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动态·散文诗歌

2024-09-04

文化动态·散文诗歌(精选6篇)

文化动态·散文诗歌 篇1

新华社北京8月25日电《习沥血, 顽强奋斗的革命历程, 以仲勋传》 (下卷) 一书, 已由中及建立的不可磨灭的历史功勋。央文献出版社出版。该书真实记《习仲勋传》 (上卷) 已于录和反映了习仲勋同志为社会主2008年出版, 反映的是习仲勋同义革命和建设事业, 为改革开放志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革命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呕心经历和贡献。□江苏淮安丁太如本刊讯8月30日, 陕西省委巨作《黄河》, 是陕西省美协常委、省委宣传部部长景俊海专程主席、著名画家王西京应中央办公参观了著名画家王西京即将送京的厅、北京人民大会堂管理局之邀专巨幅山水画《黄河》。门创作, 长18米, 高3.72米, 历时景俊海在参观时指出, 《黄半年, 也是继其《黄河揽胜》大型河》的创作完成, 不仅是王西京个题材之后的又一宏伟巨制。人的扛鼎之作, 更是代表了新时期 (李向红) 陕西美术创作的巅峰之作。他说,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孕育着灿烂的华夏文明。以黄河作为整幅作品的文化元素, 天水一色、波澜壮阔、磅礴气势, 寓意深远。作品不仅蕴含着伟大民族的源远流长, 坎坷艰辛, 也昭示着中国共产党作为中流砥柱, 带领全国人民自强不息, 必将实现伟大的民族复兴的中国梦。王西京巨作《黄河》将亮相北京人民大会堂金色大厅本刊讯8月23日, 陕姚筱舟的诗歌《唱支山歌西煤业化工集团职工作家给党听》, 到铜川矿务局协会成立。据悉, 这是陕职工杨生武的长篇小说西省煤化企业成立的第一《昨夜萧声》、蒲白矿务个职工作家协局职工魏新胜的长篇小说会。荣获陕西省《生命无根》……数十年第12届“五个一来, 一大批反映现实和陕工程奖”小说煤化集团不同时期、不同《风起毛乌素》领域题材的文学作品相继的作者亚东被选问世。2012年, 陕煤化集为该作协主席。团职工亚东创作的长篇小陕煤化集团说《风起毛乌素》荣获陕作为陕西省大西省第12届“五个一工程型能源化工企奖”, 这在陕西煤炭化工业, 十分重视企业文化建行业尚属首次。设和职工文学艺术创作。从上世纪50年代矿工作家国旗下的誓言在这个庄严的时刻你们矗立在鲜艳的国旗下用一种勇气和自豪书写着中国华夏久违的梦在这个庄严的时刻你们矗立在鲜艳的国旗下用一种微笑和自信诠释着中华神州五千年的梦幻《习仲勋传》 (下卷) 出版在这个庄严的时刻你们矗立在鲜艳的国旗下用一种挥手和自强诉说着一个亘古不变的誓言没有豪情没有壮语因为你们知道你们是共和国的军人只要祖国和人民需要你们就会奋不顾身、勇往直前陕煤化职工作家协会成立很想接近你青春的容颜, 让一来来往往中显得匆匆忙忙, 我不知生初衷不改的语言, 成为今夜最温道溯游而上的血脉中, 可会有你名暖的火焰, 用远去的歌谣, 唤回满字的再次闪烁?在船儿靠岸的码天的星光和月语。头, 可会有你虔诚的微笑, 拉扯我时间的背后, 是谁让风雨的轮悠悠中的缆绳。不知道, 在你离开回, 充盈人生的大喜大悲, 使整个水域的日子, 那条伸向远方的路, 山庄盛开出古朴的花朵, 生长出热你能否感受到曾经的曲近弯直?辣辣的爱情。这样想着, 那扇尘封这条熟悉的小路, 宛如昔日平的门被谁打开, 甜密的村庄和昔日淡的道别, 会不会因季节的变迁, 的你, 一起走进我的梦乡。将我所有的灵魂升华?只此一回过去的每一条通往你的路, 都首, 那尾来回游动的鱼, 便穿越了已铭记在心。而今, 那些路还是原千山万水, 深情地落在飘着格桑花来的路, 那些来来往往的人, 却在馨香的土地上。伸向远方的路 (散文诗) □新疆丁梅华生活中的每一个人, 都有属于自己的梦, 藏在心中美丽的渴望, 期待中国大梦想的美好愿景的实现, 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梦想。梦想, 是人们对明天福祉的憧过程, 华夏每憬, 也是对未来信念的追求;是生活理想的奋斗目标, 也是催人进取的努个中国人, 力方向。无论梦想或正因为有了梦想, 我们每天都能看到希望, 七彩斑斓洒满世界, 大地大或小, 都应脚踏实地做好工作, 不管梦想是否遥远, 只要在追梦中辐盎然勃发生机。梦想像一射正能量, 就能为国家贡献微薄之力, 为圆中国梦奉献力量。实现梦想粒种子等待春天的播种, 像可以使自己感到快乐, 家庭感到温暖, 生活感到幸福, 社会得到和谐, 茁壮禾苗期盼盛夏的拔节, 人类得到祥乐, 世界得到繁荣。也像丰收果实翘望金秋的收梦想是灯塔, 指引着生命的激扬, 闪耀着人生的光芒;梦想是旗获, 更像饱满谷粮守望冬储帜, 在人类物质和精神的上空, 永远都飘扬着时代发展, 弘扬着民族不的盈仓;梦想总是带着期许, 让人无限向往, 也让人心旷神怡。断昌盛的主旋律。梦想是一缕阳光照彻锦绣的山河, 能让人们眼前一亮, 整个世界鲜活在我们当今文明与进步的时代, 正因为有了一个又一个梦想, 才折射出清新, 如梦如画;梦想是一场细雨滋润干涸的土地, 能让青草根叶茁壮, 了一个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伟大人格魅力、国家力量和民族气魄。葳蕤茂盛;梦想也是浩瀚的星子闪耀深邃长空, 能让暗夜夺目璀璨;梦想总是带着美好, 让世界充满朝气, 让宇宙分外精彩。我们生活的世间, 无不放飞着梦想。岁月有梦, 季节轮回;时光有梦, 日月更替;大地有梦, 万物峥嵘;花草有梦, 吐芳含馨;世界有梦, 异彩纷呈;人生有梦, 心想事成;生活有梦, 和谐美满。梦想简单平凡, 没有豪言壮语, 没有华饰雕琢, 能让理想坚实, 目标坚定。对每个人来说, 都有不同梦想, 想成为一名工人、教师、医生、军人、白领、个体、平民、英雄、作家、科学家, 等等。少年的梦想是快乐成长;青年的梦想是发奋图强;中年的梦想是事业有成;老年的梦想是颐养天年。梦想, 时刻都在影响着我们的世界观、人生观, 成为人生道路上的路标。梦想不是空想人生, 不是虚幻生活, 靠实实在在努力实现;梦想不尽是远大的目标, 也不尽是宏伟的理想;梦想无处无时不在身边, 是离我们最近的一个愿望, 只要意志坚强, 肯艰辛付出, 就会一个一个实现。在中国飞速发展的今天, 我们满怀许多新的梦想, 国家富裕强大, 人民安居乐业, 收入倍增, 买车购房, 健康快乐, 提升幸福。正如习近平主席提出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梦想。中国梦是由千万个大大小小的梦想组成, 一个个小梦想的实现是编织□广西桂平书林 (贺韬) 情系中国梦

中国记协公示第二十三届中国新闻奖评选结果

新华社北京9月3日电3日起, 中国记协在新华网、中国记协网和中国新闻出版报上公示第二十三届中国新闻奖评委会评选出的300件获奖作品, 其中特别奖4件, 一等奖49件, 二等奖92件, 三等奖155件。同时公示的还有本届评选细则和评委名单。

公示时间为9月3日中午12时至9月17日中午12时, 在此期间, 社会各界均可通过电话、传真、信函、电子邮件等方式对评选结果发表意见, 进行监督和评议。中国记协评奖办公室将认真受理, 并将对有关举报进行核查和处理。

公示结束后, 中国记协评奖办公室将正式公布获奖作品目录。

《大秦帝国之纵横》创作研讨会在京举行本刊讯9月10日, 由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中央电视台电视剧管理中心、西安曲江新区管理委员会主办的《大秦帝国之纵横》创作研讨会在北京市中国文艺家之家举行。这是大秦帝国在央视一套黄金时间热播后的首场专家研讨会。

参与研讨的有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视协主席赵化勇, 陕西省委宣传部副部长陈彦, 著名文艺评论家李准、仲呈祥、丁振海等。《纵横》导演丁黑、编剧李梦谈论了自己的创作体会。与会专家从电视正剧的历史使命、利用现代传媒弘扬中华文明、铸造地域文化传统品牌等方面对《纵横》进行了细致、新颖的创作研讨。据悉, 在《纵横》后续播出期间, 还将举行2次大型专家研讨会, 帮助观众在更高层次上理解、认识《大秦帝国》, 弘扬秦文化。

(李龙飞)

第四届于右任书法流派国际邀请展举办

本刊讯9月7日, 由陕西省于右任书法学会举办的第四届于右任书法流派国际邀请展开幕式在西安交大博物馆举行。省上老领导张保庆、白云腾, 省书协主席周一波, 省书协名誉主席钟明善出席, 省于右任书法学会会长王改民主持开幕式。

本次展览所展出的作品是从海内外近千件作品中选出的250余件佳作, 其中有日本、韩国、加拿大、新加坡、美国以及来自各省市中国书协领导的墨宝, 同时, 展出的还有部分于右任书法真迹, 有的作品是首次对外展出。于右任书法艺术研讨会同时召开。 (杨小玲)

秋天, 远方的红桑□西安紫慕

个秋天的早晨

外祖父种下一棵红桑

在我遥远的梦里

翠绿的枝叶上

挂着晶亮亮的露水

梦中所有紫红色的芳菲

都花开在他的眼里

风吹醒了前世的记忆

当年的那只火狐狸

已穿越了大地的纹理

忘记了你

此时所有的音乐扶摇响起

那些被光阴遮蔽了的火焰

那些隐藏在秋深里的露水

都早已流入了你的根系

紫红色的美丽

是曾经远方的火炬

天空那么空

大地那么大

我能走出遥远

却走不出你

陕西省赋学学会成立

本刊讯8月28日上午, 陕西省赋学学会成立大会在西安召开。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部长景俊海讲话。省委原书记张勃兴致辞。

景俊海首先代表省委、省政府向学会的成立表示祝贺。他指出, 陕西赋学学会的成立, 对于传承创新赋学研究、繁荣发展辞赋创作、丰富陕西文学门类、推进文化强省建设有着重要意义。我省是赋文体的重要源头和高峰之地, 一定要主动作为, 与时俱进, 大力弘扬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讴歌时代、赞美人民、颂扬成就、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景俊海强调, 要重视赋学研究创作, 研究赋学理论, 掌握赋学规律, 创新表现形式, 丰富表达内容, 加强普及宣传, 使更多人了解、熟悉、爱好和运用赋学;要坚持正确价值取向, 把握时代发展脉搏, 在辞赋创作中着力增强精神力量, 使赋学成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有效载体;要提高辞赋创作水平, 倾力打造更多精品佳作, 以更多思想深邃、艺术精湛、影响广泛的赋文佳作扩大陕西文化影响力;要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培养造就一批辞赋名家, 确保陕西赋学事业后继有人、长盛不衰。

大会当天还选举产生了省赋学学会第一届领导班子, 孟建国当选首届省赋学学会会长。

(耿薇冯硕)

中中秋秋月饼饼诗诗

“八月十五月儿圆, 中秋月饼香又甜。”中秋节是中国人的团圆节, 全家人团聚赏月尝饼, 取“人月共圆”之意。因而, 月饼被形容为“一轮缩小的月亮”。清代祁启萼有《月饼》诗云:“中秋节物未为低, 火烘罗罗出斧齐。一样饼师新制得, 佳名先向月中题。”点出了月饼命名的取义。

留有不少“月饼诗”。苏东坡在一首咏月饼的诗中写道:“小饼如嚼月, 中有酥与饴”。可见早在宋代, 月饼因其香甜可口, 就很受人喜爱。其实, 月饼的雏形早在唐代就已出现, 随着时间的推移, 花色品种越来越多。古代苏州诗人袁景澜《咏月饼》诗对饼师精工制作月饼有这种描绘:“形殊寒具制, 名从食单核。巧出饼师心, 貌得婵娟月。入厨光夺霜, 蒸釜气流液。揉搓细面尘, 点缀胭脂迹。戚里相馈遗, 节物无容忽。”从诗中我们不仅知道了做月饼的工序, 还可看出古代中秋节就形成了互赠月饼的习俗。在福建等一些地方, 凡当外祖父或舅父母的, 中秋节要给外孙子、外孙女或外甥送月饼。对此, 施景琛的《中秋词》咏道:“饼儿圆与月儿如, 更兆嘉祥食有余, 多感外家爱护意, 年年例又贶双鱼。”

月饼真正的起因, 应当在于我国古老质朴的“尝新”风。金秋正是收获的季节, 古代的人们用新谷物、果子做一些新鲜可口的食品尝新, 是很正常的事情。有一首《淞南乐府》便描绘了这一情景:“淞南好, 时物存秋香。月饼饱装枣肉馅, 甜果新谷渐登场。”这不仅是对劳动成果的品尝, 更是对来年丰收的祝愿。

到了明代, 月饼的制作技术已经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当时月饼上已经出现了“月中蟾兔”、“嫦娥奔月”之类的装饰性图案。其设计之精美、构图之巧妙、花纹之细腻, 给人以美的享受, 既体现出月饼制作者的匠心独运, 又反映了我们民族的灿烂文化。彭蕴章《幽州土风俗》赞月饼曰:“制就银蟾紫府影, 一双蟾兔满人间。幡然嫦娥窃药手, 奔入广寒归不得。”可见心灵手巧的饼师已经把嫦娥奔月的优美传说, 作为食品艺术图案形象再现于月饼之上了。随着时代的推移, 月饼的馅儿也更加讲究起来。杨光辅在《凇南采府》中有诗为证:“月饼饱装桃肉馅, 雪糕甜砌蔗糖霜。”由此可见, 当时的月饼已经和今天的颇有些类似了。

中秋月夜, 合家团聚, 纳凉赏月, 尝饼品诗, 戏饼作乐, 的确是雅致非凡, 别有情趣!

浅议外语教学中的文化动态发展 篇2

关键词:外语 教学过程 文化动态 发展

中图分类号:H31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875(2009)11-019-02

当儿童初次进入学校,开始进行读写学习的正式过程时,学校学习的目的在于使他们能明白并发挥他们内在的潜能来解释所学的文本知识。此外,有研究者假设这种潜力的释放能帮助儿童习得关于较高层次的社会文化意识,以便于他们可能参与到逻辑、科学和宗教的应用之中。然而这种说法却受到了持有“传统启发式”读写观的学校教育人士的抨击。比如:假设学校在许多注定不能有效参与到文化互动和社会高级文化活动中的学生身上无法达到其预期教育目标时,它就在有文化者和文盲的中间造成了一个文化空白带,这无疑会遭致大众的批评。然而,即使有些学生不能成为“有文化者”,主要也是因为大量的学校教育仍与学习者所学内容的技术性特征有关。因此尽管这样的学生有着丰富的口头表达能力,却也往往被正规的学校教育所忽视甚至忽略掉。这种丰富的口头表达能力是研究人员争论的问题之一。但是,这种所谓的“文盲”传统不是本文关注的焦点,因为这与我们的“文化”传统不相符。就历史发展而言,语言教学缘起于文化传承的需要,没有文化就没有语言教学。同时,语言教学又总是在一定的文化生态环境中实现的,离开了语言教学的社会文化生态环境,则难以理解外语教学。文化学帮助语言教学发现了文化与外语教学、文化变迁与外语教学改革、文化冲突与外语教学改革、多元文化适应与外语教学改革等不同关系间的问题,这无疑是一个研究领域的丰富与拓展。本文对应该把所有学生的需要纳入考虑的外语教学中的文化动态发展进行了回顾与展望,认为外语教学过程中不仅应当把即将进行的语言教学任务当作重点,还应当关注外语教师对学习者学习过程的目的,以促进外语教学中的文化动态发展。

一、文化教育学(Cultural pedagogy)的目的

一般而言,所有的学习者都有潜在的可能获得大部分的学习目标,假如能满足某些特定的学习条件,比如适当的反馈、充足的学习任务完成时间、在学习情况下对教材重要性的意识和对包含学习的文化环境中的教师而言的正确评价。在这种学习状态下,相比于仅只是了解学习者已经呈现出来的正确答案,教师和学生所使用的用于解决问题的风格形式和方法能告诉我们更多关于学与教的背景关系。换句话说,在学校教育中对于过程的看法比结果更重要,就此程度而言,因为,在教学进行中存在着许多完整的过程,这些过程能对结果产生影响。这种观点是针对文化需要的教育学的主要成分。托马斯(Thomas,2000:80)曾说过,“把不同的文化教学看成一样并且描述可能提高教育质量的研究对于可能导致现代化和全球化环境过度的统一,将成为一个受欢迎的矫正方法”。

二、教育学的本质与教学文化

1、教育学传统及其变化中的本质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然而使现代教育学普及发展的学者大部分是一些心理学家和教育理论家,诸如皮亚杰(Piaget,1971),布鲁纳(Bruner,1966),舒尔曼(Shulman,1986),舍恩(Schon,1983),和贝内特(Bennett,1993)。通过研读一些相关著作后,我们发现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后逐渐显现出来的研究教学和教师教育的有关理论传统大致有下列不同的三种:

(1)第一种,也就是“学术的”传统表明教师为了促进学生的理解,应该以全面有效的知识作为基础,并引出了证据。舒尔曼(Shulman,1987) 描述了七种知识基础,包括学科知识、普通教育学知识、课程知识、教学法知识、学习者及其特征的知识、教育背景知识和教育结果知识。他的教学法推理模式构成了这些知识基础,确定了一名教师需要理解的技能,这些在学习者理解发展中起到关键性的作用。

(2)“社会效能”传统的研究理据则来自于课堂教学的研究,认为在学习过程中应采用建构主义的观点。在这种传统之下,儿童被看作是积极地进行知识学习,这种学习过程伴随着教师知识和教学技能的发展而又对学习起到促进作用。贝纳特(Bennett,1993)提出了五步任务教学模式(见下图),强调在教学过程中不仅应当把即将进行的任务当作重点,还应当关注教师对学习者学习过程的目的。

教师目的 → 任务 → 呈现 → 学生完成任务 → 评估/诊断 → 教师目的

(3)第三种传统观点把教学看作是一种文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折射出不同的教学文化。在这种传统下,关于各种形式的课堂教学文化告诉发展教育学的实践者们:文化教育学为教师和学习者提供了指导,并且它还能增强课堂教学活动中的解释形式。因此,与这个传统密切相关的“作为一系列文化的教学”成为了本文下节关注的中心。

2、把教学看作是一系列的文化活动

把教学看作是一系列的文化或次文化的研究也就是把教学看作是一种促进教师发展的全球需要的表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舍恩(Schon,1983)和一些持反思观点的教师掀起了讨论的热潮,认为教学不仅仅只是单纯的教学活动而是一种文化活动。托马斯(Thomas,2000:85)对此做过精辟的评论:二元目的的出现一方面强调理解教师如何传递他们的技能和知识的需要,而另一方面,则强调教师如何促进他/她的专业发展。

很显然,教学是一种复杂的过程,“不仅仅只是整套的偶然性和特性的统一”, 这就是之所以称其为各类教学文化的总称而不是某种单一教学文化的原因。此外,教学也是一种国际化的进程(Bennett,1993),而文化环境能在不同的教学环境下对教学意图的性质和程度发挥出极大的影响。例如,托马斯(Thomas,2000:86)认为,一位母亲可能会在其烹饪或收拾厨房的时候教导她的孩子如何使用餐具,而这个孩子极有可能会像学习如何正确使用餐具的有教育意图的任务一样也记住其母亲无教育意图的烹饪和清洁行为。问题的关键在于无论是有教育意图的教学行为

还是无教育意图的教学行为都能积极地丰富学习者的行为技能。

三、教学文化动态发展中的外语教师定位

在当今多元文化冲突的背景下,外语教师在教学中应当不局限于既有的文化;而是要主动去创新文化,并把文化创造和教育过程结合起来,在语言教学中培养文化主体意识和文化自信、培养学生承受多元文化冲突和在多元与冲突中生存和发展的能力。正如有些学者(万明钢、王平,2005)所倡导的那样,“对西方教育文化的学习一定要注意与我国传统教育文化的关系,注意在传统教育文化的基础上进行创造性整合”。比如,新型师生关系的构建问题。文化发展的目的是不断发展和解放人的个性,目前我应该改变的是知识占有式的教学方式,把文化的内涵注入教学中,培养学生反思、自主、建构性的知识观和文化审美观,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在学校、教室这个“文化生态圈”中外语教师的角色已经发生了重大的转换,外语教师应该被界定为外语课堂上“平等中的首席”,要从语言文化知识的传递者和文化权威变成知识的诠释者、组织者,从师生之间的对立者转变为对话者。因此,我们应构建一种在“对话”教学基础之上的民主、平等、和谐、融洽的新型师生关系。文化是变动不居的,所以当代的外语教学从而也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和使命。尤其是当文化从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被阐释为生存乃至生活方式时,文化和任何与人有涉的东西就更加息息相连了。在这个概念下,教学中的一切现象、一切人、一切行为方式都可以用文化来解释,文化与语言教学的关联也更加直接和全面。

四、结论

尽管语言教学中的文化动态发展已有相当多的一部分超出了我们的讨论,然而,我们还是应该重申本文的主题,作为外语教师在多文化角度下应当敏感地意识到学习者的文化背景,这也是形成优秀的学校教育传统的一个重要支柱。此外,外语教师应当是聪颖的,对文化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同时还应当尝试把这种对文化的敏感付诸于行动,利用好不同课堂中存在的“跨文化的界面”(Thomas,2000:251),扩展学习者对于多种疑难问题的观察面和洞察力。其次,教师最终还是使文化和教育变化发生的关键。反之,教师作为变化的潜在障碍已经得到了大家的共识,尤其是在外语教师的角色是保持文化知识、传统和宗教信仰并传播外来文化时。因此,外语教师在课堂中不只是主导, 还应当在其中帮助自己和学习者根除教学“尖刺”。文化学视野为教育学的目的、本质、内容、方法等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学科视角的支持和论证,从而也可以用来诠释外语教学中呈现的新问题。

参考文献:

[1]Bennett,N.(1993).Knowledge bases for learning to teach In N.Bennett & C.Carre (Eds),Learning to Teach.London:Routledge,pp.1-17.

[2]Bruner,J.S.(1966).Toward a Theory of Instruction. Cambridge,Mass.: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3]Kruger,A.C.& Tomasello,M.(1996).Cultural learning and learning culture.In D.R.Olson & N.Torrance(Eds),Handbook of Education and Human Development:New Models of Learning,Teaching and Schooling.Oxford:Blackwell,pp.369-387.

[4]Olson,D.R.& Bruner,J.S.(1996).Folk psychology and folk pedagogy.In D.R.Olson & N.Torrance(Eds),handbook of Education and Human Development:New Models of Learning,Teaching and Schooling.Oxford:Blackwell,pp.9-27.

[5]Piaget,J.(1971).Science of Education and the Psychology of the Child.London:Longman.

[6]Schon,D.(1983).The Reflective Practitioner.New York:Basic books.

[7]Shulman,J.(1986).Paradigms and research programmes in the study of teaching:a contemporary perspective.In M.C.Wittrock(Ed.),Handbook of Research in Teaching (3rd edn).New York:Macmillan.

[8]Shulman,J.(1987).Knowledge and teaching.Foundations of the new reforms.Harvard Educational Review,57,1-22.

[9]Thomas,E.(1997a).Teacher education and values transmission:cultural dilemmas with difficult choices.In K.Watson,C.Modgil & S.Modgil(Eds),Educational Dilemmas:Debate and Diversity.London:Cassell,pp.246-259.

[10]Thomas,E.(1997b).Developing a culture sensitive pedagogy:tackling a problem of melding global culture?within existing cultural context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ducational Development,17,13-26.

[11]Thomas,E.(2000).Culture and Schooling.West Sussex:Wiley.

[12]Zeichner,K.M.(1992).Conceptions of reflective practice and teacher education.In G.Harvard & R.Dunne(Eds),Westminster Studies in Education,15.

[13]肖正德.国外教学研究文化学取向述评及启示[J].比较教育研究,2007(8):29-30.

[14]万明钢,王平.教学中的文化冲突与文化适应问题[J].教育研究,2005(10):44-48.

The Cultural Dynamics Development of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bstract: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should not be viewed as a mere activity but as a culture.It is more important to take a process perspective on schooling rather than a product one.This perspective is an essential component of a pedagogy that addresses cultural needs.Based on the tradition, this article places emphasis not only on the task at hand but teacher intention to involve learners in the process of language teaching.The intercultural role of a language teacher is one of being aware of,and sensitive to the cultural background of his or her pupils,seeking improvements in the cultural dynamics of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文化动态·散文诗歌 篇3

新华社北京4月12日电4月12日,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刘奇葆出席“走向世界的中国儿童文学”座谈会, 强调文学界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 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 坚守文学价值, 彰显中国精神, 推动文学创作由“高原”向“高峰”迈进, 推动中国文学更好地走向世界。

刘奇葆向曹文轩获得国际安徒生奖表示祝贺。他指出, 好作品是质量成就的, 只有真正富含文学价值的作品才能立得住、传得开。作家要永远秉持一颗对文学的赤子之心, 始终坚守文学信念, 不改初心、孜孜以求。要生动活泼地传播向上向善的价值观, 帮助人们更好地发现生活之美、自然之美、心灵之美。要坚持从深厚的民族精神和民间土壤中提炼美, 在传承弘扬中华美学精神中不断提升文学品格。要积极投身“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活动, 体验生活、积累素材、提升境界, 写出更多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作品。

刘奇葆强调, 文艺是世界语言, 文艺作品是不同国家和民族相互了解和沟通的最好方式。要善于用文学的方式讲述地道中国故事, 写出人类共通的情感, 更好地传播中国价值、中国理念、中国精神。

文轩八月赴新西兰领奖曹文轩八月赴新西兰领奖

据新华社电国际儿童读物联盟新西兰分支机构“儿童文学慈善Storylines”基金会确认, 这一机构定于2016年8月18日至21日在新西兰最大城市奥克兰举行国际儿童读物联盟第35届大会, 会议期间将为获得2016年国际安徒生奖的中国作家曹文轩颁奖。

“日在一份Storylines”6声明中说, 来自国际儿童读物联盟70个成员的代表将于今年8月云集奥克兰, 探索如何在一个迅速变化的世界应对文学和文学教育面临的挑战。大会期间, 曹文轩和来自德国的儿童文学插图画家苏珊·贝尔纳将于8月20日领取2016年国际安徒生奖。

国际安徒生奖由国际儿童读物联盟于1956年设立, 每两年评选一次, 旨在奖励世界范围内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家和插画家。

曹文轩1954年生于江苏盐城, 现为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 以《草房子》《火印》等众多作品被读者熟知, 曾获宋庆龄文学奖金奖、冰心文学大奖、中国国家图书奖、金鸡奖最佳编剧奖等奖项。

长篇小说《多湾》研讨会在京举行

本刊讯4月6日, 由中国作家协会重点作品扶持办公室和陕西省作家协会联合举办的长篇小说《多湾》研讨会在北京举行。与会专家学者从各自角度对《多湾》的文学价值进行深入研讨与交流, 并给予高度评价。

《多湾》由陕西省知名女作家周瑄璞历时八载创作, 篇幅近47万字, 讲述了一个家族四代人在70余年时间跨度中的命运, 气魄宏大。尤其通过一系列小人物的故事, 描绘出中国近现代历史大潮中普通人的奋斗之路和精神历程, 塑造了众多精彩而动人的女性形象, 被誉为一部中国平民史、女性成长史, 自出版后好评如潮。

当天, 中国作家协会、陕西省委宣传部、陕西省作家协会有关负责人及10多位专家学者出席研讨会并发言。

(刘曌琼)

歌唱劳动

山东烟台蔡同伟

劳动, 让荒漠绿树成行, 让渔船鱼虾满仓, 让楼厦鳞次栉比, 让道路连结四方, 让飞船太空翱翔……劳动, 使我们的体魄健壮, 使我们的心情舒畅, 使我们的精神振奋, 使我们的志气昂扬, 使我们的意志坚强……劳动, 给我们孕育无限的乐趣, 给我们增添无穷的力量, 给我们打造坚定的信念, 给我们插上睿智的翅膀, 给我们带来创造的荣光……

劳动, 为我们创造源源的财富, 为我们架起事业的桥梁, 为我们奏响进取的乐章, 为我们构建文明的社会, 为我们酿出幸福的芬芳……

劳动, 把我们的人生壮美, 把我们的生活馨香, 把我们的日子镀亮, 把我们的国家富强, 把我们的“中国梦”辉煌……

劳动畅想

劳动的圣火, 点亮了人类的心灵, 驱散了历史的黑暗, 辉映出世界的光明;劳动的熔炉, 融化了愚昧和贫穷, 冶炼出灿烂的文明, 浇铸出绚丽的憧憬;劳动的铁锤, 迸发出创造的火星, 锤打着永恒的信念, 锻造出伟绩丰功;劳动的手臂, 在江河上架起彩虹, 将荒漠变成绿洲, 让大地五谷丰登;劳动的汗水, 洗刷去岁月的灰垢, 滋养出日子的葱茏, 浇灌出生活的茂盛;劳动的画笔, 描绘出人生的壮丽, 描绘出时代的火红, 描绘出祖国的繁荣;劳动的艰辛, 磨炼着人们的意志, 启迪着人们的智能, 造就出无数劳模英雄;劳动的芬芳, 浸染出炽热的激情, 弥漫出快乐的心境, 馨香出幸福的人生;劳动的舞台, 展示着每个人的表演水平, 有的表演得生动感人, 有的表演得平平庸庸;劳动的征程, 曲折坎坷艰难重重, 只要坚定信心勇敢跋涉, 一定能攀向理想的高峰;劳动的沃土, 孕育着永无止境的追求, 鲜艳着至高无上的光荣, 茁壮着“中国梦“的风景……

劳动者的手

不同岗位的劳动者, 用双手创造出不同的成就。工人的手, 能使钢花飞溅铁水流;农民的手, 可将荒漠变绿洲;舞蹈家的手, 变幻出千姿百态的美丽造型;医生的手, 把病魔从病人身上驱走;交通警察的手, 梳理着四面八方的车河人流, 编织出有秩有序、安全行进的节奏……我赞美一双双劳动者的手。

一双双劳动者的手, 凝聚着信念、力量, 撒下希望、追求, 收获喜悦、丰收;一双双劳动者的手, 托起奉献的价值, 推动历史之舟破浪前进, 书写出人生的壮丽、风流。

文化动态·散文诗歌 篇4

本刊讯9月8日, 中国文联在京举行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抗战中的中国文艺”座谈会。会议回顾了抗日战争时期文艺在唤醒民众、激发人们爱国精神等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 引导文艺工作者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 继承优良传统, 大力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

座谈会上, 胡可、田华、侯一民、李准、孟卫东、黑明、高希希等艺术家代表先后发言。各位艺术家分别从文艺与时代、文艺与人民、文艺与创新等不同角度表示, 文艺只有与时代同频共振, 只有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 只有不断开拓创新才能获得真正的繁荣发展。

中国文联党组书记、副主席赵实说, 在抗日战争中, 中国共产党发挥了中流砥柱的重要作用。正是在党的领导下, 抗战文艺成为一支特殊的、重要的、不可抵挡的战斗力量。无数有骨气有血性有才华的文学艺术工作者, 饱含着无限的爱国激情、肩负着神圣的时代责任, 奋不顾身地投入到抗日救国的历史洪流之中, 用生命和艺术书写了一曲曲感天动地、壮怀激烈的战歌。

(李万祥)

盛世国庆盛世国庆

□吉林榆树董丽娜

1949年10月1日的金秋

北京锣鼓涌动着红色海洋

天安门烟花璀璨、五彩缤纷

压抑了一个世纪的中国

喷薄释放威严站起

迎着晴空丽日迈着铿锵步伐

前进在阳光的大道上

激情的红色把秋天点燃

一面面鲜艳国旗奋力舒展

祖国五谷丰登如诗画卷

亿万华夏儿女唱响欢歌

把最美的祝福向祖国母亲奉献

陕西省共有抗战文物遗迹500多处陕

本刊讯8月20日上午, 陕西省文物局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陕西省抗战遗址保护利用情况。

据介绍, 陕西省抗战文物遗迹共500多处, 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0处, 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4处, 2014年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国家抗战纪念设施、遗址名录中, 陕西省有4处被列入。

近年来, 陕西省全面维修了重要保护文物, 改善了抗战文物的周边环境, 丰富提升了陈列展示内容, 发展壮大了红色旅游业, 充分发挥了抗战文物的社会教育功能。为了配合做好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 还将在全省各地举办《延安与中国抗日战争》等系列展览活动。在回答记者提问时, 省文物局相关领导表示为了不破坏抗日遗址的完整性、真实性, 延安市政府采取“建新城保老城”等措施解决城市发展与遗址保护的矛盾, 在对文物本体保护的同时, 也对道路排水等周边环境进行了改善。此外, 也通过提升讲解员专业素质、开展丰富多彩的寓教于乐、寓教于游活动等措施, 推动了全省红色旅游业的发展。 (曹瑞郭青)

陕北民歌剧《延河谣》开启西北片区巡演

本刊讯9月6日晚, 由延安市宝塔区委、区政府倾力打造的大型陕北民歌剧《延河谣》在延安文化艺术中心礼堂上演。该剧是陕西省唯一一部入选全国“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的优秀作品。该剧的上演开启了西北片区的巡演航程。

《延河谣》剧以延安时期党中央领导全国人民开展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为时代背景, 用以小见大的艺术形式再现了延安时期党和人民群众的鱼水深情, 讴歌了延安人民为了支持党领导的革命事业不畏艰难, 不怕牺牲、无私奉献的革命精神和高贵品质。该剧曾先后成功向延安市区党政机关、驻延部队、企业、省剧协、省文化厅、国家文化部领导专家和社会各界汇报演出并取得了圆满成功。2014年荣膺陕西省第十三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戏剧类奖项, 摘取“第七届陕西省文化艺术节”喜获优秀剧目、优秀表演等11项大奖。

据悉, 此次巡演首先面向延安市区群众、驻延厂矿企业和12个兄弟县, 历时一个多月。随后, 该剧将参加西北片区优秀剧目巡演活动, 为抗战胜利献礼。

(赵飞李波)

祝福祖国

□宝鸡胡紫薇

“今天是你的生日, 我的中国!”年年岁岁, 每到今天, 海内外无数中华儿女都发自肺腑地引吭高歌。他们为何如此豪情万丈?因为他们知道, 祖国, 意味着一个民族的根, 意味着一个民族永不衰竭的力量源泉, 意味着一个民族把梦想变成现实的依托……

一个没有母怀可依偎的民族, 一个没有属于自己的蓝天、自己的家园、自己的土地的民族, 就如同鸟儿失去了栖息的树林, 瓜儿离开了给养的秧蒂, 鱼儿丧失了邀游的江河……

这让我又联想起一位朋友讲过的故事。当我们的军舰——“流动的国土”到达大洋彼岸时, 那里的华侨无比兴奋和自豪, 他们面对的仿佛是珍贵的绫罗绸缎, 激动得久久地轻轻地抚摸着舰体, 不忍离去。此刻, 他们最懂得“祖国”这个概念简单且深广的蕴含。由此我们也就很容易理解, 为什么每当奥运会上奏响《义勇军进行曲》时, 那些“身在异乡为异客”的华人就会激动不已, 热泪盈眶!一个强大的祖国, 其实就是这些民族以及这些民族的每一个成员得以享荫纳凉的大树, 是无惧无畏的靠山!

有国才有家, 国盛家方兴。一个经济凋敞, 政治赢弱, 社会动荡的国家, 注定民心涣散, 注定“国将不国”。国将不国, 何以齐家?因此, 在中华民族古往今来灿烂的星空上, 无数民族之魂、仁人志士视国如家, 视民族尊严为生命。苏武牧羊, 不改汉使旌节;文天祥慷慨激昂, 留下了“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不泯的诗句;顾炎武先天下之忧而忧, 写出了“国家兴亡, 匹夫有责”的闪光诤词;周恩来壮怀激烈, 发出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豪言;抗日英雄们宁死不当亡国奴, 吼出了“愿将身躯换自由”的壮语……终于, 1949年10月1日, 共产党人唤醒了东方睡狮, 把多少代人、多少民族英烈的梦想实现了。经过66年的不懈努力, 我们又把这片热土建设成今天这般灿烂!

但, 我们还未达到伟大理想的中国梦, 我们还任重道远。在祖国母亲生日的时候, 我要献上赤子火热的祝福!

一祝祖国经济繁荣昌盛, 因为富强的国力连着我们的脊梁!有句话说, 弱国无外交。实际上, 弱国能有什么呢?有的只是被轻蔑与白眼。国际舞台上, 大多需要经济实力来发言。二祝祖国政局平稳安定团结, 因为祥瑞平和的环境牵动着我们脸上的笑颜, 也是老百姓热爱生活、热爱家园的极致愿望。三祝祖国官清民悦, 因为反腐倡廉是民心工程, 不论他官有多大,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才能令人心悦诚服, 才能捍卫共和国大厦永葆巍峨。听, 纪念抗战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炮声划破了星空, 令世界震撼, 让人民欢欣鼓舞!这是庆祝祖国建国66年华诞最响的礼炮, 这是慰藉抗战先烈们最隆重的祭奠。

祝福祖国吧, 这是华夏儿女最为炽烈的情感!祝福祖国吧, 这是炎黄子孙最为真诚的心愿!

多部抗战影片上映

本刊讯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 《百团大战》、《战火中的芭蕾》、《开罗宣言》等一大批抗战题材电影已集中上映, 一大批相关题材电影将从不同的角度来回顾、反思战争年代的血与火, 以及影像中的历史。

已经上映的电影《战火中的芭蕾》, 是根据真实历史改编的电影, 讲述了1945年发生在东北边陲小镇上的东北抗联部队, 带领老百姓与苏联红军共同抗日的故事, 同时用唯美、文艺的表现手法, 讲述了一段动人的跨国凄美爱情故事。

由八一电影制片厂、中国电影股份有限公司出品的电影《百团大战》昨日在全国公映。影片全景式展现了百团大战的全过程, 歌颂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同仇敌忾、不畏强敌、奋勇抗战的英雄事迹。从战略、战役、战斗三个层面, 描绘了一幅气势宏伟的战争全景, 弘扬了永不屈服的抗战精神, 也提醒今天的中国人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

再现抗战时期重点战役——“黄土岭战役”的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影《诱狼》刻画了以曾雍雅、杨成武、张英等为代表的有勇有谋、军事素质极高的军人形象。影片不仅采用了大规模实拍, 还有丰富的特效镜头。

据悉, 《百团大战》、《战火中的芭蕾》、《根据地》、《开罗宣言》、《穿越硝烟的歌声》等13部抗战电影于8月底至9月集中上映。这些电影从不同层面、不同视角来追忆那烽火连天的战争年代, 众多战争场面颇具好莱坞大片气势。

此外, 电视荧屏也掀起了一场抗战电影展播的热潮。《东京审判》、《为了胜利》、《国歌》等经典影片也将陆续播出。 (张悦)

丰碑颂丰碑颂颂颂

宝鸡吴燕燕□宝鸡吴燕

人民英雄纪念碑

屹立在雄伟的天安门广场

不朽的壮举在你身上展示

英雄的豪气在你身上挥发

你每一个文字都是铿锵的音符

谱成英魂永恒的颂曲

我仿佛又看到先烈浩然不屈

浴血奋战的身影

我仿佛又听到英雄们

胜利的呼喊

是无数先烈的献身

筑成共和国坚实的根基

是无数先烈的遗志

促使我们走向新的辉煌

看啊!万里阳光在微笑

那是先烈们在向祖国的生日祝福

抗战大剧≪兵出潼关≫

本刊讯由陕西协和投资控股股份有限公司、陕文投集团、中共潼关县委等单位联合出品, 潼关天翼旅游文化公司、陕文投 (影视) 公司等联合摄制的大型抗战历史剧《兵出潼关》目前正在陕西卫视华夏剧场热播。近日, 记者实地走访了潼关老县城的旧址, 在老城墙的残垣断壁下, 在滚滚激荡的黄河水边, 采访了电视剧《兵出潼关》的出品方之一, 陕西协和投资控股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成建礼。作为该剧的总策划, 成建礼表示, 作为一个地地道道的潼关人, 他只是做了一件应该做的事。

成建礼说:“将‘保卫潼关’这一真实事件进行合理巧妙的艺术加工后搬上电视荧屏, 让观众亲身感受抗战年代, 中国军队东渡黄河挺进中条山, 与守卫潼关的军民遥相呼应, 共同阻击日寇西犯陕西的那段历史。这个除了有浓重的家国情怀, 更有对抛头颅、洒热血的潼关儿女进行的深切缅怀和歌颂, 更是将潼关这一块热土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做了一番生动的复原与展现。”

该剧由马建安策划、著名导演史晨风编剧导演, 以抗战时期潼关军民浴血抗击日寇, 誓死保卫家园的史实为依据, 讲述了一部“七年守关, 雄关未失”的传奇故事。该剧去年登陆央视八套, 以其真实性和拍摄的严谨在现有的国产抗战剧种独树一帜, 成为难得一见的抗战题材大作。

渭南市潼关县委宣传部长李勤侠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作为宣传陕西抗战题材的作品, 也是潼关县人民政府参与拍摄的首部登陆央视的电视剧, 《兵出潼关》再现了潼关在抗战时期的历史作用, 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特别是该剧在央视播出后, 对宣传潼关和潼关经济发展有重要促进作用。

(余明)

高陵诗歌大赛揭晓

本刊讯由西安市高陵文明办、团区委、区四城联创办、鹿苑街办联合主办, 区诗词楹联学会承办的高陵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诗歌大赛颁奖会, 近日在高陵图书馆举行。省市文学界代表及获奖作者百余人参加了颁奖会。

大赛自7月开赛以来, 受到全国诗歌爱好者踊跃参加。经过专家组认真评审, 产生《一块青砖》等一等奖作品5首, 《呜咽的萨克斯在诉说着》等二等奖作品15首, 《一种特别的致敬》等三等奖作品30首, 优秀奖作品若干。

(高涛夏明勤)

走进秋天

□云南玉溪聂难

走进秋天, 仿佛走进春天洒落的汗水深处, 仿佛走进人生的黄金时期, 仿佛走进生命中最值得留恋最值得炫耀的季节。

秋天是沉重的, 因了果实的成熟;秋天是璀璨的, 因了果实的光芒;秋天是诗情画意的, 因了果实在枝头画出的完美曲线。

走进秋天, 我愿是小鸟一只, 在秋高气爽的高空俯视大地上的富足和丰收, 抑或在低矮的树枝上仰视高处的意象和意境。

读秋

秋天是岁月精心构思出来的一部经典, 沉甸甸的, 封面闪烁着黄金的光芒, 扉页显赫地写着成熟和丰收, 里面的每一个篇章字字是珠玑, 是飘香的瓜果谷物。

读秋让我陶醉, 翻开这本大书, 扑面而来的是一股沁人心脾的醇香, 这股香顺着鼻孔慢慢深入我的灵魂, 让我如饮陈酿, 倏然之间醉意朦胧, 辨不清哪是天哪是地哪是云哪是雾。

读秋让我凝神, 如诗如画的山川田野在天底下展开她因成熟而无比靓丽迷人的风姿, 一片枫叶足以为我牵出一段记忆深处的爱情故事, 一粒稻谷足以给我送来一首美丽的诗章。

读秋, 是一种享受;读秋, 是一种寄托;读秋, 是一种品味。

读秋, 可以让我们顿悟生活的哲理, 可以让我们懂得生命的珍贵。

中秋望月

岁月苦苦跋涉, 背过春天的风情, 夏天的热情, 才在中秋之夜把一枚硕大圆满的邮戳盖上天庭, 让像我一样在外为了生计的飘荡游子, 在仰望的眼神中溢满思乡的浊泪, 巴不得一抬脚就跨进那道久违了的木质的门槛。

今夜, 再迅疾的时光也无法将涨满心池的乡愁邮寄回家, 惟能望着那轮明月独自伤感, 独自吐下一切荣辱得失, 独自承受所有无法释怀的锥心之痛。

我相信月光从高空到大地的距离, 一定悬浮着某种物质, 并且将光芒洇湿, 不然披挂在身上的月华, 怎会让我一阵阵痉挛, 一次次战栗……

硕果醉秋

秋风一阵紧似一阵, 万山尚未红遍, 坝子却是一片稻谷的金黄。

面朝秋天, 瓜果飘香, 飘香的瓜果醉了日子, 醉了民间。我愿面朝秋天, 与秋光私语, 以秋实来总结一年的辛劳和汗水。

即便远山下起瓢泼大雨, 而秋雨不过沟, 我也不诅咒偶尔滚向天际的乌云。我愿面朝秋天, 以虔诚的心灵祈祷四海之内的农民兄弟收成丰厚硕果累累。

文化动态·诗歌书画 篇5

本刊讯由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电视文艺委员会举办的第九届全国春节文艺晚会及春节特别节目评选4月12日在安徽合肥揭晓, 由陕西台选送的作品“春到长安·2013陕西广播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不负众望, 成功摘得一等奖。

据了解, 本次评选是中国视协电视文艺委员会每年举行的一项旨在推动电视文艺创作, 促进电视艺术繁荣的活动, 今年共收到全国各大电视台选送的作品达117件。经过专家初审, 最终有102部作品入选参评。专家评委团根据选送作品的原创艺术性、制作精良程度、地域特色展示、多媒体功能传播等几方面全面考核、综合评比。最终“春到长安·2013陕西广播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获得评委专家的一致好评, 高票当选一等奖, 这也是陕西春晚暌违十余年后, 再次获得全国电视文艺作品评比的一等奖。中国视协副主席张晓爱表示, 陕西春晚是一台极具陕西地域性, 以内容为主, 大胆创意、艺术水平高、年味十足的艺术精品。与此同时, 该台选送的另外两部作品《三秦梨园贺新春》和《2013打工春晚》也获得“优秀作品奖”。《2013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和《“百花迎春”——中国文学艺术界2013春节大联欢》则获得评委会特别奖。

(贺春)

志丹县举行祭奠刘志丹将军活

本刊讯清明前夕, 来自志丹县的各界群众4000多人齐聚刘志丹陵园, 隆重举行癸巳年清明节祭奠刘志丹将军活动。

4月2日这一天, 志丹县县委、人大、政府、政协四套班子领导、驻地武警官兵、机关干部、各人民团体、中小学生、幼儿园小朋友和社会各界群众4000多人抬着花圈、花篮缓步来到刘志丹烈士陵园, 深切缅怀刘志丹将军的丰功伟绩。各界人士纷纷表示要继承刘志丹同志光明磊落、胸怀大局、赤胆忠心、不谋私利等崇高品德, 扎实工作, 埋头苦干, 为建设富裕志丹、文明志丹、幸福志丹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当天, 志丹县主要领导受陕西省委、省政府和延安市委、市政府委托, 分别代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向刘志丹将军遗像敬献了花圈。

另据了解, 今年是刘志丹将军诞辰110周年。为此, 该县还在县城南部建设一座将军广场, 预计在今年10月以前可以竣工。

(寇博王庭宝)

2 0 1 2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揭晓陕西神木石峁遗址榜上有名

据新华社北京4月9日电 (记者廖翊) 2012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9日在京揭晓。这十大新发现为:河南栾川孙家洞旧石器遗址、江苏泗洪顺山集新石器时代遗址、四川金川刘家寨新石器时代遗址、陕西神木石峁遗址、新疆温泉阿敦乔鲁遗址与墓地、山东定陶灵圣湖汉墓、河北內丘邢窑遗址、内蒙古辽上京皇城西山坡佛寺遗址、重庆渝中区老鼓楼衙署遗址、贵州遵义海龙囤遗址。

专家特别介绍, 此次当选的陕西神木石峁遗址, 是目前国内所见规模最大的龙山时期至夏阶段城址, 其大量考古发现, 为研究中国文明起源形成的多元性和发展过程提供了全新的研究资料, 对进一步理解“古文化、古城、古国”框架下的中国早期文明格局具有重要意义。

李王张居百家姓前三位

本刊讯据《北京晨报》报道, 日, 根据公安部姓氏统计的一个最新百姓排名已经出炉, 排名在前的姓氏为“李王张刘, 陈杨赵黄……”其中, 超过1000万人的姓氏有2 2个。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的副研究员袁义达根据国家统计局第三次人口普查的抽样结果研究发现, 全国最大的三个姓氏是李、王、张, 分别占总人口的7.9%、7.4%和7.1%。三大姓氏的总人口达到2.7亿, 为世界上最大的三个同姓人群。不仅如此, 当代中国的100个常见姓氏集中了全国人口的87%。其中, 占全国人口1%以上的姓氏有19个, 分别为李、王、张、刘、陈、杨、赵、黄、周、吴、徐、孙、胡、朱、高、林、何、郭和马。

此外, 中国的同姓人群在地区分布上也是不均衡的。在北方地区, 以王姓为第一大姓, 约占人口的9.9%, 其次为李、张、刘;在南方地区, 则以陈姓为第一大姓, 大约占人口的10.6%, 其次为李、黄、林、张。

“老铁路”述

铁道部, 难再见自幼仰羡国防绿新兵下连先集训襄渝铁路任务艰推土先当机械手恢复高考试身手交大隶属铁道部学习铁路建铁路跟随部队兵改工工程局里管技术几度荣任指挥长行政管理人为本青藏铁路再担纲恰遇筑路掀高潮铁道部里命令颁辛劳不少贡献少事业家庭两大事幸福生活勿忘党铁道部, 难再见一九四九军令下锋芒所向铁路通政府部门管铁路

铁路情结系心间。十九入伍把军参。铁道兵种遂吾愿。堪称地质博物馆。转行修理技术娴。丹江考场勇争先。一心向往已多年。实践之中苦钻研。闪闪路徽耀胸前。质量安全严把关。精心履职未怠慢。大小事宜统筹管。风雨兼程上高原。挥戈高铁上新线。东西南北频转战。索求无多所得繁。全系铁路一肩担。组织恩泽润心田。丰功伟绩记心间。铁道部门始列编。战时保障功勋建。运输基建两相兼。

一手恢复抢进度干部职工多巧匠全国客货运输量经济恢复又发展才闻成渝奏凯歌宝兰兰新巨龙舞最是成昆地质差铁路建设树丰碑改革开放新时代大秦重载飞长龙衡广复线大瑶山再取华东强路网京九南昆宝中线世纪之初建青藏挑战极限创一流京津哈大沪汉蓉郑西石太杭福深四通八达快速网铁道部, 难再见包干剥辅撤分局政企分开是根本今朝分拆铁道部

一手运输当骨干。设施修复钢轨联。铁路承担过一半。奋发图强先行官。又见鹰厦战犹酣。宝成突破蜀道难。遇水架桥又穿山。国内国际齐称赞。励精图治谱新篇。神州大地动力添。隧道开凿天下险。长江三角面貌换。统一管理成效现。三大难题勇攻坚, 数万精英挥血汗。京沪沪昆京广港。四纵四横高铁线。便利快捷世人赞。发展改革需加鞭。路局管理到站段。理顺体制路更宽。难言高兴或心酸。理智思考当高兴, 劝君坚强莫心酸, 公司承接铁道部, 体制管理加科技, 路网完善动车奔, 届时人民打高分, 谁能忘记铁道部, 门前牌旁我留影, 铁道部门工作证, 寸草要报三春晖, 壮志西北射天狼, 中流击楫宏愿立, 铁路情结凝心中, 老来儿孙问往事, 多少事, 多少年,

情感使然又心酸。前景光明迎挑战。建设运输不停闲。全面创新驱发展。一票一车不再难。铁路职工遂心愿。夯实基础接力传。信纸信封留几片。精心保存作证鉴。廉颇未老尚能饭。笑谈勒石燕然山。强国强路欲梦圆。管它千险与万难。开口便讲铁路缘。铁道部, 难再见!

田树林虎画作品选

田树林, 聚虎林主人。1954年生, 陕西省大荔县人。自幼喜欢绘画, 曾在西北边防服役二十余年。擅长工笔花鸟走兽, 先后得到著名工笔画家郭聚范和画虎大师王喜林的传授与指导, 多次在国内画展中获奖。其虎画形神兼备、中西结合、逼真传神、构图严谨、勇猛强悍, 具有阳刚之神态, 英雄之气概。作品被军队将领、政要和企业家等海内外人士收藏。田树林的作品除继承传统的上山虎、下山虎构图外, 更多的作品则表现了老虎的凶猛和人性化。尤擅长画大幅的单虎、多虎及数十米长卷百虎图。

笔笔神绘虎虎生威

——品读秦东书画院院士田树林的虎画作品

壬辰夏月, 田树林送我一张他创作的四尺虎图。我裱后挂于书房, 顿感满屋虎威、虎情、虎意、虎气。一种虎劲的冲动使得我不得不细细品味田树林的系列虎图大作。

中华民族有着几千年崇拜龙虎的文化传承。这种传承的本质是我们民族那种龙腾虎跃般的自强不息、勇往直前精神。龙是传说中的意象, 虎却是大自然活生生的杰作。它美丽、勇猛, 号称兽中之王。人们对虎的崇拜已经神化。白虎和青龙、朱雀、玄武象征前后左右四个方向的神位。在《风俗通义》和《山海经》的经典古籍中都把虎视为食鬼、消灾、避祸的神兽。在中国人的传统文化中都以虎象征神勇、神秘、神威。三军统帅公署称“白虎节堂”、军营帐称“虎帐”、兵符信物称“虎符”, 就连小孩戴的帽子有虎头帽, 穿的鞋也有虎头鞋。真可谓, 虎文化无处不有, 深入人心。

虎文化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靓丽奇葩。出身行伍的田树林对虎文化情有独钟。他1954年出生大荔县, 自幼喜欢绘画。二十余年的边防军旅生涯练就了他吃苦耐劳、英勇攀登的精神, 由一个普通的战士到参谋、科长、副团长、边防会唔站站长。在他成长的经历中, 不难看出虎文化精神对他的影响和激励。部队生龙活虎的紧张生活没有泯灭他对画虎的执着追求, 反而为他提供了更多的创作素材。他用画笔将人民军队那种坚韧不拔、战无不胜的精神用画虎的形式进行了充分的表现。

创新是艺术的生命。临摹是创新的基础, 生活是创新的源泉。田树林画虎多年, 不乏对名人名作的学习临摹, 但他并不拘泥于前人, 而是努力创新, 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

神韵是画的灵魂。只把虎画像不是真功夫, 把虎画活, 画出神韵, 才是真功夫。在画虎艺术的探索中, 田树林把形神兼备作为自己追求的最高艺术境界。

欣赏田树林的画作, 捕食虎、追逐虎、觅食虎、上山虎、下山虎, 个个阳刚气, 威风凛凛, 大有破画而出之势;那些卧虎、舔犊虎、沐浴虎, 却只只温情似水, 艳丽可爱。他笔下的单虎图、双虎图和群虎图, 栩栩如生, 多姿多彩, 神态各异。一幅《浩然正气》的上山虎, 长啸一声, 气荡山河, 一种阳刚的正气油然而生。

谈教室文化的动态呈现 篇6

教室是学生在校学习的最重要的场所, 它的环境对学生的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欧文说:“环境决定着人们的语言、宗教、修养、习惯、意识形态和行为性质。”于是, 教育者们提出了一个理念:让每一寸墙壁说话。可是, 人们忽视了一种可能, 如果一面墙壁“千”日一话, 如果一幢教学楼终“身”数语, 那会是一种怎样的尴尬!事实上, 不少教学楼的墙壁上的“名人名言”是印在墙面砖上贴在墙上的, 可以估摸到它的“寿命”了。教室内的标语正常是一年换一次, 当然前提是学生一年换一次教室。试想一下, 一天在教室六小时以上 (有的地方学生一天在校时间可能达十几个小时) 的学生, 有多少人会天天注意看这样的标语名言, “听”这样的墙壁说话?学生对于教室文化表现出熟视无睹、置若罔“闻”的态度, 也就太正常了。所以, 及时改变教室布置, 及时更换文化内容, 让教室文化动态呈现, 显得尤有必要。

教室文化应该追求时效性和针对性。因为教室里的人群是变化着的, 不可能保持静止状态。他们有时懵懂, 有时急躁, 有时不自信, 有时不理智, 有时年少轻狂, 有时固执己见, 有时有偏离轨道的危险, 有时有不知所措的迷茫……年少无知注定了什么事都可能发生, 也注定了他们肯定有多种需求。世界上有没有一种教育方式能够应对一切情况?有没有一种思想教育能够解决一切问题?肯定没有。那么, 几句名言警句 (标语) 怎么能够满足学生相当长时期内的成长要求呢?教室内的文化氛围本来就是为教育学生而创设的, 它的内容就应当能够满足学生在不同时期不同情况下的自我教育的内在需求, 它应当在不同时期针对全体学生至少是大多数学生的情况更换适当的内容, 这才是学校和老师进行教室文化设置的初衷, 也才能收到切实的效果。何况, 人们在生活中每过一段时间还把自己的房间重新布置一下, 以让自己有一种全新的感觉, 如果教室里的文化布置每隔一段时期更新一下, 学生过一段时间就感到眼前一亮, 带着新鲜感去看去思考, 得到的教育与感悟必然要多得多。可见, 为了获得最

吴月凤

大的教育效益, 动态呈现教室文化, 势在必行。

那么, 如何动态地呈现教室文化呢?

适时更换墙上的标语

教室墙上的标语要根据学生在不同时期的具体情况更换。比如, 新生入学或者学生度过较长的假期后返校, 有一个由松散入规范的过程, 除了班主任老师的班会课教育外, 应该让学生看“规范”“严谨”类的名人名言;在阶段性考试前后, 应该让学生看“务实”“追求”类的激励标语;在运动会、竞技比赛前后, 要让学生从标语中感受到“团结”“拼搏”“荣誉”的思想引导;在学生因为特殊情况整体出现浮躁、冲动、失落等状况时, 要让学生从标语中感受到“理智”“自信”“坚强”的舆论氛围……这样, 教室内的文化就能够在学生需要的时候给他们及时送去精神食粮, 让他们受到教育和鼓舞, 为他们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一定时期内多次更换标语, 势必会增加教育成本, 有时在操作上也嫌麻烦, 忽略掉教育目的和效果 (众所周知, 教育人的工作不可能立竿见影) 的因素, 可能有“劳民伤财”的顾虑。不过如果能把目光放长远些, 把工作做得细些, 把过程做得完善些, 这样的顾虑是多余的。

首先, 由学校政教处、团委、学生会联合组织, 发动老师和学生围绕服务学生成长的宗旨, 筛选推荐名言警句、谚语箴言, 发动学生自己撰写成长心语, 作为教室标语的主要内容。

其次, 由学校统筹制作成统一规格且结实耐用的标语匾板 (为了节约成本, 可以把匾板的正反面都印贴上标语) , 而且为求美观, 也为了不给学生留下千标一面的印象, 以吸引学生注意, 标语背景要根据内容选择, 且尽可能地变化;学校每隔几年可以不定期地做适量的补充, 以随着形势的发展和情况的变化, 充实新的内容;同时学校统一规划教室内的标语张挂区域, 并做好前期服务工作。

第三, 由政教处、团委、学生会组织编排号码, 编制目录, 统一整理, 妥善存放保管, 便于取用和归还。

第四, 由政教处、团委、学生会针对学生在特定时期的特殊情况, 根据教育教学工作的需要, 确立相应的主题, 组织安排或建议各班级更换教室的环境文化布置, 也可以由班主任老师和班委会、团支部根据本班实际情况确定更换的主题, 执行不重复原则, 适时更换标语。

第五, 标语的申请、选择、领取、张挂、规还, 可以在班主任老师的指导下, 由班委会和团支部组织学生完成, 对于过程的操作情况和环境文化的影响度, 可以列入学校对班主任、各班班委会和团支部的考核内容。

虽然在这样的设想下, 最初的标语制作数量要比实际使用的量多, 但因为这样一来, 标语匾板可以反复使用、流动使用、循环使用, 制作成本其实不算大, 而教室文化内容丰富了, 选择性大了, 针对性强了, 对学生的帮助也就不言而喻了。

让墙壁散发育人的芳香

相对于标语匾板必须张挂在固定的区域, 墙壁上的其他地方也可以灵活机动地用起来, 比如电灯开关旁边、门框旁边、黑板旁边、饮水机旁边等地方的墙壁, 是学生驻足留意最多的地方, 就是一块块“宝地”, 老师可以选择张贴一些哲理意义比较强的文章、审美意义比较大的美文、教育意义比较突出的案例分析文章, 让学生在路过时、驻足时, 能够看两眼。假以时日, 耳濡目染, 学生会受到教育和影响。

当然, 老师在张贴文章时, 同样可以根据班级学生的具体情况, 有所选择, 确保针对性和有效性。而且这样的文章要及时更换, 保持新鲜, 以每个星期更换一次为宜。没有新文章, 宁可空白, 一定要让学生觉得自己每一次驻足, 看到的都是新内容, 才不会在路过时选择“无视”, 直接走过去。

在文章的来源方面, 张贴的不仅可以是学校下发的文章、老师推荐的文章, 还可以是学生推荐的文章、学生自己写的好文章。学校、老师和学生还可以为文章写推荐意见、感悟文字, 这样既方便学生的快捷阅读, 又能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

这样, 这部分墙壁不再空白, 就成了学生接受教育和熏陶的又一块芳草地。

充分发挥黑板报的作用

黑板报应该是教室内最好的教育阵地, 它的灵活性、随机性和方便操作的特点是其他教育媒介所不具备的。尤其是, 黑板报可以在老师的指导下, 由学生自己来完成, 有利于学生书写自己的心声, 表达自己的情感, 使学生彼此之间可以零距离地碰撞。遗憾的是, 很多班主任老师不重视黑板报的作用, 不引导、不指导, 让一块大有可为的阵地荒芜了。假如我们处理得当, 黑板报可以成为在教室内动态地呈现文化氛围的重要平台。

黑板报可以设定几个固定栏目, 比如:“星光灿烂”介绍本班学习标兵、日常行为规范先进个人、好人好事、进步显著的同学等的事迹, 肯定学生身上的闪光点, 把表扬的对象范围放大一些, 让多数同学有亮相的机会;“放大镜”把本班近期出现的违纪事件、不认真学习的现象等反面典型予以曝光, 让学生引以警戒;“导航台”对学生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困难予以帮助, 尤其是对心理方面的困惑进行疏导, 帮助学生度过难关;“新关键词”把时事要闻、科技动态、流行时尚方面的知识信息告诉学生, 让学生“足不出户”也能部分地知道外面的世界, 不至于在信息时代做聋子、瞎子……

如此安排, 就让黑板报真正成了学生自己的“报”, 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 就可以达到帮助教育学生、帮助班级管理的作用;还能够把少数人知道的信息扩散开来, 变“一人知”为“众人知”。不过, 黑板报在“放大”“导航”时, 一定要以保护学生、不伤害学生为前提。

有条件地开放电视网络设备

现在大多数教室都安装了电视网络设备, 但在多数时候是闲置的, 未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主要是因为学生的自控能力差, 学校和班主任怕管理不到位, 带来负面影响, 就因噎废食, 关闭了事。其实, 闲置也是浪费, 这部分资源如果用起来, 一样可以使教室弥漫浓郁的文化氛围, 起到教育人、培养人的作用。

利用有线电视不定期地举办讲座, 如法律知识讲座、科普知识讲座、文学知识讲座、学法指导讲座, 可以以部分班级的学生为对象, 也可以是全年级甚至全校学生收看。这样的安排, 和广场式的讲座相比, 组织起来灵活简易, 活动效果好得多。

在学生自由活动时间, 选择性地播放电视节目, 如新闻节目、综艺节目和一些知识性娱乐性强的节目, 让那些愿意留在教室内的学生能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放松一下, 在轻松的氛围里同时还学到一些知识, 受到一丝艺术熏陶。

老师以指导、帮助和有效的监督控制为前提, 允许学生进入网络世界, 查阅资料, 解决用常规手段无法解决的学习困难;辅助性地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全面认识自己所选择的课题等等。

上一篇:农村小学的音乐教学下一篇:电力安全管理工作简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