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税制体系(共4篇)
绿色税制体系 篇1
在当今世界各国都密切关注环境的恶化的背景下,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环境污染、资源浪费等问题也日益凸显, 从各种资源短缺、水域污染、沙尘暴到如今的雾霾天气, 环境恶化问题对人们的生活质量已造成极大的影响。目前我国已采取了多方面的措施, 力求能够改善环境污染状况, 在“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指出, “要积极推进环境税费改革, 选择防治任务繁重、技术标准成熟的税目开征环境保护税, 逐步扩大征收范围”, “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税收作为国家宏观调控重要工具之一, 在这样的政策导向下, 完善与环境保护相关税种并适时推行环境保护税, 从而构建绿色税制体系是一个良好的契机。
一、我国现行绿色税制实施现状分析
(一) 现行与绿色税制相关税种和税收优惠的现状
1、相关税种。
在消费税方面, 与环境相关的应税项目有:鞭炮焰火、成品油、汽车轮胎、小汽车、摩托车、木制一次性筷子和实木地板。对这些项目征税充分体现了节约能源、保护大气和森林资源、限制尾气污染等方面的环保理念。在资源税方面, 主要对矿产品和盐两大类征收, 体现了对国有资源的有偿使用, 同时通过提高资源成本, 从客观上促使资源使用着节约资源、合理开发和利用资源, 并间接起到了抑制生产者破坏环境的作用。在车船税和车辆购置税方面, 这两个税种的设置不仅能够为地方政府改善公路设施、保养航道等方面的建设筹集财政资金, 而且能够体现出车船消费的单位和个人需要付出不同程度的成本进而抑制消费的作用。城市维护建设税方面, 主要用来保证城市的公共事业和公共设施的维护和建设, 如维护居民楼、道路、桥梁, 建设环境卫生类公共设施等, 而这些都对城市、县域、建制镇或其他地区的空气和水等环境质量起到良好的改善作用。城镇土地使用税方面, 虽然其占财政总收入的比重较低, 但其中有许多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的措施, 例如:对改造的废弃土地、水利设施及其保护用地、林业系统的林区及有关保护用地, 免征城镇土地使用税。
2、税收优惠。
在增值税方面, 与环境保护有关的税收优惠主要体现在鼓励资源综合利用、促进废旧物资回收、鼓励使用清洁能源和环保产品等方面给予直接免税、即征即退等优惠。在企业所得税方面, 与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相关的企业所得税政策主要体现在企业利用废气、废水、废渣等废弃物作为主要原料进行生产的和专门生产符合规定的环保设备, 可享受免税政策, 对于企业技术改造中使用国家鼓励的环保产业设备的, 可享受投资抵免、加速折旧政策。
(二) 现行排污收费制度的现状
在中国现行与绿色税制相关的政策主要是已经实施了二十多年的排污收费制度, 排污收费制度与庇古环境税拥有相同的理论依据, 在遏制环境污染、综合利用和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同时排污费征收额也为政府环保专项资金提供了财源保证。从1982年我国国务院颁布《征收排污费暂行办法》开始到2003年颁布新的《排污费征收使用管理条例》, 我国的排污收费制度经历了多次的修改和完善, 现行的排污收费制度已覆盖废水、废气、废渣、噪声、放射性等五大领域和113个收费项目, 征收标准主要是按定额征收的, 而征收的排污费纳入财政预算内, 作为环境保护专款资金管理, 专款专用, 先收后用, 不能超支、挪用。
二、我国现行绿色税费实施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 绿色税种政策方面存在的问题
1、与绿色税收相关的税种和优惠政策还不够完善, 环保作用有限。
从上述现状分析可知, 资源税、消费税、车船税和车辆购置税等税种体现环境保护政策导向, 但只是从间接上发挥作用, 而且对于改善生态环境的效果有其局限性。第一, 消费税中直接涉及环保的税目过少, 而且征税对象主要是消费者, 加之消费税是流转税, 生产者容易通过转嫁税负的方式逃避环境污染的责任。第二, 现行资源税, 税率过低, 税档之间的差距过小, 无法对资源的合理利用起有效调节作用, 另外征税范围狭窄, 主要针对矿产品和盐征税, 而对于水资源、森林资源、野生动物资源等与环境生态息息相关的不可再生资源均未包括在内。第三, 城市维护建设税、城镇土地使用税, 税率较低, 收入规模小, 占税收总收入的比例低, 其中涉及到环境保护功能的规定也比较不足。第四, 增值税种一些优惠政策, 对环境保护起到了反作用, 例如对农膜、农药特别是剧毒农药免征增值税规定, 虽然鼓励农业发展, 但是农药的过度使用会对耕地和水资源造成污染。此外, 增值税优惠方式中直接免税、即征即退、减半征收、投资退税等多种方式会使得减免税管理和程序复杂化, 无形中增加了税收征纳成本。第六, 企业所得税中涉及环保方面的免税优惠范围窄, 受益面小, 另外, 企业虽然在税收优惠期间得到税收减免, 但是由于优惠期限偏短, 在此期间, 企业可能还没有真正盈利, 所以存在优惠政策力度不够, 对企业吸引力不足等问题。
2、现行税制中缺少专门的环境保护税。
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 我国税制目前最大的不足就在于缺少环境保护税, 即针对环境污染、破坏的行为或产品课征的专门性税种。这样既无法发挥税收在限制污染、破坏环境行为方面的独特作用, 也难以为环境保护筹集足够的资金。
(二) 排污费制度存在的问题
1、征收标准偏低。
我国现行排污收费标准远低于污染治理成本, 大量企业选择负担排污费而不去治理污染。由此造成企业违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 企业治污积极性较差的局面。
2、征收范围过窄。
目前的排污收费制度仅对废水、废气、废渣、噪声、放射性等5类113项污染源进行收费, 却没有对其他领域例如危险废物、生活废水、生活垃圾以及流动污染源等其他领域同样对环境有极大污染的项目进行收费。另外, 排污费制度的征税主体主要面向有污染行为的大工业企业, 而其他大量小企业和第三产业的污染行为被忽视。
3、违法处罚标准较低。
对于排污超标的处罚, 我国在《大气污染防治法》中规定, “超过国家和地方标准向大气排放污染物的, 由所在地县级以上环保部门处最高10万元的处罚”。另外, 在行政处罚法第二十四条“对当事人的同一个违法行为, 不得给予两次以上罚款的行政处罚”的规定, 在这样的立法规定下, 企业排污罚款低于治理成本, 许多企业宁愿接受排污罚款, 而不愿采取防治污染措施, 继续向大气排放污染物。
三、我国绿色税制体系构建的具体思路
(一) 对现行有关绿色税收的税种进行完善和进一步绿化
1、资源税的绿化。
首先, 进一步扩大资源税的征税范围, 可考虑先将不可再生资源和稀少的可再生资源纳入资源税征收范围, 如水资源、森林资源、草场资源、土地资源等。其次, 改革计税依据, 将现行计税依据中按企业销售量或自用数量计税, 改为按产量计税, 这样可将已开采生产但未销售或自用部分也纳入税基, 更好的遏制过度开采资源的行为。此外, 设计税率时应考虑到开采行为对环境的损害成本、资源稀缺程度等因素, 对不可替代的、非再生的、稀缺程度大、对环境损害程度严重的的自然资源, 应进一步调整提高其资源税单位税额或税率。
2、消费税的绿化。
一是扩大消费税征税范围, 将那些对资源消耗量大、对环境破坏大的消费品和消费行为, 例如一次性电池、高档建筑装饰材料、杀虫剂、一次性塑料包装物等纳入消费税征收范围。二是适当提高部分对环境污染较大的产品如烟火、鞭炮、汽油、柴油等消费品的税率, 同时根据污染程度的高低, 实行差别税率。
3、车船税与城建税的绿化。
第一, 绿化车船税关键在于改变其计税依据, 以其排放的废气量为计税依据为宜。第二, 考虑城建税改为独立环境保护专项税种, 以纳税人的生产经营收入额作为计税依据, 这样可以不仅公平税负, 而且能为环境保护资金的筹集提供更稳定的税源。
4、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的绿化。
首先, 在增值税方面, 应进一步明确环保产业的范围, 考虑对环境保护的产品和行为实行低税率, 从而诱导企业进行清洁生产和产出环保产品, 另外对节能型或环保类产品加大优惠力度。其次, 在所得税方面, 应进一步从环境保护的量化指标上深化优惠对象和措施, 鼓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 例如, 对主动进行产品技术革新或较少污染购进的环保设备的行为, 应给予加大对其税收抵免的优惠力度;对企业以治理污染为目的, 研发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所发生的费用, 在允许税前扣除的基础上, 实行加计扣除。
(二) 适时开征环境保护税, 实现税制的全面绿化
1、环境保护税的税种。
(1) 水污染税。水污染税是对排放含有污染物质的废水的行为进行征收的税种。课税对象包括工业废水、农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等几类污水。以向社会排放废水的我国境内的企事业单位、经营者及城镇居民为纳税人。计税依据则为废水的实际排放量, 并实行从量定额征收的计税方法。当企业废水的实际排放量难以确定时, 可以按设置生产能力和实际产量等指标确定排放量, 并根据废水所含污染物质的成分、浓度及排放量等因素制定有差别税率。
(2) 空气污染税。空气污染税是对向空气中排放污染物的行为进行征收的。课税对象主要是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二氧化碳等几类空气污染物。主要纳税人是在生产过程中向空气排放污染气体的我国境内企事业单位和个体经营者。计税依据为所排放的有害气体和烟尘的排放量。税率的制定则根据对所排放的污染气体的浓度的监测而制定累进税率, 并实行从量计征的方法。
(3) 垃圾税。垃圾税是对固体废弃物处置行为进行征收的税种。课税对象主要包括垃圾废弃物 (罐装包装物、瓶装包装物、纸、塑料) 、电池、一次性饭盒等。对于零散垃圾和电池, 以其重量为计税依据;对于罐装、瓶装包装物以其容积和重量为计税依据;对于一次性方盒, 则以实际使用数量作为计税依据。
(4) 噪音税。噪音税主要是针对在居民生活环境附近的制造声音污染的源头进行征收的税种。课税对象可以分为以下几种:飞机场噪音、建筑工地噪音、工厂设备噪音、机动车噪音等几类。以制造噪音污染源头的我国境内企事业单位和个人为纳税人。应该制定噪音污染强度标准, 制定相应的累进税率, 根据制造噪音强度的不同征收不同等级的噪音税。
2、环境保护税的征收与管理
(1) 要合理确定征管部门。可以考虑由税务部门和环保部门二者配合征管办法, 具体来说, 税务部门作为主体, 具有征税权力, 由其负责征税与监督管理, 能够使环保税制度有效执行, 同时环保部门作为辅助部门, 由于其对具体环保业务较为了解, 因此可以负责环境管理和监测, 及时向税务部门提供各种污染数据, 从而从技术层面上为环保税制度的实施提供保障。
(2) 要明确环境保护税的税收征管权。坚持以地方为主, 中央与地方相结合的原则, 根据具体情况分别将不同税种划分为地方税和中央与地方共享税两类, 其中中央与地方共享税在税收分成方面, 建议地方掌握七成, 中央三成。同时要协调好不同区域间的税率, 以防止污染产品和产业在不同区域间转移状况的发生。采用自行申报、源泉扣缴和定额征收多种方式相结合的征收方法。另外要注意给予地方政府合理的征管权限, 让其能够根据本地实际发展情况对不同的税种做出相应的调整与规定。
摘要:当前, 环境恶化成为全球问题, 中国的经济社会也正朝着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方向转变和发展, 为应对国际压力和推动国内经济发展, 研究绿色税制体系的构建势在必行。在此背景下, 促使本人对分析研究绿色税收的产生兴趣。本文主要通过分析我国现行的与绿色税制相关的税费制度现状, 指出其中存在的问题, 从而提出构建绿色税制体系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环境保护,绿色税收,环境保护税,绿色税制体系
参考文献
[1]陈共.财政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
[2]黄新华.环境保护税的立法目的[J].税务研究, 2014, (第7期) .
[3]苏明, 许文.中国环境税改革问题研究[J].财政研究.2010 (03) :2-11.
[4]王晓燕, 张杰.我国环境税制度设计探讨[J].山东理工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3, 29 (1) :27-30
[5]杨志勇, 何代欣.公共政策视角下的环境税[J].税务研究, 2011.7:29-32
[6]北大林肯中心.环境税的国际经验[R].北大林肯中心环境税研究小组.2011
论循环经济与绿色税制 篇2
世界上一些发达国家, 如美国、瑞典、荷兰等在20世纪90年代初就实行了大规模的绿色税制改革, 并取得了很大成效, 对我国税制改革有重大的借鉴意义。这些税制改革主要体现在两大方面:
1.1 开征环保税种
许多发达国家已经对污染物或者导致污染的产品开征环保税, 具体来说, 各国环保税种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1.1 直接对末端污染物的排放征税
(1) 碳税:是针对能源量计证的税种。其目的在于反映能源的使用对CO2排放量的贡献度。英国、法国、澳大利亚等国先后开征此税, 以减少CO2的排放。
(2) 填埋税: 一些国家根据填埋具有成本低的特点, 收取填埋税, 从而使垃圾处理的价格趋于上涨, 有利于促进企业进行减量化和再生化利用。
(3) 很多国家对空气、水污染、废物、噪声等污染物征税。
1.1.2 对可能导致污染的产品征税
(1) 电池:
挪威和瑞典对造成环境污染的电池课以重税
(2) 塑料袋:
2001年3月, 爱尔兰对每个塑料袋的使用征收15欧分的税款, 半年后爱尔兰的塑料袋使用骤减90%
(3) 装于一次性容器中出售的饮料:
丹麦、瑞典、芬兰等国对这类饮料课以环保税, 如饮料瓶可以回收, 则退税
(4) 化肥:
包括澳大利亚、芬兰、挪威在内许多国家均对农业化肥课税。
1.1.3 征收能源、资源税
其目的是保护不可再生资源, 减少污染物的排放量。国外这方面税收典型有燃油税、资源税等, 如德国除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外, 其他能源如汽油、电能、矿物都要收取生态税。英国为鼓励清洁能源生产, 限制排放污染物, 开征了公司汽车税、燃油税等。美国主要开征了与汽车使用相关的税收, 包括汽油税、轮胎税、汽车使用税、汽车销售税等, 还开征了开采税和环境收入税。
1.2 利用税收优惠杠杆, 促进环境保护
为促进环境保护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世界上很多国家对绿色产品以及环保行为实行税收优惠。
(1) 美国对公共事业建设和公共投资项目, 包括城市废物储存设施、市政污水处理厂等给予免税的优惠待遇, 在美国, 每购买一辆使用新能源的汽车可免联邦税2000美元。
(2) 日本政府对在使用年度内的费塑料制品再生处理设施、废纸脱墨处理装置、处理玻璃碎片用的夹杂物除去装置、铝再生制造设备等环保设施给予加大设备折旧率, 减免固定资产税等优惠措施。
(3) 德国对排放减少环境危害的产品可免交销售税, 而只需缴纳企业所得税即可。
2 我国现行税制中环保政策的分析与思考
我国现行税制中有利于循环经济发展相关的政策比较陈旧, 并且力度不足,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税种中:
2.1 增值税环保政策
相关政策主要有:对企业的生产原料中掺有不少于30%的煤矸石、石煤、粉煤灰烧煤锅炉的炉底渣 (不包括高炉水渣) 的建材产品, 包括以其他废渣为原料生产的建材产品免征增值税, 或实行增值税即征即退政策;对企业以“三剩物”和次小薪材为原料生产加工的综合利用产品实行增值税即征即退政策;对油母页岩炼油、垃圾发电和废旧沥青混凝土回收利用实行增值税即征即退政策;对综合利用煤矸石、煤泥、煤系伴生油母页岩等发电、风力发电、部分新型墙体材料产品实行增值税减半征收政策;对废旧物资回收经营单位销售其收购的废旧物资免征增值税;生产企业的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购入废旧物资回收经营单位销售的废旧物资, 可按10%计算抵扣进项税额。
2.2 消费税环保政策
对环境资源造成损害的鞭炮、焰火、一次性木筷、汽油、柴油及摩托车、小汽车等消费品列入消费税的征税范围, 并对小汽车按排气量大小确定高低不同的税率。
2.3 企业所得税环保政策
相关政策主要有:企业研究开发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所需要的各项费用计入管理费用, 在所得税前扣除;企业利用废水、废气、废渣等废弃物为主要原料进行生产, 可在五年内减征或免征所得税;为进一步促进我国环保事业的发展, 顺利履行淘汰消耗臭氧层物质的义务, 经过环境保护总局通过招标确定, 关闭生产线或削减生产量的全氯氟烃、哈龙、四氯化碳、三氯乙烷生产企业所获得的《议定书》多变基金赠款, 可视为有特定用途的企业, 免予征收企业所得税。
2.4 资源税环保政策
对开采燃油、天然气、煤炭等其他非金属矿原矿、黑色金属矿原矿、有色金属矿原矿和生产盐的矿产品征税, 按资源自身形成条件和开采条件差异, 设置差别定额税率。
尽管以上税收政策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循环经济的发展, 但仍存在很多的不足:一是由于资源税收入大部分归地方, 反而会起到鼓励地方对资源过度开发的作用, 加剧了生态环境的恶化;二是资源税范围较窄, 不利于限制当前经济中对资源的过度开发;三是造成环境污染的产品和行为的征税力度不够, 未对企业成本产生大的影响;四是对促进节能投资、节能技术的开发及环保产品的消费引导力度不够, 手段不够多元化。
3 完善我国循环经济中绿色税制的建议
3.1 开征环境保护税
将现行的水污染、大气污染、工业废弃物、城市生产废物等收费制度改为税收环境保护税, 以强化企业的环保意识。环境保护税可设置为中央地方共享税, 可提高地方政府的积极性;税率根据排放标准设置为累进税率, 以促进企业采取措施减少污染。
3.2 开征燃油税
设置机动车使用燃料计证的税率通常高于其他产品, 不同的税率适用于不同类型的机动车, 如柴油与汽油的税率蝉翼设置在一个恰当水平, 无铅汽油与含铅汽油相比给予折扣价格, 对于适用清洁车 (达到特定的排放标准或安装了催化式排气净化器的汽车) 给予一定的税收优惠。
3.3 深化企业所得税环保优惠政策
对生产节能产品的专用设备企业允许其以加速折旧法提取折旧, 为鼓励更多的人使用公共交通工具, 可对雇员的交通费用在税前全部或部分扣除。对生产节能减排产品的企业, 在所得税发面给予进一步的优惠。
3.4 加强资源税的调节功能
我国现行资源税征税范围较窄, 要进一步扩大资源税的征收范围, 应将那些必须加以保护开发和利用的资源也列入征收范围, 如森林、海洋、草原、滩涂、淡水、地热等自然资源, 从而使资源税对循环经济的发展起到更大的作用;我国目前的城镇土地使用税、耕地占用税税率定得过低, 对耕地占用和调节级差收入力量微弱, 应调高税率, 减少土地过度开发利用。
摘要:中国GDP高速增长是以环境的破坏和资源的过度开发为代价, 我国要实现和谐社会的目标, 其经济发展模式应选择发展循环经济, 以促进环境保护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世界上很多国家实行绿色税制改革, 并取得良好成效, 其经验值得我国借鉴。我国目前税制在环保方面不够完善。因此, 为促进我国循环经济的发展, 国家可以通过推行绿色税制改革来做出相应的贡献, 从而为和谐社会的发展营造一个绿色的税收氛围。
关键词:循环经济,和谐社会,绿色税制
参考文献
[1]冯之浚主编.循环经济导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4, (1) .
[2][英]锡德里克.桑福德主编, 邓力平主译.成功税制改革的经验与问题[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0, (12) .
借鉴国外经验构建我国绿色税制 篇3
世界科技和经济的飞速发展, 将人类物质文明带上一个又一个新台阶。但是, 自然资源过度开采、大气污染、水体破坏、土壤沙漠化、核辐射扩散等问题逐渐累积, 使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日益恶化。我国改革开放以来, 经济快速增长, 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 对各类资源的消耗也急剧增加。很多地区的资源受到严重破坏, 环境受到严重污染, 这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对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构成威胁。为此, “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面对日趋强化的资源环境约束, 必须增强危机意识, 树立绿色、低碳发展理念, 以节能减排为重点, 健全激励与约束机制, 加快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 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提高生态文明水平。资源节约环境保护主要目标是: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1.4%, 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16%, 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降低17%, 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显著减少, 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分别减少8%, 氨氮、氮氧化物排放分别减少10%等。“十二五”规划纲要同时提出, 要加快财税体制改革, 积极构建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财税体制。为了实现“十二五”规划目标, 保证经济社会长期健康发展, 必须加快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绿色税制。
绿色税制是根据当前资源浪费与环境恶化这一国情, 为实现税收的效率、公平目标, 促进经济转型, 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建立由若干不同性质和作用的绿色税种和一般税种组成的主次分明、长短互补、具有一定生态功能的税收体系。
二、国外绿色税制实践及借鉴
(一) 北欧国家的绿色税制
北欧国家如丹麦、芬兰、荷兰、挪威、瑞典等国先后进行“绿色税制”改革, 设计绿色税收, 将环境保护要求整合到税制体系中, 其改革要点包括:1.删除或修正扭曲市场功能并且有害环境质量的补贴或税收;2.改革税制, 纳入环保因素;3.开征新的生态税;4.进行税收中性的税负转移等。北欧国家推行“绿色税制”改革, 将各项能源税的税基由能源使用改为依据各种能源燃烧所产生的污染物质含量 (如含氮量、含硫量) 或是温室气体含量。
为适应《气候变化纲要公约》有关温室气体减量的国际规范, 以及民众对于环境污染防治的要求, 依据污染者负担原则, 北欧国家已实施若干碳税、能源税或环境税, 并以其税收调降雇主负担的社会福利费, 或用来调降工资薪金税和所得税, 或作为降低国民年金与医疗保险费的用途, 以减轻对产业和家庭的冲击, 并可提高国际地位。
(二) 美国的绿色税制
美国的绿色税制包括:对产生臭氧的化学品征收的消费税, 对汽油的征税, 对与汽车相关的其它征税, 征收开采税, 对固体废物处理的征税等。根据《美国复苏和再投资》法案, 纳税人购买节能的制冷和取暖设备、绝缘材料等产品, 可享受1500美元的税收抵免;对购买更加节能的充电式混合动力车者, 给予最高达7500美元的税收抵免, 以推动美国实现“到2015年有100万辆充电式混合动力车上路”的目标。《碳排放总量管制与交易》法案决定按照“污染者负担原则”, 通过拍卖碳排放额度, 筹措财源, 促进低碳技术的开发运用。预计美国政府在未来的10年内可获得6460亿美元的碳税收入。
美国自对有害臭氧的化学品征收消费税以来, 人们普遍减少了对碳氟化物的使用, 刺激了企业开发新的替代产品。汽油税的征收, 鼓励消费节能汽车的推广, 从而减少了污染排放。环境税提高了部分资源、能源和燃料的价格, 促使企业技术创新, 提高竞争力。
(三) 俄罗斯的绿色税制
俄罗斯于2001年进行了全面的税制改革, 建立了新的自然资源税制系统。从2002年1月1日起以矿产资源开采税替代了原先存在的三种税费:矿产资源开采使用费、矿物原料基地再生产提成和石油、凝析气消费税。同时, 对开采石油和天然气的课税额规定了特殊的分配方法。为有效调控水资源的使用和分配, 俄罗斯还开征了水资源税, 设计了4个税种。一是使用地下水资源税。纳税人为在俄罗斯境内寻找、勘探、开采地下水的所有法人和自然人, 开采地下淡水的最高税率为所采原料价值的8%, 使用地下水资源税税款分别列入联邦预算40%, 联邦主体预算60%。二是开采地下水的矿物原料基地再生产税。课税基础是实际开采地下水所取得并销售的初级产品价值。三是工业企业从水利系统取水税。该税的纳税人是工业企业, 工业企业不仅要对生产性用水纳税, 而且要对用于其他目的的用水纳税。四是向水资源设施排放污染物税。该税是对向水资源设施排放含有超标有害物质的污水, 以及超限额排放符合标准的污水等行为征收的, 实行定额税率, 计税依据是污水所达到的标准及排放量。
俄罗斯水资源税专用于水资源的保护和开发, 有效地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效率。俄罗斯人均水资源远比我国丰富, 我国视天然水为免费资源, 他们却开征了水资源税。这种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前瞻性经验, 具有参考价值。
三、构建我国绿色税制的途径
(一) 绿色税制设计遵循的税收负担原则
1.污染者负担原则 (Polluter Pays Principle, PPP) 。
以污染者排放污染物的数量为计税依据, 可称之为直接污染税或污染排放税, 例如二氧化硫税、氮氧化物税等, 通过征税迫使污染者减少污染物排放。需要注意的是, 所称的“污染”是广义的概念, 既包括一般意义上对自然环境的污染, 还包括温室气体排放以及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2.使用者负担原则 (User Pays Principle, UPP) 。
针对使用产品造成污染者征收产品污染税。通过征税, 促使消费者减少潜在污染产品的消费数量, 鼓励消费者选择无污染的产品, 或选择低污染的替代品。
3.受益者负担原则 (Beneficiary Pays Principle, BPP) 。
以筹措财源为目的的绿色税, 不同于使用者负担或污染者负担。此税可以依附于其他税种, 或以其他税种的税基作为其计税依据。如对环境税的征收, 可以附加于房产税或土地使用税, 或以房产税或土地使用税的税基作为环境税的税基。由于征税而减少污染排放和减少污染品消费, 导致以污染者负担和使用者负担原则所征收的税收减少。因污染减少而导致环境受益逐渐增加, 因此, 以受益者负担原则征收环境税, 不但可以弥补因污染减少而减少的财政收入, 而且可以开辟稳定的税源。
由于我国的资源环境状况、生产者自律意识、消费者对新税种的接受度等国情, 我国在设计绿色税制时, 近期应当以污染者负担原则为主, 中期应增加使用者负担原则的应用。随着污染治理、环境保护的成效显现, 远期则可以考虑采用受益者负担原则。
(二) 完善现有税种, 提高“绿色化”程度
实践证明, 我国现有税制体系中绿色税收相关税种, 如增值税、企业所得税、资源税、消费税、车船税等, 在推动环境保护、促进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建设我国的绿色税制, 应该将进一步完善我国现行的绿色税收作为一项重要内容。以资源税和消费税为例:
1.资源税。我国应加快建立一般性质的资源税, 向所有自然资源开采单位和个人普遍征收, 通过征税调节自然资源的供给和需求, 进而影响自然资源配置。一是扩大资源税征税范围, 先将水、森林和草场等已遭到破坏的资源纳入征税范围, 以缓解我国目前严重缺水、土壤沙化、水土流失等问题。二是提高资源税的征收标准, 理顺资源价格体系, 对非再生性、非替代性、稀缺性的资源要课以重税。
2.消费税。近期扩大消费税征收范围, 将一些容易造成环境污染的消费品纳入征税范围, 如电池、一次性饮料容器和塑料袋等。中期考虑参照批发环节卷烟消费税, 对存在潜在污染的居民日常消费品在零售环节加征消费税, 让消费者自觉选择无污染或低污染的替代消费品。
(三) 开征环境税
我国现行税制绿色化程度不高, 税收对资源环境的保护作用分散。要改变这种状况, 需要构建新税种——环境税。环境税一方面通过加重污染者的税收负担, 使其外部成本内部化, 促使其减轻对资源环境的破坏和污染;另一方面又可以筹集环保资金。
1.环境税的征税范围。
环境税的征税范围可分为两类:一是环境资源税, 对稀缺自然资源或利用、破坏自然资源的行为和温室气体排放行为征税。二是环境污染税, 对污染物或排污行为征税 (见表1) 。
2.环境税的纳税义务人。
近期环境税纳税人包括两类:一是消耗自然资源的纳税人。包括对水、森林、土地、矿产等资源进行开发利用的人。二是对自然环境构成危害的纳税人。包括从事应税排污行为和生产应税产品的单位和个人。
3.环境税的计税依据。
(1) 二氧化碳:对产生CO2的汽油、柴油、煤油、航空燃油、液化石油气、燃料油、煤炭、天然气等化石燃料按含碳量所测算的排放量作为计税依据。 (2) 水资源:按天然淡水和抽取的地下水的取用量作为计税依据。 (3) 核能:按核电站发电量作为计税依据。 (4) 空气污染:SO2、NOX和VOC的实际排放量作为计税依据。对实际排放量难以确定的, 可根据纳税人的设备生产能力及实际产量等相关指标测算排放量作为计税依据。 (5) 水污染:按工业废水的实际排放量作为计税依据。 (6) 土壤污染:按照电池、一次性塑料用品的产量换算成体积作为计税依据。 (7) 海洋污染:按海运船舶的排水量作为计税依据。
4.环境税的税率。
环境税实行定额税率。税率制定周期为5年, 逐年小幅递增。5年后再行测算调整。
5.环境税的征收方式。
环境税以企业自行申报为基础, 配合环境监测数据的方式征收。
6.环境税的纳税环节。
(1) 二氧化碳:化石燃料生产环节。 (2) 水资源、核能:水、电生产环节。 (3) 空气污染、水污染:污染物排放环节。 (4) 土壤污染:污染物生产环节。 (5) 海洋污染:海运船舶经营环节。
7.环境税的纳税期限。
环境税按年计算, 分月预缴。
8.环境税的纳税地点。
环境税的纳税人生产经营所在地。
(四) 构建配套征管体制和财政体制
1.绿色税的征管体制。
绿色税作为调节资源消耗企业和污染排放企业负外部效应、促使外部成本内部化的一个税种, 应由国税部门统一征收管理, 以防止地方利益干涉造成的区域之间税收负担、资源环境保护的不公平。为减小改革阻力, 可以将新开征的环境税交由国税部门征收管理, 原有税种暂按现行征管体制不作调整。
2.费改税。
现行排污费等具有准环境税特征, 对它们实行“费改税”, 可逐步减少预算外资金, 完善分税制公共财政体制。近期将作为环境税课税对象的排污费收费项目取消, 改以环境税征收。远期逐步减少直至取消排污费, 完全纳入绿色税制。
3.新开征的环境税与现行税制绿色税种的协调。
环境税与现行税制中的部分税种, 特别是资源税和消费税存在部分课税对象和征税目的的重叠, 为消除重复征税, 在开征环境税的同时, 应对资源税和消费税中相应的部分课税对象停止征收。
4.有关绿色税的财政配套措施。
一是实行分享税。为了调动地方保护资源环境、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保证地方环境保护资金的稳定来源, 环境税实行中央和地方分享。二是财政转移支付。对资源环境保护压力大的地方, 由中央财政给予生态恢复专项资金转移支付。
参考文献
[1]梁凤云.绿色财税政策[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0.
[2]高萍, 计金标, 张磊.我国环境税税制模式及其立法要素设计[J].税务研究.2010 (1) :36-40.
[3]潘家华, 庄贵阳, 郑艳, 朱守先, 谢倩漪.低碳经济的概念辨识及核心要素分析[J].国际经济评论, 2010 (4) :88-101.
绿色税制体系 篇4
一、青海省环境税收政策现状
中国目前与环境保护相关的消费税、车辆购置税属于中央税, 资源税、城镇土地使用税、耕地占用税、车船税属于全国统一实行的地方税, 立法权在中央, 但赋予地方适当权限。这就使省级地方政府建立绿色税制的重点只能放在相关政策的贯彻落实和配套措施的完善改进上。
(一) 与环境保护有关的税种
青海省地域广阔, 独特的高原地质特征和优越的成矿条件形成了较为丰富的自然资源, 但因产业结构不合理、主导行业以高耗能行业为主且集中度高, 再加上工艺落后、技术含量低, 致使能源消费总量高, 对环境造成了破坏。据统计, 2008年全省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46.1%, 能源消费总量 (等价值) 2 263万吨标准煤, 其中, 制造业消费量占全省38%;同年, 万元GDP能耗为2.935吨标准煤, 是全国平均水平的3倍多[2], 反映出青海省仍以“高能耗、高污染”的重工业为支柱, 在利用税收政策协调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中还要花大力气。评价税制绿化程度的通行做法是考察环境税、费占税收总收入和GDP的比重, 这也可以延伸适用至地区。青海省2005—2008年的GDP分别为543.32亿、641.58亿、760.96亿、961.53亿, 由表1、表2可知, 与环境保护相关的税种收入占税收总收入比例不足8%, 占GDP比例不足1%, 而同期全国平均比例前者超过8%, 后者在1.5%左右, 足以反映青海省税收绿化程度还比较低。
注:数据来自《中国税收年鉴》并整理计算。
注:城镇土地使用税、耕地占用税和车船税所占比例太小, 忽略不计, 消费税以广义范围计量。
(二) 环保税收措施
既有税制中, 与环境保护相关的其他措施主要体现在增值税中对资源综合利用产品的增值税税收予以优惠, 包括销售再生水、翻新轮胎等自产货物免征;以垃圾为燃料生产的电力、热力等自产货物即征即退;利用风力生产的电力等自产货物即征即退50%;自产综合利用生物柴油先征后退。新企业所得税中则规定企业从事符合规定条件的环境保护、节能节水项目所得, 自取得第一笔生产经营收入所属纳税年度起享受“三免三减半”政策;购置并使用规定的环保、节能节水等专用设备的, 投资额的10%可从当年应纳所得税额中抵免;以规定资源为主要原料生产符合相关标准的产品收入, 减按90%计入收入总额。此外, 作为中国环保有力措施的排污费征收制度, 在青海省的收入从2003年的865.8万元增长到2007年的3 228.3万元, 但该收入仅占相应年份环境污染治理投资额的3%左右, 对环境保护贡献力度极其薄弱。
二、完善青海省绿色税制配套措施的建议
(一) 建立、完善省内生态补偿机制
建立生态补偿机制是要根据不同地区的资源、人口、经济、环境来制定不同的发展目标, 让生态脆弱地区更多承担保护环境而非发展经济的责任。例如青海省内现已建成的三江源保护区, 在保护环境的同时, 限制了格尔木市等部分地区的工业城市化空间, 而这种损失须得到合理补偿才会有更大的环保动力。因此, 一方面, 应建立起以补偿因保护环境而牺牲经济发展地区为核心的省内纵向、横向财政转移支付政策, 建立起受益者对保护者给予环保补偿、排污者对受害者给予超标排污赔偿的双向责任机制, 加大投资, 满足这些环保任务地区的建设和维护成本需求。另一方面, 要最大限度落实环保税收优惠政策, 通过税收减免等方式鼓励无污染或污染小的项目上马, 配合退耕还林、水土流失治理等政策, 推行环境从源头抓起的措施。世行研究报告指出环境污染投资占一国GDP比例达到1%~1.5%时, 环境污染状况可以得到基本控制, 当该比例达到2%~3%时, 环境质量可以得到改善[3]。青海省的环境污染治理投资额从2003年的3.7亿元上升到2008年的13.42亿元, 其占GDP比重也从0.95%上升至1.4%, 但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需再接再厉。
(二) 建立奖惩制度, 强化企业绿色社会责任
市场竞争中, 利润用于污染防治的企业, 往往因经营成本增加及政策的不完善, 不得不独自承担治污费用而丧失竞争力, 其他“搭便车”享受环境利益的企业则坐享其成, 竞争中如鱼得水, 这种不公平易打击治污企业积极性。为此, 应在全省范围内建立起财政税收“以奖代补、先建后补”新机制, 使财政税收奖励资金与环保行为挂钩, 对实施节能技术改造、环境污染防治等项目的企业给以重点支持和奖励, 对节能减排不达标、环境污染严重企业则施以重罚。同时, 以政府为纽带, 联系环保、工商、税务、银行等部门, 广泛宣传环保税收、贷款优惠政策, 并辅以公众舆论影响, 使企业在追求利润时变“要我环保”为“我要环保”, 对承担绿色社会责任的企业辅以政府、社会公益团体和消费者的支持, 促进优先发展。
(三) 利用少数民族环保习惯法的传统, 推动环保税收措施的落实
青海省是一个少数民族聚居区, 人口的21.96%是藏族, 15.91%是回族, 在这些民族的长期宗教信仰中, 环境保护已成为民族文化的一部分。例如信仰佛教的藏族格外重视对土地森林树木的保护, 禁止乱采矿乱挖药材, 通过农作物的轮作和“歇地”习俗合理利用草场农田;将河流湖泊赋予神格而注重保护水资源。信仰伊斯兰教的回族则主张要接近自然但不崇拜自然、开发自然但不滥用自然, 要有节制地向大自然索取。这类规范在今天许多乡规民约中仍保留着, 并成为当地人精神追求和自觉行动的一部分, 这就使绿色税制及配套措施更容易得到认同执行。三江源保护区中的玉树州就利用藏族宗教占统治地位、全民信教及寺院封山、禁猎、禁伐等传统, 充分调动全州寺院僧侣力量, 建立起国有林场、分林、寺院、护林员四位一体的特色管护体系, 并通过划定责任区、颁发委托证书等明确管护责任, 使该地环境得到有力保护[4]。
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性社会, 青海省相对于发达城市开发力度弱、生态环境保护较好, 加之土地、劳动力成本低, 十分有利于建设生态文明城市。因此, 我们应积极抓住税制深化改革契机, 构建起有利于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绿色税制”配套措施, 为实现青海生态立省战略而奋斗。
参考文献
[1]付伯颖.论适于中国国情的环境税模式选择[J].现代财经, 2008, (11) :9-13.
[2]王文虎, 郭艳丽.2008年青海省能源消费状况分析[BL/OL].http://www.qhtjj.gov.cn/tjkw/201004/W020091103354990939053.html.
[3]刘丽萍.生态文明建设的财税政策探讨[J].农村经济, 2009, (2) :87-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