之大, 音响数量之多, 调音系统之复杂, 安全播出任务之艰巨, 整个音频系统复杂程度远超越一般的演唱会以及往届《中国好声音》直播。要圆满完成这一切, 对于任何一支音频队伍, 都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为此, 《中国好声音》音频各技术团队多次到鸟巢现场勘察, 反复研究讨论, 通力协助, 精心设计, 充分考虑鸟巢这个超大体量体育场带来的种种困难, 提出了最终解决方案。在巅峰之夜, 为现场及电视观众奉献了一场精美绝伦的视听盛宴, 收视率、收视份额、广告等多项指数都刷新了我国综艺节目直播的纪录。通过这次直播, 我们在音频直播系统安全质量体系建设、环绕声直播制作等方面都获得了众多经验, 对今后大型综艺节目音频直播录制具有指导性的意义, 极具推广和应用价值。

摘要:本文介绍了中国好声音鸟巢决赛环绕声直播技术系统的构成及设计思路, 对信号链路的格式选择, 信号流程和可靠性设计等进行了说明。

中国好制作 篇8

小巧的亭子、一对曲颈成心的天鹅、活灵活现的十二生肖……只见摊主戴着防护眼镜, 双手各持一根细细的玻璃棒, 先将一根玻璃棒在火焰上融化, 然后用融化后的玻璃棒往另一根玻璃棒上做造型。不一会儿, 一只栩栩如生的天鹅就出现在众人面前。待天鹅冷却后, 再加上一个装有彩灯的底座, 灯一开, 彩光照耀下的天鹅, 更显得晶莹剔透, 格外漂亮。

据摊主介绍, 做这种玻璃工艺品的原材料不是一般的玻璃, 是在天然水晶里提炼的, 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 高温下才能软化, 可塑性极强, 可做出各种形状的工艺品。做玻璃工艺品所使用的火焰, 温度高达1600℃, 可以现场根据客户的要求随心所欲的制作, 已经制作好的玻璃工艺品, 价格为5元-30元/个。成本也就0.5-1元左右。这年头生意不好做, 没有个特别的手艺是不行的, 打工受人制约, 看人脸色, 拖欠克扣工资敢怒不敢言, 到广州, 深圳, 武汉等多地打过工也没赚到什么钱, 2011年春节就学了这个手艺, 学了5天回来又自己练习了一周就出来摆摊了, 开始摆摊有点紧张, 围观的人又多, 问的人也多, 都不知道怎么回答, 手忙脚乱的, 满头是汗, 现在熟练了好多了, 每天也就是300元左右的收入。当我问不止300元吧这半个来小时你就卖了5个, 近200元, 每个成本算2元也赚大了啊!他只是得意的笑了笑。当我问他跟谁学的时候, 他显得很警惕, 问我是干什么的, 我拿出记者证表明了身份, 他说怕别人也去学习, 回来争生意, 一般都不说在哪里学的, 只勉强的说他的老师是官继连。后来后我在百度搜了一下“官继连”果然有很多有关官继连的信息。他是山东省临沂市创新工艺厂的, 官网www.cxxsp.com, 手机13695490530 qq527099982有想学这个手艺的可以联系额。希望这个文章对想要小本创业的朋友有所帮助, 我只是写了这个文章, 了解不是很详细想投资的人要多考察多咨询。

相关链接:水晶在人们的心中是纯洁的象征, 具有驱邪, 避灾, 保平安的功能。他投资少见效快!经营方式灵活, 根据自己的条件可开店, 摆摊, 业余做都可以, 特别是现场制作的精美水晶拉丝工艺品非常红火, 可以根据客户的要求随心随欲的制作, 客户要什么就给他做什么, 比传统的礼品店生意好得多, 传统的礼品店都是在市场进货, 每个店里的东西都差不多, 客户很难找到属于自己的个性化礼品, 也没有多大的选择空间, 而水晶工艺却能满足所有客户的需求现场制作的精美水晶拉丝工艺品, 学费3800元, 5-6天就可以学会, 随到随学, 包学会, 祥情可以到www.cxxsp.com了解, 或者qq527099982。

编辑如何制作报纸的好标题 篇9

标题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制作出好标题是报纸编辑的一项重要任务。编辑如何才能制作出好标题呢?笔者认为, 真实有意义、简洁凝练是好标题的基本要求。

真实有意义

新闻标题要确保准确真实、思想健康,不能为了哗众取宠,就偏离事实, 欺骗读者。如,在笔者的新闻作品中, 2006年在大理日报“喜看大理新变化”征文中获一等奖的《农家院里不寻常走出两个留学生》,2009年度被大理日报社评为好新闻二等奖的《弥渡县中小学校科技发明创新蔚然成风6件学生科技发明创新作品获国家专利》,刊于《大理日报》2011年10月25日A2版头条的《弥渡县着力加快山区群众脱贫致富步伐》,标题真实有意义。这就要求编辑要有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深入调查,实事求是,坚持原则,是非分明, 敢于说真话。

简洁凝练

现在的人们生活节奏加快了,时间越来越宝贵,为了尊重读者,节约读者的时间,让读者拿来报纸,简要地浏览一下标题,就能粗略获取新闻信息。这就要求编辑在制作报纸标题时,要有高度的新闻敏感性和概括能力,善于把新闻内容最精华的东西提炼出来,以简洁的语言体现在标题上。如,刊于《云南日报》2007年8月23日第10版头条的《弥渡:农村妇女勤致富》的标题就具有这个特点。

标题新颖,新闻升华

超凡脱俗,具有新颖性是制作新闻标题的高要求。好的新闻标题做到真实有意义、简洁凝练还不够,需要朝着新颖性方向努力。新奇的标题,它可以鲜明地表现新闻的主题,增强新闻的可读性,强化新闻的表达效果,从而让人产生急欲一读的强烈愿望。所以,编辑要注重新闻标题的标新立异。就如何制作一个新颖的新闻标题,谈笔者的做法。 (1)突出亮点,每条新闻都会有一个亮点,要善于利用亮点制作标题。如, 笔者的新闻作品《农家院里不寻常走出两个留学生》《弥渡大蒜走出国门》《“弥筋”卷蹄香飘四方》,《牛街乡铸就“绿色聚宝盆”》《密祉旅游小镇美景醉人》《弥渡县高中教师赴北大附中“取经”》,都是以新闻的亮点制作标题。(2)善用老百姓的语言,通俗易懂。用普通老百姓日常口语中最形象生动的语言来作标题,让老百姓一看就有亲切感。如,笔者的新闻作品中,刊于中共云南省委党的生活杂志社《致富天地》2011年2期的《鼓起农民的钱袋子——弥渡县积极发展无公害蔬菜生产》,刊于《大理日报》2011年9月27日A2版的《外出打工让我们过上了好日子》新闻作品,这类新闻的标题老百姓最爱看,先后在《弥渡通讯》《大理日报》、中共云南省委党的生活杂志社《致富天地》刊登,取得了很好的宣传效果。(3)善用修辞,增强感染力。笔者的新闻作品《弥渡10万亩田野换“绿装”》《土豆成“金豆”》《弥渡县群策群防战“地魔”》《核桃树成为弥渡 县山区农民的“摇钱树”》采用了修辞手法,吸引了读者的眼球。(4)朗朗上口,感染读者。如,笔者在新浪网上发表的新闻作品《弥渡县百支灯班闹新春全县人民喜迎佳节》,在《云南农业》杂志发表的作品《新型农民走新路》, 在《云南日报》2007年8月23日第10版头条发表的《弥渡:农村妇女勤致富》。 (5)突出重点,抓住要害。新闻标题就像人的眼睛,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要努力把新闻中最重要的中心内容、受众最迫切需要的信息表现出来,以引起更多人的关注,收到出乎意料的效果。笔者在云南网2013年7月30日发表的《弥渡县加快创建省级园林县城步伐》,在2013年8月1日云南网发表的《弥渡县大幅提高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待遇》就是突出新闻的中心内容,针对受众最关心的信息来制作标题的。(6)引起共鸣,感染读者。报纸编辑要把握好尺度,善于将行动感人的事例、动人心弦的细节、情真意切的话语体现在标题中,增强新闻的感染力,从情感上打动读者的心,引起读者共鸣,吸引读者眼球。

电视专题片制作中如何把握好细节 篇10

一、电视专题片制作过程中存在的细节问题

电视专题片的制作过程相当复杂, 涉及的制作手段繁多, 无论是宏大题材还是细腻小品, 制作过程中都应注意对细节的把握。只有注重每一个细节的质量, 才能使专题片最终的制作水平有一个好的呈现。但是目前, 在电视专题片制作过程中, 存在着大量的细节问题需要解决, 越来越多的专题片在制作过程中过于依靠科技, 使得专题片表现形式大气恢弘, 但内容缺乏亮点和对细节的把握, 也就无法真正的吸引观众, 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专题片的整体质量。此外, 在撰写脚本时就存在着细节上的疏忽, 众所周知, 脚本是电视专题片制作的依据, 也是制作过程的第一步, 脚本质量直接关系着后期的制作质量, 脚本在撰写时缺乏对细节的考虑也会导致后期专题片的制作中对细节的把握不够;还有很多电视专题片在配乐、解说及字幕处理等细节处也存在着诸多问题。由于细节对电视专题片的制作非常重要, 因此, 在制作过程中要加强对细节的处理。

二、电视专题片制作过程中对细节的把握

由于电视专题片制作过程中对细节的把握不够, 往往使得专题片的质量得不到保证, 因此, 在进行电视专题片制作时要充分考虑细节的重要性, 使专题片中的细节能客观的反应现实, 充分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 刻画人物性格, 丰富画面内涵和故事情节, 营造良好的氛围并烘托环境, 表达电视专题片的主要思想。

(一) 电视专题片制作中要有敏锐的眼光

电视专题片制作是一个繁杂、系统的过程, 也是一个枯燥的过程。当电视专题片最终显示在荧屏上时, 若也是枯燥无味则失去了自身的吸引力, 可见专题片对细节的把握尤为重要, 合理的运用几个细节可以提升专题片的亮点和吸引力, 若细节利用不当, 则会起反作用。因此, 对于专题片制作过程中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细节的眼睛, 发现生活中的亮点和细节, 并将生活中的细节应用到专题片的制作过程中, 丰富专题片的内容。

如, 在BBC拍摄的专题片《美丽中国之云翔天边》中, 开始并不像大多数专题片一样介绍云南的地理位置而是通过森林、珍惜物种及傣族人的风土人情来展开, 以自然和文化角度将云南香格里拉带入到观众面前, 这一细节既表现了云南的神秘也增添了专题片的吸引力, 使人们对这个人间天堂充满好奇。片中还通过介绍100多年前西方人对连中国人还不了解的香格里拉的向往这一细节, 从侧面表现了香格里拉的美丽与神秘也表现了当时中国的落后与腐朽。

(二) 创作过程中注意细节间的连贯

任何一个专题片的制作都不是单打独斗的, 而是相互合作、协同的结果, 在制作过程中细节之间也是如此, 连贯的细节会对整个专题片增色不少, 提高故事的连续性。只有连续、生动的细节才能带动观众的积极性、增强专题片的感染力, 增加专题片的亮点, 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

例如, 在电视专题片《先生鲁迅》中, 片子开始时并没有直接进入主题, 而是对鲁迅的故乡——绍兴的历史及环境进行了详细的介绍, 并结合鲁迅的《从百草堂到三味书屋》, 对鲁迅的成长环境进行描述, 镜头下鲁迅生长环境的变化也为日后鲁迅性格的变化埋下了伏笔。专题片中通过使用连贯的镜头慢慢的进入主题, 使观众对鲁迅写作风格的形成有了更直观的认识, 从而加深了观众对相关情节的印象。

(三) 多种细节的综合应用

电视专题片制作过程中的细节的表现形式有很多, 像字幕、音乐或者画面是比较常见的几种表现形式, 综合运用多种表现方式不仅能渲染氛围还能带来视觉和听觉上的冲击, 加深人们对专题片的印象。其中, 在对画面进行拍摄时要注意画面的环境美及协调美相统一、对有些镜头可采用特写镜头进行拍摄。在音乐的应用上, 恰当的音乐可以强化专题片的表现力, 如应用影视同期声、背景音乐等都可以对专题片的情境起到很好的渲染作用。很多优秀的专题片节奏往往随着情节的变化而变化, 这就要求在拍摄及剪辑时要进行必要的处理, 使得细节更具有表现力和感染力。

如, 我们看到的大型电视专题片《故宫》中, 恢弘的音乐、富有感染力的字幕与解说、磅礴大气的画面都展现的淋漓尽致, 画面节奏感强, 与音乐完美的结合在一起。使观众不禁感叹我国古代劳动人们的智慧的同时, 无形中也增添了人们的自豪感与使命感, 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结语

随着高科技技术的不断应用, 目前电视专题片在制作过程中过度依赖技术, 而忽略了对内容细节的重视, 使得专题片失去原有的纪实性, 展现给人们的片子过于空洞, 缺乏吸引观众的亮点, 因此, 细节问题越来越被人们重视。在进行电视专题片制作时, 要有不断的发现生活中的细节, 注重细节之间的连贯性, 增加专题片的层次感, 综合运用多种细节表现方式等等, 通过不同方式、不同手段提高专题片对细节的把握力度, 让电视专题片充满活力与魅力。

摘要:电视专题片的制作是一个系统、繁杂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不仅需要宏观的把握也需要对细节的把握。细节对于提升专题片的整体质量有重要的意义, 因此, 在电视专题片制作中要把握好对细节的掌控。本文将结合典型的电视专题片案例, 详细介绍在专题片制作过程中如何把握好细节。

关键词:电视专题片,制作,细节

参考文献

[1]赵洁薇, 李慧竹.电视专题片中细节的把握和应用[J].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11, 07 (02) :23-24

[2]周宇, 陈月华.以细节取胜——谈细节在电视专题片中的应用[J].声屏世界.2010, 04 (05) :11-13

[3]马良柱.凝情聚景更显真——浅谈电视画面语言对人物的细节描写[J].视听界.2013, 03 (05) :08-10

上一篇:挖掘语言下一篇:公务员考录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