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合探讨

2024-08-02

配合探讨(精选12篇)

配合探讨 篇1

摘要:阐述电力系统中存在的绝缘配合问题和方法,重点论述变电所的绝缘配合,并得出相应的结论。

关键词:绝缘配合,惯用法,配合原则,绝缘水平

0 引言

电力系统中的各种绝缘在运行过程中除了长期受到工作电压的作用外,还会受到各种过电压的短时作用,通常所说的“过电压”就是指电力系统中出现的对绝缘有危害的电压升高和电位差升高。电力系统绝缘配合的根本任务,就是正确处理过电压和绝缘的矛盾,更具体地说,即根据电气设备所在系统中可能出现的各种电气应力(工作电压和各种过电压),并考虑保护装置的保护性能和绝缘的电气特性,适当选择设备的绝缘水平,使之在各种电气应力的作用下,绝缘故障率和事故损失均处于经济上和运行上都能够接受的合理范围内。绝缘配合的核心问题是确定各种电气设备的绝缘水平,它是绝缘设计的首要前提。任何一种电气设备在运行中都不是孤立存在的,首先是它们一定和某些过电压保护装置一起运行并接受后者的保护;其次是各种电气设备绝缘之间、各种保护装置之间在运行中都是互有影响的。电力系统中存在着许多绝缘配合方面的问题,随着电力系统电压等级的提高,正确解决电力系统的绝缘配合问题显得越来越重要。

1 电力系统中存在的绝缘配合问题

1.1 架空线路与变电所之间的绝缘配合

大多数过电压来源于输电线路,为了使侵入变电所的过电压不致太高,曾一度把线路的绝缘水平取得比变电所内电气设备的绝缘水平低一些,因为线路绝缘(自恢复绝缘)发生闪络的后果不像变电设备绝缘故障那样严重。而今的变电所内装有保护性能相当完善的避雷器,入侵波的幅值大并不可怕,因为有避雷器可靠地加以限制,只要过电压波前陡度不太大,变电设备均处于避雷器的保护距离之内,流过避雷器的雷电流也不超过规定值,大幅值过电压波不会对设备绝缘构成威胁。实际上,当今输电线路的绝缘水平反而高于变电设备,因为有了避雷器的可靠保护,降低变电设备的绝缘水平不但可能,而且经济效益显著。

1.2 同杆架设双回路线路之间的绝缘配合

为了避免雷击线路引起两回线路同时跳闸停电,可采用“不平衡绝缘”的方法,即使一回路绝缘子片数少于另一回路,这样在雷击线路时,绝缘水平较低的那一回路将先发生冲击闪络,甚至跳闸、停电。这就保护了另一回路使之正常运转,不致完全停电,以减少损失。两回路绝缘水平之间应选择多大的差距,就是一个绝缘配合问题。

1.3 电气设备内、外绝缘之间的配合

一般将内绝缘水平取得高于外绝缘,因为内绝缘击穿的后果远较外绝缘闪络更为严重。

1.4 各种外绝缘之间的绝缘配合

不少电力设施的外绝缘不止一种,它们之间也有绝缘配合问题。如架空线路塔头空气间隙的击穿电压与绝缘子串的闪络电压之间的关系;高压隔离开关的断口耐压要比支柱绝缘子的对地闪络电压更高一些等。

1.5 各种保护装置之间的绝缘配合

图1 所示为未沿全线装设避雷线的35~110kV变电所进线段保护接线。当断路器处于断开状态时,行波到达此处因发生全反射而使电压加倍,此时FT应动作以免断路器及其外侧所接设备的绝缘被击穿,特别是防止断口外侧对地绝缘的闪络;但当断路器处于合闸状态时,FT不应动作,以免产生危险的冲击波,这时一切绝缘均由避雷器FV进行保护。图中FV与FT放电特性之间的配合就是一个典型的绝缘配合。

2 绝缘配合的方法

2.1 惯用法和通用法

惯用法是目前采用得最广泛的绝缘配合方法。根据两级配合的原则,确定电气设备绝缘水平的基础是避雷器的保护水平,它就是避雷器上可能出现的最大电压。如果再考虑设备安装点与避雷器之间的电气距离所引起的电压差值、绝缘老化所引起的电气强度下降、避雷器保护性能在运行中逐渐劣化、冲击电压下击穿电压的分散性、必要的安全裕度等因素,而在保护水平上再乘以一个配合系数,即可得出应有的绝缘水平。

统计法是一种新的绝缘配合方法。随着输出电压的提高,绝缘费用因绝缘水平的提高而急剧增大,为了求得优化的经济指标,引入了统计的观点及方法来处理绝缘配合问题。其主要原则是电力系统中的过电压和绝缘的电气强度都是随机变量,要求绝缘在过电压的作用下不发生任何闪络或击穿现象,未免过于保守和不合理。正确的做法应该是:规定出某一可以接受的绝缘故障率(如超、特高压线路绝缘在操作过电压下的闪络概率取作0.1%~1%),容许冒一定的风险。绝缘故障率常由来确定。

2.2 雷电过电压下的绝缘配合

电气设备在雷电过电压作用下的绝缘水平通常由公式(1)来确定:

式中BIL为基本冲击绝缘水平,Ur为冲击残压,K1为雷电过电压下的配合系数,取值在1.2~1.4。根据经验,电气设备与避雷器相距很近时取1.25,相距较远时取1.4,那么

2.3 操作过电压下的绝缘配合

(1)电压范围在3.5kV≤Um≤252kV的变电所,其电气设备的操作冲击绝缘水平(SIL)可按式(3)来确定:

式中Ks,为操作过电压下的配合系数,取值为1.3~1.4;Uψ为最大工作相电压幅值;K。为操作过电压计算倍数,其值按表1来确定。

(2)电压范围在Um≥2521kV的变电所,其电气设备的操作冲击绝缘水平可按式(4)来确定:

式中Ks为操作过电压下的配合系数,取值为1.15~1.25;UP(s)为Zn0避雷器的操作保护水平。

2.4 工频绝缘水平的确定

为了检验电气设备绝缘是否达到了以上所确定的BIL和SIL,就需要进行雷电冲击和操作冲击耐压试验。对高压电气设备进行的工频耐压试验实际上就包含这方面的要求和作用。其短时工频绝缘水平一般按图2来确定。

由图2可知,凡是合格通过工频耐压试验的设备绝缘在雷电和操作过电压作用下均能可靠地运行。

3 变电所绝缘配合

3.1 配合原则

(1)变电所的绝缘设计应满足工频运行电压、暂时过电压、操作过电压及雷电过电压作用下的绝缘强度。对变压器设备等的非自恢复内绝缘不应被击穿,对电气设备及空气间隙的外绝缘亦力求不闪络。

(2)变电所的过电压保护,除用避雷针或避雷线防止直击雷外,主要采用避雷器对雷电侵入波和操作过电压进行保护。要求绝缘和保护水平之间留有足够的间隔裕度。

(3)在雷电过电压下,以避雷器雷电保护水平为基础进行绝缘配合,对非自恢复绝缘采用惯用法,对自恢复绝缘可将绝缘强度作为随机变量进行绝缘配合。

(4)在操作过电压下,对220kV及以下变电所,以计算用最大操作过电压作为基础进行绝缘配合。对绝缘子串、空气间隙的绝缘强度可作为随机变量进行绝缘配合。对330~500kV变电所,以避雷器操作过电压保护水平为基础进行绝缘配合,对非自恢复绝缘采用惯用法,对自恢复绝缘可将绝缘强度作为随机变量进行绝缘配合。

(5)在工频运行电压和暂时过电压下,要求电气设备的外绝缘爬电距离满足相应环境污秽条件下爬电比距的要求,并要求电气设备能承受一定幅值和时间的工频过电压和谐振过电压。

(6)变电所的外绝缘耐受电压,应按GB311.卜1997和DL/T620-1997规定进行气象条件的修正,以满足不同安装点气象条件的变化对外绝缘强度的影响。

3.2 变电所绝缘子串片数的选定

(1)按工频电压爬电距离要求的每串绝缘子片数选定,选定公式如下:

式中m为每串绝缘子片数;Um为系统最高电压有效值,kV,Ke为绝缘子爬电距离的有效系数;L0为每片悬式绝缘子的几何爬电距离,cm;λ为爬电比距,取值见表2。

注:表中()内的数值为额定电压计算时得出。

(2)在操作过电压下,其选定公式为:

式中为变电所绝缘子串正极性操作冲击电压波50%放电电压,kV;Up.1为操作过电压保护水平,对小于等于220kV时取计算用最大操作过电压,kV;δs为绝缘子串在操作过电压下放电电压的变异系数,取5%;K4变电所绝缘子串操作过电压配合系数,在标准气象条件下K4取1.18。

(3)按雷电过电压要求:

式中U1为变电所绝缘子串正极性雷电冲击电压波50%放电电压,kV;K5为配合系数,取1.45,且不得低于所内电气设备中隔离开关、支柱绝缘子的相应值;UR为避雷器在标称雷电流下的额定残压值,kV。

3.3 变电所空气间隙的确定

变电所空气间隙最小电气距可按3中表公式计算确定。

注:表中K4取1.1,K'4取1.18,K,(有偏)取1.4,K7(无偏)取1.45K4(220kV及以下)取1.4,K(220kV及以下)取1.6,δ,取50%,δ,取3.5%。

从公式计算出空气间隙50%放电电压后,在相应的空气间隙放电电压试验曲线上查出允许的空气间隙最小电气距离,并采用其中最大数值,作为配电装置的最小安全净距。

(4)高压电气设备绝缘水平的确定

高压电气设备额定耐受电压按表4中公式计算确定。

注: (1) 取1.4, 取1,15, (变压暴内绝缘)职0.9,(电器)取1,0, β(110kV及以上)取1.35, XK60kV及以下)取1.3, Kw为气象修正系数,干试取0.86,湿 试取1. 03。

(2)电气设备的外绝缘除耐受电压外,还应满足工频电压下爬电距离的绝缘配合要求。

配合探讨 篇2

摘要:当下,全党上下掀起了学习十九大精神的热潮。各个行业的各项工作的开展都要以“科学发展观”作为指导,以实现“中国梦”作为奋斗目标,始终将促进企业科学发展,实现“中国梦”作为企业纪检监察工作的重中之重来实现,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促进企业纪检监察工作和业务工作的有机融合,使企业纪检监察工作为企业的和谐健康发展保驾护航。如何落实企业纪检监察的工作,促使企业进行生产不断优化和改革深化,为企业的发展创建良好条件呢?文章将围绕构筑廉洁的文化氛围,要牢固树立纪检监察工作重要地位的思想,将纪检监察工作重视起来,结合企业党风廉政建设,做好反腐倡廉教育工作,工作方法与时俱进,把握惩防体系创新点,加强纪检监察工作队伍建设等几点展开研究,为推动企业健康发展贡献力量。

关键词:纪检 监察工作 企业 发展

一、构筑廉洁的文化氛围

提炼廉洁文化的精髓,能够增强廉洁文化建设的感染力。企业为了健康持续发展,打造符合本企业文化发展规律、凝聚职工队伍共识同时又颇具企业特色的廉洁文化精品是非常关键的,只有这样,才能使廉洁文化的建设更具有感染力,使企业的廉洁文化更好地“内化于心”。

其次,要巩固廉洁文化的制度体系,真正促进廉洁文化建设的常态化。大家都知道,企业廉洁文化氛围的营造不是朝夕之事,构筑廉洁的文化制度体系,使制度成为扎实推进企业廉洁文化建设的中坚保障,这样才能保证廉洁文化建设“固化于制”。在构筑廉洁的文化中纪检监察部门扮演重要角色,企业的廉洁文化需要纪检监察部门做好融入工作,把廉洁文化通过科学的载体设计融入到企业发展的始终,这样才能保证廉洁文化的建设落到实处。

二、要牢固树立纪检监察工作重要地位的思想,将纪检监察工作重视起来

要牢固树立纪检监察工作重要地位的思想,就要认识到纪检监察工作的重要性,同时,要加强职工的重视力度,比如,通过宣讲纪检监察各项工作流程,让职工知道其所具备的对应意义和目的。让企业中的每一个员工都能感受到都来自纪检工作的重视和关怀。把纪检监察工作和企业的发展有机融合为一体,充分发挥出企业纪检监察工作的积极作用,在企业不断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的同时,还能为企业营造良好安全的内部环境,不仅能抵制企业中的不良风气,提高企业的各项工作效率,这样才能推动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三、?Y合企业党风廉政建设,做好反腐倡廉教育工作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迅速发展的新形势下,人们的价值取向、道德观念都在悄然发生变化。在新的市场经济的冲击下,企业内部广大党员及各级领导干部的道德标准及价值取向等在一定程度上也都受到了影响,这势必会导致一系列问题的产生。在此种情况下,纪检监察部门结合企业实际,结合企业党员干部的思想实际,科学合理地开展反腐倡廉的思想教育行动,保证企业日常工作的正常进行,不断完善工作制度。比如,选择先进性的教育为契机,促使企业内部党员及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道德观,积极营造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勤政廉政的思想氛围,加强氛围熏陶,最大限度地降低企业内部违法违纪情况的发生。此外,国家现阶段正在严厉打击腐败现象,企业也要积极发扬这种清廉倡廉的精神,在严格执行企业规章制度的基础上,对防腐败工作也要给予足够重视。

四、工作方法与时俱进,把握惩防体系创新点

随着企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反腐倡廉建设中也会遇到各种难题、问题,作为反腐倡廉中的“主角”――纪检监察部门的担子很重,因此,与时俱进,加强服务性是非常重要的一环节。服务性是围绕服务企业科学发展这一中心工作展开,不断创新工作方法。要想有效做到这一点,首先,把企业纪检监察工作和经济建设合二为一,全盘考虑,把党风廉政建设紧密融入到企业的经济建设当中。二是,需要深入到企业生产、管理工作的第一线中去,这样能够及时发现并解决企业发展中遇到的各种突出问题。三是,要紧紧围绕企业发展这个中心展开相关工作,积极参与到企业的各项重大活动当中,在参与中加强监督的力度,切实做好服务。

五、加强纪检监察工作队伍建设

纪检监察部门需要重视人才队伍的建设,促进其工作的健康发展。在企业发展中,纪检监察工作人员要始终将尽职尽责作为终生目标去追求。但是,通常情况下,纪检监察工作人员身兼多职,导致部分职工应付工作,监督虚化的问题时有发生,因此,提高他们的综合素养才能保证企业做好反腐倡廉教育工作。首先,加强对纪检监察工作人员的思想政治教育,提高他们的政治觉悟,开展党风廉政和惩防体系建设,进行党风党纪教育。其次,对纪检监察工作人员进行责任教育,对违法党纪行为的检举、控告和申诉等要加大力度,深化“不想腐”的廉政教育工作,促使他们认识到纪检监察工作的重要性,提高业务素养。要建立公平多元的绩效考核体系,提高职工的积极性,为企业的健康发展营造风清气正、廉洁施政的政治生态环境。

总而言之,在新的形势下,企业面临很多新的情况,纪检监督工作也应该随着格局的改变不断调整,主动创新以便更好地适应新形势的变化,想方设法地把各种消极因素转变成为积极因素,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推动企业的发展,为企业的生产经营营造优越的工作环境,为进一步推进党风廉政的建设发展迈出坚实一步。

参考文献:

配合探讨 篇3

摘 要:本文根据一线课堂教学实践,就《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课程中的教学方法作出如下探讨:如何用学生易于理解的方式自然巧妙地引入互换性概念;如何简单明了地讲解公差配合中大量的术语和定义;如何帮助学生理解形位公差项目、符号以及标注。通过理论联系实际,化抽象为具体,使学生在轻松愉快中掌握所学知识并加以运用,在教学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自然巧妙;互换性;公差配合;形位公差;教学方法

随着职业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职教育新时期培养目标对传统教学方法也提出了巨大的挑战。为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综合技能和适应市场变化的能力,要求教师要勇于开拓创新、改革教学方法,不断融入新的教育理念,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灵活运用,从而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课程是机械类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之一,特点是名词术语多、概念多、标准多、内容多。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掌握课程特点并对各章节内容有所侧重,突出实用性。同时在教学中要结合学生的学情,注意对学生反馈信息的回馈,从而使教学贴近学生的实际,提高教学质量。

一、关于互换性

联系日常生活实际,通过列举几个简单的例子引出互换性的概念。例如:经常在电视上看到工厂的流水线(尤其是电子厂的装配线),工人手头有很多一样的零件,每次来一个装配件工人就不假思索地顺利装配上去。好像变魔术一样,怎么就那么神奇?这是零件的互换性在起作用。日常生活中互换性的例子还有很多。如现在很多人选择组装电脑,即根据个性需要,选择电脑所需要的兼容配件,把各种互不冲突的配件如CPU、主板、内存、硬盘、光驱、显示器、机箱、电源、显卡、键盘和鼠标安装在一起,就成了一台组装电脑。如果某个零件出现问题,这种插件设计也方便维修。还有在购买汽车时通常会提供一个备用轮胎,一旦轮胎损坏,可及时更换,保证正常驾驶。大街小巷常见的自行车,其易损件如轴或辐条,更换的频率也是相当高的。

互换性的定义是:“在同一规格的一批零件或部件中,任取其一,不需要任何挑选、修配或调整,就能装配到机器或仪器上,并能满足原来的使用性能的特性。”在现代化大规模生产中,零件具有互换性,使设计简化、制造快捷化、使用维修方便,从而缩短了生产周期,提高了生产效率,改善了产品质量,降低了生产成本。因此,互换性是一项重要的技术经济指标。

二、关于公差配合

公差配合的新名词、概念特别多而且抽象不容易理解,是教学中的难点。通过把学生机加工实训中的机械零件带到课堂,使抽象的概念形象化,便于学生理解和接受。首先让学生分析加工图纸中的尺寸,通过数值分析和计算,使学生能够清晰地认识和掌握这些概念;然后根据图纸上的公差带代号,介绍相关国家标准,指导学生查表;最后就如何选择工件的公差与配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在讲解公差带图这部分内容时,可借助动画演示这种新颖的教学形式,按照画公差带图的步骤,按照零线—基本尺寸—公差带—尺寸偏差的顺序,比较形象、直观地明确各概念之间的相互联系以及重要作用。

配合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与实际生活联系比较紧密。要引导学生仔细留意生活中的各种配合,如钢笔或圆珠笔的笔杆和笔帽的联接就是一种配合,其中笔杆相当于轴,而笔帽相当于配合中的孔,这样就巧妙而不露痕迹地引出了配合的概念,有的联接比较紧密,形成过渡或过盈配合,有的则比较松,成为间隙配合。

由于三种配合的内容比较相似,所以可以只拿出一种配合对学生进行详细介绍。例如间隙配合,课上利用实物模型进行演示,让学生通过细致观察总结出间隙配合的特点。然后在黑板上画出间隙配合的公差带图,引导学生分析图形特征,找出间隙配合的规律,最后提出课题即由间隙配合推导过渡配合与过盈配合自身的特点。

三、关于形位公差

首先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形位公差项目的名称及符号,如平行度用平行线表示,直线度用一条直线表示,圆度用圆表示,非常直观也便于学生记忆。进而利用动画模拟各种形位公差的公差带,将实际被测要素包容在公差带限定的区域内,从而控制被测要素的形状和位置,通过演示给学生建立一个初步的认识。最后安排学生到实验室进行形位公差测量的相关实验项目的操作,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充分接触实验仪器,深刻理解形位公差项目的含义。例如用框式水平仪测量平面度误差,待气泡稳定后让学生观察气泡静止时的位置并读取读数。操作过程中,真正搞清楚测量原理、掌握测量步骤及注意事项,并对平面度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形位公差的标注可通过对减速器输出轴图纸的分析,针对各部分的功能要求,考虑到加工的可行性、经济性和检测的方便性,合理选择公差项目。然后查表选取公差等级和公差值,并按要求将其标注在图纸上。

总之,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邹吉权.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4.

[2]王文琪,邓小飞.研究性学习百论——研究性学习与创新教育[M].南宁: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高龄患者术中护理配合探讨 篇4

1临床资料

施行各类手术患者76例, 年龄70~83岁, 平均74岁。其中腹部手术42例, 骨科手术26例, 眼科8例。择期手术56例, 急症手术20例。病种:骨癌16例, 结肠癌3例, 胆囊切除8例, 斜疝16例, 粗隆间骨折20例, 股骨颈6例, 白内障8例, 手术时间1~4h。本组76例中有63例 (82.9%) 合并有不同程度的一种或多种疾病, 其中心血管系统疾病49例 (64.5%) , 如冠心病、高血压、心律失常等;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13例 (17.1%) ;糖尿病18例 (23.7%) 。

2术前护理

2.1 术前准备

术前日探视患者, 熟悉手术的步骤及特殊物品的准备。探视患者时详细了解病情, 做好术前心理护理, 运用开导、安慰性语言, 使患者正确对待手术, 同时也为患者提供一些有关手术方面的信息。阅读病历及护理记录, 充分了解患者各重要脏器的功能情况, 正确估计患者对手术的耐受性, 备好急救物品及药品, 并详细交接好术前患者该做的准备及注意事项。

2.2 手术室准备

接患者入手术室之前, 保持室温在24℃~26℃之间, 相对湿度保持40%~60%, 因麻醉状态下的患者特别是老年体弱者, 部分或全身失去对外界湿热度的自我调节能力。温度过高, 影响患者的散热功能, 体温增高。室温过低, 机体散热快, 又因术中创伤液体的输入, 患者体温可降至36℃以下, 出现寒战, 诱发心律失常, 术后易出现呼吸道并发症等。

2.3 进入手术室后护理

热情接待患者, 做好心理护理, 要全身心地护理患者, 使患者感到温暖, 有安全感和信赖感, 消除紧张恐惧心理, 同时对患者介绍麻醉方法及术中注意事项, 摘下假牙及首饰。

2.4 协助麻醉医生摆好体位

摆好体位, 利于各种麻醉操作顺利进行, 如硬膜外麻醉颈丛神经阻滞, 全身麻醉等, 麻醉开始后严密观察骨突出部位皮肤, 防止皮肤及神经受损。因麻醉后患者知觉减退或丧失, 肌肉松弛, 保护性反射消失, 如体位摆放不当, 可能导致呼吸和循环等生理功能紊乱。在麻醉医生的指导下, 严密观察患者体位变化, 保持呼吸通畅, 注意患者保暖, 确保手术顺利进行。

2.5 建立好静脉通道

由于老年患者血管硬化, 脆性高, 为保证输液畅通, 采用静脉留置针法, 尽量一次穿刺成功。随时观察以防止渗漏, 输液速度一般在50~60滴/min, 如术中失血较多, 需快速输液时, 应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以防输液过快引起心力衰竭及急性肺水肿的发生。

3术中护理

3.1 监测仪的观察

密切观察监测仪的变化, 预防术中并发症[2], 尤其是伴有心血管疾病患者, 易出现窦性心动过速或过缓, 早搏、血压等变化, 一旦出现异常改变应及时处理。

3.2 术中探查和麻醉后的观察

警惕麻醉和手术探查时, 由于老年人体质差, 麻醉平面出现后, 有效循环量减少, 易出现低血压, 探查腹腔时, 引起迷走神经反射, 使血压下降, 心跳骤停等 (胆心反射) 。应及时配合麻醉医师观察监测仪, 备好麻黄素、阿托品等药物, 同时保持呼吸通畅, 保持各种导管通畅。血压高时给予硝酸甘油等药物控制。术中可以与局部麻醉、硬膜外麻醉后的患者简短交谈, 以分散患者的注意力, 随时给患者以安慰体贴和关怀, 可使患者精神得以松弛, 情绪得以稳定, 使手术顺利完成。

3.3 观察血糖变化及出入量记录

术中准确监测血糖变化, 对于伴有糖尿病手术的患者, 由于手术刺激, 易引起血糖升高, 应每30min检测1次, 对手术检查可疑者应检测1~2次, 预防高血糖发生, 引起严重感染或诱发高渗性昏迷。同时准确记录出入量, 保持基本出入平衡, 避免增加心脏负荷。

3.4 做好术中术后查对

为保证手术的安全和连续性, 确保物品清点准确无误, 上台护士和巡回护士要始终负责完成一台手术, 中途不允许换人, 以杜绝医疗差错及事故的发生。

4手术完毕后护理

待患者清醒后, 呼吸、血压平稳, 告知患者手术结束, 准备回病房, 如患者麻醉未完全清醒, 生命体征良好, 可返回病房, 回病房后向当班护士交代术中用药情况及病情有无变化。

5讨论

通过76例高龄患者术中护理观察回顾性分析, 首先护士必须有责任感, 同时要具备较好的业务素质, 严格按照护理程序工作, 充分做好患者心理护理消除恐惧心理, 熟练掌握老年人的生理病理特点及患者的术前治疗情况及身体情况。警惕麻醉扩散后和腹部探查时引起并发症。掌握手术过程中各个环节的护理观察及注意事项;同时还要掌握现代化仪器的管理和使用, 备好急救物品和药品等, 是手术成功的有力保证。

参考文献

[1]殷磊.老年护理学.护士进修杂志, 2001, 16 (5) :323.

配合探讨 篇5

关于SBS改性沥青配合比设计及胞工技术的探讨

SBS改性沥青在现今高等级公路中被广泛使用,其配合比设计与施工技术直接关系到路面的施工质量及使用年限.本文就SBS改性沥青配合比设计及施工技术做初步探讨.

作 者:张鹤 ZHANG He  作者单位:北京正宏监理咨询有限公司,“西六环”总监办,北京,100000 刊 名:内蒙古煤炭经济 英文刊名:INNER MONGOLIA COAL ECONOMY 年,卷(期):2009 “”(2) 分类号:U416.2 关键词:SBS   配合比设计   施工技术  

配合探讨 篇6

关键词:钢琴艺术指导 声乐演唱 技术配合

钢琴艺术指导通过专业的钢琴伴奏,为演唱者提供艺术行为上的指导和配合,使钢琴和歌声融为一体,协助和引导演唱者正常甚至超常发挥自身水平,增强声乐演唱整体艺术价值。从一定程度上来讲,钢琴艺术指导在重要价值上等同于演唱者自身的演唱水平,钢琴艺术指导不仅发挥着特有的艺术品位,而且和演唱作品融为一体,增添了声乐演唱的艺术魅力。

一、钢琴艺术指导在声乐演唱中的指导意义

钢琴艺术指导自诞生以来已有一百多年,现已发展成为多专业多方向的学习分支,这充分体现出钢琴艺术指导对于音乐作品的重要艺术价值和指导意义。钢琴艺术指导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首先,钢琴艺术指导通过自己对作品的研究和揣摩与演唱者之间进行交流和学习,加深彼此对演唱作品内涵和情感的理解,从而更完善地表达作品。其次根据钢琴艺术指导自身对音乐所具有的天赋和能力来引导和协助演唱者对作品的感悟。第三可以及时发现和纠正演唱者在风格+音准+音乐效果等演唱表现能力上出现的瑕疵或错误,提升演唱水平。最后,用钢琴艺术魅力来激发演唱者对原作品所产生的自我认识处理,增强作品的独特性。

以上对钢琴艺术指导意义和价值的探索可以得出,在声乐演唱过程中对钢琴艺术指导者的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钢琴艺术指导者不仅要具备对音准、技能、音乐效果等方面的优秀能力外,还要对作品具有独到的理解能力和分辨能力,并能协助演唱者充分发挥作品风格,给予必要的指导和引导,塑造音乐作品的立体感和形象感,这些较高的音乐素养和专业技能需要在不断实践中获得。

二、钢琴艺术指导与声乐演唱配合的技术性问题

(一)音色及音量的比例协调问题

声乐演奏的音色和音量的质量会受到内部和外部因素等综合影响,例如钢琴演奏和演唱者间的配合、场地和乐器、作品和风格等的不同等,这就要求演唱者和演奏者能够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及时调控。首先,钢琴艺术指导要根据演唱者的作品风格进行协调配合,使音色和音量的配合比例达到最佳效果,目前,声乐演唱中主要分为美声唱法、民族唱法和通俗唱法等,钢琴艺术指导要根据唱法的不同来调整音色与音量效果。其次,伴奏者的音乐力度对演奏效果的影响也较大,艺术指导要根据声乐作品演唱节奏中产生的力度进行适时变化,当演唱者的力度加强时,钢琴伴奏的力度也要随之加大,旋律和伴奏之间具有明显的分辨力,因此不会超过演唱者的声音与力度。当演唱力度随着节奏变弱时,伴奏也要相应减弱,从而来凸显音响减弱效果。根据演唱者在力度和音色上的变化进行相应变化,可以给予演唱者一定的鼓励和协助,利于演唱水平的发挥。最后是与演唱者呼吸的配合,在演奏过程中注意感受旋律的节奏和呼吸,从而将钢琴作为“拟人化”的形式表现出来,实现琴音的自然融合。

(二)触键方法问题

触键技术的不同可以完全改变整个作品的音色效果,因此钢琴艺术指导者要从作品的风格出发,对其进行深入研究,从中发现适合该作品的最佳触键方式和技巧。钢琴艺术指导者要熟悉音乐史,对不同时期的音乐风格能够进行区分和熟悉,例如亨德尔的声乐作品宏伟壮观,这就要求钢琴演奏者采用深触键,从而增强音量和音色效果,烘托出作品的气势。在古典主义时期的音乐以海顿、莫扎特为代表,音乐特点是对称和均衡。

三、踏板运用问题

踏板是钢琴的灵魂,对于钢琴艺术指导来说,踏板技巧的运用影响到演唱者声乐演唱水平的发挥和整个舞台效果。若想发挥踏板的艺术魅力,钢琴艺术指导需要掌握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针对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注意对踏板深浅的使用。针对浪漫型的音乐作品,需要表达强烈的感情和浓郁的思绪,这时可采用深踏板;那么针对古典主义作品,尤其是十六分音符或三连音时,为了凸显作品的利落和流畅性,一定要准确把握踏板的浅用技巧。第二,在换踏板的问题上,演奏者要灵敏流畅,切忌踏板转换时产生拖沓现象,影响音质效果。因此要求钢琴艺术指导在演奏前一定要感受踏板的柔韧度和力度,从而保证上台时正常发挥,避免因为其他原因的忽视给演奏带来严重的影响后果。

四、突发问题的应对处理

声乐作品的演唱是一项复杂的活动,往往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干扰和制约,因此也避免不了发生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若能及时找到解决的方法,则能保障演出的整体效果,若处置不当则会给演出效果带来不良的影响,因此一定要提前做好应对突发问题的准备。首先,要具备面对突发问题保持冷静淡然的态度,若是慌张忙乱,只会使问题变得更严重。其次是钢琴艺术指导者应对演唱者失误的问题,若演唱者由于紧张或其他原因在演唱中出现旋律错误,钢琴艺术指导则应及时找到与演唱者相同的节奏接下去,并能不露声色地转换到演唱者的旋律上,避免与演唱者之间出现大的空隙和间隔,从而保证演唱顺利地进行下去。最后,钢琴艺术指导怎么应对自身在演奏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若由于手指失误错碰到相邻音节,那么不必刻意在乎,摆正心态继继续进行。如弹时错了整段旋律,则应该凭着乐感把旋律拉回来。若由于钢琴艺术指导的失误使速度加快或减慢,那么钢琴艺术指导应转移注意力在演唱者的速度上,并迅速找到应有的节奏,同时要微调自己的演奏力度,以演唱为中心。

参考文献:

[1]张杰.浅析声乐钢琴伴奏在声乐演唱中的意义[J].美与时代,2010,(04).

[2]蒋橙.钢琴艺术指导对声乐演唱的意义研究[J].大众文艺,2012,(24).

[3]景忠华.钢琴艺术指导在声乐演唱中的作用[J].艺海,2014,(06).

传输工程以及各方面配合的探讨 篇7

关键词:传输工程,配合,通信,信号,质量探讨

1 关系到传输工程质量的几个因素

1.1 传输设备自身的精准度

传输设备是多种多样的, 常见的传输设备有Metro设备、OSN系列设备、LH DWDM系列设备、OTN系列设备、PTN系列设备。不同的传输设备的传输机理和结构大体相似, 但是由于不同的传输设备自身的精准度不同, 传输的信号的质量不同, 对信号的处理程度也有很大的不同和区别, 导致了传输工程的传输质量出现了很大的差异。因此说, 传输设备自身的精准度直接关系到传输工程的传输性能的强弱, 直接影响到传输质量的好坏, 对于传输结果产生较大的影响。如果传输设备的传输精确度较低, 就会给传输过程产生很大的误差。

1.2 传输过程前一阶段的传输质量

由于整个的传输过程, 是一个较为连贯的整体, 需要各个环节的相互支持和配合, 因此这个一体的传输过程不仅仅是传输设备独自运行和传输的结果, 而要加上传输设备的前一阶段和后一阶段的互相配合, 彼此之间形成一个较为全面的整体。这个过程中, 传输设备的前一阶段是十分重要的, 因为在未经处理过的信号在传输设备处理之前, 必须要保证信号的质量不被破坏, 在运行的过程中原有的特质没有耗损, 这样在以后的传输设备的处理过程中, 就能够较为轻松地进行处理, 这一点是至为关键的。

1.3 发出设备发出信号的质量

发出设备发出的信号作为一种原始信号, 从根本上决定了整个传输工作的质量。如果原始信号的质量较差, 及时再好的传输设备也无法提高传输的质量, 因此说只有保证了原始信号的高质量, 才能够使得信号在整个处理的过程中变得较为容易。质量较差的信号传输时, 需要经过各种各样的信号处理工作, 在这个过程中要解决各种各样的问题, 从而来保证信号的正常运输, 所以说这是一个相对较为繁琐的过程, 需要客服各种各样的困难, 因此为了保证传输工程的顺利实施, 就需要保证有较高质量的信号, 信号是传输设备的核心和基础, 只有具备了最起码的前提, 才能够实现传输工程的不断改进。

2 传输工程与其他各方面的配合

2.1 传输工具的传输性能

现在的传输工具分为有线传输工具和有线传输工具, 有线的传输是比较传统的传输方法, 在整个的传输过程中, 传输性能较为稳定, 对于信号的干扰也比较小。随着通信工程的不断发展, 无线传输的方法变得越来越普及, 无线传输主要是通过电磁波的形式进行传播和运输的, 这种传输方式较有线运输而言, 有很大的优点, 因为无线运输是通过电磁波的形式进行的, 传播的速度极快, 同时也很难受到其他外界因素的干扰。在具体的传输工作进行时, 要结合具体的境况选择合适的传输方式, 只有这样才能够提升传输的质量。

2.2 传输设备的传输性能

传输设备的传输性能也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 传输设备的好坏也能关系到传输过程的好坏, 由于不同的传输设备的传输性能在很大的程度上都是不同的, 其精准度的不同, 就可能对信号的传输产生较大的影响。传输设备的传输性能是整个传输工作的核心和关键所在, 只有努力地提高传输设备的精确度, 才能够让整个的传输过程得以正常地维持下去。传输设备是整个传输过程的关键环节, 提高传输设备的传输性能, 才能够促进信号的处理质量得到较为妥善的处理。所以若要从根本上提高信号的传输质量, 就要保证传输设备的准确性, 从各个维度上来提高传输设备的传输性能, 从而促进传输设备与各方面的积极配合。

3 怎样促进传输工程的传输质量

3.1 确保有良好的信号

传输工程是围绕着信号的传输来进行展开的, 信号的质量是整个传输工作最起码的前提, 只有从根本上保证信号传输时的质量, 才能够保证信号在以后的各个环节的传输中能够高质量地传输出去。这对于原始信号的发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信号的发出阶段, 要从根本上保证发出的信号是优良信号, 不能出现较大的信号问题, 在信号的发出源头上加以整合和改进, 这样对以后各个阶段和各个环节的处理, 都是有很大的帮助作用的, 可以减少不必要的困难, 使得整个的传输工作得以快速、准确地运行下去。

3.2 完善传输媒介的传输效率

关于传输设备的传输性能的提高, 包括很多的因素, 首先要保证传输设备自身的内在结构的稳定, 只有内在的结构稳定了, 才有可能从根本上保证对于信号的处理处于一个较高的水平, 保证较高的准确性。从外在的原因分析, 要能够保证传输媒介处于较好的保存状态, 包括设备多处于的外界环境的温度、湿度等等。传输设备要处于一个良好的环境里, 尽量减少有可能出现的由于外界环境所导致的设备的灵敏度出现偏差的情况。温度和适度对于传输设备的精确度的影响是巨大的, 很可能会对传输的信号产生较大的精确上的影响。所以说, 若想完善传输设备和传输媒介的传输效果, 首先要能够保证其处在一个较为安全、优良的环境中, 保证其正常运行。与此同时, 也要从内因着手, 来保证传输设备和传输媒介自身的结构和零件的问题, 提高其工作的效率。

4 结语

传输工程是一个较为系统的工程, 整个的传输过程不是各个阶段独立完成的, 而是需要各方面的积极配合来进行。传输过程的重要任务就是保证所要传输的信号, 能够以其原有的特质进行下一个阶段的传输, 不能被其他的因素所干扰, 导致不必要的耗损。为了确保在整个的传输过程中信号处于一个较高的质量水平, 就需要保证传输设备的传输性能、传输工具的相对准确性以及原始信号的质量, 只有从各个维度来进行维护, 才能够促进传输工程与其他各方面的积极配合, 从而提高整个传输工作的质量。

参考文献

[1]谢桂月.解读有线传输工程假设新标准的若干问题[J].邮电设计技术, 2008 (12) .

[2]包琦琦.浅谈若干传输工程维护实例[J].科技信息, 2010 (4) .

[3]吴立峰, 尹凤杰.电信传输工程信息管理技术要求[J].中国新通信, 2013 (6) .

[4]罗林泉.“双入户”工程:发展农村有线广播电视的一个技术范式[J].广播与电视技术, 2007 (1) .

[5]路向东, 朱靖.有线电视传输工程分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2008 (8) .

婴幼儿手术的护理配合探讨 篇8

1 临床资料

本组96例患儿, 男60例, 女36例;年龄最小6个月, 最大3岁;其中婴儿手术28例, 幼儿手术68例;择期手术45例, 急诊手术51例;颅脑手术2例, 扁桃体摘除术8例, 疝类手术28例, 阑尾手术8例, 肠梗阻手术12例, 骨折手术26例, 其他12例。

2 护理配合

2.1 术前

2.1.1 术前访视

择期手术于术前1 d由巡回护士到病房探视患儿及家属, 了解患儿一般情况, 如体重、外周血管及皮肤情况。根据患儿的年龄、家长的文化程度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说明禁食、禁饮的目的及重要性, 术前禁食4 h~6 h, 禁饮2 h~3 h, 以保证胃排空, 避免术中发生胃内容物反流、呕吐、或误吸。通过形体语言如爱抚、搂抱、逗趣等方式与患儿接触, 减少其对护士的惧怕, 耐心解答家长关心的问题, 减轻他们对手术的顾虑。急诊手术接到手术通知后, 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尽量由巡回护士亲自到病房看患儿及家长, 了解病情、交代有关事项, 减轻家长的焦急和担心。

2.1.2 接患者时

认真检查确定各项准备工作的落实情况, 特别是禁食禁饮、术前用药是否执行到位, 是否准确测量记录患儿体重, 手术部位是否清洁、手术知情同意书是否签字等, 指导患儿排尽尿液。与病房护士、家长认真核对患儿姓名、性别、手术名称、手术部位等, 严防接错患儿[1]。

2.1.3 患儿进入手术室前

巡回护士应做好一切准备工作, 选择适合患儿的手术器械包及手术用品, 如小儿吸痰管、小儿气管导管、小儿面罩、小儿指脉氧探头、小儿电刀负极板、小儿摆体位用物等, 做好输液准备。

2.2 术中

2.2.1 注重对患儿及家长的心理维护

巡回护士同麻醉医生一同到手术室门口热情接待患儿及家长, 给予心理安慰和支持。婴幼儿生病后对家长有很强的依赖, 不可强行从家长怀中抱走患儿, 对于哭闹的患儿, 可在母亲怀中协助麻醉医生先行基础麻醉, 避免给患儿及家长造成心理伤害。需要留置导尿及插胃管者, 待患儿麻醉后进行, 减少对患儿的庝痛刺激。

2.2.2 静脉通道的建立

患儿进入手术室三方确认患儿后, 应迅速建立静脉通道, 对婴幼儿的静脉穿刺力求“一针见血”, 选用合适的小儿留置针, 选择利于麻醉给药而不影响手术进行的部位穿刺, 连接三通延长管, 牢固固定, 保证输液通畅, 确保术中随时给药。

2.2.3 体位的安置

以充分暴露手术野、利于患儿呼吸循环、防止隆突部位受压为原则。用布类敷料折成2 cm~4 cm的软枕垫于肩部, 枕部垫小号头圈, 肘部、膝下、足踝部等隆突部位用软垫保护。婴儿用“大字”架上垫至少6层布单摆体位, 幼儿可用托手板, 但肘部应用布单垫同床平, 严禁患儿上肢悬空, 约束带松紧容1指为宜。电刀负极片固定于肌肉丰富、不影响手术进行且避开消毒液浸湿的部位。

2.2.4 严密观察, 加强巡视

术中随时查看输液是否通畅、固定是否良好及输液速度;观察患儿肢体受压耐受情况, 手术时间较长的适当按摩患儿受压部位;严密观察患儿病情, 认真计数血纱布估计出血量, 发现异常应及时与麻醉医生、手术医生沟通, 确保患儿安全。

2.2.5 预防患儿术中低体温

婴幼儿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全, 麻醉和手术过程中体温变化快, 很容易出现低体温。低体温可以使患儿凝血障碍、抗感染能力下降及苏醒时间延长等, 所以在手术全程中更应维持好患儿体温恒定。 (1) 转运过程中, 为患儿做好保暖; (2) 调好室温, 消毒铺单前将室温调到25℃, 铺单后调至22~25℃, 相对湿度40%~60%[2]。 (3) 液体、库血最好放在37℃左右的温水中适当加温后输入, 冲洗手术部位的生理盐水应加温至37℃左右。 (4) 消毒液勿太多, 消毒、冲洗时不得弄湿床单及布单。 (5) 手术室应配备小儿用的盖被, 尽量减少患儿的暴露部位, 随时注意为患儿保暖。

2.3 苏醒期间

(1) 保持呼吸道通畅:未苏醒的患儿, 准备好吸引器及吸痰管, 有痰时协助麻醉医生吸痰;协助麻醉医生托起患儿下颌, 必要时置口咽管, 设法使呼吸道通畅;密切观察患儿呼吸道通畅度、呼吸幅度、呼吸节律。 (2) 保证循环的稳定:监测循环系统的变化。如观察患儿心率、指脉氧饱和度、皮肤颜色、尿量等情况。 (3) 体温的观察:术后注意患儿的体温变化。夏天注意防止高热, 冬天要注意保暖, 以免影响患儿苏醒时间。 (4) 患儿苏醒前会出现躁动, 要做好防护措施, 严防意外。 (5) 患儿完全苏醒, 生命体征平稳, 电话通知病房准备好氧气、吸痰用品后, 方可和麻醉医生一同亲自送患儿回病房, 同病房护士面对面交代清患儿术中情况及注意事项。

2.4 术后回访

婴幼儿的手术护理配合需要不断地探索, 我们坚持手术后第3天、第7天到病房询问伤口愈合、患儿庝痛情况以及家长的意见, 以便持续改进工作, 提高护理满意度[3]。

3 小结

96例手术患儿经过精心合理的护理, 全部安全、平稳、顺利度过手术期, 患儿家长满意度为98.5%。婴幼儿手术不同于成人, 所需器械、物品比较精小、细致, 所以手术室应配备小儿专用的手术用品和器械, 以便麻醉、手术使用起来方便顺手、适用。婴幼儿心理尚未成熟, 比较脆弱, 手术室护士在护理患儿时就更应细心、耐心、热心, 更要有强烈的母爱之心和责任心, 让患儿及家长感到温馨、温暖、安全。婴幼儿发育不成熟, 抵抗力、耐受力差, 病情变化快, 手术往往需要迅速完成, 因此器械护士要熟悉手术方式及步骤, 做到细致、准确、迅速地完成手术配合;巡回护士对手术要有很强的预见性, 患儿入室前应充分做好手术用品的准备工作, 更应具备熟练精准的婴幼儿静脉穿刺技术和各种导管置入技术, 掌握婴幼儿的沟通安抚技巧, 术中做到随时了解手术进展, 以密切主动配合手术的进行。手术室护士优质的术前、术中、术后护理是麻醉和手术成功的重要因素。

参考文献

[1]姜晓惠, 孙毅力, 关柏秋.手术病人安全管理的探讨[J].中国医药导报, 2007, 4 (16) :161-162.

[2]曹晓燕.层流手术室的洁净管理[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9, 19 (11) :1394.

高标号砂浆配合比设计的探讨 篇9

该种类砂浆一般用作锚杆孔内砂浆,其设计稠度一般不超过12 cm,砂浆稠度仪是不能检测出稠度大于12 cm砂浆的。此外为方便实际注浆锚固,对大于2.36 mm的砂粒一般应进行过筛处理,采用细砂实际施工更为方便。

以玉林至铁山港高速公路No.5标M30锚固砂浆配比为例:采用海螺P.O32.5水泥,砂细度模数Mx=3.5左右,采用南宁科达FG-1缓凝高效减水剂,减水率17%。

如果采用砌筑砂浆配比设计方法,对M30砂浆取均方差=7.5,fm,0=30+0.645×7.5=34.8 MPa。

水泥用量Qc=1 000×(34.8+15.09)/3.03×38=433 kg/m3。

掺FG-1(1.5%)设计稠度12 cm,经试验,用水W=348 kg/m3。

实测容重r=2 095 kg/m3,每立方米砂浆配比组成为:

CWSFG-1(1.5%)。

(W/C=0.80)(A组)=433∶348∶1 307∶6.5。

实测此配比R28强度19.8 MPa不满足配制要求,实际上做了其他几种情况配比,如表1所示(均通过试验确定)。

需要说明的是:为提高砂浆强度,应尽可能采用等级高的水泥,采用性能更好的减水剂,配比中水泥用量的确定实际上是一种经验性的试探性的做法,按砌筑砂浆设计的单位水泥用量433 kg/m3 配比R28强度还达不到20 MPa(19.8 MPa),另外三个配比单位用水量相当接近,但水泥用量不同(W/C不同),减水剂掺量也非常大,砂浆容重是一定要进行实际测定的,河砂与机制砂的就很不相同。M30,M35砂浆其配制强度是不易达到的,采用常规材料无非是提高水泥用量,必要时略微提高减水剂的掺量,尽可能减小水灰比,上述配比W/C及强度关系示意如图1所示。

选取配制强度合适的配比如(B组)作M30砂浆配比就可以了。

2 水泥净浆配比设计(M40~M50)

此类配比多用作主梁梁体压浆,标号从M40~M50不等。按桥规普通压浆掺减水剂时W/C可减小到0.35,稠度为14 s~18 s,拌和后3 h,泌水率不大于2%,24 h为0,膨胀率小于10%,如按真空压浆,桥规没有明确规定,实际中稠度一般可为30 s~50 s。所以W/C可以更小,强度可以比普通压浆更高。

以M45水泥净浆配比为例:

采用海螺水泥厂P.O42.5水泥(28 d胶砂抗压强度达48 MPa~50 MPa)南宁科达高效减水剂RNNO-I(正常掺量1.2%时,减水率可达23%),科达U型膨胀剂掺量为灰量的10%。

其配比组成为:

C∶W∶U∶RNNO-I(0.022)=1 251∶483∶139∶27.8。

其稠度为17 s,容重r=1 901 kg/m3,实测28 d抗压强度为53.1 MPa,满足M45水泥净浆要求。

如果继续减小用水量,使其稠度达到47 s,此时配比用水量为425 kg/m3,r=1 909 kg/m3,配比为C∶W∶U∶RNNO-I=1 310∶425∶146∶27.8,实测28 d抗压强度为56.9 MPa,不能满足M50水泥净浆配制强度要求。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高标号水泥净浆的配制强度不采用其他方法实际是很难达到的。一般外委报告例如:C∶W∶U∶RNNO-I=1 470∶520∶147∶16.17,最多能满足M40水泥净浆的要求,对M50水泥净浆,提高配比强度的方法无非是提高水泥等级或掺加硅粉等。这里以掺加硅粉为例:

C∶W∶U∶RNNO-I∶微硅粉(微硅粉掺量为灰量的5%~15%,这里以中值10%为例)=850∶660∶94∶11.33∶94,r=1 709 kg/m3,稠度为17.1 s。

实测28 d强度为71.9 MPa,对M50配制强度为59 MPa就可以了。实际试配中发现:1)微硅粉能明显改善砂浆后期强度,随掺量增加强度增加;2)随硅粉掺量增加容重减小;3)硅粉也是很易吸水的,有一个最经济的掺量。

3难点探讨

高标号砂浆配比是以稠度特别是强度为主要指针的,不同的材料(水泥等级,河砂,减水剂减少率及掺量,是否掺加硅粉等)其配比就会很不相同,它们都是以试验为基础的。一般来说M30,M35砂浆里面可有一定量的河砂,从M40开始,河砂就不存在了,每立方米砂浆的水泥用量以及用水量也均是通过试验确定的,通过合适的配制强度,从而确定合适的配比。具体到某一种配比的试验,则存在经验性的试探性的做法,是高标号砂浆配制的难点。

4对策措施

1)砂浆试件表面一定要平整,以免影响结果的均匀性。2)抗压时一定要在Ⅰ级量程300 k N或500 k N小型压力机上试压,大型压力机由于量程大,承压板边缘尺寸比试件尺寸大得多,往往会给出比较大的力值的假象,所以,应尽可能避免。3)对锚固砂浆,实际施工时,对大于2.36 mm颗粒的砂粒可经过过筛处理,使锚孔注浆更为方便,但一定要在保证强度的情况下进行。

5结语

本文主要探讨高标号砂浆配合比设计,根据不同的材料,加上经验性的试探性的试验,寻找最佳的配比是本文关注的出发点。

摘要:就高标号砂浆配合比设计进行了探讨,重点对锚固砂浆和水泥净浆配比设计作了说明与分析,并针对高标号砂浆配合比设计难点提出对策措施,以确定合适的配比。

关键词:高标号砂浆,锚固砂浆,水泥净浆,配合比设计

参考文献

[1]JTJ 041-2000,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S].

[2]JGJ 98-2000,砌筑砂浆配比设计[S].

配合探讨 篇10

关键词:高职,课程,教学

1、前言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课程是联系机械制图、机械设计等设计类课程与金属工艺、机械制造技术等制造类课程的纽带, 是从基础课向专业课过渡的桥梁。

任何机械产品的设计总是包括四个方面:运动设计、结构设计、强度设计和精度设计[1]。前三方面是机械设计、工程力学等课程解决的内容, 精度设计则是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课程研究的主要问题。本课程包括“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两部分, “公差配合”主要介绍有关的国家技术标准, 学习目的是给出零件合适的尺寸公差、形位公差和表面粗糙度, “测量技术”主要介绍对零件进行检测的方法, 是对零件精度设计要求的技术保证, 因为零件加工后是否符合精度设计要求, 必须通过检测进行判断。

2、教学思路

根据高职类教学的指导思想, 应以“实用为主, 够用为度”为原则, 精选授课内容, 并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一般来说, 本课程首选删去尺寸链计算等重学术的内容, 删去圆锥和角度公差、平键与花键连接公差、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公差等与专业培养目标关系不大的内容, 而突出光滑圆柱结合的公差与配合、形状和位置公差、表面粗糙度等基础理论和相关国家标准的使用等主要内容, 并按学校的现有条件尽量多安排一些实验项目, 以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

从表面上看, 本课程教材枯燥难懂, 其中有很多公式、抽象的概念, 以及大量的国标规定, 内容涉及很广, 而且比较零散、杂乱[2]。如果不加以引导, 必定使得学生丧失学习的信心, 这就要求教师为学生理出头绪, 找出一根主线来组织教学活动。

按照互换性生产已成为机械制造业中一个普遍遵守的原则, 为了实现互换性, 必须把零件的几何参数误差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 也就是设定零件的尺寸公差、形位公差和表面粗糙度, 这正是本课程介绍的主要内容。所以, 应根据互换性这一贯穿整个课程始终的主线来组织教学。

首先, 以光滑孔和轴结合的互换性为基础展开教学, 介绍广义上孔和轴的公差与配合、然后介绍了一些常见零件结合的互换性, 如滚动轴承、普通螺纹、渐开线圆柱齿轮等, 这些零件的配合具有光滑孔与轴配合的基本特点, 但是又有各自的特殊之处, 简单来说, 国标规定滚动轴承单一平面平均内、外径的公差带均采用“上偏差为零, 下偏差为负”的布置方式;而对普通螺纹, 国标对内螺纹规定了两种基本偏差:G、H, 对外螺纹规定了四种基本偏差:e、f、g、h。其次, 无论是光滑孔轴还是滚动轴承、普通螺纹, 除了尺寸精度的要求外, 都还有形状和位置公差, 以及表面粗糙度的要求。

按照这样的思路组织教学, 可以使学生把握课程的主脉, 更容易理解课程的内容。

3、教学方法

3.1 采用多媒体教学

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优势, 已经成为现代教学的趋势。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课程中有很多比较抽象的概念, 尤其是形位公差部分, 对形位公差带的理解很难用语言完全描述清楚, 借助于多媒体技术, 可以非常直观地描述出公差带的定义。再如螺纹部分, 影响普通螺纹互换性的主要参数理解起来也比较困难, 当螺纹的这些参数出现误差时, 内外螺纹的旋合情况如果能用多媒体的形式表现出来, 对学生的理解必然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2 实验教学

高职教育一直把培养高级应用型、技能型人才作为培养目标, 要求高职类毕业生除了具备寄出的理论知识、专业技术知识外, 还必须具有解决生产工作中实际问题的能力[3]。所以, 必须对实验教学引起足够重视, 并且激发起学生对实验学习的兴趣, 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课程中的“测量技术”部分包括常用计量器具的使用及其测量方法, 用于光滑圆柱体尺寸的检测、表面粗糙度的检测、普通螺纹的检测、渐开线圆柱齿轮的检测等内容, 这些实验内容与工厂、企业目前所采用的检测技术密切相关, 通过实验教学可以培养学生参与生产的能力, 使专业理论知识得以升华, 为学生将来就业打下坚实的技能基础。

参考文献

[1]聂法宪.谈《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课程的性质、特点与教学重点[J].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 4

[2]王元娥.浅谈《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课程教学[J].科技信息.2008, 13

配合探讨 篇11

【摘 要】此种结构具有较强延展性,能用于今后类似结构尺寸下,即:尺寸较小,多配合面,装配精度高、工件易损,外力无法实现的装配中,结构简单能很好的实现功能的前提下节省设计时间和设计成本。以最精简的结构达到最满意的结果。

【关键词】阀芯;装配;机器人;自动化

0.引言

在当今社会,机器代替人类,自动代替手动是这个时代的趋势。但对于某些高精度多配合装配采用自动化装配往往会遇到很多难题,诸如,对结构产生损害,装配不合格,对加工精度高的配合面造成划伤,从而导致装配后无法使用或装配废品率居高不下。

在自动化装配过程中通常我们会借助外力(摩擦力、弹力、压力、拉力等)作用达到我们预期的装配效果。然而对于某些特定环境、特殊工况下,单纯依靠外力并不能实现我们理想的结果,更有甚者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废品率过高、损伤待装配件等)。

手工装配过程中,人为操作下,虽然能保证其装配精度要求,但工作量大,效率低,不适于当今社会的主流方向。但机械自动化装配由又不能确保其装配精度,所以怎样将两者有效的结合是不小的难题。

1.基本设计理念

一种无法忽视的力—重力。在阀芯的装配过程中无法或很困难实现时,我们可以考虑通过导向套连接压杆,当电磁铁断电后,压杆结构由于自身所受重力作用,垂直向下,将自身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作用到阀芯上,阀芯受力沿导向套垂直进入阀体内腔,如若未到达安装位置时,电磁铁通电,将压杆机构垂直吸回,然后断电,重复之前操作,直到达到安装效果。

此装配过程可根据设计结构和不同装配件进行多种调整,如果待装配件配合间隙过小,可重复操作。当由于加工或者某些不可预知的状况造成阀芯尺寸过大或者阀体内腔较小。阀体、阀芯相对尺寸形成过盈配合时,若按以往采用外力直接压装进入时,不但不能达到安装效果,而且还会损坏阀芯、阀体。对客户造成一定的损失。此结构却避免此种状况的发生。当产生以上不正常装配时,电磁铁断电后压杆机构垂直下落,当压力作用到阀芯上后,阀芯并不能装入阀体内腔,而此时,压杆停止运动,导向套继续下落,压杆相对于导向套向上运动,并没有将更多的力施加到阀芯上,而阀芯所受到的力仅仅是压杆自身重力而已。对结构没有产生影响,对工件也没有造成损伤。

此结构由长行程推拉式电磁铁(以下简称电磁铁)提供动力源,安全稳定环保,使用寿命长,节省资源。

压杆导向套、压杆(可根据装配需要选择不能尺寸、不同材料从而达到安装所需压力及相关特定要求)阀芯导套、阀芯导向套托、阀体固定座。

阀芯导向套根据不同阀芯的尺寸要求设计一种带导向适用于多种阀芯兼容的内部结构,既能很好的实现导向作用,亦能避免阀芯卡滞于套孔中。

2.工艺流程

一号机器人从料盘抓取一个阀体将阀体垂直固定于旋转台面的定位座中(四工位中其一),然后去抓取下一个阀体,此时旋转工作台转动,此工位定位座中的阀体旋转到阀芯装配工位,左侧垂直气缸伸出,阀芯导向套垂直安装定位到阀体中,二号机器人从料盘抓取阀芯将阀芯垂直停滞在阀芯导向套上端,机器人打开手指,阀芯垂直沿阀芯导向套下落,固定停靠在阀体上端。电磁铁通电将压杆结构吸起,水平气缸将压杆机构推出垂直停滞于阀芯导向套上端,待停稳后电磁铁断电,压杆机构由于自身重力作用垂直下落(此时并无其他外力),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mgh=mv2/2以及动量守恒定律 m1v1=m2v2,阀芯获得速度沿阀芯导向套及阀体内腔垂直滑入。

当1号光纤传感器检测到信号后,说明此时阀芯成功安装到指定位置,电磁铁通电将压杆机构垂直吸起,当2号光纤传感器检测到信号后,说明压杆机构已经成功吸取到位,水平气缸缩回到初始位置后(此对光纤传感器非常重要,防止压杆机构由于一些原因无法正常吸回,以致水平气缸缩回时造成压杆机构以及电磁铁损坏),信号反馈,电磁铁断电,整套机构回到初始状态。垂直气缸缩回,将阀芯导向套托起,阀体旋转台转动,将装配合格品旋转到下一工位,同时将下一个阀体旋转到阀芯装配工位,重复之前装配操作。

当1号光纤传感器没有检测到信号时,说明此时阀芯并没有成功安装到指定位置,电磁铁通电将压杆机构垂直吸起,待2号光纤传感器检测到信号后,电磁铁再次断电,重复之前操作,直到成功达到装配要求。特别注意:多次装配操作要根据具体需要情况而定,当工件加工精度、装配条件以及节拍满足设计要求时,1~2次即可。当装配间隙较小,或者工件相对粗糙时,可酌情增加次数,切不可无限增加,从而导致阀芯、阀体损坏,或者即使装配成功,但阀芯、阀体安装过紧,工件仍然不能正常实现其机能。

3.结构特点

结构简单,方便设计安装调试,电磁铁提供动力源,安全稳定环保,使用寿命长,节省资源。压杆结构采用上下多种连接套组成,导向性能好,保证同轴度,使安装精确,且外观美观。不采用其余外力(气缸、电机、弹簧等)加载在阀芯上,仅依靠压杆自身重力,阀芯受力柔和,便于安装且效果非常之好。

4.结束语

本文介绍了以阀芯和阀体装配为例,说明了装配的特点和基本结构,该结构为尺寸较小,多配合面,装配精度高、工件易损,外力无法实现的装配零件提供了一个简单、高速、便捷的装配方法,这种结构不仅可以快速准确的安装零件,而且不会损伤,提高了企业的生产效率和竞争力。 [科]

【参考文献】

[1]李绍炎.自动机与自动线[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2.

配合探讨 篇12

1 城市道路级配影响因素分析

从国内主要城市道路网络级配的对比分析来看, 特定的路网级配是自然历史条件、城市区位条件、经济发展模式、城市空间布局、城市交通模式等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这些影响因素, 按其作用于道路网络级配的方式可分为直接影响因素 (如道路网络形态) 和间接影响因素 (如经济发展模式) ;按其作用于城市道路网络的位置可分为外部影响因素 (如城市区位条件) 和内部影响因素 (如城市用地分布) 。各种因素在影响道路级配的同时, 也受到道路级配改变所带来的反作用。交通系统是一个开放式的复杂巨大的系统, 各子系统共生共容, 在相互作用中不断进化。

(1) 外部间接影响因素。外部间接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城市交通区位、经济发展模式、社会历史条件等。城市交通区位决定了城市对外交通的模式、街接条件以及所应面对的过境交通压力。城市经济发展模式, 一方面影响城市对外交通的客、货运结构和货品组成, 另一方面决定了城市经济发展水平。与此同时, 社会历史所形成的城市空间布局、重要人文古迹分布也对城市道路网级配具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2) 外部直接影响因素。外部直接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城市对外交通模式、街接方式以及城市空间布局。城市对外交通是城市形成与发展的重要条件, 城市内部交通只有与对外交通编制成为一张有机结合的交通网络, 才能充分发挥城市的基本功能。因此, 城市对外交通街接枢纽和交通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城市对外出口快速路、主干路的选位和数量。城市干路网结构布局主要取决于城市的空间布局与结构层次, 城市空间布局对道路网络形态及其效益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同时决定了城市交通的平均出行距离。

(3) 内部间接影响因素。内部间接影响因素主要包括:自然地理条件、经济发展水平和重要建筑物分布。自然地理条件是城市用地分布 (资源型城市尤为明显) 、路网形态和交通模式选择的基础和约束条件。交通是经济的载体, 经济是交通发展的动力之源, 经济通过提供给人们不同的交通方式选择自由度, 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城市交通模式近年来我国各城市竞先将道路建设作为改变城市面貌与改善城市投资环境的突破口, 造成城市历史文脉的不同程度破坏, 这是没有认识到重要建筑物包括名胜古迹及其他优秀历史文化对道路网络建设的影响的表现。

(4) 内部直接影响因素。内部直接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城市用地分布、城市交通模式和道路网络形态。 (1) 城市用地分布。城市中的用地布局直影响交通出行分布, 道路网络必须通过合理级配保证网络容量布局与交通出行期望线相吻合, 并满足不同出行距离对行驶速度的要求。 (2) 城市交通模式。城市交通模式是在用地布局、人口密度、经济水平等特定条件下形成的交通方式结构, 即各种交通方式承担出行量的比例分配, 它直接反映了交通的机动化水平。各种交通方式所选择的出行距离不同, 要求的速度不同。在权衡经济、便捷、舒适、安全的情况下, 出行者所要求选择的道路等级也各不相同, 一般来说, 机动化水平的提高, 出行距离的增加, 势必要求提高道路网络中干路网的比例。

2 城市道路等级级配的确定

2.1 基于各影响因素的网络级配定性调整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 (GB50220-95) (以下简称规范) 推荐的道路等级级配, 是在理想的交通条件下, 考虑机动车交通得出的结果。在实际的城市道路网络规划过程中, 其等级级配还受到如上所述的自然地理条件、对外交通、城市布局、交通模式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必须根据买际情况作适当的调整。

(1) 考虑网络整体性的调整。一个等级级配良好、运营高效的城市道路网, 首先必须满足几何网络通畅、功能街接良好的要求, 才能使得车流在各级道路上顺利地“汇集”和“疏散”, 完成各种出行目的。这就要求不同等级道路之间具有合理的街接, 发挥道路的最佳效益, 调整路网级配, 使得各级道路问形成合理的街接密度和街接层次。

(2) 考虑道路服务功能的调整。国外实践经验表明, 理清道路功能至关重要, 它可以提高道路网的运转效率。不同类别道路的主要服务对象不同, 并且各类交通在这些道路上的优先级亦不同, 可根据城市交通模式及道路服务优先级进行调整。

2.2 基于机动车流量合理分担率确定的网络级配方法

除定性的确定道路等级级配的分析外, 我们也可以定量的计算城市道路等级级配的比例。这里介绍一种基于机动车流量合理分担率确定的网络级配方法。

(1) 各等级道路单位长度单车道容量。城市道路单位长度单车道容量是指单位时间内对应于一定的饱和度, 某一级城市道路单车道单位长度上所能通过的最大车公里数。公式为:

式中iv为道路单位长度单车道容量, 单位是pcu/h;

ci为i类别道路一条车道的理论通行能力, 单位是pcu/h;

αi为i类别道路的交叉口折减系数;

βi为i类别道路的平均饱和度;

χi为i类别道路的车道综合折减系;

i为i道路类别, 分别为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和支路。

取各级道路在较理想的服务水平下的平均饱和度用于计算。美国按道路可能提供的行驶条件将道路服务水平分为六级, 即:A, B, C, D, E, F。

A级服务水平车辆行驶在自由流状态, 无其他车辆影响, 自由选择行驶速度;为驾驶员、乘客提供心理、生理上舒适方便的行驶条件。B级服务水平车辆行驶在稳定流范围内, 开始出现其他车辆影响, 行驶速度选择相对小受影响:驾驶自由度略有下降其它车辆的存在影响个别操作, 舒适、方便较A级差些。

C级服务水平车辆行驶在稳定流范围内, 运行中显著地受到交通流内其它车辆的影响, 其它车辆的存在影响速度的选择。部分驾驶员需提高警惕。驾驶员乘客开始出现心理、生理压力;舒适、方便、安全性显著地下降。

D级服务水平道路交通条件处于高密度稳定交通流。行车速度和驾驶自由度受到严格限制;缺少舒适、方便、安全性;交通流接近饱和, 交通量稍有增长, 会引起运行状态波动。

E级服务水平交通量等于或接近道路通行能力;行车速度很低;驾驶自由度极少;舒适方便程度极差;交通流稍有增大或微小波动都会引起交通中断。

F级服务水平交通流处于强制流或间断阻塞流, 交通量超过道路可能通行能力;交通流处于停停走走, 极不稳定的间断拥堵状态。

快速路为“快速交通服务”, 服务水平应为A级或B级;主干路“以交通功能为主”, 服务水平应为C级;次干路为地区交通、集散交通功能, 服务水平应为C级;支路主要起集散交通的作用, 通行能力为主, 服务水平应为C级。根据以上分析和实际经验, 取快速路的平均饱和度为0.5, 主干路, 次干路和支路的平均饱和度为0.6。

(2) 网络级配计算。根据路网容量供需平衡原则, 各级道路的容量应和各级道路的承载量成正比。则道路网络等级结构比例 (各级道路长度比例) 应为:

式中, l1, l2, l3, l4分别为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的长度, 单位是km;v.v1, v2, v3, v4分别为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单位长度的单车道容量, 单位是pcu/h;Q1, Q2, Q3, Q4分别为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分担的承载量, 单位是pcu·km/h;n为各级道路平均车道数;η为各级道路机动化系数 (即道路上承载的机动化出行的比例, 根据实地调查, 进行修正所得) , 取1η=0.9 5, 2η=0.8 5, 3η=0.7 5, 4η=0.65。

《规范》推荐级配是在考虑城市中大部分出行都包括出行、过渡、分配、集聚、进入、终止六个典型阶段的基础上, 按理想的设施功能和需求来确定的, 具有普遍意义。基于各影响因素的网络级配是根据城市实际状况, 对《规范》推荐级配的具体完善和必要补充;基于机动车流量合理分担率的网络级配方法是以供需平衡为原则, 用各级道路承载的车流量来确定网络级配, 是一种经济可行的方法。

对于合理道路等级结构的确定, 国内外先进城市的做法很有参考价值。美国城市道路网的建议级配结构为主干道、次干道、集散道路、地区道路的长度分别占道路总长度的5%~10%, 10%~20%, 5%~10%, 60%~80%。

3 城市道路级配合理性研究方法

由于对道路等级配置方法的研究成果较少, 因此级配合理性的评价也相对比较少。目前有两种评价方法, 集散系数法和夹角余弦法, 前者忽略了由于越级道路相交导致的中短距离出行直接利用或由次干路、支路汇集后利用主干路、快速路的情况;后者将现状级配下和实际需求对应下的各级道路周转量比重看作空间向量, 通过计算两向量在空间中的相对位置, 主要是夹角, 来判断现状级配的合理性, 计算简单, 由于向量中各元素之和为1, 计算结果并非与合理程度呈单调递增 (或递减) 的状态, 因此方法本身存在漏洞。

因此, 这里给出另外的评价方法, 即通过现实级配与“基于机动车流量法”计算出的级配进行对比, 采用相对值, 来显示各级道路的缺乏或富余程度, 从而反映道路级配总体的合理性:

其中:ix为现状各级道路长度比重;

为合理级配下的各级道路长度比重;

H为合理性评判系数。若有一个等级道路比重缺少或富余超过40%, 则被判为极不合理, 平均以30%为界区分;以20%为合理与不合理的分界点;以l0%为很合理和较为合理的分界点。具体评判标准如下:

当H≤10%时, 为很合理;

当10%

当20%

当H>30%时, 为极不合理。

4 结语

本文分析了城市道路级配的影响因素, 进而探讨了城市道路等级级配的确定方法, 给出了城市道路级配合理性的研究方法。相信对相关同行能有所裨益。

参考文献

[1]陆化普, 等.城市交通管理评价体系[M].人民交通出版社, 2003.

【配合探讨】推荐阅读:

配合物07-18

配合问题10-20

默契配合10-20

交叉配合05-22

配合治疗06-22

麻醉配合07-01

体位配合07-24

护理配合07-25

回路配合07-29

现场配合08-02

上一篇:环境光照下一篇:中毒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