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作探讨(共11篇)
制作探讨 篇1
1 活跃的三维角色
无论绘画或雕塑, 人类自身当然是最多再现于各种媒介上的题材。
所谓二维世界的三维角色, 既是视觉上的立体人物, 也是角色动画。这是三维动画领域最主要的组成部分。基础是不断发展的计算机三维影像技术, 广泛涉及:3D游戏角色动画、电影角色动画、广告角色动画、人物动画等。这些虚拟的角色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更刺激, 更多元的体验。
2001年, 一部完全以CG (computer graphics) 技术制作的电影[最终幻想]震撼了世界。电影中所有人物、场景、道具全部是电脑制作, 其逼真程度令人叹为观止。当时许多杂志甚至报道[最]对真人演员是个恐慌。这是个多么科幻的情节。至于那些技术掩盖艺术, 情节枯燥, 人物乏味的责难不是我们讨论的范畴。
虚拟人物能够取代真人演员为时过早, 但是至少在3d角色已经呈现出优势。许多游戏和动画的美丽角色, 由于其精良的设计制作, 生动的个性塑造, 已经成为许多年轻人的偶像。比如早期著名的日本虚拟偶像寺井由纪, 这个首先出现在其设计师个人主页上的3d美少女, 迅速成为流行偶像, 出现在各种大众媒体上, 录专辑、出写真、做电视节目、接广告, 创造了一个虚拟偶像传奇。而在欧美及其他地方, 经典的3d角色同样受到热烈欢迎, cg游戏[古墓丽影]里的主角劳拉, 美丽又机智的女冒险家令无数玩家迷恋, 而后拍摄的同名电影也是票房宠儿。
2 飞速进步的三维世界
在电脑动画发展的初期, 三维画面总是作为影视和动画片中的辅助效果, 一部以三维人物为主的动画动辄要耗费百万资金和大量动画师及技术人员几年辛勤作业, 比如1995年皮克斯公司的里程碑三维动画巨作《玩具总动员》。就我们今天的眼光来看, 最终效果不够真实, 但是这部电影在主题、技术等方面都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历时4年, 耗费上亿成本完成, 将几个玩具角色刻画的深入人心。然后, 出现了图形工作站, 大大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随着科学技术不断革新, 电脑的功能越发强大, 我们现在电视电视里已经充斥着大量三维场景三维形象三维特效。同时, 动画工业始终的核心形式——二维动画也并未因为三维的崛起而落寞, 事实上, 我认为假如二维动画走到尽头, 那么动画产业也买椟还珠般的失去意义了。只不过即便在很多打着二维特色的动画里, 依赖三维效果的部分比以前更普遍, 这当然是因为三维技术已经发展的方便快捷, 准确度高。在二维动画发展枝繁叶茂的日本, 培养了数量巨大的纸上动画绘图人, 想在短时间内转换制作流程非常麻烦同时消耗成本, 因此在这个高度发达的动画帝国, 传统工艺为主的动画还是主流。虽然如此, 三维画面比重仍旧是不可避免的增加, 尽管有时会显得有点突兀, 但为整个动画提供了更多新奇感和视觉享受。
软件方面, 如今世界上众多三维动画软件公司, 不断的在开发和完善各种全面或专攻的软件, 已经诞生的软件功能愈来愈强大, 操作起来也愈来愈容易, 这使得三维有更广泛的运用。国际上广泛使用的动画软件有Lightwave 3、Bryce、3DMAX、MAYA、Poser等等。比如在中国应用率极高的3DMAX和正在慢慢普及的MAYA, 这两个软件现在同属AutoDesk公司, 各自侧重点也不同。其中专门用于制作cg角色的软件也很多。比如Poser, 一个3D人物动画和模型设计工具, 它能使用户在最短的时间内, 建立炫目的电影图像和各种姿势的3D造型。再比如ZBrush一款模拟真实绘画和雕塑手段的软件, 可以达到惊人的细腻效果。
3 三维动画制作基本概念
角色动画制作一般经以下步骤完成:
(1) 根据创意剧本进行分镜头, 绘制出画面分镜头运动;
(2) 在3D中建立故事的场景、角色、道具的简单模型;
(3) 3D简单模型根据剧本和分镜故事板制作出3D故事板;
(4) 角色模型、3D场景、3D道具模型精确制作;
(5) 根据剧本设计对3D模型进行色彩、纹理、质感等的设定工作;
(6) 对3D中需要动画的模型 (主要为角色) 进行动作设置;
(7) 根据分镜和时间给角色或其它需要活动的对象制作表演动画;
(8) 对动画场景进行灯光的设定来渲染气氛;
(9) 动画特效设定;
(10) 后期将配音、背景音乐、音效、字幕和动画一一匹配合成, 最终成完整部角色动画片制作。
正是这样环环相扣的系统才能为我呈现出许多动人蕴涵灵魂的3d角色。创作者必须是技术与艺术的统一。为了真实世界而设计。即使是虚拟的人物, 这些或美丽或可爱或怪异的形象也是应我们的需要而产生。立足国内, 中国在这方面要走的路还很长。
参考文献
[1]数码美人大师图典[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 (9) .
[2]三维动画角色设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7, (9) .
[3]动画概论[M].武汉:湖北美术出版社, 2008, (9) .
制作探讨 篇2
随着素质教育、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教师已从“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本书,一张嘴”的传统教学中走出来。计算机辅助教学(CAI)以其特有科学性和形象性,显示出独特的内在魅力,促进了教学形式的多样,教学过程的优化和教学质量的提高,且使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可直接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的主动性。近年来,我们对小学各年级语文计算机课件的制作与使用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和尝试。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一、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应用的必要性。
小学语文是小学教育的基本课程,它的`主要任务是奠定学生字、词、句、段、篇等语言文字基础,增强识字、听、说、读、写能力,培养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要顺利完成小学语文教学任务,在科学发达的现代社会,用传统的“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本书、一张嘴”的你说我听教学形式已不适应,时代要求我们必须改革教学手段,用直观、生动、形象、高效的现代教学手段代替过去单调、抽象、枯燥、低效的教学形式。在教改中,具体、生动、直观、形象的电化教育形式就成为最好的选择。同时,语言文字是一门抽象性极强的学科,而小学生在认知水平上属于直观性阶段,这种学科的抽象性与受教育者的直观性矛盾,其解决的最佳方法是把学科的抽象内容、原理演变为直观形象的感性现象,使受教育者从生动形象的感性现象中逐步把握学科的抽象内容。多媒体电脑教学手段的教学功能正好解决了这一难题。所以,把CAI技术引入小学各年级语文教学是十分必要的。
二、语文课件的设计,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及强烈的求知欲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有趣因素和艺术魅力,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表现手段多种多样化的特点,充分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这种兴趣维持在整个教学活动的始终,我们设计的CAI课件要力图通过形象生动的画面效果,逼真的音响,给学生以多种感官刺激,激起学生对所学课文的“兴奋点”,达到课伊始,趣亦生,课进行,趣渐浓;课结束,趣犹存的境界。
对电视新闻标题制作的探讨 篇3
关键词:新闻标题;制作
随着科技化、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新闻时效性的要求越来越高,传媒与传媒之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传媒成功的关键,就是能否有效地在电视节目中传递特定的信息量,同时获得观众的认可,提高知名度和美誉度。电视新闻就是承载现代传媒发展的主要媒介,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标题就是电视新闻的眼睛,通过这双眼睛来吸引观众的注意力,满足观众的好奇心。
1 电视新闻标题的几个特点
电视新闻标题主要有两种表现形式,即屏幕标题和提要标题。同报纸、杂志这些平面媒体有所不同,电视新闻标题的个性特点比较明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言简意赅,简明扼要。在电视新闻中,屏幕标题主要出现在荧屏下方,为观众收看的新闻提供必要的关键信息,一般在新闻节目中,节目播音员往往不会对屏幕标题进行播报,这就要求屏幕标题言简意赅,在遣词造句方面要质朴通顺,为观众在进行新闻浏览提供方便。从观众的视觉反应角度来进行考虑,屏幕标题必须杜绝生僻词汇或者无用的华丽辞藻等。此外,电视新闻标题需要简明扼要,直扣主题,避免复合句,从电视屏幕的视觉范围特点来看,新闻标题字数最好控制在20字以下。
(2)通俗易懂,深入人心。电视新闻中的提要标题有所不同,主要由节目主持人进行播报,观众通过听觉来获得信息,这就要求标题内容需要重点关注观众的收听效果。例如,内容不能太过拗口,让观众听的迷糊,不知所云。因此,提要标题要通俗易懂,在言语方面,尽量使用大众化的词汇,更好地符合人们的口味,联系人们的生活,这样才能让新闻内容深入人心,给观众留下更深刻的印象。
(3)新颖生动,活泼独特。一条优质、高效的电视新闻需要在涵盖新闻内容的同时,激发观众的视听注意力,调动观众的思维和情绪,达到“言近旨远、辞浅义深”的效果。在当今社会,各种新闻精彩纷呈,我们在进行新闻标题制作时,需要秉承寓教于乐的精神,尽量避免古板、乏味的标题。通过个性化、新颖生动的新闻标题,给观众留下活泼独特的印象,将新闻标题制作进行创新发展,增加新闻效果。
2 目前新闻标题制作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当前随着新兴媒体的不断冲击,传统的电视新闻标题制作遇到了很大挑战,新闻标题制作过程中也日益暴露出了一系列问题,加强对这些问题进行探讨是做好新闻标题工作的重要前提。当前电视新闻标题制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牵强附会,没有逻辑性。当前电视新闻标题制作过程中存在着严重的牵强附会问题。当前的电视新闻政治色彩比较浓,在实际标题制作过程中无论该新闻内容是否与政治有关,但是都牵强附会,往政治上靠。这是当前电视新闻标题制作过程中存在的典型问题。新闻标题的牵强附会必然会导致文章没有逻辑性,人们不爱看,电视新闻的收视率也将明显下降。这是我们在实际工作过程中需要高度重视的一个问题。例如,一则反映社区丰富文娱生活内容的新闻,如果采用体现改革成果,助力社会跨越式发展这个新闻标题就会有明显的人为拔高之嫌。
(2)题文脱离,题目与文章不符。新闻标题反映新闻内容是标题制作的基本要求,如果新闻标题不能反映新闻内容,而只是一味地刺激观众眼球,则这种标题就是失敗的。当前我们在电视新闻标题中经常能够看到这种现象。新闻节目为了追求收视率不顾新闻内容而随意设计标题。这种现象虽然会在短时间内赢得一定收视率,但是新闻节目的权威性将会受到严重影响,那些稳定收视群体将会逐步放弃该节目,这对于电视新闻节目是得不偿失的。这是需要我们反思的地方。
(3)虚虚实实,模糊不清。标题制作应该直截了当,明确反映新闻主旨。可是考察当前某些电视新闻节目就会发现有的新闻标题表面上看去充满文艺气息,可是考察新闻内容就会发现标题存在着空洞无物,夸大其词、词不达意等问题。有些标题甚至存在着修辞方面的问题,这必然会影响到新闻的收视率。词不达意是新闻标题制作的大忌。这一点需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3 如何制作新闻标题
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电视新闻标题的制作不仅要能够反映新闻内容,同时还要能够激发观众的想象力,要适当刺激观众的思维视觉。在实际设计过程中编辑人员必须要谨慎设计标题。那些经典标题可以让人过目不忘。在今后工作过程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制作新闻标题。
(1)严格控制字数。新闻标题有着严格字数规定,字数过多会对观众的审美造成影响,会让观众产生视觉疲劳。相反字数过少,观众就无法真正明确含义,不利于观众收看。字数太少了在屏幕上表现出来也不怎么好看。因此,在新闻标题制作过程中要严格控制字数,把标题字数设定在合理范围内。在设计过程中要尽量采用具有活力和动感的语句来制作标题。要将标题的表象同观众的感知度融合到一起。这样才能吸引观众的注意,产生视觉冲击力。
(2)要按照记忆规律来设定显示时间。电视新闻的标题都有固定的显示时间。显示时间的设计是一门大学问。时间过短,观众就来不及看。自然对新闻标题没什么印象。相反标题如果过长的话也就会影响到观众的注意力,不利于观众观看新闻。因而在设计过程中要按照观众的记忆规律来进行专业性的设置。通常情况下电视新闻标题的显示时间保持在10s,这样既有利于观众记忆,同时还有助于观众观看新闻。总的来说就是要在实际制作过程要合理安排。
(3)要科学设计新闻标题的字幕效果。字幕效果对观众的观感有一定影响。应用特殊效果来处理文字可以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在设计文字效果时要同新闻内容和格调相符。要注重字体的大小,字体如果过大或者过小都会引起观众的反感,从而影响到收视率。合理设计文字效果意义重大。这是我们在今后工作中需要认真研究的一个课题。
(4)新闻标题制作必须要以事实为依据。新闻的基本原则是真实,新闻是否真实关系到新闻工作者的操守,如果新闻标题制作连真实性都保证不了,那么就不可能赢得收视率。在今后工作过程中对于新闻标题一般是表达客观事实,要注重对新闻的态度,不能制造假新闻更不能误导观众。
4 结语
电视新闻标题的制作是电视新闻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随着新兴技术的发展,信息传播媒介的日益多样化。电视新闻标题制作面临的挑战越来越大。在新形势下必须要充分尊重事实,注重文字效果,把握显示时间以及严格控制字数,从而不断提升电视新闻的收视率。
参考文献:
[1] 李海英.浅谈电视新闻标题的制作技巧[J].华章,2012(25).
[2] 李海侠.论电视新闻标题的制作艺术[J].中国传媒科技,2012(22).
高校视频课程制作探讨 篇4
1 视频课程呈现模式
视频课程呈现模式可分为讲师模式、无讲师模式和混合模式三种。讲师模式有一对一面授模式和实体课堂模式两种模式,无讲师模式有屏幕录制模式和电子黑板模式两种模式,混合模式则既有讲师模式又有无讲师模式。
1.1 讲师模式
1)一对一面授模式
一对一面授模式的视频里一般为教师近景图像,给学习者的感觉仿佛老师正坐在学生对面给学生讲课,而且是一对一授课。北京干部教育网的一门在线学习课程(见图1),该视频图像采用三画面显示模式。画面左上角为教师近景视频图像,画面左下角为教学课件目录,画面右面为授课PPT内容展示区。面授三画面显示的优点是,演示文稿直观,学习进度可以根据目录准确选择,还可以看到主讲人的动态视频。缺点是后期加工比较繁琐,需要把授课目录、教师视频和PPT一一对应。
2)实体课堂模式
实体课堂模式里的视频一般为教师的中景图像,学习者感觉仿佛置身在真实课堂里,跟同学们一起在听课。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自动录播教室录制的视频课程为教师实体课堂授课实景,视频里有教师讲课画面、板书画面和学生回答问题(见图2)。
面授模式与演讲模式制成的课程带给学习者的感受是有区别的,面授模式给学习者的感受像教师在一对一地给自己上课,演讲模式给学习者的感受是教师在课堂讲台前面对很多人,自己为其中之一。
1.2 无讲师模式
1)屏幕录制模式
屏幕录制模式简单来说是可以记录计算机桌面上的所有操作过程,包括光标的运动、选单的选择、打字和其他在屏幕上看得见的所有内容,图3的光标在右下方的选单“添加数据标签”上,这样方便学习者一步一步地跟着视频学习操作。
目前,有许多录屏软件不但可以录制屏幕或PPT,还可以同时录制声音和摄像机的视频图像,即摄像机画面以画中画形式嵌入到屏幕录制或PPT录制的主视频中,这样最后完成的视频课程中既有教师的画面又有授课内容画面。另外,某些软件还可以自动放大鼠标点击的画面,这样观众就可以就清晰地看到输入的文字或所做的各种动作,这种局部自动放大功能适于计算机软件操作类的教学应用。
2)电子黑板模式———可汗学院
电子黑板模式即可汗学院老师教学的模式。老师讲课时使用一块触控面板,一边讲课一边在触控板上书写,计算机上相应的软件可以记录老师在触控板上书写的东西和语音讲解内容,进而生成视频课程。图4为可汗学院公开课———“金融学”。这种电子黑板模式跟传统教室老师边讲边在黑板上书写一样,学习者的思路跟随着老师的语言和书写动作前行,引导学习者与老师一同思考,如同小时候在学校学习的感觉,十分亲切。可汗学院最初的视频课程是萨尔曼·可汗在2006年用价值25美元的耳麦和200美元的桌面录像软件、80美元的手写板,以及免费的绘图软件制作的,可见电子黑板模式设备和费用投入都少。可汗学院现在已拥有五千多万在线学生。
电子黑板拍摄和录屏模式常用于表现数学、物理、化学、天文学、历史、生物、金融以及计算机等需要推理演算或鼠标动作的视频课程。这种方式能够针对不同学习群体的特点,设计课程讲解及呈现方式,选择不同的视频课程拍摄模式,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2 视频课程拍摄场景
视频课程除拍摄方式不同外,其拍摄背景场地也各有不同。有些视频课程背景随课程节奏而变化,视觉感官和艺术性十足;有些背景是普通教室的黑板———视频课程只是实体课堂的记录。视频课程拍摄场景大致可分为现实场景和虚拟背景。
2.1 现实场景
实景课堂视频多数是在室内教学课堂、办公室、演播厅或剧场拍摄,少数在室外场景拍摄。多数老师希望在熟悉的环境拍摄视频课程,因为日常授课面对着学生能够缓解面对镜头的紧张感。但是实景课堂拍摄缺点比较多,首先是教室空间小,不便于安放设备;其次室内自然光线往往达不到摄像机要求的照度,拍出的视频画面比较粗糙。因此,网上很多视频课程都是在演播厅或录播教室拍摄的,比如著名的哈佛大学“公平”公开课是在桑德斯剧场拍摄完成的。在Coursera、ed X上也能见到许多国外视频课程是教授在办公室里使用小型(家用)摄像机完成的。
2.2 虚拟场景
虚拟演播技术是视频技术与现代计算机技术结合的产物,它是通过计算机图形图像处理技术与传统的色键技术集合起来形成的。电视里常见的“天气预报”主持人站在地图前指点播报各地气象情况,凤凰台“有报天天读报”主持人与其背后报纸和运动的火车在一起的画面等都是使用虚拟演播技术实现的。虚拟演播技术实现了摄像机拍摄的真实图像与计算机预先生成的二维或三维背景结合,产生的视觉效果是人物置身于背景中的组合画面,有效避免了不真实、不自然的感觉,大大丰富了视频课程场景。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2014年6月在“微党课”拍摄比赛中就采用了一种简单虚拟演播技术,只用一台高清摄像机和一台虚拟演播服务器完成了19个视频课程的拍摄,见图5虚拟合成场景。
单机位虚拟场景课程拍摄现场(见图6),画面左边的屏幕上显示的是教师授课PPT,画面中间教师站在绿背景前面,画面右边的屏幕上显示的是单机位虚拟场景课程即时视频。这种单机位虚拟演播,需要在拍摄前选定适合的三维背景,调整好人、摄像机机位与背景比例和透视关系。这种虚拟技术在拍摄时摄像机不能运动,即不能做镜头的推、摇、移等运动,但是运用计算机软件可以模拟出摄像机镜头的推、摇、移等动作,并可做出画面变换时的淡入、淡出、切入、切出等各种特殊效果,同时也可以加入课程相应的文字、动画、视频等内容,“微党课”比赛完成后即生成完整的、适合播出的流媒体文件。如果有足够的时间,可以根据不同课程制作不同的二维、三维背景,这样每个视频课程都会有符合各自风格的课程背景,而不是像实景课堂那样背景始终不变,千篇一律。
视频课程现实场景与虚拟演播相比,现实场景比较简洁、单一,优点是真实,缺点是枯燥没有变化。而虚拟演播优点是可以实现真实演播室无法实现的效果,可以实现一课一背景,缺点是需要一次性投入虚拟演播服务器、虚拟演播软件购置费。另外,虚拟技术对场地的环境和教师的着装都有其特殊要求,比如老师着装不能亮闪闪的,不能跟抠图的背景色彩接近(现在常用绿色作为抠图背景,避免欧美老师蓝色眼睛的问题),拍摄区域不能有反光的物体,否则也会被抠掉,拍摄时灯光布置要精心调整才能保证抠像与虚拟背景的合成效果。
3 课件制作工具
课件是视频课程的组成部分,课件的创作不但要求能够精确地传授知识,还要做到生动有趣,互动性强。课件创作工具多种多样,有的课件创作工具简单易学,备有丰富模板,有的可以做到“所见即所得”,有的可以支持多个教师在多地共同完成课件的创作等等。课件创作工具可以分为云端和本地两大类。
3.1 云端创作工具
云端课件创作工具不需要在本地计算机上安装任何软件,能够上网使用浏览器就可以完成课件的创作。比如Prezi———基于互联网演示文稿制作软件,Prezi支持多人在线创建编辑,也支持离线编辑制作和演示。在Prezi中可以插入各种图片、视频、PDF等素材,该网站有大量的模板供参考,它采用故事板(storyboard)格式,画面可以左右平移,随意缩放,整个演示无缝、平滑,给观众视觉丰富、流畅、精彩。
云端课件创作工具的优点是不用安装,不用更新软件,另外,还可以与远在地球另一边的人合作共同创作课件,而且云端创作工具不限任何操作系统;缺点是必须要联网才能工作。
3.2 本地创作工具
本地创作工具需要安装在计算机上,而且需要不断交费升级。有的本地创作工具比较简单易学,有的比较复杂,需要经过一定时间的培训才能使用。复杂的创作工具有丰富的人物角色,有灵活的测试评估,有可选择的互动功能,测试评估,有基于Mirosoft Office Power Point的Articulate Studio 13,Adobe Presenter 11,i Spring Suite插件式快速创作工具,有Authorware,Articulate Stroyline。本地创作工具主要的优点是不需要联网就能创作,而且,它们还有非常丰富的功能。缺点是,这类工具比较复杂,需要事先学习和培训,并且这类本地创作工具不支持与其他用户进行协作。
在课件创作时,如果课件制作需要一个团队协作完成,而且队员遍布各地,建议选择云端创作工具;如果有比较好的软件操作基础,又有课件创作能力,那么可以选择本地创作工具。
4 视频课程后期制作
视频课程后期制作包括视频课程剪辑(即组接镜头),视频课程包装(即镜头的切入、切出、淡入、淡出等和动画、3D演示等),外挂字幕三部分。
一个视频课程相当于一部微型电影,前面探讨了拍摄模式和拍摄场景,下面讨论视频课程后期的制作。视频课程制作过程从始至终都需要教师的深度参与,教师在拍摄前首先要准备好需要录制的教学内容,制作相关PPT或展示的内容,拍摄完毕还要观看拍摄内容,要与视频剪辑人员一起讨论视频课程的删除、剪辑和补录等工作。视频课程的后期制作时间根据复杂程度,有长有短。2013年9月23日,在Ed X上线的北京大学《二十世纪西方音乐》,其视频长度与制作工作量之比为1∶100;北京大学陈江老师自讲、自录了《电子线路》,并亲自做了各种美化工作,据报道该视频长度与制作工作量之比是1∶50;而北京大学李晓明老师的《人群与网络》视频课程里只有少数镜头是教师授课画面,多数为文字、图像PPT等信息,其视频课程时间与工作时间比是1∶5。
4.1 视频课程剪辑
好的视频课程应遵循教学规律和镜头语言规律。视频课程是要用画面语言真实地记录和反映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在画面的选择上既要符合教学的需要,达到促进思考的目的;也要服从画面编辑的内在规律[2],把空间、镜头、声音等有机地组织起来,制作出教学内容丰富的视频课程。视频课程主要是突出教师授课内容,保持教学原貌。视频后期剪辑加工就是要根据课堂授课进度和教学视角适时加入相应视频、PPT、文字、图片、动画,补录或用其他画面填补不理想的画面,诸如Mooc和微课这种短小的视频课程还需要剪辑师去掉老师的口头禅以及一些繁琐、拖沓、重复的内容。课堂视频画面的切换要遵循教学规律,服从教学内容的表现,符合学习者的学习习惯,也就是要依据教师的声音、动作、情绪和课堂节奏来变换镜头,比如当教师讲授新的知识点和重点、难点时,这时应把握时机适时切换到相应画面,把观众的注意力引导到教师的课件、板书、演示实验等细节上来;画面上文字、图表的停留时间应以观众阅读完为宜,可根据教师授课进度而适当加长文字、图表等画面的停留时间。全景、中景、近景、学生画面等变换时应依据动作进行镜头切换,比如老师授课中头的摆动、手势的起落、学生起立回答问题等都可以作为镜头切换的契机[3],剪辑完成后的视频课程应该平滑流畅、节奏合理,使得教学创意与人文创新并存,让学习成为一种享受。
4.2 视频课程包装
想要制作出的视频课程更具观看性和艺术性就要在视频课程里加入动画和特效以及三维效果等,这些需要使用相应的视频制作软件完成。专业版视频制作软件有Adobe公司的Premier,Canopus公司的Edius,Ulead公司的Media Studio Pro,Adobe公司的Adobe After Effects;中级版视频制作软件有如Corel公司的Video Studio Pro(中文名为“会声会影”);也有平民化的视频制作软件,微软公司的Windows Movie Marker和苹果公司的i Movie也可以做简单的视频制作,例如添加视频效果、制作视频标题、添加字幕等。
Premier提供了采集、剪辑、调色、美化音频、字幕添加、输出、DVD刻录的一整套流程,有较好的兼容性,且可以与本公司After Effects相互协作。目前这款软件广泛应用于广告制作和电视节目制作中。Edius提供了实时、多轨道、多格式混编、合成、色键、字幕和时间线输出等功能[4],专为广播和后期制作环境而设计。Media Studio Pro影片捕捉、剪辑、绘图、动画及音频编辑五大模块,适合大部分初中期的视频制作工作。会声会影操作简单,其影片的制作向导模式,使得初学者也能在向导模式的引导下轻松制作出专业级的视频作品。
i Movie可以编辑4K视频,可以自定视频主题,包括新闻、公告等。整个剪辑过程只需简单的拖拽动作就能完成,十分方便,适合剪辑制作家庭电影。Windows Movie Marker可以组合镜头、声音,加入镜头切换的特效,只要将镜头片段拖入即可,操作简单,适合家用摄像后的一些小规模视音频处理。
国家公开课和Mooc等都要求教师所有语言都以文字形式出现在屏幕下方,制作字幕SRT文件有TimeMachine(时间机器)和Srt Sub Maker(简单字幕制作器),它们都支持多种字幕格式,并具有设定反应时间功能,解决人为反应滞后的问题,保证字幕与视频的同步性[5]。
视频课程包装可加入有助于理解讲授内容的视频、动画、文字和增加趣味性的特殊效果外,还应根据不同提交平台的要求加入相应的片头、片尾,这样视频课程才能最终成为产品。比如Coursera平台要求上线的视频课程片头、片尾不得超过4 s;教育部公布的“公开课视频制作标准”规定片头长度不能超过10 s,要求包含学校LOGO、课程名称、讲次、主讲教师姓名、专业技术职务、单位等信息,片尾包括版权单位、制作单位、录制时间等信息[6]。
面对视频课程课时多、工作繁杂、制作时间短、质量参差不齐等困难,应根据不同类型的课程摸索出一套适合的表现方法,变无序为有序,使得工作流程化,流程规范化,从而保证视频课程拍摄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
好的视频课程首先是学校教育教学水平的展示,其次也是拍摄制作团队技术实力的体现,缺一不可,各高校要重视课程团队建设,做好服务工作,才能创造出优秀的视频课程。
摘要:随着近几年网络视频课程的快速增长,视频课程给实体课堂教学带来了巨大影响。为此,教育部针对高校视频课程建设需要出台了多个视频课程建设意见。从视频课程的拍摄模式、拍摄场景和制作技术等方面探讨国内外视频课程的制作要素,旨在通过分析研究国内外视频课程的呈现模式、拍摄场景、课件创作工具和视频课程后期编辑等方面,对高校视频课程的建设工作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视频课程,拍摄,视频制作
参考文献
[1]王左利.MOOC:是店堂?是橱窗?中国教育网[EB/OL].[2016-06-25].http://www.edu.cn.
[2]牛麟.电视教学片的二度编辑[J].新疆教育学院学报,2000(6):96-97.
[3]叶柳青.高校外语精品课程的拍摄与制作技巧[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0(8):104-105.
[4]黄峥.巧用Edius中的Title Motion Pro字幕插件制作3D字幕[J].视听,2013(9):94-95.
[5]傅瑶.精品视频公开课拍摄制作技术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旬刊,2013(31):253-254.
电视节目制作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篇5
【关键词】《电视节目制作》 教学模式 教学改革
随着数字化技术的迅速发展,《电视节目制作》已从传统的制作方式转向虚拟的演播室技术,不仅将计算机制作图像与电视现场拍摄技术相结合,制作出极具新奇性和可视性的节目,而且还便于制片人对节目制作过程的集中操纵和控制。《电视节目制作》课程是一门集电视策划、电视摄像和电视编辑于一体的实践性极强的专业基础课,能为学生快速适应电视媒体工作环境、培养电视节目制作思维与实际操作技能发挥积极作用。
一、《电视节目制作》课程教学的独特之处
1.《电视节目制作》课程教学力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体现出“重实践、重技能”的教学理念。《电视节目制作》课程包括《电视节目策划》《电视编辑》《电视摄像》《非线性编辑》等从策划到合成的四门课程。电视节目制作课程教学的任务是发展和提高学生的电视节目制作理念、能力和技能,使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有初步的觉醒和发展。如电视节目策划着重培养学生根据电视节目策划流程策划节目的能力,电视摄像着重培养学生学会摄像机操作方式、各类镜头拍摄方式以及摄影与编辑的各种工作等。
2.《电视节目制作》课程教学着重体现团队合作精神。作为一种大众传播媒介,电视是记者、编辑、导播、主持等方面力量的集合,由此可见,电视不是一个人的事。当前,“90后”“00后”学生有着强烈的个人意识和以自我为中心的价值观,这与电视行业要求的团队合作精神相抵触。因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切合电视行业用人要求,培养学生通力合作的团队精神和学生以团队荣誉为目标的责任意识和责任感。
3.以逻辑顺序和实践需要安排课程顺序。电视类课程既包含倾向电视思维与理念的理论课程,也包含以培养实践技能为主的实践性课程。因而在安排课程先后次序时,应依据“从理论到实践”的学习规律,先安排理论性课程,如《广播电视概论》《影视精品赏析》等,再安排《电视摄像》《电视编辑》等实践性课程,打破传统线性教学模式,以理论指导实践,让实践检验理论,为《电视节目制作》课程教学打下坚实的理论与实践根基。
二、《电视节目制作》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课程设置“重理论,轻实践”。作为传媒类相关专业一门实践性极强的专业基础课,《电视节目制作》涉及面很广,但受普通高等教育教学模式影响,《电视节目制作》在课程结构安排上主要表现为三段式结构,即以文化课、专业课和专业基础课为主,这种适应普通高等教育的课程设置不利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从课程内容上看,理论知识讲授过多,实践仅被看成是理论的应用和验证而处于次要地位,尤其是受师资力量限制,学生实践操作和实践时间较少,对知识的掌握仅停留在理论层面,不能灵活运用于实际工作中,因而培养的学生很难适应电视节目制作岗位的需要。
2.教学方法不科学,灌输多、启发少。与普通高等教育相比,职业教育更注重教学的启发性和实践性,这既是培养复合型、应用型技术人才的基本保证,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职业教育的教学特色所在。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我国电视节目制作专业在教学模式上仍然采用教师讲、学生听,灌输多、启发少的方式,教师在课台上讲得激情飞扬,学生听得昏昏欲睡。特别是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尽管学生对实践课怀有浓厚的兴趣,但由于实践活动仅限于教室和实验室,缺乏真正动手操作和深入实践的机会,因而只能被动地按照老师的要求进行实践,其自主性和实践能力无法得到充分发挥和培养,影响了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和发展。
3.教学资源不足。电视节目制作是一个系统的过程,不仅需要电视画面编辑、非线性编辑等理论知识的支撑,还需要摄影机、录音机、音响、虚拟演播室等许多实验操作设备的支持,这些操作设备少则几万元,多则数十万元,如一台高清数字摄像机动辄就要七八十万元。由于我国各地办学力量参差不齐以及各院校对该专业重视程度的不够,造成院校对设备投入资金不足,大多数院校在设备投入上无法满足教学实践的需要,因而,只能在理论上教会学生相关设备的基本使用情况,这种现象在新闻专业和中小城市的广电专业中最为常见。
三、《电视节目制作》课程教学改革的措施
1.开放式教学模式的构建。开放式教学是相对于传统的封闭性教学而言的,就是将学生从传统的、封闭的教学环境中解放出来,为学生提供更充足的实践时间、更广阔的思考空间以及一个充分发挥自主性和创造性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精神,使他们在实践操作中掌握知识和技术。
2.积极推行任务驱动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就是将教学内容分解为一个个具体任务,为学生营造一个积极主动参与、自主合作和探索创新的环境,以讨论和对话的形式完成任务,达到培养动手能力、提高技能和创新精神的目的。电视节目制作专业本身就是操作多于理论的专业,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要求较高,在教学过程中,将教学内容分解为若干任务,要求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将所学知识由浅入深综合运用到实践操作中,逐步提升和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补充实验设备,改善实验条件。补充实验设备,改善实验条件是当前电视节目制作专业急需解决的问题。教学经费有限,导致设备不足,实验教学面临诸多困难。为满足教学需要,可以采取降低设备档次以满足数量要求、购置先进设备供教师操作演示使用或取得社会力量支持补充设备差额解决实践教学困难,这样既可以使学生毕业后更好地胜任工作,又能使学生与市场接轨。
【参考文献】
[1]曹海仙,王骏.构建开放式实验教学模式 全面提高学生专业素质——浅谈电视节目制作实验课教学改革[J].电化教育,2004(4).
[2]郭薇薇.电视节目制作课程教学模式探索[J].中国科技信息,2009(23).
制作探讨 篇6
一、影视制作中影视特效制作的意义
1、蓝幕绿幕背景最终应用意义
在当前的影视作品拍摄当中,拍摄场地大多部分都会使用蓝色或者绿色的大块幕布作为毕竟,然后让影视演员在幕布之前完成相应的影视内容拍摄,之后再借助计算机的抠像技术结合所设计的影视背景有效的结合,从而制作出真实、美观的影视场景的特效[1]。蓝幕以及绿幕技术的普及应用极大程度的推动了影视作品场景制作的发展,借助蓝幕绿幕技术能够促使相同的演员以及影视作品,在不同的场景下进行自由转换,并按照幕布与影视演员的颜色差异,有效的帮助拍摄设备对演员的动作进行追踪,然后借助特效制作从而实现不同场景环境的设计,使影视作品的情境更加丰富饱满。
2、特效制作的意义
在影视作品的制作过程中,特效的制作不仅仅是在拍摄素材之后进行简单的效果叠加,对于一些特效的场景为了促使拍摄设备能够在最佳的位置拍摄到场景中的动作,需要特效制作者在影视前期布置相应的跟踪点,从而给后续的场景信息化处理提供制作条件[2]。除此之外,因为在场景的拍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天气、光纤、拍摄场地等意外影响因素,其拍摄出来的素材既有可能存在各类型问题,这都需要在后期的影视作品制作过程中借助特效进行处理。对此,特效制作对于整个影视制作而言有着显著的制作意义。
3、3D特效的应用意义
3D特效在当前的电影拍摄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在影视作品的拍摄过程中,3D影视制作技术对于影视作品的整体规划、设计以及执行拍摄都有着非常严格的要求与标准[3]。3D特效需要在拍摄过程中借助两台摄像机对同一个物体进行同步的追踪拍摄,从而实现一种立体性的视觉效果。3D影视制作技术能够使影视作品具备立体感,在当前的大多数电影作品中应用效果非常显著,对于提升影视作品质量有着显著的意义。
二、影视制作中特效制作的技术运用
伴随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创新,影视特效的处理方式以及制作技术也在不断发展创新。一般情况下,影视作品在制作过程中,从制作技术上可以分为传统特效制作技术以及电脑特效制作技术。
1、传统特效制作技术
传统特效制作技术主要是一种简单化的处理技术,其主要应用在影视作品发展的初级阶段,其重要包含人物的化妆、烟火特效以及场景搭建等等。
2、电脑特效制作技术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传统特效技术逐渐淡出影视作品的发展,电脑特效制作技术成为特效制作的主要方式。电脑特效技术的出现有效的提高了影视行业的发展需求,能够更好的满足各种特效制作的需求以及实现。目前,特效技术按照功能主要分为以下几种:1)数字绘景技术以及概念设计技术。在影视作品当中,必然会出现一些现实生活中无法建造或寻找到的建筑、风景等场景,对于这些常见,便需要使用电脑特效制作技术进行制作,以渲染的方式,制作出更加生动形象、真实的创景,这也局需要影视从业者按照影视作品的内容特点以及设计者自身所掌握的知识对影视素材实施数字绘景,并以渲染技术进行相应处理,将一些现实生活当中无法实现的场景活灵活现的展现在荧屏上;2)三维建模技术。三维建模技术是影视作品当中非常重要的一项技术,在制作过程中有着显著的影响效果。在当前的影视作品中,场景的布置大多都需要三维建模技术来实现。对此,三维建模技术是电脑特效技术当中难度最大,同样也最重要的技术。例如,《霍比特人:意外之旅》当中巨龙的形象便是通过三维建模技术来实现的;3)合成特效技术。一般情况下,合成特效技术主要可以被分为三个步骤。第一步,分开拍摄影视演员的各种动作与周边自然环境的场景,在这个过程中演员的各种动作可以借助威压实现。第二步,在绿幕或者蓝幕当中进行摄影拍摄,在拍摄完成之后通过计算机软件将素材当中的绿幕、蓝幕以及威亚直接删除。第三步,将一些所设计出来的自然场景合理的融合到素材当中,然后便完成一个“移花接木”式的影视特效作品。
三、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所指出的影视制作中特效制作的技术是当前阶段的特效制作技术,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影视制作中特效制作的技术、方式必然会随之改变。对此,相关工作者需要按照时代的发展以及信息技术的创新,不断研究影视制作中特效制作的方式,不断丰富影视作品,从而显著优化影视特效制作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肖名希.探讨影视制作中特效制作的意义及相关技术的应用[J].艺术科技,2016(1):123-124.
[2]王小琦.特效在影视动漫制作中的应用研究[J].青春岁月,2015(2):99-100.
幼儿手工制作指导方法探讨 篇7
一幼儿手工制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幼儿手工制作作为幼儿美术教育的组成部分之一, 在培养幼儿动手能力的同时对于幼儿的双手灵活性以及在肌肉协调性方面也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幼儿手工制作包括了剪纸、折纸等方面, 是一项充满教育意义的动手和动脑活动, 对于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也大有裨益。在简单的动手操作过程中, 幼儿通过对可变性物质的裁剪或翻折来获得全新的艺术形象, 这就需要幼儿在仔细观察、认真操作的基础上运用自身丰富的想象力获得最佳的手工制作效果。然而, 当前幼儿手工制作教学中存在着种种问题, 应当引起教师的足够重视, 这些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内容:
1. 难以在绘画教学和手工教学中寻求到平衡点
同属于幼儿美术教育的组成范畴, 绘画教学与手工教学却很难在平等的教育环境下得以实施。纵观当前幼儿美术教育的开展, 教师往往将幼儿美术教育的重点置于绘画教学方面, 而严重忽视了手工制作在幼儿美术教育中的重要性。手工制作对于幼儿的右脑开发影响深远, 如捏橡皮泥、剪纸、折纸等, 对于活跃幼儿思维、培养幼儿动手能力等方面都有积极影响。可见, 从思想上重视手工制作的重要性应是幼儿手工教学首要解决的问题。
2. 教学过程忽视了教师指导的重要性
在指导幼儿进行手工制作过程中, 经常可以看到, 很多教师仅仅将手工制作的任务布置给幼儿, 然后接下来的内容完全由幼儿独立完成, 不少幼儿对这样的教学方式往往无从下手, 难以起到最佳的手工教学效果。教师的课堂指导对于幼儿手工教学来说必不可少, 突出教师的课堂指导作用也是当前幼儿手工制作过程中亟须引起关注的重要问题。
3. 评价方法的成人化特征越来越突出
在对幼儿手工制作的成果进行评价时, 教师往往会拿自己的作品与学生的作品进行对比, 将像不像作为唯一的评判准则, 这对幼儿的创造意识显然产生了一定的约束, 不利于幼儿发散思维的形成。感受美的过程并非一成不变的, 每个人都会形成截然不同的看法, 因此, 教师应充分肯定幼儿的创造意识, 帮助他们获得成功、体验成功。
二教师指导幼儿手工制作的方法探讨
手工制作是我国传统民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手工艺术在幼儿美术教学中的体现深刻反映出我国幼儿教育中对于民间艺术的重视程度, 让幼儿在切实感受民间艺术魅力的同时也相应提高自身的动手技能。手工制作的工艺品极具观赏和实用价值, 这一手工技艺理应在幼儿教育时期就得到有效的灌输与传承。学前教育作为后期义务教育的奠基石, 关于幼儿全面素质的培养至关重要, 而手工制作课程的开展正是从智力开发与能力培养的双重角度突出了艺术教育的重要性, 其具体的指导方法应包括以下几点:
1. 充分接触材料, 明确手工制作的意图
手工制作材料是幼儿手工教学的核心内容, 让幼儿充分接触手工制作材料, 了解材料的基本特性, 是培养幼儿手工制作兴趣的关键所在。如手工折纸就需要教师事先指导学生了解纸的特性, 让幼儿在团、压、搓、柔的过程中感受到纸的软硬和变化, 进而明确之后手工制作的根本意图。此外, 教师的示范也是必不可少的, 它能够极大地激发幼儿的制作动机。幼儿的肌肉和手指灵活程度状况不一, 这就需要教师在积极鼓励幼儿动手实践的同时充分肯定他们的作品, 培养幼儿必要的自信心。
2. 运用想象创造, 完善手工制作过程
认真细致地观察对于手工制作来说至关重要, 教师应当引导幼儿仔细观察表象的基本特征, 理解物象的空间存在形式, 进而通过合理想象来丰富物象的内容表达。此外, 相关的意象联想对于幼儿创造意识的培养也有着积极影响, 是完善幼儿手工制作过程的关键步骤。作品欣赏也能有效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让幼儿在欣赏佳作色彩搭配与材料选择的同时获得必要的手工制作素材。
3. 掌握工具使用技巧, 培养幼儿双手灵活性
了解手工制作工具的使用技巧是实现手工制作构思的必然途径, 这就需要教师在指导幼儿进行手工制作过程中有意识地向幼儿灌输一些基本手工制作材料的使用方法和使用技巧, 让幼儿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掌握必要的手工制作核心技巧。足够的练习机会对于幼儿手工技能的提升也大有裨益, 如剪纸制作就可以先让幼儿练习剪短线、剪长线、剪圆形、剪方形等, 在掌握基本手工制作技巧之后对于幼儿双手灵活性训练有着积极作用。
4. 游戏与手工制作相结合, 激发幼儿的动手兴趣
游戏对于幼儿来说有着与生俱来的教学优势, 因此在手工制作教学中, 教师可通过游戏与手工制作相结合的方式来激发幼儿内心的动手意识, 在寓教于乐的过程中让幼儿切实感受到手工制作的乐趣, 进而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意识。此外, 游戏教学背景下的手工制作能极大地拓展幼儿的思路, 培养幼儿的自主性学习意识。
5. 营造教学氛围, 促进幼儿想象力的发挥
针对不同的手工制作内容, 教师可相应地设置不同的教学环境, 类似蝴蝶折纸教学就可在教室四周贴满蝴蝶图案, 再配以相对应的轻快音乐, 让幼儿在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中开展手工制作活动, 这对幼儿手工制作兴趣的激发意义深远。置于这种教学氛围之下, 幼儿的想象空间也势必得到有效拓展。
三结束语
美术教育活动对于幼儿的吸引力是与生俱来的, 无论是绘画还是手工都需要遵循必要的教学指导方法, 与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相符合。通常幼儿手工制作在实施过程中必然经过三个阶段, 即手工制作构思、手工制作设计和手工制作修饰, 这三个阶段的实施互相影响, 任一阶段都有着自身独特的制作特点。基于这样的教学背景, 幼儿手工制作的教学实施应针对不同教学阶段来采取必要的有针对性的教学指导, 力求让幼儿在宽松、和谐、互帮互助的学习环境中完成必要的手工制作。值得注意的是, 幼儿手工制作技能的提升与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创造意识之间存在着必然关联, 手工制作应为幼儿提供足够宽广的思考和想象空间, 让幼儿在互相交流的同时提升自我动手技能。正确的指导方法对于幼儿手工制作教学而言极为重要, 它不仅能缓解教学压力, 一定程度上对于幼儿动手积极性的培养也有着积极的促进意义。
参考文献
[1]于开莲.幼儿手工制作活动中的问题解决与教师指导[J].学前教育研究, 2008 (2)
[2]陈聘婷、谌明霞.关于幼儿手工制作教学探讨[J].大众文艺, 2011 (1)
[3]王勇.浅议在手工制作课程中教师的指导方法[J].科技信息, 2010 (31)
异地新闻后期制作模式探讨 篇8
一编辑机模式
编辑机模式是贵州广播电视台最早使用的异地新闻后期制作方式。早期采用磁带记录时, 使用DVCPRO膝上编辑机进行线性编辑;采用P2摄像机后, 使用P2便携式编辑机, 通过编辑播放列表的方式, 进行类似于非线性编辑。编辑完成的成片, 通过微波、光纤或卫星的方式传回台内。
这种制作模式初步解决了异地新闻后期制作的问题, 但是存在许多弊端:修改困难, 编辑效率低;无法完成特技、字幕等工作;只能通过微波、光纤或卫星等传统方式进行传输, 限制较多, 使用成本高。由于以上问题的存在, 编辑机模式已经被淘汰, 在此不再作详细介绍。
二笔记本非编模式
随着前期拍摄记录的文件化, 以及笔记本电脑功能的不断提升, 出现了笔记本非编。以贵州广播电视台使用的大洋高清移动非编D3-EDIT 1200为例, 基于笔记本图形工作站平台, 配备专业编辑软件, 支持DVCPRO50、MPEG2I帧50M、MPEG-2 I帧100M等视频格式, 可实现2层100M或4层50M视频实时编辑;支持实时二维、三维特技, 以及实时字幕制作;通过内置或外置驱动器, 支持P2、蓝光素材的直接上载导入编辑, 以及编辑完成后的成片回写;编辑完成的成片, 卫星或互联网的方式传回台内。拓扑图如图1。
前期拍摄完成后, 通过内置或外置驱动器, 将P2、蓝光素材直接上载导入编辑;素材共享采用“导出”、“导入”拷贝素材文件方式;完成剪辑、特技、字幕等加工后制作为成片;审核通过后剪辑好的成片, 通过笔记本非编打包为50M或100M高码文件, 回写至P2或蓝光, 使用录像机播放, 通过微波、光纤或卫星的方式传回台内;在不具备卫星等传统传输方式的情况下, 可以将成片打包成MPEG-2或MPEG-4格式文件 (码率在10M~20M之间, 视频质量损失可接受) , 使用FTP、QQ等方式, 通过互联网回传台内。
笔记本非编制作模式灵活、便捷, 体积小、重量轻, 特别适合记者单兵作战;除了不能实现素材直接共享以外, 基本编辑功能与编辑质量与台内制作无区别;全程文件化, 可以通过互联网进行节目传输, 摆脱了传统传输方式的限制, 适应面更广。这一工作模式特别适合记者独立外出工作的小型报道节目, 不需技术人员跟随。
三笔记本非编加台式非编模式
由于笔记本非编的性能限制, 不能进行多层复杂编辑工作;同时, 笔记本非编一般不具备传统的视音频接口, 不能采集、输出视音频信号。当节目制作有以上需求时, 我们可以采用笔记本非编加台式非编模式。与笔记本非编模式相比, 本模式增加了一台台式机工作站非编。台式工作站非编与笔记本非编所使用非编软件版本一样, 可互相兼容素材及故事板;同时台式工作站非编计算机配置较高, 可完成复杂编辑;具备视音频输入输出接口, 兼容传统视音频设备。拓扑图如图2。
采用这一模式, 大部分节目的剪辑工作仍由笔记本非编完成, 然后通过EDL表拷贝的方式 (包括故事板及相应的素材) 转入台式工作站非编;台式工作站非编完成最终审片 (可外接监视器) 、修改、打包输出;台式工作站非编还负责最后的综合报道复杂制作 (已经通过EDL表拷贝的方式将有效素材导入) , 以及与中央台交换素材 (DVCPRO磁带) 的导入导出。
审核通过后剪辑好的成片, 主要通过打包回写高码文件至P2或蓝光, 通过卫星的方式传回台内;作为备份方式, 也可将成片打包成MPEG-2或MPEG-4格式文件, 通过互联网回传台内。
笔记本非编加台式非编模式比较适合几名记者联合报道、有一定素材共享需求和复杂制作需求、领导现场审片的中型节目, 如“贵州党政代表团赴长三角学习考察活动”。
四小型外场非编制作系统模式
随着新闻报道形式的变化, 贵州广播电视台“全国两会前方报道”等大型新闻报道节目提出了更多需求:前方演播室录制、每日专题制作、多人协同制作、全面综合报道等等。这就要求我们提供与台内制作相似的技术支持, 如素材集中存储全面共享、高安全冗余设计、全面的复杂编辑功能等等。但是, 在异地建设一个传统的新闻制作网从时间、难度、成本等各方面都是不可接受的, 为此, 我们建设了小型外场非编制作系统来解决这一问题。系统拓扑图如图3。
系统核心为制作核心引擎服务器, 通过最新的虚拟化技术, 在一台2U的服务器上高度集成了存储、核心服务器和功能服务器等硬件功能, 部署了多种后台应用服务;制作核心引擎提供24TB的物理存储, 采用NAS存储结构, 具备200MB读带宽, 支持8~10台高清站点的制作。利用制作核心引擎服务器, 配合交换机、便携式非编工作站、笔记本非编即可完成小型制作系统的部署。
系统采用了大洋D3-EDIT GO便携非编工作站, 其特点是高品质与便携性的完美结合:基于Red Bridge III-Sigma板卡和专业PCI-E显卡进行特技加速, 配合POSTPACK专业版后期制作软件套装, 支持各类高标清格式, 具备台式机工作站非编精编站点的所有功能和各类接口;同时, D3-EDIT GO采用便携型一体化主机 (集成了全高清显示器) , 整机仅重7kg, 体积约40cm×30cm×20cm, 更为轻巧便携。凭借强大的功能、轻巧便携的特性, D3-EDIT GO很好地满足了记者、编辑对高性能移动非编的应用需求。
小型外场非编制作系统可以在台内调试完毕, 到使用现场只需按图连线即可使用。使用方式与在台内制作一致, 素材完全共享, 可以完成复杂编辑, 提高了记者编辑剪辑效率和质量;在便携非编工作站上完成最终审片后 (可外接监视器) , 主要通过打包回写高码文件至P2或蓝光, 通过卫星的方式传回台内;作为备份方式, 也可将成片打包成MPEG-2或MPEG-4格式文件, 通过互联网回传台内。
小型外场非编制作系统可以采用主备制作核心引擎服务器, 系统数据库采用EMC Auto Start集群方式实时备份, 素材采用单读双写方式实现备份, 同时对制作核心引擎服务器实行双路冗余供电, 确保了系统的高安全性。
小型外场非编制作系统模式比较适合多名记者联合报道、多人协同制作、有素材全面共享需求和复杂制作需求、领导现场审片的大型综合报道节目, 参与报道人数多, 时间跨度大, 如“全国两会前方报道”。该模式需技术人员提供现场支持。
在没有外出制作任务时, 小型外场非编制作系统中的便携非编工作站可接入台内新闻制作网使用;制作核心引擎服务器则作为最小备份系统, 实现对新闻制作网的系统备份, 完整备份当天播出节目的素材、文稿、故事板文件以及数据库信息;在极端情况下新闻制作网完全瘫痪时, 可以接替完成当天新闻节目的制作, 进一步保证节目安全性。这种方式也有效提高了设备利用率, 避免闲置浪费。
五远程连网编辑模式
随着通信骨干网技术的不断发展,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 可以租用电信SDH专线, 将异地制作站点与台内新闻制作网联接, 从而形成远程连网编辑模式。
SDH (Synchronous Digital Hierarchy, 同步数字体系) 专线, 是为适应高速网络建设需求而推出的高端数字电路组网产品, 适用于高速率、信息量大、实时性强的业务传送, 满足客户在两个办公节点之间以及总部和各分支节点之间组织数据专用通信网络的需求。
利用155M SDH专线, 可以将异地制作站点与台内新闻制作网远程连接。从逻辑上看, 可以理解为异地制作站点是台内新闻制作网制作站点的异地延伸, 功能与台内制作站点无任何区别。由于专线带宽的限制, 我们将异地制作站点连接在NAS服务器上, 采用异地高码上载、代理码流编辑的工作方式。如果专线带宽允许, 也可以采用FC/以太双网模式, 将异地制作站点与台内新闻制作网连接, 实现异地高码上载、高码编辑。
采用远程连网编辑模式, 前方采访记者通过异地制作站点将节目素材进行高码 (50M~100M) 上载, 同时生成代理码流 (1.5M) 。通过NAS服务器, 高低码素材文件均进入台内制作网核心存储, 实现前后方素材共享。前方记者采用代理码流进行节目剪辑, 以降低专线带宽压力;后方编辑使用高码文件完成节目复杂制作、下载送播等工作;无需使用卫星等方式进行成片回传。
远程连网编辑模式使前后方节目制作完全融为一体, 前方只需完成新闻采集和粗编工作, 其他复杂编辑、配音、审片、送播、专题综述制作等工作都可以在台内完成。该模式需要租用电信运营商SDH专线, 因此场地限制较多, 成本较高。适合长期连续制作、前后方联系紧密、制作场地固定的节目, 如“北京节目制作基地”。该模式需技术人员提供现场支持。
六各种模式的比较
以上几种异地新闻后期制作模式各有特点, 比较见表1。
七结束语
本文就近几年采用的异地新闻制作模式做了初步的介绍与探讨。以上几种模式各具特点, 对于不同的应用场景选用合适的制作模式, 能有效地提高制作效率和质量、节约制作成本。
网页及网站制作优化探讨 篇9
1 网站建立与制作的意义
进入21世纪后, 我国逐渐进入了互联网时代, 互联网技术在人们的生活中越来越重要, 网络的覆盖率也越来越高, 应用互联网技术以及信息技术, 可以获取全球的信息, 可以实现信息的传输与传播, 这有利于了解当前社会的发展形势, 还可以使人们了解全球资讯, 可以从多个渠道获取所需信息。网站是信息的聚集点, 其可以提供多种服务, 为了吸引更多的浏览者, 设计人员需要做好网站的优化工作, 要提高网站制作的技术水平, 还要提高工作的效率, 网站的建设者要优化制作流程, 这样才能达到惠民的作用。网站建设还需要保证信息的全面性, 通过用户调查的方式, 可以了解到用户的需求, 可以对网站进行人性化建设, 要从用户的实际体验出发, 对网页进行修改, 保证操作的方便性。在制作网页与网站时, 还要考虑用户群以及界面等因素, 要全方面考虑影响网站制作质量的因素。建立网站, 还要提高知名度, 要做好宣传工作, 最主要是还是保证网站制作的质量, 这样可以增加浏览率, 可以扩大网站的影响力, 从而发挥出对信息的传播作用。
2 优化网页制作流程的方法
2.1 做好网页制作策划工作
在优化网页的过程中, 首先要确定客户群, 要对客户信息进行及时的掌握, 还要做好网页制作的策划工作, 对网站项目进行优化设计, 建立详细的网站制作方案, 根据用户的需求, 可以增加网站的功能, 在制作的过程中, 要遵循一定原则与规律, 要根据相关标准对网站进行完善。确定网站主页的风格后, 还要做好各个板块的风格统一工作, 要以统一的设计思路对网页进行优化, 网站建设者可以与客户进行协商, 了解客户的需求以及要求, 对网页制作进行改进, 经过多方考虑后确定出一份完整的制作方案。
2.2 优化网页设计图纸
网页设计与策划是一项重要的工作, 在对网页进行策划后, 设计人员需要明确网页的总体风格, 要对网页进行优化与完善, 在设计的过程中, 可以采用图纸的方式制作出草图, 这样可以方便后期的优化。设计人员需要确定网页的宽度, 要保证页面的充实感以及饱满感, 有的网站网页宽度比较大, 这种风格需要对页面的排版进行优化, 不能使网页显得过于空洞, 这会影响网站的美观性。
2.3 做好资料收集工作
在制作网站时, 要满足用户的需求, 在制作的过程中, 需要做好资料收集工作, 客户提供的信息可以为材料收集提供线索, 在收集的过程中, 要收集相关资料, 这包括图片以及文字等多种形式, 利用互联网也可以获得更多全面的信息, 通过收集一些有些的网页, 可以为设计人员提供参考, 在制作网页时, 要突出网站的特点, 利用图片或者网页的源代码, 也可以获取更多的资料, 可以扩展资料收集的渠道, 有利于为网页制作提供充足的资料。
2.4 根目录的设计
网站制作是对信息的集合, 是对多个文件的集合, 在集合的过程, 会对文件资料进行整理与分类, 通过分层与规划, 可以制作出根目录, 这有利于提高文件查找的效率, 可以提供文件打开的统一途径, 在设计根目录时, 需要保证浏览的方便性, 根目录对数据查找有着导向的作用, 可以节能浏览者的搜索时间, 在网站的主页上设置超级链接, 可以进行目录或者页面的直接跳转。根目录设计需要确定高级类别, 而且高级类别的数量不宜过多, 在网站的主页上, 不能设置过多的超级链接, 否则会出现适得其反的效果。
2.5 掌握计算机网络语言
在制作网页的过程中, 要确定计算机网络语言, 常见的语言形式有ASP、PHP以及JSP, 而网站制作一般采用的是PHP+MYSQL或者ASP+ACC的数据库形式, 所以, 根据数据库的类型, 需要合理选择网站语言。在确定计算机网络语言后, 可以保证网页制作流程的规范性, 可以提高网页制作的水平。
2.6 测试网页
在网页制作完成后, 需要做好测试工作, 要保证网站的页面可以正常的跳转, 还要保证网站可以在各个浏览器中打开。网页中一般有多个链接, 在测试的过程中, 需要保证这些链接可以正常使用, 在发现异常现象后, 要找出异常原因, 并采用有效的措施进行维护, 从而保证网页功能的正常发挥。
2.7 发布站点
网页测试完成后, 要对外发布网站, 可以运用远程, 也可以是本地发布, 要注意语言的对应性。使用ASP语言, 就需要对应ASP服务器, 如果要上传到网络上, 还可以运用远程FTP工具。
3 提升网站制作效率的措施
3.1 统一网站整体形象
网站整体形象设计主要包括网站主题色彩、Logo标志、标准字体、图像、动态效果、图标等, 另一方面, 要具有统一的菜单、标题、底栏等版块。
3.2 整合开发团队资源
要根据网站开发团队现有的资源, 在网站规划设计之后, 将这些设计任务分配到每一个团队成员手中, 各团队成员之间要互相协作, 以便发挥出团队的整体优势;而要避免因为分工不明确等问题造成团队成员之间任务重复或者任务缺漏, 尽量做到1+1>2, 而不是1+1<2。
3.3 全面测试网站内容
在网站各个版块完成之后, 要进行全面的测试, 测试内容主要包括:速度、兼容性、交互性、程序健壮性、链接正确性、超流量测试等等。另外要对客户有可能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进行测试, 随着移动端的发展, 还要测试用户有可能使用的设备, 尽可能考虑各种屏幕大小对网站内容的影响。在测试中发现的问题要进行相关分析研究, 制定调整方案, 只有这样才能让网站不断完善。
3.4 不断进行网站维护
网站维护是网站建立后使其继续保持更新和完善的必要措施。网站内容的每一个细节上出现数据丢失都可能造成页面出现错误信息。因此, 为确保网站健康运行, 在建设网站之前, 就需要考虑制作“网站副本”。这样可以大幅度减少网站错误的发生。在网站维护中, 还要合理有序的存放不同类型的文件, 比如为图片、网页分别新建文件夹, 各自单独存放, 或者根据不同栏目新建文件夹, 这样可以有效提高维护和更改网站的效率。
3.5 警惕网站安全问题
网站的安全性是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因素, 要采用多种有效的防护手段, 确保网站健康的运行。比如建立防火墙, 对外界干扰或者破坏进行阻隔, 防火墙有有助于保证网站运行的安全性。再比如, 防止恶意病毒的入侵, 有害Java Script代码的网页注入, 还要对不良广告采取拦截, 只有这样才能保障客户访问网站的安全性, 避免恶意程序对客户设备的损害和客户财产的损失。
4 网站、网页制作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网站与网页制作都具有较强的专业性, 相关工作人员需要具有较强的技术水平, 还要对网站的建设流程比较熟悉, 根据网站的组织, 要对文字、图像以及色彩进行优化, 做好协调工作。主页也网站的门脸, 也是传达信息的主要位置, 在优化的过程中, 要体现出网站的人性化设计理念, 要从用户的角度出发, 更好的满足用户的需求, 考虑用户群因素以及界面因素对网站、网页制作的影响。 (1) 网页制作需要按部就班的进行, 要保证每一页的质量, 不能只重速度不重质量, 一定要做好后期的维护工作。网页制作是一项基础而重要的工作, 网页需要做好编排工作, 还要做好色彩搭配工作, 在对网页链接进行反复的核查, 还要做好主页面与子页面的转换工作, 在优化的过程中, 需要利用相关模板, 这有利于统一的网页的主题, 有利于提高网页设计的效率, 还可以制作出风格统一的网页与网站。 (2) 在网页中设计图片时, 可以采用链接的方式, 通过使用缩略图, 可以节省页面的空间, 可以缩小图片的大小, 使浏览者可以看到更多的图片, 这可以保证网站图片的充足性, 可以扩充网站的容量。在制作图片时, 缩略图不宜做的太小, 这会影响观看的质量, 会影响网站的浏览量以及好评度。 (3) 在制作网站与网页时, 要选择好图片的格式, jpg与gif都是常见的格式类型, 其中jpg的彩色分辨率比较高, 而gif比较适合256色以内的图片。在选择图片时, 其大小不宜超过30k, 小图应尽量控制6k左右。 (4) 在网页中, 还可以对个别图片进行加注解操作, 这可以使浏览者更清楚的了解图片的实际意义, 有的图片加载比较慢, 所以, 通过文字注解, 可以使浏览者了解到图片是否对自己有用。
5 结束语
网站设计是一项专业性较强的工作, 在设计的过程中, 需要采用多种技术, 设计人员需要做好资料收集工作, 在设计的过程中, 还要与客户进行沟通与协商。网站设计包括多个网页的制作, 设计人员需要优化网页制作流程, 这样有利于提高制作的效率。文章对网页、网站制作的流程进行了介绍, 还对提高制作效率的措施进行了探讨, 希望对相关设计人员提供一定帮助, 在今后的工作中, 不断的创新与改进方法, 保证网站功能的正常发挥, 还要美化网站的主页, 这样才能吸引更多的浏览者。
摘要:在网站建设的过程中, 需要做好网页制作工程, 为了提高制作的效率, 必须优化制作流程, 要提高网站工作人员的设计水平以及技术能力, 这样才能保证其工作的效率以及质量。文章对网页制作流程的优化方式进行了介绍, 还对提高网站制作效率的措施进行了探讨, 希望对网站设计人员有所帮助, 提高网站设计的质量, 吸引更好的浏览者, 使网站可以发挥出信息传播的作用。只有掌握网页与网站的制作关键技术, 了解制作时应注意的问题, 才能实现网站的建立与完善。
关键词:网页制作,网站开发,效率优化
参考文献
[1]许雪松.优化制作流程, 提高专题学习网站制作效率[J].中国教育信息化, 2011 (18) .
[2]仲兆秀.网页制作流程的分析与探讨[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0 (7) .
[3]周杰鸽.国内专题学习网站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J].软件导刊 (教育技术) , 2011 (12) .
[4]高洋, 张召霞.基于网络课程专题学习网站的设计与实现[J].科协论坛 (下半月) , 2011 (11) .
[5]朱成.巧用动易内容管理系统构建语文专题教学网站[J].中小学电教, 2010 (3) .
电视节目编辑制作的几点探讨 篇10
中图分类号:G2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925X(2012)11-0027-01
摘 要 电视节目从诞生之日起就成为重要的媒体类型,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科技水平的持续提升,对电视节目的制作水准、质量水平、具体内容、内涵层次则体现出高标准要求,,我国的电视节目编导也自改革开放之后,呈现出突飞猛进的发展,但是也不可避免的出现了各种问题。本文就在宏观上对以上问题作出探讨。
关键词 电视;节目;编导;制作
1 我国电视节目编导的现状
电视媒体较之于书、报、杂志等传统媒体具有声画一体,声音逼真,形象真实;内容通俗,对于观看者的文化程度要求较低等特点,适合广大民众的精神需求。对于大型活动和重大事件的全面电视策划编导,可以集中地反映出一个电视台的综合实力和水平,采用航拍、多级切换、卫星传输等各种先进的手段,充分展现整个电视行业具备的整体素质和系统能力。电视还具有极强的优势,如电视媒体具有很强的权威性。很多网络信息最终都是通过电视媒体得到确认,或是通过电视媒体进行深度报道,进而产生更大的社会影响,推动事件的解决。最近几年,我国的电视节目制作逐渐由最初的模拟设备转换到数字设备,由最初的录播到现在的网络直播,可以说电视节目制作已经全面向更高的数字化,网络化转变。但是,随着科技的发展,互联网迅猛发展,广播电视传媒的观众大量流失,这对多年来备受广大受众青睐的中国广播电视传媒产业来说,是一种关乎生存空间的严峻挑战。
2 我国电视节目编导存在的问题
2.1 电视编导受到越来越多的局限:
电视媒体越来越受到网络等新媒体的冲击,在“新”、“快”上已经不能和新媒体、自媒体相竞争,节目资源贫乏,内容监管存在漏洞。编导供用户观看的节目数量非常有限,且多数存在严重的同质化现象,在编导的选题上,多以一种视角切入,表现出偏见性、假性的关怀,对于受众没有实质意义上的帮助,目前很多电视节目注重选题猎奇、猎艳、哗众取宠,空话、废话连篇,内容低俗,品位不高。
2.2 电视节目主持人素质不高 编导困难:
主持人实际能力偏低,主要是指应变能力和现场组织能力不能适应需要。如一些 场面较大,出场人物较多的娱乐性节目、少儿节目,由于主持人能力偏低,无法自如有效地驾驭场面,致使现场显得松散、零乱。这就明显地影响了节目的播出效果。也势必影响了节目的编辑制作。这些都和编导在制作过程中没有考虑全面,制作存在漏洞,在人员的选择上欠缺考虑有莫大的关系
2.3 电视台资金紧张 编导发挥空间不大:
我国现行的体制机制没有留给电视节目编导足够的发展空间。在全国众多家电视台中,真正具有自己的编导在团队位数不多,制作电视节目财力不足 造成节目的区域特征明显.由于电视节目制作需要关注全国乃至全世界的资讯和新闻需要大量的资金,资金的匮乏势必影响到编导水平的发挥。
3 改善我国电视节目编导对策分析
3.1 推行制播分离:
电视领域的所谓‘制播分离’是指国家电视播出机构在保证掌握宣传权的前提下,将部分非新闻性节目的生产制作交由电视制作机构制作的管理体制,其实质我们可以理解为节目制作和来源的多样化”。制作行业发展近年都呈现稳步增长的态勢,但由于制播分离机制的实施还有待改善,市场发展还不很成熟,只是电视剧相对成熟些,对于专题节目还没有完全走向制播分离,因此影视制作行业如果想要出现突破性的发展还仍有待时日。
3.2 编导节目多样化:
随着电视节目形态、制作手法的发展,观众需求的变化,以及电视与人文、娱乐的深入结合,我国电视节目观众群也发生了很多变化,因此,电视节目的编导也应该多样化,适合不同群体的要求。市场细分理论以受众需求多元异质性思想为基础,强调以消费者为中心,根据不同消费者的需求提供不同的产品。从城乡差别来说,农村受众在经济基础、思想观念等方面与城市居民差别不大,因此,城乡都应市场信息和娱乐休闲节目并重。在地域性因素的基础上,也充分考虑人口因素,将以高中教育水平的受众接受喜好为基准,向上下级尽量延伸,以获得受众最大化的效果。
3.3 运用现代媒体技术进行编导:
国际互联网是当前发展最快的大众传媒,其迅猛势头对包括电视在内的传媒领域产生了很大冲击。特别是随着技术进步,声音、图像等多媒体信息在国际互联网上的应用日益增多,IPTV技术日益成熟,网络电视成为电视传播的新载体。数字电视是一个从节目采集、节目制作、节目传输直到用户端都以数字方式处理信号的端到端的系统。数字电视是高科技的产物,是数字信息技术与现代广播电视发展的必然结果。与模拟电视相比,数字电视具有具有非常多的优势。如果能正确运用网络技术,将网络电视与传统电视相结合,发挥出传统电视节目制作的优势,必将推动我国电视编导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罗勇为. 提高电视新闻真实性刍议[J]. 惠州大学学报. 1999(01)
[2] 赵涵,李天光. 电视节目主持人应该具备的素质[J]. 黑河学刊. 2006(04)
[3] 胡翔,伍技祥. 电视新闻画面编辑浅探[J]. 重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8(01)
[4] 靳英龙,李凤芝. 新闻背景在电视新闻中的运用[J].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05(04)
[5] 姜幸. 特写镜头在电视新闻编辑中的运用[J]. 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06)
[6] 丛军. 浅论电视新闻节目的电视化[J]. 才智. 2011(01)
大学网络公开课制作技艺探讨 篇11
我国教育部面对国外名校公开课的回应是2011年11月起首批20门由知名大学的制作公开课, 面向大众免费开放。在2011年7月份教育部、财政部作出规划, 在“十二五”期间制作1000门课程精品视频公开课。2011年建设100门, 2012-2015年建设900门。
公开课的建设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不可能一蹴而就。如何完成一门优秀公开课, 需要对制作流程与工作模式不断探索与总结。
浙江传媒学院实验电视台作为省广局审批成立的高校有线电视台, 配置广播级的专业设备, 及相关专业的人员, 承担下沙高教园区多档节目制播任务, 节目制作相对成熟。作为制作方, 全程参与浙江大学、浙江理工大学等公开课的录制工作。公开课是作为向公众开放的课程, 它可能产生的社会效果不可估量, 因此对整个课程提出很高的要求。录制公开课完全按制作精品节目的要求来制作。
一、公开课教学录制模式
目前在教学录制模式主要有现场节目制作方式, 后期制作编辑模式, 全自动录制模式三大类。其中全自动录制模式, 是由计算机进行主体定位, 自动跟踪, 相对操作简单, 但是成片艺术性较差, 成像质量也不足。现场节目制作方式需要一整套完整的设备如多台摄像机、录音、切换、存储, 一般在演播室中直接完成多机位的制作。各类广播级设备由相关专业人员来操作, 可以完成较好艺术效果。后期制作编辑模式一般多台摄像机现场拍摄, 将记录在磁带或卡上内容交给后期, 由后期进行再加工。相对现场节目制作, 专业人员人数与要求可以适当减少一些, 而成片艺术性也能得到一定保证。在录制高质量公开课时, 一般采用现场节目制作与后期制作编辑模式相结合的方式来完成, 在保证画面质量的同时通过专业人员操作使成片艺术性能得到提升。
二、前期规划与选题
开课学校根据专业教师上报的课程选出特色鲜明的选题, 确定相关的选题计划如公开课名称, 教学对象及相关专业, 教学目的要求、内容提要, 估计上课持续时间长度。从课程的内容、编排、都需要进行认真的策划。课程内容有些相对而言较为形象具体的, 可以通过图像音视频资料来讲解。例如医学类专业相关课程, 类似于器官移植之类的可以提早影视资料准备, 也可以做好相关的示意动画。而有部分内容则需要通过在此基础上进行抽象概括完成。
三、制作技艺
1. 拍摄环境方面
(1) 场景布置
公开课上课场地安排在演播室中, 需要选择面积合适的演播室。公开课上课学生一般五六十人左右, 面积100平方米便可以。选好相关的演播室之后就需要对演播室场景作一下布置, 讲台安置在平台正中, 讲台正面可以贴学校的标识, 便于课程辨别。老师背后的可以放置背景板便于紧密的联系上课主题, 优化教师形象。上课的课件可以通过投影机播放, 不过投影机相对亮度、对比度比较低, 可以用大屏幕电视来替换。通过讲台下面的座位应当以圆弧形摆开, 使得在拍摄学生画面时更有层次。有条件的话在侧面可以放置一个校名及标识背景板, 一方面美化背景, 另一方面可以使得画面增加更多的信息量。演播室布光对教师采用主光、辅助光和轮廓光相结合的方式完成, 如果教师走运范围比较大, 主光最好能采用相对散射面积较大的软光, 教师固定不动的, 可以三点布光方式强化一下轮廓。背景板使用天幕灯打均匀便可。听课学生可以采用散射光大面积的照射, 不需要特别的亮。
与演播室相比如果放在教室进行公开课拍摄, 场地最好选择阶梯教室。在拍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灯光与隔音等问题, 有条件可在讲台前方对角位置增放一对柔光灯, 提高照度。有条件还可以添加轮廓光, 用于主体显示。检查窗户、气窗、门的开关情况, 在拍摄时需要拉上窗帘布, 避免色温变化造成不良的影响。
(2) 摄像机位的放置
在记录教师上课的全过程中, 通过多台摄像机从不同角度和方向上来进行拍摄, 通过景别的变化, 能更全面的反应教师上课的信息, 增强画面的可看性, 体验上课的乐趣。如果条件允许可以增加带摇臂的机位, 可以增加了镜头画面的动感和多元化, 增添气势和纵深空间感。可以通过3 (主) +1 (备) 的方式来进行放置, 具体机位如图1。
在配备三台及以上摄像机的前提下可以更好地完成拍摄, 如果条件所限只有两台摄像机, 也可以使3号机固定, 1, 2号机功能合一, 通过变化摄像机位置来满足拍摄的要求。
2. 摄制设备
演播室中相关摄制设备配备较齐, 声音与视频各自搭建独立系统。视频方面摄像机拍摄的信号通过同轴线输入切换台, 电脑屏幕信号根据需要直接输入切换台。音频部分主要配备教师上课用的无线胸麦, 以及学生和老师交流的无线话筒。胸麦与话筒音频信号进入调音台。最后音视频信号连接进入非线性编辑系统与录像机, 作为节目的一主一备。声音的好坏对公开课的质量起到较大的影响。无线胸麦与无线话筒需要选择信噪比较高的广播级设备。
公开课最终的存储上, 两套不同系统还是很必要的, 一路采用非线性编辑直接录制。如果有足够的存储空间可以选用成像质理较高的编码, 如8bit的无损压缩, 另一路采用传统磁带录像的方式备份, 万一断电等突发事件出现, 也不至于所有的信息都丢失。
如果在教室中拍摄选用直接记录数字文件的摄像机, 简化后期素材采集流程, 便于快速进行编辑。摄像机型号可以选择如Sony EX-1, 文件直接记录在SD卡上。声音的采集也需要做好预案。如教师佩带的胸麦与学生回答用的话筒, 需要与不同机位的摄像机相连接, 将声音记录在卡上。同时相关摄像机随机话筒也需要打开, 防止因为外置话筒出现问题而导致收音失误的意外。
3. 教师准备工作
教师穿着的服装款式要求大方得体, 款式上避免使用细条纹, 影响拍摄的最后效果。颜色上不要纯白色或与背景颜色相类似, 便与背景形成反差。上课之前应当适当化妆, 适应演播室灯光。
讲课如需用课件, 在制作课件时采取深色背景, 对比较大的颜色, 便于不同角度拍摄时获得最佳的需要。不至于因为亮度等原因, 最后播出时不能很好地观察到课件。另外也能保证后排学生清晰观看。上课之前对学生的座位进行安排, 前几排应坐满, 同时提醒学生保持良好的上课状态。为了能保证课程完整持续。教师于学生课前做好沟通, 为上课互动提前做好安排。
4. 前期拍摄人员要求
任课教师都需要有统一的考虑, 有充分的预计, 要求对拍摄的内容、过程较为清楚, 甚至需要事先专门的了解。
(1) 拍摄人员要与教师进行有效的沟通。
熟悉拍摄内容, 并据此做好拍摄准备工作, 这样能使拍摄更有主动性。有些课程教师需要在课堂上来回走动, 拍摄人员确定跟拍的机位, 提前做好景别, 焦点变化的控制。有些课程需要助教及学生配合展示的, 如音乐类课程, 就需要提前和教师商议, 安排好相关人员位置及入场方式, 做好课程内部转场工作, 拍摄时兼顾景别的大小。全景交代课程总体结构及相关内容, 中小景别抓拍精彩瞬间或者学生的一些反应。有多个景别变化的素材在后期制作能更好地剪辑出优秀的作品。
(2) 选择设置好相关技术指标
网络公开课展示的是一所大学的优秀教师和教学名师的风采, 真实地记录他们优秀的教学实践。在前后期制作过程中必然有其相关的技术指标。前期拍摄人员需要根据要求进行设置。视频分辨率如采用标清格式拍摄一般采用4:3画幅拍摄时, 分辨率设置为720×576。采用高清16:9画幅拍摄时, 分辨率为1024×576。视频帧率为25帧/秒, 扫描方式采用逐行扫描。目前一般摄像机并没有1024×576选项设置。实际拍摄时可以设置成较为通用的1920×1080, 或者1280×720格式, 这两种格式可以最终完成1024×576的下变换, 同时不会发变形等不良现象。摄像机或录像机声音的采样频率选择48Khz。后期最后需要做混音处理, 最后制作成双声道。
(3) 拍摄注意点
公开课制作要求每节课一般在30分钟到50分钟左右的时长, 一门课大致在5讲以上。专业教师根据课程的实际需要, 有时候会超出规定时间, 后期制作过程中需要对上课过程修剪。根据这个特点, 前期拍摄过程中需要多注意抓拍学生听课、记录、回答问题的细节, 同时兼顾全班同学的全景、多人的中景和两个人近景镜头, 集体翻书, 鼓掌致谢的镜头。便于后期的剪辑。
5. 后期制作人员要求
前期采取不同的拍摄方法对于后期来说相关的工作流程也是不太相同。前期制作主要有两种, 一种现场直接采用切换台来选择不同机位的信号直接成片, 后期制作相对简单, 工作量较少。而另一种采用多机位同时录制, 需要后期多机位剪辑来实现。后期制作工作量稍大, 不过可以灵活的应用不同的机位修补不足。
由于公开课时间限制, 专业课会有一定的取舍。大段内容的删除, 最终留下的内容, 应交给专业教师审核。可以先将完整的课堂音视频素材生成一个文件较小的音频, 交给专业教师, 由他确定具体删除的内容的起末点。将速记的电子稿交给后期。
在后期制作中主要会面对以下情况:专业教师上课内容需要删除, 删除后相关的编辑点的优化工作。如果是多机位后期剪辑的可以使用不同景别的镜头来接, 如果已经切好的片子, 有时需要学生的反应作为过渡。画面中主讲教师表情不自然等等, 可采用学生镜头替换或用同步的多媒体课件镜头替换。根据上课的内容与气氛适当做一些变化, 如添加不同景别学生的低头记笔记, 抬头看PPT等相关反应, 引导好互动的气氛。
全片完成制作后, 封装成MP4的文件, 同期声字幕以外挂SRT格式文件出现。将成片与字幕发布到网上之后, 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对字幕字体大小进行有效的调整。
总结
网络视频公开课作为一项对社会将产生巨大影响力的工程。结合高校自身的特点, 选择特色鲜明的课程, 通过合适的拍摄和制作方法出精品。借助网络来提升相关课程竞争力, 让公众与学校都受益。
参考文献
[1]邓文新.录播系统在精品课程教学录像制作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 2008.5
[2]陈坚志.精品课程教学录像制作模式比较[J].中国电化教育, 20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