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配合论文(通用8篇)
呼吸配合论文 篇1
摘要:目的 探讨有机磷农药中毒并发呼吸衰竭患者进行呼吸机的护理措施。方法 选取2012年3月到2013年3月我院收治的34例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并发呼吸衰竭患者根据动脉血气分析、血氧饱和度及临床症状调整呼吸机参数, 同时给予吸氧、吸痰、营养支持, 做好基础护理, 加强心理护理。结果 30例有机磷中毒并发呼吸衰竭患者痊愈出院, 4例抢救无效死亡。结论 机械通气是救治有机磷农药中毒导致呼吸衰竭的有效措施, 而做好呼吸道管理可防止痰栓窒息、预防呼吸道感染, 加强对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机械通气过程中的全面护理, 可显著提高治愈率, 减少并发症, 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关键词:农药中毒,呼吸衰竭,呼吸机,护理
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 (AOPP) 是我国最常见的急性农药中毒, 由于对AOPP认识、监测及治疗的方案、条件不同, 救治成功率在各地差异很大, 病死率可达5%~50%, 而死亡的主要原因是中毒所致的呼吸衰竭。AOPP所致呼吸衰竭是急性可逆性呼吸衰竭, 患者既往呼吸功能往往是正常的, 如果能治疗及时得当, 绝大多数可以完全恢复正常[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我院收治的34例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并发呼吸衰竭患者, 男14例, 女20例;年龄23~52岁;均为因纠纷口服有机磷农药, 其中甲拌磷 (3911) 12例, 1605农药10例, 敌敌畏10例, 其他2例;呼吸衰竭发生在急性中毒后2~48 h。
1.2 方法
患者经急诊洗胃后收住入重症监护病房 (ICU) 。然后给予氯解磷定、阿托品、长效托宁、东莨菪碱、抗生素、利尿剂、营养支持、维持水、电解质, 酸碱平衡等治疗。呼吸衰竭发生后, 立即气管插管, 机械通气, 根据病情及动脉血气分析结果, 选择合适的通气模式和参数。其中2例患者通气时间>7 d行气管切开。
2 护理
2.1 呼吸道管理
有机磷中毒期间患者存在着呕吐误吸的可能, 呼吸道有大量分泌物, 常发生肺水肿, 呼吸肌有不同程度的麻痹, 呼吸中枢受到抑制, 所以呼吸道管理非常重要, 保持呼吸道通畅, 维持呼吸功能是至关重要的治疗措施。要及时吸痰, 必要时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进行人工呼吸[2]。
2.2 口腔护理
有机磷中毒后, 患者腺体分泌增加, 口腔插管后患者口腔的分泌物难以自行下咽或排除, 故口腔护理可保持口腔的清洁减少感染。无昏迷或1~2 d的短期昏迷患者一般禁食至病情稳定、意识清醒后可进食, 因为毒物的刺激和反复的洗胃等原因, 胃肠黏膜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损害, 开始进食时应先少量试用, 无不适再加量, 要选用无刺激性、含油脂多的流汁以保护胃黏膜, 以后根据病情恢复逐步过渡至半流食、普食。昏迷3 d以上的患者应鼻饲维持营养, 供给易于消化的食物。
2.3 心理干预
对服毒自杀者应根据具体情况认真仔细地做好患者及家属的思想工作, 打消自杀念头, 引导患者正确地对待人生, 树立生活的信心, 如发现患者还有自杀可能, 应与有关人员配合, 做好防范措施。对服毒自杀者应让患者学会应对应激的方法, 争取社会支持。对误服误吸者, 要普及预防有机磷中毒的相关知识, 阻断有机磷吸收的3条途经。
2.4 病情监测
在对服毒自杀患者抢救成功后, 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严密的观察, 并做好相应的记录, 一旦发现患者的生命体征出现不正常的变化, 护理人员需要及时的将相关情况反馈给主治医师, 以便能够及时的采集有效的治疗和处理手段, 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
3 结果
我院收治的34例患者中30例患者经过对症治疗与精心的护理痊愈出院, 4例患者因抢救无效死亡。34例患者住院时间为7~28 d。
4 讨论
4.1 中毒机制
有机磷杀虫药中毒主要与胆碱能神经系统有关。胆碱能神经包括两大部分: (1) 运动神经 (骨骼肌神经) :自中枢发出后一直到达骨骼肌, 中途不交换神经元; (2) 自主神经:包括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 它们自中枢发出后, 先经过神经节交换神经元, 后到达所支配的效应器官 (心脏、平滑肌、腺体等) , 因此, 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又分节前纤维和节后纤维。有机磷杀虫药被吸收后, 很快分布到胆碱能神经突触和神经-肌肉接头部位, 与胆碱酯酶 (Ch E) 结合, 形成磷酰化胆碱酯酶, 失去水解乙酰胆碱 (Ach) 的能力, 导致Ach在突触间隙大量积聚, 积聚的Ach对胆碱受体产生过度激动, 导致中枢和外周强烈的胆碱能效应, 即有机磷的中毒症状与体征:多数平滑肌收缩增强, 多数腺体分泌增加, 心脏收缩先增强后减弱, 心率先增快后减慢, 皮肤、内脏、肌肉内的血管舒张, 胃肠道及膀胱的括约肌松弛, 肾上腺髓质分泌增加, 骨骼肌兴奋性增高等[3]。
4.2 农药中毒患者呼吸衰竭应用呼吸机的护理
当呼吸衰竭进一步进展引起血氧浓度不断下降时, 一旦Sp O2接近于或<85%, 患者将出现严重的发绀, 接着很快意识丧失。多数患者由于呼吸肌功能已完全丧失了代偿能力, 继续使用阿托品治疗并且增加药物用量也不能使缺氧现象得到改善。一旦发生这种严重呼吸衰竭现象, 往往需要立即进行人工或机械通气治疗, 否则患者将很快死亡, 这种情况称为急性呼吸衰竭危象。发生原理与临床特征:急性呼吸衰竭危象是由有机磷杀虫药急性毒性引起的, 它的潜伏期长短与服毒量、有机磷杀虫药对胆碱酯酶的毒性大小以及中毒方式有关。在服毒量多或有机磷杀虫药对胆碱酯酶毒性大的患者, 急性呼吸衰竭危象的潜伏期较短。而在喷洒农药引起中毒的患者, 中毒量少以及毒物吸收速度相对较慢, 因此, 虽然患者可出现较明显的肌束颤动, 但如果治疗及时急性呼吸衰竭危象的发生率极低, 如果治疗措施得当甚至有可能会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4]。
由于有机磷化合物急性毒性对神经系统损害与对运动终板损害是同时存在的, 因此, 在许多情况下, 要严格区分出严重呼吸衰竭现象是呼吸肌中毒引起的, 或是控制呼吸运动的神经发生中毒引起的, 根据临床表现判断起来也很困难。一般来讲, 如果呼吸衰竭是由呼吸肌麻痹引起的, 由于肌束颤动代表骨骼肌中毒现象, 而最大吸气负压不足代表呼吸肌运动功能障碍现象, 因此从这两个现象可以判断出呼吸肌发生严重中毒。如果呼吸衰竭是控制呼吸运动的神经发生中毒引起的, 从颈交感神经节中毒现象 (大剂量阿托品无法散瞳) 可以判断出神经系统发生严重中毒。而且, 如果在使用大剂量阿托品情况下瞳孔越小, 神经系统中毒也越严重。因此, 在使用大剂量阿托品情况下, 如果发生严重呼吸衰竭时伴有阿托品无法散瞳现象, 应该判断为神经系统中毒引起的中枢性呼吸衰竭。如果呼吸衰竭患者伴有严重的意识障碍, 这种情况只能说明:患者存在着由各种原因引起的严重的神经系统损害, 而这种损害不仅可以是有机磷农药中毒引起的, 还可以是阿托品中毒引起的。如果患者出现呼吸衰竭并伴有意识障碍, 并不完全说明呼吸衰竭就是支配呼吸运动的中枢神经发生中毒引起的。这种现象也可以仅是因某种原因 (如阿托品中毒) 而发生大脑皮质或脑干网状系统功能受到明显抑制同时还伴有呼吸肌麻痹。
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发生呼吸衰竭时, 如不能及时发现, 很快造成患者的死亡, 这也是有些地方抢救成功率低的重要原因, 患者一旦发生呼吸衰竭, 往往是当时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 否则, 或造成死亡, 或因缺氧引起全身脏器功能损伤, 为之后的抢救增加明显困难, 故认识AOPP患者是否发生或将要发生呼吸衰竭与患者的最终预后直接相关。
判断是否发生呼吸衰竭, 最关键的两点是临床表现及动脉血气分析, AOPP合并的呼吸衰竭绝大多数是Ⅱ型呼吸衰竭, 少数是因气道分泌物较多而导致的Ⅰ型呼吸衰竭, 此种情况绝大多数因阿托品的应用能迅速缓解, 并不是临床最重要的问题, 而因呼吸中枢障碍或中间综合征导致的呼吸衰竭, 因肺的换气功能尚可, 在高流量吸氧的情况下, 动脉氧饱和度可能正常, 如能动态监测血气分析, 可能发现CO2潴留。而发生在24 h之后, 患者神志清醒, 以呼吸肌麻痹为主要表现的, 通常认为是中间综合征。
综上所述, 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病情较重, 出现中间型综合征, 有时会出现反跳现象, 故患者病死率高。应用呼吸机配合临床护理措施护理由于有机磷中毒导致呼吸衰竭的患者, 能够全方位的对患者进行护理, 及时发现并在一定程度上控制患者病情的变化, 在临床上具有重要意义, 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王秀琴, 伍永娟.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儿机械通气的护理[J].中国社区医师 (医学专业) , 2010, 12 (28) :108-109.
[2]陈海燕.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机械通气的护理[J].中国医药导报, 2008, 5 (28) :132-133.
[3]王春玲.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伴呼吸衰竭行机械通气52例临床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 2010, 16 (30) :56-57.
[4]秦凌燕.有机磷农药中毒伴呼吸衰竭病人进行机械通气的护理[J].全科护理, 2009, 7 (11) :287-288.
太极拳呼吸与动作的配合 篇2
练拳与呼吸是统一的,呼吸是练拳中的部分内容,离开练拳讲呼吸没有任何意义。也就是说,讲呼吸必须要讲呼吸与动作的配合。两者怎样配合,是机械的勉强的配合,还是自然的自动的配合,其结果完全是两回事。有的初学者总想多学一些方法,在没有明师传授、没明白呼吸与动作是什么关系、没经过苦练使身体内部发生变化时,就勉强地练习呼吸与动作的配合,其结果表现于外的是形神慌乱,表现于内的是气机失调,本来是想健身反而走了弯路。
太极拳修炼有层次(三级九段),呼吸训练也有层次。十三势行功歌诀有“功夫无息法自修”,行功心解有“能呼吸然后能灵活”,这些指的都不是自然呼吸,而是达到一定修炼阶段时出现的。初学时不强调呼吸怎样与动作配合,这是因为初学时如果这样要求一是不科学,二是对太极拳的普及与推广也不利。但随着练拳年月的持久,身体内部发生变化时呼吸一定也发生变化,只是这种变化有的人意识到了,有的人意识不到。对练拳者来讲,虽然发生了变化却意识不到,没有去掌握它、运用它,这是一种浪费。如果意识到了这种变化并掌握了,使自己在呼吸方面上了一个层次,这对健身有积极的辅助作用,因为呼吸层次越高,打出的拳越自然、沉稳。
我在学练太极拳的过程中,体会到呼吸与动作的配合经历了这样几个阶段。
一、调节自然呼吸
自然呼吸,也就是顺其自然。在初学太极拳时不可能兼顾到呼吸,因为掌握动作拳架需要精力,再者太极拳在编排上也不是按照呼吸规律编排的,这时如果勉强兼顾呼吸则困难极大,会造成精神紧张,使形体难以放松,肌体发生消极变化,不符合太极拳的要求。在太极拳修炼的初期阶段,只要求做到能通过调节呼吸消除紧张、缓解压力、形体舒松自然,这是调息的第一步。这个阶段不要求在掌握动作的同时兼顾呼吸,只要求呼吸顺其自然、自动调节。
二、调节深呼吸
深呼吸是指腹式呼吸,是在不破坏自然呼吸的原则下自然调节,要求呼吸深、细、匀、长,不能勉强。深呼吸的调节与走架的关系十分密切,架子走得到位,架势熟练,呼吸就能自动调节,气沉丹田。深呼吸呼气时小腹收缩,吸气时小腹膨胀。这是一个人人能理解、人人能达到的呼吸方法,便于太极拳的普及与提高。延长呼吸,提高肺的换气率,可以避免表浅呼吸所引起的胸闷,对健身是积极的,同时又能促进练拳水平的提高。深呼吸是适应范围较广、使用较多的呼吸方法。
三、腹式逆呼吸
逆呼吸是气随形走、呼吸与动作配合一致的呼吸,是部分练拳者追求的呼吸方法,带有明显的层次性。它脱离了深呼吸深、细、匀、长的规律,感觉也跟深呼吸相反,呼气时小腹松弛,吸气时小腹收缩。同时腹式逆呼吸也不像深呼吸那样有节律,而是随着练拳动作的升、降、开、合,小腹自然、自动有松有收,呼吸完全跟随动作,配合动作,气沉丹田,内气运行。这种感觉是练拳时无意中出现的,是突然和微弱的,这时如果对这种感觉不在意而仍在那里顺其自然,这种感觉马上就会消失,等待第二次出现则还需要一定的时间。这时如果马上意识到这种呼吸的变化并抓住这种感觉,使自己的意识跟随它,并有意识地运用它,很快就能掌握这种呼吸方法,使自己的呼吸与动作配合而令功夫上身。这是调息比较艰难的一步,有的人练拳几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仍是只知其理不会其功,如果没有明师指点而是自作聪明、妄猜私忖,往往搞不通反而会走弯路。
四、拳式呼吸法
浅谈长拳与呼吸的协调配合 篇3
武术运动随着历史的变迁形成如今的套路和散手两种运动形式。套路运动是将单个攻防动作或具有攻防含义的动作, 按照一定的格式和运动规律编组成的成套练习, 是一种相对稳定的程序化锻炼形式和表现形式。套路运动其动作包含着屈伸、回环、平衡、跳跃、翻腾、跌扑等, 人体各部位几乎都参与运动, 因此套路运动对人体的速度、力量、灵巧、耐力、柔韧等身体素质要求较高, 然而武术套路的演练与呼吸的配合也是至关重要的, 武术套路讲究调息行气, 并在长期体验中总结出以气助势、以气助力的呼吸方法。但是, 现在很多运动员只重视技术动作的改进而不重视动作与呼吸的协调配合, 往往在套路演练过半时出现动作紊乱、呼吸短促的现象, 这不仅影响了机体运动能力, 还破坏了套路的整体性, 因此有必要引起我们的重视。本文以长拳为例, 针对长拳动作的演练与呼吸的配合做一初步分析。
一、武术套路演练中的几种呼吸方法
在武术套路练习中, 通常可采用提气、托气、聚气、沉气、换气这几种呼吸方法, 下面对这几种方法分别加以阐述:
提气是指在吸气的同时, 腹壁内收, 胸腔尽力扩展, 胸部呼吸肌及颈部肌也都参加收缩的一种用力向上的胸式呼吸方法, 它是以肋间肌收缩为主的一种呼吸运动。这种呼吸方法能使人重心提高, 使胸腔、头颈部向上提而又相对固定, 容易形成一个暂时的固定区域, 加之一个有力的踏跳, 身体腾空后利用这一个固定的头、颈、胸, 完成空中的造型动作, 这样不仅在动作的优美造型上而且对于高、飘、稳地完成动作确如武术传统要求的那样有“旱地拔葱”凌空而起之势。
托气的运用是吸气将结束时紧接着来一个由慢渐快的半吸气, 并戛然止于“闭气”, 就是呼吸短暂的屏息, 叫做托气。也就是说呼而未尽之气, 托于体内, 一方面可助动作截然有节、姿势优美;另一方面可以突出精神饱满、气势雄伟、姿态威武的风格。托气法的运用多见于一系列连续动作之后需要紧接着一个高姿势或低姿势的定势、亮相, 特别是平衡动作上。
聚气法是指吸足气后, 闭气以待, 使用时随冲拳、劈掌、踢腿等进攻性动作, 微启声门, 用力呼出相应量的气体, 事实上聚气是武术运动中用于进攻性动作的一种特定形式的呼吸, 这种呼吸形式能有效地运用腹式呼吸, 使呼吸加深。
沉气是一种典型的以腹式呼吸为主的呼吸形式, 也就是武术中常说的“气沉丹田”, 它指呼气时突然将气下降沉到小腹, 使腹部充实, 降低身体重心, 在各类拳械中, 气沉丹田也是最主要的呼吸方法, 它使胸部宽松, 腹部充实, 同胸式呼吸相比, 腹式呼吸是吸入气体总量的60%, 因此能保持运动持久。“气沉丹田”使腰、腹部稳定, 重心低而根基稳, 不论长拳、太极拳还是形意拳, 均运用腹式呼吸为主, 以保持运动平衡。此种呼吸方法一般由高姿势进入低姿势动作采用。
换气是指短促吸一口气, 多用于做腾空跳跃翻腾动作或组合动作之前, 很快地吸一口气, 为完成强度较大的练习准备充足的氧气, 有利于提高动作的质量。
武术套路中还有许多其他呼吸方法, 上述的呼吸方法要结合套路的布局、动作结构和个人特点, 正确灵活地运用, 要防止和克服无规律的呼吸。
二、长拳套路动作与呼吸的协调配合
武术套路中无论哪项运动中的哪个动作, 都是由肌肉参与完成的, 肌肉活动时能量的直接来源是无氧代谢过程, 即从ATP分解成ADP和磷酸, 同时释放能量, 而ATP的恢复补充则依靠有氧代谢过程。人体氧的来源是通过呼吸摄取的, 可见呼吸在武术套路中是多么重要。下面针对长拳套路动作与呼吸的配合进行分析。
(一) 长拳动作与提气的配合
在长拳演练中, 动作由低姿势变为高姿势时, 或者做腾空跳跃动作时, 一般都以“提气”配合。例如:“腾空飞脚”这一动作, 助跑三步, 用力踏跳吸提气, 同时两臂向上摆动带肩, 收腹提控左腿, 右腿迅速向上踢摆, 腾空两手击响、手与脚面击响, 此后应有立腰动作, 并使右脚先落地, 左脚再落地, 在完成这一动作过程中采用提气这种呼吸方法能够使胸腔、头、颈部向上提而又相对固定, 形成一个暂时固定的区域, 在有力的踏跳身体腾空后利用这一个固定的头、颈、胸完成造型动作。运用提气气流自下而生, 使身体重心提高有利于轻巧地完成腾空动作, 从而达到高、难、美的标准。在长拳套路中诸如像旋风脚、腾空摆莲、旋子等需要占有空间优势的动作应运用提气法与之配合。
(二) 长拳套路动作与托气的配合
在长拳套路演练中, 各种亮势动作和静止性的定势动作出现时, 一般都以托气配合。托气法的运用是在一系列连续动作之后紧接一个定势, 例如:现在拳术中的指定难度“原地后踢腿”接在“仰身平衡后踢腿”结束的瞬间, 紧接着进入半吸气状态, 并立即止于“闭气”来完成类似“仰身平衡”这类的平衡稳定动作, 都可以配合用托气呼吸。运用托气使胸腔相对固定有助于表现动作的稳健挺拔, 还可以表现动作戛然而止。
(三) 长拳套路动作与沉气的配合
长拳的呼吸须“气宜沉”要“气沉丹田”这是因为呼吸在长拳运动中关系着运动的持久性, 也关系着劲力的催动, 即所谓的“以气催力”。长拳套路一般都是结构复杂、起伏转折、快速有力, 这一特点决定了长拳运动强度大, 对氧的需要量也较大, 如果不善掌握和运用“气沉丹田”的腹式呼吸方法, 就容易使气血上涌, 使气息在胸间游动, 气往上浮则内部空虚, 空虚则气促, 气促则吸氧不足, 氧不足则力短, 力短就不能使运动持久, 就会头晕恶心, 面色发白, 动作紊乱, 运动的平衡性也就遭到了破坏。所以在运动的时候必须运用腹式呼吸来“蓄气”, 这样才能使运动持久, 才能保持运动的平衡。例如:“并步亮掌”接“震脚砸拳”, 在震脚之前声门呼出一口气, 同时将气下降到小腹, 使腹部充实, 降低身体重心, 这样可使震脚动作显得沉雄有力、根基稳健、固若磐石, 类似套路中的由高姿势进入低姿势的动作, 都要与沉气配合。
(四) 长拳套路动作与聚气的配合
在长拳套路动作中, 聚气的运用也很常见。它的使用是随着冲拳、劈掌、踢腿等进攻性动作, 微启声门、用力呼出相应量的气体, 例如:“马步双冲拳”接“弓步双推掌”这一组动作中, 在冲拳和推掌的动作前吸足气, 随着冲拳和推掌声门微张开, 这时用力呼出先前吸足的气量, 这样可以增大出拳、推掌的力量, 以达到“聚气成力”“以气催力”的作用。
长拳运动快速激烈, 采用一般的腹式呼吸, 显得呼吸过长, 不能与脆、快多变的动作配合, 采用一般的胸式呼吸又显得呼吸过于表浅, 气促力短还造成吸氧不足, 影响运动持久, 因此长拳运动采取介于腹式呼吸和胸式呼吸之间的“腹助呼吸”作为基本呼吸方式, 另外, 在成串动作疾进多变时, 偏重于快速交替的胸式呼吸, 在动作徐缓沉长时, 偏重于腹式呼吸, 长拳运动中以呼吸配合拳式的常用气法除上述“提、托、沉、聚”四法之外, 还有一种换气法, 例如:在完成旋子转体之前, 先很快的吸一口气, 这样给身体准备了充足的氧气, 从而提高了动作质量。还有其他一些呼吸方法, 总之这些呼吸方法都是为了更好地完成动作。
三、合理运用呼吸方法以提高动作质量
运动时进行合理的呼吸, 有利于保持内环境的基本恒定, 提高训练效果及充分发挥人体的机能, 以创造优异的运动成绩, 可见合理的呼吸方法必须成为武术套路技能的有机组成部分。在此为了更好地完成动作的质量, 提出一些改善呼吸的方法。
(一) 减少呼吸道阻力
武术运动时需氧量增加, 呼吸加强, 肺通气量也相应提高, 为减少呼吸道阻力, 常需采取以口代鼻或口鼻并用的呼吸方法。这样有三个好处:其一, 减少肺通气阻力, 增加通气;其二, 减少呼吸肌为克服阻力而增加的额外负担, 推迟疲劳出现;其三, 暴露满布血管的口腔潮湿面, 增加散热途径。据观察, 负荷时增加口的通气, 肺通气量由仅用鼻呼吸的80升/分, 增至173升分, 还应注意, 在严寒季节里进行武术运动, 启口不宜过大, 尽可能使吸入空气经由口腔加温再通过咽喉而后经气管进入肺。
(二) 合理运用闭气
武术套路运动中有许多动作需要采用闭气, 闭气既有利也有弊, 因此应合理运用闭气。闭气好的作用表现在: (1) 可反射性地引起肌张力加强, 例如:在冲拳、刺刀、刺剑等动作时, 由于闭气时人的臂力和握力达到最大值, 因此这些动作能发挥最大劲力。 (2) 可为有关的武术运动环节创造最有效的收缩条件, 例如, 套路中的腾空动作运用闭气, 一方面可控制胸廓起伏, 使快速摆臂动作获得相对稳定的支撑点;另一方面又避免肌肉松弛, 为提高腾空动作的步频、步幅提供更强劲的牵引力, 最终提高腾空的高度以及质量。闭气不利的方面表现在: (1) 压迫胸腔, 胸内压上升; (2) 造成静脉血回心受阻; (3) 闭气结束, 胸内压骤减, 出现反射性深呼吸。据观察, 采取以下的方法进行闭气比较有利: (1) 闭气前的吸气不要太深; (2) 深吸气后的闭气可微启声门, 当呼气肌强劲收缩压迫胸腔时, 让呼吸道中的少许气体有节制地从声门挤出, 即发出轻微的“嗨”声呼气。
武术呼吸形式、时间、速率、浓度以及节奏等, 必须随技术动作进行自如的调整, 这不仅能保证套路动作质量, 同时还能推迟疲劳的期限。武术运动练习的呼吸, 应以人体关节运动的解剖学特征与技术动作的特点为转移, 大体上武术动作在完成两臂前屈、外展、外旋、扩胸、提肩或展体时, 应采取吸气比较有利, 完成与上述动作相反练习时, 应采取呼气比较顺当。但应注意的是, 呼吸应为提高成绩服务, 当个别练习组合成套而又不能兼顾与呼吸运动相匹配时, 应立足于在完成动作为基础, 再考虑呼与吸的动作, 因此要善于因势变换呼吸时间、形式和节奏, 以保证完成动作的质量。
武术运动的合理呼吸方法很多, 有些应因人而异, 但这些合理的方法最终都是为了提高套路动作的质量。
四、结论和建议
(一) 结论
1. 培养正确的呼吸方法
一定要在自然呼吸的基础上慢慢体会, 并在反复实践中逐步摸索, 掌握它, 最终达到提高动作质量的目的。
2. 采取正确的呼吸形式
采取正确的呼吸形式与武术中各类动作协调制约, 从而提高武术动作技术和动作的质量, 达到良好的效果。
3. 合理地运用呼吸方法
合理地运用呼吸方法, 提高武术训练效果以及充分发挥运动员的机能, 来创造优异的运动成绩。
(二) 建议
希望广大武术爱好者们既要重视技术动作的改进, 也要重视动作与呼吸的协调配合, 应遵守循序渐进的原则。
参考文献
[1]雷鸣.长拳运动对身体素质的要求及其训练对策[J].江汉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03 (3)
[2]李江, 赵丽光, 薛瑞梅.浅谈武术套路自选长拳运动的节奏[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 2004 (1)
[3]马志洋, 杨海兵.对初级长拳第一路教学的思考[J].焦作工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1 (1)
呼吸配合论文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自该院产科收治的自然分娩产妇共80例为研究对象。所有产妇均为初产妇。年龄最大的为34岁, 年龄最小的为22岁, 产妇的平均年龄为25.5岁。产妇孕周最长为42周, 最短为39周。该次研究纳入标准主要如下: (1) 初产妇年龄在21~34岁之间; (2) 选择经阴道方法进行分娩; (3) 经该院产科鉴定胎儿胎位正常, 没有出现头盆不称现象; (4) 产妇没有严重的妊娠并发症状或者合并症状; (5) 对该项研究知情并同意进行分娩镇痛。该次研究排除标准如下: (1) 妊娠期产妇血糖指数异常; (2) 胎儿头盆不对称或者出现胎儿窘迫。以随机的方式将产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 每组各有产妇40例。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规产科护理, 具体护理内容如下: (1) 心理护理。护理人员和产妇之间要建立良好沟通, 营造和谐的护患关系。对于产妇的情况有全面了解, 在产妇心里建立起信任感, 这样更有利于对产妇进行心理疏导以及在心理方面给予支持。对产妇的倾诉认真倾听, 了解产妇心理感受之后有针对性的对其进行疏导、安慰或者建议。最少需要进行1次/d心理疏导, 每次时间不得少于30 min。 (2) 产妇在入院之后尽量营造一个整洁与舒适的住院环境, 在病房里面挂贴关于分娩的相关海报或者图片, 这样的方法有助于缓解孕妇因为未知产生的焦虑或者恐惧感, 同时也能让产妇尽快熟悉病房。 (3) 护理人员在产妇就诊以及住院的过程中均要保持良好的服务态度, 对产妇问诊时需要详细全面, 进行体格检查时动作轻柔, 详细认真。对于必须进行的辅助检查应该向产妇说明进行的意义以及必要性, 对于辅助检查的结果要有合理合适的解释, 让产妇对自身所存在的高危因素有清晰正确的认识, 积极配合相关治疗措施; (4) 提高自我监督指导力度, 高危妊娠产妇大多是都存在多虑的情绪, 因此仅有护理人员的护理是不足够的还应该提高家庭自我方面的监督指导。护理人员应该指导产妇家属了解一些基础技能诸如听胎心以及胎动次数的记录等。正常的胎心胎动对于产妇来说有着很好的镇静作用, 能够提供心理方面的安慰。如果在自我监护的过程中胎心胎动出现异常状况则应该立即到医院就诊, 自我监护能够对高危因素起到及时发现且纠正的效用。
1.2.1 对照组
对照组产妇接受分娩球。在待产室内配备有2个分娩球并固定在设备有扶手座椅的上面。产妇进入待产室之后接受相关产科检查, 在助产士的陪伴下根据产妇自身实际情况在宫缩间歇期间依靠或者坐在分娩球上面;产妇如果处于潜伏期宫缩的时候, 有助产士对分娩产妇进行分娩球滚动的方法指导;当产妇处于活跃期宫缩的时候则指导产妇在床边站立, 环抱分娩球, 或者可以趴在分娩球上面并听助产士讲解相关的分娩知识。
1.2.2 观察组
观察组产妇在上述分娩球应用方法的基础上进行爱力呼吸减痛法。进入第一产程产妇宫口出现扩张, 一般为0~3 cm, 指导产妇进行廓清式呼吸, 这是一种深且缓的呼吸方式, 产妇使用鼻子缓慢吸气并将胸部提起向外扩张, 每分钟缩唇6~9次。当宫口扩张程度达到3~7 cm的时候则转而指导产妇进行轻浅式呼吸, 通过嘴巴进行吸气和呼气, 30次/min。当宫口扩张到7~10 cm则更换为更浅的呼吸方式, 主要进行胸骨运动, 运动50~70次/min, 吐气的时候比吸气稍微用力, 在呼吸时将舌尖顶到上额位置避免出现口腔黏膜干燥的情况。在分娩过程中医生要嘱咐产妇不要过度用力防止阴道撕裂, 通过哈气法呼吸方式辅助分娩。
1.3 疼痛程度评价
该研究患者的疼痛程度主要使用国际公认的测量方法对其进行测量, 具体如下: (1) 产妇出现有轻度不适, 对活动与睡眠质量造成影响, 判定为1级; (2) 出现有明显牵痛, 呼吸还有心率显著加快, 疼痛程度尚可耐受, 判定为2级; (3) 产妇出现强烈疼痛, 难以耐受, 伴随有呕吐症状, 判定为3级[1]。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分析, 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计量资料用t检验, 计数资料用χ2检验。
2 结果
相对于对照组产妇, 观察组产妇的生产时间、产后出血量等均有显著优异性, 两者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两组产妇分娩时的疼痛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2。
3 讨论
虽然对于女性来说分娩是一个正常的生理过程, 但是在分娩过程中所产生的疼痛不但会让产妇的生理与心理受到消极影响, 严重的甚至会发生一系列内分泌反应进而让妇女的各种技能与代谢出现病理性改变, 对于母婴安全造成影响。妊娠产妇因为本身所存在的高危因素对于将来分娩产生了恐惧感, 在分娩之前的这段时间会出现抑郁、焦虑以及恐惧感。产妇长期处于这样的心理状态会出现失眠、内分泌失调等生理症状, 再严重的甚至会精神分裂, 对此应该有足够的重视[2]。
现在的孕妇大多数为独生女, 没有经历过太多的困难, 有着依赖性强与承受能力低的特点, 在进入医院之后由于不了解分娩, 加上陌生环境等会导致其出现紧张焦虑的负面心理, 这也对分娩结果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分娩正常与否和妇女的产道、产力、胎儿以及产妇的精神等要素有直接关系[3]。
在该次研究中, 观察组患者接受分娩球配合爱力呼吸减痛法, 相对于接受分娩球护理的对照组患者, 其各项临床治疗均具有显著优越性, 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该结果提示了分娩球还有爱力呼吸减痛法的联合应用能够有效缓解产妇的紧张情绪, 对分娩过程中的儿茶酚胺分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避免出现宫缩乏力以及延长产程的现象。而本次研究也显示了在分娩过程中不对产妇使用麻醉性药物, 可以通过分娩球配合爱力呼吸减痛法来帮助其顺利生产[4]。
综上所述, 对自然分娩的产妇应用分娩球配合爱力呼吸减痛法, 能够调整产妇的心理状态使之处在最佳的状态, 让其在心理上得到安慰, 这有助于提高产妇的分娩成功率, 减轻产妇的疼痛感以及缩短其产程时间, 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值得推广。
摘要:目的 探究对自然分娩产妇应用分娩球联合爱力呼吸减痛法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自该院产科收治的自然分娩产妇共80例, 以随机的方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 每组各有产妇4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方法进行护理, 对照组产妇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单纯应用分娩球进行自然分娩, 观察组产妇在对照组产妇基础上应用爱力呼吸减痛法。对比两组产妇各项临床指标进行对比。结果 相对于对照组产妇, 观察组产妇的产生时间、分娩时的疼痛程度以及产后出血量等均有显著优异性, 两者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对自然分娩的产妇应用分娩球配合爱力呼吸减痛法, 有助于提高产妇的分娩成功率, 减轻产妇的疼痛感以及缩短其产程时间, 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值得推广。
关键词:分娩球,爱力呼吸减痛法,自然分娩
参考文献
[1]詹秀莲.分娩球配合导乐陪伴分娩对产妇心理及生理的影响[J].护理研究, 2011, 15 (33) :156-157.
[2]薛淑清, 张玉花, 卓华珊.无痛分娩的观察与护理[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1, 18 (1) :263-264.
[3]尹巧灵.呼吸减痛法在分娩镇痛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 2012, 15 (14) :145-146.
呼吸配合论文 篇5
1 治疗
1.1 方法
治疗前均取端正坐姿或站姿(两足与肩同宽,且沉肩放松),头颈保持中立位。①前屈后伸:先慢慢低头,尽量下巴贴住胸部,然后慢慢抬头后伸,直到下巴向天;②左右侧弯:头颈在不同的屈伸角度连续缓慢地做左右侧弯的动作,先从低头贴胸的角度开始进行,逐渐抬头,一直坚持做到头后仰至下巴向天的角度;③左右旋转:头颈在不同的屈伸角度连续缓慢地做左右旋转动作,先从低头贴胸的角度开始进行,逐渐抬头,一直坚持做到头后仰至下巴向天的角度;④活动痛点:先缓慢地活动头颈,找出引起疼痛的动作,然后增加力度,确定最剧疼痛姿势,保持好此姿势不动,若是头颈前屈后伸引起的疼痛,则在此姿势的基础上再做左右侧弯和左右旋转运动,若是左右侧弯或左右旋转引起的疼痛,则在此姿势的基础上再做前屈后伸运动;⑤回眸二月:即回头天上望月和转头水中探月。回头望月,就是转头反身尽量抬头远望天上明月。转头探月,就是转头反身尽量低头凝视水中圆月;⑥碾药治病:药碾由碾槽和碾磙组成,碾槽如同弯月弧型沟槽,碾磙如同铁饼,碾药需要双手握住磙轴或双脚踩着磙轴来回推动碾磙运动,同样可以想像以下巴尖为支点推动碾磙来回运动碾药给自己治病。
1.2 注意事项
①在以上头颈活动中,每次做向左、向右或向前、向后的动作时,要求屈伸和旋转要达到最大角度,且保持此姿势5~10s不动,仔细体会颈项部拉伸或收缩的感觉,然后慢慢放松回到中立位,此时也要仔细体会全身放松的感觉;②在整个活动中,要求保持均匀缓慢呼吸(鼻吸撮口呼,吸气到达丹田,呼气始于丹田),且要求头颈刚活动时就开始吸气,等屈伸或旋转到最大角度时吸满气憋住5~l0s不动,随后反方向做放松运动时开始呼气,最后回到中立位时将气吐尽;③要求动作要交替进行,即左右交替和前后交替;④要求每个动作要带动胸椎甚至腰椎,使之与头颈椎一起屈伸或旋转;⑤在以上的运动中,要求环境安定、心情平和、身体放松、缓带宽衣、双眼半闭、目光含蓄、舌舐上腭、意守丹田;⑥若病情严重者,则需到医院接受治疗,等稳定后可加用此法;⑦以上方法不但可以治疗颈椎病,也可作为平时一种保健操,对预防颈椎病同样起到很好的效果;⑧以上操作每次10~30min,每日1~2次,疗程不限,也可长期坚持。
2 体会
《养生导引秘籍·太清导引养生经·慎修内法》曰:“夫导引行气,以除百病,令年不老,常心念一,以还丹田。”即导引以导气令和、引体令柔为特点,是主动的呼吸与躯体运动相结合的医疗体育保健法,通过吐故纳新、运动练功等导引方法,吸收自然界的清气、齐聚人体精气于丹田之中,久而久之正气存储、邪气尽去,则筋骨坚强,身体健康,百病不生[1]。笔者介绍的方法就是头颈等躯体运动与主动呼吸相结合,正是导引之法。《后汉书·华佗传》曰:“是以古之仙者,为导引之事,熊颈鸱顾,引挽腰体,动诸关节,以求难老。”即古代善于养生的人练习导引,常常模仿熊活动脖子的动作、鹞鹰视物的动作,弯腰曲体,活动各个关节,以求长生不老[1]。
颈椎病是由于颈椎间盘退变本身及其继发性改变刺激或压迫邻近组织,并引起各种症状和体征者[2]。其病理结果就是颈椎骨质增生及肌肉韧带等软组织变性,造成“骨错缝,筋跳槽”而引起颈椎的序列的改变——即在矢状面上,颈椎的排列不在中线上,在侧面上颈椎的曲度发生改变(即曲度增大、减少、变直甚至反弓,或曲面不光滑),或椎间等孔隙变窄,从而导致脊髓、神经、血管、筋膜、肌肉和韧带所过之通路(如椎管、神经管、肌间隙等)的扭转卡压、炎症水肿与粘连硬化。此法在头颈的各种运动中,通过对肌肉筋膜拉伸和收缩、对各关节腔及各通路的挤压和放松交替进行,起到了对颈内组织的按摩作用,大大改善局部的血液循环。再者,头颈的前屈后伸主要是松放颈部的前后肌肉,左右侧弯主要是松解颈部两侧的肌群,左右旋转主要松缓颈部旋转的相关肌组;找出引发痛点的动作姿势,其实就是定位,找到病椎,活动痛点就是定点治疗、病椎复位;回眸二月和碾药治病,一则改善颈椎侧弯促其回归于中线,二则调节颈椎屈伸,恢复其自然曲度。颈椎一旦恢复其序列——“骨合缝,筋回槽”,脊髓、神经、血管、筋膜及肌肉通路上的一切卡压扭转、炎症水肿和粘连硬化就会消除或好转,达到伤筋推拿中“松则通”、“顺则通”、“动则通”——“通则不痛”[3],功能自然恢复的目的。中医认为“痛则不通”,其实疼痛、麻木、眩晕及功能障碍等颈椎病所具有的症状,均与经络不通、气血不畅有关,颈部为手足六阳经所过之处,通过以上头颈运动配合吐故纳新(肺主气,司呼吸)可以通经活络、运气行血,从而达到“骨正筋柔,气血以流”[4],诸症自消,身体康健。
参考文献
[1]罗仁,陈晶.中医养生经典格言[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0.
[2]赵定麟.现代颈椎病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1.
[3]俞大方.推拿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
呼吸配合论文 篇6
关键词:甘露聚糖肽,捏脊疗法,反复呼吸道感染
反复呼吸道感染 (recurrent respiratory infection, RRTI) 是严重影响小儿生长发育和身心健康的疾病, 也是儿科常见病, 多发病。并给家长造成较大心理负担和经济负担。RRTI的病因与诸多因素有关, 现在普遍认为小儿机体免疫功能未完善和多种因素导致婴幼儿免疫功能下降是RRTI的主要原因之一。我院自2010年2月至2011年2月用甘露聚糖肽配合捏脊疗法治疗RRTI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儿科收住院符合反复呼吸道感染诊断标准[1]的患儿105例, 静脉血检测符合免疫球蛋白IgG、IgA降低。其中男55例, 女50例, 年龄10个月~5岁, 平均 (2.3±0.7) 岁。入选病例均获得家长知情同意, 并建立长期随访机制和随访档案。治疗组55例, 男 32例, 女23例, 近期未接受过激素、免疫抑制剂、免疫球蛋白和其他免疫调节剂治疗, 未发现其他重要器官病变, 并排除原发性免疫缺陷。对照组50例, 男23例, 女27例, 家长不同意应用甘露聚糖肽及捏脊疗法。两组性别、年龄、病程、合并症和临床表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均给予一般综合治疗即抗感染、对症支持等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服甘露聚糖肽口服液 (上海全宇生物科技内乡制药有限公司生产 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03831) , 2.5~5 mg/次, 3次/d, 疗程一个月;同时配合捏脊治疗。捏脊疗法:患儿取俯卧位, 先在小儿背部抚摩数次, 然后术者用双手拇指及食指在脊柱或脊柱两侧捏起皮肤, 从骶尾部长强穴处起, 双手交替向上捻动, 边捏边拿, 边拿边放, 直至大椎, 一般自长强穴至大椎往返7次。并于第4遍每捏3次后提拿1次, 同时行至肺俞、脾俞、肾俞穴时重点提拿。捏脊后在肺俞、脾俞、肾俞穴各按揉3 min。治疗7 d为一疗程, 间隔3 d进行第2疗程, 共治疗3疗程。观察患儿从开始用药4周后到停药1年内发生呼吸道感染次数、病情、病种、病程及治疗情况。
1.3 疗效评定
治愈:一年内呼吸道感染未再复发或偶有上呼吸道感染但不治自愈;显效:发病次数明显减少, <3次/年, 病情减轻, 病程缩短;有效:发病次数较前减少, <5次/年, 症状减轻;无效:治疗后发病次数较前无减少, 病情无缓解。
2 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9%,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8.0%;其中治疗组治愈率49.0%, 对照组治愈率为12.0%。疗效:非参数检验, (U=618.500, P<0.001) 。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13.253, P<0.001) 。见表1。
3 讨论
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主要是免疫功能损害引发病毒或细菌反复感染的结果, 随年龄增长而逐渐下降。而作为机体内因条件的免疫功能状态的高低在反复呼吸道感染发病中占主要地位[2]。IgG是血清中含量最高的免疫球蛋白, 也是最重要的抗感染分子。IgA分单体和双体两种, 前者存在于血清中, 后者存在于黏膜表面的分泌液中, 是黏膜局部抗感染的重要因素。而IgM是血管内抗感染的主要抗体, 在早期免疫防御中起重要作用, 是近期感染的标志。该文中所选患儿所测IgG, IgA均明显低于正常同龄儿童;IgM与正常儿童无差别, 与文忠等人的研究相一致[3]。因此使用免疫调节剂治疗反复呼吸道感染有其理论依据。甘露聚糖肽是从正常人咽部分离的甲型溶血性链球菌33#珠的深层培养液中经乙醇提取得到一种α-甘露聚糖肽[4]。它能提升白细胞, 增强网状内皮系统吞噬细胞作用, 活化巨噬细胞及淋巴细胞功能, 诱导胸腺淋巴细胞产生活性物质, 改善和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和应激能力。甘露聚糖肽在临床应用日益广泛。王忠波等人用黄芪注射液联合甘露聚糖肽治疗反复呼吸道感染57例获得了满意效果[5]。
中医具有整体调节, 辩证施治, 因时因地因人制宜的特点, 在控制反复发作、缓解症状和增强体质等方面胜于西医, 再辅以其他有效治疗, 有利于提前预防和减少复发次数, 最终达到治愈目的。捏脊疗法广泛涉及督脉, 足太阳膀胱经等经络以及重要的脏腑俞穴, 对人体督脉及肺脾肾俞穴的捏拿, 能有效的培元固本, 补气, 健脾, 强肾, 补气益血, 提高人体的免疫功能[6], 再加上此法操作简单, 疗效明显, 无副反应且经济实用, 易被家长及患儿接受, 儿科临床采用捏脊疗法作为常用的外治法。邱志文[7] 应用中药配合外治捏脊疗法治疗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
本文治疗结果显示, 针对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病因病机, 采用内因外因综合治疗即口服甘露聚糖肽配合捏脊治疗, 可以明显地提高患儿免疫力, 取得了满意的疗效。同时本研究还观察到有相当一部份患儿经甘露聚糖肽配合捏脊疗法治疗后食欲明显好转, 营养状况得到明显改善, 达到了双赢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徐书珍, 初建芳, 于永锋.儿科疾病症状鉴别诊断学.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 2012, 10 (21) :443-447.
[2]尹文艳, 蒋红雨, 费樱, 等.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免疫球蛋白及IgG亚类的水平.贵阳医学院学报, 2009, 34 (1) :30-32.
[3]文忠.反复呼吸道感染对患儿体液免疫功能的影响中国医药指南, 2011, 9 (35) :23-24.
[4]王允生.甘露聚糖肽 (多抗甲素) 的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中国药师, 2004, 7 (4) :302-305.
[5]王忠波, 段大航.黄芪注射液联合甘露聚糖肽治疗反复呼吸道感染57例效果观察.社区医学杂志, 2008, 6 (23) :76-77.
[6]曾华.推拿捏脊为主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45例临床观察, 四川中医, 2007, 25 (9) :92-93.
呼吸配合论文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61例, 女19例, 双胎15例;胎龄25~36周 (平均31.68周) ;出生体质量750~3240g (平均1739.94g) ;生后l min Apgar评分≤3分2例, 4~7分15例, ≥8分48例, 评分不详15例;本组病例中预防性给药患儿35例, 另有45例患儿因出生后不久出现呻吟不止, 进行性呼吸困难, 吸气性三凹征, 根据临床表现及X线片报告均符合NRDS诊断标准, 应用PS治疗。
1.2 药物制剂
1.2.1 固而苏
本组99例患儿中54例应用了固尔苏, 固尔苏 (curosurf) 是从猪肺粉碎匀浆中提取的天然PS制剂, 由意大利凯西制药公司生产。给药剂量:首次剂量100 mg/kg。
1.2.2 珂立苏
本组99例患儿中26例应用了珂立苏。珂立苏是从新生小牛肺中分离提取的肺表面活性物质, 冻干粉针剂, 由北京双鹤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给药剂量:首次剂量70mg/kg。
1.3 方法
给药前将PS混悬剂置于手心温热5min用注射器吸取药液 (尽可能减少震荡, 避免泡沫的产生) , 患儿取平卧位, 吸尽气道内分泌物, 利用密闭式吸痰管近鼻端给药通路将药物分次快速注入, 每次注入时利用呼吸机正压通气或复苏囊加压给氧, 根据病情连接呼吸机行机械通气。给药后6h内不作气管内吸引。
2 结果
本组病例平均住院天数20.5d, 平均用氧时间9.7d, 其中存活63例 (78.75%) , 死亡7例 (8.75%) , 10例病情恶化自动出院;并发感染性肺炎1例, 肺出血4例, 颅内出血39例, 气胸3例, 败血症8例, 坏死性小肠结肠炎2例, 动脉导管未闭17例, 支气管肺发育不良1例;用药1次73例, 2次7例;7例死亡的病例当中胎龄<30周3例, 30-32周4例;出生体重:1000~1500g5例, 1500~2000g2例。
3 护理配合
3.1 给药前护理
3.1.1 药物准备
(1) 固尔苏从4℃冰箱内取出后应置于暖箱中或手心温热5min, 使之接近患儿的体温; (2) 珂立苏使用同样的方法将珂立苏及注射用水温热, 抽吸2ml注射用水溶解珂立苏, 待药物充分膨胀后轻轻震摇帮助溶解, 但是不能剧烈摇动, 避免产生大量的气泡。3.1.2患儿准备将患儿置于远红外抢救台, 持续心电监护, 监测心率、呼吸、血压、氧饱和度, 纠正低体温、低血压、低血糖、酸中毒等异常情况;运用正确的方法进行气管插管, 通过X摄片确定气管插管导管顶端位于第2-3胸椎, 妥善固定气管插管, 吸净呼吸道分泌物, 以确保PS在肺内均匀分布。
3.2 给药时护理
为了使药液更好地在肺内分布吸收, 发挥疗效, 减将患儿平卧于远红外抢救台, 取正中位, 连接呼吸机、密闭式吸痰管, 根据血气分析结果设定呼吸机参数, 使患儿血氧饱和度维持在90-94%;将准备好的PS通过密闭式吸痰管近鼻端给药通路分2~3次1min内快速注入, 有资料显示[2], 此种给药方式可获得较好的肺表面活性物质肺内分布, 同时也减少了给药时短期副作用, 如低氧血症、心动过缓;给药完毕后, 应继续给与1ml空气, 以免药液残留在密闭式吸痰管的给药通路内;给药过程中要注意监测呼吸、心率、血氧饱和度, 观察患儿面色及胸部运动情况。
3.3 给药后护理
3.3.1 严密监测生命体征
密切监测血压及心率, 维持心血管功能的稳定, 防止因应用PS后肺顺应性迅速改善, 肺泡扩张, 肺血流增加, 肺毛细血管阻力降低而引起全身血液重新分配, 血流动力学发生改变, 警惕低血压、肺出血、动脉导管重新开放及颅内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密切监测体温及血气分析指标变化, 维持内环境稳定, 因PS合成酶系统对寒冷、缺氧和酸中毒极为敏感, 当p H<7.25, 体温低于35℃时, PS合成明显减少[3]。密切观察患儿自主呼吸频率、节律、双侧呼吸音及胸廓运动, 记录呼吸机参数及肺顺应性的变化, 为医生及时调节呼吸机参数提供依据, 防止因肺泡过度扩张导致气胸的发生。
3.3.2 呼吸道管理
少药液的浪费, 应用PS后6~8h内尽可能避免拍背吸痰。6~8h后根据病情, 按需吸痰。吸痰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动作轻柔, 压力应控制在8.0~13.3k Pa之间, 时间10~15s, 同时注意观察患儿的呼吸、心率、氧饱和度的变化, 防止粘膜损伤及低氧血症的发生。
3.3.3 营养支持
NRDS主要发生于早产儿, 各器官发育不完善, 病情危重, 机体消耗较大, 胃肠内营养不能满足需要, 根据医嘱给予肠外高静脉营养;输液过程中严格控制输液速度, 应用输液泵24h均匀输入。
3.3.4 预防感染
NRDS患儿多见于早产儿, 机体免疫力差, 病程长, 各类护理、治疗操作多, 易发生交叉感染。护理、治疗时动作轻柔, 尽量集中进行, 减少对患儿的不良刺激和过多的暴露;病室每天定时开窗通风, 用物专人专用, 定时更换消毒;接触患儿前洗手, 护理、治疗疗等操作严格执行无菌技术要求, 有效地避免或减少感染的发生。
4 小结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发病原因是缺乏肺表面活性物质, 所以外源性补充肺表面活性物质是对因治疗的有效方法。在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的整个过程中, 准确的气管插管、正确的体位及注入药液方法是治疗成功的前提, 加强呼吸道护理, 持续监测生命体征变化, 防治感染, 全面的营养支持是提高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治愈率的关键。
参考文献
[1]金汉珍, 黄德琅, 官希吉.实用新生儿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7:350.
[2]冯琪 (译) .欧洲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防治指南[J].中国新生儿科杂志.2007, 22 (6) :388.
呼吸配合论文 篇8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5年1月—2015年9月行自主呼吸下胸腔镜单孔肺大泡切除术病人41例,男37例,女4例,年龄16岁~62岁。38例病人无既往病史,1例G6PD病史,1例哮喘病史长期激素治疗,1例有糖尿病病史;气胸发作单侧一次的21例,最多的一例反复发作5次以上,均行胸腔闭式引流术患侧肺复张效果不明显,临床症状胸闷气促进行性加重,X光显示患侧肺压缩最高达90%。
1.2手术适应证双侧气胸同时发作或者先后发作;一侧气胸发作伴对侧肺大泡;无气胸发作,胸部X线片及CT检查证实两侧肺大泡同时存在,胸闷气促症状呈进展趋势,并排除肺部其他病变者;术前心肺功能评估可耐受自主呼吸下的同期手术均可进行单孔胸腔镜双侧肺大泡切除术。
1.3手术方法病人均接受自主呼吸下单孔肺大泡切除术的手术方法,在患侧开一1.2cm~4.0cm的切口,在胸腔镜的协助下将肺大泡切除,止血,在胸腔镜辅助下胸腔放置胸管引流,固定胸管并关闭切口。
2结果
41例病人手术均成功完成,手术时间30 min~150min,出血量1mL~20mL,术后24例需留置胸管观察,17例不需放置胸管,平均放置胸管天数为3d,术后均未出现出血、肺不张及切口感染等并发症,住院时间为7d~8d。
3护理
3.1术前准备
3.1.1病人准备术前1d手术室护士到病房看望病人,根据病人及家属的文化程度、职业,简单介绍手术方式和过程,嘱病人术前注意事项。有研究表明,76%病人术前有严重的心理问题[4],而且非插管自主呼吸下肺大泡切除术是一项新技术,因此病人对手术存在恐惧、焦虑情绪,担心治疗效果、安全性、是否耐受及费用的问题。手术室护士在访视时要耐心与病人及家属沟通,强调此类手术的优点,其手术时间短、创伤小、并发症少、切口小、不影响美观、康复快[5],不损伤呼吸肌,保持了胸部的完整性,破坏胸壁顺应性小,对肺功能损伤少,增加了手术安全性[6],疗效可靠,使病人了解电视胸腔镜手术的方法及治愈率,消除病人的顾虑,使病人及家属以积极的心态接受手术。术日当天仔细核对完病人后进入手术间,上肢建立静脉通道,协助麻醉医生行静脉麻醉喉罩管插管,必要时麻醉后留置尿管。
3.1.2物品准备
3.1.2.1器械准备电视胸腔镜系统、剖胸仪、胸腔镜基本单孔器械(细长弯的虹吸头、双关节内镜针持)、长有无齿圈钳各一、10mm或者5mm的30°镜头。
3.1.2.2一次性用物11号尖刀片、12×20圆针、9×28三角针、4号、7号丝线、液状石蜡、虹吸管2条、超声刀,电刀、1/2纱块、血垫、免缝、伤口贴、22号或30号胸管,胸腔引流瓶。
3.1.2.3特殊备物3.5型号的加强型气管插管、欣皮护切口保护套、强生一次性爱惜龙45电动切割缝合器、3-0 26mm血管线(备)。
3.2术中配合
3.2.1巡回护士的配合
3.2.1.1体位管理病人取侧卧位,双手处于功能位置,注意双手摆放在不阻碍医生操作的情况下处于功能位,外展的角度<90°,避免损伤臂丛神经[7],双上肢侧位摆放,以双上肢处于功能位为原则,固定在托手架上,约束好躯体,防止术中变换体位时病人坠床可能。腋下放一拱形啫喱垫,防止侧卧位腋下悬空,促进病人在麻醉情况下体位的舒适度。选择肌肉血管丰富的部位粘贴负极板,避免在骨性隆起、瘢痕、皮肤褶皱或缺损、脂肪较厚、金属移植物附近、液体易积聚的部位粘贴,并保证粘贴部位皮肤清洁、干燥、局部无毛发,避免病人皮肤接触金属物品,潮湿物品及自身皮肤之间接触。在皮肤受压的部位(腋下肋间、肩膀关节处、髋骨、膝关节外侧、脚踝外侧)涂抹赛肤润保护受压皮肤。
3.2.1.2仪器准备电视胸腔镜系统、术前先接通电源,调试仪器,确保机器性能良好。手术开始前将电视胸腔镜系统放置在病人头部,以术侧为基准随时调整电视的角度,在病人头部偏左或者偏右,以便术者更好地观看手术野进行操作。依次连接好摄像头、光纤、电刀、吸引器等仪器。注意光纤在连接镜头后再打开,防止光源过热导致布类燃烧。打开无影灯对准切口处,协助主刀医生使手术顺利进行。41例病人均未出现压疮、电灼伤及摄像头的操作不当而引起的医疗意外。
3.2.1.3病人安全术中加强巡视,密切关注病人病情变化,观察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变化,发现异常及时向麻醉医生及手术医生报告,做好应急处理。及时提供手术所需用物,确保手术顺利进行。
3.2.2器械护士的配合1器械护士提前15min~30min洗手,整理器械台,认真检查手术用物是否准备齐全,调试好胸腔镜,使其处于备用状态;与巡回护士一起核对台上器械物品的数目及完整性。2常规消毒铺巾,与巡回护士连接好各种仪器的连接线,妥善固定好镜头。3术前检查电刀头、手柄及线的完整性,术中及时清理电刀头上的焦痂,在不使用的情况下将电刀头稳固放回器械布套内。4配合医生在患侧切口处注射局部麻醉,在胸腔开一1.2cm~4.0cm切口,将欣皮护切口保护套置于切口处保护切口,再用2%利多卡因原液喷洒胸腔,进10mm或5mm的30°电子镜[8],探查胸腔情况,用肺钳或卵圆钳夹住肺大泡,用一次性腔镜切割缝合器切除肺大泡,探查无出血,37℃温生理盐水冲洗胸腔,麻醉师胀肺检查肺无漏气,放置胸腔引流管并固定,清点用物,无误后关闭胸壁切口。
3.3术后配合术后巡回护士协助手术医生包扎切口,固定好胸腔引流管,防止脱出,并注意观察引流液的量、颜色等。观察受压部位皮肤的情况,病情允许与麻醉师、手术医生一起送病人到麻醉恢复室并做好交接工作。器械护士将基本器械放于普通器械筐内,电子镜与内镜器械妥善放置于腔镜盒内,填写病人信息,做好与供应室护士的交接。
4小结
单孔胸腔镜手术较传统开胸肺大泡切除手术因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而广泛地应用于临床。采用非插管自主呼吸下单孔胸腔镜手术其方法及优点有:1在病人腋下放置体位垫,使术侧抬高,符合常规胸腔镜手术体位,更有利于手术操作;2创伤小,对病人的损伤小,减轻病人的疼痛;3术后复苏快;4病人因无气管插管损伤,术后自觉咽喉部无疼痛,呼吸道围术期风险降低,呼吸道管理更容易;5减少病人住院的天数,减少病人费用。
巡回护士需要考虑的问题:1术前访视的重要性:根据病人的心理和生理情况介绍手术的优点并进行适当的心理辅导,减轻病人术前的心理负担及焦虑的心理;2麻醉后在给予病人适当约束防止坠床的同时保护病人的皮肤,根据病人的体重指数做相应的防压疮的措施;3摆放体位的时候要注意保持病人肢体处于功能位置,特别是侧卧位上肢外展不超过90°,防止神经的损伤[9];4密切关注手术的情况,及时提供手术所需物品。器械护士需关注的问题:1密切跟随手术的节奏,紧密配合医生,熟悉医生的手术步骤和操作习惯,能预见性地配合手术,有效缩短手术进程;2有效管理台上用物,保证用物的完整性及数目清点无误,妥善放置器械,防止器械的跌落,保证手术顺利完成;3熟悉一次性腔镜切割缝合器操作步骤及使用事项,防止钉枪的安装不当及缝合器的钉未及时清理而导致肺组织的切割不完整。综上所述,手术室护士精确、娴熟、默契的手术配合,最大限度缩短手术时间、避免单肺通气时间过长、减少肺的机械性损伤,对病人的术后康复起至关重要的作用。
摘要:[目的]探讨自主呼吸下胸腔镜手术配合护理的经验,提高手术配合效率。[方法]回顾性分析41例自主呼吸下胸腔镜单孔肺大泡切除术的手术配合护理情况。[结果]41例病人手术顺利完成,病人创伤小,疼痛轻,恢复快。[结论]对手术过程充分的了解,术前准备充足,巡回护士和器械护士熟练手术配合,是胸腔镜单孔肺大泡切除术成功的关键。
关键词:肺大泡切除术,自主呼吸,非气管插管,手术配合
参考文献
[1]曾思梅,蔡旭柔.VATS下肺大泡切除的手术配合[J].基层医学论坛,2012,16(27):3671-3672.
[2]王江波,梁皓,程远方.非气管插管自主呼吸胸腔镜下肺大泡切除术2例的临床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2015,10(31):209.
[3]黄立志,曹庆东.单孔胸腔镜与传统胸腔镜手术治疗自发性气胸疗效的对比研究[J].宁夏医科大学学报,2014,36(6):650-652.
[4]王江红.护理心理学[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117-120.
[5]王俊,陈鸿义,李剑锋,等.巨型肺大泡性肺气肿的胸腔镜手术治疗[J].中华外科杂志,1997,35(9):544-546.
[6]王斌,龚如岱.谢永明,等.胸腔镜下治疗老年人肺大泡破裂48例[J].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03,23(1):95.
[7]项小兵,马美娜,柳兆芳.全身麻醉术后臂丛神经损伤一例[J].临床麻醉学杂志,2013,29(4):383.
[8]欧阳征,冉鹏,肖家荣,等.两孔法电视胸腔镜治疗自发性气胸[J].临床肺科杂志,2012,17(12):2310-2311.
【呼吸配合论文】推荐阅读:
配合要点论文05-24
安装配合论文08-29
尺寸公差与配合论文10-30
规范化护理配合论文07-28
根管治疗术的护理配合论文06-26
演唱呼吸论文07-14
单肺呼吸论文07-23
谈幼儿教师与家长间的配合技巧论文07-05
呼吸器标准论文05-09
呼吸综合征论文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