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具制作专业论文

2024-10-14

模具制作专业论文(通用9篇)

模具制作专业论文 篇1

天津工程师范学院附属高级技术学校自建校起就设有钳工专业, 但是随着我国机械制造与加工技术的飞速发展, 传统的钳工教学内容已不能满足行业发展的要求, 因而迫切需要改革教学内容。近年来, 我校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与实践, 采取以技能训练为中心、模块教学为主线、突出操作技能训练、产训结合、一专多能的一体化教学模式, 走出了一条“以校办厂, 以厂促校, 产训结合, 既出产品, 又出人才”的办学道路。以下是我们的一些经验。

培养目标和教学原则

模具制作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使学生掌握专业工种所需要的基本专业理论知识;能够熟练地进行专业基本操作;独立完成本工种中等复杂程度零件的加工;能够适应企业实际工作的需要;熟练掌握模具钳工所需的各种设备、工艺装备的结构性能、工作原理、使用维护和调整方法;掌握电脑绘图、数控加工工艺和数控加工程序编制等新技术;掌握模具的生产制作、装配、调试及维修等技术;培养可从事机械设备维修、模具加工、数控设备操作工作的技能型人才。

模具制作专业的教学原则是坚持理论联系实际, 突出操作技能训练, 切实保证技能训练教学的时间和教学质量;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实习教学直观性强、学生易于接受的特点, 让学生在实习教学中有一个初步的感性认识, 再导入理论知识, 最后通过生产实习来消化和加深理解所学的理论知识, 从而巩固和提高教学效果;加强直观教学, 充分运用实物、教具和现代化教学手段, 使理论联系实际、教学形式生动活泼;提倡启发式教学方法, 结合具体课题先组织学生进行有关加工过程的讨论, 然后再进行技能训练, 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重视实习车间的建设, 加强现场管理力度。

教学模块的设计

模块一:基本技能训练

该模块被安排在第一学期。主要课题有入门指导、划线、常用量具使用、錾削、锉削、锯削、各种孔加工和螺纹加工。钳工基本训练是一项单调而又非常消耗体力的内容, 但又是一项很重要的内容, 它能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 养成正确的操作习惯, 为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模块二:钳工装配基本知识

该模块被安排在第二学期。主要课题有刮削、研磨与抛光、钳工常用设备及工具使用、固定连接的装配、装配的基础知识、传动机构的装配。我校的校办工厂已有四十多年的历史, 拥有雄厚的技术力量和先进的设备, 能够生产多种产品。这些产品不仅能够丰富学校生产实习的教学内容, 而且能够满足实习教学大纲的要求, 为产训结合教学提供了优良的环境。学生从第二学期开始转入生产车间, 以简单的生产操作技能训练为主。应用我校的产品Z32K万向摇臂钻床、C6132A车床摇臂及拖板部分的刮削工序进行技能训练;简单箱体零件的孔加工、部分连接机构键、销、齿轮、轴承等的装配也可以由学生来完成。学生通过实践对产品结构、工艺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同时也对相应知识点掌握得更加牢固。

模块三:模具零件加工及模具装配

该模块被安排在第三学期。主要课题包括电火花线切割编程加工、电火花成形加工、铣削磨削加工、冷冲模相关知识及其装拆训练。学生在学习了相关理论知识后, 在教师指导下操作线切割机床、电火花机床, 生产出一定数量的产品。在加工产品的过程中, 学生熟悉机床设备的操作和刀具的使用, 同时通过冷冲模的装拆、测绘技能训练, 学生能够更清楚地认识冷冲模的基本类型及其结构。

模块四:钳工装配及维修

该模块被安排在第四学期。该模块主要课题有轴承和轴组的装配、C6132A车床结构及其装配。通过三个学期的一体化教学, 学生在机械原理及常识、操作技能、理论知识等方面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能力, 也基本形成了自己的操作习惯。C6132A普通车床是我校较成熟的产品, 学生通过对该产品各部件的装配和总装配, 以及对我校一些机床设备的维修, 再一次巩固了以前学过的知识技能, 并且对一些机械传动原理和装配技巧有了更深的认识。这种教学模式能够训练学生承担加工零件和装配维修设备的能力, 让他们学到更广泛的知识, 掌握更加丰富的生产经验。

模块五:数控铣加工及模具设计

该模块被安排在第五学期。随着现代制造技术的发展和数控机床的日益普及, 数控加工在我国得到广泛的应用, 其中相当比例的数控铣床都被应用在模具行业。因而, 模具制造专业近年来开始补充数控铣加工这一课题, 让学生能够与时俱进, 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另外, 学生3~4人为一组, 在教师的指导下, 结合之前学过的理论和操作技能知识, 在第五学期完成一套自行设计、加工制作的冷冲模具, 作为本学期技能考核的重要部分。学生在制作过程中既能复习以往学习过的知识, 又能学习到一些新知识、新技能, 更准确地理解和掌握模具制作及相关现代化设备使用和工艺技术。

模块六:综合技能训练、厂企实习

到了第六学期, 除少数学生将继续深造外, 大部分学生将跨出校门走上工作岗位, 为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操作技能, 本学期的全部学习时间都安排在生产车间实习, 这样, 一方面, 可以查缺补漏, 进一步提高学生独立工作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进行有针对性的强化训练, 以备战毕业前的技能考核;另一方面, 安排学生到与我校有固定合作的企业中实习, 让他们提早与企业接触, 进一步检验自己的工作能力, 同时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工作态度, 为毕业上岗做好充分的准备。

教学实施过程中的一些体会

模块化与产训结合的教学模式, 使教师和学生都能够在实践中不断学习进步, 一方面, 技能指导教师能够与时俱进, 不断学习新技术、新工艺, 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另一方面, 学生也能在实践中不断吸取教师的成果, 师生之间形成了一种相互学习、共同进步的良好氛围。有以下几点优势:第一, 由学校根据技术含量和工艺过程自主地选择适合的实习产品和生产批量, 保证了学生所需的全部实习内容。第二, 学生在学校实习、掌握操作技能的过程中, 形成了明确的产品质量意识、工作效率意识, 以及安全生产、文明生产、团结合作等正确的生产观念。第三, 实习产品的销售从资金上弥补了实习教学的部分损耗和投入。

参考文献

[1]刘少达.我国塑料模具工业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仲恺农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4, 17 (3) :66-71.

[2]李东.国内模具行业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5, (2) .

[3]徐小兵, 杨雄, 王本德.多层次模块化机械工程实训教学体系的研究[J].科教文汇, 2009, (31) :33-34.

模具制作专业论文 篇2

委托方:(以下简称“甲方”)地址:

受托方:(以下简称“乙方”)地址:

本着友好合作、深化发展的原则,双方经友好协商,就甲方委托乙方设计制作产品模具事宜达成如下协议:

一、委托事项

甲方委托乙方设计制作产品模具,包括图纸设计到模具制作的全过程。

二、双方权利义务 甲方权利义务:

(一)有权对乙方提出的设计提出修改意见,以符合甲方质量标准和验收标准;

(二)模具设计及试模样件确认后,模具产品与设计不一致,甲方有权拒收;

(三)模具设计及样品确认后,制作期间,甲方如有要求修改,需与乙方协商确定;

(四)按时给付模具设计制作费用;

(五)承担保密义务

(六)甲方不得与第三方合作使用乙方提供的模具设计图生产相关模具。乙方权利义务:

(一)有权要求甲方提供明确的设计及制作标准要求;

(二)按照甲方提供的要求设计制作模具,并对因此知悉的甲方商业秘密等承担保密义务;

(三)按约定期限提供设计图及模具样本供甲方验收;

(四)对模具设计图及制作成品承担保密义务;

(五)乙方转委托第三方制作模具的,需书面说明情况,并保证该第三方承担保密义务;如因该第三方违反保密义务约定造成甲方损失,乙方需承担赔偿责任。

三、模具设计制作费用及支付方式 模具设计制造费元。合同签订之日起日内,甲方向乙方支付定金元;模具制作完成后乙方交付甲方样品并验收合格后日内付款,已支付的定金转为货款的一部分,乙方收到全部款项后日内完成模具交付。

四、模具设计及制作周期

模具设计制造周期为甲方支付乙方定金之日起50日内完成设计及制作工作。

五、模具验收

双方结合试模样件和产品的验收标准确认验收模具,乙方需到甲方经营地组织验收。

六、知识产权及保密义务

(一)、履行本合同所完成的研究开发成果的专利权归甲方所有。

(二)、乙方的研究成果未经甲方同意不得许可第三人使用。

(三)、乙方在此基础上后续研发的专利权也应归甲方所有。

(四)、甲乙双方均需对模具设计及制作中相关信息、图纸及技术资料承担保密义务,未经双方书面同意不得透露给第三方,因一方违反该约定造成对方经济损失的,承担赔偿责任。

七、违约责任

一方违反本合同约定造成对方经济损失的,承担赔偿责任,并承担合同金额5%的违约责任。

八、争议解决

甲乙双方因合同履行发生争议,双方友好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

九、其他

本合同未尽事宜,甲乙双方协商确定。

本合同一式两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签字盖章后生效。

甲方: 乙方:

模具制作专业论文 篇3

一、课程定位与课程改革目标

(一) 课程定位

模具制造工艺编制与制作课程是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进行岗位能力培养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 它集理论与实践于一体, 使学生掌握直接用于生产实践的实用技术。本课程在模具零件的普通加工、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和塑料工艺及模具设计等课程的基础上, 围绕模具制造全过程所涉及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等内容, 本着企业需求组织教学内容, 为模具装调维修实训、职业资格技能训练和生产实习奠定基础, 为进行模具制造提供技能训练, 为培养从事模具制造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提供保障。

(二) 课程改革目标

围绕模具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专业能力、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 使学生掌握冷冲压模具和塑料模具零件的加工工艺过程, 模具装配的工艺方法, 培养学生在模具制造实践过程中主动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培养学生成为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二、课程内容改革

(一) 课程内容改革的原则

邀请企业专家来学校座谈, 参与课程建设, 组织教师到企业开展调研活动, 了解与模具制造工艺编制与制作课程有关的典型产品的工作过程, 参照模具、制造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 针对学生所应具备的知识、模具设计能力和素养进行科学分析。本课程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 以模具零件制造工艺和装配工艺编制、模具零件加工和装配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 让学生在完成具体冲模制造、塑料模制造项目的过程中学会完成相应工作任务, 构建模具制造相关理论知识, 发展职业能力。课程内容突出对学生模具制造工艺编制与模具加工方面岗位职业能力的训练, 并融合了模具制造工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对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要求。

(二) 课程标准开发

课程团队围绕工学结合、学做合一的教改思路, 通过企业调研、学情调研和行业企业专家座谈等多种渠道, 与企业共同开发课程, 针对模具专业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和模具制造高级工国家职业标准所涵盖的相关工作岗位所需要的知识与能力, 进行了岗位工作分析, 对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等方面都进行了较大力度的改革。按照模具企业岗位技术标准对知识、能力和素质的要求, 确定模具制造工艺编制与制作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等。

(三) 课程内容组织

本课程采用6个学习情境 (如表1) , 总体学时要求为132学时, 各学习情境按照模具制造的典型工作过程, 根据课程核心知识点的结构进行了优化的排列, 每个学习情境都具有完整的教学内容。在教学内容安排上, 将模具零件的普通机床加工、数控线切割加工、数控电火花成形加工、数控铣削加工以及装配等内容以中等复杂程度真实模具中的零件为任务载体, 设置冲模导柱加工、冲模导套加工、冲模模座加工、塑料模型腔加工、凸凹模电加工和模具装配技术等六大情境, 注重理论和实践一体化学习。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 通过具体的模具制造工作任务 (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价等六个方面) , 应用多学科的知识与技能来制造模具, 并通过实践过程训练, 学会制造一副成功模具所应具备的综合素质能力 (包括知识、技能、团队协作等) , 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并使学生形成了良好的职业素质。

三、课程教学实施

(一) 教学模式

模具制造工艺编制与制作专业核心课程具有明显的工程特征, 根据这一特点, 学校与企业相结合, 在“校中厂”真实的企业环境中进行教学, 采用课堂与实习地点一体化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以真实模具为载体组织教学, 以实践为主, 进行整周教学。

在理实一体教学中, 选择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课程中学生设计的冲模和塑料工艺及模具设计课程中学生设计的塑料模为载体, 学生在冲模、塑料模制造及装配全过程中完成规定任务。以学生为主, 在老师的指导下应用多种知识与技能, 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按模具零件生产、装配的工作过程, 完成一系列“任务”训练, 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整个过程中, 学生亲手加工制造自己设计的模具, 对自己设计的产品进行验证, 会不断地获得成就感。

(二) 教学方法

模具制造工艺编制与制作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在教学设计中主要采用任务驱动法, 在“校中厂”模具实训车间进行, 边学习边实践, 实现课堂与实习地点一体化。在教学方法上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 例如在学习模具装配工艺流程制定时, 运用案例分析, 引导学生读模具装配图, 思考如何满足模具装配的技术要求, 并以分组讨论的形式, 启发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主性。

(三) 教学手段

在教学手段上, 讲解理论知识时, 根据需要可多运用多媒体教学。比如讲解成形磨削、模具零件工艺路线的制定和模具装配内容时, 借助三维动画, 变抽象为具体, 让学生一目了然, 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扩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又比如在进行冲压模和塑料模零件加工时, 由于数控机床有限, 我们让学生在CAD/CAM机房进行机床模拟仿真操作训练。

四、课程考核评价方法改革

校企共同制定课程考核标准, 采取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的方式, 建立学校、企业、社会共同参与的课程考核与评价体系, 增加企业考核权重。考核过程中注重对学生学习态度、职业素质、创新能力的考核与评价。

五、课程改革的特色

(一) 实现课堂与实训车间一体化

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与哈尔滨中德特种材料成型技术有限公司共同开发课程, 共建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校中厂”。

(二) 构建了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内容体系

以实际工作过程为导向, 引入行业标准, 融入职业要素, 以企业真实典型模具为工作任务载体, 按照模具制造岗位工作过程设计学习情境, 将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任务化, 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构建了体现工学结合理念的课程模块平台。

模具制造工艺编制与制作课程进行了大量的教学改革与实践, 模具专业学生连续两年获得全国职业院校模具技能大赛二等奖的好成绩, 学生将本课程制作的产品申报了实用新型专利和发明专利。可以说, 课程改革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该课程已被评为校级精品课程。

参考文献

制作模具应注意的问题 篇4

一、不要只重产品设计,忽视模具制造:

有些用户在开发产品或新产品试制时,往往初期只注重于产品研制与开发,忽视与模具制作单位的沟通,产品设计方案初步确定后,即提前与模具厂商接触有两个好处:

1、可以保证设计的产品有好的成形工艺,不会因零件难以加工而修改定型设计。

2、模具制作方可提前做设计准备,防止匆忙中考虑不周,影响工期。

3、制作高质量模具,只有供需双方紧密配合,才能最终降低成本,缩短周期。

二、不要只看价格,要从质量、周期、服务全方位考虑:

1、模具种类很多,大致可分为十大类。根据零件材料、物理化学性能、机械强度、尺寸精度、表面光洁度、使用寿命、经济性等不同要求,选择不同类型的模具成形。

2、精度要求高的模具需要使用高精度的数控机床加工,而且模具材质、成形工艺都有严格要求,还需使用CAD / CAE / CAM模具技术去设计、分析。

3、有些零件由于成型时有特殊要求,模具还需使用热流道,气辅成型,氮气缸等先进的工艺,

4、制造厂家应具备数控、电火花、线切割机床及数控仿型铣设备,高精度磨床,高精度三座标测量仪,计算机设计及相关软件等。

5、一般大型冲压模具(如汽车复盖件模具)要考虑机床是否有压边机构,甚至边润滑剂、多工位级进等。除冲压吨位还要考虑冲次、送料装置、机床及模具保护装置。

6、上述模具的制造手段及工艺不是每个企业都具备和掌握的。在选择协作厂家时一定要了解它的加工能力,不但看硬件设备,还要结合管理水平、加工经验以及技术力量。

7、对同一套模具,不同厂家报价有时有很大差距。你不该付出高于模具价值费用的同时,也不应该少于模具的成本。模具厂家象你一样,要在业务中取得合理的利润。订制一套报价低得多的模具会是麻烦的开始。用户须从自身要求出发,全面衡量。

三、避免多头协作,尽量模具制作和制品加工一条龙:

1、有了合格的模具(试件合格),不一定能生产出批量的合格产品。这主要与零件的加工机床选型、成形工艺(成形温度、成形时间等)及操作者的技术素质有关系。

模具制作专业论文 篇5

硅胶模具制造是一种比较普及的快速模具制造方法。由于硅胶模具具有良好的柔性和弹性, 能制造结构复杂、花纹精细、无拔模斜度, 甚至倒拔模斜度以及具有深凹槽类的零件, 因制造周期短, 制件质量高而备受关注。目前用硅橡胶制造的弹性模具已用于代替金属模具生产蜡模、石膏模、陶瓷模、塑料件, 及低熔点合金如铅、锌以及铅合金零件, 并在轻工、塑料、食品和仿古青铜器等行业的应用不断扩大, 对产品的更新换代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利用硅橡胶制造模具可以更好地发挥原型快速制模技术的优势。

1基RP原型的硅橡胶模具制造工艺

由于RP (Rapid Prototyping) 技术生产出来的原型材料与硅橡胶不发生反应, 制造过程中没有经过变形, 也不会产生褶皱, 能够生产出与精密塑件一样的表面质量。利用RP原型制造硅橡胶软模的工艺流程为RP原型、型框制作、硅胶计量、真空脱泡、注入硅胶、硬化完成、取出母模、刀剖开模。

对于批量不大的塑件生产, 可以采用RP原型快速翻制的硅胶模具通过树脂材料的真空注型来实现, 这样, 能够显著缩短产品的制造时间, 降低成本, 提高效率。对于没有细筋、小孔的一般零件, 采用硅胶模具浇注树脂件可制造制品达到50件以上。

采用硅胶模具进行树脂材料, 真空注型的工艺流程为清理胶模、喷脱模剂、组合模具、树脂计量、脱泡混合、硬化、取制件、完成。

1) 清理硅胶模, 预热模具。在进行树脂件浇注之前应进行必要的清理工作, 例如, 清除沟槽内的残留物, 检查排气孔是否堵塞等。

2) 喷洒离型剂, 组合硅胶模具。为了便于注型件从模具中取出, 需要在模具型腔表面喷洒离型剂, 特别要注意喷洒深沟槽、深孔等难以脱模处。喷洒完离型剂后, 就可以将硅胶模组合起来。不过, 对于透明材料的制件, 不宜喷洒离型剂。

3) 计量树脂。树脂的重量通常根据原型的重量进行估算并根据浇注过程中材料的盈余进行调整。根据规定的树脂和硬化剂的配比即可算出所需树脂和硬化剂各自的重量。

4) 脱泡混合, 真空注型。为了提高制件的致密程度和充填能力, 需要将注塑环境抽真空, 一方面, 除去树脂和硬化剂中溶解的空气, 另一方面, 也抽去模具型腔中的空气。

5) 温室硬化, 取出制件。将浇注完的模具从真空机中取出, 放入恒温箱中进行硬化, 硬化时间根据制件的大小和树脂类型的而定。待树脂制件在指定的温度和时间条件下完成固化后, 便可以将其开模取出。

6) 制件后处理。制件完成后, 还需要进行必要的后处理工作才能交付使用, 如除去浇道、打磨、抛光、喷漆等。

2利用快速成型技术制作硅胶原型

手机上盖的三维造型如图1所示, 三维模型确定后, 用Proe-4.将三维造型图分别保存为STL格式文件输出给RP系统, 用分层实体制造 (LOM) 技术直接制作出产品的原型。用快速成型制成的手机上盖原件如图2所示。RP法制造的原型在其叠层断面之间一般存在台阶纹或缝隙, 对原型经过表面后处理 (包括打磨、防渗和强化处理等手段) 以降低原型的表面粗糙度, 提高原型的抗湿性、抗热性、尺寸稳定性和表面光洁度, 这样就可作为硅橡胶模具的母样了。

2.1制作硅胶模具

利用定型样件制作硅橡胶模的过程如下:

1) 彻底清洁定型样件, 即快速原型零件;

2) 用薄的透明胶带建立分模线;

3) 利用彩色、清洁胶纸将定型样件边缘围上, 以作后期分模用;

4) 利用薄板围框, 把定型样件固定在围框内, 必要时加注一些通风杆;

5) 计算硅橡胶、固化剂用量, 称重, 混合后放入真空注塑机中抽真空, 并保持真空10min;

6) 将抽真空后的硅橡胶倒人构建的围框内, 然后将其放人压力罐内, 在0.4-0.6MPa压力下, 保持15-30min以排除混人其中的空气;

7) 取出后, 送人固化炉, 在60℃下固化8-10h;

8) 待完全固化后, 拆除围框, 按分模边界切开硅橡胶;

9) 取走完全外露的定型样件, 得到硅橡胶模。

2.2真空注塑

硅橡胶模制作完成后, 就可以采用反应成型方法进行真空注塑, 对定型样件进行复制, 得到小批量的塑料件, 其过程如下:

1) 将硅橡胶模以胶带捆紧, 并做一个浇口;

2) 将硅橡胶模置于操作平台上;

3) 根据零件的大小计算并称量成型材料, 并将其A、B两组分分别放人两容器中;

4) 将容器A及B置于真空注塑机上方而硅橡胶模置于下方, 关门抽真空, 并保持10min;

5) 将A、B两容器中的组分混合, 搅拌后沿浇口注人硅橡胶模, 并立即开启阿门加压至0.1MPa, 借助此压力使反应物料充满硅橡胶模;

6) 放人固化炉中固化1-2h后, 打开硅橡胶模得到塑料件;

7) 重复1-6的步骤, 得到所需数量的塑料件。

2.3硅胶模具制造方法分析

1) 基于快速成形技术制造硅胶模具方法制造塑件具有成本低、周期短的特点, 其制造周期一般为传统数控切削方法的1/5-1/10, 而成本仅为1/3-1/5, 比较适合于产品试制和小批量生产。

2) 除用RP原型零件快速复制塑件外, 还可以用石膏、石墨、树脂、陶瓷、木材、金属等制造样件, 也可以直接采用产品作样件, 用该方法同样可以快速得到塑件。

3) 利用硅橡胶制造模具, 可以更好地发挥RP技术的优势。由于快速原型样件制造成本高、机械性能差、耐温性低, 使其直接利用受到了限制, 利用快速原型零件制造硅橡胶模再复制出塑件, 正好能够克服这些缺点。这种方法也存在一些问题, 如硅橡胶模具强度低, 硅橡胶在长期加热后产生收缩现象等, 这些问题有待今后在实践中进一步完善解决。

3结束语

用RP快速原型和硅橡胶模具技术相结合快速制造塑件, 特别适合于多品种、小批量生产, 该技术工艺简单, 成本低, 是一种很有发展前途的新的制造塑件方法。

参考文献

[1]王广春, 赵国群.快速成型与快速模具制造技术及其应用[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 2003.

模具制作专业论文 篇6

一、按模具制造工作过程, 突出“三化”特征

在课程改革实践中, 遵循“行业领域———工作岗位领域———课程领域”的研发专业流程, 改变原有的以学科为主线的课程结构, 尝试构建以岗位能力为本位的项目课程新体系, 促进职业教育模具专业的发展。

浙江宁海被称为“中国模具生产基地”, 模具产业发达, 在对宁海县的区域产业结构、人才结构现状、专业发展趋势、人才需求状况、职业岗位群对知识技能的要求等方面进行了系统调研后, 按模具制作的工作过程, 对《模具制作实训》课程进行系统化设计, 力求突出“三化”特征。

1. 以紧密型校企合作的产品———注塑模为载体, 将教学内容“产品化”

选取注塑模最常见、最通用的细水口模、二次项出模、前模哈夫模、前模行位模、潜水口模、斜顶模、热流道模、后模斜抽芯模、推板模、斜导柱模、顶杆先复位模、推管模等12类模具为载体, 对模具零部件的浇注系统设计、成型零部件设计、排气结构设计、顶出脱模机构设计、侧向分型或侧向抽芯机构设计、合模导向机构设计与温度调节系统设计设置7个学习情境, 并将每个学习情境设计2-3个项目, 使教学内容就是企业的产品。

2. 以企业生产过程为基础, 将教学过程“工作化”

从企业实际生产工作过程中获取普适、可持续发展的、抽象的工作过程。教学过程跟工作过程相比较, 增加知识讲授、操作演示 (模具调试动画和现场零部件数控加工操作) 、经验分享、总结考核等环节, 以企业的生产任务单和产品检验单为基础, 并将教学实施过程按照生产工作流程步骤化、程序化, 使教学过程源于工作过程又有别于工作过程。

3. 对生产性实训场地进行规划布置, 将教学环境“真实化”

按照“产品设计———模具设计———模具制造———产品成型”的全过程, 循顺“理实一体化”原则, 在模具实训场地合理安排普通设备与特种加工设备, 使其成为模具装配车间、模具调试车间、模具标准件仓库。同时, 在企业建立校外实习基地及职业素质培养基地, 让学生在真实的生产环境中完成课程学习。

二、《模具制作实训》“项目教学”中实施“三改”

1. 改变课程体系, 创新编排体例

按照《模具制作实训》教学大纲要求, 结合职业学生的认知特点, 采用“项目引导”构建教材的“项目式编写体例模板”, 具体包括:情景模拟 (将本活动或者任务、项目, 将要讲述的知识点结合到生产实践中的一个项目当中) 、基础知识 (讲述本活动或者任务、项目的知识点) 、操作分析 (详细讲解项目的解决方法及结果) 、项目拓展 (列举1~2个实例供课堂上练习, 写出解题的思路) 、活动 (或者任务、项目) 总结、思考与练习等六大部分。

项目式编写体例, 方便了学员的学习和使用。也方便教师能顺利实施项目教学。

2. 改变教学方法, 丰富教学策略

按工作过程分解的模块和知识结构, 与按知识体系编排教材的顺序不一致。某个模块可能需要前后几个章节的相关知识点, 因此需要教师能灵活地运用多种教学策略, 遵循“够用”原则, 改变教学方法, 及时调用相关知识, 来完成学生的理论知识学习及应用。

笔者实施了: (1) 将培养目标分解到每一教学模块单元中, 确定每一教学模块单元所承担的功能, 应培养的知识和能力, 相应的配套实践教学环节;确定每一课程要传授的知识、能力以及考核学生的方法等。 (2) 对各个教学模块之间相互重复与交叉的知识进行了优化组合, 加以综合化改造, 强调知识间的相互联系和衔接, 取消重复的教学内容。 (3) 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互渗透, 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操作相互结合, 不讲求理论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 而强调针对性和应用性。 (4) 整个课程可采用“讲练式”现场教学和“启发式”等主动型教学方法。

3. 改变评价方式, 提高学生技能

项目教学应按发展性教学评价观, 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 对学生知识、能力、情感等整个学习过程进行适当评价。在实践中, 提出“以比赛促技能提升, 以展示代替考试, 以技能鉴定代替考试, 以演出代替考试”的评价新机制, 积极开展“名师讲坛进课堂”、“技能竞赛周”、“课程设计周”等校企合作活动, 实施“项目走班”与“项目选修”的学分制。这一机制充分尊重了学生多元智能的发展, 有利于学生技能的提高和模具思维方式的培育。

三、《模具制作实训》“教学项目”处理上的“三拓展”

1. 分析岗位需求, 优选教学项目

在选取教学项目时, 首先通过调研对模具专业岗位技能进行详细分析。在企业需求分析的基础上, 选取教学案例遵循了以下原则:目的性, 教学项目的整个过程应贯穿对企业所需能力的培养;涵盖性, 教学项目涉及的知识点应包含或超出教学大纲的内容, 使得项目学习过程既可完成知识体系的课程学习, 又能对所学知识有一定的扩展和延伸;问题性, 教学项目应具有一定的难度, 能启发学生思考和研究, 使学生在问题解决过程中锻炼实践能力;协作性, 教学项目还应在个体研究和实践基础上提供小组合作机会, 使学生在协作过程中锻炼社会能力;开放性, 教学项目应具有一定的弹性和灵活性, 允许学生发挥自身创新能力。

2. 分解教学项目涵盖相关知识

教学项目通常是综合性强的实践案例, 涵盖了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 在教学中应分解每组教学项目, 使之形成具体任务。分解时按照模具设计与制造的工艺流程, 如图1所示, 并对具体任务和知识点进行详细分解。

3. 注重课堂反馈, 调整教学项目

在项目教学过程中, 往往会出现整体教学进度较慢的情况。这是因为项目教学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因素增多, 教师不再是知识的拥有者和课程的主宰者, 而是学生问题解决的咨询者和指导者, 甚至会遇到新的未曾解决过的问题。因此, 项目教学要求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要求教师在任教中关注课堂动态, 及时收集反馈信息, 根据学生情况实时对教学项目进行重组、调整、优化甚至舍去, 以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地位, 实现课堂教学与技能实训的最大效率值。

参考文献

[1]应龙泉主编.模具制作实训[M].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7.

模具制作专业论文 篇7

目前国内外的多媒体制作软件有很多, 制作动画可以用3DSMAX, 同样可以用Flash, 综合考虑各种因素, 特别考虑制作后动画文件的大小以及课件打包方便因素, 我们使用了课件制作工具Authorware、动画制作软件Flash以及图形图像处理软件Photoshop等。下面简单介绍一下制作课件时所用的Authorware和Flash软件。

1.1 Authorware 课件设计软件

Authorware Professional是一种使用方便、功能强大的多媒体系统开发的工具软件。该软件采用的面向对象的设计思想, 不仅大大提高了多媒体课件开发的质量和速度, 而且使非专业程序设计人员进行多媒体系统开发成为现实。其特点为:面向对象的创作; 跨平台体系结构;灵活的交互方式;高效的多媒体集成环境;标准的应用程序接口;脱离开发环境独立运行。

1.2 Flash动画制作软件

Flash是方便动态和交互的专业矢量动画制作工具。有了Flash, 能很轻松简便地将你的创意实现成为体积很小的矢量动画, 其效果足以使每个使用者都拍案叫绝。考虑到要与Authorware软件的兼容性, 使用Flash 5.0软件作为开发的工具。具体说来, Flash有功能强大、下载速度快、边下载边播放、支持与动画结合的声效、对多种计算机平台和浏览器的兼容性等特点。

2 制作部分

2.1 Authorware的制作

2.1.1 制作思路

由于本课件系统是很大的课件系统, 考虑各部分分别使用模块, 通过跳转功能来一一调用。主要通过显示图标导入预备好的素材中的图像, 作为课件背景, 可对不同模块采用不同背景。通过计算图标定义一些变量, 供后面的程序使用。在这中间, 还有一些交互图标, 可以用来实现到达不同章节的交互转换, 再结合跳转命令就可以实现几乎无限制的交互跳转。

该课件大致分三个主要模块:初始化模块如图1、主要内容模块如图2、结束模块如图3。

2.1.2 制作的效果

本次设计除了完成了一些基本的操作以外, 还实现了一些特殊的功能。这些也是课件系统在制作中的难点。

实现较好效果必须遵循以下三个原则:

交互性原则——要充分发挥计算机与人的交互性, 一般不要搞成线性式, 而应该是非线性文本式的。

经济性原则——力求简炼, 尽可能地少占空间, 节约信息资源。

艺术性原则——画面简洁美观, 布局均衡大方, 形象鲜明, 给人以美的享受, 但又不要一味花哨, 喧宾夺主。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对Flash的三维应用, 使原本空间很大的动画, 使用.swf动画占很小空间, 这样使得整个课件的运行速度和综合性能有了很大的提高。

2.2 Flash的制作

课件动画的制作占了相当的比例。共有50多个动画, 其中包括20个二维演示动画、30多个三维立体演示动画、开始欢迎动画和结束动画。本课件系统中的所有动画均由Flash 5.0制作完成。制作的难点是运用Flash制作三维立体动画。

2.2.1 Flash制作思路

动画的设计包括素材即组件的构思与设计, 动画的制作等过程。其中组件的设计直接关系到动画的效果以及最终要表达的意图。而动画的设计在组件一定的情况下是可以根据时间轴任意调整的。此外, 在最后还可以对设计的图片素材进行渲染, 达到立体等效果。

在二维的动画制作上, 基本采用直接绘图, 然后利用上述方法利用帧结合时间轴的思想就可以实现动画的效果。

三维动画制作用传统的方法即使用3DS MAX, 结果动画空间特别大, 而且导出的动画都是几十M的大小, .AVI格式的动画打包要将播放器另外附加到打包文件中。综合这些因素, 决定不用3DS MAX而用Flash来制作动画。一个Flash动画大小只有不到10K, 一个3DS MAX动画却有20多M。

2.2.2 方法及效果

二维动画制作相当简单, 即利用Flash简单的绘图工具箱先绘制所要的图形, 将绘制的图形作为元件放到关键帧上, 通过时间轴的推进, 结合各个关键帧之间的自动变换 (软件有中间自动变化连贯的功能, 以帧为单位) 就构成了动画。

用Flash制作三维动画的主要思想是将立体物体分解成几个 (一般简单的为三个) 面。面与面拼到一起就是和实体一样的效果了, 结合Flash的渲染功能, 再利用上述二维制作方法就可以作出很好的立体效果了。

具体三维动画制作方法是:首先应该分析应将动画分解为几个层, 只要可以分清楚层与层的关系, 就完全可以制作动画了, 当单纯的分层不能实现所要表达的效果可能就要考虑做辅助层了。当制作结束后, 就是发布动画, 即将制作的内容以导出影片的方法存成.swf格式, 这样就方便地实现了与Authorware软件的结合, 最终所有动画将不需要另外考虑播放器的打包, 这也是用Flash制作三维动画时的优势。

Flash通过二维制作方法及其渲染功能制作出来的塑模的三维效果图, 如图4。

3 设计实现的程度

3.1 动画制作

在对动画的处理上, 三维动画的处理是难点, 但也实现了用二维软件表达三维效果的方法实现了相当大的突破, 原本打算用3DS MAX制作的33个三维动画, 全部采用二维动画结合Flash的渲染功能实现, 即达到了三维的表达效果, 又节省了近上百兆的课件容量空间。而且动画的效果相当好。

3.2 课件制作

该课件系统是一个比较完善的《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教学课件。比较系统地对这门课程进行了详细的讲解和描述。

结构上, 方便的交互切换, 使得学习者更方便地在各知识之间来回交叉学习。明晰的结构也使得学习起来更方便快捷。

结合Authorware软件的功能, 可以方便地实现在学习的过程中进行查找与切换。除此之外, 部分章节提供了自动演示与人工转换的选择, 为多种教学要求提供了方便。

内容上, 动画与文字及图片的完美结合使得知识的透明度更高, 既适合在老师的讲解下学习, 也适合个人自学。课后提供了具有代表性的思考题, 对巩固知识和启发思路都有一定的帮助;内容上的另一个突破就是在学习内容结束后, 添加了“课件娱乐”, 丰富的娱乐素材为课间或课下娱乐放松提供了很好的条件。

在制作设计上也成功地实现了一些如全屏播发、显示系统时间、对话框调用等新功能。

4 结束语

通过运用Authorware软件和 Flash制作《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课件, 特别是尝试用Flash制作课件中的三维动画取得了预期的效果, 不仅丰富了对软件的开发和应用, 而且使用该课件的教学效果会有很大提高。

参考文献

[1] Kagan P, Fischer A.Integrated mechanically based CAE system using B-spline finite elements[J]. Computer-Aided Design, 2000 (32) :539-552.

[2] Shephard M S, Finnigan P M.Integration of geometric modeling and advanced finite element preprocessing[J]. Finite Elements in Analysis and Design, 1998 (4) :147-162.

模具制作专业论文 篇8

关键词:模具制作,教学方法,教学艺术,教是为了不教

“教是为了不教”这个论断是由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提出的, 以矫正“满堂灌”的传统教学模式。“教是为了不教”这句话中, “教”是前提、手段, “不教”是目的。“教师当然须教, 而尤宜致力于导。导者, 多方设法, 使学生能逐渐自求得之, 率至于不待教师教授之谓也。”也就是说, 所谓“教”, 重点不仅是传授知识, 更是启发、引导、培养能力。所谓“不教”, 是在教师的引导训练下, 学生拥有自己学习的能力, 能独立探索实践、解决问题。这也就达到了“教”的目的。

课程教学目标

《模具制作》是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课程, 在教学过程中以模具制造工艺为主线, 对传统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进行了重组和整合, 从模具制造工艺实施的生产实际出发, 将模具制造工艺过程及分析, 各种典型模具加工方式、特点等内容有机结合起来, 注重模具制造工艺原理的实际应用, 以适应培养模具制造生产一线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需要。以学生学习为主、教师教学为辅的“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和“行动导向”的教学方案设计, 体现了“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院校办学宗旨。

模具制作, 但开始不制作模具零件

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 兴趣是一个人倾向于认识、研究获得某种知识的心理特征, 是可以推动人们求知的一种内在力量。学生对某一学科有兴趣, 就会持续专心致志地钻研它, 从而提高学习效果。从对学习的促进来说, 兴趣可以成为学习的原因;从由于学习产生新的兴趣和提高原有兴趣来看, 兴趣又是在学习活动中产生的, 可以作为学习的结果。所以, 学习兴趣既是学习的原因, 又是学习的结果。遵循这一规律, 以模具的电切削加工为例, 在学生开始学习使用电火花线切割机床加工时, 教师开始时无需“开门见山”直接讲模具零件的加工, 而是选用美观、漂亮的艺术品作为加工实例, 并鼓动每个学生设计自己喜欢的艺术品 (零件) , 然后教学生如何操作机床, 如何加工出合格的工艺品等, 最后学生自己开动机床, 加工出自己设计的艺术品 (零件) , 这样学生大都会对线切割机床产生浓厚的兴趣, 并有进一步钻研的趋势。而作为教师, 应借助于学生感兴趣的加工对象并以最有效的途径教会学生如何操作机床, 加工零件。同时, 也增进了师生之间的亲和度, 只有“亲其师, 信其道”, 才能“学其道”, 为顺利有效开展模具制作专业技能的训练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 也会在学生脑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如果生活中遇到艺术品或机械零件, 学生就会考虑, 该零件是否可以用线切割成型, 或者其中哪些工序可以采用线切割的加工方式, 使学生初步具备主动研究、探索的欲望。

模具制作, 由制作艺术品回归“教”制作模具零件

古人云:“教人未见其趣, 必不乐学”。因此, 能否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系到教学的成功与否。只有当学生对其学习内容产生兴趣, 才会乐意去学, 才能积极思考, 才会受教育于轻松愉快之中。这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及提高教学质量都是行之有效的。学生通过加工艺术品, 都已掌握了线切割机床的基本操作, 并对线切割机床的加工能力充满好奇心。笔者通过选择工厂中实际的模具零件, 为学生讲解加工要领和注意事项, 然后做加工演示。接下来让学生自己按照刚才的加工过程再加工一次, 完成后让学生自己检测, 达到图纸要求后, 为学生讲解该零件在生产实际中的重要作用, 使完成的学生充满自豪感和成就感, 从此爱上线切割加工技术, 并钻研线切割技术。作为教师, 此时一定要注意分组, 让每组之间形成对比, 优胜组的学生可以每人再加工一个工艺品作为奖励。其他加工方式的教学与之类似。长期如此, 模具零件的加工工艺不再是难题, 反而成为学生乐意攻克的对象。

模具制作, 由制作模具零件提升至装配模具

模具装配是按照模具技术要求和各零件间的相互关系, 将合格的零件连接固定为组件、部件, 直至装配成合格的模具。模具装配是模具制造过程中的关键工作, 装配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制件的质量、模具本身的工作状态及使用寿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终身教育局长保罗·朗格朗说:“未来的文盲, 不再是不认识字的人, 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 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诺贝尔奖获得者丁肇中教授也曾敦促教师:“不要死教知识, 要授之以方法, 打开学生的思路, 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

经过前两步的引导教学, 作为模具装配的第三步更应注意引导学生自己钻研探索。开始这个项目时, 教师不要忙于教学, “工欲善其事, 必先利其器”, 先让学生自己去图书馆或电子阅览室去查阅与模具装配有关的资料, 大约占据两个课时。然后教师选择一副最简单的模具 (例如:准20冲孔模具) 作为装配演示和讲解的对象, 给学生留出思考的空间, 可以故意装错一个或几个部件, 让学生通过前期的自学所掌握的装配知识, 讨论发现错误, 并提出正确的装配方案。再采用正确的装配方法予以纠正。接下来依次选择无导向单工序模具、复合模具、级进模具作为教师讲解、学生练习或思考的对象。教师在一边巡视。如果发现有学生装配错误的地方, 不要着急纠正, 最好让学生自己发现错误, 留给学生按照自己想法纠正错误的空间, 尤其要注意记录每组中积极想办法解决问题学生的思路, 要予以好评。这样可以激发学生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潜能, 能使学生遇到问题后不是害怕或者到处寻求帮助, 而是主动思考解决问题。不是直接奉送真理, 而是在必要的时刻引导学生自主探索真理, 教学生发现真理。

模具制作, “不教”制作模具拓展知识

按照传统的教学计划安排, 教师还需讲授“模具零件的加工质量”、“模具生产技术管理”、“模具加工技术的发展”等内容。此处的“不教”并不是让学生放弃这部分知识, 而是教师不再参与学习过程, 只参与考核过程。具体过程不再详述。在此, 笔者想强调一点:注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1994年, 组织行为学权威、美国圣迭戈大学的管理学教授斯蒂芬·罗宾斯首次提出了“团队”的概念:为了实现某一目标而由相互协作的个体所组成的正式群体。团队合作是一种为达到既定目标所显现出来的自愿合作和协同努力的精神。它可以调动团队成员的所有资源和才智, 并且会自动驱除所有不和谐、不公正现象。教师要对诚心、大公无私的奉献者给予适当的考核回报。由于团队中的成员未必都具有相同的强烈欲望和明确目标, 所以, 教师必须致力于使团队成员不断为共同目标奉献。同时, 也应要求自己不断为每组成员做出奉献, 并发掘他们的欲望。教师将各个独立的人组织成小团体, 每组学生都具有共同的强烈欲望和明确目标, 并且能从日益增进的热忱、想象力和知识中获得明确的技能和考核结果。试想如果将团队合作精神培养成自觉自愿的意识, 必将会产生一股强大而持久的力量。在这一部分教学过程中根据每个学生的实际知识能力水平, 进行分组, 以小组为单位, 小组长为中心。让小组长明确分配每个组员的任务, 教师从中协助, 学生之间进行交流, 资源共享, 共同发展, 强调组内人人参与, 明确分工, 体验团队共同努力、共同成功的喜悦。

总之, 准确恰当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艺术能使学生对学习对象产生浓厚的兴趣, 就是这种兴趣可以产生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近年来, 笔者一直通过《模具制作》这门课在教学方法和教学艺术上不断改进, 力争处理好“教”与“不教”的辩证关系, 实践证明教学效果越来越好。

参考文献

[1]李东风.坚定“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思路[J].职教论坛, 2009 (5) .

[2]廖敏霞, 廖礼平.关于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课程新体系开发[J].职教论坛, 2011 (14) .

模具制作专业论文 篇9

1 黑色金属薄板拉伸膜材料的粘结磨损形式分析

对于黑色金属模板拉伸膜材料而言, 主要的粘结磨损形式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1) .轻微磨损。这种磨损形式作用之下所表现出的粘着结合强度较传统意义上的两基体金属强度表现更弱。一般来说, 这种轻微磨损的剪切破坏会呈现在粘着结合面之上, 能够致使表面转移的材料作用较小; (2) .涂抹。在这种磨损形式作用之下, 其所表现出的粘着结合强度较软金属剪切强度更大, 剪切破换出现在距离粘着结合面位置较近的软金属浅层结构当中, 引导软金属对硬金属表面进行均匀涂抹; (3) .擦伤。这种磨损形式作用之下, 其所表现出的粘着结合强度较传统意义上的两集体金属粘着结合强度更高, 在软金属亚表面内部发生剪切破坏作用, 在将硬金属表面附着粘着物质有效转移的同时对软金属表面进行反作用拉削; (4) .撕脱。这种磨损形式所表现出的粘着结合强度较任意一基体金属的剪切强度更大, 其所表现出的粘着结合强度较剪切应力更高, 将剪切破坏融于基体一方或是两方金属位置当中; (5) .咬死。这种磨损形式所表现出的粘着结合强度同撕脱磨损形式基本一致, 最大的不同在于这种粘结磨损形式的粘着区域大, 粘着结合强度明显高于剪切应力, 且两基体金属在咬死磨损形式作用之下无法运动。

2 影响拉伸膜材料的关键因素分析

首先是被加工材料的性质。一般来说, 塑性材料的粘着能力较脆性材料的粘着能力更低。亲和力表现明显的材料所表现出的粘着倾向较亲和力表现微弱的材料所表现出的粘着倾向更大。与此同时, 材料的金相组织结构形式与材料的粘着倾向呈反比例变化趋势。对于由铁元素与A族元素所组成的化合物而言, 其所表现出的副粘着倾向较由铁元素与B族元素所组成化合物的副粘着倾向更大。

其次是模具材料的性状。对于拉伸膜材料而言, 在当前技术条件支持之下, 应用较为普遍的制造材料包括合金工具钢、硬质合金以及合金铸铁。这些制造材料所表现出的差异性的强度、硬度指标以及亲和性程度会导致模具材料在于被加工材料接触中所产生粘着临界载荷参数的差异。

再次是温度指标。在拉伸膜材料的拉伸过程当中, 受拉伸材料塑性变形及摩擦作用的影响, 拉伸材料在拉伸运动中所产生的动能及变形功会逐步转化为热能, 并导致模具温度及金属材料温度瞬时性上升。当这种温度上升到一定极限时, 模具表面就极易形成上文所述的粘结瘤, 进而影响模具的应用性能与使用寿命。

最后是外部环境因素。对于拉伸膜材料而言, 要想确保拉伸膜材料所表现出的拉伸性能稳定、持续, 就应当确保金属材料的表面清洁, 无尘土、无铁屑。

3 黑色金属薄板拉伸膜材料对模具材料的要求及选择原则分析

首先, 黑色金属薄板拉伸膜材料对于模具材料有着以下几个方面的特殊要求: (1) .模具材料应当具备较好的抗粘附性; (2) .模具材料应当具备较好的耐磨性; (3) .模具材料应当具备较好的韧性; (4) .模具材料应当具备较好的机械加工能力; (5) .模具材料应当具备较好的热处理性能, 包括淬透性、淬硬性以及微变形等。

其次, 黑色金属薄板拉伸膜材料对于模具材料的选择有着以下几方面的基本原则: (1) .相关工作人员应当充分参照并遵循黑色金属薄板拉伸膜材料所表现出的拉伸性质、表面质量要求以及生产批量, 在合理性、经济性原则的作用之下对模具材料进行适宜选择。一般来说, 在对硬质材料进行拉伸的过程当中应当优先选用软质模具材料, 而在对软质材料进行拉伸的过程当中应当优先选用硬质模具材料; (2) .就黑色金属薄板拉伸膜材料来说, 受其法相压应力参数较大作用的影响, 相关工作人员应选用硬度较高的冷作模具钢或是硬质合金作为模具材料。

4 结束语

总而言之, 对于黑色金属材料拉伸而言, 模具材料的合理选择能够在最大程度上提升拉伸件的成形性能, 零件表面质量也得到了大幅提升。与此同时, 它同样能够缩短修模实践, 提升模具的使用寿命, 控制零件的生产成本, 提升零件的良品率。针对于相关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而言也是尤为关键的。

摘要:伴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蓬勃发展与经济社会现代化建设进程日益完善, 社会大众持续增长的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需求同时对新时期的模具制造行业提出了更为全面与系统的发展要求。模具在制造过程当中涉及到的拉伸膜材料选择方式将直接关系着整个模具使用性能的高低以及使用寿命的长短, 这一点需要引起相关工作人员的广泛关注与重视。本文以黑色金属薄板拉伸膜材料为研究对象, 从黑色金属薄板拉伸膜材料的粘结磨损形式分析, 影响拉伸膜材料的关键因素分析以及黑色金属薄板拉伸膜材料对模具材料的要求及选择原则分析这几个方面入手, 围绕黑色金属薄板拉伸膜材料选择方式这一中心展开了较为详细的分析与阐述, 并据此论证了做好黑色金属薄板拉伸膜材料选择工作在进一步提升模具使用性能、延长模具使用寿命的过程中所起到的至关重要的作用与意义。

关键词:黑色金属薄板,拉伸膜材料,特性

参考文献

[1]吴元徽.丁继斌.周立等.QT600-3材料的拉伸模表面强化处理研究[J].机械工程师.2009 (.04) .31-32.

[2]熊运昌.杨凌平.拉伸模的磨损分析及材料选择[J].模具工业.2002. (09) .48-51.

[3]刘雅博.陈拂晓.郭俊卿等.基于UG软件的拖拉机覆盖件拉伸模设计[J].模具制造.2005 (.04) .8-10.

上一篇:高校教务管理队伍下一篇:海外并购的双刃剑