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语文教学改革(精选12篇)
推进语文教学改革 篇1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会长周远清教授多次在发表论文和报告中呼吁“来一次教学方法的大改革”, 并认为“教学方法的大改革, 可能是今后深化教学改革、质量大提高的一个切入点和突破口”[1]。教学方法直接涉及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调动和学习效果。教学方法好, 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学习激情得到充分的调动, 学生的知识视野得到拓宽, 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得到提高。教学方法不好, 学生逃课、厌学, 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差。因此, 教学方法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关键。但目前在高校中实施教学方法改革却很困难, 一方面教师想要进行教学方法改革的积极性很高, 但在实施中遇到现行教学运行制度的束缚:如上课时间、地点调整困难, 改革经费不配套, 教学环境改善困难等问题, 同时进行教学方法改革增加了大量的教学准备工作量, 这些都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解决, 最终教师只得放弃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 选择“粉笔+投影+黑板”的满堂灌教学方式;另一方面高校内部的行政部门如教务处也希望积极推动教学方法改革, 但在推进中碰到一些困难和阻力:由于缺乏系统的支持教学方法改革的运行机制, 教师和基层教学组织不理解、不支持, 往往半途而废, 改革效果不理想。所以要提倡教学方法的大改革, 就必须彻底改革高校现行教学运行机制, 这样才能解决这两难局面。
一、高校教学运行机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高校的运行机制一般可以表述为:以学科建设为中心, 以教学科研为基础, 以培养优秀人才和出高水平科研成果为目标, 以良好的后勤服务、文化氛围、对外交流和思想政治工作为环境[2]。高校的运行机制系统而复杂, 高校管理必须营造良好的环境, 以使高校正常运行和发展。而高校的教学运行机制主要涉及教学活动中四个方面的具体内容及其管理问题:一是培养方案编制活动;二是能够保障培养方案顺利实施的资源配置活动;三是培养方案的实施活动;四是培养方案服务对象需要的满足及其过程管理问题。目前, 我国高校教学运行机制的主要问题是过于刚性, 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3]:一是培养方案中内容太多, 特别是讲授内容太多, 留给学生自学的时间太少;二是学生选择学习内容 (专业、课程) 的余地太小;三是面对市场多样化的需要和变化以及科技发展的需要做出及时调整和变动的能力太低;四是课程广泛性或总量太少, “可拼装性”低, 难以在学科专业之间建立广泛的联系, 也难以应对经常变化的社会需要;五是由于管理制度僵化, 教师的教学和学术活动的空间太小, 多数教师基本上都是仅仅在某个专业领域 (一般为二级学科口径) 内进行活动, 开展教学方法改革的环境条件困难。因此, 教学运行机制改革就是要把这五个方面刚性机制变为柔性机制, 使我们的整个人才培养活动建立在一种游刃有余的环境中, 实现高等教育主动适应社会经济、政治、科学文化发展和满足学生健康成长需要的目标。
教学方法改革涉及教师、学生、教学过程管理、教学方法改革效果的评价等方面。要鼓励支持教学方法改革, 就要把常规的教学运行刚性管理变为柔性和服务性管理。对教师, 要充分调动其教学方法改革的积极性, 以激励为主;对学生, 通过教学方法改革, 建立创新思维培养的教育环境, 提高学生科学思维能力和创新实践动手能力;对教学过程管理, 要主动积极创造条件, 方便、高效地服务于教师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 充分相信教师、尊重教师教学的个性;对教学方法改革的效果评价, 要做到客观、公平、公正、科学评估。
二、建立教学方法改革“三优先”激励机制
学校要从激励机制入手鼓励教师自觉地开展教学方法改革, 以培养学生能力为中心鼓励教师深入研究所任课程的教学方法。可以从教学工作量、评优晋级、教学成果奖等方面对实施教学方法改革的教师进行激励, 建立教学方法改革“三优先”激励机制。
1. 教学工作量奖励优先。
教学方法改革要求教师对所主讲的课程有系统的研究, 尤其要在课前对教学方法进行精心的设计和准备, 这会比采用满堂灌的教学方法的准备工作量大得多, 备课难度大得多。因此, 凡是采用教学方法改革授课的教师, 经学校组织评估认定后, 建立优先给予任课教师所任课程一定教学工作量奖励的机制。
2. 评优晋级奖励优先。
只要教学方法改革得当, 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思考和主动学习, 实现课程教学目标, 其教学效果和质量一定会有较大的提高。因此, 凡教学方法改革效果好的教师, 在诸如优秀教学质量奖、教学名师评选、优秀教师评选等评优和工资晋级方面, 建立在同等情况下优先评优晋级的机制。
3. 教学成果奖励优先。
绝大多数教学方法改革在校内或校外一般都具有先进性, 通过精心研究与实施, 可以形成推广应用的教学成果。因此, 凡采用教学方法改革授课的教师, 其采用的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等达到教学成果奖的理论水平、创新要求和应用效果, 则要给予优先奖励, 建立起教学方法改革成果优先评为学校优秀教学成果奖并推荐上一级教学成果奖励的机制。
三、建立教学方法改革服务投诉机制
有了鼓励教师开展教学方法改革的“三优先”激励机制, 还必须营造教师开展教学方法改革的环境和条件, 否则也不利于教师开展教学方法改革。学校要为教师进行教学方法改革创造优良的工作环境和条件, 主动服务, 使教师愿意、乐意进行教学方法改革。要建立对教师进行教学方法改革主动服务和投诉问责机制, 如对教师进行教学方法改革设置障碍、不支持、不配合、不主动提供方便的部门和个人进行问责。
1. 主动服务制度。
现代大学的管理重心目前一般由校机关下移至学院, 学院实行实体化运作, 学校主要通过制订总体规划、发展目标、内部政策、筹措与分配办学经费、监督评估和提供服务等手段对学院实施管理, 总体趋势是淡化行政管理, 强化服务管理。在推进教学方法大改革的过程中, 尤其需要主动服务管理, 提高服务质量。
要建立主动服务制度, 确保教师教学改革方法的顺利实施。如每学期开学初, 任课教师上交完学期授课计划后, 学校教务处和学院教学管理部门应认真审阅教师授课计划, 对提出进行教学方法改革的课程, 主动为任课教师创造条件、提供方便。属于学院要提供条件支持的, 由学院与教师沟通主动提供;属于学校教务处提供方便、建设相关工作环境的, 由学校教务处主动登记并联系相关学院和教师以提供相应服务。
2. 投诉问责制度。
建立和执行投诉问责制的最终目标就是建设责任机关, 防范职能部门和学院管理部门教学服务责任事件。问责制度不是单纯地对干部职工进行责任追究, 更在于工作前的监督指导。所以明确责任划分, 强化责任意识, 构建以预防教学责任事件发生为主, 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投诉问责制度是学校努力的目标和方向。按照权力与责任对应的原则, 正确认识职权与职责的关系。通过宣传教育, 强化“责任机关、服务机关”意识, 各个权力运作主体在思想上必须明确, 自己的权力是公共权力, 是代表广大师生根本利益的权力, 也是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师生根本利益的责任。责任主体的责任意识增强了, 履行职责的能力也就相应增强, 教学责任事故、事件也就可以降到最低限度。问责制的前提就是信息公开。因为问责制度是一系列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的整合体系, 它需要各个方面的配合。所以, 必须满足广大师生充分的知情权和参与权, 要建立多渠道、高效率的师生投诉体系, 形成互动的动态问责, 保证问责制度的全方位执行。
在教学运行机制改革中, 如对实行教学方法改革的任课的教师, 涉及上课地点调换、上课时间调整、考核方式变化等情况, 学院和学校教务处应主动提供方便;凡需要提供一定教学条件和教学环境进行教学方法改革的课程, 学院和学校教务处应主动迅速提供条件和经费支持。否则, 任课教师可以向学校监察处投诉。监察处收到投诉后要迅速查明情况, 对相关学院、部门和个人进行效能监察和问责。
四、建立教学方法改革评估机制
在实行教学方法改革“三优先”激励和服务投诉问责制度的同时, 要对教师进行教学方法改革的规范性、先进性和改革的效果建立评估机制, 如学校对所有提出教学方法改革的课程和任课教师要开展课初、课中和课后评估。凡成立了教育教学评估处 (或评估中心) 的学校, 可由评估处组织专家专门开展这项工作, 没有成立评估处的学校, 可由学校教务处组织教学督导专家组开展教学方法改革课程的评估。评估结果作为“三优先”奖励的依据。
1. 课初评估———教学方法改革方案评估。
教师在开课前一般要制定学期授课计划和撰写教案, 并要向学院提交。对要进行教学方法改革的课程, 任课教师同时要提交教学方法改革实施方案。学院组织专家组在开课初对教师提交的课程授课计划主动进行评估, 对有教学方法改革的授课计划 (含不规范的授课计划) 进行重点评审, 评审结果向相关任课教师反馈, 并进行指导。同意列为教学方法改革的课程, 应主动为任课教师创造条件, 需要学校教务处提供方便和解决改革环境条件的课程, 学院应在集中报送学期授课计划给教务处备案时单独列出课程清单和提交教学方法改革方案报告。
2. 课中评估———教学方法改革实施评估。
实行教学方法改革的课程在教学过程中的状况如何, 教学条件是否具备, 学生是否欢迎, 需要学校进行过程指导和评估。一般当进行教学方法改革的课程进行一半时, 学校评估中心或教务处就可以组织专家组将教学方法改革的形式、内容、效果、学生和同行的反应等作为主要评估内容进行评估, 并将评估结果向任课教师反馈, 并进行交流指导。
3. 课后评估———教学方法改革效果评估。
教学方法大改革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实施教学方法改革的课程是否达到了改革的目标, 需要在课程结束后, 对学生的学习成绩和能力提高、学生对教师授课的评价、授课实施过程情况、教师发表相关教学方法改革研究论文或总结报告等由学校评估中心或教务处组织进行全面评估, 评估结果向相关任课教师反馈, 同时由学校相关部门对教师进行奖励和推广应用成功的教学改革方法。
(王成端, 四川理工学院副院长、教授, 四川自贡
643000)
摘要:针对高校教学运行机制中存在的不利于教学方法大改革的问题, 提出了从教学工作量、评优晋级、教学成果奖等方面建立对教师教学方法改革“三优先”激励机制、教学方法改革服务投诉机制和评估机制。
关键词:教学方法改革,激励机制,服务投诉机制,评估机制
参考文献
[1]浩歌.教学方法改革何时突破重围?[J].中国高等教育, 2009 (06) .
[2]赵怀让.论高等学校的运行机制与管理[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 (03) .
[3]王伟廉.关于中国大学教学运行机制的构建和改革问题[J].煤炭高等教育, 2001 (06) .
推进语文教学改革 篇2
基础教研室刘德敬
今天我要谈一谈课堂教学改革的问题,首先声明:课堂教学改革不是不要分数而是要更高的分数;不是不要升学率,而是要更高的升学率。
如果把学校比做工厂,那么其产品是什么?有人说是学生,还有人说是课堂,我赞同后者。我们老师是“生产者”,学生是“消费者”,“消费者”的需求是“生产者”努力的方向,我们建立的课堂也应该适应学生的发展。
通过教研室对各学校的教学视导,认为我县中小学当前课堂教学存的问题突出表现为以下三点:
1、新的课程理念不能落实到课堂教学的实践中去。主要表现为关注教材的多,关注可课标的少;关注知识传授的多,关注人的发展的少;教师包办代替的多,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少。
这也是最突出的问题。
2、课堂教学操作上的不规范现象。
主要表现为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思路不清晰,教学结构不合理,教学知识不正确,教学术语不专业,教学训练不严格。
3、校长缺乏对课堂教学过程的有效管理和指导。
主要表现在重结果考核,轻过程管理,校长把课分给老师,最后只跟教师要成绩,至于教师怎么教,可能就不管不问了。针对以上三个问题,提出三条对策,供大家参考。
一、影响课堂教学的几个理念
新课程提出了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老师常说:新课程理念好是好,就是教学实践中用不了。课程功能由“双基”变为“四基”。传统教学强调“双基”即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新课程强调“四基”即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能力、基本观念和态度。
基本能力即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现在的高考、中考,考查这四种能力的题目已屡见不鲜。
这是过程与方法的问题,是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不断探究、解疑而获得的能力。这里强调得是:老师的角色是导演,学生是演员;老师的角色是教练,学生是运动员。
关于基本观念和态度,就是三维目标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第一个理念: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教育应首先关注人,关注人的价值,关注人的情感,关注人性的完善。
著名特级教师,上海建平中学校长程红兵有过精辟的论述,他说:“教育,你本是对人而言的,并且是为人而进步的,你不把塑造美好的人性作为自己的最高目标,那还能做什么呢?” 在课堂上的表现:
1、语文课,导入精彩——提出问题——学生朗读,没过几分钟,老师拍手或敲桌子,学生停,老师说:“刚才大部分同学把课文朗读了一遍,下面我提问„„”
请问:你怎么知道大部分同学已读了一遍了?教师关注的是教案,而不是学生的体验和感受。
2、课堂上,老师提出问题或者学习目标,学生在认真自学,这时老师却一遍又一遍喋喋不休地提示,注意这,注意那„„,严重扰乱了学生的思路,说到底,以学生为主体,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十分淡薄。
3、中国的博士生带孩子到美国读书。一次数学考试,孩子把3+5=8写成了3+5=7,还有道题不会做,就在考卷上画了一只猫。老师批改卷子时,不仅评了数学分,而且也为猫打了80分。试卷拿回家,博士不理解,便与老师联系,请教为什么这样做,老师说:“学生数学题不会做,我可以教他,如果绘画的兴趣丢掉了,就再也找不回来了。”
他为什么能这样做?“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这样的观念使然。
4、“老师,我想量你的腰” 四十多岁,胖胖的老师。授课内容:厘米、分米和米
让学生测量桌子、铅笔和手臂的长度后,问:让我们再找出 别的东西测量一下吧?
一直未机会发言的小男孩说:老师,我想量量你的腰。老师看看自己的身材,有些尴尬,但还是轻声说:好啊,你来量吧!
小男孩:尺子在老师腰间翻了一番跟头,说出答案87厘米。师评:不错,量得认真,答案也接近。
还有其他办法更准确吗?
小女孩:用手,我一个手掌是11厘米。小手在老师腰间绕一圈后,说答案88厘米。
师评:很好。还有别的办法吗?
另一小男孩:老师,你把腰带解下来,用尺子量一量就知道了。
老师开怀大笑,且一边解下腰带,并指着腰带一处问学生,是从腰带扣量到这儿呢,还是量整条腰带的长呢?学生说是前者。那么好,来吧!这个小男孩是又高兴又神气,他认真地测量起来,老师提着裤子注视着。
关爱、民主、宽容、平等是这位老师的教育理念,这是一个教育家。
各位老师,如果我们的孩子也在这位老师的班里上课,该多么幸福啊。
第二个理念:对孩子的一生负责
1、对孩子的一学生负责,一个很主要的任务是帮助学生养 成很好的习惯。包括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
爱因斯坦说过一句俏皮话:
如果一个人忘记了在学校里所学的一切,剩下的就是教育。——就是习惯。
世界著名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有段名言: 播下行为的种子,收获习惯; 播下习惯的种子,收获性格; 播下性格的种子,收获命运;
可见,一个好的习惯是一种多么顽强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
从这个意义上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一个习惯的培养重在一个月,关键在头三天。没有训练就没有习惯,好习惯是训练出来的。
学生之间成绩差别,主要不是智力的差别,而是习惯的差别。成绩好的学生习惯:专心致志,有恒心,能坚持不懈,做事有条理等等;成绩不好的学生习惯:做事不专心,无条学理,粗心大意,丢三落四等等。
例:不少学校要求学生上早自习,可一些学生老是迟到。其实这是习惯的差别。习惯好的学生头天晚上把上衣、裤子、毛衣、袜子、鞋子等摆放有序,第二天早晨即使不开灯他也能迅速起床,穿戴整齐,无分钟就能到班里。习惯不好的学生睡觉时这些摆放无序,第二天早晨不是找不着袜子就是找不着鞋,要不把毛衣穿 反了,十分钟也出不了宿舍,所以他老迟到。
一位诺贝而奖获得者,在发表获奖感言之后,主持人问,你的能力是在哪个学校里学到的?他说,是在幼儿园里学到的!在那里,老师教我上学不能迟到,借了东西要记得还别人,要诚实,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尊敬老师,家长„„„„好习惯可以使人终生受益。
2、对孩子的一生负责,要夯实品德根基。
习惯是人生之基,智育是良好的思维习惯,德育是良好的行为习惯,素质教育更加体现在人的细小的行为上。
正如教育大家所说,智育不好是次品,身体不好是废品,德育不好是危险品。
我们要把学生培养成什么样的人?这关系到学生的成材方向。新课标的三维目标之一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其实就是指学生的思想、道德、人品,修养。中华文化都特别崇尚品德,古语说:有德有才,谓之圣贤;有德无才,谓之君子;有才无德,谓之小人。现代企业用人广告:有德有才,重用;有德无才,可用;有才无德,不用。可见,品德是多么重要!一个人在其他方面犯了错误,往往是可以原谅的,但如果在品德方面栽了跟头,再爬起来却很难。
在课堂上,老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一颦一笑,一个眼神,都在展示着教育理念。
我到一所中学去听一节九年级的语文课,讲的是法国作家莫 泊桑的作品《我的叔叔于勒》,讲到资本主义国家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他启发学生: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人与人之间有没有金钱关系?学生答:有。这时他本应该进一步启发:除此之外,还有别的吗?来引导学生认识人与人之间尤其是亲人之间还有比金钱更珍贵的亲情,父母与子女之间,兄弟姐妹之间,亲戚之间,血脉相连,生死与共,亲情无价。两者构成巨大反差,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主题。然而,鬼使神差,这位老师说:是啊,连我们社会主义国家人与人之间都离不开金钱关系,可见金钱关系多么重要啊!听到这里我的心陡然一震,我的同事啊,你可知道这句话将对学生产生怎样的影响?如果连亲情都变得麻木,有谁还在乎师生之情,朋友之情?也许这位老师是无意的,可对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负面影响是巨大的。
那么在今后的考试中尤其重要考试(中考、高考中),我们的学生流露出这样偏颇的金钱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将是致命的失误!国家选拔的是品德高尚,人格健全,积极进取,乐观向上的阳光男孩和超级女生,而不是一个小小年纪,就感情麻木,无所追求,目空一切,四体不勤的小皇帝和小公主。
四十岁以上的老师都知道,我们上中学那会儿,看得是《钢铁是怎么炼成的》,现在的有些孩子看得是《坏蛋是怎么炼成的》。前者书里有一段名言: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于人来说只有一次,因此,人的一生应该这样度过-------当一个人回首往事时,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这样,他在临死 的时候能够说,我把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人生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奋斗。这段话激励了中国几代人,成就了多少辉煌的人生!
曾在一个高中参加开学典礼,一个学生发言中的几句话打动了我,他说,作为学生在班里你不能用宽容和真诚与同学团结合作,和睦相处,工作以后,你能处理好和同事的关系吗?在学校你不能用勤奋和努力博得老师的青睐,工作以后,你能赢得领导的赏识吗?
良好的道德品质是人一生发展的基础。愿我们培养的学生德才兼备,身体健康!
第三个理念:保护学生的想像力。
没有想像力就没有创新,而培养创新精神是课堂教学改革的重点。
从一组数据来探讨这个问题,有人做过专门的研究,一般说来,一个国家建国35周年便有人可能获得诺贝尔奖:前苏联建国39年获得诺贝尔奖;捷克建国41年,波兰建国46年;巴基斯坦建国29年,印度建国30年都分别获得过诺贝尔奖。中国建国近60年,居然没有获得一个诺贝尔奖。
调查显示,经过教育,我们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不但没有得到加强,反而得到削弱。
1、大家可能听说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位大学教师曾经做了 一个对比实验,他用粉笔在黑板上点了一下,问大学生这是什么,大学生都说是“一个点”,此外再无任何说法;同样一问题问幼儿园里的小朋友,他们的答案丰富多彩,像天上的星星,像眼睛、像爆米花„„
我们常常不自觉地压抑学生的想像力,常常用规法和格式法压制学生。
比如:一说到太阳,学生会想到党的光辉,党的温暖;一说到春蚕蜡烛,学生会想到教师的无私奉献;一说到钟表,学生会想到时间的宝贵。
不能怪学生,我们应该扪心自问,学生是怎么被捆住想像的翅膀的?
诺贝尔奖获得者,著名物理学家杨振于教授讲过这样的话:我们的教学没有给学生以适当的位置,教师眼中没有学生,只有教案,几十人鲜活的生命围着死的教案转。
或许这就是我们的学生被捆住想像的翅膀的原因。
2、《角的初步认识》开放性试题:一张正方形纸片,剪去一个角,还有几个角?
沿对角线剪成一个三角形——3个角 沿一个角剪成一个梯形——4个角 剪成一个五边形——5个角
沿对应的两个角剪成扇形——1个角
沿对应的两个有剪成不规则的曲线,就有很多角。启发:对教材中的一些开放作业,再也不能不管不问了,要有布置、有落实。
二、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操作方法的探索
任何形式的课堂改革都要以提高成绩与否作为衡量标准,推荐两种课堂教学操作方法。
A、预习——展示——反馈(山东省茌平县杜郎口中学)预习——明确学习目标,生成课题的重难点并初步达成目标。展示——展示、交流预习的成果,进行知识的迁移运用和对感悟进行提炼提升。
反馈——即反思和总结,对预设的学习目标进行回归性检测。
注意;
① 校长如何引领教师大胆运用这种方法教学。分数高了,升学率高了,大家就理解了。
②预习阶段如何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巡视、督促检查、解难
③即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又不致于“满堂乱” ④反馈阶段如何加强“弱势群体”? 兵教兵、兵练兵、兵强兵
B、第二种:“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江苏洋思中学)教师先提示课堂教学目标,指导学生自学,暴露问题后,引导学生研讨解决,教师只作评定补充、更正,最后让学生当堂完成作业,经过严格的训练,形成能力。课堂六个环节:
揭示教学目标、指导学生自学、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检查学生自学的效果、学生讨论更正教师点拨、当堂训练。
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
注意:①校长如何引导教师从内心认识学生自学比教师讲学更能增强教学的有效性。
②如何落实和此方法相配套的制度。
兵教兵、兵练兵、兵强兵是大面积提高课堂效率的高效手段。
三、校长如何加强课堂教学过程的管理与指导
1、校长应成为研究者 ①学习
当前首要的是课标的学习,因为我们可以想像一个连课标都不了解的校长会对课堂教学带来多大的指导。
不但要学习课标,而且要研究课标。比如通过研究《语文课标》,明白了使学生逐步形成的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是语文教学的最高目标;”“语文课标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是语文教学的具体目标。仅此一点儿的理解,就会给校长指导教学带来很大的帮助!
②反思
孔子精辟论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贻。
比如:校长来说一句话:“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 是否反思过这句话的双刃剑,思之后,可改为:没有不可教育的学生,只有不善教育的老师。
2、让听课、评课、研课成为校和的主要工作。
只有走进课堂,你才能了解课堂,你才能管理和指导课堂。评课方法(六评)
一评老师伯基本功。普通话、板书等——业务素质
二评学生的精神面貌发言板书积极、投入程度——平时教师对学生的训练
三评教学设计。如教学目标、思咱、结构是否明确、清晰——反映备课情况
四评教学方法。教法、学法、处理突发问题的能力——教学艺术。
五评教学效果。学生收获了什么?
六评教师的民主思想和人文情怀。如对学生的态度,对后进生的关注,师生关系的和谐等。
3、让读书成为习惯。购买一些专业书籍。
我们对中小学课堂教学的调研还不够深入。对中小学课堂教学的认识还不够深刻,但我们坚信,只要我们有学习的态度,并勇于实践,不怕挫折,终究会取得突破。
著名特级教师,现任上海建平中学校长程红兵的有两句话送给大家,共勉!发展来源于否定,突破来源于批判。否定当下的问题,我们才能拥有未来;批判当下的缺憾,我们才能走出徘徊!
课堂教学改革迫在眉睫,万千学子翘首期盼快乐、高效、智慧的课堂,愿我们携起手来,共同谱写我县中小学课堂的新篇章!
最后,我用现代著名诗人汪国真的《路远山高》这首诗来结束今天的讲话。
如果大山召唤我 我就奔向大山 双手划破
索性让荆棘变成杜鹃 没有比脚更长的路 没有比人更高的山
扎实推进课堂教学改革 篇3
关键词:课堂教学改革;本科教育;人才培养
一个国家要有自己的梦想,一个人要有自己的梦想,一所大学更要有自己的梦想!我们川大人,不论是校长,还是每位师生员工,都有一个共同的梦想,就是希望把四川大学办成一所一流的研究型综合大学。
对于把四川大学办成一所什么样的大学这个命题,不论是从国家层面、社会层面,还是从我们每个师生员工的层面,都有自己不同的理解。实际上,从2010年开始,我自己就一直在思考这个命题。我认为,川大应该成为一所提供精英教育的大学,一所能提供每个学生找到真正适合自己教育的大学,一所能培养每个学生自由全面发展潜质与能力的大学。概括来讲,就是一所真正实施精英教育、个性化教育、全面发展教育的大学。要在短时间内实现这个目标并不简单,因为世界一流大学有很多的核心指标,要有很强的国际竞争力。但是,我们有足够的信心,也完全有条件、有能力,在未来几年把川大打造成国内本科教育最好的大学。
一、以课堂教学改革为抓手,实施国内最好的本科教育
什么是最好的本科教育?我认为,就川大而言,就是要实施精英教育、个性化教育、全面发展教育。什么是精英教育?精英教育不是贵族教育,不是培养少数尖子生的教育,而是将最好的课堂教学条件、课程体系和教学资源提供给每个学生,让每个学生都能公平地获得优质的教育资源。为了真正实施精英教育,四川大学实施了多项改革举措,比如全面推进“323+X”本科创新人才培养体系,专门成立吴玉章学院、基地班和基础学科拔尖试验班,实施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计划等。学校起初提出实施精英教育时,有些老师还不能完全理解,他们认为精英教育一般是在规模较小的学校才能实现,而我们川大的规模很大,所以要实施精英教育就很难。2014年10月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Michael Crow校长来学校访问时,他告诉我,亚利桑那州立大学有63000名学生、2800多名专任教师,是美国学生数量最多的大学之一,他们实施的本科教育就是精英教育。我们川大有6万名左右学生、4300多名专任教师,综合对比来看,我们同样可以实施精英教育。我认为,要真正实施精英教育,核心就是要抓住两点:第一,就是要有一批好老师;第二,就是要培养一批好学生。只要做到这两点,我们就能真正实施精英教育。
什么是好老师?好老师的标准是什么?我认为,好老师就是要品德高尚、教学优秀、学术卓越,这是好老师应具有的标准,也是我们未来建设高水平师资队伍的总目标。一个好老师首先要教学优秀,课堂教学要好。现在,我们有些老师的课学生很喜欢,老师在课堂上讲得很清楚、很明白,学生能顺利完成课后作业,考试也能考高分。这样的老师是不是一个大学的好老师呢?我认为,这种标准只适合做一个中学好老师的标准。因为一个大学的好老师在课堂上不只是要向学生传授知识,更应该教会学生怎么去运用知识、创造知识,引导学生去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这样的老师,才是一个大学的好老师。
那么,什么才是好学生?好学生的标准是什么?前不久诺贝尔奖得主丁肇中先生来学校演讲时,让我给他推荐几个优秀的川大学生去麻省理工学院深造。丁先生认为,优秀学生不一定是考试分数高的学生,而是要会提问题、会提好问题的学生。我想,一个好学生的标准至少应具备三条一是要通晓知识,也就是要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基础;二是要掌握科学的思维方式;三是要具有“三种能力”,即独立思考能力、创新创业能力、协作和社会担当能力。这三条标准应该是一体的,只有具备这三条标准的学生才是真正的好学生,才是真正的“学霸”。
要真正实施精英教育,四川大学的每位老师、每位学生都应知晓和践行在川大怎么当一个好老师、怎么做一个好学生。那么,最关键的突破口在哪里?我认为,这个突破口就是抓好课堂教学改革,使我们的老师都能真正成为一流大学的好老师,使我们培养的学生都能真正成为一流大学的好学生。正是基于这种想法,我校一直把课堂教学改革作为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突破口,从课堂教学改革抓起,为我们的老师能够成为“好老师”创造条件,也为我们能够培养出更多的“好学生”提供保障。
二、找准课堂教学改革的突破口
我校要建设一流大学,要真正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一流人才,不缺理念,也不缺口号,而是缺行动。这个行动的突破口就是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打破过去习惯于应试教育的课堂教学、习惯于标准答案的考试、习惯于“60分及格”的考核。
传统的应试教育有其优缺点,不能简单全盘否定。应试教育的优势就在于能让学生背很多知识、记很多内容,因为应试教育的考试就是考查学生背了多少、记了多少。同时,应试教育的缺点也很突出,就是培养的学生缺乏想象力、独立思考能力,更缺乏批判精神、科学的思维方式。大学教育应该更多地启发和培养学生的想象力、独立思考能力,要启迪学生的心灵,唤醒每个学生自身的潜质。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想象力,才是教育的本质所在。
实施课堂教学改革,不是单靠一个讲座或者提一个要求就能实现的,而是要通过每堂课45分钟的教学环节,去潜移默化地影响每个学生,去启发他们的想象力、批判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去真正体现教育的本质所在。所以,我校一直倡导实施高水平互动式、小班化课堂教学改革,从2010年开始就把新生编成25个人左右规模的小班(最少的12个人一个班),目前已经开设小班课7140门次,达到了全校总课程数的63%。在此基础上,学校鼓励老师实施启发式讲授、互动式交流、探究式讨论、非标准答案考试,鼓励师生在课堂上多交流互动、教学相长,启迪学生思维,引导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小班化课堂教学改革实施以后,老师的教学工作量翻了一番,学校的教学成本也翻了一番。我们认为,大学最核心的职能就是培养学生,我们把精力、经费用在学生身上是最值得的,也是最应该的。如果我校小班课能够达到全校总课程数的90%,那么,川大的教育就是真正高水平的精英教育。
在课堂教学改革中,我特别希望四川大学的两项改革能走在国内大学的前面:一个就是真正实施非标准答案考试,一个就是取消“60分及格”考核。长期以来,我国中小学都是实施标准答案的考试,很难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虽然大学的一些学科考试应当有标准答案,但考试本身应着重考查学生对答案的推理过程,看学生想了多少、思考了多少,而不是只要学生答案正确就给分。另外,在传统的标准答案考试模式中,学生平时存在逃课现象,在考试时还可能冒险去抄袭、舞弊。特别是,个别学生在考试中抄袭舞弊被发现,按学校规定要被开除学籍,但家长找学校申诉,认为孩子只是犯了错误,希望学校给孩子一次改正的机会。我每次看到这种情况心里很难受,希望类似的事情不要再发生。我想,如果采用非标准答案考试,主要考查学生的思考过程、推理过程,那么,即使学生带着书本、带着资料进考场也不一定能考高分,这样就消除了考试舞弊产生的条件,类似的校园不良现象也就很难发生。
实施非标准答案考试的前提是老师有能力设计非标准答案的试卷和题目,而不是直接从题库里抽几道题目拼凑成一张试卷。现在,有的老师习惯于直接从题库里抄题目,不到半小时就能组出一份试卷。这样的试卷用来考试,怎么能有好的效果?怎么能让学生去独立思考?反之,如果老师能多花点时间、精力,去精心设计非标准答案的题目,让学生同题给出不同的答案,学生就没有机会去抄袭、去舞弊,也就不会出现因抄袭、舞弊而被开除学籍的现象,学生在课堂上也就自然而然地认真听讲,也会按照老师的要求去认真查资料、去独立思考,也就不可能靠考前临时背一下,就能很容易拿到高分。所以,我们要真正培养基础知识扎实、思维方式科学,同时具有独立思考能力、善于想象创新的好学生,实施非标准答案考试是一个重要的改革举措。
在国外一流大学,老师在课堂上投入的时间和精力可能还不到国内大学老师的1/3,但在课外花的时间和精力却是国内大学老师的十几倍,因为国外大学老师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为互动式、启发式课堂教学,为非标准答案考试做准备。在每门课程开始时,他们都会对学生的每次考试、每次作业、每次讨论提出具体要求,每次下课还要给学生布置十几篇Nature、Science等高水平SCI学术杂志的参考文献,让学生自己去查阅,然后下次上课时老师提出问题,让学生来回答、讨论。我想,如果我国大学的老师都能像国外一流大学的老师一样,学生就不可能简单地靠背教材、记住课堂讲授内容就能拿到考试的高分。学生想要得高分,就不得不去图书馆熬夜查资料,不得不去认真学、独立思考,不得不去主动跟老师互动交流。同时,国外一流大学的考试都是非标准答案,如果学生给出的同一道题的答案一样,老师就不会给成绩,相关学生也就不可能通过这门课的考试。这样,学生之间不仅不会去抄袭、舞弊,而且还会相互比着学,形成一种你追我赶、竞相学习的氛围。
我一直在想,同样一门课,不同的老师去讲、去改试卷,就可能会给学生打不同的分数。上下几分的差异,并不能完全反映出一个学生真实的能力和水平,也不能完全反映出学生间的差距。所以,能不能改变过去这种学生学业考核评价体系?能不能打破一门课只要最后考试60分就算通过的“60分万岁”的考试制度?我们应鼓励老师从讲每门课开始,就把学生每次课堂讨论、每次课后作业、每次随堂测验,都按照一定的比例折算到总成绩当中,使学生期末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比例不超过30%。另外,以后学生的考试成绩也可以不打60分、70分,而是用A、B、C、D、E几个等级来评价。这样改革以后,如果过去考60分算“及格”的话,现在就不一定了,有可能是“不及格”。学生要想考试及格,就不得不去更加主动进取、不得不去主动学习、自发学习。
三、扎实推进课堂教学改革
首先,每位老师都能真正重视本科教育,加强教学投入。要做一名好老师,首先应该重视课堂教学,在做好学术研究的同时,把更多的时间、精力、爱心真正放到学生身上、放到教学工作上、放到搞好课堂教学上。作为一名大学老师,至少要做到品德好、教学好、学术好。如果教学做不好,肯定不是一个合格的大学老师。搞好教学就需要全身心投入,全身心投入就要真正花精力,真正把我们的课堂和讲台作为最神圣的地方,真正把能够给本科生上课作为一种荣誉的体现、作为一种崇高的岗位,增强上讲台的荣誉感、敬畏感和责任感。
从2015年开始,四川大学提高了新进教师的“门槛”,要求进入川大的每位老师都要具有博士学位,同时要力争具有海外交流或学习经历。在提高新进教师“门槛”基础上,我校还建立了新进教师专职博士后制度。新进教师由学校提供研究经费,经过专职博士后科研训练,达到副教授或副研究员的学术水平后,才能具有“学术身份”。新进老师在具有“学术身份”基础上,除了国家统一要求的“教师资格证”以外,还要再通过学校教师发展中心的课堂教学能力培训,拿到“课堂教学能力培训合格证”,才能进入教师队伍、才能上讲台,拥有“教学身份”。所以,我校每位新进老师都要具有“双证”和“双身份”以后,才能走上讲台给本科生上课。我校计划用5年左右的时间,在全校倡导和营造一种良好的环境氛围,即在川大,并不是任何人都能上讲台讲课;上讲台一定要品德高尚,一定要有良好的学术水平,同时更要有突出的教学能力,都要把上讲台作为一个神圣的事业,把给本科生上课作为一个崇高的荣誉。
其次,每位老师都能借鉴国际一流大学经验,努力推进课堂教学改革。这就要求每位老师能够真正下决心,改变过去的课堂教学方法。目前,专业知识更新速度快,学科结构调整速度快,如果还是一份教案讲5年、讲10年,怎么能适应新的变化?怎么能有好的课堂教学效果?所以,每位老师都应积极参与、推动学校的课堂教学改革,真正实施高水平互动式、小班化的课堂教学,实施启发式讲授、互动式交流、探究式讨论,真正实施非标准答案考试,打破过去“60分及格”的学生学业考评体系。比如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把学生分成几个不同的小组,要求每个小组都有自己的研究题目,让学生自己去推导答案、去论证自己的结论。通过这种课堂教学方式,不仅能教会学生学习知识,更能够促使学生去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去独立思考,还能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的精神。
真正搞好课堂教学并非易事。特别是要准确理解“非标准答案考试”真正内涵,不能过于简单地、僵化地把非标准答案考试等同于设计没有标准答案的题目。老师能设计出一套非标准答案的试卷,当然最好;如果暂时设计不了,出一道标准答案的考题也可以,但要注重考查学生推导结论的论证和思考过程,其实这也是一种非标准答案考试的形式。实际上,我们实施非标准答案考试,关键就是要把学生考核评价的标准从过去记住了多少东西、背下了多少东西,转变为学生理解了多少东西、掌握了多少东西、思考了多少东西,真正促使学生去独立思考,去拓展自己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
最后,每位老师都能真情关爱学生。我一直认为,一个老师最大的责任、最大的幸福,就是培养出好的学生;对一个老师最好的评价就是“桃李满天下”。要真正做到这一点,就需要老师们不只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多跟学生进行教与学的互动,多去指导、帮助学生,更应该在课后多跟学生交流、互动,这应是作为一个好老师的基本要求。国外一流大学的好老师,包括我们川大的好老师都是这样去做的。他们在课后都会通过邮件、微信、QQ,随时与学生交流、互动、讨论问题,不管是自己这门课上的问题,还是其他学习、生活方面的问题,都欢迎学生随时交流、提问。要做一位好老师,就应该在课内外多跟学生交流、互动,投入更多的精力、爱心去关心、关爱、教化学生。
过去,有些学生不敢向老师提问题,这是因为我们老师没有用自己的爱心去启发学生提问题,去鼓励学生在课内外多跟老师交流、讨论,去倡导学生异想天开。大多数高校都习惯于那种记工分的方式,简单用上了多少节课来计算每位老师的教学工作量、发课时费,进行相关考核。实际上,在课后去指导、启发学生,去跟学生交流、互动,也应是每位老师的基本职责。所以,实施小班化、互动式课堂教学改革的内涵,不应只是简单地体现在45分钟的课堂教学互动中,还应体现在课堂以外师生的互动、交流中。我一直说,教育是有生命的,教育的生命就在于爱心的传递,在于教与学的互动,在于情感的投入。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如果我们每位老师都与学生互动、交流,都能从一节课的45分钟,延长到一门课的全过程,延长到师生之间能够成为一辈子的好朋友,这样的师生互动才是教育的爱心所在、教育的生命所在。
教育就是用一棵树去摇动另一棵树,用一片云去推动另一片云,用一个心灵去唤醒另一个心灵。一个好老师不只是向学生传授知识,还应该教会学生怎么去运用知识、创造知识,更应该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格、品德,塑造正确的价值观念。所以,川大的每位老师都应把关爱学生作为第一责任,真正把每个学生都当做自己的孩子来关爱,在课堂内外都能主动投入更多的时间、精力跟学生交流、互动,把自己的知识、爱心传递给每个学生,真情关爱每个学生,用爱心去培养每个学生。
推进高中语文教学改革的设想 篇4
一、教学改革的基本设想
首先要强调语文学科的重要性。语文是进入社会以后, 人际沟通必不可少的工具学科, 学不好语文今后的生活将会出现“步履维艰”的困境。要强调课前预习, 坚持每节课前引导学生先思考所学内容, 提出思考性的问题, 坚持“不预习不讲课”。
第二, 课堂上, 鼓励学生多围绕课文相关内容进行提问, 让学生树立文本思想, 觉得有思路可循, 有话可说, 随时随地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同时引导学生多读、多看、多理解语言文字, 提高语言感悟能力和语文素养。教师要坚持每节课布置作业并及时检查、讲评。要求学生在完成作业的同时, 夯实基础知识。
第三, 作文始终是教学的重头戏。因此, 不仅要注重语言的输入能力也要注重语言的输出能力, 要求学生坚持记课堂笔记, 注意语言基础知识的积累。另外, 在平时要加强仿写训练, 从长句到语段到短文, 采取逐步推进的方法, 不断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在班级中开展“阅读小组”的视野拓展活动, 在班级形成你追我赶的活跃的学习氛围。
二、教学改革的预期效果
语文教学改革就是要使学生在教师的督促下形成重视语文、重视积累、按时完成作业的良好习惯。教师还要设法使学生养成朗读的习惯, 为语文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形成良好的语文学习氛围, 同时开拓学生的视野。
作文训练要降低对学生的要求, 从仿写入手, 循序渐进。教师在批改学生作业时应采取“针对文意, 倾心相谈”的面批方式, 鼓励学生敢说敢写, 这样学生的写作水平才会逐步提高。学生还应养成记课堂笔记的习惯, 经过日积月累的沉淀, 扎实学生的语文功底。
总之, 教师要摒弃以往“满堂灌”的教学方法, 树立以“学生为主体, 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想, 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 敢于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习。如, 在作文苦于无材料这一问题上, 鼓励学生多阅读, 学会观察生活, 再结合相关写作知识, 恰当使用写作方法, 一定会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19.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办法 篇5
我校教育教学工作以大力推行特色发展引领下的素质教育为目标,以新课程改革的实施为契机,以创新工作思路,改良管理机制,强势推进“三创一化”改革为手段,全面实行扁平式管理,彰显办学特色,打造陇上名校为目的,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稳中求进,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和新的突破。
一、课堂教学改革总目标
紧紧围绕“全面推进内涵发展,大力提升教学质量”的主题,精心打造以年级为主体的扁平式管理、学校德育教育、现代班级建设三个新模式,不断深化新课标下“6+6+1”学教练案课堂教学模式改革。通过课改,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思维的独立性,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更快提高;促进教师更新教育理念,转变教学方式,加快专业发展;培育具有校本特色的课堂教学模式,提高学校内涵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提升学校可持续发展能力,促进学校由规模发展向质量发展,由粗放发展向精细发展,由同质发展向特色发展,由模仿发展向创新发展的内涵式发展,;打造区域性竞争优势,为加快实现区域教育现代化提供保障。
二、课堂教学改革领导小组成员及职责
1、学校成立高效课堂教改实验领导小组,全面负责我校高效课 堂教改工作: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2、领导小组职责:
①负责对本校高效课堂教改实验的领导、组织,总体安排部署,确定工作方向,制定各种制度、职责、实验计划和实施方案。
②做好高效课堂教改实验宣传工作,具体组织对高效课堂教改理论的学习、研讨和执行,并做好推进教改实验的日常工作,认真组织教师的教改培训、教法研究等校本培训工作。
③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根据工作需要,及时召开专项教改实验工作会议。及时发现和反映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
三、课堂教学改革年级
七年级为重点、八年级为支点、九年级为试点
四、课堂教学改革基本原则
行政推动,以校为本,一元模式、多元发展,各方协同,务求实效
五、课堂教学改革基本策略:
宣传发动、培训强基、以点带面、分层推进
1、转变观念,强化培训;
2、摸查调研,强势推进;
3、课堂改革的一元化模式与学科教学的多元化发展相结合;
4、把“自上而下”的行政推动和“自下而上”的年级、学科发展的内在迫切需求相结合,结合学校的实际,不盲目照搬;
5、确立“先立后破,先试验后推广的原则;
6、建立比较完善的支持课改的保障体系,特别是建立促进课改的评价机制和物质保障机制。
六、课堂教学改革基本思路
典型示范、抓点带面、分类指导、分层推进、评价引领、督导保障
在整体思路上,凸显三个字:一个“点”:即选择试点、以点带面,分层推进;一个“稳”:既要积极主动,又要稳妥,稳中求进,不可盲目;一个“实”:务求实效,不追求表面的形式主义或热闹,也不是搞大跃进,对孩子负责,以提高课堂效率为根本。
重点处理好三个问题:
1、核心在追求课堂的教育教学质量,着力加大“洗脑”和培训(1)组织理论学习。(2)组织骨干教师培训。
(3)积极组织参加课改年级课改学科的课堂观摩。(3)有效组织好年级教研活动,选择优秀课例。
(4)实践先行。对试点的学科教学组织教师写好体会和反思。
2、决定在学校领导的引领。领导的决心、信心和教学领导力直接关系着课堂改革的推进力度
(1)组织学校领导思想动员(2)帮助学校策划推动课改的方案(3)组织外出参观学习(4)搭建平台交流
(5)组织参加校长培训和专题讲座
3、关键在教师对自我专业发展的追求。
对师德的教育,教师说到底是四个问题:一是内驱动力和工作的主动性的工作作风与工作心态;二是思想观念问题;三是学科素养问题;四是有效组织课堂的技术问题;普遍存在课堂育人的缺失,没有情感的课堂是乏味的,不符合课改的本质要求
七、课堂教学改革的实施步骤及措施:
(一)组织启动、转变观念阶段(现已完成)
1、召开全体教师会。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课改领导小组宣讲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要把全校教师的思想统一到教学改革上来,要深刻认识学习昌乐二中、杜郎口、洋思、衡水、魏书生等教改实验是关乎我校发展兴旺的大事,要在全校上下形成这样一种理念:学习杜郎口、洋思、衡水、魏书生等教改实验是全校工作的中心,一切围绕教改,一切服从和服务于教改。学习杜郎口、洋思、衡水、魏书生的模式不能一哄而上,本着先实验后推广的原则进行.
2、组织参与实验的教师认真学习昌乐二中、杜郎口、洋思、衡水、魏书生教学改革的经验,掌握其理论,理解其精髓,借鉴其方法。运用“拿来主义”,取其精华,为我所用.
①学校拿出一定时间,规定地点,适时地组织教师学习活动,向书本、向网络、向媒体、向他人、向课改学校。
②参加实验班的教师要做学习实践的排头兵。尤其是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要率先垂范,带头学、带头写、带头讲。同时相关领导要到各教研组蹲点指导。
③各教研组长组织本组教师依据学科特点进行理论学习探讨和观看杜郎口中学的教学片,带领本组成员到实验班参观学习,研究讨论,提出建议.
④各班主任要在本班中做好各种准备工作,比如介绍杜郎口、洋思、衡水学生的精神面貌、学习情况,讲解进行课堂教学改革给学生带来的好处等,使学生乐意接受改革,乐意改变自己。特别是全面掌握全班学生的思想状况和学习状况。
⑤政教处,学生会,及总务处应配合做好相关工作
(二)典型带动,模仿适应阶段 具体措施:
1、课改领导小组确定各学科年富力强、经验丰富的骨干教师承担此次课改实验,确定实验班级。课改领导包班听课,及时了解实验实施过程的困难,反馈有关存在问题,总结并推广优秀经验。
2、教导处以各年级各备课组为单位组织全体教师观摩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展示课,每周四下午定期召开全体教师高效课堂研讨会,开展教学评议和互动交流活动。
3、教师积极投入到高效课堂教改实验的探索、模仿、实践中去。划分学习小组,确定学术助理,选举学科长和小组长,并引导学生积极投入到各项学习展示中,加强教师的主导作用,及时对学生进行评价、引导。要求每一位参与教师及时总结反思,总结教改中的成功经验,提出存在的有关问题,以便于互相交流,共同提高。
(三)全面启动,熟练应用阶段
本阶段的总体目标为: 各年级、各学科教师在总结前一阶段经验的基础上,完善各种制度要求,各学科初步形成“6+6+1”的高效教学模式,全体教师对此种教学模式的认识进一步深入,并能熟练地在教学中加以运用。由对重视研究教法彻底转到重视研究学生的学法。
1、学习小组划分:改变传统的座位“秧田式”排列法,把教室的座位排成“围坐式”,由实验班班主任依据期末考试成绩排名,将全班学生划分为适当个数的学习小组.一般情况下,科学划分的学习小组便固定下来,适宜于各学科的课堂教学。建立学习小组间合作、竞争机制,实行捆绑式评比,各组都有各组的竞争口号,经常性评比,评比一次,奖优罚差,前2名发奖,对检测不过关的小组(平均分低于全班平均分)查找原因.
2.建立教师沟通交流机制,同科教师,同班教师要经常交流实验心得,成立教师论坛,召开围桌会议,共同探讨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3.领导小组成员要多听课,多与参与实验的老师和学生交流,帮助教师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采取一定的形式把优点,不足和改进意见随时反馈出来.
4.课堂的基本要求:
(1)课堂上,教师要让不同层面的学生都有参加教学活动的机会,尤其要更多地创造机会让低层次的学生参加活动。做到人人过关,不让一生掉队,要始终记住“从最后一名学生抓起”的教学要求。
(2)对于课堂上一时过不了关的部分同学,通过帮教结对,教师课余时间辅导解决,要求教师不把今日的事留到明天,坚决保证教学事务日日清,形成制度,养成习惯。
(3)教师必须提前候课,要把微笑带进课堂,把激励带进课堂,把竞争带进课堂。教师要把尊重的话语送给每一位学生,把和蔼的微笑和信任的眼光洒向每一位学生,用饱满的精神和积极的态度去赢得学生对教师的喜爱,让学生觉得教师有亲和力。
5.开展课改课观摩研讨活动。教师上好展示课、研讨课、示范课等。原则上,每人每周上一节展示课,各年级各备课组每周有一节研讨课。
6.毎学年定期召开全校教学大会,积极组织全校教师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大练兵活 动,每学期组织一次课堂教学改革优质课评选及观摩活动。
7.积极组织我校教师参加省市县各级各类学科课堂教学比赛,促进我校课堂教学模式的对外推介工作。
8.课改领导小组要强化组织指导工作,对全校教改进程进行调控,使其健康有序地向前推进。
9.参照分析,比较中提高。课堂教学改革效果以每期月考期中期末考试为参照,对各科目的优秀率、及格率、平均分及分数分布曲线进行对比,通过对比检验实施的效果
八、建立各种保障机制:
1.理论保障:每个学期,各校应有计划、分专题在推进课改过程中要组织好教师进行理论学习,并收集教师的学习体会
2.组织保障:建立各校推进课改的领导小组,做好学校整体推进的课改方案与整体思路;加强校内的推门听课、集体备课的检查与监督,加强校本教研的过程管理,组织好老师整理对观摩课的体会与反思
3.后勤保障:学校应做好支持课改的专项预算,更新相应的设备;区、镇对积极试点的学校给予相应的支持。
4.评价保障:一是调整学校的绩效方案,鼓励参与课改老师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指导试点教师对课改过程性的反思与提炼;二是学校根据《金塔县第三中学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做好对课堂的评价。
九、课堂教学改革的基本要求 1.整体谋划,周密部署
(1)制定学校课堂教学改革规划,为稳步推进课改准备各种条件。(2)树立课改标兵,发挥课改标兵的示范引领作用,增强教师课改意识。(3)全面推进金塔县第三中学“6+6+1”学教练案课堂教学模式,稳中思变、稳中求进。
(4)抓好学校的校本教研,落实推门听课和常规检查,重视围绕课堂改革的小课题研究;加强对教师转变教学方式的研讨。
(5)注重教师队伍建设和专业化发展的引领,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要身体力行投入课堂教学改革。
(6)抓好课改的评价机制和对课堂的评价机制
2.稳中求变,合理传承传统教学中的有效方式方法,并结合学科教学和学生的实际自觉植入课改新方式。3.围绕目标,通力合作,争取资源共享(1)、校内资源(2)、区域资源
(3)网上信息资源(4)专家资源:引进来、走出去
4.一元模式,多元尝试、务求实效。学校推行“6+6+1”学教练案课堂教学一元模式,鼓励教师在具体学科教学中进行多元尝试,在实践和借鉴的基础上,逐步探索相对成熟的课堂操作方式,引领教师在校本教研中学习课改理论、观摩课改案例,从跟帖、到临帖、再到破茧成熟的过程中完善和发展自己。
5.建立与课改相适应的校园文化建设,发展学校的特色和品位。注意校园文化的整体布局与规划,营造一个改善课堂、提高效率,学会学习、快乐学习的学习氛围。
6.完善教学管理机制,为提高教学质量护驾保底
为使学校教学管理由经验管理跃升到制度管理和科学管理,形成了“全方位、全过程、精细化、制度化、组织化、全员化”的跟踪管理模式,促进教风转变,为我校教学质量的稳定和提高构建制度和机制上的保证,使我校教学质量在制度和机制的框架约束下向着更高的目标层次迈进,避免教学质量的大起大落。学校及各年级每周强化并落实如下制度:
(1)管理人员周例会制度;
(2)教师过五关、赛三课、写三本制度;(3)班级目标责任制(4)集体备课制
(5)聚焦有效课堂,常态化开展“三课(骨干教师“挂牌课”教学改革“精品课”青年教师“锤炼课”)两活动(课堂大开放活动、教师亮相课活动)”
7.全面深化“三创一化”改革,力促校风、教风、班风、学风的转变,助力学校课堂教学改革。
(1)打造“扁平式”为主体的年级组管理实体建设新模式,增强教学精细化管理的实效性。学校遵循“低重心运行,高效率工作,走动式管理,近距离服务”的管理理念,实行扁平化管理,有效调动教学管理人员和广大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保证教学精细化管理真正落到实处。
(2)打造以“三爱”教育为主体,全面践行以《弟子规》为主旋律的学校德育教育新模式。学生思想品行、文明程度的提高促进了校风、学风的转变,促进了德、智、体、美、劳大发展。
(3)打造以互助小组为主体的现代班级建设新模式,有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班主任要按照现代班级建设策略,划分学习和行政小组,配备班级自主管理团队,制 定激励性评价晋级方案,拟定班级及个人奋斗目标,并倾力打造富有浓郁亲情特点的师生关系和生生关系。班级管理中将学生学习活动融入到了现代班级建设之中,要把学生学习活动和其他活动捆绑评价,要把个人与小组捆绑评价,激励学生时时、事事创先争优,时时、事事互助共进,促成良好班风、学风形成,调动学生在学习中争先创优的积极性。
如何有效推进数学教学改革 篇6
一、激发学生对于数学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我们应该注重这样的问题,我们应该采取适当的方法来激发学生对初中数学的兴趣,帮助学生从主观上建立起对于数学的兴趣,这样学生才能给够真正的乐于学习初中数学。初中数学知识点是比较繁多,包含的知识面也是比较广的,既包括三角形部分的几何知识,也包括这各种各样的多项式的解方程的问题。在课堂上激发学生兴趣的措施是各种各样的,初中的学生的好奇心是比较强烈的,我们可以设置一些相应的问题,通过这些问题的存在,诱导学生去积极思考,在课堂上学生就能够借着问题去思考。还可以根据我们实际的课堂内容设置一些积极的活动,提升学生兴趣,提高我们的课堂质量。
二、教师应该具有一定的专业水平
作为初中的数学教师,我们应该具备着对于初中数学知识的专业素养。这些专业的素养包括我们对于初中数学的理解能力,专业的教学能力等一系列的相关专业能力,因为初中数学并不是一个简单的课程,所以,在进行数学的教学的时候我们应该不但应该具备这些能力,同时还应该讲这些能力运用好,这样对于初中数学的教学才是有利的。专业素养的体现在教师对于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讲授的方法上,对于同样的数学知识,不同的教师的教学方法是不一样的,有经验的教师往往能够使用简练的语言就能表述好,学生也能够更加清晰地理解,对于稍显年轻的教师来说,教学的时候就显得比较手足无措,教学的效果就难以保证,教学专业水平的高低就在此表现出来了。教学技巧是每一个教师综合素质的重要体现,成熟的教学风格是指教师能够关心学生,把握教学内容,有教学的热情,较强的应用能力,丰富的专业知识都已经成熟,成熟的教学风格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育教学的工作质量。教师不仅仅是学生学习的传授者,同时也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教学不能够脱离研究与实践,否则会很容易就脱离教学,对自身的教育教学工作和教学的发展也十分的不利。因此,初中的数学教师要不断地探究实践,在教育教学中遇到的问题要及时寻找方法来解决,寻找问题所在的根源。掌握现代化的教学理念之后,也要结合自己的教育观念,来进行数学教育教学。初中的数学教师只要具有了一定的专业水平,就会对提升初中数学的教育教学质量起到积极作用,进一步提升初中数学教育的质量和效率。
三、注重教学方法的改观,运用到实际的教学中
教学方法的改观也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重视的一个方面。在传统的课堂中我们很多时候仅是单纯地讲课,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我们也是很少的重视。这样的情况对学生兴趣的激发是不利的,所以,我们应该采取一些新的教学方法来提高课堂氛围,增强师生的互动性,提升学生在数学课堂中的参与程度,保证课堂的氛围,这样才能够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教师在课堂上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我们教师是“领路人”,所以我们应该积极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比如在学习“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判别式”一节课程的时候,是在学生已经学过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并对的作用有所了解的基础上,来进一步研究它的作用的一个重要理论内容,它是前面知识的深化与总结,在整个中学数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既可以根据它来判断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情况,又可以为今后研究不等式、二次三项式、二次函数、二次曲线等奠定基础,并且可以解决许多其他综合性问题。通过这一节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观察、分析、归纳的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推理论证能力,并向学生渗透分类的数学思想,渗透数学的简洁美。在实际的教学中首先我们设置悬念,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我们可以这样对学生说:“我们已经学会了怎么解一元二次方程,但是我还有一项特殊技能,我随便拿到一个一元二次方程的题目,我不用具体地去解它,就能很快知道它根的大致情况。同学们可以随便地出两个题考考我。”这样学生会比较积极地出题目考老师,这时候我们可以让三名学生来做三道题目(1)(2)(3),我们进行下一步引导,在学生进行解题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在把系数代入求根公式之前,每题都是先确定了a、b、c的值,然后求出了的值,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学生多会回答:“它能决定方程是否可解。”由此可见:在解一元二次方程时,代数式起着重要的作用,显然我们可以根据值的符号来判断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情况,因此,我们把叫做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判别式,从而进一步揭示定理根据该公式的大小可以判断出根值的情况。这样一堂课下来,对于学生来说能够掌握得更好更多,我们的课堂氛围也能够得到保障,教学质量也就得到了相应的提高。
加强实践教学推进教学改革 篇7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是验证理论的唯一途径, 理论教学配合技能训练是人才培养的基本途径。
实践教学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教学环节, 能够培养学生运用所学基本知识进行工程设计的能力, 以及创造能力、开发能力、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实践训练, 提高技能水平, 才能够更好地实现教学培养与社会需求的对接, 因此在学生培养过程中应该不断加强实践环节的教学比重, 在学中做、做中学, 逐步实现实践教学常态化。
在高职教育过程中, 需要转变观念, 加强实践教学的投入。理论教学需要以应用为目的, 以“必需、够用”为度, 真正做到理论教学为实践能力的培养服务, 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通过不断加强实践教学的投入, 使学生能够通过在校的理论和实践学习达到企业的用人要求。
有效的实践教学
应用型人才需要有较强的专业技能, 而专业技能的培养与实践教学是紧密相连的。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职业素养、创新意识等能力的重要途径, 最能体现人才培养的应用型特色, 是高职高专教育的核心内涵之一, 因此一定要给予重视。
中原工学院软件学院于2004年开始专科招生, 2008年开始本科招生, 目前在校学生达到一千七百多人。学院在实践教学方面经过多年探索, 积累了一些有效经验, 逐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实践教学办学机制。学院主要采用强制学习与自主学习相结合、集中学习与分散学习相结合、校内学习与校外学习相结合等不同方法, 实现了较好的实践教学效果, 学生动手能力强, 普遍受到用人单位欢迎。
(一) 课内上机
一方面, 加大课内上机时数, 为学生争取更多的集中实践机会;另一方面, 尽可能采用上机考试, 进一步提高学生对实践学习的重视程度。通常情况下, 上机学时占该课程总学时的1/3~1/2。因为具有足够的课内上机时间, 学生的实践问题通常能够及时解决, 其获得的成就感也比较强。
(二) 实践训练
每个学期开学初, 进行为期1周到3周的实践课题, 目的是对前一学期所学的知识进行整合。为提高实训质量, 教师所带学生通常控制在30人以内。具体执行步骤如下: (1) 申报课题:任课教师于前一学期的第13~14周通过软件应用系统申报课题, 经管理员审核后的项目将提供给学生选报。 (2) 网上报名:前一学期第15~16周, 学生使用同一系统选报课题, 允许学生自带题目, 但需提前告知辅导教师并由教师登记到系统中。 (3) 指导教师与学生见面并分配任务:指导教师安排时间, 集中所带学生, 通过讲解课题使学生熟悉课题需求, 同组成员合作并分工, 了解自己的课题任务。 (4) 开始实践:新学期前三周安排为实训教学时间, 实训开始前首先需要为实训学生安排固定机房、机位, 项目辅导教师作为项目经理对课题进行组织协调并进行辅导。 (5) 中间检查:学院组织相关人员随机检查, 目的是进一步督促学生努力学习。 (6) 评价:带队教师验收学生系统后, 批改报告并给出成绩 (如图1所示) 。
学生从一年级到三年级经历五次实践课题的锻炼, 每一次实践课题紧密结合前一学期的理论学习, 对前一学期的学习内容进行巩固及整合, 所开展的实践课题逐层递进, 且各有侧重, 学生通过系统化训练, 积累了大量实践经验。
(三) IT行业社会实践
IT行业社会实践的教学目的是通过社会实践, 使学生了解IT行业技术发展趋势, 同时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语言表达等能力, 树立自信心, 提高个人综合能力和素质。
IT行业社会实践一参观IT企业, 目的是通过参观IT行业中的一些知名企业, 了解行业发展及企业需求, 明确学习目标。IT行业社会实践一般安排在一年级的第二学期中间, 学院分批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知名IT企业, 要求学生参观后写总结报告, 具体执行步骤如下: (1) 提出方案:教学执行部门提出参观方案, 包括参观时间、参观班级、带队教师、批改报告教师等。 (2) 联系公司:教学管理部门根据参观方案联系合适的IT公司。 (3) 进行参观:相关部门联系好车辆、确定好路线, 组织学生分批参观企业。 (4) 提交报告:参观结束后, 相关教师督促学生提交总结报告并给出成绩。
IT行业社会实践二二年级第二学期的暑假, 学生将被分散到全国各地, 进行为期2~3周的项目锻炼, 目的是提高学生专业技能, 积累实践经验。具体执行步骤如下: (1) 提出教学目标:教学执行部门根据学生学习程度, 提出关于实践项目的基本要求等。 (2) 提交教学方案:教学管理部门根据实践要求, 联系有关IT公司, 并要求对方提出执行方案。 (3) 学生报名:采用自愿的方式, 综合考虑公司情况、个人需求, 选择合适的单位。 (4) 实践:根据公司要求, 学生在培训地点开展实践学习。 (5) 评价:实践单位要提交实践报告, 并根据学生表现给出合理成绩及评价。
学生从一年级到二年级经历两次IT行业社会实践, 对软件行业有一定认识, 个人职业规划逐渐清晰。
(四) 软件工程实训、毕业设计
通过三年的在校专业学习, 软件工程专业的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软件开发经验, 在第四学年将继续进行系统的实践学习。作为实践教学年的第四年, 主要安排软件工程实训、毕业设计等实践教学工作。
软件工程实训安排在四年级的第一个学期进行, 主要目的是整合前三年的理论知识, 进一步提高团队合作能力及个人学习能力。考研的学生一般选择在学院进行软件工程实训, 其余大部分学生会选择合适的企业进行实习或者选择软件实训单位进行实训, 为顺利就业做准备, 部分学生在此期间亦顺利就业。
毕业设计是四年级的第二学期的主要实践课程, 也是大学期间最后一门实践课程。部分学生会自行联系在实习单位进行毕业设计, 毕业后正式工作;部分考研学生选择校内毕业设计, 一方面可以方便复习, 另一方面在学校可以尝试一些有研究性质的课题, 为另一阶段的学习做准备。应该说绝大部分学生都已经为毕业后的去向做好了准备。
经过五次实践课题、两次IT行业社会实践、软件工程实训及毕业设计的磨炼, 软件工程专业的学生已经完全胜任工作需要, 因此软件工程专业学生的就业不仅顺利, 而且满意。
(五) 其他实践活动
为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 拓展学生视野, 激发学习兴趣, 学院在不同学期安排有软件知识大赛、软件技能大赛、软件设计大赛、软件工程师讲座等活动, 同时采取要求所有学生每个学期必须完成90个学时的免费上机时数等措施, 进一步强化提升学生的实践技能。部分已毕业的学生表示, 软件学院实施的强制学生免费上机等措施是具有积极意义的。
存在的问题
(一) 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
实践环节执行过程中不可避免会涉及多个部门, 因此部门之间的沟通非常重要。一个阶段的工作结束必须以顺利交接给后一个部门为结束标志, 任何一个部门如果不能顺利交接都将直接影响整个实训教学工作的进展, 如校外实训教师的联系、报告及成绩的提交、课酬结算等环节同时涉及教学管理和教学执行等多部门, 因此各个部门之间需要及时联系, 互通信息, 保证过程畅通。
(二) 实训费用
一般来说, 通过学院联系的实训单位具有一定实力, 实训题目、学习环境相比高校更接近企业, 而且在企业学习, 学生的就业压力感通常会比较明显。各种因素都造成校外实训单位的实训效果比校内更好, 因此大部分学生更愿意选择企业实训。
但是由于学院不可能全部负担校外实训学生的实训费用, 这直接影响了学生对于实训单位的选择;对于不以盈利为目的的实训单位, 则更需要考虑如何才能吸引更优秀的学生;政府亦有责任出面引导或者给予政策倾斜。如何有效降低实训费用, 应是企业、政府、学校共同思考的问题。
(三) 师资
高校教师一般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和较好的口头表达能力, 但是因为长期脱离生产一线而表现出实践经验不足;企业工程师一般具有丰富的实际开发经验, 但是理论知识不足, 而且表达能力稍有欠缺。同时具备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且表达清晰的教师如凤毛麟角, 成为影响实训效果的“瓶颈”。
师资、设备、监督、沟通等任何一个环节都会影响到实践教学效果, 因此一定从各个方面抓教学、抓管理, 在教学过程中深入内涵建设, 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的, 为学生提供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为学生就业做足工作。
结语
作为校级软件工程特色专业实验点的软件学院, 得到了中原工学院大力资助, 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取得了一些成绩, 但也不可避免地存在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正视存在的问题, 不断改进, 在已有成绩的基础上不断努力, 软件学院将继续为学院, 为河南省, 为打造中原经济区而努力做出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
[1]贾晓辉, 韩玉民.加强校企合作, 推进实践教学[J].计算机教育, 2011 (7) :92-94.
[2]贾晓辉, 刘凤华, 郭清宇.软件工程专业实训基地的建设与实践[J].计算机教育, 2009 (8) :116-117, 109.
对推进初中语文教学改革的思考 篇8
一、当前初中语文教学现状简要分析
(一) 应试教育理念影响尚未完全消除
几十年来形成的应试教育理念, 并非素质教育一声令下就会灰飞烟灭的, 其或多或少还在影响着广大教师, 部分教师将工作的重点还是放在卷面成绩上, 对学生能力的发展没有充分兼顾, 或是兼顾不足, 导致教学改革推动乏力。
(二) 新型教学手段作用发挥有待提升
随着教学条件的改善, 现代化教学媒体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应当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但是有些教师因为自身运用能力不强, 或是思想上不够重视, 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在语文课堂上成为了瞎子的眼睛、聋子的耳朵——摆设, 教学设计中也没有充分体现出这一手段的重要性, 导致部分教师完全依靠口头讲解开展语文教学, 效果不理想。
(三) 学生学习主体地位体现存在短板
有些教师虽然在形式上响应课程改革的号召, 体现学生主体地位, 设计了一组不疼不痒的思考题, 但缺乏深度, 没有能够全面涵盖教学的重点难点, 只是走过场以体现形式上的相似, 实际作用并未完全发挥出来。
(四) 语文教学资源整合工作较为乏力
对于许多语文教师而言, 他们对课外活动的认识不够全面, 存在着重课内轻课外的现象, 没有能够将学生的兴趣爱好作为开展课外活动的参考依据, 尚未有效形成立体化教学体系。
二、深入贯彻新课改理念, 扎实推进初中语文教学改革
笔者在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中深切感受到, 不改革只有死路一条, 不改革就无法推动教学成效的提升和促进学生能力的提高。只有全面深刻地领悟新课程理念, 才能够扎实推进教学改革工作。
(一) 着眼学生全面发展, 推行“分数 + 等地 + 评语”综合考核评估
初中语文教学改革是为了走出应试模式的尴尬境地, 让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因此, 教师在教学设计与组织工作中, 要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避免以一张试卷论英雄的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评价。笔者在教学工作中推行分数 + 等地 + 评语相结合的综合评估体系, 既通过卷面检测考查学生的分数, 同时对朗读、背诵、理解、普通话发音等方面的能力要求进行过关考核, 以等低的方式评价学生在这些方面的学习状况。
(二) 发挥新型手段作用, 让初中语文教学更加生动形象
在初中语文教学工作中, 有了多媒体手段这样的教学资源, 广大教师更要强化教学研究, 使其作用体现出来。多媒体手段在初中语文课堂上具有营造氛围、补充信息、提高兴趣等方面的作用, 其中对语文教材内容进行形象化信息补充是最为显著的功能, 比如巍巍中山陵 (刘叙杰) 、凡尔赛宫 (吉祖英) 等建筑说明文的教学中, 学生往往感到枯燥, 因为他们缺乏直观的感知, 教师的讲解如同空中楼阁一般。对此, 教师可以发挥信息化媒体的作用, 从网络中搜集有关中山陵、凡尔赛宫的景观图片, 如果条件许可还可以选取视频短片, 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观察, 使他们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这些方面对于提高语文教学内容的生动性, 提高学生理解的深刻性等方面都具有积极的帮助。
(三) 体现学生主体地位, 以自主探究模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体现学生主体地位, 并非仅仅设置一些自主探究题, 而是要注重实际效果, 以探究题为线索, 扎实有效地引领学生开展探究, 并且相互交流、集聚智慧、加深理解, 实现知识点掌握和思维能力培养的双重目标, 这才是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精髓。笔者在《老山界》教学中, 将整篇课文的教学重难点提炼出来, 设计为一组思考题, 这样的思考题体现了对重难点的囊括, 同时也与整个教学流程相吻合, 切实有效地发挥作用。笔者要求学生在认真阅读课文、相互讨论的基础上, 总结本文的写作顺序, 研究翻越老山界“难”在哪里, 红军战士是怎样对待的, 体现了什么样的思想风格, 教材是如何刻画红军战士顽强意志和乐观形象的, 从哪些方面进行描写的, 你学到了哪些构思方面的技巧。这样的一组思考题在内容上涵盖了学习的难点重点, 从形式上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分析, 从拓展上既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的写作顺序、描写手法、刻画角度, 同时也结合教材内容进行写作技巧的感悟与提炼。这样的一组思考题以及探究活动, 对于提高学生理解效果作用非常明显。在学生进行分析研究的过程中, 笔者还注重指导点拨, 让学生全部动起来, 掌握知识、提高能力。
(四) 整合教学各类资源, 发挥立体教学模式对学生的促进功能
初中语文教学改革要立足课堂, 放眼课外, 尤其要利用课外资源, 将其整合、发掘、运用起来对课堂进行补充, 以弥补课堂时间、空间的限制。笔者在这一方面首先体现兴趣小组活动的作用, 组织引导学生在课外时间对语文学习内容进行探究, 让他们掌握语文学习的技巧方法, 深刻理解重点难点, 以及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思维分析能力、合作学习意识, 这对于语文教学成效的提升帮助较大。另一方面, 笔者还注重引导学生认真观察生活, 相互交流生活感知体会, 这对于丰富学生写作素材方面具有较大的帮助。另外, 各类竞赛活动、专题研究活动都是语文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师在课外组织这些类型的活动, 能够提高学生课堂学习掌握的效果, 锻炼学生语文综合能力。
综上所述,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 广大教师要深刻分析、认真反思, 针对教学不足进行全面优化, 从而实现语文教学成效的快速提升。
摘要:改革已经成为了语文教学工作深入推进的强大动力, 广大教师要深刻分析、认真反思, 针对教学不足进行全面优化, 从而实现语文教学成效的快速提升。本文对当前初中语文教学现状进行了简要分析, 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推进课程改革转变教学方式 篇9
一、变“组织教学”为“动机激发”
其目的是让学生在师生交往的情境中, 受到某种刺激, 对将要学习的内容产生需求的欲望, 进而形成学习的动机。学习动机是学生学习系统中重要的动力因素, 在学习过程中起着“核心”作用。没有学习动机, 就不会有积极主动的学习活动。学生的学习动机并不会无缘无故地产生, 而是要靠教师在师生的交往中去激发、去培养。实践证明, “目标激励法”、“表扬促进法”等等, 都是激发学习动机的好方法。
二、变“讲授知识”为“主动求知”
为了摆脱教师“生浇硬灌”的教学模式, 教师就必须让学生走到“舞台”的中心, 真正掌握学习的主动权, 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 应该淡化“讲台”, 让“教室”成为“学室”, 让学生主动求知。所谓“主动求知”就是学生能够根据自身的实际知识基础, 运用自己的学习方式, 积极探求蕴藏在教材内外的知识。教师应该为学生创造主动求索的情境, 让学生在自己的帮助与指导下主动积极地完成学习任务。在这一阶段, 要突出“自主求索”四个字。这就要求教师不能瞪着眼睛站在讲台上看着学生学习, 更不能再用一套讲义来应付全班学生不同的学习需要, 而应和颜悦色地走到学生之中, 帮助、引导学生学习。教师既要提问学生又要让学生提问, 让教学在彼此质疑、共同思考中展开, 让学生的学习在彼此交流、相互促进中深入。
三、变“巩固知识”为“自我表现”
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 教育就是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而课堂自我表现就是学生主体作用的一个最重要的方面。积极的自我表现不仅能对其学业产生帮助, 还有利于其积极学习态度的培养及综合发展情况的改善。所以, 教师要让学生免除机械记忆、重复练习之痛苦, 以自我表现的形式, 一方面消化、深化知识, 并内化成自身素质, 另一方面凸现主体、张扬个性、加强合作, 养成活泼自信的品格和团结协作的精神。在这一阶段, 要在“动”字上下工夫, 要力求做到身动、心动、人人动。为了达到这一要求, 教师可以采用或模拟表演分工对抗辩论, 或演讲朗诵, 或趣味游戏等形式来鼓励学生动。让学生在动中学, 在学中动, 在自动中战胜自我, 发展自我, 在他动中发现不足, 弥补不足。
四、变“运用知识”为“实践创新”
其目的是让学生打破书本的局限, 突破经验教训的禁锢, 不做知识的奴隶, 不做教师驱赶的绵羊, 着力培养自己求异、求新的创新思维和敢疑、敢闯的创新精神。从学习过程的整体上看, 这一阶段是实施全过程的归宿环节, 前三个阶段的活动都是在为这个阶段的完成蓄积力量。一堂课的学习活动是否成功, 关键要看这个阶段的质量。因为只有搞好了这一阶段的活动, 才能让学生的学习产生实质性的变化, 才能达到教学就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的目的。因此, 教师在这一阶段要做“探险队长”、“突围队长”, 打破常规, 运用一些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来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
五、变“检查知识”为“互相交流”
推进语文教学改革 篇10
1.导入环节做铺垫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一个好的导入可以在较短时间内将学生的注意力与兴趣点集中于具体的教学内容上, 引发学生的关注,激活学生思维,从而使学生围绕具体的教学内容展开主动而积极的学习。正如特级教师于漪老师所说:在课堂教学中要激发学生兴趣,首先应抓住导入新课的环节,一开始就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微课短小精悍,针对性强,体现着教师的精心构思与巧妙安排,其形式更灵活,更加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与思维特点, 能够以小学生所喜爱的内容与形式呈现教学信息,这不失为一种有效的导入方法。
如在学习《东方之珠》一课时,由于小学生并没有去过香港,因此在小学生脑中香港是一个概念, 只是一个繁华而美丽的地方, 但并没有直观而深刻的了解。如果单刀直入进行文章的阅读,则无法激发学生的阅读激情与动力,这样的阅读自然是枯燥无趣、单调而低效的。为此教师可以利用微课介绍香港,以简练的文字、优美的画面、动听的音乐向学生直观而动态地展现浪平沙细、阳光和煦的浅水湾,举世闻名的海洋公园,全港三大闹市之一的铜锣湾,让学生展示夜晚美丽的香港。这样的展示更加直观,更有动态感,学生如临其境,亲身感受着香港这颗无比璀璨的“东方之珠”。所带给学生的是视觉、听觉等感官的综合刺激,更能带给学生愉悦感与自豪感, 这样的导入更加直观, 更加巧妙, 自然可以在最短时间内将学生的思维与注意力集中于文章上,从而使学生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进而展开一系列主动而积极的学习行为,从而为教学的成功打下坚实基础。
2.突破重难点 ,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
语文学科具有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特点, 传统教学只重工具性,将语文课上成了单纯的认字学文课,现代语文教学更加重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更加重视学生审美情趣与人文情怀的培养,关注学生素养与能力的整体提高。微课将一个较为复杂的知识点分解成几个小知识点,这样针对性更强,更重要的是不再只是单纯的文字描述,而是以图文声像传递教学信息,将学生带入图文并茂、声像俱全的教学情境之中,实现了学生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这样更能激活学生思维,激发学生想象,让学生观其形,闻其声,会其意,从而实现学生对文本的深刻理解,让学生感受到文字的无穷魅力,感受作者情感的真挚,这样更加利于学生审美能力、阅读水平与写作水平的整体提高。
如在学习《北大荒的秋天》一课时,教学重点在于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有感情地朗读,教学难点在于引导学生感受北大荒秋天景色之美,物产之丰,在品味语言的过程中感受作者简练的表达方式。如果只是教师单纯地语言讲解,则对于小学三年级的学生来说理解起来具有很大难度, 并不能圆满地实现教学目标。此时教师就可以利用微课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教师提前从网上收集北大荒秋天的相关资料,如图片、视频等,在教师的精心设计与巧妙安排下制作成精美的微课, 向学生展现北大荒的秋景图,并配以富有感情的课文朗读录音,将文章中所描写的流云、小河、原野真实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将学生带入真实的情境, 将作者用文字所描绘的北大荒秋天的美丽转换成生动而优美的图片与视频, 流云是动的, 小河是动的,原野上的大豆在摇动,高粱在演唱。这样才能让学生切身感受到北大荒秋天那喜人的美丽,激起学生对秋的喜爱,从而使学生的朗读更加富有感情色彩; 让学生感受到北大荒秋天景色之美、物产之丰,体会到作者用词的简练、生动与巧妙,这些都是传统教学所难以取得的。
3.拓展延伸 ,提高学生整体水平
学习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生活即教育日益深入人心这正是推进教学改革的重要方面。语文教学不能只是局限于教材,而是要向课外拓展与延伸,将语文引向宽广的现实生活空间。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我们要本着课内学方法,课外求发展的教学理念充分运用微课这种新生的课程教学资源,将学生的阅读视野引向宽广的课外, 让学生可以接触到更为丰富的阅读材料,这样更加利于学生阅读视野的开阔,阅读知识的增长,以及阅读水平的提高。如在学完《北大荒的秋天》,教师可以与学生一起制作寻找秋天的足迹的微课视频, 让学生结合文章走进生活, 走进大自然, 亲身感受秋天的气息与脚步,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秋天,用自己的双手描绘秋天。这样就可以将学生的思维延伸到课外, 带领学生走进宽广的现实生活去寻找秋天,更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究热情,促进学生阅读水平、观察能力等的全面提高。同时让学生收集历代文人墨客描写秋的诗词等,将这些材料集中在一起,师生一起展开认真的分析、充分的交流与激烈的讨论。这样的活动给予了学生更宽广的空间,学生的学习与认知不再局限于教室与教材,学生通过对这些诗词作品等的分析既可以从中领略到秋的喜悦与美丽,又可以在分析与比较中掌握不同的写作方法与技巧。这样更能开阔学生视野,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素材,更加利于学生写作水平、口语水平与阅读水平的提升。
微课是信息化时代的一种新生教学资源, 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手段。教师要结合学生实际学情制作最简约、最实用的微课,将微课有效运用于教学的整个过程中,让整个语文教学因微课的加入而变得生动活泼,富有情趣性与审美性,这必将会给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带来更多便利条件, 更好地为学生的学服务, 从而引导学生以主体身份展开一系列主动的思考与积极的探究,在探究中成为知识的构建者和学习的主人。
摘要:微课是一种新生的教学资源,其时间短,针对性强,主要讲述一个知识点。将微课运用于教学之中,更能为学生的自主探究提供便利条件,激发学生更大的学习热情与探究动机,更能让学生入情入境,更加利于教学重难点的突破;可以将学生的学习引向宽广的空间,这正是语文教学改革的重要手段。
推进语文教学改革 篇11
关键词:创新;改革;初中体育;教学
初中体育教学是新课标所重点强调发展的对象,体育教学旨在提升学生的体育锻炼能力,使学生养成锻炼身体的好习惯,开展全民健身、阳光健身,帮助储存充分的精力以备战今后更加困难的智力挑战。但是,实际上的初中体育教学一直处于效率低下、课堂散漫、教学手段陈旧、学生提不起兴趣的窘境中,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学校和教师对学生群体分析的不细致、对新课标体育教学要求研究不透彻。要想与现阶段素质教学的要求和目标相符合,就必须根据初中生自身的特点和教学实际出发,对新课标教学要求作出透彻细致的研究,因材施教,引导学生探究体育锻炼的魅力,使学生发自内心对体育感兴趣,创新体育课堂教学手段,引用多种教学方法,从而促进体育教学的顺利开展。
一、初中體育改革创新的立足点
1.有效的教学情境和教学氛围
初中任何学科的教学都离不开有效教学情境的创建和教学氛围的烘托。教学情境的建设是指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用一种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展现在大家面前,帮助并促进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和理解。总的来说,课堂教学的组成包括教师和学生两大群体,教师肩负着引导学生、带领学生的责任,而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很大一部分要靠建设的课堂氛围与教学情境来支撑,这些内容的设计能够帮助学生将新旧知识联系到一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促进体育课堂教学环节的顺利开展。
2.师生之间的交流与信息反馈
教师的任务是最大程度地将知识传授给学生,在知识传授的过程中,只靠教师单方面的知识传输是无法达成教学效果的,必须包含学生对信息的反馈。所谓信息反馈,即学生将是否理解课堂上教授的体育知识、自己哪里不懂、是否适应教师的授课形式等信息反馈给教师,让教师能够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做出教学调整方案,找到最适合学生的教学手段,共同促进初中体育教学的改革创新。
3.将目标空间作为教学开展的重点
新课标强调要培养初中生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而在自主学习探究的过程中,教师要给学生提供具体的目标和实现目标的空间,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将目标空间作为教学开展的重点。教师应该处于引导者的位置为学生设置目标、引导学生总结规律,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新知识的条件,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与自我探索能力,而不是直接告诉学生真理的内容和规律。
二、初中体育教学方法的创新研究
新课标的提出给初中体育教学带来了新的要求和新的条件,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手段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有效途径,当今初中体育教学必须结合自身情况,从不同的教学方法中找到最适合自己的一种或是多种方法交叉结合,为学生打造创新性、多元化的现代体育课堂。
1.实行分层教学,因材施教
分层教学的实施已经不是什么新鲜的事情,分层教学是一种根据学生的不同学习能力、身体素质而分别开展的教学手段,可以说分层教学很好地体现了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在很多学校,一到体育课的时间,就经常可以看到操场上散漫的队伍和学生不情愿的表情,很多学生得不到自己喜欢的体育锻炼,兴趣被整体教学所压制。而分层教学是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开展的教学,有针对性的教学使得所有学生的愿望都有机会得到满足,在素质平等的小组内,学生的特长得到充分发挥,对体育课的兴趣也会大大提升。
2.用有趣的竞赛促进教学开展
初中生说到底还是孩子,对玩耍的热情还没有完全熄灭。因此在初中体育教学的设计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初中生的这一年龄特点,适当引入游戏竞赛的教学形式,比如说可以组织一场篮球运球赛,让学生在运球的同时掌握到技巧并体验到学习之余的乐趣;或者开展体育知识竞答,以小组的形式进行知识竞答,给答对更多题目的小组自由时间的奖励等。
3.循循善诱、激励学生找到体育锻炼的自信
许多学生之所以不喜欢上体育课,不是因为真的不喜欢,而是自身的身体素质不够高或是出于没有自信,不能顺利开展自己喜欢的体育锻炼。这时,教师要及时给学生加油打气,细心教授学生体育锻炼的要领和原则,循循善诱,用激励的话语给学生制造动力,鼓舞学生大胆尝试新的挑战,激发每一名学生的运动天赋,让体育课堂变成学生自由放松身心的舞台。
4.教师要打入学生内部,促进课堂氛围变得和谐轻松
体育教学不像其他学科那样严谨、不苟言笑,初中体育教师应该毫不吝啬地打入学生内部,做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的朋友,给学生亲切的指导和诚挚的关怀,让学生感受到来自体育教师的关心和爱护,用个人魅力吸引学生对体育课产生更多关心和兴趣。在体育课堂上,教师应该用活泼的语气和教学风格放松学生的身心,给学生新鲜的上课体验。
5.建立多元化的公平评价机制
初中体育课程的最终考核象征着学生在一学期内取得的体育学习成果,但是许多学校的考核机制古板陈旧,只看一纸试卷上的分数而不注重学生实际的课堂表现。新课标要求对学生的体育考核必须综合考虑学生的各方面表现,包括学习态度、课堂表现、展示成果、知识掌握程度等,要建立多元化的考核机制,将学生的体育成绩分割成多个部分,最终按照比例进行最终计算,还学生一个最公平的评价结果。
综上所述,新课标的开展为学生自我个性的发挥提供了宽广的平台,因此教师必须结合学生自身的特点和兴趣设计体育教学,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开阔学生的视野,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教学资源。初中体育教师必须与时俱进,从自身出发,改善自身的教学误区,树立先进的教学理念,完善教学手段,用亲切和蔼的教学风格吸引学生,给学生加油打气,帮助学生找回体育锻炼的信心,最终促进体育教学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叶征寅.新课标理念下初中体育的创新性教学研究[J].才智,2013(28).
[2]岳江瑞.新课改理念下的初中体育教学探讨[J].考试周刊,2013(61).
推进语文教学改革 篇12
1. 有目标
有目标, 就是每节课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或有对教学目标的准确定位。怎样才能对教学目标准确定位呢?就宏观教学而言, 教师全面理解课程标准, 深入钻研教材内容, 全面把握教材编写意图, 善于把书本知识放到生活世界中去理解, 学会把生活世界中的信息转化为鲜活的课程资源, 在教学设计时才能对教学目标进行准确定位。就具体的教学内容而言, 要学生掌握哪些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哪方面的能力、重点训练学生的哪种思维、教给学生哪种方法、让学生受到什么样的教育等, 教师都必须做到心中有数, 才能使教学目标定位更加准确, 使教学流程安排更加科学, 使师生活动设计更加巧妙, 使教学过程运行更加高效。
2. 有精讲
有精讲, 就是每节课有教师的精讲导学。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是不可能不讲的, 没有教师的讲, 学生的学就可能陷入盲目的境地, 就不可能产生高效的学习效果, 但什么时候讲、讲什么、怎样讲、讲多广、讲多深是有讲究的。由于教学是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的一个动态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 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 丰富教学内容, 求得新的发现, 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 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教学过程中, 教师讲什么才能做到精讲呢?一讲方法技巧, 即有效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 为学生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二讲重点, 即重点内容重点讲, 以利抓住主要矛盾, 突出教学重点, 实现教学目标;三讲难点, 即难点内容分解讲, 要做到化难为易、化繁为简, 为学生搭建解决问题的阶梯, 使学生对疑难问题有“柳暗花明”之感;四讲关键, 即关键问题反复讲, 使学生理解深、掌握透、用得活, 避免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只知其笪罗平县教育局教研室杨泽学表、不知其里, 增强学生对知识的感悟能力;五讲联系点, 即联系点联系讲, 要把与之相关联的知识、与之相关联的学科及生产生活实际有机结合起来, 把“死”的知识教“活”, 把表面孤立的知识有机地整合起来, 逐步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六讲易混点, 即学生容易混淆的知识点要准确讲, 使之清楚、明白, 让学生真正理解相关知识的内涵和外延, 避免对相关知识的混淆, 增强对知识的分辨能力;七讲易错点, 即学生经常出错的知识点要对比讲, 要让学生不在同一点上犯同样的错误, 增强学生辨别真伪的能力。
3. 有互动
有互动, 就是每节课有师生的有效交往互动。新课程强调, 没有交往, 就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教学。在指导学生的互动中, 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养成相互尊重和学会倾听的习惯, 注意引导学生学会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别人的观点和用发展的眼光来吸纳别人的意见、完善自己的观点等。在师生交往互动中, 教师要真心放下架子、走下讲台与学生平等交流, 和学生形成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改变过去那种太多的“传话”和“独白”的方式, 使“知识在对话中生成, 在交往中重组, 在共享中倍增”、使师生智慧在互动中增值, 成为展开生命活动和精神生活的“理想世界”。同时, 教师能从与学生的交流中捕捉到有用的信息, 及时生成动态的课程资源, 使教学过程超越“预设”的制约, 体现“生成”的意义, 让课堂充满活力、充满智慧、充满情趣, 使师生互动真正成为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实现教学目标的“催化剂”。
引发互动的核心就在于教师能科学地设计课堂问题。教学过程中的问题, 是引发学生积极思考, 体现教师主导作用和教学机智的基础。围绕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设计高质量的课堂问题, 是实施有效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必须重点思考的问题之一, 是实施“四有”课堂教学模式、深化新课程改革,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与展示学习成果的关键。但问题设计要有启发性、延伸性, 体现效率性, 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具体而言, 课堂教学问题设计要力求做到科学性、可接受性、导向性、新奇性、生成性、联系性、启发性、适宜性和评价性等的有机统一, 才能增强课堂问题的效能性和价值性。
4. 有训练
有训练, 就是每节课有高效的课堂训练。这一环节既是对“满堂灌”教学的革命, 也是避免课后“题海战”的良方。一堂好课, 不在于它有条不紊, 不在于它流畅顺达, 不在于教师发挥得淋漓尽致, 不在于课堂气氛高潮迭起……而在于它是否真正地让学生练习和实践。
高效课堂训练的关键, 在课堂练习设计的精妙上。怎样才能设计出精妙的课堂练习呢?一是课堂练习的设计要有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与强化, 以增强课堂训练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二是课堂练习的设计要体现多元化的训练方式, 使学生的听、说、读、写、思、议与实践操作等多方面的能力得到有效训练;三是课堂练习的设计要有一定的梯度, 以保证不同层次的学生均有适合自己的课堂练习;四是课堂练习的设计要兼顾基础性、实践性、科学性、灵活性、综合性, 才有利于对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和训练;五是课堂练习的设计要注重知识的有机整合, 突出新旧知识的联系、学科知识的联系和生活世界的联系, 才能增长学生的智慧、“活化”学生的知识、拓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能力。
二、推进“四有”课堂教学模式的策略措施
1. 强化校本培训
切实抓好校本培训工作, 不断提升教师的理论水平和专业素养, 增强教师对“四有”课堂教学模式各个环节的全面理解, 是确保“四有”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取得成效的关键所在。把“推进‘四有’课堂教学模式改革”作为开展校本培训的主题, 切实抓好理论学习、个人反思、问题生成、自主研修、同伴互助等各项工作, 必然能为深入推进“四有”课堂教学模式实验工作注入生机与活力。
2. 骨干教师引领
面对一种新生事物, 很难让所有教师同步认可, 更不可能让全体教师“齐步走”。要让教师们改变长久形成的惯性、运用自如的“模式”, 绝不是一纸公文就能迎刃而解的事情。要使教师们对“四有”课堂教学模式从认同到实践, 从实践到主动探索提升, 关键问题就在于实验学校要能精心挑选部分专业素质好、吸纳新信息快、敢于改革、善于创新的教师, 让他们成为推进“四有”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先行者、“领头雁”, 让他们用智慧和实践率先耕织一片样板、做出一个示范, 进而引领全校教师共同撑起一片课堂教学改革的蓝天。
3. 抓实教学常规
夯实各项教学常规, 是学校教学工作顺利开展、取得成效的奠基工程。为确保“四有”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顺利推进, 备课、课堂教学、课堂训练题的设计与点评、对学生的答疑与辅导、对教学效果的检测与评价等各个常规环节均要紧紧围绕“四有”展开, 通过过程管理的有效性, 推进“四有”课堂教学模式的有效实施, 确保实验结果的精彩与丰硕。
4. 落实教研活动
教研活动是学校各学科教研组教师对教育教学理论进行学习, 对教育教学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探索、研究, 对实践经验的总结提炼等的常规活动。教研活动围绕“四有”核心开展, 一方面为“四有”课堂教学模式的有效推进寻求理论支撑, 用现代教育理念为课堂教学改革引路、导航;另一方面通过同伴互助的方式, 解决教学实践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通过一个个实际问题的解决, 使本教学模式得到进一步改进完善, 不断打造充满生命活力的促进学生快乐学习、健康成长的绿色课堂。
5. 分层教学
【推进语文教学改革】推荐阅读:
扎实推进课堂教学改革08-25
孝义九中稳步推进课堂教学改革11-29
加强数学实验教学 推进新课程改革09-02
转变观念 提升能力 不断推进课堂教学改革12-15
推进小学语文基础教育论文07-27
歧山小学推进高效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方案06-16
关于全面推进一体化教学改革的实施意见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