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爱点亮心中的灯

2025-01-03

用爱点亮心中的灯(共4篇)

用爱点亮心中的灯 篇1

九年前,暑后开学不久,我被学校指派到徐州学习,有幸听了于永正老师的一节课——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的《小稻秧脱险记》。于永正老师摒弃了烦琐分析的套路,在“强化诵读,注重感悟”方面做了一些大胆探索。于老师联系语境、情境理解词的方法,指导学生感悟读书的巧妙之处,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就像一盏导航灯,一直启迪我在语文教学之路前行。

一、词语可以这样教

初读阶段,于老师让学生一边读文,一边把不懂的词语画下来。然后,把他们不懂的词语写在小黑板上。学生很难理解的词语有 :“一拥而上、气势汹汹、蛮不讲理、不由分说、警觉、收拾”。

师 :读到这里,我想,“气势汹汹”、“蛮不讲理”、“一拥而上”肯定懂了。谁知道“气势汹汹”是什么意思?

(老师喊了几位举手的同学到前面来)

师 :这几位同学都懂了,没有懂的同学请看我们表演 :我当小稻秧,你们几个当杂草。杂草把小稻秧团团围住,你们应该怎么站?

(学生从四面把老师围住,笑声)

师 :你们要干什么?

生 :快把营养交出来。(声音低)

师 :你们没有读懂。要凶,声音要大,把腰叉起来。生 :(卡腰,大声,凶恶地)快把营养交出来!

师 :我们刚搬到大田不久,正需要营养,怎么能交给你们呢?

(学生不知所措)

师 :(问全体同学)他们应干什么?

生 :他们应上前抢营养。

师 :对,要抢。营养在地里,快!

“(杂草们”一拥而上,抢起了营养。稻秧没精打采地垂下了头,下面的学生哈哈大笑)

师 :杂草厉害不厉害?凶不凶?

生 :(厉害,凶)这就是“气势汹汹”。杂草野蛮不野蛮?

生 :(野蛮)讲理不讲理?(生 :不讲理)这就叫“蛮不讲理”。

杂草让小稻秧发言吗?(生 :不让)这就叫“不由分说”。各位“杂草”请回去。(笑声)

(老师拿下小黑板,学生读上面的词语 :气势汹汹、蛮不讲理、不由分说)

于老师对这几个词语的理解处理得很高明。高明就高明在不是老师一厢情愿地去灌输,而是借助情境启发学生去自悟。我在听这节课之前,对词语的教学,常常是将参考书或词典上的解释一字不漏地抄给学生,让学生死记硬背,以便在考试时不丢分。这样做既加重了学生负担,实际效果也不好。于老师进行词义教学,就是让学生在词语和情境、语境之间建立起联系。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尊重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又把词语的理解处理得恰到好处。一路走来,那“杂草”围着“小稻秧”的情景一直铭记在我的脑海里,一直在影响着我。

二、朗读可以这样导

在学生联系课文来理解词语“收拾“后,于老师让学生把小稻秧的话读一读。

师 :谁能把杂草的话读一读,让人感到它已经是有气无力了?

生 :“完了,我们都喘不过气来了。”(声音大)

师 :你没有完,(学生笑)再喷洒两遍。

生 :“完了,……我们……都喘不过气来了。”(学生喘着气读)

师 :我听到你喘气了,但是声音仍然很大。说话的声音这么大能完吗?(学生笑)

生 :(小声地)“完了,我们都喘不过气来了。”

师 :好,掌声鼓励。(学生鼓掌)这就是“有气无力”,读——

(学生读“有气无力”)

于老师没有教学生,而是在学生读的过程中评价 :“声音大”、“再喷洒两遍(农药)”,学生的朗读才断断续续地低下来 :“完了……我们……都喘不过气来了。”

于老师让学生感悟,在感悟不到之处,为学生创设了感悟语言文字运用的情境,让学生在反复吟咏文本的过程中加以体验、感悟,需要学生放飞自己想象的翅膀,透过语言文字本身去探究意韵。在语文实践中悟得真切,学生才习得了语文的技能,使语文素养得到提高。

三、依“葫芦”画“瓢”

几年来,我阅读了于老师的《于永正课堂教学教例与经验》、《教海漫记》《于永正文集》……追随着导师不断前行。渐渐地我悟出了一点点语文的味道,在理解《最后的姿势》“废墟”一词的时候,我让学生看看书本上的地震后的插图,在理解“嗷嗷待哺”的时候,让学生回想饿得哇哇大哭的婴儿,理解“负荆请罪”的时候,给学生看廉颇光着上身背着荆条单膝跪在蔺相如面前的视频……在教学中更多地使用教学媒体元素 :视觉、语言、听觉、文本、图片……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语用能力、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而且活跃了教学气氛,真正做到了在语境中学语文。

教学《草原》一课,由于草原距离学生的现实生活较远,学生对文中“翠色欲流”和“轻轻流入云际”这两个词语产生了疑问 :“翠色怎么会流?怎么会流到天边云际去呢?”此时我鼓励学生的发问,并引导他们细读课文中第一段,一边读一边想,联系生活或影视中的所见,让学生在头脑中产生一幅幅画面 :“整个草原只见浓绿的草色连成一片而分不清界限,望不到边际,像绿的海洋。”进而引导 :“草原的绿色不会流动,但由于绿得鲜亮,微风吹来,绿色随风摆动,形成层层草浪,给人什么感觉?书中用了哪四个字?”“翠色欲流。”“草色无边无际与蓝天相接,微风吹来,草浪起伏,轻柔的向远处延伸,你会看到什么?”“看到草浪轻轻地流入云际。”这样一步步地借助学生头脑中的再现,让学生对大草原形成美丽的画面。关注文中的语言现象,发掘其中的语文元素,为学生创设学习语言文字理解运用的情境。

课堂上,我的眼前就会浮现于老师向“小稻秧喷洒农药”的情景,于是就会模仿着于老师的做法“润物细无声”,使学生的“感情读”自然而然达到水到渠成。

我还依稀记得上公开课《桂花雨》的片段 :

师 :自读第三自然段,画出写作者摇桂花动作的句子。

师 :谁来读一读描写作者摇桂花动作的句子?

师 :读了这句话,你感觉这纷纷飘落的桂花像什么?

生 :我感觉像是在下雨。

生 :好像是下了一场纷纷扬扬的桂花雨!

……

师 :让我们一起闭上眼睛。此时此刻,我们正站在桂花树下,置身于这片桂花雨之中,那又细又密,又香又甜的桂花飘飘洒洒,轻轻地飘落在我们的头发上,肩膀上,调皮地钻进我们的衣领里,落得我们满头满身。深深地吸一口气,那香甜的桂花香气味儿仿佛渗进了我们每一个毛孔,飘进了我们每一个人的心灵!

师 :你淋着这一场香甜缤纷的桂花雨了吗?

(学生睁开眼睛,点着头,异口同声地说淋着了。)

师 :你有什么样的感受?

生 :我觉得这桂花雨太美了!

生 :我真想和作者一起使劲地摇桂花,让这桂花雨下得更大!

生 :我仿佛都能闻到那桂花的香味了,真香呀!

……

师 :于是作者情不自禁地喊——

(教师和学生一起朗读有关句子。)

师 :假如是你,你也会这样喊吗?

(请学生有声有色地朗读有关的句子。)

在教学时,我没有过多地分析文字,而是借助想象,为学生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感受语言文字的画面美。学生始终没有机会身临其境地体会那场桂花雨的美丽,但可以让学生借助想象这双翅膀,去遥想当时的画面,去体验当时的心情,去感受作者的情感。

课堂中,语文的学习是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由易到难、由简入繁地研读一篇篇课文来累积完成的,这一篇篇课文便成为师生精神互动和学生成长的基石和桥梁。学生是学习文本的主体,对学生来说,因其经历的肤浅、简单和知识本身的欠缺,对理解文本来说还是存在很多困难的。教师就是帮助学生解决困难的关键之所在。教师只有把课文当作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载体,而不是教学的材料的时候,语文才能真正的活起来,才能彰显出生机与活力。于永正老师启迪学生的智慧、挖掘学生潜能、激发学生的创造天赋,这些都是我永远遵循的教育之道。

用爱点亮心中的灯 篇2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行的兄弟姐妹:

你们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用爱点亮生命的灯”。

一袭飘然的白裙是一颗纯洁的心/一顶别致的燕帽是守护生命的诺言/在医院特有的气味中走过如歌的岁月„“白衣天使”,曾几何时当我听到这个称呼时,便能感到人们由衷的敬意。人世间三百六十行,为什么独独只有护士被称为天使?那是因为我们有的只能是无尽的爱,爱病人、爱自己、爱这份平凡的工作;那是因为我们超越了自我,我们痛苦着病人的痛苦,快乐着病人的快乐,那是因为我们用爱点亮一盏盏生命的灯。

姐妹们,当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风暴席卷而来的时候,当有人讥笑我们地位低收入薄的时候,当病人不理解我们的时候,你有过怨言吗?我看到观众席上的护士姐妹都在摇头,是的,没有!我们做天使可不是在仙乐幻境中轻歌曼舞,也不是在轰轰烈烈中做英雄。你看:天天穿着一成不变的白大褂,在满是血腥味、大小便味、消毒水味的病房里穿梭,听到的是痛苦的呻吟声、或急或衰的喘息声和烦躁病人的谩骂声,干的是没完没了的吸痰导尿输液换瓶,这就是我热爱的工作。

记得有一个夜班,来了一位老年心衰患者。摆体位,吸氧气,输液,监护,做完这些我刚要抬头喘口气的时候,病人一下拉住了我的手,他的表情痛苦的有些扭曲,一双浑浊的眼睛里充满了恐惧和无助,他望着我,仿佛在对我说,护士,帮帮我。瞬时,我的心弦被拨动了,一种为人之最原始的爱在我心中汩汩涌动。我就那样被他拉着一只手,一边帮他维持着体位,一边注视着监护仪上的变化。二十分钟过去了,病人终于能平静呼吸了。这时,我才发觉自己的腿已经站的发酸了。长嘘一口气,我体味到一种从未有过的喜悦感,能为别人解除痛苦,原来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突然,我觉得自己变成了天使,有一种想飞的感觉,但同时被一种使命感牢牢地拴住。是啊,只要心中有爱,何愁无法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

当无数人进入甜美的梦乡时,是谁还穿梭在各个病房之间?当人们举家团圆的欢庆时刻,是谁还默默地忙绿在工作岗位上?是她们,是那些默默付出,无私奉献的白衣天使!我自豪,我是她们中的一员!比大地更广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广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广阔的是心灵,作为一名护士,我们要拥有博大的胸怀,纵使受了委屈,我们的脸上依然是灿烂的微笑,我们知道:这微笑是阳光,能减轻病人的疼痛;这微笑是雨露,能滋润患者的心灵;这微笑是翅膀,承载着千万个家庭健康平安的希望!

我是一名护士,可是儿子感冒发烧时,我却不能象其他母亲一样守候在他身边;在爸爸妈妈思念女儿时,我也只能说工作太忙。作为母亲,我何尝不想像其他母亲一样时刻陪伴着儿子,帮他驱除病痛;作为女儿,我又何尝不想对父母尽一份孝心?可是,为了病人,我们只能选择扮演好一个角色。我们必须尽到天使的神圣的职责,用爱去点亮患者心中生命的灯光!

一名真正的好护士不仅是技术上的顶尖人才,而且是最有爱心、最富有耐心的。这爱心和耐心是上帝赐给天使的翅膀,是天使带给病人的礼物。

崇高源于微小,收获来自付出。尽管我们也有过牢骚,也有过怨言,但是我们面对那在痛苦中煎熬的呻吟和哀伤无助的眼神,我们只知道我们有帮助病人的责任,有减轻病人痛苦的义务。

绝大多数病人,刚入院时,对医护人员是相当排斥的,但我们的宗旨是“视患者如亲人,一切为了病人,为了病人的一切,为了一切病人,时刻注意自己的行业形象,使每一位病人感到温暖和亲切。”这样才能够赢得他们的信任,才能保持护患关系的和谐健康。这种和谐的关系会减轻患者的精神负担,会打消了他们的顾虑,让他们能够对我们敞开心扉,重新燃起对生活的热情,对未来的希望,更快的恢复健康。

同行的兄弟姐妹们,我们的工作很平凡。但可贵的是,我们都在坚守着这种平凡,都在平凡中默默奉献。在奉献中我们更有义务将护理工作提升到一个更高的起点。很早以前,就有人提出了“三分治疗,七分护理”的观点,这很鲜明的指出了护理工作的重要性。南丁格尔说过,“护理工作是一门艺术,护士要有一颗同情的心和一双愿意工作的手。”我们应该努力学习塑造新形象的护士。转变观念,善于学习,不断充实自己,完善自己,适应护理模式的转变,将病人看作一个整体的人来进行护理,让病人得到更全面、更系统化的服务。我们一定要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和爱心帮助他们减轻痛苦,为他们支撑起无力的生命。

姐妹们,作为一名新时代的护士,我们一定会顺应新时代护理发展的要求,顺应医院发展的需要,坚持不懈地学习,为我们伟大的护理事业努力奋斗!

行动起来吧!姐妹们,想要让自己所选择的事业闪光,就必须用自己的理论说服人,用自己的行为感动人,用自己的宽容豁达赢得人,用自己的爱点亮他人生命的灯光!

点亮学困生心中智慧的灯 篇3

一、教会学困生倾听的能力

在课堂上,学困生往往是这样的:教师讲课时,他们走神,表情木讷、目光呆滞;同学在回答问题时,他们无暇聆听、心猿意马,心儿早早地飞出教室;做练习时,无从入手,左顾右盼,希望抄到其他同学的答案。如此学习状况,如何获得良好的学习成果?所以培养倾听的习惯是首要任务。

培养学困生的倾听习惯,首先要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特别是数学教师要用自己的教学智慧赋予枯燥的数学知识趣味性。如在教学“商不变的性质”时,笔者以故事引入:同学们,你们想知道神算思思吗?星期天,思思去乐乐家玩,见他正做一道题:8000÷125=?思思看了后马上答道:“等于64。”乐乐用竖式计算,果真是这个答案。乐乐惊讶地问道:“你怎么会这么快知道得数呢?”思思笑着说:“我是请商不变的性质帮忙呀!”同学们,你们想掌握这个本领吗?通过故事导入,立刻引起学困生的好奇心,集中了他们的注意力,本课教学在笔者的预计中顺利展开了。

另外,在培养学困生倾听的过程中,千万要不吝鼓励评价,让他们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如看到学困生在注意听讲时,笔者经常会说:“你听得真认真啊!这就是对老师和同学最大的尊重,老师喜欢你!”若有举手的,笔者都会给他们机会,“哇,你能帮他提建议了,让他明白自己的不足,谢谢你!”“孩子们,他的回答好吗?多棒呀!”……一句赞扬,一个眼神,一抹微笑……点亮了学困生心中学习的明灯,驱走了他们内心的惰性,树立了他们学习自信心。

二、教会学困生提问的能力

教学任务能否顺利完成,课堂提问是一个关键。只有让学生有自主学习的渴望,才能促使他们自主地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而学困生的困难在于,他们对学习的激情不像非学困生那么高昂,他们缺乏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思维方式。基于以上原因,作为一线教师,要精心创设适合学困生的学习情境,营造积极的思维状态和宽松的思维氛围,努力保护他们的好奇心、求知欲和想象力。如在教学“9加几”时,笔者创设了小朋友喜欢而又熟悉的购物情境:“好消息!好消息!名人学具店进了一批新货了。瞧!无尘铅笔每盒9元,创新水笔每支5元,健康橡皮每块2元,无毒涂改液每盒9元,便利文具盒每个7元等。孩子们,你们想买哪些学习用品?请根据以上信息试着提出自己喜欢解决的数学问题。”由于这是小学生日常生活中喜闻乐见的事,他们也积累了一定的生活经验。所以,话音刚落,各小组包括学困生都提出了很多的相关数学问题,如“一盒无尘铅笔和一支创新水笔一共多少钱?”“一盒无毒涂改液和一块健康橡皮一共多少钱?”等,并能快速解答,孩子们的学习热情与潜力得以充分地激发。这样的数学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联系,使学生亲身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并产生学习数学的渴望。

三、教会学困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新时代需要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自助、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新课程改革积极倡导的。如教学“认识分米、毫米”。

1. 认识分米。

(1)量一量:小组合作测量1分米长的铅笔,直观认识1分米的长度。

(2)认一认:告诉学生10厘米就是1分米,让学生在米尺上找出1分米,再次感知1分米的大小。

(3)摆一摆:小组合作,用几根1分米的铅笔摆出1米,理解1米=10分米。

(4)想一想:生活中有哪些东西的长度为1分米?

(5)用身上的尺子一柞测量课桌、椅子等,感受几分米的长度。

2. 认识毫米。通过估一估、量一量、找一找等活动,感受学习毫米的必要性,建立毫米的概念。

3. 沟通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关系。数学是一个整体,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把一个个知识点连接成线,再把线连接成网,以利于学生全面认识和准确理解数学知识,提高对数学的整体性和宏观把握。因此,在学习分米、毫米后,笔者通过摆一摆、数一数、想一想等活动,让学生理解四个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

整个教学过程笔者深度启动学生学习的内动力,使学生享受到“摘到果子”的快感。在这个“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中,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比较、思考等方式,理解认识分米、毫米,知道1分米、1毫米的实际意义,理解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进率。

在课堂中,笔者做到“形离而神不离”,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和思维程度,适时引导他们观察,适度点拨,顺着学生的学习思路有效展开教学。特别是针对学困生,笔者适时地鼓励他们在团队合作中、在组内组间交流中争取发挥主人翁精神,找机会动手,找机会表达,展开思维,捕捉收获。学困生在教师的帮助下,逐渐朝着健康、积极的方向发展。

四、教会学困生感悟的能力

学生的感悟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需要在学习过程中,不断自我提升、自我领悟,才能形成一定的感悟能力。而学困生,更需要教师的循循善诱,引导其产生学习的感悟能力。

如在“圆柱的体积”的教学中,笔者先在屏幕上直观展示一个圆柱经过N等分之后,发现N越大,展开图就会无限接近长方体,学生根据动态直观的展示图,发现这个长方体的体积等于圆柱的体积,长方体底面積等于圆柱的底面积,高是圆柱的高,因为长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所以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整个推导过程,笔者设计了两个层次引导学生经历学习过程:一是观察转化;二是比较感悟。每一个环节都留给学生足够的空间和时间,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自主地进行探究、思考、比较和推理,这个过程点亮了学生心中智慧的灯,从根本上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欲望。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活动和思维得到碰撞,获得了一定的探究数学问题的经验和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这样的教学设计,让数学活动经验在“做”的过程中和“思”的过程中得到积淀,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感悟。

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教师的教学过程是丰富多彩的。每个学生都具有无限的潜能。针对学困生,教师给予足够的关爱和鼓励尤为重要。教师的帮助能够唤起学困生的学习热情,能够指导他们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能够带领他们真正投入到学习当中,从而点亮他们心中智慧的灯。

点亮心中的灯作文 篇4

——题记

这一天,我回到家中,在听到妈妈喊了一声:“你回来了之后?”之后,便关上了门,使自己一人呆在房间中。这时,我看着自己所考的试卷,觉得很愧疚,面对着每天妈妈在我放学之后所说的“你回来了”之后竟然无言以对,无法鼓起勇气来向妈妈诉说在校的情况及试卷的得分。

一连好几天的雨使我的思想变得有些乱了,我无法表达出自己内心的情感。于是我试图从书中寻找内心的安慰,毕竟书是我最忠实、最可靠的朋友。可是,书却“出卖”了我,是我的思想变得更加乱了

奇怪,书不是最有用的东西吗?自始至今,凡有登高之心者皆读,凡存凌云之志者皆读,凡成就大业者皆读,如我国的古代先哲们:孔圣读礼节书,庄周读生死谈,墨翟读兼爱篇,亚圣读仁政论,苟卿读善恶缘,他们不都是这样读书来的吗?为什么不包括我呢?

后来,我明白了,我这样读书纯属为了躲避现实,妄图在书中得到解脱。而他们读书是在读气呀,因此,我无法与他们进行交流。致使,我的思想更加乱了,此后的几天里,孤独成了我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上一篇:中学体育教学面面观下一篇:《邻居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